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即时通讯(共7篇)
随着世界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即时通信软件开始涌现,广泛的应用在各种环境下,极大的便利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企业对即时通信软件的需求伴随着电子商务应用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也愈发强劲,于是,逐渐衍生了另一个分支——企业级即时通讯软件。
即时通信软件在企业领域的应用,也帮助企业降低了沟通成本。企业即时通讯软件的产生为的是解决个人即时通信软件面对企业用户时的欠缺。
在谈到企业对即时通讯工具的需求时,某行业资深人士表示:“在现代企业的内外部协作中,即时通信软件都是不可或缺的日常沟通工具,如果企业员工都使用个人即时通信软件,而此类即时通信软件多数以亲友为主要沟通对象,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极易受到干扰,并且员工在即时通信过程中需要互相加为好友。当企业规模达到几十上百时,这个问题就会严重影响着企业即时沟通的效率。”
企业对个人即时通信软件的管理难度极大,并且员工离职后客户人脉也会流失。也正是因为意识到了个人即时通信软件的局限性,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寻求适合的企业即时通讯软件。
与个人即时通信软件相比,企业即时通讯软件能将企业的步伐协调的更加紧密。帐号可由企业管理员为员工统一申请,联系人列表按照企业的组织架构分层级显示,通过员工名片,企业内部员工在交流时,即使是初次接触也能立刻了解对方所属的部门、职位,加快沟通效率和事务处理速度。
企业级即时通讯软件,不仅向企业成员提供了视频对话、语音对话、文件传输等沟通方式,并且除了一对一的沟通,同时任何企业都可以发起讨论组、群模式的沟通,在群组中,成员可以上传共享文件。
大蚂蚁作为企业即时通讯不仅能便于公司更好管理企业资源,保证企业机密的安全和延续,同时,还提供企业个性化设置,例如Logo定制等,让企业拥有专属的企业即时通讯,在与合作伙伴、客户交流时,体现公司的团队形象,无形中也有助于公司品牌的整体推广和宣传。
BigAnt(大蚂蚁)国内首家电子政务即时通讯软件。专为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设计,通过对政企机构内部现有信息和应用系统的一体化集成整合,快速实现企业内部即时通讯、局域网文件共享管理、分权限组织架构管理、一站式协同办公等功能,能够有效的缩短内部沟通距离,快速提高政企内部工作效率。
1 基本概念
1.1 即时通讯(IM)
即时通讯也叫即时消息传递(Instant Message,IM)是基于互联网协议的应用程序,它能够使应用不同类型设备的用户一对一进行通信。IM最流行的形式是聊天,在聊天的同时可以在计算机之间交换短文本消息。目前在国内用得最广、深受广大网民喜爱的即时通讯产品要算腾讯QQ和微软的MSN了。随着无线应用协议(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WAP)和移动电话类的手持设备的出现,即时通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各种移动电话上。
1.2 Jabber XML协议的结构
Jabber即时通讯系统与其他即时通讯不同,它是基于源代码开放的XML协议。这样的好处是使超长传输的分布性更好也更易访问。客户端程序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发生在指定的端口上,在交换数据时,构造各种符合Jabber XML协议的数据包,以XML流的形式进行传递。Jabber的开放式XML协议包括三个顶层XML元素(也称为标记):
aaaaaaa22222222
。
2 通信模式的建立
在整个通信过程中涉及到三个角色:客户端、服务器、网络(包括互联网及移动数据网)。客户端可以是移动电话类的手持设备和PC机端的应用程序,在本文中主要是指手机上的应用程序。服务器端包括Dispatch服务器、若干个Jabber服务器、数据库。客户端通过HTTP与服务器端进行数据交换,交换过程中涉及到两个XML流:一个流把数据包从客户端提交到服务器上;另一个流把数据从服务器提交到客户端。当用户想进行通信时,只要启动手机上的客户端程序进行登录,发送一个包括用户登录号和密码的HTTP包给服务器端Dispatch,Dispatch根据用户的登录号和密码到相应的数据库中查询、对比,进行身份验证,若验证成功,给客户端程序返回一个HTTP应答包,在返回的HTTP应答包中包含了分配给该用户的一个Jabber服务器的IP地址和通信的端口号,随后客户端就向指定Jabber服务器发起HTTP连接请求,获得HTTP连接标识,这样就可以利用这个标识进行一系列的通信活动。若服务器端没有通过客户端的身份认证,则会返回给客户端一个错误提示,同时断开与该用户的连接。
3 具体通信过程及客户端实现的效果
3.1 获取Jabber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号
客户端应用程序首先必须知道自己应该与哪个Jabber服务器进行通信,所以它必须要通过服务器端的Dispatch这个模块来获取与之通信的Jabber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号。为此它首先得发送一个数据包给Dispatch,Dispatch收到这个包后进行解析,到数据库中进行查询、验证后再回复客户端应用程序。成功的话,返回某个Jabber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号。在客户端应用程序与服务器端进行联系时都涉及到基于HTTP协议的连接,而HTTP协议是一个请求/响应型的协议,在发送请求时必须同时发送请求所需要的数据。利用HTTP连接发送数据主要有两种方式:GET和POST方式。在GET方式下,发送的数据是被当作URL的一部分被发送到服务器端,这种方式只能传送编码的文本信息,并且传送的数据大小有限制;而在POST方式下,发送的数据被当作数据流的形式单独向服务器发送,这种方式可以传递任意格式的数据(包括二进制格式的数据),并且传送的数据没有大小限制。Sun公司推出的J2ME的CLDC中有专门用于进行网络通信的类库包javax.microedition.io,使用该类库包下定义的HttpConnection类可以实现HTTP连接。当客户端应用程序向服务器发送请求连接的包之后,就可以使用getResponseCode()方法来获得服务器端返回的状态码。通过读取这个状态码,客户端的应用程序就会知道服务器端处理数据的状态,如果服务器端返回的状态码是HttpConnection HTTP_OK,就表示服务器端处理数据成功,否则服务器端处理数据失败,客户端须得重新发送连接请求。具体情况如下:
1)客户端向服务器端Dispatch请求与它匹配的Jabber服务器的地址
向服务器端的Dispatch发送一个HTTP包的内容为:
由于客户端应用程序只是想要获取与之进行通信的那个Jabber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号,所以发送的数据量并不是很多,所以采用了GET方法发送只有HTTP包头的数据包就可以了。由这个包我们可以看出Dispatch所在的IP地址是211.90.198.191:80,当它收到这个包时,立即进行解析,获得了该用户的登录号和密码,然后根据该用户的登录号到中心数据库中去查询、验证,决定它与哪个Jabber服务器通信,从这里可以看出,服务器端的Dispatch模块起调度、分配作用,因为随着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一个或几个Jabber服务器显然满足不了需要,必须要随着用户数的增加,随时增加服务器端的Jabber服务器的数目,怎样决定哪些用户与哪个Jabber服务器通信?就由Dispatch模块来决定。
服务器端的Dispatch给该用户返回的包的内容为:
客户端的应用程序按照Jabber XML协议的结构来解析这个包之后,得知自己应与IP地址为219.235.1.137,端口号为4998的Jabber服务器进行通信。于是服务器端的Dispatch模块就不再与客户端的应用程序打交道了。
客户端的发包和收包函数为:
返回来的这个包除了告诉客户端,服务器处理数据成功(OK),同时也返回了客户端与服务器端建立HTTP连接的标识sid,即1973594324。随后的客户端与服务器端进行通信就在这条做了标记的HTTP连接的基础上进行的。
此时的客户端的发包和收包的函数仍然是httpRequest(String page_path),只不过所不同的是此时与之相联系的服务器的IP地址变了。
3.2 与Jabber服务器建立HTTP连接进行通信
从上面可知,当客户端向Jabber服务器发送连接请求后,从服务器那里立即返回一个应答包,获得了这个HTTP连接的标识。这个标识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得到这个标识,才能说明客户端应用程序与Jabber服务器建立HTTP连接成功了,于是客户端应用程序就可以通过这个标识与服务器之间可以进行进一步的通信,如取好友列表、取聊天室、发送与接收短文本信息、查找在线好友、通过外部接口服务器与其它即时通信产品(如QQ)进行通信等一系列活动。
如:客户端利用所获得的HTTP连接标识从Jaber服务器取好友列表情况
由于发送的数据包内容比较多用HTTP的POST方法来传送,分两块:一块是HTTP头,带有上面建立连接时所得到的HTTP会话标识sid=1973594324,向服务器请求获得raw.xml资源,同时还要指明服务器所在的IP地址和端口号等信息;另一块是HTTP包体,这个包体表示你要求的具体内容,上面这个包是要求取好友列表。当服务器接到这个包时,经过解析发现客户端要求取自己的好友列表,立即到数据库中去提取该用户的好友列表以Jabber XML协议的结构形式构造一个数据包发送给该客户端,客户端在收到这个数据包后,按照Jabber XML的协议结构的形式进行解析,把解析所得到的结果在用户的手机界面上显示出来,显示的情况见图2所示。一旦取好友列表成功后,就可以与好友进行聊天,传图片等各项活动了。
3客户端的显示效果
图2为客户端的显示效果。
4 结论
目前随着国内移动网络的逐步成熟,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正在快速增长,不过应用比较多的主要是游戏和移动广告之类的,而应用到即时通信、移动定位、移动电子商务的还为数不多。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即时通信处在信息、个性化与商务的交汇点,具有传统通信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用户既可以进行通信,也可以进行交友或从事各种商务活动。当然,如果能够把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即时通信软件与各种多媒体技术结合起来,开发各种具有视频的通信系统,必将把我国移动互联网技术推到一个新的高度,这也是我们今后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Dreamtech.即时消息传递系统编程源代码解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2]卢军.J2ME应用程序开发(手机、PDA程序开发捷径)[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
1996年11月,4位以色列籍年轻人推出了全世界第一个即时通讯软件ICQ,其网上信息实时交流的功能一举改变了整个互联网的交流方式,使之变得更加及时和方便。ICQ迅速在网民之间广为流传,也使得个人对个人网络聊天真正开始崛起。
很快,认识到即时通讯软件前景广阔的软件业霸主微软也推出MSN Messenger并将它与Windows操作系统捆绑,同时凭借用户广泛的Hotmail平台吸引了大量用户,使得MSN Messenger很快便成为企业职员们相互通信的首选工具。
而首先把即时通讯程序引进中国的是腾迅公司,其软件开始取名为OlCQ,也是借ICQ之名,后因版权问题改名为QQ。它在界面设计上根据国人的使用习惯进行了改良,并设置了众多有趣的卡通人物作为用户代表头像,使得其在年轻人之中迅速风靡起来,在很短的时间里就稳稳占据了国内即时通讯领域的头把交椅。
在独立的即时通讯软件火起来之后,一向以追逐眼球为目的的门户网站也开始介入这一领域,网易推出“网易泡泡”,新浪收购了QQ强有力的竞争对手UC,雅虎推出“雅虎通”……网民也有了更多的选择。
10年间,各种即时通讯软件不断地发展进步,为人们在网上交流带来许多便利。其基本的通信功能的发展主要经历了4个阶段:第一代即时通讯软件只能传送文字消息,第二代即时通讯软件可以传送语音,第三代即时通讯软件开始可以传递视频,成为名副其实的多媒体软件,第四代即时通讯软件则可以跨网通讯,实现了互联互通。
现在,在网上聊天不再仅仅依靠打字,而是可以通过语音和视频更直观地沟通,以前的虚拟聊天变得更加真实、有效,就像聚在一起面对面聊天一般,让人倍感亲切!而且,今天的即时通讯可以实现互联网、手机移动网、固定电话网之间的跨网文本、语音、视频通信等互联互通应用。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先后推出基于移动通讯的飞信和超信,中国电信也推出名为“个人传媒”的小灵通即时通讯软件,众多拥有新技术新概念的增值服务提供商和运营商的介入,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各种形式交流沟通,把跨网通讯带到前所未有的崭新时代。
跨平台也是即时通讯软件发展演变的一大趋势,这表现在即时通讯软件通常可以在不同类型的操作系统平台上运行并且互通。例如Skype既有Windows版本,也有Linux版本。这种跨平台通信的特性有助于即时通讯软件在未来成为通信的核心,并整合其他各种通信方式,为用户提供真正的综合通信解决方案。
此外,目前即时通讯软件早已不再局限于简单的通信功能,而是捆绑或拓展了许许多多的功能。目前比较通行的捆绑功能有浏览器、电子邮件、网络硬盘、搜索引擎、blog(网络日志)等等。在线游戏、天气预报、网络电台、在线选播音乐等实用的互联网应用功能已经成为新一代即时通讯软件的“标配”功能。
即时通讯软件本身的设计也更加人性化,界面更加漂亮,娱乐功能更强。很多软件都支持下载更换自定义头像、皮肤、设置聊天场景、发送聊天表情等等,增加了聊天的乐趣。一直以来主要面向年轻人的QQ,更是推出了QQ秀、Q-ZONE、QQ宠物等多种附属产品,让用户可以拥有自己的虚拟形象、虚拟的家,还可以养自己的电子宠物,并将这一切与好友分享,给用户一个完美的网络生活。
除了软件自身不断发展进步外,网民也给即时通讯加入了更多精彩内容:千姿百态的昵称让人一眼就看出对方大概的身份、性格、爱好,个性签名则是了解好友近况的一种途径——生活的点滴、人生的感言、鸿鹄般壮志的书写等都代表了主人当下的心声,而经典的聊天表情更是成了网络交流最常见的元素。可见,即时通讯已经不仅是一种网络技术的应用,而是演变成为一种网络文化,不仅改变着人们在网上的交流方式,更直接影响到人们现实世界中的生活。
我国的网聊用户以年轻一代为主,这一代年轻人,比上辈更开朗、自信、富有创造力,想要多多结交朋友,但中国人生性比较羞涩、内向,这种羞涩的性格和社交的愿望结合在一起,就产生了对新型社交工具的需求,而即时通讯软件适时出现,正好满足这种需求,调查显示,与多数中国居民现实社交很羞涩相比,利用网络通信工具进行网络社交带有非常鲜明的主动性。三分之一的人在网络聊天室里会主动找陌生人聊天,在QQ的用户中,平均每人QQ上挂有60多个联系人,其中陌生网友占到了34%左右。可以说QQ和MSN扩大了人们的交际圈,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这些即时通讯软件把年轻人在网上连接到了一起,给他们机会在网上交朋友、建立社会关系网、聊天、玩游戏,做一些他们的父辈从来没有机会去做的事情。这种“个人编发、公众阅听、大众评论、集体交流”的传播方式以及“互联、互动、开放、自由、海量、简易、即时”等网络时代的传播特征,充分满足了年轻人更加追求时尚和个性的愿望,以及对于互动性、即时性以及自我表达的更高要求,代表了未来的方向,成为互联网文化的一个标志,
以QQ为代表的即时通讯软件还催生了不少网络语言和表情符号。这些单词和符号不仅在网上广为流行,也慢慢成为现实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语言。相信大家都能明白简洁的QQ语言,如:“==”、“520”、“886”的含义,也都看得懂“:)”和“:(”所代表的心情。《短信的快乐:找伴、约会与科技交友》一书的作者克里斯蒂娜·格里什说,她已习惯了在工作中接触“:-P”(吐舌头的表情),以至于在一次约会时,不由自主地吐了一下舌头。
而现实生活中的习惯也会影响网上的行为,现实生活中的群体现象就正在互联网上以虚拟的方式日益流行。有媒体评价说,“群”的兴起反映了在冷漠、孤独的人际关系之下,人们开始到虚拟空间寻找归属感的一种体现。群体心理最主要的表现就是获得归属感和认同感,一个人会自觉地归属于所参加群体的一种情感,群体内的成员也会在认知评价上保持相对一致的情感。一个人在群体中往往变得胆大起来,由于归属感和认同感的作用使一个人往往把群体看成强大的后盾,在群体中得到无形的支持力量,“群的功能可以帮助我很方便地找到关注同样话题的聊友,很多时候通过群获得即时的、有用的信息”——一位QQ群用户如是说。
作为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互联网应用模式,即时通讯的应用方式变得更加多元化。没有哪一个通讯工具,使人与人的交往增加了这么多可能性和可行性,即时通讯软件将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在互联网普及融入生活的环境下,用户随时随地都能使用即时通讯软件满足日常生活中信息获取、信息沟通、休闲娱乐和交易的需求。它远超越了技术层面,而是融入了更多的价值理念和文化内涵,即一种自我追求、自我实现的价值认同。
究报告
目前,国内的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一定水平,增长速度大大放缓,即时通讯用户数增长速度和新增用户数也呈现下降趋势。有线IM市场已接近饱和,无线IM市场也将上演“诸侯争霸”的局面。企业即时通讯领域同样如此。众厂家纷纷涉足即时通讯市场导致产品的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走专业化路线,盯住单个细分市场,正在成为IM提供商新的选择。MSN在中国的成功就是一例。在腾讯QQ看似强大的市场地位面前,MS瞄准办公室白领人士,以简约的界面、免骚扰等优势很快在高端商务人群中站稳脚跟,攫取了大部分的市场。腾讯随后推出的TM也只能屈居其后。
中企顾问发布的《2013-2018年中国即时通讯(IM)市场现状评估及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共十章,对我国的市场环境、生产经营、产品市场、技术水平、产业链运行、企业竞争、产品进出口、行业投资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进行了详实系统地分析和预测。并在此基础上,对行业发展趋势做出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预测。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进行投资决策和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权威、充分、可靠的决策依据。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进出口数据主要来自海关及商务部,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来自:中企顾问网
第一章 即时通讯(IM)相关概述 第一节 即时通讯的概念及功能
一、即时通讯的基本定义
二、即时通讯软体的起源与发展
三、即时通讯的行业应用范畴
四、即时通讯的主要应用功能
五、即时通讯与微博的主要区别 第二节 即时通讯软件的分类
一、综合类即时通信工具
二、跨平台即时通信工具
三、跨网络即时通信工具
四、垂直即时通信工具
第三节 即时通讯的产业链及运营模式
一、即时通讯的整体产业链形态
二、基于服务模式的产业链分析
三、基于销售模式的产业链分析
四、即时通讯行业的商业模式解析 第四节 即时通讯发展的宏观环境
一、政治环境
二、经济环境
三、社会环境
四、技术环境
第二章 即时通讯行业分析
第一节 全球即时通讯行业的发展综述
一、全球即时通讯市场用户规模分析
二、全球即时通讯行业的四大细分市场分析
三、国际主流即时通讯产品的市场份额透析
四、国际传统即时通讯工具风光不再 第二节 中国即时通讯行业发展概况
一、中国即时通讯行业发展历程
二、即时通信市场发展的影响因素透析
三、我国即时通讯行业全面进入跨网时代
四、IM经济价值突出亟需解决安全问题
五、中国即时通讯市场趋向专业化发展
六、即时通讯产品的主要发展趋势 第三节 中国即时通讯市场发展状况
一、2012年我国即时通讯市场规模及格局浅析
二、2010年中国即时通讯市场发展综述
三、2011年我国即时通信市场发展简况
四、2012年中国即时通讯市场数据分析 第四节 运营商即时通讯业务的发展
一、运营商开展即时通讯业务的目的及现况
二、中国电信运营商大举发力IM市场
三、IM市场互联网企业与运营商的博弈
四、电信运营商开展即时通讯业务的对策措施
五、运营商开拓即时通讯业务的前景探析 第五节 即时通讯软件的应用分析
一、IM软件对于企业与个人的营销应用浅析
二、IM软件在教学领域的用途探究
三、IM软件在电子政务的应用方案研究
四、IM软件在远程监测系统中的应用剖析 第六节 即时通讯行业的问题及对策
一、即时通讯的标准与协议亟需统一
二、安全问题成为即时通讯发展的关键难题
三、即时通讯行业的盈利模式尚待明晰
四、国内即时通讯产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五、互联网企业进军IM市场面临的阻碍及突围策略
第三章 企业即时通讯市场分析 第一节 企业即时通讯的相关概述
一、企业即时通信系统的概念
二、企业即时通信系统的特点浅析
三、企业IM软件的需求及选择要点透析 第二节 企业即时通讯市场的发展概况
一、中国企业即时通讯市场的发展现况
二、中国企业即时通讯市场凸显三大趋向
三、中国企业即时通讯市场规模与格局透析
四、中国企业即时通讯市场发展特点浅述
五、中国企业即时通讯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 第三节 企业级即时通讯系统的技术体系解析
一、企业级即时通讯系统的总体结构
二、企业级即时通讯系统的网络结构
三、企业级即时通讯系统数据库及支撑平台
四、企业级即时通讯系统应用的关键因素
第四节 企业即时通讯市场的问题、对策及趋势
一、企业即时通讯市场推广面临的阻碍
二、企业即时通讯软件安全问题突出
三、促进企业即时通讯市场快速发展的建议
四、中国企业即时通讯市场未来发展趋势探讨
五、未来企业即时通讯市场发展形势预测
第四章 移动即时通讯(MIM)市场分析 第一节 移动即时通讯的概念及国外发展情况
一、移动即时通讯的定义及功能
二、国外移动即时通讯业务发展形势
三、国外移动即时通讯运营商的经营模式分析
四、2013年欧洲手机即时通信用户规模预测 第二节 中国移动即时通讯市场发展概况
一、中国移动即时通讯市场发展的两大阶段
二、中国移动即时通讯发展的市场基础与需求
三、2012年我国移动即时通讯市场实现强劲增长
四、2010年中国移动即时通讯市场发展状况透析
五、3G时代移动即时通讯业务成电信业新宠
第三节 2012-2013年中国移动即时通讯市场的发展
一、2012年第二季度我国移动IM市场格局浅析
二、2012年第三季度我国移动IM市场发展状况
三、2012年第四季度我国移动IM市场发展概况
四、2013年第一季度中国移动IM市场格局分析
第四节 深入分析中国移动IM业务的价值链与商业模式
一、移动IM业务的价值链构成
二、移动IM业务的运营模式探析
三、中国移动运营商开展移动IM业务的SWOT分析
四、我国移动运营商开展移动IM业务的主要模式 第五节 移动即时通讯市场的问题、对策及趋势
一、国内移动运营商开展移动IM业务面临的阻碍
二、移动即时通讯业务发展的对策措施
三、中国移动即时通讯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第五章 跨网即时通讯市场分析 第一节 跨网即时通讯的基本概述
一、跨网即时通讯的概念
二、跨网即时通讯市场发展的基础
三、我国跨网即时通讯发展的三个阶段
四、跨网即时通讯的产业链解析
第二节 跨网即时通讯应用进程及服务提供商分析
一、早期移动QQ短信服务的问世
二、移动即时通讯服务提供商开始壮大
三、跨网语音服务逐渐兴起
四、跨网即时通讯的应用版图进一步扩展 第三节 跨网即时通讯产业的盈利模式分析
一、网络广告
二、无线增值
三、通话费用
四、各种跨网增值服务
第四节 跨网即时通讯市场面临的挑战及发展前景
一、中国跨网即时通讯市场存在的主要难题
二、中国跨网即时通讯市场的发展潜力及趋势
三、未来跨网即时通讯市场的开发重点
第六章 中国即时通讯用户分析
第一节 2012年中国即时通讯用户特征透析
一、用户身份特征
二、用户使用行为特征
三、用户使用心理特征
四、用户互联网使用特征
第二节 2012年移动即时通讯用户分析
一、用户规模
二、用户性别结构
三、用户年龄结构
四、用户学历结构
五、用户收入结构
第三节 2012年主要即时通讯软件用户对比分析
一、用户年龄特征
二、用户学历特征
三、用户收入特征
四、软件消费能力特征
五、用户互联网行为特征
第四节 即时通讯用户的安全行为分析
一、用户使用IM时的安全习惯与意识
二、用户使用的IM工具的安全现状
三、用户对IM工具的安全满意度
第七章 即时通讯行业的主要运营商分析 第一节 腾讯
一、企业简介
二、腾讯QQ的版本演进
三、腾讯QQ相中ICQ拟大举进军海外市场
四、腾讯QQ同时在线用户破亿创造中文互联网奇迹 第二节 微软
一、企业简介
二、MSN messenger的运营背景分析
三、微软MSN中国市场战略发生转变
四、MSN在中国市场的营销策略解读 第三节 阿里巴巴
一、企业简介
二、阿里旺旺的运营背景浅析
三、阿里旺旺从单向IM工具转为综合服务平台
四、阿里旺旺开始拓展IM网络广告业务 第四节 中国移动
一、企业简介
二、飞信(Fetion)的运营背景分析
三、飞信增加功能进一步挖掘潜在用户
四、中国移动飞信业务的市场突围战略透析 第五节 百度
一、企业简介
二、百度Hi的运营背景分析
三、百度Hi的产品定位方略
四、百度拟借百度Hi打造全方位互动网络 第六节 其他
一、雅虎通
二、新浪UC
三、TOM-Skype
四、网易泡泡
五、盛大圈圈
第八章 即时通讯市场竞争分析
第一节 即时通讯市场的竞争模型解析
一、行业内竞争力分析
二、进入威胁
三、买方议价能力
四、替代品的竞争
第二节 主流即时通讯软件的竞争力分析
一、客户竞争力分析
二、产品竞争力分析
三、资源竞争力分析
四、综合竞争力评价
第三节 移动即时通讯市场的竞争形势分析
一、中国移动“飞信”
二、中国联通“超信”
三、中国电信“天冀live”
四、移动运营商即时通讯业务的竞争力透析 第四节 IM运营商的竞争策略探讨
一、明确竞争对象和手段
二、定位用户群需慎重
三、对于功能设计要深思熟虑
四、发展目标要切合实际
第九章 即时通讯行业的协议与技术分析 第一节 IM系统采用的主要协议标准
一、XMPP
二、SIMPLE
三、Jabber
四、CPIM
五、IRCP 第二节 国内外即时通讯行业技术专利部署状况
一、即时通讯技术的应用空间广阔
二、国际即时通讯行业的专利竞争形势
三、国外即时通讯行业专利部署情况
四、中国即时通讯行业专利部署情况
第三节 即时通讯的工作原理及发展演进探讨
一、即时通讯的典型工作方式介绍
二、即时通讯工具的通讯方式
三、嵌入式即时通讯工具应运而生
第四节 即时通讯软件的文本传输协议与互通研究
一、主要IM软件的文本消息传输协议解析
二、主要IM软件的系统架构剖析
三、主要IM软件的互通研究
第十章 2013-2018年即时通讯行业的发展前景及趋势 第一节 2013-2018年即时通讯行业的发展展望
一、中国即时通讯市场发展前景预测
二、商务即时通讯市场蕴藏投资潜力
三、新兴即时通讯工具存在发展潜力
四、2013-2018年即时通讯行业发展预测
第二节 2013-2018年即时通讯行业的发展趋势探讨
一、即时通讯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预测
二、未来即时通讯工具的发展趋向
三、中国即时通讯市场将向“六化”演进
四、未来即时通讯行业的服务、技术及盈利形势 图表目录:
图表: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速度 图表:全国粮食产量及其增速
图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月度同比)(%)图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月度同比)(%)图表: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图表:广义货币(M2)增长速度(%)图表: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情况
图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情况(%)图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速度(%)图表: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速度 图表:人口及其自然增长率变化情况
图表: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速(%)图表:2012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图表:2013年中国GDP增长预测
黑龙江招考办19日起网上即时公布高考信息
记者从黑龙江省招考办获悉,从5月19日起,省招考办将每天连续发布高考(高考新闻,高考说吧)系列服务信息,细致解读考生须知的.招生政策,分时段提醒考生注意有关事项。在高考录取期间,“黑龙江招生考试信息港”作为我省唯一网站陆续发布系列各批次征集志愿预通知,考生及家长可以登陆该网站及时查询相关信息及录取情况。
省招考办通过网站发布的信息包括:考生迎考准备及答题注意事项;高考时间表;各高校招生计划和招生章程;港澳院校招生细则;高考各批次录取情况;高考投档及调档原则;高考体检及军队公安司法院校招生;网上填报志愿须知等内容。
移动即时通讯 (移动IM) 是指参与沟通的双方或多方通过以手机为主的移动终端接入移动互联网, 登陆到同一即时通讯系统, 实现沟通信息实时收发以及相关辅助信息的即时更新。移动即时通讯业务具有的开发低成本、增值空间大、可作为其他应用入口的特点, 使之成为众多厂商竞争的重点。现已形成包括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软件开发商、终端制造商等各类企业、新老移动即时通讯工具混战的复杂局面。
对于移动即时通讯业务提供商和运营商来说, 用户接受只是成功的第一步, 要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存活并获得最终成功依靠的更多的是用户的持续使用。也就是说, 移动即时通讯业务要获得成功, 不仅仅要看其装机量 (衡量用户接受) , 更要看用户的活跃度, 即持续使用行为。同时, 考虑到吸引新用户的成本是保留老用户成本的五倍, 研究哪些因素会影响到移动即时通讯业务用户的持续使用就显得非常有意义。
2 相关理论综述
在对信息系统的持续使用行为研究中, 许多学者将传统采纳模型运用到了该领域, 如理性行为理论 (TRA) 、技术接受模型 (TAM) 、计划行为理论 (DOI) 等等。Karahanna et al. (1999) 整合了TRA与DOI理论, 来研究消费者采纳和持续使用过程中信念和态度的区别;Gefen (2003) 将习惯及持续使用意向两个变量引入TAM模型中, 对B2C网上购物展开研究。许多学者的实证研究证明, 基于扩展的传统采纳模型对信息系统用户持续使用行为具备一定的解释能力, 但这些模型提出的目的是为了研究新技术或创新如何被用户接受, 而非采纳后的持续使用, 在解释用户持续使用意向上还有些局限。
信息系统持续使用模型 (ECM-IS) 是由Bhattacherjee在期望确认理论 (ECT) 和技术接受模型 (TAM) 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该模型认为, 用户对信息系统的持续使用意向会受到用户的感知有用性和初次使用之后的满意度的影响, 而满意度则会受到感知有用性和用户对初次使用信息系统的期望确认程度的影响;感知有用性在影响满意度和持续使用意向的同时, 也会受到期望确认的影响。Bhattacherjee (2001a, 2001b) 在网上银行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实证研究, 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ECM-IS模型现已被广泛用于不同信息系统环境下的用户使用行为研究, 大量学者通过增加用户使用后信念 (如感知易用性) 等外生变量对原模型进行扩展, 以增加模型对用户持续使用意向的解释力。如Lin, Wu & Tsai (2005) 在信息系统持续使用模型中加入了感知娱乐性 (playfulness) 来研究用户对门户网站的持续使用行为, 研究结论证实了感知娱乐性和感知有用性对持续使用意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感知娱乐性对满意度有显著影响, 但感知有用性对满意度的影响不显著。Hong, Thong & Tam (2006) 以移动网络为研究对象, 对TAM、ECM-IS及整合了感知易用性的ECM-IS扩展模型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整合了感知易用性的ECM-IS扩展模型的解释能力最高。Thong, Hong & Tam (2006) 则在信息系统持续使用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感知愉悦性和感知有用性, 通过对移动网络的实证研究发现, 感知愉悦性、感知易用性及感知有用性对持续使用意向都存在直接影响和通过满意度的间接影响。张璇, 吴清烈 (2010) 在对移动商务的持续使用研究中, 加入了感知愉悦性、感知成本与转移成本对ECM-IS模型进行扩展, 研究表明体验差距对满意度的影响最为显著, 而满意度直接影响用户的继续使用意向。
3 研究模型与假设
信息系统持续使用模型是本文的理论基础, Bhattacherjee (2001a, 2001b) 通过网上银行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实证研究提出并验证了该模型中的五个假设。此外, 很多学者基于信息系统持续使用模型, 分别对万维网、在线学习、移动网络等展开实证研究, 验证了该模型中五个假设的显著性 (Hsu, Chiu & Ju, 2004;Roca, Chiu & Martinez, 2006;Hong, Thong & Tam, 2006) 。且Thong, Hong & Tam (2006) 对移动网络, 张璇等 (2010) 对移动商务, 代蕾等 (2011) 对移动电子政务, 刘鲁川等 (2011) 对移动阅读的实证研究, 也都证实了该模型在移动环境下的有效性。据此, 本文提出如下5个假设:
H1:期望确认对感知有用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2:期望确认对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3:感知有用性对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4:感知有用性对持续使用意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5:满意度对持续使用意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感知娱乐性是指用户在使用移动即时通讯业务的过程中, 主观上感受到的趣味。移动即时通讯工具在通讯功能的基础上, 糅合了许多休闲娱乐功能 (如微信的“摇一摇”、米聊的涂鸦等) , 用以吸引用户、提高用户的活跃度。人们在使用该业务时或多或少会感受到娱乐性, 如果用户的使用前期望得不到满足, 会对该业务产生失望的负面情绪。
满意度是用户使用过移动即时通讯业务后对该业务的整体评价, 是一种情绪反映。与感知有用性相类似, 当用户觉得该业务很有趣时, 会提高对该业务的满意程度。此外, 很多学者对信息系统的持续使用研究也证明了感知娱乐性受期望确认的影响, 同时显著正向影响满意度 (Lin, Wu & Tsai, 2005;Thong, Hong & Tam, 2006;张璇等, 2010等) 。故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6:期望确认对感知娱乐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7:感知娱乐性对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感知易用性是指用户使用该业务过程中所感受到的简单舒适程度。如果移动即时通讯工具的操作过于复杂, 可能会对用户的使用感受产生负向影响, 降低其感知有用性;同时也会对用户的持续使用意向产生负向情绪。Gefen (2003) 对B2C网上购物的研究证实了感知易用性对感知有用性与持续使用意向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 提出如下假设:
H8:感知易用性对感知有用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9:感知易用性对持续使用意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Cardozo (1965) 的研究发现, 用户的付出对其满意度有影响作用, 且将付出分为了体力付出、精力付出和财务付出。感知风险在感知价值理论里就被视为一种精神付出。Kotler (1999) 认为, 消费者改变、推迟或是取消购买行为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受到感知风险的影响。因此, 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0:感知风险对满意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H11:感知风险对持续使用意向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根据上述研究假设, 构建移动即时通讯业务持续使用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假设, 如图1所示。
4 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
设计问卷时, 以概念模型中的各变量为依据, 在前人使用的成熟量表基础上, 根据移动即时通讯业务的“移动性”、“即时性”等特点进行扩展和调整, 形成本研究的调查问卷。问卷中共有27个量表问题, 均采用Likert7级量表, 选项范围从“完全不同意” (1分) 至“完全同意” (7分) 。本研究通过网络问卷收集数据, 共收回784份问卷, 其中有效问卷610份, 约占77.81%。
在被调查者中, 女性样本略多于男性样本, 占56.39%;年龄分布上, 主要集中在18~30岁, 共占72.79%;教育程度上主要集中于本科, 占60.33%;职业方面学生占20.98%, 上班族占75.74%;有85.90%的被调查者使用移动即时通讯在1年以上;被调查者每周使用的频率较高, 其中69.51%每周使用10次以上。
5 数据检验与模型拟合
5.1 量表问题的鉴别度检验
采用27%分位, 将610份有效问卷按量表得分总和划分出高分组和低分组, 就27个量表问题在高分组和低分组之间是否具有显著差异作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 各量表问题均通过了鉴别度检验。
5.2 结构效度检验
本文采用结构效度来测量问卷的效度, 运用SPSS16.0软件对27个量表问题进行主成分分析, 提取公因子后通过方差最大化旋转进行因子转置。第一次结构效度检验结果显示, CON2存在因子归类冲突, 拟剔除;对余下的26个量表问题进行第二次结构效度检验, 提取到7个因子, 其KMO值为0.921, Bartlett球形检验的显著性概率值P=0﹤0.05, 达到显著水平;7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72.551%, 且量表问题的变量共同度均大于0.50。对提取的7个因子进行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 得到通过检验的26个量表问题的因子载荷及归类结果如表2所示, 与问卷设计吻合, 通过了效度检验。
5.3 信度检验
运用SPSS16.0软件对各因子进行信度检验, 结果如表2所示。其整体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 Alpha值为0.905, 各因子的Cronbach’s Alpha≥0.697, 且各因子删除某一量表问题并未明显提高其Cronbach’s Alpha值。据此, 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
5.4 模型拟合
根据量表问题的检验结果, 运用AMOS17.0软件对如图1所示的概念模型进行模型拟合, 拟合的标准路径系数及显著性程度如图2所示。
注:虚线表示不显著, ***表示P<0.001, **表示P<0.01, *表示P<0.05
图2模型的卡方自由度比 (χ2 /df) 为2.503≦3, RMSEA的值为0.070, 且其90%的置信区间为[0.064, 0.077], 在0.08以内;GFI和AGFI分别为0.853、0.818, 均大于0.8;相对拟合指数CFI和NFI 分别为0.918、0.872;简约拟合指数PNFI和PGFI分别为0.762、0.690, 均大于0.50的参考值。由上述结果可以判断, 该模型的总体拟合度较好, 通过了整体拟合度检验。
由图2可知, 本文所提的11个研究假设中H1、H2及H4~H9这8个假设均成立, 显著性水平均小于0.05。用户的感知易用性、期望确认、满意度、感知有用性和感知娱乐性都对用户持续使用移动即时通讯业务的意向有影响, 且影响效果依次递减。此外, H3未能成立, 感知有用性对满意度的影响不显著, 可能是该业务具有很强的社会性, 其持续使用意向更容易受都周围同学、朋友的影响, 即使觉得该业务很有用, 也可能只是纯粹将其当成一种通讯方式, 并未产生强烈的情感如满意等。而感知风险 (H10、H11) 对用户的满意度和持续使用意向的影响都不显著, 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移动即时通讯业务的使用费用较低, 用户感知该业务可能带来的各种损失和不安全程度较低, 这也说明安全性对移动即时通讯用户来说是一种保健因素。
6 研究结论与启示
6.1 主要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信息系统持续使用模型及移动即时通讯业务的特点, 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 构建了移动即时通讯业务持续使用意向的概念模型, 并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了数据, 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进行模型拟合, 得出如下研究结论:
(1) 用户的满意度、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对其移动即时通讯业务持续使用意向具有显著的直接影响;期望确认、感知娱乐讯对持续使用意向有通过满意度中介的间接影响;但感知风险对持续使用意向没有显著影响。
(2) 期望确认和感知娱乐性对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而感知有用性、感知风险对用户满意度影响不显著。
(3) 本研究证实了信息系统持续使用模型能够很好地解释用户对移动即时通讯业务的持续使用意向。就其影响程度来看, 感知易用性、期望确认、满意度、感知有用性和感知娱乐性的影响效果依次递减。
6.2 启示
(1) 以用户为中心, 重视用户体验。
移动即时通讯业务运营商在营销和推广移动即时通讯业务时, 首先应注重广告的真实性, 引导用户形成符合现实的合理期望, 同时努力创造超出用户期望的价值, 从而提高用户的正向期望确认程度。此外, 为挽留老用户, 业务提供商也有必要跟踪监测用户对该业务的满意度评价情况, 发现满意度降低时, 要及时查明造成不满意情绪的原因, 通过不断完善自身的服务质量, 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进而提高用户对该业务的持续使用意向。
(2) 保持和加强移动即时通讯工具的简单便捷性。
移动即时通讯目前的用户主要集中在35岁以下、具有一定教育程度的人群, 降低移动即时通讯工具的操作复杂程度, 有利于该业务向不同年龄层、不同教育程度的用户群渗透。具体来说, 业务提供商应不断完善操作界面, 使各项操作或功能的实现都尽可能简易;开发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应尽可能地轻量、简洁, 从而提高软件的运行速度, 降低对电池、流量、硬件等的耗费, 为用户提供流畅的交流体验。同时可以对用户进行细分, 有针对性地提供一些个性化服务, 进一步提高用户的感知易用性。
(3) 开展多样化的移动即时通讯服务。
目前, 我国移动即时通讯业务的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 业务提供商需要对用户信息进行分析, 及时掌握用户需要, 开发和丰富移动即时通讯业务种类, 为用户提供更加及时、准确、有用及个性化的服务, 从而提高用户的感知有用性, 最终提高用户的持续使用意向。具体来说, 可以依据移动即时通讯业务的“移动性”、“即时性”等特点, 开发如基于位置的服务、实用型服务、电子商务服务等多样化的服务类型。
(4) 开发和丰富移动即时通讯娱乐功能。
如今, 单纯枯燥的文本传送已无法满足用户使用心理上的需求, 如果在使用该业务的过程中, 用户感受到趣味性并引发用户继续探索的好奇心, 则可以增加用户的使用粘性。这就提醒了业务提供商们在设计和开发新的业务功能时, 要领先于用户, 开发更多的娱乐功能, 使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感到轻松和随意, 从而改进产品功能和产品体验, 提高用户的活跃度。同时, 各具特色的娱乐功能也成为运营商们突显其产品特性, 实行差异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Karahanna E., Straub D.W., Chervany N.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doption across Time:A Cross-Sectional Comparison of Pre-Adoption and Post-Adoption Beliefs[J].MIS Quarterly, 1999, 23 (2) :183-213.
[2]Gefen D., TAM or Just Plain Habit:A Look at Experienced On-line Shoppers[J].Journal of End User Computing, 2003, 15 (3) :1-13.
[3]Bhattacherjee A., Understanding Information Systems Continu-ance:An Expectation-Confirmation Model[J].MIS Quartedy, 2001, 25 (3) :351-370.
[4]Lin C.S., Wu S.&Tsai R.J., Integrating perceived playfulness into expectation-confirmation model for web portal context[J].Information&Management, 2005, 42 (5) :683-93.
[5]Hong S.J., Thong J.Y.L.&Tam K.Y., Understanding contin-u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usage behavior:A comparison of three models in the context of mobile internet[J].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2006, 42 (3) :1819-1834.
[6]Thong J.Y.L., Hong S.J.&Tam K.Y., The effects of post-a-doption beliefs on the expectation-confirmation model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tinuan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Computer Studies, 2006, 64 (9) :799-810.
[7]张璇, 吴清烈.基于扩展ECM的移动商务用户继续使用意向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10, 41 (1) :28-31.
究竟是什么能量让这家成立五年多,只有55名员工的初创企业给硅谷扔下了这枚重磅炮弹?
高中生+技术狂人组合
当一家初创企业成为新闻焦点,背后的创始人也就瞬间成为明星。简·库姆(Jan Koum)和莱恩·埃克顿(Brian Acton)这对儿曾一起在雅虎共事十多年的拍档,在2009年创办了WhatsApp。
翻开库姆的Linkedin首页,这个俄罗斯小伙儿坦承从小就不爱学习,1995年勉强高中毕业,好不容易上了圣何塞州立大学,结果是辍学了。不过硅谷对学业失败的人常常开绿灯,库姆在雅虎的10年,任职于基础设施和安全工程部门,成了一名质量保证检测员和资深的推特管理员。
再看埃克顿,这个斯坦福大学的毕业生几乎可以说是个“技术+商业”的全才,他精通各种操作系统、数据库和编程语言,证书多得让人眼花缭乱。他早年曾任职苹果和Adobe公司,后在雅虎主要技术部门任职超过10年,最高职位是雅虎技术副总监。同时,他拥有丰富的大型项目领导经验,熟悉技术类并购,精通西班牙语。
当库姆的天马行空负责创意时,埃克顿的“技术+商业”头脑就负责执行,多么天造地设的一对拍档啊!
我们不销售广告
库姆和埃克顿曾经在雅虎的工作目标就是收集数据、制作页面、销售广告,但后来谷歌超越了雅虎。当两人几年前打算自己创业时,目标很简单纯粹,要创造一个因为便捷、省钱而吸引人使用的服务。而要做即时通讯软件,是库姆的灵感。他16岁移民到美国时,非常渴望与在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家人保持联络,这令他很重视网络的语音对话与交流。
不过,多少有些让人诧异的是,在WhatsApp的网站里,明确声称:我们不销售广告,并引用了电影《搏击俱乐部》中布拉特·皮特的一句台词:“迷人的广告总在诱惑我们去追逐那些豪车华服,甚至让我们从事令人生厌的工作来赚钱,最后却买来一堆毫无用处的东西。”
谁会盼着从一早醒来到睡前都充斥着广告的生活?“能让人们在入睡前兴奋不已的是刚刚和谁聊天了(或因没和谁聊而失望),WhatsApp要成为令人爱不释手的软件”。两位创始人如此认为。
因此,在各种APP满天飞时,WhatsApp却以简洁单纯示众,用过WhatsApp的用户可能会知道,这个应用的界面朴素简洁,核心功能就是收发消息。亚洲系的即时通讯软件里几乎标配的卡通聊天表情、游戏、社交圈分享等功能,WhatsApp一概没有。它仅仅提供各种形式的即时通讯——文字、语音、视频、图片……没有任何广告,不提供任何增值服务,单纯向用户每年收取0.99美元的费用。正如库姆曾说过的那样,WhatsApp关注的只有消息,不是游戏、广告和华而不实的东西,就是帮助人们顺利交流。
墙内开花墙外香
在扎克伯格“埋单”前,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WhatsApp是陌生的,毕竟我们日常用的是微信、微博。其实,在全球即时通讯软件市场上竞争已日趋激烈,除了占据中国市场的微信外,韩国门户网站运营商Naver旗下日本子公司开发的Line、韩国的Kakao Talk、苹果的iMessage、BBM(即“Black Berry Messeger”)等软件早已同场竞技。
WhatsApp在2009年上线,算是即时通讯软件的鼻祖,比腾讯微信早了近两年。虽然诞生在美国,却很快风靡欧洲市场,并扩张到亚洲。WhatsApp 有先发优势,早期积累的欧美用户在建立社交关系后,切换平台的意愿不高。而微信、Line、Kakao Talk是在亚洲地区迅速成长起来的。
值得注意的是,WhatsApp在美国以外的地区更受欢迎。2013年6月,应用数据分析公司Onava调查发现,WhatsApp在拉丁美洲和欧洲地区众多国家的iPhone用户覆盖率都超过了90%。而微信、Line和Kakao Talk则很难渗入该市场。
WhatsApp的优点在于,它不仅是一款可以完全免费发送文字、图片及视频的短讯应用,而且与苹果的iMessage不同,它在所有主要移动操作系统上都可以运行,这是全新的体验。而之所以“墙外香”,是因为美国本土多数包月移动套餐都包含了无限量短信,随便发多少,但很多国家都还是按条收费,且国际长途、发越洋短信费用高昂,而WhatsApp可以完美解决它。
WhatsApp近日公布了一组数字:目前其月活跃用户数量约为4.5亿人,其中有3.2亿人每天都会登录。注意,活跃用户数量的说服力和参考价值。如果和国内即时通讯软件“大哥”微信的2.7亿人(据2013年11月公布数据)相比,WhatsApp完全领先。
保持专注与独立
去年WhatsApp改变了定价策略:从原来的一次性收费0.99美元变为每年0.99美元,但首次下载后可免费使用一年。此外,产品在去年也添加了发送语音的功能,这也是其它聊天应用里早已拥有的功能,WhatsApp也在激烈的竞争中进行改变。
对于一个只有50人、其中25名是技术员工的公司,明确要做什么、不做什么更为重要。这除了和服务的用户需求有关,也和公司的资源和能力有关。把自己擅长的业务做到最佳,就是别人无法企及的优势。库姆强调,最重要的事情是保持专注。
WhatsApp一直以来保持低成本运作模式。对比亚洲公司的游戏和表情收入——Line应用去年第三季度收入1.58亿美元,KakaoTalk今年收入预计达到2亿美元,那WhatsApp追求的又是什么?
现在,Facebook买下了WhatsApp。
库姆在收购案公布之后接受了《华尔街日报》采访,被问到“这宗收购交易在今后几年成功的因素是什么”时,库姆答道:“关键是保持独立。正如我们在交易谈判和宣布时强调:独立运营关乎我们的成长。我们仍然肩负使命,要让用户规模继续扩大10亿、20亿,直到地球上每一个人都有一种能负担得起且可靠的方式和朋友爱人沟通为止。”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