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局行政执法公示(精选7篇)
为贯彻上级机关关于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以下简称“三项制度”)的决策部署,结合我局行政执法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意义
推行“三项制度”是贯彻区委政府提出全面依法治区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公安机关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具有基础性、关键性的重要作用。各部门要正确理解、准确掌握“三项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具体要求,将全面推行“三项制度”作为新时代深化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推进法治公安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三项制度”的实施,全面实现公安行政执法信息公开透明、过程全程记载、决定合法有效,为服务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成渝第二城、宜居新XX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二、工作内容
(一)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
严格贯彻落实公安机关执法公开规定,重点解决公开不及时、信息不全面等突出问题,着力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警务机制。一是强化事前公开,各部门要及时建立行政执法公示栏,主动、全面公开行政执法主体、职责、权限、依据、程序、救济渠道等信息,并及时更新。二是规范事中公示,在接处警、调查取证、采取强制措施、送达法律文书等执法活动时,应当严格按照《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公安机关执法细则》的规定公示执法身份,依法告知当事人执法事由、执法依据、权利义务。三是加强事后公开,行政案件由省厅统一向XX省政务服务网推送公开。各办案部门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公开要求对涉密、敏感的内容进行隐匿、删除,法制部门对公开信息进行严格审核,发现公开信息不准确的,及时予以更正;对行政案件被依法撤销、确认违法或要求重新作出的,法制部门在接收到相关生效法律文书后,及时按规定删撤。(二)全面落实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
严格落实《XX省公安厅关于建立健全执法全流程记录机制的实施意见》,重点解决执法记录不全面不系统、记录资料管理使用不规范等突出问题,坚决确保执法活动全过程留痕、可回溯式管理。要实现“六个全程记录”:接警受案要全程记录,严格执行《XX省公安机关受案立案管理规定》,严格落实接报警网上登记制度和群众上门报案“三个当场”要求,实现接报警、受立案工作信息全要素网上记载、全流程网上运转。现场执法要全程记录,严格执行《XX省公安机关警情处置程序规定》《XX省公安机关现场执法全程同步记录管理规定》,充分配备、全面使用执法记录仪等设备,严格使用执法视音频管理系统,对接警处警、当场处罚等现场执法活动全面实施视音频记录。场所管理要全程记录,严格执行《XX省公安机关执法场所办案区使用管理规定》和“四个一律”要求,确保办案区视频监控全覆盖、执法活动全记录。讯问询问要全程记录,严格执行《XX省公安机关执法活动同步录音录像规定》,询问重大行政案件违法嫌疑人全程同步录音录像。涉案财物要全程记录,严格执行《XX省公安机关涉案财物管理规定》,依托涉案财物管理系统详细记录涉案财物基本情况、保管状态、以及移交、发还、处置等信息,实现对涉案财物全流程网上管理。网上办案要全程记录,严格执行《XX省公安机关执法活动网上管理规定》《XX省公安机关案件网上办理管理办法(试行)》,推进新版警综平台网上办案系统、XX省大数据智能辅助办案系统的深度运用,全面实现案件信息和全部证据网上记载、网上流转、网上留痕。(三)落实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严格执行《XX省公安机关案件统一审核规定(暂行)》,重点解决行政执法中不严格、不规范问题,坚决确保每一项重大执法决定符合法定权限和程序。要严格落实审核制度,严格实行行政案件“统一审核”制度,推行重大、复杂、特殊、敏感案件审核提前介入、审核见面、集体研究、风险评估“四项制度”,把住案件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充分发挥专兼职法制员的职能作用,把好行政案件质量第一关口。要切实配强法制审核队伍,结合公安机关机构改革,调整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具有法律职业资格或法律专业背景的民警到法制员审核岗位。要严格落实审核责任,办案部门对送审案件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法制部门对审核意见负责,公安机关负责人对审批意见负责。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分局成立三项制度领导小组,分分管法制工作局领导任组长,法制大队大队长任副组长,驻局纪检监察组、指挥中心、政治处、督察及局执法办案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法制大队,法制大队内勤担任信息联络员。各执法部门要明确工作目标、职责和要求,法制部门要切实加强检查和督导。(二)加强教育培训。
要加强“三项制度”专题学习培训,重点加强执法语言、执法行为、执法流程等方面的常态培训,切实提升广大民警的执法素质和业务能力;继续深化执法资格等级考试制度,鼓励支持更多民警取得法律职业资格和高级执法资格。1 城市公示语翻译的现状
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不断深化,社会各界对公示语翻译越来越关注,其中译界学者对公示语翻译的研究尤为引人瞩目。赵小沛[2]指出语用失误经常出现,说明了语用教学在我国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教师有责任唤起学生的语用意识,明确地传授有关语用方面的知识,以减少语用失误的现象,使学生尽快适应中国与世界接轨的局势。陈春梅[3]提出公示语是特定地域文化的重要窗口,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举办更让我国学术界感到公示语翻译规范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中可以看到关于旅游景点公示语翻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问题,已引起国内许多研究者的关注。.
事实上在2005年首届全国公示语翻译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以来,七年来在城市公示语翻译方面,受到许多译界学者的关注,对现行公示语的许多问题提出不同的观点,收到较大的成效。通过对公示语翻译现状调查分析,主要集中对公示语翻译的英译失误;提出为了提高公示语翻译的指导作用,要编纂公示语汉英双语词典;网络是现代传媒的强力支持,如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向全社会推出了“公示语翻译研究在线”[4],也是提高城市公示语质量的途径之一。
笔者通过对这些论文的分析和研究发现,目前,对公示语进行研究的内容,主要是针对包括公示语翻译的宏观理论的论述和对具体城市或行业公示语翻译的微观探讨。研究的主要方向是从语言文化的视角展开,探讨了如何准确的对城市公示语的翻译出现的问题,因为公示语翻译的失误虽然对中国人没有影响,但是对外国人来讲却是意义重大,但是这种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的模式,不能解决目前公示语的问题。要彻底改变公示语的问题,必须加强政府行政管理的力度,通过政府部门强有力的管理,统一我国京、津、沪、深圳、大连等旅游城市的经验,制定公示语标准,规范城市公示语,这样才能有效改变当前的乱使用公示语的现状,提高对公示语翻译管理的探讨。利用本文将城市公示语翻译研究与实践现状进行分析,剖析不足之处,并从政府管理的视角提出应对策略,以解决当前公示语的相关研究与实践脱节问题。
2 城市公示语存在的问题和成因
汉英双语的公示语是国际化城市、国际人文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城市对外宣传的“窗口”。其实不仅外国人,任何人来到陌生的城市,首先进入视野的就是公示语,它可以使你更快的适应这个城市的环境,它可以方便的为你指引旅游的方便。因此,各城市在推进城市化建设中,都在为提升城市形象、加速其国际化进程、创建良好的投资和旅游环境,在我国的各大中小城市都致力于汉英双语公示语的建设。然而,在建设过程中,汉英双语公示语的发展却不尽人意,汉英双语公示语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翻译的错误使公示语在外国人眼中形成困惑,并没有发挥公示语的预想作用,显然,如何规范城市的公示语翻译,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2003年开始,对“公示语翻译”的文献的逐年增多,从发表论文数量的增加,可以看到全国各地研究者对公示语的关注程度,虽然不能说,对公示语评述较少的城市就没有问题,但是我国的京、津、沪等大城市在公示语方面做得还是不错的,但在其他的许多城市中出现的问题,也是“不容乐观”或者说是“触目惊心”的。以我国的某一著名的旅游城市为例,她的美丽风光和国际化程度在国内也应属前列,但在漫游这个城市各处的时候,却可以发现,这里的城市公示语虽然随处可见,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轻视。
在国内的有些城市中,也出现了许多连外国人都看不懂的公示语,因为公示语使用的是中国式外语,有的英译文公示语甚至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地步。有些研究者把当前公示语翻译出现的问题归结为存在的问题是:书写错误,词不当和译文混乱[5]。对这些具体公示语是否合适,在学术上探讨起来需要时间,这不适应当前的形势发展,要想尽快地改变公示语目前这种状态,不能只是从翻译不当来提出翻译学中的学术问题,这不是解决公示语问题的关键,其实就是汉语的公示语也存在不同的认识,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许多研究者已经揭示了大量的在翻译中的不当之处,但究其城市公示语乱象成因,却不能只是局限在翻译的水平上,要从政府的管理制度上来探讨,借助政府行为管理措施,才能根除城市公示语混乱现象。
3 城市公示语问题的解决措施
3.1 公示语来源的选择
调查发现城市公示语的来源没有规范的途径,只要需要制作公示语的公共区域,都可以制作公共语标识牌,如果是汉语没有人去干涉,如果是英译文也没有人去过问,因此,汉英公示语的标识牌任由采购组织自行决定,有的采购组织内部人员就具备英语人才,所以就自行完成了公示语的翻译;有的比较慎重也请教过专业人员,但是对于出现错误的责任也从未有约定,事实上就是专业译员,翻译的公示语也未必就不出现问题,因为目前没有管理制度的约束,专业人员的水平也参差不齐。至于公示语标识牌的制作机构,只是按照公示语标识牌采购组织的要求将公示语标识牌制作出来,至于公示语的意义甚至根本就看不懂。而对于采购组织只要是有汉英对照,就万事大吉,也没有人去考虑英文的语义,显然,出现错误就是必然的结果。可以看出,没有人对公示语的制作给与足够的重视,政府在市政管理中也没有明确对公示语的要求。由于上述种种原因,使公示语的制作机构,在制作中流于形式,导致公共语难以达到目的,只是流于形式。
3.2 公示语的制作
传统的公示语制作,处于无序状态。既缺乏完善的公示语翻译标准,也没有相关的管理机构。虽然译界尝试建立相关标准去规范公示语翻译,但这只是学术上的探讨,根本没有涉及到政府管理层面。首先,翻译理论界试图从理论上为公示语翻译确立标准。如袁晓宁[6]提出译者要以目的语为归宿,处理好英汉在文化、逻辑、风格等方面的差异,使译文在表达方式等方面符合目标语读者的习惯,使其可以获取译文所要传递的信息。牛新生[7]认为公示语属于感召型文本,要使译文取得公示语的预期效果。同时,相关学者也付出了大量的心血,编纂了关于公示语翻译的样本提供给公示语译者参考。这些各方的努力都是为了推动公示语的发展和提高,这虽然可以在学术上可以在一定程度提高公示语的水平。但仅靠相关学者学术方面对公示语的提高,其力度还是有限。同时,部分地方性的公示语翻译规范只能由本地公示语译者提供指导,不具有普适性。
3.3 公示语的管理
公示语目前的管理,缺乏政府行为的管理部门。由于公示语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不仅容易出现公示语翻译不统一问题。还容易出现各自为政的后果。日前,媒体报道:杭州下沙和钱江新城都有“新业路”,下沙主动更名[8]。从这条新闻的报道,证实目前对公示语的重视。这些问题的出现,实质上也是管理的问题,这主要是缺乏公示语翻译审校。但是双语公示语既没有政府相关部门的严格审核,也没有管理部门对公示语语言准确性的确定。这难免必然会使代表城市或者企业对外交流形象的公示语翻译出现问题;再者就是我国还缺乏公示语翻译的纠错机制。目前,即使任何人发现了公共场所不恰当的双语公示语或标识牌翻译的不当之处,也无从投诉,只好听之任之,因为没有信息反馈渠道可以尽快地反映到管理部门,因为目前还没有管理部门。这给对外交流带来很大的不便,外国友人来到中国,一是饱览中国的美丽风光,一是体验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外国游客的涌入,就是为了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管理的国际化水准,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应采取行政手段,加强对城市公示语的管理措施,具体的措施如下。
(1)确立公示语翻译标准。要尽快建立全国指导性的“公示语翻译规范”标准。地方与行业的公示语翻译规范要尽快地与全国性的公示语翻译规范相互交流,确定一个统一的公示语规范,达到公示语翻译标准理论层面上的统一。
(2)公示语的政府管理机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城市公共语的设施规范化已经成为一个系统工程,它是我国对外交流的一个窗口,政府的市政管理部门应承担这一管理工作,加强各方面的联系,把公共设施的公示语做作纳入管理目标之中。同时,要把公示语的确定和标识牌制作要确定相应的措施,要做到公示语要规范,公事标牌要统一,建立相关公示语的管理机构,这样才能在源头上杜绝公示语翻译混乱的发生,提高公示语的窗口作用。
(3)公示语翻译评审机制。政府管理部门要积极支持建立规范的公示语翻译评审制度,组织高校和相关专家建立公示语翻译专家咨询委员会。同时,加强行业间的沟通和探讨,以此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国际化水准。
(4)公众投诉部门与公共监督。政府管理部门要设立监督管理系统,常年坚持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公示语翻译的监督,通过群策群力,督促有关部门及时对错误的公示语翻译及时进行修正。公示语翻译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是树立我国对外形象的窗口。公示语的误译和滥译不只会给人们误导,它的后果还会影响对外交流。因此,不仅需要翻译界从语言文化层面进行深入研究,还需要从管理上对公示语进行规范。这样,才能尽快改善人文软环境,提升我国城市的国际化形象。
4 结语
公示语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已经和生活中息息相关,在外出旅游中几乎随处可见公示语,例如路标、广告牌、商店招牌、公共场所的宣传语、旅游简介等等。公示语是国际化都市的形象,也是国际旅游目的地语言环境、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公示语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力量,更有利于传播廉政文化、促进社会和谐,是反腐倡廉建设的精彩乐章。显然,公示语在公众和旅游者生活中具有重要得意义,对公示语的任何歧义、误解、滥用都会导致不良后果。因此,城市公示语要从政府行为的加强和管理做起,这样才能加快推动我国城市形象的成长和对外交流的发展。
[编辑:厉艳飞]
"
"
参考文献
[1]戴宗显,吕和发.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J].中国翻译,2005(6):38-42.
[2]赵小沛.公示语翻译中的语用失误探析[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3(5):68-71.
[3]陈春梅.河南省旅游景点公示语翻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河南科技,2012(15):20-21.
[4]杨永和.我国新世纪公示语翻译研究综述[J].外语教学,2009(5):104-105.
[5]王瑞芳,王沛.西安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问题及对策探讨[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5):24-25.
[6]袁晓宁.以目的语为依归的外宣英译特质:以《南京采风》翻译为例[J].中国翻译,2010(3):63-66.
[7]牛新生.公示语文本类型与翻译探析[J].外语教学,2008(3):89-91.
关键词:行政执法;警察权益;保障
现价段,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较为突出,治安形势较为复杂,广大公安民警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他们不但要肩负起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重大任务,还要履行缓和、化解社会各种矛盾的基本职责,社会对公安行政执法能力的期盼越来越高,对公安行政执法中警察权益的关注却较少,致使一些较为基本的警察权益得不到有效、合理的保障,警察权益也是我国人权保障建设的一部分,就公安行政执法中警察权益保障问题进行讨论,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一、公安行政执法中警察权益的现状分析
(一)公安行政执法中警察权益相关问题概述
公安行政执法的主体就是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而其涉及的内容却较为广泛,包含了社会的各个方面,从行政职权和行政行为的角度来看,公安行政执法具有较强的自由裁量性和实施的强制性等基本特点,社会关注的也主要是这部分内容,即警察权的问题。而在公安行政执法中,警察除了是一名公务人员外,也是一名普通公民,其合法权益同样要受到国家相关法律的保护,鉴于其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我们将其享有的权益定义为警察权益,警察权益和其他公民权益一样,都容易受到侵犯,如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休息休假权、职务防卫权等,但是警察权益的问题却并没有被重视起来。对公安行政执法中警察权益加以保障,既是保障公安依法行政和改善公安行政执法环境的需要,也是适应人权保障的需要。
(二)公安行政执法中警察权益保障的现状
近年来,广大公安民警的权益,尤其是在公安行政执法中警察权益遭受侵害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如暴力袭警,不仅干扰了广大公安民警正常的执法活动,还侵害了公安民警的生命健康权,而因误解或恶意诋毁警察形象,对公安民警进行侮辱、谩骂的行为则直接损害了公安民警的名誉权。公安行政执法中警察权益之所以屡受侵犯,相应的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主要是由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公安行政执法中警察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有其内在的原因,就袭警案件而言,不乏是因为部分公安民警滥用职权激起民愤所导致的,再加上一些警察缺乏实战经验,为民执法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暴力袭警才会愈演愈烈;公安系统双重管理机制也影响了行政执法的效果,过多的非警务活动不但没能解决现有的矛盾,反而增加了民众对公安工作的误解。公安行政执法中警察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的外部原因主要有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执法对象素质不高,以及新闻媒体的不正当宣传,这些都加重了警察权益保障的难度[1]。
二、公安行政执法中警察权益保障的具体建议
(一)完善相关立法,建立规范的公安行政执法的法律体系
完善公安行政执法中警察权益保障的相关立法,建立规范的公安行政执法的法律体系,首先要保证警务工作的法制性和规范性,以此来消除公众的误解,获取公众的支持。警察权益保障必须遵循权责一致的原则,警察权得到合理的运用,公安行政执法中警察权益才会得到相应的保障,鉴于警察职业的特殊性,有必要制定相应的法规,对警察享有的人身权、休息权、名誉权等权益进行特殊保障,可以考虑增设“辱骂人民警察罪”、“暴力袭警罪”等法律条款,加大对侵害警察权益行为的打击力度,切实保障警察权益。我国法律虽然明确规定了妨害公务罪,但是在公安行政执法中却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有鉴于此,可以考虑将辱骂警察、暴力袭警等行为纳入妨害公务罪中,通过司法解释来对警察权益予以保护。
(二)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增强公安民警為民执法和自我保护意识
公安行政执法中警察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主要是由公安内部管理机制的不健全、公安民警自身建设不及时造成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完善公安机关内部管理机制,提高公安民警的为民执法和自我保护意识。警察执法质量的好还取决于警察执法素质的高低,二者又直接影响着公众对警察工作的态度,公安行政执法如果能够得到公众的理解和支持,不仅能够保证行政执法的效能,也能够使警察权益得到保障,因此,广大公安民警首先应树立起为民执法的理念,提高自身的执法素质。公安系统应该加强对广大公安民警的教育培训,在提高警察执法素质和能力的同时,也应制定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增强警察的自我保护意识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改善外部执法环境,建立有效的与外部联系和沟通的机制
改善外部执法环境,首先要建立起有效的与外部联系和沟通机制,从改善警民关系入手,创造良好的警民互动氛围,和谐的警民关系在提高公安行政执法能力的同时,也使警察权益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公民法律意识与警察为民执法意识同时得到增强,公安行政执法工作才能得到突破性进展。此外,新闻媒体也要发挥其正面的宣传作用,引导舆论走向,使公众能够密切配合警察的工作,重新塑造公安机关及其广大公安民警的正义形象,为接下来的公安行政执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2]。
结论:
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逐步推进以及社会治安形势的日益严峻,公安行政执法中警察权益受到损害的现象也越来越突出,袭警案件逐年增高,鉴于公安职业的特殊性以及我国的执法现状,警察权益遭受侵犯的问题并没有得到重视,更得不到相应的补偿,如何保障警察权益,已经成为现阶段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本文在对这一情况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得出这样的结论:公安行政执法中警察权益的保障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从多个方面对其进行综合治理,才能切实保护好广大公安民警的合法权益,更好地完成公安行政执法工作。
参考文献:
[1]刘卉.我国警察权益保障的理性思考[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0(1):18-23.
[2]黎东.公安行政执法中警察执法权益保护之途径[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7,12(6):19-22.
第一条 为推进依法行政进程,树立水行政执法形象,保障我局水行政执法工作公开、公正、文明、规范,并积极接受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农水科、审批科、水政监察大队、河道管理处、水资源管理处、水土保持办公室,必须通过各种形式,向社会公布各自承担的水行政执法职责,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第三条 公示内容包括:
1、执法机构名称、电话及负人;
2、执法依据;
3、执法主体资格;
4、执法内容;
5、执法范围及权限;
6、执法程序;
7、收费项目及标准;
8、执法责任及责任人。
第四条 公示内容,应通过新闻媒体、公告、布告、印发宣传单等形式,向社会或行政管理相
对人公布。
第五条 各单位的公示内容应制成公示板,在本单位所在楼层显著位置或办公室上墙公示。
第六条 局行政执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局属各执法机构的行政执法责任制公示工作的组织领导。
第七条 公示内容有变动的,必须及时向社会或行政管理相对人重新公布。
第八条 局行政执法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对实施公示制度情况组织评定,进行检查,不合格的要限期整改,保证公示制度顺利进行。
第九条 授权执法机构和委托执法机构要聘请公示制度评议监督员,以保证公示制度的落实 质量。
集团各中心:
为给大家的日常工作提供更好的后勤保障,现对行政人员工作分工进行公示,请各位同事有需要时直接联系相应的责任人:
1、会议统计安排、五楼会议室管理;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采购、调拨及处置;公司证照及资质年审、延续及变更、节假日值班安排。责任人:南冰,联系电话:68967118
2、十二楼档案管理、十二楼会议室管理、公司花卉租摆管理、物业保洁管理。责任人:孙静,联系电话:68967009
3、五楼档案管理、五楼办公用品、五楼办公环境及工装检查、公司大事记管理、名片胸卡印制、酒店(票务预订)管理、办公设施设备类维修、废品处置。责任人:胡娜,联系电话:68967580
4、十二楼办公用品、十二楼办公环境及工装检查、公司饮用水管理、与物业相关费用的复核与支付、固定电话费用统计及结算。责任人:李杨,联系电话:68967009
5、车辆油卡办理及充值、车辆保险办理、集团地库停车卡办理。责任人:马鑫良、李航,联系电话:68967118
6、上述未涉及到的工作,请直接与王建锋联系,联系电话:68967118 欢迎领导和各中心对行政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人事行政中心
大队基本情况
中山门大队实有人员共计45人,其中大队领导4人,事故处理民警8人,现勤民警20人,非现勤民警13人。2009年以来,先后涌现出了杨玲春、楚德喜等规范执法先进典型。违法处理、事故处理工作实现了无错案、无积案、无责任信访的“三无”目标。为此,2009年事故处理警务组荣获市局集体嘉奖,事故警长杨玲春在2009、2010年连续两年荣立个人三等功2010年大队荣获市局集体嘉奖。
“软件”建设
在“软件”建设方面中山门大队主要抓了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一)深化理念教育,牢固树立民警服务意识
一是强化民警日常思想教育,牢固树立民警“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理念。积极组织开展“警营开放日”、群众座谈会等活动,通过民警与群众之间的相互交流,让群众加深对交通警察队伍和民警的了解,赢得广大人民群众对交通管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让民警了解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从而增强民警在执法中的群众意识和服务意识。
二是以违法违纪典型案例为反面教材,在全体民警中深入开展“执法为民、公平正义”理念的专题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干警进一步端正执法思想,打牢民警的执法理念,提高依法行政、规范执法的自觉性。坚决杜绝办理关系案、人情案,假公济私、以权谋私等乱作为问题的发生。
(二)加强教育训练,提高民警执法办案水平
一是每月定期邀请局、支队法制专业人员对全队民警进行《交通警察道路执勤执法工作规范》、《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工作规范》和《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等法律、法规知识培训,不断强化民警规范执勤执法意识,提高执法办案水平。
二是利用每周的半日训练,对民警进行指挥手势、警用手持POS机以及单警装备的规范训练。使执勤民警做到熟记、熟知、熟练掌握规范用语、处罚条款、处罚程序.告知程序、强制措施程序等应知应会内容及案卷的制作,进一步规范执勤执法工作,提高民警执法办案水平。
三是每季度组织开展一次执法办案经验交流会、分析执法办案中存在的问题、应吸取的教训以及好的经验与做法, 做到取长补短。
四是每年组织大队法制员及事故、现勤民警到河东区人民法院参加一次旁听,让民警在旁听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三)建立规章制度,约束民警规范执法办案
l.早晨点名制度。大队坚持每天早晨8点召开全体事故民警点名会,听取前一天事故处理情况汇报,分析案情,研究责任,总结经验和不足,布置下一步工作,强调注意事项。做到事故起数清,办案进度明,为督促民警按程序办案,依法办案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勤前站队制度。大队每天早6点30分由值班领导组织当日早班民警进行勤前站队。重点检查民警的着装、警容风纪是否符合要求,警用装备,文书携带是否齐全,同时明确当天的工作任务、目标,强调注意事项。
3. 案卷审核制度。凡适用一般程序处理的事故案卷,一律实行警长和大队领导两级审核制度。要求警长和主管领导在审核案卷时,详细载明事故时间、地点,当事人、事故车辆、事故责任、办案民警及案卷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等情况。该制度的实行,较好地确保了案卷质量。
4. 集体定责制度。凡适用一般程序处理的事故,其责任的确定一律由包括办案民警、警长、主管领导及有关人员参加的案件研究小组集体研究决定、意见不统一时,报请支队进行研究决定。较好地杜绝了关系案、人情案等问题发生。
5. 信访分析制度。为了从每起信访中吸取教训,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办案水平,大队坚持适时召开信访分析会,查找产生信访的原因,分析应吸取的教训,提出预防和化解信访的方法。通过落实信访分析制度,不但让民警了解了群众对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而且使民警克服了自身工作的不足,逐步改进了工作方法,规范和提高了执法办案水平。
(四)强化考核监督,促进民警规范执法办案
一是每天组织考评员上路巡查,考核现勤民警执勤执法姿态、执勤执法规范用语,并抽查警用POS机使用情况,发现问题立即纠正并纳入考核。
二是给每名事故处理民警和现勤民警配备执法记录仪,要求民警在执法过程中全程开启,每天下班后由专人进行检查并及时下载存储记录信息。发现民警在办案及执勤执法过程中存在不良言行,由大队领导找其谈话并责令改正,同时纳入考核。
三是每月组织全体事故处理民警开展一次亮卷会,由事故警长、事故民警和主管领导对案卷进行打分,并评选出优秀案卷和不合格案卷,评选结果纳入考核。
(五)选树先进典型,带动民警规范执法办案
为了让全队民警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大队十分注重培养和树立规范执法办案先进典型,坚持以典型引路,以典型影响和带动全队民警进行规范执法办案。近年来,大队先后选树了“市局优秀共产党员”事故处理警长杨玲春、“爱民模范”楚德喜、优秀现勤警长张庆治、执法能手王紫金、人民满意政法干警田英杰等规范执法办案先进典型。楚德喜同志无微不至照顾老师30年的感人事迹,先后在《天津每日新报》和《渤海早报》等媒体中进行了报道,较好地带动了队内的学习竞争气氛,加快了大队执法规范化建设。
通过落实上述五方面的工作,大队全体干警不但整体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而且树立了良好的外部形象,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和自身的执法权益,同时在日常交通管理工作中也解决了一些群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反响。如中山门轻轨交通秩序问题。中山门轻轨站由于作为其配套设施的停车场长期未投入使用,导致大量的出租车困无处停放,而争相停在津塘路揽客,致使该地区交通混乱,时常发生堵塞,并多次被媒体曝光。民警在日常管理中也曾多次与出租车司机发生矛盾,甚至出现民警被打的现象,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2010年,大队领导班子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一致认为,“打铁还需自身硬”,要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就要规范民警的执勤执法,其次才是规范出租车司机的停放秩序。为此,大队为轻轨站执勤民警配备了执法记录仪,加强了日常的教育,管理、检查和考核,同时经请示局法制办,启用了摄录设备,对违法出租车进行非现场处罚,加大了对违法当事人的震慑力度。通过近半年的集中整治,轻轨站的交通秩序得到了根本的好转,且没有任何不良反映,受到广大群众的高度好评。
“硬件”建设
虽然大队行政办公楼面积近2000平方米,但由于设计的原因,要实现市局关于“三区”分离的原则难度很大。为此,中山门大队不等不靠,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加强办公用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兴建了与其他功能区域分离的新房200余平方米,完成了办案、综合服务区、办公及生活区的功能设置,较好地加强和改进了执法规范化建设。具体情况如下:
(一)办案区
主要供事故民警办公和交通事故当事人办理交通事故相关手续使用。此区域设置在大队院内办公大楼左前方的平房内,共设事故处理等待室、事故处理接待调解室、事故民警装备室、询(讯)问室和物证室等五个功能室。事故处理等待室内设桌椅若干及饮水设备,供等待处理交通事故的当事人休息和饮用;安装液晶电视及电脑各一台,用于宣传突通法规,《天津市道路交通事故过错责任认定标准》等警务公开制度,同时提供事故处理程序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查询,以便于事故当事人提前了解相关程序、自己的违法行为等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从而缓解事故当事人的急躁情绪,提高事故民警办案效率。该室由警长负责日常管理和维护。事故处理接待调解室内设办公桌椅若干,饮水设备、便民椅若干和闭路摄像设备,实行调解全程录像,以规范民警言行,同时也防止个别当事人妨碍执法,维护民警合法权益。该室由值班民警轮流负责管理。装备室内设装备柜若干,实行一人一柜专人保管,用于存放事故民警勘察事故现场的装备、设备,以方便快速出警。讯(询)问室:内设桌椅若干、监控摄像头、软防护设备、防护栅栏等,以防止违法人员自残、自杀和妨碍执法,同时实施全程监控,规范民警言行,防止违法人员妨碍执法,维护民警权益。该室由警长负责日常管理和维护。物证室内设铁柜若干,实行一人一柜专人保管,用于存放事故民警勘查现场时收集的各类物证,物证实行分案存放并贴上标签,防止混淆。
(二)综合服务区
此区域为交通安全与管理综合服务部,设置在院内办公大楼右前方平房内。该区域分设综合服务室和巡回法庭。综合服务室内设置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台,安监工作接待台、违法处理接待台。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台用于接待群众咨询、求助和信访投诉。安监工作接待台用于接待群众关于车辆检验、驾驶员换证,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交通安全责任制等有关问题的咨询及办理安监工作相关业务。违法处理接待台供违法处理民警上传交通安全违法数据,办理交纳交通安全违法罚款等相关手续。综合服务室内设桌椅若干、饮水设备、电视机、征求意见簿、文具和急救药箱。墙上悬挂办事制度和交纳交通违法罚款程序等警务公开内容。每个服务台每日各安排一名值日警官进行值守和维护。交通事故巡回法庭按照上级关于推行建立交通事故巡回法庭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的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机制的要求,大队设置了交通事故巡回法庭。法庭将采取“快立、快审、快结”原则,及时受理已下责任认定,但事故各方当事人对损害赔偿存在争议的交通事故,以较好地化解矛盾。法庭内设监控摄像头、专用庭审桌椅、及办公用电脑,墙上悬挂相关制度。该法庭由大队法制员负责日常管理和维护。
(三)办公生活区
此区域为大队办公楼。此区域设置民警办公室、会议室、宿舍、健身室、微机室、理发室、浴室、食堂、机电控制室等。
为了确保警用装备的安全,同时也为了在日常交通管理工作中遇突发事件、临时性交通警卫任务等能够快速反应,大队专门在办公大楼一楼设置了民警装备室。装备室内按民警一人一柜进行了配置,用于存放单警装备,并安排专人负责日常发放和回收。
今后,中山门大队将继续努力,以服务群众,忠于法律为宗旨,不断加强和改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争取更大的成绩。
【关键词】公安执法综合实训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6C-0059-03
2008年政法系统招录培养体制改革在我国开始试点,确立了培养“政治业务素质高、实战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型政法人才”的目标,并确立了“按需招录、入校即入警”的招录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新模式的确立极大地冲击了原有的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教学秩序,承担培养任务的公安院校纷纷开展了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法学类课程亦是如此。源于西方法学院教学经典的案例教学法、实例研习、诊所式法律教育等实践教学模式以律师、法官、检察官的职业能力培养为教学目标,更适合法学院和法学专业。公安业务课程的产学研实践教学模式、公安机关实训基地、模拟派出所更注重公安工作能力的培养,法律应用能力则较少涉及。由此,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班(以下简称“试点班”)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似乎仅限于案例的比较和分析,即使有模拟法庭、法庭辩论,其仍未彻底脱离案例教学的藩篱。公安执法综合实训是源于案例教学模式又弥补其固有缺陷的中国范式,更符合“按需招录、入校即入警”的招录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更有利于实现试点班的培养目标。
一、试点班法学实践教学应用公安执法综合实训的优势分析
公安执法综合实训是指选择司法实践中的典型案例,模拟公安实践中办案的情境,采取小组学习、提问、讨论、模拟、反馈等方式,依照法的运行过程解决案例中的教学方法。公安执法综合实训吸取了案例教学法、实例研习、诊所式法律教育三大实践教学模式的优点,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法律应用能力,同时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降低教学成本。这一教学方法在试点班法学实践教学中应用最明显的特点是学生以公安民警的视角分析案例并加以解决,这是以往的案例教学模式所不具备的。
(一)公安执法综合实训应用于试点班法学实践教学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提高试点班学生公安执法能力和法律素养。当前试点班法学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公安执法职业技能培养和法律综合素质培养双重方向。培养目标的设定应当有利于实践教学开展与整合,但是各门法学课程还有一些与法学课程密切相关的公安业务课程如治安案件查处的实践教学是由任课教师分别独立进行,人为割裂了实体法、程序法、公安业务三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学生仅学到了零散的不同部门法和公安业务基础知识,但公安执法能力却没有得到切实提高。公安执法综合实训应用于试点班法学实践教学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提高试点班学生公安执法能力和法律素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通过应用公安执法综合实训,试点班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见到的不是已确定归属于某个部门法的案例,而是公安实践中的未经修饰和删减的事实,因此,学生就能基于公安民警职业视角而不是律师、法官的视角,综合所有学过的部门法包括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基础知识、公安业务知识,打破部门法、公安业务课程的学科壁垒对具体案件进行全面的分析,制作公安文书,处理案例。通过实践教学,学生亲身体会了公安工作实践中执法者处理案件的全过程,包括从表明身份到处罚违法嫌疑人、从证据收集到侦查终结直至警察出庭作证等等。同时,学生也会加深对公安职业的认识:作为执法者首先要懂法,在此基础上还要熟悉公安业务,洞察社会现实。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法律思维模式,将法学基础知识和公安职业技能融会贯通,提高他们的公安执法能力。
其次,在法学实践教学中应用公安执法综合实训能够促使试点班学生掌握法学研究方法,为公安执法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面对当前社会的高速发展和立法的不断进步,仅仅依靠在公安院校学习的法学知识无法在公安执法实践中解决所有的问题。古人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公安执法综合实训的一个突出优势是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学生居于主体地位,以公安民警的视角来分析事实,适用法律,教师仅是指导者,这促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展开独立研究。这个研究过程其实就是法学研究方法的探索过程,最终在未来的公安工作中他们面对新问题、新法律的时候不会束手无策,而能够借助法学研究方法一一解决。
最后,学生的公安职业特色在公安执法综合实训中得到很好的体现,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公安执法理念,促使其在未来的公安工作中维护公平与正义。
(二)公安执法综合实训贴近公安工作实践,真实呈现纷繁复杂的公安执法环境。目前,依照公安部下达的试点班教学计划,所有的法学类课程都有实践教学课时,个别法学课程的实践教学课时甚至达到总课时的40%。试点班的法学实践教学包括校内和校外两大部分,校内法学实践教学以案例教学模式为核心,主要包括案例分析与讨论、模拟法庭、专题辩论、角色扮演等等。校外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假期见习、社会调查、毕业实习、庭审观摩等等。在校内法学实践教学过程中,选择案例是案例教学模式非常重要的环节,随之而来的最大问题就是无论法学任课教师选择的是指导性案例、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案例、其他典型案例都是经过精心剪裁甚至是内容的修改后再归属于不同的部门法的“指定事实”,以案例的定性或者是诉讼程序为教学重点,没有呈现公安工作实践中案例的原貌,没有真实再现纷繁复杂的公安执法环境,学生没有看到真实案例存在的所有问题点,对案例的分析局限于某部具体部门法的范畴。而公安执法综合实训可以促使教师有目的地精选公安工作实践中的疑难案例,将案例和相关材料全部原汁原味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公安执法环境中,在分析案例全部事实的基础上分析案例的所有实体与程序问题,按照公安执法程序处理案例,更好地解决实践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
二、公安执法综合实训在试点班法学实践教学的应用
试点班法学实践教学的目标侧重于公安执法能力的提高,应用公安执法综合实训的步骤与过程应当与法学院有所差别,具体而言是必须充分考虑当前的公安执法环境,体现公安职业特色,打破部门法(包括实体法和程序法)、公安业务知识的壁垒,呈现公安执法过程。因此,公安执法综合实训在试点班法学实践教学的应用是创新应用,据此,公安执法综合实训课程不是模拟法律诊所、模拟法庭、案例讨论和辩论,也不是模拟派出所、案例角色扮演,而是选择公安实践中的真实案例,学生依照公安工作程序,以公安民警角色依据事实和法律处理案例。
(一)公安执法综合实训的特点。公安执法综合实训有浓重的公安职业特色,以公安执法能力的培养为目标,真正实现了“教、学、练、战”一体化。首先,在选择的案例及相关材料来源于公安实践,试点班学生以公安民警角色处理案件。其次,该课程教学重点是公安机关从立案到执行的执法过程,不是律师业务、起诉和审判。最后,其将部门法(包括实体法和程序法)、公安业务紧密结合在一起,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处理案例,实现法学各部门法之间、法学与公安学之间的衔接和整合。
(二)课时安排。公安执法综合实训涉及的范围较广,既包括从实体法和程序法,又包括刑法、行政法、公安业务,有时还会涉及民法与民事诉讼法;所涉及的公安执法程序包括刑事执法和行政执法,因此,最好在部门法课程已经基本学完的学生中开设。在课时设置上,学校一方面应当考虑课程的连贯性在一定时间内连续安排,时间跨度不能过大;另一方面也应当考虑试点班课程多的现实,还有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保护问题。结合上述三个方面,该课程一般安排一个案例即可,在三周时间内安排十课时比较合适。
(三)公安执法综合实训的具体教学过程。具体如下:
1.准备阶段。该教学过程的第一个步骤是教师选择案例。案例选择关系着公安执法综合实训课程的成败。任课教师应当从教学目标出发,深入公安工作实践选择案例,具体而言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案例来源于公安工作实践,并且真实且未经删改,案例所涉及的事实材料也要随案例交给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了解案例的真实状况,便于学生做出事实和法律的准确分析。(2)案例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以公安执法为内容,包括行政执法和刑事执法。公安机关的职责包括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一部分,该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公安执法能力为目的,因此选用的案例必须具有特定的针对性。民事案例的处理不是公安工作的重点,民法课程的实践教学完全可以涵盖这一内容。(3)案例应当有典型性和复杂性,一般是包含刑事执法和行政执法、实体法和程序法的案例。根据对毕业试点班学生的跟踪调查,试点班学生能够胜任大部分日常公安执法工作,但对于典型、复杂案例则束手无策。因此,在校期间多处理复杂案例,能够使学生学会在纷繁复杂的事实中厘清法律关系,准确适用法律,进而形成正确的法律思维,为从事公安工作做好准备。
该教学过程的第二步是学生分组。分组后大约8至10人为一组,每组设学生组长1人,指导教师1人。分组的原因不仅是对公安工作实践中专案组的模拟,而且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还有就是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更有利于师生互动。学生分组是随机的,但是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分布,试点班的学生来自不同专业背景,有的还是退伍士兵,专业背景是法学、公安专业的学生和退伍士兵应当均匀地分布于不同组,以实现平衡。为了准确、深入地分析案例,指导教师应当包含所有部门法的任课教师,不仅负责指导学生,还负责后期的案例总结、讲评和成绩考核。
2.实施阶段:小组学习和总结。这一阶段分为小组学习和总结两个阶段。小组学习阶段的课堂教学时间是五课时左右。首先,教师将案例及相关材料在课前下发给学生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案例。教学过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教师要以案例为切入点,运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在讨论中引导学生厘清案例中的不同法律关系及争议的实体和程序问题。其次,学生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法律法规,找出案例适用的相关条款,力求解决争议。然后,小组成员以公安民警的视角讨论案例的定性、法律适用和制作相关公安文书问题。最后,小组进行专案组案情分析会,对案例进行总结。小组总结后,各小组分别制作案例分析的案例分析幻灯片和公安文书。整个过程,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对案例做出正确的分析,还要引导学生总结案例分析的的方法,即先厘清不同的法律关系,寻找争议的实体和程序问题点,然后在相关部门法中找到适用的法律条款,并根据不同的程序使用相应的公安文书。
总结阶段的课时是五课时。这一阶段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全体学生、教师开案例讨论会,各小组分别提交制作好的公安文书,派代表演示幻灯片,讲解案例的重点难点和法律适用,解决实体和程序争议的核心问题。然后教师作总结。教师的总结先由教师就案例分析自由发言,然后由一名教师对案例进行总结和讲评。课程结束后每位同学提交案例分析报告。
3.考核。该课程的成绩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小组成绩,即所有教师对各小组的案例分析幻灯片和公安文书进行综合评价所得出小组成绩。二是每名学生单独制作案例分析报告。教师应当结合小组成绩和个人案例分析报告评定学生该门课程的最终成绩。
三、公安执法综合实训的改进建议
尽管教学实践证明公安执法综合实训有优越性,这一教学法仍然可以不断改进,以适应公安法学教育的不断发展。
(一)课程安排方面的改进。章武生教授认为,应用公安执法综合实训开设的课程一般是在主要实体法、程序法课程基本学习结束的情况下才能开设,究其原因是法学院的学生绝大多数是法律的初学者。试点班的学生则不同,他们来自高校毕业生或者部队,其中有相当的一部分学生不是法律的初学者。在小组学习、主动学习的背景之下,试点班的公安执法综合实训应当可以在第一学年第二个学期开设。这样能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的发挥,也能使学生更快地适应公安民警角色。另外,现有的公安执法综合实训课程仅安排一个案例,十课时,显得时间仓促,应当适当增加课时。
(二)课程内容的改进。公安执法综合实训在试点班应用过程中重视法学各部门法之间、实体法和程序法之间、法学与公安业务之间的衔接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前二者的衔接关系体现明显,但是法学与公安学之间的衔接则相对薄弱。因此,法律系教师应当加强与治安系、侦查系教师的合作,将公安执法综合实训课程的内容拓展至治安学、侦查学领域,使之更贴近公安实践,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公安执法能力。
(三)案例选择方面的改进。关于公安执法综合实训应用中的案例选择,前文已对筛选原则作了较详细的描述。公安执法综合实训作为一门课程应当体系完整,随之配套的应当是可供任课教师选择的案例库。因此,在公安实践中寻找复杂、疑难案例然后逐步建设案例库是改进该教学法的重要环节。
(四)教师职业能力的改进。担任试点班法学课程的教师大多毕业于法学院法学专业,有的还是律师或者担任过法官,基于法学院培养律师、法官的目标,他们更擅长公、检、法的业务,对公安职业所知有限。为了增强公安执法综合实训的效果,最有效的措施就是保障教师下基层参加公安实践培训锻炼的长效机制真正实现,保证法律系的教师能参与公安实践,真正建立起“校局合作”模式。
除以上四个方面外,学生成绩考核也可以不拘泥于案例分析报告、文书写作等形式,采用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
综上所述,在法学院的法学实践教学中应用公安执法综合实训教学效果很好。虽然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班的培养目标与法学院不同,但是在试点班法学实践教学中应用该教学法不仅具有可行性,而且还在贴近公安工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公安执法能力和法律素养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模式和方法所没有的优势。在试点班法学实践教学中,公安院校应当充分考虑当前的公安执法环境和公安职业特色,创新应用该教学法,打破实体法与程序法、法学与公安学的学科界限开设公安执法综合实训课程,在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的探索过程中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张卫平.个案全过程教学法[N].人民法院报,2013-04-19
[2]王晨光.“个案全过程教学法”是探索法律实践教学新路径[J].法学,2013(4)
[3]王琳琳.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视角下的公安法学教学模式研究[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5)
[4]章武生.“个案全过程教学法”之推广[J].法学,2013(4)
[5]杜慧明.公安院校法学教学方法改革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0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3JGA305)
【公安局行政执法公示】推荐阅读:
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行政执法依据09-09
自考公安行政诉讼06-11
森林公安机关执法细则10-26
公安机关行政复议案例07-15
公安机关执法监督机制07-20
公安行政执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05-31
实现公正廉洁执法 加强公安队伍建设06-09
贵州省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资格07-24
公安局公安宣传工作总结10-15
内乡县公安局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