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氓翻译

2024-10-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诗经氓翻译(共8篇)

诗经氓翻译 篇1

氓(men g)之蚩蚩(c hi),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q i a n)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s hi),体无咎(j i u)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r e n)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t u o)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c u)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xi)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x i)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诗经氓翻译译文:

那人一副老实样,抱着布匹来换丝。原来不是来换丝,是来和我谈婚事。我送你到淇水岸,接着又送到顿丘。我不是有意延婚期,是你无人做良媒。请君莫要生恼怒,可定秋天为婚期。

登上那堵坏城墙,盼望你再回郊关。没见你再回郊关,低声饮泣泪满面。看到你又来郊关,我又说又笑心喜欢。你又占卜又问卦,卦辞都是吉祥话。你要驾车快快来,把我嫁妆拉你家。

桑树叶子未落时,桑叶润泽又柔嫩。唉呀,斑鸠啊!不要贪吃那桑椹。唉呀,姑娘啊!不要过分迷恋那男人。男人痴情不会久,轻轻松松可抽身。女人迷恋男人啊,痴情到底难解脱。

桑树终有叶落时,枝叶阽黄凄凄然。自从当初嫁给你,几年苦苦受贫穷。淇水汹涌滚滚流,河水溅车湿罗衫。女方从未出差错,男人却前后行为不—致。男人行为无准则,三心二意不道德。

嫁你为妇已多年,全部家务都做完。早起晚睡休息少,成年累月皆如此。事事满足你愿望,你却横眉又竖眼。同胞兄弟不知情,幸灾乐祸笑开怀。冷静下来想一想,满腹哀怨只自知。

本想和你过到老,到老更令我烦恼,淇水虽宽也有岸,沼泽再阔总有边。热恋时日共欢乐,说说笑笑多快活。信誓旦旦定终身,从没想过会变脸。背叛誓言不悔过,从此分手就算完!

内容分析

《氓》是《诗经·卫风》中较有代表性的—首弃妇诗,写了一个女子从恋爱、结婚到最终遭受遗弃的全过程,揭露了在夫权制下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实,表现了作者的悔恨和决绝。

全诗共分六章。第一、二章写主人公被“氓”追求,允婚后对“氓”一片痴情并与之结婚。这与后来“氓”的变心并抛弃她形成了鲜明对比,更衬托出“氓”的伪善与薄情。第三章由叙事转入抒情。写自己被“氓”遗弃后的悔意和怨恨之情。后三章回忆自己婚后多年的操劳与被虐待、被弃逐后兄弟的讥笑而自伤不幸,最后她选择了与负心丈夫决绝的态度,表达了她的反抗精神。

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最大的艺术成就在于塑造了两个性格鲜明的人物。首先是弃妇的形象,她本是一个纯洁、善良的美貌少女,诗中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形象地写出了这位青春少女的形象。她爱过“氓”,并且对他一往睛深,”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嫁给“氓”后,她幻想着”及尔偕老”,过上好日子,因而一心持家,承担着繁重的家务劳动,直到“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失去了青春美貌,而此时,“氓”已变心,对她虐待“至于暴矣”!她孤苦无助却被兄弟讥笑,心中的悲苦无人可以诉说。但不幸的遭遇锻炼了她坚强的性格,悔恨之余,她采取了与“氓”决绝的态度,表现了她的反抗精神。这是一个既令人同情又令人佩服的弃妇形象。而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氓”的形象。他本是一个抱布换丝的小商贩,凭着花言巧语博得少女对他的爱,而当他们结婚后,他去口把大量的劳动压在妻子肩上,等到妻子失去了青春美貌,他又狠心地抛弃了她。“氓”的虚伪、薄情与弃妇的善良、痴情形成鲜明对比,具有很好的艺术效果。

其次,诗中比兴手法的运用也很成功。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桑叶的繁茂和枯黄,比喻自己婚前婚后容貌的变化:又如,“于嗟鸠兮,无食桑葚”,用斑鸠贪吃桑葚来比喻自己过于迷恋“氓”所导致的不幸。比兴手法的运用使本诗寓意生动贴切,又符合主人公身份。

《氓》是一首有着较强抒情性的诗歌作品。诵读之中,我们仿佛又听到了弃妇如泣如诉的人生悲歌,又能看到她凄婉坚贞的感人形象。

名言

l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2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3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4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更多相关诗经文章:

诗经蒹葭

诗经伐檀

诗经芣苡

诗经硕鼠

诗经氓

诗经无衣

诗经氓翻译 篇2

汉字是民族文化的化石,是历史的载体,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有着鲜活生命的“你”“我”“他”。在我们的方块字中,潜藏着丰富的诗意,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诗经·氓》叙写的是一个凄婉的故事,但今天的学生却不大愿意读,因为这首诗里的“生字”先把他们吓住了。本教学设计力求从汉字入手,通过让学生认识了解这首诗里一些汉字的本源,“趣说”全诗,达到乐学的目的。

[教学实录]

师:意大利现存最早的文字,发现于公元前8世纪初,罗马城附近的古代城市奥萨客栈大墓地。陶罐上刻画的4个希腊字母表明,刚刚建立罗马城的拉丁人在希腊人采用腓尼基字母后不久就学会使用了这种文字。而在当时东方的大陆上,已经有了一个地域辽阔、国力强盛、文化灿烂的国家:楚国。在楚国之前,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我们的祖先又生活在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中呢?有这样一本书可以带着我们走进历史,那就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又称为《诗》《诗三百》,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中期的305首诗歌,反映了500年间的社会生活。《诗经》在汉代时被尊为儒家经典。《诗经》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道路,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师:《诗经》在古人心中有着极为崇高地位。《论语·季氏》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

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曰:“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

孔子曾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朱东润在《诗三百篇探故》中说:“吾国文学导源于《诗》三百五篇,不知《诗》三百五篇者,不足与言吾国文学之流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经》中的一篇诗歌——《氓》。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生读)

师:大家的声音很洪亮,节奏也把握得很好。但是有几个字音读得不是很准确。“淇水汤汤”中“汤”应该读作“shāng”,“渐车帷裳”中“渐”应该读作“jiān”。

师:对于这首诗的字面意思,大家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

生:诗中说道“尔卜尔筮”,“卜”和“筮”都有占卜的意思,有什么区别?

师:古人用火灼龟甲,根据裂纹来预测吉凶,叫“卜”,“筮”是用蓍草占卦预测吉凶。

师:还有吗?

生:没有了,注释很详尽。

师:好,请一位同学来概述一下这首诗歌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生:这首诗写了女主人公从恋爱、结婚到被遗弃的生活经历和怨恨感情。

师:概括得简洁而准确。从这位同学的概括中,我们知道这是一个爱情悲剧,大家想一下这个悲剧主要是由谁造成的?

生:是氓。(异口同声)

师:氓在当时的社会是属于什么阶层的人?

生:应该是普通百姓吧。

师:为什么?

生:诗中说氓“抱布贸丝”,他可能是一个做生意的人,也可能是为了生活的需要而与别人交换物资。

师:说得很好。《说文解字》中说:“氓,民也。”(板书:民)金文的“民”字上部是一个眼睛,下面是一把锥子刺进了眼睛,表明在奴隶社会里奴隶主将奴隶的眼睛刺瞎。也就是说,“民”的本义是“奴隶”,引申为“被统治的人”“百姓”。这说明氓的社会地位并不高。

生:我觉得氓的家庭条件很不好。因为女子说“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可见生活的艰辛。

师:对。(板书:贫)篆体的“贫”其外面是一个大屋形状,其内为“分”,分什么呢?屋里什么也没有,所以为贫。《说文解字》中说:“贫,财分少也。”所以“贫”的本义为“贫穷”。可见氓不仅社会地位不高,经济条件也不好,家徒四壁,很穷。

师:女子难道不了解氓的家底吗?

生:应该了解,因为诗中提到“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这说明两人从小就认识,而且关系很好,所以她应该清楚氓的家庭情况。

师:女子既然了解氓的家庭很穷,还是要毅然嫁给他,这是怎么回事呢?氓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生:氓是一个憨厚老实的人,从“氓之蚩蚩”可以看出来。

生:我不同意这种看法。一个真正憨厚老实的人怎么会抛弃与自己同甘共苦过的妻子呢?所以我认为氓的忠厚老实完全是装出来的,他很善于表演。

师:我很赞同这位同学的看法。(板书:蚩)从字形来看,蚩是一个虫子的形状。《说文解字》中说:“蚩,虫也。”人像虫一样,比喻义为“憨厚老实”。但是氓最终抛弃自己无辜可怜的妻子,可见他是貌似憨厚老实,装作一副傻得可爱的样子,骗得了女子的芳心。(板书:假装憨厚老实)

生:我认为氓是一个很主动很热情的男子,所以最终追到了女子。

师:从哪里看出来?

生:“匪来贸丝,来即我谋”。从这个“即”看出氓一见到女子就直奔主题,商量婚事,非常主动。(生笑)

师:(板书:即)甲骨文“即”字左边是一个盛着食物的器皿,右边一个人半跪着,好像在饱餐,所以即的本义为“人就食”。要吃食物就得靠近,所以引申为“靠近”的意思;又引申为“立即”“就”。氓见到了年轻貌美女子就好像见到了美味可口的食物一样,主动靠近,大献殷勤,立即向她求婚,显出非常热情、迫不及待的样子。他的主动热情殷勤急切只是为了得到女子,有很强的目的性。从故事的结局来看,他这种态度完全是装出来的。(板书:假装殷勤急切)

师:氓刚开始求婚时成功了吗?

生:没有。他被拒绝了,而且很生气。

师:我们从“将子无怒”这句诗可以推测出来氓被拒婚后表现出恼怒的样子。(板书:怒)《说文解字》中说:“怒,恚也。”“怒”的本义为“生气”。氓在求婚遭到拒绝后假装很生气,看起来非常痛苦在意的样子,热恋中的女子竟然没有看出他的本质,反而认为他发怒是爱自己的表现,百般安慰他。氓又将女子欺骗了。(板书:假装生气在意)

生:我认为氓以花言巧语欺骗了女子。当初追求女子时“信誓旦旦”,后来却弃如敝履。

师:这位同学说得非常好。(板书:誓)《说文解字》中说:“誓,以言约束也。”引申为“盟约、诺言”,又引申为“发誓”的意思。金文“誓”的右边是一把斧头,左下面是“言”字,就好像氓在拿着一柄利斧,信誓旦旦地对女子说:我心永恒,苍天可见,海枯石烂,此心不变,我若负约,必遭天谴!其实完全是花言巧语,不过是逢场作戏罢了,而女子居然相信了他的话!(板书:假装忠诚不渝)

师:氓就这样以欺骗的手段娶到了女子。

师:我们想一下女子刚出嫁时容貌如何?

生:应该是非常漂亮的。

师:对。(板书:沃)沃的本义为“把水从上浇下”,引申为“灌溉”;灌溉过的田地是肥美的,所以引申为“肥美”;肥美的田地里长出来的植物是润泽的,所以引申为“润泽”。“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这里采用了比兴的手法,形容女子未出嫁时容颜美丽、光彩照人的样子。

师:那么后来女子的容颜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生:经过长时间的辛苦劳作,她衰老了,不再像以前那样好看了。“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这里采用了比兴的手法,形容女子经历过贫苦的生活、艰辛的劳作之后就好像凋零的花草一样容颜消褪了。

师:这位同学很会举一反三。(板书:落)落的本义为“叶落、花落”。在这里可以看作女子容颜的衰老。

师:然后氓对女子的态度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生:在女子的容颜不再美好时,氓就暴露了他三心二意的本质。由“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可以看出。

生:从“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可以看出氓的目的达到之后,终于原形毕露了,凶恶残暴的本质暴露无遗。

师:由此可见,氓花言巧语,善于伪装自己,欺骗女子,用情不专,始乱终弃,造成了女子的爱情悲剧。

师:女子的爱情婚姻悲剧仅仅是氓一个人造成的吗?

生:我认为诗中有一个巫婆,她似乎也参与了欺骗女子的活动。

师:有什么根据吗?

生:氓在娶女子时找巫婆算了一卦。我觉得巫婆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就是靠欺骗人来生活的。(师生笑)

师:有一点道理。(板书:筮)甲骨文“筮”字取一女巫两袖展开呈舞形,很明显是在占卜算卦。占卜的结果是什么呢?

生:体无咎言。

师:对。《说文解字》中说:“咎,灾也。”表示“相违背”,人各行其是,非灾而何?但是占卜的结果是没有灾祸。真的是没有灾祸吗?

生:有,而且很大。肯定是氓贿赂了女巫,和女巫串通一气,合谋欺骗了单纯的女子。

师:对。巫婆的欺骗也是导致这场爱情悲剧发生的一个原因。

生:我认为女子轻信氓的花言巧语,不能辨别是非,是她自己的无知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生: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女子是勤劳善良的,她自己没有过错,她只是一个受害者。

生:我觉得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不管怎么说,一个人总得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学生争论激烈)

师:大家都能够有自己独特的看法,这样很好。我们先不考虑女子有没有错,先看一下女子在结婚前有没有特别的举动。

生:有。“乘彼垝垣,以望复关”登上那倒塌的墙,遥望那来的人——氓。

师:很好。(板书:乘)甲骨文的“乘”字是一个人爬到树上站立着,所以乘有“登”的意思。女子也顾不上淑女的身份了,登上倒塌的墙,只是为了多看一眼自己热恋着的人。

生:真是望穿秋水啊。

生:“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女子时哭时笑,感情变化剧烈。

师:(板书:泣)《说文解字》中说:“无声出涕曰泣。”看不到自己想念的人时哭得好伤心啊,眼泪都流成了一条小河!

(板书:笑)看到心爱的人后笑得好开心啊,连腰都笑弯了!多么纯情、可爱的姑娘啊!

生:这说明沉迷于爱情之中的姑娘,已经不能自已了。

生:从“女之耽兮,不可说也”也可以看出女子过于痴迷于爱情。

师:很好。(板书:耽)《说文解字》中说:“耳大垂也。”大耳垂肩,肩承受着两耳,所以引申为“承受,担负”;两个耳朵又是何其逍遥快乐呀,所以又引申为快乐;过于快乐就乐不思蜀了,所以又引申为“沉溺,迷恋”。女子沉迷爱情之中,沉迷于氓的花言巧语和信誓旦旦之中,不能自拔。

师:由此可见,女子过于单纯,沉迷爱情,不能自拔,不辨是非,在某种意义上说,她得为自己的爱情悲剧承担一部分责任。

师:女子在遭遇婚姻挫折后,他的家人有何表现呢?

生:她的兄弟们都嘲笑她。

师:对。(板书:咥)“兄弟不知,咥其笑矣。”《说文解字》中说:“咥,大笑也。”口大得到了不能再张的程度,笑得多么欢畅啊!兄弟们不仅不同情女子的遭遇,反而嘲笑她。兄弟们的嘲笑就好像利箭射到了女子的心里一样,真是在人的伤口上撒盐啊,这无异于雪上加霜,使女子更加痛苦了!

师:对于女子来说,不但失去了宝贵爱情,也失去了家庭的亲情,这真是人生的悲剧啊。我们不难想象,在当时的社会,女子的遭遇绝非偶然,也绝非孤例,而是有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也是当时普遍存在的现象。

师:愿普天下的每一位男子都做一个坚守爱情、始终如一的人,不仅爱她那朝圣者的灵魂,也爱她衰老了的脸上的痛苦的皱纹!

愿普天下的每一位女子都做一个能够洞烛幽微的聪明的女子,看清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不要为表象蒙蔽了澄澈如水的双眸!

愿我们每一个人在亲人遭遇不幸和痛苦时,都能够送去清凉的甘泉,带走他们心头的焦灼;送去温和的暖风,拂去他们心头的寒意。

《诗经·氓》弃妇悲剧的悲剧 篇3

【关键词】《诗经·氓》 弃妇 悲剧

《诗经·氓》是选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第三册第一单元中的一首古典诗歌。

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入选篇目频繁调整的十多年中,《诗经·氓》能“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足见其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所占位置之重要以及其在《诗经》这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中的不可替代性。

以2002年为分水岭,《诗经·氓》在入选中学语文教科书时,教材编审们对此予以了不同的处理方式。2002年以前的教科书,在选编本诗时,编审们同时在诗前加了一个辅助学习的文本框,内书:《卫风·氓》表现了女主人公从恋爱、结婚到被遗弃的生活经历和怨恨感情,鲜明地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2002年以后的教科书,在选编此诗时,就又去掉了这一文本框。究此原因,笔者以为,2002年以前教科书的处理方式,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相关书籍对本诗评论的影响。比如:“本篇题旨和《谷风》相似,也是写弃妇之作。篇中叙述女子从恋爱到被弃的经过,感情悲愤。”(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第一册上编)“这是弃妇的决绝之词。全诗六章,情节是这样的:少女为一作小买卖的青年——氓,紧紧追求终于结成夫妇。尽管她甘贫操劳,三年如一日,但等到家景变好,竟被氓抛弃回家。这首诗就作于回途之中。所谓痴心女子负心汉,这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反映这一主题的杰作。”(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精选《诗经·楚辞》)“这首诗以一个被遗弃的女子的口吻,述说了她的从恋爱、结婚到被遗弃的不幸遭遇。”(《中国诗歌简史》)如此处理,一定意义上对我们的师生有暗示作用,让我们的师生认为诗中弃妇的悲剧其实就是由那个负心汉“氓”造成的。而新教科书去掉这一内容后,就给我们的师生提供了更加宽广的探究空间,这更有利于我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究文本,而这,也完全符合《语文新课程标准》“探究”的精神。

基于此,笔者在进行了多年的《诗经·氓》的教学之余,开始重新审视此诗,而异于以往解释的诸多新发现也就豁然于笔者眼前了,诗中男主人公“氓”的形象也就更加鲜明了,对诗主旨弃妇悲剧的认识也就更加深刻了。

教科书解释“氓之蚩蚩”中的“蚩蚩”为“忠厚的样子”,其实笔者以为《韩诗》解“蚩”为“嗤”,故“嗤嗤”,“犹言笑嘻嘻”,亦即嬉皮笑脸,不严肃,也未尝不可。

教科书解释“氓之蚩蚩,抱布贸丝”为“那个人老实忠厚,拿布来换丝”。氓看上去很老实,上门找对象腼腆害羞,不到收丝的季节,就抱着一卷布来换丝,挺逗人,又让人觉得小伙子挺老实可爱,这么忠厚老实的男子,应该是能靠得住的。诗中的这位姑娘就是被眼前的氓的忠厚表象迷住了。但是,当我们仔细琢磨氓的这些举动时,很容易发现其中的问题,这位小伙子表演的痕迹太明显了,太假了。

教科书解释“非我愆期,子无良媒”为“不是我故意拖延时间,而是你没有好媒人啊”。也意在告诉我们,“氓”来求婚,是无媒人的,就是有,也不是一个可靠的媒人。可见“氓”这个人的品行也是值得让我们怀疑的。虽然女主人公在归途中自述过“信誓旦旦”,但“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时的少男少女在成长中也是会变的。

教科书解释“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为“请你不要生气,把秋天订为婚期吧”。从解释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听到女主人公轻微拒绝求婚和对此作出给“氓”台阶下的话的解释时,“氓”已经“怒”了。试想,哪一个在热恋求婚中的男子会因为如此体己的话语而勃然大怒呢?这时候“氓”蛮横粗野的本性已经暴露无遗,刚才装出来的“蚩蚩”像也就荡然无存。女主人公如果稍有理智的话,马上就认识到他的可怕性,就会拒绝他的求婚。但是,被爱情冲昏了头脑的女主人公,在这原则问题上竟然迁就对方,讨好对方,未和家人商量就轻易地答应了对方,“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可见,在规定的期限,女主人公一心欢喜的冒着危险登上那倒塌的墙,去遥望那个返回关中的心上人,但是那心上人却迟迟没有出现,所以女主人公眼泪就簌簌掉个不停。等到心上人来到,这女子就又说又笑了。可以说,字里行间流露出男子对婚期的漠视和女子对爱情的痴迷。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你用龟板、蓍草占卦,没有不吉利的预兆。鉴于前边对氓的重新认识,我们就不可能不怀疑“氓”这一行为的可信度,而此女子又哭又笑的行为,足以说明其此时没有任何理智,所以女子在私定终身后,“以尔车来,以我贿迁”,乐颠颠的带着所有嫁妆随“氓”而去。

就此打住,我们已经分明看到了一个嬉皮笑脸,不严肃,善表演,虚伪,品行一般,易发怒,不守约,谎话连篇,重财利,轻感情的薄情郎、负心汉的形象。而就是这样一个狰狞于女子面前的男子形象,女主人公却被“爱情”的假象和谎言蒙住了理智的双眼,对“氓”这位负心郎以德抱怨,梦想获得真正的爱情和幸福的家庭生活,结果现实留给她的只是一掬辛酸的眼泪,是一幕凄惨的人生悲剧,是只能在历史的“遗弃”中痛苦一生的结局。那么女主人公在这样不理智、不合常理情况下与“氓”结合会种下什么样苦果也就在意料之中了,所以此诗后四节写女子婚后繁重的家庭劳作以及如此付出却换不醒负心男的爱怜的悔恨,和决心与“氓”一刀两断的果断也就成为其冒失行为必然要导致的悲剧结局。

感怀于此,我们对负心的“氓”深恶痛绝,对女主人公的悲剧同情不已,但掩卷沉思,确实,女主人公的悲剧值得我们同情,但发生在眼前的,本可以不发生的悲剧,女主人公是有多次机会避免其发生的,只要她能睁开蒙着的眼睛看看眼前这个令人作呕的男人,只要她能打开紧闭的思维想想眼前这个男人的所作所为,只要她能不被时代赋予的自由爱情的欢喜冲昏头脑,只要她能保有东方女性特有的稳重、温雅、矜持,不被灼烈的虚情假意烧昏,按一定的婚俗规矩办事,受伤的又怎么总会是她呢!

所以,笔者以为,《诗经·氓》中女主人公这一“弃妇”形象,其“弃”既来自“氓”的“弃”,也来自“己”的“弃”,亦即自己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女主人公的悲剧,既来自“氓”的负心薄幸,也来自“己”的理智全无,亦即不可救药地痴迷于情爱。难怪朱熹在《诗集传》中说:“此淫妇为人所弃,而自叙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也。”他认为诗中女子因“淫”而遭报应,此言虽有封建理学维护其封建正统思想的嫌疑,但一定意义上也揭示了女主人公因恋爱时不够理智而自酿苦果的事实。

我想,这也就是此一悲剧“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的目的所在,于甜蜜爱情中少男少女都有的极大的教育和警示意义。

《诗经》两首《氓》 篇4

1、关于《诗经》的基本文学常识,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2、学习“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3、了解《诗经》开创现实主义传统。

4、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1、结合注释,初步读懂诗句含义

2、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中的意境和独具魅力的语言 情感与价值观

了解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一、《诗经》文学常识

1、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有305首,又称“诗三百”

2、五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等五本儒家经典的合称,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3、来自于哪里?

所录诗歌多来自民间。据说,周朝设有专门的采诗官,采集民歌,用来体察民俗风情、政治得失。还有一部分,则是当时王公和士大夫向周天子敬献的诗歌,歌颂太平盛世。

4、内容? 分“风”“雅”“诵”三个部分 “风”,即国风,出自各地的民歌。这一部分文学成就最高,主要是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对故土的怀念,对亲人、恋人的思念,和压迫、欺凌的怨叹和愤怒。《国风》,和屈原所作的《离骚》,合称“风骚”,后代用来泛称文学,指文采斐然,毛泽东《沁园春*雪》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是说秦始皇,汉武帝,李世民和宋太祖都是很有军事才华的人治国也很有一套,但是却无文人的风雅与浪漫。“雅”分大雅和小雅。多是贵族祭祀用的诗歌,用来祈祷丰收和歌颂祖德 “颂”是宗庙祭祀之歌

5、艺术手法 赋:即“铺”,“铺陈其事而直言之”,陈述、铺叙

《氓》卫风“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比:比喻、比拟、借代、夸张等等“以彼物比彼物” 《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吁嗟鸠兮,无食桑葚!”“其叶沃若”比喻女子青春美丽。“无食桑葚”比喻女子不要对男子过分依恋。兴:即“起”,托物寓情,是寄托,是联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只是在说“去时是春天,回来是冬天”

《氓》读音:meng.35.不读mang古代无“流氓”之意,指外来的百姓、农民 《卫风》即卫地的民歌。

《诗经》中的篇名多出自诗的第一句。“关雎”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1)。匪来贸丝,来即我谋(2)。送子涉淇,至于顿丘(3)。匪我愆期,子无良媒(4)。将子无怒,秋以为期(5)。

”本义为外来的百姓,这里指自彼来此之民,男子之代称。蚩(chī)蚩:憨厚、老实的样子。一说无知貌,一说戏笑貌。(2)重点:匪,通非,不是。贸:交易。抱布贸丝是以物易物。即:就。谋:古音咪(mī)。谋:商量。“匪来”二句是说那人并非真来买丝,是找我商量事情来了。所商量的事情就是结婚。(3)淇:水名。(今河南淇河)顿丘:地名。(今河南清丰)丘:古读如“欺”。无,通“毋”,不要。(4)愆(qiān):过,误。这句是说并非我要拖延约定的婚期而不肯嫁,是因为你没有找好媒人。(5)将(qiāng):愿,请。

憨厚农家小伙子,怀抱布匹来换丝。其实不是真换丝,找个机会谈婚事。送郎送过淇水西,到了顿丘情依依。不是我愿误佳期,你无媒人失礼仪。望郎休要发脾气,秋天到了来迎娶。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6)。不见复关,泣涕涟涟(7)。既见复关,载笑载言(8)。尔卜尔筮,体无咎言(9)。以尔车来,以我贿迁(10)。(6)垝(guǐ):倒塌;倒塌的。垣(yuán):墙。复:返。关:在往来要道所设的关卡。女望男到期来会。他来时一定要经过关门。一说“复”是关名。(7)涟涟:涕泪下流貌。她初时不见彼氓回到关门来,以为他负约不来了,因而伤心泪下。(8)载:语助词。载笑载言:(因为高兴而)又说又笑。(9)卜筮(shì):烧灼龟甲的裂纹以判吉凶,叫做“卜”。用蓍(shī)草占卦叫做“筮”。体:指龟兆和卦兆,即卜筮的结果。无咎言:就是无凶卦。(10)贿:财物,指妆奁(lián)。以上四句是说你从卜筮看一看吉凶吧,只要卜筮的结果好,你就打发车子来迎娶,并将嫁妆搬去。

爬上那垛破土墙,遥向复关凝神望。复关远在云雾中,不见情郎泪千行。情郎即从复关来,又说又笑喜洋洋。你去卜卦求神仙,没有凶兆心欢畅。赶着你的车子来,为我搬运好嫁妆。桑之未落,其叶沃若(11)。于嗟鸠兮,无食桑葚(12)!于嗟女兮,无与士耽(13)!士之耽兮,犹可说也(14)。女之耽兮,不可说也。(11)沃若:犹“沃然”,像水浸润过一样有光泽。以上二句以桑的茂盛时期比自己恋爱满足,生活美好的时期。

(12)于嗟鸠兮:于通吁(xū)本义为表示惊怪、不然、感慨等,此处与嗟皆表感慨。鸠:斑鸠。传说斑鸠吃桑葚过多会醉。(13)耽(dān):沉溺,贪乐太甚。(14)说:读为“脱”,解脱。

桑树叶子未落时,缀满枝头绿萋萋。嘘嘘那些斑鸠儿,别把桑葚吃嘴里。哎呀年轻姑娘们,别对男人情依依。男人若是恋上你,要丢便丢太容易。女人若是恋男子,要想解脱难挣离。桑之落矣,其黄而陨(15)。自我徂尔,三岁食贫(16)。淇水汤汤,渐车帷裳(17)。女也不爽,士贰其行(18)。士也罔极,二三其德(19)。(15)陨(yǔn):陨落。黄:变黄。其黄而陨:犹《裳裳者华》篇的“芸其黄矣”,芸也是黄色。

(16)徂(cú)尔:嫁给你。徂,往。食贫:过贫穷的生活。

(17)汤汤:水盛貌。渐:浸湿。帷裳:车旁的布幔。以上两句是说被弃逐后渡淇水而归。(18)爽:差错。贰:“貣(tâ)”的误字。“貣”就是“忒(tâ)”,和“爽”同义。以上两句是说女方没有过失而男方行为不对。

(19)罔极:没有定准,变化无常。二三其德:言行为前后不一致。

桑树叶子落下了,枯黄憔悴任飘摇。自从嫁到你家来,三年穷苦受煎熬。淇水茫茫送我归,水溅车帷湿又潮。我做妻子没差错,是你男人太奸刁。反覆无常没准则,变心缺德耍花招。三岁为妇,靡室劳矣(20);夙兴夜寐,靡有朝矣(21)。言既遂矣,至于暴矣(22)。兄弟不知,咥其笑矣(23)。静言思之,躬自悼矣(24)。(20)室劳:家务劳动。靡:无。靡室劳矣:言所有的家庭劳作一身担负无余。

(21)夙:早。兴:起。这句连下句就是说起早睡迟,朝朝如此,不能计算了。(22)“言”字无义。既遂:就是《谷风》篇“既生既育”的意思,言生活既已过得顺心。(23)咥(xì):笑貌。以上两句是说兄弟还不晓得我的遭遇,见面时喜笑如常。(24)静言思之:好好地想一想;躬自悼矣:真为自己感到悲伤。婚后三年守妇道,繁重家务不辞劳。起早睡晚不嫌苦,忙里忙外非一朝。谁知家业已成后,渐渐对我施凶暴。兄弟不知我处境,个个见我哈哈笑。静下心来细细想,独自伤神泪暗抛。及尔偕老,老使我怨(25)。淇则有岸,隰则有泮(26)。总角之宴,言笑晏晏(27)。信誓旦旦,不思其反(28)。反是不思,亦已焉哉(29)![2](25)“及尔”二句言当初曾相约和你一同过到老,现在偕老之说徒然使我怨恨罢了。(26)隰(xí):低湿的地方;当作“湿”,水名,就是漯河,黄河的支流,流经卫国境内。泮(pàn):通“畔”水边,边岸。以上二句承上文,以水流必有畔岸喻凡事都有边际。言外之意,如果和这样的男人偕老,那就苦海无边了。

(27)总角:男女未成年时结发成两角,称总角。宴:快乐。晏晏(yàn):和悦貌。(28)旦旦:诚恳的样子。反:即“返”字。不思其反:言不想那样的生活再回来。(29)反是不思:是重复上句的意思,变换句法为的是和下句叶韵。哉(古读如兹zī):语气词;末句等于说撇开算了罢!

当年发誓偕白头,如今未老心先忧。淇水滔滔终有岸,沼泽虽宽有尽头。回想少时多欢乐,谈笑之间露温柔。海誓山盟犹在耳,那料反目竞成仇。莫再回想背盟事,既已终结便罢休。

align=right>雷雷

诗经·卫风·氓 篇5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折叠

词句注释

1.氓:《说文》“氓,民也。”本义为外来的百姓,这里指自彼来此之民,男子之代称。蚩(chī)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一说憨厚、老实的样子。

2.3.贸:交易。抱布贸丝是以物易物。

“匪来”二句:是说那人并非真来买丝,是找我商量事情来了。所商量的事情就是结婚。匪:通“非”,读为“fěi”。即:走近,靠近。谋:商量。古音咪(mī)。

4.5.6.淇:卫国河名。今河南淇河。

顿丘:地名。今河南清丰。丘:古读如“欺”。

愆(qiān):过失,过错,这里指延误。这句是说并非我要拖延约定的婚期而不肯嫁,是因为你没有找好媒人。

7.8.9.将(qiāng):愿,请。无:通“毋”,不要。

乘:登上。垝(guǐ)垣(yuán):倒塌的墙壁。垝,倒塌。垣,墙壁。

复关:复,返。关:在往来要道所设的关卡。女望男到期来会。他来时一定要经过关门。一说“复”是关名。复关:卫国地名,指“氓”所居之地。

10.11.12.涕:眼泪;涟涟:涕泪下流貌。她初时不见彼氓回到关门来,以为他负约不来了,因而伤心泪下。载(zài):动词词头,无义。

尔卜尔筮(shì):烧灼龟甲的裂纹以判吉凶,叫做“卜”。用蓍(shī)草占卦叫做“筮”。体:指龟兆和卦兆,即卜筮的结果。

13.14.咎(jiù):不吉利,灾祸。无咎言:就是无凶卦。

贿:财物,指嫁妆,妆奁(lián)。以上四句是说你从卜筮看一看吉凶吧,只要卜筮的结果好,你就打发车子来迎娶,并将嫁妆搬去。

15.时期。沃若:犹“沃然”,像水浸润过一样有光泽。以上二句以桑的茂盛时期比自己恋爱满足,生活美好的16.于嗟鸠兮:于:通“吁”(xū)本义为表示惊怪、不然、感慨等,此处与嗟皆表感慨。鸠:斑鸠。传说斑鸠吃桑葚过多会醉。

17.18.19.耽(dān):迷恋,沉溺,贪乐太甚。说:通“脱”,解脱。

陨(yǔn):坠落,掉下。这里用黄叶落下比喻女子年老色衰。黄:变黄。其黄而陨:犹《裳裳者华》篇的“芸其黄矣”,芸也是黄色。20.21.22.23.24.25.徂(cú):往;徂尔:嫁到你家。食贫:过贫穷的生活。

汤(shāng)汤:水势浩大的样子。

渐(jiān):浸湿。帷(wéi)裳(cháng):车旁的布幔。以上两句是说被弃逐后渡淇水而归。不爽:没差错。

贰:“貣(tè)”的误字。“貣”就是“忒”,和“爽”同义。这里指爱情不专一。以上两句是说女方没有过失而男方行为不对。“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的意思是“女方没有什么差错过失,男方行为不对,对爱情不专一”。

26.27.28.29.30.31.32.33.34.35.罔:无,没有;极:标准,准则。

二三其德:在品德上三心二意,言行为前后不一致。

靡室劳矣:言所有的家庭劳作一身担负无余。室劳:家务劳动。靡:无。“夙兴”二句:就是说起早睡迟,朝朝如此,不能计算了。夙:早。兴:起来。

言既遂矣:“言”字为语助词,无义。既遂:就是《谷风》篇“既生既育”的意思,言愿望既然已经实现。咥(xì):笑的样子。以上两句是说兄弟还不晓得我的遭遇,见面时都讥笑我啊。静言思之:静下心来好好地想一想,言:音节助词,无实义。躬自悼矣:自身独自伤心。躬,自身;悼,伤心。

“及尔”二句:当初曾相约和你一同过到老,偕老之说徒然使我怨恨罢了。

隰(xí):低湿的地方;当作“湿”,水名,就是漯河,黄河的支流,流经卫国境内。泮(pàn):通“畔”水边,边岸。以上二句承上文,以水流必有畔岸,喻凡事都有边际,而自己愁思无尽。言外之意,如果和这样的男人偕老,那就苦海无边了。

36.37.38.39.40.韵。总角:古代男女未成年时把头发扎成丫髻,称总角。这里指代少年时代。宴:快乐。晏晏(yàn):欢乐,和悦的样子。旦旦:诚恳的样子。

反:即“返”字。不思其反:不曾想过会违背誓言。

反是不思:违反这些。是,指示代词,指代誓言。是重复上句的意思,变换句法为的是和下句叶41.已:了结,终止。焉哉(古读zī):语气词连用,加强语气,表示感叹。末句等于说撇开算了罢!国风·卫风·氓

第一章,追叙自己由初恋而定的婚;第二章,叙述自己陷入情网,冲破了媒妁之言的桎梏而与氓结婚;第三章,她对一群年青貌美的天真少女,现身说法地规劝她们不要沉醉于爱情,并指出男女不平等的现象;第四章,对氓的负心表示怨恨,她指出,这不是女人的差错,而是氓的反复无常;第五章,接着追叙她婚后的操劳、被虐和兄弟的讥笑而自伤不幸;第六章,叙述幼年彼此的友爱和今日的乖离,斥责氓的虚伪和欺骗,坚决表示和氓在感情上一刀两断。此诗通过弃妇的自述,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倍受压迫和摧残的情况。

译文

憨厚农家小伙子,怀抱布匹来换丝。其实不是真换丝,找个机会谈婚事。送郎送过淇水西,到了顿丘情依依。不是我愿误佳期,你无媒人失礼仪。望郎休要发脾气,秋天到了来迎娶。

爬上那垛破土墙,遥向复关凝神望。复关远在云雾中,不见情郎泪千行。情郎即从复关来,又说又笑喜洋洋。你去卜卦求神仙,没有凶兆心欢畅。赶着你的车子来,为我搬运好嫁妆。

桑树叶子未落时,缀满枝头绿萋萋。嘘嘘那些斑鸠儿,别把桑葚吃嘴里。哎呀年轻姑娘们,别对男人情依依。男人若是恋上你,要丢便丢太容易。女人若是恋男子,要想解脱难挣离。

桑树叶子落下了,枯黄憔悴任飘摇。自从嫁到你家来,三年穷苦受煎熬。淇水茫茫送我归,水溅车帷湿又潮。我做妻子没差错,是你男人太奸刁。反覆无常没准则,变心缺德耍花招。

婚后三年守妇道,繁重家务不辞劳。起早睡晚不嫌苦,忙里忙外非一朝。谁知家业已成后,渐渐对我施凶暴。兄弟不知我处境,个个见我哈哈笑。静下心来细细想,独自伤神泪暗抛。

诗经氓课堂实录 篇6

1、导入新课

师:“今天考考大家,我说上句,你们接下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下句是什么?”

生:“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师:“很好,那么有谁知道这句诗出自哪里呢?”

生A:“ 《诗经》。”

师:“对,这句是《诗经》的开篇《周南·关雎》中的诗句。《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为“十五国风”“二雅”“三颂”三大类,其中“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通过预习,已知《卫风·氓》是一首弃妇诗。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卫风·氓》,看看女主人公是如何叙述自己的辛酸历程的。”

2、请同学们朗读《卫风·氓》,要求:正音

本诗是四言诗,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例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可老师领读,示范朗读全诗,培养学生正确诵读习惯,及语感 。

3、研读课文

《卫风·氓》是一首叙事诗。叙事诗有故事情节,在叙事中有抒情、议论。作者用第一人称“我”来回忆追述,用对比的手法来叙事。

全诗分六章,每章十句。

第一部分(1、2)

翻译

师:“这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

生B:“讲述了女主人公和氓约定婚期。”

师:“不错,这一部分追述了女主人公的恋爱生活。同学们再思考一下,这一部分塑造了女主人公怎样的性格?”

生C:“从女主人公‘送子涉淇’ ,又劝氓‘无怒’,可看出女主人公是一个温柔的姑娘。”

生D:“‘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表现了女主人公的热情。”

师:“很好,很明显,女主人公是一个热情、温柔的姑娘。这一部分虽然没有直接写氓,但是‘将子无怒’ ,反面衬托出了男主人公氓的狡黠。从这一部分的词语,我们可以感受到女主人公的:热情、幸福。”

第二部分(3-5)

翻译

师:“这一部分是女主人公追述婚后生活。同学们根据翻译,默读一遍,思考各章分别讲了什么?”这一部分女主人公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生E:“第三章:以兴起,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

生F:“第四章:以兴起,概说‘三岁食贫’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生G:“第五章:简述自己婚后不幸生活的遭遇。”

师:“很好。这一部分运用了‘兴’的表现手法,同学们看到课后第三题,题目上很清楚的告诉我们:兴,就是以眼前景物引起所咏之辞。女主人公以桑叶的盛衰引起人生感慨,得出人生经验。那么在这一部分流露出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感情呢?”

生H:“悔恨、沉痛。”

第三部分(6)

翻译

师:“这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感情基调为何?”

在引导学生回答之后,明确:表述了“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决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感情基调:清醒、刚烈。

4、总结

学生自由讨论后,教师明确:本诗以一个普通妇女的口吻叙述自己从恋爱、结婚到被抛弃的过程,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5、布置作业

诗经氓翻译 篇7

人类的婚姻大致经历了群婚、对偶婚和一夫一妻制三个阶段。历史发展到周代, 人们已经认识到了“男女辨姓”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和“取 (娶) 妻不取 (娶) 同姓” (《礼记·曲礼上》) 的重要性, 认识到了婚姻、家庭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特殊作用, 使婚姻习俗的发展呈多样化态势。

“婚姻”之“婚”的本字为“黄昏”之“昏”, 《说文》认为, “礼, 娶妇以昏时, 故曰婚。”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要选择黄昏时分结为伉俪呢?这是因为在周代, “掠夺婚”仍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形式。《周易》虽是一部充满哲理趣味的筮卜之书, 其中也有不少掠夺婚的记载。如《屯卦》有:“乘马班如, 泣血涟如, 匪寇、婚媾”;《贲卦》中有”贲如皤如, 白马翰如, 匪冠、婚媾”。将”婚媾”同”寇” (强盗) 联系在一起, 说明了当时的婚姻手段与大盗抢劫财物相差无几, 它形象地再现了当年马蹄得得、哭声阵阵的抢婚场景。

第二种婚姻形式是“聘娶婚”。即由媒人为男女双方牵线搭桥。在“男女非有行媒, 不相知命” (《礼记·曲礼上》) 的婚姻观中, 这种靠“父母之命, 媒约之言”来决定男女终生的婚姻, 实际上是两个家庭的家长之间达成的一种交易, 那些被当着生育工具看待的女子, 她们不是出嫁, 而是被出卖。

在我国婚姻史的肇始阶段, 就已有媒人活动的身影。在周代就已经有媒灼来充当聘娶婚的主角是事实。《诗经·卫风·氓》中的“子无良谋”之“谋”通“媒”;《周礼·地官》中还专门设有“媒氏”一章;到了战国时代屈原的诗歌中, 亦有“心不同兮媒劳” (《湘君》) 、“吾令鸩鸟为媒” (《离骚》) 等关于“媒”氏的字眼;在《战国策·燕策》中有苏代的一段话:“周地贱媒, 为其两誉也。之男家曰‘女美’, 之女家曰‘男富’。然而周之俗, 不自为取 (娶) 妻。且夫处女无媒, 老且不嫁;舍媒而自衒, 弊而不售。顺而无败, 售而不弊者, 唯媒而已矣。”苏代是战国纵横家苏秦的弟弟, 他自比“媒人”, 不仅活画出了战国纵横家的嘴脸, 也透露出了当时媒人的行谋之术。媒人在上层社会也发挥着作用, 《左传·成公八年》记载的“宋公使华元来聘”, 这里的华元就扮演了媒翁的角色。周秦以后, 还专设“媒官”一职, 按正统的礼教指导管理婚嫁, 如《三国志》有“设为媒官, 始知聘媒”, 即如此。

第三种为自由恋爱式。在周代, 尽管有“男女不染坐”、“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命”以及“处女无媒, 老且不嫁”等礼教的束缚, 但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 就有大量的爱情赞歌。《邶风·静女》中那位俏皮的姑娘与小伙子在“城隅”约会时的“捉迷藏”的场面;《鄘风·柏舟》中的少女对那位“髡彼两髦”英俊少年的呼唤;《秦风·溱洧》中对情侣踏着轻盈的脚步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的情景……都是自由婚恋的表现。

更为新奇的是, 当时已出现了后世所谓的“私奔”现象。《诗经·王风·大车》有“岂不尔思, 畏子不敢”、“岂不尔思, 畏子不奔”, 就明显地带有呼唤对方外奔之意。又《左传·昭公十九年》载:“楚子之在蔡地, 郥阳封人女奔之, 生太子建。”《国语·周语》又载:

“恭王游于泾上, 密康公从, 有三女奔之。”这种大胆私奔的风气, 在道学家看来似乎有伤风雅, 但他正是当时的人们追求婚姻自由的典型反映。

到了东周时代, 统治阶级尽管对婚姻有种种限制, 但有时也网开一面, 给青年男女提供恋爱的季节。《周礼·地媒》有“仲春三月, 令会男女, 奔者不禁”, 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沉闷的婚娶局面, 有利于恋爱婚姻的健康发展。

第四种形式为政治──外交婚。这种婚姻往往是当时诸侯国之间尔虞我诈的产物。商周时代的姬姜二姓联姻以及后来的秦晋婚、秦楚婚、晋楚婚、齐鲁婚、燕赵婚等, 无不带有这种特点。在诸侯国“争地以战, 杀人盈野;争城以战, 杀人盈城”的汩汩血流中, 诸侯的未婚女子常常成了一种不可或缺的调节器。这既是她们的荣耀 (因为只有她们才有资格承担这个使命) , 又是她们的不幸 (几乎毫无爱情可言) , 她们常被视为外交礼品互相赠送, 给人类的婚姻蒙上了一层庸俗的政治阴影。鲁僖公二十二年, 楚子因为在泓这个地方打败了侵略郑国的宋国, 所以, 在郑国酬谢之时, 楚子“取 (娶) 郑二姬以归”作为报偿。

《氓》中男女主人公的恋爱方式是哪一类呢?且看女主人公追忆的一段前尘往事:“氓之蚩蚩, 抱布贸丝。匪来贸丝, 来即我谋。”这女子的叙述, 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 是“氓”主动大胆地向她示爱, 他们是自由恋爱的。不仅如此, 从“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来看, 女主人公与氓还是青梅竹马, 从小就已经打下了深厚的感情基础。可以判别女主人公和氓是两小无猜。女主人公对氓是“乘彼垝垣, 以望复关。不见复关, 泣涕涟涟。既见复关, 载笑载言”, 可谓是一日不见, 如隔三秋啊, 一会儿见不到心上人, 就茶不思, 饭不想, 泪水涟涟, 见到了日思暮想的心上人, 就破涕为笑, 女主人公对心上人的深情由此可鉴。氓对自己的心上人也是“信誓旦旦”, 海誓山盟, 感情笃深。所以, “氓之蚩蚩, 抱布贸丝。匪来贸丝, 来即我谋”, 向我们透漏一个信息:在两情相悦的基础上, 氓是自动大胆地向女主人公求爱示爱的, 他们二人的结合, 有热烈豪放的感情作基础。

从以上的诗句我们可以看出, 诗中的男女主人公既可以两小无猜, 一同游玩, 又可以双双成对出入, 你来我往, 毫无顾忌。春秋战国时期, 先民在情恋方面, 自在的空间确实很大, 情爱自在的世风世俗可见一斑。这一时期的青年男女由对异性的审美而到心灵的触动, 从而相互深深吸引, 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事例, 在《诗经》里多有出现。“窃窕淑女, 君子好逑”的《周南·关雎》赫然放在《诗经》开篇第一首的位置上, 颇能说明问题。另一首诗《陈风·东门之池》与《关雎》异曲同工, 俱为男子思慕意中人的心声。而怀春女子思慕男子之诗, 在《诗经》中亦多见。《郑风·子衿》、《郑风·溱洧》等篇即属此类。这些自由恋爱的恋人们有时还私赠情物, 以表心志, 并形之于歌咏。“自牧归荑, 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 美人之贻。” (《邶风·静女》) 相赠的情物中寄寓的感情是多么美好而深厚啊。对于周朝人们婚恋习俗中尚留有的开放、自由的浪漫气息, 于此可以领悟一二。

周朝的婚姻习俗发展得十分成熟, 这在婚礼的过程上得到了充分体现。不同等级层次的社会成员的婚礼在一些关键环节上是有差异的。《仪礼·士昏礼》记载了当时“士”的规范化的婚姻应当通过的“六礼”: (1) 纳采, 即男方请媒人向女方送礼品求婚; (2) 问名, 即男方请媒人询问女子姓名、生辰, 卜于宗庙, 请示吉凶; (3) 纳吉, 即卜得吉兆后即定婚姻; (4) 纳征, 又称纳币, 即男方使人送聘礼到女家; (5) 请期, 即商请女方择定婚期; (6) 亲迎, 即在结婚当日, 男方迎娶女子至家。至此, 婚礼始告完成, 婚姻也最终成立。令人注意的是婚礼中的步骤“问名”和“纳吉”, 都包含了上古占卜的仪式。这种占卜仪式是周朝人的宗教观念、尊祖敬天思想的具体体现, 在婚礼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氓》中就曾形象地提到结婚要事先占卜“尔卜尔筮, 体无咎言”, 向至高无上而又神秘莫测的鬼神请示吉凶, 卦无凶兆, 这样婚姻才得以顺利进行。

另外, 媒人在婚姻缔结中的作用也值得重视, “纳采”中即有媒人参与, 没有媒人则“六礼”无从进行。“媒”是中国特有的婚姻风俗的产物, 远在西周已经产生了媒妁风俗。春秋时期的婚姻缔结, “媒”已经普遍介入。《幽风·伐柯》中说:“伐柯伐柯, 匪斧不克。娶妻如何?匪媒不得!”从诗句中可以看出, “媒”已经是婚姻中社会化了的规范, 没有媒人, 便难以成就婚姻, 媒人是婚姻过程中使婚姻具有合理性的一个重要的牵线人和见证人。“媒”的重要性于此可见一斑。《氓》中的男女主人公虽然情投意合、两情相悦, 但想要成婚诚非易事。“匪我愆期, 子无良媒”, 主要原因, 就是氓未聘得良媒, 因而《氓》中的女主人公不敢也不愿仓促草率地嫁给他。因为谁若无“媒”而自行成婚, 便会被视为叛逆行为, 为社会所不耻。而一旦聘得了媒人, “请期”、“亲迎”等仪式即可举行, 所谓“将子无怒, 秋以为期”、“以尔车来, 以我贿迁”, 有情人便可终成眷属。诗歌《氓》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当时缔结婚姻的形式, 诚为难能可贵。直至现代, 在一些地区, 我们仍然可以清晰地看见周朝婚俗的流风遗韵。

当氓变心以后, 女主人公想起以前的情意与誓言, 发出了“及尔偕老, 老使我怨”、“反是不思, 亦已焉哉”的愤怒呼声, 感情决绝而强烈。要深入地理解被弃女子的感情, 尚需关注周代婚姻的解除制度。周朝婚姻解除的决定权操纵在男方手里, 《仪礼·丧服》中即载有“七出三不去”制度。所谓“三不去”, 即已婚妇女在三种情况下, 可以不被夫家休弃。“三不去”的设立, 对于男方滥用“七出”权利任意去妻作了一定的限制。“三不去”内容之一是“前贫贱后富贵, 不去。”按诗中内容来看, 诗中女主人公应在此“不去”之列, 她曾追述自己婚后不幸的生活:“自我徂尔, 三岁食贫”、“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言既遂矣, 至于暴矣。”为人妻后, 生活清苦, 辛勤劳作, 在她的操持下, 家境才得以好转, 而丈夫竟对她很凶暴了。不当“去”而终遭“弃”, 面对这种置婚姻礼仪于不顾的野蛮行为, 追忆往昔, 人何以堪!其心境之悲哀、怨愤、凄凉、痛苦, 足以打动人心。

《氓》中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诗经》中颇多弃妇诗, 而弃妇诗的多见, 绝非偶然。这与那时的社会已经进入了男权制时代, 男性为主要的社会生产力量, 导致女子依附地位的产生有关。通过《小雅·斯干》, 我们可以看到当时人们对待一个新生男孩和女孩的不同习俗。“乃生男子, 载寝之床, 载衣之裳, 载弄之璋。”“乃生女子, 载寝之地, 载衣之褐, 载弄之瓦。”生下男孩, 则让他睡床上, 给他穿华美衣服, 给他玩弄美玉。生下女孩, 则让她睡地铺, 给她穿粗布衣服, 只能给她玩瓦器。男子与女子在家庭之中地位的尊卑高下, 从呱呱落地时就已确定。在如此社会背景下, 男子始乱终弃、喜新厌旧, 造成诸多痛苦的弃妇也就不足为奇了。倘在母权制的时代, 女性尚处在婚姻关系的中心地位时, 这样的弃妇现象是无法想像的。《氓》中弃妇的悲哀, 不仅是个人的悲哀, 而且是男权制社会里所有弃妇的共同悲哀!一首《卫风·氓》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周朝社会的婚恋风俗。总之, 《氓》诗虽短, 全篇仅有240个字, 但它向我们显露了周代先民的婚俗观, 为我们研讨周代婚俗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素材。

摘要:周代是我国礼制的开始, 在婚俗观方面也呈现出异彩纷呈的特点, 本文就从《氓》这一首叙事诗来了解周代先民的婚俗观。分析在这样特定的婚俗观下人物的命运走向。

关键词:诗经,氓,周代,婚俗观

参考文献

[1]刘冬颖.执子之手——《诗经》爱情往事[M]中华书局, 2010.

[2]闻一多.诗经新义[M]中华书局, 1980.

诗经氓翻译 篇8

关键词:《卫风·氓》 氓 蚩蚩 性格

《氓》是《诗经·卫风》中的一首弃妇诗。对氓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之时,笔者对“蚩蚩”这一表现氓主要性格的词语颇有感触。原文是“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蚩”,《说文》释为形声字。从虫,之声。本义:蚩虫。《康熙字典》解为:[唐韵]赤之切[韵会]充之切,音妛。蟲名。[六书正讹]凡無知者,皆以蚩名之。《新华字典》解为(1)无知,痴愚;(2)古,同“嗤”,讥笑。(3)古同“媸”,丑陋。对于“蚩蚩”,《毛诗》注:“蚩蚩者,敦厚之貌。”朱熹《诗集注》:“蚩蚩,无知之貌。”马瑞辰《传笺通释》:“蚩蚩,痴昧之貌。”王力主编《古代汉语》训释:“蚩蚩,忠厚的样子。”宋王禹偁《君者以百姓为天赋》:“徒观乎浩浩玄穹,蚩蚩黔首。”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张诚》:“翁辍泣愕然,不能喜,亦不能悲,蚩蚩以立。”

氓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敦厚老实。他越过淇水,走过顿丘,前来我谋,看似诚心可嘉,真心可感,爱心让人动容,再加上憨厚的模样,很容易让年纪轻轻的少女觉得这样的人才可以托付终身,可以信赖,可以长相厮守。而由“抱布贸丝”一句可知,氓是一个商人,一个生意人,这样的人多数是有心计的,否则他如何做生意?从“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就证明了这一点。贸丝只是一个借口,而真正的目的是来求婚。氓看中的是女子的美貌、能干、嫁妆,当美貌不在,嫁妆归己的时候,他的真实嘴脸也就暴露出来,看似蚩蚩,最终还是“至于暴矣”。也就是说,当氓的目的达到之后,他就对这个女子粗暴起来。因此,从这一点可知,“蚩蚩”不仅表现忠厚老实,实际上可以看到在这一伪善的外表下其内心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也就是说他是一个有心计的人。原来那一片“信誓旦旦”是假忠诚,那一脸“蚩蚩”是假厚道。

同时,“蚩”同“嗤”,有讥笑、嬉笑之意。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为氓把求婚当成了儿戏。现代社会中的求婚、结婚也有一个繁杂的程序,尽管我们常说婚姻是男女当事人双方的事,其实也是两个家庭的事。那么,古代社会男女婚姻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是氓一个人假借贸丝来求婚,没有“父母之命”,更没有“媒妁之言”,而是自由恋爱,“秋以为期”私订终身。可见把一个严肃的恋爱婚姻家庭问题,当成了一件在嬉笑中就可以完成的事,仅从这一点也可以预示其结局的悲剧性。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婴宁》一文,有一段内容描写婴宁的性格,其中用到“嗤嗤”一词:“媪又唤曰:‘婴宁,汝姨兄在此。户外嗤嗤笑不已。”这里的“嗤嗤”是天真的、没有心蒂的内心世界的真实表露,同时也能看到在没有受到当时社会的污染,而生活在鬼的世界中的婴宁的本质。“嗤嗤”是其天性、本性、真性情。这与氓的“嗤嗤”是大相径庭的。

也许读者会问:氓在结婚前为什么要那么认真地去占卜,要“尔卜尔筮,体无咎言”才行,那不是希望能和这个女子白头到老吗?如果真的这样,为什么女子会发出“及尔偕老,老使我怨”的哀鸣。究其原因就在于氓的“二三其德”。这不难理解氓占卜是有目的的,他图的是女子的貌美,女子的嫁妆。也许读者会问,氓本身是个贸丝的商人,商人行商的目的就是积累财富,他怎么会看重女子那一点点的嫁妆?且往后看下文,当女子嫁过去后“三岁食贫”,而且“靡室劳矣”、“靡有朝矣”,长年累月辛苦操劳,却一直过着穷苦的生活。如果氓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他怎么忍心让心爱的妻子日夜操劳,缺衣少食。由此可见氓是一个没有责任心、没有良心的人。即使作为商人,也是失败的。

另外,“蚩”同“媸”,有丑陋之意。《后汉书》:有“孰知其蚩妍。”陆机《文赋》:“妍蚩好恶,可得而言。” 妍和蚩对用,妍是美好的、美丽的,蚩是丑恶的。这不仅指外貌,也指其内心。而纵观氓的所作所为,氓就是一个心口不一,貌似憨厚,而内心丑恶的人。

上一篇:创业资料创业者必看下一篇:《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读后感300字二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