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竞赛精彩总结

2024-10-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效课堂竞赛精彩总结(精选8篇)

高效课堂竞赛精彩总结 篇1

——梁元金

根据学校的安排,从5月8日至10日的这几天,在教导处和教科室的精心组织下,顺利完成了高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几天来,参赛的选手和各位评委、相关的工作人员以及听课老师都非常辛苦。所以在这里我要跟大家说声:辛苦啦!

参加竞赛活动有来自我校区各学校的语文、数学两个学科的18位青年教师。总共上了18节课,即8节语文课和10节数学课。在竞赛的过程中不难看出,每位教师都能根据竞赛方案做了精心准备,都用上了新的手段,即导学案,上课时虽然各位参赛选手驾驭课堂的方法有所不同,但是都体现出了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将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试图让他们自主去讨论和发现。这正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之一。可以说,通过这次活动,在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我们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下面我将本次比赛中发现的优缺点概括总结如下:

一、教学中的优点

1、扎实践行新理念。教师在课堂设计中都能注重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即使没有充分做到也是试图往这个方向发展,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教学情境中,通过问题追问,环环相扣,逐步深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自主探究。很多教师能够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正确把握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使课堂始终体现出生生合作、师生互动的良好态势。

2、注重探索新教法。从参赛课堂看出教师们能够积极参与教改,更新教学观念,探索创新教法、学法。首先表现在大多数教师不受教材的束缚,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经验展开教学,通过让学生探究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其次,教师的导学意识普遍较强。

3、时刻关注学生。从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入手,课堂上教师注重唤醒学生的激情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善于倾听学生表述自己的观点,善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语言富有亲和力和感染力。

4、导学案得到普遍应用。参赛教师都结合实际设计了导学案,实用性强。

5、各位老师都采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制作的课件各有所长,非常的直观形象,真正起到了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6、大部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扎实。

二、存在的问题

1、部分教师的教学思路不够清晰,教学过程表现为“蜻蜓点水”式教学,也就人们常说的“见子打子”。

2、部分教师无效提问和多余讲解太多。教师上课提问的目的是让学生依据文本和已有知识,通过思考、判断,并组织语言回答。低层次的无效问题不必多问。如:“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还有,跟课堂内容无关的知识也没有必要过多讲解,以免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

3、评价、激励不当。教师要时时关注学情,倾听学生的发言,注重对学生评价的有效性。对发言有独到见解的、确实有创意的同学应当给予正面激励评价;对表达不到位或者错误的理解,教师要做到有效点拨。不能让“很好”“真棒”等溢美之词满天飞,而对朗读不到位、回答不明确甚至错误的理解不置可否。评价不当不仅对回答问题的学生发展不利,对其他同学也会成为误导。

4、部分教师课件使用不当。出现幻灯片反反复复的打开更换,有的提前打开,有的用到了还没有找到,有的需要马上打开了但是距离电脑还很远……

5、部分教师写字笔顺笔画不规范。如:“鸟”字的点最后写,“再”字里面的横写成倒数的第二笔……

6、部分参赛的教师以及带队领导在活动期间纪律涣散,具体表现为听课随意迟到和缺席

三、教学建议

第一,要不断强化新课程理念的学习与实践。参赛课堂呈现出了很好优点,但也存在着一定不足。教师们应该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和研究,并不断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修正课堂教学,及时转变旧的教学观念,锐意创新,关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态势、过程、评价等一切内在方面,在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切实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营造“宽松、民主、和谐”教学氛围;用恰当的鼓励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加强书本与生活的联系;激发自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感悟,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第二,要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听课时发现,不少教师对教学环节的细化、优化不够。教师们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不断学习,不断充电,加大知识储备,拓宽知识广度,提高执教水平。

通过竞赛活动,不但体验到良好的教研氛围,而且发现了一批很有潜力的教学新秀,充分体现出竞赛的展示功能、示范功能和引领功能。亲临参赛课堂听课的老师将以此为契机,相互学习、总结经验、不断进步,为建设高效课堂做出积极的努力。

高效课堂竞赛精彩总结 篇2

一、课堂“效”的呼唤

根据新课程“三维目标”, 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关注:知识不是传授, 能力不容忽视, 学习过程在于体验, 学习方法需要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尤为重要, 没有情感驱动的教学效率不高。教学的问题直接取决于评价, 传统的教学评价都是以知识为主, 因此产生了“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讲、问、练、考”——教师教得辛苦, 学生学得也辛苦, 长期的辛苦让学生生烦、生厌, 哪里谈得乐意接受、情感驱动?没有内动力, 效率如何高得起来?

新课程寄希望通过拓展课程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施过程中, 课程门类增加以至课时压缩, 而课程内容并未减少, 教学任务与课时产生冲突, 短时间如何完成重任务?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盲目:为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课堂过于放任, 缺少主导作用, 教学低效;为追求课堂的“活”, 泛用协商合作, 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 教学低效;为提高兴趣而创设的情景, 漫无边际, 半天不着主题, 兴趣倒是有了, 但没有实效。怎样才能达到实效?

鉴于以上诸多问题, 我们思考:在有限的时间里, 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 让学生掌握知识, 形成能力, 发展思维, 养成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因此, 我们需要在新课程理论指导下, 把发展学生思维作为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 把“高效课堂”作为我们追求的理想教学境界。

二、课堂“效”径探索

如何达到课堂教与学的高效率?我认为重要的是解决“时效、思维发展、主动构建”的问题, 因此课堂应该做到:

1. 环节“简约”省时增效。

传统课堂, 偏重知识的学习与应用, 课堂教学环节设计中, 教师心中是自己, 想的是预设如何顺利进行;新课程理念, 关注学生主体活动, 注重能力与思维, 课堂教学环节需要简约:即“问题情境——探究归纳——拓展应用”。新课程要求教师心中要有学生, 教学设计要为学生学习需要着想。“问题情境”引入学生知识经验, 引发学生思考问题, 良好的教学导入将是高效课堂的引擎。“探究归纳”需要学生独立思考, 分析问题, 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课堂上要有一个时间段, 给学生自主学习, 独立思考, 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比划、比较、摆弄、顿悟, 形成自己学习的“作品”;学习过程的总结、知识梳理、学习方法的归纳, 都可以交给学生解决;教师的主导应该是课堂调控, 帮助学生有效思考和有深度的探究学习。“拓展应用”既是知识链接的过程, 也是知识应用的过程, 是“有效学习”的体现, 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感受到“学习有用”而不枯燥。

2.“厚度”学习促进思维发展。

“厚度”表现为“宽、深、活、实”, 让学生“在一定的容量下有思维地更加开放地”学习。表达是思维的外象, 学生的“作品”展示是关键, 课堂上要有一个学生表达展示的平台, 让学生将思考过程充分描述出来, 并在交流中生成新的思考, 引起其他学生的争辨, 吸引更多的学生产生共鸣, 形成新的认同。“高效”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 建立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思想、方法;“高效”是学生在顿悟新知的基础上, 在教师适当点拨下形成更宽的学习思想、方法、知识经验;“高效”是让学生运用新建立的策略方法去解决新的学习问题, 实现新知识的二次应用。这样的课堂学习学生思维有厚度。

3. 过程“生态”促进主动建构。

精彩的学习过程是高效课堂的核心, 学习过程“生态”通俗地讲就是“顺势学习”, 心理学叫“最近发展区”, 即适合学生思维发展的学习 (思维有坡度) 。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前, 教师要设法唤起学生的知识经验, 引导学生以熟知解决新知, 以已知推理未知;在解决问题的策略上, 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转换”, 即把思维难度高的转换成几个浅难度的梯级问题, 分层级探究学习, 解决问题水到渠成, 不能让学生在“陡坎”面前冥思苦想。所以, 教师的主导水平就是在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思考, 由复杂到简单地解决问题, 并能够总结方法, 形成一般规律, 加以应用。

三、课堂“效”益追求

学习能力人人都提高。关注差异性, 面向全体不是齐步走, 教学应由传统共性和整齐划一的教育转变到更加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要把整体目标分解为层次目标,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 强化学习方法的指导, 让所有学生学习水平和能力都有提高。淡化教学“进度”, 强化“学习能力”, 人人学会才是目标。用一种思路做十道题, 不如一道题找出十种思路。揪住一个知识点“无限”放大, 四处出击, 形成上挂下联、左顾右盼, 致力于学习能力的培养, 达到“学习能力”、思维力、生成力、表达力 (听说读写思) 效益最大化。

课堂活动人人都踊跃。高效课堂应该关注学习状态, 学生积极参与, 情绪饱满, 思维活跃, 主动索取, 这也是效益。在学习活动中, 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 理解学习内容, 提出思考问题, 寻求解决方法, 总结一般规律, 真正让学生动起来, 达到动眼观察、动手摆划、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动心感悟效度深层次。

课堂展示人人都出彩。展示是高效课堂的亮点, 课堂要充分启迪学生智慧, 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 能思善辩, 在同学面前讲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从过去的听众变成主讲人, 提高学习主动性。展示也要有层次, 全班集体展示, 亮出精彩, 相互启迪, 共同提高;小组展示, 让人人都有展示的平台, 扩大参与度, 达到学习效率提高的效果。

理想课堂 精彩源于“高效” 篇3

关键词:理想课堂 课堂教学 高效

【中图分类号】G632.3

教育专家叶澜说过:“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理想课堂应该是充满人文情怀,闪烁着智慧光芒,洋溢着成长气息。如何达到课堂教与学的高效率?本文作者根据自己近年来的学习和实践,将从“简约课堂教学环节、把握课堂教学的六个维度、实现小组学习的高效益”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简约课堂教学环节,课堂教学省时增效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教师的一种创造性劳动。新的课程标准在课程功能的追求上发生了变化。传统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片面追求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教师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想的是如何顺利的完成课堂预设;新课程倡导的是以学生为主体,关注的是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为学生的学习需要服务。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设计要简约:即“温故互查-----设问导读-----自主检测-----拓展延伸”。 “温故互查”环节呈现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以两两学生互相提问的形式,对已学知识进行检查。“温故而知新”,为下一步的新课学习做好铺垫。“设问导读”环节,针对新授课内容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良好的问题引入将是高效课堂的引擎。学生通过自我阅读感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在这一环节,要进行适时的引导点拨,给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及合作交流的机会。“自主检测”环节呈现与本课内容息息相关的习题,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比较总结,顿悟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拓展训练”环节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有效思考和深度的探究学习,这既是知识链接的过程,也是知识应用的过程,是“学以致用”的体现。

构筑理想课堂的目的在于课堂教学提质增效,要求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体验过程,收获能力,收获好的品格,这也正是现代教育高水平高质量的标志。

二、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握课堂教学的六个维度

精彩的学习过程是高效课堂的核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把握课堂教学的六个维度。即:一是参与度。理想课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做到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一堂课,学生参与发言和活动的时间不能少于二分之一。教师一定要放得开,走出自我限定的误区(即恐怕学生学不会,总想多讲一些,不敢放手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机会)。二是亲和度。理想课堂,应该是师生之间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的过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注意学生的情感变化,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师生良好的学习情绪是高效课堂的基础。三、自由度。理想课堂,倡导的是自由轻松的氛围。传统的课堂强调严明的纪律,正襟危坐,学生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特别是作为班主任的任课教师,总要摆出一副威严的模样,殊不知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情绪倍感压抑,何谈高效呢?所以,与学生亲近些,让学生自由些,这样师生之间才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产生心灵的共鸣。四是整合度。理想课堂,切忌过度的“分析主义”,将完整的知识分析的支离破碎。教师要善于将知识融会贯通,将知识连贯的系统的教给学生,注重“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知识网络发展。五是练习度。理想课堂,不在于它的有条不紊、不在于它的流畅顺达,而在于它是否真正地让学生练习和实践。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动脑动口,教师设计的练习题要有深度有坡度有梯度,更要具有典型性,坚决杜绝题海战术,做到精讲精练。六是延展度。理想课堂,要求在整合知识的基础上向广度深度延展,从课堂教学相社会生活延伸,为学生的进一步探究留下空间。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多收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更有兴趣更积极的投入学习。在六个维度的指引下的理想课堂,必定是轻松愉悦的课堂,幽默风趣的课堂,神采飞扬的课堂,也一定是高效的课堂。

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小组学习的高效益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不是齐步走,而是由传统共性和整齐划一的教育转变为更加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把整体目标分解为层次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强化学习方法的指导,让所有的学生学习水平和能力都有提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教学。个性的问题,采用二人小组对学的形式,采用“兵教兵”来实现;若是共性的问题,小组四位成员,全部参加,按问题的难易程度,先组员、后小组长、再大组长的发言顺序发言,调动全组成员的积极性,是全组成员在交流、讨论思维碰撞的过程中,解决疑难。若问题在小组内解决不了,则呈现给老师,由已掌握的学生或老师在全班范围内讲解,解决问题。小组合作交流的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是要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动手,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即是说错了也要大胆说出来。二是让小组长在组内安排学困生优先发言,让他们说出容易题的解题思路,是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三是要求学困生仔细倾听组内成员的意见,并大胆尝试,动手操作;四是教师在教室内巡视,有重点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了解他们的思维状况,五是做好小组的评价工作,巧用评价语言,让学生更有合作、探究、交流的兴趣和动力。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善于课中备课,在学生小组合作时适时点拨引导,在学生合作交流的方法上,进行培养、引导、调节。教师在教学研究和教学设计上要舍得投入时间和精力,课前根据学情和知识点,做好精心的设计,课堂上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兵教兵、兵强兵”,教师是导演是灵魂,做好链接、引导和提炼,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高效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的课堂一定是轻松愉悦的高效课堂。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节点、支点和焦点,让每一个学生都学得好,关键在课堂,支撑在课堂,落脚也在课堂。在理想的课堂上,教师相信学生、放手学生、发动学生,把课堂的时空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的精彩折射教师的精彩。学生主宰了课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同行者、帮助者、组织者、引领者、提升者。在教师的引导下,知识由学生自己去建构,方法由学生自己去验证,学生学得主动,教师教得舒心。这样的课堂既让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又使教师品味到前所未有的幸福,这不正是我们共同追求的高效课堂吗?理想课堂,精彩源于“高效”无疑正是这一目标最为生动的体现。

参考文献:朱永新,2004.新教育之梦[M].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效课堂竞赛精彩总结 篇4

课堂因高效而精彩

______2013年“四段一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陕西省府谷县第三小学

王俊莲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春风,我校上下齐心,与时俱进、迎难而上,积极投身课堂教学改革的大潮,吹响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 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响亮号角。带着一种责任、一种使命,透着一种执着、一种激情,我校紧跟教育时代脉搏,立足教学实际,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探索出了一条实实在在的改革之路。教学模式研究中我们大力提倡“自主合作”、“自主探究”、“先学后教,精讲精练”等教学形式,突出 “四段一评”式教学环节,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创设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做学习的主人,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以“我的课堂我主宰”、“我为我学而快乐”精神为指引,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启发学生智慧,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求得教与学和谐共振的最佳效果。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预习方法指导,质疑能力培养,合作兴趣激发,优差层次互助,搭建成功平台,遵循 “重体验、重开放、重合作、重探究、重创新”的教学原则,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四段”一评自主教学流程为学———研———展———练。学:指学生的自主学习。研:指学生的合作探究。展:指学生的交流展示。练:指学生的练习,动手实践。评:指对学生课业的评价。“评”以激励式评价贯穿课堂的始终,成为快乐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为独立学习——讨论与交流——评议归纳——巩固练习等。本学期我们以转变理念为先导,以追求课堂教学效益为目标,以问题解决、行动研究为突破口,以方法引领、活动带动和制度建设为保障,经过不懈努力和艰苦探索,不断结出令人瞩目的成果。

一、更新观念,加强学习

1、加强业务学习。以自学为主开展学习,精读教学专著,经常翻阅一份学科类教学杂志,并撰写学习体会,积极参与交流。参加课题研究,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开展专题研究和学习,就阶段内教育教学过程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就遇到的问题及困惑进行商讨,制定解决措施,提出下阶段的努力方向及工作重点。在思想上和方法上尽快适应“四段一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学习名师,大胆改革。

看名师授课,听名师讲座,积极参加“高效课堂”系列教研活动,进行阅读课、习作指导课教学„„做到了操作程序清晰,教学手段运用恰当,注重学法指导,课堂气氛活跃,体现了快乐高效的思想,精彩不断,收获多多。

3、小组自主合作学习创造了学生相互认识,相互了解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他们学会了把自我融于群体之中,小组的成员一起学习,一起活动,久而久之,成了难以离开的可爱群体,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合群性与合作性。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的好品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感到要想使自己在学习上有所收获,必须做到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取长补短,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而培养了小组成员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好品质,这是他们适应社会的必备条件。

4、组织学生各类学习成果展示活动

本学期先后组织每周的学习之星、书香家庭活动、艺术周才艺展示活动、读书征文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学习成果平台,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学、勤学、会学,有创造性地学,进而达到“以学为乐”的最高境界。

二、形成特色提高质量

1、教学的方式变了。

现在的课堂改变了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教师从头讲到尾”的教学方式。变成了教师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点拨,等方法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在备课、课堂教学、课后反思三个方面都有较大变化。

在备课上,不仅要备学生、备教材,还要备资源,利用远教资源收集相关的教学资料,巧用、活用远教资源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精心预设学生的活动。大家不仅用文本资源备课还利用多媒体探讨教学设计,观看远教资源中的课堂实录进行备课。

课堂教学,从过去的以讲解知识为核心转到以用远教资源的音、色、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和方法为重点,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

2、形成了快乐课堂教学特色。构建小学课堂“四段一评”快乐课堂教学模式及该模式下的各学科各课型课堂教学流程,完成了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课堂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该模式让学生基本具备了乐学、会学、自学的能力,及敢于探究质疑及综合反思的能力。走进课堂,看见孩子们脸上洋溢着灿烂的朝气,他们学并快乐着„„大家能够充分展示自己,可以结合重点语句进行品读、赏析;可以进行美文诵读、名段背诵;可以谈自己读后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感慨;可以唱,可以表演,可以通过短剧再现文章情景,总之是让学生在展示中解决问题,还能充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2、提高了素质,收获了成绩。

通过课题研究,我也改变了过去只教书不研究的现象,提升了自我,取得了可喜的教学成绩,期末成绩名列前茅,及格率100%,优秀率88%,多篇学生作文获奖并发表。,得到了领导和家长的好评。

三、课模推进工作的反思和下一阶段工作打算

㈠ 经过一个学期的强力推行和全面实践,“自主学习课堂四段一评教学模式”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着若干不足,对此

我有如下反思:

1、必须彻底改变教学理念。

从课堂实践看,教师讲得仍然太多,使学生主体地位不能充分的发挥。因此还要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提升教师教学的理论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从形到神的转变。

2、必须彻底矫正学生的学习行为。

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规范性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实践过程,因为学生主体作用不能充分发挥而影响整体教学效果的情况屡有发生,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必须努力消除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惰性和依赖心理,必须努力消除学生学习习惯中的粗放和懒散做法,必须努力养成学生课堂学习后的整理和反思习惯。

3、必须多外出学习、进修,提高专业水平的机会,广泛吸取成功经验,避免闭门造车。

㈡ 下一阶段打算

1、继续加强理论学习。在认真学习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文件政策法规的同时,在研究中进一步加强必要的理论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并努力使研究成果升华到理论水平,撰写出一批有水准的研究论文。

2、进一步细化模式流程。对写作指导课、习作点评课、识字课等课型根据不同的特点分别制定了相应的课堂教学流程。

3、积极总结经验教训,继续撰写论文,力争有更多的论文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或在县高效论坛交流。

4、进行第二次学习情况调查,了解学生的接受情况,对后一阶段的研究加以调整改进。

课堂教学竞赛活动总结 篇5

课堂教学竞赛活动总结1

作为校内较大规模的教学教研活动,也就是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了。我校在此之前,已成功举办了多次。在借鉴和学习以往赛课活动的宝贵经验的同时,本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也如雨后蓓蕾,只待百花绽放了。参加本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的教师有语文学科6人,数学学科3人,综合学科6人,共计15名教师。赛课时间为20xx年9月26、27、28日,共计3天,每天的上午第1、2、3节。为了更好、更快、更有效地促进教师业务水平、教学能力以及综合素养的提升,我们从方案制定开始,便力求拔高赛课的层次与水平。

首先,赛课形式求实战历练。

这次比赛,许多参赛教师心里一直绷紧着一根弦,直到自己的课上完才稍稍缓和下来。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呢?主要体现在授课时间和授课班级的确定这一方面,大家都很期待自己能抽到好的班级和时间。正因为有许多未知因素,考验到老师的随机应变与组织调控,所以比赛的紧张度因此而加强了。当然,这也是我们愿意看到的。现实与难度都摆在了眼前,选手当然要想方设法面对现实,突破难关,解决问题,而过程中,我们会欣然发现,我们正在一次次的磨砺与付出中成长。我们从赛课形式上也努力为参赛教师营造一个竞赛的`氛围,让更多的老师适应比赛气氛,让大家都知道,其实,比赛就是这样的,你能主宰的就是自己的课堂。

担任此次赛课活动评委的是卢四娃、曹学文(语文组)、周辉霞、范婷婷(数学组)、殷小军、崔峰(综合组)。他们顶着炎炎烈日听室外课,短暂的课间休息之后仍然能看到他们一丝不苟地辛劳着下一节课,听课后的交流汇报是他们对参赛教师的尊重与负责。

其次,点滴汗水彰显教师风采。

这次的赛课活动,涌现出了一个个和谐、融洽、积极、向上的教研组,如彭新等老师所在的数学组,他们利用赛前的集体备课活动,甚至是放学之后的时间,围坐在一起,群策群力,出谋划策,许多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加入其中,设计之后试教,试教之后再调整设计,这样的团队给参赛教师带来了莫大的自信与勇气;刘婷、姚远清等老师赛课前反复修改设计,主动与老师们探讨教学环节的设置与处理。本次比赛获得一等奖的老师有:刘婷、周洁、姚远清;获得二等奖的老师有:彭新、许细伟、李娟、李强、陈程。

举办一次活动,总会有差强人意的地方,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也是本着学习的态度,努力做到更好。从这次赛课活动的时间安排,赛程组织以及其他老师参与听课等方面来看,还有许多值得我们一起努力、反思和改进的地方。一等奖、二等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参与了,我们借活动提高了自己,借赛课的舞台展示了自我。

课堂教学竞赛活动总结2

通过这次竞赛,促使我校教师自觉参加课堂教学改革,增强课堂教学技能,在课堂教学中全面适应课程改革,有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益和基础教育质量。竞赛活动得到全校教师的积极响应,通过讲课、听课、评课。我们评委组进行了认真的讨论、总结,下面我将本次竞赛活动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次有10名老师参与竞赛,一共10节课,为期一个星期,十节数学课,涵盖了六个年级,十个班。所有教师参与听课、评课。活动收到了预期效果。

二、本次活动的优点:

1、教师激情高,课堂教态,感情丰富。所有老师都能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上,都能够以笑容贯穿整个课堂,给学生以平易近人之心态,创造平等、轻松的和谐课堂,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率。本次活动参赛的教师中,数学组的所有老师都能够运用多媒体授课,遵循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课堂效率”这一原则。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认真落实新课改革理念和精髓,给予学生自主空间,以发挥学生自我潜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本次竞赛活动,所有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教师主导地位。如李秋花老师的数学课采用了导学案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讨论,学生乐于参与,兴趣很高。和爱琼老师都能够从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自主发现比的基本性质。都体现在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空间。

4、自制教具、学具,把生活融入教学,让学生体会学习乐趣。把生活中的新鲜题材引入课堂,联系生活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重组知识,让学生处于一种想知而未知、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引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寿菊老师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更能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极大的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提高了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了运用数学的目的。和成强老师课前利用几何画板制作了有关图形中的位置与方向的课件,《位置与方向》教学的课堂上让学生善于发现图形中的位置与度数,方向与距离,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提升课堂教学高度,突破教材。

三、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及对策:

1、数学课中新课改理念渗透性不强。怎样把新课改中的精髓运用到课堂上,融入传统优秀的教学方法中,扎扎实实、行之有效落实新课改思想,是今后我校教师研究的课题。

2、小组合作学习运用意识不强,学生参与课堂方式单一,教师不能放开课堂让学生去做,充当组织、指导的角色。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中极其重要、又很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真正做到“当家作主”,同时又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协作的情感意识,交际能力,增强责任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入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应该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

总之,这次竞赛活动有收获,也有遗憾。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没有完美的课堂,但是我们不能放弃追求完美。因为这种追求代表着一种态度,那就是努力促进我们身心专业成长的态度,所以我们没理由不坚持!提高数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提高数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希望我们的数学教师能以此次课堂教学竞赛活动为契机,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大胆探索,摸索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竞赛活动总结3

根据峡学区发〔20xx〕16号关于举办中小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展示竞赛活动的通知和学校行事历安排,我校及时制订了《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组建高效课堂教学领导小组,并积极开展了高效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教研活动。在第三周就着手实施听评了学校20xx年及以后六位年轻教师的课,在第五周又对我校其余七名教师的课进行听评活动,在这13名教师的公开课中,每位教师都做了精心备课,有教学设计,导学案,说课稿等,展示了一堂堂精彩的课堂教学。竞赛活动留给评委最深刻的印象是:老师的风貌富有活力,教学设计新颖别致,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教学风格各有特色。

一、教学中的优点

1.扎实践行新理念。教师在课堂设计中都能注重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能恰当地创设课堂情境,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教学情境中,通过问题追问,环环相扣,逐步深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自主探究。很多教师能够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正确把握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使课堂始终体现出生生合作、师生互动的良好态势。

2.注重探索新教法。从参赛课堂看出教师们能够积极参与教改,更新教学观念,探索创新教法、学法。首先表现在大多数教师不受教材的束缚,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经验展开教学,通过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探究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其次,教师的导学意识普遍较强,注重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和内容涵盖的广度。

3.时刻关注学生。从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成长需求、发展需求入手,课堂上教师注重唤醒学生的激情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善于倾听学生表述自己的观点,善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语言富有亲和力和感染力,教师角色定位准确,学生学习主动有效,学习过程中处处有合作与探究呈现,课堂效果较好。

4.导学案制作注重实用、有效。参赛教师的导学案实用性强,富有美感,而且有很强的表现力,能把抽象、静态、枯燥的知识,直观、形象、鲜活地呈现给学生。

二、存在的问题

1.深挖文本内涵不够。部分教师挖掘文本不够深,教学内容较肤浅,只停留在文本的表面,教学过程表现为“蜻蜓点水”式教学。

2.被学案束缚手脚。有些教师死板地按照学案实施课堂环节,未考虑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方法的灵活性和过程的反思性;不能够在重视教学形式和学习方式多样化的同时,牢牢把握教学的目的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自主学习。因此,课堂表现出教师、学生两张皮,教师对学生的课堂生成无暇顾及的弊端。

3.无效提问太多。教师上课提问的目的是让学生依据文本和已有知识,通过思考、判断,并组织语言回答。低层次的无效问题不必多问。不少教师把自己的口头禅反复出现。

4.评价、激励不当。教师要时时关注学情,倾听学生的`发言,注重对学生评价的有效性。对发言有独到见解的、确实有创意的同学应当给予正面激励评价;对表达不到位或者错误的理解,教师要做到有效点拨。不能让“很好”“真棒”等溢美之词满天飞,而对朗读不到位、回答不明确甚至错误的理解不置可否。评价不当不仅对回答问题的学生发展不利,对其他同学也会成为误导。

三、教学建议

第一,要不断强化新课程理念的学习与实践。参赛课堂呈现出了很好优点,但也存在着一定不足。教师们应该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和研究,并不断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修正课堂教学,及时转变旧的教学观念,锐意创新,关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态势、过程、评价等一切内在方面,在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切实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营造“宽松、民主、和谐”教学氛围;用恰当的鼓励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加强书本与生活的联系;激发自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感悟,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第二,要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听课时发现,不少教师对教学环节的细化、优化不够。教师们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不断学习,不断充电,加大知识储备,拓宽知识广度,提高执教水平。要通过不断学习与内化,力求能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紧扣教学目标的准度,拓展文本解读的宽度,挖掘与文本对话的深度,提升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高度。

通过竞赛活动,不仅体验到良好的教研氛围,而且发现了一批很有潜力的教学新秀,充分体现出竞赛的展示功能、示范功能和引领功能。亲临参赛课堂听课的老师将以此为契机,相互学习、总结经验、不断进步,为建设高效课堂做出积极的努力。

课堂教学竞赛活动总结4

根据我校活动安排,我校从10月19日开始,在全校举行课堂教学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以赛先优,通过竞赛,促使广大教师自觉参加课堂教学改革,增强课堂教学技能,在课堂教学中全面适应课程改革,有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益和基础教育质量。竞赛活动得到全校教师的积极响应,通过讲课、听课、评课。我们评委组进行了认真的讨论、总结,下面我将本次竞赛活动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次有八名老师参与竞赛,一共八节课,为期两个星期,四节语文课,四节数学课,涵盖了六个年级。所有教师参与听课、评课。活动收到了预期效果。

二、本次活动的优点

1、教师激情高,课堂感情好。所有老师都能全身投入到课堂上,都能够笑容贯穿整个课堂,给学生以平易近人之心态,创造平等宽松的和谐环境,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率。本次活动参赛的教师能在电教室授课,遵循新课改革提出的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课堂效率这一原则。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认真落实新课改革理念和精髓,给予学生自主空间,以发挥学生自我潜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本次竞赛活动,所有老师都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教师主导地位。如吴昌龙的`数学课采用了较成功的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讨论,学生乐于参与,兴趣很高,小组评价等。江文虎、吴超、江学宏、石红梅老师都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空间。吴振娥老师在新课讲完后,采用找朋友小游戏,学生的积极性顿时上来,信心百倍,效果甚佳。

4、自制教具、学具,把生活融入教学,让学生体味学习乐趣。把生活中的新鲜题材引入课堂,联系生活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重组知识,让学生处于一种想知而未知、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引起强烈的探索欲望。特别是数学教师能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极大的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提高了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了运用数学的目的。吴昌龙老师课前制作了有关图案设计的生活教学挂图,课堂上让学生给班级设计标志,课后让学生设计校微,创造性使用教材,提升课堂教学高度。吴振娥老师课前制作了葡萄教学挂图,江学宏老师让学生课搜集有关毅力的名言,也以备课堂拓展,提高教材,突破教材。

5、评课中广大老师都能积极分析优缺点,改进方法,对今后的教学有明显的提高。学习别人的优点,为共同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三、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及对策:

1、语文课中新课改理念渗透性不强,多采用了传统教学模式。怎样把新课改中的精髓运用到课堂上,融入传统优秀的教学方法中,扎扎实实、行之有效落实新课改思想,是今后我校教师研究的课题。

2、小组合作学习运用意识不强,学生参与课堂方式单一,教师不能放开课堂让学生去做,充当组织、指导的角色。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中极其重要、又很有效的学习方法。它给了学生自由支配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真正做到当家作主,同时又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协作的情感意识,交际能力,增强责任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入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应该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并在课后中要广泛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后学习效果。

3、重视基础知识传授,轻学习方法指导。语文课堂上阅读教学不明显。语文教学应注重阅读能力训练,通过读让学生体会语言美,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段教学应注重教给学生分段的方法,而不是引出哪个学生分对了就算了,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对,哪几段为什么分在一起,哪几段为什么要分开,这也是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掌握,同时也学会了分段的方法。数学课上就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照顾大多数学生,让所有学生能够学有所获,学会学习。

4、教学方法单一,课堂上,部分教师依然采用老一套的教学方法,一问一答、只看不讲、光说不导,提出的问题也没有启发诱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一心只想要得到一个自己所设计的结果,完全按照教案进行教学。没有教给具体的学法,或是虽然教给了学法,却没有正确的指导,使学生不能依法而学。教师应致力于导,授之以法,学习贵在领悟,学法更应渗透于教法之中。

4、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是教育改革关键的因素。在这次竞赛课中显现出了部分教师学科基本功不甚扎实:学生的朗读指导缺乏方法,老师的数学语言不够准确,学生的回答教师不知该如何评价,教师的教学语言平铺直叙、没有激情等等。今后应加强教师自身素养学习,以能适应新课改课堂。

以上是我们对本次竞赛活动的总结,由于水平有限,总结不全面或不恰当的地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四、红庙小学教师教学技能竞赛获奖名单

一等奖:吴昌龙

二等奖:江文虎 吴振娥

新秀课堂教学竞赛活动总结 篇6

2016.10 年轻教师的成长是学校发展的未来与希望,也是实现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为了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的队伍建设,促进年轻教师的迅速成长与提高,鼓励他们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带动和推进我校整体教学工作迈向一个新的台阶,我校根据教育局有关精神,于2016年9月27日至29日开展了我乡“新秀课堂”教学竞赛活动,本次新秀竞赛活动,为全体年轻教师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提供一个互相取长补短的机会,从而提高全体教师们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这次竞赛,使我们深深感到“实现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再成长”的目标任重而道远。活动经过各位评委和听课教师的认真评价,最后评选出语文徐文彦、数学张圣斌两位老师参加片区比赛。随着竞赛结果的公布,竞赛活动已经落下了帷幕,但是活动留给大家的兴奋激动和感慨还是很多的。现就本次活动工作小结如下:

一、取得的成效

参加本次活动的授课教师共计12人,其中语文6节,数学6节,参赛教师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努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所有参赛教师都非常重视,准备工作细致认真,教学效果总体良好,达到了“参与、提高、创新”的目的。特别是有的老师课后进行了及时的交流,既肯定了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又指出了课堂上存在的问题,达到了相互提高的目的。其余教师也能积极参与听课学习,力求使自身教学水平得以提高。本次课堂竞赛整体上讲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具体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变化

教师的观念变了,角色也变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教学中老师们都尝试着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建立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潜能的发挥创设宽松的环境。如:张圣斌老师执教的《可能性》。堂课一开始,用阿凡提的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又以学生喜爱的影片《熊出没》贯穿整个课堂,不仅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更主要的是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预测事件发生的可能结果。紧接着是摸球游戏,在猜测、表达、交流中归纳,初步感受随机事件发生的不同结果,引出“可能”、“不可能”、“一定”三个概念,总节课课堂气氛活跃,我用这些词来概括这节课,教者自如,学者自信,听者轻松。这与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平时注重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是分不开的。

2、课堂教学中还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如:黄小梅老师执教的《植树问题》,导入新课时,出示一个谜语,当学生猜出是“手”后,老师让学生看自己的手掌,然后告诉学生,我们每个人的手里都蕴藏着许多有趣的数学知识,张开小手,五个手指中间有四个间隔,在数学上把这个“4”叫“间隔数”,五个手指就表示五棵树,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有关植树问题的知识,从而很自然地导入到新课。这样的导入,既新颖有趣,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热情,又使学生充分地体会到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在实践应用环节中黄老师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类似于植树问题这样的现象,使学生再次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练习设计中,也是让学生利用所学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从而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积极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习方法是构成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因素。小学低年级是打基础的阶段,课堂里单靠师传生受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儿童发展素养的需求,因而不能把学法指导作为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的专利。“读书——思考——发现——表达”是阅读文本由理解内容到发现外化的思维活动过程,也是提高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方法。曾雅茹老师执教的《掌声》是一篇讲读课文。在引导学生感悟英子的忧郁和开朗时,先让学生在读中去“发现”,读后说“发现”,然后又在文中的字里行间找依据,这样的教学过程渗透了学法,让学生在读一读、找一找、说一说中走进文本,感受英子的形象,领略了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精妙,这样不仅积累了语言,还培养了语感,发展了思维。课文以小英“自卑——感激——乐观”的情感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作者以饱含爱心的笔墨,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把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主题寓于故事中,把少年儿童纯真善良、关爱别人的美好心灵生动地表现出来。既能使学生学习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曾老师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情为线、以读为主、以拓展为目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段读悟体会。通过自主阅读,研讨交流,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与鼓励。本课的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小英的情感变化,深刻领会“掌声”的内涵。陈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更可喜的是她这从容淡定的教态,优雅丰富的语言丝毫看不出刚刚踏上讲台的新教师。

3.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

本次赛讲,让我们可喜的看到,课堂上出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局面,合作学习也有所体现。教学民主在课堂教学中有了初步体现,课堂上不再是教师一人的天下,整个赛课过程中“一言堂”、“满堂灌”的现象基本杜绝,教师们都试图构建一种师生平等的氛围。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注重课前预习收集整理资料,在课堂上老师们都注重了学生说的能力、思考的能力、概括能力、探究能力等。

二、问题探讨

在活动中,每一位老师都有各自的长处,然而,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本着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原则,我们把本次活动中值得探讨的问题总结如下:

1.问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

有效地课堂提问,能够激发学生探究学习内容的兴趣、开启学生思维的源泉、提升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理解的深度和广度。能否进行有效地课堂提问直接决定着课堂效率的高低。

课堂中有的教师提问的目标指向不够明确,致使学生回答漫无边际,有的内容学生一读便会,不必问来问去。我们要善于捕捉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问题,随机提问,不要一味地按预设进行,更不要总是固定地提问几个学生。教师要精心设计高质量的问题以提高思考的深度。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业务学习中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在平时的工作中加强对学情的分析。

2.该放手时要放手。

一部分教师在课堂上生怕节外生枝,一味地按着预设的程序进行,不敢让学生充分的说,要么是教师打断学生的发言,代以回答,要么是教师直接给出答案,不给学生说的机会,这样大大地打消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的,教师领着学了,学生能够探究的问题,教师早早地就抛出了答案,一节课顺顺利利地讲完了,可是思考的快乐却被我们无意中剥夺了。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该放手时不放手。

3、.课堂评价语言贫乏

一句激励性语言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上,老师们都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情感的激励,但教师们评价激励性语言贫乏,仅仅局限于“你真棒”“不错”“很好”。。。这样的课堂评价流于形式,这种教师常挂在嘴边的评价语已成为了教师的口头禅,只要不经意就下意识地脱口而出。而学生则对这样的评价习以为常,常以麻木之态对之。教师课堂评价用语应该是多元化、多层次的,因人而异,因情况而异的。要顾及到学生的情感体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求知欲。

4.教学语言要具有科学性

教学语言的科学性是教学内容科学性的重要保证。表述要精炼,用语要规范,不能含糊其辞。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教学语言更应言之有序,条理清楚。精心组织教学语言,确定怎样开头,怎样过渡,怎样结尾。只有思路井然有序,讲解才会条理清晰,学生在重点、难点等关键问题上才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

教师要善于通过自己精炼的语言把复杂的问题讲明白,把抽象的问题讲具体,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有些教师在讲课时,常问学生“是不是”、“懂不懂”等一些过于简单的问题,这样的提问,根本达不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

三、今后努力方向

1.学习教改理论,提高业务水平

教师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自身的努力,然而外力的推动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长期以来我们延续了我们学生时代的教学风格、教学传统,那就是教师不停地讲,不停地说,不断地给学生灌输知识。实事求是地讲,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太辛苦了,是一种费力不讨好的方式,那怎么办?必须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更新观念,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理念武装我们,一切从学生出发、以人为本,因为我们的教学成果最终要依靠学生的成绩来检验,学生学到了什么、形成了哪些能力,学生是否会学了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老师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坚持“自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遵循“三步六环节”的理念,不生搬硬套模式,但是要遵循“先学后教”的原则,相信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会的不讲,通过合作探究可以学会的不讲,教师只要组织学生有序开展自学,探究,展示和精讲点拨重难点即可。

2.语文课堂

现在的语文课堂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费时多而收效微”的状况。主要表现为“三多三少”: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师生对话多,学生个体与文本对话少;分析内容、开掘人文多,抓住文本语言,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少。不仅削弱了语言文字的感染力,削弱了语文的魅力,还导致语文应用能力不强、同时人文熏陶也大打折扣。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把握好课堂,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保障。无论课改怎样改,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课堂应该是实在一些,要尽量做到在短短一堂课里,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多的方法,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兴趣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加强。可以说,高效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

“精心巧设计”就是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关键。“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返璞归真,简单实用,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要改变繁琐的,面面俱到的分析课文内容,或离开课文语言挖掘人文内涵的教学套路。依据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突出语言的理解积累与运用,来构建简约实用的阅读教学。

3.数学课堂

数学课要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宰、控制的意识,改变学生依附、顺从的地位,把课堂转变为“学堂”,把讲台转变为学生“舞台”,给教学以生长的力量。教师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动力,让学生乐学、好学,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会学、活学。

质疑, 让语文课堂更加精彩高效 篇7

一、适时鼓励, 激发兴趣, 让学生敢疑、爱疑

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和学习情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使学生敢于说话, 敢于争辩,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大胆质疑。我们班有一个成绩较差又从不提问的学生在学习韩少功的《我心归去》时, 在我的暗示和鼓励下竟然提出了这样的两个问题:我心为什么归去?怎样归去?两个问题看似简单, 却切中课文要害, 令我十分欣慰, 我就及时鼓励他。这样就激活了课堂气氛, 激发了学生质疑的兴趣, 创造了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精彩课堂。学生有了乐趣, 也就敢疑、爱疑了。

二、加强引导, 对话文本, 让学生会疑、善疑

(一) 初读文本, 自学质疑

初读文本, 自学质疑, 这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一环。学生在学习一篇文章时, 教师要积极引导他们走进文本, 和作者对话, 和文本对话。必须能够对课题、作者情况、写作背景、重点字词、整体内容, 甚至是文中插图进行质疑。因为是初读, 所以这些问题一般还较为肤浅, 通过仔细阅读文本或运用工具书就能解决。对于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教师的梳理工作就显得特别的重要, 教师要将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以肯定的态度进行分类、梳理, 从而让学生发现学习的重点、难点, 进而带着问题去学习课文,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同时学生的心里特别希望自己提出的问题能够得到大家的重视, 并得以解决。因此,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 教师尤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质疑意识,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二) 研习文本, 深层质疑

研读课文就是培养学生在读中释疑的能力。质疑的深度与阅读的能力和对文章的感悟程度密切相关。在教学中, 注重学生深层质疑能力的培养, 更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教学《荷塘月色》时, 我精选了学生提出的问题:作者重点描写了哪些景物?用了哪些手法?景物有何特点?作者的情感有何变化?为何有这样的变化?对几个问题进行梳理和探究之后, 学生深层次地理解了文本的内容, 他们的质疑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三、对比联想, 拓展延伸, 让学生析疑、解疑

(一) 对比现实, 析疑、解疑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 而不是两个东西。”阅读教学同样需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与情感体验入情入境地去读、去说、去感悟、去体验、去质疑,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课文描绘的世界和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相连、对比, 从而分析疑问, 解决疑问, 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文本的人物、事件, 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如教学《祝福》一文时, 我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母亲描绘一下, 学生们既兴奋又活跃, 一个个争先恐后地讲开了, “胖胖的身材”“红润润的脸庞”“黑黑的秀发”“打扮新潮”“穿高跟鞋”……再看看祥林嫂, 被折磨成这般模样, 最后又是在过年之际, 在人们的祝福声中悲惨死去。学生对比现今母亲的生活和文本中祥林嫂的生活, 展开了热烈讨论, 严肃认真地分析并解决了疑问, 从而认识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本质, 加深了对文本的深层领会。

(二) 联想生活, 析疑、解疑

学生在深读课文时, 将新旧知识进行比较、区别、迁移产生的是联想质疑, 从而生成的主要是以运用为主旨的新情境和新方法。此时, 学生对课文的质疑是高层次的质疑, 如果学生能不唯书、不唯师, 就必然会源于文本而又高于文本, 凭借文本而又超越文本。当学生对文章的学习已进入深层次探索阶段时, 教师要适时启发, 提供更多的机遇,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进行探究质疑、联想质疑。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能够随着质疑问难而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 能够从不成熟、肤浅的阅读质疑, 逐步走向深刻成熟的联想质疑, 从而析疑、解疑。

(三) 延伸拓展, 析疑、解疑

课外的拓展与延伸是知识的升华, 有疑才有思, 有思才有创, 有创才有新。每上完一节课后, 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寻找发现并提出新问题, 让课堂继续拓展, 让兴趣继续保持。在教完《荷塘月色》后, 学生在我的启发鼓励下, 又发现和提出一些新问题。例如:作者为什么要写荷塘的月色美?我们学习作者的描写方法来介绍家乡风景时, 怎样细致地写清楚、明白……学生带着它们走出课堂, 去读书、查找资料, 去观察、询问, 再带着它们在下次的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 这样学生的思维就越激越活, 问题不断生成也不断解决。

精彩细节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篇8

那么如何关注课堂教学细节,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呢?下面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精心预设”,是造就高效课堂的基础。

在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对每一个细节进行认真的思考: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探究活动怎样进行?该提出哪些问题?面对所提问题,学生会有哪些可能的回答?对学生的回答,应该怎样评判?对意想不到的情景,应怎样处理?……只有在备课中注重了这些细节的思考,在课堂上,面对真实的学生的时候,才能用真切的行动在每天的课堂里创造亮点。比如说实施新课程以来较为关注的探究活动。实施新课程实验以来,教师认识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数学探究活动。数学教学探究活动要提高其实效性,就要求教师首先明确探究活动目标,在具体探究活动中,教师对活动时间、空間及活动环节的控制、活动对象的全员参与等进行宏观协调,这些都需要课前进行精心的预设。要分析数学学习的现实起点,用学生的眼光来审视教学内容,想学生之想,疑学生所疑,才能在具体的探索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达成教学目标。

二、“提高作业批改的有效性”是造就高效课堂的根本保障。

批改作业是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提高。它对于指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精心设计、布置作业、认真批改作业,能使师生双方及时接受正确的信息,加快信息反馈的速度。只有师生共同配合,才能真正达到学生作业和批改作业的目的。以下三种形式值得尝试:

1.师生共批。教师把一份学生作业在投影上放映出,然后师生共同批改。如一些概念的判断题,可先让学生析题后判断正误,然后师生共同对某一学生的答案进行批改。在批改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只是引导和参与,允许他们保留意见。

2.组内互批。有些作业可以采用小组互相批改法,即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成前后两桌,每四人组成一个小组,小组内互相批改,并把批改的情况向老师汇报。但教师对小组批改后的作业要进行抽查,对作业中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及时讲评,同时要注意复批。另外,过一段时间也应调整小组成员,防止作弊。

3.随堂批改。一些课堂练习作业可当堂完成,采用即时反馈答案、当堂批改的方式。学生在做作业时,教师作巡回辅导,巡视中看到学生做对的题目,随即批阅。这样做的效果相当好,对学生来说,既可以让他们及时知道自己解题的正误,又可以提高做作业的积极性;对教师来说,既可以及时了解学生作业情况,又可以减少课外批改作业时间。

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造就高效课堂的力量源泉。

“亲其师,信其道”,融洽的师生情感,有助于学生对老师所任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大量事实表明,学生对某一学科感兴趣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任课老师。任课老师的为人处事、人格魅力、教学方法、敬业精神、师生关系等,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数学老师应加强学习,提高修养,改进教法,勇为楷模。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民主平等地交流,努力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适时激励,催化学习动机。

关注细节,也是追求教学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确化,是教学达到一定境界后的品位和追求。精彩的教学细节不仅可以使教学过程具体、丰富而充实,而且可以使教学过程充满诗意和灵动,充满智慧和创造;精彩的教学细节会给我们以意外和惊喜,会令我们陶醉和享受。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有效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需要我们从关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开始。

上一篇:党章要点下一篇:毕业论文写作与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