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真正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2024-09-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教学中真正发挥多媒体的作用(通用13篇)

在教学中真正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篇1

——评冯老师的《邓稼先》多媒体课

冯老师讲授《邓稼先》一课较成功地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来展示科学家邓稼先的人物形象。教学时多处使用有关邓稼先的图片、故事,特别是用前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的诗导入课文,使用多媒体介绍邓稼先的生平及工作照,导入自然、醒目,能够帮助学生直观的进入教学,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更深入、全面地理解人物形象。

但我觉得在这节课中多媒体的运用还显得不够。

首先多媒体的使用过于简单,仅仅停留在文字和图片上,没有使用音频、活动画面等更能引发学生兴趣的手段。

其次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应使用多媒体问题辅助,在学生充分品读分析后,教师作总结归纳,使学生对人物的理解将更为深刻。

在教学中真正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篇2

●教师是平凡的, 因为他不可能有惊天动地的伟业;教师也是伟大的, 因为他坚持做的一件小事可能会改变一个孩子的人生。

●每个学生都是灿烂的生命, 面对成长的他们, 一个也不能放弃。

●亲和力、沟通能力、爱心是教师成长的必要条件。

●学生对教师的爱戴从课堂四十五分钟开始。

●在教育学生的同时, 我们也在完善着自己的人格。

印象

———躬身于绿叶的宁静。初见刘老师便会感受到他的平和、沉静。多年的教育生涯和对教育事业持之以恒的追求已让他爱心满怀。面对自己的学生他能始终保持着春天般的温暖, 包容他们的任性和青涩, 激励他们向着光明前行。站在讲台上的他用充满激情的教学给予学生前进的方向和动力, 工作中的他会把每一个同事都看作自己的老师和朋友, 向年轻人学习他们的热情和创意, 向年长者学习他们的经验和理念。我想, 支撑他挚爱自己的教育事业而乐此不疲的动力就是他有叶一般宁静的心态和乐于奉献的精神。

———静心于根的执著。和刘老师一起工作多年, 感触最多的莫过于他对事业的热爱与执著。他从工作第二年起担任班主任, 一干就是十七年。十七年里, 每一个学生的点滴进步都会让他笑逐颜开, 每一个学生的迷茫和困惑都会让他食不甘味。他倾心热爱他的每一个学生, 即使面对误解也无怨无悔, 因为他坚信爱能融化一切。他担任了九年的年级组组长。九年里, 他以学生的成长为己任, 成功打造了模范的教师团队, 营造了浓厚的年级文化氛围。他二十几年如一日, 执著地为了教育的发展默默耕耘。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一中学教务主任、中学特级教师边俊海)

主张

一、我们是否真正重视教学科研

教科研是教学领域中的科学研究, 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日常教学和教科研不是相互对立的。我们的日常教学中会经常面对一系列问题: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化的学科, 面对还处在成长期的中学生, 我们如何让他们理解其中的内涵?数学又是一门有严密逻辑体系的演绎科学, 面对感性多于理性的中学生, 如何把数学的严格论证、严密的体系有效地传导给学生?如何把数学的逻辑性内化为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为什么一个在我们看来不太困难的数学问题, 却在我们讲解N次后大部分学生还是不能理解或加以运用, 我们能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拿出有效的招法吗?上述问题是我们所有数学教师共同关心和思考的课题。其中的每一个问题都属于数学教科研的范畴。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将与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休戚相关。我们数学教师是数学教学的实际工作者, 我们了解数学教学的对象, 熟悉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有丰富的数学教学的实践经验。这些都是进行教学研究的十分有利的条件, 事实上我们所有的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上述问题每时每刻都在做着勤奋的探索和实践, 例如我们每天都在用大量的实例去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掌握方法。但遗憾的是我们中间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待数学教科研抱有消极和应付的心理。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对教科研在课堂教学中的引领作用认识不够, 同时也是对教科研的畏难情绪和将教科研神秘化的心态在作崇。

二、怎样更好地开展数学教科研

数学教科研需要我们必须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 数学教师的专业知识首先是自身对数学概念深刻的理解和反思, 并能对这些数学概念进行适度的拓展和延伸。其次, 数学教师的专业化的核心在于教师所具备的教育引导能力, 这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所在, 它具体体现在诸如新课导入中创设情景的艺术和技巧, 课堂教学探究的有效途径和组织能力, 培养学生兴趣、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手段和水平。这就需要我们数学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自觉地研究数学教学的各类问题, 自觉地进行教改探索。要勤于思考问题、善于解决问题, 及时总结归纳问题;要深入开展教科研, 学习数学教育理论。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我们要以理论来指导分析问题、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我们还必须学会在理论指导下通过调查研究, 提出方案, 然后进行改革试验, 在试验取得一定成绩以后, 进一步总结提高, 上升到新的理论, 掌握这样一整套科学研究的方法。

课堂教学是教科研的根基, 我们来自一线教师的教研问题可能有很多, 但哪些是更重要的问题?这就有一个筛选的问题。例如, 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就亟待解决以下问题。

一是教学目标问题。

由于新课程强调三维目标的整合, 教学目标就变得难以把握。目前, 一些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缺乏深透的理解, 新课改理念较之过去传统教学的三大变化是由学生适应课程转变为课程适应学生, 由教师组织学习内容转变为教师设计指导学生的学习, 由知识的奠基转变为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具体到三维目标的确立, 简单地说就是学什么, 教什么;怎么学, 怎么教;为什么学, 为什么这么教。窥一斑而知全豹,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正确的努力方向对我们的专业发展是何等的重要。

二是教科书使用问题。

由于新教科书与以往的教科书相比, 从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给教师增加了“吃透”教科书的难度, 教学时常常把握不住重点和难点。从必修课程·数学2、选修课程系列2·选修2-1的“内容与要求”看, “立体几何”部分推理论证的要求有所变化, 而且有关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一些判定定理用向量方法加以证明。而经典的“立体几何”除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直观能力外, 非常强调推理论证能力, 把推理论证能力放在最突出的位置。是不是《数学课程标准》对几何推理论证的要求降低了呢?对“立体几何”部分的教学要求降低了呢?这种看法有一定的片面性。从《数学课程标准》和整套教科书看, 不难发现, 在“立体几何”中对于推理论证的要求不是一步到位, 而是分阶段、分层次、多角度的, 其特点是: (1) 对空间几何体的认识, 先直观感受、操作确认, 不做任何推理论证的要求; (2) 以长方体为载体 (包括其他的实物模型、身边的实际例子等) 对图形 (模型) 进行观察、实验和说理, 引入合情推理; (3) 严格的推理论证, 如选修课程系列2·选修2-1中关于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和垂直的判定定理的证明; (4) 在选修课程系列2·选修2-1中的“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中引入空间向量, 用空间向量处理平行、垂直、距离和夹角等问题。

立体几何特别注意使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逐步认识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在推理过程中渗透公理化思想, 使学生养成言必有据的理性思维精神。从几何推理的角度来看, 既有合情推理, 又有演绎推理, 而几何推理的要求发生了一些变化, 适当弱化演绎推理, 更多地强调从具体情景或前提出发, 进行合情推理;从单纯强调几何的逻辑推理, 转向更全面地体现几何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以及观察、操作、试验、探索、合情推理等“过程性”方面的教育价值。以上分析不难看出, 深入推动新课改需要我们正确把握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习惯了扮演传授者和指导者的我们如何适应新的角色?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能力发展, 我们的课堂教学如何改变?这些都是我们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问题, 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真正重视并有效地开展教科研活动加以解决。

在教学中真正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篇3

关键词:历史教学 充分发挥 多媒体 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7(c)-0000-00

多媒体能更快更多更形象生动地提供各种信息,在声光电的作用下,学生接受更多的视觉和听觉刺激,有利于加深印象,增强学习效果。我们要尽可能地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CAI)包括两种形式:其一是宏观辅助。它是指教师在进行课程探究的基础上,设计合理的脚本以代替教师完成的教学工作,并在使用环节上表现为“个别交互”的辅助学。其二是微观辅助。即在教学活动中作为教师的“拐棍”,对教师实施具体的帮助,在使用环节上表现为“集体交互”的辅助教。

1 多媒体为历史教学插上翅膀

初中历史教学应用多媒体可以打破传统教学僵化、固定的模式,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推动历史教学现代化进程。

1.1 跨越时空界,扩大容量

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时光板书和画图就能占一节课的大部分时间,讲完练完这么多内容也需约两课时的时间。现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节省了大量的板书和画图时间,保持了学生在学习中思维的连贯性,把节省的时间用于学生学习和巩固新知识,完成巩固性、检测性练习;用于老师当堂检查学生掌握这节课知识的情况,使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里真正学到更多的知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有多媒体一方面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将教学内容生动地再现于课堂;另一方面可以导入大量的课外知识或阅读教材,增加课堂容量,从而加速信息的传递,提高教学效率。如在讲中国现代史“红军长征”时,中央红军和红二、四方面军等的长征行军路线学生往往难以听明白。对此,教师可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课件分别演示各路红军的长征行军过程,特别是在中央红军长征路经重要地点时,课件能自动、醒目地显示途径地点的名称,重大历史事件,并配以历史图片和文字讲解。

1.2 调动多种感官,激发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获取的外界信息中,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显然,增加视觉、听觉信息量是获取信息的最佳方法。而多媒体手段恰恰在提高视觉、听觉效果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多媒体技术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调动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如在讲新航路的开辟四位航海家的行程路线,很多学生会张冠李戴,这个时候就可以借助书本的插图“新航路的开辟”,教师在讲述这一框题的时候,每讲一位航海家,就可以让学生用不同颜色的记号笔,用箭头在图上勾画出每位航海家的路线,这样,就可以清楚的辨别每位航海家航行的方向以及经过的地方。

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根据不同章节特点,不同内容,利用多种媒体技术,以其声音、图像、动画和视频等特点强烈地刺激学生,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发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如在讲授美国“南北战争”时,先播放当时的美国总统林肯及“南北战争”时的图片资料,让学生借助历史图片感受“南北战争”,简要了解历史上也曾面临国家分裂的难题。然后导入新课:“20世纪80年代美国民意测验结果表明,建国以来美国40多任总统中最受尊敬的是林肯。出身贫民的林肯何以在美国人民心目中有如此崇高的威望?林肯曾对美国作家斯托夫人说:‘一部書误导了一场战争。’你知道这部书的名字吗?它导致了什么战争呢?它的原因、性质、结果又如何呢?”教师的引导促使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认识、分析、概括、评价,自然可以激发他们的新区和思维主动性。

1.3 运用多媒体,培养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性的联系。对媒体表现力强,信息量大,可以在课堂中再现历史场景,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画面,展开丰富想象,进行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其思维向纵深发展。如在讲古代“万里长城”时,先播放介绍“万里长城”的录像及照片,引导学生观察:万里长城像条巨龙盘在崇山峻岭之上,外观宏伟、庄严,整体结构复杂,工程坚固耐久;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万里长城作什么用?在地处高山峻岭地区没有机械设备的前提下,万里长城是如何建造起来的?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积极发言,提出了多种多样的建造方案。

2 要恰当地使用多媒体

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确实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优势,但从历史教学实际出发,教师要注意一下几个问题。

2.1 课件制作要从实际出发

在制作课件时,教师要力求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相应的内容,将一些选学材料制成超文本的形式,在课件制作时要给学生留有可发展的接口,应该尽可能地多为学生留有发展的空间,使我们课件的智能化更高,更好地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2.2 多媒体使用要为教学目标服务

任何手段都是为目的服务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必须服务于课程的教学目标。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师要对具体的教学目标,恰当地选择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免喧宾夺主,流于形式。

2.3 要围绕教学内容使用多媒体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要想取得最佳效果,必须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来使用。一般而言,像图表、地图、短小历史影片、历史图片等资料,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展示,这样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想象性。对于板书、启发式提问、讨论等,则以传统教学方式为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展开深入研究,根据内容的需要选择多媒体手段,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例如:学习《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笔者围绕教学内容准备了下列多媒体课件:日本“明治维新”后先进的军事武器、电影《甲午风云》中的“黄海大战”的片段、《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和《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复合投影片等,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2.4 精心设计教案,熟练操作技术

在数学教学中发挥多媒体作用 篇4

一、    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电脑教学能化难为易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对具体形象的实物比较感兴趣,因为具体形象的东西直观生动,给人的印象深刻,所以在的教学中结合教材的内容用多媒体电脑制作课件来揭示数学的概念、法则、公式等知识,这样做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比较难学的`知识降低了难度,逐步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提高了学习兴趣。如教学“多些”,“少些”的概念,对于刚进校的低年级儿童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上课运用多媒体电脑出示2只鸡与1只鸭,2个苹果与3个桃,先让学生数出图形的个数,再用计算机展示按一定的顺序排列。一个一个连

在教学中真正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篇5

姓名:陈永梅

单位:谯城区古井镇晨野希望小学

时间:2009-

5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电教媒体的重要作用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现代化的电教媒体已逐步运用于中小学课堂教学之中。从最初的幻灯、投影到电影、录像再到如今的CAI课件、网络教学、信息高速公路„„。电化教学以其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省时高效的特点,深受师生们的喜爱,电化教学已逐步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灵活地运用电化教学,能丰富教学内容,缩短教学时间,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电教媒体进课堂,创造意境兴趣昂

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导入,诱发情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把电教媒体运用与课堂教学的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中去,可以在上课一开始就能深深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使他们能情绪饱满、迫切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小学生受年龄、阅历的制约,对教材的理解有局限,尤其是有的故事内容离现在较远。其实,文章并不是无情物,它是语言文字形式和思想内容的统一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创设情境”为突破口,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自主地学习,从而把“以学生为主体”真正落实到教学过程中。

例如在《泉水》一课的教学中,可利用课件创设情境,画面上出示清澈的泉水,伴着“叮咚”的流水声,流进山腰的水池,流过山间的平地,流到山坡的果园里,穿过静静的山谷,流进大海。山里的姐姐提着瓦罐来打水嘴里还哼着《泉水叮咚》的乐曲。学生伴着轻柔的乐曲,一边听着娓娓动听的朗读,一边欣赏着美丽的山光水色,完全陶醉了。有的学生被“清泉石上流”美景吸引了,以至音乐停了,学生还沉浸在那无穷无尽的遐想之中。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兴趣点的激发,变“单一语言激趣”为“多个感官体验”,使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真正获得探究的兴趣,认识的乐趣,审美的乐趣,创新的乐趣,积极向上的乐趣,并将这些乐趣转化为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有一个阅读学习的良好开端。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意识,但往往只是建立在老师语言讲解基础上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学习动机有很大的局限性。多媒体进入学生阅读课堂,激发了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使各种学习兴趣真正成为学生本身的一种自我学习需要,在情感上表现出高涨的求知欲和愉悦的成功体验,将客体的教育学目标“内化”为自身素质,并增强了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二、电教媒体显神威,突重解难提质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电化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学改革,对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电化教学形声并茂,图像清晰、逼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将一些比较抽象的语文知识具体化,能直接把一些事物的运动过程或生长变化形象地加以展示,有利于开拓学生感知事物的广阔天地,扩展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在观察、比较中发展思维,从而更好地体现学习语文和认识事物的结合,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荷花》一文时,可借助录象让学生欣赏作者对荷花的静态描写。录象的最大特点在于画面连续,层次清楚,形象直观,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可根据教学需要暂时定格,让学生尽情欣赏。为了突出课文重点,第一次定格在荷花的姿态上,让学生欣赏未开、刚开、全开的荷花的不同姿态,弄懂为什么“可以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的道理,进一步理解“一池荷花”的静态美;第二次定格在“一阵风吹来”时“满池荷花翩翩起舞”处,加上老师的穿插点拔,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体会读者“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并跟着一起舞蹈的情感变化,最后得出结论“满池荷花实在太美了”!全文的教学难点因此不攻自破。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课文中词的形象,而且真切感受到荷花动态的温柔之美及静态的庄重之美,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发展了创新求异的思维能力。

三、电教媒体直观强,理解运用活课堂

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对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有好处的。如《翠鸟》一文的第三小节中有一个长句子。不少学生在朗读时会读成:“尽管小鱼是那样的(添字)机灵,只

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读破句了,这是因为三年级学生习惯于读主谓结构的单句所造成)来吹个小泡泡,可还是难以逃脱不了(添字,学生只理解逃脱不了,不理解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我先让学生看有关这一内容的录像片,接着听录音朗读,并把学生读错的地方在投影片上标出,再请学生讨论,从而使学生明白:1这一句子的前半部分是写小鱼的机灵,悄悄地吹小泡泡。这个泡泡是在它把头悄悄地露出水面上来吹的,所以朗读时应该在“来”字后面停顿,表示前一个动作结束,第二个动作“吹”紧跟着的。2这一句子后半部分是写尽管小鱼机灵,也很难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因为从录像片中看到小鱼露出水面透气吹泡泡和翠鸟飞过叼鱼几乎是在同一个时间里发生的。“难以逃脱”比“逃脱不了”更为肯定。这是两个词语,不能混起来,更不能读成“难以逃脱不了”。

四、电化手段加容量,减负个性得张扬

当前,我国正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尽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这就要求我们抓好课堂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因此,如何优化语文教学过程,提高时间利用率,增加教学容量进行高质量、高密度知识传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以往的语文课堂教学浪费学生课堂时间严重。如:教师在黑板上画图,抄写短文、抄写例题、抄写随堂练习等的这段时间,学生几乎白白浪费掉,进而代之的是课下的加班加点,这无疑人为地浪费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加大了学生课外学习负担。利用电教手段就能很大程度地避免这一点。例如:教学中用到的短文分析、随堂练习及检测题等,教师都可以在课下制

成投影片或电脑课件,上课时只需打开投影机或多媒体教学系统即可。这样就可大大地节约课堂时间,进而增加课堂的教学容量,进行高密度教学。这样,抓好了课堂40分钟,也就减轻了学生的课外学习负担。

怎样让销售培训真正发挥作用 篇6

刘光春

销售培训的困惑

A公司,一家快速成长的高科技企业,随着公司销售规模的迅速增长,每年都要增加大批销售人员,由于公司产品的科技含量较高,公司也很注重对销售人员的培训,除了对新进员工的入职培训,每到销售淡季公司都会进行集中的销售培训。眼下就快到销售淡季了,A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邱正可却犯了愁,今年的销售培训怎么搞呢?早在两个月前,邱总监就安排培训主管发放《培训需求调查表》,根据收回的《调查表》进行统计后,发现大部分新进员工都要求进行多方面的培训,而老员工却普遍认为培训没什么作用,既花时间又费钱。于是邱总监安排了和部分销售人员的谈话,下面就是部分销售人员的看法:

销售总监说:“公司很重视销售业绩,所以经常组织培训,我接受培训时也感觉不错,但在实际销售中却没有多大的用处。现在一听到培训我心里就想,这会不会又是白花钱?” 西南大区销售经理认为:“培训的内容好,虽然现在我们公司用不上,但大家都觉得挺受益。可我们老板在培训后给我们提高了任务,加大了目标,我们有点怕培训。”

老销售人员胡某:“培训听多了,现在感觉就是那么回事,名称虽然不同,但内容大同小异,开始还新鲜,久了感到是被迫听,烦死了。”

老销售人员周某:“有的培训课程还真是不错,我也照培训老师讲的去做了,但公司没这样要求,其它人也没去做,他们还对我冷嘲热讽,说我是假积极,所以最后我也就放弃了。如果培训讲的好东西不去做,那还培训干什么?”

新进销售人员王某:“培训很有必要,尽管我也有销售经验,但A公司的产品不同,用户的情况也不同,所以应该给我们新进员工一个全面的培训。”

为此,邱总监向总经理吴非凡进行了汇报,吴总也觉得头疼:“是呀,培训是个难题。有的中层经理参加培训后,反而对销售没了信心,对工作应付了事;有的呢热情消失,对工作没原来那么苦干了;还有的不停抱怨公司这也不好那也不好。最麻烦的是,培训多了,他们也提高了,但不踏实了,野心变大了,翅膀一硬就走了,现在公司觉得投资培训亏大了。” 其实不单是A公司,许多公司一谈起销售培训的效果就不禁摇头,自然就会问,今年的培训还搞不搞?要搞又怎么搞呢?

销售培训到底怎么了?为什么大家一提起销售培训就“谈虎色变”呢?销售培训应该怎么做?怎样才能让销售培训真正发挥作用呢?本文对这些问题作一个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销售培训如何做

今年的培训还搞不搞?意即销售培训不做行不行?新员工不培训行不行?答案是很明显的,企业有了新产品,市场年年有新变化,竞争对手年年有新招数,企业都得进行针对性的培训。而新员工只有经过培训才可能出销售成绩。所以销售培训不能不搞,今年的培训还是要搞,关键是怎样搞才有效,才没白花钱。

这不,为了让培训有效,企业和专家纷纷开出药方,文章《如何将培训转化为竞争优势》

[1]中建议这样来做:

1.找准压力点,做好培训需求评价

2.做好培训系统的设计如何将培训转化为竞争优势.中国人力资源网

http://.cn/articles/new_eyes/new_detail.php?id=15154 [1]

3.设置培训门槛,使培训更成功

4.仅有知识与技能是不够的,重视对培训结果的应用是关键

5.使员工能有一个创造与分享知识的途径

6.为确保培训的有效性,一般将本公司的培训方案与竞争对手的培训相比较,或把本

行业领先者的培训作为看齐的标准

文章《中小企业如何做好销售培训》[2]中认为:

销售是一门科学。专业的销售人员是培训出来的。

在培训费用有限的情况下如何使销售培训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是成了企业和我们需要共

同研究的课题。以下几个观点仅供参考:

首先、要明确销售培训主要是针对哪些人的培训。销售培训不光是针对本公司销售人员的培训,也应包括对经销商、代理商以及零售商等渠道上的人员进行培训。

其次、要明确销售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销售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

1、是销售人员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培训。

2、是专业销售技巧培训。

3、是商品知识方面的培训。

第三、要明确由谁来实施销售培训,这是企业能否使有限的培训费用达到最佳的培训效

果的关键。

第四、如何选择外部讲师。

1、要考察讲师的学经历,最好是要有本行业的工作或培训、咨询经历,语言交流方便。

2、了解讲师的收费情况,一般来说国内一流的讲师的授课费为每天6000至15000元人

民币不等。

3、培训前要请讲师与销售人员进行充分的交流,并提出明确的培训主题和效果要求。

4、设计培训效果调查表,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5、常年的培训方案最好交给专业的培训机构去做。

销售培训这么办

应该说,以上两篇文章提出了一些很好的解决办法,大多数企业也正在努力实践,但效

果并不理想,前面谈到的问题依然存在。因此,本文在赞同以上两篇文章的观点基础上,认

为这样做还不够,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来进一步解决问题。

首先,把销售培训贯穿于企业的销售管理活动中,而不仅仅是在销售淡季所集中进行的销售培训。

客观上,在销售旺季,销售人员每天要做的事情很多,没有时间接受系统培训。企业应

该也必须利用销售淡季的时候,对销售人员进行集中的系统培训,以提高销售人员的专业知

识和销售技能。

在培训内容上要根据销售人员的具体情况和在销售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设计,一般属

于专业知识的内容有:产品知识、技术知识、营销知识、法律知识等;属于观念态度方面的内容有:积极心态、自我激励等;属于销售技能方面的内容有:沟通技巧、营业推广技巧、时间管理、客户开发与管理、客户投诉处理、开发二级和终端零售网点技巧等。

在培训方式上采用室内讲授与室外拓展训练相结合。

在培训形式上应用专家、行业资深人士、优秀销售代表讲授,角色扮演,游戏活动,案

例分析,小组研讨等。

这里要特别指出,销售培训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我们当然反对认为招聘几个

销售高手来就解决了销售培训问题的“培训是为别人做嫁衣”的思想,同时也反对指望销售 周国卿.中小企业如何做好销售培训.整合营销传播策划网

http:///articles_detail.asp?ID=419 [2]

人员听过一两堂大师的课就都能成为销售高手的“培训万能”的思想,因此销售培训不仅仅

需要在销售淡季年年搞,更重要的是把销售培训贯穿于企业的销售管理活动中,即将销售培

训溶入一线销售主管的日常工作。这就对一线销售主管的观念及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

方面,他们需要树立培训员工的意识;另一方面,他们需要提高培训员工的能力。

管理即培训,管理者就是培训者。在当今飞速发展的时代里,企业间的竞争变成了知识

与智慧的竞争,几乎所有成功的企业都高度重视培训,并将培训提到“培训就是管理,管理

者就是培训者”的高度。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销售主管和销售经理都是培训师,要善于把种

种命令、指示、要求以培训的形式下达,寓管理于培训,使员工由不知到知,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一方面通过企业在销售淡季所组织的集中销售培训让销售人员来系统学习和掌

握专业知识和销售技能,另一方面通过销售主管和销售经理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培训”让

销售人员对指定的、标准的信息的接受和消化,影响其认识和行为,唤起他们的主体意识和

自主意识,使“要我做”内化为“我要做”,激发出销售人员的干劲和热情,把他们掌握的专业知识和销售技能努力到销售实践中去应用和提升,转化为销售业绩,这才能把销售培训的作用有效发挥出来。

其次,销售培训方式的一定要多样化,而不仅仅是由专门的培训老师进行正规的课堂培

训。

一般来讲,对销售人员的培训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长期性质的(职业生涯)解决方案,它就像是一个路径图,告诉销售人员在什么时间应该具备哪些能力、掌握哪些知识。这是一

个较长时间的积累过程,可能需要2~3年或3~5年,最终水到渠成地完成量变到质变的飞

跃。另一方面指近期解决方案,在时间紧、任务重的压力下,通过上一门培训课或者组织集

训班,进行针对性较强的培训。解决方案的两个方面是缺一不可的。

为了让销售培训真正有效,可以学习惠普中国公司的做法。如在组织销售培训的过程中,惠普有三种实施方案:[1]

拿来。当发现合适的专业培训机构时,惠普会把专家请进来。可以直接“拿来”的课程

多限于知识传递类型的课程。

调整。培训公司能提供的培训内容并不都符合要求时,惠普会按照业务部门的要求把内

容进行改编。如果培训公司的课程内容很好,但讲课的老师不令人满意,惠普就派自己的销

售经理出去听课,获得此课的授权讲课资格,然后回来自主授课。

自编。销售人员培训最大的挑战是找不到合适的解决方案,此时惠普采取自己执笔主编

教材的办法。挑选几位最出色的销售人员和经理,采访他们,让他们谈是什么素质使他们成功的,然后把他们的采访记录整理成文件,交给管理层审核、修改后作为培训教材。

角色扮演。有些培训之所以没有带来预期的效果——行为的改变,原因之一就是培训中

理论甚多,实践太少。为了提高培训效果,惠普专门为集训班编写了一个系列角色扮演脚本。

以惠普业务部门优秀的销售人员的成功案例为蓝本,针对IT行业和惠普的产品编写充满实

战性的练习教案。要求销售人员在每天晚上下课后,分成4~6人一组,用当天所学的技巧,真实地演练客户拜访,现学现卖,从而加速行为的改变。由于集训班是把3~5门销售课程

放在一起,而每天的角色扮演,犹如一条线索把这些根本不相关的培训课串在一起,起到了

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角色扮演被称为集训班之魂。

根据脚本,集训班需要若干人扮演客户或合作伙伴的角色,公司里众多优秀的销售经理

就是现成的宝库,他们有非常丰富的客户经验,能把各种场合下、各种性格、各种态度的客

户演得活灵活现,让销售人员用所学的知识、技巧和态度来应付、处理和引导客户。因此,惠普把销售经理称为集训班之源。

由于邀请的经理多数就是参加培训的销售人员的直接老板,也有上一级经理,他们在扮[1] 唐光芬.看惠普如何做销售培训.精品购物指南 http://.cn/WAGZ/t20030328_30752.htm

演角色时不仅可以直接向他们的员工介绍自己的经验,为员工做当场指导,同时还可以观察

本部门的员工在集训班的学习表现。

点评。每次角色扮演之后,还要花很多时间来做点评。惠普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获取全面反馈信息的难得机会。点评一般围绕职业销售人员在一般销售场合下应做到的动作、应具有的素质和心态展开。

点评会是多角度、多方面的。培训讲师的点评会强调课堂理论在角色扮演中的得与失,销售经理则专门点评在销售过程中需要经验积累的常识。成人学习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是从同

事身上学习,所以惠普的集训班还很重视来自学员之间的点评。点评在集训班中的作用是为

学员提供一个多面镜,让他们清楚地看到自己在销售中的优势与劣势,因此称之为集训班之

镜。

无疑地,惠普的做法是值得我们企业认真学习和借鉴的。不是消极地进行形式上的培训,而应积极地开展有效和有用的培训。除了在有组织的培训课程中采用惠普的经验——拿来、调整、自编,在培训形式上运用角色扮演和点评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我们完全可以在日常的销售例会上广泛运用角色扮演和点评的手段和方法进行非正规课程的培训,这正是让销售培

训真正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

第三,企业应结合每次培训内容制定相应的销售制度、规定和办法,甚至是规范的销售

手册,来巩固和强化培训效果。

正如前面的案例中老销售人员周某所说:“有的培训课程还真是不错,我也照培训老师

讲的去做了,但公司没这样要求,其它人也没去做,他们还对我冷嘲热讽,说我是假积极,所以最后我也就放弃了。”

不可否认,有很多培训课程讲的是很差,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培训课程是不错的,遗憾的是,培训课程里所讲的适合企业的、并且在企业里也是可行的好内容并没有被企业采用,并

没有变为企业里对销售人员的要求和规定。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培训年年搞、重复搞,而且

也是进行了培训需求调查,针对销售存在的问题设计课程,培训老师不错,培训形式也很好,大家也普遍感觉收获很大,培训后一段时间内大家的信心和热情也很高,但好景不长,没过

多久又恢复原样,一切依旧。因此公司认为培训没什么效果,销售人员也厌烦了这种每年老

调重弹的培训,但是销售上的问题还存在,于是又不得不准备开始新一轮的培训。所以老板

认为培训是光花钱不见效,投资培训亏大了。

我们可以指责一些企业犯了“急功近利”症,他们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看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后劲,心疼培训经费的投入,对员工重使用,轻培训提高。因此,我们呼吁企业要

更新观念,培训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我们忠告老板:要投资在人才的培育上,否则总有一

天会自食恶果,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如果培训既不能解决企业眼前遇到的问题,又不能整体

提升销售队伍的素质,还不能改进企业的经营绩效,这种呼吁就会显得很苍白而没有号召力

和说服力。

当我们在改变企业的培训观念的同时,还要帮助企业结合每次培训制定相应的销售制度、规定和办法,甚至是规范的销售手册,来巩固和强化培训效果,就显得格外重要。试想,当

企业为了提升销售人员的素质进行了《销售人员基本礼仪》培训,其中有很多如着装、言谈

举止、握手、交换名片、接打电话等实用的知识和技巧,企业里上至老板,下至每个销售人

员都认为非常好,企业里应该这样来做,但企业没有动作,既没有对销售人员提出明确要求,又没有将适用的内容写进公司的销售手册。试问,这次培训是不是花了钱却没有达到好效果。

笔者认为,企业应结合每次培训内容制定相应的销售制度、规定和办法,甚至是规范的销售手册,来巩固和强化培训效果,是当前要让销售培训真正起到作用最为重要的一件事情,而这恰恰没有被大家所认识,可以说是我们企业的培训管理工作缺失了重要的一环。

最后,建立一套严格规范的培训制度使培训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是销

售培训真正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

有了明确的培训规定,工作就有章可循。而大多数中小型公司都是应急式培训,85%的培训是临时决定的,随意性很大。当他们在销售上出现了问题或业绩较长时间不景气的情况

下,才临时想到要搞培训并把希望寄托在培训上。

有条件的企业,或是销售上了一定规模的企业都应建立健全各部门管理者的培训职责、培训考核、培训与使用、培训与管理、培训与奖惩的制度等。没有培训,出了问题就要追究

领导者的责任,要把培训作为管理者的职责与管理者的绩效直接挂钩,以确保企业的销售培

训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

培训制度中应对培训目标的确立、培训计划的制定、培训内容的设计、培训课程的安排、培训老师的选择、培训效果的评估等关键事项提出明确要求并进行规范。

还应该在培训中引入考核与激励机制。任何一项制度,离开了考核便虚有其表。为了保

证销售人员在培训过程中对知识学以致用,引入考核与激励制度对做好销售培训工作是很有

必要的。因而要做到:培训与考核相结合,根据考核结果进行适当奖励,激发员工的学习兴

趣。

同时不要忘了抓好培训后的“跟进管理”。培训结束后,一方面企业应结合本次培训内容制定相应的规定来培训效果。另一方面要根据培训的内容和标准积极开展销售工作,把培训和销售紧密结合起来,以培训为契机,管理。定期对销售人员的销售工作进行调查,为制定以后的销售培训计划提供信息依据。

培训需要进行管理,而且需要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的管理,只有这样,让

销售培训真正发挥作用才不是一句空话。

不论是在销售淡季组织系统的培训,还是针对销售问题开展的临时培训,我们都希望每次销售培训有效,能够真正发挥作用,这不仅需要企业高度重视舍得投资,而且需要企业采

在教学中真正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篇7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识记课堂教学内容。整个教学方式较为单调,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课堂教学中能灵活运用多媒体直观呈现相关材料,辅助课堂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发现式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由学生自己参与发现新的事物和新的知识,使其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通过教师正确引导、讲解,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上的教育,在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特别是一些难以理解的文章,枯燥乏味的知识,通过多种媒体的手段处理,便会变抽象为直观,由难于理解到便于掌握,这样必然会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将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有机整合起来,提高课堂教学信息展示形式的多样化、形象化特点,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线性限制”,使整体课堂“动”起来, “活”起来,“趣”起来,从而有效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有效训练学生学习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二、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

多媒体教学手段首先是一个教学平台,它隐藏着无穷无尽的教学内容,可以说学生可能学到的东西在多媒体网络里基本上都能找得到。更可贵的是,多媒体网络还将对教材的知识起到补充、延伸的作用,这样必将大大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某个方面来说弥补了农村学生由于生活环境而导致见识短浅的不足。

多媒体教学形式生动,直观,在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确立在学习中发挥学生重要作用的同时,更有助于实现教学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我们在以往的传统课堂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天花乱坠,而学生却一头雾水,不知所云。上一节课,作为教师,他的任务应该是引导学生走进知识的殿堂,让他们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培养他们正确的情感和价值观,从而使学生走上自主发展的阳关大道。通过多媒体,语文教师可以展示出与课文有关的重要文学文化常识、字词、语句、语段或语篇,较为稳定地呈现出需要学生思考的问题,让学生有较大的自主识记、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增强学生交流、合作、探究的可能性、可行性和实效性,不断养成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习惯。

三、使用多媒体技术能有效加大课堂教学密度

语文是知识面较广、内容丰富的学科,不少语文教师为了在有限的课时内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往往采用“课上满堂灌,课下多留作业”的方法来推进语文教学进程,这样既加大了学生负担,又降低了教学效益。运用电教手段,如:录音、录像、投影、幻灯等,不但可以加快教学进程,而且可以促进师生互动,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益。如用录音代替师生朗读课文,完成熟悉课文和正音的教学;运用复合幻灯片拓宽教学内容,加快教学进度;运用投影展示不同内容,进行教学对比,等等。

在教学《松鼠》一类的科学小品文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益。首先,展示有关松鼠的系列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松鼠及其生活图景,引导学生自由谈观后感,从而由浅入深地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其次,运用多媒体展示有关作者的资料,让学生较全面地了解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进化思想先驱者布丰的有关常识,了解作者写作本文的背景、目的和价值。第三,运用多媒体播放配乐朗诵课文的录音,要求学生认真听读、欣赏课文内容,用心感受课文语言的音律美和意境美,整体感知课文的说明对象及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一般性文体知识,同时学会正确、流畅、富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传统的语文教学,只能通过教师范读来直接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可是标准的教师范读又太少。第四,可以运用多媒体呈现有关课文的重要思考题,如“假如你是一只可爱的小松鼠,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介绍你自己的一个特点。”“找出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并进行赏析。”“课文结尾两句‘松鼠也是一种有用的动物。它们的肉可以吃,尾毛可以制成画笔,皮可以制成皮衣’是保留好,还是去掉好?”让学生围绕思考题自主阅读理解课文,在独立组织答题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同桌或同一学习小组间合作交流、互动探究学习,力求自主、合作地解决问题。第五,可以运用多媒体呈现课堂作业题,这一看似简单的做法,彻底改变了传统课堂上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大量抄写出作业题的高耗低效的做法,学生不仅能够清晰地看清题目内容,而且能产生视觉愉悦感,节省作业时间,低耗高效。

另外,还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随机插入相关材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拓宽视野,提高能力。例如,在《松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简便、随机补充一则短文:

“松鼠,又称灰鼠、普通松鼠。哺乳纲,啮齿目,松鼠科。体中型,长20~30厘米,尾20多厘米,尾毛蓬松。前后肢均发达,前肢4指,后肢5趾,指(趾)端钩爪锋利,便于攀登。嗜食松子、胡桃等果实,有时也食昆虫和鸟卵,冬季有贮集食物的习性,可用树叶等筑巢,有时也用鸦、鹊废巢安身。每年产仔1~4窝,每窝5~10仔。”

在教学中真正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篇8

一、运用多媒体再现景色自然美,领略祖国山河美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介绍人文景观的优美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对祖国美丽的自然风光、古朴的民族建筑、悠久的历史文化等方面作了深刻地描述:如《山中访友》《鹤群翔空》《苏州园林》,《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都显现出大自然的迷人姿容和人类文明所造就的奇伟景象,无不动人心弦。但由于大多数学生未能亲眼目睹文中所写美景,只能从课文文字的表象描述和插图中了解一二。而这些均不能直观地、动态地再现景物的自然美。因此,在教学中就可凭借多媒体电脑无比强大功能,跨越时间和空间,带领学生在课堂内,任意浏览、欣赏各地自然风光,真切感受,直觉体验自然美。在实际操作中,教师除了向学生演示常规图片,播放常规录像外,也可应用电影艺术中摇拍、闪回、化出及蒙太奇手法,演示全景、远景、近景、特写、字幕等,再配以轻柔、悠扬的背景音乐,学生就必然陶醉在美妙的自然风光中。如《鹤群翔空》一文,是日本小说家江口涣在朝鲜见到“鹤群翔空”这一奇观后写的一篇优美抒情散文。文中不仅传达出鹤群翔空的壮丽,还展现出鹤鹰激战的激烈,扶救伤鹤的团结。怎样将这些内容传达给学生,并让学生更深切地感受到?在教学时利用多媒体,制作三幅形象的动画:“鹤群翱翔”、“鹤鹰激战”、“扶救伤鹤”,展示每一幅画面的内容,并配以《雁南飞》、《一个真实的故事》的音乐,这样诵读、动画、音乐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如同亲临现场,目睹了这一壮观景象。这样的教学,不仅能让学生领略到秀丽的自然风光,而且能引发学生审美情趣。

二、运用多媒体揭示人物品格美,塑造学生精神美

课文中诸多古今中外、各行各业的优秀人物的优秀品格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优秀人物品格是写人文章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通过他们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剖析他们的内心世界,挖掘他们身上所具有的高尚品质和可贵精神,是与文科审美渗透的首要内容。如:革命家、文学家鲁迅,革命伟人毛泽东,勇敢乐观的小姑娘,革命事业重于生命的红军战士,最可爱的人民志愿军战士……所有这些人物的高尚情操,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电脑的交互控制性,将信息从最适合学生习惯、最容易为人接受的形式——图像,提供给他们。事先,教师从别的媒体上扫描、剪辑与课文有关的图片、图像,调集深、广、色等现代科技手段,融音乐、声响和画外为一体,必要时再配以文字说明,营造出特殊的课堂气氛,强烈渲染、烘托出主体形象,从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唤起学生对相关背景知识的会意,是文中人物品德感动人,信念鼓舞人,理想教诲人,心灵震撼人。此时,教学和概括提炼课文中人物的思想品德、精神情操就水到渠成。如在教学阿累的《一面》时可扫描三张图片,分别展示文中对鲁迅先生中景、近景、特写这三次外貌描写,让学生根据画面找出相应的语句,从中领悟鲁迅先生为革命事业置健康于不顾的崇高思想境界。利用这种教学方法,很自然的把传授知识与陶冶情操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

三、利用多媒体展示声画生动美,体味文章语言美

语文课本选用了不少名家名篇,有的语言流畅明快,有的语言生动活泼,有的语言凝炼含蓄,有的语言朴实感人。此外,还有许多名言警句富有哲理性,具有异乎寻常的感染力……凡此种种,都体现了文章的语言美。新课标的语文教材选进了大量的优美散文,是指导学生写作的佳作,《山中访友》就是其中一篇。作者构思新巧,把进山赏景说成是“访友”,作者依次“访问”了老桥、树木、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老柏和蚂蚁。描写景物时,语言既生动灵活地再现了景物特点,又亲切,如同与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怎样将这些“朋友”直观地介绍给学生?怎样才能让学生感悟文章的语言美?在教学本课时,笔者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的声画功能,直观形象地再现了山中景物特征,使学生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之感,整节课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开始,画面显示云雾迷蒙的连山,从密林中传来几声悦耳的鸟叫声,扇动翅膀飞远的声音,悠远的音乐响起……此生此景,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情趣,也就跟着音乐,跟着作者走进山中,走进课文创设的意境中。在教学课文时,引导学生充分把握每一个景物特征后,用多媒体配以音乐依次重现景物画面,每一个景物都给学生以美的视觉形象。采用动画形式展示“瀑布”、“落叶”,学生看到了瀑布俯冲而下的姿势,领略了它雄浑的气势;看到了落叶翩然飘飞的动态,揭开了它神秘的姿容。这一幅幅画面牵引学生去品味文章语言的灵动优美。在这样的创设下,学生对文章美的语言的感悟就迎刃而解了。

四、利用多媒体塑造人、物形象美,发掘文章意境美

新课标的教材中,有较多写人、赞物、抒情的文章。这类文章大多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某种精神,或通过创设某种情景,揭示优美深远的意境。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沈石溪的《斑羚飞渡》就是这样的文章。《沁园春·雪》的上层描写了一幅湘江秋景图,通过多种意象表现了诗人的独特感受和沉沉思绪。有一位教师教学使用多媒体以画面的形式展现每一个意象,从画面中让学生领悟到作者事业的开阔,从而进一步感受到毛泽东早年的博大情怀和革命装置,很自然的就了解了“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中所蕴含的深远意境。《斑羚飞渡》塑造了一群具有人一样崇高境界的“物”象,通过对这种“物”的刻画,讴歌了为了种族延续而甘愿牺牲的斑羚精神。而最能体现这种精神的就是一队老斑羚和半大斑羚试跳的场景。怎样教学这一场景呢?有一位教师在黑板上以示意图的形式展现,这样虽较直观,但效果却远不如运用多媒体。如用多媒体一—动画的形式再现试跳的全过程,再配以老斑羚掉下悬崖的声音,对学生会有心灵的震撼力,更能感受到此行为的悲壮。

重视发挥课文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 篇9

在辅导学生结合插图领会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我意外地发现,学生经常专注于课文插图的艺术形象,忘情于插图的艺术境界,沉浸于插图所带来的美好想象之中。几乎是有了插图的课文,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格外浓厚,学习的效果就有明显提高。究其原因,可以发现,这是因为在学习课文时,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凭借插图中鲜明的艺术形象,深刻领悟出相关文字的丰富内涵,激发了学生的再造想象,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兴趣,也就无意中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由此可见,插图对语文教学大有益处。于是,我大胆进行了尝试,因势利导,让学生为没有插图的课文配画插图,用以辅助学生学好语文。

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动手给课文配插图,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其教学效果往往是单纯地学习课文所难以达到的。

激发兴趣,再造想象

心理学家指出:单调的劳动会使人产生厌倦的情绪;而创造性的劳动,会使人的兴趣与热情经久不衰。作为语文老师,如果只是在课堂上进行无生命无激情的“输入”,就容易使学生的头脑简单化、程式化,耽与思维。只有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才有利于开发智力,有利于学生进行创造思维。

如教学《赤壁之战》一文。在学生大概了解了课文内容后,我让学生给课文配上插图。再上课时学生带来了“驻守赤壁”、“黄盖献计”、“诈降”、“乘风前进”、“火烧曹营”、“狼狈而逃”等虽不成熟但与课文内容紧密结合的插图。“驻守赤壁”展现了东吴的兵马与曹军隔江对峙,互不相让的情景,借助地图明了了两军所处的地理位置;“诈降”一图则贴切地表现了东吴所做好的袭击曹军的准备工作,例如船上扎的稻草人,以及船舱里藏的火药、硫磺等等;当船队乘风冲进曹营后,曹军抵抗不及,“狼狈而逃”,士兵们丢盔弃甲……学生借助手中的画笔,表现了自己读文后的理解,尤其是对课文里战斗过程,重点词语、句子的理解,明白地展现了全文的主旨。显然,这是学生通过对文章的咀嚼、形象的揣摩、主题的领会,到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再劳动的结果。这是一个深化认识,再造想象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学生与课文塑造的形象进行情感交流,产生形象共鸣,进而进行形象的补充和再造,使形象更为生动、丰满的过程。这不仅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渗透的理解,也使学生产生学习语文“不亦乐乎”的感觉和认识,对调动学生乐学语文极为有利。

借助绘画的美感优势,进行语文审美教育

教科书里有不少充满各种情趣的插图,给人以特有的审美享受,因为它蕴含了儿童的个性气质与文化修养,最能表现学生的审美情趣。从审美创造的角度而言,给课文配插图,学生能从中获得审美愉悦和思想启迪,受到课文内在美的教育。学生从初步体会作者的感情,到引起情感的渗透,再到感情共鸣的深化,逐渐进入情境,并显现于笔端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在创作中产生美的愉悦感,从内心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的过程。

如让学生给古诗词插入一幅幅引人入胜的图画,就是使学生一次次受到美的教育。《游园不值》中探出墙头的“一枝红杏”;《忆江南》中的“日出江花”、“春来江水”;诗僧志南的《绝句》中绵绵柔柔的“杏花雨”、吹面不寒的“杨柳风”;《枫桥夜泊》中对愁眠的“江枫渔火”等等,或娇俏可人,或潇洒泼墨,或萧萧瑟瑟,其情其意尽显于尺幅之中。学生这些小插图,使人感到其中蕴涵的深沉、含蓄、隽永之美。它们既表现了学生丰富的联想以及所展示的或柔婉或开阔的意境,沉醉于诗意浓郁的山水之中,又表现了学生对诗句主旨的把握,对其中蕴含诗意的领悟。应该说,它是学生充分调动和发挥自己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的积极性的结晶。很明显,借助绘画的美感优势进行语文审美教育,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是个工具,不过这个工具与锄头、刨子那些工具不同,语文这个工具本身长着好些东西,语文和思想老是长在一起,文道统一。”因此,教师不能把语文看成是一个简单的“工具”,只满足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应该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运用一切有效的手段,调动并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自我发现、创造能力。

让学生给课文配插图,只是我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尝试。在语文教学中,学习课文是“主”,配画插图只是“宾”。让学生给课文配上插图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和方式。只有充分认识和把握并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重视发挥课文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

发挥仿写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篇10

——发挥“仿写”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娄底吉星小学 刘似惠

“仿写”训练是一种非常古老而广泛运用的语言训练方式。南宋教育家朱熹曾说过:“模拟者,古人用功之法也。”刘知几在《史通》的《模拟》一节中,也写到模拟是写作的人效仿他人作品,从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必要手段。

是的,模仿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儿童学习语言的基本途径之一。而“仿写”作为作文教学的一种手段,符合小学教育直观性原则,也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仿写,对于那些对作文有畏难心理的学生,无疑给他们在阅读与写作中架起了一道减缓坡度的阶梯,是一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激发写作兴趣、提高作文水平的方法,让学生更容易体会到写作的乐趣。

记得有一回,我跟孩子们一起看国际安徒生大奖得主安东尼.布朗的绘本《我爸爸》。这是一本很有趣的书,通过简单朴实的语言和精心设计的排比、比喻句式,用孩子的眼光来描绘了一位既强壮又慈爱的伟大的爸爸。读完故事,我让孩子们也来说说自己的爸爸。孩子们兴高彩烈,眉飞色舞地进行介绍起来。有个孩子在本子上写道:“ 我爸爸真的很棒,他像马一样跑得快,我和他比赛跑步,一眨眼功夫他就把我甩得远远的;他像一位大力士,每次家里买米,一袋米他一口气从一楼搬到四楼;他像猴子一样动作敏捷,十几分钟就能做好香喷喷的饭菜;他像狐狸一样狡猾,每次趁我不在时,拿我的零花钱去买 烟抽,一听到妈妈的声音赶紧把烟灭掉……我爸爸,真的真的很棒!他很爱我,我也永远爱他!”多么形象、贴切的描述啊!这可是一个刚上二年级的孩子一口气完成的习作。

在中年级的阅读教学中,依托课文进行仿写型小练笔尤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读写的紧密结合。在阅读教学中,以课文为载体,充分挖掘可训练写作的因素,把写的训练有机融合于阅读教学之中,做到读写结合,并联共进,进一步发挥课文 的“典型”优势,使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实现读写结合,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2.有利于由句到篇的习作过渡。《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三个阶段的写话、习作要求各有不同。中年级主要是写一段话,并逐步向篇章过渡。

3.有利于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新课程提倡对话教学,认为语文教学是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也是学生与文本,甚至与作者的对话。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借助写作的方式也可以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促进课堂教学的对话。

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学生习作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过程,是不可能一步而就,一夜成功的,教师切不可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所以,我便坚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慢慢入门,进行仿写,愉悦作文,水到渠成。

一、由句入手,积累语言

谴词造句,是学生作文的基础,是语言表达的最小单位,它将直 接影响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和作文水平的提高,所以,在平时教学实践中,在阅读课的教学中,就得注意正确辨析所接触到的词语的词性、词义等,尤其是一些容易混淆的近义词,再由教师点拨,造出例句,让学生鉴别、区分、再到仿造,由于有模可仿,言之有物,学生模仿起来也就不觉得难,不觉得抽象了。除此,文中出现的一些好句、佳句也应让学生多造多仿。例《秋天的雨》一文中的“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教学时,我引导学生领悟比喻句式的意思,并让学生仿照来说句子:“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

给了。”这样,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依此模仿说话,达到化难为易的目的,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提高了写作的自信心。

2、片断过度,找出规律

段的描写是作文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中年级的训练重点。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构段的特点和表达方法,找出规律,进行写段的训练,把教真正落实到写上。如在教授《火烧云》《猫》 《母鸡》等文本时,需要注意总分段式的模仿。因为这种小 练笔(片段描写)对中年级学生来说能提高学生写作的兴 趣。因为它不要求有明确的主题,完整的情节,也不要求有严密的结构,篇幅不长,写作时间短,学生便克服了畏难情绪,心理压力小。再加上有些片段写前做过指导,还可当堂评改,及时反馈,灵活性大,训练机会 多,作文底子不好的学生往往也能写出好句好段。这样给了他们一个展示的平台,激发了写作热情,增强了写作兴趣。另外,小练笔训练有利于学生观察力和思考力的培养。

3、顺理成章,学会布局

句的模仿渐入佳境,在片断仿照中得到提高,作文也就步入到篇的仿写这一重要环节了。一篇文章是否有完整而合理的间架结构,就要看它的布局是否合理,详略是否得当。但小学生还未能形成这样高的理性认识,他们只能仿照。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哪些材料要详写,哪些材料要略写,开头、结尾该怎样写等,使学生学有样板,练有目的。

现行的教科书,每个单元都有相对独立的作文训练要求,所以正确理解,吃透教材,了解文章中心、线索及作者的写作手法,是写好本单元作文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如第七册第三单元的作文训练是写景点,要求抓住景物的特点表达出喜爱的感情,而这一组课文中就有两篇是写景的好文章《颐和园》、《长城》,于是,我便以这两篇文章为范文,让学生再次熟读,让学生明确《颐和园》中抓住游览路线按空间顺序叙述的方法,让学生选择一处景物,模仿《颐和园》的写作手法,列出沿途的景物,把所见所闻所想所思都写出来,当然,还要注意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4、由仿到创,举一反三

简单的仿写,并不是我们习作训练的目的,经过一个阶段,学生的注意力很快转移,“依样画瓢”对他们来说已经不感兴趣,他们的 心里,一种创新的欲望已在慢慢滋生,标新立异的思想正在不断堆积。这就要求教师在用范文引路时,要联系学生的写作实际,把作文训练同培养学生的观察、领悟、想象,自学等基本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在作文中能够不拘泥范文,做到“举一反三”,力争由仿入创,突出重围。这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语言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从仿入创,这一步最为关键,也是最困难的一步,学生不可能一步到位,一夜成功,这就要求老师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苛求、挑剔,少指责,要对学生多鼓励,不能让学生丧失信心,应代之以培养兴趣,激发欲望的方法。

当前,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还要鼓励学生走出去,不可局限于课堂,全方位地开展和参加各种各类有益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如第二课堂、兴趣小组、体育比赛、参观活动、劳动竞赛等等,再把活动的过程、情节记下来,写出来,有意识地增加学生练笔的机会,从中可获得诸多深刻而奇特的感受,这都是学生写作的很好素材。当然,教师的点拨、适时的引导,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的作文思路有一种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的感觉。

在教学中真正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篇11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多媒体;辅助作用;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325-01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多媒体在教育中的应用也不断增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多媒体具有传统教学无法代替的优越性。近年来,多媒体在教学中发挥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和接受。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最为广泛,多媒体教学灵活多样,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能力的培养,这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也证明了其可行性。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产生学习的动力。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往往采用朗读课文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课文情感的理解,这种教学模式会受到教师教学风格的直接影响。如果教师在普通话的发音及语言的表达上不够准确,将会影响学生对文章理解的质量。通过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标准发音的朗读及情景的设定,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感情。而且,对于古文的诗词歌赋,多媒体教学可以再现古代环境,帮助学生加深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理解。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教学必须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增强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和动态感,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丰富学生的感知,使学生披文入境,视听并举,身心投入,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二、利用多媒体扩充教学容量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师需要大量的板书来辅助完成教学。而板书会消耗教师的精力,加重教师教学负担。同时,板书能够传递的教学内容和信息有限,会造成课堂时间的浪费。而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首先,可以将教师从繁重的板书中解脱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组织教学,更从容的面对课堂上的生成性问题,能够给师生互动提供更多的时间。对于语文这样一门语言学科来说,师生互动交流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其次,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更多有效教学信息的传递,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信息,学习更多的知识。再次,多媒体可以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围绕某节课的教学内容搜罗相关有用教育资料,并进行整合,让其为课堂教学服务,这对于调动学生的探知欲和好奇心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三、利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难点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多媒体手段合理地处理教材,不仅能有效地最大限度的利用教材,而且还能简化程序,增加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为了更好地表现父子情深这一主题,我就有意识地把“父亲过铁道,攀栅栏,买橘子”的场面制作成课件,学生就有直观形象的感觉,教师要求学生边观察边思考,然后创造性的表达画面的内容。学生再结合课文,就能够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旨,把握人物的形象。所以说教师有效地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对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多媒体课件还能将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图像等直观信息同步进行的优点。这是其它教学媒体无法突出达到的。语文教学中,我就利用这一优点,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通过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四、利用多媒体丰富作文素材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视觉、听觉形象,能使学生简便、快捷地直观现象,感觉真切、自然,甚至可以身临其境,进入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混合构成的氛围,使教学过程情境化、趣味化、形象化,诱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大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这为丰富学生的表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提供了物质基础。这样在作文教学时,可突破时空的限制,将人、事、物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又为他们提供了作文的素材,开辟了多向立体的思维通道,促进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形成、联想想像力的增强、审美能力的提高。在教读《皇帝的新装》等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时,学生观看了课本剧录像片后,教师引导他们张开想像的翅膀,创作出更加精彩的“课本剧”。

五、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教学是美的事业,语文教学的审美感知力既要求对色彩、音韵、节奏、结构等形式因素有敏锐感知,更要求以丰富的想象力,把那些静止的文字,转变为鲜明可感的形象,因为“美只能在形象中出现”(黑格尔)。多媒体计算机将无声的语言和有声的口头语言及形象的直观画面结合在一起,为语文教学提供带有极强感情色彩的形、音、义统一的信息集合体,学生的各种感官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从而拨动学生“趣”的心弦、“美”的情感,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语文学习,在“视”中感受形象美,在“听”中感受音韵美,在“想”中感受意境美。正是多媒体教学将图、文、像有机地结合,形成情景交融的学习氛围环境,叩击心灵、营造心境,将学生引入审美轨道产生强烈的审美共振。

六、总结

在教学中真正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篇12

三、应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切实解

多媒体课件教学把理论教学和教师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中, 随时可导学生学习或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学到“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 又能做而解。

四、不能片面夸大计算机的作用

教学中是否使用计算机, 应完全学为出发点, 以最大功效发挥多媒体旨来选择使用。计算机只是一种教学学, 不可喧宾夺主。多媒体教学作为代传统教学模式的地位和作用, 因而识的阐述。

在教学中真正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篇13

【摘要】我们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还要注意合理恰当地使用教学课件,不能一味的为了显示这是一节现代化的有现代技术的课而不恰当的过多使用,而要及时恰当有必要的使用,才能使现代技术发挥真正有效的作用,为我们的数学教学服务。

【关键词】多媒体 数学教学 合理发挥 作用

在数学教学中,为贴近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我们经常将学生生活中的材料和他们身边的事物引入课堂中。很多时候,如果直接将客观事物摆在学生面前,虽然做到了教学的直观,但不利于教学的展开――因为数学知识是抽象的,现实生活并不等于数学。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需要对学习材料进行数学化处理,这样才能更好地促使学生建构科学的数学概念。

如在小学数学中教学角、直线、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知识,由于这些图形在实际生活中并不独立存在,而是物体的一部分,学生无法真正感受它(例如教师发给学生一张长方形的纸,实际上学生拿到的是一个“长方体”),这样就不利于学生科学概念的形成。这时就可以发挥多媒体的材料处理功能。教学时,在屏幕上展示一些侧面是长方形的物体,并告诉学生这些物体的侧面都是长方形,接着运用多媒体的“擦除”功能,将每个物体保留一个侧面,其余各侧面的边线、颜色、图案都擦去。这样,“长方形”的表象就很好地建立在学生的头脑里了,让学生科学地掌握了“长方形”的数学概念。

又如,在《圆的画法》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观察一条线段绕一个端点(定点)顺时针旋转,直至另一端点扫出一个圆,让学生初步感知圆的形成过程。接下来,将画圆的步骤分解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获得画圆的完整信息。这样,学生就会牢牢记住画圆的每一个步骤和要领。

借助多媒体还能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动起来,从而使学生较容易地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用得更多的是它的演示功能。

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在课件中先出示了三次分苹果图:第一次出示4个苹果,然后应用课件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问每份有几个?第二次出示2个苹果,然后应用课件把2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问每份有几个?第三次出示1个苹果,然后应用课件把1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问每份有几个?我根据学生的回答,用课件演示结果。通过这三个问题,学生知道了分数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产生的,同时理解了分数的意义,积累了分数的数感。

再如,在学生学习了求图形的周长后,我出示操场平面示意图。教学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这个图形的周长是指哪里,然后让同桌之间用手比划一下,接着请学生说一说这个图形的周长包括哪些线条,最后再用多媒体演示一下这个图形的周长――在课件中利用“擦除”效果,用红粗线绕操场周围“跑”一圈。多媒体的演示在此用来突出显示学生的想法,帮助学生加深对“周长”的理解。

信息技术不仅为我们的教学提供演示性支持,更重要的是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直接支持。上网学习正在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如教学《几何形体的体积计算》一课,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学习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体积后,想要知道球体等其他形体的体积是怎么计算的。这是我们在课堂上一时半刻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时我们就可鼓励这些学生课外上网查找这方面的知识。这样教学,不仅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久而久之,上网学习会成为学生主动的选择,从而使他们的学习空间得到拓展、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当儿童跨进校门以后,不要把他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识字的框框里,因为在世界的奥秘中,包含着思维和创造的取之不竭的源泉。

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交流活动,通过反馈信息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任务的某些重要部分,突出矛盾,有利于学习难点的解决。而且,反馈越及时越有利于学习。然而,传统课堂教学中,我们难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的评价。运用多媒体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及时进行反馈评价。如在制作课件时,及时应用“判断”功能,当学生回答的结果符合题意时,屏幕上就出现一只鼓掌的小动物,同时播放一至三秒钟的掌声;当学生回答的结果不符合题意时,屏幕上就出现一位擦眼泪的小朋友。这种新的评价方式,既能调节课堂气氛,又能促使学生愉快学习。实践证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比不了解积极性要高。通过反馈,他们既看到自己的进步,又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促使他们自我激励,获得“独立发现的愉快体验”,从而不断提高内驱力。

上一篇:汽车售后服务实习生个人简历下一篇: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三单元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