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一课时

2024-10-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北京》第一课时(精选8篇)

《北京》第一课时 篇1

1、通过计算机能正确读写本自然段13个生字,理解“雄伟、耸立、精美、永垂不朽”的词语的意思。

2、能按方位顺序具体介绍天安门过程及其周围的建筑,利用计算机仿写一段话。(有顺序,有重点)

3、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培养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要点:

自学课文——检查——拓展练习写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自学课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用电脑来学习一篇课文《北京》这节课重点来学习课文的第二小节。请大家点按北京进入课文。(出示第二小节课文)

北京城的中央(yāng)是闻名中外的天安门广场。广场的北面是雄(xióng)伟的天安门城楼。城楼前有一条金水河,河上有5座汉白玉石桥。金水桥的东、西两侧耸(sǒng)立着一对雕刻精美的汉白玉华表。城楼、小河、石桥、华表组成了一幅美丽、庄严的图画。广场的南面是毛主席纪念堂(táng)。西面是人民大会堂。东面是中国历史(shǐ)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广场中央矗(chù)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bēi),碑身上刻着毛泽(zé)东主席的题词:人民英雄永垂(chuí)不朽(xiǔ)!

请大家看电脑中的文章,点按左上角的喇叭,先听课文朗读。下面老师给大家十分钟时间,请同学们读通、读懂课文,遇到不懂的地方请电脑帮助你学习,可以点按生字学习、录像及相关资料。

二、检查。

刚才大家学得都非常认真,现在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一小节。(指一名读)师生共同评价。

刚才我们读的这段话是按方位顺序介绍天安门广场的,写了广场的(东面、南面、西面、北面、中央)请大家再读一读这一段话,理一理顺序。

1、愿意来读广场的北面?广场南面——?西面——?东面——?中央——?介绍天安门广场时作者重点介绍哪部分?(天安门)

2、引读。

下面老师和你们一起读,老师读方位,你们读剩下部分。

北京城的中央是闻名中外的`天安门广场。广场的北面(生)——,城楼前——河上——金水桥的东西两侧——。

广场的南面——,西面——,东面——,中央——。

小结:作者按方位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介绍,我们听了条理就比较清楚。

3、你能完成下表吗?想一想这些地方分别写了哪些建筑物?请大家看电脑练习1。

北面 西面 中央 东面 南面

( ) ( ) ( ) ( ) ( )

指名校对。

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手指先指四周,再指中间(先四周,再中间)我们还可以怎样介绍?

4、指名看上表自由介绍天安门广场。同学们,你们完成得非常好,现在谁愿意站起来有条理地介绍一下天安门广场?指名介绍,谁有不同的介绍吗?(介绍的顺序东南西北可调换,但中央只能放在最前或最后)

三、扩展联系。

同学们,你们看(展示天安门广场图片),天安门广场多美啊!作者按方位顺序介绍的多么清楚啊!你们想不想也运用这种方法为大家介绍一个地方呢?请同学们设计好你的校园,并认真观察,想一想怎么写?再仿照作者的写法,按方位顺序,在电脑中把它写出来。再介绍给大家听,好吗?教师巡视,指导。

老师这里有几篇同学的作文写得非常好,请他给大家介绍一下好吗?

四、总结:

《北京》第一课时 篇2

《北京》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是由两幅彩色照片和一篇短文组成的。课文对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做了简单的介绍, 使我们知道北京既是一座拥有许多名胜古迹的古都, 又是一座拥有现代化设施的美丽城市。课文语言通俗易懂, 生动优美。教学时, 要让学生知道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 明白作者观察、描写的景物是按一定的方位顺序进行的;要初步认识课文总分总的结构, 通过观察图画, 在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读的训练中理解课文内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要让学生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 培养学生热爱首都、热爱祖国的感情。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让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 使学生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 在师生平等的对话情境中, 理解文本, 领悟情感。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 珍视学生内心的独特感受, 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激发兴趣

1.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书空课题。

2. 回答问题。北京, 是我们祖国的首都, 你能从地图上找到北京吗? (出示地图) 你能介绍你知道的北京吗?

3. 北京多美啊!这节课, 我们就跟随着课文去北京看看。

评析:开课简洁, 指导学生从地图上找北京, 拉近了“北京”和学生在空间上的距离。北京, 作为我们国家的首都, 学生并不陌生, 让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北京, 既了解了学生对北京的认知水平和学生学习的起点, 又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 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用“———”勾画出文章是围绕着哪一句话来写的。

2. 指名汇报。 (预设:北京是我国的首都, 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3. 北京“美”在哪呢?

带着这个问题, 自己读读课文。自读要求: (1) 读准课后练习“读读记记”中的四字词语。 (2) 读准字音, 读通课文, 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4. 初读检查。 (1) 出示课后练习“读读记记”中的四字词语。开火车读, 齐读。 (2)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5. 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抓住哪些景物来突出北京的“美”? (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立交桥……)

评析:阅读, 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 让学生一遍遍读书, 读得有目的, 有层次。先是要求学生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不仅关注了本课要求会认, 会写的生字, 还关注了易错的多音字。然后要求学生在读中思考问题, 在读中解决问题, 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 理清方位顺序

1. 自读课文第二段, 圈出方位词, 并用“———”标出景物。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2. 汇报交流。

3. 出示补充资料。

天安门是古时候皇帝颁布诏书 (皇帝的命令) 的地方, 也是皇帝出征打仗等办大事的时候才能出入的皇门。1949年10月1日, 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从此, 天安门成了首都北京的象征。天安门是那样的庄严, 那样的雄伟。

4. 天安门城楼前还有什么景物呢?

(1) 勾画句子, 指名汇报。 (2) 出示课件, 请同学上台, 用红笔标出方位词、景物。 (3) 指导朗读。

5. 广场的其他几个方位又有哪些景物呢?

(出示方位图) (1) 自由读。 (2) 课件出示:人民英雄纪念碑是1949年9月30日开始建造的, 到1958年4月完工, 总高37.94米, 由17000多块花岗石和汉白玉砌成, 雄伟壮观。课文中的“矗立”是什么意思? (换个词, 保持意思不变) (3) 为什么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在广场的中央?有什么深刻含义? (同桌讨论。教师补充:革命烈士们为了新中国的解放, 抛头颅, 洒热血, 不怕牺牲。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和献身精神将世世代代流传下来, 英雄们的高大形象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6. 指导朗读。带着对英雄的无比崇敬之情, 读一读这句话。

7. 刚才我们按照方位顺序游览了天安门广场, 现在, 请你们当一回导游, 把广场介绍给没去过北京的同学。 (学生介绍天安门广场)

评析: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此环节的设计, 老师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时, 一是补充介绍天安门, 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庄严”;二是引导学生主动积极思考与体味“为什么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在广场的中央?有什么深刻含义?”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 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所以, 在阅读学习中不能脱离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 教师通过“找方位词”“请你来当小导游”等环节, 训练了学生迁移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四、出示生字, 指导书写

1. 出示生字:国城市央

2. 指导读生字, 观察字形结构。

3. 教师范写, 提示重点笔画。

4. 学生描红、仿写。

5. 反馈, 评价交流。

第一课时也有情 篇3

一、 运用多媒体巧设情境,营造轻轻走近文本的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写道:“儿童应该生活在美、游戏、童话、音乐、图画、幻想、创造的世界里,当我们想教会他们读与写的时候,仍然应当使他们置身于这个世界中。”因此,我们要善于把“这个世界”搬到课堂中,在课堂上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在形象的世界里快乐地学习。《望月》一文充满了诗情画意,情境性很浓。在课的一开始,我便结合班级开展的《月夜星空,使我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亲子望月活动,让学生说说自己眼中的月夜星空是什么样的,接着大屏幕播放月夜星空图片,配以讲述:美丽的夜空,无边无际,神奇美丽:月圆月缺,繁星点点,流星飞逝……使美丽的夜空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说说自己家的望月故事,创设的情境为使学生更入情地走进文本做了铺垫。

二、 课内课外巧妙衔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通过课内外的衔接,使学生觉得文本描述的就是我们生活中的故事。在欣赏图片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家的望月故事。同样的题材,不一样的故事,在学生讲述时更是配以“你真会读生活书!”“我也感受到了那其乐融融的画面。”“你观察得真仔细!”等评价,使学生有一种成功感,使大家仿佛进入了那清幽旷远的气氛中。于是,我顺其自然地出示课本中的望月图,说:“真巧,在江上一艘轮船的甲板上,有一个小外甥和他的舅舅也在望月呢!让我们悄悄走过去,和他俩共享望月的快乐吧!现在我们就一同走进赵丽宏老师写的《望月》这篇课文吧!”学生初读起来更是情真意切。

三、 扣住关键词语,来把握文章的情

在初读理解“剪影”一词时,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文中指的是谁的剪影,虽然此时月光皎洁,但毕竟是夜晚,一切都是那么蒙胧,看不到边际,我们看到的是芦荡、树林和山峰的轮廓。月光为它们镀上了银色的花边,那么均匀。在描述讨论中让学生读出这一段,因为学生读得美,随机的“你的朗读使我感受到了月下的江景是那么的美!”的评价,使得其他学生也能读出月下江景的美。

再如,在理解“你一句,我一句”这一句时,师生通过对着读一读描写月亮的诗句,当学生读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后,教师讲述自己听后的感受:“听了你们的朗读,我好像已经走进诗中了。苏轼被外放,好几年没有见到他的弟弟苏辙,在中秋月圆之夜,他很想念弟弟,但无法团聚。此时他抛弃离别的伤感,以和弟弟一同观赏明月来安慰自己。你们读得真不错!”学生听后,自然就明白了读出感情是多么美妙的事情,下面几句或思念故乡,或充满童趣的关于月亮的诗句,读得都很投入,使大家都陶醉在其中了。

在理解“不假思索”时,教师通过师生说说文中的对话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真正理解了它的意思。在学生停顿时间过长才朗读时,教师评价:好像思考的时间稍长了一些,我们再来试一试。于是学生知道自己对“不假思索”思考得还不到位,于是立即调整,当他们读得恰如其分时,教师评价:真是不假思索就回答出来了!你们从“不假思索”中读出了什么?引导学生进入深层次思考,突出小外甥的聪明可爱,他很喜爱月亮,他都把月亮想象成天空的眼睛了,是月亮给了他灵感。我乘势激励学生:只要你们关注生活,仔细观察,也一定能绘声绘色地讲出自己心中的故事!

虽说是第一课时的教学,但课文情感的体验是与感知课文内容同步的,教师应积极营造浓厚的氛围,让学生在与生活的联系中,读出了巧,读出了情,读出了新,引发了情感共鸣。我的执教经历使我深深地体会到:第一课时也有情!

北京亮起来了第一课时教案 篇4

(第一课时)芳草地国际学校 李婕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认识15个会认字,会写“束、勾”等6个左右结构的字,重点指导“勾”、“夺”。2.通过联系生活,结合图片,拓展练习理解和积累“金碧辉煌”、“绚丽多彩”等词语。3.整体感知课文,初步感知夜晚的北京是灯的海洋、光的世界。4.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背诵第一自然段。教学重点:

借助拼音认识15个会认字,会写“雄、伟、辉、煌”等6个左右结构的字,重点指导“雄”、“辉”。通过联系生活,结合图片,拓展练习理解和积累“金碧辉煌”、“绚丽多彩”等词语。教学难点:

通过联系生活,结合图片,拓展练习理解和积累“金碧辉煌”、“绚丽多彩”等词语。教学过程:

一、结合资料 激发兴趣

(一)结合“我知道”引入

公园:同学们,我们生活在首都北京,相信大家都非常了解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假日,爸爸妈妈都会带你到哪个公园去游玩呢?

指名回答。

古代建筑:北京还有世界闻名的古代建筑呢?出图(万里长城、故宫)

现代建筑:我们再来看,北京知名的现代建筑也有很多:出图,人民大会堂、中华世纪坛、国家大剧院。

你还知道哪些?(预设:中央电视台、鸟巢、水立方等)小结:难怪说,我们北京天天都在变,越变越美丽!

(二)出示课题

北京白天的景象已经深深地吸引了我们,到了晚上,夜幕降临(课件出示)指读3人,你来读这个词,你读,你读。此时,北京有什么变化呢?出课题:北京亮起来了 指读,读出变化,突出“亮”。指名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过渡:请同学们翻开书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词语和句子请多读几遍。2.交流字词掌握情况

师过渡:同学们读书非常认真,下面的词语你会读吗?我找一位同学读,如果他读对了,我们跟着他一起读。(依次出示)

bàn fán

xióng wěi

gōng

fǔ jǐng

huàn 第一组:装扮 繁华 雄 伟 故 宫 王府井 焕然一新

shù

zhuàng 第二组:一束束 一幢幢

第三组: shuò duó huī huáng

华灯高照 灯光闪烁 光彩夺目 金碧辉煌

xuàn 第四组:五光十色 绚丽多彩(1)带拼音读

第一组:借助图片对比理解“焕然一新”。

同学们去过王府井吗?它可是北京知名的商业街之一。看,这是王府井中最著名的商场——百货大楼1955年刚建成时的样子(出图),这是它现在的样子,真是旧貌换新颜。文中有一个词就表示这个意思:(焕然一新,出示)

学生齐读

第二组:今天再学习一组新的数量词,出示:一束束

一幢幢

你能填一填吗?出示()()小结,“幢”做量词时与房屋搭配。

第三组:A.出示“华灯高照”,学生读词。

出华灯图,出示长安街夜景图,让学生在书上的插图上指一指。

看,这就是长安街上的华灯(出示),书上的插图中也要,你找到了吗?指一指。

B.借助图片理解“灯光闪烁、光彩夺目、金碧辉煌”

a.读词:我们一起读读下面的词语:

依次出示,学生读:灯光闪烁(先出闪烁 再出灯光)

光彩夺目 金碧辉煌

b.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特点?(都是描写光的)

c.带入句中读。

长安街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的汽车,灯光闪烁,像银河从天而降。读完金碧辉煌后读: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光彩夺目。

d.看到这样的景色我们就可以用这些词来形容。

(出图)e.再读词。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些词语。

第四组: 刚才都是描写光的词语,我们再来看看下面的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文中写到:什么样的广告,出示:(绚丽多彩)广告(五光十色)霓虹灯

你能试着填一填吗?

拓展:绚丽多彩的()五光十色的()预设:五光十色的葡萄 五光十色的彩灯

绚丽多彩的图画 绚丽多彩的世界

(2)去掉拼音读词语

开火车读:去掉拼音,你还会读这些词语吗?我们开火车读。出示:装扮 繁华 雄 伟 故 宫 王府井 焕然一新

一束束

一幢幢

出示:华灯高照 灯光闪烁 光彩夺目 金碧辉煌 五光十色 绚丽多彩 3.自主归类识字

过渡:这些字刚才放到词、句中我们都认识了,现在你能用喜欢的识字方法记一记它们吗?

出示:“我会认”生字表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预设:(1)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的字:辉、夺、幢、伟、绚、宫、府、(2)火字旁的:烁、煌、焕(3)换一换:犹、幕(4)用词语识记:幕、临、繁 操作过程:

A.处理火字旁的生字

当学生说到“烁”用加一加的方法记忆,火加乐。师:在这些生字中,还有哪些生字也是火字旁?(煌、焕)这三个字根据表示的意思,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表示的意思都与光有关)

师:所以它们是火字旁,你记住了吗?好,老师把它们点没。B.在这些字中还有一个字也与光有关?(辉)强调偏旁是“光”,不要与火字旁的“煌”混淆。用组词的方法记

提示学生:查字典时要查小字头或者是车子旁。C.加一加的方法记字

学生说一个课件消失一个。D.用其它方法,你还能记住哪些字? 最后剩下的字用组词的方法记忆。

三、再读课文 整体感知

生字、新词都掌握了,请你再读一读课文,看一看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北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读课文

教师:你能用文中的词句来说说夜晚的北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预设: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学生可能会回答道:“不夜城”、“金碧辉煌”、“像银河从天而降”等 老师引导,刚才你说的在文中指的是某一处地方,那整个北京呢?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出示:整个北京城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指名读。读正确、流利。

快到书上找到这句话,看看写在哪啦?(写在文章的开头,概括介绍北京夜景的美;)

四、学习背诵第一自然段(若时间充足可加入背诵)

(一)第一自然段

出示: 每当夜幕降临,北京就亮起来了。整个北京城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1.指名学生读

2.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汇报:

预设:(1)我知道了每当夜幕降临,北京就亮起来。师接:整个北京变成了什么样子呢?

生: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2)北京的夜晚特别亮。师接:你从哪看出来北京特别亮?

生: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3)夜晚的北京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3.抓重点词语指导朗读

(1)抓灯的海洋

光的世界

出示:整个北京城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读了这句话,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么样的画面?

(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美丽的灯,闪烁着美丽的光像海洋一样,一眼望不到边)是句子中的哪个词语带给了你那么丰富美丽的画面? 板书:灯的海洋 光的世界

你能把这个画面用你的朗读展现给大家吗?指导读好(灯的海洋 光的世界)评价语:A.关注了重点的词语。

B.让我们也仿佛置身在灯的海洋。(2)抓:“整个”

那这样的画面只是北京城的其中一处吗?(不是)

是呀,每当夜幕降临,北京城的每一处,每一地都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用这句话中的一个词就是:整个。

现在谁来读读这句话。

指名读:2人 评价语:A.关注了重点词语。B.读出了夜晚北京的特点 齐读。4.指导背诵

能根据老师的提示,把这一段背诵下来吗? 出示:每当(),北京就()。()北京变成了(),()。

五、读正确、流利2-5自然段。

课文到底写了北京的哪些地方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呢?就请你先读一读2-5自然段,看看是否能读正确、流利。

我请这一组的前四位同学分别读一读2-5自然段,其他同学仔细听,看看他们是否能读正确、流利。第二自然段:

重点指导:广场四周,彩灯勾画出一幢幢高大建筑物的雄伟轮廓。

注意换气:出示提示:广场四周,彩灯勾画出/一幢幢高大建筑物的/雄伟轮廓。操作过程:当学生读书没有停顿时,出示上面的提示。评价语:1.注意了停顿,不错。2.读得更流利了!第三自然段:

重点指导:街道上,照明灯、草坪灯、喷泉灯、礼花灯,装点着美丽的北京。教师提示:顿号的停顿要比逗号短。自己练读,再指名读。评价语:读得更有节奏了。第四自然段:指名1人读。相机评价 第五自然段:1人读。关注:“束”的读音。

过渡:同学们都已经能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写了北京哪些地方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四、指导书写

过渡:这节课,我们要完成这六个生字的书写。出示:我会写的前六个字。第一组:勾、府

我们先来观察这两个字,出示: 田字格勾、府

A.整体观察:从整体上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勾” “府”是“半包围”结构。B.细节观察:有没有提醒同学们在书写时需要注意的笔画?

预设:“勾”的点在田字格的正中间。“府”的“寸”的横 在横中线上。

过渡:同学们观察非常细致,我们一起先来写这个“勾”字。老师写,你书空。师:虽然勾,笔画少,但是要想写美观,要注意每一笔的位置。第一笔撇起笔在竖中线上,横折钩最后落笔也紧贴竖中线。

撇折的起笔也在(竖中线)上,最后点的位置一定在田字格的(正中间)。

“府”字的每一笔画的起笔也要特别注意。

好,请你把这两个字写在书上。写一遍。

学生写,教师巡视。

反馈问题。第二组:束、单 我们再来看这两个字。

A.整体观察:独体字 师:整体观察,有什么共同特点?

B.有没有提醒同学们在书写时需要注意的笔画?:预设:竖。一个是悬针竖,一个是垂入竖。

我们书写时一定要注意。再来看下一组: 第三组:夺、宫

A.整体观察:有什么共同特点?上下结构 B.有没有提醒同学们在书写时需要注意的笔画?

预设:“夺”上面的“大”,撇和捺的起笔都在竖中线上。下面的“寸”的“横”在横中线上。

“宫”字第一笔点在竖中线上,第一个小“口”最后一笔横在横中线上。

教师范写:“夺”

除了注意刚才同学们提示的,大的撇和捺在竖中线上,注意在写“大”的时候,撇捺要舒展。盖住“寸”,这样写,字就更漂亮了。下面的寸书写时一定要把横写在横中线上,竖钩要写在竖中线上。最后点的位置不能太靠里。

把刚刚交流的四个字写在书上。

《北京》第一课时 篇5

2、理解“焕然一新、金碧辉煌、从天而降、犹如”等词义。会用“犹如”说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4、通过课外资料的收集,更多地了解北京,从而激发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1、相关课件,生字词卡片。

2、学生收集有关北京或当地的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幻灯片出现二年级上册中《北京》一课的有关图片。

2、同学们,刚才欣赏的都是北京白天的风光图,多么庄严雄伟。可是,到了夜晚,北京就更美了,有一位叫李莉娟的女作家写了一篇优美的文章来描写北京的夜色(幻灯片出示题目)。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一起走进这美丽的北京夜色。

二、读通课文,会认生字

1、尝试着自己读课文,第一遍读文要求:用笔把生字从文中圈出来,借助下面的小鱼来认读。(要求教师注意在巡视过程中随机表扬良好的自学习惯。如:有的同学不仅把生字圈出来了,还把难读的生字多读了几遍,这种学习方式真棒。)

2、集体交流:请你说说,有哪些生字的读音需要特别提醒大家?(要求教师随机出现相应的生字卡片,并正音。)

3、读准了生字词,相信能把课文读得更好。谁愿意分小节来读读课文?(请6位同学。)其他同学当小老师点评。

4、进行朗读评价的集体交流。(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从优点、缺点、努力方向等方面进行评价,并指导第四小节中长句的朗读)

三、整体感知,图片

1、通过刚才读文,请说说现在你对北京的新感受。(鼓励学生大胆说,可以用课本里的话,也可以用自己的话,但是要求表达完整、通顺。)(目的,让学生的感悟作交流)

2、同学们已经感受到“每当夜幕降临,北京就亮起来了”。现在请你小声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思考“每当夜幕降临,北京的哪儿亮起来了”。

3、句式练习(幻灯片出现句式):

每当夜幕降临,北京的()就亮起来了。

〔先自已说。然后指名说。再借用幻灯以电影放映的形式出现长安街、环形路、商业街、故宫等地的夜景照片,让学生就坐在座位上大声激动地喊出自己的发现:瞧,北京的()亮起来了!〕

4、此时此刻,北京到处流光溢彩,火树银花,到处是闪烁的灯,到处是流动的光。课文哪句句子描写了这样的情景?(学生讨论,幻灯片随机出现:北京城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5、通过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一起走进美丽的北京夜色。

四、精读第二小节,细细品味

1、过渡语:

呀,我们已经走进了夜晚的北京城。先去哪儿看一看呢?老师有个建议,党的十六大正在长安街上的人民大会堂召开,那儿正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我们就先去长安街看看吧!

2、幻灯片出示“北京市区行政图”,教师配以解说:

长安街原称“十里长街”,现在改造后称“百里长街”,瞧,它地处北京市区的中心,是首都北京的心脏。

3、找到课文中介绍长安街的小节(第二节),自己一句一句读,一边读,一边思考:你从哪些词语看出长安街亮来了?

4、集体交流:

(注意点:学生先找到哪句,幻灯片就先出现哪句句子,讨论该句中的相关词语,并练习有感情地诵读)

第一句:

⑴什么叫“华灯高照”?小区里一根高高的电线杆,上面高高地挂着一盏灯叫“华灯高照”吗?从而理解“华灯高照”就是雕饰华美或华光灿烂的灯高高地照射下来。

⑵句子中指什么像“银河”?为什么像“银河”?(幻灯片出示相关情景的图片,从而理解长安街在夜色中灯光闪烁的情景与“银河”星光灿烂的情景是多么相似)这是一句比喻句,把”长安街”比作“银河”,让我们觉得长安街真亮呀。

⑶指读,齐读。

第二句:

⑴说说你亲眼看到过哪些建筑物也可以用“金碧辉煌,光彩夺目”来形容?

⑵一边在脑海中想象,一边读。

第三句:

⑴(理解“彩灯勾画”)平时你用什么工具画画?(用笔在白纸上画)课文中以黑色的夜幕为背景,用彩灯作画笔,多么神奇呀。(PT)

⑵从彩灯勾画的雄伟轮廓中,你能认出这一幢幢轮廓是什么建筑物吗?(幻灯出示相关图片)

五、角色体验,积累词句

1、老师做导读员,和同学们一起读。

2、请你当小导游,把第二节当导游词,带我们去长安街看看夜景(配乐导游)。

3、练习背一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4、(幻灯出现相关画面)让我们给自己喜欢的画面配音。(即背诵自己喜欢句子)

5、今天这节课我们积累了描写“亮”的词语(幻灯片出示下列词语):

灯的海洋光的世界华灯高照灯光闪烁金碧辉煌光彩夺目彩灯勾画

6、请你选择描写“亮”的词语练习说说家乡的夜景。先四人小组交流,再集体交流。

六、学习生字,练习书写

1、(幻灯片出示“烁、辉、煌、雄、伟”五个生字)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左右结构,而且都是左窄右宽。)

2、在书写时,你有什么地方要特别提醒大家的吗?教师随机范写。(老师可以“学习伙伴的身份提醒“火”、“光”字作偏旁时的注意点等)

3、学生练习写生字。(教师提醒注意“三个一”,每个字必须写一遍,难写的字要求多写几遍)

4、同桌交流,给写的好的字打上星号。

七、课外拓展,走出课堂

(幻灯片出示课外作业)

1、请收集关于北京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北京》课时教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在申奥成功时激动、欢乐和自豪的心情

2、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体会人们在申奥成功时激动、欢乐和自豪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新词,根据同学们的意愿,我们先游览了北京的天安门,咱们再去看看吧。

一起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还想到北京的什么地方去看看,问几个孩子,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课文,那咱们就先到北京的名胜古迹和风景优美的公园看看吧。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出示挂图1 )

1、看看图,再默读第4自然段,看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分别写了什么?可以划下来。

哪位同学来说一说。指名说。

你知道的北京的名胜古迹吗?(补充课外知识:长城、十三陵、颐和园、故宫、北海公园等)风景优美的公园(天坛、地坛、日坛、月坛以及新建的中华世纪坛等)(鼓励学生课外找资料,了解北京更多的旅游景点)

出示北京城风景图片

2、你想用怎样的心情读一读这段话。请各别同学读,齐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谁来把课文读一读

2、这几个词语还会读吗?

绿树成阴 鲜花盛开 川流不息(注意阴和川的读音)

这些词懂吗?懂,你就待会到小组里跟大家讲讲。不懂也没关系,看能不能通过读书结合课文把它弄懂,赶快读书吧,也可以跟小伙伴商量商量

刚才我发现同学们很会学读书,他们读懂词语的方法各不一样,下面请几个同学介绍一下。

(绿树成阴(图生活经验)川流不息(图演)

3、能用上这些词语说几句话吗?能用一个就用一个,用上几个就更好了。在四人小组说一说

指名说。相机看图认识立交桥。

4、说的这么好,同学们会读的更好,再读书。小组内开展读书比赛。大家一起评一评,谁读得最棒,同学们就伸出大姆指夸奖他。

5、得到大拇指夸奖的小朋友站起来

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相机指导读,指多名(包括未站起来)读:立交桥……指名读,男、女生读。道路两旁……分组读)

喜欢这一段的小朋友都站起来读一读。大家边读边想象画面。

看着这些词语,想象画面,能试着把这一段背下来吗?

学生试背齐背

6、说一句你此时最想说的一句话吧

(尽可能让学生说出自己内心最想说的一句话)

北京真美啊,让我们再把课文2、3、4段读一读,你愿意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

师自然接读最后一段,全班齐读最后一段。你看他多自豪啊,再读,把自豪的感情读出来。

四、这几个字大家有办法记住吗?

指导书写:

同偏旁的字:坛、城;国、图;

突出主笔的字:央、市(长横)、旁(秃宝盖)、城(斜钩)

观察、尝试后示范讲解:提土旁横宜短,竖起笔要高;方框不要充满格子,上下左右都应该留出空隙;秃宝盖的横宜长,覆盖下面的:“方”字;“城”字的斜钩要有点弯度,就像一把弓。

五、总结

我教《乌鸦喝水》(第一课时)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乌”“鸦”等九个生字, 会写“乌”“鸦”两个字。

2.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 探究式地学习, 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并背诵。

3.懂得在别人有困难时要热心帮助, 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 认真思考。

教法

直观教学法、体验法、读中感悟法等。

学法

比较法、发现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 猜谜语是低年级学生喜爱的学习活动。

教学《乌鸦喝水》, 第一课时我采用了谜语导入法:“身空黑袍子, 长个丑样子, 懂得爱妈妈, 是个好孩子。———打一种鸟。”如此导入新课, 学生的听觉、思维与想象都被调动起来, 学生在轻松的猜谜活动中感受到老师更像一个共同学习的伙伴。

2. 学生猜到是乌鸦, 我出示“乌鸦” (图片) , 说:

“瞧, 一只可爱的小乌鸦来了, 谁能有礼貌地跟乌鸦打个招呼?”通过打招呼拉近学生与乌鸦的距离, 仿佛这个故事就发生在他们身边, 同时也使学生学习怎样礼貌、热情地与人打招呼。

3. 学写“乌鸦”二字。

“你们已经跟乌鸦亲切地打招呼了, 你会写乌鸦的名字吗?”联系“鸟”“牙”指导写字。

4. 揭示题目《乌鸦喝水》, 让学生想办法记住“喝”字。

思考:你有什么问题想问乌鸦吗?

二、初读课文, 识字

1. 一年级第二学期, 在识

字、认字方面学生已有一定基础, 故我将自学要求设定为: (1) 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2) 自学生字、读准字音, 记住字形。

2. 在反馈中分三步走:

(1) 生字学习中我采取了以下三步: (1) 认:拿出生字卡片与学生一起再认生字; (2) 带:让学生介绍自己记住这个字的好办法, 一个学生的方法变为大家共享的方法; (3) 找:我准备字谜, 拿出实物, 让学生将手里的生字卡片举起来。“喝”和“渴”是形近字, 很难记, 这时可说:“这两个字太像了, 老师都分不清了, 谁能来帮帮老师?”学生纷纷献出自己的妙策, 如“喝水要用口, 口渴需要水”。此环节不仅帮助学生自学了生字, 而且通过对老师的帮助也唤起了学生的人文关怀。 (2) 读课文时, 让三个学生分段朗读, 并让听的学生与朗读的学生互提要求与建议, 使学生明确自己在读或听时该注意些什么。 (3) 学生评价。同学之间正确、公正、激励性的评价与建议可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读课文, 感悟

1.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我问:

“你们现在能解决哪个问题了?”学生马上回答出“乌鸦是怎么找水喝的”。“谁能用喜欢的方式来回答这个问题?”我接着问。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课文、做动作, 表达自己对课文的认识。

2. 正当乌鸦高兴的时候, 它又碰到了什么困难呢?

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找到这个句子, 并充分利用课本资源, 对照文字旁边的插图来进行讨论、分析, 让学生得出“水不多, 口小, 嘴大”等原因。学生通过思考, 也很自然地想到帮助乌鸦, 用麦管吸, 加石子, 请大象帮忙等办法。这一环节让学生有了热心关爱、帮助别人的想法, 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训练了学生的表达。

四、熟读成诵

《推敲》(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篇8

师:同学们,大家喜欢做游戏吗?这个游戏叫“快速反应”,比如我说“胖”,大家说“瘦”,和我反着说,我们开始吧。

师:高。

生:矮。

师:晴朗。

生:阴暗。

师:我站着讲课。

生:我坐着听课。

师:我面朝东。

生:我面朝西。(板书“东西”)

师:两个字合起来变成了一个新词,读“东西”,“西”变成了轻声。

师:(手拿粉笔)这是什么东西?

生:粉笔。

师:“东西”在这里指物。你一回到家,小狗亲昵地扑到你身上,你会说:小东西,一边去。这里“东西”这个词指什么呢?

生:小狗。

师:“东西”这里指动物。家里刚出生的小妹妹十分可爱,我们会亲切地说:小东西真惹人喜爱。这里“小东西”是指?

生:小妹妹。

师:“东西”这里指人。“东”“西”原本各指方向,组合在一起就变成了有另外意思的词语。汉字真奇妙,这一类的词语还有很多,愿不愿意再来看一个。

师:(板书“斟”)这个字读什么?

生:斟。

师:大家看,我左手拿酒杯,右手拿酒壶。(做倒酒的动作)我在做什么?

生:倒酒。

师:“斟”也就是往容器里倒酒的意思。(板书“酌”)

师:李白有句诗是“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饮酒,这“酌”是什么意思呢?

生:喝酒,饮酒。

师:两个字都和酒有关,那组合在一起是“斟酌”,还是“喝酒、饮酒”的意思吗?

生:“斟酌”是指仔细思考事情,文字是否适合或者可行。

师:两个各有意义的字组合在一起组成新词之后,意思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引出课题

师:想不想再看一个?(板书“推”)

师:这个字读“推”,左边是提手旁,和手有关,我们来用手做做“推”的动作。(板书“敲”)

师:谁来表演敲门?(指名一位学生来表演)

师:大家真是有礼貌的人。请大家打开课本,看课后田字格里的“敲”字,描红三遍。

(学生描红,老师提醒注意写字姿势)

师:“推”和“敲”两个都是表示动作的字,合在一起变成了一个新词,我们一起读。

生:推敲。

师:“推敲”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这个词语什么意思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到写“推敲”意思的段落)(学生读课文,找到了第8自然段)

师:(出示: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让我们一起读,了解“推敲”的意思。

(学生齐读)

三、品味“早年”,推想故事

师:通过预习,我们知道“推敲”这个词语还有一个小故事呢。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吧。谁来读第1自然段?从中你看出贾岛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贾岛是唐朝的一位诗人。

生:贾岛因家境贫寒,出家当了和尚。

师:贾岛一生都是和尚吗?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生:贾岛因家境贫寒,早年当了和尚,后来就不是和尚了。从“早年”看出来的。

师:带着你的理解来朗读课文。

(指名读)

四、“幽”字入手,为后文铺垫

师:从“早年”这个词推想文章内容,是一件什么事改变了贾岛的命运,让他还俗了呢?请大家自由读第2自然段。

(学生读书)

师:贾岛根据访友的经历,写了一首诗,叫做什么?

生:《题李凝幽居》

师:(板书《题李凝幽居》)“幽居”是怎样的居所呢?请你再读课文,标出有关“幽居”的句子。

(学生读书,标画句子)

生: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说明李凝的家很偏僻,不好找,可能在大山深处。

生: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说明周围很静。

师:贾岛敲朋友的家门会怎样敲?小鸟睡得如何啊?你又体会到什么?

生:轻轻的敲门声就能惊醒睡得很沉、很香的小鸟,说明周围的环境十分安静。

师:我们从《题李凝幽居》的第一句诗来看一看。(出示:闲居少邻并,草径人荒原。)这就是李凝家的周围环境,请你读一读,有什么体会?

生:李凝家周围邻居很少,很荒凉。

生:去李凝家的路上长满了草,说明很少有人走动。

师:这样一个偏僻的,宁静的地方就被称为“幽居”。《题李凝幽居》这首诗题目的意思,就是写李凝幽静的居所。现在你能不能把自己的理解、体会融入到读书中去呢?请自由练习。

(生自由练,指名读)

五、融情入境,表演感悟

师:贾岛访友不遇,触景生情,即兴写成了一首小诗,在返回长安城的路上,又发生了什么呢?请大家自由读第3自然段。

师:(出示:觉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请大家读读这句话,体会贾岛此时的心情。

生:贾岛心里犹豫不决,不知道用哪个字好。

生:贾岛苦苦思索。

师:你能读出贾岛犹豫不决的心情吗?(生读)

师:如果你写完文章,交给老师后,还想着文章中的词句吗?

生:想的时候不多。

师:贾岛却反复思考,斟酌诗中的一个字眼,你从这个地方看出贾岛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贾岛是一个精益求精的人。

生:贾岛是一个治学严谨的人。

生:贾岛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

师:我们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这句话。(生齐读)

师:能把诗写得押韵合辙就已经不错了,却还要为一个字苦苦思索。他是怎样思考的呢?请你找到句子读一读。

师:谁来演一演贾岛。

(一位学生走上讲台,眯着眼,做着“推敲”的动作)

师:大家看他有没有把“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演出来呢?

生:他做了推敲的动作,但是没有“吟哦”。

师:你能来演一演吗?

(这位学生一边做着推敲的动作,一边念着“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走来)

师:你的声音很洪亮,同学们注意,贾岛在“吟哦”,声音能不能这样大呢?请你再演一演。

(学生这次声音低下来,表演得逐渐到位)

师:大家想不想演一演?那大家来演长安城的人。大家看到这比比划划、念念有词的贾岛,你会怎么做呢?

(生做笑状)

师:(对演贾岛的同学)贾岛,你已经进长安城了,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长安城的人都笑话你呢,你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你怎么都不知道呢?

生:我在专心想着诗里的一个字,其他的我都没注意。

师:谢谢你,请回。请大家也回到现实中来,作为学习这篇课文的学生,你们笑话贾岛吗?

生:我们不会笑话他,反而应该佩服他。

师:你们佩服他什么呢?

生:他学习很专注,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

生:他写文章很认真,一点不满意的地方都反复思考。

师:请大家带着佩服的感情再读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师:贾岛就是这样一个在治学上严肃认真,专注沉迷,精益求精的人,所以人们称他为“苦吟诗人”。他不是一次作诗一丝不苟,而是一生如此啊。

上一篇:乡安全生产工作责任状下一篇:苏宁电器的促销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