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教师教学反思(共8篇)
看了许多场的小沙龙,每一场,我无不为自己的学生感到骄傲,看到他们成长的一点一滴,就像一粒粒种子已经在土里扎根,长出嫩芽,尽管这些嫩芽纤细娇弱,却都千姿百态,模样迥异。这说明尽管七八岁的琴童,技艺还很稚嫩,却已体现出不同的风格。博一的高贵沉稳,颇有大家之风;启文的火辣与细腻,又像极了贝多芬;家翔的天真与睿智,俨然一个小莫扎特;瑶瑶的娴熟与急躁,体现出了炫技派的风范。
当然,表演之后的总结是最重要的,下面,我就孩子们普遍的表现,总结出如下理论,希望自己在今后的钢琴教学中给学生逐步的渗透。
一、乐句歌唱性的表达。许多孩子弹琴歌唱性差,甚至有的没有乐句感。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首先应该用手腕“呼吸”的方式表现乐句,用嘴来唱乐句。其次,掌握非常出色的连音弹奏技巧,即是加入手腕与手臂等大部位的“助力”,不论上行下行,都要变换重心,重心带动手指“推动”着走,即是拉赫玛尼诺夫“圆滑奏”,在抒情乐句中更应该注意。最后,建立自我表达音乐的主观意图,不应是“被动的音符背出来”,而是“我要表达!我要诉说!”优美、欢快、激昂或是悲伤等等,方可赋予音乐“灵魂”。
二、其次我想谈谈关于手指速度的问题。不仅我的学生,我想好多的初学者包括中高级学习者在演奏时,都会表现出音乐“走不动”“迈不开腿”的现象。那么针对这种问题,我想发表一下自己的拙见。
1哈农的练习
前十六,后十六,低抬指触键,变换速度练习。
我们知道手指技巧就像小孩学走路,先走,后跑,而前后十六,恰巧像介于二者之间的“小跑”是对快速演奏能力的一种过渡。
2练习曲与乐曲的练习
1)力量贯通与方向感。上行时要通过大臂、肘、小臂“拉着”手腕引导手指运动,反过来,就要“推着”下行。
2)呼吸的调整。弹奏乐句要一气呵成,多唱句子。)找到放松的支点,不要每个音都弹得很深,而是要找到每个乐句的逻辑重音,作为“中转站”力度放下。
由此看来,能弹出色的完成连音乐句也是提高速度的有效途径,正所谓殊途同归。
一确立反思型人才培养目标, 提高钢琴教育类课程设置的合理性
教师专业的发展曾经一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这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教育改革的结果在很多学者看来是被专业发展直接影响的。如果教师都有一流的教学水平, 教学质量也同样会提高, 同样有利于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学生的教学需要教师的专业水平, 只有教师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才能够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
钢琴教育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 教学结构没有其他的方式。教师在教学上更多的是看重知识的学习、练习, 对于其他类型的知识来说是比较忽略的。所以教师的专业结构比例出现了不均衡的现象。钢琴教学的主要结构有最基本的普通文化知识———钢琴教师所具备的大众文化知识、教育方面的教育学知识、学科知识和教学实践知识四种。它体现教师的知识面或知识的宽度;学科知识是指钢琴教师所教学科方面的知识体系, 包括学科概念、体系、结构以及它们的源流和未来走向;.教育学知识是指钢琴教师作为专业人员所必备的教育学、心理学、哲学、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以及教育法方面的知识;实践性知识是指钢琴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操作性的情境知识。这四个方面的知识相互影响和交融。增设钢琴教育类课程是更好的学习这四个方面的知识的重要途径。
钢琴艺术是一种高尚的艺术。人类的音乐创造性在这种艺术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音乐的表现手法是多种多样的, 音响色彩是丰富多彩的。人类的音乐思维发展的要比声乐艺术迅速得多。人类在音乐演唱上还有到达不了的音域, 但是钢琴艺术的出现却打破了这种局限性, 带来的音响效果同样是人类不能够达到的。音乐是使世界有了“多种颜色”的工具, 但是因为教师在资质和所用的设备上有所缺乏, 所以在中小学的音乐教学是不被认可的。钢琴艺术给学生带来的不仅仅是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国外, 青少年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钢琴, 是一种很普遍的事情。国外的音乐教育体系, 如德国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日本的铃木音乐教学法等都是以钢琴教学作为主要教学手段的。国内的社会钢琴教学也蓬勃发展起来了, 也意味着专业音乐教育中钢琴教学正向正规化、多样化、综合性发展。因此增设钢琴教育类课程, 是培养反思型人才的关键之举。
二以反思为原则培养反思型钢琴人才, 形成钢琴教师的特点
钢琴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不仅在国民音乐教育中, 在专业音乐教育中也是极其重要的。教学中有统一的活动体系并有着千丝万缕且不可分割的联系, 这就是老师和学生相互配合的教与学。教师组织学生的教学活动对教师教学是有着直接影响的。弄清楚教师在钢琴教学中的地位和职责, 是提高钢琴课程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钢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合理系统的组织, 是实施反思性教学的第一步。钢琴教学是一个复杂的、漫长的、多方位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蕴含着广义的教育工作。钢琴教师与学生的教学关系少则两三年, 多则十几年, 教师本人在做人和治学方面的表现常常不知不觉地影响学生的成长。
1钢琴教师的学习是从内部开始的学习
大多数人认为, 外在的知识可以通过成人学习这一方式记忆在自己的大脑之中。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知识质量直接影响着自己的知识储存质量。这是人们忽视了成人学习过程应是一个由学习者控制的涉及学习者全身心, 包括智力、情感、心理等方方面面的一个综合过程, 这一过程应是学习者满足自己需要、达成自己学习目的的过程。教师要从学习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就要充分的应用学习的交互作用。成人学习的基本动力其实是成人自己的学习经验, 当他把自己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与他所处的学习环境交互作用的时候, 这种交互作用的质量, 往往影响到成人学习者自身的学习质量。
因此, 可以说一种内部的过程推动着钢琴教师学习的过程, 这一事实对教师的学习来说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教师要充分地把自己卷入到学习的过程之中, 寻求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能技巧, 只有这样, 才会产生良好的学习状态。因此, 教师在自己的学习中, 要形成进行自我诊断的学习意识, 在不断的学习中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参与学习过程的设计活动、评价活动, 形成对自己进行正确评判的良好尺度。
2钢琴教师的学习是自我导向式的学习
教师的自我导向学习是具有独立性和反复性的学习。这种学习有两方面的表现:其一, 教师的心里是否成熟。教师因为是成年人, 所以有自己独立的想法, 总是希望自己可以单独的完成工作, 同时来得到大家对自己的尊重,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发展, 当出现事情与自己的意愿相违背的时候, 就会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其次, 作为一名钢琴教师需要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由于教师具备了独立自主和自我概念, 又表现出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 一旦形成了人格的独立性, 教师往往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常常从内部环境、从自己出发, 对外在的环境变化做出自己的评判。
可以看出, 尊重教师的这种自我导向式的学习特征, 在钢琴教师的学习以及教育教学活动中是十分适用的。钢琴教师在自身的学习和工作中, 发展并提升自己以获得可持续的发展, 最坚实的基础在于获得一种自我反思的能力, 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反思自己, 是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途径。钢琴教师无论是脱产进修还是业余进修与学习, 有许多的途径进行学习与提高, 但想要切实的完善自身的修养与素质, 最根本的途径就是不断地学习, 可以通过向书本、同行以及实践学习来达到完善自我的目的。向书本学习———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 有助于完善钢琴教师的修养和素质的书籍、资料越来越丰富, 通过各类书籍、资料的阅读和研究可以学到最需要、最系统、最全面的知识;向同行学习———包括向前辈与同辈学习, 甚至向晚辈学习。不难看出, 钢琴教师在学习上这种导向学习方式是非常适合的。教师需要自身具有一种自我检讨、反思的一种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发展自己。但是想要提高自己好的方法就是学习, 不论是通过进修还是其他的方式。同时来达到一种自我完善的目的。学习资料的丰富包括书籍、资料的研读可以得到三最即“最需要、最系统、最全面”的三最知识。教师还应该不耻下问, 通过前辈、同辈和晚辈学习。几十年的教学实践积累的经验是前辈们所带来的非常丰富和宝贵的财富。要使自己更加完善, 可以从同辈甚至晚辈的身上找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 从而弥补自己的短处与不足。这些学习的方法可以通过个别授课或随堂听课以及观摩交流来进行学习。为了达到更全面而有效地提高效果, 钢琴教师不仅要把钢琴教师中的同行作为学习的对象, 还可以把其他的音乐教育工作者甚至非音乐学科的教育工作者作为学习的对象, 博采众长、取长补短;向实践学习———不断学习新的观念、拓展思维、改进方法是获取新的养料, 得到新的体会的有效途径。开办个人的演奏会, 进行教学的实践活动, 观摩各类音乐会, 参加各种各样的学术研讨与交流活动, 都是向实践学习的有益方式。
三重视教育实习质量, 针对教师实践特征开展反思型教学实践
一名合格并且优秀的钢琴教师自身需要具备的东西有很多。学习到的知识也需要教师能够去灵活的运用。少了其中一方面都不可能成为优秀的音乐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教育工作上的能力就需要教师的水平要很高。这样在音乐教学上, 教师就能够更好地去教学, 同时能够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 能力方面也可以得到更好地提升。这些过程对于实习生的学习是不可缺少的。
对于实习生来讲, 在中学的教学经历是以后从事音乐教育方面工作的基石。除此之外, 保证实习的质量, 去实验园地实习也是非常关键的。实习生的中学教育实习经历, 为能够顺利地在毕业后从事音乐教育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 高师院校检验办学方向与质量、加强教学方法与管理的依据和情况, 都可在实习生的教育实习过程中得到真实的反馈。从事音乐教育的实验园地是实习生实习所在的学校, 这也是保证实习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 要力求选择对音乐教育实习较理解、较重视、设备较完善的学校和事业心较强、业务水平较高的指导教师。实习生在实习学校既是学生又是教师。在该校的领导、教师和职工面前, 他是学生, 必须严格遵守该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认真工作, 虚心听从指导, 主动、积极地完成交给的各项任务, 在该校的中学生面前, 他是教师, 必须处处为人师表, 时时关心爱护学生, 耐心细致地教书育人, 大胆、严格地进行实习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恩大, 辛克泰.素质教育的学习与实践[M].明天出版社, 1997:59.
[2]白益民.教师的自我更新:背景、机制与建设[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2 (4) .
[3]陈向阳.浅谈反思型教学的环节、变量与功能[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9.
[5]张武升.关于教学模式的探讨[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1.
[6]李秉德.教学论[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183.
[7]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32.
关键词:钢琴教学;教师能力提升;必要性;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267-01
钢琴教学质量提高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机构在行业内得到优势竞争地位的有效途径,如何加强钢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已经成为许多教育机构思索的问题。本文据此展开了策略分析,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和技巧两方面的能力提升,钢琴技巧应用能力——如教师歌曲伴奏能力、视奏能力的培训更是必不可少。
一、提升钢琴教师教学能力的必要性
(一)我国法律法规在钢琴教学方面的规定。学生的钢琴理论知识学习与技巧操作训练是提高他们钢琴涵养的必然要求,高水平的钢琴教学必然在这两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以此培养我国新一代钢琴能手。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明文规定,保证钢琴教学质量的提高。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中提出要求:“各级各地区要把艺术教师的培训纳入本地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划和教师培训工作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艺术教师全员培训,不断提高培训质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也表示“教师有参加培训和进修的权利”。因此,钢琴教师的教学能力必须引起重视,相关单位应该给老师提供相应的培训平台。
(二)是提高钢琴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由于钢琴知识系统有一定的复杂性,而且钢琴教学随着时代和社会的演变不断得到丰富发展,教师为了跟上步伐,给予学生全新钢琴知识的教导,必须适当接受培训。教师在被培训过程中,由于其在钢琴学习中较为强大的理解力、观察力、自控力,培训的效率可以说并不低,比较简易。但是,由于教师相对学生而言在年纪上呈现劣势,所以手指灵活度不高、记忆力衰退,加之老师必须拿出大把的时间用于正常的授课内容,在接受钢琴培训上也存在着不利因素。所以,加强对教师钢琴能力培训的策略分析,以求达到在最短时间内获取最佳效果的目的,显得尤为重要。
二、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应用能力的培训策略
(一)提高教师加强自身钢琴能力的思想意识。作为一名专业的音乐老师,其自身技术水平和思想素养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下一代学习者的发展。教师提高自身加强钢琴能力的思想意识,可以进一步明确钢琴教学在音乐教学系统中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更加明确自己的使命感,从自身角度出发,反思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专业能力不足的情况,并从思想上认识到坚持接受钢琴培训的必要性。此外,教师必须认识到钢琴相关理论知识和演奏应用技巧二者之间的紧密相关性,理论是基础、技巧是实践与表现,所以,接受培训的过程中,不只是对技巧的进一步熟练操作与钻研,更要注意对知识的巩固与把握。
(二)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突出重点。教师培训的目的在于适应教学的需要。从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出发,针对前文所提出的在此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教师钢琴应用能力的培训的重点内容是钢琴即兴伴奏能力、视奏能力、钢琴教学法的运用能力和钢琴音乐的表现力等几个方面。限于篇幅,本文只对应用最广泛而教师又特别缺乏的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和视奏能力的培训进行论述。
(三)方法多样、形式灵活是培训取得成功的保障。现代在音乐教学领域,包括钢琴应用能力的提升,教师的长期培训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教师的技能培训也必须体现“成人教育”的特征,搭配以多样而有效的培训方法。教师培训过程中,主要是利用校外培训和校本培训两种模式相结合的手段。从实际情况上看,由于不同的教师在钢琴应用技巧上掌握的基本功相差无几,倒是更深一步的学习方面体现出非常明显的差异,所以“一对一”的个别授课模式是培训过程中值得推荐的一种方法。该模式针对性极强,教学比较集中。教师可以比较清晰地把握学员的优势和劣势,对症下药,而且师生间可以进行直接而频繁的互动,更可以增强教学的效果。
三、钢琴技巧应用能力的培训
(一)教师歌曲伴奏能力。在钢琴应用领域,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能就是给歌曲进行伴奏。伴奏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了教学的质量。优质的伴奏具有衬托和渲染音乐形象的作用,在某些时候还可以指导学生演唱和调动其歌唱的激情。鉴于伴奏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必须得到关注,教师也需要据此进行更深一步地钢琴即兴伴奏技巧培训。可以通过讲解和练习使他们熟练掌握音乐中24个大小调的音阶、琶音的弹奏技巧及和弦的转位与连接方法;用具体的谱例指导他们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与调式,在正确地分析旋律的基础上选配和弦,同时根据乐曲的体裁、情绪与风格来确定伴奏的织体音型;在大量分析谱例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从理论上总结织体结构、和声布局和音型模式及转换等方面的一般规律等等。
(二)视奏能力的培训。视奏能力在钢琴应用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是体现钢琴应用水平如何的重要标准,有利于提升钢琴教学的效率和效果。鉴于当下的教学实际情况中,许多教师的视奏速度不准确且出现的错音比较多,所以加强对教师视奏能力的培训十分必要。首先,可以加强教师在读谱习惯上的培养,做好研读乐谱、掌握音符及节奏型、了解乐曲的句法、指法、表情记号等等工作。其次,要求教师在演奏时保持眼睛始终走手前面,以乐句而不是“单音”为单位进行乐谱读取;还有加强教师对钢琴键盘位置的熟悉度等等方面。
结语
总之,提升钢琴教学的质量,必然会对加强教师钢琴教学能力提出要求。相关的钢琴教学机构和工作者需要明确提升钢琴教师教学能力的必要性,此外,需要分析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应用能力的培训策略,比如提高教师加强自身钢琴能力的思想意识、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突出重点、做到方法多样、形式灵活。在此基础上,加强对钢琴技巧应用能力的培训。
参考文献:
[1]杨昊.浅析钢琴即兴伴奏中音乐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41-42。
[2]田春明.中国民族乐器在音乐创作中的运用———室内乐《陕北映像》演奏技术分析[J].《乐器》2010:106-107。
(二)认识钢琴的唱名do、re、mi、fa、so、la、si以及音名C、D、E、F、G、A、B。
(三)简单的学习相关的乐理知识,乐理知识入门。
(四)正确的学习、认识五线谱的构成和五线谱上的音在钢琴上的位置。
(五)要有弹奏钢琴的音乐感觉。增加音乐想想能力。
(六)严格乐曲弹奏的速度,培养节奏感。
(七)在弹奏钢琴入门后要注意钢琴节拍的强弱。
幼儿钢琴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和特殊性,首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是对玩感兴趣,孩子们的兴趣容易发生转移,如果不是玩,就会厌烦了。以引导孩子兴趣学习为主。
一对一的钢琴课引导学生学会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喜欢音乐,将音乐的基本知识和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力、表现力以及钢琴弹奏技巧三方面的教学密切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获得有关钢琴演奏的基本知识,掌握钢琴基本弹奏方法与技能,并使其音乐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二、教学计划
(一)教学引导
1、以近年来国内比较常用的主流教材《小汤姆森》为基础,结合中外优秀钢琴教材之长,针对钢琴普及教学中启蒙阶段的教学,以兴趣为主导思想,选用不同类型的教材合理搭配。例如:《高等师范基础教程》
2、教学中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灵活安排教学内容。
(二)教学方法
1、教学以一对一的授课形式为主,针对学生的不同条件因材施教。
2、根据学生及家长的不同需求辅以不同形式的主讲课、陪练课,使学生用最少的时间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3、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进展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进度,既不脱离曲目的整体要求,又不生搬硬套规定的曲目,使教学更加灵活、生动。
4、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合理安排课程,初级阶段教学在培养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的同时应以基本功为重。
(三)教学内容
首先:在指法的练习上,应该以培养兴趣为主。
在初学的孩子因为孩子的手指还发育不完全,比较软。很容易出现折指,弯指等情况,但不能以这些看孩子的手型是否有问题,在弹琴的过程中,大人的指法对于他们来说不能够完全适用。当然要是孩子出现明显错误还是应该及时加以纠正。
A、初学者最初手指的独立练习
在初学钢琴的幼儿我选择的教材是【汤普森幼儿钢琴入门】,进行指法练习。并从7月份开始学习乐理知识,高音谱号,低音谱号,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乐曲:请弹吧《用右手》 《用左手》、《爷爷的大钟》。并弹奏新的乐曲《莫卡新软皮鞋舞》。《海军工兵》、《火车》培养幼儿兴趣,锻炼孩子的手指灵活性。
A、一下按照阶段性学习划分
(1)手腕平稳、平静,指型稳定,注意力集中在掌关节的活动上。(2)手指抬起时,要觉得只用了掌关节的机能,手指另两个关节不参与、不勾拢、不伸直。(3)抬起手指的动作要果断、积极而又舒畅、自如。
(4)抬起的高度,慢练时可稍高,但要在不勉强的前提下。
(5)弹下(触下琴键)的动作,也要感觉只用了掌关节,也要果断。开始阶段不要追求音量大,也不要有勉强感。
(6)触下琴键(发出声音)的同时,掌关节也停止用力。这时,除了第一关节负责把手指保留在键上外,整只手进入近乎休息的状态。
(7)如果是五个音连续弹奏,开始阶段速度要慢,每弹下一个音都在那个音上休息片刻。速度、音量(力度),只能随练习的积累而逐渐增加。要在感到一切都很自然、不费力的情形下一步步过渡到响亮而快速。
B、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根据学生个人学习的情况学习《拜尔》《哈农》等集中训练手指的练习,附近兴趣浓厚的乐曲
其次:注重对孩子成就感的培养。
成就感对培养幼儿是很重要的,是实现自我价值,得到认可的一种心理满足。当幼儿在学习中取得成功而受到鼓励和表扬时,就会产生继续追求满足感的需要,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钢琴的兴趣,促使幼儿再次学习从而掌握了弹奏的技巧。
孩子们对钢琴产生兴趣了,可以让他们弹奏有一点难度的乐曲。学习乐曲弹奏《玛丽有只小羔羊》《老麦克唐纳》。学习乐理知识认识附点二分音符,能区分高低谱表上音符。
除此之外,我也会从专业角度出发,建议并指导家长如何孩子的日常练习,例如练琴的时间、手指力量的练习、观看什么样的动画片及漫画,如何欣赏音乐等等…一系列促进性的学习
最后:重视与家长沟通
在幼儿钢琴教学中,和家长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有时候,学习钢琴并不是孩子们的意愿,而是家长们单方面并未完全明白孩子的兴趣所在。也有些家长急于看到孩子的进步,在这种情况下和家长的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年又一年的乐器考级热,使琴童的数量越来越多。面对琴童稚嫩的小手和家长热切的目光,我由衷地感到高兴时,又觉得自己作为启蒙老师的压力很大。如何科学地把这些孩子领入音乐的殿堂,让钢琴真正成为孩子成长中的良师益友?在从事钢琴启蒙教育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目前普遍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盲目地追求“快”
浮躁的社会心态所造成家长对孩子的学琴求成心切,盲目追求考级。有的家长要求老师学一年就让孩子考三级,学两年考五级甚至更高。琴童家长相互询问“考几级了”,有的甚至相互攀比,似乎只看考的级数就判断谁的演奏水平高,哪位老师水平好。在这样的心理下钢琴的学生学习态度不踏实,产生了养成了一些错误的练琴习惯,如:有些学生学琴没多久就双手摸谱,于是有些调号的作用常常被忽视,随意更改指法,弹错了音也毫无知觉。不能做到慢弹精弹,毛毛糙糙了事,弹琴的时间不能保证,一周中“两天没练,三天少练,两天狂练”的情形时有发生。有些学生不去注意乐曲的风格,表情、速度、力度等等的要求,死记硬悲,破坏音乐的完整性和流畅性。
所以作为教师我觉得首先要让父母了解学琴的目的,学琴是为了用音乐来陶冶孩子的情操,不要盲目地追求考级,这样会造成孩子的基本功不扎实,拔苗助长、急功近利的思想反而有害孩子的身心发展。也有很多孩子因为专门应付考级而缺乏了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这种枯燥可想而知。耐心和家长沟通后,让他们在心理上对考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把它当成一个锻炼现场演奏和交流的机会,让孩子大胆地展示自己。
其次,教师在指导时,教会他们规范识谱。对于初学者来说,要强调三个号,即谱号、调号和拍号。年龄小的孩子可以要求他们用铅笔自己圈画出来。根据学习程度教师要合理地渗透一些乐理知识,帮助学生积累。并适当地进行曲式分析,和声分析等,让学生对乐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掌握乐曲的特征,便于学生理解乐曲。还要讲解一般的指法规律,让学生明白指法的重要性,养成规范的读谱习惯。
在练习方法上,我认为在刚开始学习一首新曲时需先慢练,再加速度,最后根据乐曲要求速度弹奏。慢练的目的在于要求学生能综合乐谱上的信息,教准确地弹奏,减少因能力不足而产生的弹奏错误,逐步眼培养视奏能力和听辨能力,巩固手型和基本技术。但是往往在这样的要求下,有些学生在第一次回课时就会把曲子弹得慢腾腾,死气沉沉,几乎可以说除了音符和指法以外什么都没有。造成的原因是因为速度太慢会使乐曲性质脱节,在练习过程中只有单音印象,则形不成曲调,留不下深刻的旋律印象,因此总练不熟,影响进度,并造成思想不集中。所以不能为慢而慢,我要求学生上课时一定要把乐曲弹得有自己的想法,慢练是适当降慢速度,还应该弹出乐曲的感觉,否则这样的慢练是达不到练习目的的。
2.过度强调技术,忽略了培养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
现在有很多年龄很小的孩子学琴,他们长得非常可爱,而且能够弹一些小曲,但当他们表演时却对乐曲无动于衷。有的孩子只是弹出一些干巴巴的音符,有的孩子是慢吞吞、口中念着“一、二、三、空”地弹一些他自己也觉得莫名其妙的东西,弹错了旋律时不知所措,有的则是每个音都“极认真”地完成把手指抬起来再放下去的任务,有的在弹琴时眼睛四处张望等等。这些都是没有音乐的表现,我认为这样的学习对于儿童来讲是痛苦的、很不利的。
反思我们的教学,孩子在初学时都是充满着对音乐的喜爱和幻想来的,由于我们在教学中的某些要求脱离了孩子身心发展的实际,不多久就造成了“三痛苦”的现象。即孩子学得痛苦,家长陪得痛苦,老师教得痛苦。有时候,我们过度强调了基本功技术和手型的要求,不要求音乐感觉,只要求手指能够站住,指尖有力,这样会让那些年龄小的孩子认为弹琴就是这样枯燥无味的一个个抬指。一旦形成,想要改变这种顽固的概念和习惯需要花费一些力气和时间。儿童的手指大都比较软,如不考虑这个基本的现实情况而强求“有力”必然会造成用手臂推,或靠其他部位帮助用力,甚至靠手指僵硬来达到“有力”的结果。这样的技术要求超出了儿童自然条件所能达到的水准,容易造成手臂和手腕紧张,手臂抖动,而实际的手指未能达到有力。还有些孩子只会机械地抬高手指,造成不能稍快地连弹几个音,就连弹短倚音,也只能弹成,扼杀了音乐的美感。还有的家长叫初学的学生在桌上练手指,而不是接触琴键,结果使一些学生逐渐失去了对音乐的喜爱,造成对弹钢琴丝毫不感到乐趣,只是傻弹。这是极可悲的现象,音乐本是美育的一部分,如此学习则产生了相反的效果。
当然,技术训练并非不重要,正确的方法要反复强练习,并力求使学生能更快掌握。一些纯技术的训练在学习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但不能忽略更重要的音乐方面。
比较好的方法是当儿童初次学习钢琴时,就使他生活在生动优美的音乐之中。教师应弹给他听一些熟悉而短小的旋律,例如:演奏常听的儿歌,和他一起随钢琴伴奏唱歌等形式都是易于儿童所接受的,让他们体会钢琴丰富的表现力,并使他听出钢琴可以发出许多不同的音色等等。可以让他们用手指按出不同音区的音色,在老师的帮助下试着弹一首简短的歌。告诉他们通过学习你也可以很快就能在钢琴上弹出自己喜爱的旋律(尽管他弹的可能是一首很短的旋律)。这样就能让孩子感觉到弹琴的目的就是要把乐曲弹得生动、得意、使听的人受到感染。在美好的音乐熏陶下,孩子才能懂得要想发出好听的声音就得手指站起来,就得支撑住手的重量,而不能趴在琴上。还可以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来做“勤快手指哥哥和懒惰手指弟弟”的比较,用手臂放松站好与不站起来所发出的声音比较,启发他们时要有明确的声音要求,再加上技术上的指点,示范弹出应有声音的方法。这样他们通过倾听和模仿,在练习时就有了追求的目标,防止了一味的枯燥练习。
在初学时就要求有乐曲性质、越剧、音乐起伏、声音变化等方面的要求。让学生懂得弹琴和说话、唱歌一样,有呼吸、语气、有句子的长短,无论是活泼、欢快,还是婉转、优美、如诗歌如歌的乐曲,都表现一定的内容,即使是简单的几个音也不是没有意思的。有的声音坚定有利,有的轻捷跳跃……乐句也有肯定及疑问等多种语气。当学生懂得这些以后,就会从他所弹奏的乐曲中找到这些感觉并尽力去表现出来。他们会主动把乐句弹得有内容、有表情乐句有走向,句尾有自然结束感,而绝不会弹成单个声音或把句尾弹成重音。他会懂得几个小乐句合成一个乐段后,就会与音乐向前展的要求,并这样去弹奏而产生整体感觉,把各种不同性质的乐曲都尽可能准确表达出来。例如:弹一首进行曲,如联想到队伍前进,当然就要弹的有精神,节奏鲜明,就不会慢吞吞,软弱无力的弹一些音符。又如弹一首摇篮曲,可以联想到静静的夜和母亲轻柔的歌声,从而努力去追求温柔、恬静的声音,而不是干涩、生硬、敲击的声音。若是弹一首圆舞曲,应当启发学生向导三拍子的舞曲,要能在所弹的乐声中起舞。如果学生在弹琴时思想中有生动的形象,动人的曲调,想的是表现音乐内,就能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使他们的学习过程中不再是枯燥无味,而是充满了音乐。即使是练习音阶也应该有具体要求。如声音饱满、均匀连贯而不生硬、刺耳、忽轻忽重等。总之要避免机械练习,毫无要求。
尽管有时由于初学,有些学生一时还掌握不好,达不到要求,但不要急于求成,只要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通过较长时间的磨练,加上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的耐心教诲,一定能学到技能,取得成果。
我想,许多孩子都是具有很好的乐感,对钢琴是充满兴趣和向往的,这颗心的种子是非常可贵的,作为他们的老师一定要尽心保护它们,发展它们,而不是扼杀。让我们用音乐来浇灌这些幼小的嫩芽,让美妙的音符真正在他们心中绽放。
教师钢琴教学心得体会范例五篇【二】
1月参加了中央音乐学院钢琴高级师资培训班的学习后,更加感觉到作为老师不但需要扎实的键盘功底,更重要的是钢琴教学方法的能力,下面浅谈一下我在钢琴教学中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在教法上的一点探索和尝试。
一、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尤为重要。针对“白丁”学生,要从培养他们对钢琴音乐的兴趣人手,挑选一些大众熟悉的、容易接受、便于掌握的钢琴小品,如“雪绒花”、“十个印第安人”;对有一定音乐基础、音乐修养较好的学生,应选择一些音乐内涵丰富、富于哲理意蕴的乐曲,针对不同个性、气质的同学则采用不同的方法。比如灵气较足的学生,可选择一些严谨、庄重、表现坚定意志的古典作品,往往有助于发挥他们的优点。这类作品有,“土耳其进行曲”、“前奏曲”等。而对内秀而个性比较拘谨的同学,选择一些热情、奔放,具有某种戏剧性的乐曲,常常可以诱发他们克服自身怯懦的一面,而敢于自我表现。
除此之外还应该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这可以通过钢琴课程的学习,尽可能多的使他们从钢琴这一角度去了解音乐史上各个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主要作曲家的代表性作品。并通过古典乐派到印象派、现代派等不同风格代表作品的演奏学习,由点到面,点面结合,帮助学生建立起带感性实践特征的风格“类型感”。
而在技术训练上面应该做到抓重点与难点的结合。由于学生的情况不同,其学习的方法和要求也不尽相同。但弹奏方法、基本标准和要求是一致的。必须抓住手指训练尤其是手指流畅性训练作为学生学琴的主要难点加以重点突破,并将其贯穿于整个学习全过程之中。
二、调节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现代心理学对情感的调节功能的揭示,为钢琴教学开辟了一条通过非智力因素改善促进智力因素发展的直接通道。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学生在钢琴学习时的情绪兴奋性,即情绪的一般唤醒水平,应控制调节在适中的程度,以利于钢琴演奏技能的操作。在钢琴教学实践中,问题往往不是如何降低学生的情绪兴奋性,而是怎样提高它,以达到适中的程度。在这里,教师通过发挥情感调节功能来控制学生的情绪兴奋性,是一条极为有效的途径。例如,在钢琴教学中,可时常采取讨论式的授课方式,这无疑是对“一对一”个别课的补充。这种课堂讨论可以用多种形式、多种内容进行: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就钢琴学习的各种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去听应该用哪种声音或者触键更好的弹奏。它的优越之处在于,课堂情绪气氛愉快,形式活泼,内容丰富,视角广阔。学生可以敞开心扉无拘无束的谈自己的看法,还可以通过口头发言把自己平时的感悟体会总结成理性认识,更理智地指导练琴。
通过音乐拨动学生的心弦,丰富学生的审美感知,得到美的享受,丰富自身情感。通过各种音响和“通感”作用引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全身心地融于音乐作品中,直接强化学生的钢琴学习行为,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钢琴教学心得体会范例五篇【三】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在钢琴教学方面还是有着很大的特长的,钢琴教学是我最擅长的,在不断的教学中,我对钢琴教学有了自己比较客观的认识,我在总结自己的钢琴教学后,有如下心得体会:
一、讲解作品背景及作者的生平使学生对乐曲的把握更具表现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尽可能多的介绍一些作者的生平,比如作者出生的年代,在什么情况下创作了该作品,其音乐表现的动机是什么,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感情,通过这样生动的描述使学生对该曲目产生一定的兴趣,另外,对把握乐曲的性质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乐感培养是基础和关键
钢琴的演奏是听觉的专注、敏感,十个手指各自独立前提下的积极活动;这种双手不同动作及全身多种器官的配合运用,必须遵循有规律的、科学的、恒久性的训练,努力地去理解音乐、表现音乐,才能掌握钢琴的演奏技艺。
首先,乐感对于学习钢琴的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那么,怎样培养和发展孩子的乐感?
在练习乐曲、音阶和练习曲的时候可以加入适当的表情。如音阶,用有力的断奏来表达一种威严、愤怒;用较慢的连奏来表示一种忧伤;用快速轻巧的指头弹奏来表示欢快随心所欲的情绪等等。这些都是训练孩子带着表情进行弹奏,展示自己表现才能的好办法;对练习曲和乐曲中的表情记号或力度记号做夸张性的弹奏和练习。正如李昕老师所讲的,比如说教授汤谱森《火车》一课,可以很形象的先告知孩子火车跑的`声音,引起他的兴趣后,告诉他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的长短,然后火车是怎样由慢到快跑起来的,加入形象的说明孩子会对这一课很感兴趣,接下来就是如何弹奏了。
一般来说,再简单的乐曲或者练习曲,都有可能进行对比,至于对比是力度上,还是在音色或者情绪上,可以请教老师来进行要求;多听、多看、不放过任何表演的机会。要鼓励孩子在适当的场合进行表演,这样可以使孩子得到更好的锻炼,自信心会得到一定的提高。如教师示范、观摩音乐会、听音响资料等方式。通过音乐拨动学生的心弦,丰富学生的审美感知,得到美的享受,丰富自身情感。通过各种音响和“通感”作用引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全身心地融于音乐作品中,直接强化学生的钢琴学习行为,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科学的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
1、正误比较法。教师在正确示范的同时,还可以适时地选择典型的错误弹奏进行演示,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眼看、耳听、心想、脑记,对正确的弹奏与错误的弹奏进行比较,以提高学生的鉴别力和感知力。
2、衔接法。是遵循节奏的韵律,将几个局部的弹奏技巧连接起来,形成一条整体的、有机的、连贯的最佳弹奏状态。衔接法主要解决音与音、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相互连接。把前一小节最后一个音与后一小节第一个音按拍子连续弹奏、反复练习,是提高整条曲子弹奏质量的有效方法。不少学生弹奏由各自反复的两段组成的乐曲时,都处理的太随意,不是衔接过紧,显得仓促,就是停顿过大,失去整体感。所以衔接法的正确运用可以避免弹奏中一些不该出现的错误发生。
3、音乐练习法。在第二阶段,切不可忽视音乐练习的方法。通过听所学曲子的旋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感,还能激发学生内在情感的发现。教学过程首先要求学生听几编所学乐曲,使学生心中有歌,然后采用相应的触键方法,结合弹奏练习,也就是把如歌的旋律从心中转移到手指上。
4、兴趣法。钢琴弹奏即是以钢琴的音乐美为核心,以全身多种器官和肢体的协调配合、手指的独立运用为基础。由于钢琴音域宽广,和声效果丰富,共鸣体大,所以又是最理想的多声乐器;因此在学生弹奏钢琴之前,应向学生讲述钢琴弹奏的价值、作用极其特殊魅力。
5、示范、讲解法。是在钢琴教学中被普遍采用的有效方法之一。特别是在初学阶段更显重要,准确的示范弹奏,使学生对新乐曲或练习曲的性质、风格、技术类型和特点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优美的旋律、娴熟的技术,技巧还能提高学生兴趣。所以在此阶段中,教师应先作详细的准确的弹奏,然后再讲解弹奏要领,指出重点的技术困难之处,教给学生怎样克服技术困难的具体方法,最后根据旋律调式调性的转换和所表现的不同风格特点进行讲解,并选用适当的力度、速度做出示范,进行讲解。其顺序按左右手分别进行。使学生对所学乐曲、练习曲弹奏的技术、技巧有一个非常清楚的概念。
6、模仿法。钢琴的教与学实际上就是一种技术与技巧的模仿和掌握。所以在钢琴教学中,对于一些基础性的或较难掌握的弹奏技术,我会采用示范的形式与学生共同练习,这种教法可以使学生在肢体协调弹奏和较难掌握的技术方面建立起正确的感觉。这种既实际又直观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该阶段少走或不走弯路,准确的掌握弹奏技术技巧。
7、分解法与完整法。根据乐曲或练习曲的特点,教学生学会分手、分句、分段、分声部练习,学会把乐曲或练习曲中的难点抽出来单练,这样把乐曲或练习曲进行分解进行一个局部的单独联系,或是在已弹好整体的前提下,对特殊技术难点集中力量,单独攻破;或对某一乐曲弹奏上进行精雕细刻;或对某一和声关系的细微变化、不同声部力度布局上的适当控制等耐心地分解练习等等。这样做既可以为合手练习铺平道路,还大大缩短了整首乐曲的练习时间,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说这种方法在提高弹奏质量阶段是最有效的教法。
以上是我自己这些年来对钢琴教学的一些浅谈。对于钢琴教学来讲,我还需要在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不断的提高。选择钢琴教学是我一生的追求,希望通过“专业的、快乐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孩子的音乐路越走越远。钢琴教学并不困难,但是要教好自己的学生,这是需要我长时间不断的努力的,我坚信在以后的道路上,我可以做的更好,我相信以后我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功!
教师钢琴教学心得体会范例五篇【四】
1月参加了中央音乐学院钢琴高级师资培训班的学习后,更加感觉到作为老师不但需要扎实的键盘功底,更重要的是钢琴教学方法的能力,下面浅谈一下我在钢琴教学中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在教法上的一点探索和尝试。
一、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尤为重要。针对“白丁”学生,要从培养他们对钢琴音乐的兴趣人手,挑选一些大众熟悉的、容易接受、便于掌握的钢琴小品,如“雪绒花”、“十个印第安人”;对有一定音乐基础、音乐修养较好的学生,应选择一些音乐内涵丰富、富于哲理意蕴的乐曲,针对不同个性、气质的同学则采用不同的方法。比如灵气较足的学生,可选择一些严谨、庄重、表现坚定意志的古典作品,往往有助于发挥他们的优点。这类作品有,“土耳其进行曲”、“前奏曲”等。而对内秀而个性比较拘谨的同学,选择一些热情、奔放,具有某种戏剧性的乐曲,常常可以诱发他们克服自身怯懦的一面,而敢于自我表现。
除此之外还应该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这可以通过钢琴课程的学习,尽可能多的使他们从钢琴这一角度去了解音乐史上各个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主要作曲家的代表性作品。并通过古典乐派到印象派、现代派等不同风格代表作品的演奏学习,由点到面,点面结合,帮助学生建立起带感性实践特征的风格“类型感”。
而在技术训练上面应该做到抓重点与难点的结合。由于学生的情况不同,其学习的方法和要求也不尽相同。但弹奏方法、基本标准和要求是一致的。必须抓住手指训练尤其是手指流畅性训练作为学生学琴的主要难点加以重点突破,并将其贯穿于整个学习全过程之中。
二、调节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现代心理学对情感的调节功能的揭示,为钢琴教学开辟了一条通过非智力因素改善促进智力因素发展的直接通道。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学生在钢琴学习时的情绪兴奋性,即情绪的一般唤醒水平,应控制调节在适中的程度,以利于钢琴演奏技能的操作。在钢琴教学实践中,问题往往不是如何降低学生的情绪兴奋性,而是怎样提高它,以达到适中的程度。在这里,教师通过发挥情感调节功能来控制学生的情绪兴奋性,是一条极为有效的途径。例如,在钢琴教学中,可时常采取讨论式的授课方式,这无疑是对“一对一”个别课的补充。这种课堂讨论可以用多种形式、多种内容进行: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就钢琴学习的各种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去听应该用哪种声音或者触键更好的弹奏。它的优越之处在于,课堂情绪气氛愉快,形式活泼,内容丰富,视角广阔。学生可以敞开心扉无拘无束的谈自己的看法,还可以通过口头发言把自己平时的感悟体会总结成理性认识,更理智地指导练琴。
通过音乐拨动学生的心弦,丰富学生的审美感知,得到美的享受,丰富自身情感。通过各种音响和“通感”作用引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全身心地融于音乐作品中,直接强化学生的钢琴学习行为,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钢琴教学心得体会范例五篇【五】
琴路漫漫,非常有幸的与钢琴结下情愿,并成为了童版很多小朋友的钢琴老师,今天静下心来想谈谈我这么多年来关于幼儿钢琴中从初级到高级普遍出现的一些话题,结合自己多年的钢琴教学实践,写写自己的心得体会,希望能与家长.老师们交流.商榷
一:融洽的师生关系,是顺利进行钢琴教学的前提和保证(这一点我觉得非常重要)“ 我有一个学生曾经告诉她妈妈,罗老师是她最崇拜的偶像,她要努力把钢琴弹好,还有一个小男孩写了一篇作文是我最喜欢的钢琴罗老师”其实举以上两个列子并不是趁机想自催宣传一把自己有多牛,而是激发了我很多的感想,我觉得钢琴老师首先应努力成为孩子的“朋友”----可以无话不说的知心朋友,然后才是“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因为幼儿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都相当稚嫩,教师要主动的和孩子进行交流对话,所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先让孩子对教师的个性.风格等现有一定的了解,不急于直入教学主题,当师生之间产生了一定默契之后再过度道实质性的钢琴教学,通过教师亲切友好的谈话.讲解和富有表现力的钢琴弹奏等教学活动,在不知不觉中,使孩子对老师产生由衷的爱戴和敬佩之情,由此孩子便会心甘情愿的听从老师的教诲和学习钢琴弹奏知识
二:巧妙童趣的介绍钢琴这个庞大的玩具
钢琴对于3至5岁的小朋友来说俨然就是一个庞然大物,幼儿在看见钢琴的时候大脑里肯定有很多疑问:这个大家伙是干什么用的?它为什么会发出这么多大象老虎和小鸟的声音?我是否也能弹好听的乐曲呢?等等,针对幼儿的好奇心,通常我会当着孩子们的面把钢琴的顶盖轻轻掀开,让孩子们亲眼目睹“钢琴的内脏”,然后用他们的小手弹响钢琴,也可由老师即兴弹奏孩子熟悉的小儿歌,这时你会发现孩子们无比的兴奋和激动,原来钢琴是这样的,一些小疑问就自动解决了,孩子的兴趣也慢慢激发起来了,在幼儿对钢琴具有一定感性认识以后,教师就可以抓住机会进行正常的钢琴教学了。
三:斟酌教学语言,化解学习困惑
开始进入钢琴教学阶段了,你会发现由于幼儿的生理.心理尚处于初级阶段,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还很低,对于一些音乐知识,如读谱.节奏.节拍.手型等等各方面都会另一些幼儿费解,这时教师可以大胆引用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及动作游戏来比拟。例如:高低音谱号,我会让孩子们自己去想象它像你在哪儿见过的东西?这时他们会说,高音谱号像棒棒糖和小蜗牛,低音谱号像耳朵。很多小孩在学到《玛丽有只小羔羊》的时候会特别的兴奋与激动,似乎在这首曲目里面找到了与他们共鸣的地方,这时教师可以根据这个标题给孩子讲解一个生动好玩的故事,彻底的燃烧起孩子想学的欲望,我记得我的这群孩子中的绝大多数就从这首小曲子爱上钢琴了。。等等这些形象的比喻让孩子心领神会,轻松学习钢琴
四:规范教学行为,提升教学理念
1:边弹边唱,提高视奏和读谱能力
“ 匈牙利著名教育家柯达伊强调:不先歌唱就开始学乐器的儿童,一生中注定没有音乐。前苏联钢琴教育家涅高兹也说过:学习任何一种乐器之前,学生---无论是幼童.少年.或成人,应当已经在内心掌握了一些音乐,也就是说,他们已经把一些音乐记在脑中,藏在心里,并且可以用自己的听觉听见它。”那我们教师每次指导孩子学习一首新曲时,先让学生认识五线谱,感受音乐的节拍特点.旋律走向及音乐情绪之后就开始尽可能的先让孩子大声反复地唱一段旋律,包括里面的休止符。这样做的结果不仅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读谱.视奏能力,还可以让孩子较快地理解音乐,培养他们的音乐综合感觉。
2:耐心的示范,教师应当成为幼儿最直接和最好的榜样
示范法是钢琴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因此老师应该认真耐心地进行弹奏示范,突出重点,并明确讲解弹奏要领及练习方法等。当教师进行示范演奏时,幼儿受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并通过不断模仿老师的弹奏动作.触键方法.音乐呼吸及表情处理等,获得钢琴表演的最直观和感性的经验。通过教师的示范引导,使学生将自己的钢琴表演和实际的音响感受结合起来,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五:老师.家长.孩子三维一体 在进入钢琴教学以后我想强调一下老师与家长的配合至观重要
l老师与家长:a通常我会在上完第一节课后留时间与琴童父母交流,这段时间可以说和上课同样重要,首先要告知家长每天给孩子养成非常好的练琴习惯,譬如:规定好每天几点开始练琴,对于年纪尚小的孩子最好分阶段练习,时间不宜过长,通常一阶段半小时即可,但在这短暂的时间内一定要高效率的练琴,把喝水.上厕所.吃东西等等这些小动作在弹琴之前先通通做好,然后认真练琴。(b):接下来要把本次上课的重点以及本周的训练要素告知家长,在家里,琴童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陪练老师。(c):学琴路上,家长与孩子的互动非常重要,要知道孩子学琴路上总免不了风吹雨打,坎坎坷坷,这时如果我们琴爸琴妈们能多一些时间陪孩子在弹琴以后做一些小活动以增加他们学琴的兴趣。如:家庭音乐会.四手连弹.编唱小儿歌等等
六:重视手指练习的教学
1:规范音阶琶音的指法
音阶和琶音是钢琴基础教学中的基本内容,从一开始就要建立合理的指法习惯是手指练习的基本要求。我一般不要求学生看谱练,而是从讲解乐理知识入手,配合上听觉,让学生自己找,虽然开始可能慢些,但记忆深刻,不会弹一个忘一个,最后老师可以和孩子一起找出他们其中的一些指法规律
2:“预备”的重要性
在触键发音前手先到位“预备”好,是准确演奏的前提条件。具体的说,远距离的大跳要抽出来单独练习,准确先导,速度其后,从慢练开始,在手指触键发音前,手臂和手指先行到位。有的学生会在某个段落总是弹错音或碰错键,我会把发音前手指先预备到位的要求提出来,让他在错音前停下来,先把手指放到正确的位置。可以先用较慢的练习,手指找到正确的位置再弹下去,几个来回后,在发音正确的基础上加速练习,使学生建立正确的键盘感觉和肌肉习惯。
3:两手独立性的练习
培养两手的独立性是钢琴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即使在一些很短小的乐曲中,也常常会有左手伴奏右手弹奏主旋律的段落,或是左手跳右手连.右手跳左手连的部分,学生常常会跟着一只手走,即:要么两手一样的轻响,要么两手都用一样的奏法.这时首先要告诉孩子两手分别做的不同的动作,分手慢速练习,然后才逐渐把两手放在一起弹奏,加强两手的机体协调性。最难的是要求学生左手轻一些或右手主旋律响一些,我的方法是弹旋律的手在钢琴上正常弹奏,而弹伴奏的手则只动手指不出声音的“无声法”来进行练习,使两手在用力和触键上拉开距离,便于体会两手的独立性,然后再逐渐缩小两手在音量上的差距,直到耳朵听到的音色令自己满意为止。
七:养成聆听的习惯,培养综合性的音乐感觉
耳朵是钢琴演奏者的监视器,也是学生独立练琴时最好的老师.拥有一双灵敏的,善于倾听的耳朵,能够倾听自己弹奏声音的对错.音的质量.音色以及节奏的对错等等,是每一个习琴着宝贵的财富。作为教师的我们不仅要教会孩子们正确的弹奏方法,更要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声音概念,让孩子们知道自己在弹奏中的不足与差距,培养他们自我修行的技巧和能力,他们才会在练琴时进行弹奏动作的自我调整,向正确的方向靠拢。
1:培养学生多声部的听觉
在钢琴作品中除了旋律外,还有丰富的和声.复调.织体。钢琴中这种综合性.多声部层次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必须具备“立体化”的多声部听觉.所以在钢琴教学的初级阶段,要指导学生学会听长音,听声部等,比如右手要保持四拍,而左手还在弹,可以要求孩子试试看是否还能听见上面的那个音,这时学生的听觉器官会进入一种准备状态,凝神细听,如果我们不提醒他们,他可能就听不见那个长音的保持。所以教师的任务就是不断地向学生发出信号,让他们注意聆听,并告诉他们听什么.怎么听,使他们的耳朵能够在整个弹奏过程中保持积极的状态,起到监督和指导弹奏的作用
2:培养学生的和声听觉
学生在弹奏中同时也要注意聆听和声的变化。因为音乐中和声的序进.色彩.紧张和松弛.游移与肯定,都对音乐的表情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在一段明亮的和声段落后,紧接着一个柔和色彩的和弦或者出现变化音和转调时,问问学生“这个音写成这样你觉得好不好听呀?”也可以在他弹奏新的和弦和段落前以感叹“真好听啊”来提醒学生注意和声的变化,学生就会逐渐有意识地体会到音乐色彩的变化,感受到音乐表情的细腻转换。
八:了解乐谱的意义有助于提高音乐表现力
1:乐谱所蕴藏的音乐密码
乐谱是体现作曲加乐思的载体。演奏者一个理解并遵循乐谱上的音符.休止.强弱.快慢等音乐标记,并通过这些标记去领会和表现音乐,我八这些音乐标记称为“音乐密码”.我们教师的责任就是帮助学生在学琴的初级阶段就培养他们科学.立体.全面的了解乐谱的意义,引导他们发现“音乐密码”,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2:表现音乐从乐句做起
突破传统的钢琴教学模式,以期在课堂中更大程度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地位,是适应新的教育教学目标的必然之举;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演奏技能、水平和发展学生的全面索质,是钢琴教学中的新要求和新课题。
从一般的意义上讲,人的大脑都是相同的,但由于某些外部条件、遗传基因、病理因素的影响,人的机体的某些解剖学生理特点又不完全相同。例如,感觉器官、运动器官、神经系统、大脑机能等,都会有种种差异,从而造成有的人敏感、迅捷,有的人迟钝缓慢;有的人办事精确,有的人行为粗疏。这些生理的、性格的、心理的客观存在,具有遗传性和相对稳定性,它是人的主体物质基础。钢琴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必须首先从生理科学的角度出发,全面分析学生的这种“主体物质基础”,从第一堂课开始,就应认真观察并逐步把握他们的一些“与生俱来”或者也可以说是自然赋予的这些特点和基础,作到“因材施教”,可现实中有些老师很少考虑这类问题。在他们看来,教琴不过是让学生练出一双灵活的手指,掌握技巧,学会乐曲而已,老师教,学生学,不存在什么特殊性和个别性。有的老师还以让学生一味地模仿自己作为基本教学方式,不断重复“这样弹,像我这样弹”这类无针对性的话,这等于是用自己经验式的感觉和粗疏的体会去误导学生。其结果必然会在客观上限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有一些老师,为了赶进度,求多贪快,根本忘记了学生的具体条件和音乐方面的基本要求,而是不断地布置新的音阶和练习曲,使其大脑、手指等机械而被动地处于“无穷动”的疲劳状态中。时间一长,即使音乐天赋较好的学生,也会被这种教学方法所桎梏,甚至被这种完全主观的教法“框死”。可注意学生特殊条件的老师则总是把自己当成学生智能的开掘者。认真、严肃地对待每个学生及每一堂课、每一遍弹奏,启发、诱导、挖掘他们自身的音乐感觉和理解能力。如此持之以恒,不同的学生潜能终究会发挥出来,并使学习和演奏在原有的基础上稳步前进。应该说,这才是钢琴教学的理想结果。
就学生方面来讲,他们的弹奏本身,实际上是在大脑组织的制约下,所构成的观察、模仿、记忆、想象以及各种生理、心理能力间的组合。在这一过程中,人的个性倾向都会明显表露出来,音乐活动中的任何表演,都会在这一物质的母体中,直接或间接被支配,达到或超过自己的潜能,反映出个性的内在依据。有责任感而又精细的老师,对于音乐作品在艺术再现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非常重视,一方面向学生提出演奏作品的一系列技术要求,另一方面则不断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他们通过自己的体验把个性灌注到特定的作品当中,这就充分发挥了老师在音乐作品与演奏者之间的纽带和杠杆作用。演奏实践是教师指导、开掘学生潜能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学生经过充分的练习,真正做到心中有数并能背谱之后,就应该充满信心地去登台表演。这时候,老师要尽量鼓励学生珍惜这“只能弹一遍”的难得机会。让他们完整而又酣畅淋漓地表现自己和音乐之间的高度融和。也要让他们明白,这不仅仅是简单的锻炼参与或紧张放松的问题。在成就一个钢琴人材的过程中,每一次的考试、比赛、考级、音乐会、录音等等,实际上是一次个体生命内在精神的感知,是人生阅历的体验与洞察力的提高,也是演奏者自己审美驾驭能力的不继增强和艺术空间的扩展。还应该特别强调的是,教师在钢琴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及对学生潜能的挖掘,必须要有持久的韧性,而不能操之过急。
基础知识的完善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外部事物的感受能力的强弱和情趣品味的高低,更直接影响到成长过程中音乐审美的驾驭能力。也只有重视各方面知识的学习与积累才能成为一名音乐人而不是音乐匠人。
参考文献
1陈伦旺.论钢琴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乐器,2002,(07)
2杨慧.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钢琴学习的修养和素质谈[J].中国音乐教育,2002,(12)
3罗青.谈钢琴教学中的师生人际关系[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5)
4Kentner,Louis,高骊萍.钢琴教学与教师[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9,(02)
5谢元.谈钢琴教师自身修养的提高与完善[J].钢琴艺术,1997,(02)
钢琴音乐知识浩如烟海, 越是深入, 反而觉得越是浅薄。不过, 无论怎样浅薄, 只要有思考, 就会有收获, 只要能坚持, 就一定会找到快乐。
喜欢是坚持唯一的理由。下面是笔者就综合学生学琴写了些体会, 同样是在教学过程中的点点反思。
在钢琴学习中, 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
1.学琴者练琴的积极性不高, 被迫练琴, 学琴者处于一个被动的地位。
2.学琴者基本功的确是个问题。学琴到了一定阶段, 无论一天练多少小时, 曲子听起来断断续续, 谱面上会出现很多读谱错误, 练的不精巧, 不细腻, 更谈不上悦耳。手指不听使唤, 陷入一个有进度没进展的误区。
3.学琴者的家长, 或者老师, 盲目地追求进度, 没有质量的进度说明不了任何问题, 反而还会带来许多副作用。
一、基本功与音乐性的表达之关系相辅相成
钢琴基本功的好坏是音乐性是否能表现得出来, 是否能将音乐想法传达得得心应手的基础。
现在普遍提倡寓教于乐, 开发智力, 快乐学琴, 以兴趣为主。再者钢琴本来就是为音乐服务的, 所以倾向于音乐性的更多, 或者更科学。音乐性固然很重要, 自不必言说, 但作为对技术性要求极高的乐器——钢琴来说, 技术不仅显得重要, 更是基础。
手放到钢琴上, 离开了技术, 音乐就是一句空话。嘴里谈得出音乐, 手上弹不出音乐。如果基本功练得不扎实, 怎么把心中充满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体现出来呢, 这就会陷入一个“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窘境。在整个练琴过程中作为基石的基础点应该得到足够的思考和重视, 找准方向, 循序渐进。尤其针对盲目追求进度而忽视基本功的学习情况而言。
二、加强基本训练
1. 手指的独立性与灵活性能力
(1) 复附点音符和波音的练习。对加强手指彼此之间的灵活性, 不失为一种良方。五根手支撑力弱, 灵活性不够, 下键无力, 所以手指的训练又是重中之重。坚持不懈, 刻苦练习, 量的积累产生质的变化,
(2) 保留音的练习。保留音的练习对五个手指的训练是不错的方法。另外, 要有针对性, 目的明确, 对整体训练安排要做到心里有数。每次练习少而精, 抓住一个问题不放, 态度要执著。障碍解决一个少一个, 解决两个少一双, 每解决一两个障碍, 肯定就是一个大进步。
没有方法, 就没有效果。作为家长这时候要起到最大的作用, 就是引导孩子, 不断思考最好的方法, 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只要把好的练习方法养成了习惯, 再枯燥的练习, 也只是不好玩而已, 而不再是一种痛苦。
2. 各部分力量要协调和统一
学琴者各部分力量要协调和统一, 才能出来较好的音色。学琴者要清楚手上的三点与肩臂腕的三点, 前三点要有很好的支撑作用和爆发力, 后三点要的是松弛, 是传递力量的通畅点。这一环节难点在4指和5指。4指因为受独立能力的牵制, 力量使不出来。5指的难点在于太细弱, 支撑力不够, 缺乏爆发力。可是, 弱如5指, 恰恰经常需要它负担外声部和音列中最高点音或最低点音演奏的重任。所以, 5指的力量, 灵活性训练也是手指训练中特别要强调的。通过针对训练, 彻底消除弱指, 达到各指力量控制均匀。
手指能力的训练目的是为了使手指最终能均匀、清晰、快速地跑动起来。关于手指的快速跑动, 用力形式主要是一个音一个音地用力, 这是正确也是必要的。但是在快速跑动中, 这种用力方式显然让跑动变得笨重, 停滞, 不流畅。但要渡过这个难关, 其实也不难。仅仅一句话:把一个音一个力转变为一组音一个力。或者反过来说, 用一个力弹一组音或用一个力弹一串音。这其实就是一种内心内在的感觉。通过这种感觉让手指在琴键上不断实践。
二、音阶和琶音
音阶和琶音的练习非常重要。音阶琶音的练习, 本身较为枯燥。练的过程中只要肯多动脑, 多想办法, 枯燥中未必就不能找到进步的乐趣。
1.音阶和琶音每天都要坚持练一定的时间。时间不必太长, 注意力要集中。在乐曲之前弹奏一定时间的音阶琶音, 让手指灵活起来, 伸张自如。
2.针对性。针对跑动中的薄弱环节练习, 哪个指跑不动, 动作是否多余, 哪个手指声音偏弱, 左手的力量, 节奏跟得上右手等, 带着这些疑问练习。
(1) 大指的转指。音阶和琶音能否弹的通畅, 大指的转指尤其重要。上行音阶时大指要主动“快进”, 使手腕不上下抖动, 保持平稳, 平稳是快速跑动的前提。另外三四指的“快转”要提前, 二要主动, 三要指法正确。
(2) 指法清楚。音阶和琶音的指法最容易把三四指搞混, 左右手指法要在完全搞清楚的前提下, 才能研究其他问题。
(3) 慢练。音阶一定要一个音一个音弹清楚。力量要用得透, 慢又要有度, 不可太慢, 要注意音阶练习的整体感。一定不要急着快练, 学琴者年龄小, 不能控制, 家长在这时候要帮助孩子控制他潜意识里快的欲望。
通过对音阶和琶音的训练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手指能力, 而且音阶和琶音练好了, 还可以直接作为半成品在乐曲中随心运用。
三、用耳聆听是很关键的环节是贯穿练琴的始终
听声音是否生硬且砸, 听声音是否集中, 听节奏是否均匀, 听声音对位是否整齐, 听声音是否悦耳, 指尖的感觉和内心的感觉可以与听觉相互配合。无论是强还是弱, 每个弹下去的音符要有清晰的发声点, 那这个音显然完成的好坏, 均需用耳去调整。
四、用眼睛看
手腕是否平稳, 肩, 肘, 背等部位动作是否多余, 是否始终保持同一个高度, 同一条线, 同一高度, 是用来检查手腕有没有上下抖动。手腕的平稳, 简化动作, 手指以后快速跑动起来才没有障碍和负担。内心也要有平稳的感觉, 逐渐做到保持平稳来自习惯不用看。
五、用心用脑
如果没耐性, 不用心, 不用脑, 就会影响到听觉和视觉, 会麻木, 反应迟顿, 那么根本就没法做出调整。用心用脑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前提, 在训练过程中慢慢获得内心对均匀效果的敏感感受力。
鲁迅先生有句名言:世界本无路, 走的人多了, 也就成了路。听的道理也一样, 一开始谁会听得出名堂来?不听, 听得少, 不动脑子听, 当然不会听。听多了, 多思考, 多作对比。那
幼师弹唱教学与音乐教育的双基作用
师小平 (河南省三门峡中等专业学校河南三门峡472000)
摘要:音乐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形式, 音乐教学更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艺术活动, 离开了实践活动, 音乐本身就失去了载体, 离开了创造, 音乐教学就成了纯理论的重复, 学生就难以获得对音乐的直接体验, 无法真正理解音乐和创造音乐。对此而言, 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辅导的基础上, 把基本的音乐理论和技能技巧与弹唱歌曲结合起来, 并与音乐审美、音乐表演、音乐表现结合起来, 把弹唱教学与欣赏教学、创造教学、识谱教学相互融合。
关键词:幼师弹唱教师;音乐教育;双基作用
随着素质教育理论的深入发展, 特别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颁发后, 人们普遍认识到, 学前教育是为整个人生奠定基础的教育。学前教育随着幼儿教育的重点必须是为了整个人生的发展, 必须以奠定幼儿良好的素质基础为落脚点。其中, 作为开发幼儿潜能的重要一环——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 它的任务是从人的整体发展出发, 使人的整体人格与社会、自然协调一致, 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而音乐教育是我国幼儿园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发展的程度直接影响到整个幼儿园教育的发展水平。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 担负着对幼儿一生的学习和发展负责的重任, 钢琴弹唱在幼师教育中属于相当关键的一门专业课, 技术要求比较高。
笔者认为, 弹唱一门综合的音乐艺术形式, 其中不仅包含着对基本音乐理论的认知与应用, 还包含着对基本音乐技能的掌握与实践, 而弹唱教学则更是在融合了上述两方面知识与技能之外, 还涉及到了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等诸多方面的内容。相比之下, 弹奏教学是一种相对单一的主体再创造活动, 参与活动过程的学生学习正确的弹奏方法, 同时弹奏出的琴声富有音乐美感或同时具有歌唱性;歌唱教学同样是一种主体的再创造活动, 在活动过程中, 学生学会正确的歌唱方法, 从音色到旋律都并富于表现力。因此, 对中职幼师弹唱教学的实践活动中, 就不能拘泥于固有的教学模式, 必须不断革新教育理念, 学习和创新教学方法。同时, 对于中职幼师弹唱教学的评价, 也要改变只停留于检查学生知识和技能、技巧掌握情况的层面, 更要关注学生掌握知识与能力的过程、方法, 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评价应以音乐课程为依据, 提倡民主、开放和多元, 即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力求全面客观, 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
弹唱是将弹奏与歌唱融汇为一体的音乐技能, 其不但要求自如优美的伴奏, 同时也要求歌唱的流利动人。除了外在的弹奏技巧与歌唱能力, 弹唱还离不开对基本音乐理论的学习、掌握与应用。因此, 从广义上说, 中职幼师弹唱教学也包括对音乐基本理论与音乐实践的的教学。弹唱的教学, 涉及到教育学生认识音乐形式及其要素, 感受、体验、理解、判断音乐的美, 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肯定不行的。由此可见, 双基对中职幼师学习弹唱来说十分必要, 它们是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基础。
既然双基是培养、发展、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与基本音乐技能的基础, 音乐审美实践与音乐的双基学习就不应该是一种对立的关系, 相反, 它们应该是相辅相成、互为左右手的关系。1因此, 要采取学习音乐基本理论与积极音乐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学习是为了丰富知识、增强分析、解决问题, 实践是对所学知识的运
么耳朵的听力是会得到显著提高和改善的, 人人均可, 只看你是否用了心多多听。
因此学习钢琴, 从把双手放到键盘上的那一刻起, 就应该有计划, 有方法, 有针对性, 开动脑子, 少而精地练习, 不仅事半功倍, 而且可在很大程度上杜绝想象的那样枯燥。我不太赞成一学琴就为孩子立志走专业的态度。但是, 就算不走专业, 也一定用。在音乐实践中, 教师要指导学生不断地复习, 正确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 还可以在实践中指导学生重新学习, 加深对音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巩固技巧技能的运用和掌握。
在理论传授与基本技能训练、重视音乐实践的同时, 尤其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就此而言, 弹唱就是音乐创造的一种。音乐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形式, 音乐教学更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艺术活动, 离开了实践活动, 音乐本身就失去了载体, 离开了创造, 音乐教学就成了纯理论的重复, 学生就难以获得对音乐的直接体验, 无法真正理解音乐和创造音乐。对此而言, 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辅导的基础上, 把基本的音乐理论和技能技巧与弹唱歌曲结合起来, 并与音乐审美、音乐表演、音乐表现结合起来, 把弹唱教学与欣赏教学、创造教学、识谱教学相互融合。
弹唱教学就是要重视音乐实践, 增强创造意识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探索思考方面, 通过音乐实践, 让学生学会在有启发条件下发现问题的本领;学会通过独立观察和思考发现问题的本领;学会合乎逻辑地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学会用正确的音乐思维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在实践研究方面, 通过音乐实践, 让学生学会主动寻求帮助解决问题的本领, 学会用已有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本领, 学会通过收集和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本领;在情感体验方面, 通过音乐实践, 培养学生参与合作探究的积极态度、体会探究的乐趣, 并能通过评价认识自我价值。
在具体音乐实践的教学中, 应当以发展音乐思维为主线, 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学习, 音乐在动手、动口、动脑的活动中学习音乐, 促进音乐思维的发展。2除此之外, 还要在教学实践中注意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开展实践性活动、表演性活动、研讨性活动、发展创造性活动、小区活动、全体活动等。所有这些教学活动, 都要以学生主动参与过程为主线, 在教师引导下, 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去感受音乐、喜爱音乐、享受音乐,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去理解音乐、探索音乐、掌握音乐的学习方法, 并运用这些方法去进一步发展音乐能力。我们提倡在音乐课中, 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表演的机会, 同时鼓励合作, 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与合作精神, 经集体的努力所完成的音乐作品和带来的愉快培养了高尚品格的人, 这种价值是无法估量的。3
同时, 音乐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部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 人人主动, 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在此基础上, 促进中职幼师弹唱教学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郑莉.《初中音乐教学策略》.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年8月2.董洪亮.《新课程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年.
3.卢建筠.《高中新课程教学策略》.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4年.
4.查汪宏.章连启.《走进高中音乐教学现场》.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
要用专业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在我看来, 学习钢琴演奏根本不分专业学法和非专业学法, 既然买了钢琴, 下了决心, 那么要学就得学好, 学到底。不仅学钢琴, 学任何一门艺术也是这样。所以无论走不走专业, 在态度和学习方法上, 一定要“专业”。
苏格拉底说,“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善于反思(reflection)越来越普遍地被认为是优秀教师的标志,是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中的关键性要素,从而也是教师教育应该追求的目标。
反思具有以下特质:第一,反思是系统的梳理。反思虽有回顾之意,但并非简单的回想与追忆,而是对过去经历与行为的梳理,具有统整的功能。第二,反思是理性的审视。反思是个体对自身的思想、心理感受与行为的反复、严肃、执著的沉思,是问题解决的特殊形式,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第三,反思隐含行为的修正。反思虽是一种内隐活动,但除了“真实呈现”的反映,也隐含了要求“对照着做”,即根据某种预设的价值目标修正自己的行为。
观照反思的特质,我们认为教学反思是教师以一定的价值观为指导,理性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益和教师素养的过程。教师教学反思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如下。
一、教师教学反思的现状
虽然教师普遍认同反思会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能促进自己在专业上的成长,但是他们也普遍感到对反思有困惑、有压力。当前,我国教师的教学反思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反思的意识比较淡薄。当前大部分教师虽然能认识到反思对提高其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要意义,但是,其反思还停留在被动反思的阶段。教师的反思大多是为了完成学校课题研究的要求,为了完成任务而被动地进行的。教师对于反思对自身专业成长的作用还缺乏清晰的认识,因此就不能积极主动地对自己以及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
2. 反思的水平层次比较低。教师反思的内容大多局限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和回顾。教师注重对教学行为的反思,而对行为背后的观念缺乏深入的分析;教师的反思主要关注的是学生,而很少从自身的角度去看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反思仅仅停留在提出问题的阶段,而很少对自己所困惑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是教师缺乏从自我职业生涯的全程来进行反思。
3. 反思的途径和方式单一。目前,多数教师的反思大多只停留于课后总结、课堂感悟、学期总结、教学随笔的形式等层面上,反思的途径也大多来自于对课堂上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学生情感体验方面的情况和事件的反思。而通过与学生、其他教师、专家、研究者进行交流、沟通、合作来进行反思则没有受到重视。
4. 反思的视角狭窄。教师的反思主要集中于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学生教育工作中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的角度,大多是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反思,而缺乏从教师自身的角度、从同事、专家的角度、从理论文献的角度进行反思。
5. 反思缺乏专业引领。目前,教师接触到的反思的相关理论比较欠缺,他们所理解的反思基本停留在课后总结、学期总结等书面的东西。反思的内容局限于课堂教学,其中主要是对课堂教学效果、氛围等的描述,而很少能深入。反思缺乏理论指导,大都是一些教学经验的总结。
从以上的现状可以看出,大多数教师的反思还处于一种被动的阶段,形式主义比较严重;反思的内容也局限于自己的课堂,主要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反思;教师大都倾向于从找学生问题的角度反思,而很少反观自身的不足。因此就很难提高教师教学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二、影响教师教学反思的因素
教师的成长不仅受到教师自身因素的影响,也受许多外部因素的制约。深入理解教师教学反思的各种影响因素,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通过反思成长为专业的教师。
1. 影响教师教学反思的内在因素
(1)教师个人的教育信念是教师反思的动力机制。教师信念影响着教育实践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支配着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态度、情感和行为,不仅决定其做什么,而且决定其怎么做。因此,教师信念对教师的反思至关重要。只有教师理解教育的真正价值,把教学作为一项事业,而不仅仅是一种谋生的职业时,才能自觉地将自己全部精力和情感投入教学,进而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自觉完善自身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2)自我发展的需要和意识影响教师自我反思意识的确立。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和意识是教师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只有具备了对自我发展的清晰的认识,才能增强教师对自己专业发展的责任感,而这种责任感又能增强教师自觉反思的意识和能力。教师要提高自我反思的能力的关键是要有自我发展的需要和意识,教师对自我现状不满意,说明教师有自我发展的需要。有了自我发展的需要,为了寻求更完善的自我,教师就会不断地反思自己的一言一行。
(3)职业发展动机能激发教师自我反思的意识,促使教师养成反思的习惯。要想使反思成为教师的一种专业生活方式,这就要依靠教师强烈而持久的职业发展动机。职业发展动机是教师在自我调节的作用下,使自身的内在要求与行为的外在诱因相协调,从而激发、维持职业行为的动力因素。有着高发展动机的教师,对教育事业和教学工作具有强烈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愿意为工作付出更多的努力。这促使教师不断自我反思,以达到完善自我的境界。
(4)教师职业经历影响教学反思能力的发展。教师经历与教师培训对教师反思能力的形成有深刻的影响。许多职前教师没有为这种类型的思维做充分的教育准备。师范教育中,长期以来,教育的目的主要定位于传递已有的知识经验,追求所谓的正确的、客观的、标准的答案,而忽视了反思性、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开设的课程类型单一,教学的研究太局限于专业,视野不开阔,缺乏对教师教育研究重要方面的揭露(诸如反思),轻视了反思思维的重要性。结果导致教师教育视野狭窄,从而也就没有在此领域为职前教师做好准备。endprint
(5)教师现实状况直接影响教学反思的水平层次。教师职业的专业自主性的影响,工作压力大,反思的时间和空间非常狭小。教师职业是一门专业,已得到了人们的共识。所谓专门职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拥有较大的专业自主权。首先,教师是一个多种角色的承担者,他们的工作压力与日俱增,哪里还有时间和空间进行创造性的劳动?没有了专业自主性,教师就没有反思的空间,谈何成长,谈何专业化。其次,教师长期以来生活在一种规范的、重复的生存状况中。教师全部的生存意义指向于学生的发展以及以此促进社会的进步,而教师个体的生存意义却很少体现。重复而又繁忙的生活节律消磨了教师的生命感受、生命活力,使得教师习惯于这样的生活方式,自我满足,从而缺乏寻求新的更高的目的和意义的意愿和行动,很难养成反思的意识和反思的习惯。
2. 影响教师教学反思的外在因素
(1)学校氛围。对教师来说,学校氛围是影响教师发展成长的外在精神力量。一所学校的办学思想和领导行为最能体现其影响。一所学校拥有何种氛围,与学校管理者的行为密切相关。如果校长不带头进行反思,那么要在学校形成一种反思的氛围是很困难的。民主、开放的学校氛围最有利于教师反思能力的发展。在这样的学校中,管理者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相互信任,坦诚相待。教师们愿意互相交流自己在教学中的得与失,教师们也愿意与校长一起探讨自己教学中的收获与困境。这样,就能在教师们心中产生一种开放的思想。因此,良好的学校氛围对促进教师的反思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我们目前的中小学校,大多表现出的都是一种封闭、专制的学校氛围。教师们之间很少有真正的交流,有些教师与校长的交流几乎没有,从而不利于教师教学反思的开展。
(2)课程与教学。课程与教学是教师成长的主阵地。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对课程和教学的理解影响着其教育教学行为,而反思能够促进教师对课程与教学的更好理解。传统的课程是游离于教学之外的,“课程”只是政府与学科专家关注的事,教师无权更动课程,也无须思考课程问题。教师的任务是教学,至于应该教给学生什么、不应该教什么、应该在什么时候教等都没有任何发言权。这种制度化的课程导致教师长期以来缺乏课程意识,教师所认识的“课程”只不过是课表上罗列的学科科目以及相应的教学材料。而教师对教学的理解,也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过程,基本上是单向的信息传递,教师无需思考更多的问题,他关注的只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立的课程管理政策,课程不再全部由国家统一制定,而有一部分的课时量留给了地方和学校来开发和实施。与此同时增设了6%一8%的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所采取的策略是由国家制定实施指南,但具体内容是由学校和教师根据实际来选择和确定的。如此一来,教师不再仅仅是一个课程的忠实实施者,在很大程度上教师成了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在这个层面上,教师成了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因此教师要学会开发课程资源,具备整合课程的能力,面对更加复杂的、不确定的情境,教师不仅要思考如何教,还要站在更广阔的背景下思考教什么,为什么教,怎样教等一系列教育问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这样,就给教师的发展创造了相当大的空间,要求教师从教书匠转变为具有主体反思意识的创造者。
(3)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就是根据学校的教育目标和教师的工作任务,运用恰当的评价理论和方法手段对教师个体的工作进行价值判断。反思是现代教师的一项重要素质,是否具有反思的意识和能力是优秀教师成长的关键,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虽然,大部分校长知道自我反思的意识对于教师成长至关重要。但我们目前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却主要以学生成绩为标准,并且与教师的奖惩挂钩,导致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是分数这一把尺子,分数迷惑了教师的双眼,遮蔽了教师的心灵,教师的行为违背了教育的宗旨而教师却没有自觉地进行反思。家长、社会似乎都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只要成绩好,教师无论做什么都不为过;只要成绩好,做什么都是合理的。分数遮盖了其他一切的情感体验,在这样的观念下,教师很难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去反思自己行为的不合理性。
(4)管理方式。费斯勒(Fessler)的教师生涯发展影响因素论表明,学校校长的管理方式会对教师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产生影响。学校的管理类型大体可分为以下两类;一是压迫式的、家族式的专制管理;二是参与式、民主式的管理。如果校长仅仅以管理为中心,采用第一类专制式的管理方式,对教师缺乏信任和尊重,且一味地以一种上级对下级进行检查监督的方式进行管理和督导,则易使教师丧失反思的积极性,对工作敷衍塞责,得过且过,不求个人的发展。相反,校长如果采用第二类的民主参与式的管理方式,营造一种信任与支持的氛围,并给予教师更多的自主权,为教师的教学专业方面的成长提供更多的机会,教师的积极性就高涨,敢反思,愿意反思,以求得自身的进步,促进学校的发展。环境对教师积极性的提高明显高于物质激励、提供升迁等手段。给教师适度自我支配的时间是最有利于教师发展的管理模式。由此可见,宽松、和谐的管理环境适合教师群体的发展,最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反思。这充分说明管理方式对教师反思的重要性。
著名学者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反思对教师来说是尤其重要的,反思与不断学习是教师职业发展的保证,它是一个教师成熟的标志。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而要使专业化的要求变成教师的自觉行动,真正变为教师完善自身素质的自觉行为,教师必须做到不断地、自觉地、全面地反思自己的职业生活,从对职业行为的反省上升到对自我生命价值的反省,这样才能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感,从而经营一种智慧的生存方式。教师不是为了反思而反思,而是以反思促成长,通过反思获取专业的自主性,实现自我的发展。
(作者单位:广东中山市开发区中心小学)
【钢琴教师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音乐钢琴教师教学工作总结11-04
音乐课堂教学呼唤教师钢琴伴奏的回归07-19
钢琴教师工作年度小结10-08
钢琴教学初级计划06-04
钢琴课教学设计11-02
钢琴教学的阶段和内容05-25
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研究的论文09-19
论文-浅析儿童钢琴的教学方法10-05
浅析儿童钢琴教学的几点思考06-25
高师学前教育钢琴教学论文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