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格教学概述

2024-06-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微格教学概述(精选8篇)

微格教学概述 篇1

第一节 微格教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 1.什么是微格教学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是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掌握课堂教学技能的一种培训方法,它又被译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等。微格教学是在1963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D.W.阿伦(D.W.Allen)和他的同事W.伊芙(W.Eve)首先开发设立的。在斯坦福大学,微格教学原是为师范生在当教师之前提供一个教学实践的机会而设计。微格教学一般可描述为一个缩减的教学实践,它在班级大小、课程长短和教学复杂程度上都被缩减了。因此,英国的G.布朗(G.Brown)说:“它是一个简化了的、细分的教学,从而使学员易于掌握。”阿伦和伊芙把微格教学定义为:“一个有控制的实习系统,它使师范生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北京教育学院微格教学课题组经过7年的实践和研究认为:“微格教学是一个有控制的教学实践系统,它使师范生和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并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和训练。它是建筑在教育教学理论、科学方法论、视听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系统训练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论和方法。”

从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者提出微格教学以后的30年来,它的训练过程已形成了一定的系统模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事前的学习和研究。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微格教学的训练方法、各项教学技能的教育理论基础、教学技能的功能和行为模式。(2)提供示范。通常在训练前结合理论学习提供教学技能的音像示范,便于师范生或在职教师对教学技能的感知、理解和分析。

(3)确定培训技能和编写教案。微格教学的教案具有不同于一般教案的特点,它要求说明所应用的教学技能的训练目标,并要求详细说明教学过程设计中的教学行为是该项教学技能中的什么技能行为要素。

(4)角色扮演。在微型课堂中,十几名师范生或进修教师,轮流扮演教师角色、学生角色和评价员角色,并由一名指导教师负责组织指导,一名摄像操作人员负责记录(可由学员担任)。教师角色扮演一次约为5~15分钟,并用摄像机记录下来,评价员填写评价单。在职教师还可以按微格教学教案随堂记录某一教学片段,教学情境与实际的课堂教学完全相同。

(5)反馈和评价。重放录像,教师角色扮演者自我分析,指导教师和学员一起讨论评议,将评价单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定量的综合评价。

(6)修改教案后重新进行角色扮演。对反馈中发现的问题按指导教师及学员集体的建设性意见修改教案,经准备后进行重教。重教后的反馈评价方法与(4)相同。若第一次角色扮演比较成功,则可不进行重教,直接进行其他教学技能的训练。

2.微格教学的性质

在师范教育中,体现教师职业特点的课程是教育学、心理学和各学科专业的教材教法课程。教育学、心理学是揭示一般的教育教学规 律和学生学习、发展的心理规律的基础理论。这些基础理论只对教育教学的实践给出一般的原则,是指导实践活动的理论基础,但并不直接针对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各学科专业的教材教法课程是教育课程中的应用学科。在实践问题上,它的研究对象一般是较宏观的教学活动,目的是培养师范生综合的教学能力。实践表明,师范生在形成综合的教学能力之前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教学技能。同样,师范生进入工作岗位后,通常是由老教师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培养。由于青年教师缺乏教学基本功的训练,老教师的许多具有艺术创造性的经验,他们也很难学到手。此外,这种经验型的培养方式囿于个人经验的限制和具体经验缺乏理论概括,使培养的效果和效率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近几年在北京教育学院地理、物理、化学、中文、历史等系的继续教育班开设的微格教学课程的实践表明,微格教学对有经验的教师开展教学技能方面的研究,总结交流经验,探讨教学规律也是一种良好的方式。

教育事业的发展客观地需要一种训练教学技能的方式,微格教学正是这种将科学方法论和现代技术应用于教学技能训练实践的理论和方法。微格教学在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应用科学的方法论和现代科学技术,将实践中的教学经验在教学技能的教学活动层次上进行概括,形成一套有控制的、可操作的教学技能模式和科学的训练程序。所以微格教学的学科性质是教育学科应用领域中,研究微观的课堂教学活动的理论和方法,有很强的实践性。由于微格教学突出的实践性和有效地将各种理论应用于实践,30年来在世界许多国家得到了广 泛的发展,近10年来在我国也受到了师范教育工作者和广大教师的欢迎。

3.微格教学的研究对象

微格教学主要研究各学科专业课堂教学技能的行为模式和有效的教学技能训练程序,以及某些较为复杂的教学专题。

教学技能是微格教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没有一个可具体描述、可操作的教学技能行为模式,训练、反馈和评价都无法有效地进行。目前各国在微格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中所提出的教学技能不尽相同,也没有一个对教学技能概念作明确统一的定义。北京教育学院微格教学课题组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验认为,根据不同的教育教学思想,可以提出各种内容不同的教学技能,但要符合可训练的要求,则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

(1)教学技能模式必须是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描述,技能模式应该囱答“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问题,使之实现可具体操作,通过外部活动可观察,通过示范可鲜明具体地展示出来。

(2)教学技能模式中的教学行为应该是课堂教学中的基本行为。(3)教学技能模式应该是依据教学活动的行为方式特点和教学功能的特点,对一类教学行为的概括。一项教学技能中的教学行为在行为方式和教学功能方面具有某种共性。各项教学技能之间有比较明确的界定。具有共性的一类教学行为便于集中描述、示范和模仿,可构成基本的、稳定的教学行为模式。(4)教学技能操作规则系统的合法则性应由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来说明,实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实现技能的教学功能的有效性。

(5)每项教学技能应具有明确的培训目标和可观察的具体评价标准。

微格教学的历史还不长,在我国还是一个新事物,关于教学技能的研究涉及到心理学、教育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总结教学经验等多方面的内容,教学技能的研究还有待于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完善。

微格教学的另一个主要研究任务是有效的技能训练方法。教学技能中既包含动作技能,也包含心智技能。这两种技能都表现为两个主要成分:一是活动的规则;二是通过练习使活动符合规则,并达到熟练的程度。微格教学应研究如何将外在的技能模式通过理论学习、观摩示范、练习,转变为学员内部的控制程序或表象,经过训练与反馈评价如何矫正内部的技能模式,逐渐使外部的活动符合这些技能规则,使某些内部的心智活动简约化,外部的动作准确、流畅和娴熟。依据对教学技能形成过程的研究,微格教学将研究如何以系统论、控制论的方法,设计训练的程序和实施训练时的各种控制措施,并研究开发应用各种现代化的音像技术和信息评价技术等。

微格教学除主要用于训练教学技能之外,还可以用于分析研究教学中较为复杂的专题。与技能训练不同,在这里主要是应用微格教学中的系统方法、控制方法、反馈手段和评价措施等对某项教学专题进行分析研究,它只提供研究手段而不提供训练模式。由于微格教学中包含了某些一般的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所以可迁移到其他教 学专题的研究之中。

4.微格教学与相关师范教育课程的关系

微格教学是整个师范教育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课程既有分工又有联系。师范生学科教学能力的形成需要掌握一般的教育教学基础理论、学科教学的一般规律,同时也需要掌握基本的教学技能,这些内容分别由各门课程和微格教学来完成。各门课程又不是彼此孤立的,对微格教学来说,需要应用有关的教育教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成果,总结具体的教学经验,实现教学技能模式的合法则性和教学功能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学员在教学技能训练中也需要理论的指导,明确教学技能的功能,有效地将教学技能行为模式应用于本学科的具体教学内容中,即明确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问题。为此微格教学在理论的指导下使学员明确每项教学技能的教学功能,经过训练掌握各项基本教学技能的行为模式,这就为有目的地将各项教学技能应用于完整课的教学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节 微格教学的研究方法

1.微格教学是教育技术在教学技能训练中的应用

如前所述,微格教学是一门应用学科,是教育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的直接应用。应用学科的特点是在基础理论和实践之间建立起一座可操作性的桥梁。教育科学研究领域中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也要通过某种技术的中介作用才能实现。这种技术就是“教育技术”。在微格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要建立可操作的教学技能行为规则系统来取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传统培训方法;其次在训练过程中建立一 套科学的系统训练方法,对训练过程进行有效的反馈和控制。教育技术学是教育学、心理学、科学方法论、科学技术等多学科交叉的一门教育应用学科。由此可见,微格教学中建立技能行为模式和训练方法所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正是教育技术学的科学方法和手段。

2.微格教学研究中的“任务分析”技术

在微格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首先要建立一套可操作的教学技能行为模式。为此,采用了任务分析技术。任务分析方法源于工业心理学在军事与工业培训中的应用。其步骤是:先描述在教学单元结束时想要受训者具备的技能;然后将它们分解成“行为结构的各组成部分”;再从序列上加以组合,以达到最终的预期目的。在微格教学中,是将“宏观的”教学行为目标,分解为若干个子目标: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内容的直观;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内容的融会贯通和保持;提高教学信息的传递效率,减轻学生的疲劳等。同时对完整课教学中的基本教学活动进行分类,分类的原则是按教学活动的行为方式特点,而不是以活动在时间、空间上的顺序进行分类,对照每类教学活动所适于实现的目标,结合中学地理教学特点,提出了10项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技能,每项教学技能在行为方式上有某种共性,在功能上对应着某项分解了的目标。这样建立的教学技能模式可使理论对实践的指导达到可操作的水平。与工业训练不同的是,在完整课的教学中各项教学技能并不是按时间序列机械地组合的,而是在宏观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有机地综合运用。3.教学技能训练中的系统控制方法

美国教育技术学家唐纳德·埃利(Donalld Elley)认为:“当我们把科学和实验的方法,以综合有序的形式,应用到教学任务的设计、实施和评价中时,这一过程通常被称为教学教法的系统方法,而所谓系统方法的含义就是使用清楚的目标,靠实验获得的资料评价教学系统的结果,然后再根据评价结果来改善教学系统。”微格教学的训练过程,就是体现了这一系统方法的过程。课堂教学活动的教学行为是复杂的,各项教学技能的教学行为在时间和空间上交织在一起。微格教学要集中训练某项教学技能的教学行为,这就要求在微格教学的各个环节实行有效的控制。

(1)所介绍的技能摸式是清晰的,是关于教师行为的操作模式,并回答了训练者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和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问题。

(2)音像示范的内容中有提示该项教学技能行为要素的字幕说明和该项教学技能的应用目的和应用要点的文字说明。英国教育技术学家K.E.克劳斯(K.E.Claus)的研究指出:“示范对明确重点有重要贡献,有教学技能提示的示范是达到行为改变的最有效的方法。”

(3)微格教学的教案编写与一般的教案编写相比有特殊的要求,要求说明所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哪些行为是当前训练技能的技能要素。用教学技能模式来规范教学过程的设计。

(4)在反馈评价中突出对角色扮演活动中训练的技能行为进行评议,而对其他行为不做评价。英国的研究表明:“如果反馈不与重 点同时提供给师范生,师范生的行为变化就不显著。”

由此可见微格教学的训练过程体现了系统论、控制论的科学方法。微格教学的这种具体化、模式化并不妨碍它的普遍性。因为在完整课的教学中,复杂的教学能力是对这些基本的教学技能的灵活运用和有机构成。正像戏剧、舞蹈、体操一样,如京剧的唱、念、做、打是基本技能,一招一式都要经过严格的训练。然而,京剧并不因为训练严格就不发展个人的风格,就失去了艺术性。用微格教学的方法培训教师也是同样的道理。微格教学的这一研究,找到了一个合适的研究层次,使系统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方法成为可能。

第三节

微格教学的产生和发展 1.微格教学的产生

1958年,美国开始了全国大规模的教育改革运动,改革涉及到课程设置、教育结构、教师培训、教学方法、教学管理和评价等各个领域,其中,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促进教育的发展是这场教育改革运动的重要特色之一。

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部分,师范教育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十分活跃。美国的教育学院旨在改革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对师范生或教师进行科学化的培训。福特财团设立了师范教育基金,奖励为开发师范教育课程和培训教师有贡献的教育工作者。在这一改革运动的背景下,1963年斯坦福大学的阿伦和他的同事在对“角色扮演”(相当于我国师范生教育实习前的试讲)进行改革时,首先运用摄像机进行反馈。与此同时,美国教育改革运动中对教师评价标准 的研究也对微格教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微格教学的发展

微格教学自1963年提出后,很快推广到世界各地。美国及一些欧洲国家的师范教育首先接受了这一新的培训方法。在英国,微格教学被安排在四年制的教育学士课程内,共用42周,每周5学时,共计210学时。接受微格教学训练后,这些教育学士师范生再到各中学进行教育实习。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从1973年开始,采用微格教学的方法来训练学生。为了加强真实性,1975~1978年间实行以真实学生当作角色扮演中的听讲对象,用录像的方法记录训练的过程。1983年在进修的在职教师中进行了实验,证明了微格教学对在职教师培训也有很大帮助。微格教学在日本和澳大利亚也得到了认真的研究和发展。悉尼大学和新南威尔士大学教育学院开设的课程每周4课时,上13周课,共52课时。对于在职教师的进修培训也开设微格教学实习课,时间是每周2小时,共13周。其中悉尼大学的教育工作者们,经过了近十年的研究和实践开发的微格教学课程,是移植、改进最成功的一例,获得了世界声誉。他们编著的一套微格教学教材和示范录像带已在澳大利亚80%的师资培训机构以及英国、南非、巴布亚新几内亚、印度尼西亚、泰国、加拿大、美国和香港地区的一些师范院校采用。

微格教学在80年代中期引入我国,首先在北京教育学院展开了学习研究,并进行了实践。在此基础上,按照国家教委师范司的意见和要求,先后举办了七期全国部分教育学院教师参加的“微格教学研 讨班”。微格教学作为培训教师教学技能的有效方法,很快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欢迎,微格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已扩展到中等师范学校、许多中小学和部分高等师范院校。1993年全国各省级教育学院在国家教委的世界银行贷款的资助下,分别建立了具有先进设备的微格教学实验室,许多学校和工矿地区的教育机构也自筹资金,因陋就简,纷纷建立了微格教学实验室,为这些院校和地区开展微格教学做了必要的物质保证。1988年10月至1989年3月,北京教育学院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支持下开展了微格教学效果的对比实验研究。实验分为微格教学实验组和教学实习对照组,以分析微格教学效果与实习效果的差异。在实验前,对两组学员都进行了听课、录像、评价,以保证初始的基本水平相同。在实验阶段,实验组用微格教学的培训方法,对照组用传统的教学实习方法。最后的实验结果表明,用微格教学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方法的效果。类似的实验在国外和国内的一些学校都进行过,多数的结果都表明微格教学的培训方法效果显著。

第四节

微格教学的作用 1.微格教学对教学论的贡献

微格教学对课堂教学技能的研究填补了教学论和各科教学法研究的空白。一般教学论和各科教学论的内容通常涉及课程论、学习论、教学过程、教学原则、学生非智力因素对教学的影响、教学测量与评价等。这些内容是在宏观教学活动层次上对一般教学系统或学科专业教学的一般规律的研究。涉及教师素质的内容往往是对教师所应具有 的教学能力进行原则要求式的论述,缺乏对教学能力结构的深层次研究和培养途径的研究。微格教学的研究成果,说明了基本的教学技能是形成综合教学能力的基础,并对各学科课堂教学中应有哪些教学技能,各项教学技能是什么?以及教学技能的形成规律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填补了对教学能力深层次问题研究的空白,为教学论向深层次和更实用的方向发展创造了条件。

2.微格教学中的科学方法促进了教育研究的科学化

微格教学将以客观性、系统性、具体性为特征的科学方法论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有效地应用于教学技能的研究开发和训练实践中。借鉴了自然科学中的研究方法,找到了一个合适的研究层次,并实现了对复杂教学活动变量的控制和训练过程的系统控制,使基础理论对实践的指导达到了可操作的水平。微格教学在方法论上为教育科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成功的经验,明确了科学方法论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有机结合的中介,这种中介作用在实践上表现为教育技术的实际应用。

3.微格教学促进了教师培训工作的发展

教学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为师范生的教学实习和新教师的实际课堂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分技能的训练到完整课的实践,符合新教师成长的一般规律。目标明确和操作具体的技能训练便于学员观察模仿,减少了教学的复杂程度,模拟的教学环境可减少真实教学所造成的心理压力,使师范生可以比较顺利地迈出从学生到教师的第一步。以往教育实习的经验说明,师范生在完整课的教学中真正得到训 练提高的仅仅是几项教学技能。这是因为完整课的教学所涉及的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多种变量的不可预测性,要求教师具有较综合的教学能力才能把握。师范生一开始就实施完整课的教学,就难免顾此失彼。实习中,师范生从听原任教师的课、写教案、反复试讲、小组同学讨论帮助、指导教师指导帮助到实际走上讲台。因为没有基础,这一过程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是很大的。因为几堂课的实习代表性是有限的,复杂的课堂活动不可能在各方面都有较大的提高。所以师范生在开始时首先训练基本的教学技能,投入相对少的精力却可以收到较大的效果。因为分技能的训练在观察、模仿和操作训练上比较容易,而且基本的教学技能普遍性较强,可以在各种情况下的完整课教学中应用,所以在实习中能更好地对完整课的教学进行训练。

微格教学概述 篇2

1.微格教学的内涵。

微格教学的英文为Micro teaching, 可译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录像反馈教学”等。上世纪六十年代,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爱伦博士用这种方法向师范生传授教学技能。1963年问世后, 便迅速向世界各国传播, 80年代传入中国。它是一种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培训教师的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方法。通常让参加培训的学员分成若干小组。在导师的理论指导下, 对一小组学员进行10~20分钟的“微格教学”, 并当场将实况摄录下来。然后在指导教师引导下, 组织小组成员反复观看录制成的视听材料, 同时进行讨论和评议, 最后由导师进行小结。这样依次让所有学员轮流进行多次“微格教学”, 使其教学技能、技巧有所提高, 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2.微格教学的特点。

跟传统的教学实习相比, 微格教学有几个重要的特点:

(1) 技能的单一性。传统的培养师范生教学能力的试教及实习上课都是按常规整节课来进行的, 涉及的自然是多种技能。微格教学则是将复杂的教学过程细分为有限的若干项技能, 每次教学只重点训练其中的一项技能, 此项技能过关才接着训练另一项。这样集中地逐项训练, 使学生相对容易也比较扎实地掌握各种教学技能, 为最终形成现实的教学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反馈的直观性。传统的试教、实习上课是靠听课者来反馈意见的, 虽然听课者可以直接将自己的听课意见反馈给授课者, 但是向授课者反馈上课过程本身是间接的, 也是较为抽象的。在微格教学中, 由于对教学过程录像作全程回放, 授课者可以直接观察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 其所得到的反馈是直观的, 也是全面的, 任何细节都不会遗漏。

(3) 操作的简练性。微格教学的经典模式是作为微格教学起源地的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爱伦模式, 该模式一次教学就训练一种技能, 教学时间为5分钟, 小组成员4~5名, “学生”由组员扮演, 反馈评价采用“2+2”方式, 即小组成员听完课之后每人要对上课者提出2条表扬性意见及2条改进性意见, 指导老师总评时也采用相同方式。

二、微格教学实施流程

1.微格教学设计。

微格教学在教案设计上与普通教案有很大的不同。微格教学要对教师的授课行为及学生的学习行为作具体的预想描述, 还要特别将教师授课行为中所涉及的技能要素分别标注出来。

2.角色扮演实录。

设计好教学方案后, 接下来无疑就是要实施教学方案, 也就是教师凭借教案向学生施教。为了塑造尽可能逼真的课堂环境, 每位学生都必须有强烈的角色意识, “忘我”地投入到整个教学情境之中。

3.评议反馈教学。

通过观摩录像, 每个人都对本节微格教学有更多的认识, 接下来大家便交流彼此的心得, 对这次教学活动提出反馈意见。一般由上课者本人先讲自己的教学设计基本思路以及观看录像后发现的得失, 然后由组员参照“2+2”的方式给上课者提出赞成性意见及改进性意见, 最后由指导老师发表看法。如果大家认为没有达到训练目标, 此项技能尚未过关, 则需重新设计、实施一轮微格教学, 直至过关为止。

三、微格课堂教学技能分类

由于社会文化、教育状况等方面的差异, 所采用的标准不同, 各国对教学技能的分类也有所不同, 如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爱伦早期模式中规定了14项基本教学技能, 而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提出的基本教学技能只有6项。在我国, 以下两种分法比较有代表性:

首都师范大学郭友在《教师教学技能》一书中将普通教学技能分为10项:1导入技能;2教学语言技能;3板书技能;4教态变化技能;5教学演示技能;6讲解技能;7提问技能;8反馈强化技能;9结束技能;10组织教学技能。其中前6项为基本教学技能, 后4项为调控教学过程的技能。

荣静娴、钱舍编著的《微格教学与微格教研》一书则将普通课堂教学技能分为11项:1教学语言技能;2板书技能;3讲解技能;4教态变化技能;5演示技能;6提问技能;7导入技能;8强化技能;9组织教学技能;10试课技能;11结束技能。其中前6项称为教学基本技能, 后5项称为调控教学过程的技能。

我们可以看出两种分类几乎一样, 只是对个别教学技能的提法不尽相同, 后者就多一项“试课技能”。

李颖主编的《中学语文微格教学教程》一书将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技能分为8项:1教学语言技能;2导入技能;3讲解技能;4提问技能;5结束技能;6板书技能;7变化技能;8强化技能。

微格教学的应用探索 篇3

关键词: 任职教育 微格教学 教学理念 技能培养

每年都会有一批没有教学经验的年轻干部进入军事任职教育院校从事教学工作,我们称这些干部为新教员,由于他们没有教学经验,因此在真正走上讲台之前,军事任职教育院校会任命一些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员对他们进行指导帮带,从讲、写、演、画等方面培养他们的教学基本功,这一过程被称为试教练讲。一般情况下,带教教员都是按照一堂课(45分钟)的教学模式指导新教员进行试教练讲(以下简称为45分钟试教练讲)。笔者在多年的带教过程中,探索应用了微格教学这种方法,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能使新教员很容易适应教学规律,快速胜任教学工作,走上教学岗位后,也能很好地把握教学环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溯本求源,从教学理念上引导新教员认识并接受微格教学

英国微格教学专家G·布朗说:“微格教学将帮助教师加强、改进教学技能和方法,减少失误,并使师范生尽快地建立信心。它不能在一个晚上改变教师或师范生的个人素质和习惯,它不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它不一定能把一个普通教师变成一个天才的完美无缺的教师,但可以把他变成一个好一点的教师。”由此可见,利用微格教学培养新教员的教学能力是可行且有效的,但是要通过微格教学锤炼新教员的基本教学能力,带教教员首先要让新教员认识并从理念上接受这种教学方法。

(一)微格教学的含义。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最早由美国斯坦福大学D.Allen和他的同事A.Eve在1963年开发建立的,它也被称为微型教学,是应用现代教育手段,系统培训青年教师和师范生教学能力的一种方法,它将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教学能力分解为导入、教学语言、板书板画、教态变化、教学演示、反馈强化、讲解、提问、结束、组织教学十种单一技能,使训练者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教学实践[1][2]。在教学中利用录音、录像等设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帮助训练者训练各项单一技能,最后综合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其目的是将教学能力从“意会”转化为“言传”,通过训练使青年教师和师范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现代教学能力,缩短教师成长期[3]。

(二)微格教学的优点。

微格教学是模拟课堂教学的教学实验,又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笔者在利用微格教学法带教新教员试教练讲的过程中发现,较之传统的教学方法,微格教学具有以下优点。

1.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微格教学中的示范、备课、角色扮演、反馈和讨论等一系列活动,使教育教学理论得到具体的贯彻和体现。

2.训练目的十分明确。由于一次试教训练所用时间短、听课人数少、只集中训练一项或几项教学技能,因此训练目的可以制定得更加明确具体。

3.训练重点尤为突出。被培训者在较短时间内训练一两项教学技能,他们可以把精力集中放在要突出掌握的重点上。

4.教学过程易于控制。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使用构建了信息化的教学环境,这种教学环境下,微格教学的过程可以灵活控制,多个终端都可以随时掌控教学训练进程,为实现培训目标提供了有利条件。

5.归纳总结反馈及时。当一节微型课结束后,被培训者可以通过放录像及时进行自我分析和相互讨论评价,找出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如果需要,则可以把有争议的片断用暂停、重放等方法把“毛病”找出来,这样更有利于快速的自我提高。

二、以练为战,从实践行动上指导新教员体验并掌握微格教学

布朗(G·Brown)说:“微格教学是一个简化了的、细分的教学,从而使学生易于掌握。”微格教学是一个小型化的教学活动,具有自身的教学规律和教学过程,笔者在带教过程中,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新教员循序渐进地展开实践,在学中理解、练中接受,一步步走向成熟。

(一)依据任职教育课堂教学要素,做好教学准备。

微格教学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对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的实践活动。在实践前,指导新教员进行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非常重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有:教学技能分类、教学目标分类、教材分析、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观察方法和教学评价等。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指导新教员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要求制订授课计划。

(二)瞄准任职教育课堂教学技能,做好教学设计。

微格教学是把课堂教学分为不同的单项教学技能分别进行训练,在带教过程中,笔者每次只集中培训新教员两、三个技能,以便容易掌握。这些技能都是在任职教育的课堂教学中经常用到的,如英国的特洛特(A·J·Trott)提出六种教学技能,即变化、导入、强化、提问、例证、说明等。当确定某次需培养的技能后,新教员就要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根据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和技能进行教学设计,并编写出较为详细的教案。微格教学的教案具有不同于一般教案的特点,它要详细说明教员的教学行为(即所应用的技能)和学员的学习行为(包括预想的反应)。

(三)结合任职教育课堂教学经验,做好教学示范。

在正式开始试教练讲之前,为了使新教员明确训练的目标和要求,通常利用笔者的教学录像或亲自进行角色扮演对所要训练的技能进行示范。示范的内容可以是一节课的全过程,也可以是课堂教学的片断。示范可以是成功的例证,也可以是失败的例证,两种示范可以对照使用。

(四)按照任职教育课堂教学进程,展开教学实践。

微格教学实践也就是在这种模式下新教员开展试教练讲的过程,笔者在带教过程中,把它分为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一是组成微型课堂。微型课堂一般由新教员、学员(通常只请本专业的几名学员代表)、教学评价人员(带教教员或其他同事)等组成。

二是进行试教练讲。在微型课堂上新教员试讲一节课的某一个问题,练习两三种技能,所用时间一般在20分钟之内。

三是准确记录。在进行试教练讲时,一般用录像的方法对新教员的行为和听课学员的行为进行记录,同时带教教员和其他同事也要记下一些关键信息,以便能及时准确地进行反馈。

(五)参照任职教育课堂教学标准,进行反馈评价。

反馈评价是新教员能力提高的有力支撑,在试教练讲结束后,要及时根据授课情况进行反馈评价,反馈评价的过程分三步进行。

一是重放教学录像。为了使新教员及时地获得反馈信息,当试教练讲完成后要重放教学录像。带教教员、其他同事和听课学员一起观看,进一步分析新教员实现培训目标的程度。

二是进行自我分析。看过录像后,新教员要进行自我分析,检查试教练讲过程是否实现了自己所设定的目标,所培训的教学技能是否掌握。

三是展开讨论评价。带教教员、其他同事和听课学员要从各自的立场评价试教练讲过程,讨论存在的问题,指出努力的方向。在评价过程中,除常用的讨论式评价外,笔者还使用量化评价表,把细化的培养目标量化成指标,带教教员、其他同事和听课学员依据这些指标对新教员本次的试教练讲进行打分,考察新教员的达标程度。

新教员根据以上自我分析和讨论评价中指出的问题完善教学设计,修改教案,进行微格教学的循环进行,直到本次达标再进入后续的技能培养。

三、举一反三,从岗位需求上启发新教员总结并升华微格教学

新教员开展微格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基本教学能力,使新教员更快更好地胜任任职教育课堂教学工作,因此,新教员应在微格教学的基础上,让自己找到任职教育课堂教学的感觉,根据自身特点,挖掘自己课堂教学的特色。

(一)以勤奋学习提升教育理论水平。

“欲求木之茂,必先固其根”,教育理论是教学实践的指明灯,教学实践只有在正确的教育理论指引下才会发出光芒。新教员的教育理论基础薄弱,对于初入任职教育院校的他们,首先要补充的就是教育理论。因此,在开展微格教学的过程中,带教教员应根据新教员未来的岗位、从事的专业性质等选择合适的教育理论知识供新教员学习,而新教员也应该勤勤恳恳、脚踏实地地学习这些理论知识,为走进真正的课堂提供理论保障。

(二)以技能培养夯实教学基本功。

通俗地讲,教学基本功就是教员的讲、写、演、画基本能力,“讲功”指的是语言能力,作为教员,其首先要过的就是语言关,标准、精炼、风趣、幽默而又不失专业水准的语言是上好一堂课的根本保障,啰唆、枯燥、含混不清的语言只会让学员打瞌睡;“写功”指的是板书能力,作为教员,其若能写一板漂亮的板书无疑会给课堂教学增色不少;“演功”指的是教学演示能力,既包括演示(比如动画等)又包括肢体语言,“演”得越好,学员就听得越认真,教学效果当然也越好;“画功”就是指板画能力。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写”和“画”在现代课堂上越来越少见,但“讲”和“演”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在微格教学过程中,伴随各项基本技能的培训,新教员应该夯实自己的讲、写、演、画基本功,为上好一堂课做足准备。

(三)以教学实验锻造课堂教学能力。

在指导新教员开展微格教学时,尽量把新教员将来要上的课程内容分解,先按照课程标准和课程实施计划把课程分解成若干个教学主题,再把每一主题分解成若干个重要知识点,新教员每一微格教学课题就是一个知识点,除了内容之外,其他的均按照真正的课堂教学组织,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样,在新教员进行微格教学实验的时候,就是在完成课程中的某一个知识点的微型教学,伴随微格教学的开展,新教员真正的课堂教学能力就逐渐形成并提高。

(四)以经常反思创新课堂教学思维。

学者傅道春在《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一书中写道:教师要在反思中“学会教学”。对于新教员来说更是如此,有反思才有突破,才能发展;新教员的自我感悟能力是反思效果的重要保证。另外,通过反思,一些新的教学灵感可能涌现,这些灵感就是教学创新思维的源泉。没有自我反思和自我感悟,就没有自我提高和可持续发展,更没有自主创新。

笔者结合自己的带教经历,将通过微格教学培养的新教员和通过45分钟试教练讲的新教员进行了对比,发现微格教学能大大缩短新教员的培养周期,同时,走进真正的课堂教学后,采用微格教学的课堂教学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荣静娴,等.微格教学与微格教研[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孟宪恺.微格教学基本教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3]王建莉.微格教学的现状与改进刍议[J].职大学报,2007(2).

微格教学系统 篇4

电气0611 李洪升 12号

一、微格教学的概念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意为微型化教学,通常又被称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录像反馈教学”等。它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艾伦(D.Allen)教授等人创立的一种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培训教师的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它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视听技术和反馈,按照严格的程序,对师范生和在职教师轮流进行培训,从而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教学过程和掌握教学技能的一种教学技术。艾伦将微格教学定义为:“它是一种缩小了的可控制的教学环境,它使准备成为或已经是教师的人有可能集中掌握某一特定的教学技能和教学内容。” 根据实践体会,我们认为:“微格教学是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的实践系统。它是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利用现代视听技术,通过反馈评价,以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技能为目的,对教师教学技能进行系统训练的方法。”

微格教学具有如下特征:

 由少数学习者(5—10人)组成“微型课堂”,以真实的学生或受训者的同学充当“模拟教师”和“模拟学生”,使课堂微型化;

 把教师教学技能分解为若干个环节,学习者根据训练目标,选择一小段“微型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并编写教案;

 被训练者利用5—10分钟的时间进行一段“微型课程”的教学实践,从中训练某一两项教学技能;

 在进行“微型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利用视听设备系统将实践过程记录下来;

微格教学技术自诞生后,得到了迅速推广和大量研究,尤其受到各国师范教育界的重视。在欧美,微格教学已成为教师培训的基本课程。

二、微格教学系统的组成

微格教学是在有控制条件下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一种方法,微格教学系统是一个可控制的实践系统,他一般有微格教室、控制室、示范室、观摩室组成(如图8-7):

1.微格教室

一般的微格教室装有话筒、摄像头、电视机。话筒用来拾取训练者的声音;摄像头用来录取训练者的活动过程,一般的,每个微格教室装有摄像头3个,摄像头的活动在控制室控制;电视用来播放训练者的教学过程,以便进行教学评价。一般在微格教室配有多媒体教学系统,用来播放课件、电教教材。微格教室的所有设备都和控制室相连,可以在控制室控制。微格教室构成。

2.控制室

控制室装有视频切换台、调音台、录像机、监视器。为了操作方便,录像机一般是硬盘录像机,输入输出有模拟和数字两种接口,录像机即可以录制每一台摄像头的画面,也可以录制经视频切换台的信号;调音台用来控制训练者和学生的声音大小。监视器用来监视每个摄像头的工作位置和情况,以便控制摄像头。从微格教室来的信号(视音频)分两路,一路送往录像机,另一路送往观摩室,供同步评价分析。

三、微格教学系统的应用

微格教学系统的应用需要按一定的程序对学生进行特定教学技能的训练。微格教学的程序可用图8-8表示,它包括如下几个基本步骤。

1.确定训练目标

即明确通过训练要使学生了解每一项教学技能的理论和方法,并掌握各个能的执行程序和实施要求。通过多次实践、评价、修改,使技能趋于完善。并通过综合训练,形成课堂教学能力。

2.学习和研究教学技能

在进行微型教学实践前,应先组织学生对各项教学技能的有关理论、方法程序、实施要求进行学习研究,以便为进行教学设计和实践打下基础。

3.观摩有关教学技能的示范材料

通过播放反映某项教学技能的示范性录音、录像资料,或一些优秀教师的课例实录,使学生对教学技能的事实、观念、过程、操作程序有形象化的了解,使学习者获得不同风格的教学技能模仿的样板,使训练目标和要求更加具体化。

4.编写微型教学教案

编写教案是进行教学技能训练的重要环节,是实现训练目标的保证。它能使被训练者更规范、有效地掌握教学技能。教案的具体内容通常包括:教学目标、时间分配、教师教学活动行为、设想的学生学习行为、计划应用的主要教学技能等。

5.讨论评价,修改教案

指导老师、评价人员、学生角色都要从各自的立场来评价实践过程,有不同看法时可重放录像,帮助形成较为统一的意见。微型教学的评价应以总结优点为主,使被训练者建立自信心,也要提出不足和努力方向,以便改进。最后评价人员要根据自己的判断填写评价单,给出具体结果。

6.再实践

经过评价,已经达到基本要求的可进入下一技能的学习,实践新的教学技能。未达到要求的则需要进行教学计划,准备再实践。

四、微格教学中几个注意点

1.主导作用与主体的关系

微格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微格教学的主体,是希望通过微格教学的实验取得走上讲台当教师的真实感受,并检验自己准备的教案是否合适或存在的优缺点,也检验试教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实验技能、多媒体选用技能……这些训练,都说明了:实习学生是微格教学活动的主体。另一方面,由于学生未上过讲台,缺少教学经验,不懂教学技巧的运用,所以学生必须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微格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较全面地了解教学过程,这就强调了在微格教学活动中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两者是主体与主导的关系很重要。对教师来说,教师必须从学情出发,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指导学生进行教学设计和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但教师又不能代替学生,相反,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准备和完成自己的实践活动。特别是教案的编写,学生只能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独立完成,才能有比较深刻的感受和体会。教师的指导是为了学生将来离开教师后能更好地独立完成教学设计和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

2.创造一个模拟中学课堂的教学环境

微格教学教室应模拟中学课堂教室。扮演学生的即为本组的同学,且“模拟学生”尽可能是“模拟教师”的知己——这一点教师在指导对全班分组时即可照顾到。使初次走上讲台体验当教师滋味的受训学生尽量减少心理压力,增加自信心,达到受训学生能够在一种宽松气氛中进行训练。

总之,为了使受训学生达到受训目的,在力求减少受训学生心理压力的前提下,应尽量模拟出一个与中学课堂相似的微格教学教室。

3.选择未来实习中可能出现的重点难点进行微格教学实验

微格教学教案汇总 篇5

微格教学教案

院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类别:微格教学 课程名称:服装设计基础课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服装的整体设计,一次设计,二次设计,系列设计。掌握服装系列设计的方法。

2、正确运用系列设计的方法;提升学生对服装的设计水平、使学生积累对系列服装的设计知识的认识,为现代服装设计服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对教材深入的分析、结合学生对服装设计系列方法的片面含糊的理解,我将本课的重点确定为:系列服装设计的方法。整体设计是这节课的难点。

教学手段:PPT演示与讲授结合

授课方式:直观法、启发式教学、分析讲解教学、任务驱动教学 教学内容:

导入:

上个学期我们认识了什么是时装画、时装画的分类、时装画画具的

第一节 服装整体造型表现

应用以及人体的动态结构比例。关于服装款式的表现也有了初步的接触。那么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对时装画,服装的表现及绘制将进行进一步深入了解。首先我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章第一小节,服装的整体造型的具体表现。

提问(那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服装的廓型吗?)

一、服装轮廓的分类(图片展示)

1、字母型

2、几何形

其他图形

提问(认识了服装这么多有趣的服装廓型,那么我们在设计这些廓型的服装时有什么可以运用的特点呢?)服装廓型的特点(图片展示)服装廓型的概念

所谓服装廓型线是指服装外部形态的轮廓线 服装廓型种类

A—款式上使肩部适体,视觉“A”字形,给人以稳重、优雅、浪漫活泼的效果。

H—整体造型如筒形,这类廓型简洁修长,具有中性色彩。

Y—型此类服装上宽下窄,通过夸张肩部,收紧下摆,具有较强的中性化色彩。

X—这是一种具有女性化色彩的廓型,整体造型优雅不失活泼感。S—较X型而言,这类廓型女性味更为浓厚,它通过结构设计,面料特性等手段达到体现女性“S”型曲线美目的,体现出女性特有的浪漫、柔和、典雅的魅力。

O—使整体呈现出圆润的“O”型观感,多用于创意设计,充满幽默的气息。

提问(学习了服装的廓型分类及特点后,我们是如何对服装款式加以运用设计的呢?)

三、服装造型设计(图片展示)

五、课堂实践与练习(作品图片欣赏,临摹练习)

六、课堂小结

我们学习了服装的整体造型表现后,我们绘制服装造型时,大家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重点练习:(1)服装的整体造型(2)服装的制作工艺表现

七、课后作业

请各位同学临摹一幅作品,收集服装局部设计的资料。

第二节 服装局部造型设计

服装局部造型,又称服装部件造型,是指衣领、衣袖、衣袋、下摆(衣摆、裙摆、裤摆)门襟、衣衩甚至包括服饰配件(如领带、腰带、纽扣、鞋帽等)等服装各组成部分形象的塑造。

一、衣领设计

衣领在服装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服装局部造型设计的第一点,在服装整体造型中,也处于醒目的位置。

衣领的构成因素主要有领圈(又称领线或领口)的形状、另作的高度、翻折线的形态、领面轮廓行的形象以及领尖的装饰等。由于衣领的形状、大小、高低、翻折等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服装款式。

(1)衣领的基本分类

按照结构分类有 1)无领,将领口塑造成为领型的一种领型,又称领口领,即只有领圈没有领面。基本形态主要有:一字领、圆领、V型领鸡心领、方形领、梯形领和花形领等等。(附有图片展示)插入图片 2)立领,将领片竖立在领圈上的一种领型,又称竖领。我国传统旗袍、中式便服、现代学生装的领式都属于此类。(附有图片展示)插入图片3)翻领,将领面向外翻折的一种领型。由于翻领的形状不同,有波领、皱翻领、铜盘领、马蹄领、燕子领、蝴蝶领、花边领。(附有图片展示)插入图片

3)4)驳领,是衣领和驳头相连,前门襟敞开呈V字型,两侧向外翻折的一种领型。驳领有领座、翻领和驳头三部分组成,西装领是驳领的典型代表。(附有图片展示)插入图片

二、衣领的设计要点

(1)衣领设计要适应着装人的头部、脸部、颈部、肩部、背部、胸部乃至体型的不同形态,复合整体效果需要。

(2)领型与脸型:我国早有“国、由、风、田、用、申、目、甲”八格之说,就实际而论,可归纳为长、菱、方、圆、蛋形五种基本脸型。(3)领型与颈部:颈的基本造型是后宽前窄,后高前低,后平前弯,上口小、低口大的形状。

3、衣领设计要符合流行趋势

4、衣领设计要适应服装风格

二、衣袖设计

衣袖是衣服套在手臂上的部件

1、衣袖的基本类型

按袖长分类:长袖、中袖、半袖、短袖、盖袖、无袖。按袖肥分类:合身袖、宽松袖。按袖口分类:大袖口、中袖口、小袖口。按袖型分类:灯笼袖、喇叭袖、花蕾袖、马蹄袖、鸡腿袖。按袖片分类:一片袖、二片袖、三片袖、多片袖。按结构分类:圆袖、平袖、肩袖、插肩袖、连身袖、连肩袖、泡泡袖等。(都附有图片展示讲解)

衣袖与上肢相适应

1)袖窿与肩部的适应

2)袖山与肩部的适应

3)袖身与手臂适应

4)袖口与手臂适应(附有图片展示辅助讲解)衣袖与服装相适应 1)衣袖与衣领相配套 2)衣袖与衣身相配套

3)衣袖与衣料相适应

4)衣袖与装饰相适应 衣袖造型的变化

衣袖的造型、随袖箭、袖身、袖口及装饰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有: 袖窿位置、形状、宽窄的变化 2)袖山高低、形状变化 3)袖身长短、肥瘦、横向分节、竖向分节、抽褶的变化。4)袖口大小、宽窄、口形、底边的曲直斜、开门方式、开门位置、开门长短、边缘装饰及卷袖的变化。衣袋的设计

1、衣袋是服装配件之一,又称口袋或“兜”。它在服装上,既有使用价值,又有装饰作用。

1)贴袋:将布料裁剪成一定的形状,直接贴缝在服装上的一种袋型。2)挖袋:将衣料开成袋口。内装袋布的一种袋型,又称开袋、暗挖袋。3)插袋:是缝制在衣缝内的一种袋型。

4)假袋:是省略了袋里布的一种袋型。(依次附有图片展示讲解)插入图片

2、衣袋的设计要点 1)衣袋与人手相适应 2)衣袋与衣种相适应 3)衣袋与整装相协调 4)衣袋与装饰相适应

四、其他设计

1)对称式门襟:服装以门襟线为中心轴,造型上左右完全对称。2)非对称式门襟:门襟线离开中心线而偏向一侧,造成不对称效果的门襟,又称偏门襟。(依次附有图片展示讲解)

3)拉链是代替纽扣起到装饰作用的服饰配件,大致可分为三类:开尾型拉链;封尾型拉链;隐形拉链。

4)袢带是服装的重要配件,其功能实际上是扣的一种。服装造型中,一般在上衣,风衣或大衣的肩、腰、袖口、下摆、袋边等处设计袢带。5)下摆设计:又称底边,它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服装的轮廓的变化。而下摆线是服装造型布局的重要横分割线。可呈水平线形、斜线形、圆弧形、角型、长短、或不规则形状的变化。(附有图片展示)插入图片

图片欣赏及实践练习

现场操作:请按下面要求完成作业

以四人为一组,请将已准备好的直筒裙纸样以裁剪线为手法,分割成新的款式造型,并在面料架上选择你需要的面料小样,并请组员代表上台阐述构思与理念,设计的人群等 总时间:10分钟

要求:

1、提交至少三份设计

2、须提供设计稿图、面料小样贴在准备好的4开纸上

3、要有系列感,并具有创意 4、5分内完成操作

总结: 经过对本次课程的理解与认识,我们认识到了服装造型表现、服装局部设计以及线在服装种的表现,最后我们进步图片欣赏然后进行设计练习。

微格教学心得 篇6

心得体会

为期两周的微格教学活动即将结束。在前一周,我们先在老师的带领下,了解了如何去写教案,在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精品课后,我感触很深,她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善于与在场的同学交流、互动,那奇思妙想的课堂教学设计让大家深受启发,也让我们对微格教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接着另外一个老师告诉我们PPT的更复杂的一些用法,使我更能灵活的运用PPT,虽然这次微格教学我没有使用,但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一定会对我有所帮助,天气很热,200多人在一间大教室,我们都听得很认真,老师也讲得很投入,我们也学到了人生中重要的一课。

在接下来的两天中,我们分班进行,有专业课老师带领我们。微格教学对我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说它熟悉,是因为早就听过这样的课,说它陌生,那是因为我还从未上过微格教学课。微格教学是执教者的课前练习,我们轮流扮演老师的角色,在短短的10至20分钟里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设备、视听设备演练教学技能。我们把听课教师当作学生,用以检查实践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达到了目标、对课堂的掌控能力是否达到要求、是否掌握了教学技能,检查是否存在一些没有预料到的教学问题,找出自己的教学设计缺陷和不足,以明确改进方向,使真正的课堂不再出现类似的问题,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能力,让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更好的适应,在这次试讲中,刚一上台我显得很紧张,后面也是根本理不清楚头绪,还没到十分钟我就结束了自己的试讲,老师给我点评时,直接指出我的多处问题,我也还想给自己找借口,说实话,我确实准备了,但我的准备不够充分,我该写的教案草稿也是随便写了一点,因为我认为我的东西都在书上,我要的时候直接通过书来获得,这就导致我对我所要讲的东西不熟悉,讲话一直断断续续的,还老低着头在书上找我所要讲的知识,这就导致我无法和同学进行眼神的交流,也不知道他们是否能听懂我在说些什么,其实还没讲之前我就很紧张,也深呼吸做好了准备,感觉也不错,那一开讲,面对好多同学,站上讲台,就完全不一样了,字也写得很难看,整个板书乱七八糟,老师指出你讲了大半天,还不如学生明白,这之前,我把心中要讲的课默念了2遍,时间在18-20分钟,那我想我的内容是用笔来写,在黑板上粉笔字会占用大量时间,我就尽量赶快,结果加上紧张,不到10分钟我就结束了整个试讲,老师的严格要求,使我感到压力,我总是做事随便,一点也不认真,老师最后还给了我一个警告,这让我在接下来的一个下午,好好反省了一下自己的问题,老师的严厉给了我一次教训,我在今后学习中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做事必须认真,在这里也要感谢老师对我们的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在所有同学都结束以后,觉得自己讲的很不好几个同学又重新准备再讲一次,这次我可不敢再偷懒了,先打了一次教案草稿,把该记的,记住,能方便不看书的尽量写在教案内,同学之间大家也互相提一些建议,你得放松,我们会帮你把握时间,什么地方应该更详细一些,哪些地方内容太冗繁又可以省略不要,在老师和大家的帮助下,我准备的比较充分.为了尽量占到一个教室,我们很早就去了教室,在所有都准备好的情况下,我们开始了讲课,我们剩下的这几个同学互相帮忙,我也在我开讲之前又重新默念了好几遍,把一些更好的句子运用到我的教案中,也许是老天的做弄吧,我开了两次头,在同学们一再鼓励下,我又开始了第三次的试讲,也许总会有些不如意吧,我好不容易把课讲到了第13分钟的时候,数码相机没电了,同学们都说我讲的还可以,但没结尾的视频是不合格的视频,为此我只好找另外的时间来重新的又一次试讲,不过这次的试讲让我受到了鼓舞,也增强了我不少信心,这为我的下一次试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第三次的试讲,我所花的时间很合适,在18分钟左右,我也感到了一点成功的喜悦。在其他方面,我根据老师们的建议进行改进,并通过微格教学的方式对这个环节进行了多次执教演练,在听别的“老师”试讲这个环节,效果非常明显。我们学号排在后面的同学准备时间也充足,而且在同学的讲课中,他们是运用到的一些基本知识为我提供了良好的教材,班上也有准备很充分的同学,他们的教案也严格按照要求来,在这次微格教学中也表现出了优秀的一面,最后我们把班级同学分成好几个小组,老师将我们的教学视频分别在各个小组进行对换,然后大家互相点评,在点评时,我们采纳大家比较有利的观点,我们讨论,互相学习,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总的来说大家收获颇多.通过这次微格教学展示,我才知道它就像一面大镜子,能让自己更直观地看到了自己许多不足,并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我知道了仅仅这一次,也不能说明什么,但它也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阅历,为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得到帮助,最后,我将再次感谢我们的指导老师何老师,她的严格要求我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时刻提醒自己,努力做到和老师一样.

微格教学中探索“真问题”的设计 篇7

一、“真问题”和“假问题”的特点

“真问题”大多能引发一定的思考,学生在教师“真问题”的触动下,各抒己见,深化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而“假问题”通常是指一些不用学生动脑思考就能回答,或直接从书本中就能找出答案的问题。如有些教师担心公开课气氛沉闷,往往事先告知学生问题,要求学生做好准备。于是,造成公开课中教师提出一些“假问题”,使思维的碰撞变成了“炒冷饭”。如何改变提问策略,使“假问题”有效起来并推动课堂生成呢?如果提出综合性或分析性等此类“真问题”后学生冷场,教师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

二、英语课堂中“真问题”的设计原则

首先,课堂提问必须从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出发预设问题。不提倡教师为了迎合学生,或为了引出课堂主题,预设一些停留在肤浅的表层而缺少思维价值的“假问题”。如仅仅为了引出旅游这一主题而问学生“Where did you travel this summer holiday”,则意义不大,但教师如在这一问题后预设“What impressed you most during the trip”,就将大大提高课堂生成质量。充分预设的关键在于备教材和备学生。一旦教师的预设与学生的生成产生冲突,教师应当沉着冷静地采用重述、澄清、提示、转问、回问、追问等手段启迪学生思维,从而生成新的教学内容。

其次,教师的课堂提问需循序渐进,形式多样,紧扣教学目标。既可以提问个人,也可以面向小组,既有封闭性问题,也可融入开放性问题。同时,教师可充分发挥人格魅力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创设出轻松愉快的提问氛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帮助具有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树立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动力。在讲授should have done这一句型时,我恰巧发现一名学生不专心,于是我说:“Can you make up sentence with this expression?”他一时不知道这一结构是什么意思。于是我说:“What should you have done just now,but you didn't?”。这一引导启发了学生,他立刻答道:“I should have listened to you carefully just now,but I didn't.”可见,教师应当在课堂中独具慧眼,把握一切契机,针对不同学习水平学生设计个性化问题,从而促成课堂情感价值目标。

第三,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进行总结评价。这同样要求教师能够敏锐地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教师必须发现和捕捉学生的思维火花,及时地对学生课堂生成进行评价处理,使学生在牢固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当我问学生:“Do you like wild animals?Why?”一位调皮的男孩回答:“I like wild animals because they are delicious.”学生的回答与本课的主题保护动物背道而驰,但我没有简单地批评他,而是顺势展示了熊被割下熊掌后触目惊心的图片,说:“If you were this dying bear killed by humans,how would you feel?”学生马上意识到了自己观点的错误,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微格教学,化学课堂的一把利刃 篇8

[关键词]初中化学 微格教学 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02-0090

微格教学是新课改下提出的新的教学理念,是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时间内,尝试小型的课堂教学,并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它可将课堂的时间进行有效的分配。在初中化学课堂上,教师的讲解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主要因素,因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十分注重微格教学方式方法的使用,目的是在简短的时间内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将化学课程看成是对新知识的探索过程,不再对化学知识感觉疏远。让微格教学法成为化学课堂上的一把利刃,带领学生一路斩荆劈棘,勇往直前。

一、材料引入,打开化学知识之门

初中化学教学要求学生会正确应用化学知识对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解析。但是这个要求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这与化学学科本身的枯燥性和抽象性有一定的关系。而微格教学法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但对于课堂上教师的材料使用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因此,我在课堂讲解前,常常进行材料的选择,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一定的兴趣,向其打开化学知识殿堂的大门。

例如: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分子和原子》一课,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了解分子、原子与物质的关系,并能够通过学习对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现象进行解释。课前,我先对教学材料进行选择,对一些常见的与分子和原子的知识有关的现象的进行了归纳,并制作成一个简单的视频资料。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能够感受到在生活中例如晾干衣服及鲜花香气扑鼻等现象的奇妙,并通过对分子和原子结构的简单视频,来体会微观世界的神奇.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微格教学中要确保在短短的几分钟内.相关资料的引入可以使学生对化学知识产生兴趣,这也是对我们初中化学教师的教学技能的考验。

二、问题创设,点燃化学学习欲望

问题是人类思考的主要依据,是思考的动力,它产生的教学效果是其他方法所不能比拟的。化学课堂上,如果只是使用呆板的教学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会增加学生的对化学知识的理解难度,不利于学生的课堂学习。我在讲课时,在微格教学中常常创设问题,通过几个具有一定引导意义的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并提高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增加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

例如: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课,本课是初中化学知识中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它融合了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两种计算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在微格教学法中使用了有效的问题创设,通过简单的实验视频提出问题:通过本实验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你还有其他更好的方法进行这个实验吗?通过本视频你是否明白了溶质在质量分数的重要作用?

在化学课堂上进行微格教学法,通过简单有效的问题进行知识的引导,能够让学生对知识的内容产生求知的欲望。但在选择问题时,要注意结合课堂上所教内容的实际情况,不能只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提问题离主体过远,这样会使学生产生盲目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三、课堂总结,强化化学记忆效果

课堂总结是化学课堂讲解的重点项目.要求我们对每节课的知识点进行一个梳理,让学生能够对知识的产生有更加系统的了解,这也是教师讲课能力的体现。微格教学强调的是一个“微”字,因此我在化学课堂上常常通过几分钟的时间对课堂知识进行一个“微”总结,强化了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与记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例如: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酸和碱》知识中,重点是让学生对溶液的酸碱性有初步的了解.并掌握中和反应的原理。我在最后一节课的讲解结束时,导入了微格教学法,通过5-6分钟的时间,对本章的内容进行了有条理的总结归纳。从简单的酸碱溶液到中和反应,让学生通过知识的梳理,加强了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使学生的疑惑在知识的重新总结中得到点化,对初中的酸碱知识做了一次很好的总结。

化学学科本身比较枯燥和难懂.我们作为初中的化学教师不能只是授业解惑,还要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利用微格教学进行知识的总结,除了可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思考的条理性,为其高中的进一步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上一篇:财务信息管理下一篇:水体污染修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