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卷三

2024-10-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卷三(精选7篇)

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卷三 篇1

(三)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启发式教学最早可见于()

A.孔子

B.柏拉图

C.杜威

D.卢梭

2.学校教育产生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3.教育生物起源论和教育心理起源论之所以反科学,是因为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否定了教育的()

A.阶段性

B.社会性

C.永恒性

D.继承性

4.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

A.言行一致

B.衣着整治

C.个人魅力

D.举止端庄

5.评定学生操行是班主任工作的()

A.前提

B.基础

C.方法

D.中心

6.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是()

A.课外活动

B.各科教学

C.政治课

D.班主任工作

7.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动力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意志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8.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通过()

A.直接感知事物

B.间接经验

C.学生的实践活动

D.交往

9.在青少年学生的各个年龄阶段中,少年期是指()

A.

10、11~11、12岁

B.

11、12~14、15岁

C.

13、14~15、16岁

D.

7、8~9、10岁

10.我国封建社会官学的最显著特点是()

A.封闭性

B.垄断性

C.等级性

D.阶级性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18空,每空1分,共18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1.教育的发展,从历史上看分为三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的教育、______教育和______教育。

12.德育的实质,就是把一定社会的______转化为受教育者的______。

13.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又是______和______的主体。

14.教育目的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______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______。

15.教学是由______和______组成的一个双边活动。

1b.在我国,组成课程的三个部分是课程计划、______和______。

17.教师劳动手段具有______性和______性。

18.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所提出的______同受教育者已有的______之间的矛盾。

19.班主任工作总结一般包括______和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20.班级授课制有什么意义?

2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22.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23.家庭教育的特点是什么?

四、论述题

2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试论述这一德育规律。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25.心理学独立的时间标志是下列哪一项()

A.1789

B.1689

C.1879

D.1897

26.下列哪—项构成人类知识的最基本成分,并且是思维的基本形式()

A.语词

B.概念

C.分析

D.抽象

27.在巴甫洛夫所讲的两种信号系统中,第二信号系统属于()

A.人类与动物共同具有的 B.动物独有的 C.人类特有的

D.无条件反射

28.下列哪种记忆类型,符合俗语所说的“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恨不休”()

A.形象记忆

B.逻辑记忆

C.情绪记忆

D.动作记忆

29.“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说的是气质具有()

A.可塑性

B.稳定性

C.天赋性

D.动力特性

30.爱国主义情感居于下列哪项情感()

A.美感

B.道德感

C.理智感

D.责任感

31.下列选项哪项不是心理咨询的原则()

A.理解

B.保密

C.自然适度

D.促进成长

32.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言语把它揭示出来的特性称做()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整体性

C.知觉的恒常性

D.知觉的理解性

33.人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实践活动中通过练习而形成的能够顺利完成某种活动任务的稳固的动作系统是()

A.知识

B.能力

C.智力

D.技能

34.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

A.注意

B.观察

C.感觉

D.知觉

六、填空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18空,每空1分,共18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35.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______反映,能揭示事物______和内部规律的理性认识过程。

36.灵感是指______劳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功能达到高潮的心理状态,是由疑难而转化为______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

37.联想的规律主要有对比律、______、______、因果律。

38.原始情绪可分为快乐、悲哀、______和______等四类。

39.性格的情绪特征表现在情绪活动的强度、______、______三个方面。

40.青少年性意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______、______、追求与爱恋三个阶段。

41.平时人们所说的“一心二用”即指注意品质的______特性,这种特性是有条件的,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是______。

42.兴趣的品质主要包括______;兴趣的广博性;兴趣的稳定性和______。

43.练习初期,技能成绩提高较快,经过一个阶段以后,成绩就上升得______。这就是说,技能发展的速度是______。

七、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44.良好识记所依赖的条件有哪些?

45.简述青少年思维发展的特点。

46.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47.有效练习的条件是什么?

八、论述题(本题满分13分)

48.怎样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参考答案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A 2.B 3.B 4.A 5.C 6.B 7.C 8.B 9.B 10.C

二、填空题

11.古代社会 现代社会

12.品德规范 个体品德

13.自我教育 发展

14.质量规格 总要求

15.教师 学生

16.学科课程标准 教材

17.主体 示范

18.道德要求 品德基础

19.全面总结 专题总结

三、简答题

20.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使每一个班级有固定的学生和课程,由教师按照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班学生进行上课的教学组织形式。其意义在于:

(1)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学效率。一个教师可以在同一时间内面对几十个学生施教,使学生获得统一的系统的知识,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2)班级授课制有利于学生社会化,又能促进学生互相启发,相互帮助,发挥集体教育作用。

(3)有利于严格管理教学,使教学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提高教学质量。

21.教育的性质是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有什么样的政治经济制度,就有什么性质的教育。具体来说,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育人。在一定社会中,培养具有什么样政治立场的人,集中反映在教育目的上。统治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社会统治和地位,根据政治经济制度的需要,制定教育目的。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在阶级社会里,统治者为了使教育按自己的意志施行,千方百计地把教育的领导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从而在政治上颁布教育政策和规定办学方向;在经济上通过拨款等方式来控制学校;在思想方面,审定教科书,创办各种书刊杂志,以确保思想上的领导权。

(3)在阶级社会里,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是不平等的,反映在受教育权上,是否能接受教育也是不平等的。这种不平等受教育权一般由国家法律明文规定,或由受教育者的经济条件及其他方面的条件所决定。

22.选择教学方法:

(1)首先依据教学任务。这指的是每一节课的具体任务。每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不尽相同,由此需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2)依据教学内容。就是说,要依据所讲学科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法。

(3)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有自身的学习的认识特点和知识水平,因此,选择教学方法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此外,学校的设备条件和教师的自身教学风格,也影响教学方法的选择。

23.与学校教育不同,家庭教育有着自身的特点,其特点是:

(1)教育内容的生活化。家庭教育不是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而是主要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地进行的,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2)教育方式的情感化。父母与子女间的特有亲情,使得家庭教育往往比其他教育方式更有力量;情感不管是自觉还是不自觉的运用,不但使子女易于接受,还能受到独有的熏陶和感染。

(3)教育方法的多样化。家庭教育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没有固定的模式,比较自由,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子女的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教育。

四、论述题

24.德育过程之所以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这是因为:

(1)德育过程的长期性是由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方面,德育内容和方法等总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总会不断地有所发现和有所创造,整体水平在逐步提高;在另一方面,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身心发展水平的提高,就个人来说,学校和社会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要求也要逐渐提高。

(2)青少年由于处于成长时期,思想不成熟,缺乏生活经验,或表现为思想进步缓慢,或表现为思想品德忽高忽低,甚至出现偶然的倒退,都属于正常现象,这说明了德育过程的反复性和渐进性。

(3)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是一个点滴积累,由量变到质变的变化过程,需要长期反复的教育培养,才能逐步提高。

(4)在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知、情、意、行四因素经常出现不平衡,往往需要经过反复斗争,要求教育者长期抓,既要反复抓还要抓反复。

(5)意识形态领域里无产阶级思想同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正确思想同错误思想、先进思想和落后思想之间斗争的长期性、反复性,也决定了德育过程的长期性和反复性。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

25.C 26.B 27.C 28.C 29.B 30.B 31.C 32.D 33.D 34.A

六、填空题

35.间接的概括的 本质特征

36.创造性 顿悟

37.接近律 相似律

38.愤怒 恐惧

39.稳定性 主导心境

40.疏离与排斥 关注与接近

41.分配 熟练的或非常熟练的 42.兴趣的倾向性 效能性

43.缓慢了 逐渐下降的

七、简答题

44.(1)识记的目的任务愈明确,识记效果愈好。

(2)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不同,识记的效果也不同。

(3)不同分析器对识记的效果的影响是不同的。

(4)主观心理条件,诸如知识经验、意识倾向、情绪、意志等因素也影响着识记效果。

(5)识记活动的性质,如技能学习与抽象知识的学习,由于活动性质不同,识记的效果也不同。

45.(1)抽象逻辑思维日益占有主导的地位,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仍起重要作用。

(2)思维活动的组织性、灵活性与敏捷性、创造性、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显著发展。

(3)思维品质还未完全成熟,还容易产生片面性与表面性。

46.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联系十分紧密。

首先、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都强调工作过程中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其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遵循的理论、方法、原则是一致的。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还是有区别的:

(1)心理咨询的对象主要是有心理困惑的正常人;心理治疗的对象是有心理疾病的人。

(2)心理咨询遵循的是发展与教育模式;心理治疗遵循的是医疗模式。

(3)心理咨询重在预防和促进心理健康;心理治疗重在补救和矫正。

47.A.明确练习的目的、要求;

B.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和知识;

C.适当安排练习次数和时间;

D.利用信息反馈原理。

八、论述题

48.(1)良好的记忆力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培养学生记忆的敏捷性、持久性、准备性、准确性。

(2)加强记忆目的性及自觉性的培养。记忆的目的性及任务,可以增强记忆效果。要培养学生养成善于主动、自觉地提出学习和记忆的任务,要有长远记忆目标和意图。

(3)指导学生正确运用识记方法。要指导学生多用意义识记,少用机械识记,引导学生动用多种感官参加记忆,加强大脑皮层多方面联系;多用生动的形象和表象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内容。用形象记忆法加强对抽象内容的识记。

(4)正确地组织学生、指导学生的复习与练习。

①要及时复习与经常复习相结合。

②合理地分配复习的时间和内容。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机械性材料宜分散复习,思考性材料宜集中复习。

③反复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使复习更有目的性与积极性。

④复习方法要多样化。动用多种感官参加,把动手操作与口头提问、书面回答相结合。

⑤指导学生练习、实验、活动操作,以利于记忆。

⑥采用“记忆术”提高复习效果。如“PA4R”法。其步骤如下,预习、提问、阅读、思考、复述、复习。

(5)培养学生自我检查的能力与习惯,注意正确对待再认与回忆。如自我测验、自我复述、自我回忆、自问自答,独立作业等都是自我检查的有效方法。其中自我测验与自我复述效果好。

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卷三 篇2

与其他高校一样, 高师院校毕业生 (1) 就业压力同样很大, 结构性矛盾也十分突出。高师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大多指向教师, 而若想成为一名教师则一般要参加教师公开招聘考试 (以下简称招教考试) 。从招教考试中暴露出了高师院校毕业生在考试知识的准备和就业技能上的诸多不足。本文试图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1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的精神和要求, 通过研究现行招教考试模式特点来审视高师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 希望能够对高师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带来些启示。

招教考试基本情况

1. 招教考试的性质

现行招教考试始于2003年教育部对教师入编考核模式进行的改革, 此次改革制定了“凡进必考”的招教考试制度。这是一种公开选拔优秀教师的新型录用制度, 是由地区教育局或人事局统一组织的教师上岗考试。近年来, 招教考试已逐步模式化、正规化, 各省市考核制度基本统一。随着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教师补充工作的通知》 (教师[2009]2号) 的颁布, 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的制度开始全面推行, 形成长效机制。但招教考试不是由国家组织或省级教育部门组织, 没有统一的考试大纲和考试教材, 各地的考试内容不尽相同, 大部分地区没有统一考试大纲。

2.招教考试的程序

招教考试主要采用当地教育局或人事局组织公开考试的聘用机制, 教育局或人事局通过地区教育网或人事网发布招聘简章, 考试程序包括考核、审查、录用、签约等。考核分初试与复试两部分, 初试主要测查应聘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复试主要是测试应聘人员的授课水平和能力。

招教考试的模式、内容分析

全国各地的招教考试, 基本上都是根据地方情况制定考试计划。考试模式一般分为初试和复试两个环节, 初试以公共知识笔试、专业知识笔试为主, 复试以说课、试讲和面试问答为主。

1. 初试模式、内容具体分析

大多数省市的初试涉及的内容包括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新课程改革、教学技能与实践、教材教法与教案;专业知识为各科相应的基础性知识、技能。据粗略统计,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公共知识) 占的比例相对较小, 一般为40%, 而专业知识部分所占比例较大, 占60%。有的省市则根据实际考核的需要, 加大对教案编写的考查, 甚至分值高达40% (基础知识30%, 专业知识30%) 。

概括起来, 各省招教考试初试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两个方面, 具体如下:

通过对近几年各地招教考试初试部分模式和内容的分析, 可以发现初试有如下特点: (1) 紧密联系教学实际; (2) 死记硬背的内容减少; (3) 注重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2. 复试模式、内容具体分析

总结各省招教考试复试部分内容大致可以分为说课、试讲和面试问答两个部分, 具体如下:

复试按学科和学段 (小学、初中和高中) 分别进行。教材以及教材的版本一般会在复试通知中指定。说课、试讲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说课”是一种课前行为;“试讲”是一种课堂行为。“说课”在于说明对一定的教学课题“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的教学设计思想的分析、概括, 原则上是对教案的设计阐述;“试讲”是通过现场课堂教学实践来体现教学设计、分析与教学技能, 也就是说, “说课”是指教学的设计及其分析, “试讲”是指教学的设计及其分析的实施。概括地说, 复试主要考查考生的实际教学能力, 特点是紧密结合教学实际。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现行招教考试的考察方向及目的已经相当明确:一方面要求考生必须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 另一方面要求考生必须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 从而有效地将教育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高师院校毕业生在招教考试制度下出现的问题

高师院校毕业生在大学里学习了大量的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知识, 可到了参加招教考试时, 却有相当部分学生并不具有比非师范类高等院校毕业生更加明显的优势, 许多非师范毕业生通过较短时间的备考也能在招教考试中脱颖而出。这就给我们的高师院校敲响了警钟, 表明我们的高师院校在就业指导课程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分析原因可能在于:经过了七年多的不断完善, 招教考试已逐步模式化、正规化, 内容也在不断更新、补充, 逐步系统化和独立化, 与高师院校毕业生在大学里学到的理论知识的差异化也越来越大。招教考试体现了社会对于教师人才的要求在不断更新和提高, 而高师院校却仍然保留着其原有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 仍然按照过去对教师人才的要求去培养师范学生, 不能充分建立和社会教师人才需求的沟通机制, 不能及时根据社会对教师人才的考核标准调整课程设置, 这样便出现了以下尴尬的情况:高师院校的一部分学生在学校里参加各科考试的成绩可能很好, 然而一旦进入教师招聘考试那种多学科结合并且联系实际的考试时, 却无法取得满意的成绩。许多高师院校毕业生由于缺乏招教考试要求的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教学技能, 不得不在社会上参加一些针对招教考试的专题辅导班, 使得这些辅导班的生意相当火爆。但这些辅导机构很多缺乏政府部门的有效监管, 不能保证给高师院校毕业生提供针对招教考试的专业、权威的指导。

招教考试对高师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的启示

结合现行招教考试以及目前高师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实际情况, 以《教育部关于做好201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教学[2010]11号) 为指导, 笔者认为高师院校就业指导课的课程改革刻不容缓, 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高师院校应更加重视招教考试对高师院校学生就业的影响

近几年, 高师院校就业指导课程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日渐严峻虽然开始得到重视, 但不少高师院校仍然认为就业指导只是一种信息政策的传达和就业技巧的指导, 很难帮助学生在从学校跨入社会的转变中做好知识上和能力上的准备, 因此不能有效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所以高师院校应本着对学生更加负责的态度, 重视招教考试对高师院校学生就业的影响,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1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教学[2010]11号) 文件的精神, 改革高师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

2. 根据招教考试的要求和特点完善高师院校就业指导课程设置

高师院校应改变过去的那种不适应现行招教考试制度的师范生培养模式, 把高师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纳入日常教学计划, 将就业指导课程贯穿于整个大学学习阶段。就业指导课程设置要与教育专业课程紧密结合在一起, 根据国家对于师范毕业生的最新就业政策, 紧密结合符合招教考试的特点, 使高师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目的更明确。开展示范课程评选和教学经验交流, 努力提高就业指导课程的质量。建议有条件的高师院校设置针对招教考试的指导教研室, 鼓励专职教师到用人单位挂职, 加强对校级领导、专职教师、院系辅导员的培训。建立针对高师院校学生的就业指导咨询室, 结合学生个人特点, 有针对性地提供招教考试相关政策、考试辅导、职业规划等帮助。逐步形成以就业指导课程为基础, 以个性化职业咨询和辅导为辅助的具有高师特色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3. 充分利用与招教考试相关的人力资源, 进一步加强高师院校就业指导队伍建设

近年来随着招教考试已逐步模式化、正规化, 内容也在不断更新、补充, 逐步系统化和独立化, 与高师毕业生在大学里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差异化也越来越大。招教考试的这种变化充分体现了社会对于教师人才的要求在不断更新和提高, 针对这种变化趋势, 如何充分利用跟招教考试相关的人力资源, 加强高师院校就业指导队伍建设, 成为高师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笔者认为高师院校在选任就业指导课教师的时候, 应选任对招教考试相关考试科目具有较高理论知识水平和相关实践经验的老师担任, 比如针对招教考试中笔试部分通常会考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的特点, 就应当选任对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有较高理论知识水平和相关实践经验的老师担任, 一般应选任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专业的老师。针对相当部分省市还会考到职业能力测验这个科目, 则应选任对职业能力测验有过深入研究的老师来讲授。复试部分是分不同学科进行考查的, 主要考查考生在所报考科目方面的实际教学能力, 特点是紧密结合教学实际, 所以针对复试部分应根据学生所希望报考的科目, 选任相关科目主要负责教学实践课程讲授并且对复试环节相关要求非常熟悉的教师担任。校外还可以聘请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教师招聘主管部门的人员做客座教师, 通过他们高师院校学生可以更深入细致地了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 了解招教考试的特点和要求, 以弥补校内教师在招教考试知识与经验上的不足。同时, 充分利用校友资源, 请顺利通过招教考试的校友来校作报告。校友参加招教考试的经历可以给将要参加招教考试的学生们提供非常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和大量实用性很强的经验, 使就业指导课程更贴近学生的实际。

4. 充分考虑高师院校学生的个性差异, 切实提高高师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有效性

现阶段高师院校还存在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就业指导课程针对性不强, 从而不能实现就业指导课程的有效性。目前大部分的高师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 仍然仅仅采用班级授课的方式, 简单概括地介绍一些面试技巧等方式、方法, 而没有认真关注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 进而针对其进行个性化的就业指导, 这就使得学生无法得到针对自身特点的就业指导, 而失去或是削弱了对于学生个体指导的有效性。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劣势, 如何使他们在招教考试中充分展现优势, 弥补自身不足, 这是就业指导中应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高师院校在就业指导课程的改革中, 应该充分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除了在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上以班级授课的方式进行就业指导外, 更多的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 进行个性化就业辅导。个性化辅导应主要针对复试环节, 复试是对考生的综合素质的全方位考察, 充分体现出考生之间的个性差异, 而这种个性差异往往会影响到最终的录取结果。高师院校的就业指导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复试环节特点的基础上, 结合学生的个性化特点, 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包装设计”, 包括仪容仪态, 言谈举止, 讲台风格等等方面, 切实提高高师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有效性。

总之, 高师院校应充分重视建设具有高师特色的就业指导课程, 把招教考试作为高师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主要指导项目, 充分做好对招教考试的调查研究, 完善高师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设置, 充分利用跟招教考试相关的人力资源, 加强就业指导体系建设, 对学生开展具有针对性、有效性的全方位就业指导。

参考文献

[1]教师考试网.教师公开招聘考试的性质程序及内容.[EB/OL].http://www.htexam.org/ZTaught/BKZL/KSJQ/201007/2784.html.2010-7-31.

[2]华图教育网.2010年江西省中小学教师统一招聘考试备考攻略手册.[EB/OL].http://www.htexam.com/JXHT/ShowInfo.asp?InfoID=44503.2010-5-27.

[3]潘愚元.新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349.

[4]徐幼文.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8.

[5]赵文莉.地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10.

[6]喻永红.发挥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体意识[J].继续教育研究, 2009, 6.

[7]李雄, 刘山川.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J].继续教育研究, 2010, 10.

[8]阮朝辉.大学毕业生就业现象及其本质的理性追问[J].继续教育研究, 2010, 5.

[9]陈宇光, 温贻芳, 高慧.当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0, 3.

[10]张丽娟.高师课程设置研究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8, 28.

[11]高海生, 傅军栋.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几点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8, 2.

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卷三 篇3

第一部分选择题

本部分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每小题后的括号内。

1.追求与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不懈追求。下列思想中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主张是 ()

A.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

B.兼爱,非攻

C.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D.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2.右图反映了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当画纸幻化成无边沙漠,丝绸之路上的舞者在沙漠上漫舞的情景。这位舞者的舞姿灵感来源于丝绸之路上甘肃境内的一座世界艺术宝库,这座艺术宝库—是 ()

A.龙门石窟

B.云冈石窟

C.敦煌莫高窟

D.麦积山石窟

3.如果你是右图人物中的一员,你会和他们一样高呼 ()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民主科学

4.2008年5月1日,我国自行设计、建造和管理的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全线通车,杭州湾跨海大桥必将以其规模宏伟、作用巨大而载入史册。下列被载入史册的名桥中,成为中国将士顽强抗击日军侵略历史见证的是 ()

5.为了纪念汶川大地震,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了电影《惊天动地》,以歌颂在灾难中中华民族所显示出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了拍好这部电影,导演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你认为以下他所获得的资料中最可靠的是 ()

A.看电影剧本

B.采访地震灾民

C.观看反映地震题材的电影D.到档案馆查找有关地震的资料

6.流行语记录着人类生活的变化和观念的更新,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下列流行语按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抗美援朝”②“大跃进”③“造反有理”④“分田到户”⑤“下岗再就业”

A.①②③⑤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②④⑤

D.⑤②①③④

7.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下列有关我国教育方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教育思想影响深远

B.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兴办京师大学堂,中国教育近代化由此开始

C.新中国成立后,1986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20世纪九十年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8.国庆60周年献礼影片《袁隆平》已经上映,袁隆平院士的称号是 ()

A.两弹元勋

B.杂交水稻之父

C.人民的好干部

D.铁人

9.今年《翻身农奴把歌唱》这首歌经常飘荡在西藏自治区的上空,与此联系最密切的史实是 ()

A.西藏经济取得巨大成就

B.西藏胜利完成民主改革

C.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行

D.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10.右图的一幕曾令无数中国人热血沸腾,十年过去了,这一幕我们记忆犹新,下列选项与右图反映史实无关的是 ()

A.殖民侵略

B.一国两制

C.邓小平

D.《南京条约》

11.随着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小行星被人类发现并命名,其中很多是以我们熟知的历史人物的名字命名的,以下命名小行星的人物与其主要贡献的搭配不符的是 ()

A.祖冲之星——在世界上最早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B琳则徐星——领导禁炯运动

C.达·芬奇星——欧洲19世纪著名画家,创作了名画《向日葵》

D.牛顿星——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

12.现在已经进入上海世博会的倒计时阶段,而上海世博会的核心理念就是我们——人。这一理念与下列事件的追求相符合的是 ()

A.开辟新航路

B.文艺复兴

C.宪章运动

D.工业革命

13.《权利法案》、《人权宣言》和《独立宣言》都体现了时代精神和资产阶级的要求。它们内容的相同点体现在 ()

A.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B.反对殖民压迫,要求民族独立

C.主张建立资本主义法治社会

D.反对剥削、压迫,要求平等、民主和自由

14.以下与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扩张没有直接联系的是( )

A.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B.工业革命的开展

C.资本主义国家的野心

D.封建统治阶级的压迫

15.当代印度史学家说:“即使在100多年后的今天,印度人民仍在赞颂她。英国侵略者管她叫‘魔鬼的化身,然而在印度人民的心目中,她是一个永不消逝的巨人。”下列史实与“她”有关的是( )

A.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B.印度独立

C.美国独立战争

D.印度反英大起义

16.随着国际关系的发展,国际组织越来越多,下列对同际组织的描述或评价正确的是 ()

A.德国加入三国同盟,英国加入三国协约,加速了一战的爆发

B.诺曼底登陆,标志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c—E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导致冷战政策出台

D.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促进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17.学习了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南北战争内容后,有同学得出以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改革或革命使资产阶级民主得到实现或扩大

B.19世纪六十年代是资产阶级统治巩固与扩大时期

C.改革或革命有利于废除阻碍社会进步的旧制度

D.中国同一时期也发生了相同性质的改革或革命

18.二战后欧洲经济的恢复、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中国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取得卓著成就的原因不相同的是()

A.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

B.制定了合理的经济发展政策

C.美国提供了大量援助

D.国家积极参与了经济发展的领导工作

19.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上任首日就召集军官商讨从伊拉克撤军事宜。这一事实主要说明 ()

①冷战掩盖下的民族矛盾已成为当今世界最严重的问题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③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④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

A.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0.以下三幅图所反映的现象,在我国许多城市随处可见,这种现象最能说明

A.我国居民逐渐抛弃了传统饮食

B.外国饮食营养价值高

C.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了我国市场

D.经济全球化已渗透到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中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本部分共6小题,30分。

21.(5分)张艺谋和他的奥运团队获得了2008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称号。阅读以下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8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盛典对张艺谋和他的奥运团队的颁奖词:长卷舒展,活字跳跃;圣火激荡,情感喷放。他们用人类共通的语言,让五千年文明跃然呈现,那一夜,中国惊艳世界。

材料二开幕式是北京奥运会呈献给世界的“第一印象”,经过一千多个日夜的努力,奥运开幕式以出人意料的方式,精彩阐述了中华文明的演进和世界文明的交融,用中国文化打动了世界。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于丹评价:他们的中国式的写意圆了世界一份梦想,这不是中国的展示,而是世界的融通。

(1)材料一所示的颁奖词中蕴涵了中国的哪些发明?(2分)

(2)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哪些人物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融通”?(1分,举一例即可)

(3)你认为应该如何认识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之间的关系?(2分)

22.(5分)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多难的中国取得今日的辉煌非常不易,观察下页所示人物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三个人物中你最钦佩的是

(只填序号),因为 (3分)

(2)如果你们班准备编辑以“新中国60年的风雨历程”为主题的历史手抄报,你负责展示新中周在经济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请举一例说明。(1分)

(3)在手抄报中有“感悟历史”一栏,请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写出来,完成这一栏目。(1分)

23.(3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在解决统一问题时,尊重台湾现状。这时亲自负责对台工作的邓小平同志根据客观形势的变化,及时总结、继承了毛主席、周总理关于祖国和平统一的思想,对台湾工作进行了新的思考,并果断地在1979年1月30日访美时指出: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归回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

材料二2008年,两岸关系雨过天晴,拨云见日,迎来重大转机,发生重大变化,获得重大发展。两岸关系终于回到了正确的轨道,重现光明的前景,初步呈现良性互动的积极态势,开始步入和平发展的轨道。两岸同胞共同创造和书写了新的历史,令人难忘、令人感慨、令人振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邓小平提出的针对台湾问题的伟大构想是什么?(1分)

(2)请举一例证明材料二所说的“两岸关系雨过天晴,拨云见日,迎来重大转机,发生重大变化,获得重大发展”。(1分)

(3)请你为促进两岸和平发展提一条合理化建议。(1分)

24.(6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德意日法西斯势力横行肆虐,战火蔓延,成为世界公敌的时候,人们却屡屡坐失良机,终于酿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灾难。

材料二

图一 慕尼黑会议上的张伯伦

图二丘吉尔视蔡伦敦被轰炸地区

材料三历史表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相同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1)材料一中“人们却屡屡坐失良机”的表现是什么?“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灾难”指的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英国从图一时期到图二时期的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3)“历史表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相同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清用史实证明。(2分)

25.(5分)国际关系变幻莫测,国际格局也随之不断变化。仅一战以来,世界格局就经历了三次大的变动。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下是根据世界格局变化整理而成的表格,请你补充完整。(3分)

(2)在当今的世界格局中,中国的地位如何?我们应该如何面对?(2分)

26.(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净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孟子》

材料三2009年1月29日,河南省气象局首次发布干旱红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一周内,全省大部分地区干旱仍将持续。这是实行气象预警发布制度以来,河南省第一次发布干旱红色预警信号。

(1)材料一中孟子的主要观点是什么?(1分)

(2)材料二中属于第一次科技革命成就的是—— ,属于第二次科技革命成就的是

,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成就的是——

(只填序号)(3分)

(3)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有什么联系?(1分)

(4)通过三则材料你得到什么重要启示?(1分)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1.B 2.C 3.C 4.C 5.B 6.B 7.B 8.B 9.B 10.D l 1.C 12.B 13.D 14.D 15.D 16.A 17.D 18.C 19.B 20.D

第二部分:21.(1)造纸术,活字印刷术。(2)张骞、玄奘、鉴真、马可.波罗等。(3)中华文明具有独特的魅力,是世界文明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我们既要保留我们民族文化的特色,又要吸取世界文明的精华,促进中华文明的发展。(言之成理即可)

22.(1)略。(2)提示:土地改革、一五计划、三大改造、改革开放等方而的成就均可。(3)略。

23.(1)“一国两制”。(2)陈江会谈、赠台大熊猫赴台、两岸实现大三通等。(3)峪。

24.(1)英法等同采取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2)由绥靖政策变为抵抗侵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法西斯德国的侵略严重威胁英国的安全。(3)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不同社会制度的尉家共同抵抗法西斯敌人。

25.(1)一战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两极格局结束,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朝多极化格局发展(2)中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中国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我们应该努力进一步提高综合国力,创造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等。

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卷三 篇4

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C.福禄倍尔建立了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幼儿教育机构,并命名为幼儿园。

2.D.陶行知认为教育要启发、解放幼儿的创造力。

3.B.裴斯泰洛齐第一个提出和谐教育,教育要适应自然的原则。

4.C.杜威提出从做中学的教育思想。

5.C.卢梭所著的《爱弥尔》。

6.A.这三个任务是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任务。

7.A.陶行知主张乡村教育、平民化教育。

8.D.福禄倍尔建立第一所真正意义的幼儿教育机构b

9.B.1840年由福禄倍尔提出。

10.A.武昌的湖北幼稚园。

11.C.幼儿园是对3~6岁幼儿进行的教育。

12.A.教育是对人进行的社会活动。

13.A.幼儿教师逐渐从教师中分离出来。

14.C.1994年开始实行教师资格制度。

15.A.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一个观点。

16.D.梁漱溟创办了乡农学校。

17.B.1996年《幼儿园工作规程》正式实施。

18.B.“感、前、具、形”四个阶段。

19.D.张雪门在我国北方和台湾的幼教界有重大影响。

二、名词解释

1.杜威:1859年生于美国的柏林顿,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1884年在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于1896年创立了第一所实验学校,开始在学校中实施其教育思想。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思想家之一。

2.蒙台梭利的自由原则:蒙台梭利认为,建立合乎科学的儿童教育,就是让儿童获得自由,让儿童的天性得以自然表现。这就是自由的原则。

3.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

4.整个教学法:是指陈鹤琴先生提出的幼儿园课程观点。他批评当时小学和幼稚园的分科教学法,强调以幼儿经验、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作为选择教材的标准;反对实施分科教学,提倡综合的单元教学,以社会自然为中心、主张游戏式的综合性教学方法。

5.白板说:是指主张认识来源于经验的一种哲学思想。西方哲学家用它来比喻人类心灵本来状态像白纸一样没有任何印迹。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洛克继承和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蜡块说,认为人出生时心灵像白纸或白板一样,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外界事物在白纸或白板上留下的痕迹,最终都源于经验。

6.恩物:是福禄倍尔为儿童设计的一系列活动玩具材料。根据自然界的法则、性质、形状等,恩物用简易明白的物体制成,作为人类了解自然、认识自然的初步训练。

三、判断题

1.×。幼儿教育是指对3~6岁年龄段儿童实施的教育。

2.√。

3.×。生活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的教育主张。

4.×。教育不仅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还包括社会教育。

5.√。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模拟试卷美术 篇5

小学美术

(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

专业基础知识部分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广义的美术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书法等。

2.人类最早的洞窟壁画是指法国的______和西班牙的______。3.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三杰”是指______、______和______。

4.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了______,其中明确规定图画、手工为学校开设课程,我国从此开

始了学校美术教育的历史。

5.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和出的颜色叫______。

6.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主要体现在______的装饰纹样上。7.美术课程具有______性质,是学校进行______的主要途径。8.突破“黄家富贵”宫廷花鸟画成规的画家是北宋中后期的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从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序号填入括号内。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美术创作原则“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由()提出的。

A.王洽 B.张璪 C.王维 D.张彦远

2.下列不属于中国画中常用的用墨方法的是()。A.滴墨法 B.泼墨法 C.破墨法 D.积墨法

3.中国现代画家中,以山水画著称于世,其作品有“黑、密、厚、重,然虚实有致”特点的是

()。

A.齐白石 B.徐悲鸿 C.董希文 D.黄宾虹

4.美术欣赏教学的一般过程包括感知、分析、理解和()。

A.共鸣 B.想象 C.评价 D.欣赏

5.兰斯主教堂、沙特尔主教堂以及巴黎圣母院都是()建筑。

A.古典式建筑 B.哥特式建筑 C.阿拉伯建筑 D.拜占庭式建筑 6.雕塑《加莱义民》是谁的作品?()A.罗丹 B.吕德 C.摩尔 D.布朗库西

7.色彩三要素指()。

A.光源色、环境色、固有色 B.红、黄、兰 C.色相、明度、纯度D.原色、问色、复色 8.美术教学备课的主要内容是()。

A.明确定义与把握原则 B.熟悉课标与了解学生 C.钻研教科书与确定教法 D.编写教案与设计板书

9.构图的基本要素有形状、线条、明暗、色彩等。在作以线造型的素描构图练习中,运用的主要是形状和()两要素。A.线条 B.明暗 C.色彩 D.构成

10.《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画家()的作品。A.顾闳中 B.周文矩 C.吴道子 D.顾恺之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2 个以上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括号内。本大题

共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10 分)

1.新课标中所指的基本的美术素养应当包括()。

A.能初步解读身边的美术现象

B.能在一定程度上运用美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观念

C.能熟练运用各种表现形式自如地描绘对象

D.有自己的审美趣味

2.有一幅于1936 年创作的油画,画中人物的器官四分五裂,再组合成一个触目惊心的梦中幻象,揭示出战争的荒谬和残酷,其作品名称和作者分别是()。

A.《格尔尼卡》 B.《内战的预言》

C.毕加索 D.达利

3.同类色的配合可使人感到协调柔和、含蓄雅致,但也易于产生过于单调平淡的感觉,因此在同类色的运用中要有意识地加强色彩之间的()对比。

A.明度 B.冷暖 C.厚薄 D.纯度 4.下列作品中是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作品的是()。

A.《蒙娜丽莎》 B.《入睡的维纳斯》 C.《西斯廷圣母》 D.《最后的晚餐》 5.以下属于西方现代派美术的有()。

A.枫丹白露画派 B.达达派 C.波普艺术 D.野兽派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环境色 2.美术创作 3.晕染 4.帛画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简述新古典主义美术的艺术特征。2.画面构图方法的三个要点是什么?

六、作品分析题(16分)试分析阎立本的《步辇图》。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部分

七、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

1.简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2.什么是课程?

八、论述题(8分)

专家教师与新手型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专业基础知识部分

一、填空题

1.绘画 雕塑 建筑 工艺美术 设计[解析]美术又被称为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和静态艺术,广义上的美术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设计和书法等。

2.拉斯科洞窟壁画 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解析]法国南部的拉斯哥洞窟壁画根据考古学家认定,可说是人类最早的绘画,约在公元2万年前所绘制。描绘的题材以野牛、马、鹿等动物为主,虽然画风十分原始粗糙,但是线条自然奔放、简练有力。19世纪70年代发现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位于西班牙北部,是约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至少1万年以前)的原始绘画艺术遗迹。石窟壁上画有野牛、驯鹿及猛犸等动物,形态生动,技法简练。拉斯哥洞窟壁画和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被公认为人类最早的洞窟壁画。

3.达·芬奇 米开朗琪罗 拉斐尔[解析]15世纪后期至16世纪前半期,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达到鼎盛,出现了“美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

4.《癸卯学制》[解析] 略

5.原色[解析]原色是指不能通过其他颜色的混合调配而得出的“基本色”。6.彩陶[解析]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主要体现在彩陶的装饰纹样上。

7.人文 美育[解析]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8.崔白[解析]两宋宫廷画院中花鸟画创作一直非常活跃。北宋前期,黄筌之子黄居寀在画院中是举足轻重的人物,他表现的宁静平和、细腻艳丽的“黄家富贵”,成为宫廷花鸟画的标准。汲取徐熙“徐家野逸”,突破这种成规的是北宋中后期的崔白,他能集“黄家富贵”与“徐

熙野逸”不同画法于一炉。

二、单项选择题

1.B[解析]“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朝画家张璪提出的,阐述了在艺术创作中,大自然和创作者思想感情之间的关系。造化是指认识自然、研究自然,是创作的基础,艺术创作如果脱离了生活就会失去内在精神。心源是来自于心灵的感悟,心灵的震撼,并不是把自然生硬地搬过来,而是将人的主观感受、思想情感给予真情流露。

2.A[解析]在中国画中常用蘸墨、破墨、积墨、泼墨等四种墨法。所以本题选A。3.D[解析]“黑、密、厚、重,然虚实有致”是黄宾虹山水画作品的显著画风。

4.C[解析]美术欣赏是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从而获得审美感受和美术知识的过程。所以,美术欣赏教学的一般过程包括感知、分

析、理解和评价。

5.B[解析]本题是对各种建筑风格的考查。考生应熟悉各种类型建筑的风格及其代表作品。兰斯主教堂、沙特尔主教堂,以及巴黎圣母院都属于哥特式建筑。

6.A[解析]雕塑《加莱义民》是法国艺术家罗丹的作品。

7.C[解析]略

8.C[解析]教师上课前必须备课,备课最主要的是要熟悉教材,仔细钻研教材。教材熟悉之后才能根据教材选择合适的教法,把课上好,所以本题选C。

9.A[解析]构图的基本要素有形状、线条、明暗、色彩等,但是在作以线造型的素描构图练习中,运用的主要还是形状和线条这两个要素。所以本题选A。

10.A[解析]吴道子是盛唐画家,顾恺之是晋代画家,CD项比较容易排除;周文矩是五代南唐画家,其代表作是《宫中图》;《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南唐顾闳中的作品。

三、多项选择题

1.ABD[解析] 本题是对新课标中关于基本美术素养的考查。基本的美术素养主要包括:能初步解读身边的美术现象;能在一定程度上运用美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观念;有自己的审美趣味。

2.BD[解析]《内战的预言》是西班牙籍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的作品。达利和毕加索、马蒂斯一起被认为是20世纪最有代表性的三个画家。《格尔尼卡》是毕加索的作品。3.AD[解析]同类色的配合可使人感到协调柔和、含蓄雅致,但也易于产生过于单调平淡的感觉,因此在同类色的运用中要有意识地加强色彩之间的明度、纯度的对比。4.AD[解析] 本题是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作家及其作品的考查。《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的作品;《入睡的纳维斯》是乔尔乔涅的作品;《西斯廷圣母》是拉

斐尔的作品。

5.BCD[解析]所谓西方现代派美术,是指西方国家从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现代美术中某些流派,如野兽派,立体派,未来派,达达派,表现派,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波普艺术等的统称。

四、名词解释

1.[参考答案] 环境色:光线、环境及物与物之间的相互影响所产生的色彩,称为环

境色。

2.[参考答案] 美术创作:是人的审美创造活动。它是一种复杂的审美认识活动和审美表现活动,同时也是一个从审美认识到审美表现、从艺术构思到艺术传达的过程。美术创作的最终成果是美术作品。所以,通俗地说,美术创作就是从酝酿、构图到制作完成美术作品的一系列活动及其过程。

3.[参考答案] 晕染:也叫渲染或烘染,中国画技法的一种。将两只湿笔中的一只蘸颜色,将颜色涂染于要求范围的一部分,再用另一支清水笔沿颜色的边缘运行,同时带少许颜色,一直涂到要求的范围,使颜色产生深浅自然的过渡效果。

4.[参考答案] 帛画:中国古代画种,因画在帛上而得名。帛是一种质地为白色的丝织品,在其上用笔墨和色彩描绘人物、走兽、飞鸟及神灵、异兽等形象的图画,约兴起于战国时期,至西汉发展到高峰。代表作有战国楚墓的《人物龙凤帛画》、长安马王堆汉墓帛画等。

五、简答题

1.[参考答案] 新古典主义美术的特征是: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古代历史和现实的重大事件),在艺术形式上,强调理性而非感性的表现;在构图上强调完整性;在造型上重视素描和轮廓,注重雕塑般的人物形象,而对色彩不够重视。法国新古典主义美术从维安、达维德到安格尔,取得了最优秀的成就,并达到高峰。

2.[参考答案] 画面构图方法有三个要点:(1)画面主题图形的位置;(2)非主题图形的位置及其与主题图形的关系;(3)画面底形的位置及其与图形的关系。

六、作品分析题

[参考答案] 《步辇图》为唐代画家阎立本所画。绢本设色。

(1)唐代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促进了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2)作品描绘的是贞观十五年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联姻事件。(3)构图均衡,人物主次分明,形象生动,线条匀细挺拔,富有弹性。设色浓重并适度晕

染,效果单纯而明朗。

(4)作品具有历史价值,是现存有关西藏最早的一幅历史画。阎立本是开一代画风的划时

代人物。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部分

七、简答题

1.[参考答案] 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能否正确履行教师角色,根

本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

(1)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第二,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第三,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第四,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教师职责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不仅要有所教学科的专业素养,还要有教育专业素养。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第二,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第三,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2.[参考答案]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教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八、论述题

[参考答案](1)课堂规则的制订与执行。专家教师订定的课堂规则明确,并能坚持执行,而新手型教师的课堂规则较为含糊,不能坚持执行下去。

(2)吸引学生注意力。专家教师有一套完善的维持学生注意的方法,新手型教师则相对缺

乏这些方法。

(3)教材的呈现。专家教师在教学时注重回顾先前知识,并能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

学方法,新手型教师则不能。

(4)课堂练习。专家教师将练习看作检查学生学习的手段,新手型教师仅仅把它当做必经的步骤。在学生做练习时,专家教师最关心的是学生是否学会了刚才教的知识。而新手型教

师把维持课堂纪律看做是最重要的事情。

(5)家庭作业的检查。专家教师具有一套检查学生家庭作业的规范化、自动化的常规程序,所花费时间短,效率高;而新手型教师花费的时间长,效率低。

(6)教学策略的运用。专家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策略,并能灵活应用。新手型教师或者缺

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 篇6

2、中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3、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后。)

4、初创时期:1903年,美国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5、美国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发展新趋势?

(1)研究领域已从行为主义转向认知心理学,即由s-R范式转向认知范式;(2)在学习观上,由强调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强调学生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3)从着重对学习问题的转化向对教学问题的研究4)从注重实验室纯理论研究转化为重视教育实践的实际应用研究(5)从理论的狭隘、零散转化为理论的完善、整合。

6、前苏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1)产生阶段(十月革命前);(2)发展阶段;(十月革命后);(3)完善并逐渐形成自己特点的时期(20世纪50年代末至90年代)。

7、俄国的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俄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是卡普杰列夫1877《教育心理学》。

8、发展阶段:维果斯基《教育心理学》。

9、前苏联的教育心理学发展特点:

(1)注重与发展心理学的结合,开展了许多针对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教学研究。A。B彼得罗夫斯基的《年龄与教育心理学》。和M。B加梅佐的《年龄和教育心理学》。(2)在学习理论方面,形成了最有代表的两个派别:“联想-反射”理论、“学习的活动”理论。(3)前苏联教育心理学比较重视人际关系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0、中国心理学的起源:孔孟荀墨等。

中国的心理学是在清末随着师范教育的兴起而产生的。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房东岳翻译日本小原又一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廖世承1924年出版了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1926年,陆志韦翻译了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概论》。

14、学生心理发展具有的基本特征:1连续性和阶段性;2定向性和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15、心理发展阶段的八个阶段。(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

6、7岁; 童年期。

6、7-

11、12岁; 少年期。

11、12-

14、15岁; 青年期。

14、15-25岁; 成年期。25-65岁; 老年期。65岁以后。

16、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中学生的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特点。(2)中学生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

中学生认知结构体系基本形成。(认知的核心成分---思维能力)◆中学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认知与情感、意志、个性得到协调发展。

17、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目的更明确;持久性明显发展;精确性提高;概括性更强。

18、中学生记忆发展。(1)有意识记忆占主导地位(2)理解记忆成为主要的识记方法(3)抽象记忆占优势。

19、初中生情感发展特点。(1)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产生了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相关的情感;(2)自相矛盾的情感;(3)少年的热情和冲动;(4)选择性友谊的建立;(5)情感的社会性更加明朗。高中生:个性化的情感;浪漫主义的热情; 20、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

皮亚杰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发生认识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认知发展观。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发展观?

(1)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2)适应和建构也是认知发展的两种机能;(3)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两种作用和过程。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叫做同化;

内部图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叫做顺应;

(5)个体的心理发展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

2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单向思维;思维不可逆性;自我中心;反映静止的知觉状态;不具守恒性。运算:借助逻辑推理将事物的一种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状态。(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22、影响发展的因素。(1)成熟;(2)练习和经验;(3)社会性经验;(4)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皮亚杰把经验分为物理经验和逻辑数理经验两种。◆物理经验指个体通过与物体打交道而获得的有关物体特性的经验,是从物体特性中直接引出来的信息。◆逻辑数理经验不是基于物体的物理特性,而是基于施加在物体上的动作,是从动作及相互关系中抽象出来的经验。◆皮亚杰说,知识来源于动作,而非来源于物体。这里的知识,是逻辑数理知识。

23、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

(1)丰富认识儿童不是小大人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本前提;(2)遵循儿童的思维发展规律是教育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

24、维果斯基的发展观与教育。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十分强调人类社会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

25、维果斯基的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2)心理发展观;(3)内化学说;(4)教育和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

26、维果斯基区分了两种心理机能:一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另一则是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高级心理机能的实质是以心理工具为中介的,受到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制约。

心理发展是个体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机能转化的过程。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有四个方面的表现:(1)随意机能的不断发展;(2)抽象—概括机能的提高;(3)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4)心理活动的个性化。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维果斯基强调了三点:

(1)心理机能的发展起源于社会历史的发展,受社会规律的制约;(2)从个体发展来看,儿童在与成人交往过程中通过掌握高级心理机能的工具---语言、符号系统,从而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形成了各种新质的心理机能;(3)高级心理机能是外部活动不断内化的结果。

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

儿童的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27、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论的主要观点。埃里克森。美国。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整个发展过程分为八个阶段。(1)学习信任的阶段(从出生到18个月左右);(2)成为自主者的阶段(18个月到24个月);(3)发展主动性的阶段(4-6岁);(4)变得勤奋的阶段(6-12岁);(5)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12-20岁);(6)承担社会义务的阶段(20-24岁);(7)显示充实感的阶段(24-50岁);(8)达到完善的阶段(50岁以后)。

29、个别差异是指个体之间在稳定的心理特点上的差异,包括性格、能力或兴趣等方面的差异。

30、智力是指处理抽象观念、处理新情境和进行学习以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我国心理学家认为,智力是指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即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的综合。其中,其核心成份是思维能力。

31、智力测验的工具。(1)比内-西孟表;(2)斯坦福-比内量表;(3)韦克斯勒 斯坦福比内量表的公式: IQ=(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 ◆ 韦克斯勒

IQ=100+15*((个体测验分数-同年龄组的平均分)/同年龄组的标准差。)

32、智力的构成:◆(瑟斯顿)提出了七种主要的知力因素:空间知觉、言语理解、语词流畅、记忆、数字能力、归纳和知觉速度。◆ 吉尔福德从操作、内容和产品三个维度分析智力的结构。

33、三元智力理论(斯腾伯格1985年发表了《超越智商》一书。(元成分、操作成分、知识习得成分)。

34、多元智力理论。(美。加德纳)。七种不同的智力; 言语智力;数理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体能智力;社交智力;自省智力。

36、学习风格最初1954年由哈伯特.塞伦提出。学习风格是学习者在探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的、一贯的、独具个人特色的策略和学习倾向。我国认为学习风格划分应从生理、心理、社会进行。

37、学习风格主要特征:持久性;一致性;

38、学生的思维方式:

(1)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美国赫尔曼.威特金)(2)反思型与冲动型;(杰罗姆.卡根)(3)整体性和系列性;(英国戈登.帕斯克)(4)心理自我调控理论。(斯腾伯格)

39、心理自我调控的功能:主动独立型,被动执行型,分析评判型。心理自我调控的形式:专一型、等级秩序型、多头并进型、随意无拘型。心理调控的水平:整体抽象型和局部具体型。心理调控的范围:任务导向型和人际导向型。心理调控的倾向:自由开放型和保守拘谨型。思维对人格具有预测作用,而对智力具有调节作用。

40、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41、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区别?

(1)人的学习除了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之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世代代积累下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2)人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生活实践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3)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44、加涅认为,学习结果就是各种习得的才能、本领,人类学习主要是为了获得以下五种才能:言语信息;

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运动技能。

◆(加涅把辨别技能作为最基本的智慧技能,按不同的学习水平及其所包含的心理运算的复杂程度,依次为: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等智慧技能)◆ 加涅提出三种态度:

1儿童对家庭和其他社会关系的认识;2对某种活动所伴随的积极的喜爱的情感,如音乐,阅读等;3有关个人品德的某些方面,如热爱国家等。

45、奥苏贝尔的分类。美国心理学家。

根据以下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了分类:一个维度是学习进行的方式,据此可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另一个维度是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据此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46、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1)知识的学习;(2)技能的学习;(3)行为规范的学习;

47、联结派的学习理论(行为主义)

联结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强化在刺激-反应之间的建立过程 中起着重要作用。

48、桑代克的联结说。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家之父”

通过实验,桑代克提出学习不是建立观念之间的联结,而是建立刺激-反应联结,即在一定的刺激情境与某种正确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其中不需要观念或思维的参与。这种刺激-反应联结主要是通过尝试错误,不断修正行为而形成的,是随着错误反应在的逐渐减少和正确反应的逐渐增加而形成的。学习就是通过渐进的尝试错误形成刺激-反应联结的过程。因此,联结说又称为“试误说”。

本质: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过程:尝试与错误; 条件:外在强化;结果:习惯性反应。

49、桑代克学习规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50、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说提出了西方最早、最系统的学习理论。理论的主要缺陷在于机械论和简单化,抹杀了人类学习的主观能动作用。他热衷于发现普遍适用的学习规律,但这些规律实际上只能解释简单的、机械的学习。

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9 篇7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科学教育学奠基人”的是(B)。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梅伊曼

2.教学中学生要掌握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总的说,应该是(B)。

A.重点掌握直接经验B.重点掌握间接经验

C.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并重D.先掌握直接经验,后掌握间接经验

3.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C)。

A.德育方法上B.德育规律上C.德育内容上D.德育原则上

4.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班集体的(A)。

A.正常秩序B.共同目标C.平等关系D.严密的组织结构

5.班主任进行教育活动的重要手段是(A)。

A.班会活动B.进行操行评定C.建立学生档案D.制定规章制度

6.与课堂教学相比,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具有更大的(B)。

A.自愿性B.自主性C.强迫性D.创造性

7.不同职业的性质,使不同职业人员扮演的角色、承担的职责体现出不同的特点。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C)。

A.单一化B.专业化C.多样化D.复杂化

8.口渴会促使人做出觅水的行为活动,这是动机的(B)。

A.指向功能B.激活功能C.强化功能D.调节与维持功能

9.将所有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全部列举出来逐一尝试,虽然可保证解决问题,但是效率不高的解决问题方式是(D)。

A.研究式B.探索式C.启发式D.算法式

10.“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特征出现在(B)。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11.由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条件是(D)。

A.思维B.想象C.注意D.复述

12.动作缓慢,动作的正确性、稳定性、灵活性较差;在行动方式的结构方面,表现为动作之间的不够协调,不善于把分解动作连成整体;在动作的控制方面,表现为视觉控制占绝对优势,动觉控制作用微弱。这是(B)。

A.动作的认知和定向阶段B.动作的模仿和联系阶段

C.原型定向阶段D.动作的整合、协调和完善阶段

13.人的心理活动包括下列哪两个部分?(A)。

A.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B.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

C.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D.个性倾向性与个性心理特征

14.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常用的奖惩属于(B)。

A.榜样示范法B.品德评价法C.陶冶教育法D.说理教育法

15.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教学方法是(C)。

A.讲授法B.谈话法C.讨论法D.读书指导法

16.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需要关注的应该是(A)。

A.对人际关系的影响B.减少课堂混乱C.听课的效果D.家长的意见

17.当今教育研究中运用广泛的定性研究方法,也是描述性研究和实地调查的一种具体方法的是(A

A.个案研究法B.历史研究法C.行动研究法D.相关性研究法

18.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属于(C)。

A.内部动机B.直接动机C.外部动机D.间接动机

19.教育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根据是(B)。

A.法律规范B.法律事实C.法律权利D.法律义务

20.新中国第一部教育法律(A)。

A.《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B.《教育法》

C.《教师法》D.《义务教育法》

二、多选题

1.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ACD)。

A.互访B.民主评议C.家长会D.家长委员会E.校外指导

2.现代教育的特征主要有(ACDE)。

A.公共性和生产性B.公益性和免费性C.科学性D.国际性E.终身性和未来性

3.教学技能作为一种教学行为方式,具有以下特点(ADE)。

A.熟练性B.习惯性C.机械性D.完善性E.自动性

4.群众性活动包括(ADE)。

A.集会活动B.个别活动C.小组活动D.参观、访问E.竞赛

5.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BD)。

A.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或关系B.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C.教育现象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矛盾或关系D.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E.教育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6.针对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策略主要有(ACE)。

A.认知策略B.模式再认策略C.精细加工策略D.动作系列学习策略E.组织策略

7.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ABE)。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规范D.道德原则E.道德行为

8.晶体智力(AD)。

。)

A.在成年期还会有所增长B.在成年期开始衰退

C.在20岁左右达到顶峰D.是对已获得的知识技能的测量

E.是对学习速度的测量

9.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旗帜鲜明地把课程改革作为一项政府行为,明确了基础教育对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的作用是(ABCD)。

A.前沿性B.全局性C.基础性D.先导性

10.现代教育的科学性是指(DE)。

A.实施精英教育B.强调价值取向的社会和个体发展要求C.注重手段更新

D.进行科学教育E.依靠教育科学的指导,遵循教育规律

三、填空题

1.“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体现的是教学原则中的直观性原则。

2.教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学,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3.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4.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三个特征是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5.提出最近发展区的心理学家是维果茨基。

6.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7.班级在长期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共同心理倾向和精神风貌叫班风。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1994年开始执行。

9.我国新型师生关系是指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

四、简答题

1.简述气质的四种类型与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对应关系。

胆汁质强 不平衡

多血质强平衡 灵活

粘液质强平衡 不灵活

抑郁质弱

2.试分析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开除学生的原因。

《义务教育法》规定不得开除学生,是由义务教育的性质决定的,目的是为保障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是强制性教育,是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不能因为学生违反学校管理制度,就剥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在这一点上,义务教育同非义务教育有所不同。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如果严重违反学校管理制度,学校可给予其开除学籍的处分。

3.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

(2)上课

(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4)课外辅导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五、论述题

1.为什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发展学生智力?试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发展学生智力是因为发展智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⑴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二者是相互统一和相互促进的: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这两个教学任务统一在教学活动之中,统一在教学活动的认识过程之中;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发展智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⑵知识的掌握与促进智力的发展是有条件的:从传授知识的内容上看,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是规律性的知识;从传授知识的量来看,一定时间范围内所学知识的量要适当,不能过对;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注重因材施教。

⑶贯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既不能只强调训练学生的思维形式而忽视知识的传授,也不能只向学生传授与实际生活有用的知识而忽视对学生认识能力的训练。在教学中,只有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2.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掌握科学的概念?

(1)以感性材料作为概念掌握的基础;

(2)合理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

(3)充分利用“变式”;

(4)正确运用语言表达;

(5)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并运用于实践中。

六、案例分析

《论语》记载:有一次,孔夫子与学生公西华正在座谈,子路来向孔子请教。“听到了就马上行动吗?”孔子答:“有父兄在,为什么急于行动呢?”一会儿,冉由也来请教同样的问题。孔子说:“听到了就马上行动!”公西华不明白教师为什么对同一个问题给予不同的回答。孔子解释说:“子路总是好胜,我是有意让他遇事后退一步;冉由畏缩,我是有意鼓励他遇事极力向前。”

孔夫子向学生施教的心理依据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1)学生个性心理面貌存在着差异;

上一篇:行政工作分析与评价下一篇:团日活动策划方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