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深处作文

2024-08-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记忆深处作文

记忆深处作文 篇1

是一些复杂和繁琐的事物遮蔽了我们的双眼,让我们狭义了对美丽的感悟。自然,风景就被归置到了“山水”中,似乎只有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才是风景的真谛。

但请恕我看清了这一点,虽然我不曾诠释所有的美丽,但我清楚的知道,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肥沃的土地,土地孕育了每一个人的风景。但人心面前总有一扇窗,有的窗日夜常开,有的窗随风开合,而有的,却终年闭着。我相信每一个人都有一片随心的风景,但是那扇窗决定了风景是否被发现过。

如果风景是一种品质的话,那窗就是遮蔽人心的面具,虽然是虚伪的,但也是一种保护。心中最纯洁的一面谁都想表现出来,因为那是一个高贵的人最值得称赞的。但并不是所有人的都可以那么做,这让我想到了一个小偷。他是一个小偷,没错,但他却演绎了超出虚伪面具下最伟大的爱。一天,他偷了一部手机,回到家,手机中传来一阵亲切的呼喊声,有信息了,上面写道;“先生,失去这部手机,我的心在滴血,你知道吗?手机里那个女孩的声音是我女儿的,三年前我和妻子离散了,见不到女儿,我就想了这个办法,对我来说,这是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原来呼喊的童声是手机主人的女儿,想到自己和他相同的处境,他落泪了,把手机又放到了那人的衣袋里。

我相信,他的风景会是一片花海,虽然小偷不能将心中的风景敞向世界,但如果他有了纯洁的雨露,花还是会为他一个人盛放的。

记忆深处作文 篇2

也许跟学校有着太多的不解之缘, 也许是渴望纯真的回归, 我的快乐记忆多半都和我的求学生涯紧密相联。从小学到大学, 经历了多少老师, 一时半会我一下子也说不清楚, 但我的内心告诉我:时空的间隔没有拉远我们的距离, 老师们的言传身教至今还还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运行在我的行动中。春节快到了, 很想温馨一下记忆深处的永恒, 让自己回到那梦一般的仙境, 再次亲身感受一下恩师们的教诲。

小时候的我有两三年是在东北的山区度过的, 山区的条件不算好, 但是有山有水有真情。五岁时, 我上了小学一年级, 其实最真实的原因是儿时的小伙伴们都上了学, 母亲怕我孤单, 加之表哥在学校里做老师的缘故, 我也就幸运地成为了一名旁听生。我的老家有一条很深很长的隧道, 据说这条隧道是日本人挖的, 抗战时很多的物资都从这里被日本人运回了日本国。辽沈战役时国民党、共产党的军队也交相使用这条隧道, 因为一百公里后的终点就是锦州, 那是国共军队争夺的焦点。我的学校就坐落在隧道旁边, 它也就有了“洞口小学”这一名称。由于年龄小, 再加上孩子的天性, 上学对我来说, 就是换着法子玩。那时的我真正享受到了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观在我小的时候就得到了最好的验证。记得我在学校里最快乐的事就是坐在教室里听火车驶过隧道的声音, 随着“卡塔、卡塔”有节奏的韵律声由远而近, 我们的桌椅也会随着美妙的旋律跳起舞来, 我们坐在板凳上尽情地享受着城里多数孩子几十年后才能享受到的电影院里3D、4D的效果, 飘飘然像神仙一样, 短暂而又美妙, 每天我们都可以享受到四次这样的经历。因为学校本身就是防空洞, 我们可以在类似迷宫的教室过道里钻来钻去, 下课后捉迷藏就成了我们必不可少的游戏。那时我不懂旁听生与正式学生有什么差别, 唯一不同的待遇是作业、考试我都被取消了, 跟现在的学生相比, 那时的我接受的教育已全然跟国外接轨。

我的第一位老师也是我的启蒙老师, 老人家姓陆, 自我离开东北, 有三十几年未见, 但是陆老师的音容笑貌依然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倔强竖起的头发、轮廓分明的脸颊, 除了浓浓的东北乡音, 哪一点都像鲁迅先生。陆老师是个全才, 给我们上语文、数学、美术、音乐等诸多课程, 现在回想起来, 陆老师最适合教综合实践课程。陆老师对我们很严, 我坐在第一排, 稍有过分之举, 他的教鞭就准确而又小心地落在我的头上, 真是很享受这种充满爱意地敲打, 因为在以后我的学习生涯中再也没有出现过这种类似的“爱的传递”了。在学校里吃饭是同样快乐的事, 因为没有食堂, 母亲们都是把备好的饭菜装在饭盒里让我们带着, 中午的时光温馨而又幸福, 阳光底下的孩子们说着着数不尽的快乐, 分享着可口的食物, 吃过之后就一溜烟似地跑到山上疯去了, 随着陆老师“叮铛叮铛”的敲钟声, 我们从山上一路小跑下来, 冲进自己的教室, 又开始跟着陆老师画画、唱歌、读课文……

在东北的旁听学习生活仅仅维系了一年, 我就跟随父亲去了上海, 因为妈妈说我要真正“上学”了。带着太多的未知和茫然, 一个山里的孩子就这样去了一个自认为很大的都市。因为已经开学两个星期了, 我在同学们的众目睽睽之下惴惴地进了教室, 语言的不通和上海人特有的优越感, 让当时我幼小的心灵产生了诸多的不适。胆小而又陌生的我不知该如何表达自己, 以至于我的橡皮被旁边的女同学拿走了, 我也不敢吭一声。当时的蔡老师是我的班主任, 她那时没结婚, 人很漂亮。在我的印象中, 蔡老师和蔼可亲, 对同学总是很体贴。山里的孩子不讲卫生, 同学们有时会略带嘲讽, 蔡老师每天会都会检查我的手, 看到我的手指甲长了, 她都帮我剪掉, 并嘱咐我要注意个人卫生并提醒我每天带手绢。在她的精心呵护下, 我的行为举止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我最喜欢上蔡老师的语文课, 她不但讲解的非常有趣, 更重要的是她经常鼓励我大声朗读课文, 在有人听课的时候, 她更是让我当众朗读, 尽管长期的东北生活让我平翘舌音不分, 但在她的心里孩子能勇敢表达自己就是最棒的。蔡老师教了我们三年, 在三年中我顺利地度过了不适期, 在三年中我适应了城市的教学环境和与人交往, 更重要的是, 蔡老师在给予我极大的自信的同时也让我更加明白人要学会爱人。

邓小平同志支援苏北的政策将爸爸带到了淮阴, 我的中学生活也就从这里开始了。远离了大都市的喧嚣, 来到了我从来不曾听说的淮阴, 说实话, 淮阴给我的第一印象并不好, 总觉得这里是个乡村, 尘土飞扬下驴车、马车、自行车承载了更多的运输任务, 公交车、汽车很少, 唯一看到的高楼就是清江商场, 大概有三、四层吧!带着失望, 带着巨大的视觉反差, 我开始了自己的中学求学之路。现在想想那时可能是我的虚荣心在作怪, 上海人的排他心理不小心也在左右着我。在淮阴教我的老师有很多, 但对我产生重大影响的却是我在淮中上高一时的一位实习老师。记得周老师在我们班实习了两个月, 临走前要给我们上一节语文汇报课。因为有他的老师、领导一起听课, 周老师准备得极为充分。可是不知怎么的, 上课后同学们一点也不配合, 任你如何启发, 同学们就是不予回应。坐在座位上的我心里非常难受, 觉得自己应该站出来了, 于是周老师每提一个问题我都一一作答, 即使是不知道答案的我也会说出一二, 整个课堂成了我们两人的问答训练。下课后, 周老师感觉还不错, 他说我是一个勇于表现的人, 这真是大大误解了我, 我想他是不会知道是我的爱心推动我做到这一切的。他还建议我可以尝试演小品, 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并且希望我能在他们毕业时能到淮阴师专来演一下, 当时我连一点思考都没有就爽快地答应了。于是我开始了自己的创作和演绎, 经过两个星期的准备, 我的处子演出终于亮相师专, 演出很成功, 周老师在演出后给了我最热烈的掌声, 并且鼓励我坚持演下去。从此我开始了自己的小品创作演艺生涯。在淮中的艺术节中, 我登台亮相, 以后的日子只要学校有活动我都会激情出演。在那个舞台上, 我有最大的自由, 我不断地完成人物的塑造。现在看来, 那些略显稚嫩的演出很难登上大雅之堂, 但他毕竟给了我别样的人生演绎, 在十几年的演出生涯中, 我更加自信, 更加乐意分享自己的心得, 更加珍惜自己的真情投入。直到现在, 我都会发自内心的感谢周老师给我拉开的“艺术人生”之幕, 尽管我不知道周老师现在人在何方, 但我相信倘若他能看到我现在在不断延续开启我的学生的创新实践之路, 他一定会感到欣慰的。

大学生活也许人生必不可少的经历, 尤其像是对我这样缺乏自我认知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我大学时在北京读的是哲学专业, 要说我最欣赏的老师当属教我们《中国哲学史》的陈老师, 在陈老师的思维中他最认同的是弘毅笃行、知行合一和涤除玄览、复归于婴儿, 我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夫子”, 而最令人信服的是陈老师在现实生活中也确实是这么做的, 尽管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自己的坚持, 他遇到了很多的不顺, 但在我看来他是真正的学者, 为了心中的那份认同, 他可以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 不管世俗对他有怎样的偏见和误解, 他都始终如一地坚持着自己的认知。陈老师坚毅的性格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至今仍在影响着我, 因为我知道那是一条通往自己人生理想的精神之路, 我也从中深深体会到“身教”对于孩子们的成长有多么的重要。我想陈老师给予我的宝贵精神财富, 我一定会坚持下去, 因为只有真正做到了这些, 我也才会真能“心安理得”。

在我成长的路上, 还有很多老师给了我默默的支持、鼓励与帮助, 我很难一下子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在此, 我也只是选择了几位自己求学生涯中印象深刻的老师加以记录。做学问有做学问的套路, 育人有育人的方法, 真的感谢我成长中的许多“老师”, 这里也包括我教过的许多学生, 是他们给了我教学相长、共识人生的机会, 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率真求实, 才有了不断求索、不断向前、永不言弃的我。

记忆深处的伤害 篇3

我十分孤独。所以从开始学习写作文起,我就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每天晚上做完功课之后,我都要尽情地在日记上倾吐我的酸甜苦辣和我的秘密心情。日记,成了我最要好的朋友。

在这种状况下,我考上了我们市的重点高中。学校离家很远,为了节省往返的时间,我每天早上都带着午餐去上学,中午在学校里把饭盒一热,就在教室里吃。带午餐的同学还挺多,大家免不了会在一起“交流”,要是觉得哪个同学带的什么菜好,我就会在日记里提上一笔,有时有人夸我带的菜,我也会顺手写上一两句。

开始还没留意,后来,我慢慢发现,凡是我在日记里记过的那些味道不错的好菜,隔上一两天,妈妈就会让它们出现在我的饭盒里。莫非他们偷看了我的日记?我不愿意相信。在这之前,我从没想过这个问题。我的日记本就在抽屉里放着,我从没有上过锁。我丝毫没有怀疑过父母,他们一个是工程师,一个是编辑,那么温文尔雅,风度翩翩,他们怎么会这么做呢?

但是,我不愿意看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我发现日记里的书签好几次被动了地方——对这种细节,青春期的我有着一种异乎寻常的敏感。

我还是没有贸然出击,我想了一个花招儿。那天晚上,我在日记里写道:“中午,大家在教室里吃各自带的盒饭,张伟丽带的是土豆丝,是用青椒丝和肉丝拌着炒的,脆脆的,麻麻的,真香!张伟丽的妈妈真好!张伟丽真幸福!”

第三天早上,我打开饭盒,扑入眼帘的便是青椒丝和肉丝拌着炒出来的香喷喷的土豆丝!我愤怒极了,当即就把饭盒扣到了地上。妈妈吓愣了,呆呆地看着我。我冷冷地说:“你们是不是看了我的日记?”妈妈说不出话来。爸爸走过来说:“就是看了日记又怎么样?你也不能这么对待你妈妈!”我叫道:“那你们是怎么对待我的?你们知不知道你们这种行为有多么不道德!多么卑鄙!”说完我就冲出了门,在大街上逛了一天。那是我第一次逃学。我忽然发现这个世界实在是令我失望:连父母都不值得信任,生命还有什么意义?连生命都没有什么意义了,那么学习呀,成绩呀,高考呀,前途呀等等这些附属品更是不值一提。现在想起来似乎难以置信,但是我确实就是这样钻进了牛角尖里,开始了严重的心理封锁和自我幽闭。往后的事情愈发不可收拾:我成了那个时候少有的“问题少女”,被学校建议休学一年。

休学之后,也是无处可去,那时候心理医生和心理诊所还是个许多人闻所未闻的新鲜名词。我就那么守在家里,和父母几乎不搭腔。他们想和我说话,我也不理他们,只是把自己关在房里胡思乱想,有几次甚至差点儿割腕自杀,只是因为勇气不足而临场退却了。过了一段时间,爸爸给我办了一张图书馆的借书证,我就开始去外面看书。就这样,我熬过了漫长的一年——现在想来,能熬过那一年,还真亏了那些书呢。

这之后,我又到一所普通高中复读,高中毕业又上大学,大学毕业后顺理成章地参加了工作。不知不觉间,我的生活又步入了正轨。唱歌、跳舞、交朋友,成了一名平凡而快乐的年轻人,以前的阴影似乎淡淡隐去了。

24岁生日那天,妈妈做了很多菜——24岁是本命年,父母相当重视。其中一道菜就是土豆丝。看到土豆丝,我一下子又想起了旧事,便以开玩笑的口气对他们回忆起我当时的糟糕状况,没想到父母当时就都哭了。妈妈说:“你知道这些年我是怎么过来的吗?看到一盒土豆丝把你弄成了那样,给你承认错误,聊聊天,谈谈心什么的,你都不让,我真是连死的心思都有啊!”

我震惊极了。我从没有想到那盒土豆丝居然在父母的心上也压了这么多年,并且膨胀成了沉重的千斤担,而且他们负载的是自己和女儿的双重痛苦。当年他们固然有错,但从本意上讲,他们也是为了我好。他们虽然是父母,可也并不是圣人,他们也有犯错误的权利,也有在人生中学习的权利。他们也像我一样,是个会受委屈的“孩子”,需要在犯错误和学习的過程中得到理解和宽容。

此时,我终于明白了,也许我们对待父母最公正的态度,就是用成人的态度而不是孩子的态度,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与他们平等地进行沟通和交流,才能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们和尊重他们。

留在记忆深处作文 篇4

“啊!”一声尖叫打破了我家的宁静,我和爸爸立刻从床上爬起来,奔向餐厅。只见地上一大滩冒着热气的开水,一堆飞溅在地上的玻璃碎片。妈妈坐在地上直喊烫。看到这儿,你们一定会以为是妈妈打破了茶杯,NO,比这个更恐怖。

妈妈每天早上按时起床倒水,把烧开的水倒进茶壶,今天也这样。妈妈快要把水倒满时,茶壶壶底不知原因,“碰”一声,裂了。滚烫的水洒了一地,妈妈都被烫起了水泡。

这够惨了吧,不过这还只是个开始呢。

昨天婆婆爷爷出去玩,爸爸负责接我。我放了学,左看看,右看看,没人。“可能来晚了吧,再等一会儿吧。”于是我又等了一会儿。“怎么还没来?”我又等了十多分钟,还没来!渐渐地一个小时过去了,只剩下我一个人了,老师都下班了。

这时,班主任下楼了,准备回家。我像看到了救星,飞快跑过去,说明情况,借老师手机打了电话:“老爸,你在哪儿哦,怎么还不来哦?”“哦,糟了,忘了,太忙了,马上来,马上来。”我惊呆了。还了老师手机又等了十来分钟,老爸终于来了。

由于晚了一个多小时,老爸骑电瓶车也加快了速度,再穿过一条小巷就到家了,终于可以吃饭了。谁知速度太快,遇到了一个四川话说的坎坎,“轰——”我和爸爸摔在了地上,我右手擦伤了几处,左脚划了个口子,血直往外冒。由于右脸先碰地,于是肿了一块儿。老爸比我更惨,两个脚踝擦破了皮,头也快没了知觉。

最后,爸爸扶着车,一摆一摆地在前面,我一瘸一瘸跟着回了家。

好惨啊!

我回到家,只想喝点汤,便倒了一碗。刚喝一口,“噗”我吐了出去,太烫了,烫得舌头没了知觉,饭也不想吃了。

哎,傍晚了,只剩下落日的余晖,我的心也如同余晖,阴影久久不能散去,久久不能忘记。

记忆深处作文 篇5

那一滴滴晶莹的露水在迎春花的花苞上,闪闪发光。微风吹过,让一朵朵迎春花在记忆中绽放。初春,雨声陪伴着滚滚惊雷,让春天的气息开始蔓延。

“老师傅”,我在屋檐下远远的喊道,微风拂过石板路缓缓前行,从容又涣散,蝴蝶飞舞,顾恋而袅娜,流淌着深处的记忆,渺小的油菜花静静的站在那,幻想自己美好的未来。阳光之下,簇簇芍药跟着春的足迹,悄然绽放。

老师傅娴熟的技术让我惊讶,好似飒爽微凉,清香拂过。“小朋友”,要看好了,淡薄的云彩遮不住阵阵阳光,飘下片片鹅黄,他灵巧的双手恍若天空中的燕子,灵巧地上下翻飞着,微风缠着小鸟无声无息的拂过树梢,好似是怕惊扰了老爷爷,风中,树上还挂着一枚果子,通红又微光闪耀,石板伸着懒腰,打着哈欠。

那是一个下午,秋风伴着蝉虫联鸣从北方漫步而来,风钻枝桠,飒爽微凉,霜叶层染,空枝濯濯。在这秋风中,株株银杏挥舞着身姿,恍若一位位少年,正是大好时光,酣畅潇洒,慧心妙舌。

记忆总是短暂的,但深处的秘密却是永恒的。

我像往常一样,走着来到了老地方,却没看见他的人影,“你是来找位老人的吧?”“是的,阿姨,您知道他去哪了吗?”那位阿姨叹了口气,“听老人的邻居说,他得了疾病,今天乘火车走了”我惊诧不已。

看着老师傅的修车铺,怀念以前的时光,想起曾经的欢声笑语,我的眼眶,不禁渐渐湿润了……

记忆深处作文 篇6

几年前的深秋,它飞进了我的生活。我一人在家,窗户大开着。它就飞了进来,停在桌上,认真地望着我。它真漂亮呀!它的翅膀、尾巴、背、头是纯白的,上面有浅黑色的虎皮花纹,腹部则是一种淡雅的浅蓝。是偷偷溜出来的鹦鹉吧。

我捉住它,放进以前养鸟的笼子里。我急忙去找了把玉米糁投进去,它狼吞虎咽地吃下去,我又投了一把,它才吃饱。我又找了一个小塑料盒,当它的水箱。

从此以后,我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为鸟儿投把食,喂口水。

有一天,我一如既往地去看望小鸟,可我不经意地撞了一下笼子,撞开了插销,笼门开启,鸟儿就飞了出去。鸟儿终是要走的,走的像它来时般无声无息,一样让我措手不及。短短几天的相处,已让我十分喜爱它,它走了之后,心里莫名的空落落。

记忆深处作文 篇7

“芜湖古城”位于芜湖市的东南部,整体位于芜湖的旧城区格局之中,旧城是芜湖的核心地区,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新的中心扩向了城东,大大的缓解了老城区的压力。

古城的占地约在1 9至20公顷范围,北到马号街、西到太平大路、东到环城东路、南边接驳长江支流青弋江堤岸。

古城范围内有八条主要街道(南正街、花街、十字街、米市街、薪市街、东内街、儒林街、城隍街),在街道中的纵使尚有保留着大量历史信息如司法、官府、军事和行政,但是从构成上来说还是以民居为主,民居既有普通居民也有历史人物故居,这些建筑保留着古城的特色也是历史的记忆。

从这些砖石记载的史书中我们阅读了过去的历史和在流传中的变迁和演绎。

1 芜湖古城一一片段化的历史风貌

芜湖古城从国家历史文物保护的角度来看属于“片段化的历史风貌”,指的是类似于芜湖古城这样的、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历史保护区”或者“历史名城名镇”的建筑集群和风貌环境。他们之间的最大区别表现在历史价值和占地规模上。

1986年国家文物机构在发布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时指出:“对文物古迹比较集中,或能较完整地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建筑群、小镇、村落等也应予以保护,可根据它们的史学价值和科学与技术上的价值评判,发布了各级地方‘历史文化保护区’”。

由此,对历史文化价值高的采用了法条的形式进行保护的“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名头。达不到这种保护程度的称为“历史地段”,倘若价值再低点的就称为“历史风貌片段”。“片段化的历史风貌”总结起来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有一定的历史风貌。有历史典型性和鲜明的特色,能够反映城市的历史风貌。

(2)历史遗存是真实的。区域内的建筑、街道及庭院、民居等体现出的是历史遗存的原物,不能是“假古董”。

(3)规模不大。不成一定规模,零星散落着一些历史建筑、构筑物和遗存,所以才称其为历史风貌片段。

2 更新需要做到如下两大方面

2.1 自更新

内部基础设施的更新,大多数的历史街区距现在也有50年以上了,内部结构的老化,设备用线严重老化,不能满足现代电器设备的负荷要求,许多历史街区中的纪念性建筑多是因为内部设备老化,或者结构不牢固在自然力的作用下自燃或者坍塌。适当增加燃气和暖气管道,释放完全西靠用电来做饭和取暖的功能需求。

2.2 空间调整适应现代需求

内部空间的保留和适应现代化生活需求的再改造,历史街区中有些街区中尚有住户生活其中,面对现代的生活方式和年轻人的生活习惯,内部空间结构划分将是适应人的便捷舒适的方式如屋内入厕、宽带进户。

3 未来发展之路

3.1 保留残存,新旧拼贴

时间留给建筑的残缺和不全,却是展示的好机会,在现代的更新发展中对待留存建筑要分类处理和整修,纪念级别高的要完整保存(原有结构形式,材料);对于街区中质量差的但不影响整体效果的民居建筑就采用完全更新的手段,采用坚实、耐用的材料,对于装饰图案则可以简化,颜色仍需和原来相一致。这样做不会让人感觉是假古董的嫌疑,新旧建筑在发展中延续。

3.2 使用和发展并进

芜湖古城保护不同于建筑文物那样圈地保护的方式,他是一种动态的保护,一方面要保留其地域特色,同时街区要有活力就是居民依旧生活在此。

这需要对原有建筑进行有机更新,整理外立面的同时进行内部必要功能调整和设备的现代化改造,建筑形式的保留不能约束人的生活方式不前进。

古城由于街道宽度狭窄,不建议采用发展旅游的方式来进行商业活动的开发和宣传。避免出现象北京南锣鼓巷那样在节日期间短短短的800米的街巷涌入几百万参观者。而芜湖古城应保持着不影响居民生活前提下的适度旅游观光。

3.3 保护场所精神

场所是居民耐以生活和活动的必要空间,也是地域特色的展示,我们旅游的意义就在于感受不同的地域场所和氛围,如果地域所特有的场所消失或者是趋同化,人们也就不再觉得旅游是一件开阔眼界的方式了。

同时保护场所风貌与特色也是尽量减少修旧如新,假古董的感觉,把唯独留存下来的历史碎片通过现代更新人为的给弄消失了,倒不如把历史碎片中留下的构建形式和构建材料保留下来。正如圆明园的断垣残壁,没有按照烧毁前的原样复原而是保留了烧毁后的状态。

保护“历史风貌片段”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修补一定要按照建筑的原本的尺度感,建筑的高度和街道的宽度。芜湖古城街道的宽度基本在5~8米之间,街道2侧的店铺和居住的民居也是2~3层,一层的店面、二层、三局作为的居住和储藏,青砖黛瓦、马头墙。

这些是表现古城徽派建筑的肌理的重要形式,不可随意打破。其次是建筑的细节,建筑符号、门窗大小、窗花的图案及建筑的选材。

这些临街小商铺都是当时典型的手工艺品,尤其以花街最为出色(有编织日用器具工艺、扎染蜡染、锻造金银);儒林街历史上是文人居住和往来的场所,多以传统文化用品宣纸、毛笔、徽墨、砚台等文房四宝,老字号店铺为主。也有结合庙会和城隍庙民间习俗活动带动的小吃和地方餐饮特色。这些场所特质在规划更新中一定要保护和留存,他们是古城特有的场所精神。

3.4 凸显文化性

对过去的传承和延续都是基于在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传承是历史传承的活灵魂,缺乏文化性的传承是没有底气,不够自信。芜湖古城也不例外,有古代行政——司法——宗教为特色的衙署、土地祠——警察署、模范监狱——城隍庙市。更有展示地域文化的江南古城传统生活的小天朝、正大旅社、集雅楼,他们是古城文化的核心,同时在空间上联系中文庙、庙园、城隍庙和衙署的历史地标建筑。古城融合徽派建筑样式及江南水乡的文化底蕴形成了它独有的文化和风貌。

4 结语:

古城历经的多年的沧桑,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城市变迁的画卷,我们作为历史画卷的欣赏着在读懂过去的同时更多的是要保护好、延续好让我们的后人还能读懂这幅石头记载的史书。城市的演化给我带来便捷的同时也需要我们对历史风貌片段进行保护也要与时俱进、全部拆除重建是不可取的,失去了原则性,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和严谨的态度来面对这20公顷古城的保护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景慧:历史地段保护的概念和做法,城市规划,1998(3).34.

[2](挪)诺伯舒兹著,施植明译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记忆深处的课堂 篇8

1998年12月,我在一所农村中学任教。一次,在初二(5)班教授《我国宪法的构成》,教材特别介绍了《国旗法》第十七条的内容:不得升挂破损、污损、褪色或者不合规格的国旗。我当时对学生说,大家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国旗,发现违反《国旗法》的行为,一定要与之斗争。

一天,课代表小茅同学找到我,说是他们村旁有一养鸭专业户,在鸭场旁挂了一面国旗,国旗已经破损,在学习了国旗法的有关知识后,她独自一人找到老板,给他讲国旗法的知识,并且要求他们更换新国旗,但是人家根本就不理睬她,还说她多管闲事。后来,她又去了一次,依旧没有结果,她只好向我寻求帮助。听了她的讲述,我立刻表扬她的行为,并鼓励她再去努力,并可寻求家人、社区的帮助。一天早晨,小茅同学兴奋地告诉我,经过她第三次的努力,那家养鸭场已经换了一面新的国旗。

政治课上,我就此事对小茅同学进行了表扬,要大家学习她学以致用的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课后,小茅同学还写了一篇文章《新国旗升起来》,并发表在《南京日报》上。更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后来,小茅同学考取了南京晓庄学院政教系,毕业后,也当了一名政治老师,和我成了同行。

对于这节课的细节,我自己也模糊了,但这件事,还记得很清晰。一节课影响了一名学生的一生,这是我没有想到的。人们常说:一句话,一辈子。有时,一堂课,也是一辈子。

记忆深处的第二节课,是在走上讲台的第二十年——2012年6月,我与初三(11)班的学生们共同分享的初中阶段的最后一节政治课。

课堂上,我通过PPT播放了一张张学生们熟悉的图片:新老校区的校园风景、三年间学习的教室;自他们2009年进入学校以来的学习、生活的画面:新生军训、第一次开学典礼、第一节《思想品德》课的照片及2分钟的课堂实录视频、家长开放日、社会实践活动、本人三年中在该班开设的数节公开课的视频片段及照片;自己三年来获得的荣誉、在各级刊物发表的论文、指导学生发表的小论文、参加各级竞赛的获奖证书;接着,学生敞开心扉谈了他们对政治学科教学及对我的看法和建议,情真意切,令人动容;最后,我把三年生活的感悟送给他们,作为临别寄语,在最后一张PPT上,我留下了自己的邮箱、手机号码、QQ、博客网址,并希望他们有空来母校坐坐!课堂的尾声,我播放了《栀子花开》这首歌,学生们听着听着,不禁泪流满面!

这节课所用的课堂素材,都是三年来不经意的积累,而也正是这些最平凡、最琐碎的点滴,在课上最能打动人心。特别是在本节课上播放的学生进入中学后的第一堂《思想品德》课的视频,他们戴着红领巾,稚嫩的脸庞、争先恐后举手发言的镜头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记得当时是徒弟去听我的课,我就让她带了相机拍几张照片,她灵机一动,拍摄了一段2分钟的视频,没想到,三年后,这段视频成为了值得回忆的珍贵材料。这正是在提醒我们,在平时,我们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善于积累。在这节课中,我还“秀”了一下自己三年来取得的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的成绩,学生热情高涨,先是赞叹声,后是掌声一片,看来老师的成绩也让学生倍感自豪。感动之余,感觉这最后一课上得很有意义,一种职业的幸福感慢慢升腾而起,在对学生进行了生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后,自己也经受了一次情感洗礼。

记忆深处的课堂,总是温暖人心,触及心灵,令人回味无穷,它们是师生人生中美好的记忆,是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

记忆深处作文 篇9

在七岁那年,妈妈带我去逛街,大街上的衣服让我眼花缭乱,我乐呵呵得跟着妈妈转。忽然一只脏兮兮的手伸到我的面前,我抬头一看,是一位乞讨的老爷爷。可妈妈一直顾着看衣服,并没有看到那位老爷爷,带着我走了。

到了下午,我和妈妈走到了车站,上了公交车,妈妈想到有几个衣架没买,便对司机说等一下,把我留在车上,去买东西了。

我在车门口站着,车门敞开着,我在静静地看着外面各种水果、衣服、穿着各种各样衣服的行人、听着各种小贩的呦喝声……

忽然,一位捡垃圾的老爷爷映入我的眼帘,他走到我的眼前,蹲下来,在树坑中捡起一个桃子,那桃子绿油油桃子在他手中,没有一点破损处。正当他站起来把桃子擦干净时,他把头抬了起来,看到了我,毫不犹豫地把桃子递给了我。

他的手脏兮兮的,手上长满了,厚厚的老茧,饱经风霜的脸上全是皱纹,瘦小的个子背驼的使他更小了,眼里面全是饥饿,可他却把桃子给了我。从那一刻,我开始悔恨自己,为什么不给妈妈提醒给那位讨钱的老爷爷施舍。

我始终对那位老爷爷摇了摇头,他拿着桃子走了,看着他的背影,我的鼻子酸了。

现在,每当想起那位陌生的老爷爷,我的眼泪就夺眶而出。

那位陌生的老爷爷告诉了我,尽管你在怎么饿,都要伸出你那双手去帮助别人,因为善良,才是心灵的美。

从哪以后,每到放学路上看见乞讨的人,都会给他施舍,尽管只有一元钱,因为,只有用自己的双手去帮助别人,你才永远会被刻在那个人的心里。

记忆深处作文 篇10

我喜欢旅游,更喜欢爬山,每当爬上山顶看到妹妹的风景,和绚丽的夕阳,我总会很有成就感,当我爬到山顶,向山下望去,我很喜欢那种一切尽收眼底的感觉

记得去年我去爬山遇到了一对新婚夫妇他们也喜欢爬山,可他们从不喜欢爬到山顶,总是离山顶差一点的地方就放弃,我对他们的这种行为表示很不理解,不懂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那么容易放弃

每当看到他们开心的躺在离山顶还差一点的地方,我看看山脚下,真为他们不值,为他们不能看到那么美丽的风景而感到不值,为什么,他们不肯再努力一点爬到山顶呢,真不明白他们在想些什么,来爬山的么,为什么不肯努力一点呢,都能爬到离山顶只差一点的地方了,为什么不肯在努力一些爬上山顶,享受风景呢,那样会比躺在半山腰上更开心吧,但每次看见他们没爬上山顶而露出的微笑比我爬上山顶露出的微笑更动人的时候,我真的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直到有一天,我终于有机会问他们为何不愿意爬上山顶了,我问他们为什么他们从不肯爬到山顶,他们对我说,因为他们并不向征服大自然,大自然是他们的朋友,他们不想踩在朋友的头上,那样不尊重他们,那样就像是征服了他们,而不是真心与他们交朋友

听他们说完这段话,我沉默了,是啊,大自然是我们的朋友,而我们总想着如何征服他们,而不是与他们做好朋友,这样大自然怎么能真心诚意的帮助我们呢,他们只会与我们为敌

记忆深处的悲哀 篇11

那是一只可爱的乌鸦。一天,我在阳台上看到了它,乌黑的身躯,纯净的眼睛里满是天真,它不躲避,也不飞远,阳光闪闪下,水汪汪的小眼睛滴溜溜地转着。我轻轻地将这个可爱的小生灵捧在手心,手竟有些微微地发颤。它用小嘴咂咂地啄着我的手,好一个善解人意的小家伙!我怜爱地望着它,平滑的羽毛浸满了温暖的阳光,它是那样专注地望着我,我想养它,我有一种按捺不住的欲望,我一定要养它!

我很轻很轻地托着它,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到了一个鸟笼里,它扑打着轻快的翅膀,快乐地叫唤着,我再放些小米进去,它放纵殷勤地为我歌唱。当我的手再次滑过黑色的羽毛,它友好地看着我,亲切的眼神中充满憧憬。我打开鸟笼,它竟落到我的手上,呜—呜—呜地叫着,叽叽细语着,我喜欢它,短短几时,我便对它有了说不尽的好感,有了深深的情愫与信赖。好一个讨人喜欢的小家伙!

从此,我精心地哺育着心爱的乌鸦,我和它之间的情谊也越来越深厚。可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把我和它拆散了。

一年后的一天,爷爷病了,病得很是严重,蜡黄的脸上露出无奈,痛苦地呻吟着。姑姑轻轻地拍着爷爷,气愤地说:“养什么不好?偏偏要养只乌鸦,咒咱爸早死呀?”“别说了,我们一起去看病吧!”我妈妈拍了拍姑姑的肩。“让我别说了?谁不知道乌鸦不吉利呀,我看八成有病。”姑姑生气了,大声嚷嚷,我和妈妈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你说谁家由着孩子养乌鸦?要是爸爸有个三长两短,我……我怎么活呀!”姑姑哭了,泪水涟涟。

我含着泪花,无言地走向阳台,乌鸦呀乌鸦,我们今生注定有缘无份。我轻轻地打开鸟笼,乌鸦很懂事地走出来。我最后一次缓缓地摸着它那平滑的羽毛,它的眼睛似乎也湿润了,久久地看了看我,拍拍双翅,在我头顶盘旋了一圈后,徐徐地飞走了。我忘不了,忘不了它的无奈、它喃喃的呼唤。“乖乖!明儿姑姑送你打乌鸦的游戏卡。”姑姑很固执地说:“爸爸的病,准好!”姑姑笑了,很踏实、很踏实地笑了,我默默地咽着无言的泪水……

天空依旧纯净,但抹之不去的还是记忆深处的那份悲哀。我永远地记住了那只乌鸦,我永远地知道,我有一只宠物,它是一只乌鸦……

指导教师:王红宝

在记忆深处作文 篇12

一年多了,我时时都在想她,我的脑海中,总会闪出一个长发飘逸的女孩,都会令我热泪盈眶!

“我可以滑船不用浆,我可以扬帆没有风向,但是朋友啊,当你理我远去,我却不能不感伤......”当我唱着无印良品的《朋友》,只想深切地问一声:她,印在我记忆深处

记忆深处初二作文 篇13

小时候在农村的生活乐趣莫过于到田间看“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登山顶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游湖畔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当然,最快乐的还是与哥哥姐姐们到田间嬉戏。

踏一路清风,撒一路欢笑。小脚啪啪地踩过小水洼,小手掌轻轻地摘下一朵蒲公英,轻柔地将它吹散。每一朵小绒毛都是那么白,那么美,那么自由。他们不必担心去向何方,也不必担心终归何处。

走到小河边,脱下鞋,顺着那河岸一点点滑到河中。小手扑打起河面,溅起一片片浪花。小脚丫被清澈的潺潺的河水抚摸似的掠过,任由那泥泞淹没了脚背。偶或有几只大白鹅游过,亦或是与鱼虾嬉戏,都有无限乐趣。若是遇到大丰收,便可抓到满满一竹篓虾蟹。

爬上岸来,随意拍打一下裤脚,便又高兴地离开了。

运气好的话,可以在回家的路上看见荷塘内荷花盛开,随风摇曳。那清香好像是一首悠扬的牧歌,久久萦绕在耳畔;又像是一只蝴蝶,在你眼前飞来飞去;更像是一座城堡,让你有钻进去的欲望。整个空气里弥漫着香味,不由得想让你把所有空气都吸进去,不再吐出来。悄悄偷上几柄荷叶,有做贼心虚地头也不回地直冲到家。在荷叶上,剪一个头大的洞,然后可以套在头上当斗笠,也可以披在肩上,成了一件荷叶披肩。

夜晚最惬意的事就是在院里纳凉了。手执蒲葵扇,躺在安乐椅上,看夜晚繁星亮晶晶,或轻罗小扇扑流萤,一切都是自由的。院中,黄瓜愿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倭瓜愿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葡萄藤不断蔓延,它若愿意长到天上去,也没有人管。

记忆远不止这些,诸如过年放鞭炮把邻居家的狗吓得怪叫;雨后上山捡菌把身上弄得脏兮兮的;春天爬树捉金龟子不敢下来的事还有很多……

留在记忆深处的小镇 篇14

祖母从崇尚三寸金莲的时代走来,和那个年龄的大多数农村女人一样,她不识字,几乎从不出远门,但却乐观豁达、任劳任怨。祖母的娘家在离什字镇不远的一个村子里,父亲在镇上做生意,有一个只有几匹马和十多头驴的小驮队,但八岁之前她却从没有去过什字镇。八岁时她母亲去世,父亲给她娶了继母,她的祖母怕她受虐待,便让我的太祖父把她接过了门。在十六岁和祖父完婚之前,作为童养媳一直生活在祖父的家里。

我小时候百听不厌的故事,就是祖母讲她坐着高大的马车从什字镇招摇而过的壮观。青石板铺成的街道很宽很长,街道两旁有很多店铺,高大的门窗后面露出伸长了脖子的人头,那指手划脚的议论让她的内心充满了自豪和骄傲。她戴着纯银的头饰、耳环,穿着五彩的绸缎嫁衣,在行人的驻足观望中,在被父母拖在手里,以羡慕的眼神看着她的小女孩子面前,神气十足地坐着马车穿街而过。拉车的四匹马,两匹枣红色,两匹纯白色,身上的毛色都发着油亮的光泽,踩在青石板的路面上,发出噔噔噔铿锵有力的声音。其实我知道,六十多岁的祖母在给我讲发生在她八岁时的这件事时,是带了夸张和渲染色彩的。一个八岁的孩子,即使离别生她养她的家,离别亲人去陌生的家庭,和一群未知秉性的人一起生活,却并不懂得忧郁和悲伤的滋味,也还不明白童养媳和她此后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关联。给她留下深刻印象的则是走出深闺,被人奉若公主的那份荣耀和满足。而她怎么想得到,这份荣耀和满足是她以此后漫漫一生的辛酸和磨难作为代价的。

从什字镇能走到安口,还能走到陕西,还能去新疆。说这些话的时候,祖母的语气中满是自豪和神往,眼神明亮欢快。因为她的父亲就是从什字镇出发,向西到了安口镇,驮了煤炭又经什字镇向东送到陕西关中地区,从中赚取银两的。而我的祖父,年轻的时候,也曾随驮队经过什字镇去新疆驮棉花,回来的时候给她带回一些漂亮的小玉坠,也给她带回一些外面世界精彩的奇闻逸事。这些细枝末节,从祖母的嘴里出来,就变成了优美感人的故事。那些依偎在祖母身边的无数个漫漫长夜,枕着祖母的故事,我的心便插上了翅膀,飞过了什字镇,飞向了五彩缤纷的远方。

终于在八岁的时候,我也有了去什字镇的机会。外祖母在镇上的医院住院,母亲带我去看她。前一天母亲就从生产队借了一升麦子,连夜磨成面粉,烙了白面饼子。而我,也特意换洗了衣服,还让祖母给我梳了漂亮的小辫子,才背着装有白面饼子的黄军用挎包,满天欢喜地坐上母亲的自行车向什字镇骑去。因为急于看到祖母描绘的什字镇,南来北往的车辆和行人,小小年纪的我非常兴奋,一路上不断地问东问西,几次遭到心里牵挂着外祖母病情的母亲呵斥也满不在乎。

到了我渴望已久的什字镇,急切的内心却泛起了一丝无法说清的失望。街道根本不是祖母所说的由青石板铺成,而是铺了一层厚厚的沙石,虽然车多人多,但路面并不光滑,穿着布鞋走惯了土路的我,走在上面还感觉到有点硌脚。街道里也很冷清,只有国营商店门口挤着很多人,手里捏着布票、棉票、油票,正在排队等那头扬得高高的,脸上长满雀斑的女售货员慢条斯理地将他们要的货物扔到柜台上。

镇南的长途客车站,几个手插在裤兜里的男女在大声地说笑,也有一些人提着大包小裹或蹲在地上抽烟,或焦急地盯着车站门口。车刚一进站,等车的人便一齐涌向车门,有的人还把包举过头顶,身子硬往上挤。漂亮的女售票员边呵斥着那些挤在门口的乘客边麻利地接钱找钱,司机不耐烦地打着喇叭。最后一个人刚挤上去,车门就贴着他的后背咣的一声关上了。而这时有个抱着孩子的妇女从远处跑来,但班车并没有因此而停下,在一股夹杂着尘土的浓烟中扬长而去。

我站在那里,看那个妇女把孩子放在地上,掏出一颗糖哄着孩子,不哭宝贝,咱们等下趟。我的内心充满了羡慕和神往。我多么希望下趟车来的时候,我也能有幸挤上去,找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来,望着车窗外一闪而过的田野树木还有农舍,满心欢喜地到达任何我想去的地方。

那天,我走遍了什字镇的街头巷尾,镇北的完全中学,镇东的粮站,镇西的医院。虽然除在医院外祖母的病床前站了一会儿,拿了她给我的五角钱,看到了穿着白大褂、戴着口罩的医生如何看病外,别的地方都是在大门口站了一会儿,羞怯地偷偷张望一下就走开了……但我要把看到的一切记在心里,回去后不但很详细地讲给祖母听,还要在同伴面前很是炫耀一下。那天,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镇上的人,他们的穿着干净整洁,走路抬头挺胸,说话斯斯文文。我还看到一个长得很洋气,穿着四个兜的女人,从一辆小车上下来,被一群男人恭敬地围在中间,不停地给介绍着什么。我远远地站在那儿看着她,内心充满了敬佩。

我用外祖母给的钱在镇上的新华书店里买了两本小人书,一本是《三毛流浪记》,另外一本是《白毛女》。因为那两本书,我在同伴中的威望一下子高了许多。同村有个同学的父亲是司机,经常带他去什字镇,还去过灵台县城,虽然他带回来的大白兔奶糖让我们馋涎欲滴,但奶糖含在嘴里甜过一阵子就会化掉,不像小人书,可以阅读还可以转借。这让第一次去什字镇的我比他多了一些优越感。

从此,晚上祖母再给我讲她那些重复了上百遍依然津津乐道的经历时,就再也提不起我的兴趣了,即使那些以前让我喜欢得彻夜不睡的神鬼故事也吸引不了我。

祖母去世的那一年我在上良乡上初二。那时候通往上良乡和什字镇的路面已经铺了沥青,街道两旁的人行道也用砖块砌成了规整的图案。我经常骑自行车去镇上的书店里买书,还和同学结伴去镇上玩,有时也帮家里买点生活用品回来。对于什字镇我已经非常熟悉了,而且我还有机会坐了通往县城的班车。那次我是代表上良中学去县城参加作文竞赛的,后来我只得了个鼓励奖,没有为学校捧回奖杯,我很难过,觉得对不起一心推荐我的老师,辜负了上良中学对我的信任和期望。在什字镇下车后,我没有坐领队老师的自行车回上良,而是一个人一直走回了家。那天下着毛毛细雨,我穿着母亲特意为我去县城新买的白球鞋,走在泥泞的土路上,想着刚到县城时的激动和从县城归来时的沮丧,竟然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回到家里时天已经黑了,虽然雨不大,但因在雨中走的时间太久,我的全身都湿透了。躺在病床上的祖母心疼地把我拉到身边,一边让母亲给我找替换的衣服,一边喘着粗气为我擦头发上的雨水和涌出眼眶的泪水。当得知我哭是因为作文竞赛没得奖时,她用手摸着我的头,笑了,笑得慈祥而乐观,笑得我不好意思地把头埋进了她的怀里。她说:“真是个瓜娃,你去竞赛,坐了班车,进了城里,奶奶一辈子想都不敢想的好事全让你遇上了,没得奖也够本了呀。”

祖母去世后,我很少去什字镇,每次去我都会想起她,想起她对什字镇的向往,同时也在内心责怪自己没有在她有生之年再带她去镇上转一转。

后来,上良也通了班车,虽然班次少,但可以直接到达县城,也可以到达其它更远地方,不用再去什字镇坐车了。而且上了高中后我走的地方多了,眼界也开阔了,什字镇在我眼里便又恢复了农村小集镇的本来面目,失去了小时候那种诱人的韵味,也不再有意去关注镇上的一切,对那日新月异的变化也不再感到过分的惊喜和感动了。

可是,不管我留意不留意,不管我多久回一次家,什字镇都是我回家的必经之地,是我和家的纽带。年龄越长离家越远对家的眷恋越深,对祖母的思念越加强烈,对什字镇的记忆就越加深刻。于是每次回家,不管是坐班车还是专车,我都喜欢在什字镇停留一段时间,给父亲买点烟、酒、茶叶之类,给母亲买点针头线脑,给家里买点蔬菜水果。有时还在镇上的车站及商店门口站一会儿,看到司机不惜下车为客人拿行李,售货员把货物包装好甚至帮顾客送到停放在门外的车上,我的心便会飞回到八岁时在什字镇的那一天,内心就会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有时也会特意在用砖块拼成图案的人行道上多走几步,想象着八岁的祖母坐着马车从青石板铺成的街道上傲然而过的情景。那是一个女人一生中最为辉煌也最为悲情的时刻,却因她的少不更事让其充满了欢乐祥和的气氛……这让我站在如今已经高楼林立的什字街头,想到祖母用了一生在怀念的那一幕不由得黯然伤神。

留在记忆深处作文 篇15

下课后,同桌问我:“帅星宇,你能和我一起用语文书吗?”我听后非常愤怒地说:“你都没借我东西,那我为什么要借你呢?”我的同桌听了失望地转回了她的座位。

我收好书包,本想找我的同桌玩一会儿,我对她那么凶狠,把她说得那么狼狈,况且她是女生,我应该帮助她,如今就合用语文书这点小事我都不借,而她却……我真恨自己,但是又不敢去道歉,只好把这事儿放在心里。

第二天,我们班正在紧张地进行语文复习。我在书包里翻语文书时,不禁愣住了,语文书不在书包里,我问前后左右的同学语文书是否在他们那儿,可只有一个让我心碎的答案:没有。

“怎么办?”我往同桌那儿看了看,同桌看见了我着急的目光,便问:“帅星宇,你咋了?”

“我……我的语文书忘记带了,”我结结巴巴地说。

就在我说完这句话时,同桌突然说出了一句感人的话:“我带了,要不我们俩合用吧?”

我感激地看了她一眼,以往觉得她那小而无神的眼睛,竟放出了闪耀的光彩!

就在我接过同桌借给我语文书的刹那间,我的心好像被什么东西敲了一下,敲得我全身发热,难受极了。

记忆深处作文 篇16

小时候,我最爱吃柿子。奶奶在老宅旁就种了一棵。秋季,柿子熟了我就吵着闹着让奶奶摘下。低处的柿子,奶奶伸手便可摘下了,而高处的,则是要借用梯子。奶奶摆好梯子后,我用胖乎乎的小手扶住下端。那时候的奶奶,还能特别利索地爬上。看到一只只如小灯笼似的柿子,我不禁咯咯咯地笑了起来,奶奶也是跟着我笑。茂密而又健壮的柿子树下,回荡着我们祖孙俩的笑声

我想,也许是我快乐了,奶奶也就快乐吧。那时候的秋天,可以说我就是在柿子堆中度过的。那甜中略带些酸涩的柿子,给了我无限的温暖。

小时候,我常常跟着奶奶去田里干农活。戴着草帽,拿着小铁铲,走在乡间的林荫小道上,清新而又自然。拾棉花,捉虫子,浇水盛夏,我们祖孙俩的脸都被闷得通红,豆儿大的汗珠额上滚落,汗衫也都已湿透。虽然很累很热,但我们在农田里有说有笑,乐趣无穷,一切都是那么美好。现在长大了,我已触碰不到这些,时常也会回想,心中总感到有说不出的快乐,嘴角也总忍不住的上扬。

现在,奶奶跟以前也没有什么差别吧。过年时,总会给我很多的压岁钱。每逢来城里看我时,手中总会拎着大包小包,那里面,装的都是我爱吃的。每逢我有空回乡下时,她总会做一大桌子的菜;每每看到我,总会露出那和蔼的笑容。

那棵陪伴我长大的柿子树也还在。前不久,奶奶就托人给我带来了柿子。看到那一个个红红的柿子,我顿时热泪盈眶,小时的种种回忆都浮现脑海。

上次见到奶奶,她已老了许多,满头青丝也都变成了白发,岁月在她的脸上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痕,她的背也驼了,整个人显得矮小了许多。

梦中,我又看到我和奶奶在田里干活,在柿子树底下乘凉了的情形,奶奶又笑了,那样的甜,那样的美。

上一篇:五老宣讲方案下一篇:普洱中学学生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