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托采购协议书

2024-10-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受托采购协议书(共11篇)

受托采购协议书 篇1

框架协议采购,一般是指大型企事业单位针对具有较强通用性、标准性且采购频次高、供求市场稳定的货物、工程和服务,通过招标或谈判方式,一次性的与供应商(或服务商)签订供货或服务协议,协议期内通过订单合同方式操作执行。框架协议不再是简单的集中采购,而是一种全新的供应管理模式,实行框架协议采购,目的是通过有序竞争,整合外部资源,与供应商建立相对稳定的供需关系,有效实现高效供应保障、降低采购成本。

框架协议采购的特点

框架协议采购注重建立采购人与供应商的战略合作关系。框架协议采购的采购人通过有序竞争,选择优秀供应商,并将供应商的资源纳入采购人的管理范围,供应商获得较为稳定的长期合同,双方通过建立更加紧密的沟通、协调、合作和共享机制,形成战略协调和共赢优势。

适用于框架协议采购的采购对象有一定要求。框架协议采购首先是集中采购的一种形式,一般只有采购频次高、数量大且通用性、标准性强,价格具有一定稳定性的货物、工程和服务才适合框架协议采购,如工程常用物资、办公用品、办公设备及工程常见零星维修等。

框架协议合同形式一般是一份框架协议和多份供货或服务订单合同,框架协议是合同的实质主体,多份供货或服务订单合同是框架协议的分批执行方式,框架协议与订单合同是一份合同的不同组成部分,不存在冲突关系。

框架协议采购的采购数量一般只约定某一协议期的预估数量,采购阶段确定采购单价或定价原则,协议期内,采购结果在限定条件下可反复执行。考虑实际执行数量与预估数量可能会存在偏差,一般还会约定协议期内承诺下限或终止上限,原协议期内实际执行数量不足预估数量的下限比例时( 如9 0 % ),可适当延长框架协议期限;原协议期未满,实际执行数量已达到预估数量的上限比例时(如110%),则有效期提前终止。

框架协议供应商的不唯一性。由于框架协议采购覆盖的时间长、需求空间较大,选择一家中标供应商势必存在交货期延误、货物质量不合格更换供货商等各方面的风险。因此,框架协议采购有时会针对一个标包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两家或多家中标供应商,各中标供应商商按招标文件约定的比例获得该标包的合同份额。

框架协议执行价格的可调整性。框架协议采购的有效期一般较长,在有效期内,部分货物品种受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工程类可能受地方人工费、不可竞争性费用费率等影响,因此在框架协议的执行期内,应该针对上述情况,制定明确的调整措施。

框架协议采购的主要优势

提升供应保障能力。框架协议采购,通过合理设置招标条件,淘汰不稳定的供应商,择优选择资质、业绩、经验、快速响应能力强的供应商,优化供应商结构。采购人与供应商建立沟通协同机制,采购人将供应商纳入供应链的管理范围,供应商共通信息资源共享更好的安排生产组织供货或调配服务资源,大大提供供应保障能力。框架协议采购尤其是在应急保障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降低采购成本,提升工作效率。框架协议采购,摒弃了传统的“一单一采购,一单一签”采购模式,形成批量优势,减少了重复采购次数,采购人可大幅降低采购成本,供应商也减少了频繁参加投标或谈判的工作量,可提供更优惠报价。采购人员从繁琐、重复的采购活动中解脱出来,可将更多精力放在市场调查、订单合同的执行、供应商考核和管理方面,使整体工作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

有利于推进技术规范及业务管理标准化。货物要实现框架协议采购,必须对技术规范、采购标准进行归并,减少个性化需求,在满足专业要求情况下逐渐适应市场主流产品,减少配件、备件的种类及规格,整体提升标准化程度,工程及服务类框架协议通过优选供应商,增加服务商集中度,减少与众多工程或服务企业之间的重复管理,有利于推进企业业务管理的规范化。

降低企业库存压力。采购人与供应商如能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供应商可根据采购人的实际情况合理的调整生产进度及组织供货,避免通过增加库存保障供应,采购人与供应商均可降低库存压力。

框架协议采购存在的常见问题

框架协议采购的作用容易被片面夸大,容易被过度使用。如前所述,框架协议采购主要针对具有技术通用性和标准型且具有稳定需求量的采购对象,虽然采购对象数量具有不确定性但需要确定明确的单价或定价原则,框架协议采购的执行也需要有完善的管理和监督措施,但部分采购人往往只片面的看重框架协议采购减少重复采购次数一方面的优势,盲目扩大框架协议采购的应用范围,盲目追求框架协议采购率,为了框架而框架。部分企业实施的所谓的框架协议采购实质上只起到的资格预审的作用。

框架协议采购预估合同量准确性较低,容易对甲乙双方的利益造成影响。框架协议采购的采购数量一般为某一协议期的预估数量,实际执行结果肯定会与预估数量有一定的偏差,一般在采购时应向供应商说明实际合同执行量的范围,如为预估合同量的一定范围,90% ~110%等。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采购人不注重前期计划管理,对预估合同量随意估计,有的只约定合同协议执行期限,不约定预估量和浮动范围,供应商报价完全凭经验,供应商价格水平与实际执行量不匹配,容易造成甲乙双方利益冲突。

采购过程采购文件、评审标准还不够完善。框架协议采购注重建立采购人与供应商的战略合作关系,采购文件内容的编写方面应当注意突出双方沟通、协调、合作和共享机制的建立,突出框架协议执行过程中采购人对供应商的过程管控,突出供应商快速响应、售后服务能力提升。根据实际经验,框架协议采购由于不是针对具体对象的一次性采购行为,部分招标文件中对供应商技术投标方案要求方面往往内容过于宽泛,针对性内容较少,容易造成供应商投标方案内容千篇一律,技术投标方案评审难以拉开差距,最终价格因素成为决定中标的主要因素,容易引起供应商在价格方面的恶意竞争。

框架协议采购的后续管理和监督还不够完善。框架协议一般协议期较长,如2~3年,框架协议执行过程中,对货物类经常会发生技术升级、原材料价格变动等情况,对服务类经常会发生人工费及部分非竞争性费用调整的情况,框架协议并不是在采购阶段一框了之,框架采购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市场分析、价格跟踪、供应商考评等管理上不到位或是疏于管理,造成供应风险。另外由于部分框架采购不严格约定预估合同量和执行终止条件,造成个别供应商中标后为多执行合同额而向招标人进行公关,产生腐败。

框架协议招标的改进建议

加强需求计划管理。采购人必须对本企业往年的工程建设数据进行归纳和整理,结合年度投资计划,对适合框架协议采购的品种和数量尽量准确估计,合理划分标包,避免预估合同量与实际需求量存在重大偏差。

进一步完善框架协议采购后续监督管理模式,完善与框架协议采购相配套的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

建立框架协议采购执行监督、检查机制,要善于发现框架协议采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问题,定期总结运行状况,对于存在的问题,要落实整改措施,加以修正,在管理上不留死角。

对政府采购协议供货的思考 篇2

一、协议供货的现状

政府采购中协议供货的方式是《政府采购法》中没有明文规定的一种采购方式。2002年3月,《政府采购法》还没有颁布,中央国家机关采购中心在采购IT产品中已经引入了政府采购的协议供货方式。

协议供货的品目从2002年的计算机和打印机两类逐步发展到2004年的计算机、显示器、PC服务器(1路CPU、2路CPU)、复印机、打印机(含桌面多功能一体机)、传真机、投影机、扫描仪、电话机、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和复印纸等12类。2005年又增加网络交换机(边缘) 、低端路由器两类。到目前协议供货品目范围进一步扩大,增至19类。

据统计,2004年,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总的政府采购金额为30.8亿元,相比2003年的7亿元,增长了300%以上,而其中协议供货的采购金额为19亿元左右,接近三分之二。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在2007年的协议供货采购中,预计采购规模将突破35亿元。

在财政部等中央机关的积极推动下,协议供货制度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上海、江苏、吉林、黑龙江、浙江、福建、湖南、湖北等省市,按照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思路,不断扩大政府协议采购的范围。

二、存在的问题

协议供货已经成为政府采购的重要方式,但这种采购方式却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协议供货不是法定采购方式

协议供货不是法定的采购方式,也很难理解为其他的采购方式。

《政府采购法》规定了五种有名称的采购方式,没有协议供货。我国的立法涉及到多种情况时往往有一个兜底条款,在采购方式上也有一个兜底条款,即“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其他采购方式”。

但我们也很难将协议供货理解为其他采购方式,原因在于协议供货确定协议供应商时,往往采用公开招标,而在一个采购项目中,一般不能同时使用两个并列的采购方式,除非第一种采购方式采购失败。

目前很多人,尤其是IT行业的人,或多或少有一些英美法(判例法)的背景或烙印,从英美法角度看,某一种采购方式或者合同是否确定名称并不重要,只要法律不禁止,按照当事人约定或者同意进行即可。但我国的立法体系是大陆法系,是成文法国家,一般是按照名称确定法律适用的。

按照目前《政府采购法》的逻辑,协议供货如果既不能在有名称的采购方式中确定,也不能在兜底条款中确定,将被排除在《政府采购法》的适用范围之外。这将给协议供货的法律适用带来严重的困难。

(二)协议供货的有效期过长

目前协议供货的有效期过长,许多地方协议供货是一年一次招标,即协议供货的有效期为一年。目前很多地方在缩短协议供货的有效期,有的地方缩短为半年或三个月。但缩短有效期又大大增加了集中采购机构的工作量,因此有些集中采购机构在确定了较短的有效期后又有延长的。

即使尽量缩短有效期,仍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原因在于有些产品、如IT产品,技术进步非常快,价格在很短时间内就会有较大变化。由于协议供货往往没有第二次竞争,即使有第二次竞争,竞争也不充分。这直接导致了协议供货产品的价格往往较高。

(三)采购产品的标准无法控制

这一问题与有效期过长有关。由于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不论如何缩短有效期,都有可能发生一开始确定的产品标准,到公示期快结束的时候已经落伍的情况。而一旦协议供货不能采购最先进技术的产品,必然被采购人指责。

(四)供应商无法开展有效充分的竞争

笔者曾经作为评标专家参加了一次定点采购的评标,定点采购与协议供货非常类似,也是先用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入围的供应商,结果许多采购人希望参加投标的潜在供应商不愿意参加投标。因为很多供应商实际上是追求一次采购投标行为本身的回报和效益的,但参加协议供货投标即使中标了,成为若干协议供货商之一以后,实际上不能直接带来效益,因为没有直接确定交易量,甚至没有直接确定是否产生交易,必须等到具体的采购人来采购。

如果具体的采购人不来采购,中标将成为没有任何意义的事情。所以这样一来很多供应商就没有动力参加协议供货的投标了,即使供应商中负责政府采购的部门经理向单位领导提出参加政府采购协议供货投标的要求,单位领导往往会要求部门经理测算投标的回报,但协议供货投标的回报无法计算,导致供应商参加投标的积极性大大减小,出现了供应商无法开展有效充分竞争的结果。

三、解决的方案

既然协议供货有这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什么政府采购的协议供货仍然快速发展呢?

对于协议供货采购方式产生、发展的原因,笔者界定为,是我国政府官员的主观随意性和政府采购制度严格性妥协的结果。

政府采购制度必然有一套严格的程序,特别是采用公开招标,从招标的时限上、从采购计划的编制和报批上都有很严格的要求。例如,要买计算机,使用部门的负责人预先就要做好决策,决定购买计算机的数量、使用用途等。采购计划批准后应当严格执行,这是政府采购公开招标最基本的要求。

但目前一些政府官员不习惯受这种制约,习惯于今天想买,明天就必须买到。如果告诉他政府采购要有一个较长的周期,他就开始指责集中采购机构和监督机构,认为政府采购的效率低下。

这给集中采购机构和监督机构带来了一个矛盾:执行政府采购与尽快完成采购的矛盾。协议供货确实能够有效解决这个矛盾,但同时也消灭了政府规模采购的积极意义。因为协议供货实际变成了两次采购,本来政府采购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把分散采购变成集中采购,提高采购规模,可以降低采购的价格,可以由专业的人员做采购工作,政府从事采购的人员采购成本本身也下降了。但协议供货反而大大提高了采购的成本,因为变成两次采购,分散采购的弊端仍然存在,具有实质意义的第二次采购仍然是分散采购。

因此,笔者的看法,协议供货的采购方式应当受到严格限制。如果不用协议供货的方式,对于单价是小额、数量较大且需要经常采购的货物或者服务应当如何采购呢?还是应当尽量按照《政府采购法》直接规定的采购方式进行采购,公开招标是政府采购的主要方式,应当尽量直接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是要增加采购的计划性,要减少避免政府官员采购的随意性,要尽量避免采购计划的变更和临时采购;第二,要简化采购的标准。对于第二个问题,如IT产品的采购标准,因为IT产品技术发展快、种类多,标准非常复杂,如果对IT产品的技术标准要求过细,自然无法通过一次公开招标采购大量不同单位要求的计算机。

因为公开招标有一个门槛价,一定要达到采购的量以后才能采用公开招标,如果技术标准复杂,我们会发现每个人买的计算机不一样,不同的计算机都不能作为一个项目采购,必须分开采购,如果分开采购又无法达到门槛价,最后结果是无法实现公开招标。

事实上政府采购采购的主要是通用、成熟的产品,不是尖端产品。政府采购如果采购了多余的功能就是最大的浪费。在这样的观点下,我们IT产品在标准上没有必要要求那么具体,有一些IT厂商认为如果购买普通的产品,过几年就被淘汰了,因此应当购买最先进的产品。

采购协议书 篇3

乙方(被委托方):

甲方单位(甲方)为了降低、控制办公采购成本,改变多年来随机采购缺乏控制的模式,将采购交易行为规范化,特委托**齐市讯佳文化用品有限公司(乙方)负责年度办公产品采购及服务,并请该公司对甲方公司的采购项目进行评估,对其办公费用实施监督。为此双方签定协议书,具体如下:

(一)双方的义务与责任

一、甲方在内部确定办公费用控制及办公类产品采购服务的财务预订机制。

1、确定常规产品及服务的消耗定额。

2、建立办公费用支出档案。

3、建立采购计划及预评估制度。

4、及时填写回馈产品质量及服务质量意见单。

二、乙方积极参与甲方采购评估,并协助甲方对办公费用进行管理和控制。

1、在收到甲方采购计划申报表后,向甲方提供采购计划评估表。

2、协助甲方确定常规产品消耗定额。

3、提供甲方历次采购档案。

4、每月向甲方提供分产品、分服务的采购报表。

三、乙方提供如下产品和服务承诺。

1、提供的产品质量符合该产品服务质量标准,达到甲方对产品服务质量的满意预设。不出售伪劣商品,残、次品。

2、当乙方提供的产品不符合要求时,甲方无条件退货、换货。退货、换货时间不得超过两天。

3、乙方必须按定单要求准时将产品送至甲方地址,确保送货及时。

4、在甲方按正常计划采购的前提下,乙方须满足甲方应急采购要求,无论金额高低,数量大小,都须及时送达。

四、采购定单的确定

1、甲方根据本单位的实际需求,并结合以往采购的内容,提供本次采购及服务定单。

2、乙方收到定单后,进行集合评估,然后将评估结果及价格报表甲方,以让甲方确认。

3、甲方评估后的定单审核后,递交本单位给予批准。

4、甲方在网上及通过传真对定单确认。

五、每次定单的价格确认。

1、乙方向甲方提供的产品及服务,均以乙方向甲方提交的价格单为准.

2、为了体现产品价格的相对稳定性,当一种产品的价格确定后,一般在三个月内保持不变。若遇产品及服务成本上升或降低,乙方须提前十天通知甲方,在双方认可的情况下进行调整。

(二)甲方信息资料的保密

1、甲方对履行采购协议过程中涉及乙方的商业文档、数据材料有保密义务,未经乙方书面许可,不得擅自许可任何第三者阅读、使用。

2、由甲方以任何形式给乙方的资料均为甲方的保密资料。甲乙双方应就本合同条款文件保密。

3、任一方如依政府法令规定须提供机密资料时,可按规定提供,但应尽快将此项事实通知对方。

(三)合同的延续和终止

1、甲方须认真履行计划采购制度,违反以下情况,乙方有权终止合同。

A、甲方未履行采购计划。B、甲方年采购额低于30000元。月均采购低于3000元C、不执行集中采购制。

2、乙方须按本合同的要求认真履行服务职能,违反以下情况之一者,

甲方有权终止合同。A、没有履行采购评估承诺。B、价格不能满足甲方要求。C、送货及其它服务不能满足甲方需要。

3、本协议书有效期为一年,协议到期后,若双方再次合作,双方需重新签定协议。

4、本合同自双方签署之日起生效,至双方完全履行其在本合同内应尽的义务为止。

5、合同执行过程中,如一方需要改变或终止,必须在20日前提出征得对方同意并签订协议书。

(四)付款方式

1、每次集中采购完成时,甲方对乙方的产品与服务验收合格后,按月支付当月费用。

2、方式可以通过支票、信汇、电汇和现金结算。

3、在合同期间内,因变更或修改的产品价格或服务费用,由甲乙双方协商签订补充协议。

(五)合同附件及其他

1、本合同和本合同中任何有关的权利和义务,未经另一方的书面同意,不得通过合同或适用法律而转让。

2、本合同未尽事宜,一律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的有关规定,经合同双方共同协商,做出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其生效日期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

3、本合同正本一式贰份。甲、乙双方各执壹份。

甲方:

乙方:

公司印章:

公司印章: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签字:

采购物品协议书 篇4

甲方:老君小学食堂代理人:郝永国

乙方:

我校与签订购买物品协议书。

乙方:

一、在供应各种物品(蔬菜、半成品、豆类、蛋类、鱼类等)时,必须确保数量足、新鲜、质量好:无毒、无烂、无霉、无脏、无杂。

二、提供的各种物品(蔬菜、半成品、豆类、蛋类、鱼类等)要有检验报告证件、合格证。提供的物品不符合要求,甲方可以拒绝采购。

三、采购的物品(蔬菜、半成品、豆类、蛋类、鱼类等)师生食用后,出现中毒事件,经有关部门检查。确属于采购物品中毒。由承担一切责任(包括法律责任)。

四、乙方对甲方负责提供各种物品的证件(营业执照、食品流通许可证、检验报告、从业人员健康证等)。对各种物品(蔬菜、半成品、豆类、蛋类、鱼类等)的加工、保管提供技术指导。

采购煤协议书 篇5

甲方:浙江大成人造革有限公司

乙方:

为了明确供需双方的权力和义务,根据大成公司检测标准及相关规定,经双方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按公司标准要求煤的大卡定在5800大卡以上,如达不

到规定大卡按每100大卡扣150元计算。

二、检测方法:按每车煤到公司后先取样50公斤,筛粗细

定多少比例:取筛选后的小样进行大卡检测;按粗细比例及各自的大卡值综合计算得出的最终大卡值为准。水份标准:水份按14%为标准,超过标准都以1.5倍扣重量。

三、四人一组由生产部、采购部、验检员及部门负责人,每月2次以上不定期抽查,以检验数据的平均值为准。

四、扣款数额按月结算,直接从煤款中扣除。

五、本协议一式二份,双方各执一份,经签字后生效。

甲方:乙方:

受托采购协议书 篇6

中国石油集团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喻宝才, 中国二重副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胡洪共同出席签约仪式并举行会谈。

喻宝才说,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 中国石油更加注重企业的发展质量。中国二重是中国石油有价值的合作伙伴, 希望在责、权、利明确的基础上, 尽双方可能进一步扩大合作, 着眼长远, 促进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在帮助合作伙伴解决现实发展和未来需求的过程中, 推动自身的提升和发展。他希望中国二重积极参与中国石油海内外业务发展, 为提高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成本最低、质量最优发挥更大作用。

胡洪感谢中国石油长期以来对中国二重的支持与帮助。他说, 近些年, 中国二重在企业管理水平和设备加工制造水平上都有了很大提升, 向大型企业和大型项目提供优质服务的能力不断提高。在“走出去”过程中, 国内制造业、供应链的整合需要中国石油这样的大企业发挥龙头作用。他希望双方在协议签署后不断增进合作, 为更多工程项目提供优质设备与服务。

中国二重是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基地和我国最大、最重要的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之一, 具有雄厚的技术基础和强大的产品研发、设计和制造能力, 是核电、重型容器等大型成套设备极限制造加工基地。

论对公益信托受托人的监管 篇7

摘 要 公益信托受托人作为公益信托法律关系的核心者,决定着公益信托事务的完成,在公益信托关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再加上公益信托关系到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因此公益信托受托人制度的完善至关重要。本文采用比较分析方法,以建立符合我国特点的公益信托受托人制度为目标。

关键词 公益信托 受托人 公益事业管理机构 许可主义

一、公益信托受托人概述

现代社会,由于人类集聚地财富越来越多,公益事业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公益信托制度作为现代信托的一种独特的产品设计,在促进公益事业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信托关系是一种特殊的财产管理关系,在信托法律关系的三方当事人(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中,受托人的地位最为重要。一个有效的信托,除了需要委托人在设立信托是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外,受托人也必须具备相应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才能受让并管理处分信托财产。作为信托制度中具有独特性的公益信托,在这方面表现地尤为突出。私益信托的受益人应当是清楚明确的或者在信托文件中指明一种方法能够确定谁是受益人。而公益信托受益人的不確定性,使得公益信托受托人成为信托关系当事人(受托人和受益人)中的核心。受托人制度成为信托法律关系本质的体现者。受托人的信托义务是否如实履行,必须要受到严格的监督和管理。

二、两大法系对公益信托中受托人的监管比较

公益信托是为了公共利益而设立的一种财产管理制度,各国对于公益信托的监管要比私益信托的监管严格的多。

(一)英美法系以英国和美国为代表

1.英国专门机构——慈善委员会(Charity Commission)统一对慈善信托进行管理与监督。

英国慈善委员会是一个独立的慈善活动监管者和登记者,设立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受托人违反信托与违法行为的发生,保证社会的公共利益。它的主要职权为:

(1)慈善信托的受理登记权

受托人接受委托人的委托成立公益信托必须要履行登记程序,未经慈善委员会的登记,除法律免于登记的以外,该公益信托不发生效力。

(2)对信托财产、运行的知情权

慈善委员会有权对任何一个公益信托进行检查,要去受托人提供与信托财产、运行相关的信息,对相关的资料有权进行检查、复制。

(3)对受托人的解任权和任命权

如果受托人或其雇员的行为不符合信托义务或不履行职务的,为了保护社会公益,慈善委员会可以解除受托人的职务,并重新指定新的受托人。

(4)适用近似原则的权力

《2006年慈善法》将适用近似原则的权力由法院扩大到了慈善委员会行使,指示信托财产适用于与信托初始目的相类似的其他慈善目的。

(5)对受托人处理信托财产相关行为的认可权

慈善委员会有权认可或不认可受托人管理和处分信托财产的相关行为。比如在信托文件中既没有允许也没有禁止受托人从事的行为,可由委员会予以决定是否许可。

2.美国各州均设有总检察长,承担着公共利益保护人的职责,负责对公益信托的监管。

美国各州在公益信托方面没有全国通行的法律法规,采取各州分别立法的方式。各州均设置总检察长,承担着公共利益保护人的职能。由于公益信托的受益人很难确定,因此无法由具体的受益人对公益信托进行有效的监督。此外,在发生诉讼时,作为有资格提起诉讼的受益人因为要自行承担诉讼费用,本身可能不积极提起诉讼。基于以上原因,美国设立了州检察长以“公共利益保护人”的身份,通过法律程序采取保证公益信托受益人的各种措施。

美国对公益信托受托人的监督,主要的依据是1954年通过的《统一公益信托受托人监督法》。这部法律赋予州检察长对于公益信托的监督权,因此美国绝大多数州都是以检察长为监管机关。但是在实务中,公益信托事业因为涉及豁免税负,因而美国国税部门对于公益信托事业也有监督权。总检察长除了管理登记事务外,另赋予州检察长许多监督权,如总检察长有权对受托人的交易行为进行调查、有权了解受托人实施的公益财产运行情况、有权作为受益人的“代表人”向法院提起诉讼等等,与英国慈善委员会的监督权限大同小异。

(二)大陆法系国家(地区)

大陆法系国家(地区)普遍采用由公益事业主管机关监管公益信托的模式,其中以日本、韩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为典型。正如史尚宽先生所言,“至于公益信托,按其目的事业,使受该事业主管官署之监督,乃由于公益上之必要,与民法之财团法人业务应受主管官署之监督者,同一理由”。

日本《信托法》第67条之规定,公益信托由主管官署监督。韩国、我国台湾地区有相同规定。公益事业主管机关的权限与英国的慈善委员会、美国州检察长基本相同,如对信托事务及信托财产状况之知情权;公益信托事务处理情况、财务状况的检察权;信托文件条款的变更权;受托人的辞任;“近似原则”的适用等等。但有一点需要注意,大陆法系国家(地区)对公益信托的设立采取的是许可主义,这有别于英美法系国家的准则主义。也就是说大陆法系国家(地区)设立公益信托是必须要经过公益事业主管机关的审批。如日本《信托法》第68条规定,就公益信托的承受,其受托者须经主管官署批准。韩国、我国台湾地区同之。

三、我国公益信托中的受托人监管现状及完善

我国《信托法》采用了赋予公益事业管理机关具体监督权的方式,监管机构对受托人享有检查权、对受托人辞任的批准权、对受托人的变更权,对信托监察人指定权以及对信托条款变更权。

但是由于我国《信托法》的规定过于简单和含糊,在实务中难以操作,这部法律中有关公益信托的规定诚有许多值得商榷之处。比如《信托法》规定公益信托的监督机构为公益事业管理机构,这样一来,不同的公益目的,主管机构也势必不同。因此必须对《信托法》中一些相关的公益信托规定做出必要的完善。

比较各国(地区)的公益信托监管模式,我认为,理想的对公益信托受托人的监管模式应该如此建构:

1.我国公益信托的设立应采用准则主义。也就是说受托人设立公益信托只须符合法律所规定的设立条件,向登记机关申请登记即可设立,不须经过特定机关的批准。因为监管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公益信托合法运行和为其提供便利,让公益信托更好的发展,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而我国《信托法》规定,公益信托的设立,应当经有关公益事业的管理机构批准。这种严格的公益信托设立核准主义,会阻碍公益事业的发展,所以应该采用比较科学的准则主义。

2.应该设立一个专门机构来对公益信托受托人进行监管。

就像英国的慈善委员会一样,设立一个独立的专门机构,负责公益事业的登记与监管。在我国可以由国务院信托监督管理部门统一行使监督管理权,考虑到我国公益信托愈来愈多的情况,还可在信托监督管理部门下专门设立一个“公益信托管理委员会”,具体实施公益信托监督管理;同时,规定公益信托的设立须报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这样,既避免了不同的公益信托设立程序与监管方式的不同,增加设立公益信托的难度 ,又能与行政主管部门建立关系,以获得其协助与支持。

3.明确对公益信托受托人的监管的具体内容,保障受托人自主性发挥的同时,不能因为监管导致信托制度的灵活性。

四、结语

受托人作为信托法律关系中的核心人物,受托人的行为事关信托目的的成败。对于公益信托更是如此。在公益信托关系中,当事人双方受托人和受益人中,受益人的不确定,再加上公益信托涉及的社会公共利益,受托人的行为更显的重要,必须对公益信托受托人进行严格的规制和监管,因此公益信托受托人是公益信托制度的核心。对公益信托受托人制度的研究,关系到公益信托的设立、运作到终止的全过程,关系到整个公益信托运行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公益信托是从英国的慈善信托翻译过来的,严格而言,并不等同于英国信托法中的慈善信托.公益信托这一概念,在法律意义上包含了慈善信托和为了公共利益的信托.

[2]史尚宽.信托法论.台湾商务印书馆.1972:71.

[3]何宝玉.信托法原理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3.

[4]霍玉芬.信托法要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6.

委托采购协议书 篇8

委托人(以下简称甲方):浙江省开化县银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受托人(以下简称乙方):开化电友电气工程有限公司物资分公司

为确保甲方银泰水岸枫庭配电工程的顺利施工,甲方委托乙方代为采购本工程所需的设备,特签订此协议:

1、采购设备品种、数量:前期采购以本工程的预算书中的材料清单为准。

2、物资供应时间:根据施工需要提前一天到货(如遇特殊情况双方协商)。

3、物资供应地点:本工程施工现场(运输中发生的费用由乙方负担)。

4、物资采购方式:

□由乙方直接提供;□由乙方负责组织,甲、乙双方共同询价;□由甲方提供供应商名单,甲、乙双方共同参加进行商务谈判。

5、物资质量:乙方保证所提供设备的质量达到国家标准并提供相应的质量证书。如在一年之内出现因产品本身质量问题损坏的,乙方负责免费更换或维修;造成甲方其他损失的,双方进行协商解决。

6、设备价格:

□乙方直接采购的,按乙方采购价加5.06%;

□询价或商务谈判的,按甲、乙双方共同确定的采购价加5.06%。

注:由乙方直接生产的低压成套柜,甲、乙双方协商确定价格后不加5.06%。

7、物资款支付方式:签订本协议之日起三天内,甲方应按照预算书中的设备价格总额需支付乙方30%物资款;询价或商务谈判结束日起二天内,甲方应按询价或商务谈判后确定的设备价格总额需再支付乙方50%物资款;所有本工程所需设备全部到达施工现场并安装完毕后三天内,甲方应向乙方付清本工程所需设备款余额。

8、物资款发票开具方式:设备类物资款由乙方开具增值税发票,其它物资款由乙方开具普通发票。

9、甲方如对乙方提供的物资质量、价格有疑问的,可要求乙方提供相应的依据。

10、乙方在确定收到甲方物资款后再进行下一步的采购流程。

11、以上协议在执行过程中如有争议,双方可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的,申请协议签订地仲裁委员会仲裁。12、本协议自签订之日起生效。13、本协议壹式肆份,双方各执贰份。

签订地址:XX

签订时间:XX

委托人(章):浙江省开化县

受托人(章):开化电友电气工、银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程有限公司物资分公

地址:开化县城关镇桃溪路68#

法人:XX

经办人:XX

开户银行:中国银行

帐号:880009181708091001

税号:330824727187750

食堂食品采购协议书 篇9

业主:河北省威县邵固中学(以下简称甲方)

供货商:(以下简称乙方)

为保证学校能按时正常给学生提供就餐,经双方协商同意,由乙方给甲方提供所需食品、物品,并订立本协议:

一、物品种类:

1、蔬菜类;

2、肉制品类;

3、油类、调味品类;

4、馍馍;

二、交货地点:

邵固中学食堂。

三、乙方职责:

(一)供应物品报价:

乙方在供应甲方食品过程中要每周报价一次,且以报价当周价格为准。报价时间为每周五报下一周的价格。

1、蔬菜类:所报价格不得高于当地市场综合价格。

2、肉制品类:所报价格不得高于本地市场价格。

3、调味品类:所报价格应与当地市场价格持平或略低于当地市场价格。

(二)供应食品质量保证

1、蔬菜类:蔬菜必须新鲜,且以没有喷洒过生长素等激素类催长药及农药的为佳。

2、肉制品类:必须是经过有关部门质检合格且在保质期以内的肉制品,且所提供的肉制品不能是病残的或母猪肉等,更不能是超过保质期及变质的肉制品。

3、油类、调味品类:必须在保质期内,且有质量安全认证标志。

(三)有关票证索取

1、乙方必须提供本人经营的所有证件的复印件给甲方(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身份证复印件等)。

2、乙方必须提供采购点经营者的相关证件及食品质量的相关证件。

3、乙方必须提供本次供应学校物品的相关票证(发票、签字收据、能证明质检合格且在保质期以内的相关证件等)

(四)如遇停电、停水特殊情形或其它事故,乙方确实无法供应货物时,乙方必须提前一天告知学校食堂。

(五)供货时间:由甲方和乙方商定

四、甲方职责

1、甲方必须按商定的时间向乙方通知采购的物品、数量。

2、甲方必须按本合同规定,支付乙方采购资金。

五、资金支付方式

甲方和乙方共同商定。

六、安全责任

1、甲方教职员工、学生因食用学校饭菜致发生食物中毒,经有关单位鉴定原因后,如确实为乙方提供的物品质量问题引发的事故,乙方除需负担全数的医药费外,并应承担法律上一切责任且放弃先诉抗辩权。甲方并立即解除此协议。

2、甲方教职员工、学生因食用学校饭菜到致发生食物中毒,经有关单位鉴定原因后,如为甲方加工过程中造成的问题,甲方自行负担全数的医药费外,与乙方无关。

七、违约责任

1、甲方发现乙方有违反上述各项规定时,书面通知乙方,并依约罚款,乙方不得有异议。每发现一次,扣除一次结账货款的30%。

2、如乙方因故必须中途终止合约时,应于两个星期前函请甲方解约,等甲方重新寻到承包商后,甲方才同意解约,并书面通知乙方解约。

3、因乙方的原因造成甲方不能按时提供师生就餐,甲方拒付所有账款。

4、乙方提供的蔬菜等物品不符合质量要求,甲方拒绝收货不算违约。

八、协议期限:本协议暂定执行时间为年月日至年月日。乙方若有违犯本协议原则,甲方有权随时中止协议的执行。

九、未尽事项,依政府采购法及食品卫生管理法规之相关规定办理。

十、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十一、本协议经甲乙双方签章后生效。

甲 方:威县邵固中学联络电话:03196056366

法定代表人:联络电话:

乙 方:

联络电话:

受托采购协议书 篇10

【关键词】企业年金 ; 受托模式; 理事会

企业年金理事会模式在企业年金管理方面发挥了很大的积极作用,很多国有大中型企业仍然选择理事会管理模式,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评价企业年金理事会受托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对进一步完善企业年金的有序发展带来帮助。

一、企业年金受托模式的分类

1.企业年金的架构:受托人选择具有资质的机构作为账户管理人、托管人、投资管理人并与他们就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分别签订委托管理合同,委托账户管理人对企业年金账户进行管理;委托托管人对企业年金基金进行托管;委托投资管理人对企业年金基金进行投资。

2.企业年金受托分类

受托人是企业年金管理的核心,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可以是符合国家规定的法人受托机构,并且也可以是企业所成立的企业年金理事会。我国年金受托模式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法人受托管理模式、理事会受托管理模式。

二、理事会受托模式的优势

1.主体定位一致性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层也加入同一年金计划时,员工对于企业自己管理企业年金更为放心。同时理事会成员熟悉并了解企业情况,与员工沟通便捷,方便决策,能够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制定企业年金投资策略。理事会成员既是年金的受益人又承担着受托人的职能,有着很强的内部动机,出于自身利益和受托人的职责考虑,理事会成员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实现受益人利益最大化。

2.同委托人沟通更加便捷

由于理事会是企业的内设机构,受托人可以随时了解委托人的意愿,委托人也可以随时了解年金的运行、缴费及结算等相关信息。

3.机构选择主动直接

一般建立企业年金的单位,企业盈利能力较强,企业年金基金具有一定企业品牌效应,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特殊需要,确定选择机构的标准,选择面更宽,谈判能力更强。

三、理事会受托模式的不足

1.损失赔偿能力较弱

企业年金理事会作为企业的内部机构,其设立并没有任何有关资本的要求,没有可供其自由支配的固定财产,缺乏承担责任的财务能力。当企业年金基金产生损失时,很难真正的追究具体责任人,理事会成员往往也没有真正的偿还能力,最终还是由参与企业年金计划的职工来负担。

2.独立性较差

年金理事会中的企业代表多由本企业管理层有关人员兼任,其决策容易受到企业行政干预。假如在企业的发展中需要采取年金理事会与相关的机构进行交易,服务相关群体,企业干预基金投资管理的形式比较隐蔽,加重了企业年金的风险,最终损害的便是年金受益人的利益。

3.专业性不足

通过对《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的解读,可以了解到在企业的发展中,企业年金理事会所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多,包括法律、金融、会计等,但是理事大多数由企业代表和职工代表组成,绝大多数为兼职,在年金业务的专业性和专注性上可能有所不足。

4.市场反应速度较慢

《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规定“企业年金理事会对外签订合同,应当由全体理事签字”。这就限制了理事会工作效率的提高。投资管理人进行临时性投资时需向受托人申请并征得受托人的同意及授权,理事会上传下达的反馈的时间较长容易对时效性要求较高的投资造成损失。

四、理事会模式的改进意见

1.明晰理事会的法律地位

政府部门应该出台建立企业年金理事会的指导意见、明晰理事会的法律地位,健全其清偿赔付能力。

2.完善理事会的内部治理机构

在当前的发展趋势下,企业需要从现实角度出发,积极做好各项治理工作,还要对企业年金治理加以监督与管理,这样一来才能真正推动企业治理的有效性。

理事会作为企业年金的监督管理机构,其主要职能是按照理事会章程,监督检查年金管理机构资金管理,投资运作,风险与内部控制活动。为了防止企业行政干预年金管理,要建立起一套能够指导理事会工作的制度体系,使理事会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3.加强内外部监管,形成监管合力

理事会一般需要与其他三方管理人签订四方合作备忘录,确定企业年金管理各方在企业年金日常管理的配合要求,包括工作方式、工作流程和工作时效等。在当前的发展趋势下,如果单纯的依靠企业年金制度设计,那么是无法满足时代发展要求,需要从现实角度出发,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作用。除此之外,还需要在当前发展趋势下进一步提高员工的表决作用,要从根本上避免企业的管理层对企业年金计划造成影响。尤其在理事会成立的时候,需要从现实角度出发,加强监督与管理,从根本上保证每一位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

理事会需要定期向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报告本单位年金运行和管理情况,投资收益情况。

4.提升理事的专业水平

对企业年金理事会成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年金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建立高素质的专业化理事队伍。也可以外聘投资顾问公司、信用评估公司、精算咨询公司、律师事务所等专业咨询顾问,利用外部咨询机构的管理经验、专业分析工具、管理信息系统及时更新的信息数据来弥补理事会在人员、系统、信息交换等方面的不足。

即使法人受托模式作为发展方向,对待企业年金受托模式也应采取比较宽容的态度,采取多种模式并存,赋予企业更大选择权。通过社会、企业、职工以及各管理机构的共同努力来加强对企业年金理事会的规范引导,确保企业年金理事会受托模式的进一步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纯.理事会受托模式下企业年金发展的思考[J].科技创新报.2010(14).

[2]郝大为,唐擎,王鑫.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内部委托管理模式研究[J].社会保障.2015(10).

[3]王平.企业年金理事会受托模式评价与改进[J].现代经济信息.2014(06).

[4]付尧.企业年金舒拓模式的探讨[J].中国铁路.2015(05).

[5]《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4年第20号令).

浅谈进一步改革协议供货采购模式 篇11

一、协议供货采购的优势

供应协议采购具有开放性、统一性、节约时间、节约成本、高效快捷、操作简便等特点,大大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切实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这种政府采购方式基于法律规定又有所创新,在提高规模采购效应的同时又能将采购中心从繁琐的零星采购事务中解脱出来,为采购人自主采购商品或服务提供更多的选择,兼顾了“效益”和“效率”。

(一)省时高效、方便快捷。

协议供货目录、标准及限价均已公开透明,针对零星、临时的采购意向,采购人可根据需求,直接选择采购,供采双方意向一致即可签订采购合同,及时履约,可有效缩短采购时间,方便快捷组织采购。

(二)对采购方向有引导作用。

供应协议能充分发挥政府采购政策职能的相关规定,从节能、环保、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对供应商进行宏观调控,发挥政府采购的主导作用,达到政府采购节能环保的政策引领功能,同时节约国家财政性资金。

(三)限价明确,廉政方面有一定保证。

政府采购领域的腐败,主要是进入采购方(采购、代理、供应商、专家)之间的两家或多个当事人之间形成了腐败因素,在编制招标、评标和验收环节相互配合,谋取不正当利益。而协议供货是通过一次招标入围在一定时间内协议有效的采购组织方式,所有入围商品均通过公开招标流程,限价明确,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廉政风险。

(四)有助于采购人员的相互监督。

在实际工作中,如果采用分散采购、采购和供应商“一对一”的操作,极容易导致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对政府的采购工作缺乏约束力,甚至部分环节的衔接上无人监管。而采取协议供货采购,采购环节均以电子化流程实现,有迹可循,有利于在政府采购过程中的规范与监督。

二、协议供货存在的弊端

不可否认,协议供货在实际执行中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如采购透明度不高、标准化程度较低、资金使用效益不高、采购目录更新响应迟纯等问题十分突出。本应是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协议供货采购,饱受民众诟病。

(一)采购范围有限。

我国协议供货采购现涉及货物、工程和服务三大领域,因其主要针对零星、临时的采购,采购需求往往多而散,无法一一穷尽。强调效率与效益兼顾的前提下,虽然品种与品目设置已较多,往往只能考虑主要采购需求,有其局限性。

(二)价格控制及比价较难实现。

协议供货价格虚高的问题一直备受社会诟病,现有协议供货模式多数仍以指定品牌和代理商在限价之下直接购买为主,部分采购型号甚至仅限于协议供货产品,无法在市场找到同类型号进行比价。即使有竞争要求,也主要集中在同一个产品和品牌之中,品牌间竞争不充分,履约管理的透明度不高,厂家易于操控价格,导致部分产品采购价格虚高,无法二次竞价。

(三)更新响应迟钝。

协议采购涉及范围广、品种多、层次参差不齐,不仅要满足大部分人的办公需要,而且要满足各单位的预算,符合标准配置,要把许多领域的不同需求统一起来是很困难的;或因供应商中标后产品升级等原因,未及时更新报价,协议供货目录就象个步履蹒跚的老太,行动迟缓,无法及时更新采购目录。

(四)后期履约管理手段不足。

由于协议供货是一种通过一次招标入围在一定时间内协议有效的采购组织方式,时间跨度长、厂家品牌众多,协议供货的履约监管一直是重点和难点工作。协议规定不够严格清晰,履约监管不够严格及时,监管主体在履行监管职能的主客观条件上均有不足。

三、革除弊端,改革发展,充分发挥优势

在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今天,协议供货改革已经刻不容缓,急需组建以公开招标为主,结合竞争性谈判的综合性协议供货模式。进一步规范协议供货产品标准设置,加强同类产品归类与比价,引入电商等市场化竞价主体,开通同业和社会监督专栏,实时进行供应商履约考核,通过综合评价考量,以月或季度为时间单位定期更新供应商,及时公示采购结果,进一步发挥协议供货的优势。

(一)加强协议供货目录内商品的竞争。

充分的竞争才能体现价格上的优势,必须进一步加强协议供货商品的竞争。价格比较机制又是重中之重,无论是开放式的多品牌间比价,还是同一品牌的代理商间的比价,均应形成一套相对规范的比较机制。一定金额以上采购项目可实行竞价或组团购买,以多种方式鼓励更多的供应商参与。实行政府采购电子化,选择适宜的、合理的媒体媒介,明确公告采购的具体内容,保证信息公开性,让更多的供应商参与其中,提供更加良好的竞争环境。

(二)扩大采购范围。

因其主要针对零星、临时的采购,潜在的范围较为广泛,需要进一步了解采购需求,逐步增加产品的品目与品种,实质性地解决采购需求问题。采购范围的扩大,可带动产业升级与市场发展,从而让政府采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规范协议供货标准化。

要提高标准化程度,须逐步建立标准化产品配置规范,从协议供货的招标文件入手,从源头上深化与细化招标文件,特别是产品选定原则、入围评价标准和协议合同条款设置内容。将协议供货内涉及的产品规范逐步趋向标准化,对产品配置、备件材料、服务内容等均逐项拆分,建立标准规范,针对部分型号仅限协议供货商品,无法比价的情况,限定市场销售量准入门槛,进一步规范协议供货标准化。

(四)建立综合评价体系。

建立政府采购绩效评价与供应商评价指标,将指标拆分成经济指标、效率指标、有效性指标等,量化汇总评价指标;将履约过程中供应商与采购人的较为关心的要素,建立评价反馈指标,细化为价格优惠率、产品适用性、服务响应程度、市场诚信表现、履约及时性等项目,量化供应商与采购人考核得分,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完善质疑和投诉流程,设定时限,明确职责,提高效率,充分保护供应商与采购部门的权益,提高协议供货精细化管理水平。

(五)加强信息公开透明。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全过程信息公开化的目标导向,提出了协议供货采购信息、采购预算、采购文件、采购结果、采购合同、投诉处理等方面信息公开的要求。政府采购具体执行部门应在网站上及时发布政策法规、招标信息、中标结果等信息,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的共享性和获取便捷性,减少信息不对称,实现协议供货全生流程动态更新、透明运作。

(六)强化监督与约束机制。

建立健全内部廉政风险管理制度,开通同业和社会监督专栏,内外结合,逐步形成立体化多维度的协议供货监管与约束机制,加强廉政城防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协议供货履约的全过程监管,共同促进政府采购更加公开化,透明化。

(七)建立成熟的协议供货管理制度。

协议供货由于其履约执行时间长,且过程中动态变量多、结构性问题突出,通过对协议供货特点的分析,加强对协议供货后期管理的系统化研究,细化完善有关协议供货配套政策制度,制定“协议供货管理办法”、电子平台建设规范、交易机制及操作规范等,在更高层面制定出一套专门的协议供货管理制度,以进一步规范完善实际工作中的协议采购行为。

在今后较长的时期中,协议供货采购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应当做足长板,补齐短板,将采购效益与采购效率有机结合,注重需求统筹归类,按照“先易后难”的工作思路,稳步推进协议供货政府采购的改革与发展。

摘要:协议供货具有公开、统一、省时、省钱、高效的特点,操作快捷方便的特点,一直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随着政府采购的转型和发展,协议供货因其透明度不高、标准化程度较低、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制约着政府采购工作的开展。本文从协议供货流程中急需突破与创新的角度入手,以改革与发展的工作思路,对加强协议供货采购精细化管理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对协议供货采购模式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协议供货,政府采购,改革

参考文献

[1]杨光.电子化手段监管政府采购.计算机与网络,2015(Z1)

[2]王杨.关于加强政府集中采购财务监督的思考.江苏商论,2016(7)

[3]丁亮.国内政府采购政策改革研究.中国政府采购,2015(1)

[4]唐雨辰.集中采购三项“定律”.政府采购信息报,2013(1)

上一篇:作用分析下一篇:我想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