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随笔:写点东西(推荐10篇)
很久很久很久没写过啥了,好多年了。记得上大学的时候写过一次吧。
最近的状态用几个词可以形容:孤独,低落,无聊,迷茫,空虚。不是有意形容自己的颓废,而且自己也并没有那么颓废,只是这些天独处的时候太多,除了去现场,吃饭睡觉看电视打游戏上网,自己做的事情很少。人在孤单的时候可能会想到很多,就像我这些天的状态。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阶段的一幕幕经常浮现在眼前,没有顺序的、经常性的在脑海中掠过。念书时和爸妈的很多事情,和各个阶段的好朋友的事情,记忆深刻的`事情,都浮现在眼前。自己真的很怀念那些时光。也许人就是这样,总是容易记住美好的事情。念书时也有念书的苦衷,但现在看来,留在脑海里的东西都是美好而鲜活的,都是一去不复返的,可以令自己每每想起来时就偷偷忍不住笑,也有尴尬的事情甚至现在想起来都会脸红。
感慨一下自己也26了,念了的书!念书这些年积累了好多好朋友,有些都失去了联系,有些即使能联系到,也很难见面,有些即使能见面,相聚的机会也不多,大家都在忙自己的事情,忙事业,忙家庭。人长大的就是要担负很多责任,就是事业和家庭。自己的感觉就是工作和念书的差别不仅仅是有没有薪水,最大的区别是责任。大家都为了养家糊口,要么混口饭吃,要么有些志气,要混个出人头地,总之都在忙,不可能像以前一样出来一起打球、打游戏、溜冰还有各种活动,大家很难再聚在一起。即使聚在一起,也物是人非,也没有以前的那种感觉。那种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写到这里,总感觉自己像老头一样。还真是,经常想到以前的事情,不是老头是啥?我现在还真体会到老年人的那种孤单了,想想自己的朋友一个一个走掉,儿女们又和自己共同话题很少,自己的陈年旧事嘟囔给谁听?嘟囔给谁谁都不愿意听,都不会产生共鸣。不过,但是我才二十多岁!还很年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刚参加工作不到一年,自己太嫩了,嫩的自己都脸红。要技术技术不行,要处理事情处理事情不行,好几次自己都有打退堂鼓的念头,想着自己不能胜任这份工作。倒不是现在的工作有多难,看到上级们的工作,想到自己的未来也会是这样,就觉得路好长,山好高,自己能不能走过去,能不能爬上去。信心动摇了。我不算是个乐观的人,但也不算悲观的人。可能是现在处于适应期。自己根本不像自己简历上吹的那样:“适应能力,自学能力强”。哈,现在自己想想都觉得可笑。太假了。念书时浪费了很多时间,很多东西都没学到。现在要弥补了。
其实能进这个单位,能有这样的平台和薪水,自己已经很满足了。这种薪水是自己念书时根本没有想到的,可能在同学里也算是佼佼者。倒不是比什么,自己也不是特别好强的人。但有时也会钻牛角尖,唉,不像男人,在小事上也会跟老婆较劲。可能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自己也会慢慢长大吧。年轻,嫩,也是自己现在的状态,不论是从身体上来说还是从精神上来说。
自己写的这算啥,算日记还是散文还是?我也不知道。只知道人太空虚了就得写点东西。写点东西激励下自己,写点东西让自己振奋起来。呵,还真别说,现在心情就好多了。虽然自己没想作领导,但我也要努力去做好自己的工作。在国内这种环境,要学得聪明些。自己在很多事情上很傻,不知道怎么去处理。不过我会学的,想想以前的臧师兄,想想现在的师父和领导,他们身上有很多值得去学的东西。也必须去学,要学会生存。
据美国《女性健康》杂志最新报道, 《自主神经科学:基础与临床》刊登了美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 摸摸圆东西可以让人更放松。
越来越多的数据显示, 社交恐惧症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大心理疾病。有的人一想到社交情景或公开场合, 就不由自主地感觉手心出汗, 心跳加速, 极度紧张。针对这些问题, 来自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学者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 触摸过粗糙物件后, 人们会感觉社交活动更难应对。参与研究的主要成员之一、麻省理工学院管理学院的乔舒亚·阿克曼博士表示:用大拇指捻摸佛珠、项链等圆圆的东西有助于调节情绪, 放松心情, 克服焦虑、恐惧心理。
最新研究报告还指出:触摸或抚摩具有安慰效应, 触摸圆润之物, 感觉顺畅;而触摸粗糙之物, 则感觉不顺。另外, 肌肤接触也具有安抚作用, 有助于平稳心跳, 放松紧张情绪。
春天来了,学校里的树也开始吐绿了,偶尔还是有风,吹的树枝乱摇。没有绿叶陪伴的时候,树枝总显得寂寞,被风追来追去,单薄的可怜。
和往年一样,今年的春天属于陌生的自己,去年此时,今年此时,恍如隔世。倒还是属于自己的,属于自己的青春岁月。略有遗憾。有时候想,春天是个特别容易抑郁的季节,花开了,鸟鸣了,甚至气温也开始追逐身体的温度。反倒是身体,越来越使着小性,困乏地消极应对。
也许应该是在夏天,那时,心情随着气温升高,high一点再high一点。让汗水洗刷毛孔,唱歌,张扬。然后一盆冷水,从头到脚,体验另一种不同的`感觉,说一声,好。没有什么季节和夏天一样,说变就变,人的心情也一样,说变就变。前一秒高歌一曲,后一秒体味清凉。可能是秋天,提到秋天老想起咖啡的颜色,除了那满目的落叶还有少女们的衣服,那个颜色,美好,娴静。接近于肤色,让人轻松。甚至是冬天,一边捂手,一边盼雪,总是向往那样的雪白世界,雪儿就那样盖住了暗色的屋檐,盖住了巷口的垃圾站,盖住了有点枯萎的小草。
可总没有春天,不算美丽的春天,老实说,我并不喜欢春天因为这个季节的温暖带着凛冽的寒意,稍不小心,寒入心肺。可总有一点期待,一点温暖的期待,一点略有神经质的期待。盼来的竟是炎热的夏天,我脑子里是没了寒意的春天,看着万物复苏,看着柳儿伸腰,花儿微笑。困乏的时候找块没有寒意的草地,躺下来,看看白云,看看蓝天,咪一会,听一听风的声音。
“不,”树摇摇头,“我爱脚下的土地”
“你呢,要去远方吗?”风对叶说。
“要去、要去!”叶跳动着,迫不及待。
“你不爱我了吗?”树紧紧抓住欲飞的叶慌张道。
“你爱脚下的土地,我渴望远方的风景。”
“我会长得很高很高的。”树说着努力的挺直了身子。
“我渴望见到更远处的风景。”
“离开我你会死的!”
“我终会融进土里……”
“风是骗子!你或许都飞不出我的影子!”
“或许我可以飞到云彩上。”
“你……你……走吧……”树逆着风弯下了腰。
“你不想去远方吗?”风又对树说。
“你别想哄骗我!”树摇猛烈晃着怒道。
“我可以变成龙卷风带你一起走。”
“不,我爱脚下的土地……”
“唉,那叶呢?”风叹息道。
“没有叶我会死……”
“那和我们一起去探险吧。”风再次发出邀约。
“不,我爱脚下的土地,这里有我的根,这里有亡叶的思念……这里是我们的家……”
“那好吧,我们走了,我会再来看你的。”风挥挥手带走了叶。
“再见,我会回来的。”叶说着飞向了空中。
最近在教小朋友们学习分享,每天班里的玩具、食物、游戏等等,我都会让小朋友们一起分享。每天都给孩子们从侧面引导他们,让他们知道,发自内心的分享,是一件快乐的事。于是班级里出现了这样的一些情况
朱家瑞是班里特别小气的小男孩,每天妈妈送他来幼儿园时脱下的外套、帽子等物品都会让妈妈带回家,听妈妈说是怕别的小朋友拿走,更别说好吃的东西,他根本不给别的人吃,包括爸爸妈妈在内,爸爸妈妈也拿他没办法。可是这一天朱家瑞小朋友在妈妈送他入园的时候带来了一大包好吃“好多鱼”。我很好奇的问他:瑞瑞今天你带这么多好吃的来幼儿园干什么啊?瑞瑞一本正经的.大声说:“我要把“好多鱼”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着吃”。听完他的话我摸摸他的头说:“对,有好东西要一起分享,这样吃的才更香”。瑞瑞的妈妈在旁边看后高兴的说:“最近瑞瑞在家有好吃的都会分给爸爸妈妈吃,还说:大家一起分享食物,老师教我们的。”从妈妈的话语中可以听出她的心里是非常高兴自豪的,儿子有了一个很大的进步。
在班里不仅仅是朱家瑞小朋友带好吃的食物来幼儿园与他人分享,还有许多其他的小朋友纷纷带来好吃的食物与大家一起分享。小朋友在教学活动后一起分享着小朋友带来的食物别提有多高兴,吃的也比在家自己独自品尝的香。另外更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在瑞瑞小朋友4岁生日的那天瑞瑞的妈妈一大早提着一个大蛋糕和一大包食物来幼儿园说是让瑞瑞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生日蛋糕,我问瑞瑞妈妈的用意是什么,她说:孩子的转变让家长感到很吃惊,作为家长的他们用了那么多的办法都没有起到作用,然而在幼儿园的一段时间的教育使孩子得到了如此大的转变,她感到很高兴。今天是瑞瑞的生日,花点钱能拿孩子的分享意识继续延伸下去,觉得很有必要。在生日派对上,瑞瑞还把第一块蛋糕端给了妈妈吃,当时瑞瑞妈妈都掉下了眼泪,接着一块一块分给小朋友和老师,最后才是自己。孩子们吃的很高兴,瑞瑞也特别高兴,因为他和小朋友一起分享了蛋糕的甜美,还和大家一起分享了生日的快乐,这种快乐是从未有过的快乐。从那以后在幼儿园过生日的小朋友也越来越多了,因为他们都愿意与别人一起分享自己生日的快乐!
钱,算个什么东西?《新华字典》对“钱”字给出了六项释义:“货币:铜钱。金钱。银钱。钱票。钱币。钱财。钱庄。钱粮。费用:车钱。买书的钱。财物:有钱有势。圆形像钱的东西:榆钱。荷钱。中国市制重量单位,一两的十分之一。姓。”《汉语字典》对“钱”字给出了九项释义:“钱币。钱财;货币。费用;款子。形状像铜钱一样的东西。如榆叶叫榆钱,小荷叶叫荷钱,苔藓叫地钱、绿钱。指像铜钱一样的花纹。指连钱。马饰之一。纸钱。市制重量单位。十分等于一钱,十钱等于一两。姓。”我不想对“钱”字在《新华字典》和《汉语词典》中别的义项多说什么,就想单独地在“钱”字关于“钱财、货币”这项释义上说说我的看法:钱财,货币,它在生活中的表现完全就是花样百出的,一个人如果没有正确的义利观,那还真是不行的。
钱,算个什么东西?有人认为:钱,就像育龄妇女每月都要使用的卫生巾一样,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必须用到它,用完之后就脏了,必须扔掉。目前,就我所知道的情况而言,我还没有听说有关于哪个个人,或者专业机构有专门收藏妇女已经使用过的`脏了的,带着血腥味的令人恶心的卫生巾的相关报道,但是,爱好收集各式各样的钱币的人倒是大有人在。钱,它就是一个妖魔,它会附着在一些人的灵魂里面兴风作浪。
钱之对人而言,古人说得非常好:“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义利观决定着人对待获取钱财货币的态度、手段和意义。有的人为了钱财而不要自己的性命,会不择手段,为了捞取到自己心中向往已久的钱财而去出卖自己的道义、良知、亲情、友情、爱情等等,会采用坑、蒙、拐、骗、偷等各种恶劣的手段去获取钱财货币,等到他历尽梦幻之后,他还居然还能感悟出这样一句话来:“唉,我这辈子真是穷得很啊,我已经穷到除了有太多的钱之外,我是什么也没有了!”
俗语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之说。嗜钱如命的人,他(她)从出生时起就注定有一个悲剧一定在冥冥之中等着他。我想请问诸君:人之已死,钱财将焉在?曾经有一首流行歌曲,歌名叫《钞票》,其中有这么一句歌词:“钱呀,你是杀人不见血的刀!”其实,钱财货币,其本身当然没有罪,有罪的是人在获取钱财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不正当的态度、手段和意义而已。
钱,算个什么东西?我也有自己的看法:当一个人在合法的社会劳动中,将自身的血汗、智慧用于对人类与社会有益的物质财富创造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过程中凝聚成结晶体,即合法、合理、合情的劳动成果或者是劳动报酬——钱财货币。此时此刻,钱财货币没有罪,人在获取钱财的过程中所拥有的态度、手段和意义让人显得光明磊落,人当然也不会有罪,正好印证这句俗语:“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在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有这么一个奇怪的魔咒怪圈:这个魔咒圈是以功、名、利、禄为四个基点,法力无边地笼罩在人们的头顶之上。那些抵挡不住诱惑的的人们在“功、名、利、禄”几个基点的体验中,就会产生对钱财货币占有欲望无限膨胀的状况,并在这个怪圈中被折磨得死去活来,活来死去。互联网上曾经流传过这样的话:“为钱生,为钱死,为钱辛苦一辈子;吃X亏,上X当,最后死在X身上。”我想请问诸君:这是何苦来着?所以,生活中就有了智者对普通人的规劝之语:“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一个人,如果没有正确的义利观,那么,就会反过来影响他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取向。
钱,算个什么东西?钱是一把双刃剑,用之得当者,所向披靡,永往直前,福寿安康永固;用之不当者,则会损人不利己,最终让自己走投无路,祸害灾难也会随之而来,朝不保夕,瞬息之间便烟消云散。所以,也有人感叹说:“一切荣华富贵,皆过眼云烟也。”
钱,算个什么东西?三岁的孩童也知道,那是能用来换取食物、衣物和玩物的特殊的“花纸纸”。成年人对钱所理解到的内涵和外延就更加深刻了!
钱,算个什么东西?我想奉劝大家一句: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没有钱;就像教育不是万能的,没有教育是万万不能的一样;别因把钱财看得太重而伤害自己或者伤及他人,一切都顺其自然就好了。
第一次给别人送东西,是我十八岁那年去西藏当兵。我买了两包大鸡牌香烟送给了一个接兵的干部。现在我完全忘记了那个人长什么模样,叫什么名字,却记得给他送过两包大鸡香烟,一块九一包。因为我为那件事惭愧了很久,觉得自己贿赂了别人,自己的人格也变得不纯粹了。那位干部又和我极不熟悉的,熟悉的人相互赠送东西又另当别论。
成为编辑之后常会有作者客气地请吃饭,如果对方拿着礼物我会不好意思收,收下了也会想着主动买单。我在三十岁左右时在一家文学选刊工作,至今记得在团结湖公园有两位现在已是算得上颇有名气的作家过来和我聊天,其中一个偷偷买了单,我为那件事耿耿于怀了很久。当年对我那样热情的两作家现在都不联系了,和他们一样的不少作家曾经相谈甚欢,也不怎么联系了,这多少让我有感慨。
我一直做着编辑的工作,难勉会有作者请客送礼。不熟悉的是极不愿意见面,也不愿意接收对方的礼物的,熟悉的倒还好说一些,彼此可以谈谈文学,聊聊人生,共渡一段美好的时光。对方经济条件好的,就让对方请客好了,对方经济条件差的,也不忍心让对方请客。有时我收下一个人的礼物,往往又送给了另一个人。如果别人送了东西,却没有回报别人,我心里会不安。并非我不爱物质,而是觉得物质的东西怎么能和人的情感相提并论?
以前那样认为,现在也这样认为。现在却还是有了变化,变化是我想见的人越来越少,想交流的人也越来越少,我意识到自己的时间与精力也是珍贵的,值钱的,不想浪费在一些无所谓的人的身上。我意识到在有些人的心里眼里只有利益,而把情感视为他们走向成功的障碍。在物质化的社会人群中,恰恰是那样的一些人纷纷获得了成功。那些人是不会以为自己做错了的,因为他们比我更深切地了解了,社会和人性是多么复杂。
有些人仍然活得好好的,却已经在我的心中死去了。有时我期待着他们能重新活过来,变成一个正常的,过去我曾喜欢的人,但这样的想法大约是很难实现了。正如时间久了,有些我遗忘了的东西突然间从什么地方冒出来了,那时它或许早已成为无用的,我不感兴趣的东西,可它却代表着一段回忆,一个美好的瞬间,那时我便会对它生出一丝愧疚感来——我对那样的人,也还是会有一种愧疚感的,因为他们总让我怀疑自己在某个方面没有做好,做得让他们满意。
不过整理一下自己内心的情感,头脑中的记忆,忘记一些人,一些事是有必要的,如同定期整理一下房间,丢掉一些无用的,占据着房间的东西是有必要的一样。
确实如一位诗人所说的:顺手摸到的东西越少越好。
确实如另一位诗人所说的:还没有认识的人,我已不想再认识。
然而,我有时仍会为自己的变化而伤感。
作者:徐东
有时候,站在公交车的窗户旁,看着眼前的景物缓缓、缓缓地向后退去,忽然就感到寂寞了,没有任何理由,也没有任何借口,就这样突如其来地就陷入了寂寞的漩涡。
有时候,盲目地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没有方向,也没有预定的目的,走着走着忽然就感到寂寞了,走着走着忽然就犹豫了,走着走着忽然就好想逃离。想要逃离喧嚣的尘世,寻找一个安静的角落,静静地释放自己,释放自己所有的纠结还有压抑。
有时候,明明有很多人陪着,可是闹着闹着就寂寞了,笑着笑着就沉默了。
如果一个人需要尊重、认可、赞赏或关心,但父母并没有好好满足他的需求,他的自我评价就会慢慢改变。比方说,假如我无法从父亲那里得到认可,余生我都会往外部世界寻求,一旦得到认可,我会非常快乐,得不到就会觉得失落、不快乐。换句话说,我变得非常依赖外界评价。我们就是这样被制约了,总是希望做让父母感到骄傲的事,而没有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
就是因为不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所以我们的快乐完全依赖于外部世界。然而,从外界得到的满足感都是暂时的。今天获得认可,觉得今天很美好,明天得不到认可,就会不快乐甚至愤怒。要展开灵性之旅,最重要就是要开始意识到自己的需求,并让它们得到满足,之后才去满足别人的需要。
在很多大人的记忆里,都有一个童谣或者儿歌陪伴的童年,那些生动有趣的童诗琅琅上口,至今也能张口就来。没有作业的束缚,但那份“放纵”留给了我们许多美好的回忆。可是,放眼我身边的这群孩子们,当他们一天天地沉浸在枯燥的字符、文字中,当快节奏的学习生活剥夺了他们的天真烂漫的童年时,作为老师的我,不止一次反思我的教学,我想到了儿童诗,我应该交还孩子们一个生命情感的世界,引领孩子们去丰富个体生命的体验,应该让孩子们从诗的角度去关照生活,自觉不自觉地以诗的眼光去感受生活,释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
儿童诗,儿童的诗。孩子们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就是诗。当他们还在襁褓里的时候,妈妈唱的那些有趣、好听的歌谣不就是诗吗?当他们进入学校后,少先队活动时的朗诵词,不就是诗吗?他们每天爱唱的那些很美很有情感的歌,不就是诗吗?儿童诗清新活泼、质朴纯真、琅琅上口,散发出真、善、美的气息。一首活泼有趣、节奏和韵律感很强的儿童诗,具有一种挡不住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现今社会快捷的生活方式已不知不觉抹去人类生活中的一些怡然和雅致,而通过儿童诗来进行动人的唱叹,可以让孩子们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丰富语言,提高他们驾驭语言、鉴赏语言的能力,对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意识也是大有裨益的。因此,我尝试着与我的一群孩子们一起进行着儿童诗的教学和创作,而且一路走下来。
一、欣赏,释放诗性潜能;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因为面包是身体的粮食,水仙花是灵魂的粮食。”于是,在低年级语文以识字教学为主之余,我在教室里开辟了一个读诗角,每天更换一首,现在我班孩子们脑海里库存的儿童诗数目已很可观了。一下课,读诗角旁,就聚集了爱读诗的孩子们,在这诗意的境界里,我看
到了孩子们沉浸在想象空间满足的微笑,看到了一对对飞翔的羽翼,他们心驰神往,深深地陶醉了,在童心深处的诗性潜能被唤醒了,他们迫不急待地也想一显身手。
二、模仿,折射诗性灵感;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情感饱满、想象丰富、构思新颖巧妙,语言天真精粹,意境童稚优美的儿童诗,我总是先让孩子们充分地诵读,细细地体味。诗的韵味感动了孩子们,引发了他们的想象,而想象又牵出了他们印在脑海里的生活中的事物,再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读一些课外的儿童诗,并适当加以方法上的引导,孩子们就用他们聪敏独特的眼光、灵巧新奇的想象及专注凝神的遐思,熔铸成一行行轻巧灵秀、质朴纯真、充满童趣的小诗。
1、想象法;
诗是想象的语言,想象是诗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诗。儿童是一个最富想象力的群体,他们在接触周围世界时,头脑中会产生许多生动、鲜活的形象。在他们通过想象而诗化的世界里,会听见花开的声音,会看到雪融化成了春天。
如他们走在松软的田埂上,便会惊喜地发现我们身边有个写字高手,不信,你们瞧:田野是写字高手/他们手拉手/写成一个好大好大的“田”字。再听听:小露珠/真顽皮/正在草尖上荡秋千呢。在生活基础上大胆想象,依赖这种巧妙的想象,使平凡的生活现象变成一种儿童式的神奇和余味无穷的美丽。
2、联想法;
联想法是由眼前的各种事物、现象联想到另一个事物、现象,甚至可以连环联想。关键是训练学生找准事物、现象的特点,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如孩子们在我们的读诗角读了《小太阳》:有只老母鸡在下蛋/一不小心/鸡蛋被石头磕破了/流出了一个金色的小太阳。一星期后的一个阴天,恰好放学时雨下大了,小朋友们都撑起了伞,于是一
个孩子脱口而出:放学了/下雨了/校园里冒出了一朵朵蘑菇。
3、组合法;
组合法就是列举不同的事物、现象,表达同一个意思,用这种方法让低年级的孩子们独立创作有一定的困难,我就选择了一首儿童诗作为引子,然后我再确定几个主题让学生练写。如先指导学生朗读马盼盼的诗歌《摇篮》:宇宙是摇篮/摇着地球小宝宝/银光微微闪/地球宝宝睡着了/地球是摇篮/摇着山宝宝/球儿悠悠转/山宝宝睡着了/大树是摇篮/摇着果宝宝/叶儿轻轻扇/果宝宝睡着了/校园是摇篮/摇着小朋友/小朋友长大了。多么温馨的摇篮呀,我接下来让孩子们以“眼睛”为题练写,于是,大家众说纷纭,一首诗总是在全班孩子的“海选”中诞生:水泡是鱼儿的眼睛/叶子是大树的眼睛/星星是太空的眼睛/那可爱的小朋友呀/是妈妈的眼睛。多有趣的诗呀!4、自身感受法;
孩子们总是用自己的感受来认识并诠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在他们的感受里,树叶哗啦啦地在说:我们想/像花一样开放;花朵欣欣然地在唱:我们想/像鸟一样飞翔。充分利用孩子们对外在事物的独特理解,让他们去倾听自然,写下自己的独特感受。如读完了教材中的《雨点》:雨点落进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觉。/雨点落进小溪里,/在小溪里散步。/雨点落进江河里,/在江河里奔跑。/雨点落进海洋里,/在海洋里跳跃。我让他们静静地闭上眼睛,在脑海里自由回味 “滴哒滴哒”、“淅沥淅沥”、“沙沙沙”“哗啦啦”等不同的雨声,说说小雨点还会来到什么地主干什么?他们有的说好像看见了许多小雨点手拉手在空中嘻嘻哈哈地翻跟头,有的说好像听见了雨点跌落在绸伞上,又“叭’地一声溅开了花。还有的说雨点落在玻璃上,正在滑滑梯呢!一行行清新的小诗诞生了,孩子们自如地驾驭着自己的语言。
5、“傻”得可爱法;
儿童诗,求的是一份天然的不可雕琢的真。孩子们的眼光与成年人的完全不同,无意识中他们就能吟出诗句。夏天的响雷在孩子们的眼中没那么可怕,他们会说:轰隆隆,轰隆隆/天上拉桌子啰/小宝宝快回家吃饭哟!的确很夸张,也有点傻乎乎的,但孩子们却很喜欢写,也喜欢这样想。
6、刨根问底法。
在孩子们眼里充满了新奇,什么都要问个为什么,总想给大人们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事物或现象寻找一个所以然来,但他们的想象幼稚天真,便使得理由充满了童趣。如陈双佳的《螃蟹》:螃蟹/你为什么老是横着走?/是不是想横行霸道/欺负弱小/还是在等待对手/一决高下?读完了,孩子们都笑了,而又沉默了,片刻后,窃窃的私语充斥了课堂。下课后,一首小诗仿成了:大虾大虾/你为什么老是退着走?/是不是想上完一年级/再上幼儿园/还是想无论什么时候/都谦虚让人?
孩子们的眼光是那么纯净、透彻,无意中他们就能吟出诗句,于是,我引导他们适时地去捕捉稍纵即逝的思维的飞鸟,尝试写下来。写完后,要读一读,也要多修改,修改的最好方法是读给自己听,读给别人听,力求“纯”、“顺”,听起来不纯正、不通顺,就修改,改得读起来琅琅上口,越读越有味,就好了。
三、孩子们个个是小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