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贸易理论

2025-01-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动态贸易理论(精选8篇)

动态贸易理论 篇1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学习与生活,及时的了解思想动态等方面的实际问题,我系积极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调查,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班级访问以及去深入各个宿舍等对学生思想动态进行的全面、系统、完整地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1、大多数学生学习目标明确,能够为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而努力;

2、对自己的专业认识明确,具有较高的兴趣及热情;

3、对于院系举办的活动能够积极参加,认为可以很好的展示自我;

4、大多数人积极关注两会的召开,关注党和国家出台的新政策,尤其是关于大学生就业方面;

但同时通过此次调查,我系学生也对于学院改革以及校风、学风的建设积极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希望多可以开展一些关于就业及就业形式的指导;可以更多举办一些能够展示自我的活动;通过访问,开班会等方式积极宣传校园文化。

基本数据:

1、你认为目前在自己的学习方面好坏的态度是:很乐观(25%);奋力争

取一切,只要自己尽力就好(62.66%);无所谓,挂就挂,不好就不好(3.97%);很悲观(3.39%)。

2、你对自己的以后的前途的态度是:乐观主义(42.58%);悲观主义

(3.42%);命运难测,能过一天是一天(5%);有一份简单的工作就好,不用去过分拼搏(30%);自己去争取,问心无愧(19%)。

3、上大学后,你遭受的最大的挫折是什么:学习成绩不理想(22.49%);

恋爱不成功(6.33%);就业竞争太激烈(27.84%);经济困难(15.50%);其余的原因(29.37%)。

4、而在数据为53.8%,表面大学生随缘的恋爱心态尤为突出。调查我们

换发现有33.3%的大学生把爱情视作最大的快乐之一,其选择率仅次于前面所提的就业方面,也次于亲情和友情,但是高于我们的健康问题。但同时的得不到爱情以及失恋却位居大学生最苦恼的第二位。这也印证了大学生是情感异常丰富的群体

5、你如何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中,有30%的同学想到的是学习;而56%的同学想到的是可以去做家教或者各种勤工俭学,一方面可以补充生活津贴,一方面可以增加社会实践经验;有3%的同学会感到无聊,不知道去做什么;剩余的同学中有7%的会去做一些体育活动或者听听音乐;4%的则会去进行别的娱乐活动。

通过这次的大学生思想动态的调查,我们更加的了解学生的想法,我系会积极采纳所提意见,为我系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氛围及生活环境。

动态贸易理论 篇2

推出8项措施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逐步建立法检目录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外贸发展和产品质量安全需要,在风险分析基础上,建立法检目录动态调整机制,支持农轻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

◆积极促进农产品、食品、机电产品国际互认工作。加强对外磋商交流,积极推动其他国家和地区开放市场,扩大优势产品出口。深化机电出口企业分类监管,指导帮助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调整监管重点,优化监管模式,扩大出口免验范围,提高通关效率。

◆共同开展进出口产品质量安全培训。2009年,商务部和国家质检总局将共同为企业举办多期培训,帮助企业提高质量监管水平,实现以质取胜。

◆协作发布《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及时向企业提示相关风险,加强对企业的信息服务。

◆共同加强壁垒应对和宣传工作,营造有利的外部舆论环境。

◆共同加强外派劳务人员的健康管理工作。积极主动联合开展健康咨询,共同保护外派劳务人员身心健康、防止疾病传播,减少外派劳务人员在境外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鼓励地方商务主管部门与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借鉴建立贸检协作机制。

国家税务总局

出口退税单证备案程序简化

国家税务总局决定,自2009年4月1日起,对出口货物退(免)税单证备案管理制度进行简化。出口企业申报出口货物退(免)税后,一律在《出口货物备案单证目录》的“备案单证存放处”栏内注明备案单证存放地点即可,不必再将备案单证统一编号装订成册。

税务机关在出口企业申报出口货物退(免)税时不再要求其提供备案单证。

简化出口货物退(免)税单证备案制度有利于加快退税进度,促进外贸企业资金流转。

重庆

38项措施促进对外贸易及外商投资便利化

《重庆市对外贸易及外商投资便利化措施》分为对外贸易便利化和外商投资便利化两部分,共38条,其中外贸便利化措施27条,外商投资便利化措施11条。

在促进对外贸易方面有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提供高效率的税收服务、提高口岸服务水平、提高行政审批效率以及支持国际电子商务、实施涉外人才提升计划等措施。其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是贸易便利化措施中比重最大的部分,共有14条,包括改善进出口金融服务、改善外汇管理、加大出口信用保险三个方面。为了鼓励银行机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将通过对银行落实中小企业信贷支持政策跟踪评估等方式,把为中小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对银行机构进行考核。积极推动国际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进一步推动完善区县银行网点外汇金融服务功能。设立出口风险基金,帮助渝企抵御外部风险;对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也将给予最高50%的补贴。今年还将成立注册资金达10亿元的重庆进出口信用担保公司,充分发挥其融资担保功能,为加工贸易转移和工业园区提供支持。在出入境检验检疫方面,重庆市对出口的活禽、活畜、水生动物将全额免收出入境检验检疫费。对其他农产品,出入境检验检疫费将减半收取。而对重庆市出口较多的绸缎、棉纱等部分初级纺织品以及出口服装等,出入境检验检疫费将只按30%收取。

此外,外商投资便利化措施包括积极主动为新办外商投资企业提供服务与提高对外商投资企业的行政审批效率和水平等。

山东

24小时预约通关

山东省在近期出台的《关于促进外经贸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中规定,山东口岸海关将实行预约24小时通关,对所有海运、空运进出境货物实行“多点报关,口岸验放”;简化审价归类作业,实施信用审价,推行预先归类备案制度;实行担保通关,采取先放后税等快速通关措施。检验检疫部门同样将提供24小时预约出口检验服务,对进出口货物实行“口岸直通放行”和“全省一个大通关地”模式,对诚信度高的进出口企业优先实施“绿色通道制度”。

同时,减免出口农产品的出入境检验检疫费,出口纺织服装产品的检验费用降低30%。

山东表示,将鼓励省内金融机构开展出口信贷业务。支持商业银行开展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业务,开展出口信用保险项下融资业务,扩大保单融资规模。鼓励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扩大承保规模,对企业实际支付保险费用给予补贴。支持融资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

温州

推6项举措便利外贸企业通关

●优化区域通关机制,畅通进出口渠道。在温州港区逐步试行杭州海关区域大通关平台,继续推广“属地申报,口岸验放”便捷通关模式,最大限度地促进外贸企业在长三角区域内的顺畅通关。

●优化通关流程,进一步提高通关速度。积极落实节假日预约通关措施,对诚信企业落实好提前报关、优先接单、上门验放、担保放行等通关便捷措施。

●优化通关方式,有效降低贸易成本。在通关环节对诚信规范企业的进出口货物,采取多种方式提供海关担保,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优化海关政策服务,加强指导,提高企业规范化通关水平。建立海关“客户服务制度”,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提前介入、提前服务,支持全市各项重点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优化外贸企业管理,积极培育诚信企业。加快海关A类、AA类管理企业的申报工作,引导和支持B类企业向A类、AA类海关管理企业发展,提高A类、AA类企业在外贸企业中的整体比例。

●与各口岸单位密切协作,共同优化外贸通关环境。积极支持全市保税仓库、保税物流中心 (B型) 和出口加工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申请建设工作,改善外贸通关条件。

青岛

6大措施促贸易便利化

◎把握好政策尺度,便利企业正常的货物贸易活动。简化企业申请比例结汇和临时额度的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适当提高企业出口货款预收汇比例和企业进口货款延期付汇比例;允许企业已登记的小额预收货款和延期付款不受比例限制。

◎全面开展进出口核销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工作安排,在成功进行贸易收付汇核查系统试运行基础上,继续组织人员开展核销制度改革研究,努力争取成为首批进出口核销制度改革试点单位。

◎加强对服务贸易外汇收支行为监管。充分利用服务贸易非现场监管系统,全面监测服务贸易项下外汇收支动向。

◎积极应对危机,推动地方“走出去、引进来”平稳发展。积极推广直接投资外汇业务信息系统ODI模块,便利企业开展境外股权投资、境外放款等业务。积极引导企业理智对待境外收并购行为,增强资金安全和风险意识。加强对“走出去”企业的跟踪,加大对海外企业后续金融支持的研究,妥善解决境外企业遇到的实际困难。积极与外经贸部门沟通、协作,不断改进和完善外资企业的审批、登记等外汇管理,促进地方利用外资健康平稳发展。

◎完善跨国公司外汇资金运营管理,支持更多企业实现外汇资金集中管理。进一步放宽跨国公司对外放款的资格条件,简化审核程序,便利跨国公司对境外成员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

◎继续实施和完善出口退税无纸化操作。在保障核销数据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数据传输速度,从核销环节简化和便利企业退税操作。积极协助企业解决有真实贸易背景但因客观因素导致的不能及时退税问题,为企业提供最大便利。

上海

多项金融措施推进贸易便利化

上海市商务委近期开展了加工贸易内销政策调研, 协商海关等部门, 研究实施加工贸易内销集中报税问题, 推动加工贸易企业扩大内销。上海市外管局则主要通过完善贸易信贷登记管理政策和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 推动长三角地区异地付汇集中备案登记, 深化浦东跨国公司外汇资金管理方式的试点, 进一步完善贸易信贷政策等方式支持上海市外贸企业渡过难关。此外上海市外管局还积极配合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做好人民币用于跨境贸易结算的研究和试点。上海市金融办着力抓银行服务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支持贸易企业的信贷融资。开展银行贸易融资, 为方便企业获得信贷支持。

深圳

5项措施推进贸易便利化

◆2008年8月正式运营集接单、税费、理单等各类内勤单证业务于一体的集约化接单中心,提供一站式、跨口岸的便利通关服务。

◆积极支持、配合地方政府做好设立保税港区和空港保税物流园区的工作,全力支持深圳保税区转型升级试点,改革完善保税区海关监管模式,促进该保税区向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和服务贸易等综合功能发展。在此基础上,深圳海关将总结完善相关配套监管意见,并出台具体意见继续扩大应用到其他符合条件的加工贸易企业,支持深圳加工贸易企业实现技术进步。

◆个性化服务扶持重点产业。为了创造好的通关环境,扶持重点产业,深圳海关结合企业特点提供个性化服务。与相关企业签署关企合作备忘录,明确提出便利通关等支持措施。

◆密切配合深圳地方政府的决策部署,细化地方政府出台的政策,不断完善操作层面工作程序,使相关决策落到实处。

◆加强对当前经济形势特别是加工贸易面临困境和挑战的研究,拟进行一次综合性、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调研,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措施,为企业创造宽松、便利的条件,帮助企业减轻负担,提高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

珠海

出台6项措施推进贸易便利化

●落实国家外汇管理局1月15日发布的《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改进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对于企业确已实际出口并收汇,但因出口数据传输时滞原因导致可收汇余额暂时不足的,银行可凭企业承诺说明函先行为企业办理待核查账户资金结汇或划转,企业在办理结汇或划转后30个工作日内补办联网核查手续,有效解决了企业跨关区报关因电子报关数据传输滞后而无法及时收结汇的难题。

●简化来料加工贸易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手续,取消了来料加工联网核查“先比例内核注、后超比例核注”的顺序限制。

●提升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操作电子化便利程度。从2008年11月12日起企业可通过网上核查系统向银行提交《出口收汇说明》,而无需再使用纸质方式提交,也无需向银行提交中国电子口岸企业操作员IC卡。

●从2009年1月15日起,进一步放宽企业两类特殊出口收结汇业务的办理:一是对于因汇率变动形成的多收汇差额资金,企业可凭情况说明直接到银行办理从待核查账户中结汇或划转的手续;二是对于因一笔收汇包含多种性质、企业错误说明或银行工作失误导致的进入待核查账户的服务贸易项下资金,企业可凭情况说明、合同、发票等有关单证直接到银行办理从待核查账户的划出或结汇手续。

●提高来料加工出口收汇比例,便利来料加工企业国内购料收汇。从2009年2月15起,将来料加工收汇比例从20%上调至30%。超过规定比例的, 由银行按有关规定办理。

动态贸易理论 篇3

一、导言

加工贸易应国际经济产业转移的发展而兴旺起来。进入20世纪80年代,加工贸易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我国加工贸易也迅速发展:1981年加工贸易出口额仅有10.6亿美元,占总出口比重的4.8%;1994年加工贸易进出口额首次超过一般贸易进出口额;90年中,加工贸易出口额已经占我国整个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成为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最主要贸易方式,在扩大出口、利用外资、增加就业以及带动国内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的加工贸易增值率增长近乎停滞,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减弱。近几年来,关于加工贸易是否要继续发展的争论一直在进行。本文将引进要素差异静态和技术差异动态加工贸易模型,并结合我国国情来分析中国的加工贸易经济效应。

二、理论模型的借鉴

(一)基于要素禀赋差异的静态加工贸易模型 。假设世界经济由两个国家组成:本国和外国,两国拥有相同的生产技术,两种生产要素,劳动(L)和资本(K),然而两国的要素禀赋存在差异,本国劳动相对充裕,外国资本相对充裕。两国经济中各有两个生产部门,分别生产两种产品X、Y。其中,Y是最终消费品,X是生产Y的中间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X是资本密集型,加工部门的Y是劳动密集型,即Cxk/CxL>Cyk/CyL,其中Cij表示生产单位产品i所需的生产要素j数量,i=X、Y,j=L、K。另外,要素不能跨国流动。两部门企业的生产函数如下,规模报酬不变,符合要素边际报酬递减性质。X=X(L,K)Y=Y(L,K,X)

CxLX+CyLY =L (1.1)

CxkX+CykY =K(1.2)

CyLw+Cykr+aPx=Py,a为常数(1.3)

CxLw+Cxkr=Px(1.4)

对价格方程(1.3)(1.4)进行全微分:CyLdw+Cykdr+adPx=dPy-(wdCyL+rdCyk) CxLdw+Cxkdr=dPx-(wdCxL+rdCxk)。为简化计算,假设X为计价物,设其价格Px=1,所以dPx=0。此外,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企业把要素价格视为外在给定的,企业只是价格的接受者,在利润最大化时得最优生产条件wdCiL+rdCik=0。其中i=X,Y。以上三个微分方程化简为:

CyLdw+Cykdr =dPy(1.5)

CxLdw+Cxkdr =0 (1.6)

由方程组(1.5)(1.6)得到贸易对要素价格的影响:

dw/dPy=Cxk/B(1.7)

dr/dPy=-CxL/B (1.8)

其中B=CyLCxk-CxLCyk>0表示方程(1.5)(1.6)的系数行列式

国民收入等于各生产要素的收入总和N=wL+rK,微分得:

dN=dwL+drL(1.9)

把以上两个方程带入国民收入微分方程(1.9)化简为:

dN/dPy=(LCmk-KCmL)/B (2.0)

在两部门的模型中,假设中间产品X是资本密集的,最终产品Y的加工过程是劳动密集的,而经济中总的要素比例K/L处于Y和M两种产品的要素密集度中间,那么Cmk/CmL>K/L>Cyk/CyL,因此dN/dPy>0,dw/dPy>0, dr/dPy<0,因为发生贸易后,外国对Y的部分需求转移到了本国产品上,需求的增加引起本国出口产品Y价格的上升,所以本国的工资以及实际国民收入将会增加,资本产品价格下降。

(二)基于技术差异的动态加工贸易模型。假设世界上有两个国家,本国和外国;经济中只有劳动这一生产要素,本国和外国的劳动总量分别为L和L*,劳动是同质的,但不能跨国流动。经济中存在两个部门X(技术密集型)和Y(劳动密集型),其中X部门的产品是中间产品,不能直接用于消费,只能通过进一步的加工生产出最终消费品Y。两部门均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为简化起见,将劳动作为计价物,本国和外国的部门Y的技术相同,外国部门X的技术水平高于本国即Ay=Ay*,Ax

Y=AyXaLy1-a0

其中,Lx和Ly表示两部门的劳动投入,Ax和Ay分别表示两个部门的技术系数。代表性消费者的效用函数可以简单设定为:U(y)=Y。中间产品部门和最终产品部门的完全竞争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时满足:w=PxAx(2.3)

Py=PxX(y=1)+wLy(y=1)(2.4)

方程(2.4)中的X(y=1)和Ly(y=1)表示生产1单位最终产品所需的中间产品X和劳动L。

对于中间部门Y实现利润最大化时各投入的边际成本相等,即Px/w=aLy/{(1-a)X}(2.5)

作为价格接受者,部门Y的竞争企业单位产出所需的中间产品和劳动投入分别为:

X(y=1)={Px(1-a)/wa}a-1/Ay (2.6)

Ly(y=1)= {Px(1-a)/wa}a/Ay(2.7)

产品的价格等于单位成本,将(2.6)(2.7)代入(2.4)通过数学变换得到相对价格:

Py/Px=X+wLy/Px=Ax1-a/{Ayaa(1-a)1-a} (2.8)

消费者的当期效用为未来各期效用的现值之和:

U(t=0)=∫∞0e-ptU(t)dt p为效用水平的贴现率,t表示时间。 (2.9)

其中代表性消费者的效用等于最终产品的人均产出:U(t)=AyAxaaa(1-a)1-a。将干中学引入技术系数:Aj(t)=qjKj(t)j=X,Y。每期各部门通过干中学获得的经验增量由下式决定:K`j(t)=ujLj(t)Kj(t)。由上式求出技术的增长率为gj(t)=ujLj(t) (2.10)

又将(2.1)(2.3)代入(2.5),可得劳动在两部门间分配比例:Ly/Lx=(1-a)/a

当本国经济达到封闭均衡时,劳动力市场出清,即Lx+Ly=1,将其代入上式得两部门的劳动投入:Lx=aL;Ly=(1-a)L(2.11)

由(2.10)(2.11)得到两部门技术水平的均衡增长率:Gx=uxaL;gy=uy(1-a)L。

由(2.9),当期的消费者效用为

UA(t=0)= ∫∞0e-ptAy(t)Axa(t)aa(1-a)1-adt=Ay,0 Ax,oaaa(1-a)1-a/(p-agx-gy) (2.12)

其中Ax,o和Ay,o分别表示第0期两部门的技术水平,p-agx-gy>0保证积分收敛。

在自由贸易条件下,按比较优势进行完全专业化分工,原先,本国的劳动密集型部门具有比较优势,本国的劳动全部转移到部门Y,部门X停止生产。然而本国推出加工贸易政策,改变贸易模式,本国完全专业化生产X并出口,最终消费品依靠进口。X的产出为X=AxL,依据贸易平衡条件Pys*Y=PxsXe,式中Xe表示本国出口的最终产品。进口的最终产品为Y=(PxsX)/Py*s,可以求出各期消费者的效用水平:Us=Ay*sAxsaaa(1-a)1-a(2.13)

变量的上标s表示政策干预状态,代表性消费者的跨期效用水平:

Us(t=0)= ∫∞0e-ptAy*s(t)Axsa (t)aa(1-a)1-adt=A*y,0 Ax,oaaa(1-a)1-a/(p-agsx-g*sy)(2.14)

p-agsx-g*sy>0保证积分收敛.比较(2.12)(2.14),分子是当期的即期效用,分母是增长率。由于假设本国和外国的最终产品部门具有相同的技术系数,两式的分子相同,跨期效用的差异由分母表示的增长率决定。

另外,在政策干预下,本国的技术均衡增长率变为:gxs=uxL,gys=0;gx*s=0,gy*s=uy*L*

对于低技术的最终产品部门来说,通过干中学获得知识的吸收率uy很小。

(p-agx-gy)-(p-agsx-g*sy )=(agsx+g*sy)-(agx+gy)=a(1-a)uxL+uy*L*-uy(1-a)L>0 Us>UA

总体上,本国获得的动态技术增长利益大于技术损失,本国的经济规模越大,专业的生产技术水平越低,所获动态贸易利益越大。这两个模型的假设简化了现实,重点在于说明理想状态下,加工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效应原理,现实中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差异,在此可以忽略。

从两模型得到:加工贸易的静态利益通过出口创汇、增加就业与劳动报酬来促进经济发展,加工贸易的动态利益通过从本质上改变产业和产品结构来促进经济发展。

三、中国加工贸易的经济效应的实证分析

本文把一国的GDP看做财富的象征,人均GDP看做衡量该国资本和技术丰裕程度的指标。增值率指加工贸易净出口值与进口值之比,它反映了生产加工环节的增值程度,国际上通常以它来衡量一国加工贸易对该国产业的提升作用。通过人均GDP与加工贸易的进口与出口的协整分析及误差修正模型的建立来考察加工贸易的增值率与人均GDP的长短期关系:加工贸易静态与动态利益是否充分发挥。

(一)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本文数据来源于国家商务部官方网站及《中国统计年鉴》,主要包含1985—2006年加工贸易的进口、出口额、人均GDP和物价指数。将加工贸易的进口、出口额、人均GDP除以相应的物价指数(以1985年为基期,设为100)得到真实值。加工贸易进口、出口额,人均GDP分别用jim、jex、pcgdp表示。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原先单位为美元,根据各年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转化为人民币,各变量单位分别为:亿元、亿元、元/人。为克服异方差,将上面的结果分别取对数得Lnjim、Lnjex、Lnpcgdp。

(二)时间序列的单位根检验。为避免伪回归,采用ADF方法来进行单位根检验:Lnpcgdp是二阶整单整过程,Lnjex、Lnjim是一阶整单整过程,满足协整分析基本条件。

(三)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利用Eviews对变量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确定经济变量间因果关系。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变化影响人均GDP的变化,加工贸易出口额对人均GDP的影响的滞后期比其进口额短,但人均GDP不一定引起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变化。加工贸易的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原因。

(四)协整分析与误差修正模型。通过建立协整回归模型分析,AEG=-4.009370,协整检验临界值为-3.71(a=0.1)。结果表明,协整方程的残差在10%水平下具有平稳性。因此,Lnpcgdp和Lnjex、Lnjim之间有显著的协整关系,建立的协整方程是合理的。

短期波动向长期均衡调整的误差修正模型:

△Lnpcgdp=0.090554-0.672000△Lnjex+0.708020△Lnjim-1.4657091ut(-1) ⑵

(5.350390) (-4.155328)(4.867287)(-3.581701)

R2=0.651790R`2=0.590341F=10.60703 DW=1.650203

结果:模型⑵通过了全部统计检验,误差修正项系数为负,符合反向修正机制。ECM模型显示我国加工贸易的进出口增长率与人均GDP增长率存在紧密关系。平均来说本年度的加工贸易出口增量以0.672的比率反向影响本年度人均GDP增量变化,而进口增量以0.70802的比率正向影响本年度人均GDP增量变化;上一年度的非均衡误差以1.465709的比率对本年度的人均GDP增量作出修正。加工贸易进出口额与人均GDP的长期关系如模型⑴所示:加工贸易出口量以0.556391的比率反向影响人均GDP,加工贸易进口量以0.5869361的比率正向影响人均GDP。无论在长期还是在短期,加工贸易的出口额与人均GDP呈反向变化,加工贸易的增值率与人均GDP负相关。

四、结论

综上所述表明,我国加工贸易的静态利益已经不能支撑人均GDP的增长,继续以粗放型方式扩张加工贸易,只能造成经济发展停滞甚至倒退;加工贸易的动态利益得不到充分发挥,不利于稀缺要素的积累,不能有效地促成比较优势。造成加工贸易出口额、增值率与人均GDP负相关的主要原因是加工贸易的动态利益发挥受阻。具体体现:国内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落后,缺乏学习和吸收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生产诀窍的能力,无法实施“逆向工程”。创新意识薄弱,加工贸易企业的产品扩散没有发挥应有的竞争效应和示范效应,反而冲击和打压了国内企业的生产能力。同时,因国内上下游关联企业的产品或知名度,或质量和服务水平难于满足外商投资加工贸易企业的需要,加工贸易的中间产品国内采购率低,加工贸易链条短,前后向关联度弱。此外国内企业缺乏有效的人才吸引机制,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训练有素的熟练工资源在外国企业和国内企业间流动度较低。这些因素阻碍了加工贸易的技术外溢和示范效应,使加工贸易的动态利益对经济增长的牵动作用不明显。

尽管加工贸易有许多缺点,目前对我国经济发展作用有限,但仍符合我国国情,至少它解决了大批就业,利于我国参与国际分工。根据“出口成长阶梯论”,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分为五个发展阶段:⑴初级产品出口;⑵面向出口的加工、组装;⑶零部件供给的分包;⑷国外品牌产品的生产与出口;⑸自创品牌产品的生产与出口。我国总体上还处于第二、三阶段。今后,我国应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营销能力,建立和完善人才吸引机制,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争取尽快迈向第四、五阶段。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篇4

一、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我们可以采用当前最普遍的多媒体教学。利用各种图片、影像资料(包括纪录片、电视剧片段等)生动还原中国与欧洲的经济与贸易发展史,使学生了解国际贸易发展到今天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阶段有什么不同的贸易特点,产生了什么样的经济思想家和经济理论。谈古论今,一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其认识到国际贸易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对学习国际贸易的兴趣,为今后学习其他相关课程埋下伏笔,打下基础。

二、案例教学增进学生对实务知识的掌握

国际贸易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涉及到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金融、国际运输与保险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的运用,其交易过程、交易条件、贸易做法及所涉及的问题,都远比国内贸易复杂。具体表现为国际贸易的中间环节多,国际市场广阔、情况复杂、易产生欺诈活动,易受政策、经济形势和其它客观条件变化的影响,不稳定性强、难度也大。因此,随着我国加入WTO进程的日益加速,企业对既有实操能力,又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的外经贸人才的需求也更为迫切。同时也对从事国际贸易的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必须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知识和技能与方法,而且还应学会分析和处理实际业务问题的能力,以确保社会经济效益的顺利实现。采用案例教学法,整理出国内外国际贸易经典案例做专题教学,启发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再由教师总结点评。这样更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培养其综合应用能力。

三、利用学校的国际贸易实训软件进行实训

国际贸易模拟软件系统以国际进出口贸易贸易业务操作为主要内容,仿真模拟国际进出口贸易商务活动的全部过程,主要包括业务操作、单证练习、在线考试、知识网站及在线帮助等功能。使学生通过模拟角色、互相交易、互相配合来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通过不断认真练习,使学生可以学习到只有现实中才能学到的工作经验,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将来毕业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为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程考核方法。

本课程采用考试与平时实训综合的考核方法,考试占70%,平时占30%

动态贸易理论 篇5

国际贸易理论与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比较分析

国际贸易理论和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之间存在特殊关系,某种意义上讲国际贸易理论乃从宏观层面上对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阐述.当然,这两种理论之间有一定的甚至是很紧密的`联系,但不能把国际贸易理论简单地当作是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宏观部分,充其量能够称得上是对外投资理论的早期探索,应该将国际贸易理论和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紧密结合在一起,为经济发展所用.

作 者:孙宏霞 王学鸿 作者单位:云南财贸经济研究院,云南省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云南,昆明,650221刊 名: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YUNNAN FINANCE & ECONOMICS UNIVERSITY JOURNA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年,卷(期):19(1)分类号:F740关键词:国际贸易 对外直接投资 比较优势 理论 寡占 折衷

国际贸易理论填充题 篇6

(答案在下面)

1.国际货物买卖的书面合同的形式,常用的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2.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商品数量的计量单位有以下几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包装的标志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4.补偿贸易的补偿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交易磋商的程序一般分为四个环节,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是二个必不可

少的环节。

6.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商品品质的不是方法主要有二种:即

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填空题

1.商品的品质机动幅度是指方所交货物的品质指标在一定幅度内机动掌

握。在品质机动幅度内的货物,方不得拒收货物也不得降价。

2.国际上常用的度量衡制度有、、、和四种。

3.货物贸易中常用的计算重量的有、、和四种方法。

4.包装标志主要有、、。

5.使用CFR贸易术语成交的货物,卖方交货地点是;买卖双方

风险划分界限是;货物基本运费由支付;保险手续

由办理;保险费由支付。

6.使用FOB贸易术语成交的货物,按照《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租

船订舱应该由负责办理;运输合同应该由签订;保险费应该

由支付。

7.在货物运价表中标有“W”符号,表示的是按货物计收运费;“M”

符号,表示按货物计收运费;“W/M”符号,表示按计收运费;

如果是“W/M.A.V”则按货物计收运费。

8.海运提单的性质和作用是、是、是。

9.根据提单上的收货人抬头不同,提单可分为提单、提单和提单。其中提单比较常用。

10.一般海上风险包括和;外来风险包括和。

11.海上损失包括和两大类。其中部分损失又包括和两种。

12.海洋运输保险中的“偷窃、提货不着险”、“淡水雨淋险”、“短量险”属于附

加险中的;“战争险”、“罢工险”属于附加险中的。

13.海洋运输的基本险分为、和三种。

14.陆路运输保险分为险和险。前者承保责任范围与

海洋运输保险中的险相似,后者承保的责任范围与 海洋运输保险中的险相似。

15.常用的保险单证有、、和。

16.汇票按出票人不同分为和。国内贸易常用的是,而国际贸易常用的是,因为卖方收汇时与结合在一起使用。

17.跟单托收中的D/A是指;D/P是指。卖方收取货

款时尽可能不要使用托收方式。

18.商品检验是指对进出口进出一国关境时由部门进行检查验

收。所有的进出口商品都必须对其、、等进行常规

检验。

19.国际贸易中对不可抗力的认定是非常严格的。首先,不可抗力引发因素

有和两个方面。不可抗力的法律后果有三个方面:(1)(2)(3)。

填空题答案

1常见的贸易条约和协定主要有贸易条约、贸易协定、支付协定、贸易议定书和国际商品协定。

2.按照贸易壁垒撤除的程度,区域经济一体化可分为如下几种形式:优惠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区域经济一体化。

3.按差别待遇和特定实施情况,关税分为 进口附加税、差价税、特惠税、普遍优惠制。

4.国际货物买卖的书面合同的形式,常用的主要有 合同、确认书、协议书和备忘录四种。

5.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商品数量的计量单位有以下几种:重量、数量、长度、面积、体积、和容积。

6.包装的标志可分为运输标志、指示性标志和警告性标志。

7.补偿贸易的补偿形式有直接产品补偿、间接产品补偿、劳务补偿、和综合补偿。

1.国际贸易按照商品的形式,可分为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按照货物移动的方向分为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

2.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是无歧视待遇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关税保护原则、透明度原则、保护措施可预测性原则、公平竞争原则和鼓励发展与经济改革原则。

3.进出口国际垄断主要集中在烟酒、农产品、武器和石油贸易等四类商品

上。

4.按关税征收方法不同,关税可分为从量税、从价税、混合税、选择税。

5.进口配额制主要有绝对配额和关税配额两种形式。

6.交易磋商的程序一般分为四个环节,即询盘、发盘、还盘、接受。其中发盘和接受是二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7.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商品品质的不是方法主要有二种:即凭实物样品买卖和凭文字说明买卖。

另外一部分:

1.商品的品质机动幅度是指 卖方 所交货物的品质指标在一定幅度内机动掌

握。在品质机动幅度内的货物,买方不得拒收货物也不得降价。

2.国际上常用的度量衡制度有 国际制单位、公制(米制)单位、美制单位、和英制单位四种。

3.货物贸易中常用的计算重量的有 毛重、净重、公量和 理论重量四种方法。

4.包装标志主要有运输标志、指示性标志、警告性标志。

5.使用CFR贸易术语成交的货物,卖方交货地点是 装运港;买卖双方风险

划分界限是装运港船舷;货物基本运费由 卖方 支付;保险手续由买方办

理;保险费由 买方 支付。

6.使用FOB贸易术语成交的货物,按照《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租

船订舱应该由 买方 负责办理;运输合同应该由买方 签订;保险费应该由买方 支付。

7.在货物运价表中标有“W”符号,表示的是按货物 毛重计收运费;“M”符

号,表示按货物体积计收运费;“W/M”符号,表示按 毛重和体积中高者计收运费;如果是“W/M.A.V”则按货物毛重、体积和价格三者中高者计收

运费。

8.海运提单的性质和作用是收货凭证、是货物所有权证明、是运输

合同证明。

9.根据提单上的收货人抬头不同,提单可分为记名 提单、不记名 提单和指示性提单。其中 指示性 提单比较常用。

10.一般海上风险包括自然灾害 和意外事故 ;外来风险包括一般外来风险和特殊外来风险。

11.海上损失包括全部损失和部分损失两大类。其中部分损失又包

共同海损 和单独海损 两种。

12.海洋运输保险中的“偷窃、提货不着险”、“淡水雨淋险”、“短量险”属于附

加险中的 一般附加险;“战争险”、“罢工险”属于附加险中的特殊附加险。

13.海洋运输的基本险分为平安险、水渍险和 一切险 三种。

14.陆路运输保险分为陆运 险和 陆运一切 险。前者承保责任范围与海洋运

输保险中的水渍 险相似,后者承保的责任范围与 海洋运输保险中的 一切险相似。

15.常用的保险单证有保险单、保险凭证、预约保险单和联合凭证。

16.汇票按出票人不同分为 银行汇票和 商业汇票。国内贸易常用的是 银行汇票,而国际贸易常用的是 商业汇票,因为它与 信用证 结合在一起使用。

17.跟单托收中的D/A是指 承兑交单,D/P是指 付款交单。卖方收取货款时

尽可能不要使用 D/A托收方式。

18.商品检验是指对进出口进出一国关境时由 商品检验 部门进行检查验收。所

有的进出口商品都必须对其 品质、数量、包装 等进行常规检验。

动态贸易理论 篇7

易货贸易(Barter Trade)是指无需借助货币实现的、以货物或服务交换货物或服务的经济活动。广义易货贸易是指不用货币结算的、以物(或服务)易物(或服务)的交易;狭义易货贸易通常是国际间由于交易双方缺乏硬通货,确定第三国的硬通货作为记账货币的以物易物的交易。现代易货交易借助于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通过易货元(Trade Dollar)等虚拟货币,将传统易货贸易进行升级,实现了“鼠标+水泥”的跨越。较之于货币经济,现代易货贸易改变了货物运动模式,由“货物→等价物货币→货物”转变为“货物信息→易货额度→货物”。

易货贸易在二战以后再度兴起,德国、芬兰、前苏联等中央经济体甚至鼓励本国涉外部门开展易货贸易。1973年,从事易货贸易的国家只有13个,到20世纪90年代初,从事易货贸易(及其派生方式)的国家约有90个,贸易额约占世界贸易总额的30%,且该比重还在继续增加[1]。我国开展的易货贸易主要是国家间的易货贸易,通过两国间签订交换货物和付款协定进行[2]。洪涛认为,现代易货贸易兴起的原因主要有:电子商务技术日臻成熟、全球经济进入过剩时代、世界经济面临更多不确定性、现代企业转变经营理念等[3]。韦尔特(Welt)、孙刚和王晓平认为,不发达国家从事易货贸易主要是为了保存硬通货、改善贸易平衡、冲破壁垒进入新市场、提高制造能力、维持出口商品的价格等;西方发达国家从事易货贸易主要是为了争取销售机会、稳定供应来源、建立新市场网络。

概括而言,现代易货贸易兴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六点:(1)互联网络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实现了多边的、网络化的自由交易,克服了传统易货难以实现需求双重偶合(Double Coincidence of Wants)的低效率,降低商品搜寻成本;(2)二战以后,全球经济告别短缺时代进入过剩时代,买方市场已是世界经济常态,大量库存商品积压,无法回收现金流,出现“有货无币”的窘境,企业为避免资金链断裂尝试开展易货贸易;(3)世界经济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国际易货贸易发展总是与特定事件紧密相关,比如美国“9.11”事件、阿根廷经济危机、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伊朗面临全面经济制裁等;(4)企业转变经营理念,通过现代易货实现销售和采购一体化,融资效果较好;(5)通过易货建立稳固的国际贸易关系,许多国家和地区愿意推动易货贸易深化国际分工,如北美、澳洲、西欧和中东地区;(6)规避金融风险,现代易货贸易不涉及货币,可以较好规避汇率波动风险。

(二)易货贸易的收益与局限

C.普林徳加斯特和L.斯托尔(Canice Prendergast,Lars Stole)认为,即便在货币经济中,易货贸易仍能带来不可小视的收益。易货贸易通过为资金短缺的企业提供流动性、将市场分割成高需求和低需求两种类别使企业通过价格歧视获得垄断利润而备受企业青睐[4]。赵忠秀认为,现代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电子商务模式的日臻成熟为建立国际易货贸易新格局提供条件,也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带来新机遇[5]。洪涛基于现代易货贸易50多年的发展历程,梳理了易货贸易发展因素和优势特点,指出加快我国易货贸易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顺畅运行。在企业层面上,易货贸易在下列情形下优势明显:(l)服务业出现剩余;(2)亟需建立新市场;(3)清理积压库存;(4)设备利用率不足;(5)资金链断裂;(6)融资困难。在国家层面上,易货贸易的优点主要有:(1)基本不动用外汇,有利于贸易双方避免因国际货币市场动荡而造成的货币风险和信用风险;(2)有利于国家平衡国际收支,避免因外汇不足而影响进出口业务,又为出口提供更多机会;(3)有利于贸易双方以进口为筹码,冲破对方的贸易壁垒,巩固老市场,开拓新市场;(4)有利于进出结合,统筹安排、避免盲目性;(5)冲破经济封锁,维持贸易关系。

易货贸易也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易货贸易的风险方面。韦尔特认为,由于货物贸易所承担的义务经常不遵照供求规律,易货产品质量的不匹配也使得公司缺乏积极性,公司很少真正经营没有货币交换的对等贸易,纯易货贸易并不普遍[6]。蔡珍贵(2004)认为,由于交换货物的种类及定价标准可能相差很大,品质标准较为复杂,因而交易双方在签约时很难确定货物的品质及相应的数量。在易货贸易方式下,最大的风险就是已交付货物的一方可能收不到另一方应交付的货物[7]。总体上,易货贸易风险表现形式有以下三种:(1)“价虚”,是指易货贸易的双方都高估各自所供应商品的价格,造成“高来高往”。(2)“货虚”,是指在数量较大的易货贸易中,易货商品的品质、数量与合同规定不相等的情况。(3)“人虚”,是指在易货贸易中鱼龙混杂,一些未经国际贸易业务专门训练、市场意识淡薄、职业道德水平较低、商业信誉不好的个人或公司在交易中弄虚作假。此外,国家内部易货贸易还会产生偷税漏税,贪污寻租,激化社会矛盾等消极影响;跨国公司之间的易货安排往往涉及商业秘密,如商品作价、技术转让,销售渠道等,容易被跨国公司垄断资本操纵把持,影响正常贸易渠道。

(三)易货贸易与现汇贸易的关系

支付是伴随交易过程的一种必然现象,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行为之一。与支付紧密相关的概念是支付工具,大抵可分为实物和货币两类,分别对应于易货贸易和现汇贸易。易货贸易和现汇贸易之间存在什么关系?是相互补充,还是相互排斥,抑或二者的关系应视不同经济环境而定?国内外学者对此作了许多有益研究和探索。

清泷和赖特(Kiyotaki,Wright),特瑞乔斯和赖特(Trejos,Wright),松山(Matsuyama),威廉斯和赖特(Williams,Wright),班纳吉和马斯金(Banerjee,Maskin)等学者研究发现,当市场充斥着劣质货币时,易货贸易会重新出现,但是当市场重新找到一种被广泛接受的货币之后,这种低效率的交易方式就会淡出经济舞台[8,9,10,11,12,13,14]。科朗童(R.E.Kranton)认为,随着易货市场搜寻成本的上升,互惠易货贸易合同就有自我强化机制,给易货商带来更高的效用水平,即便这种交易方式缺乏效率。但是,一个有序运行的易货贸易制度仍会被大市场打破和取代[15]。C.普林徳加斯特和L.斯托尔以货币市场资源配置为参照基准,建立博弈论模型研究易货市场是否能够实现效率状态,他们发现,只有当易货贸易足够频繁,信任得以建立时,易货贸易的资源配置才会趋近于货币市场的效率状态[16]。郑先炳认为,持续恶性通货膨胀使货币丧失价值储藏功能,最后连交易媒介功能也不复存在。这时人们开始以物易物,仿佛又回到原始商业经济时代[17]。邹根宝认为,易货贸易大多起因于易货国外汇不足,无法以现汇支付方式与他国进行交易。在用外汇支付不成问题的情况下,易货贸易较少被采用[18]。石丁认为,以物易物缺乏通用标准衡量商品价值,交换不便,也不公平,货币应运而生是社会的进步[19]。崔有祥等认为,现代易货在中国是一种新型的贸易方式,是对现汇贸易的补充[20]。俞荣根,丁新正认为,电子商务与传统易货概念的结合成为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企业的典范,现代易货作为一种全新的营销方式,正成为现金交易的有益补充[21]。梁士伦认为,以货易货只能作为企业在特殊时期的短期应急方式,从长远来看并不能根本解决商品流通和企业发展问题。企业要真正发展壮大,只能靠积极开拓销售市场,并非靠以货易货[22]。帖木尔·纳兹罕诺夫面对哈萨克斯坦再度出现的易货贸易,推断当国家克服经济危机的影响之后,市场经济秩序重新恢复,经济得到发展,易货贸易及其俱乐部也就失去意义[23]。

全球经济因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兴起而变得更加扁平,尤其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阴霾不散、欧债危机、局部地区冲突不断的背景下,现代易货贸易制度凭借自身优势,重新获得青睐。然而,由于本身无法克服的缺陷,易货贸易难以取得正常现汇贸易的高效率。本文试图基于已有研究成果,讨论易货贸易的资源配置效率,并分析其对我国推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有益启示。

三、易货贸易资源配置效率考察

前文有关易货贸易局限性的总结蕴含着一个事实:易货商对彼此拥有不对称信息,持有货物方对自己的货物和资信拥有完全的信息,而对交易伙伴的货物和资信则拥有有限信息,易货双方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作出能让自己利益最大化的行为选择。借鉴C.普林徳加斯特和L.斯托尔的重复博弈模型,下文将对易货贸易的资源配置效率进行考察。

(一)对称易货贸易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

基本假设:[24],而如今中国与中亚贸易已经过渡到现汇贸易,且大量边境贸易采用人民币结算。1993年之后,由于俄方物价、关税不断上调,卢布大幅波动,中俄边境贸易现汇贸易正在逐步取代易货贸易。20世纪80到90年代,缅甸货币极其不稳定,人民币备受缅甸居民欢迎,缅甸政府于1992年底决定,允许缅商携带人民币入境,人民币在缅方边贸区内视为合法,中缅边境贸易由易货贸易转向人民币结算的现汇贸易。

在易货贸易大户中,伊朗长期受西方国家经济制裁,对外经贸往来受到全面抑制,2011年11月21日,美国对伊朗发动新一轮金融和能源制裁,2012年4月17日欧盟禁止成员国为伊朗石油贸易提供金融服务的决定正式生效,致使很多国家无法向伊朗支付进口原油的硬通货,伊朗也与土耳其、印度、巴基斯坦、叙利亚等国开展易货贸易以应对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中国也与伊朗开始酝酿易货贸易,以支付300多亿美元的石油欠款。2012年5月7日,伊朗政府宣布与我国的部分石油贸易将采用人民币结算[25]。伊朗对人民币的接受欢迎态度,更显示了人民币结算对转变易货贸易的可能性[26]。

五、结论

上文通过建立易货贸易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对易货贸易的资源配置效率进行模型推导,并讨论了易货贸易与现汇贸易的关系及其对我国推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启示。我们得出以下三点基本结论:

(一)易货贸易是在特定情况下对现汇贸易的有益补充

易货贸易虽然古老,且绝大多数早已被现汇贸易取代,却依然能在特殊情况下继续发挥资源配置功能。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增大,许多企业面临资金周转困难、融资约束、销路不畅、库存积压等问题,易货贸易“以买促卖”,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企业面临的上述难题,有利于企业危机中求生存;局部地区局势紧张,资金流通渠道受阻,也需要借助易货贸易实现商品流动;伊朗、朝鲜面临经济制裁,外汇又极其短缺,现汇贸易也无法正常展开,易货贸易成为它们的无奈选择。这些特定情况使得现汇贸易无法覆盖所有商品交换活动,易货贸易成为一种有益补充。尤其借助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成为推动现代易货贸易的重要力量。中国应充分理解现代易货贸易兴起的原因和趋势,鼓励我国企业有效利用现代易货贸易的优势以加强对外经贸联系。

(二)现汇贸易终将取代易货贸易并巩固开拓市场关系网络

易货贸易作为现汇贸易的补充,只在特定情况下才会重新出现,当这些情况消失,市场又出现被广泛接受的货币时,现汇贸易终究取代易货贸易。现代易货贸易虽然具有很多优势,但却仍需借助易货额度作为交易媒介,以国际硬通货为单位的价格来衡量商品相对价值,这说明易货贸易仍无法完全摆脱货币因素。现汇贸易取代易货贸易之后,先前通过易货贸易构建的商业网络继续得以维持,并进一步节约交易成本;现汇贸易还有利于寻找新市场,扩宽商业网络。

(三)中国应尽可能争取易货贸易过渡到人民币结算

动态贸易理论 篇8

关键词:传统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发展战略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有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学说。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但各国在生产不同产品上的比较优势是如何形成的呢?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简称H—O模型)认为,在不同国家同种商品之生产函数相同的条件下,比较优势产生的根源在于各国或区域生产要素相对禀赋的不同,以及不同商品生产在要素使用密集型式上的差别。因此,各国应当生产出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相对充裕要素的产品,而进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相对稀缺要素的产品。应该说,上述理论在解释现实中的某些贸易格局上是相当成功的,并曾在相当长时期内构成了国际分工与贸易理论的主流,但它们终究存在着局限性。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是建立在规模报酬不变和完全竞争的基础上,其比较利益产生前提是各国的供给、生产条件不可改变,资源和生产要素不能在国际间流动,这种传统比较优势具有静态的特征。

1新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

二战后,出现了大量的贸易新现象: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额超过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额;制成品内部的贸易比重上升,初级产品的贸易下降;发达国家之间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比重上升;跨国公司内部贸易额越来越大。这些新贸易现象与传统贸易理论相悖。针对传统理论的不足,以不完全竞争为假设前提的新贸易理论应运而生。与传统理论相比,新贸易理论大量运用产业组织、市场结构、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产品差异等概念和思想来构建新的理论模型,使国际贸易理论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

(1)20世纪90年代克鲁格曼以规模报酬递增、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为假设前提,在迪克西特一斯蒂格利茨(简称D—S模型)垄断竞争模型的基础上,认为产业集聚是由企业的规模报酬递增、运输成本和生产要素移动通过市场传导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克鲁格曼的产业群模型是基于以下事实:企业和产业一般倾向于在特定区位空间集中不同群体,,不同的相关活动又倾向于集结在不同的地方,空间差异在某种程度上与产业专业化有关。这种同时存在的空间产业集聚和区域专业化的现象,是在城市和区域经济分析中被广泛接受的报酬递增原则的基础。当企业和劳动力集聚在一起以获得更高的要素回报时,存在本地化的规模报酬递增为产业群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本地化的规模报酬递增和空间距离带来交易成本之间的平衡,被用来解释现实中观察到的各种等级化的空间产业格局的发展。

(2)詹母斯·布兰德和保罗·克鲁格曼在在其著名的论文“国际贸易的相互倾销模型”(1983)中提出了相互倾销理论。该理论认为,寡头垄断厂商为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将增加的产量以低于本国市场价格的价格销往国外。从表面上看,在国外市场上产品的销售价格是降低了,但是从全部产品所获利润最大化的角度来看,如果这种销售不影响在本国销售该产品的价格,那么厂商所获得的总利润水平却提高了。同理,其他国家的厂商也会采取同样的策略将增加的产量销往对方国家市场。从这里我们可看出,在相互倾销贸易理论中,各国开展对外贸易的原因只在于垄断或寡头垄断企业的市场销售战略。

(3)1961年,美国学者M.V.波斯纳他在《国际贸易与技术变化》一文中,提出了国际贸易的技术差距理论。技术差距理论认为,工业化国家之间的工业品贸易,很多是以技术差距的存在为基础进行的。技术差距理论通过引入模仿时滞来解释国家之间发生贸易的可能性。在创新国和模仿国两国模型中,创新国一种新产品成功后,在模仿国掌握这种技术之前,具有技术领先优势,可以向模仿国出口这种技术领先的产品。随着专利权的转让、技术合作、对外投资或国际贸易的发展,创新国的领先技术流传到国外,模仿国开始利用自己的低劳动成本优势,自行生产这种商品并减少进口。创新国逐渐失去该产品的出口市场,因技术差距而产生的国际贸易量逐渐缩小,最终被模仿国掌握,技术差距消失,以技术差距为基础的贸易也随之消失。创新国逐渐失去该产品的出口市场,因技术差距而产生的国际贸易量逐渐缩小,最终被模仿国掌握,技术差距消失,以技术差距为基础的贸易也随之消失。

(4)产业内贸易是当代最新国际贸易理论之一,它突破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一些不切实际的假定(如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规模收益不变等),从规模经济、产品差异性、国际投资等方面考察贸易形成机制,从而解决了传统贸易理论所不能解释的贸易现象:产业内贸易日益占据国际贸易的主要地位。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发展历程大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经验分析阶段。主要包括1960年佛得恩对“荷比卢经济同盟”集团内贸易格局的研究;巴拉萨对欧共体成员制成品贸易情况的分析;小岛清对发达国家间横向制成品贸易的关注。第二阶段是理论研究阶段。里程碑是格鲁贝尔和劳埃德于1975年编写的《产业内贸易:差别化产品国际贸易的理论与度量》,这是最早的关于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专著。在这本书中作者修正了H—O模型中的某些前提条件,把贸易中有关的费用引入模型,解释了部分产业内贸易现象。第三阶段是丰富发展阶段。主要理论模型有:20世纪70年代末,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克鲁格曼等创立了新张伯伦模型,把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运用到产业内贸易领域;20世纪80年代初,布兰德而和克鲁格曼为解释标准化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现象建立的差别模型。

2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战略选择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描述qq空间的句子唯美下一篇:酒水代销合同范本

付费复制
文书易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