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竞争力案例

2024-10-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核心竞争力案例(推荐8篇)

核心竞争力案例 篇1

沃尔玛公司作为一家美国的世界性连锁企业,由美国零售业的传奇人物山姆·沃尔顿先生于1962年在阿肯色州成立,以营业额计算为全球最大的公司。沃尔玛主要涉足零售业,是世界上雇员最多的企业,连续三年在美国《财富》杂志全球500强企业中居首。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沃尔玛公司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私人雇主和世界上最大的连锁零售企业。沃尔玛在全球27个国家开设了超过10,000家商场,下设69个品牌,全球员工总数220多万人,每周光临沃尔玛的顾客2亿人次。

沃尔玛提出“帮顾客节省每一分钱”的宗旨,实现了价格最便宜的承诺,沃尔玛还向顾客提供超一流服务的新享受。公司一贯坚持“服务胜人一筹、员工与众不同”的原则。走进沃尔玛,顾客便可以亲身感受到宾至如归的周到服务。再次,沃尔玛推行“一站式”购物新概念。顾客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购齐所有需要的商品,正是这种快捷便利的购物方式吸引了现代消费者。此外,虽然沃尔玛为了降低成本,一再缩减广告方面的开支,但对各项公益事业的捐赠上,却不吝金钱、广为人善。有付出便有收获,沃尔玛在公益活动上大量的长期投入以及活动本身所具的独到创意,大大提高了品牌知名度,成功塑造了品牌在广大消费者心目中的卓越形象。

沃尔玛公司建立了良好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使其能在世界市场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第一、建立了竞争优势的资源。这能帮助其利用外部环境中的机会,降低潜在威胁并建立竞争优势的资源。零售业的关键是顾客满意度。“天天平价”作为沃尔玛长期奉行的经营宗旨,也正是沃尔玛着眼于顾客的举措。这里的平价不是定期或不定期的减价促销活动,而是长期稳定的保持商品低加价率。

第二、稀缺资源。企业占有的资源越稀缺,越能满足顾客的独特需求,从而越有可能变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此沃尔玛针对不同的目标消费者,采取不同的零售经营形式,分别占领高、低档市场。例如:针对中层及中下层消费者的沃尔玛平价购物广场;只针对会员提供各项优惠及服务的山姆会员商店以及深受上层消费者欢迎的沃尔玛综合性百货商店等。会员制是一种新兴的零售形式。山姆会员商店是沃尔玛经营的一大特色,是它夺取市场战胜西尔斯的一大法宝。

第三、不可被模仿的资源。沃尔玛一直在中国市场积极开发和推广沃尔玛“自有品牌”,推出“质优价更优”的自有品牌商品,覆盖了食品、家居用品、服装、鞋类等主打品类。自有品牌商品的生产厂家都经过严格的审核和产品检测,确保每件商品都拥有领先同类品牌的优良品质;同时,自有品牌商品均由生产厂家直接生产,节省了中间环节,使售价比同类商品更具竞争力。沃尔玛是一个极其注重品牌保护的企业,2011年7月沃尔玛公司向世界知识产权论坛提交申请,称争议域名OurWalmart点com带有其标志“Walmart”,侵害其权益,要求仲裁回该域名。据了解,OurWalmart点com域名可访问,网站是一个沃尔玛员工反应

相关问题平台,薪金、工作时间等问题都可从这个平台上看到,网站旨在寻求一个员工心声解决方案而提供服务,是一个非盈利组织。

第四、不可替代的资源。沃尔玛家族创业时白手起家,发家后虽富犹穷,通过慈善事业机构捐赠了许多福利项目。如:关爱儿童,支持教育,保护环境,实施绿色环保计划。沃尔玛真正将经营上升到“文化营销、人文关怀”的高度,回报社会,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同时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是别的企业无法替代的。

第五、持久的资源。资源的贬值速度越慢,就越有利于形成核心的竞争力。一些品牌的资源实际上在不断升值,而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迅速的更新换代却对建立在这些技术之上的核心竞争力构成了严峻的挑战。但沃尔玛有着卓越的供应链管理。卫星通信系统是沃尔玛供应链的最大优势,它的全球供应链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依托,构成了一整套先进的供应链管理系统。统一、集中、实时监控的供应链管理系统,是沃尔玛能从根本上改变以往零售商的地位,直接“控制生产”。基于信息技术的高效运作,降低成本,创造价值,不断提高生产率,从而高水准的为客户服务,为商界树立了成功的典范。

核心竞争力案例 篇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少企业得到了迅速扩张,市场份额逐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在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广西企业的发展迎来了春天,特别是技术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尤为明显。2015年以来,广西企业采取了积极措施着力解决技术创新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在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孵化器建设、技术成果转化、专利申请与保护等方面加大了投入的力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了不断地提升。

那么,处于这种良好的发展形势下,广西技术创新型企业是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改革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它们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下面以广西玉柴集团为例,希望通过对广西玉柴集团的成功做法进行剖析,能给同类生产企业带来一些宝贵的经验。

1 企业概况

广西玉柴集团创建于1951年,总部位于具有“千年古州,岭南都会”美称的广西玉林市,是一家集发动机产业链和石油化工产业链为一体、实施相关多元化产业经营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拥有40多家全资、控股、参股子公司,总资产为327.2亿元,是中国产品型谱最齐全、完整的内燃机制造基地,在广西、广东、江苏、安徽、山东、湖北、四川、重庆、辽宁等地均有产业基地布局。

广西玉柴集团位列中国企业500强排行榜第316位,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第154位,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第103位,中国机械500强企业第17位,荣获“自治区主席质量奖”和“中国质量奖提名奖”,是全国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基地,品牌价值达232.75亿元。

2 企业剖析

广西玉柴集团作为中国最大的内燃机生产基地,是广西技术创新型企业的典范,该企业赢得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科技创新和科学管理2个方面。

2.1 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组合结构图如图1所示。

2.1.1 积极拓展产业战略格局

广西玉柴集团以“二次创业”为契机,调整产业战略,重点拓展“发动机”和“石油化工”2条产业链,构筑“金融”和“物流”两大服务平台,形成主业优势明显、服务优势突出的发展新格局。发动机产业链以广西玉柴集团总部为发动机主要生产基地,重点发展发动机并向上、下游充分延伸,最终形成“零部件—整机—终端”的黄金产业链;石油化工产业链以润滑油、石化产品生产为核心,形成石油化工、精细化工、汽车化工、润滑油四大产业集聚发展的格局;物流服务平台以服务“玉柴”体系为基础,拓展进入汽车后市场产品、消费品、能化产品、农产品等服务领域,构建了覆盖广西、辐射全国及东盟的综合物流网络及物流服务平台;金融服务平台拓宽融资渠道,搭建融资租赁服务平台,建立健全融资担保体系,持续推进公司债券发行,组建财务共享中心,确保资金链安全;广西玉柴集团积极推进“玉柴”产业新城建设,打造国内先进的新型装备(内燃机)制造基地,形成集总部基地、整机产业、零部件产业、终端装备制造产业及商贸物流产业为一体的综合集聚产业基地。

2.1.2 加大技术研发基地投入

广西玉柴集团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具备雄厚的技术研发实力,始终坚持以持续技术创新为顾客创造价值。广西玉柴集团在南宁、玉林建立了2个研发基地,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认可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是内燃机国家工程实验室、广西柴油机工程院唯一依托建设单位;广西玉柴集团通过与英国布鲁奈尔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等40多家国内外名校、研发机构合作,共同建立了10余个国内外产品技术研发中心,打造了国际前沿的科研基地,在发动机研究领域始终占据着制高点,领先同行推出满足国Ⅳ、国Ⅴ、欧Ⅵ排放法规的发动机,引领了发动机行业的绿色革命;广西玉柴集团拥有授权专利2 000多件,多项发明专利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应用后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1.3 打造产品升级试验基地

广西玉柴集团试验室始建于1995年,分为玉林基地和南宁基地2个部分,总占地面积为148 666.67 m2(约223亩),累计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0.5亿元,共有试验台架80多个,是世界最大的发动机试验室。试验室是工程研究院下属的一个核心部门,主要负责整机台架试验、零部件功能试验、排放测试、NVH测试、整车测试及其他特种测试技术,是“玉柴”新产品开发和产品升级改进的试验基地;建设有特种试验间、噪声试验间、冷启动试验间、普通试验间、零部件试验间、装拆分析间、仓库和试验办公大楼;现有人员246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有120人(包括博士80人、硕士40人),试验技师、拆装技师和设备维修员有126人。

2.1.4 加强跨国技术战略合作

多年来,广西玉柴集团与“博世”“卡特彼勒”“瓦锡兰”等国际技术及服务供应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形成以自主研发技术为核心、对接世界前沿技术、借力外部、服务内部的产品技术研发平台。先后承担了重型商用车柴油机技术开发、大型公交用CNG发动机开发、轿车柴油发动机开发技术、客车混合动力专用柴油机研发等10项国家“863”课题,参与55项国家、行业标准制订,成为我国第一家率先实现排放达到国Ⅲ、国Ⅳ、国Ⅴ标准柴油机并批量生产和投放市场的企业。2011年以来,广西玉柴集团研发成功的国内首台排放达标欧Ⅵ柴油发动机,在技术上始终与世界先进水平保持同步,引领了发动机行业的绿色革命。

2.2 科学管理

科学管理组合结构图如图2所示。

2.2.1 建设高效领导团队,扎实推进创建工作

广西玉柴集团贯彻干部“四化”标准,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构建企业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高效领导团队,扎实推进创建工作,把创建工作列入公司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工作责任制、目标管理制度、考核激励办法等。

2.2.2 实施素质化工程,打造学习型企业

广西玉柴集团通过实施“建设创造性劳动群体”素质工程,建立三级培训网、远程教育学院、玉柴YCOA知识书库,打造卓越人才;通过建立企业创新机制,重奖科技成果和拔尖科技人员,促进全员创新,推进了卓越班组管理、合理化建议、小改小革等活动,每年创造直接经济效益数亿元。

2.2.3 开展思想文化传播,培育优良企业文化

广西玉柴集团通过开展“守信、承诺、践诺”活动,弘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时代精神,支持公益事业,建立“困难救助基金”和“亲情服务队”,为职工排忧解难,倡导“绿色发展、和谐共赢”理念,积极构建和谐企业文化。

2.2.4 加强民主建设,管理规范守法

广西玉柴集团强化民主建设,落实职工权利,坚持职工代表大会、集体合同、厂务公开、党务公开制度,开展劳动人事、收入分配、生活福利检查,落实职工民主权利,保障员工合法权益;执行“党风廉政责任制”,构建玉柴“惩防”腐败工作体系,实施采购、工程、人事、分配“阳光工程”,根除不良行为。

2.2.5 加强环境治理,建设绿色家园

广西玉柴集团执行安全生产法,建立安全责任、安全预警、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机制,确保生产安全;实施噪声和“三废”治理,开展工业卫生监测、员工健康体检和职业病普查,治理污染源,保护生态环境,绿化美化厂区,建设绿色家园。

2.2.6 开拓创新经营,促进跨越发展

广西玉柴集团实施“卓越品质、国际玉柴”经营战略,应用国际领先的四气门、高压共轨、电控、EGR等顶尖技术,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IBM企业信息与协同系统、YCSS玉柴服务系统等先进手段,建立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和全员经营模式,促进企业跨越式发展。

3 结语

广西玉柴集团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以自主研发为主线,通过人才引进、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技术成果转化等方式,不断推进产品的更新换代来赢得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优势,其坚持科技创新和科学管理的成功经验是值得同类技术创新型企业学习和借鉴的。

参考文献

[1]杨力刚,李寒蕾.玉柴集团技术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经验剖析[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16).

[2]李寒蕾.企业技术创新对文化建设的拉动作用分析——以广西玉柴集团为例[J].创新,2011(3).

[3]曹平,梁运文.成熟产业中后发企业的创新战略:以玉柴为例[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1(3).

核心竞争力案例 篇3

一、“学校核心竞争力”将学校发展引入误区

“核心竞争力”一词源于企业管理领域,最早是由哈佛大学的C.K.普拉海拉德(Prahalad)和G.海默(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论文《企业核心竞争力》中提出的。企业作为一种营利性经济组织,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增强企业“利润创造”的能力,从而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可以说,提高企业竞争力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但是,在基础教育领域引入“核心竞争力”,将教育作为一种功利化的产业,倡导学校间互相竞争,却是对教育本质的扭曲和异化,是一种教育理念的谬误。

1.理论层面:教育本质与教育价值的误读

教育的对象是有生命的人,教育的本质必然涉及人的本质。因此,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和文化作用的基本理论为指导,“教育的本质是通过传承文化使个体社会化的活动,并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个体的全面发展”。[1]教育应以人为本,要根据人的发展规律,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在基础教育领域,倡导学校竞争力,使得学校将发展的重心转移到学校之间成绩的排名比较上。而为了提高学校的升学率,学校想尽一切办法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这不仅违背了青少年的成长规律,而且也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人们常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基础教育的价值在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2]教育是国家意志的反映,是民族利益的集中体现,是全社会共同承担的责任。从这一角度来说,基础教育是一项公益性与普惠性的事业,不存在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相互竞争。因此,在基础教育领域引入“学校核心竞争力”仅仅将眼光集中在学校,而忽视了教育是一项整体的事业,这无疑是教育发展的一种误区。

2.实践层面:教育管理体制与学校发展机制的缺失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管理体制和学校发展机制都是将学校的发展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的,各个学校基本采用封闭式发展,学校间缺乏真诚的交流与合作,即使有相应的沟通交流也多数局限于学校间的参观与听课。另一方面,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中,现行的教育政策将优质教育资源更多地倾向于优质学校,这也就产生了“马太效应”,使好的学校更好,差的学校更差。而整个社会包括政府部门,对学校发展的评价,办学水平的高低,质量的优劣,基本上都是以成绩为主要目标。在这种情形下,提出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必然涉及三个问题:首先,和谁竞争?和兄弟学校?兄弟区县?兄弟省市?其次,竞争什么?是分数高低?是硬件豪华?是名次前后?最后,怎么竞争?抢生源甚至买生源?挖名师乃至炮制名师?甚至弄虚作假,以邻为壑?学校的这种狭隘的恶性竞争,不仅严重影响了教育的质量,阻碍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还拉大了学校之间的差距,直接加剧了教育的不均衡。其严重后果是导致教育的异化,学校的变质。可以说“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倡违背了教育的应有之意,也体现了教育管理体制与学校发展机制的缺失。

3.社会层面:浮躁的社会风气与功利化教育倾向的影响

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转型期,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浮躁的社会风气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弊病。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希望付出极少的努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短期功利目标。这种风气也蔓延到教育界,人们全然不顾教育发展具有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于是千方百计通过各种形式塑造出一批速成的名校、名师、名教育家等等,在教育领域也力求投入少见效快。透视浮躁现象的背后是浮浅,理论的浮浅,思想的浮浅,还有人格的浮浅。教育界的浮躁直接导致了教育的功利化,使得人们在教育过程中只重视学业成绩,重视升学率,而忽视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就导致对教育本质的扭曲和异化。基于这样的环境,提出要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将学校和企业视为一致,过分强调学校显性成果与分数,而不注重学生的培养过程,这势必会损害学生的健康成长,导致教育的扭曲和异化。

二、“学校核心发展力”为学校发展注入活力

学校核心发展力体现了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倡导学校教育内涵发展,改变了在学校核心竞争力下学校将“教育退化为教学,把教学退化为传授知识,把传授知识退化为追求考分,以考分高低判断学生的优劣,决定学生的前途命运。把大教育变成了小教育,把全面发展教育变成单一的智育”的狭隘的教育理念,因此,要还原教育本质,做到“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发展”,树立“大教育”观念[3]。

1.学校核心发展力的内涵

学校核心发展力是学校办学主体在深刻领悟教育本质和正确判断教育价值的基础上,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对促进学校发展的各种力量进行优化整合所形成的一种旨在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向上的力量。学校核心发展力的实质就是提升学校内涵,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培养一代新人。

学校核心发展力的内涵有以下三个方面。

(1)在学校管理层面表现为科学的决策力和有效的领导力

学校核心发展力是学校各种力量的整合力。因此,学校管理者在作出决策时,要统筹全局,全面考虑,保证学校发展方向正确。学校管理者是学校发展的领导者。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学校管理者要善于沟通协调、有效领导整合学校的各种力量,使它们发挥出最大的效应。

(2)在学校教师层面表现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深厚的专业素养

学校核心发展力是学校发展的新鲜活力。它倡导教师摒弃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力军,要不断地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培养深厚的专业素养。

(3)在课程与教学层面表现为持续的课程开发力和有效的教学执行力

学校核心发展力是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力。课程是教学的重要载体,学校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个性需求,不断地开发出适应本校发展的个性化校本课程。再好的教育理念和课程设计都需要付诸实践才能变成现实,因此,学校核心发展力在教学层面表现为教师严谨有效的教学执行力。

2.学校核心发展力的价值

“学校核心发展力”的提出,体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核心教育理念,有效地落实了科学教育发展观,因此,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彰显教育社会责任感,实现教育历史使命

党的十七大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承担着为国家建设发展培养合格公民和优秀建设者的历史重任。学校作为教育发展的载体,是建立和健全公民人格的重要场所,是社会建设人才培养的摇篮。在基础教育领域中,学校倡导“核心发展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优秀人才,这是一种良性的内涵式发展。“学校核心发展力”将学校教育视为一项全局性的社会事业,而不是将学校发展狭隘化为学校的个体行为,甚至将其视为学校之间的排挤争斗。可以说,倡导学校核心发展力,是站在了国家与民族长远发展的历史高度上,彰显了教育的社会责任感,实现教育的历史使命。

(2)体现教育本质诉求,顺应教育发展规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战略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学校核心发展力的提出有力地回应了这一主题,它将学校发展的重心转移到“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上来。在学校核心发展力这一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学校重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满足社会需求的“社会人”,而不是只会考试获得高分的“工具人”。学校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校应遵循人的成长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开展教育活动。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学校核心发展力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它要求学校在教育过程中重视人,尊重人,培养人,铸就人,遵循教育的发展规律,体现教育的本质诉求。

(3)强化学校共同发展,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在学校核心竞争力口号的影响下,学校发展变得十分狭隘,同类学校之间处于一种紧张的竞争关系中,学校发展是学校内部的私事,学校之间缺乏真诚的合作,更谈不上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学校核心发展力”是一种积极的学校发展观,改变了过去封闭孤立的办学体制,倡导开放联合办学,注重学校之间共同发展。在构建“学校核心发展力”的要求下,在一定的区域内,各种类型的学校建立起一种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的新型教育发展模式,实现区域内各种类型教育资源的沟通交流,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4]。学校协同发展是一项双赢的举措,它不仅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还缩小了校际差距,有助于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

3.学校核心发展力的提高途径

“学校核心发展力”这一办学理念的提出,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开辟了教育改革的新视角。学校核心发展力的提高主要应该抓住以下三点。

(1)夯实教育理论是学校核心发展力提高的基础

教育理论是人们长期以来对教育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总结,对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理论的高度决定视野的广度,也决定着行动的力度,尤其是对教育基本原理的认识,教育哲学的思考,教育客观规律的认识等等。学校核心发展力涉及学校管理者的决策力与领导力、教师的专业发展力、学校的课程开发力与教学执行力等各个方面。这些方面的发展都要有教育理论的依据,同时也离不开教育理论的指导。夯实教育理论基础有效地保障了学校核心发展力的科学性与先进性。如果没有深厚的理论积淀,学校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就谈不上学校核心发展力的提高了。因此,学校核心发展力要提高,夯实教育理论是基础。

(2)理解政策内涵是学校核心发展力提高的保障

教育政策是政府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制定的关于教育事务的行动准则。教育政策是学校发展的行动指南,它规定了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因此,学校办学主体要提高学校核心发展力就必须深入理解教育政策的内涵,把握教育政策的精髓,明确和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使学校的各种力量的发展纳入正确轨道。另外,教育政策也为学校发展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提供了必需的政策性支持,极大地提高了学校各项发展的可能性。总之,深刻理解教育政策的内涵能够为学校核心发展力的提升提供重要的引导与帮助。

(3)强化实践操作是学校核心发展力提高的关键

费希特曾经说过:“所有的理论法则都依赖于实践法则。”学校核心发展力要想获得实质性的提高,最终要落实到日常的管理与教学中去。这就要求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夯实理论基础,深刻理解教育政策内涵,并将理论的指导和政策的要求转化为学校发展的可操作性的具体程序。从管理学看,目标是前提,程序是阶梯,科学的可操作可控制程序是达到目标的不可或缺的基础。校长应把管理的理论编制成管理程序,教师应把教学的理论编制成教学程序,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校发展的目标和教学的目标。科学的实践程序能够使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保证学校目标的实现。可以说,学习管理程序的编制和教学程序的编制是校长管理和教师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能力要求,也是学校领导力和指引力高低的关键,同样也是学校核心发展力的核心。

参考文献

[1] 刘智运,胡德海.对教育本质的再认识.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4).

[2] 谢维和.简论基础教育的价值和学校的责任.教育研究,1997(5).

[3] 杨德广.要树立“大教育”观和科学发展观.中国教育报,2011—02—10(4).

核心竞争力 篇4

一、和面机

纯铜电机,加厚不锈钢面桶,精钢面刀,质保时间长,售后保障,低故障率。

二、烤炉

微观精控,3D加热,电子定时,大容量,无磁不锈钢,自主控温。

三、展示柜

多档位调控,高清钢化玻璃,大箱体,防漏水设计,双层隔热玻璃,LED照明灯,快速除雾。

四、蒸饭柜

发泡门,快速加热保温,厚角铁框架,无指纹不锈钢,一体式控制开关。

五、制冰机

快速制冷,坚固精钢机身,智能电子面板,整体发泡,高效热交互器,自动清洗,振动小,噪音低。

六、冷柜

核心竞争力分析 篇5

重点突破基础领域,建立自己的生态体系

赛迪研究院公布的《2018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展望》提出,由于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重应用技术、轻基础理论,底层技术积累薄弱,存在“头重脚轻”的结构不均衡问题,使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犹如建立在沙滩上的城堡,根基不稳。基层技术积累薄弱使人工智能核心环节受制于人,阻碍重大科技创新,不利于国内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从国家层面洞悉AI发展态势,重点突破基础领域,针对人工智能底层技术,加强对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底层算法模型的深入研究,并积极布局影响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前沿基础理论研究。现在国内也有一些小团队在做相关开发项目,有一定潜质,而且我们拥有全世界最多的应用开发者、非常多的应用场景、大体量的市场、蓬勃的创新创业环境等,这些都是国外比不了的。”

二、商业应用路径不明确

瞄准市场需求,实现落地是关键

据亿欧智库《2018中国智能商业落地研究报告》统计,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创业公司获得累计融资超过500亿元,但商业落地百强创业公司累计收入不足100亿元,90%以上人工智能企业亏损。不少业内人士担心,国内人工智能领域存在巨大泡沫,或将迎来一波倒闭潮。《2018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展望》提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商业化应用路径尚不明确,商业落地痛点突出,致使近期实际商业价值变现难度较大。对初创企业而言,人工智能有门槛,创业成本较高。因此,建议企业不要太盲目,要尽快找准发力方向,而AI项目商业应用场景的落地是其成败与否的关键,快速积累核心技术优势,打造商业模式,才能做出真正有市场需求的产品,产生现金流。这也有助于人工智能行业回归理性。据《2017年中美人工智能创投现状与趋势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智能机器人与无人机相关技术创业最为火爆;其次为语义分析、语音识别、聊天机器人等自然语言系列技术;然后是人脸识别、视频/监控、自动驾驶、图像识别等计算机视觉系列技术;另外,情感计算包含心理学、语义、视觉、环境感知等多种复杂应用的技术也在慢慢成长。

三、专业人才成稀缺资源

加快AI及相关学科布局,培养跨学科人才

个人核心竞争力 篇6

1.加强自己专业知识的学习。在大学中首先要把自己的专业知识掌握牢固,专业知识。就好像盖大楼需要地基一样,如果地基没有打好,再高,再华丽的大楼都会成为危房。所以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只有将自己的专业课学好,才能在日后其他的学习中有所发展。试想自己的专业课如果没有合格,那么其他的东西,岂不是空谈?作为“准人才”的大学生,个体的核心竞争力是指其专业知识达到一定水平,具备可开发可挖掘的潜能,具有开拓性思维。只要知识、能力、思维三方面水准达一定高度,不管在什么样的市场状态下都可以无往不胜。

2.确立阶段目标,培养前进动力。确立不同的阶段、不同学业生涯的目标。确立目标首先是要考虑自己的兴趣与能力,自己不喜欢的不要想,自己通过努力无法达到的不要想。一旦目标确定,就要排除各种干扰,坚持自己的信念。不要常立志,要立常志,始终清晰自己既定的目标,坚定不移地朝着目标奋进。

3.强化综合素质,做到知行合一。我们大家除了打好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功底之外,还有两大实践环节也同样的重要。第一就是做人的实践环节。这点其实很重要。我们需要学会关爱他人,团结互助,因为只有这样,我们的团队才会充满温馨,所有的团队成员才能够拿出更多的精力去做事,从而把事情能完成地更好。第二就是专业技能的实践环节,包括我们在踏入社会前进行的一些简单的工作或兼职,或者是我们的一些社会经验,也都是我们为自己的就业做好准备的好机会。大学生在学好自己的专业课的同时,要在大学中学会如何做人,如何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实践,提前让自己对工作有一个实质性的认识,这对以后在社会中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别的同学都在大学里面恋爱,玩网游时,而我们在参加实践,是不是就比别人多一份自信与成熟呢?这也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核心竞争力案例 篇7

一直以来, 在基础教育领域流行着一句口号: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很多领导、校长、教育专家、教育管理专家认同此观点, 并且都为之努力。其实, 这个口号是对教育本质的扭曲, 其后果是教育本质被异化。笔者认为, 教育界不应该倡导学校核心竞争力, 学校也不应该追求学校核心竞争力, 而应该思考和研究如何提高学校核心发展力。

一、“学校核心竞争力”将学校发展引入误区

“核心竞争力”一词源于企业管理领域, 最早是由哈佛大学的C.K.普拉海拉德 (Prahalad) 和G.海默 (Hamel) 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论文《企业核心竞争力》中提出的。企业作为一种营利性经济组织,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增强企业“利润创造”的能力, 从而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可以说, 提高企业竞争力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但是, 在基础教育领域引入“核心竞争力”, 将教育作为一种功利化的产业, 倡导学校间互相竞争, 却是对教育本质的扭曲和异化, 是一种教育理念的谬误。

1. 理论层面:教育本质与教育价值的误读

教育的对象是有生命的人, 教育的本质必然涉及人的本质。因此, 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和文化作用的基本理论为指导, “教育的本质是通过传承文化使个体社会化的活动, 并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个体的全面发展”。[1]教育应以人为本, 要根据人的发展规律, 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 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在基础教育领域, 倡导学校竞争力, 使得学校将发展的重心转移到学校之间成绩的排名比较上。而为了提高学校的升学率, 学校想尽一切办法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 使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 这不仅违背了青少年的成长规律, 而且也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人们常说: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基础教育的价值在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2]教育是国家意志的反映, 是民族利益的集中体现, 是全社会共同承担的责任。从这一角度来说, 基础教育是一项公益性与普惠性的事业, 不存在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相互竞争。因此, 在基础教育领域引入“学校核心竞争力”仅仅将眼光集中在学校, 而忽视了教育是一项整体的事业, 这无疑是教育发展的一种误区。

2. 实践层面:教育管理体制与学校发展机制的缺失

长期以来, 我国的教育管理体制和学校发展机制都是将学校的发展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的, 各个学校基本采用封闭式发展, 学校间缺乏真诚的交流与合作, 即使有相应的沟通交流也多数局限于学校间的参观与听课。另一方面, 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中, 现行的教育政策将优质教育资源更多地倾向于优质学校, 这也就产生了“马太效应”, 使好的学校更好, 差的学校更差。而整个社会包括政府部门, 对学校发展的评价, 办学水平的高低, 质量的优劣, 基本上都是以成绩为主要目标。在这种情形下, 提出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 必然涉及三个问题:首先, 和谁竞争?和兄弟学校?兄弟区县?兄弟省市?其次, 竞争什么?是分数高低?是硬件豪华?是名次前后?最后, 怎么竞争?抢生源甚至买生源?挖名师乃至炮制名师?甚至弄虚作假, 以邻为壑?学校的这种狭隘的恶性竞争, 不仅严重影响了教育的质量, 阻碍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而且还拉大了学校之间的差距, 直接加剧了教育的不均衡。其严重后果是导致教育的异化, 学校的变质。可以说“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倡违背了教育的应有之意, 也体现了教育管理体制与学校发展机制的缺失。

3. 社会层面:浮躁的社会风气与功利化教育倾向的影响

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转型期, 面临着许多问题, 其中浮躁的社会风气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弊病。在现代社会中, 人们常常希望付出极少的努力, 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短期功利目标。这种风气也蔓延到教育界, 人们全然不顾教育发展具有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 于是千方百计通过各种形式塑造出一批速成的名校、名师、名教育家等等, 在教育领域也力求投入少见效快。透视浮躁现象的背后是浮浅, 理论的浮浅, 思想的浮浅, 还有人格的浮浅。教育界的浮躁直接导致了教育的功利化, 使得人们在教育过程中只重视学业成绩, 重视升学率, 而忽视对学生人格的培养, 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也就导致对教育本质的扭曲和异化。基于这样的环境, 提出要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将学校和企业视为一致, 过分强调学校显性成果与分数, 而不注重学生的培养过程, 这势必会损害学生的健康成长, 导致教育的扭曲和异化。

二、“学校核心发展力”为学校发展注入活力

学校核心发展力体现了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倡导学校教育内涵发展, 改变了在学校核心竞争力下学校将“教育退化为教学, 把教学退化为传授知识, 把传授知识退化为追求考分, 以考分高低判断学生的优劣, 决定学生的前途命运。把大教育变成了小教育, 把全面发展教育变成单一的智育”的狭隘的教育理念, 因此, 要还原教育本质, 做到“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发展”, 树立“大教育”观念[3]。

1. 学校核心发展力的内涵

学校核心发展力是学校办学主体在深刻领悟教育本质和正确判断教育价值的基础上, 遵循教育发展规律, 对促进学校发展的各种力量进行优化整合所形成的一种旨在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向上的力量。学校核心发展力的实质就是提升学校内涵, 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培养一代新人。

学校核心发展力的内涵有以下三个方面。

(1) 在学校管理层面表现为科学的决策力和有效的领导力

学校核心发展力是学校各种力量的整合力。因此, 学校管理者在作出决策时, 要统筹全局, 全面考虑, 保证学校发展方向正确。学校管理者是学校发展的领导者。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 学校管理者要善于沟通协调、有效领导整合学校的各种力量, 使它们发挥出最大的效应。

(2) 在学校教师层面表现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深厚的专业素养

学校核心发展力是学校发展的新鲜活力。它倡导教师摒弃落后的教育观念, 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 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力军, 要不断地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培养深厚的专业素养。

(3) 在课程与教学层面表现为持续的课程开发力和有效的教学执行力

学校核心发展力是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力。课程是教学的重要载体, 学校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个性需求, 不断地开发出适应本校发展的个性化校本课程。再好的教育理念和课程设计都需要付诸实践才能变成现实, 因此, 学校核心发展力在教学层面表现为教师严谨有效的教学执行力。

2. 学校核心发展力的价值

“学校核心发展力”的提出, 体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的核心教育理念, 有效地落实了科学教育发展观, 因此, 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 彰显教育社会责任感, 实现教育历史使命

党的十七大提出“优先发展教育,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 承担着为国家建设发展培养合格公民和优秀建设者的历史重任。学校作为教育发展的载体, 是建立和健全公民人格的重要场所, 是社会建设人才培养的摇篮。在基础教育领域中, 学校倡导“核心发展力”,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优秀人才, 这是一种良性的内涵式发展。“学校核心发展力”将学校教育视为一项全局性的社会事业, 而不是将学校发展狭隘化为学校的个体行为, 甚至将其视为学校之间的排挤争斗。可以说, 倡导学校核心发展力, 是站在了国家与民族长远发展的历史高度上, 彰显了教育的社会责任感, 实现教育的历史使命。

(2) 体现教育本质诉求, 顺应教育发展规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的战略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 推进素质教育”。学校核心发展力的提出有力地回应了这一主题, 它将学校发展的重心转移到“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上来。在学校核心发展力这一教育理念的指引下, 学校重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满足社会需求的“社会人”, 而不是只会考试获得高分的“工具人”。学校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 因材施教, 激发学生的潜能,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学校应遵循人的成长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 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开展教育活动。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 学校核心发展力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它要求学校在教育过程中重视人, 尊重人, 培养人, 铸就人, 遵循教育的发展规律, 体现教育的本质诉求。

(3) 强化学校共同发展, 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在学校核心竞争力口号的影响下, 学校发展变得十分狭隘, 同类学校之间处于一种紧张的竞争关系中, 学校发展是学校内部的私事, 学校之间缺乏真诚的合作, 更谈不上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学校核心发展力”是一种积极的学校发展观, 改变了过去封闭孤立的办学体制, 倡导开放联合办学, 注重学校之间共同发展。在构建“学校核心发展力”的要求下, 在一定的区域内, 各种类型的学校建立起一种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的新型教育发展模式, 实现区域内各种类型教育资源的沟通交流, 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4]。学校协同发展是一项双赢的举措, 它不仅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而且还缩小了校际差距, 有助于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

3. 学校核心发展力的提高途径

“学校核心发展力”这一办学理念的提出, 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开辟了教育改革的新视角。学校核心发展力的提高主要应该抓住以下三点。

(1) 夯实教育理论是学校核心发展力提高的基础

教育理论是人们长期以来对教育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总结, 对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理论的高度决定视野的广度, 也决定着行动的力度, 尤其是对教育基本原理的认识, 教育哲学的思考, 教育客观规律的认识等等。学校核心发展力涉及学校管理者的决策力与领导力、教师的专业发展力、学校的课程开发力与教学执行力等各个方面。这些方面的发展都要有教育理论的依据, 同时也离不开教育理论的指导。夯实教育理论基础有效地保障了学校核心发展力的科学性与先进性。如果没有深厚的理论积淀, 学校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也就谈不上学校核心发展力的提高了。因此, 学校核心发展力要提高, 夯实教育理论是基础。

(2) 理解政策内涵是学校核心发展力提高的保障

教育政策是政府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制定的关于教育事务的行动准则。教育政策是学校发展的行动指南, 它规定了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因此, 学校办学主体要提高学校核心发展力就必须深入理解教育政策的内涵, 把握教育政策的精髓, 明确和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 使学校的各种力量的发展纳入正确轨道。另外, 教育政策也为学校发展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提供了必需的政策性支持, 极大地提高了学校各项发展的可能性。总之, 深刻理解教育政策的内涵能够为学校核心发展力的提升提供重要的引导与帮助。

(3) 强化实践操作是学校核心发展力提高的关键

费希特曾经说过:“所有的理论法则都依赖于实践法则。”学校核心发展力要想获得实质性的提高, 最终要落实到日常的管理与教学中去。这就要求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夯实理论基础, 深刻理解教育政策内涵, 并将理论的指导和政策的要求转化为学校发展的可操作性的具体程序。从管理学看, 目标是前提, 程序是阶梯, 科学的可操作可控制程序是达到目标的不可或缺的基础。校长应把管理的理论编制成管理程序, 教师应把教学的理论编制成教学程序, 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学校发展的目标和教学的目标。科学的实践程序能够使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 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 保证学校目标的实现。可以说, 学习管理程序的编制和教学程序的编制是校长管理和教师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能力要求, 也是学校领导力和指引力高低的关键, 同样也是学校核心发展力的核心。

参考文献

[1]刘智运, 胡德海.对教育本质的再认识.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4 (4) .

[2]谢维和.简论基础教育的价值和学校的责任.教育研究, 1997 (5) .

[3]杨德广.要树立“大教育”观和科学发展观.中国教育报, 2011-02-10 (4) .

第三核心竞争力 篇8

在众多的概念中,有一种很简单的对营销的解释——营销是由“营”与“销”构成的,所谓“营”,就是指市场,指“Marketing”。而“销”自然指的是销售,也就是“Sales”。这两股力量通力合作,最终推动品牌的前进、增加企业的利润、扩大了市场的占有。然而,宝洁公司从1997年7月1日起,在全球范围内取消了销售部门,成为全球首家没有销售部的公司。一个新的部门诞生了——“CBD”(Customer Business Development, 客户生意发展部),这种变革绝对不是将部门换换名称那么简单,它具有本质的改变。

宝洁核心竞争力的演变

在宝洁的发展历程中,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曾经有三次重大的飞跃。宝洁的发展壮大,与这三次核心竞争力的变化密不可分。

保洁公司初创时期,它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它所拥有的最强势的技术研发能力。在当时,谁能够发明好的产品,谁就可以赢得市场,赢得消费者。所以技术方面的竞争力,可以说是宝洁的第一核心竞争力。宝洁公司发明了“婴儿纸尿裤”,宝洁公司在洗衣机发明推广后,发明了肥皂粉的替代产品——洗衣粉。

运用“第一核心竞争力”,宝洁创造了良好的开端。但是,技术壁垒很容易被打破,可以很容易地被模仿与复制。在20世纪30年代,宝洁创造了第二核心竞争力——品牌管理。由此,宝洁公司最先运用了品牌管理的营销理论。在此之前,商品就是商品,是没有任何品牌可言的。宝洁创造了第一个具有品牌特性的产品——“象牙牌”香皂,从而使营销从商品时代进化到品牌时代。

当时,宝洁的工作人员在一次工作失误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香皂产品的生产中,产生许多的气泡,而带有气泡的香皂可以浮在水面上。利用这个有趣的现象,宝洁赋予这种产品以全新的概念——“可以浮在水面上的香皂”。这是一个很特别的产品,为了让这种产品可以与其他的产品区别,公司赋予这种产品一个全新的名字——“象牙牌”香皂。于是,品牌出现了。

有了品牌之后如何传播呢?宝洁公司找到了当时风靡全美的广播连续剧, 创造性地在广播剧中插播产品广告。在电视机发明之前, 广播连续剧在当时是最流行的大众娱乐产品, 而宝洁公司的把产品广告与最流行的大众活动结合起来是一个创举。这是品牌管理、通过流行媒体传播品牌形象、传递产品信息这种种营销手段的起源。

嘉利点评:

市场营销的演变确实经过了很多次演变。嘉利公关将演变划分为大致三个阶段:产品化阶段、商品化阶段、以及品牌化阶段。

在产品化阶段中,所有的一切都是简单而纯粹的物理性存在。是一种通过工厂生产出来的,是原材料的加工与组合。在这一阶段,质量是唯一的竞争手段。在商品化竞争中,一切成为了流通状态的商品,相对产品化阶段的确“进化”了很多,但商品化阶段却存在着严重的危机,那就是同质化现象严重。所有的商品似乎都是一样的,消费者没有选择的余地,价格可能是这个阶段最大的诱因之一。在品牌化阶段中,所有的一切商品似乎都有了生命,由于有消费者对其喜好,而变成不可代替的。于是有了独特销售主张、有了产品独特卖点、有了品牌的塑造、规划与传播。

在宝洁公司开创了“品牌管理”的先河之后,品牌逐步被世人接受,并衍生出很多的营销理论。我们认为,品牌是具有特性的,而品牌的特性就在于运用其品牌特色,通过有效的传播途径,达到最终的目的。一个良好的品牌,首先是要具有(差异化),其次是品牌应当具备(竞争力);第三、品牌要拥有(相关性)。如此,品牌才可以达到无法被替代(Differentiate)、无法被撼动(Competitive),与消费者有互动、相关联、被信任、相互依存(Relevant)的目的。

宝洁公司的第三核心竞争力

尽管宝洁公司的“第二核心竞争力”至今依然是领先的,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营销理论应用的广泛,这个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壁垒势将被打破。

20世纪80年代中期,宝洁公司通过与最大的零售商深度的合作而创造出了一种无间隙的合作模式,以物理的原理缩短距离(商业环节),通过缩短距离,有效降低成本。通过缩短距离,可以更加深入地研究消费者。

此前,宝洁公司更擅长于进行广告推广,令消费者选购宝洁的商品。现在宝洁公司更注重令消费者长期使用宝洁的商品。由此,宝洁公司开始了以“ECR”(高效消费者回应)战略作为指导一切的最高战略。

在“ECR”的战略下,宝洁公司将财务、IT、物流、市场、市场研究等多个部门从后方的支持部门,改变为为客户直接提供服务的第一线部门,从而与战略零售伙伴形成全方位、多部门的合作。

这是一种本质上的变化。销售是很单纯的行为,将商品销售给分销商便宣告结束。而商务拓展部门的任务,除了单纯意义上的销售之外,还要帮助分销商将商品销售给最终端的用户,即消费者。

在进行此项工作的同时,宝洁公司会帮助合作伙伴按照宝洁的“CBD”模式运作,从而令合作伙伴获得远远高于其它品牌的商业利润。与此同时,合作伙伴通过宝洁“CBD”模式,不仅仅获得了可观的商业利润,还获得了诸如顺畅的商业氛围以及良好的商业心态、归属感等更多的回报。这一系统的运行,改变了以往宝洁以最终用户为核心的品牌推广方式,将合作伙伴的位置摆在了与消费者相同的高度。最终,一种取代销售部门的全新系统出现了,那就是宝洁的“CBD”部门——客户业务发展部门。很明显,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宝洁的目的——依照宝洁的模式帮助客户进行业务的发展。

嘉利点评:

生意形成有三个基本点:生产企业、消费者、渠道从这三个点引伸出三条相互运行的直线,形成一个类似三角形的闭合回路。生意就这么产生了。

宝洁公司以往的做法,可以赢得消费者的认同,也就是说可以赢得闭合三角形的一条边。但问题出现了,如果不赢得另外两条边,宝洁公司还是不一定可以赢得所有的生意。宝洁公司目前的市场占有率很大,那是因为赢得了消费者,如果宝结公司希望可以继续发展,获得更大的成功,那么必须赢得渠道。因为在现实过程中,消费者在渠道选购商品的随意性和冲动是很大的。单纯依靠广告将消费者吸引到渠道去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更多的商业“筹码”令消费者长期使用你的产品。

“ECR”的运作方式

研究宝洁公司的“ECR”运作模式,首先要分析零售业以及物流运作的全球发展趋势。

在零售业的最初阶段,零售商是依靠价格获得最终的胜利。在那个年代谁能够获得最低廉的进货价格,谁就可以赢得消费者,获得商业胜利。随着时间的流逝,零售业获得胜利的关键在于如何找到目标客户群,高效率、低成本的组织采购与销售行为,更有效率地进行销售。因为对于消费者而言,他们在零售商处会有更多的商品可以选择,而零售商对供货商会有更多的要求。

宝洁认为,只有依靠“ECR”的模式才能有效的解决目前营销中的问题。“ECR”的核心内涵,是制造商与零售商紧密合作,形成整体,是以消费者为中心,创造需求、优化供给。

首先要通过“ECR”模式解决的,将是制约整体销售流通的“瓶颈”问题。依照以往的销售模式,是企业将商务拓展业务委托给一个销售部门的职能人员,由这个职能人员与渠道接触,完成物资供应链的循环。于是,制约整体销售流通的“瓶颈”也随之产生了。传统的“点对点”式的传统销售运作模式,企业与客户之间的沟通会非常困难。当物流供应链的某一点发生问题时,需要经过相对较长的时间才可以解决,最终造成整体商业运作的效率降低。

面对如此情况,宝洁公司创造的全新机构—— 客户发展部(CBD),针对每个客户会有相应的完善职能的小组为其服务,每个小组的领导(CTL)将接受系统的总经理培训。而客户通过这个小组,可以最全面、透明地接触到宝洁公司。

最为重要的是,这种全新的商业操作,将以往的点对点合作进化为面对面的合作,这种模式可以让企业与渠道形成战略联盟。宏观层面,这种模式能够重新定义供应商和零售商的界限,可以让供应商与零售商为了共同的目标去运作,双方都有了各自的定义准则和责任。在具体操作中,资源流的各个环节都可以共同协作去完成一项工作,从而使原有的瓶颈变得畅通。

与沃尔玛牵手

最早与宝洁公司形成这种无间隙合作的公司,是世界第一大零售企业“沃尔玛”。宝洁公司专门在“沃尔玛”总部所在地,成立了一个分销公司为“沃尔玛”提供营销、物流、财务、服务支持。从这个案例中,宝洁公司找到一种方法,通过供应链各个成员的协作,提高供应链效率、降低成本,将原有商品推广的“推”(PUSH)形式,转化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拉”(PULL)的形式。最终通过满足零售商来满足消费者。

这期间最重要的概念就是“宝洁公司不光将商品销售给零售商,更要通过宝洁的方法让零售商将商品销售给消费者”。假设宝洁公司与一家零售商开始了电子订单的商业行为,宝洁公司将会设计一套运算的方法,与零售商预测商品的库存将稳定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在双方达成一致之后,宝洁公司就会将运算的方法,规划为一种策略性的软件,并将这种软件安装在零售商的运营系统之内。零售商就可以根据软件对库存的计算,自动生成订单,发送到宝洁公司。宝洁公司的系统会自动生成配送订单,安排为零售商进行配送商品。这样整体的订单流通就会更准确、更有效率。并避免了很多更多环节造成的错误。

这一切都是通过双方共同结成的商业联盟伙伴关系之后进行的,宝洁公司会与伙伴签定保密协定,双方共享库存数据。宝洁公司可以根据伙伴的库存水平,有针对性的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这样一来,随着生产计划的准确性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就会相应提高,库存水平就会降低,整体物流成本就会相应降低。由此节约的成本便可以转移到消费者,提高消费者的价值,让消费者获得更大的利益。零售商也因此让物流变得更顺畅,从而提高资金的留用效率。零售商可以通过加快资金流的效率,而将原来占压在物流链的资金转移出来进行新的业务拓展。

另外,在“ECR”大的策略下,宝洁公司还有一种“ABC”方案来帮助零售商。宝洁公司通过分析商品的整体环节(原料、包装、加工、运输、仓储、配送、终端、消费者消费等)。在整体的运作中,每个环节会产生多少成本,宝洁公司会协同零售商找出成本产生的最大节点,针对性的控制这个节点的成本。从而控制整体物流供应链的成本。

嘉利点评:

宝洁公司通过“优化供给”与“创造需求”两条途径来扩大宝洁的市场范围,增加商业回报。在优化供给方面,宝洁公司以物资供应链为焦点,有效的控制物资流的时间节约成本。在创造需求方面,宝洁公司充分运用了营销原理的转变(4C—4P),以最终客户群为焦点,确定目标消费者、了解消费者,以消费者为核心,向零售商提供有建设性的销售建议。如此,宝洁公司与零售商结成的联盟可以做到几个高效:

一. 高效的分类优化

二. 高效的商品定价及促销

三. 高效的新商品推荐

四. 高效的商品补给

由此,宝洁公司将赢得生意产生的另外两条边,宝洁公司的市场无形之中就扩大了许多倍。对消费者消费的“拉力”(也就是营销中的“销”)将会贯穿整体的“生意”过程。销售工作中的“瓶颈”,也将转变为全面合作的商业模式。宝洁公司,通过这套商业运作模式,改变了企业与零售商的性质,将二者组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将单纯的为消费者提供产品,转变为共同为消费者解决问题和提供服务。宝洁公司与零售商结成的商业同盟,通过宝洁的方法运作,可以更充分的了解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为销售提供了准确的购买能力信息,显示出精准的销售预测。在整套系统的运作中,宝洁公司与零售商的利润与市场都得到了保证和扩大,这套方法无疑是现代商业运作中理想的解决方案。

中国的销售市场依然是幼稚和有待发展的,中国市场的物流供应链更是处于刚刚起步的状况。按照宝洁公司“ECR”战略的思想,这一切的操作都要基于一点:生产制造商与零售商形成最紧密的相互信任的战略合作形式而通力合作。但中国的流通环节存在非常多的问题。首先是要达成供应商与零售商之间的紧密合作是有一定困难的,尤其是当双方需要共享库存数据资源的时候。在具体操作中,相当一部分的中国零售商还在延续着传统的物流操作模式,运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交易在中国仍然有些遥远。

因此,被华尔街称为宝洁公司“第三核心竞争力”的“ECR”战略,无疑应该引起中国企业的关注。

(本栏目由嘉利公关公司协办)

相关链接

宝洁在中国

宝洁公司从1988年进入中国市场至今已有15年,在这15年里,宝洁每年至少推出一个新品牌,尽管推出的产品价格为当地同类产品的3~5倍,但这并不阻碍其成为畅销品。可以说,只要有宝洁品牌销售的地方,该产品就是市场的领导者。

在广告方面:宝洁进攻市场最常用的“武器”是广告。宝洁的广告很有特色与说服力。它的电视广告最常用的两个典型公式是“专家法”与“比较法”。“专家法”是这样:首先宝洁会指出你面临的一个问题来吸引你的注意;接着,便有一个权威的专家来告诉你,有个解决的方案,那就是用宝洁产品;最后,你听从专家的建议后,你的问题就得到了解决。“比较法”是:宝洁将自己的产品与竞争者的产品相比,通过电视画面的“效果图”,你能很清楚地看出宝洁产品的优越性。让你眼服心服。

在管理方面:宝洁为了实现在中国的战略计划,不惜每年花费2000~4000万美元从美国本土派请100多名美国人进驻中国。这100多名美国人带着美国宝洁的商业观念,来到中国招兵买马。宝洁用优厚的薪金在中国最优秀的大学招聘最优秀的大学生,这些大学生进入宝洁后便要“洗脑”,接受美国企业管理思维。现在,经宝洁训练出的中国员工,已为宝洁在中国攻占市场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销售方面:宝洁在中国的销售政策是,只要有销售宝洁同类产品的地方就一定要有宝洁的产品;而且宝洁的产品要做到最好。中国现有228个2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百货商店、小卖部被宝洁列入其作战版图。在有些城市,宝洁的产品不仅在所有的销售点卖,甚至连不卖东西的单车修理点都能见到宝洁的产品!

上一篇:采煤班组长培训下一篇:一年级小作文我喜欢的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