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阅读答案(精选3篇)
明祖陵中学
张芹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理解“美”的真正含义,形成对美的正确认识.2、通过制作格言卡来学习作者格言式的语言和多样的论证方法.3、通过师生交流,实践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并且学会在生活中识别美、发现美、创造美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作者格言式的语言和多样的论证方法.2、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学会在生活中识别美、发现美、创造美.【教学方法、手段】
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幻灯片展示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论美》这篇文章是苏教版初中语文实验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本单元的单元提示这样说:“学学牛吃草--读书要讲求智慧,读书有精读与泛读,对充满智慧的经典作品就得深读精思,反复品味,如同牛的‘反刍’一样,含英咀华,直至得其精髓。”而本文选自英国哲学家培根的名作《论人生》,是经典著作,值得我们引导学生反复咀嚼。本文是一篇随感,初二时学生已经学过这样的文章,正好可以结合这篇文章加深学生对杂感这种文体的理解,这篇文章写法虽然在条理上不够分明,却在字里行间中透露出哲学家对“美”的
理解,对人生的感悟,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和熏陶的绝佳范本,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我将这一课的教学重点设置为品味文中富有哲理的语言。【教学设想】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不能满堂灌,而是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因此,我认为在本课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应把学习权、话语权交给学生,教师要通过独特的设计和简洁的语言,引导学生去反复研读、品味课文,探寻美的真谛,并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生活去识别美、发现美、创造美,从而让本节课成为一节对学生进行美学熏陶、教育的语文课。此外,由于学生的年龄、知识结构所限,不宜在课堂上涉及太多美学范畴下的概念、理论,增加学生理解的难度,影响学生主动参与、切实联系自身生活实践的积极性。【教学过程】
一、谈话式导入
分享身边美(畅所欲言)
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1、了解培根.2、培根眼中的美.(找出中心论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的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围绕着“美”作了哪些论述?在这些论述中,作者的核心的观点是什么?
读的过程中勾画出文中的关键语句。(屏幕显示:勾画关键语句)
三、深入文本,交流探究。
1、初步了解培根的观点后,大家再思考一下:如果请你从刚才勾画的语句中找出一句你认为最精彩,做一张“美的格言卡”,你准备选哪一句?(屏幕显示:美的格言卡)
通过对关键句的寻找和品析,大家对课文内容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现在我们齐声把这些句子再齐读一遍。(生齐读)
2、本篇文章是一篇议论文,作者在论述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样的作用?(屏幕显示:论证方法)
请同学任意找出一处,讨论交流。
3、同学们,应该说,我们对“美”的感受已经比较深刻了,还了解了作者的论证方法。但我们对文章的探究还在继续,接下来这个环节更是我们畅所欲言的时候。(屏幕显示:质疑问难)
如果你对课文的某一句话,某一个词不理解,可以提出来研究。甚至说,你对有些观点不认同,也可以大胆的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拓展延伸。
我们初三有一位同学,平时喜欢奇装异服,天天都在赶新潮,学校规定穿校服,他硬是不听,学习成绩一塌糊涂。假如你是他的好朋友,你会怎么劝说他呢?
五、教师寄语
六、布置作业(屏幕显示:作业)
《论美》教案
执教者
曹虎生
教学目的:
1、把作者对美的见解,认识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关系。
2、学习运用比喻把道理讲得通俗易懂的方法。欣赏文中优美的语句。
3、认识美德最美,培养自己完美人格。
4、考察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美德最美,培养完美人格。
2、欣赏文中优美语句。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交流家人、同学、朋友对美的看法。
2、思考什么样的人是美的,对美有什么看法。
二、导入: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各人对美的理解却不尽相同,因为人们所生活的环境、接受的教育、所在的职业有很大的不同。什么是美,一直是人们讨论的话题。现在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培根是如何认识美的!
三、认识作者:
1、请同学们说说你们收集的培根的名人名言。
例:知识就是力量。
认识真理,和相信真理乃是人性中最高的美德。——《论真理》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论学问》
2、介绍作者信息。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是莎士比亚的同时代人,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英国十七世纪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在人类思想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马克思曾誉之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四、整体感知文本,初步把握作者观点: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画出你认为最能表达文章观点的句子,说说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是如何论述的?结合讨论书后第二题。
观点:“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吧。”
作者首先说到美德是最重要的,但外形美和内在美往往不能统一,不能兼得。这时,作者提出不要因为外形美而放弃了内在美(像作者所举的这些人都是内外皆美的,但毕竟是少数)。那为什么内在美比外在美重要呢?作者在第三、第四节作了回答。作者将颜色之美、形体之美和行为之美(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进行比较,说明形体之美胜于颜色之美,优美的修养胜于形体之美。培根所说的有些老人显得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有些年轻人具有美貌,但缺乏修养,正是为了证明内在修养胜于外在美。最后,就是本文的总结,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五、再读课文,欣赏优美深刻的话。
文章短小精悍,许多话都可引为格言,请你阅读课文,找出让你感触颇深的观点或言论,谈谈你对这些观点的理解并结合文学作品以及现实生活中(古今中外皆可)的例子来进行阐述。
“美德犹如宝石,只有在朴素的背景下,才显得更加美丽。” “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难于保持的。”
六、感悟课文,理解生活之美。
1、在你的生活里,你觉得什么是美?并模仿作者的话,精心拟出几句关于美的言论。
2、交流合作:小组交流自己理解的美,比较一下,谁的理解最好。
3、展示结果:编写班级的“凡人论美格言”
七、再读课文,总结认识。
《美的回答》一课是我们一年级的一篇课文,这是我的一节过关课,上课之前我进行了精心的准备,虽然班里的多媒体不是很清楚,但是我仍然制作了内容丰富的课件。课文是一首短小精悍、琅琅上口的小诗,课文的前五句讲我们保护大自然的行动,后四句与之相照应,讲大自然给了我们美的回答。
教学伊始,我用自己绘制的两幅《光秃秃的山》和《绿油油的山》进行对比,把教学引入到“我们都为大自然做了哪些事,才能让山变成绿油油的?”这一问题上,教学环节过渡很自然。在学生感悟课文时,我努力让孩子们都感受到了大自然带给人们的生机和美丽,并引导学生按照老师提供的有梯度的句式来说完整的话。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我的指导性语文不够细致,没有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儿童化的语言,所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不是很高,能力比较差的学生不知道在学习时该做什么。
当我用美丽的图片来让学生欣赏时,教学达到了高潮,学生被美丽的大自然所吸引,不是发出“哇”的声音,但这是我却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没有及时让孩子们带着这种心情去美美的把课文朗读一下。我在深深自责,在教学中我太注重程式化的完成教学环节,而忽视了真正的教学目标,虽然在学习中学生们知道了保护大自然,爱护我们的生活环境,但是学生没有达到有感情的朗读。应该说,这是一节失败的课,一节事倍功半的课。看来教学并不是简单的花几天时间去备一节就可以讲好的,而是要把自己当成孩子一样,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真正的去探究他们需要什么,在他们的原有的认知水平上,还可以提高多少。
【论美阅读答案】推荐阅读:
《安静的阅读》阅读答案09-14
古诗文阅读的阅读答案07-02
《我在》阅读答案05-30
垂柳阅读答案06-11
《鹰》阅读答案06-13
《承诺》阅读答案06-25
《豆腐》阅读答案07-07
包拯阅读答案07-10
《看望》阅读答案07-27
《冰吼》阅读答案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