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叶青青》的教学设计

2024-10-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莲叶青青》的教学设计(通用12篇)

《莲叶青青》的教学设计 篇1

马香玲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3、学习结合关键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教学难点:

学习结合关键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搜集描写荷花的诗句。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辅助环节

1.板书课题:莲叶青青,齐读课题。2.复习:课文写了祖母的哪两件事? 3.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3)学习结合关键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二、先学后教

古人看到一池青青莲叶,咏出一首首赞美之词,你知道哪些有关荷花的古诗?

这么多古诗却没有一首是作者想要的,他看到这一池青青的莲叶心生感动,思念起自己的祖母,这是为什么呢? 自学指导

(一):

自由读课文2--4自然段,先用“—”划出祖母喜爱荷花的句子,再读一读,和同桌说一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4分钟后,比一比,谁找得准,说得好。)

(一)学生自学

(二)检测:

指名交流句子,谈体会并指导朗读。

孩子们都很不以为然地看看祖母,祖母却是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

(“不以为然”是什么意思?孩子们“不以为然”的是什么?理解“一脸欣喜”。)2.巩固练习一年又一年,祖母对荷花下的功夫让人吃惊。”祖母下了哪些功夫呢?填空题会:

当(挑来河泥)时,祖母(要抓一把看看成色)。当(种挑好的藕种)时祖母(两手污泥一直到胳膊肘)。当(小莲叶要冒尖)时,祖母(不让孩子们靠近)。当(小荷叶长出来)时,祖母(欣喜地像看见孙子)。当(莲叶长大)时,祖母(倒贴茶水请人欣赏)。

(从这些语句和祖母的所作所为可以体会到,祖母非常喜爱荷花。)

过渡:祖母如此的喜爱这一缸荷花,为什么会剪下最大的荷叶呢? 自学指导

(二):

默读课文5—7自然段,思考:

1.祖母知道孩子治病需要荷叶时,她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分别用“-----”和“~~~”划出来,并在旁边批注你的体会。

2.从祖母精心呵护荷叶,却豪不犹豫地剪下来给孩子治病,可以看出祖母是一个怎样的人?

(4分钟后,比一比,谁划得准,体会的深。)

(一)学生自学

(二)检测:

指名交流句子,谈体会。

a.看了一会儿,她醒过神来,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

“醒过神来”:明白了孩子治病需要荷叶

“赶快”:动作快

“咔的一声”动作干脆,没有一点犹豫

“最大”祖母大方

b.每隔几天,她就要给那个小孩儿剪一枝荷叶,荷花缸里也就越来越萧条。

“萧条”什么意思?

虽然这一年荷花缸越来越萧条,邻居们喝不上荷叶茶了,但是荷叶却治好了孩子的病。看着这一缸萧条的荷叶,如果你是祖母的邻居,你会说些什么?

如果你是祖母的家人,你会说些什么?

如果你是看荷叶的小孩子,你会说些什么?

面对众人惋惜的语气

c.老太太念念有词地说:“真是一物降一物,凉气带暑气,荷叶派上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

“降”是什么意思?谁制服了谁?

“荷叶派上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祖母为什么这么说? 过渡:从祖母精心呵护荷花,可以看出她非常喜爱这一缸荷花;而为给孩子治病,她却毫不犹豫的剪下荷叶。

她的这些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更能让我们体会出祖母她是一个怎样的人?(善良、乐于助人、关爱他人)

小结:是啊!祖母如此善良,如此乐于助人,让我们怀着对祖母的崇敬之情,一起朗读第五自然段。课件出示一池莲叶

看到这田田莲叶不由得心生感动,想起祖母,看到这田田莲叶就像看到一池清凉。祖母乐于助人、关爱他人的品质不正像这一池能够带给人清凉的莲叶吗?男生齐读第一自然段,女生齐读第八自然段。从刚才的朗读中,我们发现本篇文章在写法上还有什么特点? 自学指导三

默读课文第1和第8自然段,想一想,课文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学生自学。

(二)汇报交流:作者采用了首尾呼应和睹物思人的写作手法

三、当堂训练

睹物思人即通过特定景或物的触发或导引,经过自然恰切的联想和想象,完成情感的抒发。使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找准触发景物,做好景物细节的描写。

练习:仿照课文第一自然段,运用睹物思人的写法写一段话。附板书设计

莲叶青青

祖母

种荷花

喜欢荷花

剪荷叶送人治疮

为人善良

关爱他人

写作方法

首尾呼应

《莲叶青青》的教学设计 篇2

我的课堂也尝试着进行了“翻转”,操作方法归纳起来就是这么三句话:做好准备来分享,带上困惑来讨论,形成焦点来探究。接下来以《莲叶青青》的教学为例,具体谈谈我的“翻转课堂”的本土化实践。

课前的“自学”和“仿学”

“翻转课堂”课前干什么?学生以“先学单”的形式通过“自学”和“仿学”进行自主学习,完成以下三项任务。

一是文本通读。学生在家借助工具书,认读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准备。《莲叶青青》的 “先学单”中就有以下的相关内容。

1. 生字新词我自学。

(1) 摘录文中你不认识的生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给带点的字注音。

蔫:______疮:______种藕:_____ 一物降一物:______

(3) 联系上下文,写一写下面词语的意思。

成色:______________

念念有词:_______________

2. 初读课文我做主。

(1) 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

(2) 读了这篇课文,文中的祖母留给你什么印象?试着填一填。

________的祖母_______的祖母

3. 积累资料我先行。

(1) 写出“荷花”的几个别名。

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__

(2) 写出歌咏荷花的古诗句。

1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模仿学习。简称“仿学”,是指学生通过观摩老师的讲授或示范,模仿着学习课文内容。“仿学” 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观看视频,教师可以将自己讲解的环节拍成微视频,让学生通过网络来学习;另一种是阅读文本,教师可将讲的内容形象化地表现在纸上,由学生阅读后跟着一步一步地学。在《莲叶青青》中的“谈感受”环节,我设计了这样的模仿学习:

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的2~3自然段,思考:祖母对荷花的特别的爱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请你按照李老师的提示再找出两处文字谈谈感受。

(1)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三是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对文本的学习大胆提出质疑,以此确立课堂教学的起点、重点和难点。教师可以启发学生通过这么几个角度来提问: (1) 从文章内容入手,关注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的情感; (2) 从写作方法入手,关注作者的表达意图; (3) 从字词入手,关注某个字或词在文章中的作用等。

学习《莲叶青青》,我请学生重点关注第4~7自然段,先认真读读课文,然后针对这4个自然段的内容提几个问题。

课上的“分享”与“探究”

“翻转课堂”课上干什么?是基于“先学单”的共同学习与研究。主要有三大教学环节。

一是分享。组织学生畅谈各自的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展示自己在先学环节中的学习成果,扩大交流面,增加信息量,让学生在倾听中相互借鉴。《莲叶青青》的“分享”主要有两个方面: (1) 交流各自准备的古人歌咏荷花的诗句。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我也可把自己准备的内容与大家一块分享:1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2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3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5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 结合“先学单”中的“仿学” 内容,围绕着“祖母爱荷花,对荷花倾注的功夫让人吃惊”来具体谈谈读了课文2~3自然段的感受。关注文中的“雇人挑来”“看看成色”“就像看粮食”“自己一枝枝种下去”“守着荷花缸不让孩子们靠近” “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等词句进行深度品味。

二是讨论。通过小组学习和集中交流的方式合作解决在先学中遇到的问题。对于一般性问题,可以在小组中通过请教组员来解决。“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个臭皮匠凑成一个诸葛亮”,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互相启发,互帮互助,大大提高了问题解决的效益。对于在小组讨论中难以解决的问题或关注度很高的问题,教师可以提交全班讨论。学生在“先学单” 中所提的问题,相对集中的是这么四个:“祖母非常喜爱荷花,为什么还要剪掉荷叶呢?”“那些人是来看荷花的,为什么祖母还要请他们喝茶?”“作者为什么要提到邻居们喝荷叶茶的事儿?”“祖母把荷叶都剪了,她不觉得可惜吗?”我把这些问题作为全班讨论的重点。

三是探究。这是基于学生的先学情况,根据文本内容而进行的适度有效的提升和拓展。它能让学生拔高一点,学深一步,能打造成为课堂学习的“焦点” 和“亮点”。譬如,在感受了“祖母爱荷花”之后, 我引入一则想象写话练习:祖母爱荷花还会有哪些 “惊人”的表现? (1) 一日,天空瞬间乌云密布,在外劳作的祖母…… (2) 一日,调皮的二哥将吃剩的鸡骨随手扔在荷花缸里,祖母…… (3) 一日,表姐发现一只小蜘蛛悄悄地在莲叶间织起了一张不起眼的蛛网,祖母……我请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情境来练习写话,以此凸显“关注表达,学以致用”。另外,对于文章题目中的“青青”一词的理解,我通过补充四句诗句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和文字蕴含的情感: (1)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 。 (2) 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3)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4) 青青河边草,悠悠天不老。

《莲叶青青》的教学设计 篇3

设计意图:

在一次语言活动中,我给幼儿讲述了《青虫变蝴蝶》的故事。活动结束时,许多幼儿饶有兴趣地问我一些关于小青虫的问题,如“小青虫是怎样趴在叶子上一动不动的?”“小青虫是怎样变成蝴蝶飞走的?”由此我发现幼儿非常喜爱小青虫,对小青虫具有浓厚的探究兴趣。因此,我创编了故事《小虫青青》,并编制了与故事情节相匹配的音乐,使幼儿通过音乐故事表演来满足好奇心和表现欲。

原创音乐《小虫青青》鲜明的节奏变化和逼真的声效,带给幼儿极大的听觉想象空间,适合幼儿欣赏和表演。该教学活动设计的主旨是引导幼儿感受与想象音乐内容,理解音乐元素的变化,把握故事情节变化和角色转换的表现特点,达到音乐与表演的统一。

目标:

1、理解故事《小虫青青》的情节,尝试结合音乐创造性地表演故事。

2、感受合作表演带来的乐趣。

准备:

1、幼儿了解小青虫变成蝴蝶的过程。

2、原创音乐《小虫青青》,原创故事《小虫青青》。

3、小青蟲、大公鸡头饰,道具,树叶,CD播放机。

过程:

一、倾听配乐故事

师: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小虫青青》的故事,请你们仔细听。

(教师以完整的原创音乐《小虫青青》为背景,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并有意识地让故事情节的变化与音乐元素的变化相匹配。)

师:故事里都有谁?

幼:大公鸡/蝴蝶/小青虫/蚊子。

[提问的目的是让幼儿记住故事中的主要角色,为下面的表演作铺垫。]

二、根据配乐故事设计表演动作

(一)教师分段讲述配乐故事,表演大公鸡的动作,并引导幼儿根据音乐和故事情节创编小青虫的动作。

师:下面我们一边讲故事一边来表演。老师扮演大公鸡,你们扮演小青虫,注意倾听音乐。

1、播放音乐第1小节到第8小节,见谱注(1)(2)。

师:天亮了,小青虫来到草地上快乐地爬呀爬呀,小青虫是怎么爬的?

(幼儿随音乐自由表现。)

2、播放音乐第9小节到第14小节,见谱注(3)。

师(提示听音乐的变化):忽然,谁来了?

幼:大公鸡。

师:一只大公鸡恶狠狠地走过来,这时小青虫的动作和表情是怎样的?

幼:非常害怕。

师:你们做做看。

(幼儿用各种动作和表情表现小青虫害怕的样子。)

3、播放音乐第15小节到第33小节,见谱注(4)(5)(6)。

师:大公鸡恶狠狠地走过来,一把抓住小青虫,小青虫拼命哀求大公鸡别吃它。这时,小青虫是怎样说的?它是用什么样的动作去哀求大公鸡的?你们一边说一边做做这个动作。

(幼儿用形象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哀求的样子。)

师:大公鸡有没有同意小青虫的哀求?

幼:同意了。

师:对,大公鸡点点头,轻轻地把小青虫放到了叶子上。

4、播放音乐第34小节,见谱注(7)。

师(提示音乐转换):哎呀,下雨了。小青虫赶紧避雨,它是怎么避雨的?

(幼儿设计各种避雨动作,教师请个别幼儿示范。)

师:大公鸡也赶紧过来帮忙遮雨,它会怎样给小青虫遮雨?

幼:用裙子/衣服/翅膀。

5、播放音乐第35小节到第40小节,见谱注(8)。

师:太阳出来了,小青虫热得直冒汗。让我看看小青虫热成什么样了?

(幼儿表演热得冒汗的动作和表情。)

师:大公鸡赶快帮忙给小青虫遮太阳和扇风,心想别把小青虫热坏了。

(幼儿用衣服、裙子、手臂等表演给小青虫扇风。)

6、播放音乐第41小节到第56小节,见谱注(9)(10)(11)。

师:夜深了,小青虫是怎样打瞌睡的?

(幼儿表现小青虫打瞌睡的动作和表情。)

师:蚊子出来了,大公鸡赶紧打蚊子,可它不能把小青虫吵醒。你们来表演一下,大公鸡是怎么打蚊子的?

师:最后大公鸡累得怎么样了?

幼:睡着了。

7、播放音乐第57小节到第74小节,见谱注(12)(13)(14)。

师:吱啦啦……谁出来了?

师:一只小蝴蝶使劲地从茧里钻出来。你们来表演一下蝴蝶怎样使劲从茧里钻出来的。

(教师示范,引导幼儿设计小青虫挣扎着从茧里钻出来变成蝴蝶的动作。)

师:小青虫从茧里钻出以后,它就怎么样了?它还喊了一句什么?你们做一做。说一说。

师:这时大公鸡在干什么?

幼:睡觉。

(教师表演大公鸡趴在地上,幼儿扮演小青虫边说“大公鸡再见”边飞走了。)

8、播放音乐第75小节到第77小节,见谱注(15)。

师:大公鸡惊醒了,望着飞走的蝴蝶,说:“哎……上当了!”(教师做出惊醒、失望的表情。)

[在本环节中,幼儿通过倾听教师生动的故事讲述、观察教师形象的动作表演,进行创意模仿练习。]

(二)师幼互换角色,边听音乐边创意表演。

师:下面我们交换一下角色,这次我演小青虫,你们演大公鸡。

(分段播放音乐,引导幼儿随音乐一一表演大公鸡的动作、表情。如大公鸡饥饿与凶狠的表情和动作,帮助小青虫遮雨、扇风、打蚊子等动作和神态。)

[在这里,教师采用了师幼互换角色表演的方法:第一个层次,教师示范表演在前,幼儿创意表演在后。教师通过示范表演大公鸡的动作和神态,潜移默化地引导幼儿按照故事情节的变化来设计小青虫的动作和神态。第=个层次,师幼互换角色,教师引导幼儿倾听音乐,表演大公鸡的动作和神态。此时,教师有意识地减少语言指导,重点引导幼儿倾听音乐并感受音乐的变化,使音乐的变化与角色表演相匹配,再现故事情节。]

三、整体欣赏音乐

师:下面我们完整欣赏一遍音乐,边听边想每一部分音乐都表现了什么。

(幼儿安静地欣赏音乐,教师用简单的表情和动作帮助幼儿回忆故事情节。)

[这一环节主要体现动与静的转换,让幼儿在安静倾听音乐的过程中,在头脑中再现故事情景,将音乐中的多元素变化与故事中的角色变化相匹配,感受和理解完整的音乐形象,为下一步的故事表演奠定基础。]

四、听音乐表演故事

1,分角色表演故事。

师:下面,两个小朋友为一组,互相商量一下谁演大公鸡,谁演小青虫。

(幼儿自由结对,相互协商角

色分配,配班教师摆放树叶。教师分发头饰。)

师:在表演时,一只大公鸡只能抓一只小青虫,看到小青虫哀求,大公鸡要迅速地把小青虫放到叶子上。

(幼儿表演时,教师在音乐转换时适当提示幼儿注意角色的变化,增强幼儿对音乐旋律和节奏变换的敏感性。)

2、互换角色表演故事。

师:请你们互相交换头饰表演,要仔细听音乐,根据音乐的变化表演好自己的角色。

(在这次表演中,教师没有作任何指导,而是退到观众席上欣赏孩子们的表演。)

师:你们把大公鸡照顾小青虫的动作表现得非常好,但是有些小朋友没有按照节奏来打蚊子,下一次表演时,你们肯定能把这个动作做好。

点评:

音乐故事表演,是指在音乐活动中运用形象生动和情节有趣的故事来帮助幼儿欣赏和感受音乐作品,并根据音乐风格和故事情节来自主设计动作和表演,充分表达对音乐作品风格与元素的理解,从而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活动“小虫青青”是我们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提炼的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它体现了以下特点。

1、故事情节的变化与音乐元素的变化相匹配

故事《小虫青青》中的三个角色形象鲜明生动,易于表现。情节虽然简单,但富有节奏。同样音乐《小虫青青》也是形象鲜明,段落清晰,音乐的衔接与转换处特点明显。另外在该活动中,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音乐结构,教师还在音乐中加入了雷声、蚊子叫声、说话声等声效,既增强了音乐的形象性,突出了音乐节奏和旋律上的变化特点,又与故事情节的变化相吻合。

2、环节安排层层递进

活动一开始教师让幼儿完整欣赏配乐故事,初步感知音乐和故事。接着,让幼儿边欣赏故事、音乐边设计动作。而后让幼儿整体欣赏音乐,增强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为角色表演作好铺垫。最后,分角色完整表演音乐故事,体验音乐故事表演带来的快乐。这样层层递进的引导能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表演,更好地感受并表现音樂的细节。

3、整合多领域教育内容

在活动中,教师通过引导幼儿倾听故事、音乐和进行动作表演等,使多领域的教育内容得到整合,幼儿的多种智能得到发展,,在愉快的音乐故事表演中,幼儿掌握了小青虫变成蝴蝶的科学知识,学会了按照多种符号思考和表达,发展了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

附故事:

小虫青青

天亮了,小青虫来到草地上快乐地爬呀爬呀,玩得可高兴了。忽然,一只大公鸡恶狠狠地走过来,一把抓住了小青虫。小青虫拼命地哀求大公鸡:“大公鸡啊,求求你现在不要吃我,等你把我养得又肥又大的时候再吃吧!”大公鸡点点头,轻轻地把小青虫放到了树叶上。

哎呀!下雨了!小青虫赶紧想办法避雨,大公鸡也赶快过来帮助小青虫遮雨;太阳出来了,阳光火辣辣地照在大地上,小青虫热得直冒汗,大公鸡赶快过来帮助小青虫遮太阳、扇风;夜深了,小青虫在茧子里睡着了。蚊子出来了,大公鸡怕它叮小青虫,赶紧打蚊子,“嗡……”“啪!”“嗡……”“啪!”最后大公鸡累得趴在地上睡着了。

《莲叶青青》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读7个会认字,学会本课生字以及新词;理解“斑驳陆离、罢了”等词的意思。

3.通过理解感悟重点词句,理解课文重点句子的意思。

4.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难点:

1.通过理解感悟重点词句,理解课文重点句子的意思。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出示荷叶图,要求学生说说当自己看到一池碧绿的莲叶时,会想些什么?导入:当作者看到玄武湖的田田莲叶就会心生感动,想起祖母,为什么呢?学习了课文《莲叶青青》就知道了。

2.板书课题,指导学生朗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想知道的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和新词。

3.教师分发学习纸条,巡视。

4.检查自学情况:

(1)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问。

(2)出示生字,指名认读、组词。

(3)重点指导书写“斑、缸、替”。

5.找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解决环节一质疑中容易解决的问题。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小组内互动交流。

2.反馈分段情况。(教学预设:)

第一段(1):写作者由玄武湖那一望无际的田田莲叶勾起了对祖母的回忆。

第二段(2-4):回忆了祖母每年在自家的院子里种植荷花的情景。

第三段(5-7):写祖母把自己喜爱的荷叶剪下来送给别人的孩子治疮。

第四段(8):照应开头,写我看着一池的莲叶想到了祖母,令“我”感动。

3.指出回忆祖母令“我”感动的事的.部分,并再次概括内容。

4.谈感受,朗读。

提出学习任务: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画句子。

2.展示自己积累到的诗句。谈谈作者找不到自己想要的诗句的原因。(那些句子都不能与祖母相比,“我”只想到祖母。)

3.朗读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斑驳陆离”;了解作者的心事,感情朗读句子。(预设:对祖母的思念,作者由景到人,触景生情。)

提出学习要求

五、小结。

感悟作者对祖母的思念之情。

小结:引导学生体会“我”对祖母的思念。

六、作业。

1.感情朗读课文,把5-7自然段多读几次。

2.抄写生字。

【《莲叶青青》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四年级语文《莲叶青青》教学设计

2.《莲叶青青》优秀评课稿

3.小学语文《莲叶青青》优质教学设计

4.《莲叶青青》课文教案

5.《莲叶青青》课文内容

6.《莲叶青青》的教学反思

7.莲叶青青课文主要内容

8.莲叶青青教学课件

《莲叶青青》教学设计3 篇5

林丽莉

师:上课

同学们好!请大家看黑板,(画荷叶)看出我画的是什么吗?生:(齐)荷叶

师:对,荷叶也叫………生:莲叶

师:回答得真好。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莲叶青青》这篇课文。(板书课题)一起来读一下课题。

生:(齐)

莲叶青青

师:声音真响亮。((课件出示无边莲塘,配乐)对着这一望无际的青青莲叶,你会想到什么?)我想问一下,看到荷叶,你会想到什么呢?你说…….你说……你说…….都说得很不错,那作者看到了荷叶,想到了谁?生:(指名答)祖母

(师板书)师: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

生:(指名)在那些斑驳陆离………..把我的心照亮。师: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生:(指名)作者对祖母的怀念。

师:那请你读出怀念的情感,好吗?(生读)大家说说,他读得怎么样?生:(指名)读得很有感情。

/读得不好,没有感情。

师:很好,让我们像他一样读。

/那你能读得比他好吗?(生读)真棒,让我们像他一样读。师:作者怀念祖母,围绕着青青的莲叶,回忆起了哪些事?

生:(指名)爱莲

剪荷叶给小孩儿治疮。

(师板书)师:看来同学们对课文的内容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让我们通过学习把它弄得更透彻些,有兴趣好好学习吗?生:(齐)有

师:好

请大家找找,哪些自然段是写祖母爱莲的?生:(指名)

2----

4师:那在这些自然段中的哪些句子,能让你体会到祖母爱莲的呢?每个人来说一

句。你说…….你说……你说…….生:(指名多个)河泥是雇人挑来的,她还要抓一把看看成色。

隔年的种藕早已挑好,她还要一根一根地种下去,弄得两手污泥,一直糊到胳膊肘

小莲叶快要冒尖时,祖母就守着荷花缸,不让孩子们靠近。

小荷叶终于长出来时,祖母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师:(生读,师指导品读挑河泥和像孙子两句,出示句子)从这句话中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语,请大家抓住这些词语来读,读出祖母认真挑泥的态度。

谁来读?生:(指名)

师:读得不错,很认真了,谁能更认真一些?读得真认真,来,让我们鼓励自己一下。(生鼓掌)

师:这句是什么句?(生齐:比喻)把什么比做什么?生:(指名)

师:你们的爷爷奶奶疼爱你们吗?(生齐:爱)当看到你们哇哇落地的时候,他们的心情怎么样?(生齐:很高兴)对,那这句话我们该用什么语气读呀?生:(指名)高兴、疼爱的语气。

师:请你读一下。哎,已经很高兴了,更高兴些,谁来?你来。让我们一起来。(生齐读)师:从上面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祖母是真心地喜爱荷叶。这么喜爱莲叶的祖母,她舍得把莲叶与别人分享吗?生:舍得

师:你是从哪些自然段中知道的?生:从5---7自然段看出。

师:好,让我们齐读一下第5自然段,(生读)声音既响亮又整齐,读得真好听。(出示课文插图)经常有人来欣赏祖母的荷叶,这天又来了一位年轻的母亲,她在门口张望却不应祖母的邀请进来坐,而是讲了一番话,(出示对话模式)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按照老师给出的模式,展开想象,讨论一下,她讲了一番怎样的话呢?讨论好了还可以在学习小组中分角色演一演。(两分钟)

师:好,哪个小组来表演一下?(师读叙述,学生表演对话)(可选两三组表演)

师:大家演得真生动。有人上门讨心爱的荷叶,祖母是大方还是小气呢?从哪句话看出?

生:看了一会,她醒过神来……..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

师:(出示句子)找出祖母的动作。(生找、答)从这些词中,你体会到什么?(干脆、利落),请你抓住这些词语,读出你的体会。(生指名读)真干脆。从你的朗读中,老师也深深地体会到了。

师:祖母就这么大方地给年轻的母亲剪下了一枝荷叶,对吗?生:不对

很多。师:你怎么知道?

生:每隔几天………荷花缸里也就越来越萧条。

师:一缸的荷叶都快剪没了,还可能开花吗?(生齐:不可能)所以家里人都觉得很惋惜,老太太却怎么说? 生:(指名)师:(出示句子)谁能更好得读出老太太的语气?生:(指名)

师:在祖母看来,孩子的病治好了,比看开荷花还重要。不开花就算了。此时,感动你的又是什么?(祖母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读出祖母的语气,体会祖母的心情:“大用场”的肯定,“不开花也罢了”的淡然。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老太太今年不在乎开不开花了

师:那么爱莲的祖母,差不多把荷叶剪完了给小孩儿治疮,并且不在乎它开不开花,从这些,你们能看出祖母是个怎样的人呢?

生:(指名)心地善良

关爱他人

(师板书)

师:讲得真好,课文一开头就讲了,看到荷叶,想起了祖母,并渐渐把我的心照亮,请同学们想一想,照亮我心的是祖母这个人,还是祖母身上的什么东西呢?(5秒思考)生:(指名)是祖母身上的好品质

师:对了,这样的好品质照亮了作者的心,同学们,通过学习,你们是否也被祖母的善良把心也照亮了呢?生:是

师:那谁来说说,如果在生活中,遇到了需要你帮助的人,你会怎么做?生:自由回答

(师可以创设情境,同学家庭困难,他一直想要一本新的辞典,却拿不出买书要的几十块钱,你会怎么做?

生:把钱给他。

师:这可是妈妈给你的压岁钱呀,你还给吗?

生:给

师:这钱你可

以留着买心爱的玩具、买漂亮的衣服、买好吃的零食,给了他,你就得不到这一切了,你还给吗?

生:给

师:为什么!

生:要做一个善良的人)

师:说得真好。我可以看出大家都有一颗纯真善良的心,让我们再次回到课文,现在,作者又看到了莲叶,他再次想到了祖母。这样的写法,与第一自然段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生:首尾呼应

师:还记得读第一自然段的时候,我们运用的感情吗?让我们用相同的情感深情地齐读最后一段。(生齐读)

师:让我们再深情地读一下课题,(生齐读)明明写祖母,为什么以莲叶为题呢?生:(指名)因为看到莲叶想起祖母,围绕莲叶回忆起祖母的两件事

师:说的对,这是一种睹物思人的方法,以后,我们可以把这种写作方法运用到我们的作文中。同学们,有时举手之劳就会给别人带来莫大的帮助。让我们都像文中的祖母一样,关爱他人,乐于助人,做生活中的“青青莲叶”!其实在我们身边像祖母这样的人还有许多许多,课后,同学们可以去调查了解,然后以“XX 的爱”为主题,运用本文的写法写一篇日记。注意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和神态。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语文四年级下册莲叶青青教学反思 篇6

一、读中探写,在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写作方法

1、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品质,探寻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方法。

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是通过祖母种植荷花、剪送荷叶过程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的细小细节表现出来的。教学中,我以这些细节描写为突破口,采用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感悟的方法,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祖母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反复朗读感悟,在理解感悟语言文字表达的感情的基础上,感悟作者抓住什么来写及这样写的好处,从而使学生明白写人可以从哪些方面写,怎样写,让阅读为写作搭桥做船。

2、前后对照,理解感悟中学习对比写法的妙处。

本文突出的特点是作者采用对比的写法:祖母种荷花和剪荷叶的前后对比,家人思想与祖母思想的对比,荷花长势与孩子病情的对比,对比中使祖母的形象更伟大,品质更突出。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前后文、上下句对照着理解感悟,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祖母的善良和与众不同,进一步体会到对比手法的妙处所在。

3、总结中提炼写法

学生学完课文,我又让学生说说学了这课在写作方面的收获,并结合课文具体语句说,使学生更加清楚地明白本课的写法,为写作架起桥找好船。

二、练中学写,在实践中掌握方法

课后安排了小练笔,要求学生学习本课的写作方法,选择自己看过的、感受过的、听过的关于爱的故事写一篇作文,让学生通过练笔,在实践中掌握写作的方法。

不足之处:

本节课,我由于只顾教学的进程,过多地倾向于部分学生,在面向全体学生方面做得不够。今后努力克服这一点。

接天莲叶无穷碧 篇7

近年来,兴平市着眼于统筹城乡,率先发展,强力实施以沿渭万亩清水莲菜、西宝高速万亩设施蔬菜、塬坡万亩时令水果为主的“三万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清水莲菜产业已发展到近2万亩,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农民增收的致富带。为了加快发展清水莲菜这一特色产业,做大板块经济,在渭河北岸建设包括农业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娱乐、历史文化旅游为一体的清水莲菜生态观光园,在总结首届陕西兴平荷花节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兴平市连续几年举办颇具特色的兴平荷花节,并设立了少儿写生比赛、赏花摄影、垂钓比赛、一日游专线、风情马车、古船渡渭、儿童采摘体验,民间文化艺术现场制作、一村一品精品和民间传奇典故展示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内容,还从全国各地引进了20余种名贵观赏莲品种,建立荷花大观园,尽力满足游客的观赏需求,提升节会影响力,加快发展乡村旅游,扩大招商引资,实现率先发展,使兴平早日成功挤身陕西十强(县)。

历届荷花节,围绕着“观赏渭水碧莲,领略汉风唐韵,体验民俗风情,相约魅力兴平”这一主题,节会精心准备了“兴平特色农产品展”、“书法名家现场挥毫泼墨”、“民间文化艺术宣传展示”、“魅力兴平一日游”、“汽车表演赛”、“垂钓比赛”、“少儿写生比赛”、“大众数码摄影和征文比赛”、“莲菜宴”等多项特色“大餐”。除此之外,特色农产品也得以在此亮相,醪糟、油泼辣椒、乌鸡蛋、石子馍、银杏茶等特色产品一应俱全。

在了解兴平特色农产品和荷花“成果”的同时,以“汉武英雄唐妃美,莲乡生态喜迎客”为主题的“魅力兴平一日游”,也是你享受惬意生活的一道风景线。

《莲叶青青》说课稿 篇8

肥城师范附属小学

李倩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莲叶青青》,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课前准备、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莲叶青青》是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的是祖母十分喜爱荷叶,一年一年都在自家的院子里种着一缸荷花,荷叶长大了她却把荷叶剪下来,送给别人的孩子治疮的事。课文感情浓烈,非常适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重视学生的阅读感悟和体验,通过品味语句、朗读训练,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人物情感,受到爱的熏陶。

(二)结合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程标准中的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学习结合关键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三)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

重点:学习结合关键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二、说教法、学法:

我坚持“教为学服务”,坚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因材施教的原则,紧密结合本课的特点和学生情况,运用以下教学方法:情景设置法、启发引导法、以读代讲法。

1、情境设置,做好情感铺垫。

开课伊始,出示荷叶的课件,那田田的莲叶,淡雅的荷花,让学生感受一种恬静、深沉的美,而这又象征着祖母那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品质。

2、启发引导,自读自悟中抓住重点段、重点词句理解情感内容。

抓词句的训练和理解是本学段强调的阅读理解的重要任务。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一些重点词句,通过细读品味,思考,自主发现、理解、感悟句子所蕴含的深意,让学生的感悟更贴近文本的思想感情,从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体会到祖母乐于助人,关爱他人的高贵品质。

3、以读代讲,以情感朗读贯穿全文,深化感悟。

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有感情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抓住情感朗读,在读中体味,在读中感悟,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从这些纯朴的语言当中感受祖母的高贵品质。另外,用多种方式阅读,如:快速浏览、默读、自读、情感读、范读、配乐读等等,通过多种方式的读,提高学生读的能力。

学法上,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联系实际,自由谈感受,谈理解,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表达的机会,展示的舞台。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勾画圈点批注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三、说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爱的故事资料搜集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基本模式》,整个教学过程我围绕4个环节来进行:

1、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2、检查预习,初读感知

3、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4、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上课伊始,我便创设这样一个情境:从古到今许多豪门墨客竞相赞美荷花,赞美它的清新脱俗,赞美它的出污泥而不染。瞧,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幅荷

花图,请同学们欣赏吧。看着这些荷花,你会想到那些好词佳句? 看来荷花已深深地印在你的脑中。当作者也望着这满池的清凉的莲叶时,心中不免生出许多感动,在匆忙寻找合适的诗句赞美它时,眼前却渐渐浮现出了祖母的笑脸,祖母淡淡的微笑渐渐清晰,照亮了作者的心,作者为什么看到这一池的莲叶就会心生感动,想起亲爱的祖母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7课《莲叶青青》。从而引出课题《莲叶青青》。师生同写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板书:莲叶青青

【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采用情境导入,学生很轻松愉悦地进入到课文的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进一步探究课文打好了基础。】

(二)检查预习,初读感知:

1、检查本课的字词。出示大屏幕,认读词语,可采用指读、领读、齐读等形式识记。

【中高年级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检查字词环节应扎实有效,为学好课文打好基础。】

2、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生分段读课文,其他学生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读文后,学生评价)

3、学生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概括相机板书。板书:喜爱

祖母→→→→→→→莲叶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是学生对课文语言和课文内容最直接、最真切的感知,也是学生自主与课文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初读课文时的要求是读正确、通顺、流利,这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初读问题的设计利于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梳理思路。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三)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这个环节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环节,我主要采用细读勾画、精读体会、朗读品味的方法。

1、学习2-4自然段,体会祖母对荷花的喜爱。

我这样设计:请下面读2-4自然段,找一找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能感受到祖母对莲叶情有独钟,找到之后可以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并在旁边写下感受,做好批注。生汇报:

A河泥是雇人挑来的,她还要抓一把看看成色,就像看粮食。B种藕挑好后,自己一枝枝种下去,弄得两手污泥,一直糊到胳膊肘。C小莲叶要冒尖时,祖母守着不让小孩子们靠近„„

D小荷叶长出来了,孩子们都不以为然,可祖母却一脸欣喜,就象看新生的孙子。E 要是有人夸她的荷叶,就把人家让进来,倒贴茶水请人家欣赏。

学生在谈感受的时候,适时的进行朗读指导,以读悟情,以读带讲。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或关键词来理解。

师:祖母从对河泥的精挑细选,然后一枝枝亲自栽种,到小莲叶冒尖时的细心呵护,再到长出小叶子时的一脸欣喜,一直到莲叶长大后与人分享这份美丽,整个过程倾注祖母太多的精力,看着祖母这样精心地照顾着荷花,你又有什么感受?学生再深入谈感受,齐读这五句话,升华情感。

2、学习5-7自然段,感悟祖母爱莲更爱人的美德。

请同学来读一下5、6、7自然段。说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如果你就是祖母的小孙子、邻居你会理解祖母的做法吗?你会有什么话要问祖母吗?面对着家人的不理解,祖母念念有词的说:„„(引读)理解“不开花也罢”。生谈自己的感受。

板书:关爱他人

师指导朗读7段。可以采用评价朗读的方式。

3.老师范读第八自然段。现在祖母就拥有了这样一池的清凉,你猜想祖母会把它分送给谁呢?

生:送给生病的小女孩

生:送给邻居们泡茶

师:真是一池清凉,众人分享,文章在结尾处再次回到了眼前的这一望无际的田田莲叶,现在谁能说一说为什么作者看到这一池的莲叶会心生感动,想起亲爱的祖母?让作者感动的到底是什么呢?

【这一问题的设计与第一自然段呼应,并回归主题,升华了情感。】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悟、体验,并再通过读来表达出自己所体验的情感,老师同时对朗读作出

合理性的评价,多鼓励和肯定,激发学生向更高目标努力,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师总结:爱无处不在,我们无时无刻都在享受着爱。只要静心细心寻找,你会发现爱就在我们身边。

你知道哪些关于爱的故事?学生交流资料。

【语文的学习出自于教材,但不应局限于教材,应向生活实际延伸。故事名言的出示,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作业布置: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爱留住,可用笔书写爱的过程,用画描绘爱的轮廓,用摄影照下爱的影子。

2、继续搜集有关爱的故事。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完成)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应该是听说读写的结合,不应只局限于文本。作业超市内容丰富,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两个完成,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

五、说板书设计:

17、莲叶青青

喜爱

祖母→→→→→→→莲叶

关爱他人

《莲叶青青》读后感 篇9

多媒体教学是现在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生动形象的丰富了教学内容。课件的导入,带领学生进入上课环境,不再是单纯的教室口头授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增添了上课时的乐趣,学生不再埋头盯视课文,或者神游天边,教师也能很好的掌控教学进度,了解学生疑难困惑。课堂上的朗读,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倡导自主学习是很必要的。

但是,在此视频中,这位教师能更全方位照顾到更多学生,将更完美,个别学生的师生互动,会使有些本想积极发言的学生少了机会,从而降低了上课效率和积极性。

《莲叶青青》的教学设计 篇10

周敦颐的《爱莲说》写道:“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这常被用来赞颂君子洁身自好。但莲叶为何出淤泥而不染却涉及一个很重要的研究方向,那就是材料表面的超疏水性质。这是因为莲叶表面具有突触一般的表皮细胞,并覆盖着不浸润水的蜡质微晶。从热力学角度来看,水之所以不能在莲叶上铺展开来,是因为水与莲叶之间的界面能(也可以说是表面张力)比空气和莲叶之间的界面能要大得多,从能量最低原理来考虑水滴自然要最大化地减少水与莲叶之间的接触面积,结果就是水在莲叶上只能以水珠的形式存在。

动物界也有利用超疏水性的例子。牛津大学的安德鲁• 帕克教授发现,位于非洲纳米比沙漠中的Sternocara甲虫的背翅上同时存在蜡质层的疏水区域和突起状的亲水区域。每当清晨雾气弥漫时,这种甲虫就会竖起背翅朝向逆风的方向收集露水:露水先在突起的亲水区域润湿变厚最后形成液滴,当水珠直径大于亲水区域以后,水滴由于超疏水特性和重力的作用便会自动滑过背翅到甲虫的嘴中。麻省理工大学的罗伯特• 科恩教授利用这个原理制成了新的材料,很好地模拟了Sternocara 甲虫收集水的过程。这帮助干旱少雨的地区找到一条有效的采集水的方法。

现在,科学家已经可以用各种材料制成具有不同表面微观阵列和粗糙度的超疏水涂层或薄膜,这对于发展生活用的自清洁用品和工业上的腐蚀防护有很大的实用价值。科学家们还尝试用超疏水材料在基板上围出任意宽度和图案的亲水“高速公路”,水溶液只能在这些被限制的通路中流动,这开辟了全新的微流体研究方向。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篇11

【关键词】颜色词 白色 红色 小说阅读 鉴赏 象征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65-02

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涉及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还要求学生“学习鉴赏小说、戏剧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小说、戏剧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戏剧作品,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学写小说、戏剧评论,力求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新颖见解。”

二、关注小说中的颜色词

现代更多的心理学研究证明,颜色词与颜色认知是相互作用的,对颜色的认知除了受人眼的生物特性影响,还受语言和文化影响,也与整体的民族审美和宗教习俗有关。

小说是拿来看的,而人的视觉很多时候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将看到的文字转化为图片,如果作家能够刻意地运用颜色词入文,读者的阅读体验就更为丰富了。而实际上,颜色词很多时候所代表的不仅仅是颜色本身,还有它的象征意义,乃至所寄寓的政治意义,下面,我试图以一些中外名篇来谈谈我的看法。

(1)白色词的意义

首先,我们以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作品为例。

《雪国》: “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车在信号所前停了下来。”

《花未眠》: “发现花未眠,我大吃一惊。有葫芦花和夜来香,也有牵牛花和合欢花,这些花差不多都是昼夜绽放的。花在夜间是不眠的。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可我仿佛才明白过来。凌晨四点凝视海棠花,更觉得它美极了。”

我们发现,他的作品中显示出他对白色的喜爱。其实,基于人的想象与联想,人们一看到白色就会想到很多的与白色有关的信息,比如纯白、天使、天空、冷酷、成熟、温柔、安心、直率、单纯、明亮、清秀、空白、虚无、广阔、清爽、寒冷、干净、简单、清纯、新娘、崭新、漂亮、愉快、轻盈、蓬松、模糊、炫目、美丽等等,而基于个人和集体性感知,人们对这么多的白色的联想又有层次区分,比如纯白、纯粹、天使、干净、简单、清纯、新娘、崭新、漂亮等正价词就是日本民族审美的主体认知。

试看《粤教版必修三》当中收入的《荷花淀》三、四段:

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

很晚丈夫才回来了。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

这里用的三个“洁白”和一个“银白”,就是为了展现白洋淀本来静谧安宁、纯洁美好的生活情境。

而在中国人的审美认知中,白色也有这个积极的正价的认知,可并非常见。

鲁迅的名作《药》——“华大妈跟了他指头看去,眼光便到了前面的坟,这坟上草根还没有全合,露出一块一块的黄土,煞是难看。再往上仔细看时,却不觉也吃一惊;——分明有一圈红白的花,围着那尖圆的坟顶。 他们的眼睛都已老花多年了,但望这红白的花,却还能明白看见。花也不很多,圆圆的排成一个圈,不很精神,倒也整齐。华大妈忙看他儿子和别人的坟,却只有不怕冷的几点青白小花,零星开着……”

这是鲁迅的《药》的重要的结尾,我们知道,里面的红色本身就是鲁迅对中国革命的一种美好的期待,而白色却是笔者内心的悲哀的直接体现,在这里,白色就是一种对死,亡者的哀悼,是一种肃穆、一种悲伤的客观写照。这里的白色,却和白洋淀的白色所寄寓的情感完全不同,而这种对白色的负价感知,却是中华民族审美记忆中的最主要认知。

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学会引领学生细读文本,要引领学生穿越时空的界限,在更大的历史视野和更广阔的世界空间中去审读文本。

(2)红色词的意义

具体到红色,这就更有话语可谈,这种颜色包含了很多的信息与内涵,一看到红色,我们就会联想到很多,比如生气、危险、战斗、兴奋、攻击、斗志、激烈、显眼、胜利、温暖、热情、热烈、、明亮、活泼、恐怖、、泼辣、信号、心脏、爱情、斗牛、女性。

而在以中日为代表的传统东方文化中,我们的主体认知是“热情、温暖、喜庆、欢乐”,西方的主体认知却为“恐怖、血腥”,作为老师,在教学当中,如果不会引领学生注意期间的区别,对文本的解读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张爱玲的《封锁》就是明证:“宗桢和翠远突然觉得他们俩还是第一次见面。在宗桢的眼中,她的脸像一朵淡淡几笔的白描牡丹花,额角上两三根吹乱的短发便是风中的花蕊。”“他看着她,她红了脸,她一脸红,让他看见了,他显然是很愉快。她的脸就越发红了。”这里面,红色就是一种美,一种容貌美,一种情感美。

其实,再次把握颜色的象征意义时,我们会发掘更多的信息,比如,中国的颜色认知还寄寓了更多的政治隐喻,比如说我们把蒋介石对共产党的屠杀叫做“白色恐怖”,而蒋介石蔑称共产党领导的红军革命运动为 “红色恐怖”,比如说“赤色中国”,“红卫兵”……这些,无一不带有强烈的政治隐喻。

比如,莫言在《红高粱家族》中,讲述了“我的奶奶”戴凤莲以及“我的爷爷”余占鳌两个人之间的故事.文中除了我爷爷和我奶奶那肆无忌惮的激情外,给我带来的震撼就是战争中一幅幅尸横遍野、血肉横飞的的画面。在这些血肉交汇之地。他要表达的核心,就是血腥残忍的人类现实的真实写照,就是人类在艰难生存之下的纵情欢乐以及生存困境之后光明未来的向往。

莫言的另一篇小说《枯河》——“一轮巨大的水淋淋的鲜红月亮从村庄东边暮色苍茫的原野上升起来时,村子里弥漫的烟雾愈加厚重,并且似乎都染上了月亮的那种凄艳的红色……”,我们可以看见,很明显,这种带有强烈的红色渲染的背后,无非是在引出主人公小虎的死去。作者在这里充分利用感觉的变异来充分调动读者对于红色的负面情绪,营造出一种看似夸张却又合理的感觉世界。

可见,大作家莫言并非从中华民族的主体审美意识(喜庆的,快乐的)去描绘红色,而是从非主体审美意识(恐怖的,警戒的,灾难的)去描绘,就这一点,恰恰与西方主题审美意识相符。

三、拓宽空间的眼界

因此,我想,作为一个大家,他在具有本土意识的同时,也应该具有国际视野(这两人都非常喜欢看外国小说,从外国小说中汲取大量的营养,比如余华从小喜欢《三个火枪手》和基督山伯爵,他也深受卡夫卡等表现主义人物的影响,莫言甚至直接说特别喜欢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在具备自己的叙事立场的同时,也要找到表达自己叙事立场的合理的工具;在运用自己的工具的时候,学会陌生化的叙事视角和叙事语言的语用,只有这样,才能够调动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以便让读者产生深刻的阅读体验,继而认同自己的叙事立场。而作为读者的学生和老师,都要学会细读、品味作者苦心经营的遣词造句,呕心沥血的谋篇布局,从而提升对小说的阅读认知。

放宽视野,我们去看看当代文学巨著《白鹿原》,在其中也同样有这样的红白颜色的刻画,小说中白嘉轩经常梦见的白鹿就是原上的奇幻而通灵的生灵,它通身白色,飘入人物的梦中,印证着某些事物的发展和结束,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白嘉轩的女儿百灵,在小说中,其本身就是白精灵,就是白鹿的化身。

同时,作者也注意到了白色和红色的政治隐喻,于是在作品中,时不时出现白色恐怖和红色恐怖的交替出现,以及被恐怖所裹挟的白鹿原百姓,这种恐怖让原本和谐、安宁的家族宗法式统治下的白鹿原土崩瓦解。(篇章所限,不再赘言)

总之,本文以颜色为例,意在提醒无论是作为小说的阅读者,还是小说的教学者的中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在把握好小说的人物、语言、环境、主题等重要元素的前提下,细读文本,深究文本,注意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在更深远的历史视野和更广阔的世界视野中去阅读作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读好小说,教好小说。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鲁迅的文化视野》(作者 阎晶明)

[3]《个人主义》(作者 英 史蒂文.卢克斯)

《莲叶青青》的教学设计 篇12

被称为“华北明珠”的白洋淀,位于河北保定市东约45公里处,总面积366平方公里,是华北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淀区三分陆地七分水面,水域面积约为16400公顷。白洋淀中沟壕纵横,芦荡、荷塘、渔村星罗棋布,形成了全国独一无二的特色景观。

一路向南,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小编开赴了这期红色之旅的目的地——白洋淀。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和繁华,看着道路两旁愈加繁茂的植物,心也禁不住越飘越远……仿佛依旧是那梦里水乡,在纷飞的战火中,用不屈的反抗向敌人宣告着这片土地上人们的坚强。

歪戴破草帽,手拿木枪,身穿白褂,光着脚丫。他只有13岁,擅游泳,能爬树,会摔跤,机灵鬼透……他就是小兵张嘎。而“嘎子”就是白洋淀雁翎队队员们的化身。雁翎队纪念馆中,详细的介绍了雁翎队队员们的英勇事迹。纪念馆中小到一个手雷,一把当时队员们坐过的椅子,大到那时抗击敌人用过的迫击炮。一桩桩一件件,都生动的提醒了我们,在这个特殊的战场,这支传奇的抗日队伍,曾利用白洋淀复杂的水道交通,书写了历史上动人的抗日传奇。

提起白洋淀,首先想到的便是那望不到尽头的芦苇荡。风吹苇动,茂密的芦苇荡就像是白洋淀的绿衣裳。穿行在曲折迂回的水道中间,看着那似乎望不到尽头的芦苇,风里都是芦苇味道。闭上双眼,在摇荡的船中感觉空气中的清新凉爽,实在是别有一番意趣。古诗中说“蒲苇韧如丝”,不禁折了一只在手,那纤细的筋脉中流淌出了绿色的汁液。放在嘴里慢慢咀嚼,微苦之后甘甜满口。在手指上缠绕了几圈用力拉扯,果真是坚韧如丝呢。听导游介绍说,淀里人们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这芦苇。勤劳的白洋淀人用自己的双手把这些这些朴素的材料,制做成了小巧的背篓、舒适的拖鞋、精致的背包和美丽的芦苇画,用智慧装点了自己的生活。

虽然早有准备,可看到荷塘的瞬间,还是被结结实实的震撼了。一望无尽的水面上,无数的荷叶在迎风轻舞。朱色点缀其间,微风轻扬下,若隐若现如梦似幻。心情瞬间飞扬起來,不自觉的吟起诗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微风送来阵阵荷香,清香入鼻几乎要陶醉在这水天一色的荷塘中。赶紧跳上一艘渔船,向藕花深处驶去。坐在船头,在阳光的照射下,看那粼粼的水面流光溢彩。水流淙淙,偶有小鱼摇尾而过。远处的荷叶上有几只小野鸭在嬉戏,毛茸茸的身体在田田的莲叶中间显得更加的小巧。年老的渔民在水面自在的捕鱼,鱼鹰警惕的立在船头,随时准备着展开一场捕猎……赤脚伸进水中,感受着水流拂过皮肤,凉丝丝的,极其惬意舒适。小船静静的穿梭在荷叶之间,世界仿佛都安静了下来,只听到荷叶让开道路时窸窸窣窣的碰撞声。这么美的景色,小编也要沉醉不知归路了。

白洋淀的夜晚是黑暗的。没有闪烁的霓虹灯,没有亮如白昼的路灯,有的只有天上的点点繁星。好多年都没有看到过这么漂亮的星空了,每个星星都一闪一闪的,仿佛是在说话。怕惊醒了这宁静的夜,我们驾着小船悄悄的行驶到水面中央,一人一盏河灯为家人和朋友们祈福。这是白洋淀的传统祈福仪式,据说河灯上的烛光承载着人们的祝福,河灯飘得越远,祝福也就愈加绵长。天上点点星光,水中闪闪烛光,交相辉映,仿若仙境。

出外旅游,当然要尝尝白洋淀的特色美食啦。炖杂鱼、鲜荷卷炒鸡蛋、茶问松花蛋、什锦杂蔬、贴饼子、红心老腌蛋、卤煮野鸭……别看名字起得简单,材料用的朴素,可是那味道呀绝对是杠杠滴!白洋淀美食的所有食材都贵在一个“鲜”字。鱼是刚从淀里捞出来的,莲藕也是野生的,野鸭子蛋制作出的咸鸭蛋,鲜荷叶炒土鸡蛋。一道道新鲜的菜品端出来,香气四溢。吃到嘴里呀,那滋味儿别提多美了!

上一篇:致新员工的一封信下一篇:美容护理保健类简历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