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创设情境(通用10篇)
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教师讲解,在“一言堂”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讨论、发表意见的机会常常被剥夺,课堂上几乎听不到学生的声音,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参与课堂的热情,觉得思品课枯燥乏味。这样的课堂不仅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新课程标准强调: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多方面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使学生在愉悦中接受教育,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因此,在思品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创设符合教育规律的情境,才能提高教育教学的时效性,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一、新课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过:“成功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伊始,精彩的情境导入不仅能抓住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兴趣,还会使学生进入求知的亢奋状态。新课导入的形式方法灵活多样,如:歌曲导入、故事导入、小品导入、漫画导入、视频导入等等,教师可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灵活设计。
如:我在讲授《理解老师》时,用多媒体播放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导入新课,学生在欣赏歌曲的过程中对老师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不仅为理解老师做了情感上的铺垫,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后面内容的学习做好了准备。新课的引入还可以采用视频的形式,如:我在讲授《透视追星》时,先让学生欣赏小品《追星族》,蔡明等的表演让学生捧腹大笑。通过观看小品,学生对追星族有了一定的认识,蔡明追的是“四大天王”,你喜欢和崇拜哪些明星呢?学生思维的闸门被打开,一个个踊跃发言,继而进入本课内容的学习。情境的巧妙创设,不仅顺利的引入新课的学习而且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二、教学活动中创设情境,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环节,是为达到教学目的而精心设计的一系列有组织、有结构的行为和动作的结合。其主要方式是创设多样的教学情境,如:角色扮演、分组竞赛、讨论等,使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
1、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指导学生行为实践,促进知识内化,做到知行统一。如:我在讲《透视追星》时,为使学生明白追星现象产生的原因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那是一个瑟瑟的秋天,小莉因为一点小事与父母发生了争执,父母又开始了无休无止的唠叨,真是烦透了,她大声地顶撞他们,然后摔门而去。一个人走在清冷的街上,冷冷的雨打在她的脸上,这时,她听到了这首歌——《天亮了》。老师带着感情的配乐朗诵及《天亮了》这首歌曲的播放,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一下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这种情境下老师提问:“这样的心情,这样的雨夜,当这样的音乐划过耳际,小莉会产生怎样的感觉?”学生很容易总结出追星是为了满足自我的精神寄托和情感共鸣的需要。为加深学生理解,紧接着我又提问学生:“你有没有过类似的体验?”小莉与父母发生冲突后,应该怎么做呢?学生略加思考便侃侃而谈„„生活情境的创设不仅帮助学生深刻的理解了教材的内容,发展了思维能力,而且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学会生存和发展,学会过健康而有意义的生活。
2、巧设活动情境,调动学生参与热情。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一切真理都要学生自己获得,或者由他直接发现,至少由他重建,而不是简单传递给他,所以教师要有意识的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得出结论”。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恰当地创设探索性的活动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性的活动当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受,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我在讲授市场经济的作用时,为使学生认识到市场是经济的“调解器”,为学生提供了下列材料:第一年,种大蒜的人比较少,大蒜的价格比较高,结果种大蒜的挣了很多钱;第二年,种大蒜的人比较多,大蒜的价格比较低,结果赔的血本无归;第三年,为应对市场搞多种经营,结果取得了成功。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学生自由结组并可以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活动情境的创设就好像平静的湖面激起了万丈波澜,学生的积极性一下被调动起来,马上投入到活动之中,经过短暂的准备之后,各小组便开始展示:有的组采取讲故事的形式;有的组编的顺口溜节奏明快;而有一个组编的小品博得了满堂彩,同学们一个个笑得前仰后合,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小品的片段如下:
第一年:
A: 老汉我今年58,全靠蔬菜要发家,你问我卖的啥?营养美容大南瓜。
B:(与A同学相遇)哎?这不是老彭吗?最近干什么呢? A:卖瓜。B:卖的什么瓜?
A:营养美容大南瓜。(骄傲的说)咦?咋这些卖瓜的?问一下今年多少钱一斤?
旁白:一毛钱8斤。
A:啥?一毛钱8斤?南瓜这么溅叫我咋卖呀?
B:看我,奔驰宝马全都有,从上到下全名牌,衣服“奥巴马的”皮带“叶利钦的”……
A:你咋挣这么多钱?卖什么呢?。
B:大蒜。今年种大蒜的人少,大蒜可贵了。(高兴地说)幽默的语言,滑稽的动作,再加上二人较高的表演天赋,赢得了同学们阵阵掌声和发自内心笑声。这种由学生自编自演的小品使同学们在笑声中顺利的总结出市场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出结论。活动情境的创设,使每个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去观察、思考、探究、交流,轻松愉快的学习,使每个学生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与提高。这样的教学设计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由被动学习向探究性学习转变,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思品课堂效率。
3、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自主探究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需要,创设以问题为核心因素的教学情境,把学生置于研究新的未知的问题气氛当中,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新知识、发现新问题、获得新体验的教学方法。如我在设计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时,我准备了2010年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作为情境材料,课前发给学生阅读,上课时选取了几段视频播放给学生看:为国弃文从理,开创中国力学教育体系的钱伟长;地震中徒手刨挖废墟,救出30多名村名的铁打的汉子才哇的事迹;月薪2000-3000元,资助37名贫困生的洗脚妹刘丽的事迹。很多同学看完后热泪盈眶,激动不已。在同学们情绪略平静以后,我设计了两个探究问题:“上述人物中,最能感动你的是哪一位?是什么打动了你?结合上述人物的事迹,请你谈谈怎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
学生在当时的氛围中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不需要老师以往那种老生长谈式说教和灌输,学生所有回答都来得那么自然,那么水到渠成。尤其谈到怎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时,很多学生都谈到了要劳动,要奉献,要有责任感,要用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等等。他们在回答这些问题时,没有丝毫的牵强,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通过问题情境的设计,促使学生综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自觉地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把思维引向深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结尾处创设情境,提升人格魅力
思想品德课重在激情、明理、导行,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如:我在讲授交往有艺术后,让同学们反思自己平时与他人交往中不礼貌的言行,以督促学生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讲完环保的内容后,请同学们创意校园公益小广告,并把同学们的创意写在校园的各个角落,让学生在感受成功的同时更加规范自己的言行。这些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又能够在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境中得到感受、体验,得到巩固、深化,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也能促进正确思想和良好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唉, 网络又被老师断了, 真没劲!”
这样的对话不停地在我们耳边响起。在技术日益发达、电脑日益普及的今天,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我们, 却往往被学生忽略, 同样不受学生欢迎的还有我们所教的那些知识:W o r d、E x c e l、P o w e r P o i n t、资源管理器等等。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失去兴趣了呢?
我认为, 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应用软件相对简单, 操作类技能一看就懂, 一做就会, 简单到学生提不起兴趣。二是所教内容脱离实际, 为技术而技术。例如:在教授与文字处理软件有关的教学内容时, 教师会将一篇《秋游》作文反复地进行改变标题与字号、段落重新排版等操作;在讲授电子表格软件时, 还会经常使用诸如杀毒软件三个门市部的销售量等实例。
目前,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太简单, 并且学生实际用到的不多, 看不到软件的实际用途或者看不到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用途, 产生不了学习的需求, 自然也就无法产生学习的兴趣。那么, 如何才能从相对简单的软件教学中挖掘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只要找出学生的学习需求, 学习兴趣就会自然产生, 学习需求就是激发兴趣的最好工具。简单地说, 就是让我们在上课时不直接说学什么、为什么学、学了怎么用, 而要花一定时间去和学生探讨“我”需要什么、为什么要学这个内容。下面, 我结合多年的听课实践, 谈谈在导入环节如何创设好情境, 挖掘学生的学习需求。
创设软件实用情境:让学生直观地看到需求
文字处理软件是中小学都要教的内容, 其中的字形、字号、段落设置为常规教学内容。对于这些内容,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很
/刘鸣家
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例1:Word文字段落格式教学
教师在课上结合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 创设了较多种应用文文体格式的情境。通过对请假条、留言条、通知、海报等多种文体格式的比较, 学生看到不同的应用文文体中字体、字号的不同, 理解了字体、字形等的实际用途, 从而明白了为什么要学这些内容。此时, 教师引出课题, 进行相关知识点的教学并下发已经准备好的文档, 让学生设置格式。学生会自动地按照上面铺垫的应用文文体进行格式编排设置, 不再局限于教师设定的标题多少号字、正文段落多少号字等要求来进行操作。
在这个课例中, 教师通过学科内容的联系整合, 创设了文字编辑软件的实际应用情境, 学生从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中很直观地看到了W o r d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从实际应用中产生学习需求, 并由这些需求出发, 自觉主动地去学习相关的知识点和操作技能, 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教师主导课堂、学生被动学习”的常规课堂模式。在软件教学中, 教师往往不分析为什么要教这个软件、这个软件目前的使用情况如何。这样一来, 学生就会产生“老师教什么, 我就学什么”的想法, 损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将学生彻底陷入被动、被迫学习的境地。该课例在这方面给予我们很多思考。
创设多角度思维情境:让学生充分讨论出需求
课例2:电子表格软件的综合应用教学
教师采用了学校运动会中的运动员成绩表为教学电子表格的材料。这个本来平淡无奇也为大家所常用的材料在教师精心准备的三个问题的引导下, 激起了学生的热烈讨论, 学生们提出了很多需要在电子表格中实现的功能。因为是学生讨论出来的学习需求, 所以他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兴趣高涨, 主动性很强。
问题1:如果你是我们班的体育委员, 你需要这个数据表的哪些内容?
生:需要本班各位运动员的数据。
追问:如何才能从学校运动会的总成绩表中得到本班的数据呢?
生:排序、筛选。
问题2:如果你是学校运动会的总裁判长, 你需要从这个数据表中得到哪些内容?
生:各个班级的总分、各个项目的名次。
追问:这些总分、名次在原数据表中都是没有的, 我们应该怎样得到这些数据呢?
生:计算、公式、函数、分类汇总。
问题3:如果你是校学生会宣传部长, 要在学校橱窗中进行学校运动会的宣传, 你又需要从这个数据表中获得些什么呢?
生:各班第一名的多少、各班总分的排名。
追问:这些数据用什么方式来呈现能更吸引眼球呢?
生:表格呈现、图表显示。
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 学生换位思考, 从多角度分析同一材料的不同用途与呈现方式。在热烈的讨论和教师恰到好处的追问中, 学生明白了自己该怎么处理这些数据, 在处理这些数据背后又隐藏了什么样的操作技能需要自己去熟练掌握。这种对同一材料从不同角度分析的情境, 会让学生思维活跃, 并且能通过多个问题贯穿整个课堂, 对于提高课堂效果有非常明显的作用。
创设角色扮演情境:让学生大声说出需求
课例3:P P T之超链接教学
上海世博会是2 0 1 0年上半年的一个热点。因此, 教师从世博会引入, 预先制作了一个世博会的展馆展示P P T, 但在首页的各个展馆名称上并未做好超级链接。课堂上, 教师创设情境, 告诉学生要进行世博主题班会, 展馆介绍的P P T已经做好 (出示) , 需要一个“世博小介绍员”。接下来, 教师请一名学生来扮演介绍员, 其他学生扮演游客, 可以任意提出要看哪些展馆。当然, 在接下来的介绍过程中, “介绍员”不停地用鼠标滚轮翻页, 很难满足“游客”的要求。
教师趁势提出:这个P P T制作得怎样?
生:内容很好, 但是使用起来太不方便了。
师追问:那你们认为怎样才方便呢?
生:最好是点哪个展馆就可以跳到哪个展馆的介绍。
至此,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 终于大声地说出了他们的需求, 以下的教学自然水到渠成。
在上例中, 教师通过预设的障碍以及学生的角色扮演, 让学生亲身感受作品在使用过程中的一些弊端, 并由此提及如何去改进, 学生很自然地提出应该如何改进的方法。这种角色扮演的情境创设法, 会让课堂气氛活跃, 在小学教学中使用效果尤其明显, 因为小学生很容易进入角色, 在身临其境时也容易大声地说出他们的学习需求。
上述三个课例显然是比较成功的。在这些课例中, 教师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 创设了不同的学习情境。学生在融入这些情境的过程中, 看到了软件的用途, 讨论了材料的使用, 进行了亲身的体验, 能清晰地把握自己使用软件的目的, 了解自己的学习需求。学习的需求由学生主动提出, 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所带来的学习效率的提高是不言自明的。
一、巧妙创设想象情境,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拓展”
其实,实践证明独创性常常在于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研究对象之间的相似点,而原来以为这些对象或设想彼此没有关系。这种使两个本不相干的概念相互接受的能力,一些心理学家称之为“遥远想象”能力,它是创造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让学生在两个看似无关的事物之间进行想象,如同给了学生一块驰骋的空间。我们一定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拓展。
二、巧妙创设实验情境,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应鼓励学生用数学去解决问题,甚至去探索一些数学本身的问题。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算能力,还要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与数据处理能力,加强在“用数学”方面的教育。最好方式就是用多媒体电脑和诸如《几何画板》、《数学实验室》等工具软件,为学生创设数学实验情境。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使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分地互相交流,民主地、和谐地、理智地参与教学过程,这正是师生相互作用的最佳形式,因而也是发挥教学整体效益的可靠保证。
利用多媒体电脑向学生展示科技发展史,尤其是数学发展史,让学生意识到重要的问题历来都是推动数学科学前进最重要的力量,“疑问是发现之母”,创新来源于“问题的提出”,“数学问题的提出是数学发展的源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三、巧妙创设质疑情境,拓宽学生思维境界
要使学生能够提出有价值的“好问题”,需要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会观察、分析、揭示和概括。教师通过巧妙设计教学程序,利用以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实验室中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使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分地互相交流,民主、和谐、理智地参与教学过程,这正是师生相互作用的最佳形式,因而也是发挥教学整体效益的可靠保证。
1、课题质疑法。数学学习目标犹如指南针,为后面的学习指明方向,可从知识的产生、运用,以及知识的前后联系上去质疑。
2、因果质疑法。任何事物的原因与结果之间都有必然的联系,即有“果”必有“因”,有“因”必有“果”。
3、联想质疑法。根据两个对象或两类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之处,产生联想,并由此入手提出“为什么或有何相似处?”
4、方法质疑法。引导学生对解答方法进行质疑:“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这种方法能解决哪些类型的习题?”等。
5、比较质疑法。高中数学课程中有很多仅一字之差而又联系的概念,其概念的掌握有难度,易混淆,难比较。
四、指导学生质疑
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学生会由此对同一种问题形成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各自的接受能力也不相同。在数学实施中创设与主题相关的真实情境,指导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学生在数学实验室进行自主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提倡网上询问和互相设问。对于某些方面的教学内容,教师甚至有必要组织学生通过网络互相提问。通过沟通互动,他们会看到各种不同的理解和思路。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要学会理清和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相互接纳、赞赏、争辩、互助,他们要不断对自己和别人的看法进行反思和评判。学生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洞察和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究的的源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究的的源动力。我们应想方设法,设置各种情景,激发学生提出问题。教师的教学指导工作,重点应该放在设计问题情景上,而不是在设计问题本身,应着重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这样有助于学生
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勇于置疑、大胆创新。
1、从课本插图提出问题
新教材有很多有趣的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细微处并比较与日常不同,再提出问题。如:在学习折射规律后,让学生看图“鱼在哪里?”学生会提出“为什么鱼叉要对准鱼的下方?”“是不是看见的鱼并不是实际的鱼?”从而激发学生探
究的兴趣。
2、从日常生活中提出问题
日常生活中很多现象与物理知识息息相关,这些现象天天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已习以为常。教师若能够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必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如: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师先播放自然界一些物体的发声,然后教师问:“声音对于我们来非常重要,关于于声音,你们还有哪那些疑
问?”
学生问题总结如下: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什么是超音速?什么是立体声?
月球上能不能听到声音?等等
3、从各种俗语中提出问题
五千年的文化沉淀,使民间流传着许多俗语,很多是有科学道理的。引导学生分析它并提出问题,学生兴趣很大。如:讲平面镜成像时,先让学生讨论俗语“水中月,镜中花”,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水中有月亮?为什么镜子
中有花?镜子中的花和实际的花为何一样?为什么水中捞不到月亮?
4、从实验现象提出问题
教师可有意识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比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不断完善问题。如:讲改变内能的方法前,教师先做压缩引火实验,学生首先提出:“筒内为什么会有火花?”通过教师引导棉花燃烧说明什么,学生又提出:筒内温度为什么会升高?教师又提醒温度升高说明什么,最
后学生提出:筒内内能为什么会增加?
5、通过自身体验提出问题
详细介绍:
一、有关背景
《小小的船》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和幻想的写景诗,作者通过诗歌的形式描写了秋天夜空的美丽景色。这首诗韵律协调,音乐性很强。作者选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描写了色彩鲜明的自然景物。课文前两行写月儿的美,引起儿童丰富的想象,把弯弯的月儿比作小费品后两行写“我”坐在小船里尽情地欣赏美丽的碧空和满天的繁星。诗中有景,有情,有韵,孩子们读起来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于在读中陶冶儿童美的情操。教学中如何从一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入手,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体现形式和内容的直观性、形象性,创设情境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现摘以下几个教学片断。
二、实施 激趣引题,感受美 师:你们知道有哪些船? 生:轮船。生:货船。生:军舰。生:潜水艇。生:帆船。师:这些船在哪里行驶的? 生:所有的船都在大海中行驶。
师: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是一种有趣的船,它是在什么地方? 生:老师,我知道,这种有趣的船,它叫“月亮船”,它在天上。出示图〈一〉
师:图上画的是哪里?谁坐在那里,她干什么? 生:图上有一个小女孩,她坐在月亮船里看星星。生:这个小女孩,坐在月亮船里看见了很多很多的星星和蓝蓝的天。
生:小女孩坐在月亮船里看见了无数闪闪的星星和蓝蓝的天。师:我们先来放松一下,请大家闭上眼睛,听一听,歌里唱的是什么?
生:一闪一闪亮晶晶,漫天都是小星星。
生:挂在天空放光明,好像许多小眼睛师充满感情对学生说:是呀,在晴朗夜晚,满天都是小星星多美啊,你们想不想也上天去看看?好,老师带你们和小女孩一起上天去旅行。整体感知,再现美 配乐朗读课文。
师:请小朋友边听边看边想:小女孩乘着小小的船看见了什么?
生:在小小的船上小女孩看见了闪闪的星星和蓝蓝的天。生:我看见许多星星向我眨眼睛。通过这段绘声绘色的讲述,就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初步体会到月空的美。
通过这一环节教学,培养了他们认真听的习惯,并能一边听一边想,使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的内容,为下一步理解课文做了铺垫。
师:请小朋友在组内轻轻地把儿歌读一读,要求做到
1、将生字的读音读正确。〈读一读〉
2、数一数有几句话,编上号码。
3、议一议:小小的船儿指什么?(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儿歌中的小小的的船儿是月儿。小女孩乘着月儿看见了星星与蓝天,现在请每组组长带领小朋友再读儿歌,然后完成桌上的填空,把正确答案填好,看哪组又快又好。(用拼音填写)各小组自学,填空。
____的月儿,____的船,____的船儿_______ 我在_________船里坐,_____看见____星星_____天。师:现在,我们来做“你问我答”的游戏:
师:怎样的月儿怎样的船?生: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师:小小的船儿怎么样?生: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师: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怎么样的星星,怎么样的天? 生: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师:谁也来像老师那样问,请小朋友回答?〈生问——生答〉 学生的情绪高昂,争当小老师,争当小评委,在这里也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品词析句,体会美
师:老师有个疑问想请小朋友帮忙来解决,好吗?这里为什么要加个“只”,比较:我在小小的船里坐,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运用比较法让学生体味其中原由,这是一种“润物无声”的教学,学生自己体会领悟,最后真正明白了。
(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有了“只”以后,说明了什么?(四人小组讨论)
生:多了一个“只”读起来比较好听、读起来比较顺口。生:有了“只”以后,说明了小女孩只有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生:小女孩除了星星蓝天外什么也看不见了。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因为天空太美了,小女孩被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吸引住了。
生:小女孩坐在月亮船上被一闪一闪的星星包围着,她感到天空太美了,她陶醉了。
师:是啊,夜空多美啊!深蓝的天空上闪闪的星星对着我们眨眼睛,小女孩在这么美的夜空中陶醉了,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现在,我想请小朋友为图配音,把天空的美读出来,并加上动作。播放《小星星》的音乐
分组尝试读——其他小组评价——指名范读,模仿——全班一起读一读〉
师:小朋友们都读得很好,让老师感受到了夜空的美,不过老师还有个问题想请教小朋友,蓝天上的月儿除了像小船以外,还像什么?生:这月儿弯弯的,像一条香蕉。生:这月儿小小的,两头尖尖的。
生:这月儿像小船,也像镰刀。生:这月儿有时候还像细细的眉毛。
师:那小女孩为什么觉得月儿像小船而不像香蕉和镰刀呢? 生:老师,我知道了,香蕉只能吃,不能坐。生:小船就可以坐上去了。
生:因为月亮是弯弯的,两头尖尖的,小船也是弯弯的,两头尖尖的。
生:还有天空是蓝蓝的,大海也是蓝蓝的。
生:老师,我还有补充。因为大海很大很大,很广很广,天空也是很大很大,很广很广。生:说月儿像小船,因为它离我们太远了。
师:说得真好。(展示图)绘声绘色地向学生描述:小女孩看见夜空中这一轮弯月,两头尖尖的,多像一只漂亮的小船,她想:要是我能坐在这小船似的月儿里看看美丽的夜空景色那该多好啊!想着想着,她仿佛看见辽阔的蓝天变成大海,月儿变成小船,自己坐在小船里观赏着美丽的夜空景色。接着播放“小小的船”的曲子
师:同学们,如果现在正是夜晚,你坐在天台抬头看着蓝天,蓝天上的星星,又有月亮,你觉得月亮像什么?请同学眯着眼睛,听着琴声,有什么感觉?(好像飞上了蓝天,坐在弯弯的月亮上,都看见了……)[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打开思维的大门,描绘出五彩缤纷的夜空。
三、讨论
1、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美?
2、教学需要美,美是教育的磁石,教学不能忽略了“美”的功能、“美”的力度,不能以单纯“告诉”的方式,推进教学过程。本案例采用了哪些有效的形式?
四、简析 每天走进教室,就会觉得迎面扑来勃勃生气,眼前是一个个生龙活虎般的学生,是一群蕴藏着智慧,洋溢着情感,活生生的人,他们具有大人已很少具有的可塑性、强烈的求知欲,他们比大人更富有情感,更充满活力与主动性。教学需要美,美是教育的磁石,这块磁石就在我们老师备课笔记的旁边闪烁着光亮,是拿起,还是放下,教学的效果就大不一样。教学往往忽略了“美”的功能、“美”的力度,以单纯“告诉”的方式,推进教学过程。我们的“老师”与“学生”的分工是,“老师把知识告诉学生”,“学生则把老师讲的知识听好记住”。这样的教学恰恰是丢弃了那块宝贵的磁石一一美。缺乏美感的教学,便成了没有色彩、没有生气、没有情趣的单纯的符号活动。那必然是枯燥无味的。学生生来具有的审美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从而产生愉悦的情绪,产生主动地投入教学过程的“力”。没有主动投入教学过程的“力”,教学的主体性又如何体现呢!教学手段的运用,主要的是决定于教师对教学境界的追求。只有追求美,才能努力再现教材之美。教学手段实际上是一种媒介,通过它再现、强化、传递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要使教学手段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就得让学生能看得到、听得见、摸得着,从而在其间产生一种偷悦之感。因为美感总是通过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具体感受的。没有学生感知的兴奋,就谈不上美的感受。为激起孩子学习诗歌的兴趣,那就要把诗歌描写的意境,先推到孩子的眼前,进而让他们走进去,这中间就需要运用情境教学了。因为诗歌注重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中人物、景物、事件的爱憎和感叹。诗歌描写的场景和儿童生活的经验,往往是相通的或是相关的。在教学时,我们就要想办法,将诗的意境与儿童的生活经验沟通。儿童生活中经历过的,他们就觉得特别亲切,教学从这儿入手,利用儿童的积累唤起儿童的亲切感,他们就会带着一种朦胧的抒情的情绪状态,进入诗境。皮亚杰在《教育心里学与儿童心理学》中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
因此,起始课的审美诱导,能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审美期待,借以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审美内在动力。情境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它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运用得好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兴趣,而且可以活跃思维。在上面的教例中,因为孩子们喜欢唱、喜欢跳,特别对自己学过的曲子,在语文课上出现更觉得新奇。因此便让孩子们闭上眼睛,一边听音乐,一边感受那满天的小星星,多美啊!用这种艺术的手段,出现在课堂上,孩子特别亲切,觉得那美丽的弯月就在眼前。这段导入,把诗的内容,诗中的景一一月亮,诗中的人一一那个看月亮的小朋友“我”,连同写诗的人都揉入一个美妙的境界中,而孩子不知道什么时候,也进到这诗境中。最后让学生为图画配上声音,目的在体会图中小女孩轻松、欢快的心情,以及被那美丽的星空所陶醉的神情,激起学生共鸣,让他们想象自己也坐在月亮船上,邀游于闪烁的星空,是多么自由自在,多么愉快。学生有了这样的感受,老师再进行指导,就能把短文的意境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展现出来。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是不稳定的,集中注意的时间短,持久性较差,注意的范围也有局限性。而游戏教学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激发学生人人想参与,人人想表现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轻松偷快。如上教例“你问我答”的游戏中,当“小老师”提出问题,必须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读好问句。这里给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充分自我展示,自我评价,自我完善。
梁柳清
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进行问题情境创设是一个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但问题情境创设我同意以下原则:
1.针对性:数学情境具有针对性,才能满足学生的听课需要。
2.启发性:数学情境具有启发性,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新颖性:数学情境具有新颖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
4.趣味性:数学情境具有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互动性:数学情境具有互动性,才有学生的一直参与,而不是等待问题的出现。
6.简洁性:数学情境具有简洁性,能够节约学生的听课时间。
关键词:小学英语,情境创设,优化教学
情境教学是一种以口语能力, 是指人们生活的一切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的总和。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情景, 而学习语言更离不开情境。所谓情境教学, 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 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获取知识或技能, 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方法。在英语教学中, 创设多个相关的具有生动形象的情境使之形成情境链, 通过运用情境链, 使学生置身于一个大背景中, 并在一个接一个相关的情境下, 一步一步地按照情境的发展变化进行学习, 避免单一情境给学生带来的思维上的断续和跳跃。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使学生逐渐养成用英语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一、利用实物引入, 创设生活式教学情境
我国教育心理学研究资料表明, 具体的实物更能引起小学生注意力, 小学生如果亲自看到或接触到某些与英语词义相联系的具体实物后, 可以更容易地记住这些单词、句型等。因此,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 我们可以摒弃传统说教式教学方法, 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引入与其相关且小学生经常接触的实物, 这样小学生就会感觉到非常亲切, 学习起来也会更容易、更轻松。而且, 通过为学生创设这样一种生活式教学情境, 既能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 便于学生理解和把握。
比如, 在学习Do you like pears这一单元时, 因为这一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pear, orange, apple, banana等几种常见水果单词, 能运用句型Do you like...?Yea, I do/No, I don’t进行对话。于是, 在课前, 我准备了梨、橘子、苹果、香蕉这几种常见的水果, 上课时, 我将这几种水果摆在了讲桌上, 学生看到后都感到很好奇, 不知道我要干什么, 我趁机说道:“同学们, 今天这节课老师就教你们如何用英文表达我们喜欢的水果, 回家后你们再教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好吗?”学生这下都来了兴趣, 都睁大眼睛好奇地看着我。于是, 我一一向学生介绍, 直到他们熟练掌握了这几种水果的单词和发音。然后, 我拿起水果apple, 说道:“Look, this is a apple, it looks nice, Do you like it? ”学生有的回答Yes, I do, 有的回答No, I don’t...这样, 我们通过将实物引入课堂, 既帮助学生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英语知识, 同时也使他们感受到了由学习英语带来的欢乐、喜悦之情, 会促使他们以后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小学英语学习中来。
二、钻研教材, 善用媒体
为了激发、保持和巩固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 教师要不断地探索、钻研和创新,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接受和掌握英语知识, 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优化课堂教学一定要从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入手, 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作用, 努力实现媒体组合教学过程的优化。利用多媒体技术拓展情境, 多媒体手段可以把丰富多彩的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使学生的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有机地结合起来, 感受到纯正地道的英语, 极大弥补了直观教具的不足。如在单词教学过程中, 我结合生词创设情境, 结合情境教学生词。
例如:在教学“hospital”时, 我利用动画制作一段动画。电脑先出示Lucky, 然后很痛苦的样子, 握着左手, 伴随着音乐节奏的每一摆动, 就会出现一座医院, 让它摆上四次, 从而清楚地出现“hospital”, 学生很自然就会知道那是一家医院, 然后就会让Lucky一边飞进医院一边说:“Hospital, hospital, I am going to the hospital”多次范读, 学生跟读。这样学生就学会了“hospital”的发音, 可以说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 既省时又省力。
三、游戏化教学, 活跃氛围
小学生是活泼好动的,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要讲课的内容, 设置一些能提起学生上课积极性的游戏环节, 让师生处于寓教于乐的环境中, 使教学在轻松的氛围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Look at me》一课时, 为了让学生能听说、认读人体各部位的名称, 笔者开展了如下游戏环节:
游戏一:依次出现小动物的身体各部分, 如出现“鼻子”, 伴随着紧张的“嘀嘀”声一隐一现, 限学生在十妙内说出显示部分的单词名。
游戏二:This is my hand. Nice to meet you. (边说边与学生2拍手) ;This is my finger. Nice to meet you. (边说边与学生3 打响指) ;This is my foot. Nice to meet you. (边说边与学生4跺脚) 。
游戏三:把塑料拼图打乱放在地上, 请一位学生发指令, 其余学生按指令跳到相应的拼图上, 看谁反应快。
虽是一个课堂小游戏, 但有氛围和互动, 让学生在宽松的教学情境中记住了新单词、新句型, 也培养了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
情境是小学生英语学习必不可少的“调味素”, 语言的呈现、操练和运用都离不开它。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情境对语言教学的重要性, 充分发挥情境的“促理解感知, 帮巩固掌握, 促语用能力提升”的功能, 充分利用原有的文本情境和真实的课堂情境, 积极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升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积极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姚黎阳.小学英语教学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13 (5) .
【案例描述】
为了使学生真正体会和理解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人文条件,王莉老师巧妙地开发教材,创设问题情境,要求学生写一份申请书,说出应具备哪些条件和素养才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古希腊公民。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申请书的书写格式吗?
生:知道。
学生互相交流,积极准备,书写成文,选派代表上台发言。一位女生抢先上台,朗读了申请书。
师:同学们,你们同意她成为古希腊公民吗?
学生有的说同意,有的说不同意。
师:她的素养这么高,为什么不同意呢?
一位男生大声说道:因为她是女生,不符合条件。
全班学生哈哈大笑起来,那些说同意的学生顿时恍然大悟。
师:非常好,古希腊公民由本城邦成年男子组成,还有谁想要申请成为古希腊公民吗?
一位男生上台朗读了他的申请书。
师: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师:古希腊公民非常重视参政素养的培养,珍视自由与平等,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那么,现在的你们要想成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呢?
学生纷纷发言。
【案例评析】
这节课引起了我对中学历史教学现状的深刻反思,并借此思考了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改进教学。新课程改革要求全面发挥历史教学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展现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下面我就针对历史教学改革,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1.依据课标开发教材,创设问题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不进行提问,学生就会对课本知识学而不思。因此,教师要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学生印象,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在这节课中,教师依据课标开发教材,创设写申请书的问题情境,既有针对性,又有趣味性,且难度适宜,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
2.关注教学立意。
高中历史教师必须关注教学立意,尤其是价值观立意。也就是说,使学生从历史学习中得到启示才是历史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学立意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它能体现教师对课程标准、教学理念的理解与把握,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学立意要能够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把以知识讲授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
3.注重教学安排,精心设计教学结尾。
一节成功的课不仅要有良好的开端,而且也要有耐人寻味的结尾。因此,教师要注重教学安排,精心设计教学结尾,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地寻求知识的真谛。
有效的课堂教学结尾不仅可以系统概括、提炼升华教学内容,而且可以拓展延伸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交流的是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我觉得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课堂上,单纯依靠老师的语言描述,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思维创作,他们也感到很困难或无从下笔,特别是小学生,他们往往怕作文,把作文当作苦差事。那么,如何在习作指导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开拓学生写作思路呢,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用多彩的活动创设情境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作为语文教师,我有意识、有计划地为学生组织一些活动,指导他们留心观察生活,从而积累写作素材,写出真情实感,比如,在父亲节、母亲节前夕,分别给学生一周的时间为爸爸、妈妈做一件好事;在班上有目的地开展“献爱心”活动,开办故事会,演讲比赛等活动,充分利用学校的春游、秋游、我们的节日的实践活动、运动会、艺术节表演等活动,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进行体验。
二、通过创设观察情境,培养观察力
只有认真细致地观察,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真实感人。如我教学生写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时,我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下手,着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水果的形状、颜色和大小,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亲身实践。课堂上,我积极引导学生仔仔细细地观察自己带来的水果是什么颜色,它们的颜色有没有发生变化,形状是什么样子的。亲口尝
一尝,品味一下它的酸、甜、苦、辣如何。调动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千世界,水果品种繁多,它们的外表也不尽相同。通过引导,学生懂得了观察水果不仅要仔细看一看,还要闻一闻、尝一尝、摸一摸,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这样才能较全面地把握它们在颜色、形状、味道、吃法等方面的特点,使学生逐渐养成观察的习惯。课堂上我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还使学生在头脑中积累了丰富的想象,学生有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写起文章来就不觉得难了。
三、创设想象情境,激发想象
作文教学是发展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应积极创造想象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我尤其注重的是以积累语言丰富想象为主。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水流,无以成江河。”可见,积累是相当重要的。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学生是写不好作文的。因此,我认为作文教学要着力提高学生语言的储备量,教会学生积累词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关于语言的积累我的做法如下:A、定期检查:首先建立班级读书角,并进行借阅开放,看书后收获体现在《读书记录卡》中,除了填写记录卡当然还要定期检查《读书笔记》课外摘抄古诗、精彩片断、名人名言,要求学生熟读成诵,使之内化成自己的语言,长期积累,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有神”。B、互相交流:利用班队课、活动课开展《与好书交朋友》的朗诵会、故事会;每月读一本课外读物并制作《好书推荐卡》;定期举行好书交流会,让学生把看过的书中的一些好词佳句在班上诵读展示;开展读书感受交流会,向大家介绍自己读书方法读书收获,并且组织讨论,评价哪种方法更好,以达到互相促进,不断提高的目的。C、学有展示:展示《好书推荐卡》《读书记录卡》,组织评
选“读书达人”。通过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学生学到越来越多的知识,见识越来越广。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位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充分尊重学生的自由,发挥学生的才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充实,并获得成功的体验。课外,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积累写作素材,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写作的兴趣,现在能把以往的“要我写”变为今天的“我要写”。
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也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则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创设教学情境要基于生活,注重形象性,同时也应该结合学科特点,创设一个具有内含问题的情境,教学时应特别注意溶入情感。好的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这样的教学可以在同样的条件下让孩子能更好的掌握课堂上教师所要授课的内容。结合多年来的日常教学体验,我并不认为每节课都必须创设情境,一节课是否需要创设情景、创设什么样的情境,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现有的知识体验而定。
那么,思想政治课教学需要创设什么样的情境?我认为,它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1、形象性。形象性是情境教学的主要特征。“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情境教学就是要通过设置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产生相应的体验,感悟;或者用过点拨、分析具体的形象来探讨具体的解决方案,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缺少了形象性的情境是达不到预期目的的。
2、趣味性。情境的创设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将问题融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中,以此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知学习中。
3、时代性。知识的学习要适应时代的要求,不能老调一直重弹,那对学生来说会产生所谓的“代沟”。对于一些流行的趋势,教师要预以关注,选取那些积极性的东西,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要清楚学生的流行,创设学生喜欢的“流行”的情境如:一些流行的网络语言,刚在火热中的动画人物,班级的流行小故事等,引发学生的主动关注。
4、生活性。强调情境创设的生活性,其实质是要解决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关系,新课程呼唤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为此,创设教学情境,第一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其中的问题应当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遭遇的一些问题,只有在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中,学生才能切实弄明白知识的价值。第二要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经验。陶行知先生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接知如接枝。”他说:“我们要有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方才可以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部分。”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始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经验包括认知经验和生活经验。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可以说这段话语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这样一个教学理念。
5、情感性。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在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必须要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 必须要创设出恰当的教学情境,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情感交流。实践证明, 师生之间和谐的情感交流, 不仅有利于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 有利于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 而且也有利于建立合作的、和谐的、互动的新型的师
生关系, 有利于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的、相互交流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 感受成功, 陶冶性情。
6、开放性。就是创建的课堂情境应具有跃动性, 应促使学生思维呈现活化状态, 处在一个比较开放的时空中。这种情境的创设在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促进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同时, 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主动探索、自主创新和合作交流的平台, 有效地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协作性学习, 使学生达到了自我知识的重新整合和重新建构。
7、目的性。一个好的教学情境是为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情境不是摆设,也不是为了赶时髦的点缀品。就相关内容的教学而言,特定情境的设置不应仅仅起到“敲门砖”的作用,情境的创设不仅仅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应当在后面的教学中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教师对为什么要设置情境,设置了情境后应该达到什么教学目标应做到心中有数。
【巧妙创设情境】推荐阅读:
政治教学情境创设06-03
创设情境探究合作06-20
创设导入情境教学06-28
学习情境的创设10-20
创设情境教学心得体会05-30
语文教学情境创设案例06-01
小学数学教学创设情境07-04
创设问题情境方法研究10-26
初中教学中情境创设探索论文06-09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体会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