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主席系列讲话精神心得体会(共11篇)
这几天,通过对习主席一系列重要讲话的学习,我个人深受教育,习主席的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我深刻体会到加强反腐倡廉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当前,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腐败仍处于高发多发易发期。这严重损了党的形象,人民群众深恶痛绝。根治腐败现象,非一日之功,必须始终保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高压态势,努力从制度上健全、源头上预防、过程中控制、事件后惩处等上进行总体设计、顶层规划和强力推行,以优良的党风和反腐的实际成效才能取信于民,才能不断提升廉政反腐建设科学化水平。
在中国的特殊复杂国情和现阶段下,党的反腐不但要从全局和战略上统筹谋划推进,也要从细节和制度上予以完善,既要依靠打击惩处震慑,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更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原则,健全完善惩防体系科学化建设。既要发挥党员干部的自律自省自警自励能动性,也要发挥组织和反腐机构的教育引导作用。实践一再告诉我们,相信并不能代替监督,对于党员干部,组织既要爱护培养,也要切实加强管理监督,两手都要抓好。特别是在权力因不能得到有效制约与监督的环境下,始终存在权力冲出笼子导致的公权私用、滥用、非法利益输送等腐败现象。因此,在以法制的完善为代表的反腐制度系统构建和有效畅通扩大各类监督渠道的作用意义甚大,要加紧国家层面的反腐立法工作推进力度,实现反腐有法可依,也要加紧反腐配套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完善,要重点从领导干部家庭财产申报公示、廉政德政考评、在任和离任各类审计、廉政风险评估等反腐制度和有效经验上健全完善;药以更加宽广的胸怀,在法律的框架约束下,推进各类信访举报、党内外监督、专项监督等监督手段作用发挥。从近年来的反腐成效与经验来看,反腐机构特别是要顺应新形势新任务发展,加快新闻媒体、信息网络等新兴反腐监督渠道建设和管理,从虚拟空间开辟筑牢这条反腐新渠道新途径。同时,要始终做到有腐必反、有案必查、有贪必惩、一查到底的腐败面前人人平等观,无论涉及到谁,无论其职务高低,凡是在腐败这条底线上出了问题,都要严肃依纪依法处理到位,树立防腐惩腐权威。
党的作风关乎人心向背,关乎党的生死存亡。总书记在特殊历史时刻做出的反腐败讲话,既是宣言,又是警示,充分体现了新一届党中央坚决反腐败的决心和信心,更体现了民意期待,同时也发出了铁腕惩腐的强力信号。我们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反腐败斗争必将取得新的更大胜利!
一、遵守前提
习总书记讲话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推进“供给侧改革”。其含义就是要稳中求进。
“供给侧改革”与“扩大总需求”并不矛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我们的根本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要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这些都要求“扩大总需求”。人民群众的需求不仅是对产品品种、数量及其质量的需求,还包括对产品生产过程的关注,尤其是生态环境保护,不是缩小反而要扩大。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中国梦的实现、全面小康的建成、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随着大国外交、全面外交和“世界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推进,随着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对上游产业、高端产品和现代化服务的要求不断增加,总需求必然扩大。采取“供给侧改革”,顺应形势发展,淘汰中低端产品和低档服务供给,提供高端产品和现代服务供给,最终是为了扩大总需求。
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处于“三期叠加”的新常态时期。第一是“经济增长换档期”。经济速度下滑,从过去高速发展到现在减速为6.5%。第二是“结构调整期”。经济速度问题其实是结构问题,长期依靠“需求侧”拉动经济发展,久而久之形成粗放式发展模式,使得重化工行业和一般制造业产能严重过剩,破坏生态环境,经济下行压力大。第三是“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即动力转化时期。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2009年我国政府采取“4万亿投资、10万亿贷款”强刺激政策,以扩大需求、保证增长。结果经济增长了,但是副作用很大,出现投资回报递减、资产泡沫,使国民资产负债率杠杆越来越高。在这个时期,继续依靠“需求侧”拉动经济增长必然受阻,总需求受到影响,所以采取“供给侧改革”是势在必行。但是,“供给侧改革”是长期性刺激经济发展的结构性改革措施,无法短期见效。因此,在它的作用没有明显发挥前,应该采取有效措施适度扩大总需求并进行改革,否则就会“栽跟头”。
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进行供给侧改革,转换经济发展动力,当务之急是“稳增长,调结构”。我国经济基本面和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局面没变,经济发展潜力大。但是,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攻坚克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如经营困难型企业数量增多、调结构难度大等。首先是保持稳定增长速度,在经济平稳运行中为“调结构”赢得时间;同时,不以GDP论英雄,追求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其次是“需求侧”手段还有发挥作用的地方,如社会领域、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需求大,中低收入群体消费需求在扩大,服务贸易出口潜力大。消费仍然是增长的基础,投资仍然是增长的关键,出口仍然对增长有促进作用,必须综合运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种手段。习总书记提出“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进行“供给侧改革”是非常正确的,既立足于实际又指明了改革方向,抓住了稳定与发展的关键,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在稳中求进中推进“供给侧改革”,要做到稳增长与调结构同步进行。第一,要正确处理“稳”和“进”的关系,既要稳中求进,又要进中求稳。第二,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消除体制机制弊端,攻坚克难,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第三,要发挥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管理、资源环境在内的全生产率要素作用,为“供给侧改革”提供长期动力。
二、正确认识
习总书记提出“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就是要下决心进行“结构性改革”,要求明白“供给侧改革”性质、目的和紧迫性。
“供给侧改革”的性质是“结构性改革”,是从“供给侧”这一源头着手,从生产、供给端着手,进行结构性调整,提质增效,实现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供给侧改革是系统性改革,涉及劳动力、土地、资本、资源环境等各种要素,涉及制度创新、市场决定作用的发挥、市场主体的积极性调动,核心是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提供高质高端产品和现代化服务。要求在微观上激励市场主体积极竞争,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良好氛围;在宏观上要提供高效的制度供给和开放的市场空间,包括制定公平公正市场竞争规则,降低企业成本、减少政府干预,补上公共服务、公共产品方面的短板,改善民生。上述这些都是长期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搞好经济运行、科学宏观调控的要求所在,其目的是通过这项改革调动供给主体的积极性,发挥全要素生产效率作用,主动面对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挑战,扩大有效供给,“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需求侧”和“供给侧”是宏观调控的两种手段,这两种手段的调整都对经济结构产生深层次的影响。这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既有对立的一面,又有统一协调的一面。在供需关系中,要求这两个方面协调发展,但是不同时期有所侧重,否则就会出现结构性失衡现象。当经济萧条或过热时,采取“需求侧”手段,从扩大或抑制需求出发,通过政府干预,实现短期调控。采取积极的、扩张的财政政策可通过乘数效应对总产出产生拉动作用,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可通过降低利率来刺激投资。但是,长期采取这一手段,势必产生金融危机、政府债务危机。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可以减少总需求,给经济发展过热降温。但是,长期采取这一手段,最后会出现需求不足,影响经济持续发展。采取“需求侧”手段,短期成效好,却无法解决深层次的经济结构问题,造成一方面需求得不到有效供给,另一方面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和现代化服务无法提供。因此,要使经济发展动力强劲,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采取“供给侧”手段,解决深层次的经济结构问题,提供高质有效供给。
当前,我国出现严重的供需关系结构性失衡,因此,推进“供给侧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采取“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这一“需求侧”手段,曾经取得很大的成绩,对我国经济发展作出很大的贡献,使得改革开放后30年高速发展,但是需求始终是短板。特别是采取这一手段刺激起来的部分需求被转移到境外、如曾经出现到日本买马桶盖,到香港、新西兰买奶粉,到欧洲买奢侈品,到美国、加拿大购房的现象。一些国人因为到境外扫货,被称为“购物狂”。如果继续采取这一手段,将无法改变“供需错位”“无效供给”“过渡供给”局面。即使能上天登月、极度深潜,也无法提供人民群众需要的满意的既环保又高质高效的产品和服务。例如,满街的汽车,却没有几个是自主品牌;房地产过度开发,成为“鬼城”;钢铁产能过剩,关键材料仍然依靠进口;人们一方面对国内教育、医疗、金融、旅游怨恨不断,另一方面又到境外消费。“无效供给”、“过度供给”造成的问题,主要是产能过剩、库存积压太多、信贷杠杆难释放、地方政府负债率高、企业成本上升、有效需求成为短板。
三、把握关键
既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从产业、产品、服务着手,进行结构性调整,提质增效,那么搞好这项改革就必须把握习总书记指出的“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这一关键。“供给侧改革”,已经成为“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成为2016年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要求完成“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工作任务。“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应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完成“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任务,供给老百姓最需要的产品。痛下决心,淘汰钢铁、煤炭、水泥、玻璃、石油、石化等高耗能、高排放的落后产能。通过适度限购、二孩政策、户籍改革、加快城市化进程等多方面措施,减轻房地产的库存压力。反对企业采取投资加杠杆的运作模式,加快金融运作,通过地方债自发自还、债转股、资产重组等多种方法化解呆账坏账,去金融杠杆。
第二,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的蓬勃发展,改变生产率低、技术落后状况,提供高端产品和现代化服务供给。首先是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现代化服务行业发展,构建产业新体系。其次是优化产业结构,搞好现代服务。以信息化、智能化为依托,进行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发展“互联网+”“工业4.0”为代表的数字经济、电子商务;发展现代农业,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之路。提高第三产业在三产中的比重。虽然我国第三产业的比重超过50%,但是仍然不够。扶持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产业发展,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实行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共享,实现互联网与经济社会相互融合,进行产业组织、供应链、购物链、消费链创新。再次是加快制造业强国建设。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工业强基工程、绿色制造工程、高端装备创新工程,掌握关键领域尤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疗及高性能医疗器械领域的核心技术。最后是创新消费模式。通过畅通消费渠道,推动消费升级和消费产品结构调整,培育新消费,使人们成为“全渠道消费者”。
第三,创立新服务型政府,提供高效公共服务、高质公共产品,“降成本、补短板”。要求政府制定政策,确保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作用;制定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机制,发挥企业参与竞争的积极性,提供企业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率的平台。降低行业准入条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打破区域分割和行业垄断,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减少政府对价格的干预。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简政放权,放松管制。鼓励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使直接融资比重增加、企业融资渠道畅通、市场筹资功能多样、互联网金融融资作用充分发挥,解决“三农”和小微企业的筹融资问题。制定激励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降低企业包括交易成本、各种税费、融资成本、社会保障成本在内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出台刺激经济政策,加大对水、电、路、通讯的投入,加大对医疗、卫生、教育、养老投入,解决如入学难、看病难、养老难等问题,补好改善民生问题的短板。
第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解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瓶颈问题。首先是发挥科技在创新驱动战略中的引领作用,利用先发优势,赶超发达国家科技水平。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其次是要求企业、政府、高校和科研院所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作出贡献。企业是创新主体,具有主导作用,要开展基础性前沿创新研究,重视颠覆性技术创新,推动设备更新和新技术应用,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者。政府要把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重大科技项目,组建重大创新领域的国家实验室,建设技术创新中心,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给予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创新的自主权,调动其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最后是把握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与转化的关键环节。创立企业、高校与科研院所共同发力的创新模式,建立完善财政投资、产业升级、科学研究、推广应用跨行业跨领域的协同创新机制。创新发展市场环境,创新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促进人才、资金、科研成果在城乡、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之间有序流通。由此,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解决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技术落后、产品质量低劣、服务水平低这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瓶颈。
四、立足长远
“供给侧改革”是系统性、长期性的经济结构改革,关系全局,必须立足长远,以“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第一,特色道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按照“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要求,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行政体制、财税、金融、价格、土地和户籍制度改革,实施“十三五规划”和“中国制造2025”,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第二,提振全国人民的信心。提振全国人民的信心是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基础。首先是提振人们消费的信心。主要是扩大就业机会,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稳定消费基础。其次是提振人们投资和创业的信心。要求政府提供有效公共产品和服务,制定成熟、稳定的宏观调控政策,明确政府与市场界限,对“供给侧改革”勾划清晰、可预期的路径,由此提振人们的投资和创业的信心。最后是引导人们扩大消费。针对服务型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城镇化发展进程和中高收入群体扩大而产生的消费结构升级。要求精准发力,引导低收入群体扩大物质型消费,中高收入群体扩大服务型消费。
第三,拓展发展空间。首先是拓展区域发展空间。发挥政府统筹协调、引领布局功能,在政策上、财政上对欠发达、相对弱势地区给予倾斜,在社保和公共服务方面跨区域、全覆盖。其次是坚持“以局部协调推动整体协调”的原则,搞好东中西部之间、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区域的产业之间、经济开发区和主体功能区之间的协调发展。发挥城市群、中心城市、创新型城市、区域创新中心的辐射作用,推进城乡一体化。再次是形成以京津翼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一路一带”建设为引领,以沿海沿江沿线为主的纵横经济轴带。保持对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方针不变。实行最严厉的环境保护制度,推进生态保护和节能减排措施的贯彻落实,协调区域间的生态环境建设。此外,要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空间、网络经济空间、蓝色经济空间。
摘要:习总书记关于“供给侧改革”讲话精神,其实是一个整体性思想,学习贯彻其讲话精神,就要用整体性思维推进“供给侧改革”。第一,要遵守“适度扩大总需求”前提条件;第二,要正确认识“供给侧改革”的性质、目的和紧迫性;第三,要把握“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关键;第四,要立足长远,“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为学习贯彻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我们特开展了相关
班会活动。
习主席讲话内容主要有五点:一是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没有信念会导致精神上的缺钙,信念是支撑青年成功的强大精神力量;二是广大青年一定要练就过硬本领,将学习的知识学以致用,有华丽的外表不如有充实的内心,有实际本领才能更好的推销自己;三是广大青年一定要创新、创造,创新是民族、国家发展的不竭力量之源,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机遇只垂青于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人;四是广大青年一定要艰苦奋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有奋斗,才会有希望,有奋斗,才会有收获;五是广大青年要锤炼高尚品德,自觉践行社会价值观,习主席用朴实的话激励青年人去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我们大学生应该学会承担社会责任,弘扬五四精神。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我们新世纪的大学生一定要继承和发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运动精神,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勇敢地担负起历史重任,把个人的理想、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富强紧密结合在一起,把五四精神注入到今天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使之发扬光大。
身为大学生,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发扬五四精神,勤于思考、勤奋进取,以五四精神为指引,做一名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大学生青年。我们作为新一代的青年大学生,我们深切感受到肩上的历史使命——“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奋斗”,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把实现中国梦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与奋斗事业,将热情化作立志奋发、爱国报国的实际行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正如习主席所说: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
“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习主席对青春的深沉哲思,不仅源于自己在农村插队时的难忘经历,更源于对青年一代的殷切希冀。
近期,我支部组织学习了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通过学习,我对习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系列思想的讲话精神尤为记忆深刻,更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总书记的讲话着实振奋人心。
在中国未来走向问题上,总书记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今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梦的实现,不仅取决于党的领导,更有赖于我们每个中国人都要有主人翁精神。党只有依靠群众路线,团结凝聚全国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沿着正确的前进方向,积极奋斗、勇于开拓创新,才能一点点积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而我们作为每一个个体,只有发扬了主人翁精神,不图名利、不计得失,把工作上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甚至比关心家事更关心工作,积极主动参与,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全力以赴地完成任务,才能更快更好的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国梦”,它不是一个口号,而是一种信仰,一种高尚的品质。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赤忱,一生秉烛铸民魂。”在第三十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总书记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新中国成立65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深入指出“好老师”对个人、集体乃至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深情表达对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的殷殷厚望。总书记特别对“好老师”进行了系统的诠释,明确提出了成为一名“好老师”的四个要素,那就是: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
一位好老师,应是理想的守望者。一声“老师”,寄托了人们多少敬佩之意,又包含着学生多少濡慕之情。“要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用自己的行动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经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这是教师必须担当的“传道”之责。观念激起精神,精神凝聚气力。为莘莘学子把好人生的“总开关”,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就可以为党和国家事业造就大批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合格人才,为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输送源源不断的新气力。
一位好老师,应是文明行为的示范者。教师工作的 “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一位好老师,应是知识的传播者。自古名师出高徒。教好书、育良才,归根结底要靠“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恳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知识就是气力。在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只有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才能跟得上日新月异的情势,满足求知欲旺盛的学生的需求,以渊博学识和专业水准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开辟精神,激起学生的学习爱好和动力,给人生奠定坚实的知识根抵,为梦想插上知识的翅膀。
一位好老师,应是爱的奉献者。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花 10年时间,将一名有偷窃习惯的学生培养成一名成功的农庄主席。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性格,这就要求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
--学习习主席有关“新常态”的重要讲话精神
今年5月,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这一新常态的重要表述一经发表,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并已成为诠释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动向的核心关键词之一。从经济角度看,新常态就是中国已经告别了两位数增长的发展阶段,将长期进入中等发展速度通道。无独有偶,李克强总理参加第八届夏季达沃斯年会期间在回答提问时也指出:“大家都关心中国经济增长的数据,但对于中国政府来说,最关注的还是中国就业的状况。” 从两位中央领导的讲话可以知道,新常态已成为中央有关经济工作的新认识、新思维、新态度。这样一个新常态,实质上就是宣告中国经济放弃了对高速发展的路径依赖,同时也告别了政府大规模刺激并干预经济的时代,更意味着中国经济已接受并进入中等发展速度通道。应该说,这样的宣示,其根本出发点就是要让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因素,以往政府官员深度主导经济发展的历史已经过去;同时,随着中央政府大规模下放并取消审批权限,意味着地方政府和企业发展将自主承担发展的终极责任。以下是笔者的几点体会。
第一、新常态,也是新挑战。这种挑战,对于国有企业,尤其对于从事钢铁工业的国有企业更是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意义。首先,是生存的挑战。由于钢铁产能过剩问题严重,钢铁需求相对不足,钢材价格低迷,导致大量企业亏损甚至严重亏损。新常态意味着历经三年的这种形势还将延续下去,甚至有可能会出现更加严重的局面。因此,钢铁企业面临的严峻挑战,首先是如何能够继续经营下去,因此也就是生存的挑战。其次,是经营能力的挑战。在钢铁产业大规模过剩的条件下,企业盈利能力严重不足,甚至严重亏损。这样的局面长期维持下去,会导致企业发展动力不足,企业产业结构调整乏力,企业环保投入不足,企业员工尤其优秀员工大量离职。这种局面一旦形成,企业将无法继续生存下去。因此,企业的经营能力,就是企业竞争能力,就是比对手更有办法更有水平的能力,也就是在困难条件下扭亏为盈、转危为安的能力。因此,这样的企业经营能力其实就是企业的生存能力。再次,是转型发展能力的挑战。新常态下的新形势,要求企业必须转变发展路径,调整产业产品结构,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但是,在中央政府取消下放审批权限的大背景下,在市场经济全面深化的条件下,转型发展不可能再通过简单的复制和粘贴实现,地方政府和企业将会承担发展的终极政治责任,国有企业将不再拥有保护伞等特权。因此,转型发展将是一个艰难的抉择,也将是一个具有高度智慧的抉择,更是一个事关企业命运的抉择。所以,企业转型发展能力既是一个企业综合能力的反映,更是企业家大智大勇的杰作。
第二、转变观念,凝聚共识。树立新常态下的新观念,就是要求我们不再等待、不再观望、不再犹豫,就是要坚定对新的发展模式、新的发展理念的信心。只有把这样的信念树立起来并凝聚成为我们努力工作的信念,我们才能放下包袱,解放思想,并重新迈向新常态下的发展之路。
第三,实事求是,依法依规管理企业。实事求是就是企业首先要去掉浮华、自欺欺人的各种做法,把企业的真实情况摆出来,把真相告诉职工,并立足实际去想对策、去发现问题、去解决实际问题。另外,没有企业管理上的法治化,就谈不上企业管理的拨乱反正。企业管理的拨乱反正的本质就是要建立现代法人治理体系,没有法治下的企业管理,国有企业就会永远陷入周期性的经验管理之中。
第四,以人为本,创新发展。人是最积极的因素,人也是创新发展最可靠的基础。人既是成本,更是利润的源泉。不同的企业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上有着天壤之别的差异。这种差异就在于是不是真的做到了以人为本。员工既是巨大的成本,也是巨大的潜力,如何把巨大的成本转化为巨大的潜力优势,的确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比如怎样才能让职工与企业荣辱与共,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职工的安全感、公平感怎样才能得到保证,这些问题是员工管理的本质性问题。我认为,应当首先要努力培养员工的企业归属感,把企业和员工打造成命运共同体;同时要积极研究解决员工内部流动难的问题、升迁通道单一和狭窄的问题,以及员工关怀缺失和关怀内容单调的问题;另外,公司应放手让职工大量进入现代服务产业和生产服务产业的机遇,公司应该积极鼓励员工创业,应该积极把集团公司打造成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要充分利用企业各类资产包括闲置资产,在盘活资产的基础上,营造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员工创业格局。
料
堂堂正正做人、蹋蹋实实做事
——学习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读书班交流发言材料
瓦子街镇党委书记吴学民
一、学有所悟,难忘学习经历
为期4天的读书班,短暂而充实,采取了领学原文、专题辅导、分组讨论等形式进行,坚持原原本本学、联系实际学、带着问题学,让远离课堂多年的我们,迅速从一名基层干部转变为学员,严格按照学习内容和规定要求进行学习培训,加油充电,极大地提升了自身认知水平和综合能力。在这次短暂的学习
期间,各位领导都能够严以律己,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勤奋务实的风气,积极参与每次学习,在学习上相互讨论、思想上相互沟通,成果上相互借鉴,共勉共励,共同提高,展现出了领导干部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务实的工作作风。
二、学有所获,提高自身能力
本次读书班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集中学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的新观点、新论断、供给侧改革理论,以及新《准则》、《条例》等。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凸显了对科级干部党性锻炼和能力培养的要求。通过这次学习培训,使我拓宽了视野,提升了理论水平,强化了理想信念,坚定了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发展的引路人、群众的贴心人和班子的带头人的决心;同时还使我增进了与全县各位领导的友谊和了解,学习和分享了他们的先进经验,坚定了自己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全力推进精准扶贫、全力加快多彩瓦子
街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三、学有所思,严格要求自己
通过这几天的学习,使我对习总书记系列讲话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也时刻提醒我要不断加强自身改造,要自觉严以律己。一是不断加强党性锻炼。作为党委书记,敢于叫响”对我批评、对我监督”,把”三严三实”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决抵制各种不正之风的侵蚀,在思想上给自己安装摄像头,把自己的干部、身边的人视作无数双盯着自己的眼睛,在他们面前立得端、行得正,以上率下,带动全镇形成良好风气。二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焦裕禄同志为榜样,紧密联系实际,不搞”假大空”.以建设多彩瓦子街为己任,努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为全镇老百姓求幸福、谋福祉。三是下决心减少应酬,保持健康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多学习充电,多下基层调查研究,多掌握第一手资料,自觉远离低级庸俗的东西。四是堂堂正正做人、蹋蹋实实做事,光明磊落,敢
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慎独慎初慎微,做到防微杜渐,争做一名优秀的党员领导干部。
四、学以致用,抓好工作落实
瓦子街镇地处我县北大门,由于特殊的气候条件限制,近年来,产业优势不明显。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我们要抓住县上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的良好机遇,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回去之后,我将把所学习知识转化为落实各项工作的动力,全力加快镇域经济社会发展。一是夯实党建主体责任。以”五抓五促”为抓手,调动支部、党员、群众三大主体的积极性,营造全民抓党建工作态势,确保”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年”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党建主体责任履行到位。二是加快发展三大产业。推进生态旅游、苗木繁育、特色种养”三大产业”统筹协调发展。依托”树顶漫步”项目,加快青少年生态文明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步伐,使生态旅游迅速成为带动全镇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三是全力做好精准扶贫。
---学习习总书记讲话心得
近期,学校组织我们学习习总书记的讲话,我深有体会。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将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成为指导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党中央在新时期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新目标和新要求,内涵深刻,寓意深远,为我们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我们一定要认真做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各项工作,加强师德建设,做好教书育人工作,不辜负党中央和总书记的殷切期望,永远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总书记的讲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党中央对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
在今后的工作里,我将学习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学科专业建设,自觉按照习近平同志提出的的要求,继续认真领会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提高紧迫感和责任感,并将其化为教学工作的实际行动,自尊自励,努力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我将以习主席的讲话为指导,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做一名充满责任的教师,培养强烈的敬业精神和忠诚于自己本职工作的事业心,培养敬重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和成就本职工作的使命感。要做一名拥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我们要大胆探究、勇于探索,创造性的完成自己的使命,全力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我决心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热爱教育事业。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二、树立良好师德。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忌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孜孜不倦、积极进取。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地学习,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富有工作热情,积极进取,探索教学新模式、新方法。
四、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总之,我们要以谦逊的态度,以超前的思维,以扎实的作风,踏踏实实做事,通过不断学习,做一名不断进步的教师。我们要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教学改革的实际行动,牢记并践行李书记的讲话精神。爱岗敬业,做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践行者;学为人师,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开拓创新,做教育改革发展的推动者;行为世范,做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
95年的光辉历程,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着炎黄子孙在革命救国,改革发展进程中顽强奋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中国人民的富裕安康拼搏奋斗。我们难忘九十五年孜孜不倦的苦苦摸索,九十五年坚持不懈的精心实践,九十五年不断胜利的光芒,九十五年历史性的跨越,共产党人用九十五年走出了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中国共产党是时代的中流砥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天安门城楼上的庄严宣告,响彻大江南北,震惊整个世界,中国人民从此进入了当家家作主的新时代,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农业生产蒸蒸日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显著提高,综合国力持续增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的祖国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大潮的涌动下,走上了富国强民的康庄大道,跨入新世纪的中国在共产党的带领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惊人的奇迹。
各种灾害的袭击,痛苦绝望的我们是在党的领导下,战胜风浪,驶过漩涡,坚定不移的相信“大灾有大爱”,“众志成城”共同与各种自然灾害作斗争,以共产党人如钢似铁的意志战胜一次又一次的苦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壮士断腕的决心和魄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坚决惩治腐败分子,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得到人民群众衷心拥护。
香港澳门的回归,世贸组织的加入,神州系列飞船的升空,青藏铁路的通运,百年奥运的胜利凯旋,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在党的领导下,我们昂首挺胸,敞开友谊之门,给世界一个高速发展的中国。
谷文昌、焦裕禄、杨贵秉、李保国、等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的涌出,说明了无论出生的年代、面对的困难、经历的考验有何不同,中国共产党党员,都有一种共同的精神基因——因为选择和坚持了共产党人的高尚信仰,心灵就有了归宿,工作就有了目标,奋斗就有了意义。
95年历经沧桑,承载着艰苦卓绝,承载着荣耀辉煌,中国共产党以坦荡的胸怀,无私的奉献,迎来了一个又一个崭新的希望,不断引领华夏儿女踏上一个又一个崭新的征程。
【2016习主席七一讲话心得体会2】
我党从诞生至今,走过了95年的光辉历程。95年风雨兼程,一路走来,成绩斐然,举世瞩目。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掌舵者。回顾中国共产党95年的辉煌历史,是改天换地的革命史、顶天立地的建设史,经天纬地的改革开放史,是一部感天动地战胜困难的辉煌历史!
95年风雨兼程,95载辉煌伟业。我们伟大的党,像一颗熠熠生辉的明星,刺破夜空点亮黎明;像一只勇敢无畏的海燕,在大海中搏击狂风暴雨;像一轮光芒四射的红日,把温暖和光明播撒神州大地;像一支经久不息的号角,始终吹奏着时代的最强音。历史承载着我们的过去,蕴含着对未来的启迪。中国人民正在从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就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这个历史过程既有阶段性,又有继承性。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曾经两次被强加给我们的侵略战争所打断,痛定思痛,刻骨铭心。中国作为一个有13亿多人口的东方大国,要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将经历更加艰苦卓绝的历史进程。
建党95年来,是我们党探索救国图强、开辟民族独立和民族振兴道路的95年;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以实际行动和辉煌业绩赢得人民群众拥护的95年。95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相结合,相继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这些一脉相承的光辉思想指引下,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气势恢宏的现代化建设,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使我们国家走上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征程。
追忆革命斗争的峥嵘岁月,回首建设历程的艰难探索,显著增强的综合国力、日渐提升的国际地位、不断改善的人民生活,无可辩驳地证明:我们的党是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勇于变革、勇于创新,不断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党;是具有强大战斗力,久经考验,能够战胜困难和风险的党;是实践科学发展观,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民谋利、造福人民的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党。
95年来,党始终以先进性建设作为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使自己一直保持着勃勃生机,奋发向上的朝气。历史证明,一个不断追求真理,善于与时俱进,用于理论创新的党,必定是一个先进的党,一个大有作为的党,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中国共产党必将带领全国人民谱写出更加动人心魄的壮丽篇章。
95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在大是大非面前,无论中国共产党犯过什么错误,无论共产党出现了多少腐败分子,我们作为中国的公民都不要和共产党过不去,不管什么原因,在中国有共产党执政是历史的选择。无论威望和执政能力,我国还没有任何党派和力量能够取代中国共产党,一个政党和一个人一样,他可能犯错误,也能够改正错误,他可能生病,也可以恢复健康,眼下离开了共产党中国必乱,中国一乱遭殃的是我们老百姓。众所周知,中国的崛起已引起一些国际势力的惶恐,美国和日本等一些国家正挖空心思的对中国实行打压和封堵,其实际目的并非推行什么普世的先进理念,而完全是出于其国家利益的考虑。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更加坚信共产主义理念,始终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忠贞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
95年来,正是在不断克服各种困难、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中,我们党才日益成熟坚强,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主心骨;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才日益生机蓬勃,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我们党的理论才日益丰富发展,更加充满智慧、更加充满生机活力。我们党战胜困难的历史经验,永远值得珍视。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在重大历史节点,我们正走在党领导的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全党一定要增强战略自信,保持战略定力,加强战略运筹,把握战略节奏,凝聚战略智慧,坚定战略步伐。要有“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战略气魄。天塌不下来。任何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都是错误的、毫无根据的,必须代之以知难而进的观点、奋发有为的观点和在斗争中开创新局面的观点。中国革命走过了艰苦卓绝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是在中华民族灾难最深重的历史时刻诞生的。我们党就是为了拯救国家危难、民族苦难而建立的。
我们党的历史告诉我们:我们共产党人是以不怕困难著称的。我们在战术上必须重视一切困难,对于每一个具体的困难,我们都要采取认真对待的态度,创造必要的条件,讲究对付的方法,一个一个地、一批一批地将它们克服下去。坚信有我们党九十五年的经验,我们前进道路上遇到的每一个困难,都能被一一克服。种种困难,遇到共产党人,它们就只好退却,可谓“高山也要低头,河水也要让路”。
我们党战胜困难的伟大实践还告诉我们:世界是在进步的,前途是光明的,这个历史的总趋势任何人也改变不了。在革命的道路上还有许多障碍物,还有许多困难。我们要承认困难,分析困难,向困难做斗争。世界上没有直路,要准备走曲折的路,勇往直前不回头!
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蓝图上,还有许多风险,挑战和考验,无论怎样,我们都要在发展中面对困难、解决问题,都要在坚定不移的依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发展中,在坚定不移的推进改革开放的发展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精神,不断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分析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着眼于解决一系列战略难题,正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和国内、国际大局,高瞻远瞩地作出了一系列战略决策和部署。“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实现国家战略转型阶段战略任务的根本战略举措。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思想,就是实现国家战略转型阶段战略任务的强大思想武器。
95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保证。只要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周围,维护党的利益、忠诚党的事业、坚定党的信念,就一定能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观看习总书记七一讲话心得体会3】
历史在千百万人的奋斗中展开壮阔画卷。明天,我们党迎来95岁的生日。走过95年峥嵘岁月,理想从未因时间流逝而变老,这个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执政党久而弥坚,焕发着蓬勃生机。
太行山上新愚公李保国“最见不得老百姓受穷”,燃烧自己只为乡亲们摆脱贫困;时代楷模邹碧华甘当“燃灯者”,被誉为“活在身边的理想”;航空英模罗阳“用生命托起战机”,一直奋斗到最后一刻……95年过去,长征的血战、抗日的烽烟,化作发展的探索、改革的攻坚。李大钊、方志敏、焦裕禄、谷文昌心中那不灭的理想,在新一代人身上绽放。无数共产党员以执着追求与坚定行动,铸就时代的精神高地,汇聚成人民政党的磅礴力量。
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95年前,中国共产党人从民族危亡的困境出发,寻找中国人民通往幸福、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道路。95年波澜壮阔,中华儿女在党的领导下开创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光明前景。67年励精图治,一个曾经饱受屈辱的国家重新走上康庄大道。38年改革开放,我们离民族复兴的梦想从未如此之近。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丽史诗,一个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历史充分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
居安思危,安不忘危。如今,拥有8800多万名党员、执政近67年的中国共产党,早已不再是创始之初那个力量单薄的小党。然而我们党始终以强烈的忧患意识警醒自己、鞭策自己。直面“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将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以理想信念教育补足精神钙质,以严明政治纪律统一全党意志,以坚决惩治腐败保持肌体健康,以狠抓作风建设树立良好形象,一系列抓铁有痕的行动,为我们这个百年大党注入了新的生机活力,为深化改革开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今天的中国,正攀行在通向又一个高峰的最具挑战性的路上。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我们就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的复兴与一个政党的发展,形成了跨越一个世纪的命运交织。激发走向百年政党的力量,推进民族复兴的征程,是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引领经济新常态、破除改革阻力、激发创新活力,哪一项都不是“愉快的郊游”。越是这样,就越要锻造更加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永葆人民政党的生机活力,激发走向未来的巨大力量。
走向未来,必须坚守信仰、不忘初心,铸造经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近一个世纪以来发愤图强的历史,也是共产主义理想在东方大地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历史。正是凝聚在信仰的旗帜下,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舍生忘死、公而忘私,推动这个曾经山河破碎的国度走向独立、走向富强。“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总书记多次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保证思想不变质、信念不动摇,激发灵魂深处的伟力,用行动践行理想信念,我们党才能具备强大的真理力量与道义力量,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建立更大功勋。
走向未来,必须植根人民、团结奋斗,筑牢与人民群众生死相依的血肉联系。“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军装,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的老棉袄盖在了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他到战场。”这首当年的歌谣,见证了亿万人民是如何一心跟着共产党,铸就了国家的新生。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今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依然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依然是历久弥新的永恒课题。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牢记“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的庄严承诺,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我们党才能坚如磐石。
走向未来,必须从严治党、强党兴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党95年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什么时候党充满活力,民族就充满希望;什么时候党坚强有力,国家就兴旺发达。“打铁还需自身硬”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立下的军令状。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把管党治党向广大党员拓展,就是要坚定广大党员的信仰和信念,保证全党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面对世界发展新格局、全面小康新任务、经济发展新常态,我们必须始终把党的自身建设和国家改革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干、加油干、一刻不停歇地干;凡是不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改、彻底改、一刻不耽误地改,不断以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创治国理政新境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立意高远,博大精深,贯穿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出高度的政治责任、鲜明的人民立场、严谨的求实精神,是我们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武器和科学指南。
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重要保证。在长期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总是把加强学习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战略举措。通过学习,坚守信仰、锤炼党性;通过学习,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这是新时期全党凝心聚力实现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打牢“学”这个基础,就要在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上下功夫。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的主题是全面从严治党,确立总书记在全党的核心地位、在党中央的核心地位。我们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就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要在感情上认同核心、在政治上维护核心、在组织上服从核心,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为此,就要深入学习《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牢固树立全面从严治党意识,把严的要求贯穿到党的建设的全过程、各方面,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总书记指出,“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形式上顾得多了,抓实质问题的时间就少了;面子上的事想得多了,解决实际困难的动力就少了。工作不求实效,举措不讲实际,不能从点滴入手、从具体事做起,怎么能抓到新问题、摸到新情况?怎么能构建起一整套落实总目标的科学有效的机制?怎么能树立起实现总目标的焕然一新、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开展“学讲话、转作风、促落实”专项活动,目的是“促”,就是要在实干中解决问题,在实干中推进发展,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使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做到总目标家喻户晓、入心入脑,从而聚焦总目标、盯住总目标、落实总目标。
---总书记系列讲话心得体会
“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这是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在学习习主席系列讲话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党发展壮大的历史,就是一部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生动历史;党长期执政的历程,就是一部为了群众、服务群众的鲜活历史。正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且创造性地贯彻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贯彻于我们党的全部工作、全部活动中,我们党才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护。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财富的丰富、办公条件的改善、执政环境的优化,现在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好的现象:有的党员干部发生角色错位,由“公仆”变为“主人”,自认为可以主宰群众、支配群众、代表群众,从根本上脱离了群众;有的党员干部看不起群众,认为群众无知、野蛮,不讲理、怕接触群众、从心理上拒绝了群众;有的党员干部不关心群众,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漠不关心、久拖不办,从感情上伤害了群众等等。虽然,这些现象仅存于党内少数成员身上,但这些行为,损害了党的形象,败坏了党的声誉,腐蚀了党的肌体,玷污了党的纯洁,伤害了人民的感情,降低了人民对党的信任度,削弱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在发展与改革面临拐点的关键时刻,中央看到了问题的所在,及时启动自我教育、自我净化、自我校正程序,果断部署在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十分及时、相当关键,体现了中央的政治眼光、群众情怀、忧患意识。
十八大报告指出:“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随着时代的不断变革,它在今天被赋予了新的含义,笔者认为可以用“听民声、寻良策、树形象”涵盖之。
知政失者在草野,广大人民群众是各项政策方针的惠及者。政策好与坏,群众最有发言权,群众的问题和心声是党制定政策方针的灵感来源。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应当把下基层作为日常功课来做,树立扎根基层干事、立足岗位创业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到基层一线,多进民户、多察民情、多听民声,真正干出一番有利于地方科学发展、有利于社会和谐、有利于群众得实惠的业绩来。
【学习习主席系列讲话精神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学习习主席讲话心得07-26
学习习总讲话心得体会05-27
学习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心得体会10-13
党组成员学习习总书记“七一”讲话心得体会07-24
学习习总书记讲话,争做优秀共青团员10-29
习主席系列讲话10-21
习主席讲话精神06-17
主席北大讲话心得10-28
习主席93讲话心得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