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的工具

2025-03-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交通的工具(精选13篇)

交通的工具 篇1

1、通过让幼儿观察、讨论、操作,激发幼儿对现代交通工具探索的兴趣;2、引导幼儿给交通工具分类,培养幼儿的分类能力;3、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了解交通工具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直到正确乘坐的方法,不做一些危险的动作。

二、 活动准备:

1、 各种交通工具的图片;2、操作图片、操作卡每组一套;3、交通工具(汽车、飞机等)的道具;4、布置好的活动场景(如公路、大河等)、兔妈妈及小兔的头饰。

三、活动过程:

(一)开心聚会:

1、师运用游戏的口吻引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兔宝宝,今天我们收到邀请卡,请我们去很远的地方参加森林聚会,你们想去吗?可是森林聚会那么远,我们怎么去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2、引导幼儿同伴相互讨论,说出自己的办法,如乘船、坐飞机等。

3、师:好,兔宝宝真聪明,有的想乘飞机、有的坐轮船、有的坐火车,真棒!那现在就请你坐上自己喜欢的交通工具,我们出发吧!

4、幼儿自由选择道具,听音乐跟随兔妈妈一起出发。

(二)交通工具可真多

1、教师带领幼儿来到大草地,幼儿自由坐下休息,教师提问:(1)啊,大草原上可真漂亮,你们开心吗〉告诉妈妈你是怎么来的,你请谁帮忙了?(2)你觉得你的交通工具方便吗?好在哪里?

2、师幼共同讨论、讲述自己乘坐的是什么交通工具,有什么用?引导同伴间交流讲述。

3、请个别幼儿上前展示自己的交通工具,讲述自己的想法,其余

幼儿共同分享。

4、师小结:汽车、轮船、火车、飞机是用来运人和东西的,大家给他们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交通工具,它们行驶的速度很快,给我们的外出带来了许多方便。

5、你还认识哪些交通工具?

6、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意义出示图片,请大家欣赏。

(三)交通工具大比拼

1、教师运用演示文稿出示交通工具(一)小汽车:你认识它吗?它叫什么?它是在什么地方行驶?怎样行使的?

2、一一出示火车、飞机等,是水上、陆地、空中的交通工具。

3、师:“交通工具可真开心,认识那么多喜欢它们的小朋友,可是今天它们遇到一个麻烦,它们家里的成员越来越多,太挤了,希望小朋友帮帮它们,再给它们找一个舒服的家。”

4、幼儿分组进行操作,教师引导幼儿合作商量进行分类。

(1)按照交通工具的名称进行分类;

(2)按照行驶地方进行分类;

(3)按照用途进行分类。

5、在投影仪上展示幼儿分类的结果,并阐述自己的理由,教师鼓励幼儿同伴间互评。

6、师小结:小兔宝宝,交通工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但是如果不遵守交通规则,做一些危险的动作,那么交通工具就会发火,会发生一些危险的事情。

(四)我市未来交通工具设计师

1、师:宝宝们,我们认识那么多的交通工具,现在也请你来设计吧,希望你设计的交通工具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舒服,让我们更安全。

2、幼儿自由分组设计,教师进行指导(1)运用废旧材料;(2)绘画创作

3、布置“交通工具展览会”让幼儿欣赏、讨论说说“心中的交通工具”

交通的工具 篇2

新概念冰车

数千年前, 人类就有在冰天雪地里生活的经验, 他们发明了能够在雪地上快速穿梭的雪橇。英国莲花汽车公司的研究人员根据雪橇的运行原理, 开发出了一款新概念冰车。这种冰车的模样十分卡通, 看上去就像是穿有3只大靴子的直升机。可别小看这种像玩具的冰车, 它可以忍受南极零下72摄氏度的低温考验。在三个大靴子一样的滑行装置的帮助下, 时速远远超过老式的小冰车, 居然可以达到每小时135公里的高速, 让南极那些海豹和企鹅看得目瞪口呆。新概念冰车不仅可以在平整的冰面上行驶, 在崎岖不平的雪地上照样可以飞驰。

新概念冰车还是一款环保车, 因为它是采用生物燃料作为动力, 经过改装的超动力发动机排放的温室气体比普通汽油低70%左右, 可以在横跨4000多公里的南极洲雪地里自由驰骋。这款车的发明者是基尔伦·布拉德利, 曾是F1赛车的设计者。这款车看起来像是直升机, 这是因为布拉德利利用机动滑翔飞翼的零部件制造了冰车的车体。冰车上载有一台雷达, 可探测到冰下危险的裂缝。车体十分轻巧, 净重只有350公斤, 如果不幸在雪地里熄火, 驾驶员可以轻松地推着它前行, 直到寻找到一个就近的维修点。

最近, 有两位探险家安德鲁·穆恩和安德鲁·里根驾驶着新概念冰车, 踏上通向南极的漫漫征途。这次南极之行通过电视台全程直播, 给予赞助的环保组织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宣传极地的重要性。喜欢探险的穆恩和里根之前去过南极和北极, 但这是他们首次以教育的名义尝试穿越南极洲。里根解释说:“我有六个孩子, 我真的希望这次探险活动将激发他们对知识产生真正的兴趣。”

冰冻飞机与冰制跑道

以前, 无论科学家还是探险家要去南极, 大多是利用破冰船通过海域到达南极。这种方式虽然比较安全, 但是时间比较长, 不利于人们在工作忙碌之余去短时旅游。因此, 坐飞机去南极旅游是个很好的选择。

要在南极进行低空飞行之旅, 飞机可能遭遇的冷冻是一大挑战。韩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身披冰雪仍然可以正常飞行的飞机, 希望抢占飞越南极的旅游市场先机。“冰冻飞机”正在韩国瑞山航天测试中心进行展示, 该中心专门设置了一个18.8万平方米的冰冻展区, 人为制造出飞机在酷寒低温中飞行的环境, 测试飞机与配套设施在极端气候下的飞行能力。这种低温环境可以是南极的低空飞行环境, 也可以模拟高空低温飞行环境, 甚至可以是外星球大气稀薄下的飞行环境。

独特的交通工具 篇3

There are just three bridges along the 3.5km stretch of Venice’s Grand Canal, so how do you get across? By Traghetto (meaning “ferry” in Italian), of course. The unglamorous sibling of the gondola, these no-frills boats get passengers from one side of the canal to the other for a meagre fee. You can pick up a Traghetto from any of the seven piers along the canal—just look for the yellow signs pointing you towards the landings. Each boat is rowed by two oarsmen—one at the bow and the other behind the passengers, as in a gondola—if you want to ride like a Venetian, you should stand for the short journey.

总长3.5公里的威尼斯大运河上,一共只有三座桥梁,那你要怎么过河呢?当然是坐Traghetto(意大利语“渡船”)啦。这种摆渡船和著名的贡多拉很像,但是没贡多拉那么精致迷人。这些无装饰的船只将乘客从运河的一边送到另一边,只收取很少的费用。你可以在运河沿岸七个码头中的任意一个搭乘Traghetto——会有一些黄色指示牌指示你在哪里登船,只要找到它们即可。每艘船有两个桨手,像贡多拉一样,一个在船头,另一个在所有乘客身后。如果你想像威尼斯人一样出行,那就忍受一下这趟短途旅程吧!

Pakistan—Tangah 巴基斯坦马车

Save yourself a few bucks in Pakistan and ride on a Tangah, rather than the more commonly used rickshaws and taxis. A Tangah is a carriage, sitting atop two large wooden wheels (not exactly designed for comfort, so expect a sore bottom on a long journey!), pulled by one or two horses. They have a low-glamour, but high fun factor and have become more widely used in Pakistan for enjoyment, rather than as a functional way of getting around. Just beware that they’re not the speediest way to travel!

想在巴基斯坦省点钱,那就坐Tangah,而不要选择更常坐的人力三轮车或出租车。Tangah是架在两个大木轮上(木轮可不是为了舒适而设计的,所以做好心理准备,这趟漫长旅程中你的屁股可要受罪了!)、由一两匹马拉的马车。Tangah的样子不怎么迷人,但却非常有趣。在巴基斯坦,它越来越多地作为一种娱乐方式被广泛使用,而不是一种功能性的交通工具。只是要注意,它们可不是速度最快的旅行方式哟!

Cambodia—Bamboo Train 柬埔寨竹火车

Those with a strong constitution may want to ride a Cambodian bamboo train—known locally as a Nori. Passengers sit on a makeshift bamboo “train” (basically just a bamboo platform) powered by an electric generator engine, travelling at up to 40km/h. The unmaintained railway tracks make for a bumpy ride and the closest you’ll get to luxury is sitting on a grass mat. But the fares are low and this is a once in a lifetime experience, as all the locals use them for getting around.

未来的交通工具 篇4

未来,未来的交通工具,一定会千奇百怪。出门时,每个人都可以带四张卡片,蓝色的、白色的、灰色的和彩色的。

蓝色的,画着一条小鱼。只要用手紧紧抓住它,三秒钟,就可以变成一条鱼,而想变成什么鱼,只要在“变身”的三秒钟内默念十遍,就可以了。变成了鱼,人们遇到大海就不要用发愁,人们遇到海啸也不必发愁。只要带着这“鱼卡”,看到水就变成了鱼,到达陆地,就再变回人……

白色的,画着一只小鸟。只要用手轻轻抚摸它,十秒钟,小鸟就会摇头摆尾飞出来,慢慢长大,从一只小鸟的体积,到一架飞机的体积……从可以坐下一个人,到两个、三个……直到你喊“停”——就像孙悟空的神奇金箍棒。那时,大家就可以坐在小“飞机”身上,在空中翱翔。而下了“飞机”,就找不到它了。

灰色的,画着一辆自行车。只要用手使劲一摁它,自行车就立马来到你身边;再摁一次,它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彩色的上面画着许多玩具,滑板、旱冰鞋等。只要用指甲在你选中想玩的玩具后面画一个对号,它立刻就会出现在你身边。而把对号抹去,它就像自行车的结局一样了。

未来,是可爱的,未来,是美丽的,未来,是……想到未来,我不再担心那拥挤的马路,汽车的尾气,随着科技的发展,它们一定会消失的。

未来的交通工具 篇5

这种交通工具的车把旁边有三个按钮:蓝色控制海面行驶,绿色控制陆地行驶,白色控制天空行驶。

陆地行驶的状态和现在的电动车看起来没什么两样。但它的效能却比电动车高级很多。它不是直接靠电来发动的,人体散发的二氧化碳,车子吸收了以后,把二氧化碳转化为电能。车子的主人不用它时,它便在空中“寻找”二氧化碳,并储藏起来。当你行驶在路上,有一辆车快撞到你时,车子会说:“主人,危险警示,前面有辆车,请避让!”这样就不会发生交通事故。如果你不等红灯变绿强行,车子会自动锁住车轮,不让你走。

如果你按下蓝色按钮,它底部的轮子便会自动收回,同时,车子底部会伸出一块钢板,车头会伸出能罩住车身的玻璃,使整个车里不会进水。它也能吸收你身上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电能。你不用担心迷路,因为它会自动为你设计路线并导航。

如果你按下白色按钮,它会自动伸出两个又大又长的机翼,并且车上会像飞机一样罩上白色钢化玻璃,玻璃即刻封住机舱,同时在舱内释放氧气。它就是一架迷你飞机。迷你飞机开起来就像骑电动车那样简单。飞机最高可达3500米,最多载重300公斤。它必须提前在陆地储备足够的电量。飞机会根据你要飞多远来定要储备多少电量,并准确地告诉主人。

未来的交通工具 篇6

20xx年的时候,我已经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了。那时候满街都是我的发明的交通工具,比如既能在天空上飞、又能在海里行驶、还能在陆地上跑的汽车

到时候马路上有各种各样的神奇的交通工具像是能飞的、能在水里行驶、在地面上行驶的汽车,会跑的机器豹、机器老虎、机器狮子……天空中全是我发明的能飞、能游的、能在陆地上行驶的汽车、会飞的机器大鹏鸟、机器老鹰、机器鸽子、机器麻雀、机器燕子、机器喜鹊、机器乌鸦……海里全是我发明的海陆空三能汽车、机器鲨鱼、机器海豚、机器鲸鱼、还有普通的机器鱼……这些东西全是用水做原料,排出的的水是被净化过的水。可以排放进干净的水源里。如果用的是大海里的水当燃料的话,排出来的就是净化好的湖水。用湖是当燃料排出来的就是净化了的海水。这样两种水都不会少。还能节约水源,来环保,臭氧层也不会受到破坏,空气也不会被污染。

这就是未来的交通工具。

交通的工具 篇7

城市轨道交通工具每天载运大量乘客, 是一个城市内流动的风景线, 因此, 每个城市在轨道车辆的招标、采购、设计中, 都要求本城市的地铁设计体现本地文化特色, 彰显个性, 从而提升城市形象。产品是文化的物质载体之一, 地域文化通过当地人所使用的产品来有所体现, 城市轨道车辆产品尺寸结构大, 具有良好的视觉冲击力;接触人群广, 形象推广能力强, 是城市地域文化的有力承载实体。因此, 在城轨车辆的设计中, 设计师应站在客户的角度, 充分了解其文化的地域性特征, 并在车辆的造型设计中有所体现。

1 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地理环境、人文环境下形成的并具有鲜明本地特征的一种子文化。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中国现代化进程逐步加快, 地域文化正在逐步消弱。没有地域特征就没有民族特色, 要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首先要发展强盛中华文化, 以及组成中华文化的各个地域文化。传承、发展和创新地域文化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地域文化是地方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文化支撑。地域文化带来的产品多样性, 是提高产品竞争力, 丰富市场的重要手段。地铁等大型交通工具产品具有结构尺寸大、接触人群广等特征, 其造型设计必须要体现地域特征。

地域性的形成有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包括本地的山川河流、动植物、季节气候等;人文环境包括本地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这些特征, 都可以是造型设计创意来源。地域文化的组成决定其在轨道交通工具的设计上是可以体现的。

2 轨道交通造型设计

2.1 造型设计的形态元素分析

2.1.1 造型要素

城轨车辆外部造型有自身独有的特征, 这些特征是城轨车辆区别于其他交通工具产品族的地方;也是同类城轨车辆个体间相互差异之处。通过对比分析, 本文提炼出以下9个主要造型特征: (1) 侧面轮廓线; (2) 车窗; (3) 车门; (4) 腰带; (5) 前大灯; (6) 前玻璃窗; (7) 导流罩; (8) 牵引钩; (9) 标识。如图1所示。

这些特征是对城轨车辆造型进行设计的关键, 它们相互影响, 共同体现了产品的整体风格。

2.1.2 色彩要素

色彩不但使物体在体型的基础上更加完整和丰富, 而且比形状更能激发人体的内心活动, 从而传达设计师预定的内在含义。比如红色让人联想到鲜血、红旗、火焰, 传达激烈热情、喜庆、温暖、吉祥等含义;绿色让人联想到蔬菜、森林、橄榄枝, 传达清新、健康、和平、希望等含义;蓝色让人联想到海洋、天空, 传达宁静、自由、纯净、科技等含义。相比形状的改变要考虑内部结构和生产模具等因素, 产品色彩方案的改变和提升不会带来太多的成本变化, 但往往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城轨车辆常采用彩色的腰带、肩带来点缀装饰, 这个颜色的选择既要考虑到线路色, 也包含了设计师要传达的语义。

2.1.3 材质要素

材质是物体的外在“皮肤”, 同样的形状和色, 如果采用不同的材质, 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材质不但能在视觉上表达语义, 还能在机理、软硬、表面光滑度等触觉上给人以感受:玻璃材质:易碎、通透、洁净;金属钢材:坚固、光滑、冰冷;木材:自然、温暖、古典。

2.2 设计原则

1) 实用:实用是指产品实现其物质功能, 是产品生产制造的根本原因。造型设计要服从于产品的功能, 轨道交通工具首先要满足服务市民的乘坐出行需求。要做到舒适安全, 方便快捷。

2) 经济:造型设计应有利于降低车辆的生产成本, 维修成本、线路运营成本, 带来经济效益, 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

3) 美观:美观是产品视觉感受的综合, 主要包含了产品的形式、结构、工艺、材质和产品体现出来的时代感、民族特色等。在车辆造型设计时要做到比例与尺度, 均衡与稳定, 统一与变化, 过渡与呼应等基本原则。

4) 创新:产品造型设计中的“创新”, 就是要在实现产品主要特征的基础上, 发现新的视角, 结合新的工艺, 发掘新的创意, 赋予产品新的形式。

3 轨道交通工具造型设计中地域文化的应用

在具体设计实践中, 地域文化应用于轨道交通工具的造型设计分三个步骤来实现:

1) 地方元素和地方文化的撷取。即设计师要撷取适宜运用于产品设计上的符号:在张家界磁悬浮车辆的设计过程中, 事先调研考察了当地的地域文化特点, 比如风景、民族服饰、建筑、动植物等。归纳总结具有特色的美学形式, 开展思维风暴和视觉面板等方式激发创意。

2) 文化符号到思维之间的转化。即用设计的思考逻辑, 将地方文化或者元素通过各类艺术加工, 转化为可运用的设计语言而加以运用;这些语言可以是大的形状轮廓, 也可以是小的图案装饰。

3) 本土化产品的设计实践。将转化的符号透过某种设计方式, 进行文化产品的实际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尝试把这些具有张家界独有的元素应用于设计对象中去。以下是部分设计案例。

案例一:提取少数民族银饰的特征曲线, 并应用于造型设计。苗族银饰, 是张家界地区最富有特色的民俗服饰, 从中提取的特征线应用于车辆头型设计, 从而使车辆设计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如图2所示:

案例二:提取大鲵的头部轮廓特征线应用于车辆的外形轮廓。大鲵是张家界地区的代表性动物, 勾勒提取其外部轮廓线, 艺术加工后应用于车辆头型设计, 使车辆造型既流线动感, 又具有地域特征。如图3所示:

案例三:“森林”内装, 提取树干、树枝的形状用于扶手杆的设计。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空气清新, 环境宜人, 将这种绿色作为车辆内装的主色调, 借鉴树枝的形状作为内装扶手杆的形状, 从而使整个内装设计亲切、自然, 也不失地域风格。如图4所示:

4 结语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不断深入, 中国各个城市建设也在趋于同质化。如何体现本城市的特色, 体现本地域文化, 城市交通工具肩负重要的使命。设计师在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工具的创新设计时, 应该尊重传统和当地文化特色, 充分考虑对于当地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使设计体现出较高的文化含量和艺术水准, 同时反映出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感和素养。只有保持本土文化, 继承地方传统的设计, 才能更有创新和发展, 才能得到使用者的认同和称赞。

参考文献

[1]刘百辰.张增强.地域文化在当代产品创新设计中运用分析[J].科教导刊, 2009 (11) .

超炫的交通工具 篇8

“标致888”是标致汽车公司第五届汽车设计大赛的入围作品,设计者是来自挪威的汽车设计师奥斯卡·约翰森。这款汽车的最大特色是可以折叠,而且并非在静止的时候才折叠,居然可以折叠行驶。这款车有两种行驶模式:一种是处于折叠情形的“城市模式”;一种是不折叠的“高速公路模式”。

当“标致888”在城市中行驶时,轿车在液压抬升系统的作用下折叠起来,形成一个倒V字形的结构。折叠后的轿车重心上升,前后轮的间距减小一半,因此,占地面积减少一半,可以灵活地在大街小巷里穿梭,灵活地转弯。当轿车进入高速公路时,液压抬升系统把轿车的折叠轴降下来,恢复正常模式行驶。

这款轿车以中央折叠轴为界限,分为前后两部分。它的动力部分和储物箱放在后面,而驾驶室则在前面,让司机在轿车折叠行驶时可以看见前面的道路。前面只设有两个座位,座椅有些像躺椅,坐在上面十分舒适。当轿车折叠的时候,座椅则可以下调,不至于让人有坐在斜坡上的感觉。车门为顶开式,在兜风的时候可以掀开,让人享受敞篷车的惬意。

设计师奥斯卡·约翰森表示:“这款车不但解决了城市的拥堵问题,而且,驾驶起来会让人感到灵活方便。它的外观也十分时尚,看起来就像是科幻片中来自外星球的交通工具。我相信它能征服购买者,尤其是那些年轻人。”

太阳能自行车

英国米罗斯拉夫·米列维奇设计的太阳能自行车,车身为亮黄色,高1.765米,最宽处为0.57米。车身上有一个顶篷,长1.622米,宽0.535米,里面安置有太阳能电池。在阳光下骑行时,顶篷里的太阳能电池把太阳光转换成电能,向后轮小马达供电,驱动自行车前行,時速可达24公里;雨天顶篷能为骑车人遮雨。米列维奇介绍说,马达可以在白天靠太阳能电池供电,晚上则可利用外部电源充电,或者是使用者上班后把车放在户外充电,供下班回家时使用。车上有一个开关,可以在普通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间转换。

新概念冰车

数千年前,人类就有在冰天雪地里生活的经验,发明了能够在雪地上快速穿梭的雪橇。英国莲花汽车公司的研究人员根据雪橇的运行原理,开发出了一款新概念冰车。这种冰车的模样十分卡通,看上去就像是穿有3只大靴子的直升机。可别小看这种像玩具的冰车,它可以忍受南极-72℃的低温考验。在3个大靴子一样的滑行装置的帮助下,时速远远超过老式的小冰车,居然可以达到每小时135公里的高速,让南极那些海豹和企鹅看得目瞪口呆。新概念冰车不仅可以在平整的冰面上行驶,在崎岖不平的雪地上照样可以飞驰。

新概念冰车还是一款环保车,采用生物燃料作为动力。经过改装的超动力发动机,排放的温室气体比普通汽油低7%左右,可以在横跨4000多公里的南极洲雪地里自由驰骋。这款车的发明者是基尔伦·布拉德利,曾是F1赛车的设计者。这款车看起来像是直升机,这是因为布拉德利利用机动滑翔飞翼的零部件制造了冰车的车体。冰车上载有一台雷达,可探测到冰下危险的裂缝。车体十分轻巧,净重只有350千克。如果不幸在雪地里熄火,驾驶员可以轻松地推着它前行,直到寻找到一个就近的维修点。

未来的交通工具教案 篇9

南昌市松柏小学 任 钦

本课是赣美版五年级第九册教材,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一、教材分析

飞翔的的梦想驱使人们不懈的追求,终于制造出载人上天的飞机。想象和联想,给人类带来创造性的变化,有了想象,才有发明创造,才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如气垫船、磁悬浮列车、超音速客机和宇宙飞船。而未来的交通工具会是什么样的呢?

这是一节以未来的交通工具为命题的想象绘画课,教学的着重点设在拓宽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和创作能力。教师要利用有关资料,丰富学生的感知外,还要积极的调动学生的思维,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想象。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各种造型的新型交通工具。

2、通过夸张、变形、添加、装饰等方法描绘出自己想象中的 未来的交通工具形象。

3.、培养学生敢想、敢干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保护环境与爱科学、爱创造的美好情操。

三、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画出有趣、环保的未来交通工具。

2、开拓他们奇特的想象力,创造出不同凡响的未来交通工具形象。

四、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吸铁石、彩色卡纸、白纸

学具:彩色卡纸和白纸、勾线笔、彩色水笔油画棒、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你们是怎么来学校的?

(坐电动车、公交车、自行车、走路来的„„)

2、除了走路来的,电动车、公交车、自行车它们都属于

板书:交通工具

3、如果我们要去更远的地方参观、旅游还可以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去呢?

4、交通工具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我们来了解一下交通工具的演变过程:(课件图片欣赏)

(在早些时候,人类还没有“交通工具”这一代名词,人们主要是靠步行来相互走访联系的。后来,人们的智力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后,有了马车、牛车等畜力交通工具,也算是交通工具史的一个“巨

大”的飞跃了,之后不久,水上的交通工具也逐渐成型,当时自行车这种实用的工具已经发明,只不过没有现代这样坚固好骑。来到了所谓的“半机械时代——蒸汽机”,就有了蒸汽火车与蒸汽轮船,这两项发明使陆地和水中交通工具的速度有了显著的提高。而今,汽车、摩托车、轮船、飞机是现代社会交通工具的主流,最主要的就是速度快、运量大。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有了运载火箭,宇宙飞船,人类也完成了到宇宙太空闯一闯的愿望。

5、交通工具的发达,给人类带来了方便和快捷。随着交通工具的使用频繁,但随之也带给人类无尽的烦恼。谁能说说给我们带来了哪些烦恼?(请学生说)

1)汽车尾气的排放、外加汽车噪音等,对人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伤害,这就是城市空气污染。

2)修建公路、铁路需占用大量农田,破坏了周边生态资源,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

3)大量汽车的生产,常常使交通陷入瘫痪。

6、是啊,交通工具在使用中还存在着浪费资源、环境污染、造成交通拥挤不太安全等各种问题,这些是科学家和设计师至今都在思考的问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当当科学家做做设计师,一起走近未来的交通工具。

板书:未来的(交通工具)

二、新授

(一)了解节能环保的特点

1、我们一起来看看,你认识哪些新型的交通工具呢?(出示图片:太阳能汽车)

2、这个造型奇特的物体是什么?

3、使用太阳能有什么优点?

(板书“环保”)节能和环保是太阳能最大的特点。但是太阳能受天气的影响很大,如果长时间阴雨天气的话就会影响使用。因此出现了以太阳能和其他能源混合驱动的汽车。

(出示图片:太阳能混合驱动车)

4、它有着普通汽车的造型,只是比普通汽车多了块电池板,这就不用担心天气的困扰。

(出示图片:太阳能轮船)

5、轮船上也用上了太阳能,它的造型比较独特。你知道它的太阳能电池板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吗?

6、因为船身很小,这样设计既方便,又能节省更多的能源了。

(二)了解磁悬浮快捷的特点

1、这是什么列车?

2、它和普通的火车有什么不一样?

3、为什么要将列车悬浮在铁轨上吗?

4、车身悬浮在轨道上就能减少摩擦力,提高速度,磁悬浮列车是目前地面上最快的交通工具,一个小时能行驶500到600公里,比如说:从南昌到上海普通火车要坐十个小时,动车要五个小时二十分钟,如果有了磁悬浮列车,一个多小时就能到,它的速度都快赶上飞机了。

(板书“快捷”)

(三)了解气垫船节能快捷的特点

1、你认识它吗?你从哪看出来的?(出示图片:气垫船)

2、每艘气垫船都有一个或两个大风扇,我们把它叫做鼓风机,是往黑色气垫里输送空气用的。

3、现在不仅有气垫船,(出示图片:气垫船车)还有气垫船车,能在光滑的地面上行走;(出示图片:气垫飞船)气垫飞船,能在低空飞行。

(四)了解多功能的交通工具

1、这到底是飞机还是汽车呢?它的外形有什么特点?(出示图片:多功能汽车)

2、这种多功能的汽车,在交通拥挤时就变身飞机,如果有一天我们将天空这个大领域广泛的运用起来,那地上的交通压力将会得到大大的缓解。

(板书“多功能”)

三、教师示范

1、老师希望有这样一种交通工具。它有两个隐形轮胎,不需要它时,便能收回车身,我比较喜欢吃苹果,所以希望它的造型像个

苹果,你们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或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的外形来进行改装,大大的窗户干净又透明,有着自动化灵活的方向盘,还能无人驾驶,它还可以有什么功能呢?谁来当当老师的小助手。

2、能飞(添加翅膀)

3、能用太阳能

4、能潜水

5、真棒!一辆节能又环保的多功能汽车就诞生了。

四、作品欣赏

每个人心中肯定都会有不同的想象,想象着未来的世界会有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呢。

(欣赏课件,教师简单介绍)

五、放飞想象,创作练习

1、通过刚刚的欣赏,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在这里收获灵感。和同桌讨论讨论,你有什么造型更有趣,功能更强大的想法吗?

2、谁能来说说你的创意?

3、老师打算在班上举办个“未来交通工具展”,现在向我们全班同学征集作品,我们也来做回设计师,动手画一画,然后把你的设计贴在展厅来展览,比一比谁的造型最有趣,谁的创意最环保。

七、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八、作品展评拓展

瞧,我们的展厅展出了各种形形色色的设计图,谁来简单 地说说自己的设计,以什么为原型,有什么功能?

(引导学生从未来理想的交通工具将是“轻巧、美观、环保、高效、全自动、多功能、节约能源”方面进行联想和评价)

九、小结

未来交通工具的人情味儿 篇10

11-12‘大学生产品创新设计国际邀请赛面向注册在校的大学生,针对未来社会可能出现的各种新的交通方式,设计作品涉及了老龄人和残障人出行、清洁动力合理使用,安全零事故保障、轻量化技术等诸多方面。

本次邀请赛主办方、北京工业大学建规学院工业设计系主任曲延瑞教授,谈及大赛的目的时讲到,一方面要培养在校大学生主动设计的意识和动手能力,在设计、画图、深入方案、最终亲手做出实物模型的过程中接受很好的锻炼;另一方面要让青年学生关注设计的社会职能,从一名设计师承担的道德和伦理责任方面考虑问题,感受到设计的社会使命感和设计学科的责任感。

本次大赛获得一等奖的作品,就是一款专门为城市老年人设计的购物代步车——“易购”,“这就说明作为一名在校的大学生,能够关注到设计的社会职能,表现出对人口老龄化这一社会问题的思考。”

从2003年开始,大学生产品创新设计国际邀请赛至今已经举办了4届,尽管每届的主题各不相同,但主办方还是希望能够紧密结合现代科学技术,追随前沿科技,解决某一问题。本届大赛就有不少设计运用了绿色能源、无线充电技术、光伏电池等等。

交通的工具 篇11

《两抢》颁布之前, 学界有两种观点:一是肯定说, 认为公共交通工具的公共特征就是“不特定的人可以乘坐该车”。小型出租车也是一种公共交通工具, 在运营期间任何人都有权要求乘坐, 具有明显的公共特征, 应属于公共交通工具的范围。但对于抢劫小型出租车能否认定为“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 该学说又分为完全肯定说和部分肯定说:完全肯定说认为, 从实践上看, 抢劫出租车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犯罪, 社会危害大, 一律应认定为在交通工具上抢劫, 否则可能导致量刑偏轻, 不利于打击这类犯罪;部分肯定说则承认小型出租车乘坐人数少, 在其中抢劫的危害和社会影响一般不如在其他公交工具上抢劫, 对于能否认定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 应视情况分别处理: (1) 如果以出租车里的乘客 (可以同时包括司机) 为抢劫对象的, 应当适用加重构成的规定, 以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论处, 因为小型出租车上的乘客同样具有不确定性, 而侵犯不确定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的抢劫具有十分严重的社会危害; (2) 如果以乘租为由, 以出租司机或车辆为抢劫目标的, 则不认定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二是否定说, 这种观点认为公共交通工具有两个特点:一是乘坐的人员数量较多;二是同时乘坐的乘客之间不需要具有关联性。但小型出租车不具备这两个特点, 它虽然谁都可以去租, 但一旦被租出去, 就具有了排他性。所以从本质上讲, 小型出租车不是公共交通工具。对于抢劫出租车的, 应按一般抢劫论处。

笔者认为, 从社会概念的角度来看, 小型出租车也属于公共交通工具范围, 1993年公安部、建设部合发的《城市公共交通车船乘坐规则》也明确地把出租车不分大小, 与其他公交工具一并列为公交管理对象。但是, 小型出租车不属于刑法意义上的公共交通工具。因为它并不具有乘坐人员的众多性和不确定性这两个特点。刑法中将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列为抢劫罪的加重情节, 并配置以相应的重罚, 正是因为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实施抢劫危害了不特定多数人的人身、财产安全, 并且针对其被害人的不特定性特征, 对社会安宁、国家威严所作出的特殊保护。而小型出租车不具有以上两个特点也就不属于刑法意义上的公共交通工具。实践中发生在小型出租汽车上的抢劫案件, 大多又是犯罪分子以租乘为名, 针对司机进行抢劫, 或者一并抢劫司机驾驶的出租汽车, 并不是针对众多乘客实施的, 因此不同于威胁不特定多数乘客人身、财产安全的“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犯罪案件, 也就不能认定为“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

二、对于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理解

对公共交通工具之“上”的理解, 有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 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 应指行为人本身就在交通工具上, 或者是拦截交通工具后进入该交通工具进行抢劫, 如果只是拦截交通工具以威胁的方式抢劫, 并未进入交通工具的, 仍按一般抢劫认定。另一种观点认为, 只要是针对正在运营的公共交通工具上的司乘人员进行抢劫, 不论是在公共交通工具之“上”还是之“下”进行, 其社会危害性是完全相同的, 也应认定为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2000年的《解释》只是规定, “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是指在从事旅客运输的各种公共汽车, 大、中型出租车, 火车, 船只, 飞机等正在运营中的机动公共交通工具上对旅客、司乘人员实施的抢劫, 包括对运行中的公共交通工具加以拦截后, 对公共交通工具上的人员实施的抢劫。《解释》只是规定了抢劫行为所针对的对象即旅客司乘人员, 对“上”的解释并不周延。笔者赞同上文的第二种观点, 即对“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理解不应拘泥于字面而应把握立法原意作出扩大解释。法律所规定的公共交通工具之“上”, 应是指针对交通工具上的旅客、司乘人员而言, 只要抢劫是针对正在运营的公共交通工具上的旅客、司乘人员, 则不论行为人是否进入该交通工具、是否在车上动手, 或者是拦截交通工具, 以暴力威胁使旅客、司乘人员将财物扔出车外, 又或者是威逼旅客、司乘人员走出交通工具, 然后实施抢劫, 都只是抢劫的方式方法的改变, 并不能改变其主观恶性和行为的社会危害性, 都应当认定为在公共交通工具上进行抢劫。

三、对“正在运营中”的认定

《解释》和《两抢》中都特别指出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是针对“正在营运中”的公共交通工具。根据以上司法解释, 当公共交通工具处于下班、检修等未运营状态时被抢劫, 则不能认定为行为人是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但笔者认为, 针对检修状态时, 应分为两种情况区别对待:一种情况是公共交通工具在运营过程中突然出现故障, 无法开回终点进行修理, 乘客仍处于该交通工具上, 还未换乘其他交通工具时, 被告人进行抢劫行为的仍应认定为“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此种情况下, 虽然交通工具已经处于不能运营的状态, 但是乘客、司乘人员还处于一个公共环境之中, 如果被告人在这种情况下实施了抢劫行为, 其对司乘人员和社会公共环境所造成的威胁和伤害与一般情况下所指的“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所造成的后果并无二致。另一种情况是公共交通工具在运营过程中突然出现故障, 乘客已经离开该工具后发生的抢劫行为, 或者公共交通工具在维修地遭遇抢劫行为不应再认定为“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 而应认定为一般抢劫。因为在这种情况下, 交通工具已经脱离了运营状况, 不特定多数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公共安全秩序并未受到威胁, 也就丧失了构成“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前提。

参考文献

[1]卢宇蓉.加重构成犯罪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4:276.

[2]周道莺, 等主编.刑法的修改与适用[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1997:574.

[3]卢宇蓉.加重构成犯罪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4:277.

[4]周振想, 林维.抢劫罪特别类型研究[J].人民检察, 1999 (1) .

沅陵的交通工具散文 篇12

如果屈原有幸再沿沅水逆流而上,那么我将奉劝你忘却世风,也不要因看不见葱郁的原始森林,嶙峋的怪石,汹涌的急滩,洄漩的潭水而悲哀,您也不会为小舢的滞碍徘徊而发愁。实际上到了麻伊伏庙公头,你就能看到汪洋一片,那是琼浆玉液蓄成的湖泊,上下的船只,大小快慢,豪华简陋,公经私营,应有尽有,一天二十四小时,你要快要慢,事大事小,都可以找到理想的船送你去千山万水,大河小溪。

一叶小舟近于古时的小舲,让人回味古远。虽无篷无舱,也看不到急流奔泻的水的洄漩,但一人双桨,悠悠然如打水漂,却比水漂更平稳,是江是河是溪都能载你遥远。

小型木制的有顶有门的机船在每一个港口候你,老板们的心是热的,嘴是甜的,他们在码头上迎接你,在喇叭上叫你,放一曲悦耳的歌吸引你。船上油过漆,上过油,光滑洁净的很。夏天,把所有的门窗打开,湖风徐徐,吹去了旅途的疲劳,大快人意矣!冬天,把门窗紧闭,生一盆炭火,旅客围盆而坐,随便聊聊,就会忘却了呜呜的北风。这种船所到之处仅次于扁舟。白色高大的“豪华艇”嘟嘟地驶来,你从码头上跳上去,斜躺在软沙发上,自有一番韵味。夏天可以在电扇下消暑,有冰棍,冰淇淋让你退凉。冬天门窗一闭,所有空调的温气自然流溢其间,加一杯开水冲茶,足使你消乏去寒。饿了,饭食供你充饥,枯燥了,拿出随身带的书本_看看,再不听听流行歌曲,看看电视,或赏湖光山色,不知不觉中目的.地就在你的脚下。要是肯花钱,坐上小快艇,便更是气派。快艇箭一样飞驶,白色的浪花飞溅,眨眼飞逝的蓝天,白云,青的山,绿的水,竞渡的邻船,两岸的高楼大厦,公路桥梁。此时,人看艇犹如祥云,你怎么不想象自己如神仙驾祥云飘然来到人间。

沅陵并非只有船。无论城镇乡村,车辆有的是,而且水陆并网,相互依存。上岸便是车代步,下水便是船替足。带篷的三轮车颠波的有趣味,头晃动的像古私塾先生读圣经。拖拉机摇摆的也有味道,车在颠波,风景也在跳舞,挺稳重的要数客车。要说最有趣的还是算“慢慢游”。因为一看见它便使人想起轿子,想起人力车。人坐上去车轻飘飘的,人乐滋滋的。“慢慢游”的自由灵活远优于其它工具。它们在人与车辆交织的马路上飞驰穿梭,如鱼戏于莲叶间,时快时慢,时左时右,自由极了。无论城镇乡村,大街小巷它们都可以去。这种工具在沅陵就有几千辆。

交通的工具 篇13

在方法上, 传统的AHP以经验原则与专家评比的方式构造比较矩阵, 导致得到的结果不客观, 带有片面性, 结果认可度不高。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构造判断矩阵, 比较客观, 更具有说服力, 也能反映实际情况。在判断矩阵计算上, 传统的1~9标度方便计算, 但其一致性通过率太低, 造成数据大量浪费。采用10/10~18/2标度的计算方式, 进行两种标度的一个转换, 综合了两种标度的优点, 使得判断矩阵既方便构造, 又容易通过一致性检验, 提高了数据利用率, 也更符合现实情况。

1 层次分析法原理

AHP是由美国T.L.萨迪提出的一种系统、灵活、简洁的方法。它是一个著名的多准则决策制定方法, 该方法已经被运用到很多领域。综合定性定量因素, 通过建立多要素、多层次的评价模型, 把难题拆分成小的容易控制的因子。

AHP的核心在于把问题分层, 先把难以解决的问题拆分成各个易控制的因子, 然后再根据支配关系将这些因子分组, 建立层次结构。再经过两两比较, 得出每个因子相对重要性。最后, 结合经验原则, 得出每个方案的优先顺序。

1.1 层次分析法计算步骤

首先是细分。把问题细分成不同阶层, 每个阶层包含几个易控制的因子, 每个因子再依次分解, 形成层次结构。

其次是构造。根据同一层次每个元素对上一层某因素的直接影响, 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构造判断矩阵。

最后是综合。通过层次构成原则, 加总每个元素优先权重和上级的期望值, 可以得到每个方案的综合优先权重。然后将它们排序。

1.2 判断矩阵计算方法

在AHP的计算中, 使用方根法计算其相应的向量和λmax, 方法如下:

1) 将矩阵中的因子按行累乘, 其值为

2) 按矩阵的阶数对Mi开方, 得

3) 将向量W0= (W1, W2, …, Wn) T正规化, 得

4) 计算最大特征根

1.3 一致性检验

根据求得的λmax, 计算指标C.I.的公式为

再根据查表, 可以得到指标R.I., 最后计算出C.R.的值。当C.R.<0.1时, 则认为满足一致性要求, 则有

2 AHP存在的不足及改进

2.1 层次分析法存在的不足

1) AHP中比较矩阵的建立一般是通过经验原则和专家评分的方法来确定, 由于专家数量极少, 存在很大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导致得到的结果说服力不强, 影响最终决策。

2) 传统的AHP, 专家打分采用1~9标度, 即如果认为因素A比因素B稍重要, 就打3分, 意味着前者是后者的3倍, 与专家“稍重要”的想法不太相符, 会导致专家意见放大, 出现两极分化的结果。

3) 由于专家对重要性的倍数关系把握不准, 导致用传统的1~9标度计算出的结果一致性检验通过率极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要解决的问题日益复杂, 比较矩阵的阶数也越来越大。一致性检验就成了一个很棘手的问题。

2.2 层次分析法的改进

针对上面提到的不足, 第一点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结果来构造判断矩阵, 这样得到的结果更客观, 更容易被接受, 更能反映实际情况。第二和第三点都是1~9标度的问题, 可以通过换一种标度来解决。

汪浩等提出了10/10~18/2分数标度法, 并表示该标度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标度的性能。徐泽水对常用的四种标度 (1~9标度、9/9~9/1标度、10/10~18/2标度、指数标度) 作了详细评估, 表明10/10~18/2标度性能最好, 最适宜于精确的权值计算, 且能得到较为合理的结果。骆正清等也对常用标度做了评价, 表明10/10~18/2标度的保序性、一致性、标度权重拟合度都较好。

1~9标度是大家最熟悉和最常用的标度, 大部分人的差别分辨力在5~9级之间, 1~9标度已能区分引起人们感觉差别的事物的各种属性。骆正清等表示:10/10~18/2标度虽然其它性能都较好, 但其标度可记忆性和可感知性差, 即专家不便于打分, 也不便于填写判断矩阵;1~9标度这两个性能是所有标度中最好的;建议单一准则下采用1~9标度, 复杂准则下采用指数标度。由于文章数据结构介于这两者之间, 因此, 本文综合了这两种方法的优点, 以1~9标度打分, 10/10~18/2标度计算的方法。两种标度之间的转换方法如表1所示。

3 改进的AHP在大学生交通工具优选中的应用

3.1 建立交通工具选择的层次结构

根据科学性、可比性、定性定量相结合和协调性原则设定评价指标体系, 并根据大学生这一人群的特点进行指标体系的修正, 最终建立如图1所示的层次结构, 其中大学生放假回家交通工具的选择为目标层, 影响选择的各种因素为准则层, 大学生回家目前最常用的3种交通工具为方案层。

3.2 构造两两比较矩阵

根据问卷调查表结果, 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更具客观性。由于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在校大学生, 所以, 问卷调查表是由某校大学生填写, 发出问卷调查表25份, 收回23份, 回收率为92%, 其中两份问卷为无效问卷, 问卷有效率为91.3%。

由问卷调查表的结果可以构造标度为1~9的判断矩阵, 然后按表2所示的标度换算原则, 换算成10/10~18/2标度的判断矩阵, 再按前面给出的判断矩阵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表2中, 均值是剔除不符合一致性检验数据后计算得出的。可以看出, 用10/10~18/2标度算出的C.R.的值全部小于0.1, 即全部数据都能通过一致性检验, 而用1~9标度算出的C.R.的值, 有很多值都超过0.1, 一致性检验通过率只有52.4%, 这样就会使大量数据浪费, 结果也不能客观的展现实际情况。

3.3 各因素层次总排序

同理, 可以得出下层因素对于上层因素的相对权重, 从而得到每个因素的层次总排序, 如表3所示。

由表3可以看出, 两种标度计算方法下得到的优先顺序是一致的, 证明了10/10~18/2标度的实用性, 但该标度得到的权重值更收敛一些, 也更符合实际情况, 避免了两极分化的现象。

3.4 各方案总排序

同理, 可以得到每种交通工具相对于各因素的权重, 得到最终各方案的排序表, 如表4所示。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 对于学生群体而言, 考虑最多的是经济因素, 这是由大学生人群经济不宽裕这一特点决定的。又因为火车方便携带包裹, 乘车比较方便, 时间也比较短等优势, 因此, 火车是得分最高的交通工具, 这与实践结果是一致的。其次是飞机, 飞机得分和火车接近是因为, 现在折价机票的盛行, 和它的快速性, 使更多的学生开始选择飞机。近几年来的实际情况表明,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更愿意选择飞机, 按这个趋势下去, 有可能以后会超过火车的得分。而汽车门到门的服务和它的灵活性, 也得到了比较高的认可。

4 结束语

上一篇:施工企业市场部职责下一篇:买菜小学一年级叙事作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