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资产证明(共7篇)
企业收取离职证明,可防范新录用员工与原单位仍然存在劳动纠纷,并受到劳动纠纷的牵连。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招商证券离职证明书,一起来看看怎么写吧。
招商证券离职证明书1 _____先生女士,自__年__月__日至____年__月__日在我公司担任_____的_______职务,由于_________原因提出辞职,与公司解除劳动关系。
以资证明!
公司名称
年 月 日
招商证券离职证明书2 甲方:
乙方: 身份证号:
乙方原为甲方____的____,于 年 月 日经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甲乙双方确认终止劳动关系。
双方现已就经济补偿金及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的所有问题达成一致,并已一次性结清。同时,甲方已为乙方办妥离职手续。
特此证明。
甲方:
乙方签字:
招商证券离职证明书3 兹证明__先生女士自 年 月 日入职我公司__职务,至 年 月 日 因___原因申请离职,在职期间无不良表现,经协商一致,已办理离职手续。
因未签订相关保密协议,遵从择业自由。
特此证明。
公司名称
关键词:信贷资产证券化,企业资产证券化,辨析,法律行为
信贷资产证券化是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的监管体系下, 主要采用信托结构而设计的融资产品。企业资产证券化是在证监会的监管体系下, 将非金融企业具有可预测的稳定现金流收入的特定基础资产转移至证券公司, 并通过客户资产专项管理计划发行证券化产品。本文基于法学视角, 展开如下辨析。
一、法理基础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信用体制创新, 在充分发挥市场信用的资产组合功能与中介信用的投资者组合功能的基础上, 打通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隔阂, 创设了金融体系中银行信用与市场信用之间的转化机制, 最终实现将间接融资直接化以及体制上的杂交优势。如果单从“信用”这一层面去追溯资产证券化的价值理念, 笔者曾为“相信人”、“相信物”、“相信钱” (指向的是现金流) 而困扰, 证券化的各方参与者究竟基于何种理念而积极投身证券化的实践。笔者认为二者也存在区别。信贷资产证券化始于不特定的众多借款人, 终于不特定的众多投资者, 涵盖了从传统的借款人信用到资产信用的过渡, 即从“人的信用”到“钱的信用”。然企业资产证券化始于某个特定的企业的某项或多项财产, 终于不特定的众多投资者, 表征的却是从企业信用到资产信用的过渡, 即从“物的信用”到“钱的信用”。
二、法律行为
(一) 参与的法律主体
资产证券化创新在于它是在不同部门、主体之间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关联效应的综合性联动, 具体涉及到银行、信托、证券等多个金融部门, 以及借款人、投资者、中介组织等多元化利益主体, 具有典型的跨市场、跨机构的创新性质。
1.基本参与人
基本参与人即是直接对证券化基础资产或者现金流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具体如下:
(1) 发起人 (originator) :兼任基础资产的原始权益人及出售方, 它担当的主要职责是将贷款等基础资产从自己的财产中分离出来打包组建成资产池。根据规定, 合格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起人特指在银监会监管下, 通过设立特定目的信托转让信贷资产的金融机构, 且要求是做转让信贷资产业务的金融机构。实践看来, 作为发起人参与试点的金融机构逐步扩大化为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上市和非上市) 、财务公司、城乡信用合作社、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等。
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发起人虽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但通常指除了上述金融机构之外的非金融机构, 即广义上的企业, 但并不局限于真正意义上的企业, 还包括一些以企业的名义存在, 但实际承担政府或公共职能的机构, [1]如城建投资公司等。
(2) SPV (Special purpose vehicle) :为实现某种特殊目的而成立的实体工具, 其功能主要是向发起人购买基础资产, 并将其细化成证券表彰的不特定财产权利, 再向投资者发行证券, 是谓真正发行人。它没有最低注册资本金的要求, 因为它仅为完成证券化交易而设立, 其支撑基本来自基础资产的收益。但是在我国, 这种特殊性并不影响一般的信托机构去承担这种功能, 《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第十六条规定:“受托机构由依法设立的信托投资公司或银监会批准的其他机构担任”。
然而, 我国证监会在以券商为核心的证券化业务中规定由“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这一理财产品作为SPV, 即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本身就是为实现资产真实出售和破产隔离而作为独立的基础资产受让人, [2]这就给SPV主体地位的认定带来了根本的难题, 此类“计划”根本就不具有法律上的主体地位, 也不具有作为SPV所应有的独立性。当然, 以“计划”作为SPV不仅存在法律上的障碍, 还在更深层次上反映了当前我国金融领域存在的体制性问题。
(3) 投资者:广泛地涵盖了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等。目前,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合格投资者主要包括参与银行间市场的除保险公司以外的金融机构, 如各类银行、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信用社、证券投资基金等;而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合格投资者的范围较为模糊, 一般为商业银行和保险机构投资者之外的所有机构投资者。证监会《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工作指引 (征求意见稿) 》扩大了投资者的范围, “投资者原则上应当为机构投资者。投资者为个人的, 应当具有识别、判断和承担专项计划相应风险的能力, 受益凭证的最低认购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人民币”。
(4) 基础资产的债务人:资产证券化发起人原始权益的相对方。信贷资产证券化因打包的资产可以是一般贷款、小企业贷款、住房抵押贷款、汽车消费贷款, 原始债权的相对方则可能是某个或某些项目的贷款人、某个或某些小企业、人数众多的住房贷款人、汽车贷款人等。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本身就是类型待定的多样化“未来债权”, 原始权益的相对方则更是难以确定。如“联通收益计划”中的基础债务人则是作为承租方的CDMA运营实体。
2.辅助参与人
为了有效履行这些职责, SPV还必须进一步委托商业银行或其他专门机构担任信托财产资金保管机构、贷款服务机构、证券保管机构等, 这也是我国资产证券化区别于德国等欧洲国家资产证券化的一个地方。实务中, 两类证券化对这些机构的选择并没有区别, 只是信贷资产证券化对于这些机构的权利与职责有更详尽的规定。二者在信用增级环节有不同的方式, 各自所需的信用增级机构 (credit enhancer) 也有不同, 企业资产证券化通常还需要商业银行、企业集团等提供外在的信用增强。
(二) 表征的法律关系
从法学的视角来理解两类资产证券化, 主要涉及发起人与SPV之间的资产转让合同关系, 实质在于买卖基础资产, 关键在于塑造基础资产的独立性和风险隔离的有效性。但在实务中, 两类证券化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信贷资产证券化设计了发起人与SPV之间物权移转或原始债权转让和担保交易的过程, 即通过类物权的方式使其进入到了由证券法等相关法律的保护范围。而企业资产证券化受分业经营限制, 无法完全借用这一信托原理, 而是选择具有创新试点资格的证券公司发起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担当SPV, 倚重《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行办法》、专项计划合同的具体规定以及监管者要求的资产独立存管操作予以保障。这个所谓的“计划”本身的法律性质尚存阙疑之处, 所以其与发起人的转让关系也难以定性, 但实质仍然在于“出售”基础资产。
三、法律风险
从宏观层面看, 市场交易的革新与法律规制的滞后是一对固有的矛盾, 因为法律体系本身的不健全而给交易各方带来损失的可能性。企业资产证券化实践中尤为明显, 企业资产证券化较之信贷资产证券化起步晚, 法律基础薄弱, 许多环节的设置还备受质疑。由于交易结构的法律地位不明确, 相关的税收、会计处理办法也很模糊, 财政部和国税总局所制定的证券化税收规则只针对信贷资产证券化, 企业资产证券化能否享受相同的优惠待遇, 这让投资者不知所措, 也直接影响原始权益人的融资预期, 更让企业资产证券化可能面临更巨大的法律风险。
微观层面,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可能源于借款人不能按时还本付息或其他原因使现金流短时间中断, 导致不能及时对投资者支付本息;借款人提前还款, 使投资者原来的用款安排不能实现;贷款服务机构在管理证券化资产时, 混同了回收的资金和自己的资金, 在自身破产影响证券化资产的正常收益。但企业资产证券化的风险与借款人无多大关联, 而是源于具有未来债权属性的基础。
四、法律监管
二者从运作之初就因为受制于不同的监管机制, 而逐渐呈现出不同的交易形态和特质, 所以它们也会被称为央行、银监会主导的信托型信贷资产证券化以及证监会主导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型企业资产证券化。
在遵循“安全与竞争、效率与成本相权衡”的监管理念下, 银监会和证监会均应当贯彻这些基本监管原则, 如依法监管原则、适度监管原则、效率原则、政府监管与自律相结合的原则等, 这又具体化为二者均应当以风险监管为重点, 强调监管者与被监管者的合作, 重视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行业自律机制, 强化信息披露制度。
从2005年开始, 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部门先后出台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 从机构监管和功能监管的不同角度, 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监管体系。证监会模式下主要依据《关于证券公司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 (征求意见稿) 》等展开, 也对基础资产、主体职责、风险控制等作了详尽的规定, 但较之前者, 稍显薄弱。如在信息披露这一环节, 银监会模式下专门制定了适用于证券化的披露规则, 区分不同服务机构的职责, 着力从资产池的信息、各相关机构参与证券化的有关信息以及各相关机构本身的有关信息三个方面构建信息披露制度体系, 并通过中国货币网、中国债券信息网等途径对外披露。目前尚无完整系统的证券化专项计划信息披露规则, 实务中通常都是证券公司根据与客户签订的资产管理合同, 按一定周期对资产池财务指标、管理状况及产品收益情况, 通过证券公司网站等进行报告。
本文立意虽基于两类标准证券化模式的异同, 但并不是要在二者之间生硬地划出一道红线。惠誉评级公司指出, 为发挥中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巨大潜能, 中国泛资产证券化产品丞待整合为统一的产品种类。现发行市场隔离、产品标准不一、差异化监管的格局实质不利于证券化市场的健康发展。试点阶段的证券化制度竞争, 在确立基本操作规则的同时也潜藏着不良的负面影响, 这激发了制度协调的必要。[3]尤其是在当今趋向统一监管的背景之下, 两类证券化模式的协调和统一更有时代的意义和前瞻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沈炳熙.资产证券化:中国的实践[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212.
[2]安隽.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的现实问题研究.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12:39.
从专业角度看,资产证券化的确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涉及会计、税收、信托、银行等方面。但就个人投资而言,我们面对的主要是资产证券化的前台成品(Assets-backed security,ABS),即债券或信托凭证。这类金融产品与其他证券大体一致,我们投资它的目的也是为了使我们的资产保值增值。但与其他一般债券相比,这种金融产品又有其独特之处。
投资者的一道防火墙
我们以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为例,首先是银行将其发放的住房抵押贷款(每月都有贷款人偿还的本金和利息现金流收入)出售给特殊用途信托实体,然后这个特殊用途信托实体再将所有收购来的住房抵押贷款归类整理,以此发行证券,投资者选择购买。
2005年,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也开始了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试点工作。此举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可供选择的储蓄替代型投资工具。对投资者而言,资产证券化的优点显而易见。仍以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为例。一是收益稳定。投资人购买的证券都是以银行原有的住房抵押贷款为基础发行的。由于房屋贷款人每个月都会交纳月供,所以,该项贷款具有稳定的预期收益。而且该证券可以流通,投资人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卖出。二是贷款发起人是银行,违约风险小。银行在我国属于信用级别较高的金融机构,投资者可以信赖。加之,实施资产证券化有一个必要的步骤,即信用增强。就是通过信用级别更高的机构提供担保,或者设计储备账户或利差账户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发行证券的信用级别。这样,投资者的利益就得到了双重保障。三是破产风险隔离。即如果贷款发起人(银行)一旦破产,其出售给特殊用途信托实体的住房抵押贷款可以不作为其清算的财产,它所产生的现金流仍要支付给投资者。这无疑又为投资者筑起了一道防火墙。
探悉资产证券化产品生产线
要想真正了解资产证券化金融产品,我们必须了解该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让我们用下面的“生产线”解构资产证券化的整个过程吧!
整个“生产线”上有三个重要参与者,即借款人、发起人和特殊用途信托机构。
第一参与人提供收益保障
借款人是流水线上的第一参与人,没有他们就不会有资产证券化。借款人就是那些向银行贷款的人,如买房子时向银行申请了抵押贷款的借款者,信用卡透支消费的消费者,基础设施(交通、码头等)项目的借款人等。
我们购买的证券都是以银行原有的住房抵押贷款等长期贷款为基础发行的,都是以抵押贷款的利息收益作为投资回报的。房屋贷款人会按期交纳月供,所以该项贷款具有稳定的预期收益流。加之该证券可以上市流通,投资者在必要时还可以卖出。
第二参与人提供信用保障
这些贷款少则三年五年,长则十年八年,甚至超过十年或者二十年。拥有此类流动性不好的资产有一个最大的风险,那就是它无法在你急需现金的情况下帮助你实现立即兑现的愿望。就银行而言,没有必要的现金支付意味着“银行挤兑”的发生,这是谁都不希望发生的事情。于是流水线上的第二位人物出场了,它就是资产证券化的发起人——银行。
20世纪70年代,华尔街的一群思想敏锐的金融家们想出了这样一种“变通”方式,就是银行可以将这些缺乏流动性、但是具有预期现金流回报(贷款利息回报)的资产集中起来,形成一个资产包或资产池,然后出售给愿意购买的人。
发起人是银行,使其违约风险大大降低。因为在现阶段银行依然属于投资者可以信赖的、信用级别较高的金融机构。目前,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发起人就是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我们投资此类证券,基本上不必担心蚀本。
第三参与人提供双重保障
这个愿意购买资产包的人就是流水线上的信托机构,也是我们投资者直接面对的证券出售者。它的加入使得这个金融产品与众不同。
信托机构在发售证券之前必须进行一个步骤,即信用增强。就是通过信用级别更高的机构提供担保,或者设计储备账户或利差账户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发行证券的信用级别。这样,该金融产品的信用等级几乎与国债相同。
更特别的是,如果发起人(银行)一旦破产,其出售给信托实体的住房抵押贷款可以不作为其清算的财产,它所产生的现金流仍要支付给投资者。这无疑又为投资者筑起了一道防火墙。如果信托实体破产,那这部分资产证券化的资金也不能作为清算资产。投资者的利益此时可以得到双重保障。
一、资产支持受益凭证(以下简称受益凭证或凭证)募集申请书
(一)设立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发行资产支持受益凭证的申请
(二)证券公司现有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开展情况(业务规模、组织架构、业务的合规性、存在的问题及风险等)的说明及对不规范业务(如有)的清理规范计划
(三)拟设立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以下简称专项计划或计划)的基本情况
1、专项计划的简要情况
2、原始权益人、管理人等关联当事人持有凭证的特别安排
3、计划的创新介绍
(四)计划管理人、托管人管理、托管拟设立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已获得内部授权批准,并已取得相关监管机构或自律组织的业务资格认可的说明(并提供有关批准、授权或其他证明文件)
(五)受益凭证募集申请人承诺(申报材料真实、准确、完整、合规,申报材料原件和复印件内容一致)
(六)计划主要当事人的关联关系:管理人、原始权益人、担保人、托管人、推广人之间存在的关联关系及一年内相关业务往来
(七)计划管理人关于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运作中防范利益冲突和风险控制措施的特别说明
1、开展专项资产管理业务的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
2、防范可能出现的利益冲突的制度和措施
3、合规检查
4、开展专项资产管理业务的风险管理制度
(八)附件一:托管机构关于“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托管运作中利益冲突防范和风险控制措施的特别说明
1、办理专项资产托管业务的内部授权安排和业务分工
2、技术系统情况
3、计划资产和账户管理制度
4、托管结算业务操作流程和对管理人的监督、复核程序
二、资产支持受益凭证募集说明书
(一)重要提示
(二)释义
(三)专项计划简介
(四)专项计划的参与
1、计划的推广期
2、推广方式
3、参与原则
4、最低参与金额
5、投资者的基本要求
6、参与方式
7、参与手续
8、资金的接收、存放
9、计划管理人参与计划的特比安排
10、参与费用
(五)专项计划交易结构与计划当事人简介
1、交易结构介绍
2、交易结构图
3、计划各方当事人简介(各当事人均需指定专人负责,并提供联系电话)。
(六)专项计划资金托管
(七)基础资产
1、原始权益人经营状况(包括但不限于概况、近3年主要财务状况、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摘要等)
2、基础资产(基本情况、权利限制、历史数据、现金流预测、压力测试(如有)等)
3、与基础资产相关的商业安排(如供电安排、租赁安排等)
4、与基础资产相关的基础合同的主要条款
5、基础资产的买卖(原始权益人的承诺、各方的权利义务等)
6、基础资产的担保(担保人、担保方式、担保责任、启动担保的方式、担保人的偿付能力)或者其他信用增资方式
(八)专项计划的资产管理
1、资产的构成
2、资产的管理(包括但不限于现金流的收入划转、相应的现金流程图、担保人的偿付能力)或者其他信用增级方式
3、资金的再投资
(九)专项计划的费用
(十)专项计划资金的分配
1、现金流分配
2、现金流分配顺序
3、账户管理:包括正常现金流分配下的账户管理和启动担保支持下的现金流账户管理
(十一)专项计划的设立、终止等事项
1、专项计划设立
2、专项计划的设立失败
3、专项计划的展期
4、专项计划的终止和清算
(十二)各期资产支持受益凭证概况(分期表述)
1、资产支持受益凭证名称
2、计划管理人
3、担保机构
4、规模
5、发行方式
6、面值
7、产品期限和预期收益率
8、预期支付额的赔付方式
9、投资的基础资产
10、重要时间:包括缴款截止日、计划设立日、权益登记日、到期日、兑付日
11、信用级别
(十三)资产支持受益凭证的登记及转让
(十四)当事人权利义务
(十五)资产支持受益凭证持有人大会(十六)法律及监管环境概要
1、为委托理财概述
2、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的主要法律依据
3、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涉及的主要法律关系
1、专项计划的风险因素
2、相应的缓解措施
3、风险的承担(十八)税务事项(十九)信息披露 1.定期信息披露
计划存续期间,计划管理人应严格进行信息披露:(1)资产管理报告(2)托管报告
(3)跟踪信用评级报告(4)审计报告(5)收益分配报告(6)其他定期报告
2、临时信息披露
计划存续期内,如果发生下列可能对计划份额持有人权益产生重大影响的事篇二:资产证券化申报材料审查要点
资产证券化产品申报材料目录及内容要点
一、资产支持受益凭证(以下简称受益凭证或凭证)募集申请书
(一)设立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发行资产支持受益凭证的申请
(二)证券公司现有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开展情况(业务规模、组织架构、业务的合规性、存在的问题及风险等)的说明及对不规范业务(如有)的清理规范计划
(三)拟设立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以下简称专项计划或计划)的基本情况
1、专项计划的简要情况
2、原始权益人、管理人等关联当事人持有凭证的特别安排
3、计划的创新介绍
(四)计划管理人、托管人管理、托管拟设立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已获得内部授权批准,并已取得相关监管机构或自律组织的业务资格认可的说明(并提供有关批准、授权或其他证明文件)
(五)受益凭证募集申请人承诺(申报材料真实、准确、完整、合规,申报材料原件和复印件内容一致)
(六)计划主要当事人的关联关系:管理人、原始权益人、担保人、托管人、推广人之间存在的关联关系及一年内相关业务往来
(七)计划管理人关于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运作中防范利益冲突和风险控制措施的特别说明
1、开展专项资产管理业务的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
2、防范可能出现的利益冲突的制度和措施
3、合规检查
4、开展专项资产管理业务的风险管理制度
(八)附件一:托管机构关于“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托管运作中利益冲突防范和风险控制措施的特别说明
1、办理专项资产托管业务的内部授权安排和业务分工
2、技术系统情况
3、计划资产和账户管理制度
4、托管结算业务操作流程和对管理人的监督、复核程序
二、资产支持受益凭证募集说明书
(一)重要提示
(二)释义
(三)专项计划简介
(四)专项计划的参与
1、计划的推广期
2、推广方式
3、参与原则
4、最低参与金额
5、投资者的基本要求
6、参与方式
7、参与手续
8、资金的接收、存放
9、计划管理人参与计划的特比安排
10、参与费用
(五)专项计划交易结构与计划当事人简介
1、交易结构介绍
2、交易结构图
3、计划各方当事人简介(各当事人均需指定专人负责,并提供联系电话)。
(六)专项计划资金托管
(七)基础资产
1、原始权益人经营状况(包括但不限于概况、近3年主要财务状况、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摘要等)
2、基础资产(基本情况、权利限制、历史数据、现金流预测、压力测试(如有)等)
3、与基础资产相关的商业安排(如供电安排、租赁安排等)
4、与基础资产相关的基础合同的主要条款
5、基础资产的买卖(原始权益人的承诺、各方的权利义务等)
6、基础资产的担保(担保人、担保方式、担保责任、启动担保的方式、担保人的偿付能力)或者其他信用增资方式
(八)专项计划的资产管理
1、资产的构成
2、资产的管理(包括但不限于现金流的收入划转、相应的现金流程图、担保人的偿付能力)或者其他信用增级方式
3、资金的再投资
(九)专项计划的费用
(十)专项计划资金的分配
1、现金流分配
2、现金流分配顺序
3、账户管理:包括正常现金流分配下的账户管理和启动担保支持下的现金流账户管理
(十一)专项计划的设立、终止等事项
1、专项计划设立
2、专项计划的设立失败
3、专项计划的展期
4、专项计划的终止和清算
(十二)各期资产支持受益凭证概况(分期表述)
1、资产支持受益凭证名称
2、计划管理人
3、担保机构
4、规模
5、发行方式
6、面值
7、产品期限和预期收益率
8、预期支付额的赔付方式
9、投资的基础资产
10、重要时间:包括缴款截止日、计划设立日、权益登记日、到期日、兑付日
11、信用级别
(十三)资产支持受益凭证的登记及转让
(十四)当事人权利义务
(十五)资产支持受益凭证持有人大会(十六)法律及监管环境概要
1、为委托理财概述
2、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的主要法律依据
3、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涉及的主要法律关系(十七)风险揭示、控制与承担
1、专项计划的风险因素
2、相应的缓解措施
3、风险的承担(十八)税务事项(十九)信息披露 1.定期信息披露
计划存续期间,计划管理人应严格进行信息披露:(1)资产管理报告(2)托管报告
(3)跟踪信用评级报告(4)审计报告(5)收益分配报告(6)其他定期报告
2、临时信息披露
计划存续期内,如果发生下列可能对计划份额持有人权益产生重大影响的事篇三:(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专项)申报材料目
资产证券化产品申报材料目录及内容要点
一、资产支持受益凭证(以下简称受益凭证或凭证)募集申请书
(一)设立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发行资产支持受益凭证是固定收益投资类品种,具体定义是指以特定的资产池(如信用贷款、企业应收款、租赁收入等具有稳定现金流的资产类型)为支持发行证券,即abs。abs投资者获得资金池未来产生的现金流,最初拥有资产池的原始权益人通过abs出售资产,获得资金的申请
(二)证券公司现有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开展情况(业务规模、组织架构、业务的合规性、存在的问题及风险等)的说明及对不规范业务(如有)的清理规范计划
(三)拟设立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以下简称专项计划或计划)的基本情况
1、专项计划的简要情况
2、原始权益人、管理人等关联当事人持有凭证的特别安排
3、计划的创新介绍
(四)计划管理人、托管人管理、托管拟设立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已获得内部授权批准,并已取得相关监管机构或自律组织的业务资格认可的说明(并提供有关批准、授权或其他证明文件)
(五)受益凭证募集申请人承诺(申报材料真实、准确、完整、合规,申报材料原件和复印件内容一致)
(六)计划主要当事人的关联关系:管理人、原始权益人、担保人、托管人、推广人之间存在的关联关系及一年内相关业务往来
(七)计划管理人关于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运作中防范利益冲突和风险控制措施的特别说明
1、开展专项资产管理业务的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
2、防范可能出现的利益冲突的制度和措施
3、合规检查
4、开展专项资产管理业务的风险管理制度
(八)附件一:托管机构关于“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托管运作中利益冲突防范和风险控制措施的特别说明
1、办理专项资产托管业务的内部授权安排和业务分工
2、技术系统情况
3、计划资产和账户管理制度
4、托管结算业务操作流程和对管理人的监督、复核程序
二、资产支持受益凭证募集说明书
(一)重要提示
(二)释义
(三)专项计划简介
(四)专项计划的参与
1、计划的推广期
2、推广方式
3、参与原则
4、最低参与金额
5、投资者的基本要求
6、参与方式
7、参与手续
8、资金的接收、存放
9、计划管理人参与计划的特比安排
10、参与费用
(五)专项计划交易结构与计划当事人简介
1、交易结构介绍
2、交易结构图
3、计划各方当事人简介(各当事人均需指定专人负责,并提供联系电话)。
(六)专项计划资金托管
(七)基础资产
1、原始权益人经营状况(包括但不限于概况、近3年主要财务状况、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摘要等)
2、基础资产(基本情况、权利限制、历史数据、现金流预测、压力测试(如有)等)
3、与基础资产相关的商业安排(如供电安排、租赁安排等)
4、与基础资产相关的基础合同的主要条款
5、基础资产的买卖(原始权益人的承诺、各方的权利义务等)
6、基础资产的担保(担保人、担保方式、担保责任、启动担保的方式、担保人的偿付能力)或者其他信用增资方式
(八)专项计划的资产管理
1、资产的构成
2、资产的管理(包括但不限于现金流的收入划转、相应的现金流程图、担保人的偿付能力)或者其他信用增级方式
3、资金的再投资
(九)专项计划的费用
(十)专项计划资金的分配
1、现金流分配
2、现金流分配顺序
3、账户管理:包括正常现金流分配下的账户管理和启动担保支持下的现金流账户管理
(十一)专项计划的设立、终止等事项
1、专项计划设立
2、专项计划的设立失败
3、专项计划的展期
4、专项计划的终止和清算
(十二)各期资产支持受益凭证概况(分期表述)
1、资产支持受益凭证名称
2、计划管理人
3、担保机构
4、规模
5、发行方式
6、面值
7、产品期限和预期收益率
8、预期支付额的赔付方式
9、投资的基础资产
10、重要时间:包括缴款截止日、计划设立日、权益登记日、到期日、兑付日
11、信用级别
(十三)资产支持受益凭证的登记及转让
(十四)当事人权利义务
(十五)资产支持受益凭证持有人大会(十六)法律及监管环境概要
1、为委托理财概述
2、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的主要法律依据
3、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涉及的主要法律关系(十七)风险揭示、控制与承担
1、专项计划的风险因素
2、相应的缓解措施
3、风险的承担(十八)税务事项(十九)信息披露 1.定期信息披露
计划存续期间,计划管理人应严格进行信息披露:(1)资产管理报告(2)托管报告
【章节试题】2018年证券从业证券市场基本法律法规:证券资产管理
2018年证券考试各地时间不同,考生要决定备考,就要争取一次性通过考试!小编整理了一些证券考试的相关资料,希望对备考生有所帮助!最后祝愿所有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证券资产管理大纲内容
熟悉证券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基本原则要求;掌握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类型及基本要求;了解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投资主办人数的最低要求。
了解资产管理合同应当包括的必备内容;掌握办理定向资产管理业务,接受客户资产最低净值要求;掌握办理集合资产管理业务接受的资产形式;熟悉合格投资者要求;熟悉关联交易的要求;掌握资产管理业务禁止行为的有关规定。
熟悉资产管理业务的风险控制要求;掌握资产管理业务了解客户、对客户信息披露及揭示风险的有关规定;掌握资产管理业务客户资产托管的基本要求;掌握监管部门对资产管理业务的监管措施及后续监管要求;掌握资产管理业务违反有关规定的法律责任。
了解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境外证券投资的相关监管规定。
证券资产管理章节练习题
一、选择题(以下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关于集合资产管理业务,下列表述错误的是()。[2016年7月真题]
A.同一种类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份额,享有同等权益,承担同等风险
B.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设定为均等份额,并可以根据风险收益特征划分为不同种类
C.委托资产不限于货币资金形式的资产
D.单个客户参与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人民币
【答案】C
【解析】根据《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证券公司办理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只能接受货币资金形式的资产。
2.证券公司因违法经营或者有关财务指标不符合中国证监会的规定,被中国证监会暂停资产管理业务的,应当()。[2016年6月真题]
A.将客户账户内的全部资产交托客户自行管理
B.在暂停期间不得签订新的资产管理合同
C.注销资产管理专用账户
D.停止资产管理活动
【答案】B
【解析】根据《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第六十条,证券公司因违法违规经营或者有关财务指标不符合中国证监会的规定,被中国证监会暂停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的,暂停期间不得签订新的资产管理合同;被中国证监会依法取消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资格的,应当停止资产管理活动,按照相关规定处理合同终止事宜。
3.关于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申请条件及审批程序,下列表述错误的是()。[2016年6月真题]
A.申请合格投资者资格和投资额度,申请人可以通过托管人分别向中国证监会和国家外汇局报送文件
B.申请人所在国家或者地区有完善的法律和监管制度,其证券监管机构已与中国证监会签订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并保持着有效的监管合作关系
C.申请人有健全的治理结构和完善的内控制度,经营行为规范,近3年未受到监管机构的重大处罚
D.申请人应当在取得证券投资业务许可证之日起两年内,通过托管人同国家外汇管理局提出投资额度申请
【答案】D
【解析】D项,根据《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办法》第九条,申请人应当在取得证券投资业务许可证之日起1年内,通过托管人向国家外汇局提出投资额度申请。国家外汇局自收到完整的申请文件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并征求中国证监会意见,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决定批准的,作出书面批复并颁发外汇登记证;决定不批准的,书面通知申请人。
4.以下对公司未来成长性没有帮助的行为是()。[2015年3月真题]
A.公司用部分自有现金购买国债
B.公司研制成功了一种新产品
C.公司将资源从衰退行业转移到朝阳行业
D.公司成功地并购了业内另一家公司
【答案】A
【解析】A项,购买国债无法体现出公司的投资潜力,对公司未来成长性没有帮助。
二、组合型选择题(以下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证券公司将其管理的客户资产投资于本公司及与本公司有关联方关系的公司发行的证券或承销期内承销的证券,或者从事其他重大关联交易的,应当做到()。[2016年10月真题]
Ⅰ.遵循客户利益优先原则
Ⅱ.防范利益冲突
Ⅲ.事先取得客户的同意
Ⅳ.事后告知资产托管机构和客户
A.Ⅰ、Ⅲ、Ⅳ
B.Ⅱ、Ⅲ、Ⅳ
C.Ⅰ、Ⅱ、Ⅲ、Ⅳ
D.Ⅰ、Ⅱ
【答案】C
【解析】根据《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第二十九条,证券公司将其管理的客户资产投资于本公司及与本公司有关联方关系的公司发行的证券或承销期内承销的证券,或者从事其他重大关联交易的,应当遵循客户利益优先原则,事先取得客户的同意,事后告知资产托管机构和客户,同时向证券交易所报告,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范利益冲突,保护客户合法权益。
2.私募投资基金的投资范围包括()。[2017年2月真题]
Ⅰ.股票
Ⅱ.债券
Ⅲ.基金份额
Ⅳ.期货
A.Ⅰ、Ⅱ、Ⅲ、Ⅳ
B.Ⅰ、Ⅳ
C.Ⅱ、Ⅲ、Ⅳ
D.Ⅰ、Ⅱ、Ⅲ
【答案】A
【解析】根据《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二条,私募投资基金,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以非公开方式向投资者募集资金设立的投资基金。私募基金财产的投资范围包括买卖股票、股权、债券、期货、期权、基金份额及投资合同约定的其他投资标的。
3.下列关于证券公司设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表述正确的是()。[2016年6月真题]
Ⅰ.根据客户情况推荐适当的资产管理计划
Ⅱ.明确界定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推广范围
Ⅲ.客户应当具备相应的金融投资经验和风险承受能力
Ⅳ.客户应当对其资产来源及用途的合法性做出承诺
A.Ⅰ、Ⅲ、Ⅳ
B.Ⅱ、Ⅲ、Ⅳ
C.Ⅰ、Ⅱ、Ⅲ、Ⅳ
D.Ⅰ、Ⅱ
【答案】C
【解析】根据《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证券公司、推广机构应当根据所了解的客户情况推荐适当的资产管理计划。客户应当对其资产来源及用途的合法性作出承
诺。证券公司设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应当对客户的条件和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推广范围进行明确界定;参与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客户应当具备相应的金融投资经验和风险承受能力。
4.证券公司办理资产管理业务,关于客户委托资产,下列表述错误的是()。[2015年11月真题]
Ⅰ.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只能接受货币资金形式的资产
Ⅱ.定向资产管理只能接受货币资金形式的资产
Ⅲ.集合计划客户委托资产可以是现金、股票、债券
Ⅳ.定向资产管理客户委托资产限于客户合法持有的现金、股票、债券
A.Ⅱ、Ⅲ、Ⅳ
B.Ⅰ、Ⅱ
C.Ⅰ、Ⅳ
D.Ⅲ、Ⅳ
【答案】A
1 资产证券化的概念
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创新方式,资产证券化在很多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可在未来某个时期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现金流的资产,通过某种特殊的结构性重组转变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销售和自由流通的证券并据以融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原始权益人将被证券化的基础资产转移给特别目的载体(special purpose vehicle) SPV,以该基础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为支撑,向投资者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并用发行收入购买基础资产,最终以基础资产产生的现金流偿还投资者。
简而言之,中小企业资产证券化就是将中小企业未来销售净现金流量进行一系列的组合,将之包装,使之在可预见的未来所产生的现金流保持相对稳定,同时在此基础上配以相应的信用增级,将其预期现金流的收益权转变为可在金融市场上流动、信用等级较高的证券化产品的技术和过程。例如可以把中小企业未来销售净现金流量、银行的住房贷款、正在建设的高速公路运营公司未来收到的过路费等看作是一种产品,把这些产品经过设计组合后销售给专门的运行机构,然后再由运行机构把产品负责卖给各种投资者这样一种类似证券化处理的过程。
资产证券化交易的基本流程一般包括确定证券化资产,组建特殊目的实体(SPV),证券化资产池的构建和筛选,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以及后续管理等环节。其中确定证券化资产是整个程序中和第一步,也是资产证券化过程的基础,对后续程序的完成具有重要意义。
2 我国当前可证券化资产的概况
理论上,企业只要拥有具有稳定的未来现金流的资产、且达到一定规模,都可以用资产证券化的方式进行筹资。但由于不同行业的企业其资产分布、资产特征及资产相关利益主体的特性各不相同,资产未来所产生的现金流也具备不同的特征,因此,进行资产证券化的企业具有一定的行业特征。在欧美各国的实践中,企业资产证券化的资产主要包括贸易应收款、租赁应收款、公用事业收费和基础设施收费、特许经营权收费、音乐版权、专利收入等。从我国目前实际来看,能够适用于证券化的资产主要有商业银行住房贷款、公用基础设施、公司应收款等。
对于银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讨论己有一段时间,政府也有意推进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证券化意愿却不强,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我国商业银行的所有者缺位现象严重,对政府信用的依赖性强;另一方面在于我国居民的高储蓄率使银行的负债来源比较充分,无须为资金来源发愁,而表面上的资金充裕掩盖了商业银行大量不良资产或沉淀资产的风险;而且我国商业银行利率尚未实行市场化,住房等抵押贷款的利率与国债利率的利差很小,实行资产证券化的利率操作空间不大。
基础设施收费主要包括公共交通、公路、桥梁等公用设施收入以及电力、供水、通讯等公共服务的应收款。由于消费者对基础设施的消费数量比较稳定,消费价格受政府管制,因此基础设施的收费资产具有可预测的稳定现金流、缴费拖欠比例低等特点,而且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经济发展对基础设施的需求拉动加大,具有一定的收费资产规模。但是目前这些行业基本上都属于垄断行业,融资比较容易,所以也没有动力实施资产证券化。
贸易应收款(或销售收入)和知识产权收入在我国都有较大规模,具有一定的统计规律,统计资料较完备,现金流相对稳定,信用级别比较高,比较容易剥离,适合进行资产证券化,因而能够形成证券化资产的有效供给。另一方面,国内企业可以利用资产证券化来释放资本,增加收益,拓宽融资渠道,缓解资金需求压力,改善企业资本结构,它们对于资产证券化有很强的需求。
3 中小企业资产证券化的资产选择
因此,从上述情况来看,现阶段中小企业中可以证券化的资产并不多,在我国目前的市场条件下,可将贸易应收款和知识产权作为资产证券化的切入点,实施局部的、小规模的资产证券化,以提供一个中小企业融资的新途径。
3.1 贸易应收款的证券化
贸易应收款通常具有低风险和高流动性的特点,一般是由于企业向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形成的,它代表了对己售货物或已提供服务的求偿权,债务人的支付义务和现金流与卖方的未来收入无关。商业、工业公司的应收款组合变动范围很广,更具多样化。贸易应收款一般不付利息或支付不高于内部收益率的利息,而各种形式的定期应收款(如租赁应收款)要付息,且期限较长,因此贸易应收款成为资产证券化的理想对象。贸易应收款的证券化在国内外已有先例,但是,用以证券化的应收款通常都是大型企业的应收款,中小企业贸易应收款的证券案例则不多见。这是由中小企业应收款的规模小、信用标准低、应收款实现的能力差的特征决定的。因此,中小企业应收款的资产通常较难符合证券化资产的要求。然而,我国市场上有相当一部分的中小企业是作为大型企业的配套企业存在的,如上汽集团的零配件配套企业;另外还有一些企业拥有比较稳定的国外市场或者是在某个细分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如众多的温州小商品生产商,这类企业应收款稳定性较高,坏帐率低,将其群聚重组形成规模后,可以进行证券化操作。对发起人而言,对于每一个应收账款组合,要参照过去坏账额的一定倍数建立适当的损失准备金。
3.2 知识产权收入证券化
信息时代的许多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却苦于没有足够的资金实现知识产权的产业化,而国内的风险投资尚不发达,难以满足这类企业的融资需求。通过资产证券化,可将知识产权真实出售给专司资产证券化的特殊中介机构(SPV),由其将知识产权集结成资产池,用使用费收入支持发行证券,实现融资。一方面知识产权经过结构性重组和信用增级后,总体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另一方面,投资者通过投资知识产权支持证券,能分享科技进步带来的收益,从而促进知识产权资产流通,加强企业的实力和竞争力。我国高新技术类的中小企业可更多考虑使用专利权这种无形资产进行证券化。这类企业凭借其知识产权使用费产生的稳定的现金流进行证券化,既可以满足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需求,同时由于其采用了破产隔离、信用增级等技术,有效地控制了证券的总体风险,对广大投资者包括中小投资机构、个人投资者都有较强的吸引力。
3.3 具体项目资产证券化
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一般而言,其前期项目已经投入营运,能够产生稳定的预期现金流。但是由于企业尚处于初创和发展阶段,自身积累有限,外源融资能力不强,缺乏资金进行扩大再生产,抑制了其应有的发展潜力。此时,运用资产证券化,中小企业转让正常营运项目收益权,以项目产生的预期现金流为支持,面向资本市场发行资产支持证券,获得企业急需的资金,解决中小企业扩大再生产面临的资金短缺矛盾。这种融资手段为那些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提供了极大的融资便利,对促进中小企业逐步发展壮大起到重要作用。
3.4 商业银行贷款证券化
中小企业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中小企业成为证券化操作中的原始债务人,商业银行则是原始权益人也是资产证券化发起人。资产证券化后,中小企业贷款的证券化将有效降低银行的商业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结构性风险
4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资产证券化的障碍及对策
参照国际上已有的证券化品种,资产证券化对资产池特征还有以下要求。
(1)是用于证券化的某一集合资产应基本上是同质的,以便规范操作
(2)是高稳定性,即只有资产的收入流量可预期,该资产支持证券的价值才能确定;除此之外还有高套利性和低风险性的要求。我国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和应收账款均难以完全满足这些要求。例如,知识产权不同质、规模小、高风险;而应收账款规模有限,不利于形成资产池等。部分中小企业应收账款来源于大型企业,但很多大型企业拖延甚至拒付中小企业应付款,导致其应收款具有较大风险。同时中小企业商业银行贷款来源不足,资信条件也不够,给资产证券化带来了困难。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中小企业的资产证券化才能真正进入到实质性的操作层面。
5 结语
从上述存在问题来看,需要建立及完善资产证券化的支撑体系,这包括:首先要保证资产支持证券享有较高的信用级别,具有投资价值。要从外部对所发行证券进行信用担保,实现信用增级。其次应重视信用体系的建设和完善。目前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已实现全国联网,登记的借款人基本涵盖了除自然人外所有与金融机构发生信贷关系的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借款人。这套系统整合了信贷业务数据,促使企业重视信用,同时也为商业银行和各金融机构防范信贷风险、提高借款效率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再次作为一项金融创新业务,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需组建有政府背景的机构充当SPV,一方面能广泛收购各中小企业用于证券化融资的资产,实现资产充分组合,使风险得到充分对冲,另一方面能有效推动新融资手段发展,有利于资产支持证券信用等级的提高。同时,资产支持证券在一级、二级市场上都需政府部门支持。为此,有必要建立专项中小企业投资基金,专门买卖为中小企业融资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活跃资产支持证券二级市场。
参考文献
[1]刘秀林,穆争社.论我国中小企业的资产证券化融资明[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6):14-16.
[2]程巧玲.中小企业资产证券化的支撑体系建设[J].商业时代,2007(5):76-77.
[3]秦志林.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的思考[J].财会研究,2007(2):58-59.
[4]张文强,赵会玉.论资产证券化中风险隔离机制的构建[J].当代经济科学,2008(1):59-63.
由于目前的分业监管格局,作为重要金融创新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一直受到抑制。为改变这种状况,监管层正在研究资产证券化产品在交易所和银行间两个市场交易,增加产品的活跃度。笔者认为,这犯了舍本逐末的错误,流动性问题不是仅靠拓展市场可以解决的,中国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自身先天不足。
信贷资产证券化,作为一项直接融资的金融技术,在经过多年的学界讨论后,离我们现实的金融生活渐行渐近了。但已经发行的三期信贷资产支持证券总量不足130亿元,仅限于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并且局限于银行间债券市场,这些试点不具有代表性,也无法积累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经验。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是否繁荣,决定于这个市场是否能够给其主体带来利益。在目前的金融环境下,我国金融机构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还难以扩大和推广。
外部——
流动性风险压力不足
金融机构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始于美国的国民住房抵押储蓄信贷银行,化解银行“短融长贷”的流动性风险是产生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最主要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政府为刺激内需,推行“人人有住房”的政策,这给国民住房抵押储蓄信贷银行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但是这类银行数量多、规模小:20世纪70年代,全美共有4700家国民住房抵押储蓄信贷银行,资产总额6000亿美元,平均每家的总资产只有1.2766亿美元。这类金融机构非常类似于我国的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
美国经济是高度市场化的,金融机构自生自灭。美国的银行类金融机构大约12000~15000家,类似摩根大通和花旗这样的大型商业银行并不多,绝大多数是中小银行,抗风险能力很差。在80年代,美国共有1894家金融机构倒闭,其中一般银行1059家、国民住房抵押储蓄信贷银行835家。
从70年代开始,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和市场利率持续攀升,居民纷纷从银行提取存款,然后转存。国民住房抵押储蓄信贷银行规模小,难以承受“挤兑”风险。在这种金融背景下,为了摆脱储蓄存款被大量提取的流动性困境,其开始公开发行“过手证券”,换取现金,支付储户。
反观我国的商业银行,虽然存在巨大的不良资产风险,但是并不存在信贷资产的流动性风险和压力。我国商业银行的存贷差很大,目前贷不出去的资金只能转存在中央银行获取很低的利息差,流动性过剩,并不存在流动性风险,更没有流动性压力,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外部压力根本体现不出来。
内部——
不存在“利差损”动力
美国的银行积极推动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规避存贷利差倒挂的致命风险。当时,国民住房抵押储蓄信贷银行的大量贷款被“套牢”在低于通货膨胀率的住房抵押贷款上面(贷款时约定了固定利率),而吸收的居民存款必须按照市场利率进行支付,出现借款与贷款利率倒挂的现象。
“利差损”导致国民住房抵押储蓄信贷银行的严重亏损,其走到了全行业破产的边缘。1989年9月13日,美国国会批准了“美国有史以来最庞大的金融救助计划”——在10年内用1590亿美元拯救全美的国民住房抵押储蓄信贷银行。为了化解“利差损”风险,后者积极采取证券化的手段。
我国商业银行的住房抵押贷款不是固定利率,贷款银行可以根据金融市场情况,由央行统一调整,不存在利差损的问题,并且顺差很大。商业银行并不存在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内在动力。
不良资产难以诱惑市场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最大风险是不良贷款风险,1998年设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并没有成为化解不良资产的良方。那么,不良资产证券化能否成为商业银行化解这一风险的“康庄大道”呢?
投资机构是资产证券化市场最重要的主体之一,《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和《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监督管理办法》的第一条就指明了“制定办法的目的是保护投资人的合法权益。”
用来证券化的基础资产必须是预期能够产生稳定现金流的信贷资产,也就是说,应该至少是性质良好的贷款。在我国地价和房价持续上升的今天,早期发放的住房抵押贷款都是优质的信贷资产,没有任何风险。在当前的金融环境下,商业银行是不愿意拿出自家的优质信贷资产进行证券化、与社会广大投资者“共享”的。
证券投资讲究风险与收益对等,如果我国的商业银行为了转移其不良贷款风险,投资机构不会答应。如果发起机构动用风险难以评估的不良信贷资产进行证券化,这种证券肯定没有市场,特定目的信托受托机构也不会愿意承销这种证券,信用评级机构也不会愿意给予信用增级,即使给予信用增级,也会向发起机构提出高额的补偿条件。
目前,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和交易,这个市场都是理性的机构投资者。即使将来把交易市场扩大到深沪证券交易所,中国的老百姓或机构投资者也不会用口袋里的真金白银来购买商业银行的不良信贷资产。
综合来看,已经点燃的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星星之火”难以在中国金融市场“燎原”。
艾西南新华信高级研究员
点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
用银行资金投资于“银行的信贷资产支持证券”,这是一个封闭系统,与外界没有能量交换,只是在试验“用银行的信贷资产去直接向银行融资”,这种试点没有多少现实意义。
在这个封闭的试验场里,没有化解银行系统的信贷资产风险,也没有增加银行系统的直接融资。信托公司等资产证券化的中介机构从银行收取了证券发行佣金,银行系统反而流失了现金。
政策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
2005年4月20日,央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了《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这是我国第一个规范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法规文件,它预示着信贷资产证券化这个令大多数中国老百姓陌生的金融名词即将从学界的深宅大院走向喧闹的市井生活。
2005年11月7日,银监会发布了《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监督管理办法》,这是规范资产证券化的第二个法规文件。我国的信贷资产证券化首先从“金融机构”开始,将在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开辟“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试验田。
有了上述两个法规文件,试点性的资产支持证券就可以正式登堂入室。2005年12月15日,国家开发银行推出41.77亿元信贷支持证券,中国建设银行推出30亿元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2006年4月,国家开发银行再次发行57.2988亿元资产支持证券。三期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总量为129.0688亿元。
【证券资产证明】推荐阅读:
资产证券化监管规定05-26
资产证券化合作协议07-04
资产证券化的影响07-15
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07-01
《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09-22
《证券公司定向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05-24
出国资产证明10-10
企业主要资产证明10-26
证券市场基础知识+证券交易重点内容时间表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