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济困日工作总结(共10篇)
根据市扶贫办《关于开展“xx扶贫济困日”慰问活动的通知》(x扶贫办函〔〕x号)文件精神,我镇根据《xx“xx扶贫济困日”活动工作方案》和《20市内扶贫工作方案》要求,于近期在市镇范围内开展了扶贫济困慰问活动。现将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是对镇内被纳入结对帮扶的贫困户进行了慰问。7月1日上午,镇扶贫办主任莫xx、副主任莫xx带领5名工作人员到我镇长盛社区市内结对帮扶贫的两户低保贫困户家中进行走访慰问,两户低保贫困户分别为无劳动能力居民杨xx和有劳动能力居民许xx家。在走访慰问中,镇扶贫办主任莫xx认真地了解两户低保贫困户致贫的原因,关心询问了她们近期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鼓励她们要积极生活,端正心态,努力工作,为今后脱贫致富打好扎实基础,最后分别为两户低保贫困户捐赠了500元生活慰问金和500元慰问品。
二是与结对帮扶的欠发达村开展了走访慰问活动。7月10日上午,在镇委书记何绍田、镇长郭荣新的带领下,镇委委员张xx,镇委委员李xx,副镇长李xx,加上镇党政办和农林水务局相关人员以及xx、xx上角11个有帮扶任务的社区书记等组成了xx镇扶贫小组到企石镇进行了扶贫济困日走访慰问。在会议上,企石镇镇委书记陈福坤先汇报了xx镇过去一年的基本情况,并对我镇过去一年的市内扶贫结对帮扶工作表示了认可,希望我镇能再接再厉把市内扶贫工作完成到位。随后我镇镇委书记何xx在讲话中感谢了企石镇对过去一年的市内扶贫工作的认可表示了感谢,并简单讲述了我镇近一年的基本情况以及各方面的工作经验和心得,在认可工作的同时何绍田书记清楚认识到我镇在市内扶贫的工作上仍存在困难和不足,在会上叮嘱我镇市内扶贫工作相关负责人和工作人员以及11个社区的书记,在接下来的市内扶贫工作中必须要克服困难和问题,认真跟进工作,加强走访交流,不能只说不做,要把工作落实到行动当中,要通过3年的结对帮扶完成二个目标。最后,我镇由郭xx镇长为企石镇捐赠帮扶慰问金30万元。
■全省21个市 (州) 和四大片区88个贫困县农 (牧) 业局负责人及四川省农业厅有关单位负责人共计150余人参加了会议。阿坝、苍溪、美姑、兴文4个县分别就农业产业扶贫工作的经验和做法作了交流发言。四川省农业厅党组书记、厅长任永昌出席会议并讲话, 他充分肯定了全省农业产业扶贫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分析了新时期农业产业扶贫的重大意义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并对下一步全省农业产业扶贫工作进行了部署安排, 要求各级农业部门坚持精准施策、重点突破、强化工作保障, 扎实开展农业产业扶贫工作。 (四川省农业厅计财处)
论坛启动“中国大病社会救助平台”。为贯彻落实健康扶贫工作部署要求,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导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以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管理数据库和贫困地区基层医疗机构基本情况数据库为基础,搭建救助资源和贫困患者精准对接的“中国大病社会救助平台”(www.zgdbjz.org. cn)。2016年,先期启动贫困患者白内障救治项目,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募集善款1.8亿元,开展20万例白内障复明手术,惠及10万贫困户。
论坛邀请来自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的代表以及相关领域的学者,围绕“建立贫困人口的兜底保障机制,实施大病分类救治,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坚持预防为主、提升健康素养以及发挥社会力量参与健康扶贫”五个主题展开深入讨论,传播健康扶贫理念,交流创新健康扶贫举措、完善健康扶贫机制的经验做法,为更好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一、领导重视、精心部署
为把扶贫济困工作做得扎实有效,我局领导高度重视,精心部署,成立了以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多次专门召开党组会议,专门研究扶贫工作有关事宜,为扶贫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确保扶贫工作顺利实施。在10月17日全国扶贫日这一天,全局干部职工组成调研组专门深入帮扶村水吼镇风光村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二、注重实效、精准帮扶
(一)进一步宣传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10月17日在风光村部召开了有包村干部、村委会成员、村民代表和环保局扶贫调研组参加的活动宣传会议,会上学习了省、市、县有关“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及精准扶贫相关文件,特别是宣传了国家设立扶贫日的重大意义,让帮扶村群众知道,国家设立扶贫日是党中央、国务院对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关心关爱,是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扶贫开发的工作格局,弘扬中华民民族扶贫济困、人心向善的传统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战略举措。将10月17日设立为国家的扶贫日,说明党和国家没有忘记我们贫困村的群众,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二)了解群众诉求,听取群众意见。调研组深入帮扶村部分贫困户家中,与他们促膝谈心,听取他们对帮扶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一起商议今后的帮扶计划,共谋脱贫致富良策。每个干部详细了解扶贫户当前春耕生产情况,根据各户春播时存在的生产生活等困难,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办法,鼓励他们抓好生产,用自身的努力争取早日脱贫致富。同时听取了该村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详细了解了该村当地企业发展现状、农业生产结构等基本村情,还围绕如何有效实施精准扶贫,帮助群众快速脱贫致富展开广泛交流和深入讨论。大家认为,要做实做细,摸清贫困户底数,精准分类,因户施策,充分调动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提供资金、技术、教育资源,做到眼中有人、精准扶贫;要开拓视野,解放思想,敢闯敢试、先行先试,做好政策衔接,创新资金、土地等管理模,要把输血与造血、扶贫与扶智、治标与治本、物质帮助与观念转化结合起来,变“挑水养鱼”为“引水养鱼”,确保精准扶贫工作落实不落空,取得实效,收到长效。
(三)开展送温暖、献爱心、办实事、扶贫济困活动。我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按照科学扶贫、精准扶贫的要求,以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为主要帮扶对象,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了送温暖、献爱心、办实事、扶贫济困活动。自“单位包村、干部包户”活动开展以来,我局机关进村达28次,干部职工累计进村入户达到113人次;支持帮扶村支部改建为民服务大厅120㎡,图书室20㎡;向各级政府部门争取各类项目达18个,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2项;召开群众大会5次,参会人数达到200人,宣传政策25次,开展各类培训5次,发放宣传培训资料1124份,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21条,措办实事15件,劳务输出52人,帮扶资金10.5万元,帮扶物资108件(其中:化肥72袋,衣物36件);完善村务、党务等工作制度12条,努力帮助了贫困群众解决最需要、最迫切的民生问题。
(四)与贫困群众一道收听收看扶贫日活动的系列报道。扶贫日活动期间,在风光村部,局机关干部职工与贫困群众一道收听收看扶贫日活动的系列报道,认真总结过去扶贫的经验和做法,研究探讨推进扶贫开发的思路和措施,大家一致表示,有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大好政策、关心支持,有帮扶干部的真心帮扶,科学引领,无论有多大的困难和阻力,都要克服,不辜负党的期望,坚决脱贫致富,实现小康。
三、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一)针对部分无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困难户,我局下乡联系群众的同志感到无从下手,毕竟这些困难户缺乏劳动力,即使有好的想法也实现不了,只能通过政策援助以及给予一定困难帮扶资金,让他们的生活有所改善。
(二)部分群众对帮扶干部期望值过高,认为党员干部下乡就是要为他们办一切事情,没有考虑到党员干部的实际情况,向我们的同志提出出钱帮他们办厂、医病动手术等需要巨额费用的帮扶要求。针对这类问题,我局下乡联系群众的党员干部十分无奈,只能积极帮助联系相关部门争取政策扶持,自己出一些力所能及的费用帮助困难户。
扶贫日活动总结范文
小编寄语:下面是114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扶贫日活动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
篇一
扶贫济困,积德行善。20xx年10月17日是全国首个“扶贫日”,开展“扶贫日”活动,对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人心向善的传统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扶贫开发的工作格局都将发挥积极的带动作用,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为此,我乡全面部署,广泛动员,积极开展活动。现将“扶贫日”活动开展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是召开会议,层层动员。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召开了班子会,专题研究部署“扶贫日”宣传工作。10月12日召开了各村主任、乡包村干部会,对“扶贫日”活动进行具体安排,要求乡在4个集镇,村在村部和学校悬挂“扶贫日”宣传标语横幅,乡政府在“扶贫日”到来前利用电子屏幕滚动打出了“扶贫济困,你我同行”标语,向各界宣传“扶贫日”。各村也召开了村民代表、党员参加的支部扩大会,利用村宣传栏开展“扶贫日”宣传,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全乡悬挂横幅和标语48条。
二是积极响应,开展活动,在三个扶贫村组织村两委干部对本村范围内扶贫户开展走访慰问,宣传国家扶贫政策,引导社会各界关注扶贫、关爱困难群体,关心扶贫事业。
总之,我乡“扶贫日”活动已告一段落,工作扎扎实实,取得了显著成绩,我们将认真总结,发扬成绩,努力做好全乡今后扶贫工作。
篇二
相对于传统活动来说,主题活动更具系统性。因为,主题活动是以一个话题为中心进行延伸的活动,这些活动仅仅围绕这个话题而进行,这个话题始终贯穿与主题活动的始终,小的活动构成一个小主题,几个小主题就构成最后的大主题。下面是小编在出国留学网活动总结频道为大家收集和整理的有关大主题和小主题的活动总结文章,欢迎大家前来参考。
为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切实关心困难学生的学习、生活问题,加大助学救助力度,搞好向贫困学生送温暖活动,推进和谐学校建设,本月我校成功开展了一次“节约零花钱、关爱贫困生”新春扶学助贫活动。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大力宣传,营造热心助学的良好氛围。
我校先后召开三个专题工作会议,即班子会、全体教师会、班干部会,使全校师生思想统一、使扶贫助学观念深入人心。同时,通过校园张贴、旗下>演讲、板报等形式发出“节约零花钱 关爱贫困生” 新春扶困助学活动倡议,并结合“5.12”汶川大地震当时的捐款情况,激发学生献爱心的热情,营造扶困助学的良好氛围,争取广大学生及其家长的理解与参与。
二、精心组织,开展扶贫助学捐款活动。
我校的“扶贫助学献爱心”捐款活动得到师生的积极响应,学生们以班级为单位、教师们以教研组为单位,踊跃捐款共计5443元。在本次捐款活动中,涌现出许多表现突出的班级和个人,为激励先进,带动学校工作的开展,我们在集会上隆重对爱心班级和爱心使者进行了表彰。
三、热心助学,解决贫困生实际困难。
为了充分发挥这笔捐款的作用,带动我校扶贫助学工作的开展,除了拿出4000元资助对口学校下冶初中20名贫困生外,我校又认真开展摸排,在全校范围内确定了7名贫困生,每生给予200元资助,对他们表示一点关心,携手与他们共度难关。
本次扶贫助学活动,因为宣传到位、组织得力,受到师生一致好评。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建立学校爱心基金,并在学生中开展互助活动,采取“一帮一”,“多帮一”的方式使困难学生在生活上、精神上、学习上得到集体的关心和帮助。
篇三
根据**省委教工委和**省教育厅联合下发的《关于做好20**年**扶贫济困日活动工作的通知》粤教工委办函[20**]16号文件精神,我院高度重视,并在全院广泛开展了一次扶贫济困捐款活动。现将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学院于6月19日向各系部、处室下发了《关于做好20**年**扶贫济困日活动工作的通知》,在全院进行动员和部署,深入开展扶贫济困活动。同时,学院党委发出倡议书,动员全院师生,积极踊跃捐款,为**省扶贫济困活动奉献一份爱心,贡献一份力量,倾注一片真情,多尽一份责任。学院通过利用海报、宣传板报、横幅、网站、电台等多种媒体向广大师生员工宣传**扶贫济困日活动的主题和意义,让扶贫济困日活动深入人心。党员同志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踊跃捐款,在全校形成了人人献爱心的浓郁氛围,截至 6月30日,全校师生员工捐款17772.9元,已经全额汇入**省扶贫基金会账户。一笔笔捐款,饱含着全院师生对贫困群众的浓浓深情,彰显了我院师生良好的政治素养和高度的政治觉悟。
一、政府引导,广泛宣传。充分发挥政府在扶贫开发工作的主导作用,加强扶贫政策的引领和舆论宣传。结合扶贫工作,开展专题宣传;全面收集我乡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所取得的扶贫成果宣传图片及材料,以全方位展示近年来我乡扶贫工作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和创新业绩,从而营造出扶贫人人皆知、人人皆参与、人人皆支持的良好氛围。
二、上下联动,互相配合。由政府领导组牵头,多个工作部门联合组织筹备实施我乡“扶贫日”集中宣传周活动,并在宣传的同时,付出行动。1:积极联系乡卫生院,深入敬老院中,为老人进行健康义诊活动,对敬老院的每一位老人进行了仔细的询问和检查,建立了各项病历档案,根据老人的身体情况给出相应的建议,提醒他们平时要注意的地方。在义诊活动中,为全院老人检查身体,并建立健康档案;2:积极做好扶贫表彰的推荐报送工作,广泛收集报送“扶贫济困”、“凡人善举”好人事迹;3:收集扶贫标语,制作展板,印发倡议书等相关宣传资料,在我乡政府网和宣传栏发表图文信息宣传。政府各部门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形成上下联动、同频共振的工作合力和舆论声势。
习近平指出, 消除贫困, 改善民生, 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扶贫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为人类减贫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习近平强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贫困地区。全党全社会要继续共同努力, 形成扶贫开发工作强大合力。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对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 履行领导职责, 创新思路方法, 加大扶持力度, 善于因地制宜, 注重精准发力, 充分发挥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能动作用, 扎扎实实做好新形势下扶贫开发工作, 推动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强调, 当前扶贫已进入新的攻坚期, 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完善政策, 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和发展后劲, 实行更科学更有效的扶贫。坚持把集中连片地区作为主战场, 注重整体推进与精准到户、加快发展与保护生态、各方支持与贫困地区自身奋斗相结合, 汇聚强大力量, 努力啃下扶贫攻坚的“硬骨头”, 戮力同心打赢这场硬仗。
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汪洋在会上讲话, 就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批示精神作出部署, 要求各地健全组织动员机制, 搭建社会参与平台, 培育多元社会扶贫主体, 完善政策支撑体系, 营造良好环境, 让社会扶贫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
今天是全国第一个扶贫日,我校按照上级的扶贫帮困工作部署,坚持构建和谐校园的科学发展观,开展多种帮困活动,深入探索扶贫工作的新路子,做到不让一名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而影响学习,我校要求各班开展扶贫班会活动,就这次班会活动总结如下:
这次班会是由王伊楠和吕佳慧主持,以一首《爱的奉献》拉开了序幕。接着主持人简单介绍了了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及学习环境,每人一套的课桌椅,电灯、风扇、多媒体电脑、阅览室、电脑室等等,应有尽有。可是,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我们的同龄朋友因为生活困难而上不了学的,让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再谈谈我们身边需要帮助的人,结合本班实际找出需要帮助的同学,然后师生结对,生生结对。这个场面真的很感人。
通过这次班会,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关心、帮助别人的重要性及其重大意义。所以希望我们同学从现在起主动伸出手去关心帮助每一个需要你的人,这份爱心希望能延续到明天、后天,甚至用一辈子的时间去把它完成。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活着不能光为自己,主动地伸出双手去关心别人,彼此间互相帮助,我们的人生会更加丰富、更加精彩、更加有意义。只要我们大家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为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切实关心困难学生的学习、生活问题,加大助学救助力度,搞好向贫困学生送温暖活动,推进和谐学校建设,本月我校成功开展了一次“节约零花钱、关爱贫困生”新春扶学助贫活动。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大力宣传,营造热心助学的良好氛围。
我校先后召开三个专题工作会议,即班子会、全体教师会、班干部会,使全校师生思想统一、使扶贫助学观念深入人心。同时,通过校园张贴、旗下演讲、板报等形式发出“节约零花钱 关爱贫困生” 新春扶困助学活动倡议,并结合“”汶川大地震当时的捐款情况,激发学生献爱心的热情,营造扶困助学的良好氛围,争取广大学生及其家长的理解与参与。
二、精心组织,开展扶贫助学捐款活动。
我校的“扶贫助学献爱心”捐款活动得到师生的积极响应,学生们以班级为单位、教师们以教研组为单位,踊跃捐款共计5443元。在本次捐款活动中,涌现出许多表现突出的班级和个人,为激励先进,带动学校工作的开展,我们在集会上隆重对爱心班级和爱心使者进行了表彰。
三、热心助学,解决贫困生实际困难。
为了充分发挥这笔捐款的作用,带动我校扶贫助学工作的开展,除了拿出4000元资助对口学校下冶初中20名贫困生外,我校又认真开展摸排,在全校范围内确定了7名贫困生,每生给予200元资助,对他们表示一点关心,携手与他们共度难关。
本次扶贫助学活动,因为宣传到位、组织得力,受到师生一致好评。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建立学校爱心基金,并在学生中开展互助活动,采取“一帮一”,“多帮一”的方式使困难学生在生活上、精神上、学习上得到集体的关心和帮助。
世界扶贫日宣传活动总结发言:关注贫困 拒绝浪费
贫困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之一。1992年12月22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根据联合国第二委员会(经济和财政)的建议,确定每年的10月17日为世界扶贫日,旨在引起国际社会对贫困问题的重视,宣传和促进全世界消除贫困的工作,动员各国采取具体的扶贫行动。为了引起同学们对当今世界贫困问题的关注和重视,呼吁更多的同学参与到世界消除贫困的工作中来,共同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由校团委主办,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06级通信四班承办的世界扶贫日宣传活动于XX年10月17日在二、四食堂门口开展。本次活动得到了校团委的支持和校内广大同学的关注与参与,同时也赢得了广大同学的一致好评。
为了保证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06级通信四班全体同学在活动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搜集资料和图片,制作海报和标语,制作问卷调查和传单,绘制活动所需的展板等工作。并在活动的前期张贴海报,同时发放了部分传单,提醒全校同学对本次活动给予关注,同时联系学校相关媒体对此次活动进行报道,并且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本次活动从中午11点开始到下午1点告一段落,从下午5点继续到晚上7点结束,活动过程历时四个小时。
为了进一步扩大本次活动的影响力,活动当天,全班同学分成两批,分别在二、四食堂同时进行本次活动的开展。本次活动形式多样,通过传单和资料宣传以及图片展,让同学们认识到了当今社会贫困问题的严重性,特别是刻骨铭心的图片对比,给广大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许多同学观后,积极参与我班组织的活动,包括问卷调查,爱心物资的捐赠等,同时纷纷在展板的感想栏上留下自己的感想和建议。
同时,让班里部分同学到学校各食堂和开水房张贴了以“关注贫困 拒绝浪费”为主题的标语,警示同学们平时重视贫困问题,珍惜和节约粮食以及水资源,身体力行,杜绝浪费。
活动的后期,我们联系了信息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将卖掉废品赚的钱以及同学们捐赠的爱心物资通过协会转送到需要帮助的同学手中。
在本次活动中,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统计了我校大学生对当今社会的贫困问题的了解和关注程度,以及生活中的浪费情况,结果并不理想。80%以上同学几乎不了解当今社会的贫困问题现状;70%以上的同学认为大学里浪费程度严重;70%以上的同学认为大学里浪费现象严重的原因是没有节约意识。另外,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浪费现象主要包括浪费粮食、水资源,忘记关灯等供电设备等。
活动当天,正值飘着小雨,但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并没有随雨滴飘去。特别是捐献爱心物资的同学,看到他人的贫困,没有丝毫的犹豫,积极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尽己所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有的同学捐的衣服竟多达十几件。在如今一个爱心严重缺失的年代,如此的感人之举实在令人欣慰。
本次活动虽然结束了,但希望它的影响和意义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无论是参与本次活动的还是没有参与本次活动的同学,真心希望每一个人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关注和重视贫困问题。因为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宣传和促进全世界消除贫困的工作,呼吁大家共同行动,重视贫困问题,为消除贫困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希望同学之间也互相传达这种精神,建议学校做一下相关的宣传和教育!使大学生更加清楚的认识到当今社会的情况,让每位大学生都能伸出援助之手,使整个社会变得更和谐美满.因为世界是我们的,它需要我们共同去建设!
现将在本次“关注贫困 拒绝浪费---世界扶贫日宣传”活动中捐献爱心物资的同学的名单公布如下,在此我仅代表通信四班全体同学对他们的爱心行为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希望他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尽己所能,为世界消除贫困工作尽一份力量。
捐献爱心物资的同学的名单:
魏 雷刘莹莹刘千军李雪花 李晓琳 王春凤 窦 梅 杨 林
刘 明 梁 婕 李季明 刘慧珠 肖宗楠 朱海玲韦 瑶 高杨清
俞 翔 景 鹏 万唯一 赵 迎 牛文慧李淑静 陈 诚 陆宇亭
陆 君彭彩地 邓莞云 邹青璋 张斯尧 刘可可曾维维 杨 燕
何 月王 娟聂丹丹张 程罗 丹侯文瑞 黄 媛 段锦宜
宋冰冰胡子祥
另外,还有部分同学捐献爱心物资后没有留下姓名,再次对他们的行为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将对其中捐献贡献大的同学发放“爱心个人”证书一份,仅希望这种活动不再是一种形式,而是成为每个人发自内心肺腑的一种自然行动。
由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足,耕地少、草场贫瘠,地处偏远、信息闭塞,农牧民文化素质低,各项经济建设发展缓慢,是全县较贫困的一个乡。为此我乡紧抓扶贫工作,积极申报项目、狠抓项目落实,发动贫困户积极性,参与扶贫开发,开创了乡扶贫工作的新局面。
一、完善机构、建章立制,加强各级扶贫组织管理。
扶贫工作开展的关键在于要加强领导,建立一个完善的领导机构,有了完整的领导组织机构,才能确保各项扶贫工作从乡—村—贫困户各个环节的顺利开展,为此我乡及时成立了乡扶贫领导小组和扶贫办公室,由乡长任组长,亲自抓扶贫工作,同时由副乡长具体负责扶贫工作的实施,并在各村相应成立了扶贫领导小组、资金管理小组、项目监督小组等各项组织,同时聘请了村里有威望的老党员、有文化的村干部,以及关心公益事业的群众等作为小组成员共同参与扶贫工作,监督资金的使用和项目的实施。
二、明确重点、理清思路,认真做好扶贫解困工作。
扶贫项目的确定不但与贫困户脱贫致富息息相关,而且直接关系到全乡的经济发展,为此我乡在确定扶贫项目时,经过了深入调研和周全考虑。
一是广泛征求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意见,让农牧民群众提出本村经济发展的出路,从自身实际出发提出致富增收的想法,并将各种建议汇总,了解贫困户的真实愿望;
二是与市场经济紧密结合,确定我乡的扶贫工作思路为:全力发展养殖业、积极调整种植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狠抓“五大基地”建设,并紧密围绕这个思路,确定我乡的扶贫项目;
三是着力解决贫困地区群众反映最迫切的问题。在选定项目时,优先考虑农牧民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与农牧民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如通村硬化路建设等,都是农牧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乡及时把它列入扶贫项目中,进行申报。通过科学论证、深入调研、广泛征求建议,我乡正确把握扶贫工作为贫困人口服务、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方向,结合实际,认真做好了扶贫项目的申报,为扶贫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三、责任到人、各司其责,狠抓扶贫项目的实施。
扶贫开发工作的关键在于扶贫项目的实施,项目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扶贫效果,关系到贫困人口能否真正受益,摆脱贫困。今年我乡完成了金山村、成都村、村“幸福美丽家园”项目。我乡与村两委签订项目实施责任书,明细考核标准,每一个项目都有一名副科级领导干部负责抓落实,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如出现违规现象,将直接追究第一责任人责任,将工作完成情况与年底考核相挂钩,同时在每个项目实施时,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确定工作人员,专项负责项目实施,做到项目不结束,人员不撤离;发动群众,共同参与,确保扶贫项目见成效。我乡积极转变扶贫方式,由政府主导式扶贫向群众参与式扶贫转变,通过宣传教育,激发广大贫困户的热情和积极性,发动贫困人群积主动投身于扶贫工作,参与扶贫开发,从“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通过自身辛勤劳动取得扶贫效果。提高群众文化素质,增强贫困户自我脱贫能力。为提高贫困人群的生产技能,我乡组织开展了科学种地、养畜、基本建筑技术等培训班,培训农牧民群众750人次,为扶贫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
强化监督机制,共同维护扶贫成果。为保证扶贫项目的顺利实施,我乡加强了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监督工作,首先建立了专门的监督机构,负责监督全乡的项目实施,此机构发现问题后立即要求乡政府整改,在达不到整改效果时,可直接向上一级扶贫组织反映。其次发动群众监督,把项目实施的步骤、对象、资金到位情况、资金发放情况向广大群众定期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乡、村扶贫组织要及时解答群众提出的各种疑问,做到公平公正。确保扶贫项目切实发挥成效,带动农牧民脱贫。
四、群策群力、发挥特色,拓宽增收渠道。
今年我乡在全力抓好县扶贫办统一实施扶贫项目的同时,还进一步发挥本乡特色,广开思路,通过多种渠道,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增加群众收入。
(一)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我乡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大部分土地在高半山,今年我县成功引进马铃薯加工厂,为此我乡以发展“河坝苹果、高半山马铃薯绿豌豆”为主,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今年全乡种植马铃薯3100亩、绿豌豆450亩,同时加强对群众进行科技培训。
(二)积极组织劳务输出,转移富余劳动力。今我乡根据县委、政府的统一安排,加强劳务输出,组织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实现增收。
(三)加强对口帮扶单位的联系,多方争取资金,加快脱贫步伐。我乡4个帮扶单位,在农牧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技术培训等各方面积极开展扶贫工作,促进了全乡各项事业的发展。
笔者调查分析了香日德巴隆异地开发扶贫项目(简称香巴项目)移民在迁入区的适应情况,发现移民对迁入区的适应良好,生活生产条件大为改善[5]。本文以移民迁出区为研究区域,用定性与定量的方法,分析香巴项目的实施对迁出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效应。
1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1.1 香巴项目及其移民迁出区概况
香巴项目是青海省在20世纪末实施的“三大扶贫工程”之一。香巴项目根据青海省实际,将青海东部干旱山区部分贫困人口,有计划地迁到柴达木盆地中南部的都兰县香日德和巴隆地区,以实现开发安置区丰富的水土资源、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及人口迁出区生态环境的修复与改善等多重目标。项目按照“以水定地,以地定人”的原则,从2001底正式实施,至2003年底完成并通过验收[6]。项目前后共迁移群众3520户,16131人,其中从海东与西宁地区迁移3107户,14174人,就地安置都兰县境内贫困人口413户,1957人(表1)。
数据来源:海西州香巴农业扶贫开发局,《青海省香日德巴隆农业扶贫开发项目———移民安置工程管理工作报告》,2003。
香巴项目移民主要来自青海省东部的海东与西宁地区。海东与西宁地区位于青海省三大自然分区之一的东部季风大区,地理位置35°26′—37°29′N,100°51′—103°05′E。该区总面积20116km2(不含西宁市区),海拔1700m~4000m。本区属于高原温带半干旱气候,降水年际变化大,季节性分配不均,年降水量300m~600mm,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8%~65%。干旱是本区发生最频繁、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其中春旱频率为35%~60%,夏旱频率8%~45%,春夏连旱频率为5%~25%。本区除少数高山外,大部分地区年均温在0℃以上,7月份平均气温10℃~18℃,1月份平均气温-5℃~-10℃。该区土壤类型主要包括山地棕钙土、草原栗钙土、森林灰褐土、高山草原土及高山寒漠土,而耕种土壤为黑黄土、白黄土和红黄土,土质疏松,极易侵蚀,水土流失严重[7]。
香巴项目移民来源于生存条件非常严酷的干旱山区,地处偏远,交通、信息闭塞,经济与文化教育落后,社会发展缓慢,脆弱的生态环境在自然和人为因素干扰下进一步恶化。恶劣的自然条件严重制约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至2000年底,全地区有50万绝对贫困人口,其中约有10万人生存条件严酷,环境恶劣,且集中连片成区域性贫困,30%左右的人口年平均收入不足600元,离温饱线有很大差距[6]。因此,实施异地开发移民扶贫工程,无论是对解决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还是对迁出区脆弱生态环境的修复与改善,都是十分必要的,且意义深远。
1.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主要采取田野调查和室内数据分析两种方法。田野调查包括对移民迁出区负责移民的官员和未搬迁农户的参与式访谈,及随机选取迁出地样点进行观察调研。首先对青海省扶贫办负责香巴项目的官员进行访谈,从中了解到香巴项目实施的背景、过程、总体效果、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针对青海实际的扶贫策略;而后分别走访了大通、乐都、互助、平安四县的扶贫办领导,其详细介绍了各县此次移民策略实施过程、意义、经验教训及下一步的扶贫政策;最后在四个县分别选取2-3个移民迁出村进行调研,观察与了解移民村植被覆盖的变化情况,在村民部分迁出的村庄,与部分未搬迁农民进行座谈,了解未搬迁的原因、移民对其生产生活的影响、其对当前生产生活状态的评价及对政府的期待等。室内数据分析方法包括对调查数据和统计数据的分析和基于ARCGIS应用环境的植被指数动态变化分析。
本文数据主要包括从移民迁出地扶贫办获得的有关香巴项目实施的数据材料、与负责移民的官员及未搬迁农民座谈时所记录的数据以及当地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另外有比利时佛莱芒技术研究所(Flemish Institute for Technological Research,Vito)的Vegetation影像处理中心负责预处理成空间分辨率为1 km的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的SpotVegetation逐旬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共有288景图像。对于NDVI数据分析,文中分别选取大通、乐都、互助、平安四县的黑沟村、毛沟顶社、狼窝滩社和索尔干村4个移民点作为研究区域。首先在矢量图上准确确定移民点经纬位置,对其做2km缓冲区处理,以移民点2km缓冲区作为底图对NDVI数据集进行裁切,得到研究区的NDVI数据;然后分别通过以下方法得到所需的数据与结果:
(1)最大值合成法得到每月的NDVI值:每月的NDVI数据采用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最大化合成法MVC(Maximum Value Composites)获得,对每个月每旬的NDV I数据取最大值,可以进一步消除云、大气、太阳高度角的干扰[8]。
(2)均值法得出每年的NDVI数据:每年的NDVI值,由其组成月的NDVI求平均值获得。此方法在ARCGIS中空间分析(Spatial Analyst)模块下用单元统计(Cell Statistics)命令可以获得。
(3)NDVI变化趋势:在ARCGIS中Spatial Analyst模块下启动栅格计算器(Raster Calculator)命令,用2008年的NDVI数据减去2001年的NDVI数据,即可模拟每个栅格的NDVI变化趋势。
2 异地开发扶贫移民的效果评价
异地开发扶贫移民的效果是多方面的,除了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宏观效果,还包括在中微观上对区域的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修复与改善及移民与非移民个体的效应。本文以移民迁出区为研究区域,分别评价香巴项目对迁出区经济、社会与生态效应。
2.1 经济效果
经济效果包括宏观和微观经济效果[9]。香巴项目的实施,对移民迁出区而言,将产生重要的宏观和微观经济效应。
2.1.1 宏观经济效果
这里的宏观经济效果评价指以移民迁出区为整体,移民对其国民经济发展的效果评估。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农民纯收入及劳动生产率等指标。
(1)移民减轻了迁出地区扶贫与维护生态环境的财政负担,加快迁出区经济发展速度。在与迁出区扶贫办官员座谈时了解到,由于迁出区自然条件非常恶劣,大部分人口生活水平在温饱以下,人均年纯收入不到625元。每年政府投入大量财政进行就地扶贫与生态环境保护,但收效不大,并且每年的扶贫救济与环境保护费用已成为迁出区政府严重的负担,一定程度上阻碍迁出区经济的发展。香巴项目的实施,使大批移民与部分未搬迁农民的贫困问题得到解决,提高了迁出区农民收入水平,同时迁出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为迁出区节省大笔用于扶贫与环保的财政支出,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经济建设中,从而推动迁出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表2可以看到,2001-2008年,海东地区的农民纯收入、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人均GDP都呈不断递增的趋势;且在2003年后,增幅明显提高。
注:数据来源于2001-2009年《青海统计年鉴》,由于移民迁出区只涉及到西宁市所辖三个县,在这只统计海东地区的数据。
(2)移民提高了迁出区的劳动生产率。香巴项目的实施,一方面大批贫困人口的外迁减少了迁出区低劳动生产率成分;另一方面通过提高未搬迁人口的生产资料和收入,提高未搬迁人口的劳动生产率。这样,有助于迁出区整体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1.2 微观经济效果
微观经济效果,主要针对农民个体而言。在移民迁移两三年后,腾出来的土地重新分配给未搬迁的农民,用作耕地和退耕还林还草。农民的耕地面积得到增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耕地面积的增加会提高粮食的总产量,进而提高家庭收入。在与未搬迁农民座谈时,了解到在项目实施前粮食收入是大部分家庭收入的唯一来源,干旱严重的年份,粮食产量维持温饱就难;在项目实施后,平均家庭年收入从以前的3500元左右增加到现在7000元左右,而且农民用重新分配到的土地,可以种植经济林,养殖适当数量的牲畜,这样则提高农民的副业收入,进而改变家庭单一的收入结构。
2.2 社会效果
异地开发扶贫移民迁出区社会效果评价,是指移民活动推动迁出区的社会发展的程度。香巴项目移民迁出区的社会效果包括:
(1)有利于迁出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大量贫困人口的存在,且其贫困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势必会对区域社会稳定带来不利影响。香巴项目的实施,大批移民与非移民逐渐脱贫致富,促进了迁出区政治的稳定、民族的团结和社会的进步,进而有助于迁出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2)减轻迁出区的人口压力。部分人口的外迁,降低了迁出区的人口密度,迁出区的人口压力相对减轻;而腾出的土地,重新分配给未搬迁的农民,一部分作为耕地继续耕种,一部分退耕还林还草。这样则改变当地农业与种植业结构,有助于缓解迁出区以往粮食紧缺问题及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3)有助于推动迁出区城镇化进程。香巴项目所迁出的人口几乎全部属于农业人口,迁出区农业人口的减少,则非农业人口的比例增加。从历年统计数据得知,2001-2007年海东与西宁地区(除西宁市区)的非农业人口及其比例逐年递增,在2003年后增加明显,2001-2007年的非农业人口比例分别为11.81%、11.91%、12.01%、12.15%、12.30%、12.51%和12.73%。地区非农业人口的比例是衡量其城镇化水平的一个指标。香巴项目实施后,迁出区非农业人口比例的增加,反映了其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移民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迁出区城镇化进程。
(4)促进人们思想观念革新与进步。贫困人口急需要解决的是温饱问题,而很少考虑到思想观念的革新与文化素质的提高;他们的生产方式、思维模式、消费方式都为解决温饱服务,也很少有除解决温饱之外的长远考虑。香巴项目的实施,农民家庭经济得到好转,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可以投入一定的财力到自身再教育、子女高等教育、娱乐文化旅游等活动上;他们与那些已迁出的农民保持着经常联系,彼此交流生产技术、文化观念等。这样有利于促进迁出区农民思想观念的革新与进步。
2.3 生态效果
异地开发扶贫移民第一重要目标是解决部分人口的贫困问题,另一重要目标就是修复与改善迁出区的生态环境。迁出区生态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开发扶贫移民工程的整体效果。对于香巴项目移出区而言,因为处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生态效果主要看植被是否改善。在实地调查时,我们发现所到的移民迁出区植被均大为改善,例如位于深山的村民全部迁出的狼窝滩社,耕地全部还林还草,植被茂盛,已没有裸露的土地。这里选取四个具体移民迁出点作为研究区域,分析其2001—2008年8年间的NDVI值变化情况,来说明在移民迁出后,当地的生态环境改善状况。
(1)2001—2008年移民点每年的NDVI值变化。从图1可以看到,从2001年至2008年,移民点的NDVI值总体趋势是上升的,2008年的NDVI值达到最大。
(2)2001—2008年移民点NDVI变化的分级。文中将计算后的NDVI变化值(C)分为从严重退化至明显改善等7个等级(表3)。从表3可以看出,移民点没有出现植被退化的现象,退化包括严重、中度、轻度退化;而移民点的植被都得到改善,且属于中度和明显改善。
(3)生态效果。移民的外迁,一方面减少人为因素对迁出区生态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对移民所腾出来的土地进行退耕还林还草,有利于植被的修复与改善。从以上分析结果可以发现,在移民之后,移民点每年的NDVI值总体趋势是逐年上升的;移民点的植被都得到中度或明显改善。植被的改善有以下三个优点:改善局地小气候,增加空气湿度,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有利于动植物生长繁衍,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及减少滑坡和泥石流等山体灾害的发生。通过对具体移民迁出点NDVI的变化分析,可得出香巴项目的实施,就移民迁出区而言,生态效果显著,有力促进迁出区生态环境的修复与改善。
2.4 存在的问题
香巴项目的实施,在移民迁出区取得显著的成效,但在香巴项目实施过程及实施后,也存在一些不利影响及遗留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如果不认清这些问题和有效的解决,则会影响香巴项目的整体效果。
(1)搬迁农户的范围选择不完全合理。虽然移民点的大部分贫困群众得到迁入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较好的香日德巴隆地区的机会,但个别移民村庄没有搬迁的农户生活条件仍非常差,迁走的是村里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农户,留下来的都是比较贫穷的农户。一些想搬迁的农民由于付不起搬迁运费而没有搬迁,这对那些贫穷的农户是不公平的,会打击他们摆脱贫困的信心,也势必影响移民政策的扶贫效果。
(2)移民外迁对未搬迁农民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一些移民迁出村,大部分村民迁走,留下几户、十几户人家。据了解,村里大部分人口的迁走,也意味着学校与医疗条件的消失。农民未迁出以前人多,村里有小学,有医生,村里的孩子可以在学校上学,生病了可以在村里看。移民后就剩下这十来户人家,学校停了,医生搬走了。医疗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学校教育关系到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生产发展又从何谈起?
(3)迁出区人力资源减少。人力资源,即人力资本。广义上智力正常的人都是人力资源。狭义的人力资源定义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能力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和,它应包括数量与质量两个指标;人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有劳动能力的人口的总和。人力资源通过其数量、价值观与消费观、素质和流动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就人力资源流动影响来说,缓解流入区人力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缓解流出区的人口压力,同时降低了供给高素质人力的可能,一定程度阻碍流出区经济的发展[10]。这个理论同样适合于香巴项目,迁出区大量人口的外迁,同时也是人力资源的部分损失,势必会对迁出区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如何弥补或减少迁出区人力资源损失,是政府在制定移民工程规划时所要重视的一部分。
从以上的效果评价结果可以得出,香日德巴隆异地开发扶贫移民在迁出区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果。(1)在经济效果上,宏观上减轻了迁出区扶贫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财政负担,推动迁出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微观上提高了未搬迁农户的家庭收入,加快其脱贫致富的步伐。(2)在社会效果上,促进迁出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推动迁出区城镇化进程,减轻了迁出地人口的压力,有利于迁出地人们思想观念的革新与进步。(3)在生态效果上,移民迁出区植被得到明显的改善,进而促进迁出地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水土的有效保护与生物多样性的维护、生态环境的修复与改善。同时发现存在一些问题:移民范围选择不完全合理、移民给未搬迁农户带来不利影响和人力资源的流失。
3 政策建议
3.1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最需要扶贫的农民的要求
加强监督与监管机制,各级政府认真负责执行移民政策,充分考虑搬迁群众的利益;对于符合搬迁标准而没有能力搬迁的群众,政府要给与充分的帮助,尤其是资金补助和家庭财产外运方面,保证其能全部顺利迁出;在移民过程中,政府要坚持信息公开透明化,及时公布与宣传移民扶贫政策及移民扶贫资金分配情况,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出现有损群众利益的问题应及时发现与解决,不断改进与完善扶贫政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移民政策的扶贫目标。
3.2 转变扶贫策略,就近集中安置未搬迁农户
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对未搬迁农户重新进行异地搬迁安置。针对未搬迁农户当前面临的发展障碍问题,可以实施就近集中安置的扶贫方式,把其安置到本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谷地或平原地区,完善交通、学校、医疗、文化、娱乐等基础设施,为其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3.3 提高劳动力素质,加强未搬迁农民主动克服困难的能力
当前,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否快速发展,不是取决于其所拥有的劳动力数量,而是取决于劳动力质量(素质)。针对迁出区部分人力资源的损失,可以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与劳动率弥补。提高农民素质要重点加强农民的职业操作能力、信息获取能力、文化知识学习能力、外界交流能力等自我提高与发展能力,完善教育的软硬件设施,落实农民子女基本的九年义务教育,针对困难农户实施教育补贴;通过宣传与典型教育改变农民安于现状和过度依赖政府的思想,尤其要提高农民的市场参与意识。这样,农民各方面素质及思想观念不断得到提高与改进,进而农民自身发展、主动克服困难的能力不断得到加强,早日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陈忠祥,秦和国.宁夏吊庄移民的效益分析[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92-96.
[2]罗强强,杨国林.宁夏移民扶贫开发的经验和效果[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30(5):575-578.
[3]张涛,张志良.移民对疏勒河流域生态环境影响的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1997(05):16-21.
[4]关丙胜.移居后的调适——对青海省香巴项目的社会学考察[J].社科纵横,2009(4):29-31.
[5]费俊亮,贾绍凤,朱文彬.香日德异地扶贫移民对迁入地的适应性评价[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58-62.
[6]关丙胜.青海省香巴农业扶贫开发项目及其人口迁移[J].西北人口,2005(4):44-47.
[7]张忠孝.青海地理[M].科学出版社,2009:124-125.
[8]张月丛,赵志强,李双成,等.基于SPOT NDVI的华北北部地表植被覆盖变化趋势[J].地理研究,2008(4):745-755.
[9]张志良.开发扶贫移民[M].兰州大学出版社,1999:61.
【扶贫济困日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扶贫济困日捐款倡议书10-31
扶贫济困建议书12-06
扶贫济困奉献爱心倡议书07-09
局扶贫日活动总结07-17
精准扶贫日活动总结10-15
乡镇开展扶贫日工作情况汇报11-24
扶贫日活动小结06-06
扶贫日活动宣传标语05-30
扶贫日主题活动方案09-10
国家扶贫日主题宣传标语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