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企改革

2024-10-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当前国企改革

当前国企改革 篇1

抓好六方面工作

■一是推进国资监管全覆盖,着力完善国资监管体系

■二是推进国企开放性、市场化联合重组,不断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

■三是推进董事会建设,着力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四是推进国资管控模式优化,着力完善进退有序、流转顺畅的国资运营体系

■五是加大工作力度,着力完善非主业资产调整转型和中小企业改制重组的有效机制

■六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推进政企分开

本报讯(记者 缪毅容)昨天下午,市委、市政府举行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俞正声出席并讲话指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是当前上海十分紧迫而现实的任务,要按照中央要求,进一步加大国资国企改革力度,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精心培育优秀的企业家队伍,为上海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沈红光主持会议。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仲伟,市委常委、副市长屠光绍,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丁薛祥,副市长艾宝俊出席会议。

俞正声在讲话时指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是当前上海十分紧迫而现实的任务。我们要解放思想,发挥优势,克服企业改革中的思想禁锢,在应对世界经济金融危机的挑战中,加大重组联合力度,加大企业改革力度,力争经过三五年努力,在资产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方面发生比较大的变化,为今后的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俞正声指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归根结底是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市场能力和技术能力等。提高核心竞争力,首先要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和市场能力,国有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做强主业,搞活辅业。提高企业的技术能力,即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更需引起重视的问题。自主创新能力同市场能力、管理能力是紧密相关的。如果没有对市场目标、方向的正确研判,自主创新能力往往会误入歧途;如果只有对市场方向的研判而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那么这种研判也是空中楼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可以而且应当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但更重要的是建立企业自己的研发队伍,增加研发投入,把企业的未来、企业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有切实可行的方案。每一个企业都应该在提高管理能力、市场能力和技术能力上制定自己的目标,制定改革的方案和自主创新的计划,都应该与国内外科研单位包括软科学的科研单位建立战略同盟,进行长期合作。

对于工业企业来说,应该以产品为中心,有目标、分阶段地进行突破,占领行业制高点,取得竞争主动权。

俞正声指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必须精心培育优秀的企业家队伍。能否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的企业家队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上海国有企业和上海经济发展的未来。上海国有企业的企业家应该具备敢于负责、勤于思考、严于律己、心胸开阔、热爱企业的素质,以企业的发展为己任。全社会要为企业家成长创造良好环境,首先要宽容,要支持他们在国家法律和党的方针政策范围内大胆开展工作,宽容某些失误;其次,要改进对企业领导人员的管理,采取与党政干部管理不尽相同的管理办法;第三,要多帮助,不干预,使企业在规范有序的环境中自主发展。

韩正在讲话时指出,要提高认识,振奋精神,增强搞好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立足国家战略,按照“四个率先”的要求,紧紧围绕加快“四个中心”建设的需要,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发展。从总体战略上看,要把握好“进、退、变”。“进”,要紧盯国家战略要求,向加快“四个中心”建设关键环节和重要经济领域集聚,坚定清醒,坚持不懈;“退”,要舍弃量大面广、一般性竞争又不关乎国计民生的领域,有序平稳,智慧果断;“变”,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向,符合上海具体实际,顺势而为,绝不折腾。

韩正指出,要明确目标,把握关键,扎实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发展。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及四个配套文件,重点抓好六方面工作:一是推进国资监管全覆盖,着力完善国资监管体系;二是推进国企开放性、市场化联合重组,不断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三是推进董事会建设,着力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四是推进国资管控模式优化,着力完善进退有序、流转顺畅的国资运营体系;五是加大工作力度,着力完善非主业资产调整转型和中小企业改制重组的有效机制;六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推进政企分开。

当前国企改革 篇2

1 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

财务管理作用发挥如何, 关键在于财务人员。必须进一步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 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懂得会计核算, 更重要的是要善于理财, 即如何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财会人员除了应具备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外, 还要求熟悉国家法律、法规制度, 对社会环境 (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因素、企业因素等) 有一定的观察力和预测能力, 以及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

要充分发挥计算机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方面的作用, 通过采用商品化会计软件, 使会计凭证的制作更加规范。入账及时, 数据准确, 系统能够自动生成会计报表, 从而以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为尽快实现由记帐型向管理型的转变, 实现财务管理质的飞跃奠定了基础。

2 适应现代企业需要的资金管理体制

企业必须建立有序的资金循环机制强化资金统一管理, 集中调度, 有偿使用, 内部使用资金模拟银行结算, 保持合理的筹资结构, 适度负债经营, 力求降低筹资成本和筹资风险。财务部门要克服重商品信用轻资金信用的现象, 务求保持良好的融资信誉, 形成借———还———借的良性态势。

强化资金的机构管理, 保持资金构成的合理化合理的资金占用结构是保证资金发挥最大效能的前提, 财务部门运用财务测算方法确定最佳购存点上的资金结构, 扭转企业在资金配置上畸轻畸重的现状;改变财务部门坐等货款回笼的被动局面, 采取机动、多变的结算方式, 加大财务部门对资金运筹的调控力度, 监督以货币回笼为中心的销售责任制的实施。时刻注意资金运转偏差, 适时实施资金结构调整。

加强对外投资的管理, 盲目投资造成资金浪费是资金低效的重要原因。财务部门要多方收集企业外部的有用信息, 主动研究市场, 自觉参与企业投资项目的测算论证, 加强长期投资的可行性研究, 树立投资汇报观念, 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 准确比较项目的投资汇报率和筹资成本率, 追求投资效益最大化:对投资项目定期审计, 加大对在建工程的财务监督, 跟踪考核项目的资金使用效果。

加强资金补偿积累, 财务部门要监控企业资金的分流, 防止过多分流到工资福利、非生产投资等方面。合理制订税后利润分配政策, 尽可能用于企业扩大再生产, 促进企业自我流动发展。

3 加强成本费用管理、控制工作

企业成本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企业产品盈利能力的大小和竞争能力的强弱。控制成本、节约费用、降低物耗, 对于企业具有重要意义。财务部门要发挥自身拥有大量价值信息的优势, 运用量本利分析法, 合理测定成本最低、利润最大的产销量, 减少无效或低效劳动;改变现行产品成本出现浪费后再控制的做法和只注重在生产过程中抓成本控制的行为, 从产品的设计、论证抓起, 把技术进步、成本控制和经济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 把成本浪费消灭在产品的“源头”, 实现财务部门抓成本管理的事前参与和超前控制。

要重点抓好采购成本、销售成本、管理费用等支出的管理, 采购成本管理要重点抓好原辅材料的价格、质量结构和存量, 要认真研究原辅材料的市场和采购策略, 按照货比多家、比质比价、择优选择的原则进行采购;销售成本控制重点放在销售费用, 压缩库存, 清欠货款, 减少资金占用和利息支出上;管理费用的控制重点放在业务招待费、差旅费上, 严格审批手续, 真正把管理费用管好、控制好。

4 认真编制和执行财务预算, 实现财务管理预算化

财务管理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编制并执行财务预算十分必要。企业财务预算是由销售、生产、现金流量等各个单项预算组成的财务责任指标体系。它以企业目标利润为财务预算目标, 以销售前景为预算的编制基础。综合考虑市场和企业生产营销诸因素, 涵盖了企业主要发展指标。

财务预算是财务预测和财务决策的具体化, 是企业计划的货币反映, 也是组织实施财务控制的依据。财务预算一经确定, 企业各部门要围绕实现财务预算开展经济活动, 企业决策执行机构按照财务预算的具体要求, 按季分月滚动下达预算任务, 财务部门按照预算方案跟踪实施财务控制和管理, 严格执行各项财务政策, 及时反映和监督预算的执行情况, 适时实施必要的财务制约手段, 把财务管理的方法策略全部融贯于执行预算的过程中, 促进企业形成以财务预算为主对经济行为进行定量约束的格局。

5 小结

通过加强财务管理, 必会增加企业的竞争能力, 提高企业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扩大企业盈利。目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给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认清我国财务管理现状, 积极寻找对策, 吸取先进的财务管理工作经验, 有帮助于提高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和资金营运经济效益。

摘要:财务管理是通过价值形态对企业资金运动进行决策、计划和控制的综合性管理。财务不同于其他部门, 本身并不能创造什么价值。但由于财务管理是直接向管理层提供第一手的信息, 所以财务管理实际上是一个隐性的管理部门。就现阶段我国企业的情况, 能对企业的基本运营控制好就很不错了。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处于基础地位, 同时也是核心地位, 虽然这个地位并不为大多数企业家所认同。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预算

参考文献

[1]荆新.王化成等.财务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当前国企改革面临五大挑战等 篇3

一些经济界和企业界人士认为,当前国有企业改革仍处于攻坚阶段,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十分复杂。一方面,解决旧有体制性问题的任务还很艰巨;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不断引发出新问题和新矛盾。因此,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需应对五个方面挑战。一是改革成本筹措难,影响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二是一些既得利益群体容易成为改革的阻力。三是企业经济发展形成的收入分配差距,成为国企改革的新矛盾。四是国有企业改革产生的社会问题开始显现。据了解,辽宁因企业改制和社会保障问题而引发的信访案件接近全省一年信访总量的一半。五是国企改革是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进行,国企改革与国家经济安全如何调和成为关键。

“新苏南经济”引起各界高度关注

与发展乡镇企业闻名全国的“苏南模式”相比,进入新世纪以来,以高新技术为核心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新苏南经济”,以其更丰富、深刻的内涵引起经济学界和社会的关注。一些经济科技界人士提出,苏南地区在经济发展中推动自主创新和科技创业的生动实践,为各地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其一是坚持从实际出发,探寻适合本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自主创新之路。其二是将创新与创业紧密结合,引导企业在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新兴产业的过程中,成长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力量。其三是强化政府在自主创新中的引导、协调和服务功能,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条件。其四是大力弘扬创新创业文化,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苏南经济的最大优势是创新,而激发苏南人创新活力、培育大批创新人才成长的则是全社会学习创新、支持创新、崇尚创新的良好文化氛围。

央行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6年7月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含农村合作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暂不上调,继续执行现行存款准备金率。在分析人士看来,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第一,对商业银行而言,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则意味着银行增加存放在央行的准备金金额,这将直接导致其可以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减少。第二,商业银行的新增存款之中可用资金比例比原来降低0.5个百分点,资金来源制约资金运用的自我约束管理体制下,促使商业银行更重视存款工作。第三,此次政策调整将使商业银行更加审慎地发放贷款,在同业拆借市场更加审慎地运作,首先保证自身的流动性需求。所以,此项政策的出台,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是以牺牲短期利益,来赢得长期发展。

财政部或将主导土地出让金分配方案

自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3月“两会”上公开表示“土地出让金应主要用于农民”之后,作为主要相关部门,国土资源部和财政部对土地出让金方案的设计就紧锣密鼓地展开了。据了解,国土资源部方案的主要思路,是对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进行专项管理。具体来说,就是中央以及地方政府将分别建立以土地出让金为来源的特别收益基金,并对基金使用流向进行量化设计和监督管理。同时,土地出让纯收益的10%将由中央和省级政府共享,90%将在国土系统的统一安排下,“有计划、受监管”地重点流向农业土地的开发、复垦等领域。财政部的方案主旨则是,将土地出让金收益纳入地方预算进行管理,并明确使用的方式:当年度的土地出让金收益中,40%应该纳入次年财政预算,并规定地方政府不得用于当期收入安排使用,剩余部分则由地方政府在相关领域内自行支配。实际上,国土资源部与财政部各自提出的方案,在土地出让金管理使用“收”还是“放”的问题上存在冲突,这也是土地出让金重新分配中最难抉择之处。一位知情人士表示,中央倾向支持财政部的方案。

企业走出去的国际环境正在恶化

专家警告,当前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国际环境正在恶化,不能不予以正视。中国企业走向国际,都被发达国家企业视为“潜在竞争对手”。在过去,“中国制造”只是低附加值、廉价商品的代名词,而现在“中国企业国际化”的目标,是直奔商业价值链的高端而去。对此,各路对手焉能不察,更不会坐视不理,故此才会十面埋伏,险象环生。例如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投资,不仅要获得企业股东和常规监管部门的批准,更要通过包括美国等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这类高级别政府机构的审查。对于本来“体质不强”的中国企业来说,遇到这样的寒流和逆风,又怎能期许短时间内能出现国际化的理想局面呢?海外市场不是一场通过欢快的奔跑就可以轻易定下名次的竞赛。相反的,这是一条布满陷阱与绳索的曲折道路。

通胀威胁给全球带来五大忧虑

过去半年,世界三大经济区域——美国、欧洲和日本都出现通胀升温的迹象,由此也衍生5大忧虑。1、过去4年的强劲经济增长令美国和日本剩余产能愈来愈少,导致两国经济很难在不刺激通胀的情况下进一步增长;2、在需求上升但供应趋紧的情况下,能源价格持续高企势所难免;3、过去几年中国输出廉价产品引发的通缩威胁已开始消退,但中国对石油无穷无尽的需求却令油价持续上升;4、包括个人借贷在内的货币指标近年极为强劲,显示市场有太多流动资金;5、外界对未来通胀的预期愈来愈强,工资上升压力浮现。因此,对于全球中央银行而言,目前面对的真正难题是,到底相信经济增长在今年会放缓的预测,还是马上对通胀上升做出回应,进一步收紧信贷。

农信社成外资金融机构的香饽饽

近日,澳新银行计划投入2亿澳元换取上海市农村商业银行约20%的股份,荷兰合作银行近日也放出风声,欲参股辽宁省的农村合作银行。若澳新银行、荷兰合作银行入股农信社成功,这将是中国农村信用社系统首次引进外资战略投资者。全国现有3万多家以独立法人形式存在的农村信用社,但其总份额还不到整个银行业的15%。外资开始进入农村金融阵地,可能短期内赢利较低甚至亏损,但国家在农村金融上一定会出台一些优先发展政策,外资金融机构正是瞅准农村金融市场的巨大潜力。在完成了对优质大中型银行的股权竞争后,农村信用社或将成为外资金融机构最后的香饽饽。

新税改方案即将全面登场

中国新一轮税改已至核心环节,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与增值税转型均已路径明确,两大“重头戏”即将全面登场。财政部权威人士透露:“今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两法合并草案几无悬念!”商务部的一位官员也表示:“现在是两税合一的最好时机,商务部目前正在为此做许多文件。”在两个重头戏中,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改革更是重中之重。下一步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改革重大调整主要涉及四大方面内容。首先,新的企业所得税将实行统一的法人所得税。其次,确定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概念。第三,实行统一的企业所得税税率。第四,进一步调整税收优惠。在新的企业所得税法中,税收优惠要更多地由直接优惠转向间接优惠,这也将是中国未来税收优惠方面的一个整体趋势。

全球商品市场将迎来阶段性熊市

最近,在美联储欲采取进一步升息的压力下,已经开始看出全球商品展开回落的迹象,尤其涨幅较大的工业品调整意图显露无遗。这种调整有别于前期短暂的调整,就基本金属市场来看,铜、铝、锌、镍、铅、锡六大基本金属中,铅、铝、锡已经走弱,技术图表形成空头排列;而前期表现强劲的铜、锌、镍则呈现高位震荡的态势,但是从高度背离的指标观察,随时有向下大跌的可能。我们目前已经看到短期的调整,但是商品牛市更需要一个充分的阶段性大幅度调整来巩固。有分析认为,这种阶段性熊市已经悄然逼近商品市场,投资者在狂热的牛市氛围中需要保持冷静,尤其是对已经不断上创历史新高的工业品更要保持警惕。

中国农村: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

中国汽车行业产能过剩形势十分严峻,到“十一五”末期,汽车行业的产能可达到2000万辆,比实际需求高出一倍多。在这种大背景之下,有专家建议汽车企业将目光瞄准农村。中国农村和中小城镇拥有9.5亿人口,是潜在的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现在中国农村机动车保有量仅能完成农村运输总量的30%左右,而发达国家农村机动车保有量能完成农村运输量的80%以上。由此看来,农村运输潜力确实巨大。不过,也有专家提醒,中国农村市场的发展,并非一日之功,汽车企业进军农村市场在近期仍是谨慎为妙。

我国将重点扶持生物能源的开发利用

财政部《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日前已正式出台。《办法》规定,发展专项资金将以无偿资助和贷款贴息两种方式,重点扶持三大领域:“潜力大、前景好的石油替代;建筑供热、采暖和制冷;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最值得关注的动向是,以非粮为原料的生物质能源被放在了资金重点扶持的首位。《办法》明确指出,“重点是扶持发展生物乙醇燃料、生物柴油等”。其中,生物乙醇燃料是指用甘蔗、木薯、甜高粱等制取得的燃料乙醇;生物柴油则指用油料作物、油料林木果实、油料水生植物等为原料制取的液体燃料。专家分析,强调“以非粮为原料的生物质能源”的扶持思路,是多方面考量的结果。一方面,我国的非粮生物质资源丰富,技术已经基本掌握,经济上基本可行。另一方面,对非粮的强调,也可以做到既不影响粮食安全,还可以增加农民收入,缓解我国石油紧张的矛盾。

银行家对未来经济走势担忧正在增加

6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2006年第2季度由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统计局共同完成的全国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报告显示:认为宏观经济“正常”的银行家占比降至55.7%,认为“过热”或“偏热”的占比升至42.6%;同时预测下季度“过热”或“偏热”的银行家达26.6%,为历史上最高值,表明银行家对未来宏观经济走势担忧增加。调查显示,选择货币政策“适度”的银行家占比在本季出现了一次明显下降的过程,指数比1季度下降了12.1个百分点,表明银行家对货币政策满意度有所降低。今年4月28日,央行出台上调贷款基准利率的政策后,银行家认为货币政策“偏松”的依然大幅增加,本季达到18.5%的历史最高水平;同时预计下季度货币政策趋紧的银行家比例同样明显增加,成为连续7个季度下降后的首次回升。

专家称我国失业率高达20%

近日,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相关人士表示,高校毕业生、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转移劳动力、下岗职工业、退役军人……种种因素使就业刚性矛盾仍然突出,劳动力总量增加以及产能过剩、贸易摩擦等原因,即将到来的第三就业高峰形势严峻,有可能超过前两次。目前国家公布的失业率只统计了城镇失业情况,并没有包括现在农村的1.5亿富余劳动力。如果把1.5亿农村富余劳动力算入,我国失业率就要高达20%。所谓“第三次就业高峰”,国家信息中心高辉清博士对这个概念的描述是:“如果把知青返城算作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就业高峰,把上世纪90年代的国企工人下岗算作第二次就业高峰,那么,我国经济面临的产能过剩问题导致第三次就业高峰已经到来,预计在今年9月达到最高点,而且要蔓延“十一五”头2年。”

能源法预计两年后出台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法案室主任孙佑海近日透露,正在制定的《能源法》预计将于两年后出台,而《循环经济法》明年8月将提请全国人大审议,明年底左右出台。经济调控手段也将写入这部法律,在将来的能源立法中,用国家资源越多,在价格上承担的代价越大。目前我国能源供应紧张,能源安全受到挑战。2005年,我国仅煤炭就消耗21亿吨,实际安全出煤能力仅为每年12亿吨,八、九亿吨煤是在不很安全的情况下开采的;2005年,我国原油近一半靠进口,对外依存45%左右,预计到2010年这个比例将提高到60%。只有抓紧制定和落实能源法,努力开发新能源,才能确保我国能源安全。

我国即将启动二次煤电联动

当前国企改革 篇4

【文章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凸显了许多问题。在当前形势下,为了确保国有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构建国企行政管理新体制已经刻不容缓。

【关键词】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新体制

一、引言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分工日趋深化,整个社会通过广泛的分工协作关系使得各个行业、各个企业的生产活动十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就要求各个环节必须最大可能保证协调一致。因此企业要有效的组织内部的生产经营,就必须具有高效的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需要具备一定的强制力和权威性,以保障企业生产决策得到彻底地服从并且执行。行政管理就是具备这些优点的管理体制。

从广义上讲,行政管理(AdministrationManagement)是指国家权力机构运用权力来管理社会事务的一种活动。在狭义上行政管理也可以指企业或者事业单位的内部行政事务的管理工作。企业行政管理是指企业的行政系统为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依靠一定的国家法律、公司规章制度及管理方法对企业进行行政性管理的总和。企业行政管理一般具有管理、服务和协调三大功能。在管理上,处理日常事务,确保整个企业的企业系统运行平稳,此外还也需要全盘考虑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策略、企业精神文化建设,进而为高层做出决策提供参考;在服务上,必须确保企业每一个部门后勤无忧;在协调上,实现生产和营销的连通,确保企业各个管理部门、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良好。因此,尽管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并不像企业其他部门一样能够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其却依然是企业不可或缺的一个部门。

二、行政管理在我国国有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增强了我国国有企业的适应和生存能力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支柱。然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一度国有企业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为了改变这样情况,国企改革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唯一的选择。在改革过程中如何加强国有企业管理,提高国有企业适应和生存能力,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是国企领导者们面临的首要问题。企业行政管理成为了解决该问题的有力手段。如今国有企业管理以现代化企业管理理念为指导思想,以现代企业管理方法为主要手段,通过企业管理来积极高效地实现这些战略思想和战略目的,成为了国企改革的方向。近年来,由于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些经营不善,效益不好的国企被市场所淘汰,使得国有企业数量大幅精简,质量和效益大幅攀升。简而言之,行政管理模式使得我国国有企业更好地适应了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极大地增强了我国国有企业的适应和生存能力。

(二)提高了我国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当前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是现代企业的所有能力中最重要和最根本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关系到一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发展前途。在经济全球化愈演愈烈的背景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的逐步开放,我国国有企业不仅面临着与国内其他民营和私营企业的竞争,同时还面临着同国外其他的跨国公司的激励竞争。因而如何提高我国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于我国国有企业的做大做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企业行政管理不仅具有管理功能,而且能担负着后勤供应的任务,并且在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我国国有企业可以通过行政管理,努力打造学习型创新型企业,将先进的管理经营理念和科学技术转化到企业的生产和发展的各个环节中,这样提高了企业的科技竞争力和经营能力,也就提高了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确保了我国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能力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通常体现在企业的自主创新水平和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以及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三部分上。国有企业大力推进自主创新,为国企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技术支持。但是企业的新技术新专利通常都是在高效的行政管理下得以快速转化为经济效益。人才培养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保障。人才队伍的建设需要保证投入,加强管理,才能建立起一支精干高效的人才队伍。企业的内部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科学的管理,企业也就谈不上发展。国有企业通过行政管理提高管理效率,确保企业各个环节有序、有效运行,立足当前并且着眼未来,健全各项管理体制,并结合各项体制共同发挥作用,推动企业稳步健康持续发展。

三、当前我国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凸显的问题

(一)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模式僵化

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导致当前国有企业在行政管理容易受到以前的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当前在我国企业行政管理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还仍然存在着一些“党政机关的习气”,企业行政管理人员不顾及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企业的特点,完全照搬套用党政机关的行政管理模式,特别是一些企业领导者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违背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企业行政管理的特点,搞形式主义,不讲实效,华而不实,死板僵化,脱离实际,造成大量浪费,企业管理效率低下,这严重影响了员工的积极性,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意识缺乏

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企业行政管理意识缺乏的情况。许多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人员由于根本不熟悉和不了解自己企业具体的生产经营情况,然而在进行管理时推行的政策与企业实际情况脱离,与企业发展规划相背离,不但不能起到应有的协调作用,反而制造出不应有的混乱,导致企业员工反感并且排斥行政管理人员的指挥,根本不能保证行政管理措施的有效实施,发挥不了行政管理应该具有的.职责和作用。

(三)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体制不完善

企业管理应当明确,有章可循。然而当前在国有企业并没有建立起适合各企业实际发展需要的行政管理体系,导致管理过程混乱。有的企业职能分配重叠,导致对事情处理效率低下。一方面,企业管理是一个简单的行政机关管理的副本。不重视的管理的具体内容和工作,这是肤浅的。往往脱离企业的实际出发,不知道所谓的管理程序的实施情况的具体情况。另一方面,各部门的行政主管部门职权相当,双方之间的深刻矛盾不想插入管理。造成许多管理层次人员,工作相互推诿扯皮。这两个机构的一些工作职能重叠,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的效率。

四、我国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新体制的构建

(一)形成国企行政管理新概念

行政一词一般表示国家机关对于国家机构的管理。除此之外,行政还表示企业日常管理。之前对于企业行政管理的所有的定义或多或少地均存在误解。之前将企业的行政管理主要集中于企业内部活动管理。实际上,不只是企业内部的活动,在企业几乎所有的活动中都存在行政管理的身影。行政管理无处不在,时时刻刻影响着企业的日常活动。企业行政管理不仅对企业活动进行管理,而且对企业工作人员进行管理,为提高员工素质,对员工进行培训。为提高经济效益,而对企业管理制度进行变革,等等。这些都属于企业行政管理的范畴。

(二)树立国企行政管理新目标

从管理学的角度分析,现代企业行政管理的目标来自于生产经营活动和行政管理自身的要求。生产经营活动要求的行政管理主要侧重于正常组织经济活动,包括财务和销售管理、信息、沟通以及公关和劳资关系等。从本质上来讲,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新体制建立的要求也属于企业生产经营范畴。现代企业行政管理的目标是通过科学高效的管理,优化企业结构,提高整个企业的工作效率,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进而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

(三)构建国企行政管理新机制

通常来说,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是通过以下方式发挥作用:

(1)制定计划。

制定计划确定了行政管理的内容和目标以及怎样达到这些目标。现代企业行政管理必须具有计划性,这是国有企业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和保证行政管理成功的必要条件。

(2)科学组织。

国有企业的各级行政管理人员必须明确工作内容,并将其按性质分类,逐级建立自上而下的责权关系,保证行政管理管道畅通无阻。

(3)协调指挥。

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中采取的具体措施,调动和协调各级行政管理人员按要求完成各项工作。

(4)统筹控制。

对指挥工作的各项措施进行监督、控制与调整,包括建立激励机制、监督系统和制定奖惩条例并认真执行。

我们要深化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国企行政管理新体制,就是要根据现代企业管理学原理,按照科学化、市场化和规范化的要求,从国有企业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国有企业本身的行政管理体系,包括与政府的关系、与市场的关系、企业自身的管理制度,约束制度、激励制度、人力资源开发机制等。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符合国有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行政管理体制,才能为国有企业发展服务。

五、结语

发展改革委支部当前及工作要点 篇5

为认真履行《中国共产党章程》赋予基层党组织的神圣使命和光荣任务,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圆满完成上级党组织和委党组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结合支部换届选举后的实际情况,现提出当前及2006年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认真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和市委一届九次全委会、全市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会议精神,立足党要管党、党建促带工作,紧扣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创新求实,突出“五抓”,进一步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不断加强机关党组织的规范化建设,充分激发全委党员积极性和创造性,争创优秀党支部和支部先锋岗。

二、主要工作

1.抓班子,切实加强“四好”支部建设

一是巩固“保先”。要进一步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着力构建党员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干部严格受监督、整改成果巩固牢的长效机制,按照政治素质好、工作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的“四好”要求,切实提高支部的整体素质和领导能力,把支部特别是各位支部委员培养锻炼成为单位业务工作的骨干、吃苦奉献的典范、清廉守法的楷模,做到五个带头,增强五种意识:带头找准位置,相互理解支持,增强群体意识;带头发挥优势,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互补意识;带头依法办事,建立规章制度,增强依法行政意识;带头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增强服务意识;带头勤政廉政,做到严于律已,增强廉政意识。把机关党员队伍培养锻炼成为推进全市改革和发展工作的骨干力量。

二是团结协作。支委成员要切实摆正位置,主动团结协作,维护全局统一。对党忠心耿耿、言行一致,“小我大事业”,教育和带动全体党员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眼前与长远、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在成员之间,坚持及时沟通信息,做到不利于团结的话坚决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坚决不做,用民主集中制原则严于律己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2.抓队伍,充分发挥全委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一是强化学习。认真抓好“双向培养”,加强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关心、培养和教育,把不是党员的业务骨干培养成为党员,不是业务骨干的党员培养成为业务骨干。一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实质。特别要注重系统学习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公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关于审议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及锦涛总书记在两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在中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表的《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继续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重要讲话、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认真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准则、根本依据和根本要求,真正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坚持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务实效。在当前一段时期,全委党员要紧紧围绕认真编制“十一五”规划,把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思路与我市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谋划好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重大项目、改革措施,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二要刻苦学习发展改革、以工代赈、网络建设等业务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工作质量和依法行政的水平。

二是振奋精神。要牢记温家宝总理的谆谆教导,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精神,始终充满饱满的政治热情、顽强的进取激情,始终保持排除万难、奋发向上、真抓实干、不胜不休的精神状态。按照省委学忠书记关于“落实就是水平、实干就是能力”的要求,在抓落实、抓实干上下功夫,把工作是否落实、是否实干作为检验全委党员能力建设、作风建设的主要内容。

3.抓作风,模范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

一是以民为本。全体党员要牢固树立“人民是天、人民是地、人民是上帝、人民是父母”的意识,把一切决策、一切工作、一切目标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都认真落实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恪守以民为本,依法行政,力行“八个坚持、八个反对”,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争当农民好儿子”,全委党员要轮流到委联系的扶贫村去参加劳动或调查研究一次,支部委员和联系科室不少于二次。

二是廉洁从政。全委党员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自觉反腐倡廉、拒腐防变,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自觉遵守和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纪律和群众纪律,用党章、党纪条例、廉政准则来从严约束自己,严格执行中央、省、市关于“严禁收受现金、有价证券和贵重

物品”、“严禁领导干部及其配偶违规经商办企业”、“严禁跑官要官”、“严禁参加赌博”等规定,认真执行本委廉政“五项承诺”,严格项目程序,带头遵纪守法,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风正派,办事公道,文明服务,优质服务,上报项目计划和转下达省计划一律严格按程序办理、实行阳光操作,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三是“六破六戒”。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破满、破难、破慢、破稳、破旧、破虚,力戒张扬、力戒虚假、力戒浮躁、力戒形式主义、力戒官僚主义、力戒脱离群众,求真务实,大力发扬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丰富和发展“××经验”,推动老区更快更好地发展。

4.抓基础,不断完善机关党建各项制度

一是完善制度。贯彻落实好《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省委《实施细则》及市直工委《关于印发市直机关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有关要求的通知》等文件要求,认真抓好建设一个结构合理、富有“三力”的好班子、一支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好队伍,一套科学健全、切实可行的好制度等“八好要求”;健全民主集中制、“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学习培训制度等“九项制度”;有活动阵地和必要的设施、有党支部学习、生活和工作制度等“十有内容”的细化和完善,确保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执行制度。要进一步完善党员民主生活会制度,严肃认真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切实搞好党内外监督。在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上做到“七个一”:党员大会每月召开一次,支部委员会每月一次,党小组会每半月一次,向市直工委和委党组报告工作每月一次,对入党积极分子谈心每季度一次,向委民主党派及非党群众通报工作每月一次,党课每季度一次。

5.抓活动,努力增强战斗力、创造力、凝聚力和号召力

一是求实创新。经常性地开展“争创一流班子,建设一流队伍,培育一流作风,争创一流业绩”的活动。通过开展一些健康向上的活动,重点抓好“七一”纪念活动、重走红军路探寻先辈足迹、参观革命圣

地、支部走访单位困难职工家庭等活动,提高党组织的聚合力。

二是严格考评。要组织开展好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把自律与他律,内在约束与外部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支部严格加强对全体党员的“德、能、勤、绩、廉”的全面考核,坚持平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对于先进性作用发挥好、工作出色、成绩显著的要表扬肯定;对表现较差的要及时给予批评和帮助,推进全委党员先进性作用持久的发挥。

当前道路运输行政组织改革 篇6

目前我国的道路运输业发展到了新的阶段,面对新的形势,新的环境,道路运输行政需要不断创新,不断完善。

一、我国道路运输行政管理的现状

当前,我国道路运输行政的管理体制现状有以下几点:

(一)运输行政管理体制的内涵

它是交通行政管理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运输行政管理为了实现道路运输行政管理职能而不断地摸索前进;它的任务是对运政的权力、责任进行对应的合理的配置,它的把具体构成有:道路运输行政组织机构、管理制度。

它给道路运输业行政部门进行管理活动提供了行政管理体质,并且在行政权力设置及运行活动中形成了多重关系。

(二)目前的道路运输行政管理模式

目前在运输行政管理的活动中,运输行政相关部门一直都在探求有用的模式,条条管理、块块管理、条块管理是目前正在实践得的模式,“条块管理”是最广泛应用的,它的含义是首先要加强运政部门保证政令统一、注重垂直管理的,加其次要家强各个地方政府的运管部门的工作责任感。

二、现行道路运输行政管理体制中的主要问题

面对社会经济、道路运输发展的新形势,目前的道路运输行政管理体制在运行中存在许多问题,目前约束道路运输发展的问题有:

(一)道路运输行政管理体制的运行不顺畅

目前道路运输行政的管理体质不合理,导致的原因有:首先是来自外部的因素,主要是因为其他部门与交通运输的职能冲突,在行使职权活动中容易约束运输行政管理的权力,导致直接影响运输行政管理发挥他的整体效能的;第二个是来自运输企业内部的因素,目前道路运输行政体质实行“条块结合”的模式造成了部分程度的垂直管理和一块为主的条块管理。

(二)目前我国运输行政管理员工臃肿、素质偏低

目前,我国道路运输行政管理机构中的员工能力相差很大,不能适应新情况的运输业发展的需要。

比如:目前的道路运输相关机构对员工缺乏统一定编制;其次,运输行政管理机构还没有形成合适的用人体质,所以这运输行政管理机构的管理人员状况和素质无法有效履行道路运输行政管理职责。

(三)目前我国运输管理思想及管理方式落后、管理手段单一

目前我国运输管理思想还比较落后,表现在:第一,在政府机关的管理中行驶的大多数是行政的手段,而其他的手段没得到很好的利用,例如:法律手段、经济手段,由此导致行政机关的工作缺乏公开、公正性。

第二,政府在实践中,他们的手段缺乏开放、服务、引导的性质,他们的手段存在严重的审批性质;第三,在一些地方的地方运输机构,他们的管理手段不正确,偏重视费用的收取,而轻视运输的管理问题,民众对这些问题反应很大。

三、保障运输行政管理体制稳步改革的措施

(一)政府机构需要增强体制创新的责任心,大力的推进新体制改革的速度

道路运输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实现城乡一体化,推动道路运输业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

各个道路运输管理机关都必须加强体制创新的意识,要从思想上迫切,因为体制创新已经迫在眉睫。

对道路运输体制的改革关系到我国运输业的发展,对于维护运输市场的秩序起到重要作用。

行政管理是道路运输业发展的基础,所以首先要把基础打牢。

(二)对运输管理职能要进行不断地完善,加快运管管理职能转变的.速度

在交通运输不断发展的时期,在建设交通基础设施的同时,要不断完善体质建设,完善道路运输的管理职能,笔者的主要建议包括:(l)取消在国家燃油税费中的相应收费职能,《道路运输条例》包含的各个道路法定职能要保留;(2)要把城市公交客运纳入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管理范围。

(三)需要加强队伍建设,从而提高管理水平

目前我国道路运输管理体制改革的工作中心,应该在于道路运输行政部门的职员配备,要建设一支有素质、有知识的高水平管理队伍,这样才能使运管部门实现它们的目标。

并且要面向全社会选拔运管人才,要根据它们的实际能力来安排岗位。

在选拔人才的时候要根据它们的学历、专业、工作经验来进行筛选。

对于人才的引进,管理部门上要陪把关严格,要建立起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

四、结语

本文在首先总结分析运输管理机构职能的现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得出了道路运输行政管理职能调整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进行职能调整的整体思路,给道路运输行政组织改革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张康之,李传军.公共行政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 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及其批评[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

[3] 都恩崇.道路运输行政管理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4] 《交通大辞典》编辑委员会.交通大辞典[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当前田径教学改革的思考 篇7

一、田径教学的现状

(一) 目前我国田径教学的现状。

在田径教学的改革中出现了很多的方法, 例如有些学校提倡快乐学习的思想提供选修教学, 有些是开展一年普修后再进入选修阶段。但是结果却是不少学校的田径选修班未能组织起来, 因为学生觉得田径太累、运动量太大而且没有趣味性, 这也是目前田径教学出现倒退的原因, 基本已经触及谷底了。

(二) 传统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材的选择不尽合理。

我国过去的教育模式都是以教师为主导, 体育教学也是如此, 在田径教学中, 一般都是由教师进行示范, 然后同学跟随练习, 这样做对教师的要求很高, 以为不一定所有的教师都是专攻田径类的, 所以可能会出现教师的示范不到位, 这样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或多或少的都会估计教师的形象, 一些自己不擅长的方面可能就会略过, 而一些擅长的就进行详细讲解, 这样不能让学生对田径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随着教师的年纪增长, 教学动作的质量必然会有所下降, 即使教师再有经验, 可是靠教师做示范, 却不到位, 学生也很难领悟。这些都是由教师做动作示范所潜在的一些不稳定因素, 而且教师有男女之分, 所有在项目上也有区别, 课程教学过于偏重某一方面, 会蒙蔽学生的双眼, 让他们看不见田径的全貌, 而无法选择自己喜爱或擅长的项目, 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模式所无法避免的。

2、动作技术难示范影响教学进程。

大家都知道, 在田径教材中有很多腾空、高速、翻转的技术动作。学生很难把这些瞬间完成的动作看清楚, 也就很难快速建立一个完整的动作表象, 教师放慢速度又影响动作的完整性及效果。这时教师只能通过反复示范, 重复讲解, 以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完成教学目标, 但最终的结果是影响了教学进程, 而且, 过多的讲解和示范还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认识。这也是传统田径教学模式中的一个弊端。

3、学生方面的问题。

教学中学生才应该是主体, 他们有自己的个人特点, 从大的方面要遵从教师的指导, 但是也能体现出自己的个人特性。现在的学生他们感受不到体育锻炼对身体的重要性, 而且也没有自我约束能力和耐力, 在项目的选择上往往是看哪个项目轻松点、容易通过, 这样在思想上就首先的否定了田径学习。

二、田径教育引入网络教学的好处

(一) 网络教学的概念。

网络教学是新兴的教学方式, 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 利用互联网来更加灵活的对学生进行教学, 而且互联网的强大功能和资源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让现实中的田径教学效果更好。学生在计算机的辅助下, 通过互联网, 相互之间进行交流, 不仅仅是学生之间的交流, 还有师生之间的交流, 当教师无法抽身的时候, 学生也能自己借助互联网来寻找答案, 学生还能利用互联网的强大资源进行课外知识的补给, 让田径教学更加的富有生命力。

(二) 网络教学的特点及优势。

教学资源丰富, 网络最大特点是资源极其丰富学生可以从中摄取大量的学习信息, 使自学的视野不再局限于课本;交流形式多样、便捷;交流范围扩大。

三、网络技术在田径教学中的运用

(一) 多样教学手段与丰富的教学资源。

过去田径教学是以口授和示范为主, 慢慢的借助幻灯片和录像带, 现在网络的兴起, 可以将他们更好的结合在一起, 文字、优秀动作、视频、动画等等都能综合到教学当中。

(二) 知识更新与教学反馈及时。

如在田径教学中, 发展学生柔韧性时, 一般采用静力牵伸和摆动牵伸两种方法。可效果并不好, 容易产生延迟性肌肉酸痛和韧带拉伤。目前国际上较先进的方法是PNF法 (本体感受感受神经肌肉促进法) , 这种方法可以防止肌肉酸痛, 保持肌肉弹性和爆发力, 防止肌肉通行性变性, 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在网络教学中, 学生却可以很容易地从网上获得这方面的知识, 掌握这种方法。

(三) 教学的互动性与学习的协作性。

多媒体网络教学最大的优点就是交互式教学, 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有利于学生之间的讨论又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借助多媒体网络技术, 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 通过同学之间的探讨相互学习以及向老师寻求解决办法, 教师能够及时的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对教学内容和方向做出调整, 这样教学的主体和客体能够更好的进行交流和信息的传递, 在学习上的障碍也随之减少, 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提升很明显。

四、小结

1、田径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已经进形成了一套教学体系, 但是与网络的结合时新时代的体现, 也是提高田径教学质量的一项有力措施, 架构适合学生的田径基础知识网络教学机制, 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导性。网络教学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 涵盖的内容更加广泛, 对学生潜能的开发很有帮助, 也能很好的推动田径事业的发展, 网络教学是现代田径教学的一股新兴力量。

2、借助网络教学, 还能活跃学生的思维, 从根本上让学生爱上田径运动,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身心更加协调, 思维更加开阔, 学生的自主能力得到充分体现。

当前推进改革、调整至关重要 篇8

首先,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为此后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积累了力量。十多年前,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经济增长也面临着大幅度滑坡的压力。当时,我国政府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扩内需、保增长的同时,一方面推进了住房制度改革、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等;另一方面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加入WTO,深化对外开放。经济增长在经过了1998~2001年的调整后,伴随着住房、汽车需求“井喷式”爆发、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和低成本竞争优势的充分发挥,2003年以后增长速度连续5年达到或超过10%。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未见底。1至4月份,我国外贸出口同比分别增长-17.5%、-25.7%、-17.1%、-22.6%。 显然, 目前尚不能排除外需继续收缩而使我国出口进一步下滑的可能性。1至4月份,消费、投资增长达到较高水平,但在相当程度上是政府政策效应的反映,如政府大规模增加投资、信贷规模急剧扩张、家电下乡等,而市场主导的内需扩张缺乏有力支撑。在这种情况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内需、保增长,防止中国经济出现深度衰退,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从根本上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和结构性矛盾,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在政府大规模增加投资,实施总额4万亿元的三年投资计划之后,3月份以后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一系列积极变化,如工业生产加速、投资和消费的增长达到较高水平等。由此可以判断,一季度经济增长应为本轮经济回落的底部,二季度经济增长将出现一定幅度的回升。这样,在全球经济普遍低迷的情况下,我国经济有望率先复苏。但是,依靠政府增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显然不具有可持续性,如果没有市场驱动的企业和个人投资、消费的扩张,这种短期回升将随着政府投资力度的逐年减弱而再次波动。

市场驱动的投资和消费的扩张,在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结构调整的推进。以扩大居民消费为例,一方面需要改革现行国民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劳动所得占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比重,以提高广大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的购买能力;另一方面需要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统筹城乡、覆盖全社会的保障体系,以改善居民预期。只有这些改革逐步深入和完善,消费占GDP比重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才有可能大幅度提高,经济增长模式才能实现从以投资、出口驱动为主向以消费拉动为主的转变。

第三,经济危机和衰退既是一场灾难,也是改革、调整的良机。在通常情况下,当经济危机来临时,体制性障碍和结构性矛盾突现,推进改革和结构调整的呼声高涨,内在压力增强。但由于经济不景气,面临着就业和收入增长压力,各方面利益矛盾也相对比较突出,社会承受能力较弱,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的外部环境往往较差。

当前政府在“扩内需、保增长”的过程中,要为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在推进重大领域改革时,一是要明确战略目标,广泛征求意见,取得社会各界的认同与支持;二是要根据社会可承受程度,分步实施,并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三是要支付相应的成本,承担相应的责任,与市场机制形成合力,引导、推动体制改革和发展方式转变。

第四,在政府全面实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中,强调了改善民生、优化投资结构、避免重复建设等,这显然是必须的。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金融危机不断深化和扩散、保增长压力进一步加大的情况下,推进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对短期经济增长的作用相对较小,有时甚至会与短期目标相冲突,如关闭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淘汰落后产能等,而能够产生立竿见影效果的政策措施,往往会带来固化现有体制和结构的后果。

政府推出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均以解困、扶持为主,改革、调整的内容较少。其后果可能是过剩、落后的产能得以生存,扭曲的价格体系更加扭曲,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得到强化,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状况依然如故,等等。因此,如果对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不仅会贻误良机,而且会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增加新的障碍。

第五,从中长期看,支撑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基础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我国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城市化加速期和消费结构升级活跃期,城乡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以住房、汽车、教育、旅游等为热点的消费需求的扩张,以及由此形成的对重化工业产品的需求等,潜力巨大。现阶段,有些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存在明显的制度性障碍;有些领域经过了前一阶段的快速发展后需要调整,积蓄力量,再上新台阶;有些领域不能适应国内外环境的变化,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势在必行。着力推进与之相关联的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充分释放这些潜力,不仅是短期内应对金融危机的有效举措,也是中长期内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关键环节。

最后,目前我们面临的经济困难,既有全球性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缓对我国的影响,也与国内房地产、汽车等主导产业在经过了2002~2007年的高速增长之后转入周期性回调阶段有关。同时,长期以来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劳动力、土地、资源等要素低价格,高投入形成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模式,在国内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难以为继,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新竞争优势的确立,对短期经济增长也会产生影响。我国中长期发展的内外环境正在发生重要变化,只有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消除体制机制弊端,才能够为中长期发展奠定新的基础和国际竞争优势。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

上一篇:“我身边的社区”征文启事下一篇:家长发言稿劳动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