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治理工作经验交流

2024-08-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河道治理工作经验交流(推荐10篇)

河道治理工作经验交流 篇1

水活而不淹、城水相贴而利民

这个着名古城,缘水而起,因水而兴。城市总体格局是以水系为骨架,河道为脉络,街道相依附,河街均规划成方格棋盘形,构成“水陆相邻、河街平行”双棋盘式格局,这样的**格局,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科学性,实则是“水活而不淹,城贴水而利于民”。

河道与人们的生活休戚相关,在****尤其得到了体现,20世纪**经济以其快速的发展赶超中国的其他各个城市,水环境和水生态问题却日益严重,特别是在07年,**蓝藻爆发,导致**环城河大量蓝藻,不得不让我们深思,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我们对环境又做了什么?02年**江**河水葫芦泛滥、04年钱塘江水葫芦爆发、07年**蓝藻爆发等等,带来了阻碍行洪排涝、水质污染、恶化环境等一系列问题,甚至形成了自然灾害。社会不得不重视水体富营养化带来的严重后果,花上数十年甚至是半个世纪的时间来研究彻底解决的生物办法,在此期间城市河道水环境维护起了重要作用。

开展河道保洁打捞、宣传等工作是确保饮用水源安全、沿江景观、生态环境的具体措施,也是现阶段和今后河道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河道保洁一是打捞河道水面漂浮物,包括生活垃圾、工业垃圾、水葫芦、绿萍、蓝藻、黑花,改善水生态环境;二是驳岸边坡维护,对桥墩边坡积存垃圾、驳岸的杂树杂草进行定期清理,确保沿河驳岸的安全、保护沿河景观的秀丽风景。三是重点清理水草滋生的河段,确保河道水流畅通,以保障沿河居民不受虫蚊滋生的困扰;四是“爱河护河”活动进社区,大力弘扬爱河护河精神,让老百姓感受到河道的保护与自身的利益息息相关,通过宣传,增强全社会的水患意识和依法保护的共识。

我们大力弘扬“爱河护河”的精神,与此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环境、水生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也在不同程度上对我们河道保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从02年出台《关于加强城区河道水面保洁管理的实施意见》和《城市河道保洁招标办法》并落实河道保洁队伍,我们不断优化保洁队伍、强化保洁管理、细化考核办法,09年特别成立河道保洁所,专门建立河道保洁队伍的船只、人员档案,实施水体保洁一体化动态管理,提高保洁质量,提高作业服务水平,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河道治理工作经验交流 篇2

城市河道作为整个城市微生态环境中最为重要的资源及环境载体, 其整体质量差时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城市经济、文化的健康发展。所以当前我国城市河道治理工程正在不断向高标准迈进, 以便于城市河道可以充分发挥出休闲、娱乐、景观以及生态等功能。现阶段城市规划中由于没有城市河道予以足够的重视与了解, 导致一些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挤占河道现象, 这不仅会导致整个城市河道空间规模不断缩小, 同时也导致一些城市河道的行洪能力难以满足城市发展要求, 再者, 部分城市规划过程中为了提高城市空间内土地资源的规模, 出现了部分河道被填埋覆盖的现象, 导致很多地区城市河道水面面积不断缩小。部分城市在发展中由于受到自身经济实力的制约, 导致其工业污水与生活污水的处理能力难以满足地区发展要求, 这也意味着这部分城市要将大量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城市河道中, 这也是造成部分城市河道水质迅速恶化的根本原因。最后, 大部分城市都存在人为干预城市河流生态环境的现象, 这不仅会导致一些城市中天然河道在其规划中不断丧失, 同时也会严重破坏城市河道中生物多样性的条件, 最终导致整个城市河道的生态系统无法发挥出其应有的功能。

2. 城市河道治理中的具体措施

(1) 河道断面规划。城市河道在运行过程中具有行洪排涝、引水灌溉以及生态景观等多种功能, 所以在城市河道治理过程中要根据其所具备的功能来合理选择河道断面形式。设计人员一般要根据河道过流能力的需求来进行断面设计, 并在这个基础上结合河道槽蓄能力来对其进行优化设计, 这样才能为广大城市居民设计出内容丰富、占地空间合理的河道断面。再者, 本文认为, 设计人员在城市河道断面设计阶段应坚持生态水利的理念, 不仅要确定其行洪排涝与引水灌溉能力可以满足区域的实际需求, 同时也要通过合理的河道断面设计来为广大城市居民营造一个绿色景观, 所以防洪工程与景观设计相结合是城市河道断面规划中的关键原则。

(2) 生态护岸工程。设计人员在生态护岸工程设计阶段不仅要考虑工程的安全性、耐久性因素, 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其能否满足城市河道生态多样性的需求。所以本文提出, 设计人员可以采用固土植物护岸、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岸、土工材料复合种植基护岸等多种生态护岸工程技术以保护生态。本文所提出的集中生态护岸工程施工技术在实施阶段强调植物和生态材料的应用, 在植物选择上一般会以刺槐林、沙棘林以及金银花等根系发达的植物为主要选择, 尤其是土壤整体固化护岸技术在具体应用中具有工期短、施工灵活、土壤稳定、抵抗水利剪切等优势性能, 应用该种护岸技术不仅可以彻底解决水土流失问题, 也可以对城市河道土质河岸坡面侵蚀等问题进行有效控制, 所以设计人员一般要结合城市河道实际情况来选择最佳的护岸技术以保障河道畅通。

3. 利用生物技术恢复水质

现代城市发展中一些人将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毫无节制地排放至城市河道中, 进而导致大部分城市河道中都存在水体严重污染的现象, 甚至造成部分城市河道开始出现发黑发臭的现象。该种情况下选择使用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进行治理, 不仅治理效果无法得到保障, 同时也会导致整个城市河道出现二次污染。因此, 本文认为, 各地区应广泛应用生物技术来对其水质进行恢复治理。现阶段设计人员可以结合城市河道治理工程特点来选择使用水生植物与微生物相结合的净化方法:前者是利用不同生态类型水生植物的净化能力及自然生长规律, 通过建立漂浮、浮叶、沉水植物以及根系微生物等组成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来对水质进行净化;在具体应用微生物净化方法时主要是利用微生物自然降解功能, 从而使整个城市河道水体通过应用该种技术。从而具备较强的自净能力, 可以对其水体内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分解。

综上所述, 城市河道污染及规划不合理对于城市微生态环境来说有着极其严重, 的不良影响, 所以工程参与各方应充分借鉴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成功经验与教训, 构建出一套实用性极强的工程技术体系, 以确保城市河道治理工程的实施品质。

参考文献

[1]董其敏, 李新林.城市河道治理规划问题之研究[J].技术与市场, 2011, (6) .

河道采砂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 篇3

为加强我县河道采砂管理,严厉打击无证采砂、乱采滥挖河砂的违法行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防洪、供水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防范事故发生。根据国家水利部及省市水利部门的有关通知要求,现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和《广东省河道采砂管理条例》,全面治理整顿我县河道采砂市场,切实保护河道防洪和供水安全,实现河砂资源的有序可持续利用,确保工程安全。

二、目标和要求

河道采砂治理工作,必须坚持政府领导,科学规划,联合执法,统一管理的原则。建立规范的河道采砂许可审批制度。

(一)强化对河道的监测,分析河势流态变化,根据“服从规划,总量平衡,保证安全”的原则,依法确定采砂范围。

(二)限期整改证件不齐或不在规定范围内采砂作业的违法违规行为。

(三)2007年9月3日前彻底取缔未经有关部门批准的无证采砂点和采砂运砂船舶、浮动设施。

(四)采砂船舶、浮动设施的所有人、经营人应依法采砂,并按期缴纳河道采砂管理费、矿产资源补偿费等有关国家规费,维护国家对河砂资源的`所有权益。

三、指导原则

(一)“三结合”原则。河道采砂管理与维护河道防洪安全相结合,与矿产资源开发整治相结合,与内河交通安全管理相结合。

(二)依法治砂原则。坚持采砂许可证制度,采砂点和采砂船、浮动设施必须依法取得有效的《河道采砂许可证》、《水上水下施工作业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

(三)联审原则。县工商、税务部门必须把《河道采砂许可证》、《水上水下施工作业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作为河道采砂营业证照办理和年审的前置条件。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县政府成立河道采砂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河道采砂管理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实行河道采砂管理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县水利局牵头,县安全监管局、县国土资源局、县公安局、县工商局、县地税局及相关乡镇等为成员单位。

(二)加大宣传。宣传河道采砂的有关法律法规,有效遏制乱采滥挖河砂的势头。广播电视、报纸等宣传媒体要大力宣传河道采砂治理整顿的目的和意义,宣传乱采滥挖河砂的危害性,及时报道治理整顿情况。

(三)加强督查。河道采砂治理整顿工作以县政府组织落实为主。县政府将从有关单位抽调人员组成督促检查组,检查指导治理整顿工作。其人员由县水利局、县安全监管局、县国土资源局、县公安局、县工商局、县地税局各抽调2人组成。

五、时间安排

(一)宣传发动阶段(7月15日至8月10日)。

1.召开河道采砂整治领导小组成员工作会议,传达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研究整治工作具体措施。

2.对全县河道采砂点、船舶、浮动设施的所有人、经营人进行调查摸底,宣传政策法规。

3.由县政府根据本县的实际情况划定禁采范围,规定禁采期,并依法予以通告。

(二)治理整顿阶段(8月11日至9月3日)。

1.由县府办牵头,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进行联合执法行动,对全县未取得有效证件的采砂点、采砂船舶、浮动设施的所有人、经营者发出停止作业通知书,并限期整改,对限期没有进行整改的,一律予以取缔。

2.对己经取得有效证件的采砂点、采砂船舶、浮动设施,实行统一审批制度,按规定办理“三证”。

3.加强巡查,建立值班制度。对己取得有效证件的采砂点和经营者,实行有效监管,严禁超数量和超范围开采。

4.对己发放的《河道采砂许可证》进行清理,依法纠正和处理存在问题。

5.认真做好我县的河道采砂规划编制工作,依法划定可采区、控采区和禁采区,并向社会公告。

6.认真做好我县浈江河采砂经营权的第二次招投标的前期准备工作,争取在11月中旬完成我县浈江河采砂经营权的第二次招投标工作。

(三)检查总结阶段(9月4日至15日)。

河道治理工作经验交流 篇4

——苏州河道参观心得

王 丽 芹

素有“东方威尼斯”美誉的苏州河流众多,水系发达。近年来苏州改善了水环境、改善了人民居住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从单纯治水型河道整治转变为坚持整治与开发利用相结合,同时在河道整治工程中加大生态河道的比例,恢复了现代人们渴望见到的水清天蓝、绿树夹岸、鱼虾洄游的河道生态景观。在院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们孝妇河项目组几天来,先后参观的河道主要有环城河、干将河、采莲路的河道。现将几天来的所感所想向大家汇报,请批评指正。

一、河道生态建设思路

河道是水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应考虑生物的多样性,为水生、两栖动物创造栖息繁衍环境。河道治理除满足宣泄洪水的要求外,还应尽量保持其自然特征及水流的多样化,只有水流的多样化才有水生物的多样性。例如宽窄交替,深潭与浅滩交错,急流与缓流并存,偶有弯道与回流,岸边水草、礁石大量存在的多自然型河流,为各类水生物提供栖息繁衍的空间。为此河道整治要从生态、经济、人文、社会效应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多方面来考虑,以“回归自然”与“以人为本”相结合为河道治理思路。这次参观印象最深的是苏州的环城河。

二、苏州河道环城河——治理措施

该河道主要通过不同的护岸和滩地形式创造出各种不同用途、大小不一的开放空间。

(1)滩地的保留和利用

环城河部分河段,在维持了滩地行洪功能的同时,利用滩地设置绿化地、公园、交通辅道和运动场所,开发其休闲、亲水功能,成为市民娱乐、健身、游玩的好地方。整治中,此段河道顺应了河势,因河制宜,保留了河滩和弯道,恢复了环城河的天然形态,同时降低了防洪堤的高度。弯曲的水流更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为各种生物创造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环城河断面设计大部分采用的是复式断面形式。两岸是自然的微地形防洪堤。根据河滩的宽度和地形、地势,结合当地实际充分开发河滩的功能:如滩地较宽阔段,一般开发成了大型或综合活动场地;河滩相对较窄的河段修建小型野外活动场所、河滨公园或辅助道路等。河滩的合理开发利用,既能充分发挥河滩的功能,又不因围滩而抬高洪水位,加重两岸的防洪压力。(2)生物固堤,减少堤防硬化

环城河部分河段,除个别冲刷严重河岸需筑堤护坡外,尽量的维持了原有的自然面貌,保持天然状态下的岸滩、岸线等自然形态,维持河道两岸的行洪滩地,保留原有的湿地生态环境,减少由于工程对自然面貌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在堤防建设中,采用了大块鹅卵石堆砌、干砌块石等护岸方式,使河岸趋于自然形态。采取自然土质岸坡、自然缓坡、植树、植草、干砌、块石堆砌等各种方式护堤,为水生植物的生长、水生动物的繁育、两栖动物的栖息繁衍活动创造条件。对于河岸边坡较陡的地方,采用毛块石等工程措施,这种护岸工程既能稳定河床,又能改善生态和美化环境,避免了混凝土工程带来的负面作用。环城河是有通航要求的河道,在河道断面设计时,部分河段在正常水位以下采用了干砌石挡土墙,正常水位以上采用缓于1:4的毛石堆砌斜坡,以增加水生动物生存空间,削减船行波对河道冲刷的影响,有利于堤防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改善。(3)梯形断面

环城河的梯形断面设在人居密集地周边的河道,结构简单实用,为便于河道管理,设置保护带,采用了绿化植树确保堤防安全。该断堤防高度一般不高,设计中根据不同的地形、地势,考虑了挡土墙与河岸景观相结合,采用不同形式和造型的挡土墙,突出水景设计,两岸种植的垂柳,柳枝清拂河水掩盖堤防的特征,使人走在堤边而又无堤的感觉。建设的亲水平台,塑造的以石、水、绿、物、路等要素结合的园林式滨水景观,让人流连忘返。(4)矩形断面

矩形断面由于离水面较高,此段设置了护栏等保护措施,同时沿直立护墙设置两岸交错上下台阶,满足上岸和下水的要求。该段河道的水位较深,有标示“水深4m”,我认为亲水平台或亲水台阶的护岸,需根据水位变幅,在亲水平台中设置水下平台,水下平台应有足够宽度,以保护游人在亲水、戏水过程中的安全。设计时允许小洪水淹没某些岸边设施,使河道的常水位尽量贴近人们,让人能走到水边则更好。

环城河的滩地设计,地形变化较大,园路蜿蜒布于其中,随意性较强,达到了“虽有人做,宛如天开”的自然布置手法,达到了一种轻松、自然、休闲的景观效果。

环城河的堤岸设护栏的地方较少,在规划中,大多数地段的堤岸断面结构形式均为退台式护岸,体现了亲水性;个别地段因条件所限堤岸线无法向后退移的,仍采用直立式护岸。

为了达到良好的观水效果,规划海河两岸原则上不设独立防洪墙,根据不同地段的地形、地貌及开发建设要求,在不影响外观及功能的前提下,采用建筑物底层外墙结合防洪要求,或在不影响交通的前提下,局部抬高路面或设置观水平台,并通过现代化防洪调度、分流等措施,确保城市防洪、排洪安全。

三、参观体会

(1)建立“水景观体系”概念

城区河道两岸以及旅游景点的河流,是人们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需充分考虑城市对河道景观和环境和谐的要求,构造具有亲水理念的景观河道,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氛围。城镇建设与规划要突出亲水文化,郊区突出自然和生态,使河道防洪工程与河道两岸景观融为一体,与城市文化、风格、历史、人文相协调。

(2)在达到防洪要求的基础上,突出休闲、亲水、生态功能

水是江南独特魅力所在,环城河的治理突出亲水和生态,是以“回归自然”和“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精心打造的。对于绿化工程的平面布置有效的结合了城市景观设计,结合城镇绿化和园林建设,因地制宜,采取植物种植、植被保护等生态工程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对于穿越城市繁华地段而且水质较好的河道周边建造戏水池、喷水池、凉亭等休闲配套设施。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亲水性,提高了河道两岸环境和街道的品位,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治水理念的体现。(3)污染源的控制处理与水体改善 1)截污治污,加强管理

河道整治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水利、环保、城建、规划、土地管理、航运、园林等多个部门的协作。在河网水质严重污染的地区,必须控制点源污染、减少面源污染、治理内源污染,针对实际情况,采取截污和改善河网水质的综合措施。对于城镇村集居地要加快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将沿河两岸的企业单位及居民区的排放污水纳入污水管线内,同时提高居民的素质,规范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改变人们将垃圾往河道倾倒的陋习。2)水体置换,吐旧纳新

通过河道清淤、水面保洁、控制排污等工程措施,削减进入河道的污染物总量,防止河网水体的恶化,但要从根本上提高水资源的承载能力,逐步改善水体质量,还需采取水体置换、引水配水工程,使水体流动起来,变“死水”为活水,并充分利用现有河道的滩地、水面(湿地),保护河道水生态环境,提高河流水体自净能力,达到吐旧纳新、流水不腐的效果.3)用生态方法解决生态问题

通过采取疏浚、截污和引水等工程措施后,湖泊中的富营养化、湖水浑浊、透明度难以提高这些问题就摆在我们面前,改善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调节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通过种植一定面积的高等水生植物,如美人蕉等,在水陆交错带,配备其他的水生植物群落,包括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如芦苇)、浮水植物等,可以去除水体中的营养物,使水质得到改善,水体透明度提高,水生动植物多样性得到自然恢复,使富营养的水体变清。

4)简洁 孝妇河周村段的河道的设计应通过采用最少的景观设计元素,来提升人们对于自然景观的感受。细部的设计要简洁而且易于维护、保养。

河道生态治理 篇5

1.河流是指在一定气候和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天然泄水输沙通道。2.深泓线:是指沿程各断面河床最深点的平面平顺连线。

主流线又称水流动力轴线即沿程各断面最大垂线平均流速处的平面平顺连线。中轴线是指河道在平面上沿河各断面中点的平顺连线,一般依中水河槽的中心点为据定线,是量定河流长度的依据。第二章

1.河川径流的影响因素:气候,下垫面,人类活动影响 2.水系的形成及其发展阶段:

a初期阶段:河网密度小,地面切割深度不大,支流短小,数量不多。

b繁盛阶段:谷道伸长,集水面积扩大,河网密度增大,地面切割深度不断增大。c并夺阶段:因各条河流发展的不平衡,出现大河袭夺,兼并小河现象,使水系原状改观,河谷地面高程降低,冲积层加厚,水系密度减小,干支流年渐分明。第三章

1.河流径流的度量方法

2.洪水三要素:洪峰流量,洪水总量,洪水历时。

3.河道水流的基本特性:两相性;三维性;不恒定性;非均匀性;不平衡性;紊动性;阻力复杂性;流态特异性 第四章

1.含沙量:单位体积浑水中的泥沙质量。输沙量:一定时间段内某断面的泥沙数量。

输沙率: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断面的泥沙数量。

2.河流泥沙按运动态势分类:悬移质,推移质,床沙。

3.推移质的运动:推移质的运动来源于床面泥沙的起动。当床面泥沙由静止状态开始运动或称启动并达到一定程度后,床面往往会出现起伏不平的沙波,而沙波运动又往往是推移质运动的主要形式,沙波的运动态势是迎流面冲刷,背流面淤积,从纵剖面看整个沙波在水流的作用下往下游缓缓爬行。第六章

1.河流的地质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2.河床演变的根本原因:输沙不平衡。

3.河相关系:冲积平原河流的河床在水流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与所在河段具体条件相适应的某种均衡的河床形态,这种均衡河床形态的有关因子和表达来沙来水条件及河床地质条件之间常存在某种函数关系,这种函数关系称为河相关系。(可写少

点)

5.河型分类及其演变规律(论述):

A河型分类有:顺直型,蜿蜒型,分汊型,游荡型。

B演变规律a顺直型:河身较顺直,犬牙交错状边滩分布于河道两侧,在洪水期,边滩整体向下游缓缓移动;深槽与边滩相对,深槽位置也随边滩位置缓慢下移而下移;上下深槽之间的浅滩,洪水淤积,中·枯水冲刷,深槽则相反,洪水冲刷,中枯水淤积。b蜿蜒型从平面变化看,随凹岸冲刷和凸岸淤长进程的发生,其蜿蜒程度不断加剧,河长增加,弯曲度随之增大;横向变形特点表现为凹岸崩退和凸岸淤长;纵向变形特点是弯道段洪水期冲刷,枯水期淤积,过渡段相反,洪水期淤积,枯水期冲刷;突变现象是可能发生自然裁弯,凹岸撇弯,凸岸切滩。c分汊型:其共同的演变规律汊道外形的平面移动,洲头洲尾的冲淤消长,汊道内河床的纵向冲淤,以及主汊的易主。d游荡型:多年平均河床逐步抬高。b内汛期主槽冲刷,滩地淤积;非汛期则主槽淤积,滩地崩塌。主槽平面摆动不定,河势变化剧烈。大水出好河,中小水容易发生横河斜河和形成畸形河湾。第七章

1.河道治理规划设计的要素:设计流量与设计水位;整治线;河槽横断面

2.4种典型类型的河段整治措施:a蜿蜒型的整治措施:一是稳定现状,防止其向不利的方向发展;二是改变现状,使其朝有利的方向发展。b游荡型:主要有险工和控导工程组成。c分汊型:汊道德固定,改善和堵塞。d顺直型:稳定边滩不向下游移动多采用淹没式丁坝群。第八章

1.生态平衡:如果生态平衡的能量和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在较长时间趋于相等,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长期处于稳定状态,或在轻度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原来的稳定状态。第九章

1.生态治河:是河道生态治理或生态型河流建设等说法的简称。它是融治河工程学、环境科学、生物学、生态学、园林学、美学等学科于一体的系统水利工程,是综合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景观营造等多项技术措施而进行的多样性河道建设。2.生态河道治理规划设计要求:确保防洪安全,兼顾其他功能;增强河流活力,确保河流健康;改造传统护岸,建造生态河岸;营造亲水环境,构建河流景观;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栖息地。

3.生态河流的设计内容包括生态岸堤和生态河道两方面。生态河道的设计要求:平面布置;剖面设计;水边处理。

4.生态护岸技术措施:固土植物护坡;网石笼结构生态护岸;土工材料复合种植技术;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坡;多孔质结构护岸;自然型护岸

其他补充

1.河堤的分类:干堤,支堤,民堤

2.对河堤渗流控制措施包括:

(一)临河截渗措施:防渗铺盖;防渗斜墙;堤基截渗墙

(二)背河导渗措施:压渗盖重;反滤排水槽;减压井

3.蓄滞洪区:指河道周边辟为临时贮存洪水的湖泊洼地或扩大行洪泄洪的区域。

4.蓄滞洪工程的规划和建设内容包括:蓄滞洪区的规划;水工建筑物的布置;区内安全建设;以及非工程防洪措施安排等 1/2m2(2)向量模法(平均和的平方根法)SSii1此法所求某监测点的综合评价指数S可表达为

式中,S-在某监测点的综合评价指数。

Si-污染物i在某监测点的标准指数。S(6)内梅罗指数法已知多项水质参数的监测数据,计算与x

计算步骤:

1、计算各项水质参数的标准指数,即单项水质参数评价方法。

2、使用各项水质参数的标准指数,采用多项水质参数综合评价方法计算综合评价指数S1。

刍议如何进行生态河道治理 篇6

1治理生态河道的基本原则

在对生态河道进行治理的过程中, 必须要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 人是发展过程中的主体, 因此要将人水相亲作为治理过程中最根本的目标, 要想做到这点, 就要以生态治理的特点以及要求作为最基本的前提, 并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首先是综合性原则。河道的主要作用是进行防洪、引水等, 在此基础上进行生态防护的工作, 从而达到保护水源的效果。其次是协调性的原则, 在进行河道治理的过程中, 应该融入美学的特点, 将沿线进行美化设计, 以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这样也能间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当做一处旅游景点进行开发。第三是要满足自然性的原则, 也就是在进行河道修理的过程中尽量采取自然修复的方式, 辅助以人工修复, 将河道自身所具有的修复能力得到最大化的开发。最后, 河道治理应该遵循经济性的原则。从经济的角度对河道治理予以充分的考虑, 达到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目的。在治理时要尽可能的降低治理成本, 这样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当前河道治理中出现的问题

首先, 我国当前的河道治理存在水污染严重的现象, 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 城镇化的脚步也稳步前进着, 其主要的发展趋势是朝着周边不断扩展, 这样就与水源地更加接近了, 人们对河道的影响也愈发严重, 尤其是在近几年的建设中, 以工业为主的发展目标造成大量的污水排放进了河道中, 由此造成污水严重影响了河道的功能, 其自身的净化功能也无法发挥出基本的作用, 水质逐年变差, 甚至产生水草以及浮萍等诸多污染物质, 如果不加以重视, 最终我们将面临无水可用的后果。

其次, 我国是一个发展的大国, 人口资源众多, 而淡水资源却相对有限, 如果不加以合理的使用, 最终就会造成淡水资源越来越少, 分配给每一个人的占有量也是相当有限的, 从长远的角度进行考虑, 如果想要改善我国当前的状况, 可以说具有一定的困难。

第三, 在河道治理方面我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并且从当前的情况上来看, 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工业发展也是稳中有升, 相应的污水处理却没有与社会的发展相一致, 污水量越来越大, 却没有足够的经验进行处理, 所以使得污水处理能力与当前城市发展的需要存在一段极大的距离, 致使河道成为纳污的主要场所, 我国目前还没有高效处理污水的设备, 另一方面, 要想得到全面的治理, 所投入的资金将是大量的, 所以如果要想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 还需要我国相关管理部门积累更多的经验, 借鉴成功的事例, 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对河道的有效治理。从上述三个方面的问题中可以看出河道治理已经成为当前工作的主要任务, 需要每一个人都贡献出一份力量。

3治理生态河道污染的主要手段

3.1治理河道污染

在我国发展与建设的过程中, 工业与农业是经济发展中两项主要的项目, 过去对于环境污染等相关方面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关注, 所以污水经常会排放到内河之中, 造成淤泥堆积, 河道自身的净化能力就无法发挥作用。在治理河道的过程中, 应该认识到其本质是实现生态环境的进一步优化, 并且将水体中的污染消除掉, 所以当前主要采用的技术手段为几种。a.水质净化技术。主要分为河道曝气充氧技术、水上浮岛净化技术、重污染底泥疏浚技术以及砾石接触氧化技术。b.生态修复技术。一是在河道两岸发展植被, 包括种植乔木、灌木、岸边种植草坪, 在河道底部边种植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 形成良好的绿色生态系统;二是水生植物净化技术, 就是充分利用水生植物的自然净化功能在一定水域范围内种植合适的挺水植物、沉水植物、附着植物等, 构建健康的水生植物系统, 增强河道水体的自净能力;三是在河水质量得到改善的情况下, 利用水生动物修复技术, 放养一定数量的、适合区域河道生长的鱼类、虾类、浮游动物等, 建立和谐、稳定的水生动物生态系统。

3.2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针对现阶段我国河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必须要对河道治理工作和水环境保护工作作出科学合理的规划, 在规划中应该对传统思想中的单一防洪的规划方式进行变更, 在规划股过程中要将城镇建设问题纳入到考虑的范围内, 坚持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原则, 并以生态型、前瞻性和高起点为目标, 保证安全、环境和资源能够有效结合, 这样才能形成畅通的水系河网, 从而为城市水环境的建设提供有利的条件, 也能够使河道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3.3做好截污纳管工作

在河道整治过程中, 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控制好污染源, 在截污的过程中, 应该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将沿岸直排河道中的生活污水进行截流处理, 并将其统一归入到市政污水管网中, 并由污水处理厂进行统一处理, 在达到排放标准之后, 才能够进行排放。在一些没有统一纳管条件的乡村地区, 要想做好河道的截污治理工作, 就应该建立其简易的污水处理中心, 在对污水进行初步处理以后, 才可以排入河道。

3.4搞活水体, 做好河道管理工作

水体搞活的关键工作就是对水环境进行治理, 也就是突出水体流体的重要性。在搞活河网水体的过程汇总, 应该不断增强水体本身的自净能力, 保证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在河道整治规划内需要使用科学的调水方式, 保证水利工程的建设能够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切实考虑到人们在利用水资源方面的要求, 将需求总量中考虑环境用水量问题, 这样才能为河网内的水体流动提供重要的水源。

4结论

河道的生态化治理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 是对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因此, 应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意识, 对河道进行合理的生态建设, 促进我镇水生态系统的良好循环, 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的。

摘要:在现代社会生活发展的过程中, 水资源是必不可少的资源种类之一,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对于节约的意识也越来越强烈, 而河道治理对于水资源的节约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必须要对这方面加以研究, 只有这样, 才能较快的发展。本文针对生态河道治理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希望相关人士能够予以重视, 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实现我国进一步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河道治理,发展

参考文献

[1]夏永成, 骆勇军.河道生态建设技术初步研究[J].浙江水利科技, 2012 (3) .

[2]裴永杰.河道生态治理方法初探[J].河北水利, 2011 (6) .

河道治理施工方案 篇7

城市河道污染,严重影响人民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导致各地民怨不断。治理修复水生态、净化回用水资源、确保生态水的质量,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整治当前经济发展环境的重点,更是构建美丽中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所必须的举措。

山东恒远利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环保”为己任,改变传统“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生态治理方式,在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利用“交叉学科”手段,系统整合多项技术,对城市污染河道的生态修复系统进行科学规划,建立起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城市河道生态综合治理整体解决方案。做为国内城市生态治理解决方案提供商,我公司依托全面的`技术优势,可以提供项目咨询、工程设计、设备制造、项目建设、运营管理的一条龙综合服务,从而系统地保证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我公司提供的生态综合治理方案分为四个技术环节,可以实现闭环衔接,达到消除污染、变废为宝、生态循环的效果。

零扩散疏浚技术

受污染湖泊河流,大量重金属、有机质等沉积到水体下底泥中,我公司通过高精度、零扩散的整套设备不仅实现了水下底泥精确疏浚,并且消除了传统疏浚带来的二次污染。

该技术是我公司在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装备、结合国内河湖现状进行优化、改进的新型环保疏浚方法。与传统的清淤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1、零扩散,无二次污染

新式疏浚方法可根据疏浚要求选用多种设备组合施工。在施工过程中,环保疏浚盒可将水下待疏浚区域密封,通过渣浆泵产生的负压作用将底泥吸入密封设备内。整个疏浚过程对底泥及水体扰动小,基本无二次污染物产生。

密封设备可以与多种清淤船、挖掘机、长臂吊车配套使用,实现不同工况下的“零污染”疏浚。

2. 疏浚效率高

其核心设备采用美国技术,由机械机构和疏浚盒射出水流同时扰动河底底泥,负压作用直接将底泥抽出,避免了传统搅吸头作业大量抽水做无用功,从而使其疏浚效率比传统疏浚方法提高30%。

3. 定位精度高

从美国引进高精度水下传感器及RTK定位系统。RTK基站固定在岸边,可覆盖半径10公里的施工区,移动端固定在施工船上同时接受基站及GPS卫星信号,使施工船舶水面定位精度达到厘米级。

高精度水下传感器弥补RTK系统水下定位不足的缺陷,可对水下施工点进行精确定位。系统配备可视软件,船员在船舱中即可直观掌握水下施工点的详细状况。

此系统定位精度高、适用范围广,可以免受浪涌、天气等不利条件的影响。

4. 可控分选

此功能适用于被重金属污染的底泥及生活水源地清淤。施工过程中依靠高精度的定位装置可精确控制施工深度,其核心设备可对施工区域内的物质进行有效分选,如重金属底泥清淤施工,只清理施工区域内含有重金属的底泥,不含重金属的砂石经高压水流清洗后,留存在河底原位净化水质。

底泥脱水净化技术

底泥通过疏浚系统运至下一环节的底泥脱水干堆环节。经净化处理的水达到排放标准后回到河湖内,同时对脱水后的底泥进行资源化利用。

目前针对底泥的脱水净化主要有两种处理方法:

1、土工管袋法

土工管袋底泥处理法,可实现原位脱水,减少底泥体积和含水率,便于后续的资源化利用。

清淤系统将河底底泥通过管道混合器与相应的药剂充分混合后冲入土工袋中。清洁达标的水从土工管袋中渗出,固体颗粒留存在土工管道中。

此工艺全封闭式施工,不易形成二次污染,并可实现底泥的无害化处理。

2、机械脱水法

机械脱水法可实现整个脱水工艺的模块化设计,实际中可以根据泥性及工况条件,选用不同的模块。

疏浚设备将底泥输送至泥沙分离机,可将底泥中的河砂按需分离用于销售或土木施工。分离后的泥浆充入沉降箱进行初步脱水,清洁水流排出,底部浓浆加入药剂充分混合后,进入离心机或板框压滤机等设备进行脱水。脱水后的底泥可由输送带或运输车输送至指定地点进行后续处置。

此方法具有工艺紧凑、吞吐量大、功耗小、减量明显的优势。

底泥资源化利用技术

脱水干堆的底泥经处理后,重金属及有机质与药剂发生反应,进行固化。同时因大量的底泥占用土地,长期存放风吹雨淋仍是污染隐患。我公司经过长期科研攻关,研发的底泥协同固废生产陶粒轻骨料技术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最优选择。通过高温焙烧将底泥变为具有广泛用途的陶粒轻骨料,并将底泥中的有机质和重金属固结在陶粒内部,彻底解除了二次污染的隐患。

生态修复技术

利用底泥生产的陶粒因具备多孔、质轻、保温、隔音的特性,具备广泛的用途。例如超轻通孔的陶粒由于孔隙分布均匀,渗透能力强、吸水性强,可用于微生物、绿色植物的栽培,进而应用于浮床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等的建设,既有利于植物根系生长,还可净化各种水系,是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的理想方式。

黑臭河道治理背景 篇8

(1)响应国家《水十条》:《水十条》,提出了“到202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控制在10%以内,到2030年城市黑臭水体得到消除”。

(2)恢复河道水生态系统和自净能力、防治绿藻爆发的需求:恢复流域水体的自净能力消纳下水污染负荷,才能保障河道水质达标;同时恢复水域生态系统有利于增加流域生物多样性,保障其生态功能。

(3)提升周边居民幸福感、树立良好城市形象的需求:河道黑臭给周边居民带来极大困扰,降低了河道景观、文化等功能品质,而恢复河道水情、水美,提供亲水机会,能大大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市容市貌。外源污染控制技术:

城市河道污染源:生活废水、工业废水。

农村河道污染源:生活废水、养殖业废水、农田经流水。内源污染控制技术:底泥疏浚、底质改良、增加曝气。河道生态修复:生态浮岛、生态护岸。河道景观设计: 黑臭水体治理难点:

(1)黑臭水体成因复杂,影响因素众多,是水环境污染治理的难点。(2)采取有效技术措施,短时间内能消除黑臭现象,但其难点在于治理后的水质长效保持,保证黑臭不反弹。

(3)很多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因重治理轻保持、重短期轻长效而导致水体返黑,水质反复恶化。

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含量过高时,在好氧微生物的作用下,有机物分解会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气,使水体转化成缺氧或厌氧状态。在缺氧和厌氧条件下,有机质腐败、分解,产生氨、硫化氢、硫醇、硫醚、有机胺和有机酸等恶臭物质,致使水体变臭。其中腥臭味是由微藻、放线菌、霉菌引起。

在缺氧和厌氧条件下,水体中的铁、锰等金属离子与水中的硫离子形成硫化亚铁、硫化锰等化合物。悬浮颗粒吸附硫化亚铁、硫化锰等,致使水体变黑。污染源调查

点源污染:污废水直排口、合流制溢流口、管网初期雨水、非常规水源补水

面源污染:城市降雨径流、冰雪融化、畜禽养殖废水 内源污染:水体底泥、岸带沿线垃圾、水生植物状况 其他:污水厂超标废水、落叶沉降情况、潜在事故排放 环境条件调查:

(1)周边环境:周边建筑群特征、城市道路和交通情况、水体沿岸其他基础设施情况等。

(2)水文条件:水体的位置、边界范围、面积及水位、流速及流量、周边水系连通情况等。

(3)水体岸线硬化状况:硬化岸线和河湖床的面积、硬化厚度、硬化类型等。(4)其他:黑臭发生时段、持续时间、百姓投诉情况、影响居民人数等。根据污染程度与治理目标的不同,黑臭水体治理可分为:应急治理、水质改善和长效保持。

应急治理阶段:对于黑臭现象严重的水体,采取有效措施,快速缓解和消除黑臭现象。通过截污,控制外源污染物的进入,通过絮凝剂、除藻剂等药剂快速去除污染物,通过底泥清淤将大量污染物迁移出水体,通过地表水或再生水补充,使污染物质快速迁移、稀释,以短期内消除黑臭。(是不得已而为一的措施,没有办法的办法)

水质改善阶段:进过应急处理措施,黑臭现象缓解之后,需进一步减轻水体污染负荷,采取工程措施净化水质,恢复水体景观功能。人工曝气充氧可使水体保持好氧状态,防止滞留型水体、封闭和半封闭型水体,投加底质改良剂或氮磷控制 剂以降低内源污染负荷;通过植物塘、生态岛等,利用水生植物是净化功能改善水质。

长效保持阶段:黑臭水体治理后,可能会面临污染负荷再度升高等问题,使得水体水质恶化和黑臭反复,因此需要保证水质有效管理,确保水质改善效果的长效性。消除黑臭后的水体,仍然是富营养化水体,藻类容易暴发,最终导致黑臭,应采取必要措施控制水华控。

城市河道治理规划问题之研究 篇9

1 城市河道中存在的问题

城市河道作为重要的资源和环境载体, 关系到城市的生存, 制约着城市的发展。城市河道治理的过程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标准到高标准、由盲目治理到科学治理, 由简单功能到多功能逐步发展提高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 河道的休闲、娱乐、景观、生态等功能逐步受到重视。目前, 许多河道治理还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城市建设挤占河道现象十分严重, 造成河道空间减小, 水面缩窄, 河道行洪能力降低, 如西盐河、龙尾河、大浦河等, 在没有治理以前, 极易造成洪涝灾害。

(2) 部分河道被填埋覆盖, 造成河道水面减少, 如扁担河原为市区南部一条排涝河道, 因城市规模的扩张, 在20世纪90年代, 被开发成暗河, 河面被水泥板覆盖, 河道功能也被改变成排污专道。

(3) 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处理实施建设滞后, 致使大量污水进入城区内的玉带河、西盐河、龙尾河等河道, 河流水质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在城市污水集流系统完备之前, 河道仍然承担排放污水的功能。因此, 水的问题常常影响城市环境。

(4) 河流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河流水量减少, 人为干预严重, 导致天然河道大量丧失, 生物的多样性条件被破坏, 天然食物链脱节, 导致河流生态系统严重退化。

(5)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城市内地表被大量的混凝土、沥青等硬质铺装, 导致不透水地面增加, 地表径流量的增加, 洪涝灾害频发, 给市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不利影响。为解决这些问题, 通常的做法是加高培厚堤防, 修筑混凝土河床和浆砌石岸墙等增大河道过流能力。

2 城市河道治理规划

一般的河道治理规划主要包括总平面规划、横断面规划、护岸护坡规划和辅助建筑物规划等内容, 因此, 做好河道治理规划的前提必须对上述关键内容做细致深入的研究, 才能有效体现河道治理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河道规划的基本依据是设计洪水, 河道堤防建设的首要目标是防洪安全。但不同河段的防洪标准是不一样的, 主要取决于相应河段的防护对象的重要性。防护对象包括城市、乡村、工矿企业、交通运输设施等。防护对象的标准以防御洪水的重现期表示, 某河流断面符合设计标准的设计洪水可以通过水温计算得出, 以此作为河道治理规划的水利计算依据。

2.1 河流的平面布置规划

城市河道规划治理中的平面布置, 直接影响一个流域、一条河流的总体规划, 甚至影响一个城市发展战略的规划, 因此, 必须做到点、线、面、体的合理布局。点就是要确定治理的重要河段和重点部位, 一般以城镇、集镇、村庄、耕地面积集中成片的河段为重要河段, 以易垮塌易冲刷一旦决口损失较大的地段为重点部位。线就是对河道的岸线、堤线进行上下游、左右岸统筹布置, 调整好河势和流向, 充分发挥天然河道的作用, 避免新建的堤防、护岸工程侵占行洪断面, 阻碍行洪, 抬高水位, 加重损失, 特别是处在山丘区的城市。

(1) 最好不要建丁坝, 对确定需要建丁坝的地段, 其坝轴线与水流方向的夹角最好控制在三十度以内, 这样建成的丁坝阻水很小, 既能保护城市用地和自身的建筑物, 又能防止挑流时影响对岸, 同时对堤坝的安全、稳定有利。

(2) 河道转弯半径不能太小, 应成一光滑的抛物曲线, 并注意上下游堤线的衔接和左右岸的协调。

(3) 对河道弯曲形成的浅滩、沙洲可以适当缩窄河道断面, 用抽心束水归槽的办法来增大流速, 减少推移质淤垫河槽。

面就是处理好整条河流的平面、断面和挡水面之间的关系。平面上可实测二千分之一以内的地形图进行布置, 以达到整体效果;断面上既要确定河床断面即堤距, 又要拟定河堤护岸的断面型式, 还要提高堤防护岸迎水面的防冲能力。就是要达到治理河道的整体效果, 结合城镇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农田改造项目来统筹规划, 协调布置, 互不干扰, 分步分项逐步实施。做到规划与治理后的效果一致。总的来说, 平面规划应在努力维持现状河流的条件下, 针对满足防洪排涝、生态景观等要求进行综合规划, 避免过度裁弯取直、缩窄河道等做法, 尽量保持河流现状所特有的、丰富的多样性环境。具体主要体现在遵从自然和现状的前提下, 规划河道主流中心线的走向, 充分保证河流堤内和堤外的预留空间。

2.2 河道的横断面规划

由于河道具有行洪、排涝、引水、灌溉、航运以及旅游等功能, 在河道治理时, 应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规划设计不同的断面型式。在根据过流要求设定标准断面的基础上, 要尽量避免上下游河宽的规划设计, 在可以扩宽河道的地方尽量扩宽, 在预留河道槽蓄能力的同时, 设计具有丰富内容和广阔用地空间的断面。城市需要和功能方面在河道治理中, 河流断面满足设计标准下的过流能力是最基本的要求。对于河道其他功能发挥而造成的过流能力影响, 需要通过调整基本断面设计进行补偿, 从而得到各项功能相协调的河道断面设计方案, 河道断面的选型设计应充分体现生态水利的理念, 尽可能地在有限的空间内满足各种需要, 在考虑防洪安全的同时, 应充分考虑景观要求, 在进行断面设计时可以将防洪工程同景观设计相结合。此外, 对于护岸及周围景观的合理布置应能充分体现河道安全、休闲和亲水的功能, 营造人居环境, 提高城市的品位。

2.3 河道的护岸工程规划

工程护岸规划应在充分考虑水利学计算的水面线条件和堤内自然状况的前提下, 尽量选择有利于保持和创造生物生息的环境及自然景观的方法。河道堤身结构和型式, 应根据当地的建筑材料、施工技术、交通条件, 因地制宜地选取, 既要经济合理, 又要安全可靠。在护岸工程规划中, 还应注意河道的生态平衡问题, 充分遵循自然规律, 不宜过多改变河道自然特性, 尽量减少混凝土、石护坡, 以达到保护天然河道的作用。尤其是对河道进行截弯取直和扩宽河道堵口, 要特别慎重。河道截弯取直后, 既改变了洪水流向, 增大了河槽比降、流速和水动能, 又加剧了水流对河岸的冲刷和河槽的下切, 使原有堤防和河岸垮塌更为严重, 往往前功尽弃;扩宽河道堵口, 虽然能够增大下泄流量, 减轻上游的淹没损失, 但对下游的淹没损失可能更大, 往往顾此失彼。因此, 对河道进行截弯取直和扩宽河道堵口时, 必须认真调查, 充分研究, 结合水能、水文计算成果, 客观分析下泄流量和经济损失, 采取多方案比较, 确定出科学的方案, 设计合理的断面尺寸, 在关键河段修建堤防护岸工程, 约束水流, 保护岸坡, 达到治理的最佳效果。

2.4 河道辅助建筑物规划

河道辅助建筑物主要包括与河道控制工程密切相关的闸、涵、站、桥、监测以及相应的管理设施等工程, 在这些辅助建筑物规划方面, 除了一般设计上应满足工程设计需要以外, 应特别注意各相关建筑物的造型、色调、施工等与河道治理的生态景观相协调, 与河道周边的生态环境相协调, 与整个城市的总体发展规划相协调。

这些水利工程设施一般都是个体庞大、效益显著而且有数年甚至上百年的存续时间, 也常常成为一个地区或一个区域的标志性建筑, 如省内淮河入海水道淮安枢纽工程以及连云港市石梁河水库等水利工程, 在省内或当地都是重要的水利标志性建筑。因此, 在具体的规划设计时, 构思具有专业功能的特色目标, 不但能够有效改善工程面貌, 还可以实现作用深远的社会效果。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城市河道的治理, 无论在规划设计阶段, 还是在实施阶段, 都必须根据每一条河道的具体情况, 如历史洪水、成灾的原因、灾害性质、保护对象的重要性、地形地质情况等, 进行具体分析, 制定出基本完整、切合实际的治理方案, 达到河道治理费省效宏, 事半功倍的目的, 所以, 规划在河道综合治理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在具体河道治理规划设计中, 结合历史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保证河道治理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针对城市河道治理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规划的方式进行详细的研究, 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河道,治理规划,探讨

参考文献

[1]张超.苏南地区新农村水系规划研究[D].河海大学, 2007.

[2]陈婉.城市河道生态修复初探[D].北京林业大学, 2008.

[3]王文玉.生态型护岸净水箱去除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物的试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 2009.

河道治理实施方案 篇10

以市人大《关于实施引水入城工程,加快城区河道整治的决议》精神为指导,围绕“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的城市发展战略,根据“15100”河道整治工程设想,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要求,将钱塘江引水入城工程、抗咸二期工程、河道整治和截污纳管工作相结合,更好地解决全市人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及环境用水问题,为实现河道“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总体目标和_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责任分工与组织机构

根据城建系统体制改革和职能调整,确定钱塘江引水入城工程(结合抗咸二期工程)由市城建资产经营公司下属的_自来水总公司自筹资金组织实施。为确保工程按计划顺利实施,成立钱塘江引水入城工程建设协调小组,由杨戌标副市长担任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王光荣担任副组长。河道综合整治工程调整为由市建委为主组织实施。成立_市河道整治工程领导小组,由杨戌标副市长担任组长,市建委朱金坤主任担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建委)。截污纳管工作由市城管办组织实施。成立_市生活污水截污纳管工作协调小组,由市政府副秘书长何荣坤担任组长,市城管办主任陈红英、市建委副主任丁狄刚、市环保局副局长徐文霞担任副组长,下设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城管办)。各城区成立以分管副区长为组长的区生活污水截污纳管工作协调小组。城区河道配水和长效管理由市林水局组织实施。成立_市市区河道配水指挥部,由孙景淼副市长担任总指挥,市林水局局长许保水担任副总指挥。

三、工作计划与实施步骤

(一)引水入城工程。工程设计规模为25方?秒,投资22亿元,是我市改善水环境、优化水资源配置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做好河道整治工作的重要保证。在《_市钱塘江引水工程专项规划》和《_市钱塘江引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上,加强科学调研,进一步论证_市自来水抗咸二期工程和钱塘江引水入城工程在工程性质、线路走向、构筑物布置、运行管理等方面结合的可能性,抓紧编制《钱塘江引水入城及抗咸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开展引水入城部分水土保持、地质灾害评估、环境影响评价的会审工作。力争20_年6月底完成初步设计及相关前期报批手续,12月底前正式开工,确保钱塘江引水入城及抗咸二期工程20_年建成并投入运行。

(二)河道整治工程。根据“15100”河道整治工程设想并借鉴前两轮河道整治工作经验,在《_市主城区河道综合整治中期目标和实施建议》的基础上进行充分调研论证,密切结合实际,编制完成《_市平原河道整治规划》。

河道治理的总体思路是:以改善水生环境、净化水质、实施河道综合整治为基础,根据河道的不同功能和所在区域的人文景观需求,结合市区道路建设、截污纳管、景观要求、小区开发、城中村改造和旧城改造等,按照不同的标准、要求、风格实施河道整治,确保城市河道生态平衡、景观宜人,满足市民休闲游憩的需要。

在治理方法上实行综合整治与保护性整治相结合。河道综合整治(适用在城市建成区,投资较大)按照规划的河道宽度、河底标高及绿化要求实施驳岸、疏浚、截污、绿化等整治措施;保护性整治(控制性、养护性,投资较小)要在尽可能避免拆迁的前提下,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以河道水生态保护为重点,对河道进行完善岸线维护、疏浚、重点截污、控制和补充绿化带、生态修复等整治措施。计划在20_年9月底前全面完成第二轮11条河道的综合整治工作,并适时开展第三轮8条河道的整治工作(综合整治3条,另有5条河道开展保护性整治技术前期工作),确保于20_年12月前完成1至2条河道的综合整治工作;20_年计划实施并基本完成11条河道的整治工作(综合整治2条,保护性整治9条);20_年计划实施并基本完成12条河道的整治工作(综合整治4条,保护性整治8条);20_年计划实施并基本完成11条河道的整治工作(综合整治2条,保护性整治9条),到20_年总计完成53条河道的整治工作(具体实施方案见附表)。

(三)截污纳管工作。开展市区生活小区及公建单位截污纳管工作是实施水环境标本兼治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已完成243个生活小区、324家公建单位截污纳管(已投入截污纳管资金近16200万元,共截污水量近24余万吨/日)的基础上,20_年计划完成40个生活小区、130家公建单位及100个以上沿河污染源的截污纳管工作,计划新增截污量4万吨?日。20_年计划完成78个生活小区、300家公建单位及100个以上沿河污染源的截污纳管工作,计划新增截污量6万吨?日。力争至20_年基本完成主城区范围内2万平方米以上的生活小区及用水量超过300吨?月的公建单位的截污纳管工作,使主城区生活污水收集率达到75%。

(四)河道长效管理工作。改善河道水质,美化河道环境,长效管理是关键。根据已制定实施的《_市河道管理条例》和《_市区河道长效管理以奖代拨的实施意见》,进一步理顺河道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效能。制定政策,改变现有河道的管、养体制,推动河道日常管理的市场化运作。至20_年,主城建成区河道基本实现市场化管理,并逐步向城郊推广。20_年已完成河道配水26.47亿立方米,市区配水河道占河道总量的50%。在此基础上,20_年将继续加大河道配水和保洁力度,并根据钱塘江引水入城工程的实施情况,逐年提高河道配水量及河道配水率。到20_年,市区配水河道计划达到河道总量的75%。至引水入城工程建成并运行,市区配水河道将达到河道总量的100%。

四、工作要求和措施

实施引水入城工程,加快城区河道综合整治,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景观环境和居住环境,造福于民的实事工程。为确保各项工程如期实施,并尽早建成运行,各相关单位和部门要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应充分认识实施引水入城工程,加快城区河道综合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集中力量,投入到引水入城和城区河道综合整治工作之中,为工程的顺利实施作出贡献。

(二)密切配合,加强协作。引水入城和河道综合整治涉及面广,时间跨度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密切配合,加强协作,保障工程建设正常实施。

(三)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监督检查。各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加强对实施引水入城工程、加快城区河道综合整治的宣传报道,以充分获得全市市民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市建委、林水局、城管办等单位要加大对工程实施情况的督查力度,并定期向市政府报告。

上一篇:广东商学院2010年冬季征兵工作计划下一篇:论社会主义价值观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