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人力资源部年度工作计划

2024-10-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公司人力资源部年度工作计划

公司人力资源部年度工作计划 篇1

1、新政策

2、绩效考核

3、考勤与工资制度

4、奖励及激励制度 5.培训制度及计划 6.ICTI工作

(三)公司人力状况

1.招工概况 2.离职概况 3.在职人员概况。

(四)工作之得失

对人力资源的工作一个很大的考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同样也遇到很多的困难与难题,这也同样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经阶段,为了使我们下一年度的人力资源的工作做得更加专业及完善,我们必须做到总结经验,扬长补短,提高效率,创新求实,故现将

签订,并首次将劳动合同的签订年限改为差异年限,针对不同岗位、表现等因素规划劳动合同续签年限(1年/3年/5年),充分发挥了劳动合同的严肃性、使明确了岗位的重要性,激励了员工积极上进、爱岗进业的主人翁意识,并制定相关程序文件由专人管理劳动合同;

1.1.3通过内部由人事主管及外训讲师培训全厂基层级以上管理人员,熟知劳动合同法以及在后期工作中如何规避劳资纠纷,从而使公司走上完全符合相关法律;

2.采取分级管理考核办法,做好各部门人员人事绩效考核工作

1)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积极并灵活的建立用人机制,特设定组长级人员年终奖励与员工级年度奖金,组长级采取三级考评管理办法(自评、直接上司评定、高级领导评定),按思想品德,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绩效多项考评标准来评定当年度绩效分值,并由其分值来计算当年度年终奖励; 2)职员级人员同时也采取年终考评,由部门主管评定分值并填写评语;

本项工作之失特别说明:

1)本公司的绩效考核是以KPI的绩效考核方式为推行标准,KPI绩效考核是有利于促进工作及管理水平的提高,但落实有相当大的难度。比如:有些工作(保证安全运行、服务方面的工作)难以量化考核;基层知识结构参差不齐,理解KPI有局限、不会填表;管理层打分做到客观、公平很难。这样,落实的效果就不同了,与KPI绩效考核要求的标准有很大差距。故本公司的考核本质上没起到应有的效果,那么此项管理考核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在可行性、制约性等细节上还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让大家明确意义,做好落实。

2)推行岗位绩效考核在公司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各类考核管理办法两个厂均在运行阶段,我们需要在运行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调整和完善,让绩效考核管理更加具有可操作性,更加切合实际。绩效管理应紧密结合日常管理,而不是为考核而考核,与日常管理脱节,形成“两层皮”现象。KPI指标的制定是岗位绩效考核的

一部分,也是岗位应完成的主要工作项目指标。深入分析各项工作,看是难于量化的最终都可以落到量化上。绩效行为如:工作态度、能力等可以用分级的办法进行量化。大家多提意见相信会促进公司的绩效管理体系和办法不断完善,绩效考核涉及我们每个岗位,每个员工,所以需要我们大家关注和支持,相信企业会充分考虑大家的建议,适时调整改善考核管理办法,使考核管理工作越做越好的。3)故推行KPI绩效考核作业在明年会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一项重大工作,这也是企业提升转型的一项重大事项,同样需要得到每个部门及领导的支持与配合;

3.考勤与工资制度

1)今年7月结合劳动合同法规、社会责任要求、ICTI要求等制定了新的工资制度与考勤制度,并下发《考勤管理通知》与《今年度薪资制度》,严格审查各部门每月考勤情况,使考勤程序更加合理、完善;

2)会议通过并于7月份起将所有产品单价公布,并将工资表全部公开于全厂; 备注:工资制度中存在的纰漏的地方分析如下:

1)计件人员的定量是以全天的工资来定工作量的(例如:A员工今天做1000个算是完成产量,工资就能达到计时工资52元,那么如果达到了就能下班,如会超过很多产量的情况下,会出现组长不提交产量或待

激励性的薪资制度来稳定企业文化;

4、奖励及激励制度

1)组长级OPE奖励

2)员工级年终奖励/生产OPE奖 3)职员级年终特殊奖励及年度分红奖励 4)旅游福利等

公司有关奖励与激励的各项制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激励团队”,但往往无法达到预期想要的结果。然而,整个公司人力资源部面临的新问题是要使奖励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需遵守以下一些基本规则:

1)奖励必须要公开的授奖。如果只有获奖者和他们的经理知道奖励的结果,那么奖励就失去了它的价值。

2)奖励必须是每个人都有能力“争取”到的。3)最好的奖励方式具有高名誉价值和低金钱价值。

4)现金奖励是一种没有激励性的、拙劣的激励方式。他们可能会过分依赖于金钱,并提前花费,而且只会把它当作综合工资的一部分。5)要全面考虑安全需求、地位和归属需求和自我实现。当公司制定好奖励与激励制度后,全部人员就必须遵守制定规则:

a)我们需要自身激励来激励他们

b)激励需要制度目标(月度目标、季度目标、年度目标)c)激励需要得到认可,而且制度不能放弃,分阶段性执行 d)人人参与激励 e)团队归属激励

5.培训制度及计划

尽管每位员工的成功标准各有不同,但追求成功却是每位员工的终极目标。

因此,培训不仅是员工追逐的个人目标,是员工梦寐以求的福利享受,也是企业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更是企业激励员工的颇为有效的激励手段。给员工成长的空间和发展的机会,是企业挖掘员工潜力,满足员工需求的重要表现。企业运行三年来,有来自各地的技术骨干、有放下锄头来工厂的农民工、有来自外资企业的管理者、还有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工作习惯。如何将所有的员工融为一个整体、形成良好的工作方式,是人力资源部本年的培训目标。通过制定《员工培训制度》,并根据各部门的培训需求及企业的整体需要建立了企业年度培训计划,从基础的安全培训、质检培训、质量管理培训、团队合作培训、基础管理培训、新员工企业文化培训等等来满足企业的初期需要。本年培训计划执行率100%,培训人/次统计如下:

a)全体人员参加质量管理知识培训。

b)新员工入厂教育,人力资源部和安全主任组织了2000多人参加了企业文化培训、安全培训。

c)在专业技术方面,目前为止先后组织了“质量标准”、“安全生产规范”“注塑工操作规程”等多期培训讲座,累计150人/次参加了培训。

d)取证培训方面,举办了起重工、电工、焊工、叉车员、安全员等共有36个相关人员参加了培训并取得证书,并有130人参考了员工关系管理培训经考核103个相关人员顺利通过考核。本年的整体的培训效果仍存在以下问题:

a)通过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培训,公司员工(包括临时工)对质量体系文件有了了解,提高了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能力,达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从整体效果上看还未收到预期的、能够满足在日常生产经营管理中运用自如的要求。

b)管理层的管理观念的更新、管理技能的提高等方面的培训成为公司整体培训工作的软肋,越来越受到各级员工的关注。

c)各部门在组织内部员工的培训流于形式,只是按人事部的要求参加而已,并未吸收到相预计的效果,导致人事部在安排培训时的主导积极性降低;

d)对内部员工的培训,培训面广,培训内容也有针对性,但是操作人员流动性大、文化素质低,部分人员虽接受过一些相关培训,距培训目标有一定距离,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e)管理人员的培训次数较少,导致接受外部新事物慢而效果不佳,并在组织培训时,外训老师对本公司管理人员的受训评价较低,特殊是积极性方面; 3)提高培训效果在明年会是人力资源部门的另一项重大工作,我们需要的是效果并非作业,这同样也是提高企业文化的一项重要工作;(明年度的培训计划初稿见附件2,具体细节会再行提交)

6.ICTI工作

2007年公司取得ICTI证书,于今年进行年度评估审核,并进行二次的审核,均未通过,通过外部学习及总结经验,现公司已全部整改完成,并于12月份已申请了新的ICTI认证,预计于明年2月份完成;

三、公司人力状况

在今年,为了满足生产的人力需求,我们通过多渠道广招人员,但全年的实际用工需求量较往年要大,总体形势是供不应求。3.1.招工概况

今年持续去年招工困难趋势,人力市场发生较大变化,由往年的“找工难”变成“招工难”,普遍生产企业招工困难,特别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故我们公司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招工任务艰巨。为了解决招工问题,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并在新的一年继续试行:

一是加大招工的宣传力度,向内外部定期发布招工信息。尤其是年头春节期间,我们展开大量的招聘宣传活动,通过广告及展位招聘,同时对员工动员,鼓励介绍

员工入职,鼓励已离职老员工返厂复职。通过大量的宣传动员,在3月份期间吸引大量新老员工;

二是另一方面,开展摸底调查同行企业的招工近况和相关的招工政策,并根据所调查的情况,征求领导意见,放宽招工政策,提高员工待遇,提供劳务费等方式,吸引人员进厂。

三是放宽用工形式,招收临时工解决用工紧缺难题。这也是我们首次尝试启用临时工,今年先后引进临时工共100多人,这给生产车间用工紧缺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做工、正式工与临时工矛盾冲突、临时工素质低等管理问题。

通过以上措施,全年共累计招收员工(如附件1)(表1:今年度招工量统计表(分月统计)

(表2:今年招工类型统计图,按全年招工总量依照职位类别统计,饼状图)3.2.离职概况

一年来,我们将员工流动作为人力资源管理最关注的问题,将每月的员工流动状况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及时向各部门和公司决策层通报,以合理控制流动率作为衡量公司全局管理的重要指标去落实。我们的做法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各管理部门与员工增强沟通,提高员工的凝聚力;二是生产部门密切注意基层员工的思想动态,对有离职动向的员工做到心中有数,提前做好人员招聘计划,以解决人员空缺的替补问题;三是人事部在办理员工离职手续时,开展“员工离职调查”,与每一位离职员工进行谈话,从中获取员工离职的真正原因,以针对员工的抱怨逐步改善管理当中的缺陷。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尽最大限度的控制员工流动率,但总体员工的流动率还是居高,与预期目标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经统计,今年全年共累计离职员工人,每月平均离职人(见下表)。今年员工流动主要表现为两个趋势:一是核心人员流动率偏高(见图),二是新进人员稳定性差

(见图),情况如下:

(表3:今年度1-12月份员工离职人数统计表)

(表4:今年度员工离职类型比例图,按辞职、自离、辞退、开除四种类型统计,饼状图)

(表5:今年度员工离职率推移图,核心人员离职率比例图)3.3.在职人员概况

1)公司现有员工总数为1040人,其中管理职系176人,占总数17.38%;副主管级以上人数24人,占总数2.31%;职员级人数52人,占5%。一线(生产线)人数818人,占总数78.65%; 二线(非生产)人数:46人,占总数4.42%。2)公司在职员工服务年资状况(如右图)未满一年675人,占总人数的64.9%;满一年未满两年139人,占总人数的13.37%;满两年未满三年92人,占总人数的8.85%;满三年未满四年47人,占总人数的4.54%;满四年未满五年18人,占总人数的1.73%;满五年以上69人,占总人数的6.63%。

(表6:在职员工服务年资比例图,按在职人员的年资状况,饼状图)3)全年员工月平均出勤26天,平均每天出勤数1100人。

四、工作之得失

本部门在工作方面各自分工明确,基本能满足正常的运作能力,但在资源上欠缺,特别是专业人才方面,因人力资源本身就是一项引导性的部门,每一个HR人员都能起到引导及培训的作用,所以人才非常重要,这也是在新年度里有待提升的问题点;

工作方面:如同上绩效考核、ICTI、培训是本年度有提升但未能达到满意的效果的几项工作,下一年度需加重这方面的管理工作;

个人方面,在管理上有推行引导能力但欠缺坚持执行的力度,因是从上市稳定型企业中工作出来的,所以在创新、改革的能力方面不够特别是在发展型企业中的人力资源改革方面,在自我情绪管理能力方面待改进,容易冲动;另外在外语方面需加强;

明年度工作计划

经历全球金融危机,各项政策的出台,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将会更透明化,我们需要拥有开放、创新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和管理制度,才能拥有一流的人力资源,同时拥有核心的竞争力。本年度企业需要速拉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变革。

1、合法用工,依中国劳动法规及ICTI条例规划各项制度

2、在薪资管理方面,分步进行改革

3、结合企业战略规划的培训

4、建全持续激励的管理制度

5、建全提高“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公司人力资源部年度工作计划 篇2

C企业是一个以农业与食品及风险管理领域经营为主业的大型跨国企业,其南通分公司的经营业务主要涉及大豆的压榨、精炼和淀粉产品的加工及销售。C企业对其战略目标的描述为:“到2015年,本公司将成为业界首选合作伙伴,并以拥有最优秀的人才而著称”,并进一步将这一目标分解为五个重点:以客户为重、创新、人才管理、合作和责任。可见,C企业不仅将员工的学习和发展看作实现公司战略目标的途径和手段,而是作为目标本身。自然,C企业南通分公司(为简洁起见,下文简称“公司”)年度培训计划编制的目标应该设定为满足组织运营及发展的需求,以及员工发展和成长的需求。在明确了上述目标之后,则应次第展开以下流程:(1)培训需求调查及分析;(2)培训方案设计;(3)培训效果评估及总结。

2 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是指通过收集组织及成员现有绩效的有关信息,确定现有的绩效水平与应有绩效水平的差距,从而进一步找出组织及其成员在知识、技术和能力方面的差距,为培训活动提供依据。它既是确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方案的前提,也是进行培训评估的基础,因而成为培训活动的首要环节。

2.1 需求调查

调查分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根据公司的政策、战略目标、相关规章制度及各部门工作安排,理清公司方面各种例行及额外的培训需求,并直接列入计划。另一方面是员工的培训需求调查、鉴别、分析及确认,这一工作面广量大,相对复杂,下文将主要针对这一方面的需求分析进行讨论。据统计报表显示,公司所有职位中的83.4%为管理或技术岗位,对员工知识及技能的更新有一定要求;其余事务型岗位也对员工的责任、安全或创新意识有一定要求。同时,受企业文化氛围影响,多数员工都有视学习成长为工作组成部分的习惯。因此,员工乐于展现和讨论其培训需求,并懂得有效表达自身的培训需求,员工培训需求的调查方式是通过收集员工的年度《个人发展计划》报表中的相关信息来完成的。

针对调查的统计显示(公司的财政年度以5月为年底,因此通常于当年5月收集相关报表,作为下一财年的计划依据),2010-2011年度,所有员工均已填写《个人发展计划》报表,98.4%的人员对下一年度的培训需求有所规划,人均培训需求为1.97项(多数员工的培训需求超过一项),经简单分类处理后大致归结为以下几类:岗位相关资格证书获取(占比10%),岗位技能培训(占比37%),英语技能提升(占比23%),管理通识培训(占比30%)等4类。

2.2 需求鉴别

需求的鉴别工作一般由员工的部门领导采用座谈形式完成,所涉及内容包括确定其需求的准确表达、需求本身的合理性、可行性等方面。之所以由部门领导而非人力资源工作人员主持该项工作,其原因有三:

1)人事行政部门人手有限,约谈所有员工将牵制过多精力,影响其它工作的开展,并且需求鉴别工作本身的进度也将变得缓慢,由各部门领导分别进行,效率更高;

2)由部门领导和员工直接探讨培训需求,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沟通,使部门领导更深入地了解下属工作中的疑难、技能上的欠缺或者发展的志趣与方向,以便日后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协助;

3)部门领导对本部门业务需求更为熟悉,在培训需求的适用性和可行性方面,其鉴别更为准确,所提改进意见也更为中肯。

经过座谈讨论之后,培训需求鉴别基本完成,部门领导收集经修改的报表,与人事行政部进行交接。

2.3 需求确认

经过鉴别的需求应该通过员工与公司以书面形式进行确认,其过程为员工向公司递交经部门领导签署意见的培训申请,人事行政部对照公司规章制度及各部门预算额度予以审批。总部对于员工培训政策规定,普通员工每人每年预算为人均3000元,主管及以上为人均8000元,预算额度的审核以部门为单位,即单个员工可以突破其平均额度,只要其所在部门总培训额度低于所有员工的额度之和即可。经员工与公司双方确认的需求,即成为编制培训计划的依据及员工个人的年度培训目标。

3 培训方案设计

培训方案的设计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系统性,即将培训看作全员性、全方位、贯穿员工职业生涯始终的系统工程。

2)制度化,建立和完善培训管理制度,把培训工作例行化、制度化,保证培训工作的真正落实。

3)主动性,强调员工参与和互动,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性。

4)多样化,即充分考虑受训对象的层次、类型,考虑培训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

5)效益性,培训是价值增值的过程,应该有产出和回报,即有助于提升公司的整体绩效。

3.1 培训方式选择

基于上述原则,在培训方式上可以根据公司内外部条件,进行灵活的选择,可供选择的形式有:在职培训、内部培训、外部培训、继续教育等。

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因其与员工的本职工作关系密切,可以选用在职培训或内部培训的方式,培训讲师通常由业务娴熟的内部员工或部门领导担任。英语能力的提升及以资格证书获取为目标的培训,一般由员工本人或人力资源工作人员寻找相关社会培训的供给信息,选择合适的课程,进行外部培训。管理通识的教育,在所有从事管理类岗位的员工中拥有广泛的需求,因此采用内部培训的方式。少量以获取学历为目标的培训需求,一般由公司资助部分学费,采取继续教育的形式,此类需求在本年度并无出现,故不单独列出。管理进阶的培训,通常采用外聘外部咨询公司专业讲师至公司进行培训。对于专业技能提升方面的培训需求,一般为需求者寻找外部专业培训咨询公司的公开课。

3.2 培训内容及实施流程设计

对于外部培训及继续教育,人事行政部对培训时间、期限及结果等相关信息进行跟踪即可;在职培训的内容及进程通常由部门领导制定和掌握,人事行政部所作的主要是与部门领导进行必要的沟通。显然,对于以上各种培训方式的内容和流程,人力资源工作人员的职责在于关注与跟踪而非设计,因而在此不作赘述。人力资源工作人员的主要设计任务在于内部培训。

内部培训设计遵循5W1H准则:

What——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确定需要组织何种内部培训。按照内容区分,内部培训一般分为两类:标准培训和非标准培训。标准培训通常包括内容相对固定、历年来需求人数众多的培训,或者公司规章制度所规定的例行培训,如管理基础培训、沟通技巧培训、安全教育等。非标准培训的内容相对冷僻,或者年度需求数量较少,一般根据历年累积需求,不定期开设。

Why———论证开展该内部培训的必要性、可行性与经济性,如果论证通过,则列入培训计划,否则考虑其它培训形式或递延到下一年度。

Who———获准开设的内部培训必须确定培训组织人员、受训人员、联络人员与培训讲师。

Where———培训的地点或场所,由培训组织人员根据培训的参与人数、课程所需的教学设施、场所租用价格、交通条件等因素,依据性价比最优的原则统筹确定。

When———这里的时间包括培训之前确定所有相关事项的系列日程、培训通知的时间点、培训的开始时间、培训中的各种时间点、培训结束时间以及培训效果总结评估时间等。

How———在各种准备工作完成后,培训实施过程中,培训组织人员的主要任务,包括培训过程的互动、跟进、考勤、相关服务的落实与安排、意外情况的处理等。为保证培训平稳有序进行,并取得预期效果,培训组织人员须对培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有所估计,并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方案。

4 培训效果评估

培训效果评估分以下两个方面:(一)对培训本身,即其组织状况及课程内容的评估;(二)关于员工对受训知识、技能接受程度的评估。准确及时的评估,有利于总结培训的得失,找出相应的原因,作为改进的依据。

4.1 对培训本身的评估

对培训本身的评估通常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即在培训完成后,向受训者发放问卷,调查关于课程及培训组织的满意程度。问卷因具体培训而有所不同,但大致包括如下方面:

1)对课程难易、深浅程度的评价;

2)对培训讲师教学能力、教学方法的评价;

3)对培训场地、设施及其它配套服务的评价;

4)对培训组织者协调、沟通能力的评价;

5)对类似培训的建议。

人事行政部在收集问卷后,尽快统计各方面信息,并将信息反馈给有关方面,例如向培训讲师或其所属机构反馈关于教学方法的意见或建议;向场地出租方提供关于场地布置、设施供给及其它服务的意见或建议等;各种评价也可用作今后对相应事项作选择时的决策依据。

4.2 对接受程度的评估

关于受训员工对培训知识或技能接受程度的评估方法较为多样,常用的有座谈、测试等。

对于某些全员参与的例行性内部培训,通常采用测试的方法来评估培训效果。根据测试时间及测试对象的不同,测试分为以下几类:

1)全员正规测试。即在培训结束后立即或者某个预先通知的时间对全体受训者进行测试,以检测受训者的接受效果,这种测试方法可以检查并促进受训员工在培训中的学习态度;

2)随机测试。在事先不作通知的前提下,对随机抽取的部分受训者进行测试,该方法更有利于检查普通受训者对于培训知识或技能的实际掌握状况;

3)志愿测试。在不作事先通知的情况下,对测试对象不作指定,采用现场志愿报名的形式,对志愿者进行即时性的测试,此类测试通常对参与者或成绩优良者有一定物质奖励,可以调动员工在日常工作之余自觉复习相关知识或技能的积极性;

以上3类测试可以结合所培训内容的特点,因地、因时、因人选择。

对于部分接受程度不适宜量化考核的培训,可以采用部门领导与受训员工座谈的形式进行评估。座谈的内容或问题通常是开放性的,多数涉及受训员工通过培训所获得的技能或素质提升,对于培训的心得体会或感受等方面。相关部门领导可以通过谈话,了解员工的成长及收获,以增进彼此的沟通,并对员工的技能状况或发展方向有更深入的了解。

5 总结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做好人力资源的培训开发工作,收取良好效益,使企业的培训成本获得预期的产出,就必须设计一份完善、合理的培训计划。在制定培训计划的过程中,需求分析、方案设计、效果评估是其中的关键环节,牢牢把握这些环节,才能使培训得以平稳、和谐、有的放矢地开展与运行。

参考文献

[1]肖胜萍.员工再培训手册[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

[2]姚裕群.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王娟.华北石油总医院员工培训方案设计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8.

[4]郭维维.企业培训的组织形式及发展趋势[J].企业经济,2002(9).

公司人力资源部年度工作计划 篇3

轩余恩总裁围绕2011年工作情况以及2012年工作计划做了题为《大力倡导“共有文化”积极推进企业变革 探索一条精品特色航空公司的发展之路》的工作报告。报告对2011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指出2011年公司保持了平稳的安全运行态势,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圆满完成了各项经营工作指标和安全生产目标,这是全体干部员工的共同努力的结果。报告还强调:我们不能被眼前的阶段性胜利所麻痹,要着眼未来,看到危机,并积极采取措施,积极推动企业变革,积极倡导符合昆明航发展实际的“共有文化”,积极学习实践“共享、共赢、共荣”的共有文化内涵,这才是未来昆明航发展成败的关键之所在。同时,报告要求:全体干部员工必须认识到推进企业变革和建设企业文化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在实际中积极践行起来,这样我们的企业才有希望,有前途,才能成为一个有特色、有活力、有潜力的航空公司。

沈锋副书记针对轩余恩总裁所作的报告,对公司工作做了指导发言。发言肯定了公司2011年在安全生产方面所做的努力,对公司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赞扬。

李洪涛副总裁所作的安全工作报告中回顾了2011年公司安全工作,明确了2012年公司安全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并对2012年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提出了要求。

刘睿常务副总裁、高文戈财务总监分别就了营销与服务、成本控制等方面做了专题报告;鄢建平副总裁就民航局和民航西南地区管理局会议精神进行传达。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围绕轩余恩总裁的年度工作报告、李洪涛副总裁的安全工作报告等会议材料,进行了认真、热烈的讨论。

公司人力资源年度工作总结 篇4

一、积极、认真完成本职工作

岗位职责是干好工作的标准,因此我部按要求认真履行人力资源部工作职责,对总公司各部门员工的档案、聘用合同书、员工个人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保管,并做好相应的保密工作。对员工的招聘、面试、录用、入职、离职等手续按照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日臻完善标准完成。在了解各部门员工的基本情况的同时,着重了解管理层人员的情况,如受教育程度、所学专业等,使人力资源得到更好的开发与利用。在员工招聘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信息、人才市场等一系列手段,争取接纳更宝贵的人才,同时与呼兰区人劳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为呼兰区人才的输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规范入、离职程序,作好经手物品的交接工作,既保障了员工的个人利益,又避免了公司财产及相关资料的流失。

二、做好员工聘任的基础性工作

在一年一度的职工聘任与临时员工合同的签订过程中,本部门克服了种种困难,对合同内容中的疑问在员工中做了相应的解释工作,协助并监督指导各部门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维护了公司的合法利益,保障了员工的切身利益。

三、加强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素质

按照总公司第xxx号文件《关于加强职工岗前培训的通知》要求,我部围绕着《xxx公司规章制度汇编》一、二册及《xxx公司岗位培训教材》为基础内容,以贯彻总公司勤奋务实、开拓创新、以人为本、规范服务方针为指导思想,对各部门员工进行岗前、在岗培训。结合各部门的实际情况,为各部门培训步骤编排了进度表,做到既加强培训又不影响各岗位工作,在严肃课堂纪律,做好培训记录的同时,将员工参加培训情况、培训考核情况记录在员工的个人档案中,作为今后考评员工的重要条件,为提高员工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加强考核、规范服务

为适应总公司人事制度改革及发展的需要,加强各岗位规范服务,全面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制订了《后勤服务总公司服务质量考核管理标准》。定期或不定期到各部门监督检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经总公司领导批准,以通报的形式下发至各部门。经常深入员工当中,了解实际情况,协调实际工作岗位中出现的员工之间的分歧,并将情况及时反馈总公司领导,保证各部门工作顺利健康发展。

五、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公司人力资源部年度工作计划 篇5

人力资源规划的目的和意义

为科学合理的规划2014年公司人力资源工作方向,为2014年人力资源工作提供战略指导,促进人力资源合理利用,降低人力资源成本,为公司2014年整体发展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特制定本规划书。

第一部分组织架构和岗位说明

一、组织架构和部门职能:根据公司业务发展需要,2014年5月前修订完善公司组织架构和部门职能。

二、部门与岗位设计、人员编制

1、总经理1人

2、副总经理1人

3、人事行政部:部门经理1人,其中人事科主管1人,下设人事科员岗(编制2人,分别负责薪酬与绩效、招聘与培训等);行政科主管1人,下设行政科员岗(1-2人)、后勤职工岗(编制6-8人,其中清洁工2人、机电工2人、物资管理员、设备管理员各1人、后勤工人1-2人)。

4、运营一部:部门经理1人,其中运输科主管1人,下设数据组(编制5人)和装车组(装车大组长1人,装车组10个,每组5人,其中小组长各1人);仓储科主管1人,设库管5人和组长4人、搬运工岗(编制?人)。

5、运营二部:部门经理1人,分仓经理、库管各15人,搬运工?人。

6、市场部:设部门经理1人,下设客户经理5人、成都-济南专线各设专线经理1人、专线调度1人、专线库管1人、专线订单员1人,并根据公司战略规划设立代理仓储运作组、配送项目组。

7)、总经办:设总经办主任1人,下设文员1人。督导组:其中督导主管1人,督导专员4人,总体负责流程制度创建、教育培训、督导检查,包括对全公司所有工作环节的检查督导,另设规划科长1人、规划专员1人。

8)、以上部门与岗位的设置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有些岗位设置可以根据公司战略发展需要以及业务变化适时调整,如代理仓储和配送组,总仓运输和仓储科负责提供技术培训和技术支持。

三、2014年修订、完善从普工到部门经理级所有岗位说明书。第二部分人力资源标准文件体系建设

在2013年已完成基本标准文件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完成以下标准文件编写与签发:

1、由人事科起草初稿,提交企划室完成《人才(核心人才)能力标准》制定

2、完成《核心人才能力模型》制定

3、完成《核心人才分类标准》制定

4、《6-7级岗位能力标准》、《6-7级岗位能力评估管理办法》、6-7级岗位岗位能力看板制作

5、完善《计时4-5级岗位能力评估标准》、计时4-5级岗位能力看板制作

6、建立《计件普工的岗位能力标准》、计件普工岗位能力看板制作。

7、制定《人才培养与人才梯队建设管理办法》

8、完成从普工到6-7级人员岗位能力评估工作,并根据岗位能力评估结果,出具《岗位能力状况诊断和改善建议书》,为各部门提升人员能力提供帮助和指导,并制订《部门/科室员工能力提升责任制管理办法》,督促部门/科室提升员工能力列为科室重点工作。

9、修订完善已编制的流程制度:招聘管理制度、离职管理制度、晋升渠道、培训管理制度、劳动合同、考勤管理制度、薪酬与绩效管理制度、行为规范管理制度、参与员工手册制订。

2014年人力资源标准体系文件编制与修订目录

序号 分类 流程名称 完成时间

编制 《人才(核心人才)能力标准》《核心人才能力模型》《核心人才分类标准》《6-7级岗位能力标准》《6-7级岗位能力评估管理办法》《计件普工岗位能力标准》《人才培养与人才梯队建设管理办法》《岗位能力状况诊断和改善建议书》《部门/科室员工能力提升责任制管理办法》参与人事行政部《员工手册》制订

修订

完善 《计时4-5级岗位能力评估标准》招聘管理制度离职管理制度晋升渠道培训管理制度劳动合同考勤管理制度薪酬与绩效管理制度行为规范管理制度

第三部分人员招聘与人才引进

一、人员招聘

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需要,公司将持续不断地从内部员工、外部人员中招聘引进符合本公司战略发展需要的人才。

(一)人力资源计划

1.人力资源计划分年度计划、季度计划、临时计划几类;

2.各部门2014年初根据公司当年战略规划、部门当年的工作任务和计划,制定部门年度“人力资源计划”,报人事科备案。人事科综合各部门计划,制定公司年度“人力资源招聘计划”。

3.各部门根据全年工作任务和工作计划,以及人员需求状况,编制本部门季度人力资源招聘计划,于每季度初报人事科,人事科综合各部门季度计划,制定公司该季度的“人力资源招聘计划”,并组织具体实施.4.计划外的临时需求,部门应按招聘管理制度报行政人事部,由行政人事部报总经理/副总经理审批后实施。

5.部门对人员的需求,应填写《追加用人需求表》。

6.人事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招聘计划进行调整,使计划更具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二)、招聘渠道和招聘信息发布

1、招聘渠道的选择原则:

1)、岗位空缺首先考虑在公司内部调整,鼓励公司内部员工推荐,在同等的条件下,内部员工推荐的人员有优先选择权,公司内部解决不了的情况下,再到公司外部招聘;

2)、对招聘的人员进行分类,不同类型的人员选择不同的招聘方式:对公司极需的高级人才可采用猎头方式,对中、基层管理人才采用在网络发布招聘信息和现场招聘的方式,对基层操作人员采用散发广告的方式;

3)、可以同时采用几种招聘渠道;

4)、招聘渠道的选择应本着经济节约的原则,即花最小的代价,招最合适的人才

2、招聘渠道选择:

根据2013年招聘工作实践,2014年主要选择以下招聘渠道:

1)、公司员工推荐

2)、内部选拔

3)、在智联、前程无忧等人力资源网上发布招聘信息,智联招聘效果较好,已经与其签订了2014年合作协议,将智联作为2014年主要网络招聘渠道。

4)、直接到高校进行招聘,从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引进实习生,与该校共同探索实习生带教的方法和经验,形成实习生培训体系,争取用两年时间将XX公司公司打造成高校物流专业实习基地,以期对XX公司公司形成长期宣传效应,并从实习生中重点培养一部分立志扎根于本公司的人才。

5)、创新人力资源市场就在xx市内,距离近,来往方便,应聘人员较多,拟与创新人力资源签订2014年度合作协议,选定xx市创新人力资源市场,作为2014年度招聘合作单位进行现场人员招聘;成都诚信人力资源市场距离远,且应聘人员少,该单位广告、运作力度差,2013年基本未产生招聘效益,待2014年8月一年合作期满后,终止协议。

6)、利用2014年上半年各乡镇会期(选定怀远、梓潼、元通、三江、燎原、隆兴)大量发布全年招聘广告。

3.编制所有岗位招聘信息,同时制定一些公司展览图片、公司形象片,每次招聘工作时根据不同需求选择发布招聘信息。

(三)甄选工作

1.人事科负责整理和筛选应聘人员的应聘材料,并电话邀请面试。

2.对应聘人员根据招聘管理制度和招聘面试流程进行面试筛选。

第三部分培训

2014年将人才培养、岗位能力提升、组织能力建设工作作为人事科重点工作:

一、实现1名人才级部门经理、3名人才级主管的培训工作:确定培训人选,编制核心人才培训计划,组织实施

二、团队人才结构优化:确定培训指标任务,按部门分配核心人才培训任务,运营一部6人,运营二部5人,人事行政部3人,总经办2人,市场部2人,主要以培训内部讲师为基础起点。以育才计划培训形式

三、完善培训体系建设:形成核心人才培训课件体系,人才考核与验收体系。第四部分 薪资和福利制度

一、2014年元月对所有计时岗位4-5级人员进行岗位评估,根据岗位评估结果对人员薪酬进行调整。

二、对岗位价值进行测评,调整部分岗位工资标准(库管员、数据员),确定代理仓储、配送项目组工资标准。

三、配合行政科修订完善福利制度。

第五部分 绩效激励方案

根据业务调整,在2014年3月制定新的绩效合同,改进绩效激励方式(基础工资与绩效工资分开?)

第六部分 员工关系

建立依法管理劳动关系模式:

1、全面宣传劳动法

2、员工手册制订与全面宣传与签字

3、劳动合同依法修订完善,并全部重新签订

4、严重违规违纪界定与管理制度制订。

公司人力资源部年度工作计划 篇6

一、缘起

二、企业战略目标概要

三、人力资源环境分析

1、外部环境分析

2、内部环境分析

四、人力资源存量定性分析及预测

1、需求分析

2、供给分析

五、人力资源规划方案

1、人员聘用规划

2、教育培训规划

3、薪酬激励规划

4、考核评估规划

5、企业文化及品牌推广规划

某某投资集团公司2007—2010年度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纲

要)

一、缘起:

随着市场化竞争的加剧以及国家对房地产开发宏观政策调控的不断加深,行业同质化经营,内部管理效率有待改善等因素的显现,作为一家以房地产开发为龙头的投资集团公司为了在这个优胜劣汰、不断推陈出新的“丛林法则”时代立于不败之地。公司董事会高瞻远瞩决定把公司发展战略规划、人力资源规划和投资分析研究提高到公司运营中前所未有的高度来加以推进和落实。作为公司战略规划强大支撑体系的人力资源规划体系承担着在公司经营发展过程中对组织运营的关注,对人员供给的支持,对员工绩效的评估以及营造公司良好企业文化氛围和品牌建设的推动等重任。基于此,行政人力资源中心就围绕公司战略发展目标在对外部、内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作规划如下。

二、企业战略目标概要:

1、房产开发面积再增加***万平方米

2、实现经营性收入达***亿元

3、物业管理达行业最高资质

4、夯实公司扎根东莞的基石

5、把业务拓展到内地一线城市或资源较好的二线城市,争取能有一到两个项目在操作

6、内部管理在这三年时间内要做到组织设臵合理,核心岗位人才稳定,业务流程模式化,建立起一个有着良好的职业操守,积极向上的工作心态的员工队伍,和谐发展的企业文化氛围,在业内和客户群中有相当知名度的公司品牌形象

三、人力资源环境分析:

1、外部环境分析:

①优势:经过近十年来的全国性,特别是珠江三角洲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造就了在投融资;项目规划;工程建筑设计、管理;营销和物管方面专业人才,同时一些专业的咨询公司不断在行业内扮演着支持行业良性发展的角色。人才不分地域的市场化流动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再加上房地产行业强势的发展势头也吸引着不少优秀人才加入到这个行业里发展。这些因素都为公司在未来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人才储备和选择。

②劣势:首先,具备房地产开发全面统筹能力又有着良好职业操行的职业经理人少之又少,既具备良好操行,又有着良好团队意识的规划设计、工程管理、营销、投融资分析、人力资源、物管等各模块的操盘人才也是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处于一种有行无市状态。这些都将是制约公司战略目标实现的不可忽视因素。改变这种状态不二的法则将是建立起自己企业良好和谐的文化氛围,给员工以信任和激励,给员工以发展空间,让员工潜能和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2、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①优势:经过多年的房地产开发实践,首先公司与政府、金融机构、客户都保持着良好的信誉关系。公司内部管理也基本上有章可循,组织设臵能满足现时的业务运营,员工队伍特别是核心岗位员工相对稳定,已初步形成一种较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②劣势:随着公司战略目标的确定和公司在未来三年业务的不断拓展甚至多元化,现有的财务、行政人力、工程、营销四大中心已不能满足公司运营要求。投融资分析、审计监察、法律事务、情报信息、对外公共关系等功能缺失,没有专门人员、部门负责。这些因素都将直接左右着公司健康地发展。所以,为实现公司战略目标,组织设臵的调整是当务之急。在业务流程的运作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推诿,扯皮现象,没有建立起以目标为导向的绩效管理体系来评估部门以及员工的节点工作成绩和不足。从员工的专业素质到中高级管理人员的领导能力上都有待进一步提高,相当部分员工及管理人员缺乏主动学习提升的理念。最后,就是公司的薪酬结构上能产生激励的比例偏少,起不到在激励员工过程的杠杆作用。企业文化和公司品牌建设仍然任重而道远,需要每一个员工特别是中高级管理决策者的细心呵护培育。

四、人力资源存量预测:

1、需求定性分析:

①基于未来公司组织设臵的调整,中高级管理人员的缺岗位:运营中心总监、投资分析部经理、法律事务部经理、对外公共关系部经理、信息情报资料部经理、工程项目经理、物业管理经理等。

②专业人才在满足公司战略发展的需求所缺岗:高级项目策划营销人员、宣传推广软文的写手,工程项目作为业主方所应配备的土建、水电、园林等工程师。

③每增加项目开发所需要后期的物业管理人员:维修工程师、机电设备工程师、客户关系代表、保安、保洁人员。

④现有各岗位正常员工流动(如晋升、调岗、离职)所应采取的补位。

2、供给定性分析:

①如前面人员需求定性分析所述,公司为了因应未来战略目标的实现,必须进行组织设臵调整,而新增设运营中心其职能包括的投资分析、战略规划、审计

监察、法律事务、对外公共关系、信息情报资料等部门或岗位人员都是目前公司内部无法提供的,必须采用外部引进的方式来满足。

②现有的工程现场管理、预决算、项目开发以及营销人员,按房地产开发十八个月的周期计算,该部分人力资源可投入到下一轮新项目开发施工管理。按公司战略目标要求,仍然有部分缺岗需求需外部引进。

③内部培养供给主要体现在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我们可以在招聘专业对口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中以老带新一对一地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虽然会有相应的成本付出,但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与公司与员工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发展都有益的方式,是实现公司与员工一起成长的企业文化理念的具体表现。

④通过对公司核心岗位以及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胜任力素质模型建设,以公司培养和员工自学来为中高层管理岗位和核心技术岗位提供后备人才的来源,确保人力资源战略对公司未来经营管理目标实现的强力支撑作用。

五、人力资源规划方案:

1、人员的聘用规划

①招聘渠道的选择:首先我们要通过日常的积累和多方位渠道建立起自己的人才库,特别是对有适合公司中高层岗位和核心岗位人才要定期的跟踪计划,与其建立起良好的对话沟通机制,宣传公司方针政策以及为其提供的平台,一旦公司有需求就可以及时补位。再就是与专业猎头、管理咨询公司、人才交流中心以及专业招聘网站保持良好的互动,必须时可以借用他们的专业平台为公司服务。最后就是校园招聘可以为我们选拔到优秀的储备人才。

②面试和选择:对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及核心岗位员工我们要尽快建立起符合公司战略发展和企业文化要求的胜任力素质模型,以此为标准来作为培养选拔和评价他们入职、晋升资格。同时辅以相应的过往工作背景调查为入职参考依据。

③试用跟踪:对录用的不同岗位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确定试用期限,给到试用者相应的工作目标,人力资源部门要有定期的访谈跟踪。前期主要帮助其更快更好地融入到组织氛围,中后期主要了解试用者有哪些困惑或工作意见和建议,同时还可以学习到和提取试用者之前工作过公司好的工作经验和管理模式方法。这也是企业文化关注员工成长理念的要求和体现。

④试用期转正评估:对试用期员工转正的评估主要着眼于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工作能力和目标达成这三个方面来设计和量化评估标准,由用人部门和人力资源部共同完成。

2、员工教育与培训规划

①本着员工的成长就是公司的成长原则,公司鼓励员工开展与岗位任职要求相关的自学自修活动,以创造一个大的学习型组织氛围。

②对中高层管理岗位以及核心技术岗位人员,按胜任力素质模型要求,在以自学为主公司培训为辅的前提下,强制要求达标。以打造出公司核心竞争力和发挥出这一群体在完成公司战略目标过程中所起的动力源的作用。

③各部门负责人的绩效指标应包含有对本部门员工专业素质提升的具体量化标准,以帮助员工自我成长和实现其职业生涯规划目标。

④人力资源部在帮助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员工敬业爱岗方面要做好相应的工作计划。

⑤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公司将选派不同层次员工参加外训,对参加外训的安排应有规范的制度来进行管理,充分发挥外训带来的积极作用。

3、评估与考核体系规划

①在招聘员工过程中对求职者的评估面试,除了按照岗位任职资格进行硬性要求外,对求职者个性倾向、职业操守、学习能力等的评估往往被忽视,而这些非专业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人与岗位匹配的问题,所以建立行之有效的招聘评估程序是决定招聘成败的重要因素。

②试用期转正评估要求我们在员工入职时起要明确地告知试用员工、公司期望他在融入公司企业文化方面、在工作能力发挥方面、在试用期内工作目标是什么。这样公司、员工才能做到双方都有的放矢,评估与被评估者都做到心中有数。

③员工调岗晋升胜任能力的评估,重点考虑的是所要调整到的岗位胜任力要求,对管理岗位所应具备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评估等职能要有“行为锚”的量化描述。

④员工节点时间内工作业绩的考核目的在于实施有效控制及时激励。因此考核内容的设臵及考核结果的运用就应是一个系统体系。要在战略上考虑员工行为的导向性、公司企业文化理念元素的渗透,还要考虑到员工能力的开发、核心工作流程(KPI指标)完成情况以及节点工作目标完成结果。

⑤部门业绩考核起着公司战略经营目标与员工个体工作完成之间的桥梁作用,同时也是打造团队合作的必要手段。考核指标来自于公司战略目标的分解以及项目节点计划要求。部门考核与员工个体考核相结合来对员工进行激励,才能真正起到组织、员工同步发展的良性循环作用。

4、薪酬福利体系规划

①在薪酬结构上一直以来我们没很好地利用它的激励员工的杠杆功能,铁板一块。工龄工资、技术等级职称工资、绩效工资、职务责任工资等都没有在工资结构中很好地量化得以实现,我们要着力在未来三年内对薪酬结构予以重新规划,充分发挥出薪酬在企业文化建设,在提高员工积极性,在提升组织、个人绩效方面的积极作用。

②薪酬水平保持在行业五十点左右,这样的薪酬水平进退都有余地,薪酬水平的总体调整依据除重点考虑公司经营成果外,市场行业薪酬的变化、国家物价指数调整因素都不能排除在外。员工个人薪酬调整的依据要考虑岗位变动、工作业绩、工龄、能力的提升等因素。

③员工福利分两种类型,一种是国家劳动社会保障部门强制规定必须遵守的,如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公司必须遵守法规执行。再就是为构建良好的劳资关系,增强公司凝聚力、归属感而由公司额外承担的通讯、交通、住房、伙食补贴、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员工困难救助基金、员工外训、带薪休假等都将是我们要构建的员工福利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

5、企业文化品牌建设推广规划

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人才,而人才的积极性发挥以及吸引优秀人才的加盟有赖于公司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这一点已成共识。我们的企业文化构建应从规范管理者、员工的行为开始,将公司经营理念、价值观渗透到公司运营的每一个细节中去,达到对内要让员有职业自豪感和内在的对公司认同,对外体现公司良好正面形象之目的。

②公司品牌建设是一个伴随着公司成长而不断推进的过程,透过企业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来展示公司的外在形象,以诚信取得员工、客户、公众的认同,以创新为推动公司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步步为营,踏实地走出自己的品牌之路。

公司人力资源部年度工作计划 篇7

1 推行效益优化模型建设的内涵及意义

效益优化模型建设是围绕生产运营各个环节开展专项经济活动分析, 以效益为目标, 向管理极限挑战, 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 突出开源节流挖潜增效, 及时发现、解决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中制约效益增长的症结, 实现公司效益的大幅度增长[2]。公司从自身出发, 结合抚顺石化推行效益优化模型建设的背景, 分析了推行效益优化模型建设的条件。客观条件上, 推行效益优化模型建设是适应国家及陕西燃气集团有限公司发展新形势的必然要求;主观条件上, 推行效益优化模型建设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3]。

2 企业运营管理模式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上的创新应用

2.1 不断深化全面预算管理, 严格管控费用

公司人力资源部通过科学管理、精细管理、严格考核, 确保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各项目标的实现;通过制度化、专业化管理, 实现人力资源成本费用支出的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全面加强对职能部门的预算管理, 把收入、成本、费用, 以及技术经济指标层层分解, 并严格考核。具体包括:按照效益最大化和对标确定的目标分解预算指标, 强化收入指标管理, 进一步提高增收创效能力;按照持续进步原则控制变动成本指标;按照持续降低原则控制可控费用指标。公司人力资源部在年度全面预算工作中严格把控各项费用成本, 在工资及相关费用、福利费上均有明确的预算编制依据。

2.2 建立健全目标体系, 完善责任共担机制

抚顺石化根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下达的KPI指标 (KPI即关键业绩指标, 是企业绩效管理的基础) 和该公司当年生产经营工作实际, 设计制定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五级”目标指标分解落实体系 (图1) , 形成了公司到岗位自上而下的层层分解指标和岗位到公司自下而上、一级保一级目标完成的考核机制, 较好地营造了“千斤重担大家挑, 人人身上有指标”的良好氛围。陕西液化天然气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目标管理制度实行与此类似的三级目标管理制度 (图2) , 并由公司与部门间签订经营业绩目标责任书, 责任书中明确的经营业绩考核内容与考核奖惩对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 客观、准确地评价部门和员工的工作绩效, 促进公司各项工作的开展, 确保公司总体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为公司对员工的使用、奖惩、教育培训等提供了客观依据[4]。

作为业绩考核指标的基础, 岗位工作说明书明确了各岗位的职责, 在此基础上统计、分析、预测劳动力生产指标, 对于公司有序地组织生产、充分开发、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有着重要意义。

同时, 为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 真正将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工作落到实处, 确保公司年度生产经营目标顺利完成, 制定了目标责任考核奖惩兑现办法。根据公司各部室 (单位) 、项目组年度绩效考核得分情况将各部室 (单位) 、项目组综合业绩考核得分划分为A、B、C、D、E 5个等级 (各个等级明确界定分值区间及兑现标准) , 对公司年度全体在册在岗职工及返聘人员进行兑现[5]。

2.3 强化经济活动分析与对标工作, 努力降本增效

抚顺石化在深入推进效益优化模型建设上, 大力开展专题经济活动分析和对标分析, 在系统内外选取标杆企业, 逐项开展对标工作。以设计指标为指导, 以历史最好水平及国内先进水平为目标, 比先进、找差距、订措施。

2.3.1 经济活动分析

为加强生产经营运行分析, 建立完善关键生产经营指标的动态监测和预警机制, 公司大力开展专题经济活动分析和对标分析, 人力资源部每季度从人事管理及薪酬社保两大工作模块撰写经济活动分析报告, 并对下季度重点工作做出规划, 为公司的经济活动分析做好人力资源支撑。

2.3.2 对标工作

薪酬体系方面, 随着公司杨凌LNG项目由建设期向正式的生产经营阶段转变, 建设期阶段的薪酬发放办法已经不能完全与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相适应。为此, 公司人力资源部特组织对标杆企业薪酬发放办法进行实地调研, 在此基础上对现行的《陕西液化天然气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岗位工资管理暂行办法》提出更为科学、合理的调整意见。

人事管理方面, 为适应组织机构调整后的职能部门设立情况, 公司人力资源部组织相关人员赴标杆企业考察, 实地调研其他企业的人事管理体系情况, 对杨凌LNG工厂机构设置及定员方面给出了建议, 并针对部分岗位现实情况给出了人员充实、调整的建议。

2.4 全面推进班组绩效管理, 提高运行效率

以效益优化模型建设为核心的企业运营管理模式要求企业在班组经济核算的基础上, 开展全员、全过程的班组绩效管理工作, 建立以指标管理为载体, 以绩效考核为抓手, 以提升效益为目标的班组绩效管理体系。公司在此基础上做出创新, 逐步建立以生产工艺运行指标、文明生产指标、机动设备运行指标及质量安全环保指标为要素的班组绩效管理体系, 辅以对应的考核体系, 对班组、班组每名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记录、总结、双向考核, 考核结果的奖惩同样参照公司目标责任考核奖惩兑现办法执行。通过员工培训、交流制度, 实现内部信息、人员、经验、制度的转移和共享, 平衡内部不同部门人才数量、人才质量, 增强人力资源协同效应。

在人才培养方面坚持采用“请进来”与“送出去”相结合的模式, 例如, 根据生产准备计划安排, 聘请了相关LNG工厂专业培训老师开展工艺、电气、仪表、设备等专项理论培训, 抓好驻厂跟班培训、开展岗位必备技能培训, 组织操作服务人员积极参与安装调试, 切实掌握工艺流程;组织厂家进行设备理论、液化知识培训;邀请地区三级甲等医院的专家开展急救知识培训。同时, 制定年度培训计划, 安排操作服务人员赴其他同类型LNG工厂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选派相关人员到集团公司、兄弟单位及专业培训机构进行业务培训学习;并根据工作开展情况, 合理安排操作服务人员进行特种作业培训, 保证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并适时运用一系列激励机制, 包括各项福利政策, 在遵循规章制度的前提下适当向生产环节上的一线操作服务人员倾斜;根据工厂各岗位不同的工作环境和倒班性质, 制定不同的岗位系数, 从而激发各岗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销售环节采用销售激励机制等, 旨在提升全员创效意识, 促进执行力的提升。

3 结论

通过对“以效益优化模型建设为核心的企业运营管理模式构建与应用”成果的创新应用, 推进了公司管理向规范化、精细化迈进, 员工工作主动性、工作热情空前高涨;促使了公司改进操作方法, 提高员工业务水平, 不断纠正粗放管理的习惯;提升了公司整体经营管理水平与创效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燕.浅谈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管理[J].中国经贸, 2013 (14) :55.

[2]李季.企业运营管理[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3.

[3]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4]杜映梅.绩效管理[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6.

公司人力资源部年度工作计划 篇8

一、劳动就业

2015年末全区就业人员2820万人,比2014年末增加25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1198万人,比2014年末增加53万人。全区就业人员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50.6%;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18.2%;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31.2%。

2015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4.62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8.77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2.48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18.1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2%。全年全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65.69万人次。全年全区共帮助1079户零就业家庭实现每户至少1人就业。组织595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的工作。

[单位:万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城镇登记失业率][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

据国家统计局广西调查总队抽样调查推算,并经国家统计局核定,2015年广西农民工总量达到1225万人,比2014年增加14万人,增长1.2%,增幅比2014年下降2.8个百分点。2015年广西外出农民工(离开本乡镇)人数924万人,本地农民工(本乡镇内)301万人。目前,广西农民工队伍持续扩大,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民工就近就业趋势明显。

全区建立了省、市、县四级上下贯通、职责清晰的市场管理工作体系,实现了对人力资源市场的统筹管理。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整合基本到位,市、县两级因地制宜,设立了综合性服务机构或专门性服务机构,区县一级64.3%的机构已经整合或计划年内整合设立综合性服务机构。截至2015年底,全区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达352家。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全年共为13.61万家次用人单位提供各类人力资源服务,不断拓展人力资源服务领域,丰富了服务内容,提升了服务水平。

二、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工作深入开展,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015年五项社会保险(不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合计697.92亿元,比2014年增长89.68亿元,增长率为14.74%。基金支出合计636.5亿元,比2014年增长80.33亿元,增长率为14.44%。

(一)养老保险

2015年末全区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576.63万人,比2014年末增加19.04万人。其中,参保职工389.76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186.87万人,分别比2014年末增加12.45万人和6.59万人。2015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农民工人数为19.42万人,比2014年减少0.76万人。

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提高,且全部按时足额发放。2015年全区离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2035元,比2014年增加166元;其中参保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2026元,比2014年增加170元。

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水平

2015年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478.96亿元,比2014年增长15.76%,其中征缴收入334.13亿元,比2014年增长10.97%。各级财政补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115.95亿元,其中中央转移支付资金104.38亿元,地方财政11.57亿元。2015年基金总支出470.72亿元,比2014年增长14.15%。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456.28亿元。

2015年末全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741.51万人,比2014年末增加20.53万人。其中实际领取待遇人数558.38万人,比2014年末增加28.04万人。全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87.61亿元,比2014年增加42.36%。其中个人缴费13.15亿元,比2014年增长7.08%。基金支出66.41亿元,比2014年增长35.12%。基金累计结存88.89亿元。

(二)医疗保险

2015年末全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1077.59万人,比2014年末增加10.24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05.49万人,比2014年末增加22.87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72.1万人,比2014年末减少12.63万人。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中,参保职工356.72万人,参保退休人员148.76万人,分别比2014年末增加17.89万人和4.97万人。2015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22.5万人,比2014年末减少1.16万人。

2015年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171.75亿元,支出142.79亿元,分别比2014年增长15.83%和13.42%。2015年末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累计结存239.13亿元。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148.38亿元,基金支出127.73亿元,基金累计结存195.76亿元,其中统筹基金累计结存89.27亿元,个人账户基金累计结存105.9亿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23.37元,基金支出15.05亿元,基金累计结存43.37亿元。

nlc202309090050

(三)失业保险

2015年末全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273.18万人,比2014年末增加14.2万人。其中,参加失业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9.98万人,比2014年末增加0.62万人。2015年末,全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6.19万人,比2014年末增加 0.12万人,全区失业人员月人均领取失业保险金972元。全年共为12.7万人发放不同期限的失业保险金,比2014年增加0.6万人。全年共为538名劳动合同期满未续订或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农民合同制工人支付了一次性生活补助。

2015年失业保险基金收入28.88亿元,比2014年减少5.47%,支出12.78亿元,比2014年增长39.22%。2015年末失业保险基金累计结存126.48亿元。

(四)工伤保险

2015年末,全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360.48万人,比2014年末增加22.26万人。其中,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51.35万人,比2014年末减少1.43万人。全年认定(视同)工伤10584人,比2014年减少638人;全年评定伤残等级人数为3700人,比2014年增加213人。全年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人数为19040人,比2014年增加1211人。

全年工伤保险基金收入9.31亿元,支出4.74亿元,分别比2014年增长11.1%和7.97%。2015年末工伤保险基金累计结余29.40亿元,其中储备金结余2.52亿元

(五)生育保险

2015年末全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为307.86万人,比2014年末增加27.61万人。全年共有9.56万人次享受了生育保险待遇,比2014年增加0.92万人次。

全年生育保险基金收入9.03亿元,支出5.48亿元,分别比2014年增长24.72%和26.85%。2015年末生育保险基金累计结存17.56亿元。

三、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截至2015年底,全区共有143万专业技术人才,其中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约15万人;在高层次人才方面,广西现有两院院士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6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491名,自治区特聘专家92名,自治区十百千工程人选528名;在人才平台方面,共设立国家博士后“两站”65个(其中博士后流动站21个,博士后工作站44个)、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1个、自治区级人才小高地56个、自治区级专家服务基地14个、自治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2个,留学人员创业园4个;2015年博士后“两站”招收博士后人员97人,截止到2015年年底全区累计招收博士后人员470人。

2015年,推进实施万名专家服务基层行动计划,承办实施10项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层示范项目。在国家级示范项目带动下,100多名区内外专家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各类服务活动,与基层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培训指导基层专业技术人员,惠及基层农户。2015年,全区52多万人报名参加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21.6万人取得资格证书。

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继续推进,2015年举办15期高级研修班(其中国家级高级研修班4期,自治区级高级研修班11期),培训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800余人次,开展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和岗位培训1200余人次。2015年获批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1家,新建自治区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2家,总数已达7家。面向市、县(市、区)专业技术骨干开展“专才岗位培训”活动深入实施,全年举办9期“专才岗位培训班”,共为基层培养专业技术骨干800余人。

2015年末全区共有技工院校48所,其中招生的技工学校38所,在校学生10.97万人。全年技工院校面向社会开展培训9.63万人次。年末全区共有就业训练中心34所,民办培训机构336所。全年共组织各类职业培训34.36万人次,其中:就业技能培训26.98万人次,岗位技能提升培训2.64万人次,创业培训4.73万人次。全年各类职业培训中农民工培训24.58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培训3.6万人次,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培训0.92万人次。

2015年共有444099人参加了职业技能鉴定,比2014年增长1.63%;381632人取得不同等级职业资格证书,比2014年增长3.69%。其中新增高技能人才(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40969人。

四、公共人事管理

履行公共人事管理职能,进一步健全公务员管理法规制度,公开遴选公务员制度进一步完善,推进人事人才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突破。

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截至2015年底,广西共有公务员20.8万人,参公人员7.3万人。圆满完成了公务员录用考试任务,组织了全区四级联考、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招考等考试,共录用公务员(参公人员)0.96万人。继续做好区直单位公开遴选公务员。举办了2014年新录用公务员初任培训、任职培训、全员培训、网络培训和专题培训等各类培训,参训人员47.8万人次。深入推进公务员平时考核试点工作。高效实施县以下机关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工作,晋升符合条件的公务员41180人,这项工作走在全国的前列,得到了国家公务员局的肯定。

全区事业单位聘用制度推行基本实现全覆盖,工作人员聘用合同签订率为93.4%;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基本实现制度入轨,岗位设置完成率超过90%。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公开招聘制度推行率实现全覆盖,设区市以下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继续推行统一笔试。完成区直机关公务用车改革司勤人员分流工作。根据国务院统一安排,在全区开展了“吃空饷”集中清理整治工作。配合推进教育、卫生领域改革,探索公开招聘、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等方面的人事管理新机制。

广西2015年安置军队转业干部821名,其中计划分配军转干部414名,自主择业军转干部407名。

nlc202309090050

五、工资分配

2015年广西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52982元,与2014年的45424元相比,增加了7558元,同比名义增长16.6%。其中,全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54983元,同比名义增长17.4%。扣除物价因素,2015年广西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实际增长14.9%。

进一步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提高基层公务员津贴补贴水平,缩小不同政府层级、不同地区之间的差距,并同步统筹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水平。持续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工作,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管理进一步规范。扎实开展公务员工资调查和工资统计等基础性工作。

六、劳动关系与劳动者权益维护

2015年末,全区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5.26%,签订劳动合同人数为244.42万人。

截至2015年底,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查的当期有效集体合同30471份,覆盖企业99423户,涉及职工300.22万人,已建工会企业数为115054个,集体合同签订率为86.41%。

截至2015年末,经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批且在有效期内实行特殊工时制度的企业629户,涉及职工19.29万人。

2015年,全区共处理劳动人事调解仲裁案件19588件,同比上升23.64%;涉及人数23877人,同比上升23.66%;涉案金额4.3亿多元。其中:案外调解3611件;仲裁立案受理15977件,与2014年同期相比上升36.33%,涉及人数同比上升45.62%。仲裁立案受理当期结案15930件,结案率96.72%。

2015年,广西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共主动检查用人单位9.99万户次,涉及劳动者235万人次。书面审查用人单位4.32万户次,涉及劳动者248.12万人次。全年共查处各类劳动保障违法案件13342件(其中经调解简易程序结案5525件,经立案调查结案7817件)。通过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共为14.14万劳动者追讨工资等待遇14.55亿元,其中为13.18万名农民工追讨工资等待遇14.05亿元。共责令用人单位与10.00万人补签劳动合同,督促1440户用人单位办理社保登记,督促1926户用人单位为3.36万人补缴社保费0.99亿元。

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制建设

广西人社立法工作取得新突破。为推进和规范广西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创建和谐劳动关系, 2015年5月27日,第十二届广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十二届第35号),自2015年7月1日起施行。

人社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和行政诉讼工作取得新进展。自治区人社厅率先在自治区级行政机关设立行政复议听证庭,对重大复杂疑难案件通过听证形式进行审理,客观、公正、及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2015年全区人社系统共办理行政复议案件224件、被复议案件274件、行政应诉案件319件。其中,本厅处理行政复议案件146件、被复议案件9件、行政应诉案件23件。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妥善处理,化解了社会矛盾,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普法工作取得新成果。一是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培训班、执法资格和普法考试等形式,进一步促进了全区人社系统干部职工学法用法。二是按照“法律六进”的工作要求,抓好社会普法宣传工作,增强了用人单位和职工群众遵守人社法律的意识。

八、基础建设

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推进。2015年新增10个县、35个乡镇(街道)开展国家级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新增107个乡镇(街道)开展自治区级新型乡镇(街道)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2010年启动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工作以来,全区共支持62个县、645个乡镇(街道)开展建设。服务设施项目的实施有效改善了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条件,提高了基层公共服务能力和办事效率。

截至2015年底,全区社会保障卡累计持卡人数达到1232.68万人,实现了全区15个统筹地区全覆盖,地域覆盖面达到100%。发放人群包括城镇职工、城镇居民、新农保参保人员。全区使用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信息系统,全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信息系统在广西119个县(市、区)共1453个乡镇(街道)上线应用,网络联通率达100%。自治区市本级及14个设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12333电话咨询服务已全部开通。

注:1.本公报中有关数据为正式年报数据,与《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部分数据有所不同。

2.本公报中失业保险基金收支及累计结余的数据取自基金决算报表。

3.全区就业人员和分三次产业人员数据和年平均工资有关数据来源于自治区统计局。

4.本公报中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增量及增长率根据四舍五入前数据计算。

上一篇:桃李满天下的近义词成语解释及故事下一篇:邮政储汇初级考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