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土地诗歌(精选12篇)
持之以恒地在心里想你
听听一种纯净的信仰
土地啊!
让人们信仰高尚
让人们从容的呼吸
我想起烈烈寒风响起
黄土高坡冷峻地站立
我想起收获的黄澄澄的信息传来
黄土地上的玉米高粱大豆们
次递展示迷人的风姿
我想起阳光直射回归线
广袤大地上太阳点点升腾
我想起在野外在春光明媚的笼罩下
各类野花们争相绽放
适合各自身份的颜色
土地啊!
你弥漫了五彩缤纷的气息
我在一年四季无数次地听你
我的土地!
你哺育了我的身体
你滋养了我的思想
你更扶正我的走路方式
我在你柔软的皮肤上
开始我的姗姗学步和牙牙学语
我在你坚韧的皮肤上
磨我如石的性格
我在你通向大海洋的.皮肤上
书写我对你青山绿水的梦和祝福
没有哪一种景物
更能让我魂牵梦萦
没有哪一种景物
更能让我彻身彻骨的放松身心
在你坚强有力的护卫下
走到哪里,我都会感受家的氛围
我的土地!
黄土地!黑土地!
都是你在我心灵深处的铭志
听你的时候
我虔诚的 随心所欲地
写下些短短的文字
就像一个婴儿
“嘭——嘭——嘭——嘭——”
是什么声音?
那是你的心声,无论到什么时候,你的心是永远不会欺骗你的。
勇敢的心
某一天,上帝宣旨说,如果哪个泥人能够走过他指定的河流,他就会赐给这个泥人一颗永不消逝的金子般的心。
这道旨意下达之后,泥人们久久都没有回应。不知道过了多久,终于有一个小泥人站了出来,说他想过河。
“泥人怎么可能过河呢?你不要做梦了。”
“你知道肉体一点儿一点儿失去时的感觉吗?”
“你将会成为鱼虾的美味,连一根头发都不会留下……”
其它小泥人不停地劝告他,然而,这个小泥人决意要过河。他不想一辈子只做这么个小泥人,他想拥有自己的天堂。
小泥人来到了河边。犹豫了片刻,双脚踏进了水中。一种撕心裂肺的痛楚顿时覆盖了他,他感到自己的脚在飞快地溶化,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远离自己的身体。
“快回去吧,不然你会毁灭的!”河水咆哮着说。
小泥人没有回答,只是孤独而倔强地走着。这条河真宽啊,仿佛耗尽一生也走不到尽头似的。鱼虾贪婪地啄着他的身体,松软的泥沙使他每一瞬间都摇摇欲坠,有无数次,他都被波浪呛得几乎窒息。一厘米,一厘米,又一厘米……小泥人向对岸望去,看见了美丽的鲜花、碧绿的草地和快乐地飞翔着的小鸟,也许那就是天堂的生活。
不知道过了多久——简直就到了让小泥人绝望的时候,小泥人突然发现,自己居然上岸了。他如释重负,欣喜若狂,正想往草坪上走,却又怕自己身上的泥土玷污了天堂的洁净。他低下头,开始打量自己,却惊奇地发现,他已经什么都没有了——除了一颗金灿灿的心,而他的眼睛,正长在他的心上。
其实,每一个泥人都有这样一颗金子般的心,就像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获得自己的天堂。关键是你想不想去获得,敢不敢去获得,会不会去获得,最后,怎样去理解和认识这种获得。
诚实的心
左琴科进学校的时候才七岁,对于学校的情况,左琴科一无所知,因此,最初三个月里他简直是懵懵懂懂。有一次,老师叫他起来背诗。左琴科不仅背不出来,而且都没想到过世界上会有这么一首诗。老师说:“好吧,把你的记分册拿来!我给你记个一分。”于是左琴科哭了,因为他还是第一次得一分。
放学后,左琴科忧心忡忡地来到市立公园,坐在那儿的长凳上,翻开记分册,怀着恐惧的心情盯着上面的一分,心里想着自己梦想中的照相机,那是爸爸答应在生日那天送给左琴科的礼物,还有几天就是自己的生日了,要是爸爸看到自己得了一分,那……
左琴科在公园里坐了很久才回家,等到他快到家了才突然想起,自己把记分册丢在公园里的长凳上了。他又跑回公园,可是记分册已经不翼而飞。起先他很害怕,继而又高兴起来,因为这下他可没有记着一分的记分册了。
三天过去了,左琴科早已忘记了那本丢失了的记分册。明天就是左琴科的生日了,他正围在爸爸身边商量着明天去买照相机的事,楼梯上突然传来了门铃声。
一位妇女走进来说:“前几天我在市立公园散步,就在那里的长凳上看到一本记分册,根据姓氏我打听到地址,就把它给您送来了,让您看看,是不是您的儿子把它搞丢了。”
左琴科站在爸爸面前,满脸通红。
谎言或迟或早总是要被揭穿的。坚持说实话有时可能会暂时吃些亏,但却生活得非常坦然;反之,一旦养成了说谎话的习惯,却可能抱憾终生,甚至处处碰壁。
自由的心
一个月光明亮的夜晚,饥饿的瘦狼卡迪遇到养得挺肥的看家狗欧利。
“你怎么看上去这样壮实?”卡迪问道,“你吃的东西显然很对胃口,而我呢,不管怎样艰苦奋斗,还是免不了挨饿。”
“唉,如果你要吃我的东西,你就得干我的活儿。”欧利说。
“什么活儿?”卡迪心里想着带骨髓的骨头急切地问。
“就是给主人看家,夜间要防贼。”
“我什么时候开始干呢?”卡迪问,“住在树林里,不管天气怎样,我都受够了。为了有个暖和的屋子住,饿了有盘东西吃,改变一下环境,我倒不在乎。”
“那就跟我走吧。”欧利说。
它们匆匆往住宅区去。他们一起走的时候,卡迪看到欧利脖子上有一个印子。“你脖子上是什么呀?”卡迪好奇地问,“有一片毛全磨掉了。”
“大概是我链子上拴的颈圈弄的,有时会磨掉一点儿毛。”
“链子?”卡迪吃惊地叫道,“难道你是说,你不能自由自在地随意走来走去?”
“也许不能完全随我的心意,”欧利说,“你看,他们以为我挺凶,因此白天把我拴起来。不过到了晚上,我是挺自由的。此外,主人用自己盘子里的东西喂我,佣人把残羹剩饭都拿给我吃,我是他们的宠物,怎么啦?你到哪儿去?”
“我到树林里去,”卡迪回头说,“你吃你可口的食品,住你的暖和屋子吧。我宁可自由自在地吃干面包皮,他不愿意在链子的一端吃世界上所有的带骨髓的骨头。”
自由比舒适更重要。
上长出的粮食。而我喜欢用金钱衡量土地
的价值,用收获去决定付出。父亲的观点迥异
只是用心耕种,用汗水浇灌
父亲让荒废的地边角结出红薯、芝麻
用镰刀、锄头和土地对话,偎依湿润、干裂的黄土
憨厚辛劳了一辈子。而我,对土地的概念、感受
是商业的、利益的、世俗的
父亲的满足、幸福源于土地,源于粮食
父亲用两鬓斑白走过四季。而我只是埋怨
饭菜的不可口,职位的没有升迁
闪烁明亮的眸子里有无奈,耳畔悠扬的天籁里有寂寞
父亲,家的观念根深蒂固
一片土地,几间房屋就拥有坚守
一根香烟和着春风就会酣然入眠。手上布满的老茧
无法和牛市并论。农村、土地、粮食、我的父亲
春风醒了大地,父亲再次播种
用汗水、用弓形的身体耕耘,渴望粮食丰收
父亲、土地、粮食
——怀念故乡
多少年前
我就用陈旧的麻衣包裹的伤口
至今,为何仍未痊愈?
(开天辟地的时刻)
黑暗中的火凤凰
与冰冷一同煎熬的火凤凰
将在今夜出现
为烈火修饰的毛白杨
赤裸的挺起干瘪的胸膛
每一次在黑暗中莫名的冲动
都将在今夜燃烧
今夜没有大义凛然
今夜你不该出现
当月亮生长出胡须,太阳两鬓斑白
这片埋葬了毛白杨的土地
依旧安静的沉睡在这里
这里篝火丛生
这里冰天雪地
这里曾长满稻花
却未曾在此留下足迹
谁说天明必定风和日丽
虽然沙滩是美丽的
裸足掏空的脚窝更美
但那片在火中炙烤的月亮不美
太阳也不美
汹涌的海涛和乳房
在日月的夹隙中生长
是为繁衍?
实为覆亡!
是谁第一个捡起风干的稻花
无意的抛向土地
抛向泪流满面的天空
抛向忍痛挨饿的奴隶
一双大手是用生命构建的乳房
这里笙歌起舞
这里白骨露露
山盟海誓在这里无数次响起
可未曾见
有一人笑着离去
但这仍是祖先们向往的土地!
向泥土鞠躬的亲人们
用黝黑挨过了
一次又一次光亮
当我披起陈旧的麻布
仰望天空
太阳和月亮都变成了星星
变成了无数个了望大地
故乡的瞳孔
眼睛是黑色的火苗
烧穿了披在肩上的麻衣
我却不觉疼痛的伤口
在垛起的稻花堆里疲于奔走
我未回首
未曾看一下
立冬刚过,天气乍寒中还有一丝挥之不去的秋凉,我心里却急切而欣喜地企盼着雪的降临。哪知小雪过了,大雪过了,冬至也渐行渐远,眼睁睁地看着小寒的身影越来越清晰,原先心中企盼的欣喜早已荡然无存,只能时不时地喃喃着:什么时候才能下点雪呢?
在无奈与惆怅中终于听到了明天有雪的消息。
一早起了床,便急切地趴到窗前想看看久违的雪,哪知仍然只是灰白的世界,哪里有雪的影子!
暮色四合时分,不经意间向窗外一望,惊喜地发现不知何时起竟飘起了雪。忙不迭地冲出去——真的下雪了。虽然天空中只能看到若有若无、疏疏落落的雪花,可地面上已这儿那儿淡淡地铺洒开来,像大写意的白花,让人不禁欣喜,不禁雀跃。
“千门万户雪花浮”,古人是多情而灵敏的——此时的雪不正是“浮”的神韵吗?似飞絮,如玉屑,悄无声息地飞舞轻扬着。仰起脸,你能看得清原本渺远迷茫的空中突然之间有了那么多轻盈曼妙、洁白清亮的雪花,像一个个含着情、露着笑的精灵,在眼前和你逗笑着捉迷藏,逗引得你伸手去捉时却又倏忽跳了开去,再也寻它不着。还有的调皮地在你脸颊上飞快地一吻,还没等你回过神来,便已悄悄地消融了,只留下点点的清凉,让你欣喜中又夹杂着惆怅的神思——雪花,原本也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雅之士。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这是张岱的幸运,是雪热烈而浓重的美。赏雪,要细细地品。最妙是“上下一白”的漫天飞雪,银装素裹,在农舍,拥一盆炭火,与一二挚友——当然一壶清酒是必不可少的。最好是意兴阑珊,炭火将熄时,推门而出,竟是“雪月照疏篱”……今天的雪虽只是淡淡的,不也别有一番情趣、彰显空灵散淡之美吗?曼立雪中,不也可以神思飞扬、心鹜八极吗?突然想起李白“依岩望松雪,对酒鸣丝桐”的清幽之情,此时,我幽幽地走在疏落曼舞的雪中,望着高高低低、远远近近渐渐泛起的莹白,听着路上匆忙而急促的喧闹,一丝寂寥和怅惘之情也像这疏落曼舞的雪花一样飘落心中,才忽然明白原来这能让李白“依岩而望”“对酒而鸣”的雪与匆忙的现代人竟是不相干的,大家只忙忙碌碌于一个社会成员的角色,少了甚或丢失了一个自然成员的角色;怀着要改天换地的豪情忙碌着,忘记了人之于自然应有的尊重与和谐,忘记了生命、生活本是自然的一个组织细胞……
疏疏落落的雪仍在飘洒着,站在雪的天地里,我好像听到了时光和生命流过的声音,默默地想:放慢脚步,或者停一停,来看看这雪,来听听这雪吧……
注:
由“爱雪”入题,文笔富有情致。
写出了盼雪时的急切心情。
写出了得以赏雪时的喜悦心情。
用“浮”字写出今日小雪的特点。引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连用,把小雪写得形神毕至。
在对比中写出“漫天飞雪”与今日小雪不同的美学形象,突出今日小雪给与我特有的情趣。
照应文题文首,写出了对今日之小雪的哲思。“来看看这雪,来听听这雪吧”——因为它给人生一个重要启迪!
整 体 点 评
像作者笔下描写的小雪一样,作者的文笔也细腻、曼妙、轻灵。在对雪景的层层描摹、渲染之后,作者的雪中哲思水到渠成地流淌笔端——我们勿忘回归“一个自然成员的角色”,不能“忘记了人之于自然应有的尊重与和谐”“生命生活本是自然的一个组织细胞”。文中多种表达方式、多种修辞手法精当运用,散文诗般的语言和富有哲理的议论抒情让读者如饮甘醇。
1、了解诗人刘湛秋,理解诗人的爱国情感
2、感受诗歌的节奏,理解诗歌的意象
3、反复朗读,体会诗情,理解诗人对祖国土地和人民的深情
4、体会诗歌的形象美和含蓄美
教学重点:品味诗中具有表现力的诗句,理解诗歌巧妙的抒情方式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
1、上世纪80年代的社会背景
20世纪80年代初,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祖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在人生的征途上,历经了坎坷的诗人焕发了青春,写下了这首赞美祖国,赞美人民的诗篇。
2、简介写作背景和诗人生平
这首诗写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中国人民正从文化大革命的噩梦中醒来,挣脱了各种有形和无形的枷锁,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刘湛秋(1935——)当代诗人。中学时代就在《进步青年》杂志上发表过诗作。他曾当过工人、编辑、翻译。50年代末60年代初曾在报刊发表过诗、散文、评论、小说及报告文学等。现为《诗刊》社副编审。
二、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
学生听读,注意文中的生字词和朗读的节奏,体会诗歌的音韵美.(1)蔷薇(qiáng w ēi)色:这里指白色.(2)敦(d ūn)厚:忠厚.(3)契(qì)机:指事物转化的关键.(4)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 埋藏着/黄金般的/相思
注意:朗读的节奏以不读破句意为基本准则.首先是语法标准,其次是语意标准,再次是朗读习惯,最后是把握语感.2、交流字词学习情况
需要特别注意的字词有:姹紫嫣红
蔷薇
敦厚
契机
3、生读课文.体会思考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交流明确: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的山川、美丽的人民的颂扬。
三、深入研读
1、学生品读全诗,理解诗歌的内容.思考: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学生交流明确:诗歌主要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神奇的土地,而是美丽的人民。
2、老师设问引导学生理解诗歌。问题设置如下:
(1)诗人通过哪些具体的形象表现“中国的土地”是“神奇”的?
(2)诗歌的第二节,怎样写出了中国人民的“美丽”?
学生交流明确:
(1)诗人通过杜鹃花、三峡、神女峰、冻土层、椰子林、海浪等意象,既为写实也为写意,把祖国的东西南北,古往今来都函盖其中.似乎随意拈来,实则精心选择,内涵丰富令人遐想,正所谓“信手新诗落珠贝”.(2)先写外貌之美:黄头发,黑皮肤.次写性格美:敦厚温柔,顽强勇敢.再写思想更美:葡萄挂霜,并且核里“绽开复兴的契机”,表明已经成熟,犹如中国人民饱经风霜的洗礼,摆脱了幼稚和愚昧,走向了改革和开放.而成熟意味着新的生长和繁荣,亦如中国的复兴和昌盛.师小结:作品由外貌写到性格,再写到内心,层次井然有序,思想逐加深,直接把抒情推向高潮.3、学生再读诗歌,寻找美词、美句品味,体味诗歌的人格美。要求:在课本上标记美词美句,并写好眉批或者点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共享学习结果。集体交流个人品析结果。教师点拨小结:
(1)“黄金般的相思”的含义。(明确:“黄金”,色彩鲜艳,分量沉重,永不褪色,不易改变。用“黄金”修饰“相思情”,形象地表现了华夏子孙对祖国深沉凝重的眷念之情。)
(2)理解“挂霜的葡萄下跃动着欢乐/坚硬的核里已绽开复兴的契机”的含义。(明确:这里诗人将人文景观融合到自然景观中,“跃动的欢乐”、“复兴的契机”不仅饱含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更是对充满希望的未来的热烈欢呼。一个伟大的转型期的到来,“中国的土地”因此会更加神奇,更加美丽,更加充满生机。)
4、诗歌特色赏析
(1)、教师点拨——注重意象,感人至深
诗人把对“中国的土地”的讴歌和礼赞都具体化了。花美、山美、水美、土美,再加上那“黄金般的相思”,这样就避免了空泛抽象,大而无当。
(2)、教师点拨——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有机结合“中国的土地”在诗人的眼里之所以“神奇”、“美丽”,一是因为自然景观:山川河流,土地鲜花,树木海浪,这些景观无不透着“奇”;一是因为人文景观: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有着敦厚的性格,顽强的毅力,宽广的心胸,解放的思想,这有机的结合,更是作者内心感情的真实流露。
5、反复吟咏诗歌,进一步体味诗歌通过具体的意象来表达赞美之情。
四、拓展延伸
请你仿照例句,以“人生”和“人格”为写作对象,写一句与例句结构相同、感情相同的句子,相信自己,大胆尝试,定能成功。
例句:敦厚的性格像微风下的湖水,顽强勇敢的品质如长江一泻千里。
五、作业
1、背诵《中国的土地》
2、读了这么美的诗歌,感受着强烈的爱国情怀,你是否也想写几句?那就快拿起笔写下心中的情。题目《土地情诗》
这样想时,严寒里竟有一点温暖的感觉了。这样想时,他希望这些狭长的巷子永远延伸下去,他的思路也可以延伸下去,不是金门街到厦门街,而是金门到厦门。他是厦门人,至少是广义的厦门人,二十年来,不住在厦门,住在厦门街,算是嘲弄吧,也算是安慰。不过说到广义,他同样也是广义的江南人,常州人,南京人,川娃儿,五陵少年。杏花春雨江南,那是他的少年时代了。再过半个月就是清明。安东尼奥尼的镜头摇过去,摇过去又摇过来。残山剩水犹如是,皇天后土犹如是。纭纭黔首、纷纷黎民从北到南犹如是。那里面是中国吗?那里面当然还是中国永远是中国。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再,牧童遥指已不再,剑门细雨渭城轻尘也都已不再。然则他日思夜梦的那片土地,究竟在哪里呢?
在报纸的头条标题里吗?还是香港的谣言里?还是傅聪的黑键白键马思聪的跳弓拨弦?还是安东尼奥尼的镜底勒马洲的望中?还是呢,故宫博物院的壁头和玻璃柜内,京戏的锣鼓声中,太白和东坡的韵里?
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太初有字,于是汉族的心灵他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淅沥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视觉上的这种美感,岂是什么rain也好pluie也好所能满足?翻开一部《辞源》或《辞海》,金木水火土,各成世界,而一入“雨”部,古神州的天颜千变万化,便悉在望中,美丽的霜雪云霞,骇人的雷电霹雹,展露的无非是神的好脾气与坏脾气,气象台百读不厌门外汉百思不解的百科全书。
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雨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海峡的船上,清明这季雨。雨是女性,应该最富于感性。雨气空而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点薄荷的香味;浓的时候,竟发出草和树林之后特有的淡淡土腥气,也许那竟是蚯蚓的蜗牛的腥气吧,毕竟是惊蛰了啊。也许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许古中国层层叠叠的记忆皆蠢蠢而蠕,也许是植物的潜意识和梦境,那腥气。
第三次去美国,在高高的丹佛他山居住了两年。美国的西部,多山多沙漠,千里干旱,天,蓝似安格罗萨克逊人的眼睛,地,红如印第安人的肌肤,云,却是罕见的白云,落基山簇簇耀目的雪峰上,很少飘云牵雾。一来高,二来干,三来森林线以上,杉柏也止步,中国詩词里“荡胸生层云”或是“商略黄昏雨”的意趣,是落基山上难睹的景象。落基山岭之胜,在石,在雪。那些奇岩怪石,相叠互倚,砌一场惊心动魄的雕塑展览,给太阳和千里的风看。那雪,白得虚虚幻幻,冷得清清醒醒,那股皑皑不绝一仰难尽的气势,压得人呼吸困难,心寒眸酸。不过要领略“白云回望合,青露入看无”的境界,仍须来中国。台湾湿度很高,最饶云气氛题雨意迷离的情调。两度夜宿溪头,树香沁鼻,宵寒袭肘,枕着润碧湿翠苍苍交叠的山影和万缀都歇的俱寂,仙人一样睡去。山中一夜饱雨,次晨醒来,在旭日未升的原始幽静中,冲着隔夜的寒气,踏着满地的断柯折枝和仍在流泻的细股雨水,一径探入森林的秘密,曲曲弯弯,步上山去。溪头的山,树密雾浓,蓊郁的水气从谷底冉冉升起,时稠时稀,蒸腾多姿,幻化无定,只能从雾破云开的空处,窥见乍现即隐的一峰半堑,要纵览全貌,几乎是不可能的。至少上山两次,只能在白茫茫里和溪头诸峰玩捉迷藏的游戏。回到台北,世人问起,除了笑而不答心自问,故作神秘之外,实际的印象,也无非山在虚无之间罢了。云绦烟绕,山隐水迢的中国风景,由来予人宋画的韵味。那天下也许是赵家的天下,那山水却是米家的山水。而究竟,是米氏父子下笔像中国的山水,还是中国的山水上只像宋画,恐怕是谁也说不清楚了吧?
雨不但可嗅,可亲,更可以听。听听那冷雨。听雨,只要不是石破天惊的台风暴雨,在听觉上总是一种美感。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再笼上一层凄迷了,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再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三打白头听雨的僧庐下,这更是亡宋之痛,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十年前,他曾在一场摧心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窗外在喊谁。
雨打在树上和瓦上,韵律都清脆可听。尤其是铿铿敲在屋瓦上,那古老的音乐,属于中国。王禹的黄冈,破如椽的大竹为屋瓦。据说住在竹楼上面,急雨声如瀑布,密雪声比碎玉,而无论鼓琴,咏诗,下棋,投壶,共鸣的效果都特别好。这样岂不像住在竹和筒里面,任何细脆的声响,怕都会加倍夸大,反而令人耳朵过敏吧。
雨天的屋瓦,浮漾湿湿的流光,灰而温柔,迎光则微明,背光则幽黯,对于视觉,是一种低沉的安慰。至于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瓦槽与屋檐潺潺泻下,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谁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下雨了”,温柔的灰美人来了,她冰冰的纤手在屋顶拂弄着无数的黑键啊灰键,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
在古老的大陆上,千屋万户是如此。二十多年前,初来这岛上,日式的瓦屋亦是如此。先是天黯了下来,城市像罩在一块巨幅的毛玻璃里,阴影在户内延长复加深。然后凉凉的水意弥漫在空间,风自每一个角落里旋起,感觉得到,每一个屋顶上呼吸沉重都覆着灰云。雨来了,最轻的敲打乐敲打这城市。苍茫的屋顶,远远近近,一张张敲过去,古老的琴,那细细密密的节奏,单调里自有一种柔婉与亲切,滴滴点点滴滴,似幻似真,若孩时在摇篮里,一曲耳熟的童谣摇摇欲睡,母亲吟哦鼻音与喉音。或是在江南的泽国水乡,一大筐绿油油的桑叶被啮于千百头蚕,细细琐琐屑屑,口器与口器咀咀嚼嚼。雨来了,雨来的时候瓦这么说,一片瓦说千亿片瓦说,说轻轻地奏吧沉沉地弹,徐徐地叩吧挞挞地打,间间歇歇敲一个雨季,即兴演奏从惊蛰到清明,在零落的坟上冷冷奏挽歌,一片瓦吟千亿片瓦吟。
在旧式的古屋里听雨,听四月,霏霏不绝的黄梅雨,朝夕不断,旬月绵延,湿黏黏的苔藓从石阶下一直侵到舌底,心底。到七月,听台风台雨在古屋顶上一夜盲奏,千层海底的热浪沸沸被狂风挟挟,掀翻整个太平洋只为向他的矮屋檐重重压下,整个海在他的蜗壳上哗哗泻过。不然便是雷雨夜,白烟一般的纱帐里听羯鼓一通又一通,滔天的暴雨滂滂沛沛扑来,强劲的电琵琶忐忐忑忑忐忐忑忑,弹动屋瓦的惊悸腾腾欲掀起。不然便是斜斜的西北雨斜斜刷在窗玻璃上,鞭在墙上打在阔大的芭蕉叶上,一阵寒潮泻过,秋意便弥湿旧式的庭院了。
在旧式的古屋里听雨,春雨绵绵听到秋雨潇潇,从少年听到中年,听听那冷雨。雨是一种单调而耐听的音乐是室内乐是室外乐,户内听听,户外听听,冷冷,那音乐。雨是一种回忆的音乐,听听那冷雨,回忆江南的雨下得滿地是江湖下在桥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湿布谷咕咕的啼声,雨是潮潮润润的音乐下在渴望的唇上,舔舔那冷雨。
因为雨是最最原始的敲打乐从记忆的彼端敲起。瓦是最最低沉的乐器灰蒙蒙的温柔覆盖着听雨的人,瓦是音乐的雨伞撑起。但不久公寓的时代来临,台北你怎么一下子长高了,瓦的音乐竟成了绝响。千片万片的瓦翩翩,美丽的灰蝴蝶纷纷飞走,飞入历史的记忆。现在雨下下来下在水泥的屋顶和墙上,没有音韵的雨季。树也砍光了,那月桂,那枫树,柳树和擎天的巨椰,雨来的时候不再有丛叶嘈嘈切切,闪动湿湿的绿光迎接。鸟声减了啾啾,蛙声沉了咯咯,秋天的虫吟也减了唧唧。七十年代的台北不需要这些,一个乐队接一个乐队便遣散尽了。要听鸡叫,只有去诗经的韵里找。现在只剩下一张黑白片,黑白的默片。
正如马车的时代去后,三轮车的伕工也去了。曾经在雨夜,三轮车的油布篷挂起,送她回家的途中,篷里的世界小得多可爱,而且躲在警察的辖区以外,雨衣的口袋越大越好,盛得下他的一只手里握一只纤纤的手。台湾的雨季这么长,该有人发明一种宽宽的双人雨衣,一人分穿一只袖子此外的部分就不必分得太苛。而无论工业如何发达,一时似乎还废不了雨伞。只要雨不倾盆,风不横吹,撑一把伞在雨中仍不失古典的韵味。任雨点敲在黑布伞或是透明的塑胶伞上,将骨柄一旋,雨珠向四方喷溅,伞缘便旋成了一圈飞檐。跟女友共一把雨伞,该是一种美丽的合作吧。最好是初恋,有点兴奋,更有点不好意思,若即若离之间,雨不妨下大一点。真正初恋,恐怕是兴奋得不需要伞的,手牵手在雨中狂奔而去,把年轻的长发的肌肤交给漫天的淋淋漓漓,然后向对方的唇上颊上尝凉凉甜甜的雨水。不过那要非常年轻且激情,同时,也只能发生在法国的新潮片里吧。
大多数的雨伞想不会为约会张开。上班下班,上学放学,菜市来回的途中。现实的伞,灰色的星期三。握着雨伞。他听那冷雨打在伞上。索性更冷一些就好了,他想。索性把湿湿的灰雨冻成干干爽爽的白雨,六角形的结晶体在无风的空中回回旋旋地降下来。等须眉和肩头白尽时,伸手一拂就落了。二十五年,没有受故乡白雨的祝福,或许发上下一点白霜是一种变相的自我补偿吧。一位英雄,经得起多少次雨季?他的额头是水成岩削成还是火成岩?他的心底究竟有多厚的苔藓?厦门街的雨巷走了二十年与记忆等长,—座无瓦的公寓在巷底等他,一盏灯在楼上的雨窗子里,等他回去,向晚餐后的沉思冥想去整理青苔深深的记忆。
前尘隔海。古屋不再。听听那冷雨。
■点出土地情结
先欣赏起始两句:“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诗人对土地的酷爱,已到了不知道如何倾诉的地步。于是,他只能舍弃人的思维语言而借用鸟的简单朴素的语言倾泻他的爱情,在诗人看来,这简单朴素的往往是最真诚热烈的。形容词“嘶哑”,已不能再唱出美丽悦耳清亮动听的情歌,但这“嘶哑”的歌声正能抒发对土地的义无反顾的真诚和执著。于是土地情结的激越歌声由此响起。
■倾吐土地情结
诗的第一节可分四层。
第一层,隐喻人民苦难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暴风雨”、“悲愤的河流”这些意象告诉我们,艾青魂牵梦绕地爱着的土地,是布满痛苦、躯体上有太多凝结成块的流不动的悲愤的土地。当时日寇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等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草菅人命。艾青在《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有着相似的描写:“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风,/像一个太悲哀了的老妇,/紧紧地跟随着/伸出寒冷的指爪/拉扯着行人的衣襟,/用着像土地一样古老的话/一刻也不停地絮聒着……”诗人用“寒冷”、“雪”、“风”、“封锁”等意象勾勒出扼杀着一个个求生的生命的悲惨处境。两首诗写于同一时期,都表现出诗人对人民苦难的深情关注。
第二层,隐喻人民反抗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一句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神州土地养育了中华民族,也养育了一种坚韧不屈的民族精神。“无止息”暗寓反抗精神的传承,“刮”、“激怒”表示力量的强大,由悲土地之苦难转入赞土地的抗争,诗人的土地情结深了一层。
第三层,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一句可以看作是斗争前景的象征,也可以更“实”一点,看作是充满生机的解放区的象征,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的象征。总之,诗人的情思已由悲愤、称颂进入憧憬,表现出坚定的必胜信念,构思又进一层。
第四层,—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诗人没有沉溺于对“温柔”恬静的“黎明”的欣赏中,为了自己的爱永远留给土地,他作出了上述郑重庄严的抉择。这种献身精神可以作这样的诠释:我来自土地而最终归于土地,这样,爱才得以升华,得以永恒。这是一种多么超凡脱俗、悲壮高尚的土地情结啊!
■升华土地情结
第二节的一问一答,诗人由借鸟抒情转入直抒胸臆:“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太“深沉”太强烈的土地之爱,已使诗人难以诉诸语言,只能凝成晶莹的泪水。“深沉”一词也许达不到与实际感情相应的表达强度,于是,其后紧跟的六个沉重的省略,似乎涌动着潜流地火般的激情,更为沉重地叩击着读者的心房,激起读者持续的共鸣。全诗在这问答中达到高潮,那炽热、真挚的爱国情怀,留下不尽的余韵。
■文章的基调
在诗的开头,诗人把“我”假设为一只“鸟”的形象,而且这“鸟”是饱受磨难的喉咙嘶哑的鸟,使读者立刻被诗人的忧患意识所感染。这忧患意识来自对多灾多难的祖国博大深沉的爱。诗歌就在这样的基调下,进一步展开了对鸟儿歌唱对象的描述,它们是:土地、河流、风、黎明。从四个歌唱对象前面的修饰词语看来,它们都是长期遭受风雨打击、悲愤满怀、奋力抗争的形象,与下文鸟儿献身于土地的精神正相吻合,这就强化了诗人所要表现的“爱土地”“爱祖国”的主题。
■第二节分析
有人说夏天就像一首绝句,蛙声的豪放、蝉声的悠长、风声的婉约、雨声的坦荡……这所有的声响都令人荡气回肠。当白天的喧嚣渐渐远去的时候,不妨让我们在夏日的黄昏里,搬一张藤椅,觅一处凉亭,沏一壶清茶,去听听这个迷人的夏天。
夏天,是声音的季节,大自然的天籁便是最美妙的乐章。蝉,这些餐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的高洁之士,俨然就是这个季节的主唱。或许,蝉天生就是训练有素的歌手吧,它们的歌声有着强烈的节奏感,不同的音韵代表着不同的心情,它们不需要指挥也无需曲谱。你听,只要先有一只起个音调,它们的歌声就会如同行云流水般涌现,有时独唱,有时合唱,有时共鸣,高高低低,韵律分明。轻缓时,如清风拂柳,让人忘却烦忧,悠游其中,我似乎看见几个孩童正在雀跃追逐,给我平和的心境,泛起一份独有的童真。激越时,又如惊涛骇浪,拍打着心扉,我又似乎看见一支乐队在演奏名曲,时而汪洋澎湃,时而泉水叮咚,让我多了一份神思与灵动。
“下雨啰——”不知道谁的一声呼喊把我从蝉鸣声中唤醒,而我,却来不及离开了。也罢,那就干脆留在亭中近距离地去听听雨声吧!即便是雨声,夏雨总是急促而淋漓的,和春雨的缠绵、秋雨的萧瑟、冬雨的凄清不同,那不是 “雨浥轻尘”之声,也不是“雨打芭蕉”之声,而是大串的雨点在荷叶上珍珠般地散落,旋而,再优雅地纵身跃入池塘,渐渐化作涟漪的声音。夏日的雨声,那绝不是几个简单叠加的音符,倒更像是一阵袭人的声浪,稍不留神你便会跌进它的心湖。
雨停了,经过雨水的洗礼,自己的心境似乎也跟着透明澄净起来。有几只流萤悄然飞过,晚风送来栀子的清香,不觉间,夜幕已经徐徐拉开,一场夏天的音乐盛典正在上演:荷塘里的青蛙鼓起了肚皮,蛙声如鼓如潮,此起彼伏地连成了一片,它们正演奏着最纯正的乡音;草丛中的蝈蝈儿正在卖力高唱着一曲绿色的歌谣,宛若童年的呼唤,听起来悠悠扬扬的,撩动人的情思;瓦砾间的蟋蟀总是怯生生的,声音忽高忽低,在月色朦胧中显得分外轻逸,似远似近,又似有似无;豆叶上的纺织娘羞涩地拉起了绵软的琴弦,乐声竟然如银铃般的美妙动听,远处的意杨也兴奋地为她鼓起了绿色的手掌……那一刻,我仿佛又回到了無忧的童年,回到了淳朴的故乡。
夏天,是一支回环往复的旋律,任凭人们驻足倾听,抑或是洗耳聆听……只是,你认真的去“听”过么?听,是一种感受;听,是一种心境;听,更是一种净化。用心去听听这个夏天吧,它会让你在炎热的躁动中收获一份自省的宁静,它会让你在尘世的喧嚣中永葆一颗纯真的心灵。
几万亩绿色田野的希望升起来了
划拨,牺牲,国家建设的需要
几座农场建起来了
关进了一茬又一茬不安分的社会分子
蓝天,河流,沉甸甸的收获和喜悦
绿树花丛中的新农村建起来了
太阳能灯下农家人的广场舞跳起来了
地震,天灾,岷漳移民异地安置项目的实施
监狱(农场)搬走了
七千人的新农村开工了
希望,盼望,又要作出牺牲
当地百姓失望地不理解
国家把最好的土地给了几百公里外的移民
亲爱的大爷大娘,你老请回吧
因为我知道你们争的是
土地的根和土地的魂
亲爱的大哥大嫂,你们理解吧
因为我知道你们怕的是
没有了根也怕没有了安息的魂
走吧,都散吧,理解了就是支持
我们自个的土地是比移民少
我们美丽的家园正在走向小康
打工,留下,我们都要活出精彩
无论走多远无论去何方
我也应该用轻快的脚步前进;
这被阳光所照耀着的土地,
这永远奔跑着前进地快乐的小溪,
这永恒地闪耀着的耀眼的星,
和那来自林间的清新的和风……
——然后我化作雨,
连泪水都融入大地里。
为什么我的眼角挂满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假如我是汪洋中的一只破船,
我也应该用破旧的桅帆指明前进的方向:
这汹涌澎湃的大海,
这永不停息吹打着的激愤的暴风雨,
这时起时落照着的刺眼的太阳,
和那来自心灵坎坷的激动人心的一次靠岸……
——然后我沉下去了,
连布篷也被压烂在大海里面。
为什么我身体常有伤口?
因为我对这大海爱得深沉……
《我爱这土地》仿写诗歌篇六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要用清脆的喉咙歌唱:
这高峡出平湖的三峡大坝,
这可上九天揽月的神州飞船,
这见证着国人光荣与梦想的鸟巢和水立方,
和那来自四川灾区的小朋友们纯真的笑脸......
然后,我哭了,
眼泪也只是悄无声息地落下。
为什么我在梦中也要飞到遥远的天府?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情......
《我爱这土地》仿写诗歌篇七
作者:解雅漉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清脆的喉咙歌唱:
这被阳光所照耀的土地,
这永远荡漾着我们的喜悦的河流,
这静悄悄地吹拂着的清爽的风,
和那来自校园的无比清晰的琅琅书声……
---然后我笑了,
连笑声也渗透进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笑意?
秋雨没有夏雨来得那么急。起初,感觉有雨丝细细密密、轻轻柔柔地漫下,像轻轻低语的热恋情人,轻轻地诉说着什么秘密。慢慢地变成点点滴滴,悄悄地将树叶、花草和路面都湿润了。秋雨温柔缠绵,如丝如缕,若酒般醇……袅娜依依的柳枝上挂着晶莹的雨滴,拂过来又拂过去,像群荡秋千的山妮子;粗壮的杨树伸着绿色的手掌,承接着潇潇秋雨,有男子汉的风格,静默不语;柔弱的小草叶片泛黄,在雨中低着头、瑟缩着,像做错了事的孩子。风和雨像一对孪生姐妹,拂动并滋润着你的头发,柔软、顺滑,让人格外舒服。
潺潺秋雨,已伴随凋零的花瓣和樹叶渗入了厚厚的泥土中。细密的雨点儿敲打着瓦片,散出一层薄薄的烟雾,檐上的雨滴滑下来,晶莹地散落在石阶上,跳动的影子清晰地映入眼帘。一种寒气从远到近、从头到脚升起,不禁打了个激灵,周身的倦怠悄悄远离,让人格外清醒。秋雨没有云雾舒卷的曼妙,没有清水芙蓉的清高,没有雨打芭蕉的幽雅,也没有和风拂柳的韵致。但在这蒙蒙秋雨中,可以期待秋收的喜悦。我不慌不忙地、坦荡地迎接着这场秋雨,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时而仰起头感觉一下秋雨的清凉,任雨从头到脚把自己淋湿……
(节选自厉彦林《乡间秋雨》,题目为编者加)
阅读点滴
秋雨中,草木情态万千,有的娇媚,有的沉静,有的默默低首……在乡间听雨,真是别有一番情趣,那环境,那氛围,那感受,悲凉中透着喜悦。
选段中,作者灵巧地驾驭着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并巧妙地点缀着叠字词语,如诗如画地描绘出自己的心灵体验。而秋雨就在这描绘中洇出纸面,洇出风姿,洇出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听听土地诗歌】推荐阅读:
听听那冷雨赏析01-11
《听听,秋的声音》教案06-23
听听大自然作文07-09
听听那冷雨(说课稿)09-11
听听那冷雨学案12-06
听听那声音的高二作文10-31
《听听,秋的声音》阅读答案11-26
教科版听听声音说课稿09-12
四年级科学《听听声音》的教案11-30
听听,秋的声音作文150字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