美国专利申请案例(精选8篇)
来源:上海侨报 | 人气:82 | 日期:2010-9-16 11:46:26
即便美国的金融危机到现在也没有很明显的缓解迹象,但其经济强国的地位依然没有动摇。看着比比皆是的成功案例,很多中国留学生向往去美国学习商科,然后回国任职于外资企业的高管。由于很少有人分享这方面的经验,使得美国的商科对许多学生来说显得十分神秘。我们找到了成功申请了美国会计研究生的张秋同学,让他来为我们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
张秋的经历:
a)平均绩点、GRE和TOEFL都是中上水平。
b)学术竞赛银奖、一等奖各一个,都是全国级竞赛。
c)学生工作较多,重点是志愿者服务。
d)实习经历4个,都是行业里比较出名的企业。
e)美国暑期交流经历。
张秋属于典型的四平八稳各方面都没有硬伤又不够拔尖的学生。最后他申请的10所学校中有5所学校给了他录取通知书:LEHIGH,GWU,NOTREDAME,BENTLEYCOLLEGE,TAMU。其中NOTREDAME30%奖学金,BENTLEY40%奖学金。他最后选择了NOTREDAME,是他申请的学校里会计硕士等级最高、申请费最贵、花精力最多的学校,也是最难进的学校之一。在他看来这是比较理想的结果。
本科毕业申请一般硕士研究生,以金融和会计居多,且大部分学校都是一年制的课程,也有一年半、两年的。如果一年后能找到工作,那么钱花出去得快回来得也快,这是近两年商科硕士大热的主要原因之一(另一大原因就是自费留学签证放宽)。
选校(7,8月份)
开设会计研究生的学校比较少,所以选校范围很小,但这一步却非常非常重要,也非常非常烦琐。掌握梯度,清楚自己的定位,张秋觉得申请10所就足够,他就申请了10所,现在看来很多申请费是浪费了。在选校过程中,张秋建议先去每个学校网页上查,把只有博士学位和MBA项目的学校剔除。这个过程比较漫长,因为你会发现好多诱人的学校都要被你剔除了,剩下的估计不满10个。有的学校全是硕士的排名,可以说是商科这类学位最权威的一份排名,不过很多人不太知道这张表,会被忽略掉。但也不是所有的学校都可以申请,做功课是必然的,一定要一个一个地去学校网站查,有些项目只在5月开学,有些是一定要有工作经验的,有些只要本科是会计专业的学生,相反有些还不收本科会计的学生。反正要求五花八门,需要再做一轮删选。
选校的过程可以在EXCEL里列张表,把学校名称、所在州,专业名称、各项指标排名,项目
长度,开学月份、申请费、学费,GRE和TOEFL的最低要求、推荐信数量、ESSAY数量、联系方式等等统统列出来。这样一目了然,方便比较。
自费的硕士要比给奖学金的博士容易申请,但好学校也不会来者不拒。对于申请商学院硕士,钱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有钱,不管什么学校肯定能申请到,但是没实力,照样去不了顶级的项目。有实力没钱,申到好学校只能望洋兴叹。所以,还是要权衡自身条件,超出经济能力的学校不要申请,省得徒增烦恼。
推荐信和成绩单(9月份)
申请商学院研究生的推荐信不局限于学术推荐信,教授和实习公司老板的推荐信搭配使用效果更好。张秋用的是学校里的老师、实习公司老板和交流中认识的美国教授3封推荐信。从学习、工作实践和性格三个角度展示。一开学就应该去找推荐人,因为学院教授级别的不多,晚去了可能老师觉得推荐的学生太多就不肯帮你写了。
一般申请的学校除了推荐信都要求有推荐表,你可以上各学校主页找;如果找不到可以去网申系统里注册,有些推荐表只有进了系统才看得到。学习成绩单开了学就尽早去开,因为那时要开的人最少。
准备ESSAY和PS(9-11月份)
在张秋申请的10所学校中,几乎一半的学校要求2-8篇的小论文(ESSAY),其余的是要求传统的个人陈述(PS)。这是申请中最重要的部分,是除去那些已经不可改变的硬性指标外,唯一有机会让你申辩自己的机会。商学院申请中的论文,不同于文科类申请中所说的论文。商学院的ESSAY要求低得多,有点类似找工作时写的问题,根据一个题目举些例子表明自己的领导才能或对某问题的价值观。字数要求也很低,很多学校有限制,而且限制得很紧,比如有的学校每题回答不能超过200字,比托福作文要求还低。但是这并不是什么好事,真正写起来会发现在如此少的字数里要尽可能用漂亮的专业语言表现自己实在很难,洋洋洒洒反倒容易。所以在起笔前,建议先调查好各学校对ESSAY字数的要求,不然写了1000多字进网申系统一看才那么点字数空间就郁闷了。不少学校的ESSAY题目大同小异,事先归类,有助节省时间。
写个人陈述的,跟理工科申请文书一样,在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重系统地阐述自己的动机、兴趣、性格等。会计硕士是实践性很强的学位,所以要拿捏好个人陈述中学术的度。商学院看重领导能力、商业头脑、职业目标,若个人陈述通篇强调学术上的成就,更不行,那种个人陈述适合申请会计博士学位。若通篇都写实习和社会活动也不妥当。所以,如何将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找到一个平衡点,是写会计硕士个人陈述中最大的困惑。文书要不断修改,最好找美国人看。语言能力,不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永远是商学院最看重的能力之一。
网上申请和寄送成绩单(11月份)
11月就可以开始网申了,张秋的建议是11月底前就要把材料寄出,快递最好。因为申请的学校不多,读商科本来就是砸银子的事,也不要计较这点快递费了。大部分学校都是先到先审请,且越早审请,拿奖学金的机会越高。以后申请会计硕士的人肯定越来越多,材料交得
晚很容易被拒。还有个提醒,交了申请费再寄材料包裹,碰到有网上申请最后让你打印出一张东西签字寄回,如果这时材料已经寄出就要浪费一个快递了。
申请会计硕士,肯定都是TOEFL和GMAT的要求,有学校不要GMAT的,比如UIUC,但还没见哪个学校只要GRE的。TOEFL成绩单寄送费用为17美元/所、GMAT是28美元/所。小学校可能会同意录取后再送正式成绩单,但绝大部分学校都不见正式成绩单不审,所以不花这些钱不要想了,老老实实去MBA.com刷信用卡吧。
有些学校会要求提交一种叫WES的成绩单评估报告。WES是美国一个专门做评估的机构。评估一份成绩单收150美元,第二份副本开始每送一个学校收15美元。根据张秋的经验,复旦的GPA会被低估。要求WES报告的学校就两三家,都是收学生很少的学校。他以过来人的经历劝大家谨慎申请需要WES报告的学校。NOTREDAME还会要求提交成绩单上所有专业课的教学大纲。这个比较烦琐,到教务处网站上查教学大纲,大部分学院老师都会写英文的教学大纲,可以直接抄来,有些是中文的要自己翻译,有些教学大纲只有几行,最好再由自己在网上搜索,根据实际上课情况补充点内容。学校的申请费都能用信用卡支付。
面试(12月份-次年2月份)
面试问的问题一般都挺大众。面试主要考察语言能力、交流能力,因为商学院很重视国际学生的口语,特别是会计硕士这种一年项目,如果口语不好找不到工作会拖累学校的就业率数据。电话面试都是事先EMAIL约好时间,不会发生突然袭击。面试时健谈一点会很有优势。
有些学校的面试方式很特殊,比如NOTREDAME是DVD面试,要你自己录制一段视频刻盘寄过去,在片中回答学校要求的几个问题,就像做一个presentation一样。因为可以事先准备稿子,录不好还可以一遍遍录,所以没有电话面试那么需要随机应变。但是,另一方面也对presentation的能力提出了要求,不能表现出背稿的痕迹。DVD不属于文件,易压坏,快递比较麻烦,收费又贵。如果你有同学在美国,不妨将视频文件传到美国,请同学刻盘,以美国国内的优先mail寄出,又快又便宜。
录取结果
1月-4月就是收获的季节了。毕竟是申请硕士学位,所以相信录取结果是人人有的。还有些学校会给部分至全额的奖学金,有些学校除了奖学金还给生活费,但那是极少数三流以后的学校了。总的来说,商学院就是越好的学校越没奖。
有些人认为会计硕士不论哪个学校毕业的,都能进会计这一行,而这一行的起薪都差不多,所以应该选择奖学金最多的offer,花最少的钱来降低教育投资的风险。还有一些人坚持教育是项长期投资,宁可多花点钱也不愿忽略学校的等级。手上有几个录取结果和奖学金时,选校一定很痛苦,尤其在经济实力有限的时候。但是很难说什么才是正确的选校标准,这也取决于不同人的性格和人生规划。
张秋建议:在申请之前就了解各校学费的大概范围,超过自己经济条件的,再好的学校也忍痛放弃,避免拿到录取结果后为钱的问题而更加心痛和挣扎。在最后选择哪个学校的时候,尽可能听取各方建议。
美国会计专业申请小问:
1.申请会计硕士对于本科专业有限制吗?
答:如果是本科毕业直接申请,大部分学校都没有严格要求本科一定是会计专业,经管专业或者有会计二专或者成绩单能证明修了很多经管课程就都没问题。
非会计本科即使申请到,一般都要比会计本科多修几门先行课,自然学费也会贵一点。
2.GMAT和GPA好坏的标准是什么?
答:GMAT>750,GPA>3.5的组合理论上应该可以得到所有等级排在高位的学校的橄榄枝了。GPA<3.0很危险,因为一般学校的最低要求是3.0,部分学校要求3.2。虽然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好意思拿低于700的GMAT去申请,但是680以上的似乎都是有机会的。
3.TOEFL的标准是什么?
答:商学院硕士对口语书面语表达都要求挺高,所以TOEFL比理工科的要求要高。从官方的要求看不出明显区别,但同等条件会偏好分数高的学生。对自己来说,也很有必要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
4.国内的工作经验有多大作用?
答:对于不是经管专业想转会计方向的同学来说,毕业后有会计金融相关工作经验自然是非常有帮助的。对于本来就是会计专业的同学,没有必要先工作再申请,要申请也应该是MBA的会计方向了。总之,对于想读会计硕士的人来说,建议大四就申请。
5.美国的会计硕士毕业后干什么?
针对老年社区的设计, 特展示几个特色案例, 以飨读者。
克雷格农场库帕生活区
克雷格农场库帕生活区位于美国德州麦金尼克雷格农场, 是一个总体规划面积50英亩的老人社区, 投资10亿美元。
为在单元内达到疗养型环境, 室内使用开放式日光, 奢华的浴室直接与大阳台相通。阳台为户外就餐和娱乐提供了很大的空间。欧式的厨房和卫浴将空间利用最大化, 给人带来愉悦的感受。独特的设计在于, 每个单元有直接通往地下停车场的电梯。平台式屋顶使水池看不到边, 给人以社区公园的感觉, 2层楼的俱乐部室可以使入住者能自由活动。
VNA (护理协会) 老年人社区
VNA老年人社区位于美国麻省萨默维尔市, 是一个为老年人提供辅助性服务的新建社区, 每栋楼共4层, 提供各种服务类型, 社区面积为3000平方英尺。社区场地为废旧学校原址, 以99床的无障碍公寓著称。所有单元都包括厨房和灶台。其中5栋公寓楼是为发育性残障老人预留的。
建筑的大多数电是通过天然气废热装置和一个屋顶光伏电池阵产生的。卫生间用水使用的是雨水收集系统的回收雨水。其他绿色设计包括:高效率的照明设计和装置;使用木头桁架;自然景观中的耐旱植物;灌溉和马桶冲刷使用收集的雨水;高效率的洗衣机;能渗水的停车场地面;使用绿色油漆和底漆;有绿色标识的地板;在卫浴、厨房和洗衣区使用防潮材料;低挥发性防渗漏的墙面、地面和节点渗透剂等。
温泉花园老年社区
本项目位于乔治亚州, 是一个长期护理退休社区, 占地约21.8万平方米, 由348个公寓单元50个村舍式 (别墅) 单元组成, 包括温水室内运动中心、餐厅、图书室、创作室、步行小路、宴会厅、美容、美发、护理站、银行和邮政所等设施, 周边配套设施有高尔夫、国家公园、国际标准球场、亚特兰大艺术和娱乐社区等, 同时提供室内外维护、景观维护、水电维护、24小时保安、双周清洁服务、娱乐场所安排、班车、访客居住、洗衣、家庭健康服务、按摩、技能培训等服务。公寓全部为独立型老年公寓, 分为不同的户型供老年人选择 (见图1图5) 。
麦克基恩塔楼
位于佛罗里达州西棕榈滩市区, 场地面积为8345m2, 可容纳高龄老人独立生活、有辅助服务生活、专人生活的103个单元, 42个专业护理单元。
独立的入口与有辅助护理服务设施、养老院的入口分开。地中海的设计风格反映出当地的气候条件与城市环境。拱廊和平台为入住者小憩、欣赏城市文化活动提供了便利。
Master Lock成立于1921,生产的锁具在美国可谓家喻户晓。很多上年纪的美国人今天还会对它在1973年的“超级碗”美国职棒联赛中发布的广告津津乐道。在这个广告中,在一位神枪手的瞄准射击之下Master Lock的锁依然安然无恙。
当然,奥巴马之所以关注这家企业,不仅是因为它在美国普通家庭中的认知度,更是因为它最近两年在制造业回归美国本土、扩大就业上的努力。
15年前,Master Lock密尔沃基工厂有1000多名员工,整个厂区有7个足球场那么大。之后,Master Lock与很多美国企业一样,开始将生产外包给中国和墨西哥的代工厂。到2003年,密尔沃基工厂只有270名员工。
最近两年,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随着海外劳动力成本优势渐渐减弱,美国复兴本国制造业的呼声日高,Master Lock也逐渐把一些工作岗位回迁。2011年,公司宣布将36个从事密码锁制造的工作岗位从中国回迁到密尔沃基工厂,可新增379人就业。到奥巴马总统发表讲话的时候,回迁的工作岗位已超过100个。
显然,奥巴马想让Master Lock这样的样本公司激发起振兴美国制造业和解决美国国内就业的热情。美国大选在即,关于美国制造业未来的讨论也日益激烈。乐观人士认为,美元贬值,亚洲劳动力成本优势减小,这为美国制造业的复兴提供了契机。诺贝尔经济学得主保罗·克鲁格曼撰文表示:“尽管经济复苏的总体情况让人失望,但制造业是其中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
正如哈佛商学院的加里·皮萨诺和史兆威两位教授在最近发表的文章中指出的,在是否将制造环节外包的决定上,太多企业根据的只是财务方面的考虑,而没有考虑布局的潜在战略价值究竟如何,更不要说政治家的呼吁了。
但是无论如何,纵观近两年的美国制造业,还是有一批企业通过在技术、商业模式和管理等维度上的创新和变革,有效地提升了自身的竞争力,它们的经验甚至对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企业也不无值得借鉴之处。
Master Lock:总统背书的企业
在参观Master Lock的时候,奥巴马说:“我想起了我在中学时在健身房用的锁”。奥巴马甚至开玩笑说,当他年纪大了记不住密码的时候,他就会是Master Lock更好的顾客,因为他那是将不得不频繁地买新锁。
Master Lock的高级副总裁鲍勃·赖斯分析指出,过去几年形势的发展,有三点因素迫使他们对于中国的商业环境重新评估。1.绝大多数中国的省份提高了最低工资水平,一些地区的增幅超过20%;2.过去5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了20%,使得从中国出口变得不利;3.从中国港口出发的海运费用持续走高,进一步抬高了出口成本。
将工作机会回迁到本土让Master Lock备受赞誉,但它也确实面临着诸多挑战。
缺乏熟练工人便是挑战之一。美国社会长期以来形成的对于蓝领工人的职业偏见,很少年轻人立志成为产业工人,这在现实中使得美国的熟练工人越来越少。Master Lock的做法是,采取和教育机构合作的方式鼓励年轻人从事这项工作。Master Lock希望政府和机构能够在熟练工人职业上开展长期培训,以便形成熟练工人成长的良性循环。
Master Lock新创造的工作机会也主要是以与高度自动化生产线配合的高级技术工种为主,往往是一位技术人员照看几台自动化设备,这些设备能够精确地制造出三千分之一英寸尺寸大小的零部件。Master Lock的密码锁生产线每2.5秒生产一个六位密码的新锁。
而之所以能够顺利重新让密尔沃基工厂满负荷运转起来,还有一个原因是,Master Lock在向中国外包制造环节的时候,把关于制造的核心知识保留了下来。赖斯说:“如果你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到中国这一个篮子里,你就只能被捆绑在中国的泡沫里面了。中国泡沫破裂之后,你只能再去寻找下一个成本洼地,例如可能是泰国,或者越南。”
Master Lock现在的年销售额超过3亿美元。公司在中国还保留着很大的产能,包括3家代工厂和20家左右的供应商。在本世纪初,超过一半的生产在中国完成,现在北美工厂(密尔沃基工厂和墨西哥工厂)的产能已经超过中国工厂。
(编译自Milwaukee Journal Sentinel)
美利肯:保守催生的转型
美利肯公司(Milliken)转型的故事不亚于当年诺基亚从木工厂改做手机。这家成立于1865年、总部位于南加州斯帕坦堡的公司过去从事传统纺织,主要的产品是羊毛等织品,现在则主营特种织物和化学品、地板覆盖物等产品以及业务咨询。
美利肯现在的产品:胶带强化织物、使冰箱食品保鲜盒透明以及可以洗去儿童美术马克笔字迹的添加剂、床垫阻燃产品、厨房台面杀菌剂、防风打火机和作战防护装备,等等,无一不依靠技术上的不断创新,这些带给美利肯更大利润的产品和传统纺织品相去甚远。公司宣传册上宣称,在美国,人们每天要与美利肯的产品打近50次的交道。
美利肯成功转型的历程和公司创始人之子罗杰·美利肯关系密切。他在1947到1983年近40年内担任董事会主席和CEO,直到2010年离世,还一直担任着董事会主席一职。罗杰是位坚定的贸易保护主义者,在20世纪90年代“亚洲制造”崛起的时候,曾公开指责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和其他自由贸易协定威胁美国制造业。他甚至还向支持其阻止纺织品进口努力的政客提供赞助,并公开谴责那些支持纺织品进口者。
今天回头去看,这种努力显然是徒劳的。美利肯在廉价纺织品的冲击下,当时也被迫关闭了数家工厂并大量裁员。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也更加激发了公司对创新的重视。当年美利肯的同业竞争者们Spring、Dan River等在产业转移的浪潮中,在商业史上只剩下了名字和废弃的厂区。而美利肯却在蜕变中,成长为一家现时在美国、英国、比利时、法国和中国拥有39座工厂和超过7000名员工的企业。
公司形成的创新传统体现在人员构成上,现任CEO和两位分管总裁都拥有博士学位,企业内拥有硕士以上学位的管理人员有350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有100多人。公司目前在美国拥有2200多项技术专利、在全球拥有5000项。
美国克莱姆森大学教授小约翰·巴特勒总结认为,在20世纪90年代,美利肯公司内部发生了两场由CEO主导的文化革命才促成了这次转型。其中一场是“追求卓越”(Pursuit of Excellence),另一场是“顾客至上”(Total Customer Responsiveness)。在市场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公司以往信奉的信条也要发生变化。比如“品质是奢侈品”的信条要随之转换成“品质要能被每个人接受”。而在管理上,罗杰不再把员工叫做“雇员”而叫做“共事伙伴”,并把包括供应链在内的团队调整为跨部门团队。在这个团队中包含了生产、销售、财务和市场人员,以便更快地应对市场变化、提供更好的产品。比如,美利肯和客户之一李维斯建立“利益伙伴项目”,运用精益制造的方式使得两者的优势可以实现垂直整合,这使得双方都得以从容应对快速的市场变化。
为了鼓励创新,公司甚至在内部设立了“创新名人堂”,上面贴着获得专利的员工姓名及专利内容。由于公司在创新上的成绩,美利肯甚至开设了产品和制造创新方面的咨询业务。美利肯研究部主管克里斯·德索萨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曾经详细介绍了其创新机制。公司的研究人员有15%的工作时间可以研究自己喜欢的任何领域,而一旦在某一项上得到了认可,这个自由支配时间可以达到30%。好奇是人类创新的本源,坚信这一原则的美利肯靠着对人性的把握推动着创新,甚至还有一些“出格”的做法。比如说,如果你的想法太过超前,不被自己的主管认可。没关系,美利肯可以为这些创新者“开绿灯”,你可以转到一个赏识你的部门去,最重要的是你的主管并不会因此记恨你。每个月还有公司延请的外部资源,比如IBM、3M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来和大家进行头脑风暴。
在这种自由且灵活的创新机制下,美利肯的创新点子源源不断地出现也就不奇怪了。而这带给这家公司的回报也是实实在在的。据介绍,这家少数人持股的公司里没有负债,投资资本回报率为两位数,2007年以来市值增长超过30%,也被知名媒体评为“最佳雇主”、“最具道德公司”等荣誉。
(编译自维基百科、华尔街日报)
福特的绿色道路
2003年6月,福特公司在自己的百年庆典前夕收到了一份令人尴尬的礼物。致力于环保事业的非政府组织Sierra Club自费在《商业周刊》、《纽约时报》等美国主流媒体上登整版广告,揭批福特汽车燃油效率甚至比一百年前还低:100年前的福特T型车每加仑汽油行驶25英里,2003年时福特所有车型平均每加仑行驶22.6英里,Explorer越野车仅行驶16英里。相比日欧厂商纷纷通过技术创新提升燃油效率、推出更为环保的混合动力车,福特已经落后了。
在可持续发展课题已经引发全球消费者普遍关注的21世纪,这件生日礼物让福特公司非常难堪。时任CEO的比尔·福特可能会感到委屈,因为正是他在2001年上任后把节能环保纳入公司发展战略的核心,只是行动略显迟缓而已。Sierra Club的广告起到了马刺的作用,让福特在绿色道路上加速前行。
随后,福特进行了一系列危机公关,同时在环保型产品创新方面加大力度来扭转公司形象,很快在加拿大发布了一款氢动力车。
但是战略调整并非坦途,尤其是对于福特这样的巨型企业来说更是如此。公司长期积累的战略和管理失误的后果在21世纪的头几年里集中爆发。其中最显著的问题包括:过度多元化夸张带来的各自为政和效率低下,在节能环保领域的产品创新明显落后于日欧企业,居高不下的员工福利和强势工会也拖了福特的后腿。2006年,福特亏损高达126亿美元。无奈之下,比尔·福特只好退居二线,邀请波音公司的传奇CEO艾伦·穆拉利担任公司总裁兼CEO。
穆拉利2006年上任之后,大刀阔斧地开展了福特的瘦身计划,包括缩减公司规模以适应市场现状、舍弃一些低效益的车型、整合生产线、关闭工厂等;然后是裁员,仅在北美地区就先后裁员4.6万人,占了原北美地区员工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但福特与美国汽车工会(UAW)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与后者于2007年达成的一份协议,将福特退休职工的医疗保健费临时投资于一项将于2008年正式启动的联合信托基金,这让福特的劳动成本由原来的每小时71美元降为58美元,缩小了与丰田和本田的差距;还有精简品牌数目,舍弃那些不赚钱甚至是赔钱的品牌,2007年,卖掉英国著名跑车品牌阿斯顿·马丁,2008年卖掉捷豹和陆虎,2011年卖掉沃尔沃。这种“瘦身”策略让福特汽车现金流一度达到300多亿美元,为其安全度过金融危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此前,面临连年巨额亏损困局的比尔·福特只能把绿色战略一再放缓,例如,曾经许诺的到2006年推出25万辆混合动力车的计划就未兑现,这使得他再次遭受了媒体的讥讽。
在完成统一和整顿的手术之后,穆拉利接下来的第二仗是绿色战略,核心就是传统内燃机的节能减排和新能源轿车的明确上市计划。2007年,福特推出Ecoboost发动机技术,主要通过涡轮增压、缸内直喷等技术提升发动机的动力表现和燃油经济性。与传统的同排量自然进气发动机相比,使用Ecoboost技术的发动机可以提高约20%的燃油经济性和降低15%的温室气体排放,同时输出更高的功率和扭矩。其次,公司把研发工作的中心放到小型车上来,福克斯、嘉年华等符合新消费理念的新车型均获得了市场认可。到2011年年底,福特低耗油的车型(含轿车、卡车和多用途装载车)已经达到12种。
苏·西斯科是负责福特可持续发展、环境及安全工程事务的副总裁,直接向CEO穆拉利汇报工作。据她介绍,福特的目标是到2020年前,公司生产的新车要在2006年的基准上减少30%的温室效应气体排放。
要实现这样一个颇具挑战性的目标,除了产品创新上的工作之外,还必须持续推动生产环节上的节能。2003年到2011年之间,福特全球的工厂能源总消耗降低了29%;2000年到2008年,降低了56%的使用水。在克利夫兰工厂,通过在铸造环节的节水措施,加上对废水的过滤和再利用,2009年实现节水35%,在用水成本上节省了120万美元。
对于福特这样的拥有16万名员工的巨型企业来说,单单让员工接受公司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策略就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工作了,那么上述绿色战略是如何稳步推进的?这个问题从苏·西斯科的任命上可见一斑:西斯科的职业生涯始于1976年,最早在克莱斯勒公司担任机械工程师。任命这样一位工程师背景的管理人员来担纲可持续项目,体现了福特将绿色战略渗透到从设计、采购到制造、销售的全价值链的决心。此外,在公司日常运营上,则通过常设的由多位公司高管组成的“可持续出行治理委员会”来协调绿色战略,确保战略实施在诸环节上的协调一致。
节能环保已经成为当今全球汽车消费者做出购买决定的第一考量因素,在此背景下,坚定地实施绿色战略为福特夯实了新的竞争优势。
美国专利的申请流程时间费用
世界经济高速发展,各国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多,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加入到争夺国际市场的行列,如何保护自己的国际市场,成为中国企业家较为关心的问题。随着近几年来国民知识产权意识的增强,更多企业懂的用知识产权为自己的产品进军国际市场保驾护航。掀起了国际专利申请热潮。如何申请专利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成为很多人较想了解的问题。而美国又恰恰是世界金融贸易的领头羊,下面就以申请美国专利为例,介绍下国内企业申请美国专利必备资料及时间费用。
美国专利实行先申请制原则,保护期限自美国申请日或 PCT 申请日起 20 年,分别自注册日起第 3.5、7.5 及 11.5 年缴纳维持费。
向美国申请专利有三种途径:
1.直接向美国申请专利(需要在中国专利局预先做保密审查,保密审查通过后,即可直接向美国申请专利,如果该专利将来不需要在中国申请,可不通过保密,直接提交美国申请);
2.通过巴黎公约向美国申请专利(优先权只有 12个月);如果错过 12 个月优先权日期,在两个月内还可以通过提交恢复请求书及缴交额外费用再进入美国(相关费用参见以下第 3 点);如果该期限也错
过了,也可以在最早公开日起一年内进入美国国家阶段,不过优先权将失效,但优先权案不会成为前案;
3.通过 PCT 专利合作条约向美国申请专利(优先权可以达到 30 个月)。如果错过 30 个月优先权日期,还可以通过提交恢复请求书及缴交额外费用再进入美国,恢复请求官费:大实体$1700, 小实体/微实体$850;另外需缴交晚交人声明书官费:大实体$140,小实体:$70,微实体: $35;晚交官费及说明书翻译官费:大实体$140,小实体:$70,微实体:$35。
主要流程如下:
1)提交申请:提交申请时需要将申请费,检索费,审查费及申请文件同时交齐,否则将产生晚交费用;申请提交后,USPTO 会出官方回执,即刻就能看到申请号等案子主要信息;
备注:
1.1)美国对权利要求有特殊要求,如有多项引用,将产生额外官费:大实体$780,小实体$390,微实体$195.如果多项引用多项,将不被 USPTO 接受,因此进入美国阶段时,我们会按照美国专利法要求做 preliminary amendment,修改权利要求项, 以避免额外费用或形式审查驳回;
1.2)如果说明书、PCT 检索报告或同族专利的审查意见中有提到相关先知技术(Prior Arts),有必要做成 IDS 提交给 USPTO。如果有 IDS 不提交,将来涉及专利有效性时,如果被认定为”故意欺瞒“行为,授权的专利也可能被无效;
2)形式审查:形式审查通过后,USPTO 会签发正式的官方受理通知书;
3)公开:审查通过后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 18 个月自动公布或根据申请人要求在申请日起 18个月内进行公开;
4)实审:一般 12 至 18 个月出实质性审查意见,申请人必须在收到通知书之日起 3 个月内做出答复。申请人可以提出期限延长请求,最多可延期 3 个月;美国申请一般会收到 1-2 个实质性审查意见,如果不能克服审查意见收到最终驳回,可以选择继续答复(被采纳几率低)或提交答复及 RCE(有点类似中国复审,但是美国 RCE 不限次数,官费缴交后,USPTO 进行重新审查,流程与新案一样), 或请求上诉。
5)审查过程中,如果部分权利要求可授权,也可以先争取授权,未授权权利项可以提交Continuation Application(延续案,CA)继续与审查员辩驳。如果申请过程中,申请人需要新增加实质性内容,可以提交 Continuation-in-part(部分延续案,CIP), 新加的东西不享有母案的
优先权.CA 和 CIP 需要在母案缴交授权费之前提交,官费与新案一样,授权后有单独的专利证书(在中国可以被当做独立专利获得政府相应补助)。
6)专利登记手续:如果经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即发出授权通知书,申请人应当在收到通知书之日起三个月以内办理专利登记手续,并缴纳登记费;
7)注册日起第 3-3.5 年、7-7.5 年及 11-11.5 年缴纳维持费。
维持费分别是800美元,1800美元和3700美元(按照小实体计算)。
申请所需文件:
1)优先权信息:优先权日期,优先权号及国家/PCT 号及书面检索报告,未公开的请提供 PCT申请文件及优先权信息;
2)人和申请人的英文名称,地址,国籍;
3)英文说明书(包括说明书,附图,权利要求,摘要);
4)指示申请人/人为大实体,小实体还是微实体。
以上就是鬼点子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关于美国专利的申请流程时间费用,如果大家还想了解其他国家专利申请流程事项可以点击我们的官网咨询我们。
深圳市鬼点子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是经国家工商局注册、提供全方位知识产权服务的专业机构,主要从事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版权登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双软企业认证、知识产权规划、知识产权保护与维权、资产评估、品牌策划、上市辅导等业务。
1、出生公证;
2、工作公证(不需要公证, 有同事的签名,公司Title的信纸就可以了);
3、无犯罪公证(现在应该已经不需要了 );
4、结了婚的要婚姻公证(到美国来之后办理也可以,只要做一个译文相符的公证也可以)为保险起鉴都准备上;
5、2份亲属关系公证就可以了。
美国绿卡的福利
1、绿卡持有者能够享受美国政府规定的福利。 比如,每位家庭成员被准许在任何时候自由的进出美国,并在美国居住;
2、绿卡持有人的子女生活费要比许多国家的生活费更便宜。像这类子女在读于各大专院校,可按照州民的生活费、学费来支付;
3、学生可以在学校里找到合法工作;
4、绿卡持有者能够享受美国的福利待遇,特殊的就业机会、生活上的补助等;
5、绿卡持有者还能就读公立学校,同等的去享受医疗保障、社会保障等社会福利。绿卡持有者还能申请手续,邀请其家人来美国。
绿卡是什么意思?
在众多“赴美生子”的群体中,有一部分孕妈妈为了节省费用,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选择了住民宿待产和坐月子,这种现象在当今“赴美生子”这个行业里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国内的很多中介机构,无论是有名气的,还是无名气的,都或多或少会与美国当地民宿合作,开展“赴美生子”业务。当孕妈妈或者家人们上门咨询时,他们会根据客户的经济情况,适时推荐美国民宿,让孕妈妈们产生“赴美生子”很便宜的错觉,从而一时冲动签订了合同。殊不知,住美国民宿还是隐患多多啊。
美国贝比作为一家正规的美国直营月子中心,就曾经接待了这样一位孕妈妈。客户杨女士,北京人,已经有一个女儿。丈夫家经济条件比较好,公婆为了要孙子,让杨女士再生一个孩子,为丈夫家增添香火。杨女士也不负众望,在2012年底成功怀孕,打算在2013年再生一个孩子。当杨女士怀孕4个多月时,通过关系在国内检查出来是个男孩,家人都非常高兴。为了给即将出生的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杨女士和丈夫家人决定去美国把孩子生下来,将来等孩子长大后有机会去美国接受更好的教育。所以“赴美生子”的情况和流程就成了他们一家人了解的重点。
杨女士之前也听过一些关于“赴美生子”的消息,但具体的还不是非常了解,所以在大概2个多月的时间里走访了多家月子会所,了解了一些机构的服务流程和报价,在一个比较有名气的服务机构再三的解说下,跟他们签了约,并决定去美国当地入住合作的民宿,为的是吃好并且省一些钱。但万万令她没有想到的是,等杨女士顺利过关到达美国后,期望已久的美国民宿月子生活并不是宣传的那样令人神往,而是很多服务和流程都非常不规范,与之前在国内签订的合同有很大出入,在杨女士与当地民宿机构协商无果后,她临时更换了一家正规的月子会所,就是美国贝比直营月子中心,在入住美国贝比直营月子中心一星期时间里,重新做了产检,并等待孩子的降生。杨女士在生产后坐月子期间,情绪有时也一度低落,但是美国贝比直营月子中心的工作人员主动热情询问杨女士情况时,被告知了她的经历。工作人员及时的开导让杨女士回国后亲自到美国贝比直营月子中心北京分部表达了感谢。
虽然在美国贝比直营月子中心,接待像杨女士这样的客户还是比较少的,但是在美国跟杨女士有类似生子经历的孕妈妈们却不在少数。那些国内的中介机构和美国民宿,为了赚取更大的利润空间,致孕妈妈们的生命安危于不顾,这样直接给这个“赴美生子”的市场上笼罩了一片挥不去的阴霾。
美国贝比作为一家正规直营的月子中心,在此提醒各位有“赴美生子”想法或者即将“赴美生子”的准妈妈们,无论你们是自己DIY还是通过专业机构“赴美生子”,一定要提前擦亮你们的双眼,不要被市场上一些机构鼓吹的民宿便宜和方便等一些字眼所迷惑,以免自己和孩子的利益受到无法挽回的伤害。
在此情况下,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专利制度的司法制度、授予范围、专利管理制度、国际专利申请等各个领域进行改革,推动专利制度的国际统一化和一体化。在国际协调下,相继签订了以《专利合作条约》(PCT)、《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协议)、《专利法条约》(PLT)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协调各国专利制度的条约。与此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以下简称《专利法》)自1984年颁布以来先后进行了三次修正。我国也先后成为了PCT,PLT,TRIPs协议的合约国。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国的专利制度仍存在诸多问题,在专利制度国际化趋势中仍然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向。在构建符合我国经济与科技发展水平、合乎国际化趋势的法律与机构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专利制度国际化进程及发展趋势
专利制度国际协调的主要目标有两个:一是专利制度的统一化,即使各国的专利制度在内容特征上趋于一致;二是专利制度的一体化,即构建各国专利制度可以共享的程序。而随着PLT在2004年生效、PCT的改革初见成效,以及2006年日美欧三方探讨“相互承认制度”,未来建立全球性的专利制度是非常有可能的。
专利制度的国际化进程
专利制度的统一化。
专利制度统一化,指在以多边专利国际公约为核心的国际专利协调体制下,多个国家制定或者修改国内专利法,逐渐达到实体和程序上的统一[1]。专利制度统一化进程中,主要成果有TRIPs协议,PLT,以及实质性专利法协调。
1995年生效的TRIPs协议针对各国专利制度,规定授予专利的主题和基本标准,拓宽专利权范围,延长专利保护期限,使各国专利制度的实质专利条件和实质权利较大程度上得到统一。PLT制度则规定了取得申请日的要件和程序、制定专利申请的单一标准化形式要求,使各国专利制度的形式要件得到进一步的统一[1]。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在2000年同意开始致力于缔结实质性专利法条约的工作,并且最终的协调不仅仅局限于法制层面,还包括审查实践。
专利制度的一体化。
专利制度一体化是指在统一化基础上,逐渐共享涉及同一发明的申请、审查、授权程序及其程序结果,甚至让渡部分国家主权,制定统一的国际专利法,由统一的国际机构对专利的产生、维持和终止进行管理[1]。专利制度一体化进程的主要成果有PCT及其改革、欧洲专利公约、欧洲共同体条约、日美高速公路实验等。
PCT制度在1978年即生效,并在2001年进行了简化国际申请过程和程序的改革。PCT制度主要是建立了一个跨国专利平台,其程序与各成员国的专利审查程序衔接,使得申请人只需经过一份国际申请,就可以在各成员国达到基本相同的程序效果。2006年,日本专利局和美国专利商标局开始进行一种相互利用审查结果的制度——专利审批高速公路实验,此项实验是进一步一体化的起点。
专利制度国际化发展趋势
当前专利制度的国际化正沿着统一化与一体化两个方向发展。统一化进程的关键在于实质性专利法统一化协调,目前主要问题在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利益协调。发达国家希望尽快统一专利授权条件,而发展中国家希望削弱TRIPs给自身立法带来的高度约束,同时希望在协调中将发展中国家关注的问题与发达国家的议题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
如果实质性专利法协调得以实现,统一性工作将大体完成,而专利制度的一体化将成为国际协调的重点,其中实质审查、授权程序的一体化协调将是重中之重。目前,日美进行的专利审批高速公路实验是实质审查的一个先导性工作。另一个一体化发展方向是“PCT专利”制度,将PCT制度的程序扩展到国家阶段,将目前PCT制度从“一束国家申请”制度转变为“一束国家专利”制度[1]。在近年来的国际谈判中,发达国家呼吁建立的以“单一专利局、单一立法、授予全球各成员国专利权的国际性专利制度”为目的的全球专利制度则可能是一体化进程的最终目标,这是目前可以预期的最为彻底的一体化协调制度。
美国专利制度的发展及在国际化趋势中的改革与活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针对经济全球化以及专利制度国际化浪潮,在司法、授权范围、专利管理制度等多个层面进行了专利制度的创新。这些改革发展,不仅对美国的科技和创新活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专利制度的国际化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领导了专利制度国际化的模式和方向。
美国专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的创新活动出现了制度上的制约,同时,其他国家的技术追赶对美国造成了极大的压力,高技术企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此情况下,美国在专利司法制度、专利保护领域、政府资助研究管理、专利国际化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和发展,以此促进科技创新的发展。
建立统一的联邦专利司法制度。
1980年,美国高等法院一改以往的反垄断立场,宣称垄断权正是专利授予的目的所在,并认为由此获得的垄断利益对社会无害。同时美国国会也通过了强化专利司法的相关法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联邦法院改进方案》[2]。该法案提出设立全国性的、专门化的联邦巡回上诉法院(CAFC)专门处理专利诉讼。
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的创建,确立了统一的联邦专利司法制度,使得专利法的解释与实施趋于具有一致性和确定性,对专利制度的有效性、稳定性,以及对创新者的保护的功能都大大增强了。
拓展专利保护领域。
20世纪80年代新科技革命的兴起,使得传统的专利保护范围不能应对高科技产业对专利保护的需求。在此情况下,美国不断拓展其专利制度的保护范围,努力使更多的知识成果和科技创新处于专利法的保护下。在一些著名案例(如Diamond诉Chakratarty)的判决中,美国逐步将生物技术、计算机软件、商业方法等都纳入到了专利法的保护之中[2]。这不仅保护了美国在这些领域的先发优势,而且促使企业将技术创新转化为了巨大的经济利益,维持了美国在高技术产业领域的竞争力,促进了美国的经济增长。
确立政府资助研究的专利管理制度。
美国政府针对政府实验室和大学的研发活动(R&D)产生的专利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得大学和政府实验室能拥有其发明项目的专利权和独占性许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法案是议会通过的《杜拜法案》(即1980年通过的《专利与商标法修正案》)。
《杜拜法案》确认政府资助的大学和实验室的R&D活动的重要目标即是向私人企业进行技术转移。因此,该法案允许政府实验室和小企业等拥有其R&D活动产生的相关知识产权,同时要求它们必须申请专利并加快专利技术的商业化。同时,《杜拜法案》还允许实验室等向企业发放专利的独占性许可。这样的制度安排,不仅提高了研究部门的科技创新积极性,同时也加快了技术扩散与成果转化。
加强适应国际协调的立法。
1999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美国发明人保护法》(AIPA)。这次对专利法的重大修改是在TRIPs协议生效后,基于国际协调的让步而做出的。在这次的立法中,主要的内容有:设立当事人之间的复审程序;创立第一发明人抗辩制度;保证授权后17年的专利保护期;专利申请于申请后18个月公开,并且于公开日起给予申请人临时保护[2]。其中,第一发明人抗辩制度,是对美国由“先发明制”转向“先申请制”的一种国内适应。而将专利保护期从申请日算起的20年,改为授权日算起的17年,也是针对TRIPs协议的一次修正。
美国专利制度在国际化趋势中的改革及活动
美国在对专利制度进行修改以促进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的同时,将专利战略作为其国际竞争战略的一部分,希望建立国际化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强其专利权的国际保护以维持在科技创新领域的优势。
“特别301条款”加强国际保护。
“特别301条款”是指美国在1988年制订的《综合贸易竞争法》的第1 303条对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所做的专门规定[3]。它的核心是以双边谈判和贸易制裁的方式迫使其他国家或地区准许美国的知识产权进入其市场,同时还要保护美国的知识产权。这项条款有效地加强了美国的科技成果在国际市场上的专利权保护。
TRIPs协议与专利保护标准国际化。
1986年开始,在关贸总协定的乌拉圭回合谈判中,美国提出应把所有知识产权而不仅限于商标的贸易列入谈判[3]。TRIPs协议的提出,使得美国有效地将关贸总协定变成了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工具。它使得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必须针对国际专利接受和实施TRIPs协议所允许的最低保护标准并制订相应法律标准。这一协议将专利的国际保护提高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同时,由于TRIPs协议中关于专利权的许多内容都来自于美国的标准和规定,美国实现了其专利保护制度在国际范围内的拓展。
通过国家间合作引导专利制度国际化趋势。
除了通过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协调加强专利保护外,美国同时还与国家和地区间签订协议或建立一体化的专利申请平台来推动专利制度的国际化进程。1994年美国与加拿大、墨西哥签订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中就有各成员国相互承认并平等对待其他成员国专利权的规定;美国与欧洲、日本的专利局则希望建立一个基于三方的检索和审查平台,并一直在专利的申请、检索、审查等方面进行合作和探索;美国和日本开展的专利审批高速公路实验,是一种相互利用审查结果的制度,将是未来一体化的一个发展方向。
可以看到,美国一方面积极推动专利法的国际协调,另一方面迅速在国内进行相关法律和制度的更新以适应国际化进程,从而始终保持专利制度国际化趋势中的优势地位和主导地位,并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科技创新能力。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积极主动寻求发展,正是美国专利制度发展的模式。这也是我国制定专利法应该学习借鉴的经验。
美国专利制度发展对我国专利制度国际化的启示
我国专利制度的发展与问题
我国《专利法》发展进程。
1984年,我国《专利法》正式出台。1992年,为满足当年中美政府签署的《关于保护知识产权的谅解备忘录》等双边条约的要求,《专利法》进行了第一次修正;2000年,为满足WTO相关规定的需要,《专利法》进行了第二次修正。《专利法》的第三次修正是在2008年,此次修正主要是为了提高专利质量,推动技术创新,同时提高专利制度的国际化水平[4]。
我国专利制度的国际参与。
我国在国内构建以《商标法》(1982年)、《专利法》(1984年)为标志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体系的同时,积极参加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体系,加入的主要国际公约有:《成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1980年)、《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1985年)、《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1989年)、《世界版权公约》(1992年)等。1994年1月1日,我国正式成为《专利合作条约》成员国。2000年5月11日,我国参与了在日内瓦召开的关于通过《专利法条约》的外交会议,并在通过协议的最后文本上签字。而在2001年,随着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自然成为了《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的缔约方。
纵观我国《专利法》的修改历程以及我国关于专利制度的国际参与,可以发现,我国的法律修改以及合约签订基本都是在发达国家引导和设定的情况下参与的,还有部分是为加入国际组织或合约而被动接受的。因此,我国的专利制度一方面在国际化的形势下被动前进和改革,另一方面,在为我国利益而主动引导国际化协调方面,还非常欠缺。
启示与建议
美国专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专利制度的改革不是一劳永逸的,应该根据国际发展情况及时变化。同时,国家行政权力以法律形式介入专利制度以及国家创新体系的运行是知识产权制度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式。因此,在我国的专利制度构建过程中,必须将专利制度的改革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积极进行改革和创新。现行《专利法》尽管在2008年刚进行过修该,但是在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的区别对待方面,在专利审查制度、收费制度、专利权人保护制度方面,都有诸多亟须改进和完善的地方。改革的主要方向,仍以促进科技创新、简化专利维护、保护专利权人、提高国际协调性为重点[5]。专利制度的改革,要引导创新行为、引导专利的结构优化。在制度上,应该对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规定较严格的授权程序,以便抑制低层次专利的泛滥;在政策上,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和支持的方向,应该扶持对产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的高水平创新工作,提升根本性科技创新水平,以此提高高技术的发明专利的比例。
我国在专利制度国际化进程中的选择。
根据我国科技创新活动水平以及我国专利制度在国际上的发展水平考虑,选择的核心原则应是:一方面选择性接受有利于我国取得国际专利保护的国际协调,一方面应当尽量避免过于压缩甚至剥夺我国专利政策制定空间的协调[6]。
首先,在统一化和一体化两者之间,应当尽量选择对我国政策独立比较有利的统一化的发展方向。尽管TRIPs协议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并不完全公平,但这种统一化协调还是保证了各国专利制度的独立运作,使得各国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国发展水平的专利制度。而一体化进程的发展方向是单一的制度、单一的司法、单一的机构,无论是是实质审查结果的共享,还是更高层次的由一个独立机构授予在我国生效的专利权,都会直接影响我国专利审查、授权的行政与司法主权,影响我国的专利政策独立性。
其次,在一体化协调中,无论是程序性的还是涉及实质授权的一体化制度,应该根据我国实际情况选择性接受。程序性的一体化制度如PCT等制度中的一体化国际申请程序、实质授权的一体化制度如相互利用和承认审查结果的制度等,都可以考虑加入。一方面,可以减少申请、审查等重复性工作,提高申请与审查的稳定性,使同样的发明在各国取得授权获得了制度保证。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我国原有独立审查制度。
积极参与并引导专利制度国际化进程。
目前,专利制度的统一化和一体化进程正发展到了较为关键的时期。我国以国家知识产权局为代表的政府部门应该主动了解专利制度的最新国际化发展情况,深刻理解相关合约条款的实质内涵,探究对我国的立法、创新、科技、企业等各方面的影响,同时,引导我国企业、研究中心、高校等主要创新部门参与相关讨论和条约制定,通过这些创新部门发现我国专利制度中的缺陷和实质需求,以此为信息基础,在国际专利制度的条约制定中争取对我国科技创新最为有利的条款。当前统一化与一体化进程的主要问题即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利益协调。我国作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谈判中,应该找准当前国际协调的博弈关系,联合与我国利益相一致的发展中国家,为保护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创新和国家利益据理力争,以此摆脱在国际化进程中的被动地位,进而引导国际化专利制度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唐春.从统一到一体:专利制度国际化进程及其发展趋势研究[J].知识产权,2008(9):34-36.
[2]包海波,盛世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专利制度创新及其绩效[J].科技与法律,2002(12):47-48.
[3]白光清.从专利法国际协调看美国专利制度的发展[J].知识产权,2003(3):38-40.
[4]郭禾.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专利法》第三次修订评述[J].电子知识产权,2009(3):53-54.
[5]刘华.国际专利制度改革的实证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J].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1):78-79.
关键词 图书馆权利 学校图书馆 审查
分类号 G250.15
Abstract School library censorship is the conflicting sight between the minors’ healthy growth and the reading freedom, and the common event in the achievement of the minor’s school library. This paper cites the history of American library censorship—“Island Trees Union Free School District v. Pico”, analyzes its effect on American judicial circles and library circles. Through the case, it detects the body of American library censorship, the general process, and the corresponding response.
Keywords Library right. School library. Censorship.
当某个人或者某一团体认为图书馆的某一特定资源所包含的主题,表达的观点或文字内容与其观念相违背时,个人或组织就会采取一定的措施要求图书馆剔除这一资源,这种行为就是“审查”。据美国ALA知识自由办公室的统计,美国大多数审查案件发生在学校和学校的图书馆。美国图书馆协会知识自由办公室所登记的有关图书馆资料的质询中,有三分之二以上针对学校图书馆。这是由于学校图书馆的用户主要是未成年者,而未成年者的心智不成熟,容易受书中内容的影响,家长或团体组织出于保护未成年人的目的,经常对学校图书馆的资源提出质疑与审查。但《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以下简称“第一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指定剥夺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的法律,即包括未成年人在内的美国人享有充分的“表达自由”。因此,这种审查行为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也体现了图书馆权力的复杂性。发生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特里斯自由学区董事会VS比科”案(以下简称“比科案”)是美国学校图书馆“反审查”行动的经典案例,本文以此案为例进行分析,以了解美国学校图书馆审查案件的一般流程及社会影响,并为图书馆遇到审查案件时提供借鉴。
1 案件概况
1.1 案件背景[1-3]
1975年9月,纽约特里斯自由学区教育委员会(以下简称“教育委员会”)收到纽约家长联合会的投诉,该家长联合会认为纽约特里斯自由学区教育委员会辖区内的学校图书馆存在“反动的”的书籍。教育委员会调查后发现其中八本在其管辖区的地方中学图书馆,一本在一所初中学校图书馆。这九本书的书名其及“反动的”理由如下:《最佳故事》明显涉及“性”;《黑男孩》和《修理工》反宗教;《去问爱丽丝》和《五号屠宰场》反基督教;《贫贱家庭百事衰》和《嬉笑的孩子》的内容是“肮脏的”;《裸猿》涉及同性恋;《冰之魂》涉及种族通婚。
为此,教育委员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976年2月在学校监管人和校长会议上,教育委员会提出“非官方性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将这九本书描述为“三反”——“反美”“反基督教”“反犹太人”,建议将这九本书从图书馆的书架上下架,对此建议教育委员会称“这是我们的职责,我们的道德职责,保护在我们学校里的孩子远离生理和医学危险的同时,也远离道德危险”。不久,教育委员会成立了由四位家长和四位教职员员工组成的“图书审查委员会”,该图书审查委员会的任务是在阅读这些书后向教育委员会提出处理意见,建议基于这些书是否具有“适当的教育”“好的品味”“相关性”“适合该年龄和年级的孩子阅读”这四个标准。同年7月,图书审查委员会向教育委员会提交了一份报告,在报告中建议:(1)《修理工》《嬉笑的孩子》《黑男孩》《去问爱丽丝》和《最佳故事》应归架,《裸猿》应下架;(2)孩子们在获得家长许可后可阅读《五号屠宰场》;(3)审查委员会对如何处理《冰之魂》和《贫贱家庭百事衰》两本书存在异议。
图书审查委员会的建议并没有被采纳,但是教育委员会没有给出拒绝的理由。
1.2 诉讼阶段[1-3]
教育委员会的这一决定遭到了比科在内的五名学生的反对,他们认为是学区教育委员会成员的个人道德、政治和社会适用性等因素致使书籍被禁,而非因为这些书籍缺少教育价值。因此,教育委员会的行为侵犯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自由。于是这五名学生将学区教育委员会起诉到纽约东部地区法院,要求法院判决教育委员会的行为违反了美国宪法中关于言论自由的规定,并且委员会将书返还给学校图书馆,以后不再干涉学校图书馆对这些书的处置。但是这一案件的审判并不顺利,期间双方不满法院判决纷纷提出上诉,三次审判共持续了七年的时间。笔者在此将整个案件的审理和裁定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比科等人向纽约东部地区地方法院起诉教育委员会。地方法院认为教育委员会对这些书籍下架原因的解释符合事实,地区法院裁定教育委员会在依传统观点行事,即这些书是不道德的、庸俗的,其行为并未违反第一修正案。
第二阶段:比科等人不满地方法院的判决,上诉到美国第二巡回上诉法院,第二巡回法院驳回了地方法院的判决,要求地方法院仔细查看教育委员会的决定是否侵犯了学生的第一修正案权利。
nlc202309040906
第三阶段:教育委员会上诉到美国最高法院,最高法院认为教育委员会将这些书籍下架侵犯了学生应享有的第一修正案中所规定的权利,教育委员会是试图压制其不喜欢的思想,并不是真正关注这些书的内容是否适合教育学生,最终经过九位法官的表决,比科等人以5∶4的微弱优势胜诉。
2 案件的社会影响
比科案是迄今为止关于学校图书馆与第一修正案最重要的法院判决,这一案件对司法界和学术界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1 美国高等法院重申知识自由
《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中最有争议的一项内容就是表达自由。第一修正案中所阐述的“表达自由”不仅仅包括一个人“说什么”的权利,美国最高法院将这一自由扩展为:如果第一修正案保证了说话者或作者表达个人观点的权利,那么人们也享有接受这些思想的自由。但是对于未成年人而言,由于受其年龄、心智成熟度等影响,其享有的表达自由一直是一个争议性的话题。通过比科案,最高法院才开始认识到,学生享有的权利是“直接的,最重要的”,当某本书从学校的图书馆下架时,侵犯了未成年的言论自由。因此,教育委员会要求学校图书馆下架某本图书的要求是有限度的,即:如果教育委员会要求某本图书下架,必须要对其动机和目的进行调查。如果这一团体的目的是使学生远离这一政党不同意的观点,那么就违反了第一修正案。
2.2 案件中陈述的重要原则成为类似案件审判的基础
与我国案件判决过程中法官必须遵守法律的明文规定,代入事实,得出结论不同,美国采用的是“判例法”制度。“遵循先例”是美国判例法制度的基本原则,具体表现为:高级法院的判决对下级法院处理同类案件有约束力;同一法院的判决对以后的同类案件具有约束力。判例法以司法意见为载体,在各种司法意见中,上诉法院的意见最为重要。上诉法院一般由三到九名法官组成,判决通常依参与审判的法官的过半数意见作出。
最高法院在审理本案时,比科等人一方以5∶4的微弱优势获胜,布伦南大法官在“比科案”中表述的审判意见和原则也成为以后类似案件判决的基础:(1)教育委员会发现学校图书馆中的图书“庸俗”“没有教育意义”,那么教育委员会可以要求图书馆剔除这些图书;(2)学校图书馆不能仅仅因为书籍包含其不喜欢的思想而将其剔除;(3)教育委员会不能因为书籍中包含了其不能接受的政治立场、种族观点、宗教信仰或其他观点而将其剔除。
2.3 本案至今仍是学界讨论的热点案件
比科案也对图书馆学界学术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比科案的胜利是美国图书馆图书“反审查”的一次重大胜利,这次胜利对个体或组织的“审查”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成为学术界在讨论图书馆知识自由、图书审查等相关问题时经常引用的案例;另一方面,比科案的审判仍遗留下很多值得讨论的问题,如学生使用学校图书馆权利与第一修正案规定的民众权利之间的矛盾,学校的职责和未成年人“表达自由”的矛盾等,甚至有学者开始重新思考布伦南大法官言论的正确性。
3 案件分析
比科案是美国图书馆审查事件的代表性案例。通过对该案的分析,可以窥见美国学校图书馆审查事件的一般特征。
3.1 审查案件的主体和原因
这类审查案件在美国图书馆界时常发生,本案则是一例经典案例。对图书馆资源提出进行审查的人包括学校外的审查者(家长、图书馆学学者等)和学校内的审查者(学生、学校图书馆员、学校的老师或者管理者等),而主要的审查者则是关心孩子成长的父母。在本案中,提出图书审查的主体是学生家长。根据ALA知识自由办公室的统计,在1990—2009年二十年所发生的至少10 676起图书审查案件中,7 521起发生在学校或者学校图书馆。有6 010起是由家长发起的,占总数的56.3%。由此可见,家长在图书审查中的重要作用。
在本案中家长的审查理由是这些书籍“反美”“反基督教”“反犹太人”,是“肮脏的”。然而隐藏在这一借口之后的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这些书籍中包含了家长和教育委员会不赞同的内容和思想,这些思想、内容与传统的教育观念相背离。根据知识自由办公室统计,对图书馆进行审查的三个最主要的理由是:书籍中有“色情”;书籍中有“进攻性语言”;书籍“不适合该年龄组”[2]。在本案例中,由家长联合会提出对学校图书馆的图书进行审查,认为这些书籍不适合孩子阅读,是“反动的”。但这些原因往往只是审查者为了使学校图书馆剔除某本书而提出的借口,而这些借口的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因素,如家庭价值观、宗教观、政治观点和少数人权利的观点。家庭价值观因素,即图书馆馆藏资源中反映的家庭和有关习俗的思想变化,特别是反映性问题的资源与家长价值观不符。宗教观因素,即审查员认为包含“性”和“非正统”政治思想的书籍是对宗教信仰的攻击,与其宗教信仰相违背。政治观因素,即政治结构的变化可能对审查者的自身利益产生威胁。少数人权利因素,是指并非所有审查者对维护传统的社会秩序感兴趣,那些希望自己的特殊群体价值观得到确认的团体会加入到审查者的队伍。
3.2 图书审查事件的一般流程
我们可以发现,本案的基本流程是这样的:家长团体在发现其所在学区的学校图书馆的书籍含有“反动的”思想后主动向该学区教育委员会提出审查请求。教育委员会成立审查委员会,开始一般的审查程序,并在审查的基础上做出判定。但是,教育委员会的最终决定遭到了学生的反对,认为这种行为侵犯了其宪法权利,并求助于司法部门。司法部门对案件进行审理,做出判决。
这也是美国图书审查事件的一般程序。审查事件的发生通常是从用户抱怨图书馆的某一资源开始的。这种抱怨的目的是告知图书馆某种资源是有问题的,是不被人接受的。审查者将这一情况告知学区教育委员会、图书馆委员会、当地出版社和公众,并可能会进一步组织一个临时审查委员会。即使这个临时委员会是一个松散的组织,审查者也会积极地在这一组织内宣传其观点,发起写信运动,传递请愿书等。这个组织的行为会影响图书馆的自主性、图书馆馆长和图书馆委员会成员的任命或者选举。当读者、图书馆等组织发现该审查行为侵犯其利益时,就会采取“反审查”措施。
nlc202309040906
3.3 审查事件发生时的应对措施
在本案中,比科等人发现自身的权利受到侵犯的时候,向司法部门提出诉讼,并在法院审判的过程中针对某一阶段的判决进行上诉,尽最大可能维护学生的利益。
尽管大多数图书审查事件以反对某一或某些特定作品开始,如果审查者没有成功地让图书馆禁止该书的流通,那么他们就会将审查的方向转向该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政策。如果不能对图书馆的收藏和流通政策产生影响,那么他们就会要求图书馆闭架或者采取限制获取的政策。但幸运的是,总有家长、学生或图书馆等个人或组织反对这一审查行为,并采取相应的对策。而多数审查事件的最终结果是在法庭上解决的,例如康茨诉锡达维尔校区案。在“反审查”过程中,家长、学生或图书馆可以通过建立公共关系而获得相关组织和个人的支持,以减少图书审查事件的发生,这些组织和个人包括:①支持图书馆的社区领导和社会组织;②当地新闻媒体的主编;③社区中其他图书馆员;④被审查作品的出版者;⑥图书馆的员工和管理委员会;⑥图书馆的法律顾问;⑦州图书馆协会的知识自由委员会;⑧ALA的知识自由办公室[4]。
4 启示与思考
虽然类似的案例在我国图书馆界还尚未发生,但美国学校图书馆的图书审查案件对我国图书馆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我们可以从美国图书馆界类似事件中吸取经验教训,从图书馆自身和宏观建设方面采取相应措施,保护公民的知识自由,以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4.1 提高图书馆员职业素质
自由获取信息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为社会全体公众提供普遍、均等、无差别服务,维护公民的自由、公平的获取知识是图书馆的社会责任,也是每个图书馆员的最基本的职业素质。图书馆员作为资源的收集者和提供者,应不断地提升自身职业道德素质,认真履行图书馆其职责,具体地表现为:在资料的收集与保存方面,图书馆或图书馆员不能以自己的立场、爱好、倾向等为标准,而应保持中立、客观的态度,坚持“非审查性选择”;图书馆应无差别地处理各类资料,在没有正当理由的提前下,不能对资料进行任何改动;在资料的提供方面,图书馆平等地对待其所提供的资料,反对来自图书馆内部和外部的审查;图书馆应在人人享有平等利用权利的基础上,不分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国籍、语种或社会地位,向所有的人提供服务,并最大限度地向公众提供各种类型、各种观点的资源[5-6]。
4.2 关注未成年人的图书馆权利
虽然本案的过程很曲折,但比科等人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并对美国图书馆的“反审查”行动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和典范。同时,本案的胜利也得益于美国社会对维护未成年人图书馆权利的维护与支持。未成年读者是图书馆服务的一个重要群体。近年来,我国图书馆界越来越关注图书馆的未成年人服务,各级各类图书馆根据未成年人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希望能为未成年人提供优质的服务,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履行图书馆的社会职责。在实践和研究中,我们应不断地总结和反思图书馆的责任与未成年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在图书馆权利和其健康成长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从而更好地发挥图书馆在帮助未成年人心智成熟和知识增长中的作用。
4.3 我国知识自由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美国已经形成以《宪法第一修正案》为基础,以《图书馆权利法案》为纲领的图书馆知识自由政策体系[7],与其相比,我国与知识自由有关的法律法规略显单薄。目前,我国尚未有专门的图书馆知识自由的法律法规出台,而是在图书馆行业规范和地方性规章制度中渗透着知识自由的相关规定,仅有少数规章制度明确规定知识自由的限制。如《河南省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规定“少年儿童图书馆的文献资料应当符合少年儿童的特点,借阅范围不得含有不利于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内容。”一般图书馆将资料提供的权限的相关规定表述为“国家规定”和“不得另立标准”[8]。如《上海市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中规定“除国家规定将某些书刊资料停止公开借阅外,公共图书馆不得另立标准,限定书刊资料的公开借阅范围”[9]。我国图书馆界应加快知识自由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明确规定图书馆在维护知识自由中的权利和义务,为维护公民的知识自由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 1 ] First Amendment Center. Board of Education, Isla-nd Trees Union Free School District v. Pico(1982)[EB/OL].[2013-07-16].http://www.firstamendmentschools.org/resources/handout1a.aspx?id=13965.
[ 2 ] Cornell University Law School. Board of Education, Island Trees Union Free School District No. 26 v. PicobyPico[EB/OL].[2013-07-15].http://www.law.cornell.edu/supct/html/historics/USSC_CR_0457_0853_ZO.html.
[ 3 ] First Amendment Center. banned books[EB/OL].[2013-08-10].http://www.firstamendmentcenter.org/speech/libraries/topic.aspx?topic=banned_books.
[ 4 ] Studstill R. A Student's Right to Receive Information in the Public School Library[EB/OL].[2013-07-15].http://www.librarystudentjournal.org/index.php/lsj/article/viewArticle/144.
[ 5 ] Adams H R. Ensuring Intellectual Freedom and Ac-cess to Information in the School Library Media Program[M].New York:A Member of the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Inc,2008:196.
[ 6 ] ALA,office for intellectual freedom.intellectual freedom and censorship Q&A[EB/OL].[2010-12-15].http://www/ala.org/ala/oif/basics/intellectual.htm.
[ 7 ] 王政,洪伟达.知识自由在图书馆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J].图书情报工作,2010(11):35-39.
[ 8 ] 李国新.图书馆权利的定位、实现与维护[J].图书馆建设,2005(1):1-4.
[ 9 ] 石慧.中美图书馆知识自由政策比较[J].图书馆学研究,2011(8):41-46,50.
王学贤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图书馆助理馆员。河北廊坊,065000。
杨曰建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图书馆助理馆员。河北廊坊,065000。
(收稿日期:2013-08-29 编校:邹婉芬)
【美国专利申请案例】推荐阅读:
美国专利申请流程02-15
美国留学优势及美国申请条件解读01-17
美国申请材料09-06
美国临时申请03-15
申请美国高中过程09-27
美国博士申请概况11-15
美国访问学者申请材料06-29
美国高中留学申请要求07-05
美国高中申请要趁早10-02
美国本科申请文书范文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