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宣传的内容

2024-12-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法律法规宣传的内容(精选9篇)

法律法规宣传的内容 篇1

目前国家还没有出台专门针对宣传单的,主要是广告宣传内容的,不过里面规定的性质是差不多的,具体注意事项请看下文

第一、广告公司主要传媒方式有:电视、广播、网络、报纸、传单、车身、杂志等,基本要遵守的都是一样的,大同小异

第二、广告主、广告经营单位、广告发布者在从事广告活动中,要体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的基本要求,在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过程中,注重精神文明建设,注重社会效益。第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三条“广告应当真实、合法、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的规定,制定标准 本标准适用范围包括在本省下列媒体发布的各类广告:

(一)利用报纸、期刊、图书、名录、导游图集、画册、挂历、台历、图片、图卡、票证等各种宣传品刊登的广告;

(二)利用广播、电影、电视、录像、幻灯、电子显示屏及电子计算机网络等播映的广告;

(三)利用户外各种建筑物、公共设施或空间设置的各种广告;

(四)利用文化、体育、娱乐、商业、服务、旅游及博物馆等场所内外设置、张贴的广告;

(五)利用车、船、飞机等交通工具设置、绘制、张贴、的广告;

(六)通过邮局寄的各种广告宣传品;

(七)印刷在各种商品上或随商品出售、馈赠、散发的广告宣传品及产品说明书;

(八)在各种文化、娱乐场所设置的文艺广告;

(九)利用其它媒介和形式刊播、设置、张贴、散发的广告

第四、加强广告市场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广告市场的繁荣、健康发展,促进广告业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服务。

法律法规宣传的内容 篇2

1 传统宣传方式优缺点分析

在电力设施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活动中,比较普遍的做法是:向地方政府汇报,利用宣传车、横幅、张贴宣传标语、散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保护电力设施的重要性和破坏电力设施的违法性、危害性、危险性,提高公众对电力设施保护和供用电秩序维护等电力管理工作的认知度,营造保护电力设施的良好社会责任氛围。该公司在宣传活动开展一段时间后,对农村人群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中共设置问题13个,问卷人群以小工商业店主、居民为主。回收纸质问卷63份,其中对于“通过什么途径了解用电费用及用电信息”的问题,答卷显示,通过现场公益宣传知道的占65%,不太清楚的占25%,通过电视、报纸、微信、微博、手机短信等知道的占10%。

综合分析调查结果,电力设施保护法律法规宣传效果不尽如人意的原因:一是读本、宣传册等纸质材料容易被人随手丢弃;二是横幅标语等方式传递信息效果差,不够形象也不易被人牢记;三是报刊的宣传效果不如网络信息媒体;四是尽管互联网信息传输效率高、信息量大,但由于个人可获取的信息量大爆炸,通过这种方式推广信息的效率随着时间推移呈边际递减效应,容易很快被人遗忘;五是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虽然为电网信息传递提供了新途径,由于是新生事物,因此在城郊和农村地区的人群中普及率、使用率都不高。

2 探索应用光栅立体画技术制作主题宣传画

为研究出新方式方法,促进电力法律法规常识在农村地区的普及率提高,该公司组织了QC课题小组,通过研究社会传播学、消费心理学,并根据供电企业的社会公益性特点,经过多方比较,最终确定采用光栅立体画技术,将宣传创意制成宣传画。

光栅立体画技术是利用特种光学材料,在平面上展示出栩栩如生的立体世界,其精美的三维立体效果,能带给人视觉享受。创作人员从《条例》中选择与农村地区相关的规定,设计绘制了《白雪公主之电力历险记》《钢铁侠遭遇山火霎那间电光火石》2个主题漫画。《白雪公主之电力历险记》以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人物为主角,以歹毒皇后设计各种诡计诱骗白雪公主触犯《条例》中禁止的各种违章行为,七个小矮人则在危险行为发生前及时制止并教育公主,从而使公主认识到皇后的阴险目的为故事情节,将电力法律法规知识寓教于乐融入漫画中。漫画包括9幅故事演绎画及7幅对《条例》内容的讲解,涉及高压线路安全注意事项、征地条款等。主题漫画引人观赏、容易记忆,一经面世,就在到营业厅办理业务的客户中引起热议。创作人员还创作制作了《钢铁侠遭遇山火霎那间电光火石》主题宣传画,以科幻电影英雄钢铁侠为人物角色,讲解了如果对电力设施保护不力,一旦引发森林火灾事故,会引起严重后果,就连电力钢铁侠也无能为力的道理。此次活动所制作的主题漫画为公益性质,全部免费发放到农村供电所,用于公益宣传。

论对竞业禁止合同内容的法律规制 篇3

一、竞业禁止合同的竞业期限

竞业期限是竞业禁止合同的必备条款,是指劳动者在多长时间内承担竞业禁止义务。为了保护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规定竞业期限是必然的,但究竟多长时间才算是合理的期限应该由法律对其进行规制。《德国商法典》第 74 条第 a 款规定:“自雇佣关系终止时起,禁止不得扩及于两年以上的期间。”“从美国目前的实践看,一般认为竞业禁止的期限在 6 个月到 2 年之间是合理的。”笔者认为,目前竞业禁止的期限应当缩短,而我国对于竞业禁止期限的规定较为单一,对于一些技术更新快的知识产业如 IT 业,2 年的规定对劳动者来说损失无疑是巨大的,甚至2年过后劳动者可能已经被该产业所淘汰。因此,有必要对竞业禁止的期限做出更加具体的规定。

我国立法应该结合不同产业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商业秘密的寿命、劳动者的生存现状、技术水平以及社会公平正义,做出不同的规定:第一,对于普通行业的商业秘密,竞业禁止期限仍为不得超过 2 年;第二,对于高新技术产业、IT产业,可以相应的缩短竞业禁止的期限为不得超过 1 年;第三,对于特殊产业,如类似于可口可乐公司中掌握该公司最高级机密饮料配方的两个人员,竞业禁止的期限可以不以时间为限。

二、竞业禁止合同的经济补偿金

经济补偿金设立的目的就要对承担竞业禁止义务的劳动者给予合理的补偿,使其在牺牲自己的自主就业权的同时能得到对价,从而不至于因为暂时的不能就业造成生活质量的下降。因此,经济补偿条款对于劳动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法律必须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定,避免劳动者在离职期间得不到合理的、及时的经济补偿。

在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方式上,《劳动合同法》规定:“在劳动关系解除或终止后按月支付。”对此,笔者认为,在劳动关系解除或终止后,一次性的支付也未尝不可。因为按月支付看似很合理,劳动者每月都能拿到一笔钱,但这仅能维持基本生活,很难说会提高劳动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这会给劳动者一种不好的暗示,让劳动者感觉自己像个靠领救济金生存的无用之人,从而产生心理阴影;而如果用人单位一次性的把经济补偿金都给劳动者,虽然用人单位可能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但对于劳动者来说则是雪中送炭,他可以用这笔资金做竞业禁止之外的事,可以去投资,也可以暂时先做点小生意,这对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无疑是有好处的。

对于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标准,我国《劳动合同法》并没有做出规定,也没有规定下限,这造成现实中用人单位往往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给劳动者的经济补偿金较低,而这对于原来收入颇丰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职业经理人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不仅造成了人才的浪费,甚至有可能成为他们违反竞业禁止合同的诱因。一般情况下,劳动者的职位越高,承担竞业禁止的期间越长、地域越广,所应得到的经济补偿金就应该较高,相反,经济补偿金就会相对较低。因此,法律应当对经济补偿进行合理的规制,具体在制定时应该考虑到社会最低年工资水平、劳动者上一年度收入水平,并且应当高于社会最低年工资;同时还要考虑到竞业禁止时间的长短,劳动者的承担竞业禁止可能给用人单位带来的经济利益等。

三、竞业禁止合同的地域限制

所谓地域限制,是指劳动者在多大的区域范围内得不进行与原用人单位相竞争的行为。对此,《劳动合同法》虽有规定,但并不明确。笔者认为,在规制竞业禁止合同的地域范围时,首先要考虑用人单位的经济实力、技术强度、市场占有率,然后考虑其主要的营业范围,在此基础上把竞业禁止的区域尽可能的限制在对用人单位产生“实质性”竞争的范围,即应当以用人单位现在形成的实际营业地域为限,不能扩大到用人单位尚未开展或潜在开展的地域。

四、竞业禁止合同的业务限制

法律法规宣传的内容 篇4

2、与促进生产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如:《农业法》、《土地管理法》、《草原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水法》,《森林法》、《畜牧防疫法》、《种子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等;

3、与农村稳定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如:《民族区域自治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反分裂国家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民法通则》、《物权法》、《民事诉讼法》、《妇女权益保护法》、《婚姻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义务教育法》、《继承法》、《信访条例》、《宗教事务条例》等;

4、其他与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发展、稳定、进步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府规章。展情况进行指导、检查和督促。

2、自治州畜牧局:加强对农牧民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采取多种形式推进农牧区法治实践。增强农牧区干部、群众的法律、政策素养,提高农牧区法治化管理水平。

3、自治州民政局: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落实“四民主、两公开”制度;完善规范《村规民约》,推进村民自治;指导、检查“法治进乡村”工作。

4、自治州党委政法委(综治办):根据“法治六进”活动提出的任务要求,组织指导政法(综治)部门认真实施;健全考核激励机制,把“法治进乡村”工作纳入县(市)、乡(镇)、村委会综合治理考核内容;与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对“法治进乡村”工作进行督促、检查考核。

5、自治州公安局:积极预防和依法妥善处置各种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开展专项治理活动,维护乡村社会稳定和治安秩序并对各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指导、检查。

6、自治州司法局:积极开展乡村法律服务活动。组织人民调解、法律服务、法律援助、信访接待人员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解答和提供法律服务,引导群众依法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7、自治州卫生局:提高广大村民卫生防疫相关知识的水平;积极防御卫生突发事件,提高村民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根据“法治进乡村“的任务要求,对工作情况进行指导、检查。

拆迁法律法规宣传 篇5

1.惠州市区的房屋拆迁管理由哪个行政部门负责?

答:根据惠州市政府审批的“三定”方案,惠州市房产管理局负责惠州市(惠城区)的房屋拆迁管理工作,是房屋拆迁的管理部门。2.什么是拆迁人?

答:根据《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四条,拆迁人是指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的单位。拆迁房屋的单位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后,方可实施拆迁。3.什么是被拆迁人?

答:被拆迁人是指被拆迁房屋的所有人。4.在什么情况下办理拆迁证需听证?

答:根据广东省建设厅粤建房字[2006]154号,我市市区拆迁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或拆迁户数超过200户的拆迁项目,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在核发拆迁证前,需要进行听证。5.房屋拆迁补偿的方式有几种选择?

答:根据《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拆迁补偿可以实行货币补偿,也可以实行房屋产权调换,除拆迁租赁房屋时,租赁双方无法达成协议或拆迁非公益事业房屋附属物的,被拆迁人可以选择拆迁补偿的方式。

6.被拆迁房屋的价值如何确定?

答:根据《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国务院305号令)第二十四条,货币补偿金额,依据被拆迁房屋的区位、用途、建筑面积等因素,以房地产市场评估价格确定。7.房屋拆迁中拆迁当事人无法达成拆迁协议的怎么办?

答:根据《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十六条,拆迁当事人无法达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经当事人申请,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裁决。8.送达裁决书时找不到被拆迁人怎么办?

答:《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裁决工作规程》第十五条规定,“裁决书应当通过直接送达、留置送达、委托送达或邮寄送达等方式送达”。《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规定:“送达诉讼文书,应当直接送交受送达人。受送达人是公民的,本人不在交他的同住成年家属签收;受送达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或者该法人、组织负责收件的人签收;受送达人有诉讼代理人的,可以交其代理人签收;受送达人已向人民法院指定代收人的,送交代收人签收。”第79条规定:“受送达人或者他的同住成年家属拒绝接收诉讼文书的,送达人应当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者所在单位的代表到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把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住所,即视为送达。”第84条规定:“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60日,即视为送达。公告送达,应当在案卷中记明原因和经过。” 9.拆迁违章违筑和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是否给予补偿?

答:根据《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二款,拆除违章建筑和超过批准许期限的临时建筑,不予补偿。

10.房屋拆迁管理部门作出拆迁纠纷裁决后,被拆迁人在裁决规定的搬迁期限内未搬迁的,如何处理?

答:根据《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十七条,由房屋所在的市、县人民政府责成有关部门强制拆迁,或者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拆迁。11.产权不明的房屋是否可以拆迁?

答:根据《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二十九条,拆迁产权不明的房屋,拆迁人应当提出补偿安置方案,报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后实施拆迁。拆迁前,拆迁人应当就被拆迁房屋的有关事项向公证机关办理证据保全。

12.惠州市区的临时安置补助费如何规定?

答:根据惠府办[2006]27号,实行货币补偿的,拆迁人应按被拆迁房屋建筑面积每月每平方米6元的标准,向被拆迁人一次性支付6个月临时安置补助费;实行产权调换的,被拆迁人或房屋承租人自行解决周转用房的,拆迁人应按被拆迁房屋建筑面积每月每平方米6元的标准,向被拆迁人或承租人计付临时安置补助费。以上补助费不足300元的按300元补助。13.拆迁评估机构如何确定?

答:根据《城市房屋拆迁估价指导意见》第六条,拆迁估价机构的确定应当公开、透明,采取被拆迁人投票或拆迁当事人抽签等方式。14.被拆迁房屋的性质、面积如何认定?

答:根据《城市房屋拆迁估价指导意见》第十二条,被拆迁房屋的性质和面积一般以房屋权属证书及权属档案的记载为准;各地对被拆迁房屋的性质和面积认定有特别规定的,从其规定;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对被拆迁房屋的性质或者面积协商一致的,可以按照协商结果进行评估。

对被拆迁房屋的性质不能协商一致的,应当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确认。对被拆迁房屋的面积不能协商一致的,可以向依照《房产测绘管理办法》设立的房屋面积鉴定机构申请鉴定;没有设立房屋面积鉴定机构的,可以委托具有房产测绘资格的房产测绘单位测算。15.在市区拆迁中,当事人收到裁决后的权利?

答:当事人收到裁决书之日起,60天内向作出裁决机关的上一级主管部门或惠州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或3个月内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16.拆迁当事人对评估结果有异议,如何处理?

渔业法律法规宣传资料 篇6

1.《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第二十三条 “国家对捕捞业实行捕捞许可证制度。……捕捞许可证不得买卖、出租和以其他形式转让,不得涂改、伪造、变造。”

2.《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第二十四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方可发给捕捞许可证:

(一)有渔业船舶检验证书;

(二)有渔业船舶登记证书;

(三)符合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3.《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第二十五条 “从事捕捞作业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捕捞许可证关于作业类型、场所、时限、渔具数量和捕捞限额的规定进行作业,并遵守国家有关保护渔业资源的规定,大中型渔船应当填写渔捞日志。”

4.《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第二十六条 “制造、更新改造、购置、进口的从事捕捞作业的船舶必须经渔业船舶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下水作业。”

5.《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第三十条 “禁止使用炸鱼、毒鱼、电鱼等破坏渔业资源的方法进行捕捞。禁止制造、销售、使用禁用的渔具。禁止在禁渔区、禁渔期进行捕捞。禁止使用小于最小网目尺寸的网具进行捕捞。捕捞的渔获物中幼鱼不得超过规定的比例。在禁渔区或者禁渔期内禁止销售非法捕捞的渔获物。”

6.《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第三十八条 “使用炸鱼、毒鱼、电鱼等破坏渔业资源方法进行捕捞的,违反关于禁渔区、禁渔期的规定进行捕捞的,或者使用禁用的渔具、捕捞方法和小于最小网目尺寸的网具进行捕捞或者渔获物中幼鱼超过规定比例的,没收渔获物和违法所得,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没收渔具,吊销捕捞许可证;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没收渔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在禁渔区或者禁渔期内销售非法捕捞的渔获物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进行调查处理。

制造、销售禁用的渔具的,没收非法制造、销售的渔具和违法所得,并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7.《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第三十九条 “偷捕、抢夺他人养殖的水产品的,或者破坏他人养殖水体、养殖设施的,责令改正,可以处二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他人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8.《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第四十条 “使用全民所有的水域、滩涂从事养殖生产,无正当理由使水域、滩涂荒芜满一年的,由发放养殖证的机关责令限期开发利用;逾期未开发利用的,吊销养殖证,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未依法取得养殖证擅自在全民所有的水域从事养殖生产的,责令改正,补办养殖证或者限期拆除养殖设施。

未依法取得养殖证或者超越养殖证许可范围在全民所有的水域从事养殖生产,妨碍航运、行洪的,责令限期拆除养殖设施,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9.《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第四十一条 “未依法取得捕捞许可证擅自进行捕捞的,没收渔获物和违法所得,并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可以没收渔具和渔船。”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第四十二条 “违反捕捞许可证关于作业类型、场所、时限和渔具数量的规定进行捕捞的,没收渔获物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可以没收渔具,吊销捕捞许可证。”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第四十三条 “涂改、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转让捕捞许可证的,没收违法所得,吊销捕捞许可证,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伪造、变造、买卖捕捞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第四十四条 “非法生产、进口、出口水产苗种的,没收苗种和违法所得,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经营未经审定批准的水产苗种的,责令立即停止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1、为什么不能炸鱼?

炸鱼属严重破坏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的捕捞方式,其危害主要有:一是杀灭在爆炸冲击波有效强度范围内的鱼类和其他水产动物;二是大量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尸体沉于水底无法捞取,造成资源的浪费和严重的水体污染;三是炸药爆炸冲击波会影响到河堤的防洪安全;四是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操作上稍有不慎,将危及人身安全,影响家庭和社会的稳定。

2、为什么不能用药物毒鱼?

用药物毒鱼也是一各严重破坏渔业资源和污染水域环境的捕捞方式,其对鱼类资源、生物饵料、水域生态环境的危害性非常大,综合起来主要有:一是直接杀灭水体中的大小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二是在溪河中,常见水草多年难以恢复或毒鱼区水草产生糜烂,影响环境破坏生态系统;三是常用的各种毒药使水域受到污染,污染物沾染、沉积在水生植物和底泥上,使水体受到二次污染;四是毒药不仅会大量残留于被毒死鱼的体内,还会使受污染水体的水生动植物富集毒物,直接危害食用者的身体健康。

3、为什么不能用电捕鱼?

电力捕鱼是利用直流、交流或脉冲电流,通过电极在水中形成电场以驱集或击死、击昏鱼类,再配合其他渔具捕获鱼类,属于一种掠夺性捕捞方式。其破坏性主要有:一是电力所到之处,大鱼小鱼全部昏死,鱼虾绝迹,并危及到底栖水生动物及其他生物的生存;二是被电捕器电击过的鱼类,不论是成体、幼体,其性腺发育都会受到严重损害,基本失去繁殖能力,可谓“断子绝孙”;三是电力捕鱼工具简陋,没有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对人身安全构成威胁,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影响到家庭和社会的稳定。

4、炸鱼、毒鱼、电麻鱼的要负哪样的法律责任? 因为炸鱼、毒鱼、电鱼,属于严重破坏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的捕捞方式,所以,我国的渔业法律法规中都明确规定,禁止炸鱼、毒鱼、电鱼。针对炸鱼、毒鱼、电鱼日益猖獗的势头,2004年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加大了对炸鱼、毒鱼、电鱼的处罚力度,处罚幅度由过去的五千元以下提高到现在的五万元以下。《渔业法》第三十条规定:“禁止使用炸鱼、毒鱼、电鱼等破坏渔业资源的方法进行捕捞”,第三十八条规定:“使用炸鱼、毒鱼、电鱼等破坏渔业资源方法进行捕捞的,违反关于禁渔区、禁渔期的规定进行捕捞的,或者使用禁用的渔具、捕捞方法和小于最小网目尺寸的网具进行捕捞或者渔获物中幼鱼超过规定比例的,没收渔获物和违法所得,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没收渔具,吊销捕捞许可证;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没收渔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什么叫禁渔区、禁渔期?禁渔期在禁渔区捕鱼的会受到何种行政处罚?

禁渔区、禁渔期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本地渔业资源保护的需要,依据《渔业法》的相关条款规定,对本地具有重要经济价值鱼类的越冬、洄游要道、产卵场所,划定一定区域(禁渔区)、在越冬、洄游、产卵的一段时期(禁渔期)里,禁止一切捕捞作业,并以政府通告形式向社会公众公布。设定的禁渔区、禁渔期由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履行监管职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和《中国水生生物养护纲要》的规定和要求,为保护、增殖和合理开发利用我市渔业资源,促进全市渔业稳定、健康发展,经安徽省农业委员会批准,阜阳市农业委员会决定,对我市境内27处渔业水域实施禁渔制度。禁渔期从4月1日至6月30日,为期3个月。在禁渔期,是严格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禁渔区内进行任何捕捞活动。如果有人在禁渔期的禁渔区进行捕捞作业,将面临“没收渔获物和违法所得,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没收渔具,吊销捕捞许可证;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没收渔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处罚。

6、为什么捕鱼人要办证?不办证有何风险?

从保护渔业资源和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的需要出发,国家对捕捞业实行的是“根据捕捞量低于渔业资源增长量的原则,确定渔业资源的总可捕捞量,实行捕捞限额制度”,所以对从业者实行许可证制度。按照《渔业法》第二十三条、二十四条的规定,捕捞许可证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发放;申请捕捞许可证的渔民必须具备“

(一)有渔业船舶检验证书;

(二)有渔业船舶登记证书;

(三)符合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等三个条件。

作为打鱼人,依据《渔业法》的相关规定,必须首先取得渔业捕捞许可证方可下河作业,如果在未依法取得捕捞许可证的情况下擅自捕鱼,渔业部门就会按照《渔业法》第四十一条规定,“未依法取得捕捞许可证擅自进行捕捞的,没收渔获物和违法所得,并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可以没收渔具和渔船。”

7、哪些是禁止使用的网(渔)具?用禁用网(渔)具捕鱼的要受怎样的处罚?

中间层网衣网目小于8厘米的三层刺网、网目小于7厘米的刺网、网目小于12厘米的流刺网、、迷魂阵、拦江网、布围子(沙套网)等,都属于禁止使用的网(渔)具。按《渔业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对使用禁用网(渔)具的,将“没收渔获物和违法所得,处五万元以下罚款”;

8、哪些水生动物是要取得特许证后才能进行驯养繁殖、销售、运输和其他经营活动?

保健茶宣传广告的法律建设研究 篇7

1 保健茶宣传广告的现状

保健茶是以茶为主要原材料,再佐以其它具有保健功能的中草药配制而成。饮之既有茶之原味,又有些许的中草药味,是一种对饮者有着一定的保健和治疗功效的茶饮料。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市场上现有的保健茶有三百五十多种,生产厂家近千家。在这些保健茶的宣传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保健茶主要侧重于预防动脉硬化、降低血压血脂、抗老防衰、健美减肥、保护肝脏等方面的功效。应当说,这些功效一方面很切合茶叶的属性,另一方面也很符合当前广大消费者特别是中老年消费者对身体健康日益重视的需求。

茶在我国虽然是“国饮”,消费者对其了解也颇深,但保健茶却是一种新兴的茶饮品,在分类、功效、适宜人群上广大消费者却知之不详。在这种背景下,广告宣传就成为消费者认知和了解保健茶的最快最直接的渠道和方式。也正是因此,很多经销商为了提高自己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在报纸、电视、网站等平台上进行宣传推广,许多商家利用和消费者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情况,在宣传上夸大其词,甚至是胡编乱造,用蛊惑人心的语言和文字,对消费者进行诱导。

这种乱象着重体现在:一是保健茶的质量鱼龙混杂、参差不齐。很多保健茶企业嗅到了其商业价值和市场前景,为了在短时间内获得市场占有率及商业效益,在不具有生产能力和技术的条件下,甚至连保健茶的基本功效也做不出来的情况下,便盲目上马,粗制滥造,甚至是“保健”不成,反而损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二是虚假宣传层出不穷。一些小厂家在利益驱使下,胡乱编造产品功能,夸夸其词、虚假宣传,混淆了消费者的分辨能力;三是价格虚高。一些商家大打保健茶的“保健”概念,并在产品设计、外包装上面煞费苦心,将其包装宣传为“高大上”的产品,并定位高端,使其终端零售价严重超过其实际价值。

以违法广告而遭到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查处的“颐玄保健茶”为例,在该产品广告宣传中,经销商违规利用消费者的名义和形象作为其产品功效证明,违法了相关规定。同时,还涉嫌虚假宣传,在没有批准文号的前提下,擅自在广告中标示出“虫草全松茶”的字样。还有广州市工商局查处的一起虚假宣传———抗饥饿减肥保健茶,该保健茶声称具有抗饥饿和减肥的双重功效,但是消费者在饮用后却发现根本就是子虚乌有。经查实该保健茶在原材料和功效上,与其宣传大相径庭,属于虚假宣传和欺骗消费者的行为。

2 保健茶宣传法律法规上的缺陷及危害

从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可知,目前对类似于保健茶这样的保健类产品的规定有些笼统和简单。从立法模式来看,对于食品的立法是分散式立法,尽管条文中对不同的食品类都进行了相关的法律规定,但在类别划分上却有点过于粗线条。不论是《广告法》,还是《食品安全法》,都有关于饮品类的广告规定与约束,但由于保健类饮品属于新鲜事物,并没有精准的相应规定内容,对于保健茶这种范围更小的保健类饮品,更是没有对应的宣传广告法律规定。一些不良商家正是抓住了法律法规上的这一漏洞,才敢肆无忌惮地在保健茶广告上进行夸大甚至虚假宣传。

随着近年来以保健茶为主的保健类饮品的走红,针对市场上的一些乱象,相关部门开始逐渐重视,并对产品广告宣传制定了一些规定,如《保健品广告监督制度》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宣传乱象的进一步发酵。但由于这些法律法规都是临时性的,在内容约束上比较简单,还不太完善,而且主要针对保健品这一大类别,而对保健茶产品的规定却少之又少,几乎是一笔带过。这样简单的规定,极易让一些不法经销商和广告商在宣传保健茶产品时打擦边球,利用“规则上的漏洞”来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夸大宣传或者虚假宣传,扰乱市场秩序,混淆受众人群的分辨能力。

除了立法上的简单和笼统之外,保健茶之类的产品在广告市场的监管制度上,也存在着很大的缺陷。鉴于保健茶的保健属性,在监管上应该要高于普通的饮品,应当实行较为严格的查扣制度。具体而言,相关部门必须要在此类商品的广告审批、广告监测、审查监管等方面下功夫,提高经销商和广告商的违法成本,构建起一面让他们不敢犯、也不能犯的法律之门。但从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来看,并没有专门针对诸如保健茶等商品的广告市场查扣制度,这给相关部门管理带来诸多麻烦:想去监管或查扣,但却没有相应法律规定依据,导致监管工作难以进行下去。对消费者而言也是如此,花了冤枉钱,想去投诉却难以找到“大门”。

应当说,以上缺陷带给了消费者非常大的危害。特别是保健茶市场上“信息不对称”现象,让一些消费者苦不堪言。所谓“信息不对称”,就是我国《广告法》里规定的“发布虚假广告,欺骗和误导消费者,使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由广告主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明知或者应知广告虚假仍设计、制作、发布的,应当依法承担连带责任。”然而这些规定针对的都是事后处罚,并没有从源头上“围堵”,这对没有掌握足够信息的消费者极为不利。商家在前期的广告中肯定是要宣传自己产品的种种好处,包括夸大其词等,一旦出现虚假宣传,处于信息不对称地位的消费者往往看不到产品真相,而信以为真,从而酿成损失。

3 完善保健茶广告法律法规的建议

一是要完善《广告法》中对保健茶饮品的相关规定。要规范当前保健茶市场中的种种宣传乱象,就要在相关的法规中健全和完善对于保健茶这种特殊商品的规定。首先要从源头抓起,提高保健茶广告的入门“门槛”,通过建立严格的审查机制,对那些想要宣传的保健茶进行资质、质量、宣传内容等方面的审核。对没有获得相关资质的保健茶产品,一律严禁宣传推广;对质量不达标的产品,严禁宣传;对那些有资质,产品也达标的产品也不能松懈,仍需对所宣传内容做出严格的规定,凡是与商品本身不相符合的,有夸大甚至欺骗嫌疑的,都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予以整改,唯有如此才能保证保健茶广告宣传上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其次,对产品宣传过程中的各环节,也要建立起相应的法律制度进行监督管理,凡是有篡改内容的广告,要有专门的法规予以惩处,以防一些不良商家“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同时,还要提高法律法规的惩处力度,严惩那些“漏网之鱼”,提高他们的违法成本。当前产品营销越来越多元化,经营商投放广告的方式也不再仅仅局限于过去的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而是呈现出分散式投放与精准式投放相结合的广告宣传模式,如互联网媒体、论坛、电梯广告、户外广告等,有的还会组织策划一些营销活动,这些都加大了相关部门管控和监测的难度,难免会有一些“漏网之鱼”出现。一旦发现那些违法违规广告,就要对相关企业进行严厉惩处,使其违法成本远远高于所赚取的非法收入,如此才能最大限度遏制广告宣传中的乱象。

二是要在法律法规中明确违法保健茶广告的法律责任。从以往的经验中可以看到,我国当前对违法广告宣传的惩治对象主要是经销商,也就是对广告投放对象做出惩罚。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警示投放主体。但从现实来看,一些投放广告的经销商会利用法律上的漏洞,你查了我这个平台上的广告,我可改头换面再换一家媒体,有的甚至连改都不改,堂而皇之地挑战法律和道德。现在媒体众多,虚假广告惩罚成本远低于所获利益,导致这种情况屡禁不止。为此,就要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大对广告客户的审查力度,一旦发现不法广告宣传,不仅要惩罚广告投放主体,而且要惩处广告发布方,以此提高他们违法成本。与此同时,笔者建议我国《广告法》中要明确要求类似于保健茶的广告,在投放之前,作为发布方的媒体要和工商局、食药监局进行沟通协调的硬性规定。比如说,一家媒体要发布保健茶广告,必须提前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获取产品的资质和内容情况,并签订协议放到相关部门备案,之后才能发布。只有建立和完善这样的法律法规,才能杜绝保健茶市场中的虚假宣传、夸大宣传等情况,保证保健茶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是要提高消费者的辨别能力和法律意识。通过法律普及工作,让消费者知道什么是正规的宣传,什么广告会隐藏着陷阱,存在着夸大其实或虚假宣传的嫌疑。这就需要相关部门的努力,要把消费者当成规范市场管理的参与者,而不仅仅是产品的购买者。可通过举办一些活动或者利用移动互联网来普及食品广告法律规定,来使消费者对食品广告特别是保健类产品的广告规定有个深入的了解。一方面,能够让他们在选购产品时,清楚宣传广告是否有虚假和夸大,在保证自己不上当的前提下,也能够对其进行举报和曝光,以防其他不明真相的消费者受骗。另一方面,让消费者在遇到消费陷阱时,能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如果广大消费者都有很好鉴别能力和法律意识,那么必定会成为保健茶的另一种监管者,让那些不良商家失去虚假宣传广告的市场。

参考文献

[1]王瑞龙.中国广告法律制度研究[M].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

[2]黄韩丹.关于我国茶叶消费特性之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6.

[3]刘凡.中国广告监管与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工商出版社,2011.

[4]药恩情.广告规制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3.

[5]丁勇.试析茶叶的市场特性与营销策略[J].中国茶叶,2005,27(2):10-12.

法律法规宣传的内容 篇8

关键词:林权改革;森林资源保护;森林资源;商品林;公益林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04-0092-02

收稿日期:2011-12-02

作者简介:刘兆勇(1987-),男,山东聊城人,环境与资源法学硕士研究生,从事中国环境法研究;邓虹(1959-),男,江西南昌人,研究员,从事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一、林权改革对森林资源保护的影响

林权改革是我国农村的第三次变革,其影响是深远的。对于森林资源保护而言,林权改革给森林资源保护带来了许多新问题。首先,林权改革要求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只有保护好现有的森林资源,林权改革才能够进一步进行,无林可分,林权改革也就没有意义。其次,林权改革要求与现有森林资源保护制度相适应。林权改革的进行,必须是在现有的法律规范下进行,不能超出现有的法律法规的范围。但是林权改革就是要打破现有的一些不合时宜的规章,对法律法规进行必要的变革。林权改革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为了完善日后的森林资源保护制度,法律的主体、保护的对象和内容,都应该作出相应的变化。

二、森林资源保护相关法律概念

《森林法实施条例》第2条规定:“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森林,包括乔木林和竹林;林木,包括树木和竹子;林地,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一般认为,森林资源具有三方面价值:经济价值,即为人类提供木材和各种林副产品的能力;生态价值,即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等作用;社会价值,即满足人们旅游休闲、教学科研、提供文学创作灵感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与森林资源相关的概念包括森林、林木、林地等。其中法律以列举的方式定义森林资源以及相关概念,这样有故意突出森林资源的经济价值而忽视其他的嫌疑。

在对林改研究的过程中,学者对林改的对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不同的林权概念,对其进行分析发现,对林权理解的分歧主要出现在对林权客体的理解上。其中对森林资源的争议最为突出。有学者认为森林资源不宜成为林权客体。从林权改革目的进行分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林权改革要“基本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任务……实现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林区和谐的目的”。林权改革更多是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进行的,因而改革对象不宜概括为森林资源,更多应该是森林资源的组成成分的相关经济权利,而非森林资源本身[1]。但与森林资源直接经济价值相比,森林资源的生态价值及社会价值带来的间接经济价值,某种意义上或许远高于其直接经济价值,更加值得人们去研究保护。

三、森林资源保护的法律内容分析

森林资源保护相关法律,主要见于《森林法》和《森林法实施条例》,以及其他一些地方性法规章程。

(一)森林资源保护的主体

我国宪法明确了森林资源的所有权,但森林资源的保护主体,法律并没有作出相应明确的规定。通过对相关条文的分析,我们认为国家在森林资源的保护中,应起到主导的作用。林权改革过程中,森林、林木和林地的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等相对变得分散,森林资源的收益更多地集中到了相关林地承包者手中,保护的主体也应随之扩大,这样利于森林保护工作的开展。此时国家在继续加大保护公益林力度的同时,对于商品林应更多地转向保护工作的协调,防止保护个人利益而牺牲整体利益现象的出现。

(二)森林资源保护的客体

1.森林、林木和林地

有学者指出,立法中森林、林木和林地的划分是不科学的,会出现使用权设置上的重复[2]。单从字面含义来看,林地是指森林资源的载体,是森林资源基本的物质承载体;森林与林木的差别在于数量和形态:森林可以指大片的活立木,林木可以是指小片的活立木或者被砍伐后的原木材。三者为森林资源经济价值的主要表现,故在立法中单独定义。三者的相关权利处于林权改革的核心。

2.动植物及微生物

森林资源包括“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野生动物的保护由《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植物的保护现今没有专门国家立法,珍稀植物的法律保护散见于地方性政策法规。微生物的法律保护更是鲜有提及。这是忽视森林生态及社會价值的表现。动植物及微生物是森林生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生态学角度讲,是森林资源保护的真正的目的。动植物及微生物的保护同样是森林资源保护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学者提出“森林景观的开发权利用权”[3],这种权利的实现可能涉及动植物及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林权改革中应当重视这三者的保护。

3.森林生态环境

有学者在论述森林资源产权问题时,提出“森林中的空气、光、热、水、景观等具有其独特的性质,它们依托森林、林地而存在,构成森林独特的环境,它能够满足人类对适宜环境的需要……森林的存在会给其周围的居民带来有益的影响,并能维持特定区域内乃至全球的生态平衡以及保持物种多样性,因此,森林的生态环境资源也是森林资源产权的客体”[4],因而也应成为森林资源保护的对象。生态环境是将森林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察分析。维持森林生态系统需要一定面积的森林资源,将森林资源整体进行分割到过小的单位将妨碍森林资源整体价值的实现。将森林生态环境作为森林资源保护客体的一项,有助于人们真正实现保护的目的。林权改革中应当考虑到森林的整体生态问题。

(三)森林资源保护的内容

《森林法》第8条列举了国家对森林资源所应实施的保护措施,并专门设立第三章“森林保护”对森林保护的保护机构、保护内容(包括森林防火、防虫和人为毁林行为)作了规定,并在第六章“法律责任”对违反相关保护内容的行为如何处罚作出规定。《森林法实施条例》对《森林法》相关内容作了进一步的细化和解释。

与《森林法》按照森林资源具体用途分为五类划分不同,林权改革中将森林资源按用途划分为公益用林和商品经济用林两类。《决定》指出,“在充分发挥森林多方面功能的前提下,按照主要用途的不同,将全国林业区分为公益林业和商品林业两大类,分别采取不同的管理体制、经营体制和政策措施”,同理对两者也应分别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第一,这样利于目的与措施的一致,二者实现目的不同,其保护管理侧重点也必然不同;第二,利于实现森林功能,以达到森林使用目的;第三,节约现有的森林保护资源,以有限的人力物力发挥最佳的保护效果。

1.商品林保护内容

商品林侧重于森林资源经济价值的实现,但不能否认商品林生态、社会价值。对于商品林的保护,应该本着可持续采伐的原则,严禁无科学依据的滥伐。建立起商品林由受益人保护的相关制度,减轻国家保护森林资源的压力。

国家对商品林的保护表现出一种矛盾的态度:一方面既想保证其生态价值的实现,另一方面又希望进一步实现其经济价值。目前,我国林木采伐须经林业部门的相关审批,实行限额采伐制度。森林限额采伐制度在一段时间、一定的对象下对森林保护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现林改阶段,将森林资源划分为商品林和公益林,是在突出森林资源经济价值的同时,更加突出森林资源生态价值。不能完全实现森林资源的经济价值,不能够刺激相关个人团体对其生态价值的重视。对此,在不改变林地用途的前提下,国家在商品林方面可适当放开,对商品林的开发不予干涉,自由采伐,使商品林的开采开发能够适应市场的运作,以市场作为调节经济林采伐的依据,使商品林木买卖可以充分实现其市场经济效益,保证林木所有人的收益,这样也是间接实现了对公益林的保护。

2.公益林保护内容

公益林应该是林改的重点关注对象。《决定》指出,“生态需求已成为社会对林业的第一需求。我国林业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变革和转折时期,正经历着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这就要求对公益林建立更为严格的保护措施,对生态林的开发利用应建立更为严格的审批制度。除公益林自身保育以及科学研究的需求外,禁止对公益林中的任何资源进行破坏。因为公益林的主体一般应为国家或集体所有,国家或集体对公益林有主要的保护责任。公益林在不改变其用途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转包。其他个人、集体、团体承包的森林被划定为公益林的,国家应给予充分的补偿,相关个人、集体、团体履行公益林保护责任的,国家应给予相应的补偿和奖励。

商品林在达到一定生态条件之后,可以转换为公益林。对于商品林转变为公益林的,国家应对其进行积极充分的补偿,不能使其因为生态社会价值的实现,影响林农经济收益的实现,进而影响林农的积极性。还有一种情况是公益林转变为商品林,对此应慎重考虑,这是森林资源的恢复过程的特性决定的,一旦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可能是难以预料并难以恢复的。

四、结语

森林资源保护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因而更加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法律法规体系加以维持。现在国家将林权改革作为一项政策加以推广。与法律法规相比,政策具有一时的功利性和短见性,这对森林资源保护存在一定的威胁,这就更加需要通过对森林资源保护法律的完善来加以纠正,这同时也是对林权改革本身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刘宏明.我国林权若干法律问题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2]张璐.“林权”概念的误读与理性认识[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3]高桂林,吴国刚.我国林权制度构建之研究[J].法学杂志,2005,(5).

[4]黄李焰,陈少平,陈泉生.论我国森林资源产权制度改革[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5,(2).

[5]李延荣.浅谈林权制度改革中的“林权”[J].法学杂志,2009,(1).

[6]吕祥熙.林权客体的物权法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

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的基本内容 篇9

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而不立案侦查的,或者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的,人民检察院应当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的理由不能成立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

2、侦查监督。

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审查起诉时,应当审查公安机关的审查活动是否合法,发现违法情况,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纠正,公安机关应当将纠正情况通知人民检察院。同时,人民检察院根据需要可以派员参加公安机关对于重大案件的讨论和其他侦查活动,发现违法行为,应当即时纠正。

3、审判监督。

人民法院审判公诉案件,除适用简易程序外,人民检察应当派员出庭支持公诉。人民检察院发现人民法院审理案件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有权向法院提出纠正意见。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的,有权按照第二审程序或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4、执行监督。

人民检察院对执行机关执行刑罚的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如果发现有违法的情况,应当通知执行机关纠正。

对执行机关执行刑罚活动的监督还包括:人民法院判决被告人无罪、免除刑事处罚的,在押被告人是否被立即释放;人民法院的交付执行活动是否合法;看守所的执行活动以及监狱、未成年犯管教所、拘役所的收押罪犯活动是否合法;执行机关的狱政管理教育改造等活动是否合法;对于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死刑缓期执行期满,符合减刑条件的是否依法减刑;在缓期执行期间故意犯罪的,监狱是否依法侦查和移送起诉,人民法院是否依法核准或者裁定执行死刑;执行机关对服刑期满或依法应当予以释放的人员是否按期释放;对服刑未满又无合法释放根据的罪犯是否有予以释放的违法行为;对被判处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公安机关监督管理措施是否落实或者监督管理措施是否得当;对于罚金、没收财产判决的执行是否合法,罚没钱物是否依法处理;对于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适用缓刑的罪犯、被假释的罪犯和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有关单位对罪犯的监督管理和考察措施是否落实;等

上一篇:法律援助宣传活动小结下一篇:给小学毕业的我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