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学习(精选12篇)
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态度令考生的备考轻松自如。一个高中生基本品质是平时的作息很有规律,学习计划性强。除此之外,会在课后对课堂上的问题进行发散思考,对基本知识以外的东西不断追问、讨论,深入研究。对知识的相关点做到联系与思考,并且学会总结与提炼,加深对学科的认识。
平时上课做笔记,要抓住老师在课堂上所做的总结和强调。而老师说什么你记什么是没有效果的。同时对每个星期所学知识做一次整理,以确保很好地掌握每一个知识点。
2、应试心态
高考前夕,很多考生的知识水平都不相上下,这个时候,考生的心理素质起着关键作用。为了他们在考试面前能够轻松应考,家长和老师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状态。
有部分同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有时不稳定,容易受心理因素影响。但调整心态后,成绩有很大的提升。到高考当天,就一点都不紧张了。
3、学校培养
根据以往经验来看,高考高分生集中在重点学校诞生,而这些学校强调的是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希望学生只是会读书的“书呆子”。高中的学习中不仅已经基本掌握了科学研究的方法,还要对未来发展方向有所思考,既要有社会责任感,也要懂得感恩。
学习小说, 我们都是从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 入手, 职业高中的学生, 大多语文基础较为薄弱, 对文章阅读较浅, 仅仅能够把握大概的故事情节, 而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往往不够深刻。如何让学生能够准确地鉴赏一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是每一位职业高中语文教师要面对的问题。而最好的应对方法就是从春季高考语文试题中寻找途径, 下面看几组春季高考语文试题对小说类文体的考查:
(2012 年) 当代小说 迟子建 《灯祭》
33.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在写父亲时, 作者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4 分)
(2013 年) 当代小说 《回家》
34.概括海子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4 分)
(2014 年) 现代小说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鲁迅
30.文章以人物对话贯穿全篇, 语言极富个性化。试从文中找出一例, 并简要分析其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和性格。 (3 分)
(2015 年) 外国小说《选择》
25.小说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的方法? (3 分)
27. 简要分析肖夫人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3分)
纵观以上高考题, 我们可以概括出两种题型:一、描写人物运用了哪些方法。二、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明确了这两点,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和学习中就能做到有的放失、游刃有余了。例如, 学习美国著名作家欧亨利的《最后一片叶子》这篇小说时, 我们可以这样进行:
首先, 梳理各种描写手法及其作用。正面描写包括:肖像描写 (外貌描写) 、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侧面描写包括:侧面烘托、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各种描写手法的作用:⑴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⑵语言描写:①刻画人物性格,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②描摹人物的语态, 使形象刻画绘声绘色、跃然纸上。 (3) 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涵情感 (矛盾/ 焦灼/ 担心/ 喜悦/ 兴奋等) , 表现人物思想品质, 刻画人物性格, 推动情节发展。 (4) 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揭示人物性格。磨刀不误砍柴工, 通过这一学习过程, 学生在脑海中对人物描写的方法有了一个清晰的轮廓, 接下来的人物形象鉴赏就容易多了。
其次, 精心阅读, 细细品鉴。学生阅读课文29-36自然段, 思考下列两个问题 (2008 年高考题) 。29.在对贝尔门的描写中, 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两种描写方法?30.根据文中的描写, 用简要的语言说一说贝尔门是怎样的一个人。29.[答案]肖像 (外貌) 描写语言描写[评分标准]本题2 分, 每答对一问得1 分。30.[答案]贝尔门是一个穷困潦倒、外表粗俗 (或丑陋) 而内心善良、高尚的失败的画家。[评分标准]本题4 分, 对外表和内心的概括各占2 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方法总结:
1.步骤,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尤其是人物形象, 可以分“三步走”:首先, 听其言, 观其行。就是从作者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入手, 了解人物的语言、外貌、行动、心理等。其次, 给人物写“思想鉴定”。这是由表及里的过程, 就是通过作品对人物的种种描写, 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及思想品质。再次, 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 从作者所揭示的作品主题和情感倾向中去认识人物形象的意义和作用。
2. 用一个判断句xx是…… (性格特点) 的…… (身份或本质) 。
我曾看过一篇另类的学习指导文章,作者的观点是:学习,要慢。对比之下,我发现自己的学习方法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我性子比较急,凡事讲究快。同样的时间里我可以比别人做更多的事。虽然事情比别人做得多,但我发现收获却很少,人也疲倦,学得不够踏实,考试的成绩当然也不是很理想,无法突破。
这篇文章给了我启示。从此以后,我不再一味追求数量,而是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以往由于一味追求数量,我就会不由自主去忽略我不懂的,很少去看之前的错题,结果就是,做错的题还是会做错。花了时间,费了精力,收获甚微。于是我开始放慢学习速度。
慢,当然不是别人努力时你在一边看着。慢,是细致,不放过任何知识空缺。高三时老师说得最多的几个字就是“查漏补缺”。我们都知道,到高三了,知识点的学习已经基本完成了,我们要做的就是学会把这些知识点加以巩固和灵活运用。查漏补缺就是最基础的巩固,也是很重要的一步。正如老师们常说的那样:“高考不会把你学的所有知识点都考到,但是就怕它考到你不会的知识点。”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把知识点的空白填满,所以,我们就需要对自己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
学会在学习中变慢,就需要我们好好利用错题本。从很多高考成功的人以及我自己的经验中,我深深地体会到错题本的重要性:那里记录了你薄弱的地方。对于自己不懂的知识点不能囫囵吞枣,慢慢地,你会享受这个过程。我在放慢学习速度之后,就发现了很多我之前不懂的问题。我把这些题拣出来,一个一个去问老师,问同学。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实在是一种享受,真正弄懂之后就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畅快感。另外,当别人在提出问题的时候。你可以去旁听,那样印象会更深刻。我今年高考时就遇到了这么一个情况。某一次听到其他同学问的问题在高考试卷上出现了,我的印象很深,当时的解法也记得一清二楚,所以答这道题的时候我没费半点力气。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结交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互相切磋,相互提高。在高三这个有点煎熬的时期,朋友之间的友谊也可以让人在疲惫中沐浴温暖的春风。
学习变慢,在一定量的基础上,实现质的飞跃。我的生活节奏也变得很“慢”了。我早上6点10分起床,中午午睡40分钟,晚上11点睡觉(我们早自习6点半开始,晚自习上到10点20分),这样,我有充分的睡眠时间。这让我上课从不打瞌睡,所以我上课的效率是很高的。下课,就是我自己的时间了,我喜欢去问老师题目,在最后的一个学期,文科班的老师差不多都认识了我,都知道我是个“问题学生”,只要老师让我逮着,他就知道不让我问完问题是不可能休息的。不过,老师是很乐意给学生解答的,而且会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来解答。很多人常会走入一个误区,认为晚上加班,花了很多时间,就可以考得很好,至少有个心理安慰:好歹我高三努力过了。打疲劳战我不赞成。晚上学习,白天精神不振,上课睡觉,这是真正的得不偿失!对身体也不好。努力睡好,吃好,才能真正学好。
我做事喜欢先计划好。在高三的时候,我常会给自己写下“每日必做”,在每晚睡前再总结当天的任务完成没有,并确定明天要做的事。提前有个计划,可以省很多时间,也让他高三的生活过得很有条理。高三的时间,要学会去挤。
2012年高考复习正在进行中,如何更好的进行高考复习,2012届高三学生也许还存有一些疑惑,下文是小编为2012届高三考生整理的各省市高考状元的学习方法,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高考状元学习方法汇总:
状元经验谈:2011年高考状元学习方法汇总
状元经验谈:详细盘点各地高考状元们的学习秘籍
状元经验谈:全国高考状元学习方法大盘点
状元经验谈:高考状元各科独门笔记汇总
高考状元单门学科学习方法:
状元经验谈:高考语文144分的学习经验
状元经验谈:生物课堂“三记三不记”
状元经验谈:高考状元传授英语学习“独门秘笈”
状元经验谈:高考状元谈学习物理的方法
状元经验谈:高三化学复习离不开记忆
高考状元复习经验:
状元经验谈:高考状元自述走向高考成功的10大理由
状元经验谈:高考状元一轮复习经验30条
一、备考知识点
1、关于文科的立体几何,他的观点是空间向量不要加,重点研究三视图,可以做个小专题。另外对于立体几何的大题,这几年主要考察线面的位置关系,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至于三种角了解就可以。
2、关于统计概率,建议不要遗留任何死角,线性回归方程都有可能在今年出现。
3、要体会导数的定义。
4、数列和三角这几年轮流出现在17题的位置,如果数列出现在最后一题,往往它会以函数为背景,如果数列出现在17题的位置,则主要考察通项公式及求和,求和无非就是这几种方法:公式,错位,裂项。
5、也有可能出现知识点交汇的题目。
6、关于选做题,2011年郑州高考后,他们做了分析,分析结果是几何证明选讲平均分只有2.2分,参数方程与极坐标6.3分,并且参数方程是高中数学中独立出来的一块知识,以解析几何中最基础的知识为依托,很明显参数方程要简单些。希望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有所侧重。
7、解析几何这几年主要考察直线和圆。二、二三轮复习郑州一中的做法:
1、选书并且对其中的内容进行删减补充,哪些题作为例题,哪些题是学生的作业,然后做成学生的复习资料。二轮要复习成果,搞好难点突破。
2、每周末都要做高考模拟卷,一轮的时候,也是这样,那个时候,没有复习到的知识点就出的简单些。每周都要选一天,利用课堂时间做选择填空,目标是大部分学生考到70分以上,每周做四个基础题,即三角,数列,立体几何,统计概率,难点在导数和解析的第二问。搞好大专题小专题的穿插复习,其中的小专题主要练了:平面几何知识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三角中的不等式,立体几何中的组合题,导数分离变量求最值,函数与方程等,孙老师还给出了具体的题,分析的很精彩。
3、三轮复习在高考前一个半月,每周两套高考模拟,针对出现的易错题进行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考前培训,例如培训书写格式问题,以概率为例,做到这几步,设事件,说关系,用公式,得结果,总结。要做到书不离手,基本概念不清楚,根本没法做题。“考前叮咛”写了八页,例如考前提醒你,集合要看清元素,集合不要忘掉空集。把许多知识点编成有意思的话做好温馨提示,这样也降低了学生犯错误的概率。
总之,研究的越好,效果就会越好。许多学校有可能在今年新课标第一年,打一个翻身仗。
下午是衡水中学的陈铁乱老师的讲座,主要是介绍了他们的二三轮的做法,特点是很细。
11月1日,在成都双流中学举行的“联想成就状元之路”全国巡回演讲首站中,山东省理科状元、北京大学元培实验班金融专业学生李明与高中生们一起分享了高考的成功经验和学习方法,他说,高考成功没有捷径,勤奋才是成功最可靠的保证。
“高三一年下来,我的改错本积攒下了6本,数学草稿纸就用了有3麻袋。我尽量做到对于所学的知识堂堂清、日日明,决不在当天留下知识的死角。”李明说,考上理想中的北京大学是他用勤劳和汗水换来的丰硕果实。“我准备了几个很便捷的活页本子,每当吃饭排队,跑操集合的时候,总会拿出来翻看几眼。充分利用好这些零碎时间,也让我收获颇多。”谈到课堂学习心得,李明介绍了一个绝招——跟着老师的眼睛走。“一方面通过自己的表情让老师了解学生理解与否,皱一下眉头或者微微一笑都是对于老师授课效果的回答;另一方面,可以避免自己在长达40分钟的时间里走神,而老师的眼睛就起到了一种监督和警示的作用。”
睡前“七问”
完成了一天的学习,准备休息之前,躺在床上时同学们可以问问自己七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我今天上课前都准备好了吗?因为只有做了充分的课前预习,才能在上课时跟上老师的思路,和老师同步进入角色。
第二个问题:今天在课堂上我与老师互动得如何?我主动参与了吗?我是今天的主角吗?
第三个问题:从这堂课中,我在知识、能力、方法、技能、情感上有所收获吗?第四个问题:在课堂上我投入了激情吗?有激情地学习,才是有兴趣的学习。 第五个问题:我今天的得与失在哪里?善于总结才能有所进步。 第六个问题:明天我还有哪些任务? 第七个问题:今天我过得快乐吗?我们要学会享受学习,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做情绪“恒温器”
经常使自己的情绪保持在一种稳定积极的状态是高考状元们的一种共同能力。积极的情绪能帮助你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要学会一些调节情绪或发泄情绪的方法。比如今天心情不好,可以去做运动,听音乐,找老师或好朋友聊天,看看最新的电影等等。又或者把不开心的事情写在一张纸上,然后把它撕碎!把坏心情一起撕掉,只留自信快乐的笑容常伴!
历届高考状元经验: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完成最后一百天
一只乌鸦决定要搬家,恰好被百灵鸟看到了,于是百灵问:“你在这片林子住了很久了,为什么要搬家呢?”乌鸦回答说:“在林子里,大家都说我唱歌的声音特别难听,都讨厌我。”百灵笑着说:“那也用不着搬家啊,你可以改变你唱歌的声音,或者尽量不要唱歌,如果你还是像现在一样唱歌,无论你搬到哪个林子里,大家都会讨厌你呀!”
因此,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知道,要想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不改变自己,不改变策略,就像这只乌鸦,光逃避显然是行不通的。
一、明确自己的目标
一、看历史书的方法
这里所说的历史书, 既包含学生使用的历史教科书, 也包括历史资料, 历史刊物、历史读物等, 还可以包括相关的历史学习网站。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 历史书非常丰富。要想学好历史除了大量的阅读外, 没有捷径可循。对历史书的阅读, 一般是先看历史书的目录, 了解整本书的知识框架结构;看书的前言了解成书的缘由;看书的正文可以知道书的内容以及作者对相关历史史实的观点。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 对重要的历史书要精读, 对一些不太重要的历史书仅需了解就够了。精读的书要慢读、细读、反复读;泛读的书则一目十行、蜻蜓点水, 快速地从书中吸收有用的信息。所有的历史书一般都由历史史实和历史评论构成, 对基本的史实, 我们在学习时要辨明历史书所记述史实的真伪;对历史史实的评价则要看是否符合历史事实本身, 是否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平时看历史教科书, 要五到:目录到, 从整体上把握教科书全貌;单元前言到, 把握学习模块概况;课文正文到, 掌握相关知识点和评价;课后练习题到, 熟悉知识是以哪种方式转化为试题的;书后的历史大事年表到, 对正文的强调和补充。
二、课堂听课的方法
历史新课程的学习是在课堂上进行的, 课堂也是学习历史的主要平台, 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重要场所。课堂听课的主要方法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听, 思, 记, 悟。“听”就是听讲, 要精神集中, 把握老师和同学讲话的要点和关键之处;“思”就是思考。一方面思考课堂上听讲的内容哪些需要记忆和学习, 另一方面也要思考课堂上的内容是否掌握, 有无疑问和困惑;“记”既包括在课堂学习中对获得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也包括对课堂上学习的要点做笔记。课堂的听课笔记内容应包括板书提纲、学习重点、老师对教材的拓展和挖掘等。笔记要简洁、明了, 以便于日后的整理和复习。所谓“悟”, 就是要学习和掌握老师处理问题的方法, 同时也要观察学习其他同学在历史课堂学习中的成功之处。
三、搜集历史资料的方法
历史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主动学习、研究性学习。学会搜集历史资料, 运用多种途径和手段掌握学习需要的历史信息。搜集历史资料首先要确定搜集资料的时间、地域和内容范围;第二就是利用有效的资料获取渠道。目前比较常用的渠道有三种, 一是到图书馆查阅相关历史资料, 二是利用互联网进行搜索, 三是进行田野和社会调查。对搜集来的历史资料, 要根据它对学习的重要程度进行筛选、分类、整理, 以方便在学习中使用和查找。
四、探讨历史问题的方法
学会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 掌握必要的方法是重要的。总的要求是论从史出, 史论结合。运用手中掌握的历史资料探讨历史问题前, 首先要对历史资料的重要与否进行认真的鉴定:包括材料的来源、材料的真假、材料的作者、材料的性质等。其次, 在使用历史资料作证据时, 要注意选用典型的、重要的材料, 以说明问题。要选用多则来源不同的相关材料来论证某一个问题, 遵循“孤证不立”的原则。三是全面认识和理解所选材料的含义, 不能断章取义, 主观臆断, 随意阐释, 要用证据支撑论点或结论。
五、做历史练习的方法
历史新课程的练习包括书面作业、调查报告、历史小论文、历史论坛、专题展览等多种行式。在做历史练习的过程中, 可以加深对已学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感悟, 也可以学会对历史知识的实际运用;同时练习的过程也是历史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的过程, 还可以通过练习及时发现过去历史学习上存在的不足, 及时弥补。这里所讲的“练习”主要是书面作业。按照历史问题的解决过程, 第一步就是审题, 也就是“获取和解读信息”。所谓信息, 即试题中的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号等。获取和解读试题信息, 首先表现为审题的精准;其次是能把握各种信息的性质, 回应信息提供的情景。事实上, 对信息的处理将直接影响解决问题的质量和速度。第二步就是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 即“调动和运用知识”。调动和运用知识, 即通过对信息的接受和反应, 启动原有的知识储备, 在经过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过程后解决问题。第三步, 正确表述事物的现象, 准确描述和阐释事物的特征, 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问题。描述事物的能力主要表现在观察的细致、全面, 表达的准确、简洁;而阐释事物的能力则在准确表达的同时, 又表现为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理性思维的水平。实际上就是指能通过思维过程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 并用简洁准确的学科术语予以叙述。论证是指引用论据来证明论题的真实性的论述过程。论证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 对学科知识整体把握的程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是论证问题的前提。第二, 答案组织的逻辑性和层次性。探讨, 即对问题的研究和讨论。探讨问题的过程实际上是立论的过程, 即对某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回归课本,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是高考生物冲刺阶段的首要任务
很多学生认为,临近高考,只有努力做题才能锻炼解题思路,提升解题能力,他们自认为课本知识已经熟烂于心了,不用在教材知识点上再浪费时间,其实不然。
高考试题年年有变,而且越来越趋于灵活,形式出现多样化,但是解题所依据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却是相对不变的,所以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知识是考生们高考取胜所必备的。学生要对基础知识深刻理解,把握基本概念、规律、原理的内涵和外延,做到提取准确、迁移灵活、运用合理,这样即使在考试中遇到新的问题情境,也能规范、准确地答题。
笔者建议考生要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实行“地毯式”清理,全面复习所有知识点,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可将一个体系的知识通过一条主线联系在一起,进行复习;将不同章节的内容进行有机综合,归纳成图解,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和巩固。
二、要少做题,精做题,有针对性地做题
高考冲刺阶段要少做题,精做题。做题的针对性主要体现在:一是对正在复习的专题进行重点训练;二是强化自己学习薄弱环节(如实验设计类试题)的训练;三是注重能力性试题(如图表类专题)的训练。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学生在做题时要把握好试题的梯度性。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尽量不要在这个时候做那些能力拔高的试题。在知识巩固阶段,做这样的试题一方面没有实际价值;另一方面,如果学生解不出来,便会大大削弱其学习的积极性,严重打击学生对高考的自信心。因此,此类学生应该要以基础试题作为重点练习的对象,基础知识掌握了,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提高。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可以有针对性地做一些提升能力的试题,进一步强化较为薄弱的环节,但切记不要太难,数量也不能太多,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三、考生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两个能力
1.审题能力
高考生物试题给出的信息可以蕴涵在文字中,也可以蕴涵在图表(包括模式图、示意图、曲线图、数据表格等)中。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深刻理解、掌握每个核心概念的关键词,对这些关键词要准确把握,帮助我们在做题时去分析问题、理解题意;要有深入分析图表、数据、曲线的意识,排除干扰信息,细心找出隐含条件,提取有效信息。
2.表达能力
用准确的生物术语表述答案,这一点在新课改下2009年、2010年、2011年的高考试题中体现得尤为突出。从每年高考阅卷的要求来看,很多考生语言表达不准确、不规范,导致答题失分。在平时的作业和训练中不要避开大型的非选择题,或只是看看参考答案,这样会使考生失去很多训练自己语言表达的机会,而这些题往往是最有区分度的。
四、考生要注重实验,加强实验与探究能力的培养
众所周知,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各种各样的生物学实验为学生提供了认知的学习背景,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借助实验还可以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如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因此,考生要注重实验,加强实验与探究能力的培养。
课本中涉及很多实验,加强对一些经典实验,如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等实验的剖析,分析其原理、每一步操作的目的,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科学的解释等,这些都是培养、锻炼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思维能力的好素材。
加强实验与探究能力的培养还要求考生:重视实验过程的操作(课本实验);重视实验过程的思考(实验原理、假设、预期、方法步骤、结果与结论);重视实验过程的表达(文字、图、表格等多种形式);分清探究性问题的性质(验证或探究、结果有无预测,是否需要讨论等);重视实验的正确思维方法、实验设计的过程和原则(如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可行性原则等)等;关注科学史和科学方法。加强实验设计中实验方法的运用,重视新课标中的模型知识与各种科学方法的应用。
五、考生要关注生物科技发展与生产和生活实际间的联系
教育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而高考三个“有利于”的思想则是其本质意义的真实体现。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理综试题都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即科技应用类试题比例不断增大。热点信息题的出现是高考改革的必然产物,在未来的高考中这一点会继续体现。这要求考生要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各类问题。高考生物试题是以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立意命题的,力求比较真实和全面地模拟现实。复习时,要善于从各种媒体中获取有关生命科学发展的重大热点信息,如基因图谱(诊疗)、细胞全能性、细胞癌变机理与治疗、艾滋病、生态农业等问题,培养自己摄取有效信息、迁移信息的能力。
8. 本篇自20XX年8月2日17点起实行
生活篇
1. 规律用餐,每日饮食上消费上限10元(含)
2. 节约rmb,不进行不必要的消费,原则性每周生活费节约出50元,底限(特殊情况除外)为每月150元,为有利于节控,每周开始直接存50元到银行卡上,若需要再取
3. 保证每天的夜间睡眠时间7小时
4. 不与家长吵架,言谈不合3句内必须主动让步,可以选择沉默
5. 本篇自20XX年8月2日22点起实行
娱乐篇
1. 每星期上网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个小时,底限(突发事件下)每星期不超过3个小时
2. 上网只限于写博客、管理贴吧等,禁止玩一切游戏,高考之后有的是时间
3. 不通宵上网、喝酒和其他一切娱乐活动
4. 本篇自20XX年8月3日0点起实行
情感篇
1. 不谈恋爱,不与女生密切接触
2. 不看诸如《花火》等青春文学类的书籍,以及言情类文章,摘抄本不再摘抄描写或影射爱情的文字,以避免思想波动为宗旨
3. 不主动与女生说非必要的话
高考前学习计划篇三
【小贴士1】不要被老师牵着走
高三有其特殊性,学生要时刻抱有“因人而异”的观念,密切结合自身情况学习。然而不可避免,老师布置学习任务往往得顾及整体,这使一些基础较好的同学不得不做“无用功”。所以高三需要学会的第一点就是:不要被老师牵着走。譬如抄写,如果你觉得不用抄写你也能背出单词,那就别抄;譬如整理文言文课文中的词法、句法,如果你觉得这些内容很简单,已经掌握了,那就别整理了……时间宝贵,得把它用在更需提高、更见成效的地方!
【小贴士2】参考书的使用应求“精”
《高中历史怎样学》、光明日报版的《高三数学测试与评估》、龙门书局的《高考中的数学方法》等都是相当不错的教辅书。吃透一本好书比潦潦草草地做几本有效得多。有些同学光做习题不对答案,这种做法的效果几乎是零。不对答案,意味着根本无法“从错误中提高”。但做错的题并非看懂答案就行,而应在“看懂”后的第二天尝试独立地再解一遍。
【小贴士3】别忙着查词典
做英语试卷时常会碰到不认识的词,不要立刻查!陌生的词多碰到几遍,反复记忆后,它就成了你词汇量中的“库存”了。查生词时,注的解释最好是英文的,一方面英语的点滴阅读能培养良好的语感,另一方面英语解释常有中文解释无法比拟的贴切性。
【小贴士4】老老实实地背诵
高三要背诵的东西相当多,而人的遗忘率是呈先快后慢的走势的。因此,背诵时应背诵(看、背结合)——一小时后再背一遍——第二天再背一遍——七天后再背一遍……相信很多人对繁重的背诵很是头疼,但如果高考中因为这种“死”的东西造成失分,不会觉得不甘心吗?所以,老老实实地背吧!
【小贴士5】精选讲座、补课班
在高三后期,各类讲座、竞赛会接踵而至。对于讲座,要选择针对自己水平的去听,十分关键的一点是要当个“包打听”,询问有经验的老师,一定要把某时某地举行的权威讲座给“挖”出来!补课也是同样道理。花些时间去听个“经典”的补课班,一旦参加就要认真去学。但补课得保证自己是学有余力的,先基础后提高。
【小贴士6】通过“玩”进行“学”
一整年毫无休歇地学估计没人撑得住,即使身体不垮,心理上也会受不了。但这个理由并不能成为高三“玩”的借口,在高三,“玩”中亦应有“学”。看看简化版的英文侦探小说,不知不觉中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听听《疯狂英语》中美妙的诗文朗诵,我保证那决不会比流行音乐差;看看能为作文提供人文底蕴的李泽厚的《美的历程》……在紧张枯燥的高三学习中,这些已是足够有趣的消遣了。常被人问起:“有没有什么学习捷径?”我想说的是:学习没有捷径,只有技巧和方法。怀一颗“天道酬勤”的心,以技巧结合切实的努力,成功便有可能为你所得。开学后,高三将进入集中复习阶段,作为过来人,我想谈谈我的感受。
我们通过调查各类学生的学习方法,总结成下表,供学生借鉴。
典型不良学习习惯
1、概念的重要性被忽视,而一些难题,怪题倍受青睐。
2、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自己喜欢的科目上,冷落了其它科目。
3、平时依赖计算器,一考试就犯计算上的错误,搞的自己手忙脚乱。
4、听老师讲例题觉得会了,自己用参考书时一看题明白了就以为自己会了,不再动手去做。
5、匆忙应付老师作业,搞题海战术,却不认真对待做题时发现的问题。
6、听课时将内容一股脑塞进去,不动脑筋去思考所以然。
7、成绩好一点的同学认为老师上课讲的太简单,开小差。其实忽略了老师对某一些关键问题的分析。
8、将老师讲的例题一字不漏的抄下来,而同时忽略了老师精辟的分析。
9、晚上开夜车,白天没精打采,形成恶性循环。
一般学习策略
1、课前预习,找出问题,听课时才能有重点的听。
2、认真听讲:将老师将的精华抓住。“课上一分钟,课下半天恭”。
3、记笔记:基本概念不用记,而老师对概念的解释特别要记。老师讲例题时,将题抄好之后,就听老师分析、解题,最后把答案抄下来,课后在自己独立做出来。
4、课后把当天所学的内容看几遍,想一遍,直到全部理解后再去做题,否则只是应付作业。这样事半功倍的掌握了知识,以后少了许多障碍。
5、每次考试前都将平时作业和以前试卷中做错的题重新做一遍。这是查陋补缺最好的方法。
学科学习策略
语文:虽然考的几乎都是课外知识,但是能力的培养需要课内来提高。
语文学习:
1、记基本的字词、文言虚词意义及用法。
2、阅读现代文,分析写作技巧,作文列提纲。
3、重视课外阅读,但由于时间关系,只能读一些精短的文学、科学作品,提高语文水平。
4、做阅读理解时做到泛读、精读、扫读。浏览一遍知道大意,精读掌握段落大意及答题点,第三遍搜寻问题答案。
英语学习:
1、牢记单词,当然包括它的用法,争取每一个单词背下一两个例句,用起来就不容易错了。
2、系统的学语法,平时零零碎碎记下来的要及时总结,更要看系统总结的书。
3、加大阅读量、背诵文章。建议每天晚上将白天学的单词背一遍,语法记一遍,早自修再回忆一遍。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外语的学习就需要长期积累才能见成果。
数学学习:
1、数形结合思想,每一个初等函数在头脑里有清晰的图,由表达式得图象,从图象推定义域、值域等。
2、函数与方程的思想,例如二次函数定义域、值域在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中的应用。
3、分类讨论,例如在求解含参数的不等式时,分别讨论参数取值范围,复杂的问题分割成几个简单问题了。
4、数学要多做题,才能见识,掌握多种题型,
学习时间安排
高中三年:
1、高一、高二下题池。不在于做的题多,而在于精,做过的题力求弄清弄透,这样弄清一道题,意味着弄懂一批题。
2、选好参考书。应选有知识总结,例题多,讲解详细的参考书。
3、高三为了加快解题速度,找到解题感觉,提高技巧,就要下题海多做一些习题集。
一天时间安排;
1、早晨背一些英语课文或课文的名家名段,或一些古代文言文;不用早晨时间写理化作业。
2、晚自习一般是先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然后写作业,做一些练习题,复习完了,理解了再做题,比做一道,翻一下书效率要高得多。
3、有时间再分专题的读一些英语语法,如:虚拟语气,连词之类。
学习建议
1、找一个竞争对手,大家成绩不相上下,由此共同进步。
2、带着问题去听课,时刻准备着回答老师的问题,会让自己精力非常集中,并且要边听边动脑筋。
3、建立一个错题记录。
4、把每一张试卷当做自己能力和水平的检测。做的好,给自己一点信心,做的不好,说明这一阶段努力不够,需要再接再厉。
5、专项,综合,强化。先将每一章节的知识各个击破,然后再将知识连成一个网,做一做历届高考最后几题。最后强化练习模拟题。
重要观点
1、非淡泊无以明智,非宁静无以致远。心态一定要平静,每一次考试认真对待,好不骄傲,差不气馁,关键在于凭心而论你努力了就行了。
2、随时随地不让自己做无用功,看书看不进去时就做题,头脑发胀时休息一会儿。做数理化习题做的恶心了,马上换语文书看看。学习若能统筹安排,就不会觉得十分疲劳,就是这个道理。
3、既不能妄自尊大,以为自己什么都会了,也不能妄自菲薄,遇到一点挫折就放弃努力。决心给了我们动力,信心给了我们勇气,恒心给了我们成功。每一个人都要做好一种心理准备,承受一次次的打击。尤其是学习不太好,又一直在努力的同学,成效不可能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量变达到一定的度,就会质变。
4、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劳逸结合,“8-1>8”。每天适当的到操场活动一下,让大脑有更充沛的精力学习。例如在傍晚散步、打一会儿篮球。消除一天的紧张,既而晚上能更好的学习。
5、多一份自信。学习不理想,或是现实与期望尚有差距的同学,信心是很重要的。相信自己曾经成功过,自己一定能行。
6、文科学习切忌急功近利,文科主要考能力,而能力是平时积累的。可能有人觉得努力了好一阵字也不见效,可是如果不努力更不会见效,努力总有一天会见效。
经过了一轮的复习,考生对自己高中所学知识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也能够逐渐建立自己的知识脉络。通过这些知识脉络,考生就已经可以解答高考中的中档题了。所以,实际上在二轮复习阶段,考生的解题能力已经有了比较明显的进步。同时,这个阶段也是同学们学习水平的分水岭,成绩在这个时候就开始逐渐拉开差距。
进入高考第二轮复习,考生应该树立以下目标:
①重拾遗忘知识点
高考第二轮复习就绝对不像一轮复习那样按部就班了,复习前后的跨度非常大,而且老师往往会以专题的形式来进行复习。这就需要考生首先回顾一轮复习中所学到的基本知识,找到相关内容进行提前准备,抓住复习的主动权。虽然经过一轮复习后,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但是在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方面还是非常薄弱的。同时,由于一轮复习的知识量非常大,一些概念、公式和方法会慢慢遗忘,所以,在这个阶段,就更应该回顾课本、学习笔记和纠错本,避免知识点大量遗忘,尽可能地巩固自己的学习效果。
②搭建知识结构桥梁
关键词:学习需求;知识;能力;物理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48(2007)8(S)-0015-4
1 前言
“需求”是理想状态和现实状态之间的差距,是对存在的不平衡状态的体验。学习需求是社会和教育的客观要求反映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学生对学习的主观需要;需求是一种差距,是指当前结果和期望结果之间存在的距离;学习需求分析是指通过系统的分析,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定问题的性质,论证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调查研究过程。学习需求分析的结果是提供“差距”的有关数据和资料,以此形成设计项目总的目标。而以学生为对象,用科学的方法收集信息,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缺失或不平衡,确定现实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距,并寻求满足这种差距的对策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需求分析。伯顿(J. K. Burton)和梅里尔曾把学习需求分为六类,分别为: (1)标准的需求(normative need );(2)比较的需求(comparative need );(3)感到的需求(felt need );(4)表达的需求(expressed need );(5)预期的需求(anticipated need); (6)重大事件的需求(critical incident need )。六种学习需求的核心均在于确定“现状”与“应该是或必须是”之间的差距。本文主要依据标准的需求(normative need )、比较的需求(comparative need )和感到的需求(felt need )进行分析。标准的需求即学生个体和班集体在物理学习方面的现状与既定高考标准相比较而显示出来的差距,而高考标准主要分为知识标准和能力标准;比较的需求是同类主体通过相互比较而显示出来的差距,这里主要是特长班与平行班的比较;感到的需求即个体认为的需要,是个体必须改进自己行为或者某个对象行为的需要和渴望。
经过高三的总复习,在面临高考前,学生的学习现状是怎样的?和高考要求的标准之间有多大差距,师生如何进一步加强知识的复习和能力的培养?这些是高考前物理教学中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目前的文献资料显示,研究的主要方向在校本课程的学生需求分析,而高考前的需求分析几乎没有,笔者根据学生需求分析理论结合考纲和教学实际,从知识、能力、对老师的希望三个需求维度编写物理学习需求问卷,对学生物理考前需求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对考前物理复习提供一定的参考。
2 方法
被试:在南阳市第一中学选择高三两个平行班和两个特长班,每个班随机抽样15名学生,平行班、特长班分别30名学生。(特长班为高中入校时成绩靠前的学生组成的班级,平行班为入校成绩稍靠后的学生组成的班级)
方式:根据需求理论和考纲要求设计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60份,有效问卷60份。
3 研究一:知识疑难需求调查与分析
3.1 研究结果
3.1.1 知识疑难需求登录
对任一模块均从考纲要求的知识进行总结,知识疑难问题出现频数超过3,则作为一个典型问题进行频数登录。
3.1.2 知识需求频数变化特点
(1)笔者根据登录的问题需求情况绘出问题需求频数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曲线,以期能更清晰地反映问题需求情况。
图1展示了特长班问题需求频数变化情况。
由图1可以看出,特长班知识需求频数较大的是:3、受力分析;4、运动分析;5、功能关系;8、状态、内能12、电路分析;13、安培力应用;15、波尔能级。频数最大的是功能关系和电路分析。
图2显示了平行班问题需求频数变化情况。
由图2可以看出,平行班知识需求频数较大的是:1、弹簧问题;3、受力分析;4、运动分析;5、功能关系;6、冲量动量;8、气体状态、内能;10、场基本概念;11、粒子运动;12、电路分析;13;安培力的应用;其中最大的是功能关系。
图3显示了特长班与平行班问题需求合计情况。
由图3可见,特长班与平行班共同问题需求频数较大的是:3、受力分析;4、运动分析;5、功能关系;11、粒子运动;12、电路分析;13;安培力的应用;其中最大的是功能关系。
3.1.3 特长班、平行班情况对比
针对前面问题需求分析,笔者想探讨两个样本所代表的总体在知识需求上的关系,结合前面的调查分析,笔者挑选了问题需求较大的前13个问题项目,考虑到影响学生知识需求的因素受其它变量的影响,对特长班和平行班进行偏相关分析,计算结果显示,两个样本的偏相关系数为0.9736,P值为0.000<0.001,在0.001的相关水平上两者表现为强相关。见表2
由以上两个表反映的情况与教学实际工作相符,受力分析、运动分析、动量、功能关系、电路分析等是所有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共同的难点,因此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掌握现状与高考标准的距离较大,两个样本表现出很强的相关性;同时,在相同问题上的需求平行班更强烈于特长班,因此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
3.2 讨论
结合内容和图表可以看出:
力学:特长班、平行班共同的问题是弹簧问题、摩擦力问题、受力分析、运动分析、功能关系、冲量动量关系等六个问题。但平行班更突出的问题是弹簧问题、受力分析、冲量与动量关系问题。在受力分析问题上,特长班主要表现在受力比较综合的情况下容易出错和受力分析时研究对象的转换不熟练;而平行班主要集中在受力比较多时,变力的分析易出错。运动分析问题上,特长班主要表现为多物体多运动的拆解和物理量的对应关联上不熟练,平行班主要表现为运动分析过程的细节把握不准。功能关系问题,特长班问题集中在系统能量守恒和隔离体的功能关系转换不清,功能关系的利用容易出现丢掉一个力的功,平行班主要表现为不会求基本力的功(摩擦力的功,弹簧弹力的功),少求力的功,少计算能量,基本的功能关系不清;动量观点上,特长班主要表现为动量的观点以及与能量的综合应用不熟练,平行班主要表现为矢量运算、规律应用不熟练。因此,在问题的反映上特长班表现为复杂的、综合的应用不熟练,而平行班表现为基本知识的应用不熟练。
热学:特长班和平行班共同的问题是气态方程和热力学定律的综合应用不熟练。
电磁场:特长班和平行班都表现为场的基本概念和运动轨迹分析问题不清楚,平行班表现尤甚。
电磁感应回路:特长班、平行班共同表现为复杂电路及其结构的变化、回路动态变化不清楚,含电容器电路、电动机电路、高压输电线路和安培力作用下导体棒的运动、安培力的冲量、安培力的功与电量、热量、距离、动量、能量等的关系不清楚,平行班表现尤甚。
平行班和特长班受教学目标、内容等共同因素的影响,在知识需求上表现为强相关性;但是由于平行班和特长班学习情况的不同,两者在需求强度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
3.3 结论
在知识问题需求上,受力分析、运动分析、动量、功能关系、电路分析等是所有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共同的难点,学生这些问题的现状与高考标准的距离较大, 因此需求相同,两个样本表现出很强的相关性;同时,平行班相对于特长班在相同问题上的需求更强烈于特长班,两个样本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
4 研究二:考前能力需求调查与分析
4.1 考前能力需求统计
笔者在研究知识需求的基础上,对学生能力需求进行了调查,以期能发现考前学生的能力需求的共性和差异性。
4.2 讨论:学生普遍认为自己的实际能力与高考能力要求有较大距离,特别是认为分析综合能力和实验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但是,在相同能力需求项目上,平行班的频数比特长班要小,这是为什么?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5 研究三:对教师教学的需求调查分析
5.1 对教师教学需求统计
5.2 讨论
从图5可以看出学生对典型题、错题讲解的需求最大。无论是平行班还是特长班,共同的是对老师高考前能讲典型题,易错题的希望。调查显示学生在考前的这些需求,实质上与学生对高考的想法对应,学生需要解题有思路,并且结果要正确,学生最关注的就是符合高考考试的要求。
6 总结论
1.在知识问题需求上,受力分析、运动分析、动量、功能关系、电路分析等是所有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共同的难点,学生这些问题的现状与高考标准的距离较大, 因此需求相同,两个样本表现出很强的相关性;同时,平行班相对于特长班在相同问题上的需求更强烈于特长班,两个样本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
2.在能力需求上,学生普遍认为自己的能力与高考能力要求有较大距离,特别是认为分析综合能力和实验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3.高考前学生对老师的教学需求是进行必要的限时训练,最重要的是讲易错点和典型题,适当地讲知识结构和方法。
参考文献:
[1]田海燕.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学生学习需求分析.2004年硕士论文.
关键词:高考英语改革,大学英语,学习动机和特征
一、引语
2010年, 教育部开始提出探索英语“一年多考”的考试方式。2013年, 北京市考试院公布中高考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拟从2016年起, 高考英语分值由150分降到100分;与此相对应的是, 高考语文分值由150分提高到180分。分数一降一升, 支持者认为, 改革让英语回归“工具性”,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母语水平。目前的英语教学确实存在很多弊端, 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付出很大的精力, 但收效甚微。“英语过热, 国语反而弱化, 是这几年社会关注的焦点。考试是一个指挥棒, 引导学校教育的重点指向, 要让英语在学校教育中回归它的本质, 高考改革就成了一个很自然的选择。”北京高考英语改革在网上也引起了关注和讨论。多数网友对新政策表示支持, 认为这是在教育改革方面迈出的一大步, 希望能借此走出国内“事倍功半”的英语教育困局。反对者则认为, 想通过调整分值“打压英语”实现改革目标, 是“下下之策”。
虽然学术界对高考外语改革的观点众说纷纭, 但是种种迹象表明, 在被社会各界轮番“吐槽”之后, 英语在中国教育体系中岿然不动几十年的重要地位, 正在被动摇。高考外语改革对英语学习者的动机产生的影响在逐步显现出来, 英语学习的工具性特征将成为影响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
二、高考英语改革背景下, 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和特征表现的变化
加拿大语言学家Gardner (1985) 将学习动机或取向分成两大类:第一类, 工具型, 即以语言为工具达到某个实际目的;第二类, 综合型, 即对目的语使用者和目的语文化感兴趣, 希望了解和融入目的语文化。对学习动机的另一种划分是将其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前者为了从语言学习活动本身获得愉快与满足, 而后者则将习得语言作为途径以期达到某一目标。许多研究表明, 学生学习第二门语言的主要动机是工具型动机。研究表明, 内部动机可以促使学生有效地进行学校中的学习活动, 具有内部动机的学生渴望获得有关的知识经验, 具有自主性、自发性。具有外部动机的学生的学习具有诱发性、被动性, 他们对学习内容本身的兴趣较低。
2014年, 教育部文件出台一年后, 课题组对在校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 通过这次摸底, 了解到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主要集中在出国研修、学科研究和文化推广三个方面。相比2011年课题组对大学英语学习动机的调查问卷结果, 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特征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变化, 即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更加明确, 主动性学习积极性明显增加, 被动式学习情况大幅减少。大学生开始考虑英语在自己未来发展过程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以及如何更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应用水平。大家普遍认为, 英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 更应该强调学习的实用性训练, 根据将来的发展方向参加更具有针对性的英语训练班学习, 而不是过多强调语言基础训练, 无目的、无方向地被动性学习。
通过对大学生在高考英语改革前后英语学习动机和学习特征的变化, 可以归结为三类:工具型学习动机、研究型学习动机和文化型学习动机。根据学习动机的划分可以看出, 第一类和第二类学生学习动机可以归结为外部动机, 而第三类则更倾向为内部动机。
三、高考英语改革背景下, 大学生英语学习特征表现
1.工具型学习动机。外部动机 (extrinsic motivation) 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工具性学习动机是居于英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 将对这类学生的未来学习和生活需要提供重大帮助而诱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在高考英语改革政策出台后, 大学生英语学习越来越注重听说训练和实践交流活动的参与。大部分同学认为, 英语应该突出工具性作用, 让英语回归到一种“有用的语言工具”的本质, 让真正有需要的人去专业学习, 允许不需要它的大多数人只是基本了解, 这才是英语教育的应有定位。因此, 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的诉求:首先, 英语的学习在于交流, 根本目的是能够达到信息传递, 因此听说训练的周期和强度应该适当增加。其次, 加大听说训练的规范化和语言材料的目的语的本土化。在听说练习过程中, 注意中西方语言表达习惯和词汇使用的差异。再次, 不要过分强调语法, 语法错误不应该成为影响交流的桎梏, 尤其是语言教学过程中适当忽略语法错误而达到语言交流的流畅性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值得鼓励。最后, 英语水平考试与国际语言考试接轨, 适时引进西方的托福、雅思考试体系。
2.研究型学习动机。近年来, 由于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加, 大学毕业后选择继续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的学生比例逐年增加。研究生学习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需要阅读大量的专业书籍和文献, 尤其是国际重要学刊大都是英文文本, 需要学生有很强的专业英语阅读能力, 所以英语在其后期的学习研究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 学生必须在本科阶段的英语学习中, 尤其是专业英语阅读能力上打下扎实的基础。研究型学习动机的学生学习特征体现在:第一, 在基础英语学习阶段表现出对专业知识词汇的翻译和表达的浓厚兴趣。第二, 在学习中刻意谋求特定领域的翻译知识积累。比如, 偏好于本专业国内外期刊文章的阅读。第三, 渴望教学大纲中增加专业英语的授课周期和授课量。第四, 更关注本学科国际发展动态和各种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活动的举办及成果发布。
3.文化型学习动机。与前两类学习动机类型相比, 文化型学习动机更倾向于内部动机作用。内部动机 (intrinsic motivation) 又称内部动机作用, 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这一类型学生首先语言文化的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 并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快乐。通过自身的努力, 达到不断提升自己能力, 实现自己愿望。近年来, 我国将汉语国际推广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在世界各地建立了400所孔子学院和535个孔子课堂, 共计935所, 分布在全球108个国家 (地区) 。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的建立不仅为我国文化推广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同时也为大学生志愿者提供了学习机会, 使之能够有机会展示自己在文化学习方面的成果, 也成为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又一重要动机。文化型学习动机特征主要体现在:第一, 大学生更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第二, 大学生更热衷于在本科学习阶段参加外籍师生的联谊活动。第三, 大学生更期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尤其是在外语教学中增加中国文化的双语教学课程的培训。第四, 学生更希望在毕业后有机会参加国家和学校外派汉语教师和志愿者项目。
四、高考改革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向的启示
时评家盛翔撰文指出, 降低英语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提高汉语和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位置, 这是一个很正确的方向。让真正有需要的人去专业学习, 允许不需要它的大多数人只是基本了解, 这才是英语教育的应有定位。
目前, 高考英语改革虽然尚未撼动大学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但对大学英语的冲击和影响仍会逐步显现出来。因此, 通过高考英语改革, 高校英语教学应该得到以下几方面的启示:一是, 做好大学英语与中学阶段授课内容的衔接, 明确大学英语教学定位。大学英语阶段的授课应该侧重英语专业方向训练, 实现从基础知识积累到专业应用能力的跨越, 而不是基础英语学习的巩固和简单延续。二是, 从教学模式上, 尝试根据学生学习目的进行分班, 让真正需要的人有实质性的提高, 让不需要的人有更多时间从事其感兴趣的课程学习。根据学生的学习诉求, 增减相应的课程教学。三是, 英语作为交流工具首先应该在听说上下功夫。高考英语改革, 虽然分值降低了, 但是听力所占比例却明显提高了, 这说明英语学习交流工具的定位将更加突出, 所以, 大学英语更应该在进行实际交流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上进行强化, 尤其是要增加专业英语的实践机会。四是, 英语应该在传播中华民族文化以及吸收借鉴其他民族先进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大学英语教学旨在培育既能够通过英语交流沟通又能够通过英语提升开阔的事业和文化素养的复合型社会人才。
五、结语
高考英语改革不等于高考不考英语, 也不会削弱目前的英语教学, 而是引导大家正确看待英语的地位, 回归英语作为语言工具的本质。从国际上看, 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把英语放在一个终身学习的位置上。大学英语教学受到了高考英语改革的冲击和挑战, 其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提高。最新高考改革形势下, 高考英语加大了改革力度, 这势必会对大学英语带来冲击和挑战。大学英语教学应该以高考英语改革作为风向标, 调整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和模式, 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培育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为我国的经济、文化发展和中国梦的实现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Gardner, R.C.Social Psychology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London:Edward Arnold Ltd, 1985.
【高考学习】推荐阅读:
高考状元谈学习方法——语文144分的高考状元学习经验07-01
高考状元谈地理学习06-19
高考状元最佳学习法09-23
高考冲刺学习计划表05-27
高考状元的学习经验10-26
高考状元的个人学习计划10-26
高考理科状元学习方法11-13
中考高考状元学习方法12-12
高考数学学习方法和技巧07-18
衡水中学高考复习班如何学习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