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分析报告(精选8篇)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发展,现代企业经营者、债权人及政府管理者,都从各自的目的和利益出发,要求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使得财务分析极为重要。财务分析是以企业财务报告反映的财务指标为主要依据,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和剖析,以反映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财务状况以及发展趋势,为改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和优化经济决策提供重要的财务信息。
关键词:财务报告分析、财务分析方法、计算、偿债能力、
财务报告分析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它建立在庞杂的会计数据系统之上,但又不局限于数字的堆砌,而是归纳,分析与推理的巧妙结合,对于许多并非科班出身的公司经营者,投资者而言,掌握这门艺术绝非易事。财务报告分析,通过对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系统分析来了解掌握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经营效率、偿债能力、发展能力等财务能力,并对企业作出综合分析与评价,预测企业未来的盈利情况与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为相关经济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财务报告分析
1.1资产负债表
苏宁电器资产负债表水平分析
单位:千元
苏宁电器总资产与相比增加了8067550千元,增幅高达22.51%。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
(1) 流动资产总体增加量4,279,322千元,增长幅度为14.17%,这一增加对总资产的影响是使总资产增加了11.94%。流动资产的增加使公司的资产流动性上升,对于企业的偿债能力以及满足资产流动性的影响都是有利的。
(2) 流动资产中的存货增加了3,147,454千元,增幅高达49.76%,使总资产规模上升了8.78%,是影响资产规模上升最主要的原因。
(3) 货币资金相对于20减少了2609140千元。降幅高达11.88%,使得总资产下降了7.28%,是所有流动资产中降幅最大的一项,其原因也与苏宁的规模扩张有关,但其降幅之大依然值得关注。
(4) 预付款项增长了1,793,481,增长幅度为189.2%,使总资产规模增长了5.00%,原因是加快了自建店和物流基地的选址速度,预付土地购置款较上年末有增加,由此带来预付帐款期末较期初增加 189.20%
(5) 非流动资产中20与年相比总体增加3,788,228千元,增幅高达惊人的67.125%,使总资产增加了10.57%。在整个非流动资产中最重要的因素又是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的变得。
(6) 在建工程本年度增加了1,653,224千元,增长幅度为404.6%,使总资产规模上升了4.61%,影响很大。但由财务附表得知,2010年带来本期在建工程期末余额较期初增加 404.68%
(7) 固定资产增加了1,018,346千元,增长幅度为35.16%,对总资产的影响为2.84%,主要原因是由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的原价约人民币5.52亿元(:约人民币3,458万元)。 。
(8) 本年度的所有者权益增加了3,920,408千元,增长幅度为26.26%,使总资产规模增长了10.94%,其主要原因是经营利润增加,转增股本造成的,其利润对总资产的规模贡献也是10.94%,因此可以确定股东权益增加几乎全部来源于净利润转增股本。
(9) 在负债的变动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应付账款和其他应付款的增加。其中,应付账款增加了1,835,907千元,增幅高达36%,对总资产的规模的影响为5.17%,而其他应付款增加了872,629千元,曾长幅度为130%,对总资产的规模增长影响为2.43%。这是负债中影响总资产最重要的两个部分,由于规模扩张使其进货量大幅增加,同时其增加的进货量也使其在与供货商的议价中占尽优势,延长了付款期限。
1.2利润表
苏宁电器利润表水平分析 单位:千元
1. 净利润分析
20实现净利润4,011,820千元,与2009年相比增加了1,121,864千元,增幅高达38.82%。
2. 利润总额分析
2010年利润总额增长1,475,677千元,增长幅度为37.57%,而在利润总额中,主要部分为主营业务的增加,2010年度营业外收入为减少39,113千元, 由于营业外收入并未贡献2010年的营业利润总额,间接说明了2010年的营业利润增长是公司经营业绩上升的结果
3. 营业利润分析
通过分析可知2010年度营业利润的增加主要是由营业收入的增加以及财务费用的增加和营业税金及附加的减少所引起的。本年度营业收入75,504,739千元,增加17,204,590千元,增长幅度为29.51%,同时营业总成本增加了28%,但这并不能说明公司的成本控制比较好,主要的两项费用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的涨幅都超过了主营业务收入的涨幅。管理费用本年度上升了37.08%,销售费用上涨了31.14%,表明苏宁电器的管理水平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1.3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水平分析 单位:千元
分析如下:
2010年的现金流量净额比减少了1648563元,下降幅度为12.37%。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与20相比,其变动额分别为1,673,606千元、3,763,794千元、2,650,205千元。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比上年减少了1,673,606千元,降幅为30.3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与现金流出量分别比度上升31.98%和37.98%。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的增加主要是因为销售商品和劳务收入增加了20,335,348千元,增幅最大,同时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比2009年增加了1,152,462千元,同比上升了163 %,涨幅很大,但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的整体涨幅确没有流出的大幅度大;经营活动活动现金流出量增加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购买商品、支付劳务支付的现金也比2009年度增加了
19,410,096千元,增幅为36。72%,同时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增加了2,934,772千元,增幅比例74%,由此导致了经营现金流净流入量减少。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企业的运营环境在最近十几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那种相对单纯和比较稳定的内外环境已不复存在,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极为复杂而又急剧变化着的环境, 导致企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日益紧密。企业选择的财务战略不可能一成不变, 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 其选择的财务战略也应不同。如何从财务的角度去分析企业所处的经营周期呢?通过财务资料, 尤其是财务报表, 显现出的企业财务状况质量将为我们区分不同时期的企业经营提供依据。
二、财务报告分析是财务战略选择的基础
(一) 财务报告分析是财务战略管理的基本方法
从财务报告编制意义的角度看, 财务报告分析是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一种方法, 它以企业财务报告及其他相关历史资料为主要依据, 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剖析, 反映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发展趋势, 从而为改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和优化经济决策提供重要的财务信息。这其中重点是进行财务报表的分析, 财务报表是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进行信息交流的主要工具, 是企业金融管理的语言, 企业金融管理人员必须掌握分析的工具, 财务报表分析是指对财务报表进行资料归集、加工、分析、比较、评价等, 使财务报表在企业经营决策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财务报告分析作为对企业一定期间财务活动的总结, 是财务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 它为企业进行下一步的财务预测和财务决策提供依据, 是财务战略制定的基石。充分发挥财务报告分析在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对财务战略制定的正确性和实施的有效性均有着重要意义。
(二) 以财务报告分析评估财务战略绩效
从有关案例可以看到, 受众多因素影响, 包括市场的因素、政策法规因素等, 甚至还和管理者的个人偏好有关, 战略包括财务战略在选择的时候很难说是否正确, 而“失之毫厘, 谬以千里”, 若在战略选择上稍有偏差, 可能会对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这种损失可能是可以计量的, 比如错失的销售订单, 也可能是无法计量的, 比如未来客户、投资者的流失, 丧失的市场份额等。但作为战略变迁的结果, 终将体现在企业业绩上, 特别是长期业绩, 而业绩的记录与报告, 主要就是通过财务报告来体现的, 那么财务报告对于战略实施的绩效就有着评估作用。分析企业财务报告, 对战略的正确制定和有效实施也就产生了重要意义。
当然进行财务报告分析不能单一地对某些科目关注, 而应将公司财务报表与宏观经济面一起进行综合判断, 与公司历史进行纵向深度比较, 与同行业进行横向宽度比较, 把其中偶然的、非本质的东西舍弃掉, 得出与财务战略相关的实质性的信息, 以保证财务战略各项决策的正确性与准确性。通过财务报告分析, 将财务指标分析和现金流向结合, 用以更加准确地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资产管理水平、获利能力和企业的发展趋势。
三、财务报告分析内容
资产负债表主要提供了有关资产质量和资本结构质量的信息;利润表主要提供了有关利润质量的信息;现金流量表主要提供了有关现金流质量的信息。
(一) 资产分析
对于资产, 我们最常用的分类方法是按照流动性或变现能力进行的分类, 但这种分类并不能进一步解释资产的质量。我们将资产的质量解释为资产的有用性, 这种有用性是特定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对资产未来收益能力的预期。所以资产质量的好坏, 主要表现为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变现价值之间的差异上。按照这种质量的分类方法, 可以将资产分为三类:按账面价值实现的资产、按低于账面价值实现的资产和按高于账面价值实现的资产。
另外, 企业还存在一些并未在财务报表或账面上反映的资产 (比如己提足折旧而仍旧在使用的固定资产, 其账面净值为零, 但对于企业未来仍有利用价值) , 它们可实现价值的增值, 因此有时我们还须结合其他因素来共同分析企业资产的质量。
(二) 资本结构分析
资本结构, 即企业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比例关系。资本结构反映了企业对于负债的利用程度。
一般而言, 适当负债可以降低企业综合资本成本, 并能使企业所有者获得更多收益;当然, 过度负债也会给企业带来较高的财务风险和较重的财务负担, 降低潜在投资人对企业的评价等级, 对企业扩大经营规模而进行的融资活动带来困难, 甚至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因此, 资本结构的质量好坏, 应当体现在企业的总体资本成本水平和股东收益率的高低上。一般情况下, 当企业进行项目筹资的时候, 更多关注的是筹资成本与项目收益率之间的关系, 也就是说, 无论筹资行为会否提高企业总体资本成本率, 只要投资项目的未来收益能够弥补目前的筹资成本, 那么该筹资就是可行的。根据这样的企业行为, 资本结构的质量应当表现为资本结构可以满足企业目前以及导来经营活动的需求, 资本结构质量好的企业, 应当表现为总资产报酬率高于平均的资本成本, 其财务杠杆比例合理, 有较强的融资及偿债能力;而资本结构质量差的企业, 则表现为债务所占比重过大, 企业总体资产报酬率水平低下, 融资偿债的能力均较弱等等。
(三) 利润表分析
利润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成果。利润质量的高低主要体现在企业利润的结构, 以及利润形成的企业资产增加额能否对企业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上。
利润质量高的企业, 其利润结构合理, 利润的获得长期而稳定, 能产生较强的支付能力用以保障债务本息的偿付和投资者对于投资收益的需求;同时, 利润增加带来的净资产的增加, 也为未来企业资产的增加打下良好的基础。利润质量低的企业, 支付能力差, 净资产虽然在增加, 但增加的资产却无法产生收益。
(四) 现金流量表分析
现金流量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动态情况, 表明公司获取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现金流量质量指企业各项活动产生的现金流能否保证企业周转所需, 补偿经营成本、足额支付到期利息和现金股利、为企业扩大经营规模提供资金。
四、财务战略选择
在较高的资产和资本结构质量下, 企业利润质量和现金流量质量却有差异。现将不同利润质量和现金流量质量的企业分为以下情况进行财务战略的分析:情况一:利润质量高, 现金流量质量也高:情况二:利润质量低, 现金流量质量也低;情况三:利润质量高, 现金流量质量低;情况四:利润质量低, 现金流量质量高。
(一) 利润质量高, 现金流量质量也高
在筹资战略上, 可利用剩余资金, 选择证券化资产投资, 优化资产结构。因为这一时期, 企业的财务状态比较稳定, 有充足的现金流, 为了降低资金的机会成本, 可以选择收益有保证的国库券、金融债券进行投资。这样, 不仅可以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产收益率, 而且, 还可以在企业急需资金时, 变现证券化资产, 满足企业资金的需要。
投资战略上, 由于企业的销售由正增一长向负增长转变, 销售量的下降必然引起单位固定成本的增加, 同时价格在不断下降, 成本的上升和价格的下降, 造成利润的快速下降。因此, 企业必须加强成本管理, 实现低成本扩张, 兼并弱势企业, 提高业务量, 降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保持成本领先。
股利分配战略一般以现金形式为主, 而且股利支付率相对稳定。
(二) 利润质量低, 现金流量质量也低
筹资战略上, 由于企业经营业务逐渐减少, 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在不断下滑, 适宜尝试一体化战略或多元化战略, 走战略并购的道路。
投资战略上, 由于销售量的明显下降, 给企业现金流造成很大的压力, 企业可将闲置不用的固定资产进行变现处理, 压缩开支, 以保持现金流转正常进行。同时对机构进行精简, 降低人工费用和管理费用, 处置闲置资产、回收应收账款, 转向投资, 为其他业务提供资金, 提高资产收益率。
股利分配战略上要向股东分配股利, 保持股东对企业信心;也要留存一定比例的利润, 为新项目投资作准备, 并防止经营性亏损。所以合理确定现金股利和留存收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提高企业潜在收益能力, 是这一阶段股利政策要解决的问题。
(三) 利润质量高, 现金流量质量低
企业在筹资战略上应保持一定的筹资额度。此时, 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条件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投资战略上, 企业应稳定流动资产的规模, 必要时可将闲置资金投入证券市场以获取收益。此时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 企业要保持自己已有的市场份额才能持续获得收益, 但主营业务利润率会不断下降, 企业应采取对外合作和竞争, 进行多元化经营, 提高盈利, 还可在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上增加投资, 进入新的有增长潜力的行业。
收益分配选择少量的现金股利和高比例配股、送股, 提高收益留存率, 实现高积累、快扩张。
(四) 利润质量低, 现金流量质量高
在筹资战略上, 企业应主要采用权益资本筹资方式, 减少负债融资。负债融资, 一方面由于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均较大, 融资渠道不畅, 不易筹到资金;另一方面, 基于企业风险, 债权人让渡资金要求较高的投资回报, 会加大企业筹资成本, 使现金流更加困难。
投资战略方面, 加大流动资产投资, 促进销售的增长, 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企业可持续竞争能力, 降低成本, 并加大固定资产投资, 使企业经营规模不断向扩展, 实现规模经济。
在股利分配政策上, 争取现金流量最大化是这一阶段企业的目标, 因此应采用不分配股利或少分配股利, 多留存利润的分配方案。
五、结论
与企业战略相比, 财务战略侧重于资金的筹措和使用, 而企业筹资、用资的效益又可通过企业财务报告分析体现, 所以本文在财务报告分析的基础上, 指出处于不同经营周期的企业, 其显现的资产、资本结构、利润和现金流量方面的特征不同, 并初步提出了不同阶段企业应采取的筹资战略、投资战略和股利战略。
摘要:在不同财务状况质量的企业应采用不同的财务战略为基本分析框架, 对财务战略的基本构成—筹资战略、投资战略和收益分配战略进行了分析, 将传统财务控制扩展到财务战略控制的高度。
关键词:财务报告,利润,现金流量,财务战略
参考文献
[1]王进企业财务战略的新思考[J]统计与决策2001 (04)
[2]范振中运用财务战略管理思想完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J]冶金财会2007 (03)
[3]吴春菊浅议企业财务战略的构建[J]时代金融2007 (0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越来越多,财务报告的分析越来越成为反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财务报告的分析,与信息使用者的判断和决策息息相关。因此,本文主要探讨财务报告的目的、分析方法和意义。
财务报告是一份书面文件,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通过财务报告可以了解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对这些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既可以帮助企业决策者做出重大生产经营决策,又可以以此推测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和提前规避风险。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采用适合本企业的正确的财务报告分析方法对企业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一、财务报告分析的目的和原则
财务报告分析的目的。财务报告分析起源于美国,20世纪中后期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主要运用专业方法,通过一些指标和比率的综合分析,以得出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评价的结论的目的。财务报告分析数据的主要来源于企业公开的财务报表,因此正确分析财务报告取决于能否正确理解财务报表。财务报告分析将财务报表的内容分为不同的部分和指标,并找到对应的关系,最终从总体上把握企业的经营能力。
财务报告分析的原则。财务报告分析需要从部分到总体,然后再从总体到部分,体现的是一种哲学的方法论。财务报告分析的原则也处处体现着哲学的辩证思维,共有以下5大原则。
要坚持全面的看报告,对财务报告要处处留意,每一个细小的变动都有可能影响数据的准确性,分析时要结合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优势和劣势等等。要坚持实事求是,财务报表的数据力求准备,不能有任何造假和主观臆断,反对搞数字游戏。要用相互联系的思维看问题。财务报告中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关系,报酬与风险的关系。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学会运用财务分析进行企业未来运营能力的预测和风险的规避。
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性分析是前提,定量分析是重点。财务报表的呈现方式是数字,学会运用数字看本质。
二、财务分析方法
财务会计报告分析可以分为两种形式,同一期间的报告分析和不同期间的报告分析。财务会计报告的主要分析方法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结构百分比法、趋势分析法、综合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是通过比较不同期间的数据来评价企业经营成果的一种方法。通过对不同期间数据的比较,找出其中的规律和差异,可以使绝对数量,也可以是相对数量,为下一步的分析做铺垫。该方法比较适合那些有一定计划项目和目标的公司和机构。
比率分析法。比率分析法是当前财务报告分析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对企业财务报告中的数字进行比值,分析企业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譬如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皆是通过比率计算分析得到。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是可以比较不同行业的企业的风险和收益,帮助投资者和债权人通过这些指标判断做出正确的决策。
资产负债率。衡量企业运用债权人的资金进行运作进行经营的能力。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都超过了50%,世界500强相当多的企业也在60%以上。由于西方的评价标准发生了一些变化,我国的企业资产负债率在60%-70%之间也属正常。
流动比率。反映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对比程度。该指标可以揭示短期偿债的安全性。一般来说,流动比率越高,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只要企业的流动比率等于1,企业就具备短期偿债能力。也就是说企业的流动资产周转速度越快,流动负债越容易得到清偿。
速动比率。该指标比流动比率更能反映出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和短期偿债能力。由于其在资产中剔除了存货的影响,使得它比流动比率更加直观可信。
结构百分比法。结构百分比法是以某一个关键项目为基数,以其金额为100,然后算出其余项目的金额算出其余项目百分比,这个百分比就是各项目的比重,通过比重来进行分析判断。
趋势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是将两个期间或两个期间以上的财务报告中的数据进行对比,通过对增减方向和变化幅度的对比,看出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变化趋势的一种方法。在运用趋势分析法时,有时我们会被财务报表的表象所蒙蔽,这就需要我们灵活运用横向分析、纵向分析和财务比率分析等方法辅助我们进行分析评价。[4]
综合系数分析。综合系统分析,将各个财务指标作为一个整体,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出综合的评价和解释。要想达到这样的分析目的,必须坚持全面的看问题,不能孤立的测算几个财务比率或者堆砌在一起。只有将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趋势等各项指标结合起来,通过形成一套体系得到综合评价,才能对企业的财务报告分析产生作用。
三、财务分析的意义
弥补财务报告数据本身的间接性。企业的财务报告通常只是简单的将一些财务数字呈现给信息使用者,这样做的优势是简洁明了,能把最重要的东西清晰直观的呈现出来,但是最大的劣势就是使大部分非专业人士的信息使用者不能直接看出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和经营成果的高低。[5]财务报告分析能把财务报表反馈的信息进行专业的加工,用信息使用者易懂的语言进行企业财务指标和有关数据的比较分析。通过这种专业性的分析,对企业决策者和投资者对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判断有着很大的帮助,可以检查企业预算完成的情况,考核经营管理人员业绩,有利于企业预测未来报酬和防范风险。
财务报告分析有益于企业的战略决策。一个企业在一个行业内所处的地位,对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起着尤为关键的作用。获取企业在行业内的地位的最直接的数据就是行业内部企业财务报表数据的横向比较。通过对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可以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偿债能力和未来的盈利能力;通过对利润表的分析,可以分析公司盈利能力、经营效率和盈利状况,然后再对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做出判断。最后我们可以通过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了解评价公司获取现金及其等价物的能力,并以此推测公司未来现金流量。通过对三大报表的分析,进而有利于帮助企业决策者和投资者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
财务报告促进企业快速健康发展。财务报告分析,能使企业获得经营管理的第一手数据。财务报表反映了企业的所有财务数据,财务报告分析可以获得企业经营管理效果基本信息。企业的决策者和投资者可以据此判断,企业的预算是否合理以及预期的经营成果是否达成。通过对财务报告的分析,企业可以对自身的状况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和更加深入的了解。认真的做好财务报告分析,能够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行业竞争力,对企业长期的规划发展和战略决策有着重大的意义。
四、关于我国现有财务报告分析的思考
从国内外财务分析的现状来看,我国的财务分析方法较为落后,而且分类很不明确。现存会计报告分析方法体系的不健全,也会使信息使用者被虚假的信息所蒙蔽,遭受重大损失。只有懂得正确的方法来分析,才可以避免遭受损失。目前我国财务分析方法的局限性主要有三个方面。
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有比较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无论哪一种方法,都是对企业过去经营状况的反映。
比较分析法的关键是具有可比性。在采用该方法分析时,只有采用可比性的指标才有意义。但是由于会计报表数据的局限,不同的企业之间缺乏可比性。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使用是改进比较分析法的基础,因此我们要统一基础。
比率分析法要结合货币时间价值,否则会使结果失真。我们在采用该方法进行分析时,还要与趋势分析法和结构分析法结合使用,调整财务分析报告的基础,使结果更加真实。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财务报告分析有着很实际的目的和意义,是在历史的发展中应运而生的。它同样有着严格的分析原则和科学的分析方法。目前,我国和西方的财务报告分析还有着一定的差距,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新的分析方法进行完善。科学的分析方法系统的建立,会使财务报告更好的为信息使用者服务。
如何做好财务分析工作?之前曾经系统了解过财务分析的体系,以下是总结的内容,仅供参考:
一、目的(判断、决策)
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结合的目的不一样;
股东:盈利能力;债权人:偿债能力;经营者,主要关注货币性收益以及控制性权益;
1、评价过去的经营业绩,主要是成长率以及与行业平均水平的比较;
2、了解目前企业的财务状况怎么样;因为这影响到未来;
3、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证券定价的核心就是准确预测未来现金流)
二、框架(分析的整体结构,就像盖房子一样,先要把整体的架构搭建起来)
在如何做好财务分析工作中,哈佛的财务分析框架:
1、战略分析:行业分析、竞争战略分析、业务分析;
2、会计分析: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是否合理,评估财报的质量;(审计报告)
3、财务分析:三张报表以及财务比率的分析(盈利、偿债、资产管理、成长性)
4、预测分析:预测未来的经营业绩三张表,评估企业价值动因以及可持续性;
李霆道:职业化素养专家。曾在甲骨文(中国)、联想、北大青鸟等知名企业担当业务经理、HR经理、事业部总监、校长职务。
潜心研究职业化技能发展10年,对职业化技能均有自己的独门造诣已研究。
8年培训授课经验;丰富的大、中型演讲会经验;;擅长8090管理、职业化素养、OFFICE工具类、礼仪修养类培训、沟通管理类等课程开发及管理。
哈佛财务分析框架中财务分析的基本内容
1、基于价值投资的三张报表分析(不适用比率法,直接分析报表)
A资产负债表:(有哪些关注点,得到什么信息,什么判断)
具体资产、负债、权益的科目分析;各个科目如何变化;
同比分析(资产、负债以及权益的结构,编织共同比资产负债表)
B利润表:(有哪些重点关注地方,可以得出什么判断)收入、费用来源以及相应地结构,盈余质量;C现金流量表(重点关注点,发现问题)净现金流、现金流量构成、流入流出是否有重大波动;
2、基于财务比率的五因素分析(盈利、偿债、资产管理、成长性、杜邦)基本逻辑是要去横纵向比较,核心是如何选择比较标准(经验、历史、行业、预算)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五因素中最为核心的因素是盈利能力分析;
3、基于管理层讨论的分析,补充印证作用;对于报表已有的信息:判断是否与我们的分析逻辑一致;对于报表没有的信息:重点关注资本性支出以及未来盈利趋势分析;(基于未来)
三、步骤(时间顺序展开,财务分析的逻辑展开)在如何做好财务分析工作中,基本步骤:
1、阅读审计报告;
2、审阅全套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财务报表附注;
3、运用财务比率法分析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与前景;给出结论;
4、参考其他补充信息,主要是核对与印证第三步的结论;(管理讨论,行业报告)在如何做好财务分析工作中,尤其是管理层讨论:回顾与展望;
财务报告粉饰与财务报告优化的比较研究
会计信息失真是由会计行为造成的,但只有非常规性的会计行为才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非常规性会计行为可分为财务报告粉饰与财务报告优化两类.财务报告粉饰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而财务报告优化则是企业的`一种理性竞争策略.
作 者:袁国辉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北京,100026 刊 名:审计与经济研究 PKU英文刊名:ECONOMY & AUDIT STUDY 年,卷(期): 18(2) 分类号:F231.5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 财务报告粉饰 财务报告优化 非常规性会计行为(一)一、实现利润分析
2005年实现利润为414.80万元,与2004年的360.02万元相比有较大增长,增长15.21%。实现利润主要来自于内部经营业务,公司盈利基础比较可靠。总之,在市场份额迅速扩大的同时,营业利润也迅猛增加,经营业务开展得很好。
二、成本费用分析
2005年主营业务成本为6743.13万元,与2004年的5750.00万元相比有较大增长,增长17.27%。2005年销售费用为102.93万元,与2004年的21.98万元相比成倍增长,增长368.29%。2005年销售费用大幅度增长的同时收入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公司销售活动效果明显,但相对来讲销售费用增长快于销售收入增长。2005年管理费用为287.13万元,与2004年的142.90万元相比成倍增长,增长100.93%。2005年管理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为4.03%,与2004年的2.38%相比有所提高,提高1.65个百分点。管理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有所上升,与之同时,营业利润明显上升。管理费用增长伴随着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提升,增长合理。本期财务费用为-31.50万元。
三、资产结构分析
2005年公司资产结构基本合理。2005年与2004年相比,2005年存货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明显下降。预付货款占收入的比例下降。其它应收款增长过快。总体来看,与2004年相比,资产结构没有明显的恶化或改善情况。
四、偿债能力分析
从支付能力来看,公司2005年是有现金支付能力的。从发展角度来看,公司按照当前资产的周转速度和盈利水平,公司有能力偿还短期借款。从资本结构和资金成本来看,公司增加负债能够给企业带来利润的增加,负债经营可行。
五、盈利能力分析
公司2005年的营业利润率为3.75%,总资产报酬率为3.01%,净资产收益率为6.72%,成本费用利润率为5.84%。公司实际投入到企业自身经营业务的资产为12124.47万元,经营资产的收益率为2.20%,而对外投资的收益率为0.00%。投资收益或长期投资为零,无法进行比较。对外投资或投资收益为零。
六、营运能力分析
公司2005年总资产周转次数为0.56次,比2004年周转速度放慢,周转天数从478.51天延长到644.05天。公司资产规模有较大幅度的扩大,但营业收入没有相应的增长,致使公司总资产的周转速度下降。
公司2005年固定资产周转天数为121.50天,2004年为43.07天,2005年比2004年延长78.42天。公司2005年存货周转天数为177.60天,2004年为212.13天,2005年比2004年缩短34.54天。公司2005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50.95天,2004年为57.94天,2005年比2004年缩短6.99天。从存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三者占用资金数量及其周转速度的关系来看,公司经营活动的资金占用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营运能力明显提高。
七、经营协调性分析
从长期投资和融资情况来看,公司投资活动所需的资金没有足够的长期资金来源作保证,公司长期性资产投资存在4634.79万元的资金缺口,需要占用企业流动资金。从公司经营业务的资金协调情况来看,公司经营业务正常开展,能够为企业带来5358.72万元的流动资金,经营业务是协调的。企业经营业务从2004年的611.03万元转变成不需要资金,不但不需要,而且经营活动还为企业带来5358.72万元的流动资金,但企业的长期投资活动出现了资金缺口。不过,经营活动所带来的资金,满足企业长期投资活动的资金缺口,使企业拥有现金支付能力。企业的经营状况仍然是协调的。但要注意短期资金长期使用所带来的风险。
八、发展潜力分析
2005年企业新创造的可动用资金总额为312.27万元。说明在没有外部资金来源的情况下,企业用于投资发展的资金如果不超过这一数额,则不会给企业经营业务活动带来不利影响,反之,如果企业的新增投资规模超过这一数额,则在没有其它外部资金来源的情况下,必然占用经营业务活动资金,引起营运资本的减少,将会引起经营活动的资金紧张。在加速企业流动资产周转速度方面,如果使公司流动资产周转速度提高0.05次,则使流动资产占用缩短14.36天,由此而节约资金284.18万元,可用于企业今后发展。
九、现金流量分析
公司通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收到的现金为7369.64万元,它是公司当期现金流入的最主要来源,约占公司当期现金流入总额的39.56%。公司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产生的现金能够满足经营活动的现金支出需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使企业的现金净增加622.91万元。公司通过增加负债所取得的现金也占不小比重,占公司当期现金流入总额的13.04%。但公司增加的负债仍然不足以偿还已到期旧债。2005年公司投资活动需要资金3520.93万元;经营活动创造资金622.91万元。投资活动所需要的资金不能被经营活动所创造的现金满足,还需要公司筹集资金。2005年公司从企业外部筹集的资金净额为3264.25万元。投资活动的资金缺口是由经营活动和筹资活动共同满足的。
财务分析报告
(二)一、基本情况
1、历史沿革。公司实收资本为万元,其中:万元,占93.43%;万元,占5.75%;万元,占0.82%。
2、经营范围及主营业务情况我公司主要承担等业务。上半年产品产量:
3、公司的组织结构(1)、公司本部的组织架构根据企业实际,公司按照精简、高效,保证信息畅通、传递及时,减少管理环节和管理层次,降低管理成本的原则来设置。
4、财务部职能及各岗位职责
(1)财务部职能(略)
(2)财务部的人员及分工情况财务部共有X人,副总兼财务部部长X人、财务处处长X人、财务处副处长X人、成本价格处副处长X人、会计员X人。
(3)财务部各岗位职责(略)
二、主要会计政策、税收政策
1、主要会计政策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及其补充规定,会计年度1月1日—12月31日,记账本位币为人民币,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核算本公司业务。坏账准备按应收账款期末余额的0.5%计提;存货按永续盘存制;长期投资按权益法核算;固定资产折旧按平均年限法计提;借款费用按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费用按权责发生制确认;成本结转采用先进先出法。
2、主要税收政策
(1)主要税种、税率主要税种、税率:增值税17%、企业所得税33%、房产税1.2%、土地使用税X元/每平方米、城建税按应交增值税的X%。
(2)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车桥技改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购买国产设备抵免企业所得税。
三、财务管理制度与内部控制制度
(一)财务管理制度(略)
(二)内部控制制度
1、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
2、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采购与付款
3、物资管理制度
4、产成品管理制度
5、关于加强财务成本管理的若干规定
四、资产负债表分析
1、资产项目分析
(1)“银行存款”分析银行存款期末XX7万元,其中保证金X万元,基本账户开户行:;账号:
(2)“应收账款”分析应收账款余额:年初X万元,期末X万元,()余额构成:一年以下X万元、一年以上两年以下X万元、两年以上三年以下X万元、三年以上X万元。预计回收额X万元。
(3)“其他应收款”分析其他应收款余额:年初X万元,期末X万元。余额构成:一年以下X万元、一年以上两年以下X万元、三年以上X万元。预计回收额X万元。
(4)“预付账款”(无)
(5)“存货”分析期末构成:原材料X万元、低值易耗品X万元、在制品X万元、库存商品X万元,年初构成:原材料万元、低值易耗品X万元、在制品X万元、库存商品X万元。原材料增加X万元,低值易耗品减少X万元,在制品增加X万元,库存商品减少X万元。
(6)“长期债权投资”(无)
(7)“长期股权投资”分析对XXXX有限公司投资,账面余额X万元。
(8)“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分析机器设备原值X万元、运输设备原值X万元、房屋建筑物原值X万元、土地X万元,净值分别为XX万元、XX万元、XX万元、X万元,本年增加固定资产(机器设备)X万元,原因为XXX完工,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六月末累计折旧为X万元,其中机器设备、运输设备、房屋建筑物分别为X万元、X万元、X万元。
(9)“在建工程”分析技术改造购置设备,增加在建工程X万元;部分工程完工转固定资产,减少在建工程X万元。
(10)“无形资产”(无)
(11)“待摊费用”和“长期待摊费用”(无)
(12)“各项准备金”分析本年无变化
(13)“固定资产清理”分析本年无变化
(14)“待处理财产损益”分析本年无变化
(15)质押、抵押、司法冻结情况本年无变化
2、负债项目分析
(1)、“短期借款”分析XX工行:生产性流资借款X万元,以机器设备(价值为X万元)为抵押物。XX银行:生产性流资借款X万元,以应收账款(金额为X万元)为抵押物。XX银行:本期新增生产性流动资金借款X万元。XX银行:本期新增军品生产流动资金借款X万元。
(2)“长期借款”分析长期借款共计X万元,主要为技术改造投资。借款依据为:XX省工程咨询公司“XXXX有限责任公司XXXX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省计委X计结构发(2XXX)XX号文;X计结构发(2XX)XX号文;XX公司资计字(2XXX)XX号文和XX公司{XXX}XX号文等。
(3)“应付账款”分析应付账款余额:年初X万元,期末1X万元。余额构成:一年以下X万元,一年以上两年以下X万元,两年以上三年以下2X万元,三年以上X万元。
(4)“其他应付款”分析其他应付款余额:年初X万元,期末X万元。余额构成:一年以下X万元,两年以上三年以下X万元,三年以上X万元。
(5)“预收账款”分析(无)
关键词:财务报告变革,财务分析体系重构,互动路径
一、引言
21世纪初期爆发的财务丑闻使得财务会计准则和财务会计报告饱受非议, 2007年美国爆发了次级贷危机, 并已经逐渐演变为波及世界各主要国家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 不同程度的影响了包括新兴经济实体在内的各国的实体经济。虽然我们不能或不确定应该在多大程度上将这些灾难归咎于财务会计准则与财务报告, 但两次事件都实实在在的引起了准则制定机构对财务会计准则以及财务报告改革的思考。财务报告缺陷与改革研究文献虽然取得了不少显著的研究成果, 但这些研究却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财务报告的有效利用离不开财务分析, 财务报告是财务分析的主要对象。通过财务分析, 信息使用者可以更好的理解财务报告所包含的信息, 财务分析就像是一座桥梁, 把财务报告和信息使用者更好的连接起来。会计环境和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变化会推动财务报告的变革, 同时也必然会导致财务分析体系的重构。本文希望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从会计环境和信息使用者需求变化的角度, 研究财务报告改革和财务分析体系重构的互动关系, 以期能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有所借鉴。
二、财务报告变革的动因分析
(一) 财务报告的缺陷分析
国内关于财务报告体系改进的研究, 多数都是从财务报告披露信息内容的扩展和披露信息的形式改变两个方面进行论述。这种方法从表面上看具有针对性强的优点, 但实际上是一种片面的方法。财务报告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事物, 对它改进应该先分析其存在缺陷的原因, 找到未来应有的模式, 在此基础上再考虑改进的具体措施。然而关于现行财务报告变革原因的分析, 只散见于关于财务报告局限性和改进的有关论述之中, 其归纳方法也不尽相同, 有些表述极其细微, 一些表述较为抽象。汤云为、陆建桥 (1997) 认为:“财务会计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二是财务信息使用者信息需要的变化。前者要求财务会计不断地将新的、变化了的经济业务反映出来, 以体现和强化其会计反映的基本功能;后者则要求财务会计努力满足信息使用者不断变化的信息需要, 以提高财务会计信息在使用者经济决策中的作用, 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多年来, 上述两方面的变化交织在一起, 共同推动着财务会计不断地向前发展。”本文认为, 这个观点虽然是关于财务会计的, 但对财务报告同样适用, 是分析财务报告变化动因的有用参考。
(一) 会计环境的变化
会计的产生是环境的产物, “会计的发展是反应性的” (查特菲尔德, 1974) 。会计环境是会计活动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各项条件的总和。本文认为, 影响较大的因素主要有: (1) 经济发展水平。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 人力资源、无形资产等在企业生产经营中重要性越来越高, 经济业务在形式上还存在多样化趋势, 如多种形式的融资租赁、投资、合并、资产重组、资本运营、跨国经营、衍生金融工具等, 这种经济业务内容的复杂化和形式的多样化, 为财务报告信息的披露提供了更多的内容;发达的经济往往以造就越来越多的大企业为标志, 大企业的出现必然导致越来越多的利益相关者的出现, 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也不尽相同, 这使得信息需求的细化和深化;随着电子数据处理、网络等技术的日益成熟, 在财务信息披露方面, 企业财务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得到了改善, 信息披露的方式也日益多样化, 越来越便于信息使用者的阅读。 (2) 经济发展模式。在集权的经济形态中, 企业被看成是国民经济结构中的基本单位, 企业的经营目标更多地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具体化, 企业应该在圆满执行国家政策的前提下实现其自身经营目标。会计信息的提供更多地以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需要为主, 企业会计核算和信息的提供强调统一性。在建立了资本市场并以此作为企业资本筹集主要渠道的国家或地区, 财务会计服务于作为企业供资人的投资者、银行以及其他资金提供者, 企业日常会计核算、财务信息的披露也因此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改变, 使得财务报告系统发生了重要变化, 如财务信息披露的质量特征转向以相关性为主, 财务报告披露的内容主要取决于投资者、债权人等的经济决策中所需要的财务信息。综上所述, 经济发展模式这一因素主要通过决定企业会计信息的主要服务对象, 而对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特征、信息内容、信息披露方式产生影响。 (3) 企业组织形式。20世纪以来, 企业组织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股份制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成为主流。股份制企业和独资企业相比, 其社会性要强很多, 企业的社会性, 决定了企业对外披露信息的必要性, 社会化程度越高的企业, 对外披露信息的必要性越强烈。所以, 社会性决定了企业对外披露信息的必要性和对外披露信息的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而社会性是与企业的组织形式密切相关的。 (4) 企业资本的取得方式。从现代企业资本筹集的实践概念看, 企业资本的来源渠道主要有政府、银行、投资机构、其他企业、个人等, 资本的取得方法主要有在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在资本市场发行债券、向银行借入、向其他企业借入、国家拨入等, 企业资本的取得方式是上述要素的有机组合, 其中某些具体的组合会随业务形式的创新、金融工具的创新等而变化出多种形式, 变化出全新的资本取得方式。这类融资方式具有社会性, 这种行为本身可能对整个社会的金融秩序、经济秩序乃至社会秩序产生影响。企业资本取得方式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影响也主要体现在所应报告的信息内容方面。
(二) 会计信息需求的变化
会计信息需求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会计信息用户的扩大和信息需求的细化和深化。一方面发达的经济往往以造就越来越多的大企业为标志, 大企业的出现必然导致越来越多的利益相关者的出现。这具体表现在:大企业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 越来越多的个人、组织成为大企业的供资人 (投资者或债权人) , 从而财务信息的用户队伍越来越大;大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这使得政府对大企业的管制变得越来越重要, 即在同样的社会经济环境下, 政府对大企业的“关照”一定比对小企业的多;大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要消耗较多的资源 (包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等, 这里作广义理解) , 这使得大企业所负担的社会责任要比其他企业要高得多, 一些虽然与企业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人员和组织, 也纷纷成为企业财务信息的用户。另一方面, 在复杂的经济活动中, 管理重要性的程度远比在简单经济活动中高, 经济发达带来的是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和业务形式的多样性, 而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和业务形式的多样性, 必然对经济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更高的管理要求势必对信息的提供提出更高要求。 (2) 会计信息需求的多元化。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企业由原来的股东单边治理的模式转变为股东、债权人及供应商、员工、公司的管理者、经营者等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模式,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范围进一步的扩大。不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使用目标不同, 产生了多元的会计信息需求。如在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基础研究中, 会计信息使用者被分为直接使用者和间接使用者两类。直接使用者包括股东、债权人及供应商、员工、公司的管理者、经营者。间接使用者包括财务分析师及顾问、证券交易所、法定机构等。在我国, 会计信息使用者主要包括: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投资者、债权人供应商、客户、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人员等。企业会计信息的直接使用者与企业有直接经济利益关系, 而企业会计信息的间接使用者, 他们要么为与企业有直接经济利益关系的人提供咨询服务, 要么是作为那些与企业有直接经济利益关系的人的代表, 以维护企业直接利益相关者的经济利益。因此, 他们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在本质上应与企业直接利益相关者的需求相同。对于股东、债权人及供应商、员工、公司的管理者、经营者不同的信息使用主体, 他们的会计信息需求也是多元的。
三、财务报告变革及其对财务分析的影响
(一) 财务报告变革
(1) 财务会计目标决定财务报告目标。财务报告是财务会计对外传输信息的手段。财务报告和财务会计, 两者对外传输信息的口径是一致的, 因此财务报告的目标也就是财务会计的目标。关于财务会计目标的认识, 有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两大派别。受托责任观认为, 财务会计的主要目标是管理当局向投资者、债权人等报告资源的运用情况, 即评价受托经济责任。受托责任观产生的经济背景, 是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 并且投资人与经营者之间有明确的委托与受托关系。随着资本市场尤其证券市场的发展, 数量众多的企业投资者和债权人遍布世界各地, 委托代理关系变得不像从前那样清晰、明确。这种经济背景要求财务会计面向资本市场提供信息, 不但提供给现实的投资者和债权人, 而且应提供给潜在的投资者和债权人, 以利于他们做出相应的决策。这些人不仅关注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经营业绩, 而且更关注企业未来的经营情况, 尤其是企业创造未来现金流量的能力。 (2) 财务会计目标决定财务报告所提供信息的质量特征。如果财务会计的目标是反映经营者的受托经营责任, 那么, 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强调的可靠性, 而如果财务会计目标是提供有助于投资者、债权人等进行经济决策有的信息, 则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强调的是相关性。 (3) 财务会计目标对财务报告的内容和形式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不同的财务会计目标理论下, 希望提供的财务信息的数量是不一样的。受托责任论认为, 财务会计既要考虑向经济资源委托者提供信息是否会有损于受托者, 又要考虑不供信息是否会有损于经济资源的委托者, 因此, 财务信息应该有所取舍;决策用论则认为, 只要提供的信息符合效用大于成本原则, 则财务信息应是以多为。在对财务报告形式的影响方面, 受托责任论认为信息使用者主要关心过去的情况, 因此, 他们不太需要预测类信息, 在这种信息需求的前提下, 财务报告的本形式, 即会计报表加报表附注基本上就能够满足其需要;而决策有用论认为信息使用者更关心企业的未来情况, 即预测类信息也非常重要, 同时, 对于关于来的决策而言, 不仅财务信息远远不够, 而且, 对非财务信息也有很大的需求, 这两类信息与基本报告形式中提供的信息需要经过严格的确认和计量、必须符会计准则要求等特点是相背离的, 在决策有用论下, 财务报告的基报告形式无法更好地完成任务, 必须发展其他报告形式。 (4) 财务会计目标通过对会计确认、计量和记录产生影响而对财务报告的内容产生影响。在决策有用论下, 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强调比较多, 而在受托责任论下, 谨慎原则可以得到比较广泛而且深入的运用。再如受托责任论认为, 成本是以取得资产时的交易价格为基础并经交易双方认可, 因此, 它能比较正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及其变化, 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以主张用成本计量属性和历史成本会计计量模式;决策有用论认为, 投资和信等经济决策中, 需要过去的信息, 更需要现在和未来的信息, 因此主张各种计属性并存择优。
(二) 对财务分析的影响
(1) 财务分析的内容。从当前的财务报告改革趋势看, 财务报告披露范围的拓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分部报告、全面收益报告, 以及智力资本信息、社会责任信息等。这些方面的发展更加丰富了财务报告披露内容, 也为财务报告分析开拓了新的空间。财务报表发生了变革, 财务报表主表、附表的种类、格式、内容的变化, 使得会计信息的内容和内涵随之改变, 从而增加了财务分析的内容;会计假设、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会计确认、会计计量等的变化及灵活性, 使同一经济业务所记录与报告的结果发生了改变, 增加了财务分析的难度;不同国家会计准则差异、会计报表合并方法差异、特殊会计业务处理方法差异等的存在, 使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与可靠性判断更加复杂。会计学内容的更新, 如筹资中衍生金融工具的增加, 投资中证券品种的增加等, 使会计报表信息的内涵发生了变化, 增加了财务分析的复杂性。从会计报告信息披露内容与时间变化对财务分析的挑战看, 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的增加, 特别是自愿披露内容的增加, 使财务分析内容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 (2) 财务分析的方法。从我国情况看, 会计环境的变迁对信息需求和财务报告分析也起到了类似的影响作用。随着我国经济模式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企业组织形式发生改变, 原来的国家占有的概念为投资者所促进了对满足投资者信息需求要求的发展。而随着我国对外经济的发展, 汇率风险、市场风险等信息需求也逐步上升。随着这些会计环境因素的变化, 信息需求结构和需求内容都发生了重大改变。如从企业经营业绩的评价方法看, 从早期的资产负债率指标、利润指标等几只简单指标构建的评价体系, 发展为目前的、对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营运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和发展能力状况综合考评的指标体系, 从传统的单纯财务分析体系, 发展为兼顾评议指标、智力资产效益贡献评价等财务及非财务并重的分析体系。在现阶段财务报告中对公允价值的采用、企业财务状况变动披露中的“现金纯化趋势”、或有事项的披露等方面。财务报告披露质量的提高对财务报告分析的影响主要在于深化了原来的分析方法, 和对原先分析结果的解释。由于分析对象的深化, 使得分析结果的内容和含义也更为丰富。未来会计信息的披露将逐渐由现在的书面形式转向电子形式, 尤其是计算机联机实时系统的出现和运用, 将使会计业务数据在发生的同时被处理、记录并披露, 而信息使用者可以实时地通过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联机, 及时有效地选择所需要的明细信息, 加工分析以取得所需信息。财务报告披露方式的变化不仅会影响信息需求者的分析质量, 而且将影响财务告分析习惯。
四、财务分析对财务报告的影响
(一) 有助于挖掘财务报表的有效性
财务报告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 而信息使用者经常要利用财务分析理解财务报告。长期以来, 财务报表比率分析在财务分析中占据重要地位, 财务分析有助于挖掘财务报表信息的有用性, 财务报表表内信息分类列报影响了财务报表信息分析, 从而影响到财务报表信息的有用性。财务报表表内信息分类列报主要影响的是财务分析中的比率分析。现行财务比率分析主要包括流动性分析、资产管理效率分析、盈利能力分析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等方面。这些比率的计算, 通常需要同时运用到不同财务报表表内信息。然而, 现行财务报表各张报表之间报表项目分类方法的差异, 影响了报表与报表的内聚性, 从而影响了各报表作为整体反映主体整体财务图像的能力, 也必将影响到财务比率分析, 最终影响财务报表信息的有用性。
(二) 有助于财务报告的改革
财务报表与财务报告缺陷与改革研究文献虽然取得了不少显著的研究成果, 但这些研究却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财务报告的有效利用离不开财务分析, 而财务报表表内信息则是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对象。根据有效市场假说, 财务报表表内信息的分类方法、分类结果和列报位置都不应该影响到信息价值相关性。但是, 市场存在的诸多异常现象, 使得功能锁定假说具有一定的现实性。根据功能锁定假说, 投资者对于财务信息的分析存在着记忆归类现象:某一会计信息在不同的报表中确认或披露, 或在某财务报表的不同部分确认或披露, 或出现在表下注释中, 不同位置对应着投资者记忆中的不同类别。投资者根据某会计信息确认或披露的位置判断其归类, 并由此做出相应的分析和预测。当某财务信息确认或披露的位置并不完全符合其归类的特征时, 投资者就会出现判断偏误。财务报表的内容和金额来自保存日常记录的账户。进入账户的数字, 是经由财务会计第一步确认产生的信息, 而不是交易或事项发生时的原始数据。账户的数字要进入财务报表, 转化为既符合财务报表和财务报告目标, 又满足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报表项目, 还需要通过第二步确认。第二步确认主要通过浓缩、汇总、分类和有序排列, 将账户的信息纳入财务报表, 体现在财务报表表内各个报表项目中。浓缩、汇总、分类和有序排列的作用在于既不使信息过量, 又能凸显有用信息, 以利于使用者据以做出经济决策。现行财务报表, 除了现金流量表之外, 实际上是基于“会计目标———会计要素———报表项目”的递进关系进行表内项目分类列报的, 这与目标导向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研究导向是密切相关的。本文认为, 从系统论观点出发, 从财务分析角度改进财务报表信息分类列报, 可以遵循如下的逻辑关系:“为了提高财务报告决策有用性目标———应该提高财务报表信息有用性———因为财务分析有助于提高表内信息价值———所以表内信息分类列报的改革要便利于报表分析———表内信息分类列报应该满足的目标和原则”。
通过上述的分析, 可以将财务报告变革和财务分析体系重构的互动路径归结如下:第一, 会计信息需求、财务报告、财务分析总是处在一定的会计环境中。无论是会计信息需求、财务报告还是财务分析都是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的产物, 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变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对会计信息需求、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产生一定的作用。第二, 会计环境和会计信息需求的变化直接推动了财务报告的改革。会计环境的变化要求财务会计不断地将新的、变化了的经济业务反映出来, 以体现和强化其会计反映的基本功能;会计信息需求的变化则要求财务会计努力满足信息使用者不断变化的信息需要, 以提高财务会计信息在使用者经济决策中的作用, 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多年来, 上述两方面的变化交织在一起, 共同推动着财务会计不断地向前发展。会计环境的变化不同社会经济环境下的会计信息需求的改变, 会推动原有的财务报告模式和财务分析的方法手段的改变, 以适应新情况下的会计使用者的信息需求。第三, 财务报告的变革对原有的财务分析体系产生冲击, 原有的财务分析体系需要根据财务报告的变革进行调整。财务报告在其目标、信息质量特征、披露的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变革, 也必然会对财务分析的内容和方法产生冲击, 要求财务分析体系进行重构, 以适应新的披露的需要, 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分析需要。第四, 财务分析体系在重构的过程中也会对财务报告的披露内容和形式提出一定的要求。财务报告的有效利用离不开财务报表分析, 而财务报表表内信息则是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对象。由于财务分析是会计信息需求者更好的理解财务报告的方法和手段, 在具体的分析的过程中也会对报告披露的内容和方式上提供更为合理的建议, 从而使得财务报告能更好的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第五, 通过财务报告的变革和财务分析体系的重构, 已经两者的互动和调整, 使得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通过财务分析的手段和方法更好的理解企业的财务报告, 从而满足相关决策的需要。整个社会会计信息使用者群体与供给者群体的复杂性、多变性, 不同群体对利益追求的多样性, 决定了会计信息需求与供给无法定位于某一固定模式, 而是处于不断的变化调整之中。在对当前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体系的不足和缺陷的研究中, 会计环境和会计信息需求的变化这两个方面可以作为研究的着眼点, 财务报告变革和财务分析体系重构的互动路径也对财务报告的改进和财务分析体系的重构提供了新的视角。
参考文献
[1]葛家澍、杜兴强:《现行财务会计与报告的缺陷与改进 (上) 》, 《财会通讯》2004年第5期。[1]葛家澍、杜兴强:《现行财务会计与报告的缺陷与改进 (上) 》, 《财会通讯》2004年第5期。
[2]葛家澍、杜兴强:《现行财务会计与报告的缺陷与改进 (下) 》, 《财会通讯》2004年第6期。[2]葛家澍、杜兴强:《现行财务会计与报告的缺陷与改进 (下) 》, 《财会通讯》2004年第6期。
[3]汤云为、陆建桥:《财务会计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出路》, 《会计研究》1997年第1期。[3]汤云为、陆建桥:《财务会计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出路》, 《会计研究》1997年第1期。
[4]查特菲尔德著, 文硕等译:《会计思想史》, 商业出版社1989年版。[4]查特菲尔德著, 文硕等译:《会计思想史》, 商业出版社1989年版。
[5]胡政明:《财务报告分析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 《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年。[5]胡政明:《财务报告分析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 《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年。
[6]余新培:《企业财务报告体系研究》, 《江西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6]余新培:《企业财务报告体系研究》, 《江西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
关键词:高校;预算收支;财务报告;财务分析
预算收入支出是高校财务管理的核心,在高教事业发展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是高校加速发展和扩大影响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给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高校的财务收支报告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财务工作的一个总结性文件,通过对其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对目前我国高校的一些具体问题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一、在进行高校财务报告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了解单位的整体财务运行情况
了解学校的经费收入和支出,招生和毕业分配,教职工的人员构成,基本建设的投入,学校的基金变动,预算收支计划执行,下年度的预算等情况,为财务报告分析提供一个整体框架。
(二)关注不能进入财务核算系统的经济事项和单位财务报告的局限性
首先,一个单位的财务报表是现代会计模式的产物,会计报表必然有其难以解决的问题。其次,现金制本身在会计处理中有其局限性,也不是完美无缺的,也有其固有的、目前无法克服的问题。最后,由于会计人员对各个项目的理解不同,他们所编制的会计报表就会不一样;由于各个人的用词和对企业实际情况的把握不同,在进行财务会计数据的分析也有所不同,这样就导致会计报表数据与实际情况出现较大的偏差。
(三)了解大型基本建设项目的情况
基本建设是一个单位的重大决策,决定了学校的未来发展,分析建设项目的投入可以了解学校处在哪个发展阶段。
(四)查阅单位编制预算的依据和原则
在财务工作报告中,财务预算的编制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预算编制的依据和原则可以为整体财务报告的分析提供制度保证。
(五)参阅本校工作报告
在学校工作报告中有对本年度的工作回顾,查阅工作报告可以了解高校一年来所作的重大事件。
二、高校财务报告分析的主要内容
首先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的财务分析体系。包括效益分析、偿债能力分析、收支结构分析、发展能力分析等。高校财务分析应建立以下几个方面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预算执行情况,包括实际收入与预算(计划)差异、实际支出与预算(计划)差异、收入预算完成率、支出预算完成率等等,利用这些指标分析预算收支的实际完成情况、实际与预算产生的差异以及原因;收入支出情况:包括年总收入与总支出之比、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重、生均事业支出、教职工人均事业支出、现金流入流出比等;资产使用情况:包括各类资产比重、设备利用率、投资收益率、生均教学仪器设备、生均校舍面积、生均图书资料等;偿债能力:包括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现金负债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现金到期负债比率;趋势分析及发展能力:包括近几年各类资产增长率、收入增长率、支出增长率、生均事业支出增长率等;社会效益分析;预算缓冲(基金余额占收入的百分比)分析;基本建设投资情况分析:包括:基本建设拨款情况、基本建设自筹建设资金情况和本年度建设投资情况分析;学生培养成本分析:包括:学生直接成本分析和间接成本分析、学生培养成本结构分析。
三、高校财务报告分析的现状
财务分析在财务管理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目前高校对财务分析普遍都不太重视。有些学校甚至没有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主要由以下几点:对财务分析的作用认识不足,领导重视不够;重视“量”上分析,忽视“质”上分析;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不健全,缺乏行业标准;重视事后分析,忽视事前分析;财务分析人员素质不高等。
四、解决高校财务报告分析的对策
(一)做好财务分析必须建立科学的分析体系
财务分析是在财务报表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层次的需要,做出若干方面的分析。一般有决算分析、阶段性分析和专项分析等。要做好以上各项分析,首先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的财务分析体系。它包括分析指标有如下内容:
经费自给率=(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事业支出+经营支出)×100%
收入预算完成率=(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本年收入预算数×100%
支出预算完成率=(事业支出+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其他支出)/本年支出预算数×100%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自筹经费收入占总经费收入的比率=自筹经费收入/总经费收入×100%
学校自筹经费反映了高校多渠道集资办学的规模和效益。一般情况下,自筹经费收入占总收入50%以上,比率越高,反映该校办学效益越好。
自筹经费增长率=(本年自筹经费收入-上年自筹经费收入)/上年自筹经费收入×100%
固定资产增长率=(本年末固定资产总额-上年末固定资产总额)/上年末固定资产总额×100%
这个指标用于衡量高校固定资产的增长速度,也客观地反映学校财务支出结构、支出质量。
学生人均分摊的经费开支数=全年经费实际支出数/当年学生平均人数
学生人均分摊教职工人员经费=(全年工资+补助工资+福利费)/当年学生平均数
学生人均分摊设备购置费=全年设备购置开支数/当年学生平均数
学生人均分摊教学行政费=(全年公务费+业务费开支数)/当年学生平均数
人员经费与经费总支出的比率=人员经费/经费总支出×100%
人员经费与公用经费比率=人员经费实际支出数/教育事业费实际支出×100%
教学业务费比率=教学业务费支出/公务费支出×100%
人员经费比=人员经费支出/公用经费支出×100%
预算内外收入比=预算内总收入/预算外总收入×100%
应用科技成果的经济效益=科技成果实现的价值/研制成果投入的价值×100%
科技成果的获奖率=获奖项目数量/科研项目数量×100%
现金比率=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短期债务×100%
现金储备比率=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年度支出总额×100%(表明在没有收入的情况下,目前的资金可以支持多长时间)
财务分析指标的设置应具有科学性、可比性、可行性,符合单位特性。当上述指标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经营成果和面临的财务风险时,财务人员应选用、设计能反映本单位财务状况和实际的指标体系,以客观反映财务的真实状况。另外还要注重分析指标的综合运用,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横向指标与纵向指标、静态指标与动态指标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发挥财务分析的总体功能效应。
(二)领导重视是做好财务分析的关键
财务管理工作渗透到了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涉及到学校的各个职能部门。财务部门要做好财务分析,还需要各职能部门的支持和配合,有很多会计资料和其他资料还需要相关职能部门提供。因此,各级领导必须提高认识,从思想上重视这项工作,把财务分析工作放在重要位置。
(三)做好财务分析,要有高素质的、业务能力强的财务人员
必须提高财务人员的思想和业务素质,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建立会计人员队伍培训机构,通过多种途径,实行多层次的培训,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以适应财务工作不断发展的需要,为学校的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领导当好参谋、把好关。
(四)尽快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单位支出定额为财务分析打下基础
制定预算支出定额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要有比较科学合理的工作量化指标体系,然后才能测算确定单项业务工作的定额标准。财务分析在定额的基础上进行就会增加可比性和实用性。
(五)科学分析财政支出的范围和结构
将预算支出按部门和支出项目进行分析,按照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原则,分析人员经费占总经费的比例(吃饭财政比例);分析赤字占总支出的比例(赤字财政比例);初步分析需要当年还的借款占预算收入的比例(风险财政比例)。
(六)进行财务报告分析时坚持发展与创新相结合
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在原来预算分析的基础上要不断完善财务分析方法,科学合理地制定财务分析指标。加快财务分析改革步伐,大力做好财会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财会人员的政策和业务水平,加强计算机数据库信息在财务分析中的开发应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预算分析改革服务。
(七)加强综合预算管理分析力度
要加大部门预算编制的广度和深度,在进一步加强经济状况分析及预测的基础上,建立预算收入经济预测模型,推行常规收入分析;支出预算分析完要完善、细化。并建立支出项目库,逐步实现项目滚动预算管理分析。
(八)进行高校会计核算制度改革
由于在高校会计核算过程中,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实际上已经形成债权和债务的事项,因为没有实现收入和支出而没有在账上体现,如:学生欠费和已经购入而没有付款的资产等;固定资产没有折旧问题,由于在现有的高校会计制度下,不计提折旧,而形成的账目资产与实际价值不一致;收入与支出不配比的情况等等。进行改革,实行以收付实现制为主,权责发生制为辅的核算办法来改变现在的状况。
(九)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捐资办学的办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鼓励人们自愿捐资办学,这既可以调节社会成员的利益分配,又可以缓解高校目前资金紧张的压力。
(十)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
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编制,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建立科学的预算编制制度。首先,预算编制程序化,其次,预算编制内容细化,最后,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实现彻底的收支脱钩和收缴分离,逐步将各单位的所有资金纳入部门预算管理,提高部门综合预算管理水平。
(十一)推行差别会计年度制度
目前,我国实行的会计年度是:公历的1月1日到12月31日。由于高校一般的学年是3月1日到2月28日,按会计制度要求核算的会计信息与实际的学年的信息是有差别的,如果能按照学年核算,会计信息会更准确些。
目前,各高校财务管理改革正在进行,因此,认清高校财务分析的重要性,对于加强财务管理水平,防范金融风险,实现高校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面对高校一些问题产生的新形式,我们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即要高度重视目前的问题带来的影响,也要正确认识问题出现的客观必然性。只要我们冷静地分析问题,积极稳妥地处理问题,我国的高校教育事业就会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参考文献:
1、(美)约瑟夫著;张志超等译.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导论[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周建共.高校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财务与会计,2007(3).
3、白翠兰.构建和谐社会与财政政策的分析[J].财会研究,2007(4).
4、钱英文,蓝秉勤,陈继勇.推进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思路及对策[J].财会研究,2007(2).
5、王国海,初宜红.关于财务会计报告层面几个问题的改革建议[J].财务与会计,2006(9).
【财务分析报告】推荐阅读:
财务盈亏分析报告06-15
机械财务分析报告07-27
财务分析报告的10-28
个人财务分析报告11-06
蒙牛财务报表分析07-04
财务人员面试分析09-11
财务报表分析考试10-13
小企业财务管理的财务指标分析10-08
财务分析报告发展能力06-14
财务分析报告如何写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