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童谣

2024-07-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四年级童谣(精选10篇)

四年级童谣 篇1

静宁县阿阳小学

杨建伟

小蚂蚁,小蚂蚁,个头小,了不起。你来捡,我来推,抬着虫虫回家去。一、二、三、四、五、六、七,齐心协力泰山移。

数星星

静宁县阿阳小学

张启军

天上星,亮晶晶,谁家的孩子数星星?

一颗星,两颗星,小小的人儿大志气;

学知识,讲文明,长大为国效全力;

千颗星,万个梦,齐心共驻中国梦。

我的梦

静宁县阿阳小学

四年五班

杨子铎

我的梦,我的梦,身体好,学习棒,人人见,人人夸!

我的梦,我的梦,多读书,长知识,快长大,效祖国!

我的梦,我的梦,国家强,人民富,屹东方,铸辉煌!

四年级童谣 篇2

一、童谣与拼音教学

汉语拼音是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工具, 提升语文素养, 学好汉语拼音是关键。但汉语拼音的学习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 并不容易。汉语拼音本身比较枯燥, 要想让学生想学、乐学, 就要让无趣变有趣。所以我们尝试利用绿色童谣结合教材和生活、学习的实际, 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 让枯燥的汉语拼音学习变得轻松有趣起来。

我在汉语拼音教学时, 将所学字母都编成一句一句有趣的童谣, 用这样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字母的音和形。例如:我利用童谣“哥哥有只小白鸽, 弟弟有只小蝌蚪。小白鸽, 小蝌蚪, 飞飞飞, 游游游, 哥哥弟弟乐呵呵。”展开教学, 通过对童谣有节奏的说唱和不同形式的反复诵读, 使学生对字母的发音熟记于心, 学得轻松而有实效。

借助于童谣的学习, 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又积累了丰富的语言。真是“授人以渔”胜于“授人以鱼”。除了利用童谣让学生识记拼音外, 我还利用童谣让音节在语言环境中反复出现, 让学生反复运用, 使学生熟练掌握, 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绿色童谣对汉语拼音教学的多功能作用。

二、童谣与识字教学

由于汉字读音复杂、笔画繁多、结构复杂、难记难写, 给儿童的识记和书写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然而童谣是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又便于儿童吟唱的短歌, 对于辅助儿童教育, 增进儿童快乐学习很有帮助, 尤其对识字有困难和智力一般学生, 童谣就更显示出了它的优越性。

识字教学课时, 我抓住童谣中的动词进行教学。例如:讲到课文《操场上》中“跳高拔河拍皮球, 天天锻炼身体好”这一句时, 我让学生在律动的同时做出相应的跳、拔、拍的动作, 在快乐的游戏中体会形声字形旁的意义。并且让学生创编新的句子“打球跑步踢足球、跳绳跳远扔沙包……”

识字教学中, 学生对形近字的分辨有一定的困难, 特别是有些生字字型复杂, 某些部件与熟字相近, 学生往往张冠李戴。而儿歌将特别的字形与形象的情境联系起来, 让学生在形象风趣的语言中, 巧妙地记住字形, 强化了识字效果。

例如, 有这样的一首童谣:“顺水漂, 随风飘。目光一瞥那是瞟, 蠢猪酣睡猛长膘。”学生读了童谣后就很容易地记住了飘、漂、膘、瞟这几个字的读音和字义。

三、童谣与文本的结合

培养小学生一定的语言文字能力, 让他们能较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是语文教学必须要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低年级的小学生掌握的词汇不多, 句式也非常有限, 在利用口头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时常常不够明晰、准确、完整, 书面语言的发展也刚刚起步。童谣的语言简洁精练、优美而富有诗情画意, 一般的文学作品是难以与之媲美的。阅读这样的文学作品, 不但能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还鉴赏和品味了这类文学作品的语言美和诗情画意美, 领略了祖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对较快地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也有很大的作用, 可谓一举两得。

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朗朗上口的童谣, 没有过长的句子, 更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 激发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变得乐于接受。

例如, 文本《哪座房子最漂亮》:一座房, 两座房, 青青的瓦, 白白的墙, 宽宽的门, 大大的窗。三座房, 四座房, 房前花果香, 屋后树成行。哪座房子最漂亮?要数我们的小学堂。

四、童谣与课外阅读

平常的课堂, 孩子接触到的童谣很少, 而生活中的童谣远比课堂上来得多。例如:民间童谣《小花猫》:“小花猫, 蹦蹦跳, 蹲在洞前喵喵叫。小老鼠, 不见了, 躲在洞里睡大觉。小花猫, 性子急, 想捉老鼠捉不起。”;童话故事“小老鼠, 偷油吃, 上灯台, 下不来……”等都不是课堂上学到的, 因此, 教师应格外注意引导和保证学生阅读童谣的时间和空间。

低年级学生好动好说, 有表现欲望, 教师还要提供学生展示的舞台, 这样才能激发他们自主阅读的兴趣。根据这一特点我在班上开展了“每天读说五分钟”活动, 让学生把课外搜集到的好童谣读背给学生听。发言按座位顺序轮流, 有时也可以抽签、课前报名和课堂举手决定。评议以鼓励为主, 在评中渗透要求, 让学生没有思想压力, 轻轻松松、兴趣盎然地去说, 从而使学生主动地积累了语言。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好书不厌百回读, 熟读精思子自知”, 这些名言道出了学语文的真谛。总之, 充分利用童谣, 只要教师们给予学生正确引导, 就会对于语文教学产生促进作用, 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其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等都有一定期的帮助。但愿这朵校园亚文化奇葩——童谣, 在校园开得更加灿烂多姿。

参考文献

[1]黄云生主编.儿童文学概论[M].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1 (6) .

四年级童谣 篇3

童谣,是指儿童唱的歌谣。古人说:“童子歌曰童谣,以其出自胸臆,不由人教也。”(杨慎《丹铅总录》卷二五)它是民间文学中一支最绚烂的花朵。从古到今,中华民族留下了许许多多的优秀童谣,这些童谣主题积极阳光,内容丰富多彩,节奏轻快活泼又富有音韵美。它们陪伴儿童逐渐长大,是开启儿童内心世界的钥匙,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笔者在一年级开展了海量童谣诵读的实践研究,发现童谣诵读对促进儿童的语文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一、增添情趣,降低拼音难度

根据人教版教材的编写方式,一年级学生一入学,首先要学汉语拼音。汉语拼音是抽象的符号文字,不仅字形相近难辨,(如“b-d”、“p-q”、“ui-iu”、“ei-ie”、“ou-uo”等),且拼写规则也较复杂,再加阴阳上去之音调变化,对7岁的孩童来说,要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完成汉语拼音的学习,的确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借助童谣来辅助拼音教学,不仅可以给枯燥的学习增添情趣,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习拼音的难度。如有的童谣可以帮助记忆拼音的字形:小兔请小猪,帮它盖房屋。房子盖成像个“u”,小兔看了哇哇哭。不挡风,不遮雨,这样的房子怎么住;有的童谣帮助掌握拼音的拼写规则,如:j j,抓小鸡,小ü脱帽爬上梯。q q,升国旗,小ü脱帽敬个礼。x x,水盆里,小ü脫帽把澡洗。在学习韵母时,每学完一组韵母,笔者就补充相应韵脚的注音童谣供学生诵读,让学生熟悉韵母的特点。童谣中只要出现新学的韵母,就用大号字体标红显示,让学生在反复见面的过程中,加强了对韵母的记忆,在反复诵读中,巩固拼读方法。

二、读读认认,实现大量识字

童谣十分简短,字数一般在50字以内,短的甚至只有十几字。以7、8岁儿童的记忆力,在短时间内把一首童谣背诵下来,是件比较轻松的事情。很多优秀童谣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一代代地留存下来。同时,童谣中出现的汉字基本上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级生字,利用这个特点,笔者在教授童谣时,先通过口口相授帮助学生记忆,待学生会背了,再引导他们对照文字认读。长期坚持下来,学生于不知不觉中,轻松地认识了很多汉字,为一年级学生的提前阅读做好铺垫。经统计,开展大量童谣诵读的实验班级相对普通平行班,在入学后的前3个月中,学生的平均识字量要高出35%。

三、 拓展阅读,深化感受认知

教材编者在一、二年级选编课文时,尤其注意到了题材的丰富:有描写四季风景的,有反映环保主题的,有表现朋友情谊的,有鼓励动脑思考的,有介绍自然常识的……配合课文主题,补充童谣阅读,可以深化对课文主题的理解,使学生的感受和认知更进一步。

如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时,笔者补充了张秋生的《蒲公英》:“一棵蒲公英,一群小伞兵。风儿吹,飘哇飘,一落落在青草坪。阳光照,雨水淋,长出一片蒲公英。”这首童谣通过拟人手法的运用,向儿童介绍了蒲公英繁殖及生长的过程,对课文的内容恰好是个不错的补充。又如,一年级上册识字(一)单元的口语交际,要求介绍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游戏,并说说有趣在哪里。教学这课时,笔者补充了《骑竹马》(骑着马儿满地跑,我的马儿长得好,我的马儿不喝水,我的马儿不吃草)、《跷跷板》(老虎大,兔子小,跷跷板上玩开了。小兔子,用力跷,老虎不动也不摇。打老虎,抬抬脚,小兔蹦得八丈高。蹦得高呀摔一跤,嘴巴跌成三瓣了)等童谣,以此来勾起儿童的生活回忆,鼓励他们说说自己玩过哪些有趣的游戏。通过这种“1+X”式的童谣诵读,学生的阅读面拓宽了,对事物的认知丰富了,对情感的体悟也更深了。

四、积累语言,促进鲜活表达

二年级童谣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童谣,激发对祖国的情感。

2.感受祖国悠久的历史文明和蓬勃的发展,激发孩子们爱祖国,为祖国骄傲、自豪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读童谣,了解童谣大意 ;通过诵读,体会童谣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背会。

难点:将优美的诗句通过积极的体会、想象转化为对祖国的全新认识,激发学生对祖国澎湃的爱。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赞美祖国的歌曲。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爱”导入,激起爱国之情,揭示课题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要为你们带来什么礼物呢?猜猜吧!我想起了一个字“爱”,就将这个“爱”字送给你们吧!

师:就让我们再次面对这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大声地说一句——我们爱祖国!

师:孩子们,让我们走进童谣《我们爱祖国好妈妈》,尽情抒发自己对祖国的那份爱吧!

(板书课题,生读)

二、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歌。

三、初读诗歌,检查预习

1.检查预习情况,读童谣。

2. 指导朗读。

(1)抽学生分小节朗读。

(2)学生评价,主要引导从字音方面评。

3.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让学生找出“这首童谣是围绕哪句展开的”,并勾画出。

(2)师:这首童谣分成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什么是祖国?”第二部分是“什么是对祖国的爱?”

四、精读诗歌,情感交流

师:下面让我们也围绕这两句诗句深入学习诗歌,感受作者的情感,激荡起我们心中的情感。

(一)什么是祖国?(第1~4节)

师:先来学习第一部分“什么是祖国”。让我们一起走进童谣,倾听作者的述说。

1.邀请男生读第一部分1~4诗节(分组读)。

2.根据学生情况,相机教学。

师:孩子们找到让你备受感动的小节了吗?将这小节读出来跟大家分享吧!第2节(师范读)

(1)教师范读,学生品味。(2)让学生谈体会。

(3)喜欢这小节的学生再溶入情感朗读或看图片试着背诵。

第3节(个别读)

(1)抽学生朗读。

(2)抓住喜欢的谈感受。

(3)教师相机补充相关的知识点,帮助理解童谣。

(4)引导朗读或背诵这小节。

第4节(评价读)

(1)抽学生朗读。

(2)让读这小节的学生说说喜欢这小节的原因,教师及时补充总结。

(3)理解后,学生再读这小节,并试着自我评价前后两次朗读,再谈体会。

(4)想读这小节的学生再读,将自己的理解融入读中去。

3.总结。

①师:听到你们心中的答案,我也想把我心中的答案与你们分享,祖国在我们心中就是——

②反复朗读“祖国是我们心中的一首爱之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二)什么是对祖国的爱?

1.邀请女生读(分组读)。

2.根据学生情况,相机教学。

师:来读读这一部分中你们最喜欢的小节吧!

(挑战读)

抽学生朗读,邀请挑战者挑战读。

(分组读)

(1)邀请两个组的学生,分组朗读。

(2)结合生活实际谈感受,回忆平时自己做过哪些爱国的举动?

(3)再次回归到朗读中去,深情表达对祖国的爱。

五、拓展,升华情感

1.选择喜欢的方式表达“爱”。

(1)到台前深情地朗读或背诵童谣中喜欢的小节;

(2)表演歌唱赞美祖国的歌曲,用歌声唱出对祖国的爱;

2.总结。

师:什么是祖国?什么又是对祖国的爱?这将是我们用生命去努力诠释的一首不灭的爱之歌!此时,就将我们对祖国的爱融入读课题的声音中。

2.我的中国梦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畅谈梦想,认识梦想对每个人都很重要,引导学生确立梦想。

2、联系“我的梦”认识“中国梦”,明白个人梦想与国家梦想是紧密相连的,引导学生增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激发爱国之情。

3、通过实践活动,初步理解实现梦想需要坚持,需要努力,需要积极探索。教学过程:

一、畅谈梦想——“我的梦”

1、请同学们畅谈各自的梦想。

2、指名说说:你的梦想是什么?

3、交流感受:梦想,伴随着我们每一个人。我们虽不像鸟儿有可以飞翔的翅膀,但有一颗会飞的心,一个会梦想的大脑。有了梦想,我们大家就都拥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感受“中国梦”

1、谈话:“飞天梦”——“中国梦”。

今年,神十飞天梦,我们6月20日神十天空授课:1910年晚清小说家陆士谔在其小说《新中国》中就对....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幼教开学准备小学教师教案小学教师工作计...初中教师教案初中教师工作计...2.会进行了描述:“开办内国博览会,为了上海没处可以建筑会场,特在浦东辟地造屋。”

3、交流:你还知道我们中国有哪些梦想?

(青春梦、中国梦、科学梦、飞天梦、就业梦、团圆梦„„)

三、圆梦

(小组讨论)你的梦要怎样实现?中国梦又靠谁实现?怎样才能实现?

四、小组童谣朗诵比赛:《我的中国梦》

五、小结:梦想对每个人都很重要,希望同学们为了实现青春梦,中国梦不断努力。

《三字经》教案

(三)教学内容: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杨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体会原文的含义,感受到只有好的教育方法,才能让子女成才的深刻意义。

教学准备

《三字经》故事,原文释义。

教学模式

三个版块:

(一)故事激趣

(二)诵读感悟

(三)小结。

教学流程

一、故事激趣

1.同学们,你们听过《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的故事吗?

2.那么,你们想不想听老师讲一讲呢?(教师讲故事)

3.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二、过渡新授:这个故事,就出自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三字经》,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原文。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启示〗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

做为孩子,要理解这种要求,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启示〗仅仅教育,而没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好的方法就是严格而有道理。窦燕山能够使五个儿子和睦相处,都很孝敬父母、并且学业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开的。

【译文】

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三、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的读音。

(2)跟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3)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你们想听一听吗?(教师范读《三字经》)

(2)学生试着自己读一读。(3)拍手打节奏,齐声诵读。

四、小结:可见,好的教育方法,对我们的成长是多么的有利啊!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将来都会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五、作业:

回家以拍手歌的方式给父母诵读今天学的内容。

《三字经》教学教案

(二)教学内容: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通过学习《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4、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这4句三字经。

教学准备:小黑板、图片

教学流程:

一、导入揭题

同学们,你们觉得读书有没有年龄的限制呀?

(引出不论老少,都可以努力求学的道理。)

二、新授感悟

1.自读《三字经》中从“人之初„„贵以专”4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并将这4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

2、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读。

3、同桌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4、教师讲解解释这4句三字经的含义。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启示〗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启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6年级优秀童谣 篇5

小白兔,白又白,

两只耳朵竖起来,

爱吃萝卜爱吃菜,

蹦蹦跳跳真可爱。

真稀奇

稀奇稀奇真稀奇,

蚂蚁踩死大公鸡,

爸爸睡在摇篮里,

宝宝唱着摇篮

萤火虫

萤火虫,夜夜红。

公公挑担卖胡葱,

婆婆养蚕摇丝筒,

儿子读书做郎中,

新妇织布做裁缝。

家中有米吃不空。

拉大锯

拉大锯,扯大锯,

姥姥家里唱大戏。

接姑娘,请女婿,

就是不让冬冬去。

不让去,也得去,

骑着小车赶上去。

五月五

五月五,是端阳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蘸白糖

龙舟下水喜洋洋。

月亮哥 跟我走

月亮哥,跟我走

走到南山卖巴篓

巴篓巴,卖琵琶

琵琶软,卖竹匾

竹匾高,打把刀

刀又快,好切菜

菜又苦,过端午

菜又甜,好过年。

粽子香

粽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

出门一望麦儿黄

牧童谣一年级音乐教案 篇6

教学内容:表演歌曲《牧童谣》

教授对象:一年级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听唱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音乐课件、教材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歌曲,学生能够对 “mi,sol,la,re”的音高有所感知。

2、能够风趣、准确的演唱歌曲,唱出湖北民歌的这种味道。

3、通过学习敲击双响筒,加深对音乐以及乐曲强弱的体验与感受。

教学重点:能够用风趣地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对“mi,sol,la,re”四个音的音高有初步的感知,学习“la”的柯尔文手势。 教材分析:歌曲《牧童谣》是一首湖北民歌,4/4拍子,五声商调式。歌曲的节奏抒展,旋律优美抒情。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描绘天上太阳放光明和地上草儿青又青的田野风光,抒发了小牧童悠闲放牧的愉快心情。歌词中巧妙运用“那斯那斯嗨”的衬词,简单易学,利于传唱。也方便学生编创回答式的歌词。全曲由re 、mi、sol、la四个音构成,以生动有趣的问答式的歌唱表演形式来反映牧童在放牧时的愉快心情。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聆听音乐《牧童短笛》进入教室。

(设计意图:在优美音乐声中进入课堂,创设轻松、自由、惬意的课堂氛围。)

2、发声练习:

(1)唱音阶,复习柯尔文手势。遇到5、3、6、2四个音时教师示范带下手势,让学生重点感觉这几个音的音高。(这里学生不需要做柯尔文手势,教师边弹琴边做手势引导学生唱准音高。)

(2)模唱55556-- 55553-- 33332---

(设计意图: 6是这课要学的柯尔文手势,通过图形谱的辅助与柯尔文手势的结合作用,学生对音高有了初步的、形象地感知。)

二、导入新课:

1、老师展示《牧童短笛》的动画片。

师:小朋友们看看这位小朋友在做什么?

(用生动活泼的音乐动画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将他们带入牧童、笛声、晚霞优美、宁静的氛围中。)

生: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竹笛。

师:哦,原来是一位小牧童。他吹的好不好?笛声美不美?那么小朋友想不想知道他吹的是什么曲子吗?

生:想。

师:那么下面请大家竖起耳朵,我们一起来欣赏小牧童在他放牧时演唱的一首童谣——牧童谣。

(设计意图:先动画片导入,吸引了学生,抓住了低段学生的喜欢生动、形象的事物的年龄特点,再激趣谈话引导,引出歌曲题目,层层递进,循循善诱。)

三、学唱歌曲《牧童谣》:

1、初听歌曲,请学生回答歌曲的演唱情绪。(活泼欢快/抒情悠扬)。学生听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歌曲的 旋律把身体动起来。(设计意图:了解歌曲的演唱情绪,为有感情的学唱歌曲打下基础)

2、介绍歌曲:大家知道这位小牧童的家乡在什么地方吗?请同学们翻开课本10页,这是一首湖北民歌《牧童谣》。湖北地处江汉平原,每到春夏就会看到草地上、池塘边那一群群的`牛羊吃着草儿在悠闲的散步,只见他们的小主人,一个个的小牧童坐在大树下,吹着竹笛,唱着歌曲。这首《牧童谣》就是其中的一首。(设计意图:以儿童话的口语 来介绍歌曲,让学生有听故事的感觉,抓住了学生的兴趣)

2、复听歌曲,请同学们“跟我做”。随老师打强弱拍(拍手、握拳、拍手心、握拳)。 四拍子强弱规律(强、弱、次强、弱)。教师先喊后号带学生念拍手、握拳、拍手心、握拳,慢慢的再念强、弱、次强、弱,让学生了解四拍子的强弱规律,再配上音乐打拍子。(设计意图:通过“跟我做”,让学生动起来,师生互动,了解四拍子的强弱规律,为接下来的学习歌曲铺垫)

3、学生听音乐,看歌词内容体会歌词特点。

师:同学们表现的这么棒,接下来请同学认真听音乐,再仔细看歌词,看看哪位同学发现这首歌的歌词有什么特点?

(衬词,放牧时的呐喊声;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

(1)、呐喊声老师演示一次,再带着学生跟琴唱一次,完成前两句歌词的学唱。

(设计意图:教师生动的演示,让学生有强烈的视听感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2)有节奏的一句一句的念歌词。就把歌曲第三句的乐句念下。再重点讲解下最后一段的歌词讲法,特别注意光明两字的念法。

(设计意图:有节奏感的念歌词,调动学生念歌谣的积极性,一问一答的念歌词,很快就记住了歌词的内容,为歌曲打下基础)

4、同学们想不想唱一唱?老师弹琴带学生唱。教师唱响些,学生轻些。最后一段教师一句一句带学生唱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情况定的教学方法,前面学生的听,念,已经对歌曲有了一定的学唱基础,直接带学生唱,加快进度,让学生的积极性一直调动着,那么最后一段一句一句带学生唱,是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

5、师生接龙唱歌词,衬词部分老师唱,第三句乐句部分学生一句一句来。最后一段重点跟唱。 (设计意图:前面念歌词时用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脑子里有这样的印象,现在唱歌词也用这样的方式,配合得当,学习效率比较好)

6、男女生对唱,一段一段来。

(设计意图:一段一段唱,有效的学习了这首歌曲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达到了教学目标)

7、解决问题——纠正——演唱巩固。

8、情绪处理:那——要唱清楚;嗨——要保持住。

9、跟伴奏最后来一遍。

四、歌曲的编创与活动:

1、演唱歌曲,衬词部分唱简谱打手势,第三句唱歌词。

2、歌词部分师生对唱。(师问生答)

(设计意图:发声练习时,衬词部分的音已经学习过柯尔文手势,现在放在歌曲里面进行巩固,层层递进,循循善诱,达到教学目标)

五、歌曲的拓展

1、用打击乐器双响筒为歌曲伴奏,老师先示范正确的演奏方法,并注意打出强弱节奏规律。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合适的伴奏音型,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伴奏。其他同学打强弱拍子为歌曲伴奏。

2、小组合作表演:请一组同学演唱,一组用嘴巴模仿双响筒给歌曲伴奏,一组用双响筒伴奏。 (设计意图:认识、学习双响筒,并引导学生用世界上最美丽的声音——喉咙发出的声音,为歌曲伴奏,并提示要注意强弱拍的打法,完善了歌曲的学习。)

六、课堂小结:

二年级音乐下册第六单元 童谣 篇7

童 谣

教学内容:

1、唱歌:《水牛儿》《小老鼠上灯台》《打花巴掌》

2、欣赏:《蜻蜓你来吧》《编花篮》

3、活动:《童谣说唱会》

单元总目标:

挖掘已有的课程资源,学习传统的、流传在民间的歌谣、童谣,使学生

了解和热爱祖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体验蕴涵在童谣里的朴实、善良、纯真情 感。通过演唱、表演童谣的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能表达个人的情感并受到美的愉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让学生用自然、亲切的歌声演唱童谣,让其感受、了解演唱童谣的快乐。

难点:在自制打击乐器的活动中让学生找一找,敲一敲,开发想象力,多渠道地创作自制打击乐器。

四、课时分配:

五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唱歌《水牛儿》;了解童谣。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童谣,感受童谣与方言和音乐的紧密结合。

2.通过学习《水牛儿》,进行童谣的读、说、唱、演。教学重点:

通过学唱北京童谣《水牛儿》,了解北京方言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童谣的地区性差异,通过学唱北京童谣熟悉北京方言特点。

教学用具: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蜗牛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童谣动画,欣赏动画中的童谣。

二、说“童谣”

师:你还知道哪些童谣?能给同学们读出来、唱出来吗?

师介绍自己知道的童谣,带学生读《唐僧骑马咚的咚》。

三、介绍“童谣”

童谣是流传于儿童中间的歌谣,与儿歌合称“童谣”。童谣大多与传播知识有关,有嬉戏童谣,有可以增长生活知识的童谣等等。

四、导入歌曲

谜语:“从小生在屋檐下,身上背着一个家,平时不见它露面,雨天经常碰到它。”

说出谜底“蜗牛儿”,引出童谣“水牛儿”。

一、学唱歌曲

1.初听歌曲。

说一说:歌曲中都唱了什么?

2.读童谣

师读,生随节奏拍手拍腿。

解释童谣中的方言词语。

师生齐读童谣。

讨论:师以另一种方式读(不带儿化),比较两种读法在意思上的差别。

引导学生读(唱)准儿化音,以突出童谣的地域特点。

3.唱童谣

导语:你们觉得这首童谣有意思吗?用什么方法可以更充分地表现出这首童谣的趣味呢?

师范唱:请学生找出师着重唱出的字。

重点突破:带附点节奏的字。

再次范唱:听出哪些字要唱得短而轻。(括号里的字是助词,没有含义,不能唱得很突出。)

随琴轻声演唱。

讨论:还可以用怎样不同的形式演唱?

4.用不同的形式演唱歌曲。

二、表演童谣

1.讨论:还有什么方法能把这首童谣表现得更生动?

1. 用不同方式表现歌曲。

三、课堂小结

各个地方都有独具特色的童谣,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去听、去找,比一比谁找到的童谣多,会读,会唱的童谣多。

教学反思: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

1、欣赏:山东童谣《蜻蜓你来吧》

2、河南童谣《编花篮》

3、音乐游戏《编花篮》。

教学目标:

1、欣赏《蜻蜓你来吧》,体会童谣中所蕴涵的表现孩子们的天真与快乐心情。

2.通过儿童传统游戏激发学生创编童谣的欲望。

3.欣赏河南民歌《编花篮》,感受歌曲中活泼、欢快的气氛。

教学重点:

感受和体验儿童在创编和演唱童谣时的喜悦心情。

教学难点:

体会不同地区童谣的共同特征以及个别差异。

教学用具:

电子琴、录音机、录音带、简易打击乐器(串铃、双响筒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表演唱《水牛儿》,引出对童谣的进一步欣赏。

二、欣赏:山东童谣《蜻蜓你来吧》

导语:刚才我们唱的北京童谣中表现了北京的小朋友跟水牛儿游戏时的情景,那么,现在我们来听一听山东的小朋友们在跟谁说话呢?他们在说什么呢?

1.初听,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2.学习童谣

师:我们一起和蜻蜓打招呼!

带学生拍手、拍腿按节奏读童谣。

边拍节奏边读童谣。

小组活动:一组读童谣,一组拍节奏伴奏。

3.复听歌曲,体会童谣所表现出的天真的童趣。

边拍节奏边欣赏,感受歌曲中所表现出的童趣。

师:歌曲中小朋友们跟小蜻蜓说话时是什么样的语气呢?

(亲切,像是跟好朋友说话一样#? 4.唱童谣

引导学生利用力度变化表现歌曲。

师:蜻蜓向我们飞来时可以用什么样的声音表现呢?蜻蜓飞走了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呢?

引导学生带有力度变化地跟着音乐演唱歌曲。

三、欣赏河南童谣《编花篮》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

2.学习童谣

出示《编花篮》挂图,带学生拍手并按节奏读童谣。

3.复听

随音乐轻声哼唱。

4、音乐游戏“编花篮”

分组活动:三到六个人一组,围成一个小圆圈,每人伸出右腿,和另一人右腿交叉勾在一起,边读童谣边做游戏,然后,听音乐边唱边做游戏。

四、编童谣

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创编简短的童谣。让学生了解童谣的产生就是在孩子们玩耍时随口唱(说)的短小儿歌。

学生分组讨论,创编、表演。

五、小结

有趣的童谣还可以用乐器为它伴奏,请同学们找一找什么东西可以象打击乐器一样发出好听的声音,下节课带来我们一起制作!

教学反思:

第 三 课 时

教学内容:

1.活动:自制打击乐器

2.歌曲:《小老鼠上灯台》。

3.活动:《小老鼠上灯台》。

教学目标:

1.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自己制作打击乐器。并根据音的长短、音色的不同,按声部敲击。

2.在唱念歌谣中巩固十六分节奏的学习。复习后十六分节奏、附点四分音符。训练学生的合奏能力。

教学重点: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制作打击乐器。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开发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用具:

电子琴、录音机

制作打击乐器材料:

木板、玻璃瓶、碗碟、筷子、小铁棍、铁丝、啤酒瓶、吸管、易拉罐、小药瓶、小石子、小木筒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出示自制的打击乐器,并用乐器为《小老鼠上灯台》伴奏。

二、自制打击乐器

1.介绍乐器及制作方法。

部分学生展示自制的打击乐器。

2.现场制作打击乐器。

分组活动:分发材料,小组合作制作,比一比哪组做得又多又好。

3.用自制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播放歌曲录音,引导学生用自制乐器在“骨碌碌碌”的地方演奏。

三、学习歌曲《小老鼠上灯台》

1.拍手并按节奏朗读歌词。

2.用乐器伴奏读歌词。

3.学唱歌曲

随音乐轻声哼唱。

四、表演

1.分句启发学生创编动作。

2.随音乐表演。3.加打击乐器伴奏表演。

五、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制作打击乐器可用的方法。

教学反思:

第 四 课 时

教学内容:

1.歌曲:《小老鼠上灯台》(扩展部分)。

2.歌曲:《打花巴掌》。

教学目标:

用多种方法说(唱)儿歌,让学生体验换一种方式说童谣唱儿歌。

教学重点:

1.用自制的打击乐器为各种儿歌、诗歌、小故事伴奏。

2.学唱歌曲《打花巴掌》,并用不同形式表现童谣。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用不同形式表现童谣,组织学生在活跃而有秩序的课堂气氛中开展表演童谣的活动。

教学用具:

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随琴演唱歌曲《小老鼠上灯台》。

二、《小老鼠上灯台》扩展部分

1.讨论:打击乐器都可以为什么伴奏?

小组讨论,分配任务:如背诗、说儿歌、讲小故事、说绕口令等,其他组员伴奏。

三、学习歌曲《打花巴掌》

导入:师生同做拍手游戏。

1.录音范唱

引出歌曲题目:歌中把拍手游戏又叫做“打花巴掌”。

2.师生一起拍手读童谣

3.随录音两人一组拍手读童谣,歌曲中演唱的部分认真听。

4.学唱童谣

听录音,说说歌中小朋友到山上都采到了哪些花。

完整读童谣——随音乐拍手轻声哼唱——带领学生用读和唱的方法表现歌曲。

四、歌表演

1.创编舞蹈动作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创编动作(读的时候拍手,唱的时候跳舞)

2.组织学生分组表演

五、创编歌词

师师范引导,将歌曲中拍手部分改词创编读出来。

分组表演自创的童谣。

六、课堂小结

师:童谣就是我们平时生活中随口说出的小歌谣,请大家利用课余时间

收集更多的童谣,下一节课我们要开一个说唱会,比比谁会说、唱的童谣最多。

教学反思:

第 五 课 时

教学内容:

活动:童谣说唱会

教学目标:

以童谣说唱会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体验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

教学重点:

做各种游戏,在游戏中进行竞赛,比一比谁知道的童谣多。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用不同形式表现歌曲。

教学用具:

电子琴、录音机、苹果卡片、手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童谣说唱会开始了!你准备好了吗?

二、童谣说唱会

1.游戏:丢手绢

在“丢手绢”的游戏中,被追到的同学为大家表演童谣,表现好的由老师发给一个“苹果”放进本组的“苹果筐”中(黑板画出),不会的同学可以到苹果树上取下一张写有童谣的苹果卡片,为大家朗读,可以过关。没有过关的同学被淘汰出局,回到座位休息。

2.游戏:击鼓传花

学生在座位坐好,师击鼓,“花”传到谁的手里鼓声停了,谁就要为大家表演一个童谣,不能重复说过的。

3.游戏:摘果子比赛

分组,各组到苹果树上摘下一个果子,根据童谣,小组讨论设计各种方法表演童谣。

两组同时进行,评出优胜组,可以把苹果放到本组的果筐中,没有获胜的则要为大家唱一首本单元的童谣。

三、小结

四年级童谣 篇8

童谣、顺口溜以它内容浅显、篇幅简短、语言活泼的特点备受儿童喜爱,要使枯燥无味、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喜闻乐见,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通过编排一些内容浅显,朗朗上口的童谣、顺口溜,让孩子们一听就懂、一记就会、一会就用。

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数学教学中若能合理运用童谣、顺口溜,就能使之成为一把打开孩子探索求知之门的钥匙。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中,百以内的计算至关重要,在讲究算法多样化的今天,有一种算法务必让孩子们掌握,那就是列竖式计算,而很多孩子刚开始对列竖式比较陌生,于是我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把它编成“竖式歌”:“小小铅笔拿手里,列起竖式来算题,计算要从个位起,相同数位要对齐,竖式符号别忘记,最后结果写仔细。”

应用题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孩子理解、分析能力较差,见到应用题就犯愁,于是我给一年级学生编了这样一首儿歌:“看到应用题,老师读题听仔细,问题一共用加法,问题还剩用减法,多几少几和相差,准是减法来求差”,这样一来孩子们一看到应用题,就不至于老虎吃天,无从下手了。为了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我还给他们编了这样的儿歌:“题目读几遍,从中找关键;先看求什么,再去找条件;合理列算式,仔细来计算;结果要验算,单位括号填。”

四年级童谣 篇9

中秋节的习俗有很多,比如:吃月饼,赏月和饮桂花酒……其中做月饼,吃月饼是我的最爱,做月饼的时候,要许多的材料,我手忙脚乱地在厨房找来找去,把整个厨房变得乱七八糟的,才勉强凑够了材料,我先拿出一些生面团把它分成十五份,然后我赶紧拿了一个生面团,把一个做好的馅料球,把这个球放进生面团,从下往上推,一直到生面团变成一个偏椭圆形的圆球,然后放到各种各样的模具中,模具是什么样子,饼做出来就是什么样,有的模具是一只可爱的小兔子,有的像一个又大又圆的月亮,还有的像一个桂花,最后,妈妈把这些没做好的月饼放进了烤箱。

月饼出炉啦!一股香气扑鼻而来,一个个香喷喷的月饼看得我口水已经“飞流直下三千尺”,我们一家坐在阳台,一边赏月一边吃月饼饮着桂花酒。

四年级童谣 篇10

唱教案

第五单元童谣说唱

第五单元

童谣说唱

课时

第一课时

备注

教学内容

、听:《花蛤蟆》

2、唱:《数蛤蟆》

3、我的创造:《gazigazi拉大锯》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接受民俗文化的熏陶,初步感悟音乐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能力目标

通过律动表演,学生参加的积极性和合作能力有所提高,并能常识有个性的创造性活动。

技能目标

学会用轻柔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有感情地进行表演。

课前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所选的作品都是民歌。曲调生动活泼,饶有趣味。

学生分析

每个人的童年时代都有童谣相伴,孩子们乐于把这些童谣挂在嘴边,选择一些孩子喜欢的歌谣,符合孩子的心理,乐于被孩子接受。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的创造:《gazigazi拉大锯》、让一部分学生有节奏念儿歌,一部分学生配上有节律的象声词“gazi”,进行二声部的训练。

2、同桌的小朋友分别扮演奶奶和小孙女,双手相拉,边念儿歌边做一拉一送拉大锯的动作。

二、谜语导入,学唱新歌、“水中有位歌唱家,一天到晚叫呱呱,穿件绿色花衣裳,伸出舌头把虫抓。猜猜它是谁?

2、听录音范唱。

3、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4、听唱法学唱歌曲。用清晰灵巧的吐字唱好歌中富有特色的衬词。

5、感受歌曲的情绪。(欢快活泼)

6、完整的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分组创编,角色表演、变换蛤蟆的只数,让学生准确的唱出眼睛和腿的数目。

2、分组进行比赛。

3、律动表演。

四、听听唱唱,课堂拓展、你们还听过或唱过那些关于小青蛙的歌曲吗?能唱给老师和同学们听听吗?

2、听一听老师带来的《花蛤蟆》感受一下歌曲的情绪。

、先按节奏朗诵儿歌,然后分组创编模仿拉大锯的声响。

、各抒己见

2、感受音乐,熟悉旋律。

3、熟悉歌词,体验情绪

4、学唱

分组合作编排比赛。

教学后记

单元

童谣说唱

课时

第二课时

备注

教学内容

、唱:颠倒歌

2、听:天黑黑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乐于用音乐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能力目标

通过各种形式表现歌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合作精神。

技能目标

能用轻松、愉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课前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所选的作品都是幽默滑稽的童谣。曲调生动活泼,饶有趣味。

学生分析

每个人的童年时代都有童谣相伴,孩子们乐于把这些童谣挂在嘴边,选择一些孩子喜欢的歌谣,符合孩子的心理,乐于被孩子接受。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这节课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首老师小时侯的歌曲《天黑黑》。

2、初听歌曲,听一听它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3、复听歌曲,感受歌曲幽默诙谐的情绪。

4、你觉得歌曲中最有意思的是哪一段,一起跟着录音哼一哼。

5、再听歌曲,角色扮演。

二、故事导入,学唱新歌、老师带小朋友到动物王国走一走,那里发生了有趣的事情,听一听是什么?

2、听录音范唱。出示课题

3、随钢琴轻声哼唱歌词若干遍。

4、歌曲处理,引导学生唱出强弱,富有表情。

5、随着伴奏轻松愉快地延长歌曲,并用体态动作表现。

三、歌词创编,开拓知识、学了这首歌,小朋友有什么想法?

2、你能否把歌词变一变,让歌曲符合正确的自然现象呢?我们再来唱一唱。

、聆听

上一篇:从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谈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论文下一篇:基于模块化教学的高职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综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