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调查报告(精选8篇)
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的工作要求, 我校对现行语文课标教材的使用情况进行了 调研。现将调研情况分年级报告如下:
一、关于一年级语文教材调研结果
(一)教材特色: 学生对教材感兴趣。编写的有时代感、有文化品位,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 界和想像世界。编排注重整合,呈现方式灵活多样。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本。
(二)对教材的建议
1、教师普遍认为,一年级识字量偏大,导致学生学习生字后普遍出现回生 问题。
2、第二课既要学 2 个声母、3 个韵母、3 个整体认读音节,还要学会 Y W 和 ǖ 的拼写方法,容量太大。
3、部分话题脱离学生实际,主题“春天在哪里”——因为学生学习这部分 内容时还是冬天!
二、关于二年级语文教材调研结果
(一)教材特色 教科书设计了八个专题, 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了八组教材内容。每个 专题的涵盖都比较宽泛,避免了局限性。教材内容比较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 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二)对教材的建议
1、教材中安排的“我会写”和“我会认”的生字偏多,建议两者都不超过 十个。
2、略读课文篇幅有点长,有些生字比较深,建议选一些童话、诗歌等趣味 性高的文章。
三、关于三年级语文教材调研结果
(一)教材特色 本年级选编的课文更加注意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体裁丰 富,语言活泼、生动、有趣,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二)对教材的建议 课后题适当安排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题。如字、词、句、段方面,以体现教 材的工具,同时为检测、练习设计提供方向。 四、关于四年级语文教材使用情况调研结果
(一)教材特色
1、内容丰富,贴近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和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 点。
2、语文园地中系统编写名言警句、对联、成语故事等,使学生感受中华文 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
3、结合课文学习引导课外阅读。
(二)对教材的建议
1、学生学习部分课文感觉有难度 ,一是篇幅长,像《夜莺的歌声》 、《小英 雄雨来》 ;
2、三是有些课文或者意境很美,但理解难度较大,或者课文内容时代感不 强、离学生距离较远,导致学生学习感到吃力,课堂气氛沉闷。 五、关于五年级语文教材使用情况调研结果
(一)教材特色
教材内容在丰富人文内涵、拓宽题材体裁方面,作出努力;在发挥语文教科 书育人功能方面,进一步加强。更关注引导学生开展探索和研究性学习,提高语 文综合运用的能力。
(二)对教材的建议
以“回顾 拓展”为依托,编排有关语文基础知识训练的题型、内容,促使 学生能较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
六、关于六年级语文教材使用情况调研结果
(一)教材特色
教材每一单元主题鲜明,突出重点,每一个专题从单元导语到课后思考题, 从《口语交际·习作》到《回顾·拓展》 ,各部分都力求凸显本单元学习重点。
教材所选课文大多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学生既能从中学习语言,又能陶冶 情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
(二)对教材的建议
一、调查方法
本文调查主要通过当当网、亚马逊网来进行, 在网站的搜索框内先后输入“日汉翻译“汉日翻译”“日汉互译”“口译”“笔译”“同声传译”, 通过检索、筛选, 最后统计到在售的教材共有29个品种, 然后通过网购收集教材, 分笔译和口译 (目前市场上的日语同声传译教材基本没有按照同传规律编写, 因此, 也纳入口译教材统计) 两大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时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 出版时间和印刷次数印刷次数也就是重印次数, 可以说明教材被市场认可的程度。 (2) 教材内容。统计时发现主要存在以下类型。笔译:①词语、句子翻译, 直译意译, 例句涵盖日常生活;②专题、误译, 例句涵盖日常生活;③词语、句式、篇章, 例句涵盖日常生活、科技、新闻、文学;④词汇、段落、衔接、文体、修辞、技巧、修改, 例句以文学为主⑤翻译技巧、篇章翻译;⑥翻译技巧, 文学例句;⑦经济翻译;⑧文学、商务、科技。口译:①包含日常生活、讲演、旅游、科技、经济、外交体育等;②包括日常生活;③包括公务接待、商务贸易、政治、经济、社会文化;④日本文化 (3) 容量。有些教材编写目录是以课为单位, 有些是以章、节为单位, 为了方便比较, 统计时根据内容的多少统一换算为课。 (4) 翻译技巧和难易度。考虑到本科学生从来没有学过翻译常用的翻译技巧对于他们来说也是有必要的因此将“是否编有翻译技巧”纳入统计范畴同样, 由于学习日语的学生存在各种类型, 素质高低不一, 对教材的难易需求也是不一样的, 因此, 也将“难易度”纳入统计范围。
二、讨论
(一) 决定教材生命力的重要因素是内容
从统计的数据来看, 尽管翻译教材的出版已经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但学习者认可的程度是不一样的, 笔译教材中平均约1年重印1次的有2本, 口译教材中有2本, 约2年重印1次的有2本。出版3年内没有重印的笔译教材有2本, 口译教材有8本, 有1本教材首次出版居然只印刷了500本。一般说来, 出版后3年都没有重印的教材就是没有被认可的教材。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区别呢?通过对收集到的教材的分析, 发现决定教材生命力的首要因素是教材的内容。
笔译教材中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庞春兰编著的《新编日汉翻译教程》到2014年已经印刷了21次。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新编日译汉教程》到2014年也重印了15次。这两本书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说理清楚, 简明易懂, 不是就技巧论技巧, 而是尽量同汉语进行比较, 并结合学生常犯错误进行对比讲解, 力图使学习者既知其然, 又知其所以然。
口译教材中商务印书馆1982年出版的《日语口译教程》到2014年已经印刷了24次, 其主要特点就是通过现实生活的实例, 使读者学到一些口译的基本方法, 掌握一般接待工作中最基本的口译技能, 整本教材选择的都是最基本的内容, 难度较小, 但很实用, 能够让学生轻松地学到实实在在的东西。
从上面三本成功的教材来看, 内容实用难度不大、容量不大的教材是比较受欢迎的。
(二) 特色教材也有生存的空间
从统计的情况来看, 口译、笔译教材共有29个品种, 虽然内容各有侧重, 但基本上大同小异, 没有特色。这也是造成部分教材不受欢迎的原因之一。但其中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年出版的《实用汉日经济翻译教程》到2014年重印了13次, 其原因就是该教材是国内唯一一本经济翻译教程, 全书涉及了现代经济活动中所有的文书的翻译。唯一性和实用性的特色决定了这本教材的生命力。口译教材中大连理工大学1991年出版的《同声传译》教材也已经销售了10万册, 教材的内容也是紧紧扣住同声传译的实景, 选择各种类型会议的发言、致辞, 内容实用性很强。
(三) 存在的问题不少
第一是教材的使用对象、难易度不明确目前在版的翻译教材, 笔译教材一般都会在使用说明中提到供本科三年级使用, 口译教材中也有提到供四年级使用, 一些没有提到读者对象。这一点基本上和目前日语专业的开课规律相符合, 一般三年级开日译汉、汉译日, 为必修课, 四年级开口译课, 为选修课。但是目前全国日语专业的培养目标, 学生素质是不一样的“211”“985”重点院校的学生和三本的学生无论是学习能力、学习目标都是有区别的, 如果让三本的学生去学适合“211”“985”院校学生的教材, 可以想象效果会是什么情况。如果翻译教材能有基础和高级之分, 将有助于教师根据培养目标、学生素质选择, 有助于学生学习但是目前的笔译教材中就没有难度区分, 基本上就是日译汉、汉译日。口译教材中只有40%明确是初级, 大部分没有明确。使用对象不明确、难易度不明确, 会带来学习者选择的盲目性, 进而影响学习效果。
第二是教材的容量过大。近几年许多高校都进行了课程改革, 翻译课的课时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一般学校日语专业翻译课的开课顺序是日译汉一学期, 每周3-4节课, 汉译日一学期, 每周3-4节课, 都为必修课。口译课一学期, 每周2-3课时, 为选修课。从统计到的教材来看, 没有任何一本教材能够在一学期学完。虽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选择教学内容, 可以舍弃部分内容不讲, 要求学生自学, 但很容易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误解, 没讲的那部分不重要, 他们是否会自学也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是教材内容中中国文化的量偏少。用日语介绍中国文化, 是学习日语的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 这一点在即将公布的教育部本科质量标准中明确提到。可以想象, 一个日语专业的毕业生在和日本人交流时, 谈到中国文化时根本就不会用日语表达, 会是如何尴尬学外语的一个重要目的, 就是文化交流, 文化交流一方面是把外国的先进文化介绍到中国另一方面是把中国文化推向世界。不会用日语表达中国文化的日语专业人才是有缺陷的, 同样, 翻译教材中缺少中国文化的内容, 也是不合适的。从统计来看, 口译教程中只有5本教材中有约10%左右的内容与中国文化相关, 其他的可以说完全没有涉及中国文化, 有3本的内容完全是日本文化的介绍。笔译教材中日译汉教程中涉及的篇章也都是日本文学、日本文化的内容, 汉译日教程中出现的篇章也都是中国文学的内容, 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文章一篇都没有出现。
第四是笔译、口译、同声传译教材不配套。笔译是口译的基础, 基本的笔译能力都没有, 很难掌握口译基本技能。从搜集的教材来看, 没有任何一本口译教材的前言或使用说明提到是和哪一本笔译教材配套, 也没有任何一本笔译教材提到后续口译学习可以使用哪一本教材。也就是说, 口译、笔译教材编写是各自为政, 没有考虑翻译能力系统培养的问题。
第五是教材同质化现象严重, 口译教材明显供大于求。从收集的教材来看, 笔译、口译教材都存在严重的同质化现象, 笔译教材的50%以上都是从词的翻译到句子的翻译, 最后是篇章的翻译, 所谓的翻译技巧也大同小异, 范例许多也是从现成的作品中选择。口译教材就更严重, 60%的口译教材就是选择一些日汉对照或汉日对照的篇章, 稍加整理就是教材, 编排结构千篇一律, 看不出是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编写的。这与同传技能和实际口译任务的要求相去甚远。
口译课程在大多数院校的日语专业培养计划中都是选修课, 就意味着学生在大四会根据自己将来的就业意向去决定是否选择, 加之口译课是要求学生的词汇量、听力、笔译能力都比较优秀的情况下才可能学好。因此, 在三本院校的日语专业基本是不开设的, 许多二本院校也会因为选课人数不够等因素不开课, 正常情况下只有外语院校和一本院校的日语专业的口译课能开课。而一本院校的日语专业一般招生人数不超过25人, 所以, 口译教材的市场需求是非常有限的。现有的13本口译教材已经远远超过了市场需求。
三、结语
从本文的统计分析来看, 将来出版社在策划日语翻译教材选题, 学者在编写翻译教材时, 可以考虑以下两点:
1.按照不同层次高校性质的区别, 组织编写各层次各类型日语专业的翻译教学大纲与教材, 改变目前混乱的状态。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应该有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日语翻译教材的编写既要考虑“211院校”“985院校”高素质生源学校学生的需求, 又要考虑三本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面向三本院校的翻译教材可以日常生活内容为主, 面向高素质生源院校的翻译教材可以有文学、经济、科技等难度大一点的内容。也就是说, 翻译教材也应该有基础翻译教程和高级翻译教程的区别。
2.翻译教材要有特色。目前招收日语专业本科生招生的规模约在2万5千人左右, 市场容量非常有限, 没有特色的教材很难生存。现有的翻译教材很多都是大同小异, 这也是许多翻译教材生命力不强的原因。从统计分析的数据来看, 特色教材还是有市场的。现在的特色教材太少。在科技翻译、商务翻译、导游口译, 以及面向硕士层面的翻译教材还是空白。出版社、高校学者在这些方面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参考文献
[1]覃江华, 黄海英.对我国同声传译教材出版的反思[J].北京:中国出版, 2004 (2) .
现状调查
实录一教材损坏,爱你在心口难开。
样本1:音乐教材人手一本,学生各自负责保管,学期结束统一上交后对破损程度进行统计;样本2:全年级共用一套教材,上课发,下课收。同样在学期结束统一上交后对破损程度进行统计。
调查结果显示:音乐教材循环使用执行难度较大。音乐循环教材和其他免费教材“师出同门”,却遭受着不同的“待遇”,使用过程中散页、脱页的情况很多,重度破损率达26.3%~71.1%不等,需要补充更新的大大超过了规定的30%。
实录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人言殊。
生1:“赞同。我们还是以语数外学习为主,音乐教材循环使用影响不大,有助于培养环保意识。”生2:“不赞同。没有课本,一些歌曲课后都没法再唱。还有同学在书上乱写乱画。”家长:“不赞同。教材旧些可以接受,但卫生谁能保证?”教师:“不赞同。由于我校条件限制,没有专门场地存储教材,易潮湿发霉。循环教材难‘循环’!”
反思:通过以上调查,回顾音乐教材循环使用的初衷可以看出,现实情况中产生了如下矛盾:
1.副科教育与全面发展的矛盾。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管理者不重视、同行们轻视,音乐教师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一直以来,中国农村的学生只有约30%可以开设音乐课,家长希望孩子通过优秀的主课成绩实现他们“鲤鱼跳龙门”的夙愿,都认为音乐是“副科”。而音乐教材的循环使用在潜移默化中诱导着更多的人忽视音乐学科的学习,让音乐教学举步维艰。
2.使用习惯与学习效果的矛盾。音乐教材循环使用对学生的使用习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产生了巨大的撞击。音乐循环教材给书包减“负”的同时,也给孩子的知识储备减了“富”。我们不能剥夺学生课余学习音乐的权利,音乐教材只在课上“昙花一现”,学生被无情地抛掷到音乐学习的“真空地带”。我们每一位音乐教育者,无论教学能力多强,课前准备多么充分,当面对一群忘记上节课教学内容,和自己缺乏情感共鸣的学生,该如何重拾教学信心?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察又该从何入手?离开了“水”的“船”——我们的音乐教育将会变得可有可无,走向一条死胡同。
“不动笔墨不读书”,更何况是以读书为“职业”的学生呢?按照音乐教材循环使用的绿色想法,让学生时刻注意维护教材“形象”,不得“乱写乱画”,它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远远超过“培养节约意识”。音乐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左膀右臂”,如果为了循环使用而使用,拿在手里怕脏了,含在口里怕化了,又怎能真正让音乐循环教材物尽其用?
3.卫生安全与存储消毒的矛盾。就我校而言,一本教材每学期有108~144人接触,卫生问题不可回避。书籍消毒必须一页页进行,暂且不谈农村小学不具备循环教材所需的存储、消毒条件,即使是具备专业消毒设备的学校,可能也很难做到!因此,循环教材缺乏严格的消毒措施,对抵抗力相对较低的孩子们而言,他们的卫生安全遭受着严重的威胁。
4.生产成本与教材价格的矛盾。教学中发现,有的音乐循环教材坚持不到3个月就出现了破损情况,如采用国际上对循环教材的印制方式,其定价将是现定价的10倍以上,即使采用上海地区试行循环使用的音乐教材,其价格也是国内普通音乐教材的5倍。如此一来,音乐循环教材“节约”的设想似乎又成了空谈!
成果完成人:赵炬、孙延坪、陈轶、段俊杰
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经济法原理与实务》教材开发与应用(教材)教学成果2013年10月由严苗、赵炬、孙延坪、陈轶、段俊杰组成教材编写团队开始精心编写,2014年6月完成,由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出版,全国统一发行。现将该教学成果开发与应用的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教材开发与应用背景
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相关精神,我们不难看出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职业综合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能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技能人才。要想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高职人才,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特色鲜明,必须坚持以“以岗位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理论够用,注重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原则,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适应社会、适应市场。开发和应用实践性强的教材是体现这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最好方式,教材是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工具,它既承载知识和技能,更渗透思维方法的给予、认知结构的优化、实践能力的形成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市场的运行及正常秩序都需要相应的法律制度作保障。经济法是高职高专院校法律类、管理类、经济类学生的必修课,也是各级各类职称考试的必考课。为了适应高职高专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与职称考试的需要,也为了能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养大量既懂经济又懂法律的经营管理人才,编写组精心编写了这部教材。
《经济法原理与实务》(ISBN:978-7-5635-3983-3)教材编写的时候恰逢《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大修刚刚完成;《公司法》2014年3月15日第四次修正实施;《税法》营改增、消费税改革全面启动。经济法主要法律制度修改而市场上的经济法教材对于修改内容还未做调整之际,编写组精心编写了该教材。因此,本教材的编写依据最新法律法规,紧密结合高职高专教学要求和特点,系统地、简明扼要地介绍了经济法的基本理论,根据实践、考证的要求结合经济法的特点,突出了重点章节,比如《公司法》、《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税法》等。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所用的经济法教材总是觉得理论性有余而实践性不足。因此,本书编写过程中,始终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特点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本着高职高专教育发展规律,即“以岗位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理论够用,注重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原则,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适应社会、适应市场.2013年10月编写组全面启动该教材的编写工作,2014年5月份完稿,2014年6月由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二、探索过程
1.开展教材使用情况的调研。
教材编写组分别对本校教师和学生进行了经济法教材使用情况调查,(《中国经济法教程》(ISBN978-7-224-07909-8),张雨2006主编的校本教材)发现:(1)现用经济法教材理论性太强。(2)现有经济法教材缺乏实践练习案例与习题,不能满足学生的实践学习需要。(3)现有教材所体现的教学方法单一。(4)现有教材使用年限比较长,知识陈旧。
2.《经济法原理与实务》(ISBN:978-7-5635-3983-3)教材编写阶段。(1)积极联系出版社磋商教材的出版事宜。
(2)组织编写成员着手教材编写工作:全书共十三章,共计48万字。本书由陕西警官职业学院赵炬任主编,负责编写大纲、结构体例设计、总撰统稿、定稿,孙延坪担任副主编。具体编写分工如下:赵炬编写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十二章,编写第四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三章,孙延坪编写第五章、第十章、第十一章。段俊杰、陈轶在该教材编写过程中,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编写班子合理分工,科学制定编写大纲,认真做出计划安排,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确保了教材质量。
(3)编写工作开始2013年12月,2014年5月完成,2014年6月正式由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4)2014年9月完成了与该教材配套的《经济法原理与实务资料库》由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在百度网盘版上线供大家学习(http://pan.baidu.com/)。
(5)《经济法原理与实务》(ISBN:978-7-5635-3983-3)教材被评为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4年度精品教材;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改革与创新成果精品教材。
(6)2015年4月该教材的子教材《税法与实务》(ISBN:978-7-200-11313-7),赵炬、孙延坪主编,、陈轶、段俊杰参编,由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国发行,总发行量5000册。
三、成果简介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市场的运行及正常秩序都需要相应的法律制度作保障。经济法是高职高专院校法律类、管理类、经济类学生的必修课,也是各级各类职称考试的必考课。为了适应高职高专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与职称考试的需要,也为了能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养大量既懂经济又懂法律的经营管理人才,我们精心编写了这部教材。《经济法原理与实务》(ISBN:978-7-5635-3983-3)教材编写的时候恰逢《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大修刚刚完成;《公司法》2014年3月15日第四次修正实施;《税法》营改增、消费税改革全面启动。经济法主要法律制度修改而市场上的经济法教材对于修改内容还未做调整之际,我们编写组精心编写了该教材。因此,本教材的编写依据最新法律法规,紧密结合高职高专教学要求和特点,系统地、简明扼要地介绍了经济法的基本理论,根据实践、考证的要求结合经济法的特点,突出了重点章节,比如《公司法》、《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税法》等。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所用的经济法教材总是觉得理论性有余而实践性不足。因此,本书编写过程中,始终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特点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本着高职高专教育发展规律,即“以岗位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理论够用,注重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原则,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适应社会、适应市场。
《经济法原理与实务》(ISBN:978-7-5635-3983-3)共十三章,包括经济法概述、市场主体法、市场管理法、市场行为法等内容,编写字数48万字。由陕西警官职业学院赵炬主编,编写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十二章;陕西警官职业学院副主编,编写第四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三章,并负责统稿、定稿;孙延坪编写第五章、第十章、第十一章;段俊杰、陈轶在该教材编写过程中,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经济法原理与实务》(ISBN:978-7-5635-3983-3)教材于2014年6月由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出版,主要适用于各高职院校的财经类、管理类、法律类专业。作为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4年度的精品教材、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改革与实践创新成果精品教材面向全国发行,出版发行两年累计印刷4次,总发行量8000册。2014年9月与该教材配套的《经济法原理与实务资料库》由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在百度网盘版上线供大家学习(http://pan.baidu.com/)。2015年4月该教材的子教材《税法与实务》(ISBN:978-7-200-11313-7),赵炬、孙延坪主编陈轶、段俊杰参编,由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国发行,总发行量5000册。
《经济法原理与实务》(ISBN:978-7-5635-3983-3)教材自出版发行以来,在我院司法警务专业、法律事务专业、会计与审计专业的经济法教学中使用,两年来累计使用人数2000余人,学生普遍认为该教材实用性强、练习量足,能满足学生课余对经济法知识的认知性学习,尤其是体现了最新的法律动态。西安高新科技职业学院、西北大学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等西安的一些院校在经济法的教学中也采用了此教材,累计使用人数3000余人,这些学校普遍认为该教材内容新颖,体例编排有特点,教材中实例比较多,且课后附有大量的练习题,能满足对学生的实践性教学需要,也能满足学生学中练,练中学的需要,是一部不错的实用型教材。《经济法原理与实务》(ISBN:978-7-5635-3983-3)教材被评为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4年度精品教材;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改革与创新成果精品教材。在出版的时候填补了我国主要经济法律制度修改而市场上的经济法教材内容还未及时更新的空白。
四、成果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及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一)《经济法原理与实务》教材建设主要解决了以下问题:
1.解决了以往高职院校使用的经济法教材理论性太强,实用性不足的问题。本教材是针对高职财经类、管理类、法律类专业而编写的,本书编写过程中,始终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特点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本着高职高专教育发展规律,即“以岗位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理论够用,注重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原则,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适应社会、适应市场。从根本上解决了高职财经类、管理类、法律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没有合适实践性教材的问题。
2.解决了高职财经类、管理类、法律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面窄、教学内容浅的问题。本教材覆盖经济法的各个领域,包括经济法总论、市场主体法、市场行为法、市场管理法四部分的内容。能同时满足高职财经类、管理类、法律类专业的经济法课程教学
3.解决了经济法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创新和改革,可采用课堂教学法、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从而获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4.解决了经济法许多内容作了修改,但市场中的经济法教材还没有及时更新,学生无法从现有教材中了解更新的法律知识的问题。《经济法原理与实务》教材出版的时候恰逢《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大修刚刚完成;《公司法》2014年3月15日第四次修正实施;《税法》营改增、消费税改革全面启动。本书内容以最新修改的经济法律知识为依据,如《公司法》注册资本登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税法》中“营改增”、“消费税”的最新规定。使学生通过该教材的讲解,更容易理解、掌握修改的本意,不致产生偏差,掌握最新知识。
(二)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依据国家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财经类、管理类、法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课程教学大纲,在多年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恰逢《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大修刚刚完成;《公司法》第四次修正;《税法》营改增、消费税改革全面启动这一主要经济法律知识大变动的时机。2013年10月编写组全面启动该教材的编写工作,《经济法原理与实务》则是结合这一时机的迫切需求编写的。教材编写紧密结合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特点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本着高职高专教育发展规律,即“以岗位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理论够用,注重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原则,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适应社会、适应市场。经济法是高职高专院校法律类、管理类、经济类学生的必修课,也是各级各类职称考试的必考课。为了适应高职高专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与职称考试的需要,也为了能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养大量既懂经济又懂法律的经营管理人才,我们精心编写了这部教材。本教材的编写内容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需求,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构建了教材的内容体系和核心职业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了“做中学、做中教”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特点,同时在体例和格式等方面作了大胆的创新和改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突出实用性。本书在章节选择上,注重对现实中经常遇到的法律问题进行筛选。在每章节中都有实践案例和教学案例,所选的案例均结合该章、节涉及到的重点理论知识,并且在每章节结束都有相当量的综合实训练习题。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2.兼顾理论性。本书在编写中,对具体章节始终贯彻经济法的特点,本着理论知识够用和实用的原则,对经济法基本的法律原理、重点的法条规定进行深入浅出的介绍,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基本知识。目的是使学生达到理论与实践、法律与案例的有机结合。
3.形式编排多样性。本书在结构体例编排上体现出多样性。每章均有学完本章学生应达到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要求;每章开始以案例导入新课,以案说法;具体教学内容中重要知识点穿插教学案例加以说明、理解,尽量减少枯燥、实用性不强的理论灌输;每章结束后有提请学生在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相关法律知识的拓展,紧密结合实际,以达到实训的目的;最后还有综合实训练习题,强化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4.教材内容的最新性。本书内容以最新修改的经济法律知识为依据,如《公司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税法》中“营改增”、“消费税”的最新规定。使学生通过该教材的讲解,更容易理解、掌握修改的本意,不致产生偏差,掌握最新知识。
五、成果的创新点
创新点一:合理构建教材内容体系,能力培养符合职业岗位需求和专业培养目标,形式编排多样性。本书在章节选择上,注重对现实中经常遇到的法律问题进行筛选。在每章节中都有实践案例和教学案例,所选的案例均结合该章、节涉及到的重点理论知识,并且在每章节结束都有相当量的综合实训练习题。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创新点二:内容的设置能同时满足高职财经类、管理类、法律类专业的经济法课程教学。
创新点三:突出实用性。本书在章节选择上,注重对现实中经常遇到的法律问题进行筛选。在每章节中都有实践案例和教学案例,所选的案例均结合该章、节涉及到的重点理论知识,并且在每章节结束都有相当量的综合实训练习题。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创新点四:创新了教材开发的思路,明确了“动态建设、立体开发”的教材建设目标。“动态建设”就是要密切关注经济法律的最新变化,及时在教学中吸收新变化、新法规、新规范;“立体开发”是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开发教材的资源库建设,如配套教材、习题集、助教盘等。
创新点五:教材内容的最新性。本书内容以最新修改的经济法律知识为依据,如《公司法》注册资本登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税法》中“营改增”、“消费税”的最新规定。使学生通过该教材的讲解,更容易理解、掌握修改的本意,不致产生偏差,掌握最新知识。在出版的时候填补了我国只要经济法律制度修改而市场上的经济法教材内容还未及时更新的空白。
六、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应用效果一:《经济法原理与实务》(ISBN:978-7-5635-3983-3)教材于2014年6月由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出版,主要适用于各高职院校的财经类、管理类、法律类专业。作为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4年度的精品教材、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改革与实践创新成果精品教材面向全国发行,出版发行两年累计印刷4次,总发行量8000册。
应用效果二:由于本教材突出实用性,注重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强调职业技能的提高,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特点,完全能满足职业岗位和专业培养目标需求,在使用中受到了众多高职院校的一致好评。如西安欧亚学院、西京学院等院校对本教材评价很高,均认为本教材针对高职学生能力培养的特点,从格式和内容上作了大胆的创新和改革,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内容和选材方面体现学以致用,突出新法规、新体例、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是一部难得的高等职业教育优秀教材。
应用效果三:《经济法原理与实务》(ISBN:978-7-5635-3983-3)教材发行以来,已在我院会计与审计、法律事务、司法警务、法律文秘等专业两千余名学生中使用,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任课教师和学生均认为教材内容与专业需求结合紧密,内容编排合理,能够密切与工程实际相联系,突出重点内容和实例,尤其是体现了最新的法律动态。
应用效果四:随着本教材立体化开发速度的加快,2014年9月与该教材配套的《经济法原理与实务资料库》由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在百度网盘版上线供大家学习(http://pan.baidu.com/)。2015年4月该教材的子教材《税法与实务》(ISBN:978-7-200-11313-7),赵炬、孙延坪主编、陈轶、段俊杰参编,由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国发行,总发行量5000册。
应用效果五:《经济法原理与实务》(ISBN:978-7-5635-3983-3)教材2014年被评为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精品教材;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改革与创新成果精品教材。在出版的时候填补了我国主要经济法律制度修改而市场上的经济法教材内容还未及时更新的空白。
六、成果主要完成人的科研与获奖情况
(二)赵炬: 1.对本成果做出的贡献
在《经济法原理与实务》(ISBN:978-7-5635-3983-3)教材中承担主编工作,具体有:
(1)负责编写大纲、结构体例设计、总撰统稿、定稿。
(2)担任《经济法原理与实务》(ISBN:978-7-5635-3983-3)教材主编工作,并完成了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十二章的编写共计8万字的编写。
2.近三年参与的课题研究
(1)课程设置改革与实训创新探索--研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如何面对中小企业所需人才(YJ1504)主持人,院级课题,已结项;
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我认为这里的“一滴水”是指学生接受的知识及做人的道理,而“一桶水”不光指教师的学历和水平,更主要指教师要有居高临下的教学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讲透教材思想原理的能力、教会学生解题方法的能力、无意之中吸引学生偏爱所教学科的能力。作为一个数学教师来说,要具有以上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
钻研教材是教师一项重要而又深刻细致的工作,是备好课、上好课、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在一定程度上说,钻研教材又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它联系着方方面面。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研究数学教材呢?现在,我就初中数学教材从以下几方面浅谈自己的想法。
1、熟悉大纲,掌握教学目标。
教学大纲是教学的依据,是教师备教材的指导性文件。钻研教材,教师首先要学习初中数学大纲,熟悉大纲对所研究教材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弄清应遵循的`教学原则,从而在备教材时,才能在知识、技能、培养能力、思想教育等方面提出明确而恰当的要求;才能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从而避免盲目地提高教学目标,增加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或随意降低教学要求。
2、通览教材,明确章节地位。
教材是教师备课的主要依据之一。教师应花大力气去通览全册教材,从而掌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掌握其内容安排及习题的配备的目的,明确各章节在整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深入钻研教材还可以知道基础知识以及前后左右的联系;掌握教材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思想性;分清教材的重点章节及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深入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及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的潜在因素,做到思想性、科学性、系统性、适应性的统一,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这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3、抓住重点,确定教学中心。
对于某具体章节教材的分析,我们应结合大纲要求,认真分析,深入钻研,抓住知识重点,从而确定本章节的教学中心。在确定重点时也应由整体到局部,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分析。
例如,平面几何“相似形”一章中,相似三角形是重点,在相似三角形中又以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三个判定定理为重点。在三个判定定理中又以第一个定理为重点。为此,教学中,应围绕定理1的证明来进行一系列的教学工作。课堂上根据证明的需要,可以制作教具、学具,让学生讨论如何移动三角形,从而可以满足所给的条件和结论引出辅助线,使定理1得以证明。
4、寻找难点,制定突破措施。
难点一般是指在学生的理解上、接受上比较困难的知识部分,是学习中的“拦路虎”。因此,在钻研教材时,要根据所教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状况分析教材,找出教学难点,然后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突破难点的措施。解决难点的总原则应遵循认识的规律,要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难点更容易突破,并针对难点形成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症下药”加以解决。
5、综合分析,选择教学方法。
教师课前备好了教材,教学方法的选取如果不恰当,也是难以教会学生的。所以,慎重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材中某章节的教学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往往需要对教材的特点,知识难易程度、课堂结构、学生知识面和实际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来确定。不论采取哪一种教学方法,都必须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都要从实际效果出发。
例如,在相似三角形的有关教学中,由于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特殊情况,那么有关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性质等,我们可用类比方法从全等三角形引出。效果较好。
6、精心琢磨,恰取练习作业。
数学教学过程,大体可分为知识发生和应用这两个过程,前者指揭示和建立新旧知识内在联系,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后者指课堂上应用基本知识解决问题的训练过程。教师在新授知识结束后,接下来的主要工作就是基础训练和课下作业。因此,在练习题、作业题的选择上要精心琢磨。它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的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将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语文新教材教法学习交流报告
一、学习感受及教材选用建议 语文教学越来越贴近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培养实际需要,也是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深入发展,技工院校语文课正在不断进行变革,社会、企业越来越需要高素质新型、综合型技能人才,语文课教学正逐步适应和导向这种社会企业对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这样的技校语文发展方向,是切合实际的,也是有积极价值的。
现在技校语文课得到了国家和学校更多的重视,我能参加这次学习并能为培养新型技能人才做出自己的最大努力和贡献,也体现了我的职业和专业价值,我感到由衷欣慰,我也感到只有把这次学习获得的体会和方法紧密结合自己的实际,不断改进创新,融入到平时的教学中去,教学才会取得最好的效果。2 语文教师要与时俱进,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跟上时代发展步伐,树立不断学习的观念
现在的语文课,如果还停留在语文单一知识的传递模式上,不能融入职业发展﹑做人处世﹑社会经济等等更贴近现实﹑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时代内容,将会严重阻碍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发展。现在的技工院校语文课融入了德育(职业道德)﹑经济(经济合同)﹑创业(创业计划书)等交叉学科新知识,语文教师既要不断学习这些新知识,又要善于将这些内容巧妙融入到语文教学中,这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努力探究。在培养学生实用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同时,应积极引导他们多读书,加强人文精神素养的培养,特别是做人处世良好品质的培养
贵州经济文化落后的现实,导致教和学都重实用,轻精神(重实用教学,轻阅读教学)的结果。比如,现在我们的一些学生非常追求现实享受,写求职信还是愿写,但一开口就是要当总经理,月薪500万元,写消费计划,不是泡网吧就是买名牌,甚至打麻将,一些学生不读书阅读,变得精神空虚、麻木,丧失了积极进取精神。阅读是养成独立、创造、善良等等思维品质的重要基础,技校生生活和就业靠的就是自立、自信等良好精神素质。多引导他们读一些做人处世、职业理想﹑励志发展等方面的文章,语文阅读课是必不可少的,写作和口语交际教学对学生很实用,但根源还在阅读。
二.技工院校语文新教材教法学习主要内容概况
(一)技工院校语文课程标准解析与教材教法介绍
(二)国家级教材体系介绍
(三)语文课课例分析
(四)职业技术院校语文课教学方法与技巧
三.技工院校语文新教材教法学习主要内容重点报告
(一)技工院校语文课程标准解析与教材教法介绍
(江苏常州技师学院 宦平)
本人感受认识:宦平老师是全国著名的一线教师练就出身的语文教学和教材编写专家,有丰富的技工院校语文教学经验,他注重密切结合学生实际,对他们进行听说读写一体化训练,连线生活,真实表达,培养能力,提高职业与人文素养。
1.技工院校语文课程标准总体特点 面向技能人才培养的课程标准 新锐传统有机结合的教材设计 听说读写一体训练的教学模式 经典职业人文精神的情感熏陶 实用语文真实运用的自然家园
2.技工院校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1)课程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2)致力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3)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技工院校语文课程总目标
(1)人文精神: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共处。(以职业素养为核心)
(2).基础知识:文字、词语、句子、修辞、标点符号、文种特点、写作方法。(以初中水平为限)(3)方法能力:
阅读理解、综合分析、合理推论、质疑评价 正确构思、分段拟稿、反复修改、发表应用 知识背景、心理素质、敏捷思维、语用技巧
4.技工院校语文教材选编与教学原则方法 第一.教材定位与编写原则
教材编写定位于职业语文、实用语文,核心是训练学生运用语言完成交流沟通任务的能力。强调学以致用。争取让学生愿学、乐学、学好。提高教学与学习效率,使学生的学习结果具有客观科学的可测性提高。
(1)围绕职业主题组织单元,使学生在接受听说读写训练的同时得到一定职业意识和职业精神的熏陶。
(2)以实用文本为平台,语言运用案例为主体,学生活动设计为载体,技能训练为中心。
(3)以职业生活所需阅读、表达、沟通技能为教学目标。第二.教材职业性、应用性解决方案(1)语文综合能力通用教材
——技工学校《语文(第五版•上册)》 ——高级技校《语文(第二版•全一册)》(2)应用写作能力通用教材
——技工学校《语文(第五版•下册)》 ——高中起点《应用语文(全一册)》 第三.教学原则方法 阅读教学的三个层次
(1)准确概括内容(作者写的是什么)
(2)准确理解主题(作者写作的目的是什么)(3)合理推定或质疑评价其意义(作品的传播作用)写作教学的基本原则
(1)写作源自生活和工作的需要(2)阅读是写作的基础(3)始终如一的写作要求
(4)模仿是写作最佳的入门途径(5)构思 / 拟稿 / 修改 口语训练教学原则
(1)口语表达的目的是沟通、交流(2)口语训练需要真实的交际情境(3)口语表达需要心理素质做支撑(4)口语目标:敢讲、能讲、讲好 教法建议及课例
(1)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主线(2)听说读写一体化训练
(3)文道合一,注重方法与经验的积累(4)连线生活和学生实际,开放而有活力 关于学习评价的若干建议
(1)重在检查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达成程度,淡化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
(2)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避免繁琐。(3)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4)强调实践性评价。
(二)国家级教材体系介绍 总体特色
1构建以职业精神为核心的人文体系
引导学生通过文本的研读探究,打造自信、品味职业、直面社会、走近经济、敬畏自然,培养正确的职业思维方法,并能够从古典诗文中感悟人生真谛
2摒弃“知识本位、教师精讲、学生识记”的僵化模式
设计了以“读写结合”为核心的一体化训练教学体系,保证学生在“研读探究—心得笔记—创意讲谈”的学习流程中,切实得到阅读理解、表达交流等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并能够在“生活连线”中主动寻求运用语文工具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之道
3强化新增课文的规范性、可读性和经典性
注重选取能反映时代要求,体现生存、合作、发展主题,与学生心理、学习及未来发展紧密相关的文质兼美的文章作为课文。选文适合学生学习心理和认知水平,且有利于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所含语文核心技能要素和人文理念能够为学生终身所用 4引进实用语文、生活语文新理念
教材特别设计了大量服务于生活和工作的、符合学生认知能力和探求兴趣的读写训练项目,力求使教材成为一所关乎生活本质的、浸润在生活每个细节的、实用的、通过阅读理解来支持表达与交流的语言学校
(三)语文课课例分析
关于阅读教学 突出阅读教学三个层次课程标准
(1)准确理解解作者真实目的思想,不能任意解读
(贴近文本 合理解读)
不应将各种参考资料中的解读评价贩卖给学生,如王蒙做自己文章的试题不及格,又如李家声教《荷塘月色》,告诉学生这篇文章不是朱自清在作为一个民主斗士,为当时中国命运苦闷彷徨寻找不到出路的情况下写的,而是与妻子冷战了一个月后想排解一下心情才写的。
每个文本都有客观的作者意图,不能任意解读,只有在准确理解把握的前提下才能见仁见智,表示自己的欣赏厌恶认可或否定,但要有合理的依据。(1)提倡判性阅读能力培养(有自己依据,有质疑精神)(2)阅读广泛 借鉴表达
广泛阅读课内外各类文章,是为语文表达能力的形成提升,提供不同层次风格的模板,学生从各类课文中借鉴一点表达方式,就有可能形成自己的表达风格,因为课文大多是精选的,有理性的逻辑和框架。
课例设计:“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辞(2006)
设计特点:听说读写一体化训练
教学目标
1.学习“感动中国人物”的优秀事迹,深刻体会他们身上的人性光辉、行为价值和理想追求。
2.了解颁奖辞的文体体征,体会语言艺术的优美意蕴。3.能够进行概括性叙述、议论和抒情。
教学板块一
释疑探究(学生合作探讨 教师引导小结)
(35分钟)整体探究:
1.你喜欢的颁奖辞有哪几条?为什么?(文本写了什么?)人物事迹感人:闪耀人性光辉、行为价值和理想追求
2.事迹感动印象颁奖辞三者间在表达上有什么关系?(怎么写的?)
短文结构
事迹简介:浓缩人物事迹
感悟
感动印象:揭示人物精神
提炼
颁 奖 辞:格言式述评 重点探究:
1.找出各“事迹简介”中的关键词,说说该简介是如何围绕关键词进行事迹描述的。(放视屏“2006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辞)如:解读丁晓兵
突出中心词:英雄
第一层:用一句话交代丁晓兵是个英雄。起 开端 第二层:扭转笔锋,用来信“打击”英雄。转 铺垫 第三层:高度概括英雄二十多年的历程。合 总括 2.十个人物的感动印象你对哪一个印象最深?(写的效果怎么样?)语言意蕴优美: 比喻 排比 对偶 如………
3.十个人物的“颁奖辞”你认为哪一个写得最好?为什么? 语言高度凝练
揭示人物人性光辉 如………
教学板块二
活动体验(学生充分参与 教师提示评价)
(50分钟)
一 讨论:根据下列材料,说说让我们感动的理由:
2008年5月12日。地震突然发生。在什邡市,师古镇民主中心小学校舍也遭遇了严重的毁坏,师生伤亡10多人。该校一年级女教师袁文婷为了拯救学生,青春定格在了20岁。
灾难发生时,教室里的很多孩子都吓得呆坐着,不知所措。袁文婷一面喊着孩子们的名字,让他们立刻离开教室;一面一次又一次冲进教室,用柔弱的双手抱出了一个又一个孩子。当她最后一次冲进去后,楼房完全垮塌了„„
二 仿写:
1.就以上人物或身边的某个优秀人物的优秀事迹撰写200字左右的颁奖辞。2.注意概述、议论、抒情的综合运用以及语言的锤炼。3.上讲台宣读。
教学板块三
小结作业
(5分钟)略
评注:以上阅读教学突出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学习活动,教师只是将课文当作训练学生综合语文表达能力的模板工具,激发带动出的是,学生广泛深入的链接生活的思维情感体验活动。摒弃了传统的繁琐知识段意教师主讲模式,采取了新的情感体验能力训练学生主学模式,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课文阅读权交给学生,教学板块一的阅读探究也是为后面板块二的体验活动做铺垫,符合技校生乐于参与活动体验发展提高的心理特点。类似这一教学方式较早时就引进了我的教学,学习了这一教学方式后,教学效果得到了更好的体现。
(四)职业技术院校语文课教学方法与技巧
(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 吴欣
本人感受认识:该培训师主要站在语文教学理论科学高度,善于借鉴国外先进实用的语文教学科学方法,注重课堂教学内容的落实和效率的显现。
关于口语交际 应用文写作教学
教学导向:
采用任务引领模式 合作学习模式(贴近生活 工作情景实际)避免知识引领 范文引领等传统模式(摒弃空洞枯燥无味讲解)教学策略:
一.设置真实的交际情景 二.为学生提供程序性知识
三.细化活动过程,落实活动目标 课例设计展示一:
“一分钟自我介绍”学习活动
一 根据对象与目的,确定自我介绍重点(模拟公司面试情景)二 根据自我介绍的内容梳理层次,做到主次分明 三 撰写自我介绍文字稿,小组讨论交流 四 组内完成自我介绍,请组内同学提意见 五 展示交流过程中注意体态语
细化活动过程 组内交流的程序:
一 组内成员依次阅读自我介绍文字稿,互提修改意见 二 独立修改自我介绍文字稿
三 逐一进行自我介绍,组内成员从语言流畅 眼神交流 体态大方三方面进行评价
四 根据组内成员意见,再次展示交流
课例设计展示二:
交谈(说服技巧)训练 一 设置情景:做汽车养护维修服务门前接待 二 学生体验参与,明确程序: 2—3人主动担任接待员和顾客 2 接待员和顾客各自准备交谈内容 3 上讲台接待模拟
三
全班学生评价打分,教师小结是否体现 尊重原则(接待语言 礼节)2 目的性原则(说服接受服务)3 主动性原则(接待热情友好)4 适应性原则(适应对象时机)5 宽容性原则(宽容失礼刁难)四 说服技巧导入
赞美法 2 幽默法 3换位法 等等 五 再次提高改进(可另设交谈劝说情景)
小组模拟训练
课例设计展示三:
计划(活动策划书)写作 一 创设情境,明确人物(3分钟)
利用现代寓言故事 案例等手段,说明计划能力是现代人工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我们一起来复习(提问法 竞答法)(7分钟)1 计划的别称 2 什么叫策划书 3计划的三要素
三 我们一起来策划(小组合作学习法)(60分钟)1 设置写作任务如:《康师傅方便面校园营销活动策划书》
或《 “中华励志美文朗诵大赛”策划书》 2 讨论:从哪些方面来策划?“我有一个好点子!”发言 3写作:学生当堂将以上讨论成果落实成文,教师提示要求 4 教师展示学生典型习作,师生共同观摩,点评修改完善:(20分钟)(1)目标任务(2)措施方法(3)具体步骤(4)创意特色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由于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体系不断健全,作为“商业语言”的会计也在不断完善其制度与准则。毫无疑问,这一变化对会计教育的与时俱进也提出了挑战。并且社会对于高质量会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就要求高校会计专业的学生要具备良好的基础教育,建立完备的知识体系,打好坚实的专业功底。但在现实生活中,会计基础教育却差强人意。其教学内容与模式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对于会计人才的需要,会计教育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教材改革作为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人才培养起着指导作用。成本会计作为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重要程度不容小觑。明确学生需要什么,才能决定老师应该教什么。针对此问题,我们做了以下问卷调查。
1.1 背景:问卷调查
我们所做的问卷,旨在调查财会专业学生学习《成本会计》课程的情况,了解大家的学习心得和体会,为该课程教学内容和教材的改革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本次问卷调查对象为某财经大学及某工商大学共计77名会计专业学生,针对其学习《成本会计》的心得和体会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出了一些比较有参考意义的意见和建议。样本选择研究生,是因为研究生多来自不同的本科院校,其本科所学的教材版本也代表了大部分高等院校选择成本会计教材的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扩大了样本范围。
本次问卷共分为四大部分:
(1)基本信息调查。用以了解接受调查者的本科院校等一些基本信息。
(2)对目前《成本会计》教学现状与效果评价。其中涉及的问题包括大学本科时学习该门课程所采用的教材,对教材主要内容的难度进行评价,以及为何觉得这些知识困难等等。主要是想了解大学本科所学习的成本会计教材,以及对其学习难度的认识。
(3)对学生学习需求进行调查。具体的设问包括,对于教材的选择标准,该课程的内容设计要求,是否应设置配套的习题等。该部分的设计是为了了解同学根据自身的心得体会,以便于对成本会计教材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建议。
(4)成本会计新领域的探索。本部分设计的问题包括:列出成本会计的一些新领域,如信息成本、会计成本、人力资源成本等,让同学勾选哪些新领域是同学们比较关心的内容,以及选择的原因。
1.2 由问卷调查结果反映出的问题
根据收集的数据,以下就一些主要问题进行统计分析。
(1)针对“在学习《成本会计》时,是否只接触了工业企业成本会计的学习”问题,统计分析显示回答“是”的有58名,回答“否”的有19名。这折射出成本会计教材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即大部分的成本教材只关注工业企业的成本计算,而没有纳入其他行业的成本计算问题。在问卷中还设计了一道题:将一些典型行业,包括物流企业、建筑企业、农业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旅游及饮食类服务企业、商品流通企业等列示出来,让同学们选择他们认为在当今社会比较重要的行业。根据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位于第一的是商品流通企业,其次为房地产开发企业,最后为建筑企业。
从这两个问题的统计分析,可以给教材作者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在注重传统工业成本会计的基础上,应适当增加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中的新兴行业,使教材的内容与时俱进,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2)针对问题“你认为目前《成本会计》的学习应使用何种教材?”对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分析显示如下:56.73%的同学倾向于选择知名院校所编著的教材,这个结果同参与调查的同学本科使用的教材情况相一致。在此次调查中,大部分同学本科所使用教材为知名财经院校,如中国人民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所编著教材。原因显而易见,名校有“名校效应”,其优越的师资力量,硬件设施等均是一般院校所不可企及的。不可否认,名校编著的教材的确有不少经典之作,教材编著者应及时吸收他人的经典,并加以创新。使自己的著作博采众长,脱颖而出。
(3)在筛选出二十个样本的成本会计教材之后,我们对其中相同的重要章节(基本包括该课程学习的重难点)提取出来,供同学们评价其难度,评价指标为4-最难,3-较难,2-一般,1-不难。结果如表1。
如表1所示,成本会计难点主要集中在产品成本计算的主要方法以及成本决策与控制上,关于费用在各种产品以及期间费用之间的分配和归集以及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和归集也是该课程的难点。这同成本会计本身的特点有关。计算成本是一个复杂的流程,不同的行业要求有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即使是同一个行业对于不同的成本也有可能会采用不同的方法,这就决定了成本计算的复杂性。多种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以及各种费用的归集,对于没有实践操作经验的学生而言,要想真正的弄懂和理解便成了一种苛求。因此,编者在进行成本会计教材的编著时,应该考虑学生学习时将会面临的困难,从而在设计课程内容结构时,注意上下文章的紧密联系,以及例题的合理编排上。
(4)针对问题“你认为学习《成本会计》的教学内容应该达到哪些要求?”,经过统计分析可得出如下:
同学认为一本好的成本会计教材书,应该运用浅显的范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复杂的教学内容,启发式激励和引导学生思考,教学内容应适合学生学习基础、兴趣和需求,并且能够将已学知识与新学知识结合起来,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5)在问卷最后,我们设计了一个关于拓展成本会计新领域的问题,其中包括作业成本、质量成本、物流成本、人力资源成本、环境成本以及信息成本等比较典型的新领域,旨在了解同学对这些领域的了解程度以及兴趣高低。统计分析结果如下:30%的同学认为环境成本和信息成本最重要,25%的同学选择了物流成本,19%的同学选择了人力资源成本,18%的同学选择了质量成本,8%的同学选择了作业成本。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成本以及信息成本在现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传统的以工业企业为主的成本会计教材中,应该考虑加入一些新元素,从而达到与时俱进。不仅能够满足同学们对新知识的需求,也能够体现会计发展的及时性。
1.3 问卷调查总结
总的来说,从问卷调查情况来看,同学们普遍倾向于选择知名院校所编教材,如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成本会计学》(第六版于富生等主编)。关于该门课程的内容难度则集中于成本费用在产品与完工产品之间的分配、成本计算方法以及成本控制与决策上。原因主要在于成本计算方法太多,且理论与实践脱节,不能使同学更好的理解与掌握。面对新教材改革,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需求,希望能增加一些浅显的案例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复杂的教学内容,很好的将已学知识与新学知识结合起来。而对于成本会计的新领域,同学们也表现出了热情,希望能多进行了解。总之,从此次问卷调查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成本会计教材编著应注意改变的地方,希望能为成本会计教材编著者提供一些参考。
2 成本会计教材使用现状分析
对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有关同学们使用教材的版本情况,统计如下:
31%的同学本科接触的教材是于富生等主编的《成本会计学》;有14%的学生所使用的教材是汪祥耀等编著的《现代成本会计学》;13%的同学使用了朱朝晖等编著的《成本会计》;而由万寿义、任月君等主编的《成本会计》以及潘飞等主编的《成本会计》在样本中使用的比例为8%;有孙茂竹等编著的《成本与管理会计》以及由刘萍、陈燕萍等主编的《成本会计》,同学校自编教材在样本中使用的比例同样是4%。
通过对几本使用量大的成本教材进行比较分析(以汪祥耀的《现代成本会计学》为参照),参与比较的教材在介绍成本会计概念、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流程及成本计算的方法、成本分析和成本报表以及作业成本法、质量成本管理、环境成本管理上都有相同的章节内容,差别主要在于涉及的其他行业的多寡,如商品流通企业、交通运输企业等;以及成本决策、计划、控制和考核的内容。
3 成本会计教材改进建议
鉴于本次对成本会计课程改革的调查研究,我们认为成本会计教材应该针对课程的改革进行改进。具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探讨。
3.1 消除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重合度
由于本科系列教材的结构体系跨度过大,要想完善成本会计教材,首先必须科学定位教学目标(周晓慧,2010)。对于教学目标定位的争议无非有两种,一是将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完全分开,在教材内容上划清界限,尽量避免重复;二是将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整合起来,形成成本管理会计。对于后一种方式的处理,是因为纵观管理会计的发展历程,管理会计是以成本会计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有着无法割裂的天然的血缘关系。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的发展也标志着成本会计理论和方法的发展(傅丹,2001)。但即便是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形成了难以划分的局面,我们还是应该明确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侧重点,尽可能地消除重合度。具体而言,成本会计应注重成本的核算,账务的处理。管理会计应注重对会计信息的管理,从而对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做出科学地决策。
3.2 增添学生感兴趣的成本会计新领域
将成本会计新领域增添到成本会计教材中,有以下优点:第一,可以有效地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更有利于将理论结合实际。国内总体经济发展迅速,编者也应该根据成本会计新领域的实际现状编写教材,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实际的账务处理,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有机的结合起来。
3.3 配合新的教材内容改进已有的教学模式
成本会计课程虽然开设的时间较长,但教学模式一直很单一。其原因总结如下:第一,成本会计分配的课时较少。相比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等主要会计课程,老师和学生对成本会计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老师因为要在有限的课时里教完成本会计如此大的教学内容,只能采用满堂灌的方法。学生没有时间在课堂上思考、提问,课堂气氛沉闷,导致学生对成本会计的学习更加提不起兴趣。第二,教材内容陈旧。近几年成本会计的最新研究成果,如信息成本、物流成本还没有加入到教材中。对于那些过时的内容,年纪轻的老师可能自己本身都没有操作过实务,更不用说创新教学模式把成本会计更好地教给学生。第三,缺乏系统性教学。对于成本会计核算方法的介绍,除了品种法包括了经济业务的全过程,其他方法的介绍都只是简单地截取业务过程的一部分。
如果配合新的教材内容,教学模式便可以做到多样化。第一,采取案例教学。新的教材内容是根据新的经济环境编写的,更容易在企业找到符合实际情况的案例。学生可以通过案例了解实际的业务过程。甚至老师也可以带学生去实地参观了解,小组同学在课堂上可做类似模拟练习,熟练业务流程和核算方法。第二,采取对比教学。老师可以找出不同核算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对比分类,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点。第三,与电子教学工具相结合。伴随着科学技术地发展,电子教学工具也愈来愈多。新的教材内容可以做成动画给学生观看,比起老教材大量的表格和公式,画面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也更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业务流程。
综上所述,编者通过此次问卷调查,大致了解了目前成本会计教材使用的现状。通过分析了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发现了其中的问题,并对此提出意见和建议。教材改革势在必行,愿笔者的调查能助教材改革一臂之力。
参考文献
[1]汪祥耀.现代成本会计学[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
[2]于富生.成本会计学(第六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3]万寿义,任月君.成本会计(第三版)[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
一、概述
1.调查对象
根据武汉市统计局统计,2013年武汉全市大学生人数已达118.33万,大学生群体基数庞大,位居全国之首。此外,武汉市高校数量多,涵盖类型丰富,层次分布全面,代表性强,能够较好地反映全国大学生教材的使用、复印情况。
本次调查共选取了武汉六所高校作为调查对象,分别为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大学、武汉工程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和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涵盖了“985”高校、“211”高校,普通一类、二类本科,独立院校、专科院校等多种类型,以求全面了解高校教材复印情况。
2.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发放调查问卷与针对性采访的方式。其中,调查问卷主要涉及三方面基础内容:大学生教材复印现状、大学生教材复印的行为及其原因分析、大学生对教材复印行为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选取武汉大学作为重点调查点,对相关人员进行了针对性采访。采访所得与问卷结果相配合,使得本调查可以更全面地分析大学生教材复印现状。
二、大学生教材复印情况分析
根据调查问卷反映,目前武汉高校大学教材总体平均复印率(本文复印率是指在所有已使用纸质教材中复印教材所占的比重)为16.80%,中文教材平均复印率为16.46%,英文教材平均复印率为18.18%。虽然复印总量不大,但已影响到教材市场的健康运行。以下为教材复印详细状况:
1.不同学校的教材复印情况
从上表可以看出,武汉理工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总复印率均在总体平均复印率之上,武汉理工大学更是高达28.70%。值得注意的还有武汉大学的英文教材复印率高达21.33%,远远超过各校英文教材平均水平。
总体而言,“985”“211”院校及其附属学校管理灵活,学生选择自由度高,其教材复印率远超过其他类学校,是当前教材复印现象最为严重的几类学校。
2.不同年级的教材复印情况
从年级上看,随着年级增长,每年的教材使用量在逐渐减少,而教材复印率却逐渐上升。
通过对上表综合计算可发现:学生教材复印主要集中在大二、大三。大二学生每人每学期平均教材复印量约为1.3本,大三学生则约为2本。在这一阶段,一方面学生专业课程多,需要自主购买的教材数量大;另一方面其对校内情况熟悉度上升,选择自由度高,因此复印量较大。此外,大四学生教材复印量也较大,约为2.5本。但由于样本数量偏少,可能与实际情况略有偏差。
3.不同专业的教材复印情况
本调查按照一级学科划分,涉及的专业有十二大类,而在所得样本中部分专业由于样本量太少,因此未列入表中,“其他”(专业)指的是十二大类以外的受访者。
从专业来看,教材合计使用最多的是经济学、理学和管理学专业,均达到了9本以上。整体而言,教材复印量最高的是工学和理学专业,平均每人教材复印量为1.5本。
另外,中文教材复印比率最高的学科是工学,文学和理学紧随其后;英文教材复印比率最高的理学,文学和工学次之。
4.其他现象
此外,应注意到两个现象:一是英文教材复印率(18.18%)略高于中文教材复印率(16.46%),即英文教材复印的可能性更大;二是通识必修以及大学英语教材的复印率都很低,这反映了在通识课教材上,教材复印现象并不严重。
三、大学生教材复印原因分析
1.教材特殊性
对复印率依据专业与教材类型进行对比后我们发现,“教材特殊性”往往会导致高复印率,即学生是否选择复印与教材本身情况直接挂钩。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1)课程使用英文原版教材,价格过高。与中文教材相比,英文教材价格往往更贵,一旦某课程选用英文原版教材,学生因承受不了过高价格则会考虑选择复印或购买影印版。而高校内部由于专业课程需要,往往大量采用国外英文原版教材。因此,英文教材虽然复印总量低于中文教材,但其被复印的可能性却更高。
(2)教材断货或国内没有出版,学生买不到书。有效问卷中有30.30%的学生表示“教材购买困难”是其选择复印教材的原因。这种情况实际上是出版过程上下游信息沟通不畅所致。一方面,教材“断货”,学生因买不到教材被迫去复印;另一方面,出版社又出现存货积压,一年难得销售几本。
这类情况更多地出现在一些非热门专业上,由于学生较少,每年教材的销售量都不多,因此印刷量会偏少;而书商由于担心库存积压,通常进货又不多,在销售完之后,物流上的补充不及时,造成学生反映教材“绝版或断货”。此外,还有一些专业因尚处于发展阶段,国内相关教材稀缺,所用英文原版基本由老师从外国带回,学生则直接复印。
(3)非专业课程教材,使用频率低。有些教材属于课程阅读教材或非专业课教材,使用频率低,也造成了较高的复印率。有31.31%的学生表示“教材的使用率低”是其选择复印的原因。对于使用率低的教材,除非教材科统一订购,班上一般都会让学生自行解决,此时部分学生就会选择复印。
2.复印件价格低廉
复印件价格低廉,其与原书之间的价格差也是导致复印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调查中,有53.25%的学生表示“价格低”是其选择复印的原因之一。据了解,除了特殊的英文原版教材之外,普通教材当书价超过30元时,就会有近半的学生考虑复印;而当书价达40元以上时,这个比例则会超过70%。
表4 书价对教材复印的影响
nlc202309041314
由此可见,书价对学生是否选择复印有着直接影响。而实际上复印一本书可以节约多少钱呢?在复印店了解到,由于教材复印并非主营业务(校内复印店最主要收入仍然是论文打印),且主要以散客居多,大多数复印店对单本教材复印是没有太大优惠的。总体而言,价格在30-40元的教科书,复印可以便宜10-15元。
3.复印件使用灵活便利
虽然学生普遍认同“原书观感更好”,但是有35.06%的学生表示“比起原件,复印件使用起来更加灵活,也更加便利”。在进一步的调查中,甚至有47.95%的学生认为“留白多”是复印件较原书的一大优势。虽然因此而直接选择复印的学生不一定很多,但是“教材使用不便”这一点确实应当引起重视。
4.其他原因
其他诸如“从众心理”和“习惯性因素”等,也对学生复印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也即存在部分学生因此类心理因素而选择复印,但总体而言数量较少。
客观来看,目前16.80%的总复印率并不是很高。而在进一步分析中我们发现,传统的教材科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抑制教材复印”的角色。通识必修课及大学英语教材复印率低,很大程度上就是归功于教材科。
过去,高校教材科几乎完全垄断校内教材的销售,学生只能够在教材科购买教材。而“强制购书”没有任何折扣优惠,这种强制性的消费引发学生强烈不满,因此近年来这种情况总体上有所缓和。但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很多高校的教材科在渠道上仍占有绝对优势,对教科书的控制仍然比较强。在被问到“本学期教材是如何获取的”时,很多学生都首先选择了教材科。在随机采访中,甚至有学生表示其教材是被强制在教材科购买的。
教材科对教材控制的强度与复印率成明显的负相关,相关系数经计算高达-0.8,也即教材科的渠道控制直接抑制了高校内的教材复印。但从长远来看,应当注意到教材科逐渐放弃“垄断”是大势所趋。如果教材复印得不到遏制,一旦教材科放开控制,教材复印率将可能大幅上涨。
四、未来建议
毋庸置疑,大学教材复印的逐渐兴起不利于高等教育出版的健康发展,所牵涉到的各方——政府、出版社/书商、大学生与复印店都需有所行动。
1.政府
(1)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法,对整本复印教材加以规范
在涉及教材复印方式的问题中,有近32%的受访者表示主要采用“整本复印”的方式。但实际上,即使是“合理使用”也绝不允许整本复印,其实质就是盗版。
我国当前的知识产权法仍不够完善,对合理使用的行为并没有进行明确界定,只是列举了属于合理使用的部分具体情况。其中,与教材复印联系密切的一项是这样叙述的:“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虽然明确了整本复印是不被允许的,但此处的“少量”却是个很模糊的规定。
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利益,限制教材复印行为,可以考虑推行“著作权补偿金”制度,即依照法律规定,复印者向版权所有者(或原作者)交纳一定的补偿费用。
(2)严厉打击盗版教材,缓解盗版教科书的盛行
如今盗版书盛行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政府的处罚力度不够,政府应当坚决严厉地打击盗版教材(收取高额罚金等),规范教育出版市场秩序。
2.出版商/书商
(1)出版社积极维权
本次调查反映的武汉高校大学生教材总复印率为16.80%,粗略估计便可发现复印行为已对教材出版造成了巨大损失。武汉高校大学生人数达118.33万,若以每个学生每学期60元教材费进行计算,直接损失已达1192.77万元。
出版社作为直接的利益受损者,理应坚决抵制此类行为。但由于侵权行为分散、维权困难,出版社一般都没有予以充分的重视。正是出版社的退让与漠视,导致了教材复印问题的进一步恶化。想要扭转当前状况,出版社应当在第一时间站出来,拿起法律的武器积极维权,坚决捍卫自己的利益。
(2)提高教材的质量与合理性
当问及复印教材相对原书的阅读优势时,有47.95%的受访者表示留白多是复印教材的阅读优势。出版社在出版教材时,应当多关注图书装帧设计,除提高本社教材的质量之外,更要注重用户体验性,从而更进一步助力学生的学习。
(3)积极回收旧教材,拓展二手教材市场
问卷中有题目涉及到教材获取方式的选择,选择购买或借阅二手书的人数比例排在第三位(仅次于教材科购买与自行购买),反映了二手教材市场的可开拓性。但目前我国的二手教科书市场还远未达到成熟的程度,因此,二手教材市场的开发需要书商积极参与,以求逐步形成“自产自销”的产业链。
(4)出版发行纸质教材的同时,发行教材的电子版本
虽然目前学生中使用电子教材的人数并不多,但随着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的流行,电子书会越来越受学生的欢迎。有长远眼光的出版社应当着手研发教材的电子版本。因电子教材携带方便且价格低廉,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将会成为未来教育出版市场(尤其是高等教育出版市场)的新增长点。
(5)灵活调配库存,加快物流配送
前文已提到,“缺货”是导致复印的重要原因之一。出版社应对此加以改进,对目标市场保持精细、持续、动态的观察,灵活调配库存,加快物流配送,尽量避免出现教材缺货、断货的情况。
3.大学生与复印店
根据调查反映,只有近36%的受访者认为整本复印教材是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近39%的人在被告知“复印教材是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后表示不会再复印教材。而在采访复印店店长时,多数店长也表示他们仅是迎合学生的需求,并不考虑复印教材行为的合法性。
无论是复印教材的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其对相关法律的认识都很薄弱。部分受访者明知侵权却表示将继续复印教材,更是反映了高校内对于教材复印侵权本质的“集体漠视”。一方面政府应当对这些群体加强普法教育,另一方面他们自身也应当注重增强版权意识,不侵犯他人权利。惟有如此,高等教育出版才能得到健康发展。
【教材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教材使用情况调查问卷11-07
关于高中英语教材(人教版)使用情况的调查11-27
大学教材自查报告05-26
小学教材教辅自查报告07-20
《创造性使用新教材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05-28
生命教育教材06-14
科学利用教材06-15
高一语文教材09-18
队列训练教材09-19
语文教材分析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