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定义

2024-09-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科学技术定义(精选8篇)

科学技术定义 篇1

技术创新定义综述及定义方法

从经济学、社会学和哲学3个层面对各种技术创新定义进行了综述,分析了技术创新定义多义性产生的原因:客观原因是技术创新本身的.变化、发展和技术创新与其它因素的联系;主观原因是认识上的片面性、绝对性和哲学信仰的差异性.同时,探讨了技术创新定义界定的方法,强调界定技术创新定义必须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辩证思维的方法,并力求达到历史性、全面性和正确性的统一.

作 者:欧阳建平曹志平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文法学院,长沙,410083 刊 名: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年,卷(期):2001 7(4) 分类号:B026 关键词:熊彼特   技术创新理论   技术创新定义  

科学技术定义 篇2

1 软件定义网络的构成

自软件定义网络在2009年正式提出以来, 已有上百家相关企业加入开放网络基金会

(ONF) 中, 根据该组织定义, 软件定义网络有基础设施层、控制层和应用层三个层面 (图1) 。基础设施层以及控制层是虚拟化实现的载体, 设备级的虚拟化通过基础设施层得以体现;络及的虚拟化则是通过控制层体现, 在这一过程中, 软件定义网络首先将整个网络作为一个逻辑的交换机进行操作控制, 而后将物理数据根据相关地址和端口划分为若干个虚拟网络, 在进行处理。按照传统网络通讯定义, 架构图中的方位为“上北下南”, 因而在基础设施层和转发层两个阶段之间的端口被称为向南端口, 控制层和应用层之间的端口被称为向北端口。在一些软件定义网络架构中应用层和控制层之间还有业务编排层, 主要是对软件定义网络中的数据信息进行操控管理, 网络和网络间的统一调度并提供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案。有了软件定义网络的存在, 网络通讯中的数据、信息和资源都能得到很好地处理。

2 软件定义网络的关键技术——Open Flow

Open Flow是软件定义网络的关键技术, 是软件定义网络架构中控制层和转发层之间第一个通讯接口。Open Flow可以直接访问网络, 并对网络设备转发平面进行控制。如今网络设备的特征表现为封闭、单一、与主机相似, 这是由转发层缺少开放端口造成的, 而Open Flow协议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Open Flow协议能够从网络交换机上将网络控制移动至逻辑集中软件上, 该软件是一种控制软件, 能有效处理数据信息。Open Flow应用于软件定义网络控制软件和网络基础设备的两端接口。根据匹配规则, Open Flow以流量的方式来辨别网络通讯量, 而SDN控制软件以动态或者静态的方式编写匹配程序及规则。目前网络之所以能够在用户、应用程序以及会话水平中实时适应变化, 是因为Open Flow可以在网络每一个流的基础上编写程序, 以Open Flow协议为基础的软件定义网络架构有着非常精确的操作和控制。Open Flow协议对推动软件定义网络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是目前最为标准的SDN协议, 可以对网络转发平面进行直接操作和控制。网络设备支持Open Flow的转发, 即便在多个网络供应商的情况下, 企业和运营商逐渐引入以Open Flow为基础的软件定义网络技术也是很容易的。当前许多基础设备供应商都采用了Open Flow, 通过简单的软件升级或固件升级就可以实现。以Open Flow为基础的SDN架构可以同运营商实现基础设备无缝结合, 并为SDN提供最为简单的工作路径。

3 软件定义网络的优势

以Open Flow协议为基础的软件定义网络自身有许多优势, 对于同一领域的企业而言, SDN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有所差别, Open Flow协议符合了如今应用程序动态的、高宽带的特点, 使网络可以满足各种业务需求, 并且简化企业运营的管理模式。企业可以通过以Open Flow协议为基础的SDN实现集中控制多厂商环境、降低复杂性、提高创新能力、提高网络安全性能、使网络控制更加精细等等功能。除此之外, Open Flow协议还可以实现更好的用户体验, Open Flow协议通过集中网络控制把数据信息传送给更高级别的程序, 软件定义网络设备能满足动态的用户需求。以Open Flow协议为基础的软件定义网络提供了灵活的网络管理结构和网络自动化, 为人们开发自动化的操控工具提供便利, 减轻了人工工作的负担。有了软件定义软件网络, 可以实现只能编写程序以及系统配置来管理应用程序, 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 提高了企业工作效率。

4 结语

以Open Flow协议为关键技术的软件定义网络通过集中制、转发控制分离的理念改变着网络, 以简化网络设备为目标, 更加快速、简单地创新网络发展, 为新兴产业的发展和技术变革提供了机会。SDN架构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网络架构, 将传统的网络主干分化为多个多种业务的网络平台。可以预测, 未来的网络将会越来越离不开软件技术, 这也会推动网络技术的革新与发展。软件定义网络可以将静态网络变为动态而又灵活的程序编写平台, 通过虚拟化的网络实现自动化、高度安全的云环境。软件定义网络技术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正改变着网络行业的发展, 成为网络发展的最新规范。

参考文献

[1]汪军.软件定义网络关键技术及其现实[J].中兴通讯技术, 2013 (10) .

[2]张顺淼, 邹复民.软件定义网络研究综述[J].计算机应用研究, 2013 (8) .

用技术重新定义中级车 篇3

时尚创新

全新荣威550的外观承袭了第一代车型风格,保留了最经典的前部以及尾部造型,不失稳重与大气。但其它众多设计却紧随时尚脉搏:LED晶钻前灯组变得更为锐利,外观比以往更有整体感,流线型车身更显年轻灵动之气息。加之在中高级车型上才有的LED日间行车灯、光导尾灯等设计,非常迎合80后一代追逐时尚的个性。

全新荣威550的内饰居于同级车型前列。梦幻蓝、激情红、眩光金三色炫光数字仪表盘的设计充沛了驾驶乐趣,让驾车者可以根据不同的驾驶情绪和驾驶状态自由切换;外形上,全新仪表盘两侧为跑道式光带,中央主显示区采用炮筒式设计,在潮流与驾驶感受之间找到了完美平衡。

EPB数字智能电子驻车系统更是全新荣威550的又一大亮点。由于中央扶手区域没有安装传统手刹,空间利用率及美观程度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并且EPB电子智能手刹系统相当实用还能避免由于拉手刹时力度不够造成的安全隐患,这在同级车中还绝无仅有。

技术达人

全新荣威550采用了Start - Stop数字智能启停节能系统。遇到红灯时,踩住刹车踏板,Start - Stop系统就会自动开启,快速关闭发动机(只需1~2秒),车辆不再产生燃油消耗及尾气排放,这大大提高了车辆的节能效率。绿灯时,松开刹车踏板,发动机能在不到1秒内就重新启动,相当敏捷。Start - Stop系统无论在堵车、爬坡、转向、倒车又或是开启空调的时候都彰显出智能化与人性化,比如在堵车时刹车后再次前进,在下一次刹车前如果车速没有达到10km/h则在刹车后发动机是不会停机的,而且在转弯、爬坡、倒车或空调风速大于3档时,发动机都不会停机。

黄金动力

全新荣威550的舒适性也很出人意料。所搭载的TST 6速油冷双离合变速器使在行驶的过程中几乎感受不到换挡间隙,非常平顺。轻点油门,1.8T全铝涡轮增压发动机就会立刻给予有力的回应,118kW的功率让全新荣威550彰显出了威猛。此外,全新荣威550的百公里油耗介于8~9升之间,1.8T的车型的油耗几乎与一台主流的1.6升A级车相当。

全新荣威550采用的是前后独立悬架设计,底盘的吸震表现非常稳定,可以更大地吸收各种路面冲击,在遭遇比较大的路面起伏或者颠簸时,车身也能够很快恢复稳定。同时,机械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提供了清晰的路感传递,车头与方向盘配合精准,高速过弯时,让人感到踏实安心。215/50 R17宽大的轮胎大大提高了纵向和横向的抓地力,高刚性的车身随动性能出色,可以带来流畅的驾驶感。

第8讲 纳税筹划的科学定义 篇4

【本讲重点】

纳税筹划的科学定义

纳税筹划的科学定义

综合前面内容的学习,我们可以得出纳税筹划的较为完整和科学的定义,即纳税筹划应具备如下四个要点:

1.一大前提—非违法

这里的非违法不等于合法。法律规定了的应该按照法律规定的去做,这称为合法;法律没有规定的,也可以去做,称为非违法,这是由法律本身不完善造成的,并不是纳税人违法。纳税筹划的特点之一就是善于挖掘法律未提及的领域,其前提就是非违法。

2.两大目的—降低税负和涉税零风险

纳税筹划有两个目的。降低税负是显而易见的目的之一,但这绝不是全部目的。涉税零风险是最全面的概括,既不多缴,也避免因少缴税而产生相关的风险。另外有一点要注意,事后补救绝不是纳税筹划的目的,而我们常常对此有误解。

3.三大手段—政策寻租、政策利用、政策规避 政策寻租

政策寻租是指相关法律尚未出台之前,纳税人及其群体通过寻租方式影响税法政策本身,使之对己有利。政策寻租法常常会采用三种方式来影响税法政策的制定:第一种方法是通过向行业协会反映,求得政策支持;第二种方法是通过中介机构来游说相关部门,求得政策支持;第三种是借用反倾销应诉的名义,来赢得政府在税收上的支持和偏护。

政策利用

政策利用是指纳税人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税法中的优惠政策。常用的政策利用方法有以下九种:地区利用法、行业利用法、产品利用法、规模利用法、性质利用法、机构利用法、环节利用法、项目利用法和方式利用法。

政策规避

政策规避是指纳税人充分利用现有税收法规中的某些不足,利用其尚未修改的时间差,进行合理避税筹划。常用的政策规避方法有五种:转让定价法、膨胀成本法、价格拆分法、价值替代法和临界利用法。

上述三个纳税筹划手段构成一个互补的体系,上述三种手段所采用的具体方法我们将在后面几讲中介绍。

4.四大特点—超前性、全局性、成本性、规避性 超前性

纳税策划,只有超前去做,才意味着是策划,是合理避税、合法节税。提前去做,将具体的纳税筹划方案转换成具体可以执行的实施措施,可以防患于未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全局性 全局性实质上讲的是要全方位沟通。一方面,纳税筹划涉及到方方面面的调整,所以要沟通;另一方面,有许多事情不是一个部门能解决得了的,不得不去沟通。一名优秀的财务人员要学会跟三种人沟通,一种是跟总裁沟通,一种是跟专家沟通,还有一种就是跟同行沟通。全方位沟通,有助于对相关领域的全局性把握,有助于纳税筹划的实施。

成本性

纳税筹划工作,不能一蹴而就,是需要付出费用的。如果成本太高,入不敷出,就没必要去做纳税筹划。

规避性

即使企业做了纳税筹划,但是在与税务机关沟通的时候也不要强调这是纳税筹划。因为纳税筹划只是民间的说法,彼此心照不宣。实际上并无相关的法律文件承认它的地位。

【自检】

下面关于纳税筹划的说法正确的有()A.要做到符合法律规定,即合法性 B.帮企业少缴税是其目的 C.不能钻政策空子 D.具有全局性 见参考答案4-

1【本讲小结】

本讲的重点内容是介绍纳税人俱乐部理论和纳税筹划的基本内涵和特点。目前我国有外资的会计师事务所和一些内资的税务师事务所,他们或因为收费高昂,或因为工作质量尚不能令人满意,不能满足广大企业的需要,所以我们主张建立纳税人俱乐部。纳税人俱乐部可以为企业提供相关政策信息,设计纳税筹划方案,协调税企关系,提供一些法律服务等等。纳税人俱乐部是专门提供纳税筹划的机构。同时我们给出了纳税筹划的科学定义。纳税筹划是纳税人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指纳税人及其顾问在不违法的前提下采用政策寻租、政策利用、政策规避等手段实现涉税零风险和降低纳税负担行为的总称。纳税筹划有以下四个特点:超前性、全局性、成本性和规避性。

【心得体会】

科学技术定义 篇5

首先说明一下,有很多Wordpress插件可以实现这样的功能,All in One SEO 就是最典型的一个。但是这些插件的资源消耗,对加载速度的影响,实在不敢恭维。如果你觉得使用插件的方法更适合,下面的内容可能对你没有意义。

文章中输入自定义字段(Custom Fields)

如上图,撰写文章时,在“自定义字段”中分别定义keywords和description两个字段(可以定义为自己喜欢的名称,和下面调用中对应起来就行),并填入该文章的keywords、description信息。

在模板中调用自定义字段

编辑Wordpress模板文件header.php,在到之间插入以下代码:

第1行/第4行:设置仅在文章页(single)中显示;

第2行/第3行:调用keywords、description自定义字段(与在文章中输入的$key对应),

管理资料

下次撰写文章时

定义好的Wordpress自定义字段后,信息会保存在数据库中。

下次撰写文章时,只需要在“自定义字段”位置选择keywords和description,输入文章对应的内容就可以了。

Wordpress的自定义字段功能非常强大,善加利用可以打造出很多实用功能,其他使用方法与高级技巧可以参考官方文档:Using Custom Fields。

作者:匪际

科学技术定义 篇6

今天看到咪蒙写了新的文章,又一次引发了朋友圈的狂转。她说,她的助理月薪5万,背后是非常多非常多的努力。

看完有点儿冷漠。

确实,高薪的背后是更大的付出这一点儿毛病也没有,可我在意的是,人为什么就要那么努力?

从小到大,我都是一个不爱拼的死小孩。中考担心没学上,跟学校签了约,最后高分数线20来分。等高考的时候,又是因为先报志愿担心没学上,选了一个闭着眼睛都能上的大学,最后高出分数线80多分。

一路上,我的选择都是退而求其次,也过得很开心呀。

我想不明白,为什么人们总是追求高薪呢?

难道美好的青春,美丽的风景,好玩的朋友,不是都比工作重要吗?

大学毕业以后,我加入了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对于我的朋友来说这其实不是一个特别好的归宿,他们总觉得「我可以去更好的地方」。但当时的我觉得,有工作就已经很好啦,更何况要不是面试运气好,可能我都得不到这份工作呢。

工作了三个月,我发现生活变快了。人生似乎一睁眼就要开始工作,而工作刚刚结束就要闭眼了。我本想在22岁的时候去肆意的浪费青春,在30岁以前去走遍世界,可是却没想到,工作以后,连世界都跟着变小了。

于是我就辞职了。我跟朋友同事们说,我想去做一些我喜欢的事情。可是我的内心知道,我不会特别努力的。

因为我的前就是这么过来的呀。

看到这里,我想也许会有很多人会对我的想法感到不屑吧。也不知道何时开始,似乎人活着就一定要努力,要拼搏。社会关注的是那些靠着努力成功的人,就连鸡汤都会告诉你,「你必须十分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可是我就是一个不想努力的人。或者说,我是一个不想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工作上的人吧。

即便是现在,我成为了一个失业青年,我也没有感到悲哀。手头上有两三份兼职,一个月工作几天就能拿个几千块钱,跟咪蒙的助理当然是没法比。

可是我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我可以选择天好的时候出门散步,天气差了才在家办公。我可以在周二的上午去看半价的包场电影,在周末人多的时候就在家闭目养神。我可以一个高兴或者不高兴就出去玩儿一趟,然后在法定节假日在家安心陪妈妈。而且这样的生活似乎拉长了时间,以往觉得一个月白驹过隙,可我刚辞职的这一个月,却似乎像是已经过了一年。

对于那些追求成功的人来说,也许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loser吧。我没有在刚参加工作没多久就月薪上万,也没有在未来几年内就可以买车买房的明确规划。出门要坐一块钱的公交车,吃饭也尽量在家吃,下馆子也不能太频繁。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我过得比工作时候的那三个月更开心。

我妈总是问我,你到底对自己有没有规划。老实说其实我没有。我只想攒够了钱就出去旅行一趟,去看看这个世界的万千不同。我不想买房,不想结婚,一辈子只想自己过得好。妈妈总说,你30岁的时候还这个样子可怎么办,你的朋友都已经月薪上万有车有房了,你却还是刚毕业的那个落魄样子。

妈妈说这番话的时候总是痛心疾首,可是我听进来却觉得,这样的生活倒也不错。我们总是在和身边的人做比较,上学的时候比谁的学校名气大,谁的专业有前途。工作了就比谁的工资高,谁的职位体面。可我总觉得,人生靠这些东西堆砌起来,未免也太苍白和无趣了。古时候的人们饮酒放歌,赋诗几首,即使深居茅屋也能给自己的遭遇写出个绝句。如果他们当年也囿于功名利禄,那还会有这么多名作名篇传下来吗?

转念一想,这就是沉默的大多数人吧。毕竟人是社会动物,跟大家不一样的人总是会被当做异类。人们争先恐后的努力工作,只为了让自己尽可能融入社会,同时又想要彰显自己的不同。也许每个人都有无法言说的压力和责任,让他们无法做真正的自己。而像我这样不负责任的混蛋,才会对那些努力工作获得「成功」的人感到漠然吧。

我想起妈妈总是会念叨的一句话,就是「我们这么努力把你生在北京,就是想让你能够有更广阔的眼界。」可是我在塔吉克斯坦那个帕米尔高原上的小镇认识的小姑娘,精通三国语言而且眼界一点儿也不比我短,这又是为什么呢?

也许大城市里的精英只是被惯坏了,以为工作是生而为人唯一的出路。但其实成功的方法有很多种,只是要看你有没有足够的想象力了。

于我而言,我的成功就是,可以随心所欲的做我喜欢的事。辞职以后确实没有了经济来源的保障,但也没有了公司的限制。人如果贫穷,就少吃一点,少玩一会儿。可一旦没有了自由,吃点儿好的,玩儿点狠的,似乎也无济于事。

辞职一个月,这是我的看法。很想听听不同人的意见,然后大家指着鼻子一起破口大骂。

好工作的定义

每逢高考结束,总会涌现出一批亲戚家的孩子或师弟师妹向我这个过来人“求救”:到底学什么专业好找对口工作?什么样的工作好?怎么才能找到好工作?

其实,当这一连串的问题抛向我时,我是蒙的。

作为一个读了7年外语专业却非要在毕业时一意孤行转做记者的异类,我和大多数外语类毕业生的发展路径大相径庭——毕业后我放弃了去公司或体制内做翻译的机会,也早早拒绝了做一名英语教师——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我的个人求职经历都不是专业对口就业的范本,自然没有很强的说服力去论证专业与工作之间的关系。

然而,在讲什么专业好就业,好找对口工作之前,我想先谈点别的。

(一)停留在过去,灾难就在不远处……

上周末,我和一位师弟在人大1958餐厅吃饭,师弟大四了,面临毕业,我们自然谈起了找工作的事情。不过,师弟并没有像大多数毕业生一样患有毕业焦虑综合症,而是话锋一转,谈起了父辈的工作,娓娓道来。

他说,自己的姥爷曾经是当地一家造船厂的厂长,他的父母年轻时都在那里工作。有人罩着想必是极好的,但国营工厂嘛,大家懂得,撑不死、饿不着,图个安稳。可是,生他的那年,偏偏国家政策突变,船厂经营每况愈下,连续三个月没有给工人发上工资。

他的妈妈本身是个女强人,又有了孩子,无法忍受这种仰仗别人施舍的滋味,一筹莫展的时候,她萌生了辞职的念头。

上世纪90年代初,当工人可是一件无上光荣的事情,可哪儿想到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工厂在走下坡路。在改革与时代巨变的恐慌中,他的父母奋力挣扎,留在工厂?下海单干?她的妈妈不顾自己亲爸的阻挠,没有留恋当工人的荣耀,瞅准了商机,搞起了方兴未艾的服装批发。

起早贪黑,夙兴夜寐,从工人转型商人自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女强人从没抱怨过一声。她默默向做生意的朋友请教打点门店的经验,四处学习。

就这样,当初借遍亲戚凑够的3000块钱十几年后变成了几百万,生意越来越好,门店越来越多,自家的服装工厂规模越来越大……

爸妈十几年来的努力换来了从零售、批发到生产的一条龙式经营,工厂运转得井井有条,赚钱的速度有条不紊。到前后,他的父母已经过上了贵族生活——每早自然醒,去工厂转悠一圈顺带睡个午觉,下午五点半准时回家休息。因为手机也可以看监控,有时候爸妈都不用去,直接看看工人有没有偷懒就行。

说到这里,好似一切皆大欢喜。然而,现实比想象复杂得多,故事远没有结束。

人都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如果工作上变得一路畅通没有任何瓶颈,那一定要居安思危,是不是在原地踏步,没有成长?不幸的是,他的父母沉浸在“安乐窝”里一梦不醒,早将“忧患”抛向了九霄云外。

没错,到了,互联网蓄势待发,实体经济被搞得无处藏身,很多门店开始倒闭,师弟的父母完全没有料到这波浪潮来势会如此凶猛。

这么多年起早贪黑,有了门店,有了工厂,从来没做过赔本的买卖,这次互联网浪潮就能把所有的原始积累冲垮?他们信心满满,哦不对,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迷之自信”。

只要有钱就能聘请到懂互联网运营的高端人才,有钱就行——这是师弟的爸妈当时常挂到嘴边的话,也是他们的思维定势。

没过多久,他的爸妈在天猫上狠砸了一笔钱,请了很多店小二推广他家的服装广告,做网店运营。但是,互联网大海的水深不可测,年过四十的人,传统实体店零售与批发的模式根深蒂固,对于新兴的线上运营,他们从骨子里是抵触的。

师弟说,父母总是用想象安慰自己,抱着侥幸心理,总觉得来势汹汹的互联网经济只是一时,实体店才是王道。

很快,投进淘宝的钱打了个水漂就石沉大海了,“店小二”们抓住了中年人不懂互联网的弱点,每次推送广告都定时在凌晨,那时几乎没人上网,当然也没人看到他家的服装……几百万石沉大海后,他的父母惊慌了——哦,原来安逸了这么几年,已经把新潮流完美的错过了,就这样被互联网大潮无情地拍在了沙滩上。

说起第一次从国企辞职下海到做实体店没赶上互联网经济潮流,师弟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父母第一次的抉择是痛苦但大胆的,因为它迎合了时代;而第二次,则是坐以待毙。一正一反,都发生在自己家,血淋林的教训摆在面前,无奈但真实。

(二)危机感和职业素养,你有吗?

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没有一种模式可以恒久不变,没有一碗饭可以饱腹一生,不顺势而为,总会被时代无情的抛弃。

一份工作,当你做得不费吹灰之力、没有任何提升的余地之时,你得想想了,因为你已经进入了舒适区,不断地在重复旧知识、旧技术、旧方法。如果不改变、不提高,那可能是毁灭的开始。

时代与时代大相径庭,找个金饭碗一劳永逸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计划经济体制下,市场不活跃,民营企业少之又少,大学生毕业有分配制度撑腰,毕业服从国家就行,很多人进了体制内拿到“铁饭碗”,顿觉这辈子有了保障。然而,也不过二十年的时间,分配制已然灰飞烟灭,人才市场僧多粥少已是不争的事实,动辄一年毕业六七百万的大学生们一拥而入挣扎攒动在人才市场,他们穿着不那么熨帖的西装海投简历,眼巴巴看着HR祈求得到一个offer。

更残忍的是,职场如战场,现实永远都是血淋林的,你不进步,永远有人分分钟让你相形见绌。初入职场的新人有多少想度过适应期后一劳永逸?如果秉承这样的想法,危险就在不远处。

前时尚芭莎执行主编于小戈曾经在《Hr不会告诉你:80后正在面临的危机——被90后干掉》一文中提到:

,我的同学本科一毕业就靠家里的关系去了中XX国企,起薪虽然不高,但各种福利、奖金,工作2年,已经能年入50w。

,中石油营业额同比跌了6.3%,净利润跌了77.9%,当年舒舒服服拿管了几十万年薪的老司机们,从开始降薪裁员,每月到手连1w都不足了,想跳槽,拿着没动过的简历出去逛了一圈,家家都摇手。

家家给出的理由都一样:“就你这点工作量,一个6k的90后就能完成,精力比你旺盛、干劲比你足,我为什么要花1w5雇你啊?”

停留在舒适区的人,可能会舒服一时,但却不能舒服一世。于小戈的朋友遭遇了中年危机,思考转型,而更多的是那些熬资历、混日子的人,在危机中坐以待毙。

别人在做O2O模式积极融资,线下线上生意齐头并进,你还停留在对互联网嗤之以鼻的上个世纪

别人在生产时下流行的阔腿裤、小脚裤,你还陶醉在十年前生产喇叭裤的技术里

别人公号开启打赏,积极进驻今日头条,你还处在写报纸稿件的古板思维定式……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你是要做死水还是流水?

于小戈在那篇文尾的感叹早已道出真谛。“30岁之前没有狠狠努力过的80后,正在被90后干掉。同样,不思进取的90后,也会被更激情热血的95后干掉。老天正在惩罚不愿改变的人。你只有拼命奔跑,才能停留在原地。”

没有职业素养,每天浑浑噩噩,等待你的只有一眼望到底的职业生涯,一潭死水,毫无希冀与阳光。

没有什么是坚不可摧的,自己的能力在时光催促下依然原地踏步,那么命运或许并不能掌握在自己手里,一个政策的改变、一个战略的疏忽让你的供职机构风雨飘零的时候,你也无处藏身。

暑假时候,和一个父母都在老家事业单位工作的哥哥吃饭,说起家乡的整改和一批事业单位搞的末位淘汰制,听说,很多人都在加班,怨声载道。他说,自己父母这些年在机关工作的经历让他很早就意识到,很多人是出来“混”的,他们习惯了清闲,从不知道提高自己是怎么一回事儿,结果哪天换个领导年轻有为,真抓实干,就把这一堆混饭的愁到不行。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考进编制的人自以为过上了所谓“有保障”的日子,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理,除了日渐肥硕的啤酒肚,工作几年毫无长进,却没料到,换一个要求稍高的领导,对他们来说已然就是一场灾祸,更别提如果他们的部门被兼并或改革……

或许,有些人,爱的是那份稳定,不是那份工作。职业素养,在这些人身上是奢侈品。看到行业的进步,他们依然岿然不动;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工作方法,更是遥不可及。

(三)工作,可以不对口,但不要不对胃口

常常有人议论,谁的工作好,谁的工作不好。可是,有没有思考过一个问题:“好”要怎么定义,“好”的标准是什么。企业金领好不好?有人觉得日进斗金,有人觉得舟车劳顿;公务员好不好?有人觉得铜打铁铸,有人觉得庸常至极。

做一名泥瓦匠还是做一名高管,本质上没有贵贱之分。况且,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扪心自问过:我喜欢这个工作吗?我适合吗?

学者刘瑜在写给女儿布谷出生100天的信里说:“在妈妈看来,一个每天早上起床都觉得上班是个负担的律师,并不比一个骄傲地对顾客说‘看,这个发型剪得漂亮吧’的理发师更加成功。”在她的眼中,对于职业成功的定义,是一个人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敬畏与热忱。

我的导师曾经给我提过一位学姐,那位学姐英语系出身,但酷爱心理学。大四那年,她以第一名的成绩跨专业考上了全国首屈一指的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然而,她最后还是屈从于父母的建议,到当地派出所做了一名户籍警。时光飞逝,如今的学姐已经结婚生子,提起当年考上的研究生,她眼神里闪现的依然是遗憾和悔不当初。她说,自己并不喜欢这份工作,但家庭已经组建,再想换地方读书,几乎不可能。

还有一位能力很强的高中同学小A在大学毕业那年放弃了世界五百强企业的高薪offer,去了一所中学当起了自己并不爱的老师,只是为了满足别人口中“稳定”的期许。女孩子嘛,工作稳定就可以。不知道这样陈旧的观念害了多少人。

做了老师后,小A发现这个职业并不适合自己,可是合同签订了五年,提前解约要付出数十万的赔偿金,犹豫中,她迟迟不肯离开。

如今,再想换行,她已没有什么相关工作经历去证明自己,教师的工作性质与自己所爱的商务模式渐行渐远。每次同学聚会,她都唉声叹气,感叹自己当年选了一条不遵从内心的路。如今,想要换,代价她已承受不起。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一份工作的好坏与他人的看法没有半点关系,家长的期许、你的虚荣心和所谓的“面子”“好听”……这些都是浮于外表的泡沫,一触就破。

你去寻找另一半,如果不是以爱之名,只是贪图对方有钱或是在年龄感的催促下急于组建家庭,那么,你可能会得到一时的满足,可你会满足一世吗?我想,未必。将来出了问题,没有人替你负责。所有的罪,你自己承受;所有的苦,你自己吞咽。

当年,我没追随大流去当中学老师,也没顾忌父母面子做公务员,而是当了一名每天奔波在新闻一线的记者。我采访过潸然泪下的农民工、在政府与煤矿之间奔走周旋的尘肺病人,也跟着科考队到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随队采访,见过我喜欢的各行大亨……我见过形形色色的人,看他们的悲喜交加、人生冷暖,无关乎身份与地位。我只有一辈子,可因为记者这份职业,二十几岁的我仿佛过了几个轮回。

做喜欢的工作,根本不会回想当初的选择是否正确。初心,没了就是没了,如果有初心,也压根不会提醒自己。

外人眼里再高大上的职业,你不喜欢,又有何用?你是活在自己的日子里,还是活在别人的眼光里?工作是你脚上的鞋子,合不合适、喜不喜欢,只有自己知道。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健康定义重建 篇7

一、对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定义的质疑

1948年, 世界卫生组织在宪章中指出: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 而且是保持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首次提出了多维健康观。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总结研究后, 1989年又进一步深化了健康定义, 认为健康包括身体的、心理的、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从而赋予了健康概念鲜明的时代特征。近年来, 我国学者对健康的内涵也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 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多维健康观得到了确定, 并有所发展。王广虎和喻坚先生对此依据国情也进行了一些增补, 颇具代表性。但还是没有突破世界卫生组织权威定义的框框, 仍然在其影响下徘徊, 普遍认为:“健康难以获得”。可人类社会的历史车轮正无情地滚滚向前, 朝着文明的大方向继续进步和发展着, 这不能不使我们怀疑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上述界定是否正确, 是否具有普遍意义和实践性。因而, 我们必须解放思想, 大胆质疑, 实事求是地开拓新思路。实践和科学证明, 人不是生活在真空环境里的, 受内外环境、心理、文化水平、风俗习惯等的影响, 人人都有可能带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但绝大多数人在社会中承担着不同角色, 都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动力。下面, 我们从微观、社会发展、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等层面阐释人民大众心目中对“健康”的理解, 以提炼其具有普遍意义的本质属性 (内涵) 和外延, 以飨读者。我们认为世界卫生组织等的定义已把健康概念内涵的认识拔到了绝顶, 外延缩到了极限。在体质实践中, 真正达到符合上述健康定义要求的社会人极为罕见, 学术界的一些专家学者也提出过抱怨, 人吃五谷杂粮, 也不是生活在真空, 哪有一点小病也不得的, 哪有一点也不残的!世界卫生组织界定的健康, 人们可望不可及, 只能望梅解渴, 望河兴叹,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实现不了的空想。依据辞海对病残等的定义, 一个小小的毛囊炎是病, 一块皮肤割裂形成的疤痕是残, 适应方面的完好又有谁能做得到……如果将上述多维内容再优化组合到一起, 所能达到的人, 简直是凤毛麟角, 就是宇航员的健康也未必能符合上述要求。健康概念是不是被人为地虚化了呢?世界上绝对的东西是不存在的, 绝对化了的东西是没有实践性的。就连选拔非常严格, 数量寥寥无几的宇航员都难以达到上述的健康要求, 更何况平民百姓呢。按道理讲, 宇航员是应该符合上述要求的, 他们的健康应该是完美无缺的, 是多维健康的真正实践者和拥有者, 他们可谓世界卫生组织所界定的健康代表。对健康定义内涵与外延认识的正确与否, 不能仅从其内涵的深度和广度上评价, 必须把它拿到实践当中检验, 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难道宇航员的健康就符合上述要求吗?仅从宏观指标来看, 健康质的指标量, 是规范适度的, 符合宏观观察要求的表现和反映。如果从微观上讲, 生物学医学研究证明, 每个人的基因中都含有数百种遗传性疾病的基因, 它们只要遇到合适的机会和条件, 就会在子代出现遗传病。从这一点讲, 我们每个人的基因都不是健康的, 都是遗传病基因的携带者。人类生活的环境不断变化着, 基因受到有害物质的刺激便有可能会产生突变, 形成新的遗传病基因的潜在, 遗传病的根基来自亲代的病态基因, 随时间的推进病态基因只能增加, 不会下降, 更不会恢复到正常。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 自身的免疫机制不知已消灭了多少种传染病, 但这都是在长期的进化中逐渐完成的。而今天, 人体也还对多种传染病没有形成自身免疫机制, 一旦某种无自身免疫机制的传染病肆虐, 便无法抵御, 只得束手就擒, 好在由于科技的发展, 已研究出了多种具有特异性被动免疫方法, 使人类摆脱了某些传染病的侵害。因时间短, 人体内对多种传染性疾病还没有形成自身免疫机制。环境在不断地变化, 新的不明有害物质又接连产生, 侵犯袭扰人类, 就更无法抵御了, 就是科学技术较为发达的今天, 研究出有效的具有特异性的对抗机制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何况自身免疫机制的形成不是在短时间内所能完成的, 需要几百年, 几千年, 甚至上万年……2002年的“非典”爆发, 近年艾滋病的流行, 都证明人类体内存在好多缺陷, 就更不能说我们的体质是绝对健康了。大家都在电视里看到了, 宇航员在执行任务前, 国家领导接见时, 他们是坐在密封的大玻璃罩里的。原因很简单, 怕他们感染上体内无抵御机制的有害物质的侵袭。可见上述定义:“……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 谁能有这种潜在的功能和心理呢?说明上述定义对内涵的要求过于严格, 自然外延也就狭窄了, 狭窄到几乎脱离实践的地步。有人说这个定义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和作用, 我们则认为时间长了, 人们经过再三努力还达不到上述要求, 其所谓的积极性与作用也会自消自灭的。所以, 其实践价值并不大。那么, 人类究竟拥不拥有健康呢?我们认为:肯定是有的。那么, 人类的健康存在于哪个层面, 又如何表现呢?健康的内涵和外延又如何界定呢?对此, 我们从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层面进行深入探讨, 进而寻找正确答案。

二、对健康内涵与外延的再思考

人类从原始社会发展到今天的高科技信息文明时代, 已经度过了漫长的岁月。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史, 其实, 就是非健康人一代一代地离去, 与此相应的是新的健康生命一代一代地涌现、崛起, 如此不停循环往复, 才使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永续不断。因为人从出生经过婴儿、幼儿、少年、青年、壮年、老年, 直至死亡, 在这一生的生存期中, 婴儿到壮年这一阶段, 相对来说健康占据着较长的时间 (病、残、弱、死的机遇相对只占少数与时间) , 这一现象无以雄辩地揭示了人类社会何以进步和发展, 文明又何以永续。健康与病、残、弱等是对立的, 又是统一的。壮年以前, 健康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占主导地位, 其既是人体本能的一面, 又是人类心灵孜孜不倦追求的理想与奋斗的目标之一。总之, 于健康之所求, 人概莫能外, 有残奋斗, 有病治疗, 垂死也要挣扎, 这才是真正生命意义上的第一需要。联合国称其为人权, 可见健康在人的生命、生存中的价值和地位。细分析起来, 就如企业家为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一样。人类就是在历史的不同时期, 依靠自身的能力与智慧从事着各种不同的实践活动, 直接或间接地追求着健康效益最大化。换言之, 人类所从事的各种实践活动, 又都是在为自身提供政治、经济、文化的保障而实践的。因此, 发展的目的就是令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提高生命、生存的质量, 以谋求最大的健康效益。反过来, 健康的人们又促进和发展社会和经济, 因而健康也就自然成了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形成生产力, 并构成社会。试想, 人类如果没有健康, 不去追求健康, 科学发展观也就随之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 发展也就变得毫无意义了。以人为本, 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健康是基石。其中自然属性的健康是物质基础, 行为和心灵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的。这就是健康在人的全面发展诸项内容中的逻辑关系与定位。这足以说明, 人类社会是健康人的社会, 发展是健康人推动的。所以, 从这一角度看, 历史就是人类健康的发展史。中华民族整体体质的现实健康态, 不论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 还是潜在的能力与智慧等方面, 都已基本具备了承担并完成人类赋予自身的一切历史使命的条件, 这就是中华民族体质的总现状。中华民族经历了几千年的沧桑, 建立了自己的文明。今天能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 那就是中华民族拥有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健康的、文明的。中华民族是优秀、伟大的民族, 否则早被自然和历史的滚滚车轮所碾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我国的国民经济得以复苏和振兴, 并取得了高速发展, 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不断提高, 体质也明显地获得新发展, 潜能得到迸发, 形态指标量增长较快, 国民人均寿命延长, 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在国际性竞技比赛的奥运会上, 我国的体育健儿们不仅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 所获奖牌总数也名列各国前茅, 不仅圆了体育大国之梦, 并向体育强国挺进。再者, “两弹”试爆成功, 卫星上天, 载人飞船安全回收, 即将又要探月……这一切都表征了中华民族整体体质健康的价值所在。一个种族, 一个民族, 其体质具自己的特征, 这是由遗传所决定的, 可也在动态发展, 各个不同历史时期, 各个不同发展阶段, 体质的指标健康量都有相应定位和量的适度规范及优化组合。虽说在形态指标量上不如外国人高大, 而体质实践证明中华民族的体质健康程度并不比外国人差, 他们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 甚至他们不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这是中华民族健康可喜和值得宽慰的一面。常人都拥有过或正拥有着健康, 健康存在于人的生长发育和成熟期, 是人生最兴旺、最光辉、最灿烂的阶段。青年和成熟期是能力和智慧的鼎盛时期, 用什么美好的语言形容这一时期都不过分。从个人的发展角度看, 健康在不同时空中所表现的层次是不一样的, 再从整个社会层面看, 健康人始终占据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 所谓生产力主要指的就是他们。

三、对健康定义的重建

健康是什么?健康又是怎样展示在社会发展层面的?通过上述分析也就一目了然了。健康具有多维性, 是个多层次的大概念。前面我们已经谈到了遗传病基因, 人人都有, 但遗传的几率很低, 社会存在、发展并不受其干扰, 科技发展还没有达到能根治的水平, 这是我们不将其纳入健康的原因, 这是其一。前面也谈到了免疫缺陷的问题, 人们在某些劣性传染病面前, 只能束手就擒, 相对来讲这种缺陷也是变相的病态或缺陷。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目前, 我们可对相当一部分传染病做到人工免疫, 即使对个别传染病没有特异性免疫方法, 也可利用已获得的医药卫生科技手段遏制其传播, 将其缩小在最小的范围之内, 直至暂时消灭, 在现代条件下成不了大气候。更何况科技也在飞速发展, 新的预防、诊断、治疗方法和手段在不断深化与完善创新。但有一点不得不指出, 长期进行人工免疫导致自身免疫机制将难以形成, 甚至退化, 有可能人类会永远失去自身相应免疫机制形成的机会和功能, 造成依赖人工免疫方法保护人类自身的健康。环境的发展与变化, 又随时可能遇到不明的新的有毒物质对人类袭击的不测。然而, 科技的发展总会倾向于保护人类自身的健康, 同样, 也影响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自身免疫机制的缺陷态也暂不予纳入健康内涵, 这是其二。实践证明, 良好的环境有利于人的健康, 不良的环境可以致病, 环境与健康息息相关。地区性甲状腺肿、氟中毒、大骨节病、放射性污染的环境可造成癌症、白血病等。非洲的某些国家的落后与贫穷, 使那里的人民骨瘦如柴, 疾病盛行。所以环境的健康理应纳入健康内涵。天人应该合一, 健康是天人合一的产物。上述分析标明, 健康概念具有社会性、普遍性, 健康人占社会的绝大多数, 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唯一动力。健康既属于个体, 也属于人类社会, 因而也就有了个体健康和群体 (含人类) 健康之分。健康既有航天员健康、飞行员健康、潜水员健康, 又有普通大众健康……形成了层次分明的不同档次。健康是动态的, 成熟期前 (含成熟期) 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强, 成熟期后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弱。我们从社会、社会发展层面及其与生活环境的关系出发, 对其作如下定义:健康指人的属性及其相应的生活环境, 在常态质量的基础上 (含常态) 出现变化后, 不影响个体和群体生命、生存、生产、生活状态时的体质。此定义适用于个体, 也适用于群体、种族乃至人类。这一定义将健康还给了社会, 恢复其在人们心目中的本来面貌。通过健康素质教育并予以实践, 是促进健康的有效途径, 坚持不懈都能获益。以逻辑学划分的原则划分, 进一步证明体质是个大概念、大系统, 体质包含健康 (体质) , 健康 (体质) 被包含于体质。对健康定义的内涵, 本质属性的解读, 以及种级的健康概念内涵、外延的界定, 因文章篇幅有限, 别文另续。

此界定的对与错需要实践和时间检验, 更需大家思辩。本文旨在抛砖引玉, 引发学术争鸣, 推动创新与发展, 与时俱进,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质理论。

摘要:世界卫生组织 (WHO) 及相关专家学者对健康的定义内涵过严、外延过窄, 缺乏普遍实践意义和价值。从社会实践及进步发展层面看, 绝大多数人拥有普遍意义的健康, 他们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本文从社会进步发展及与人健康密切相关的环境角度, 给健康予以新的界定。

关键词:健康,体质,社会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国家体委群体司.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教材[M].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6:131.

[2]王广虎.健康理念内涵的把握与学校体育改革思考[J].成都体院学报, 2001, (4) :29-32.

[3]喻坚.健康新论[J].体育文史, 1999, (3) :29-30.

[4]刘东海, 等.体质概念内涵、外延及其综合评价[J].体育学刊, 2003, (6) :15-18.

邬贺铨:信息技术重新定义汽车 篇8

近年来,车联网形成了以智能化交通管理、动态信息服务和车辆智能化、控制一体化的网络应用,逐渐成为新一代信息经济的制高点。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对此称,信息技术正在重新定义汽车。

车联网能有效解决交通安全问题,促进节能减排

邬贺铨将车联网定义为以车内网、车际网和车载移动互联网为基础,按照约定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交互标准,在车与车、车与路、车与行人及互联网等之间,进行无线通信和信息交换的大系统网络。

邬贺铨将目前的车联网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种是集成式,基本通过移动智能手机,将手机显示的内容呈现在汽车的智能显示屏上并产生交互。第二种是捆绑式,汽车本身配备智能CPU,但是仍需要通过智能手机连接车内电子设备。第三种是嵌入式,车内电子设备具备连接性和智能化,“例如宝马、通用的汽车都已经有这种产品了,即便驾驶员的手机没有电也可以进行通讯和操作”。

车联网的作用是什么呢?对此,邬贺铨解释道,车联网可以有效应对各种交通安全问题和节能减排。驾驶辅助系统、预警系统、变道辅助系统可以帮助车辆将碰撞率降低5%——10%,自动刹车系统可以进一步减少20%的碰撞事故。“现在全世界平均每分钟会有1人因交通事故丧生,50%的交通死亡事故是因为超速;世界各地交通拥堵情况严峻,北京的交通拥堵时间更是占了出行的一半时间;此外,现在汽车越来越多,很容易发生追尾事故,如果能把汽车的电子设备和道路上的信息系统联合,就可以提前预警,有效避免这一系列问题发生。例如,用车联网实现‘互联网+交通,可以为救护车开通应急交通支持,避免因为交通堵塞导致救护车无法及时抵达医院,造成患者错过最佳抢救时机而死亡。”据美国国家高速公路流量安全管理局预测,采用车联网能够避免四分之三的交通事故;美国智能运输协会的报告预计,智能汽车在10年内可节约4.2亿桶汽油,还将减少7000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车联网是电动汽车和汽车新业态的基础

电动汽车已经成为世界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也是全球主要汽车生产国的国家战略。邬贺铨认为,车联网是电动汽车和汽车新业态的基础。

首先,车联网可以支撑电动车内部电池管理。邬贺铨说:“特斯拉的电池使用了7000多块笔记本电脑用的电池,并组成电池组,巧妙之处是通过软件和传感器控制电池组的电压,实时地调整每个电池组充换电的电流,使之充分保持并联。”

其次,车联网的无线充电管理技术也能助推电动车发展。目前,电动汽车绝大部分依靠充电桩来充电,缺点是单辆车的充电时间长,其他车需要浪费很长的时间来等待充电。邬贺铨认为,未来的电动汽车充电将朝直接地面充电方向发展,“汽车只要在路上开就可以充电”。那么,如何实现呢?他分析说,可以通过无线管理技术来实现,“我曾看到一篇文章提到了电动汽车链,具体是后面的车通过激光对准前面的车,如此循环将四、五辆电动汽车连在一起后,前后车之间可以实现电力的转换,假如前面的车没电了,后面的就可以给它充电,这样就可以减少车辆的占道空间,减少了家庭出行时对大旅行车的需要。”

除了对电动汽车的贡献外,邬贺铨断言,车联网将成为下一个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入口。他指出,汽车就是计算机,汽车就是移动智能通信终端,将重点实现V2V(汽车与汽车通信)和V2I(汽车与基础设施通信);汽车将成为继手机、电脑和电视之后的“第四屏”;汽车将成为物联网的一个重要节点,成为大数据的又一大数据源;汽车就是机器人,传感器、导航系统、数字地图、实景街景、大数据等技术使无人驾驶汽车变为可能,“谷歌已经成功实现了无人驾驶,并且在美国内华达州获得了牌照”。

车联网企业的发展方向

邬贺铨将车联网市场分为前市场和后市场两部分。汽车前市场是指汽车出厂前包含在整车上的电子产品以及各种零配件,主要是各种车载导航系统;后市场是指汽车销售后,围绕汽车使用过程中的各种服务,涵盖了消费者买车后所需要的一切服务,如车载诊断OBD、O2O汽车维修等;此外,围绕汽车服务,车联网延伸产业链还包括提供交通信息的公路IT、二手车、租车、金融支付和保险等多个项目。

智能驾驶系统、生活服务系统、安全防护系统、位置服务系统以及用车服务系统等是智能汽车较为成熟的和可预期的功能与系统,邬贺铨表示,互联网企业应该以车载智能产品、无人驾驶和互联网汽车生态系统构建这三大方向作为发展重点,“车联网市场潜力巨大,据易观智库、智研咨询预计,2020年,车联网用户数将超过4000万,渗透率将超过20%,市场规模突破4000亿元。”

除了美好的愿景,邬贺铨也指出目前车联网发展面临的挑战。开发汽车专用芯片、汽车操作系统、车载电子系统是现阶段车联网发展的三大重点工作,车联网发展仍面临着标准、安全等方面的诸多挑战,需要政府、电信运营商、汽车厂商、通信厂商和互联网企业等各方的跨界合作、共同发力。

上一篇:导线载流量的计算口诀下一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展览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