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活动的心理学意义(精选8篇)
体育运动不但可以强健身体、塑造体形,还能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更是学生自我展示,培养自信心、自尊心的重要途径。 体育教学活动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在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的同时,能够使学生通过参与体育教学活动,培养健康体质与气魄,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展示自身运动才能和天赋,获得师长同学认同,自信心和自尊心得到增长,反过来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优秀意志品质的培养。与其他学科相比较,体育学科具有独特的教学手段和特点,在教学活动中需要培养学生勇于拼搏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当代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王子公主,没吃过苦,所以一旦遇到生活、学习上的困难常选择逃避,培养和磨练其意志品质十分必要。 而学校体育教学活动,其实就是锻炼和培养学生意志品格的重要途径。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通过自身精神魅力感染学生,使他们能够心态积极地看待面临的问题或困境,形成能够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健康精神和完美意志品格, 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均会产生积极影响。
体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 以身体活动为基本手段, 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及其培养人的各种心理品质为目的。尤其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人们对精神方面的需要高于对物质方面的需要。人们对于体育的认识不只限于强身健体的方面, 希望通过体育活动的参与得到更多的精神享受。
大力发展体育运动, 不仅能够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而且能够培养人们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 创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构建和谐中原具有重要意义。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体育健儿取得的优异成绩, 将极大地鼓舞民心, 增强民族认同感。体育也有助于培养人们勇敢顽强的性格、超越自我的品质、迎接挑战的意志和承担风险的能力, 有助于培养人们的竞争意识、协作精神和公平观念。一些体育活动和体育赛事对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弘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 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 都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体育运动对于身心健康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它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增进健康、强健体魄
体育运动好多项目具有竞技与娱乐并存的特点, 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技术水平的人都能参与, 或活动, 或比赛。经常参适量的体育运动, 不仅能改善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的功能状况, 同时又能提高人的力量、速度、弹跳、灵敏、耐力等专项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总之,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使人们在兴奋与愉快中增进健康, 强健体魄。
二、培养与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
经常参加体育运动或训练, 会学到很多控制自己情绪和调节自身心理的手段和方法, 是对自己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和锻炼。经常参加体育运动不仅能提高人们的力量、速度、灵活、耐力、弹跳、反应等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并改善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状况, 而且还能培养机智、果断、沉着、冷静等心理素质。也是建设精神文明的一种良好手段。通过一些体育比赛和训练, 可以培养团结战斗的集体主义精神;可以锻炼胜不骄, 败不馁, 勇敢顽强, 克服困难, 坚持到底等良好作用。可以看出, 体育运动的意义非常重大。
三、培养勤奋、助人、拼搏的优秀品质
经常参加体育运动, 可以培养人的优良体育道德作风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生命在于运动”, 生命之美在于它时时刻刻都处于运动之中, 而体育, 恰好集中了这种美。它将力量与技巧, 速度与优美同时体现到了极至, 赋予人无限的启示与动力。体育运动充分地展示了人的自由、活力和创造力, 成为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和顽强的拼搏精神, 才能拥有健康、幸福、美满的人生, 才能为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昌盛和社会的文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培养人的信息意识、提高配合及应变能力
体育运动在某方面需要一定的判断能力, 尤其在现代的体育比赛中, 准确的判断已成为制胜因素之一。判断的基础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通过观察对方和同伴的动作、声音、场上的布局等, 预测将要发生的情况而迅速做出决策。因此, 运动员在场上要相互协调, 并不断观察同伴的意图, 才能默契地与之合作。好的锻炼态度和方法都要将它化为习惯, 只有形成了习惯, 好的态度和方法才能随时表现与应用, 好像出于本能, 受益于终身。
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是参加体育运动必须完成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就是培养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 就是培养把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的一种需要, 成为一种习惯。加强良好锻炼习惯的训练。良好习惯的形成, 是意志与毅力的结果, 只有经过严格要求, 反复训练和努力实践才能形成。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必须努力尽可能坚强地形成良好的习惯, 但为了达到这种目的最重要的还是正当行为的不断练习。”培养训练学生的良好锻炼习惯, 应与端正态度、激发兴趣相结合。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同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 三者之间互相影响, 互相促进。锻炼态度端正, 参与锻炼的兴趣浓, 必然催化良好锻炼习惯的形成。而有了良好的锻炼习惯, 其锻炼态度自然端正, 参与锻炼的兴趣自然愈浓, 锻炼效果也会得到显著提高。因此, 好的锻炼态度和方法都要将它化为习惯, 只有形成了习惯, 好的态度和方法才能随时表现与应用, 才会受益于终身。
体育锻炼是一种增进普通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手段。篮球、排球、足球、慢跑、健美锻炼形式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的心理状态都有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其中, 球、排球、足球、慢跑、健美对抑郁症具有明显改善作用, 排球和慢跑对焦虑的作用比较显著, 对于人际关系敏感具有显著调节作用的锻炼形式是篮球、排球、足球。
结论:大学时期的体育, 是整个人生的关键环节, 因此, 大学生在整个大学学习过程中就应受到良好的体育教育。从思想深处认识到体育对于人体的巨大作用, 才会努力学习体育基本知识、钻研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自觉主动、积极经常地参加身体锻炼。就能为将来走向生活, 工作和参加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养成自我锻炼的兴趣与习惯, 使其终生受益。
我们学校的体育课开展得很好, 每一个学生都尽可能的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另外, 学校可以加大考勤力度, 充分调动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 如果可以的话, 体育课每周设为两节最好了。希望我校的体育课最终达到锻炼学生的身体, 增强学生的体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松.开展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的现实意义.沈阳电力专科学校学报, 2008.3.
[2]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心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5.[3周力.运动的心理训练与教学[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9 (2) .
[4]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田径[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
人们在剧烈运动过程中,身体的肌肉、各器官系统都要参加活动。要使人体适应剧烈运动,就必须做好准备活动,防止运动带来伤害。剧烈运动后,要使人体逐渐进入安静状态,就必须做好整理活动。
一、准备活动的意义、内容、量和时间
1准备活动的意义
(1)准备活动遵循人体运动生理规律。在参加体育活动前使身体由相对静止过渡到相对运动状态的适应性过程,否则会造成多种损伤。准备活动还能提高机体对突然变化的内外环境的适应性,否则突然加大运动量会使神经系统来不及传递兴奋,造成内脏和运动器官功能的不协调,而发生心慌、腹痛和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
(2)从运动生理意义上讲。准备活动提高人体体温,消除肌肉、韧带的粘滞性,使肌肉柔顺,韧带伸展性加强,关节活动幅度加大,易于运动时的伸展和收缩,也使运动时的协调性明显提高。另外,准备活动不仅使人体运动系统进入工作状态,还能使内脏系统和神经系统也进入工作状态,更好地利于运动。
(3)适当的准备活动,可以提高内脏器官的机能。内脏器官的生理机能特点之一是生理惰性较大,当运动开始,肌肉发生最大功能时,内脏器官并不能立即进入最好的状态。运动前,进行适当的准备活动,可以让内脏器官的功能逐渐达到运动时状态水平,可以减轻开始时由于内脏器官的不适应所带来的不舒服感。
(4)准备活动可以使心跳加快,呼吸加快加深,肺活量增强,使中枢神经系统逐渐兴奋,使各器官系统逐渐协调工作,做好参加运动时的必要准备。
(5)调节心理状态。体育锻炼不仅是身体锻炼,也是心理活动。心理活动在体育锻炼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体育锻炼前的准备活动可以调节心理,接通各运动中枢的神经联系,使心理状态处于最佳状态,投身于体育锻炼中。
2准备活动的内容、量和时间
(1)准备活动的内容大体上包括一般性练习和专门性练习两部分。一般性准备活动包括走、跑、跳、徒手操等,活动部位较全面,从颈、躯干、臂、腿直到脚:练习时应柔和细致。专门性准备活动是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和要求而采用的一些练习,其作用是使大脑皮层对某一项运动或某一技能产生特有的适宜兴奋性。
(2)准备活动量的大小和时间应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一般是冬季时间较长,夏季时间较短,活动幅度由小到大,运动速度由慢到快,强度以全身发热、微微出汗为准,心率、血压都应比安静时增强为宜。运动到四肢关节灵活,身体轻松,有跃跃欲试的感觉为好。
二、整理活动的意义
进行整理活动是使肌体由紧张状态过度到相对静止状态。它的意义不亚于准备活动。人体在剧烈运动时,心脏处于高效率工作状态,突然停止运动后,心脏在短时间内仍然继续按剧烈运动的需要,将大量的血液送到上下肢。此时,由于运动突然停止,肌体不再收缩,心脏的回流量减少,大脑得不到充足的血液补充,且在重力作用下,原有的大脑血液还会流向心脏,会造成大脑暂时贫血。于是就会发生眼前发黑、头晕、呕吐等现象。剧烈运动时消耗大量的氧,内脏器官的工作不能满足肌肉的需氧,导致许多运动是在缺氧条件下进行,这样会产生一些代谢产物,如乳酸等。这些物质需要在运动后逐渐增加氧的供应来消除,因此,运动后呼吸和心跳仍有加速的现象。为了增加氧的吸收和运输而做整理运动,做一些放松和调整呼吸运动帮助恢复所欠的氧,做一些整理活动,就会使呼吸和血液循环畅通,氧和养料供应充分,代谢产物容易排出,有利于消除疲劳,避免不良反应。通过做整理活动,身心会得到充分的恢复。
粟海英
内容摘要:初中体育是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必修课,它的重要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强健身体、锻炼自身的各项机能,还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初中体育是至关重要的。针对现在体育课程内容单一,缺乏创新这一情况,我们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这样不仅仅可以增加学生的积极性,更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得到适当的锻炼,让学生从高度紧张的学习中得到放松,从而达到提高身体各项技能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体育 游戏活动 寓教于乐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学改革也不断在进行着。体育教学的改革也是必不可少的。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质量,怎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如何才能安全有效地达到教育教学目标,我们就要从课程改革开始,我们要将游戏融入体育教学之中,让游戏成为体育教学的辅助手段,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放松身心,从高度紧张的状态中得以缓解,同时提高自身的身体机能和其他能力,从而提升整体素质。
一、游戏教学法的概念
游戏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游戏达到教学目的,从而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我们要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让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有所增强。我们还要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愉悦身心的同时得到身体的锻炼。游戏教学法有这很强的趣味性,它可以让学生在面对学习压力的时候进行减压,从而达到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游戏教学法还有一定的竞争性,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游戏教学法也有很强的组织纪律性,因为人数较多,所以没有一定的纪律是无法成功完成的。所以,在游戏教学法中,学生不但提高了团队精神,还有效地缓解了自身压力,同时增强了组织纪律性,真是一举多得的好方法。
二、体育游戏活动的原则
将游戏加入体育教学中不是为了让学生一味地疯玩,而是让学生在游戏中得 1 到锻炼,基于此点考虑,游戏教学就需要遵守下列原则:
1.游戏活动要有趣味
初中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同时也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同时他们的可塑性也很强。我们可以通过他们这一特点将趣味性和运动性相结合:一方面,我们可以选择趣味性强、竞争性强的游戏;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让他们在游戏中培养出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之间良好的友谊关系。这样在游戏中,学生不仅仅身体素质可以得到锻炼,同时也可以培养出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协作能力。
2要注重.差异化运动
不同的学生在生理、心理发展上的情况是不同的,我们需要根据他们的年龄和性别进行划分。了解他们的兴趣所在,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样的运动。比如,这个时期的男孩子精力旺盛,争强好胜,我们就可以安排一些运动量较大的游戏。反之,女孩子可能比较喜欢一些比较文艺的,那我们就安排一些运动量较小的游戏。这样因材施教,结合他们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安排相应的活动方式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3.游戏活动不能脱离教材
体育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组织学生进室外的身体锻炼来完成的。但 无论哪一种教学都是围绕教材来开展的,当然,体育教学也不例外。那么,我们就要将游戏和教材相结合,让游戏成为服务于体育教学的工具。所以,游戏设计要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和教育性,这样才能起到辅助教学,提高教育质量的作用。
4.活动中要注意安全问题
由于体育课教学的特殊性,课堂经常受到突如其来的外界的干扰,体育课是一门户外运动的课程,这就不得不强调安全问题了。体育课运动量大,运动范围大,同时学生们的身体素质不同,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准备运动,以防扭伤的情况。还有,在上课前要对班上学生的身体状况有所了解,了解是否有重大疾病史。在游戏的设计上也需要考虑到安全的问题,一定要将学生的安全放在首位。
三、体育课中游戏的开展
1.准备工作必不可少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教师需要了解到学生的身 2 体状况,根据这一状况制定相应的活动,同时也要做好准备工作。还要让学生们做好准备活动,以免在上课过程中出现扭伤、拉伤的情况。准备活动可以选择跑跳类的,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可以达到热身的目的。
2.进行诱导
在体育教学中会有一些比较难的动作,学生在掌握时会有些吃力,从而产生抗拒的心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类似的游戏,让学生们的大脑中大概有这个动作的印象,然后在通过分解的动作加以联系,引导学生学习这一动作,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掌握这一动作。
3.提高身体素质是关键
我们要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这也是初中体育教育的目标所在。我们可以采取合理的游戏教学方法来改变一些枯燥的运动形式,有效地激发学生对这一课程的兴趣,从而更容易地达到教学目标。
比如,学生不喜欢枯燥的跑圈式活动,我们可以加入一些趣味性的内容。比如,追逐类的游戏,这样一方面可以使跑圈不再枯燥,同样也可以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4.比赛要公平
体育运动就一定会有比赛,比赛就一定会有裁决,教师一定要做到裁决公平,要保持公平、公正的心态做出准确的评判。尤其是对竞争比较强的游戏,我们要用公正的评判让学生信服。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还可以增加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减少师生之间的差距。
5.调节心理,恢复体力
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随时调整学生的情绪,降低学生的疲劳度,使学生的体能尽快地恢复,使学生从过度紧张的状态下放松下来,这样我们才能寓教于乐。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轻松的诸如“丢手绢”这样的小游戏来使学生得到放松和缓解,从而达到身体机能的放松。
四、总结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游戏教学法不得不说是新教育改革下的一个突破,他对学生的综合教育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游戏教学法,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有效地减压,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当然,游戏 3 教学法不能脱离教材,老师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避免学生在活动中受伤。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缓解压力,同时提高身体的各项机能,达到提高身体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笑一.论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运用[J].教育时空,2008,(3)
喜欢体育并不一定必然身体力行地参与体育锻炼活动。这是因为对体育态度的结构包括认识、情感和意识三个方面,即包括对体育活动的目的、意义、价值的理解和评价,对体育活动的情感体验以及体育活动的行为反应。一般来说,三个成份是协调、一致的,或是能认识到体育在强身健体上的意义和价值,喜欢体育并积极参加,或是与此相反。但是,体育态度的三个要素有时并不协调一致。有研究表明,三种之间的相关程度是不同的,情感与行为倾向的相关程度高于认识与行为倾向的相关程度。当认知成份和情感成份不一致时,一般地,情感成份就决定了行为倾向。本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男生只要表现出对体育的积极态度,就会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而中学女生喜欢体育和积极地参与体育是两回事,她们对体育喜爱或许只停留在认知层次上,表现为关注、欣赏体育,却不积极的投身到体育活动之中。 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是与实际参与锻炼状况相一致的。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体育活动的锻炼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次数显著相关的结果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只有积极的投身到体育锻炼之中,心理健康水平才能得以提高。
从表3中可以看出,男生的体育态度与心理健康总量表以及各分量表显著相关的是自尊自信、情绪稳定性、人际交往、意志品质和总量表;女生体育活动次数与心理健康总量表以及各分量表的相关情况是:高度相关是自尊自信、情绪、人际交往、学习适应性中的学习态度和总量表得分;显著相关是学习适应性中的学习环境、学习技能、学习适应性和意志品质。这表明中学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无论从总的心理健康水平还是从各个分量表都与其实际参加体育锻炼的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学男生除了学习适应性,其余各方面也都与体育活动密切相关。
5结论
中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身体和心理的发育以及思维方式等趋于成熟,但是,由于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以及人际交往、青春期心理适应等方面的困扰,导致了一些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因心理问题引发恶性的事件层出不穷,给学校、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后果,因此,重视心理健康的教育已经成为现代学校体育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针对当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对部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了抽样调查,了解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了其体育活动状况原因,探讨了体育锻炼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5.1心理健康调查结果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为中等级的男女生分别为29.4%和50.4%,心理健康水平为差等级的男女生分别为16.2%和11.1%,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5.2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活动的关系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活动均呈显著相关。这一结果与人们对体育所具有的心理功效的认识是相一致。它说明体育作为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手段与方法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5.3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体育活动状况呈现的相关特征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体育活动状况呈现出不同的相关特征。男生心理健康的总水平以及各分量表得分与其对体育的喜爱程度呈显著相关,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以及各分量表得分与其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呈显著相关。男生的体育活动态度与体育活动次数呈显著相关,女生的体育活动态度与体育活动次数无显著相关。这一结果也表明,女生对体育的态度与体育行为倾向明显的不一致。它提示我们,指导女生的体育锻炼活动不能仅停留在体育态度的转变,而应使其逐步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使其身体力行地投人到体育锻炼之中。
5.4体育锻炼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体育锻炼对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能有效地调节中学生身心矛盾,减轻学生心理压力,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它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健康意识、主动探索和勇于实践的精神以及充分发展个性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从学校体育的特点与功能来分析,体育锻炼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体育锻炼能有效促进中学生智力与能力的发展;(2)体育锻炼能提高中学生德性修养,培养良好的品德;(3)体育锻炼能净化学生的情感,达到治疗心理疾病的目的;(4)体育锻炼有助于发展学生个性,提高社会适应能力;(5)体育锻炼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协作精神;(6)体育锻炼能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提高学生的意志力;(7)体育锻炼有助于缓解学生的精神压力,消除其心理紧张。
6建议
建议各中学建立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教育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巧和心理训练方法的体育教师队伍,在体育教学中把体育精神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促进中学生的身心向更加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
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教育的观念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信任、理解学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学科特点,从各方面教学内容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提高预防医学和自我心理保健意识能力。
一、中学教育心理学的任务
中学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从我国的中学教育实际情况出发,对中学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各种心理现象做具体的分析,以探讨师生特别是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了解学校中集体与个体的心理活动,并预测其心理发展,为中学的教育、教学、管理措施提供心理科学依据,以利中学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优化思想政治工作,提高管理效能,实现中学的教育目标。
心理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归根到底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它的产生、发展和变化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探索中学领域中的心理规律是中学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如果不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心理年龄特征,就难以确立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可靠指标及促使学生个体社会化的有效措施;如果不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形成良好品德的心理规律及个别差异,就不能自觉地进行因材施教,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知识巩固率,也不能有效地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只有依照心理发展规律为依据,才能在中学教育活动中,实现预期的中学教育目标。
关键词:体育活动,意义,限制因素
高校的发展离不开教职工健康的身体和校园整体和谐的氛围。高校工会通过组织体育活动,能够使其职能得到更加有效的发挥,让教职工在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中更加愉悦,能够真正地实现寓教于乐。这样既可以提高高校工会的组织能力和吸引力,同时还可以提高教职工参与学校发展建设的积极性。所以,这就需要高校工会应该加强研究,找到开展体育活动最有效的方式,促进高校的健康发展。
一、高校工会组织开展体育活动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建设和谐校园环境
高校工会组织体育活动,会给教职工更多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这样就可以使教职工的身体和心理得到更好的锻炼。同时,在活动的过程中,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形式,还能够使教职工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在丰富的体育活动形式中,可以培养学校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教师在体育活动和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可以建立和谐的关系,很好地促进了和谐校园的建设。
(二)丰富教职工业余生活
高校工会通过组织丰富的体育活动,使教职工在下班的时候有更多的文娱活动的机会。这样就能够避免教职工除了上班就是批改作业等枯燥的生活方式。教职工在工作之余参加体育活动,既能够使身心得到锻炼,还能够引导其养成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使工会的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促进教职工的身心健康发展
高校教师很多时候都会面临着密度比较大的工作,许多教师由于工作压力比较大,所以没有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工会通过自身的资源组织丰富的体育活动,能够促使校园内形成良好的运动风气,使教职工积极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教职工在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同时,身体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情绪得到了放松,对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
(四)不断提升工会组织能力
在高校中,工会具有重要的服务职能,是构建和谐校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织力量。同时,工会想要组织体育活动,需要制定详细的方案,然后各个部门之间协同工作才能够使活动圆满成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使工会的组织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使工会的工作人员经验更加丰富。在组织体育活动过程中,既能够锻炼各部门协同工作的能力,还可以提升工会组织活动的整体实力。
二、高校工会组织体育活动的限制因素
(一)对于体育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少充足的经费支持
当前,高校工会组织体育活动的限制因素主要就是对于体育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认为体育活动就是玩,对于体育活动的效果不够重视。还有一些高校工会担心教职工会在体育活动中受伤,所以会尽可能减少体育活动项目,大大影响了体育活动的效果。这样的观念会使经费的投入严重不足,许多活动因为经费不够难以开展起来,严重影响了体育活动的效果和作用。
(二)体育活动组织方式比较单一
高校工会在组织体育活动时,许多都没有形成一定的制度,活动形式比较单一,例如,活动形式最多的就是篮球。这样就会使体育活动对于教职工个人有很大的限制,许多教职工难以真正参与进来。单一的体育活动形式既会影响到体育活动的效果,同时还会打击教职工参与的积极性。
(三)工会体育活动组织能力不高
高校工会体育活动组织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工会的组织能力的影响。因为许多高校工会在组织体育活动的时候,都会委托体育教师来组织。这样就会使其只能够按照体育教学的方式,会使教职工出现不适应的情况。还有的工会会邀请一些体育方面相关的人员来帮助组织体育活动,这样就会使体育活动的专业性受到影响,教职工在开展活动的时候容易出现意外,活动效果得不到保证。
三、提高体育活动开展水平的策略
(一)提高认识,注重经费投入
想要保证高校工会体育活动组织的水平,首先应该加强重视力度,认识到体育活动对于教职工个人身心发展以及高校发展的重要意义。加强资金的投入力度,保证各项体育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共同建设和谐发展的高校校园。
(二)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体育活动开展的专业性
想要保证体育活动开展的效果,提升体育活动的重要作用,关键就在于注重体育活动开展的专业性。所以培养专业的体育人才,对于高校工会开展体育活动提供更多的指导是保证体育活动效率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高校工会应该注重各个部门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在选用工作人才的时候,应该注重其体育专业素质。这样可以保证在开展体育活动的时候,教职工能够得到更加专业的指导,活动的方式也会更加专业,效果自然会得到很好的保证。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工会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能够有效丰富教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和谐校园的建立。所以,这就需要我们要对于当前开展体育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认识到体育活动在工会工作中的重要性,采用灵活多样的活动组织方式。加快体育活动人才对伍建设,增加经费支持,只有更加重视这项工作,才能够实现良好的活动效果。
参考文献
[1]高洁.高校工会开展体育活动的意义及限制因素分析[J].价值工程,2012,09:241-242.
[2]张卓林,杨辉,曹建承,张源.我国普通高校工会开展教职工体育的管理现状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03:78-80+104.
关键词:体育游戏活动;智力障碍儿童;教育
体育游戏是体育运动与游戏活动的总称,既包含体育锻炼的内容,又含有游戏活动的成分。即以人的身体与智力活动为基本手段,根据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对参与者进行的旨在促进人的身体健康,发展智力以及社会适应性的活动。而在教学中,通过游戏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能让智力障碍儿童在做中学,更易完成学习目标,不仅能提高智障儿童的身体素质,帮助他们掌握一些运动技能,而且更易改善学习过程中的情绪和行为等。
体育游戏作为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智力障碍儿童有着举足轻重的教育作用。正确开展体育游戏活动以及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创设新颖合理的体育游戏活动,在促进智障儿童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一、智力障碍儿童体育游戏的特点
1.趣味性。体育游戏形式有趣,种类繁多,可极大地满足智障儿童好动、好奇追求刺激等这类心理特点,有效地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在游戏中,智力障碍儿童能够放松心情,在轻松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得到锻炼。
2.竞争性。体育游戏的竞争性主要体现在多样化和集体化上面,也就是在游戏竞争中,把自由性特点作为基础,设计出综合了智力、思维、技巧、能力、集体协作等多方面因素的取胜标准。
3.具体性与可变性。体育游戏的可变性是指在活动中根据不同智障儿童的特点对场地、器材、规则、活动形式、路线等做相应的变化使不同程度智障儿童的特殊需要都得到照顾。具体性是指在对智力障碍儿童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变换形式可能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于有些智障生而言,难度较大。如果人多,采用小组接力的形式效果可能会更好。
4.简易性。简易性是指一方面游戏规则应简单明了、通俗易懂,不宜太过复杂。另一方面,为保证学生动作完成的质量、激发学生的畏难情绪,教师应做好示范、讲解。体育游戏设计简易,可以促使智障儿童参与,在游戏中担任一定的角色,并且顺利地将游戏任务完成。而游戏规则、跑动路线、动作技能等过于复杂都会给智障儿童任务的完成带来困难。
二、体育游戏对智力障碍儿童的影响
1.有效地提高运动能力,,促进智障儿童的生理健康。智力障碍是指智力落后于正常儿童,且伴有适应行为缺陷。这类儿童不仅智力发展落后普通儿童,而且大部分智障儿童生物机能系统发育不健全,与正常的同龄儿童相比,基本的身体素质明显较低。严重者还有着明显的行为缺陷,这对他们日常的基本生活产生了极大的不利影响。由于智障儿童在活动和知觉上先天存在缺陷,造成发展相对滞后。因此,他们需要更多的身体活动来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有效地促进生理健康。
2.有效促进智力障碍儿童的心理健康。智力障碍儿童的生理缺陷常会让他们伴有心理缺陷。智力、生理与普通儿童相比产生的差距,让他们的内心背负着很多负能量。尤其在与同伴交往中,当受到他人异样的眼光时,其自尊心会受到严重的伤害。而部分智障儿童为得到老师及同伴的注意,往往做出某些不同寻常的情绪表现,如易怒,或表现自己的情绪时用夸张的身体动作。而在体育游戏活动中,智障儿童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同伴的合作,赢得比赛的胜利,有助于智障儿童的自信心的培养,这不仅仅为他们创造了一个使自身适应能力和自信心得增强的机会,更使他们体验到了充实与满意的情绪感受。因为在体育游戏过程中,总伴随快乐和满足的情感,给儿童带来极大的快乐和享受,对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好处。
3.创设情景,促进智障儿童智力的康复。智障儿童在玩中学,各种生活技能在不知不觉中被他们掌握,这不仅极大地锻炼了他们的身体,对后天的智力的开发和大脑发育的改善也大有裨益,是一种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科学的教育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根据教学活动内容和智障儿童的实际情况,创设具有实际教育意义的情景能极大程度地激发儿童参与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4.遵守纪律, 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体育游戏有助于培养智力障碍儿童良好的行为品质,帮助其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规则是贯穿体育活动始终,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要求所有参与人员必须按照规则控制自己的行为,这样才能保证游戏有序正常进行。智力障碍儿童由于认知缺陷,所以“规则”二字对他们相对比较陌生,学时不知道什么是纪律,什么是规则,导致诸多不良行为习惯的产生,比如有些自闭症儿童在上课时走来走去或者不按照一定的秩序进行排队等。经过多次的体育游戏活动训练让他们亲身体验什么是规则,怎样遵守纪律,这些为他们融入社会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另外,大部分的智障儿童注意力容易受外界干扰不能集中,通过设计新颖有趣的体育游戏活动可以调动智障儿童参与的积极性,让他们专心致志地参与。通过有趣的体育游戏活动吸引智障儿童的注意力,在活动中提高智障儿童的有意行为并逐渐巩固起来,将成为学习和生活中的良好品质。
5.调动智障儿童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体育游戏是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在体育课堂中编制或选取的一些游戏活动内容,这些游戏内容容易吸引智障儿童的注意力,使他们能积极参与活动,并且能够启发兴趣,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的特征,另外,还有一定的运动强度。通过参与游戏,智障儿童学习的热情能够得到激发,他们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课堂教学中去,这对促使他们掌握动作技能,完成教师课堂的教学目标很有帮助。体育游戏不仅丰富了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的内容,活跃了气氛,同时增进了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在最佳状态中学习动作技,学习效果大大增强。并且在游戏进行当中,他们将更多的游戏方法和游戏规则掌握在大脑中,具体操作与运用的能力有所增强,为步入社会积累实践工作经验和能力。
6.培养智障儿童团结合作的的精神以及竞争的意识。智障类的儿童在集体活动中的团结合作意识较差,他们通常是以自己的个体为单位。比如在进行拍手接力的游戏中,大部分的智障儿童往往不知道跑回来后和其他的同学拍手,以及给同伴加油的现象。我们知道体育游戏最大的特点是它具有竞争性,可是大部分的智障儿童不知道什么是竞争,不理解什么是赢。经过多次的体育游戏活动,大部分智障儿童逐渐理解游戏的规则,能够在活动中为自己的同伴加油呐喊,想要赢的欲望变得强烈,在自己的队伍赢了之后并且欢呼雀跃。竞争意识的不断加强和团结意识的不断培养,这样为智障儿童顺利的走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体育游戏活动符合智障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不仅可以促进他们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康复,还有利于心理健康发展与养成良好的行为品质,更重要的是认同并遵守规则的社会性发展,这些对于智障儿童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让他们在身体锻炼的基础上得到了全面的教育。
参考文献:
[1] 张文京.弱智儿童个别化教育与教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1-20,102-119.
[2] 代伟.浅析体育游戏在智障儿童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论坛,2015(316):208.
[3] 黄月婵.智能障碍学生之体育教学策略[J].特殊教育季刊,1997(62):6-9.
【体育活动的心理学意义】推荐阅读:
适合低年级的体育活动创意体育活动教案07-20
适合低年级的体育活动精选创意体育活动09-20
体育教研的活动计划07-21
体育课热身活动的教案06-25
如何组织好幼儿的体育活动10-06
大班体育活动跳的教案10-06
阳光体育运动的意义与价值09-21
学校体育活动的新探索05-29
小学体育课的准备活动论文06-13
体育活动周的工作总结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