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李白翻译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倾耳听 一作: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不足贵 一作:何足贵;不复醒 一作:不愿醒/不用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古来 一作:自古;惟 通:唯)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你难道看不见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从不再往回流。
你难道看不见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悲叹自己的白发,早晨还是满头的黑发,怎么才到傍晚就变成了雪白一片。
(所以)人生得意之时就应当纵情欢乐,不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
每个人的出生都一定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黄金千两(就算)一挥而尽,它也还是能够再得来。
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今天)一次性痛快地饮三百杯也不为多!
岑夫子,丹丘生啊!快喝酒吧!不要停下来。
让我来为你们高歌一曲,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
整天吃山珍海味的豪华生活有何珍贵,只希望醉生梦死而不愿清醒。
自古以来圣贤无不是冷落寂寞的,只有那会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
陈王曹植当年宴设平乐观的事迹你可知道,斗酒万千也豪饮,让宾主尽情欢乐。
主人呀,你为何说钱不多?只管买酒来让我们一起痛饮。
那些什么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狐裘,把你的小儿喊出来,都让他拿去换美酒来吧,让我们一起来消除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注释
⑴将进酒:属乐府旧题。将(qiāng):请。
⑵君不见:乐府中常用的一种夸语。天上来:黄河发源于青海,因那里地势极高,故称。
⑶高堂:高大的厅堂。青丝:黑发。此句意为在高堂上的明镜中看到了自己的白发而悲伤。
⑷得意:适意高兴的时候。
⑸会须:正应当。
⑹岑夫子:岑勋。丹丘生:元丹丘。二人均为李白的好友。
⑺杯莫停:一作“君莫停”。
⑻与君:给你们,为你们。君,指岑、元二人。
⑼倾耳听:一作“侧耳听”。
⑽钟鼓:富贵人家宴会中奏乐使用的乐器。馔(zhuàn)玉:形容食物如玉一样精美。
⑾不复醒:也有版本为“不用醒”或“不愿醒”。
⑿陈王:指陈思王曹植。平乐:观名。在洛阳西门外,为汉代富豪显贵的娱乐场所。恣
季深业书法《将进酒》季深业书法《将进酒》
:纵情任意。谑(xuè):戏。⒀言少钱:一作“言钱少”。
⒁径须:干脆,只管。沽:买。
⒂五花马:指名贵的马。一说毛色作五花纹,一说颈上长毛修剪成五瓣。
⒃尔:你。销:同“消”。
一、《将进酒》的类型
从类型上说, 《将进酒》属于理想型作品。作为理想型文学, 《将进酒》超越现实, 突出表现性, 具有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纵观全篇, 豪迈狂放, 气象不凡。全诗笔酣墨饱, 情极悲愤而狂作, 语极豪纵而又沉着, 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诗篇运用夸张手法和巨额数字表现豪放之情, 同时, 又蕴含着充实深厚的内在情感。其节奏疾徐尽变, 奔放而不流易, 通过狂放恣意的语言表达了悲乐、狂放、激愤等情绪。诗歌开头两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第一句突出了黄河奔流时磅礴激昂的气势, 而黄河水流入大海不再回淌, 就好像时光一去不复返, 使人读后既有一种潇洒脱俗的情怀, 又融入了青春易逝、时光如梭的悲叹。第二句用了较多颜色的词汇, 如“白”、“青”、“雪”等, 形象地描绘出一幅年华易老、人生短促的画面。其中, “朝”和“暮”、“青”和“雪”构成了对比, 早上还是一头乌丝, 晚上已是雪色白发, 给人视觉的冲击, 更让人体会到时间的快速流淌。这种虚幻性的描写, 即理想型文学充分运用夸张、变形、虚构的方法的体现, 它不求外表的真实, 而遵循情感的逻辑, 追求情感的真实。作者大胆地发挥想象、幻想的能力, 虚构出现实中不存在的形象, 即“黄河之水天上来”、“朝如青丝暮成雪”等, 通过虚幻性表达出时光易逝的强烈感慨。
二、《将进酒》的体裁
从体裁上说, 《将进酒》属于诗的范畴。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抒发思想情感的文学体裁。它的基本特征是凝练性、跳跃性和音乐性。
《将进酒》作为李白所创造的古体诗, 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 题目意为“劝酒歌”。全诗以七言为主, 或间以十言长句, 或间以三言短句, 句式参差错落, 用韵平仄相间, 急遽更换, 音节清亮而富于变化。正如吴企明所说:“奔放自由的语言形式, 与抒情的雄快, 章法上的大开大合密切配合, 和谐一致。诗人将内心郁结已久的愤懑, 尽情地倾泻出来, 抒发的感情非常强烈, 因而诗篇展现出雄放豪迈、痛快淋漓的气势。诗笔几度跌宕, 几度转折, 诗情由悲而乐, 进而转向狂放, 逐步透露出诗人的雄才难展、政治上不得意的深沉愁绪, 使全诗蕴含深远宕逸韵。”仅仅两百多个字, 诗人通过凝练、精粹的语词淋漓酣畅地将“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的幽情愁心深意大志尽寓诗中, 表达出了其“不屈己, 不干人”的独立人格特征、快意旷达的人生态度和豪放不羁的气势狂放美, 体现了诗的凝练性, 即在有限的诗行、语句中, 准确、含蓄、生动地表现出事物的特征, 勾勒出场景。诗句中也有时间的跳跃, “朝如青丝暮成雪”, 朝夕之间的大幅度跳跃, 突出时光流逝、青春易老, 体现了诗的跳跃性。
三、《将进酒》的抒情性
1、声与情
诗句通篇以七言为主, 而杂以三、五、十言句;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句点染, 节奏疾徐尽变。诗中“岑夫子, 丹丘生, 将进酒, 杯莫停。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倾耳听”充满了生活情趣和口语化的色彩, 自然流畅的语言也道出了当时喝酒时愉快恣意的气氛。而且, 诗句突然在这里变成了三言, 读起来很有韵味。结尾句“五花马, 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诗句在这里又变为三言, 朗朗上口, 富有韵味, 也尽显了李白不注重钱财、洒脱豪放的性情。而最后一句, 又将诗歌推向另一个高潮, 与前面相呼应, 用豪情突显哀愁, 深化了诗歌的主题和中心, 也体现了李白豪放潇洒的性情, 是诗文的点睛之笔。另外, 诗歌在声调、格律上与诗本身的情调相协调, 突出了诗人的豁达潇洒和诗歌的豪放飘逸。
2、抒情方式
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是指抒情作者在抒情写意时的用语方法。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很多, 如比喻与象征, 夸张与对比, 借代与用典等。《将进酒》中, 诗人极尽夸张之势, 表现豪迈诗情。开头两句描写黄河之水源远流长, 奔泻时如同从天上倾泻下来, 蔚为壮观。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 突出了黄河奔流时磅礴激昂的气势, 给人一种豁达大气之感。而高堂上明镜前悲哀衰老倏至的怅惘之叹, 诗人亦凭借夸张, 突出了其对生命短暂的悲惜和无奈。“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中的“三百杯”是虚指, 李白通过使用巨额数字的手法表现出了他喝酒时的豪迈。诗歌最后“护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中的“万古愁”也是夸张说法, 说明了愁绪在时空上的长度, 而一壶美酒就能浇灭这万古的愁绪, 也体现了李白豪放潇洒的性情。诗句“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则使用了典故——曹植的故事, 来表明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愤懑之情。曹植《名都篇》中有‘归来宴平乐, 美酒斗十千’两句, 写的是一个贵族青年, 无所事事, 只有以斗鸡走马, 歌舞饮酒为乐, 借以消遣岁月。实际上写得就是他自己, 抒发不受重用的怅怨之情。李白在诗中用‘陈王’故事, 暗中也有这个意思, 表达他有才能却不能被重用的愤懑之情。”
3、抒情角色
抒情角色是指抒情作家在抒情性作品中表现情感时所处的地位。常见的抒情角色有三种类型:一种是作者作为第一人称出现, 作品中的“我”即作者自我;另一种是作者以代言的第一人称出现, 或代人抒情, 或托人抒情;还有一种是作者作为叙事者, 在讲述事件的过程中抒情。《将进酒》中诗人借酒浇愁。回首往事, 功业未成, 更有人生短促的悲叹。但这种悲叹颇有慷慨豪迈之意, 不是凄凄惨惨, 而是呼号奋发。诗人借助“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中的第一人称的表达——既然老天造就我这栋梁之材, 就一定会有用武之地, 表明诗人渴望用世, 同时又说明怀才不遇。诗句中的“我”即诗人自己, 体现出诗人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和自信, 表达出其乐观自信的精神、慷慨激昂的气概。诗人兴之所至, 禁不住要歌之咏之:岑夫子, 丹丘生, 请快喝呀不要停, 我为你们唱一首歌, 请你们侧耳为我细细听。岑夫子、丹丘生, 都是李白的好友。这几句充满生活色彩的席间劝酒的话中, 诗人豪情毕现, 他要于酣畅淋漓的痛饮中, 享受人生快意。此时, 诗句中的“我”已经和诗人融为一体, 直抒胸臆、直接表现出诗人的内心生活, 表现出其快意旷达的人生态度和狂放豪迈的独特性格。
《将进酒》作为文学作品, 其分析意义非常丰富。以上对其类型、体裁、以及抒情性的解说和分析, 只是比较浅显的探究。作为一个文学意义非常浓厚出众的作品, 《将进酒》还有很多值得深究的方面。
项目名称:浙江师范大学课程实践教学项目成果 (编号:2011/29) 。指导老师:首作帝。
参考文献
[1]吴企明.唐诗鉴赏[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 1990.
[2]汪艳菊.李白[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 2005.
关键词:李白《将进酒》 狂放美
在李白诗歌中,很多篇章都具有难以掩饰的强烈的情感强,诗歌想象奇谲瑰丽,语言大胆而又夸张,气势夺人,颇具震撼效果。诗歌整体风格气势磅礴,能够给人以极大的审美体验,这些都是李白诗歌独具的狂放美的展示。在李白的《将进酒》中,这种狂放美也表现的也非常突出,我们通过李白《海进酒》欣赏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深刻领略一下李白诗歌艺术的狂放美特点。
一、《将进酒》诗歌语言上的狂放美
李白的《将进酒》一诗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乐观自信,既像神仙,又像是闲云野鹤的桀骜不驯的诗人形象。李白有着伟大的志向,在他的很多诗歌中,他的寄苍生、安社稷的伟大抱负都能够展现了出来。李白认为自己很有才华,以“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大鹏自居,另外,他认为自己有才华,很容易可以建功立业。李白认为自己具有很高的用兵才华,“谈笑三军却”,也认为自己具有很大的政治才干“谈笑安黎元”,这些都是李白自持才高的表现。李白不屑于参加科举考试,他希望自己能够一鸣惊人。一生中,他从不会违背自己的意愿,不愿意阿谀权贵,表现出极强的狂放性格。但在李白写《将进酒》时,诗人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龄,但在他的人生中,安社稷,寄苍生的伟大的抱负并没有实现。他的一生中,除了写了一些有名的诗歌外(在他看来,这些诗歌他并不是很看重),其实也没有什么建树。如果有收获的话,就是收获了在长安三年点缀升平的御用文人的惨痛经历,这在他们的灵魂上造成了极大的创伤,收获的是人生的无奈与惆怅,是人生的困窘与不安。在他结束御用文人生涯之后,李白生活非常困顿,“归来无产业,生事如蓬莱”就是他生活的真实写照,在这种生活下,李白的心情也很糟糕,但李白毕竟不是凡人,即使在人生失意,人生理想幻灭,在仕途坎坷,报国无门的情况下,李白依然是乐观的,依然是自信的,依然是狂放的,他永远都对得起他的诗仙称号。
在《将进酒》这首诗歌中,李白很多语言是极为狂放的,是掷地有声的。比如,“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就非常狂放,通过这种狂放语言表现李白的自信、乐观与大气。再比如,“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这是何等的狂放,在俗人严重的金钱权势,在李白这里都不值得一提,甚至,李白非常蔑视权贵醉生梦死的生活,他宁愿长醉不醒,放浪形骸,也不愿与鼠辈们为伍,过腐朽的生活,何等的伟岸,何等的的张扬,何等的野性,类似的语言在这首诗歌中有很多,这些都构成了《将进酒》这部作品的气势狂放之美。这种狂放的气势也是狂放情感抒发的基石,在诗中,主人公仿佛成了宇宙的主宰,成立命运的主神,成立能够与天斗与地斗的真正的勇士,诗歌摧古拉朽,激肠荡气,能够在气势上压倒一切,这就是这首诗歌语言方面的狂放的美。
二、《将进酒》诗歌情感上的狂放美
《将进酒》,这首诗各种,在感情表达上也是极为狂放,诗歌中的情感真挚强烈,既有爆发力,又有震撼力,能够带给人强烈的情感震撼。
诗歌中,诗人与挚友相聚,在聚会中豪饮吐真情,这本是一件人生乐事。诗人在朋友面前,毫不掩饰,把自己的情感与思想都吐露了出来。他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自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样句子,表达自己韶华易逝,而壮志未酬的感慨,即使如此,诗人依然鄙视权贵,他把金钱看得很淡,把名利开的很淡,把自己看得很高,把张扬的活着看得很重,在诗歌中,所抒发的情感是极为真挚的,是极为强烈的。整首诗歌基本都是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情感表达正如黄河之水一泻千里,同时,情感表达瞬息万变,诗歌中有悲伤,有欢乐,有无奈,更有激情,有悲伤,有疯狂,诗人情感在整首诗歌中都表现的淋漓尽致,情感一泻千里,是一种激情的爆发,能够产生一种极具震撼的审美效果。
三、《将进酒》诗歌想象奇绝所表现出的狂放美
李白的诗歌,以想象奇绝著称。在诗歌中诗人大量的应用想象和夸张手法,以这种手法助推诗歌情感与气势,最大限度地强化突出诗歌的磅礴气势与情感。在诗歌中,大量应用大胆的想象,应用了大量的艺术夸张手法,这也是李白诗歌气势上狂放美的一种体现。
在诗歌中有很多想象,比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就是一种想象,通过这种想象,诗人用来表达人生易老,岁月遗失的感慨。诗人用“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是一种夸张,通过这种夸张表达韶华易逝的现状的无奈。在诗歌中有很多的情境都是诗人想象出来的,通过想象,诗人创造出了一种奇绝的艺术境界,诗歌的想象别具一格,在想象中进行时空交换,进行情感的喜乐表达,通过想象增添了文章的其实,为诗歌奠定了高亢恣肆的狂放基调,诗歌正是用了各种的大胆想象,
原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赏析:
这首诗非常形象的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一方面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纵情享乐之情。在这首诗里,他演绎庄子的乐生哲学,表示对富贵、圣贤的藐视。而在豪饮行乐中,实则深含怀才不遇之情。全诗气势豪迈,感情奔放,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李白“借题发挥”借酒浇愁,抒发自己的愤激情绪。
时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无回;人生苦短,看朝暮间青丝白雪;生命的渺小似乎是个无法挽救的悲剧,能够解忧的惟有金樽美酒。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而能壮,哀而不伤,极愤慨而又极豪放。表是在感叹人生易老,里则在感叹怀才不遇。诗篇开头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气势豪迈。“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此时在颍阳山,距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所以借黄河来起兴。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景象之壮阔,并不是肉眼可见,所以此情此景是李白幻想的,“自道所得”,言语中带有夸张。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是短促的单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所没有的。
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接说出自己感伤生命短暂而人一下就会变老,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显现出一种对镜自照手抚两鬓、却无可奈何的情态。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之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与前两句把本来壮浪的说得更壮浪,是“反向”的夸张。于是,开篇的这组排比长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衬作用;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却不堕纤弱,可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同时也是由长句排比开篇的`气势感造成的。这种开篇的手法作者常用,他如“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沈德潜说:“此种格调,太白从心化出”,可见其颇具创造性。此诗两作“君不见”的呼告(一般乐府诗只于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诗句感情色彩大大增强。诗有所谓大开大阖者,此可谓大开。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悲感虽然不免,但悲观却非李白性分之所近。在他看来,只要“人生得意”便无所遗憾,当纵情欢乐。
五六两句便是一个逆转,由“悲”而翻作“欢“”乐”。从此直到“杯莫停”,诗情渐趋狂放。“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梁园吟》),行乐不可无酒,这就入题。但句中没有直写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对月”的形象语言来突出隐喻,更将饮酒诗意化了;未直写应该痛饮狂欢,而以“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调。“人生得意须尽欢”,这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现象而已。诗人此时郁郁不得志。“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玉壶吟》),奉诏进京、皇帝赐宴的时候似乎得意过,然而那不过是一场幻影。再到“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行路难·其二》),古时冯谖在孟尝君门下作客,觉得孟尝君对自己不够礼遇,开始时经常弹剑而歌,表示要回去。李白希望“平交王侯”的,而在长安,权贵们并不把他当一回事,李白借冯谖的典故比喻自己的处境。这时又似乎并没有得意,有的是失望与愤慨。
但并不就此消沉。诗人于是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一个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有用”而“必”,非常自信,简直像是人的价值宣言,而这个人——“我”——是须大写的。于此,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入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正是“长风破浪会有时”,实现自我理想的这一天总会来到的,应为这样的未来痛饮高歌,破费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而不为金钱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们咋舌。诗如其人,想诗人“曩者(过去)游维扬,不逾一年(不到一年),散金三十余万”(《上安州裴长史书》),是何等豪举。故此句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绝非装腔作势者可得其万一。
李白的《将进酒》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
【原文】
李白将进酒⑴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⑵,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⑶。
人生得意须尽欢⑷,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⑸。
岑夫子,丹丘生⑹,将进酒,杯莫停⑺。
与君歌一曲⑻,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⑽,但愿长醉不复醒⒄。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⑿。
主人何为言少钱⒀,径须沽取对君酌⒁。
五花马⒂,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⒃。
李白《将进酒》的艺术分析
一、《将进酒》的类型与体裁
(一)作品类型
从类型方面看来,《将进酒》属于具有较强理想特征的作品。作为理想型文学,《将进酒》已经实现了对现实的超越,在对表现性具有较高追求的同时也表现出了十分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从全篇可以了解到,整部作品当中充满了不凡的气象以及狂放的豪迈,整个时刻狂作而备份,沉着而豪纵,可以说具有着强大、不可想象的力量与气势。同时,在整个诗篇当中通过巨额数字以及夸张手法的应用实现其豪放之情的表现,且同时具有十分深厚、充实的内在情感。节奏方面,疾徐尽变,在具有奔放特征的同时不留易,通过狂放肆意语言的应用实现诗人激愤、狂放等情绪的表达。从诗歌的开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就能够直观的感受到作者的夸张手法,在第一句中,不仅强烈的表现出黄河在奔流当中产生的气势,同时也将黄河之水比作时间一样,在不复返之后不仅使人感受到时光如梭、青春易逝的感叹,同时也具有一种脱俗、潇洒的情怀。而在第二句当中,则实现较多代表颜色词汇的融入,如“青”、“雪”等等,以较为形象的方式实现人生短促、年华易老画面的描绘。其中,“青”同“雪”之间、“朝”同“暮”之间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即一个人在早上还是一头黑发,但在晚上时,已经满头白发,以此给人以一种视觉上的冲击,更能够使人感受到时间的快速流淌。通过该种具有虚幻特征的描写,不仅能够较好的体现出理想文学变形、虚构以及夸张方法,且在不追求外表真实形的同时更好的实现情感真实的追求以及情感逻辑的遵循。在这里,作者大胆对自身幻想、想象能力进行发挥,对黄河水从天而降以及青丝变换等形象进行虚构描写,强烈的表现出对时光易逝感慨的表达。
(二)作品体裁
从体裁角度看来,《将进酒》也属于诗的范畴当中。诗是一种具有活跃结构、具有韵律节奏以及语词凝练的文学体裁,具有较为明显的跳跃性、音乐性以及凝练性。对于《将进酒》而言,其作为李白创作的古体诗,整个诗歌以七言为主,其中间或具有三言以及十言长局,整个作品句式具有参差错落的特征,具有富于变化以及音节清亮的特征。在整个诗篇当中,作者通过精粹、凝练语句的应用将不得志以及壮志未酬的深意放置在诗歌当中,更好的实现诗人人格的体现,并通过生动、准确语句的应用实现相应场景的勾勒。同时,诗句中也有时间的跳跃,“朝如青丝暮成雪”,朝夕之间的大幅度跳跃,突出时光流逝、青春易老,体现了诗的跳跃性。
二、《将进酒》抒情特征
(一)声同情
对于诗句短篇,其主要以七言为主,其中具有一定的三、五言句,诗句又主要以散行表现,在通过短小对仗句点染的基础上在节奏方面具有较多的变化。在《将进酒》当中,其中“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句子当中充满了口语色彩以及生活情绪,且在流畅、自然语言当中实现喝酒过程中愉快的气氛。而在这里,诗句突然变成的三言,并使得读者在阅读时获得了别样的韵味。在结尾处“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又将诗句变为三言,则在增加诗句阅读通顺性的同时使诗歌具有了更高的.韵味,再结合诗歌自身的内容,也充分表达出了诗人洒脱豪放以及不注重钱财的特征。通过最后一句的表现,在将整个诗歌推向新高潮的同时保证其能够同前方良好呼应,在以豪情实现哀愁凸显的同时进一步实现整个诗歌中心以及主题的深化,不仅是诗人豪放潇洒性情的体现,同时也是整个诗歌的点睛之笔。此外,诗歌在格律以及声调方面也同诗本身情调具有十分协调的特征,较好的实现诗人诗歌豪放以及豁达特征的表达。
(二)抒情方式
在诗歌抒情当中,其所使用的修辞方式即作者在抒情当中所使用的语言方式。在抒情话语当中,可以使用的修辞方式有较多,如对比同夸张、象征同比喻以及用典同借代等。在《将进酒》当中,李白对夸张的修辞方式进行了充分的运用,以此更好的实现其豪迈诗情的表现。在开头位置,其描写到黄河水从天上倾泻而下,具有十分壮观的特征。在诗歌中,其通过夸张手法的应用,最大程度上突出了黄河奔流当中所具有的磅礴气势,给人一种大气、豁达的感觉。而对于高堂明镜的描写,则感叹人生衰老的悲哀怅惘,同样通过夸张手法的应用实现生命短暂的无奈与悲痛。“会须一饮三百杯”当中的“三百杯”同样是虚指,通过巨额数字的描写,李白对喝酒当中的豪迈进行了充分的体现,在诗歌最后,“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描写更是一种夸张,不仅是对愁绪的时空长度的描写,充分体现出了“愁“之长,同时也表明一壶美酒就能够浇灭这万古之愁,更是体现出了诗人潇洒、豪迈的性情。同时,诗歌当中对于陈王,即曹植的描写,则表明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愤懑情绪。在该典故中,曹植通过《名都篇》的描写表现出一个贵族青年无所事事姿态,仅仅通过饮酒为乐消遣岁月。对于该中描写,实际上描写的就是诗人自己,以此抒发其不受重用的怅惘情绪。
(三)抒情角色
《将进酒》李白读后感1
歌德曾说,“一个作家的风格是他内心生活的准确标志。”这话也可以这样说:一个作家的性格、气度,决定了他作品的风格、气韵。李白在这里虽然开篇就写人生苦短,但绝对拒绝如阮籍《咏怀》里,“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式的一味感伤。在李白看来,只要人生得意,就要饮酒狂欢的,“莫使金樽空对月”,只有当美酒盛满金杯,豪饮而下的`时候,才对得起朗朗明月。由悲到喜的转折是那么的急切,从苍茫的悲凉到似乎是及时行乐的放达的转变,几乎没留一点点空隙,是硬生生拗过来的,这种不可思议的力度,源于李白对自己的绝对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这句话在后世流传之广、之深,早就到了妇幼皆知的地步,足见这句诗的妙绝。即便现在被小人所排挤,但是李白依然相信‘我辈岂是蓬蒿人”,依然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这种自信,已经成为一种豪爽之气,千金散尽又何足挂齿,只要“天生我材”肯定还会“还复来”的!唐初王梵志曾作《吾富有钱时》,从中可以看出唐朝嫌贫爱富之风非常严重。但是李白根本不被俗物所困,豪情所至,又怎能不声势夺人、感人肺腑?
直至结尾处,与尔同销万古愁!感情在这一句中凝练到极致。呼应了开篇浩荡的悲凉,却没有开头两句那种绵延之感。仿佛一把天刀,横空把乾坤劈成两半。丝毫没有拖泥带水,在最紧要的关头嘎然而止。空留清音。让人肃然而立,手中的酒杯霎时间重若五岳。能和这样的朋友痛饮,就算是倾家荡产也愿意吧!
是的,岑夫子、丹丘生,以及所有有幸读到这首诗的朋友们啊,听,有声音从天边传来,它纵横捭阖,奔流而下,它在你我每个人的耳边回响着,那就是:将进酒!杯——莫——停!
《将进酒》李白读后感2
说起将进酒,就不得不提前一个人,那就是诗仙‘李白’,他是浪漫主义诗人,主要作品有《静夜思》,《行路难》,《望庐山瀑布》等,都出自他之手,他为我国的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当然,他的诗以逍遥自在着称。而诗圣‘杜甫’的诗,却大多悲壮。所以,我比较喜欢李白的诗,特别是《将进酒》,给人一种豪情壮志的.感觉。
首先,就要从开头开始。‘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听,就给人一种豪情壮志的感觉,由此,他激励我们奋发向上,不要气馁,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告诫人们人人都要得意的时候,不能骄傲,要顺其自然。‘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意要告诉人们不能太注重钱财,不管有多少钱财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有多少终究是身外之物,倒不如好好珍惜自己的才华。‘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说明了李白心中的无奈。‘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表现了人不能太注重钱财,倒不如长醉不复醒,但谁又知借酒消愁愁更愁。‘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借曹植,来说出自己心中所想。可谓心之豪情大发。
在这样一个盛世, 受到所有人的喜爱、崇拜, 李白应该是幸福的。但是我们看到的李白却充满了痛苦, 充满了忧愁, 在封建社会这个最繁华的太平盛世过完了他失意的一生。本文从《将进酒》着眼, 谈谈李白盛世里的失意人生。
一欲建功却不得的失意
《将进酒》开篇:“君不见, 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 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起笔气势磅礴, 起兴引出下文, 引出生命短暂、脆弱, 然而自己尚未建功立业的话题, 为下文的“愁”埋下伏笔。在诗中诗人提到陈王——曹植, 提到“古来圣贤皆寂寞”, 不止一次地影射自己也是如此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李白的才能是受到唐玄宗赏识的, “学而优则仕”, 自然渴望到天子脚下谋一官职来建功立业, 但是到了宫里只是做个“翰林供奉”, 供皇帝闲暇时消遣, 这与李白当初的愿望大相径庭。况且性格的狂傲不驯得罪了当朝红人, 于是被唐玄宗“赐金还乡”, 至此李白渴望通过做官来实现人生抱负的梦想被彻底粉碎, 开始了他游山玩水、诉说忧愁的日子。《将进酒》写于他被“赐金还乡”八年之后, 他的愁只长不消。在唐朝所有的人都明白了李白的忧愁和失意后, 唐玄宗并未对其开恩, 继续视而不见。所以李白只好“岑夫子, 丹丘生, 将进酒, 杯莫停”, “但愿长醉不复醒”, “惟有饮者留其名” (《将进酒》) , 我们知道李白是个“酒鬼”, 但把自己的生命埋到酒里是否就可以解千愁了呢?“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愁可以一笔勾销吗?然而酒并非解药, 失意的李白只能“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了, 醒来之后他的人生照旧是“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 。
二性格促成其失意
众所周知, 李白是狂放的、恃才傲物的、热情自信的、锋芒毕露的, 同时他也是最不会逢迎拍马、阿谀奉承的。李白是非常自信的, 坚信自己是旷世奇才, “天生我才必有用”, “乘风破浪会有时” (《行路难》) , 所以肯定上天不会负他。一生都渴望建功立业, 而不是单纯地做官。封建社会很多读书人秉烛苦读、“头悬梁、锥刺股”的目的是考取功名, 在社会上谋个一官半职, 走上世人眼中铺就富贵利禄的道路, 乡亲膜拜的“衣锦还乡”。李白并非他们中的一员, 仰仗自己的才华横溢, 一般的官位他并不看得上眼, 他的眼睛是盯着天子朝廷里的职位, 自视颇高所以他不愿意俯就, 于是对李白来说可选择的面就变得狭窄了些。而且与一般读书人更大的不同是李白要的仕途是为国家、百姓谋福利, “达则兼济天下”, 从而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就像苏轼、辛弃疾等一样。烈火烹油、繁花似锦般的功名利禄不是他追求的目标, “钟鼓馔玉何足贵”道出他对功名利禄的漠视。想要为国家做些实事, 是贤明的皇帝都需要的人才, 但为什么李白就不能如愿呢?李白性格中的另一面似乎与官场中的人物相去甚远——性格耿直、狂傲不驯。“我本楚狂人, 凤歌笑孔丘”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 “五花马, 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 (《将进酒》) , “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诉说尽了他的狂放, 但这样的性格其实是官场并不需要的。况且李白除了狂放, 性格随意得一塌糊涂。当他终于因“才高八斗”而被召入朝中为官, 做了个“翰林供奉”, 供皇帝消遣, 于是他走到了皇帝的身边, 皇帝也十分赏识他的诗才, 经常召他来作诗, 我们熟悉的“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清平调》) 等这些诗歌, 唐玄宗也很满意。可以说李白这个翰林供奉的官做得非常称职。但是他性格耿直、自尊心较强、不会阿谀逢迎, 当朝的官员很难真正喜欢他, 况且唐玄宗又器重他, 于是朝中官员对李白有很深的嫉妒, 李白又因自己被唐玄宗宠爱有些傲视群雄, 于是就有了他得罪杨贵妃、高力士的传说, 甚至传说唐玄宗曾评价他“固穷相”, 说他成不了大器。最重要的是, 李白喜欢喝酒, 醉酒之后经常口无遮拦, 得罪权贵, 倾吐自己的烦恼, 批判宫中看不惯的现象, 甚至泄露宫中秘密, 这些被官员上报给唐玄宗后, 皇帝认为他会误了自己的事, 于是“赐金还乡”, 将其逐出长安。
三身世、婚姻中的失意
李白出生于碎叶, 少时跟随父亲李客移居四川绵州昌隆 (四川江油) 清廉乡 (后改名青莲) 。李白对西域有着特殊的感情, 甚至陈寅恪先生考证李白根本就是胡人, 还有一种说法李白的祖上在隋末遭遇重大变故后被流放到西域的碎叶。西域在李白的生命中或许从未走远, 从其号“青莲居士”中可以略见端倪。据李白研究界最具权威的王琦先生解释说:“青莲”语出自西竺, 梵语称作优钵罗花, 清静香洁, 不染纤尘。“青莲居士”的号暗示着李白心中的西域情结, 其实有考证说李白的母亲可能是一位胡人, 还有李白给儿子起的名字——伯禽 (小名明月奴) , 颇黎, 或多或少都在印证着李白的西域情结。
但是, 西域的人到了长安举目无亲想站稳脚跟, 而且还想入朝为官, 是会受到一定的阻力的, 所以李白做了一番努力, 希望能攀附到长安城的权贵, 以便实现自己的济世之才。他一生中有四个妻子, 其中有两个是过去宰相的孙女, 但李白不是迎娶妻子, 而是入赘进入权贵之家, 在妻子家生活。李白自身受西域文化的影响, 对入赘一事并不以为然, 反而觉得成为宰相孙女婿是光荣, 当时的唐朝虽然开放, 但知识分子受传统思想影响, 颇以做上门女婿为耻。所以李白的两次入赘非但未能让其飞黄腾达, 反而在朝中被文武大臣嘲笑, 即使李白有旷世之才, 但朝中人并未抬举他, 反而经常提起入赘一事对其进行讥笑, 这就为李白的仕途之路铺满了荆棘, 也为他的失意人生又增加了“砝码”。
李白常年云游四方, 无暇顾及家里, 外面呼朋引伴、仗义疏财赢得所有朋友的爱慕, 但在他的妻子和孩子那里丈夫、父亲的职位常常是空缺的。对孩子的缺少关爱和教育, 使其儿子伯禽虽然聪明机智、知书能文, 最终未能走上考取功名之路, 成为普通农民;伯禽的两个女儿也嫁与普通农民成为一介农妇。后代的清贫、平淡生活似乎也成为李白的苦恼, 长期未能对子女进行照料也成为李白的愧疚, 他曾经托人给儿女寄去诗作倾诉他的思念。
在封建社会最繁盛的唐朝, 在唐朝最繁盛的开元盛世, 一代旷世诗仙却演绎了他的失意人生, 让人扼腕叹息。这是李白的悲剧, 也是唐朝的悲剧, 同时也是中国的悲剧。但是, 也许就是李白的失意一生才给我们留下了众多光彩照人的诗篇;如果仕途得意, 全副精力用于济苍生, 李白的诗作绝不会具有如此的魅力。因此, 也可以说, 李白的失意人生造就了一代诗仙。
摘要:李白在唐朝诗歌史上处于巅峰地位, 但是却郁郁不得志, 失意一生。李白自知有旷世奇才, 渴望进入政权中心实现建功立业的人生抱负, 但唐玄宗却给他一个闲职, 使其壮志难酬;性格中的狂放不驯、不迎合权贵, 以及醉酒后误事使其长期不得重用;身世和婚姻生活也是促成其失意人生的又一因素。
天下没有无用之人,李白的一首《将进酒》,不知激发了多少人的上进之心。何需苦叹时运之不济,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靠自己的努力,拼搏,就会发现自己存在的价值。
不需因一时的失败而总是否定自己。人生在世,九十九次失败,一次成功,何必苦恼。失败越多,经验积累的越多,或许失败了许多次,但总是会有成功的一次,与其愁眉苦脸地对待失败,不如满怀总会成功的自信,对待下一次的考验。爱迪生这位人们耳熟能详的伟大人物,他失败次数之多是令我们难以想象的,若换做一般人,大概尝试了几次,失败了几次,就撒手不干了,但爱迪生坚持下来了,因为他相信失败只是暂时的,他相信下一次会成功,他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于是,他为世界带来了光明。他没有因失败否定否定自己,他的坚持,他的自信,赢得了世人的尊重与赞叹。不必怨天怨地,踏实地做好自己;不必伤心苦恼,微笑面对下一次,成功总会来临。
功名利禄,素来为人所恶,却又是素来为人所求的的,有用之材,不为其所苦。“人生得意须进欢,莫使今樽空对月”。追求自己所爱所好,不为身外之物忧心劳神,只为在失败的过程中得到其以外的乐趣。不用在意结果,纵使千般无奈万般愁,依然“人生乐时直须乐”。只专心做自己喜爱的事,在某一方面自己做不好,不热衷,但在另一方面,总会发现自己所想,自己所喜欢并且能将它做好的事情,并确定其为自己的最终目标,为之而不懈努力,就能有上有所成就,李煜,一代亡国之君,可以说,他没有做君主的才能,致使一国沦陷,自己也成为了阶下囚。但他却留下了许多流传至今,朗朗上口的辞赋,亡国之前的词绮丽柔靡,亡国后的冷清凄凉,极富感染力,表露出他不同时期的不同心境,他写词的才华,令人注目。若非生在帝王之家,李煜也许能成为一代词人,留下更多歌风咏雪的著作。李煜在作词上的成就,表明了他对事物的喜爱,并将它们以词的形式表现出来,表达出自己当时的心境,抒发自己对人生的感慨,以求得心中的平静,虽不能“人生得意需尽欢”,也能找到自己所爱之事,寄托自己的忧思。
叶嘉莹先生吟诵《将进酒》
00:00 / 02:41
重新播放
02分41秒 4.7M
0:00:00
上次观看至{$min}{$sec},正在为您续播
跳过广告
【剩余
则广告】
您是尊贵的QQ会员 秒后可 跳过此广告
详情点击
应版权方的要求,好莱坞会员无法免除该部电视剧的广告,请您谅解!我知道了!
10详情点击
《将进酒》乃汉乐府旧题,属《鼓吹曲饶唱》。它的传统内容是以劝酒为辞,写人们追求醉酒时的精神状态。李白和李贺都围绕这一传统内容创作《将进酒》。文人常有的怀才不遇人生易老、及时行乐等思想,诗中也都有所流露,但由于两位诗人所处的时代以及思想性格的差异,两首诗的风貌又有很大不同。
先看诗境。李白的诗歌,一开始展现的是黄河由天而降,东奔大海的景象,和人生很快的由少变老,倏忽间青丝变为白发的过程。空间的广阔,时间的迅疾,使人震荡不安,而席间的饮者,不以散尽千金为可惜,不以富贵圣贤为羡,痛饮狂歌,飞扬跋扈。要学曹植宴客,纵情欢虐;要烹羊宰牛,一饮三百杯;要卖掉五花马、千金裘换取美酒,销尽万古愁,这种诗境,显得壮浪纵情,气势磅礴。
李贺之作描绘的事一个花天酒地的宴席,盛酒以玻璃之杯,酒色如琥珀之浓,菜肴是珍异油腻的,伴以龙笛,鼓,美人歌舞。其声、其色、其味、其情都给人以兴奋和刺激,但它的描写所带来的效应不是使人精神发越、外向,通向广阔的天地,而是让人更加颓废,越发加重对狭小天地的依恋,密不透风的罗纬绣幕,把这片天地紧紧地包围,外界的景象又以春天日暮、花落如雨和荒冢古墓为标志,沉重地压在与宴者心上。这样,就造成整个诗境的局促与压抑,与李白诗境的扩大开张,大异其趣。
再看诗情主人公的精神面貌和性格。在李白诗中,那雄伟奔放的黄河,象征性地体现着诗人的精神,它那非凡的气势,和李白浪漫不羁的性格之间有一种契合,黄河从天而落激浪翻腾,宛如诗人汹涌喷发的情感旋流。诗人感慨年华虚掷,但不是陷于悲观绝望,难以自拔,而是借助酒力,从愁闷中冲决而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这是何等的气派!不仅要用世,而且达到充满自信的程度。只有对自己的高材和价值有充分的估计,才可能有这种快意的抒发!在自作身价的同时诗人还纵欢历史。既看不起钟鼓馔玉的富贵,也不愿效法蹭蹬寂寞的圣贤,他要以典裘卖马换来的美酒,冲销历史上的贤愚不分、才智之士不得舒展怀抱的万古愁,从这里可以看出,酒在李白那里,给他增添了抗争的力量和信心。李白在醉酒中向封建社会充分表达了他的狂傲,发泄了深广的忧愤,这首诗读来气势磅礴酣畅淋漓,仿佛傲岸倔强,热情豪迈的诗人就在眼前。诗人抓住了烈士对酒的契机,突出表现了当时百感交集、心潮激荡和内在情感的冲撞、拼搏,但无论是悲秋还是欢乐,是愤郁还是自信,都以强有力的形式表现出来,绝不纤弱与气馁。它体现了不仅属于李白个人,同时也是属于盛唐时代的强大精神力量。
历史发展到中唐,社会已无“大道如青天”的.恢宏气象,平辈长于李贺的孟郊慨叹说:“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昔日的盛世景象,昔日的许多文士特殊际遇和荣宠,只能加深人们对现实的沮丧与失望。越来越多的士子感到精神空虚、内倾、醉生梦死、追求心灵慰藉、贪恋物质享受,逐步取代积极用世、意气风发的人生态度和豪迈乐观的精神。李贺生活的元和时期,知识分子的这种转变虽然还不曾普遍,但李贺因其特殊遭遇和心理气质,却在诗歌中较早地反映了这种精神状态,成为中唐后期最先表露晚唐诗歌征兆的作家。李贺的《将进酒》境界的压抑局促,反映了诗人心理的沉闷窒塞,精神的软弱内倾。
诗人以极为新艳的词语,描写了槽滴朱红的美酒,烹龙砲凤的佳肴,龙笛瑟鼓的乐声,皓齿细腰的歌舞,极力铺陈,津津乐道。其场面之热烈,气愤之浓郁,以及语言节奏所传达的那种情绪之震颤,都充分表现了诗人在物欲驱使下心灵的追求,而这种追求与一般人的单纯追求物质享受又有不同,诗的最后四句,从极奢极欲的华筵掉转笔去写外部环境和诗人的内心活动,让我们看到,在兴致似乎是最高最浓的当儿,诗人心底上的浓厚阴影,于是暴露出李贺追求“终日酩酊醉”的思想逻辑,绝不是李白的“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求其名”,更不是“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而是落红如雨,青春将暮,何不珍惜那朱红的酒,那玉脂烹炮的美味,那轻歌曼舞的美妙场景,趁青春之时终日酩酊大醉呢?要知道“酒不到刘伶坟上土”啊!这与李白相比,心灵该是多么孱弱和灰暗!李贺所追求的,与其说是物秋,又不如说是一种麻醉,他有无穷无尽徘徊与生和死之间的忧虑和悲伤,与李白悲中见壮,虽然怀着万古愁,而仍对未来抱有充分信心是很不相同的。
李白的诗,如黄河浑灏流转。那种任意挥洒,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笔法,那种参差落错的句式,以及在诗中频频出现的奇伟的景象,巨大的数额,都显示了盛唐诗歌的气势魄力。李贺的诗,美艳紧凑,意向多为珠、玉、花、雨、皓齿、细腰一类偏于细美之物。它的场面热烈,色彩富丽,但由于结尾四句的反跌,热烈和富丽反而引向空虚和幻灭。两诗在意向和手法等方面的不同,也值得我们结合它们对思想内容表达功能加以比较。
不管怎么说,李白和李贺,都是唐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们像彗星一般掠过诗国长空,使当代与后代无数人为之惊叹、倾倒。其诗歌千百年来,传诵不衰。无论是李白的痛快淋漓直抒胸臆还是李贺的外冷内热旨寓篇外,他们在诗歌史上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有着崇高的文学地位。虽李贺缺乏李白那种胸襟气质与才气,但他们两人的《将进酒》都是诗歌王国里的两朵奇葩,熏陶影响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令后世之人折服赞叹。
附:《将进酒》二首
1、开头起兴,是爆发式、力量型的。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来起兴,黄河之大、之长、非凡是人所共知的,这从天而降的长、大、非凡和剧烈动荡的物象合成为一种壮大的、给人以生命感的景色,表现着飞腾咆哮的、非同凡响的巨大生命。仔细体会黄河之水奔流到海不复回,其生命消失是迅速的,但这一过程也是伟大壮观的。正因为用这不平凡的黄河来起兴,引起青春之易逝,人生之短暂(“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感慨就不是软弱无力的自我哀怜,也不是无可奈何的呻吟。他所唤起的感情,只有悲慨而无悲观。这种感情色彩不是灰暗的,而是鲜亮的;其状态不是一种冷清的、停止的,而是激动、向上的;它所导向的感情不是消沉的而是昂扬的。所以这里是对生命的肯定和珍惜,体现着信心和力量。这是开头起兴给人的感发、引人思索的意义。
2、这里讲到“人生得意须尽欢”,不能简单的以及时行乐来对待。这及时行乐是表层的追求享乐,而实际上蕴涵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在这自信的基础上,而产生出来的一种追求自由的倾向。这是一种要求个性自由,“天生我材必有用”与“人生得意须尽欢”两个要结合起来。
前半部,表面看来写的是及时行乐,但这里却表现着自信和自由的倾向,这是表现人的个性觉醒的追求。诗的后半部分,抒发的是借饮酒而摆脱愤懑、摆脱愁情的束缚,表面看是在发牢骚,实际上也有它深刻的思想:(1)首先指出“钟鼓馔玉不足贵”,富贵生活不值得珍惜、留恋。李白为什么要这样讲?他认为富贵生活不是永恒的,功名富贵不会常在。这种思想是初盛唐以来诗人的普遍思想,即富贵者也可以没落,而贫贱者亦可富贵。因此一味追求富贵,为富贵所束缚,这是不值得的。(2)他认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像自己这样的人材必有大用,有大用这富贵是不成其为问题的。所以他也认为“钟鼓馔玉不足贵。”(3)李白在现实中所见到的那些富贵之家,又多半是些腐朽的、庸俗的`、庸碌的一些人,这都是一些为诗人所不齿之人。基于这三点,所以他认为“钟鼓馔玉不足贵。”
3、还讲到“古来圣贤多寂寞”,圣贤的不被理解、认识。生前就是孤独困窘的,而生后又常常不被人重视,所以无须追求成圣成贤,即不以圣贤为楷模。如果一定要留名后世,那也“惟有饮者留其名”,还是曹植那样好。这两点不是讲什么正经的道理,而是表达李白的一种情怀。他所说的这些话,话间的联系是一种感情的逻辑,不是一种理性的思维,理论的逻辑。他是用否定的方式来求得自我的肯定。他把当时士人两项最高的追求:一是富贵,一是以圣贤为楷模,都一一否定了,那实质上就是借此来肯定自己。只有纵酒寻欢,在长醉中摆脱这种世俗的羁绊,获得自由,才是最有意义的。功名富贵,是一种不能永恒的虚假的价值。李白曾写过“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月下独酌》)“仙人殊恍惚,未若醉中真”(《拟古》其三),所谓“合自然”“醉中真”,其内涵都是在追求这种个性自由。《将进酒》“但愿长醉不复醒”的意义就在此。结尾的“与尔同销万古愁”,正表现着以醉中的自由去消解自我在现实中无从得到肯定的苦闷。所以该诗的真正意义,就在于表现了以自负、自信、自由为内容的自我肯定。
该诗虽给人“万古愁”,以酒浇愁之感,由于用豪放来冲淡心中之郁抑、心中之愤懑,所以基调仍是乐观的,并用豪迈的语言,表达了这种乐观自信的、放纵不羁的精神。
从语言形式上看,句型变化多,开头用长句,然后三字句、七字句交错使用,而且换韵比较频繁。如开头“来”“回”在古代是押韵的,古代属“灰”韵。“发”“雪”“月”同押一韵。“来”“杯”押一韵。“停”“听”“醒”“名”押一韵。“谑”“酌”在古代也是押韵的。“裘”“愁”押韵。
在频繁押韵中,平仄韵又是互换着押,这也是古诗一大特点。“平仄”,指现代汉语中的第一、二声,即阴平与阳平。“仄声”,指现代汉语中的上声、去声,即第三、四声。但古代还有“入”声。北京音没入声,南方有入声。古代将“入”声都归到平、上、去声里。如“学”现读平声,古代读入声。“月”,今读四声,古代读入声。再如“停”“听”“醒”“名”都是平声;“发”“雪”“月”是入声。“谑”“酌”是入声。“裘”“愁”是平声。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李白将进酒诗
2.将进酒 李白王者荣耀
3.李白《将进酒》的教案
4.李白将进酒简笔画
5.李白 将进酒 赏析
6.《将进酒》备课资料
7.李白《将进酒》诗中的“五花马”长什么样
8.《将进酒》阅读训练及答案
9.将进酒李贺简介
【将进酒李白翻译】推荐阅读:
李白《将进酒》全诗10-22
李白将进酒赏析11-15
李白的将进酒诗词赏析12-09
送友人李白原文及翻译赏析06-22
李白《塞下曲其三》原文翻译鉴赏10-20
李白《赠孟浩然》的赏析与翻译09-09
李白《夜下征虏亭》全诗注释翻译与赏析12-13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全诗翻译与赏析05-29
李白优秀05-27
秋浦歌 李白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