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先进事迹材料

2024-06-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银行先进事迹材料(精选8篇)

银行先进事迹材料 篇1

一、重系统建设,夯实“创争”基础

分行一直将“创建学习型组织”放在经营管理的重要位置,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提高全员综合素质,增强竞争实力。学习型组织创建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持续的系统工程,需要系统定位,清晰思路。为此分行坚持抓了五个一:

一是一个兼容并蓄的理论基础。分行创建学习型组织主要依托三个支点:第一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作为创建的指针;第二把当今世界最前沿的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作为创建的重要内容;第三把“胆剑”文化和分行企业文化建设中长期积淀的理念,如勤奋好学、吃苦耐劳,敢于竞争等结合起来,作为创建的文化传承。

二是一个始终坚持的核心理念。建设学习型银行,提升知识生产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分行创建学习型组织始终坚持的一个核心理念。分行领导把“学”作为创建活动的源头手段,通过“学”,使员工熟知理念,认识规律,把握实质,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加强“习”的工作,建立把先进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机制和平台,鼓励员工积极主动运用知识,创造性地发展业务和强化管理。使“学习长才干,智慧增绩效”成为全行员工深刻认同的学习理念。

三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创争目标。在创争过程中,确立了一个循序渐进的工作目标,即通过“创争”活动,倡导愉快学习、快乐工作、健康生活;同时以完备的工作制度、学习制度、约束激励制度,维护员工学习权利,为员工接受教育与培训提供平等机会和保障措施;最终使员工的学习热情、学习成果和劳动创造得到充分的发挥,形成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以学习推动工作、以工作促进学习的局面,实现学习成果与工作成就的共享与互动。

四是一套持续创建的激励措施。在全行推行员工每年40小时学习培训制度。结合国内外形势,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结合岗位工作实际,加强业务技能学习;结合人的全面发展,加强科技文化新知识学习。围绕提升广大员工综合能力素质,推进学习教育管理的组织化、系统化、制度化,培养和造就富有学习力、创新力和竞争力的高素质员工队伍。鼓励员工自学成才。出台了《中国银行绍兴分行学历教育费用报销暂行办法》,鼓励和支持员工利用业务时间参加适合分行业务工作需要的国民教育、高等院校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整体素质,目前全行大中专人员比例达到94%以上,成为全行可持续发展的黄金资源。

五是一个作风务实的领导机构。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机构是“创争”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并取得成效的基础。分行专门成立了一把手任组长,工会、人力资源部、监察部等相关部门主任为成员的“创争”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工会,分工明确,职责到人,措施有力。健全学习责任体系,软指标变成硬任务。将员工的学习与成长作为一个重要的管理维度直接与绩效挂钩,通过考核员工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反映员工整体的生产力,促使各行抓紧、抓好员工的学习提高,提升员工的整体学习“产能”。

二、重自主创新,激发“创争”内动力

分行在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中,紧紧围绕科教兴行战略,重视自主创新,积极在全行营造“创新受鼓励,创新受尊重”的良好文化氛围。

二是教育工程建设。全面开展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首先,创新培训方式,在全省金融系统第一家与浙江大学联办“现代金融管理高级研修班”,历时近二年,提高各级管理层的经营管理水平。同时,充分利用内部局域网和办公系统,上传各种制度文件、风险警示、操作提示,形成知识库雏形,并根据学习的重点配套开辟相应的内网学教互动的学习论坛,满足员工个性化、差异化和随时性的学习培训需求。分行与时俱进,目前正在开发ei系统,构筑真正的远程网络教育培训平台。其次,适时调整员工队伍结构,以合理的竞争机制来激发广大员工的进取心和学习意识,促使员工更加注重平时的学习和知识积累;第三,加强各类员工的适应性培训,特别是在对新上岗或将上岗客户经理和柜员的岗位适应性培训方面作进一步探索。同时,积极利用知识竞赛、网上互动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活跃学习培训气氛。第四,抓实测评,提高员工技能。通过强机制、明奖惩、造氛围,大力开展技能练兵工作,明确提出“重视”、“认真”、“严格”、“有成效”的工作要求,通过“组织到位”、“教育到位”、“保障到位”、“测评到位”、“考核到位”五个到位,使员工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在XX年10月份总行举行的测评中,取得了综合能手率继续保持100%的优异成绩。分行已连续四届荣获省中行系统业务技术大比武团体第一名,业务技术能手率连续十余年名列全省系统前列。

三是文化工程建设。将学习型组织的理念,渗透到员工喜闻乐见的活动中,以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如知识竞赛、征文活动、读一本好书等形式,不断激发员工的求知欲望,丰富“创争”内容。XX年分行开展了“学习、思考、创新”征文活动,“庆祝建党85周年”诗歌征集活动,“转变观念、规范行为、加快发展、迎接上市”专题教育征文活动,举办了全辖“强化遵纪守法合规意识,建立规范和谐员工关系”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等,激发广大员工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创新,积极投身中行股份制改革和业务发展的热情。

四、重载体结合,增强“创争”持续力

“创争”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分行在开展活动中注重抓好几个结合,即与作风建设相结合、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与各类创建活动相结合,在结合中不断深化“创争”活动,丰富活动内容,进一步增强“创争”持续力。

一是与作风建设相结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思想作风、学习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建设。分行班子十分重视调查研究,紧密结合经济金融发展形势,围绕分行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活动。同时,创新调研方法,使调查研究成为自觉的行为和决策的依据。在市场分析、当地经济特点、资产业务的突破口、中间业务着力点、国际结算“一户一策”等业务开拓、提升内控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做过深入调查研究,既寻到了发展对策,又将学风建设带到了基层,深化了“创争”活动。

二是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全面推进企业文化落地工作,努力建设以“追求卓越”为核心理念、以“诚信、绩效、责任、和谐、卓越”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聚焦全行员工的目标愿景,促进全体员工自觉遵循“爱行敬业、勤勉俭朴、客户至上、诚实守信、依法合规”的行为准则。通过开展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文化体育活动,完善“民办公助、全民运动”平台,让“运动成为习惯,和谐成为主题”的意识深入人心,在增强全员体质的同时,促进和谐团队、和谐分行建设。

三是与各类创建活动相结合。在“文明行业”、“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巾帼示范岗”等各类创建活动中,注重员工的参与积极性,注重创建过程,不断丰富创建内容,发挥整体联动,提高创建水平,引导广大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爱行爱岗的热忱,努力培育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团队精神、公德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的员工队伍。

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和企业核心竞争力,让每个员工都活出生命的意义,达到企业与员工双赢的目的。分行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在系统思考中前进,在组织学习中提升,在理念观念中超越,取得了丰硕成果,使全行的经营管理取得了优良的业绩:

一是赢利水平再创新高,资本管理逐步加强。XX年,分行综合赢利水平再创新高,全行实现本外币营业利润76735万元,同比增长19.82%;税后净利润49509万元,同比增长14.08%;人均税后利润31.61万元,同比增长14.82%。

二是存贷款快速协调发展,资产负债运行良好。XX年末,人民币存款余额为257.08亿元,比年初新增43.02亿元,四行余额市场占有率为23.08%,比年初提高0.22个百分点。人民币金融机构存款达12.50亿元,比年初新增1.48亿元,完成省行计划246%。外币存款余额为2.01亿美元,比年初新增173万美元,余额四行市场占有率为59.68%,比年初提高0.44个百分点,全口径余额市场占有率为52.52%,比年初提高2.02个百分点。到XX年末,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02.41亿元,比年初新增42.83亿元,同比多增39.3亿元。

三是中间业务高速增长,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XX年,分行实现中间业务净收入16493万元,同比增长39.12%,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业务收入的比重为14.61%,同比增加2.29个百分点,实现了中间业务净收入增幅连续多年保持40%左右的高增长格局。

四是资产质量保持良好,风险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XX年末,不良资产余额为26447万元,比年初下降2920万元,不良资产比率为1.19%,比年初下降0.43个百分点。本外币贷款收息率达99.77%。

银行先进事迹材料 篇2

三年间, 抚顺分行新增各项存款30.1亿元, 平均每年增长10亿元, 余额达166亿元, 负债业务接近全国50强水平。为企业办理票据融资、投放贷款332.5亿元, 累计清收处置不良贷款27.3亿元, 不良贷款率下降了42个百分点。累计实现拨备后利润4.4亿元, 上缴各项税款3.4亿元, 在全国工行282家二级分行综合绩效考核排名中, 由原来的230位跃升至130位, 位次进步100名。银行卡发卡量和消费额翻番增长, 综合考核稳居全国二级分行30强。

三年间, 抚顺分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 除继续保持“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外, 先后连续3年获省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 连续2年被辽宁省总工会和省金融办评为优秀经营企业和金融服务先进单位, 被市委、市政府评为为经济建设服务最佳单位和双十佳先进单位, 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形象。

三年间, 抚顺分行行长宋吉利先后当选为辽宁省劳动模范, 十、十一届省人大代表, 抚顺市劳动模范, 辽宁省优秀经营者, “十七大”安全保卫先进个人, 多次获得系统内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数字是枯燥的, 也是生动的。透过这些跳跃的数字, 我们看到的是抚顺工行人追求卓越的勇气和决心。今天的抚顺分行, 不仅金融产品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和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且能为客户全方位提供安全、快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为“您身边的银行, 可信赖的银行”植入新的元素, 迸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夯实基础, 准确定位整体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 决定发展之路。2006年, 宋吉利上任伊始, 正值工商银行完成股改上市实现“华丽转身”的关键时刻, 面对新形势和激烈的市场竞争, 宋吉利和分行班子成员不惟简单的思维定式和以往的经验, 而是着眼于抚顺地区相生相长、合拍律动的实际, 广泛深入调查研究, 在抚顺分行经营发展的各个重要时期, 先后提出具有导向意义的整体思路。针对全行经营实际, 提出了严管理、抓素质、增存款、压不良、促营销、创效益“十八字”经营策略, 准确把握了抓好抚顺分行经营管理的工作主线。并确定了“三为重”管理定位, 即业务发展上, 以推进经营战略转型为重, 经营战略上, 以创建“文明银行”为重, 管理目标上, 以全员和谐进步为重。继而把有形经营定位和无形管理导向有机结合起来, 成为指导和推动实践的强大推手。抚顺分行当年实现拨备前利润11937万元, 同比增盈20605万元。

2007年, 根据案防整改工作的巨大压力, 及时提出了案件防范工作与党委全年工作、与全行经营工作、与各专业基础管理、与执行规章制度、与落实检查责任制、与单位绩效考核、与管理者业绩评价、与选拔任用干部、与全员行为动态管理相结合的“九个结合”工作方针, 为合规有序经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8年末, 经过前两年的抓管理、打基础, 抚顺分行基本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宋吉利着眼于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把2009年确定为“管理、经营、服务”的提升年, 并以创建“文明银行”活动为载体, 经过一至两年努力, 把一个经营效益较差、贷款质量较低、绩效等级排名偏后的分行, 打造成人均利润12万元以上、不良贷款率4%以下、绩效等级达到B级、综合考评为优秀、主要经营指标走在同业前列的良好银行, 并逐步向优良银行迈进。

战略目标的及时调整, 导向作用带来优良经营业绩。三年间, 抚顺分行创上缴利税、实现利润、存贷款增长、票据融资、资产质量、中间业务收入、银行卡等多项建行史上的最好水平。

二、强身健体, 努力探索转型发展之路

优化收益结构, 增强创收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 银行业进入客户买方市场, 金融服务市场的需求层次也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 客户的需求从过去将银行当成“存钱罐”, 通过储蓄存款获得利息并保障安全, 发展到将银行当成“理财师”, 进行支付结算、贷款融资、经营投资和综合理财等等, 为满足广大客户这一快速变化的金融需求, 抚顺分行及时跟进, 快速实现角色转换, 开展了一系列经营战略转型实践。进行了资产结构、负债结构、收益结构、客户结构和人员结构等方面的调整和重组, 开展了全面优化资产和负债的攻坚战。通过加强成本分析, 存贷款期限结构的匹配分析, 减少高成本负债, 稳步提高收益、服务和抗风险能力, 努力在风险可控和流动性保障的前提下实现收益的最大化。抚顺分行与新宾满族自治县农电局签订了全省第一单网上银行企业年金服务协议;成功办理全省第一笔返售信贷资产业务;先后营销间接银团贷款14.8亿元;为抚顺发电有限公司办理国内首笔双保理业务7000万元……仅2008年一年就实现破产清算专项顾问收入600多万元, 票据理财收入196万元, 三年来, 中间业务收入以每年1000多万元的速度在递增, 收益占比逐年提高, 走出了一条创新与转型相结合、业务发展与经营效益同步增长的新路子, 成功实现了收益由过去单一依靠存贷利差向多元化的转变。

随着国家、企业和个人财富的不断积累, 管理财富已成为银行业新的角色。为了实现角色的转换, 抚顺分行从经营理念、网点布局、产品结构和服务营销等多方面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改造, 在向国际一流金融企业迈进的同时, 正一步步向一流的财富管理银行靠近。

强化机构效能, 提升竞争能力。完善的机制可以有效地激发人、规范人, 持久推动企业又快又好发展。抚顺分行创造性地实行了机构扁平化改革, 按照效能化的原则合理设置机构, 以服务市场和客户为前提, 把过去单一的业务网点改造成多功能理财中心, 同时通过推进人力资源项目提升, 一方面狠抓员工的学习和培训, 三年累计投入培训费用1000多万元, 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和国家认证的专业理财人才, 如今该行员工90%以上是专科以上学历;另一方面积极搭建岗位平台, 鼓励员工竞争上岗, 在全行形成了“岗位靠竞争, 晋升靠能力, 收入靠贡献”的浓厚氛围。为了使员工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该行将人力费用重点向一线员工倾斜, 不仅为全行员工建立了企业年金和大额医疗补充保险, 提升了全员住房公积金缴纳标准, 而且通过落实登记考核及业绩贡献薪酬机制, 千方百计提高全员收入和保障水平。效益的连锁反映, 榜样的昭示力量, 效率与激情, 管理与效益, 都在和谐的共鸣中变成客观的实实在在。

深化服务机制, 提升服务能力。作为社会窗口服务单位, 抚顺分行通过实施精品网点建设战略, 投入2000多万元进行网点改造, 新建贵宾理财中心10个, 培养和组建了197人的客户经理队伍, 为客户提供“一对一”的服务, 在大型营业网点设客户休闲等候区、叫号机等服务设施, 实行人性化服务, 为方便客户办理业务, 还在全市设立了2个自助银行和100多台ATM自助存取款机。

抚顺分行率先在金融系统实行“行长坐堂”制度, 各级行长坐到一线网点办公, 零距离为客户服务。同时, 为了加强对服务的监管力度, 有偿从社会各界招聘了30名服务社会监督员, 把服务好坏的评判权交给社会和客户, 促进了全行服务水平的提高。

三、服务地方永不懈怠谋双赢

“携手并进、共赢未来。”是抚顺分行宋吉利行长常说的一句话。三年来, 抚顺分行始终把“休戚相关、荣辱与共”作为企业的责任和使命, 围绕地方关于振兴抚顺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 克服行业信贷政策对地区企业融资的不利因素, 想方设法运用信贷政策, 千方百计为企业“输血”、“造血”, 帮助企业化解资金难题。

去年9月, 抚顺某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经营中遇到资金困难, 抚顺分行得知这一信息后, 立即派人前去了解情况, 在企业缺乏评级授信的情况下, 通过办理无追索权国内双保理业务, 为企业融资7000万元, 这笔资金不仅给了企业厚积薄发的力量, 更给了企业再发展的信心, 这一业务不但开创了工行系统此类业务的先河, 而且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提供了良好的参考与借鉴。

三年来, 抚顺分行在过去投放贷款近150亿元的基础上, 通过票据、银团和项目等融资业务, 先后为抚顺地方发电、冶金、通讯等多家大中型企业解决各类资金需求近百亿元, 给企业经营和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撑, 为抚顺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动力。

帮助企业减负不惜代价是抚顺分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又一强力之举。由于历史的原因, 抚顺地方大部分企业身上都背有沉重的贷款包袱, 是企业转制和经营发展的巨大障碍。

抚顺某大型钢铁集团是分行多年的合作伙伴, 因市场原因企业生产遇到了资金困难, 当时正赶上5.6亿元银行贷款到期, 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等因素影响, 难以获得新增授信, 眼看着资金链就要断掉。听说情况后, 抚顺分行领导几次进京, 向总行请示汇报, 为企业争取信贷政策。真情撼天地, 经过不懈的努力, 最终为企业办理再融资5.6亿元, 既帮助企业度过了难关, 又为企业信用升级创造了条件。为了帮助抚顺某大型国有企业转制重组, 积极向工总行申请扶持政策, 消化债务包袱, 促成了企业的成功转型。

为了帮助企业减负, 抚顺分行每年都提取几亿元的拨备资金 (仅去年就提取了近3亿元) , 先后为抚顺地方等十几户国有大中型企业累计处置、核销不良贷款24.2亿元。抚顺分行还从关心抚顺百姓生活的大局出发, 主动帮助市政府解决关乎民生的公用事业单位生存和发展的矛盾, 为抚顺自来水、煤气、公汽和热力等四家公共企业一次减轻了债务包袱近4000万元。正是抚顺分行这样的付出和奉献, 才换来了许许多多企业新的生机和活力。

此外, 抚顺分行积极参与社会扶贫济困等献爱心活动。用真情实意回报社会, 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去年四川汶川发生地震, 牵动了抚顺分行干部员工的心, 分行党委第一时间发出号召, 干部员工纷纷响应, 通过特殊党费、特殊团费等多种方式为灾区捐款, 先后为灾区捐款50多万元。新宾苇子峪富家村是该行的对口帮扶对象, 为了改变该村的面貌, 倾注了抚顺分行无限的爱, 派专人常年驻扎、先后投入11万多元为其打井、修建文化广场、添置文化图书用品等, 深深感动了那里的村民。每年春节前夕, 该行都组织干部员工带着慰问品走访敬老院、儿童福利院, 深入社区慰问贫困居民。工行之善举, 令社会赞扬。“工行”悄然占领了抚顺人的“心”。

银行先进事迹材料 篇3

摘要:在我国金融市场加速开放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构建先进的风险管理模式已成为国内商业银行加快建立现代公司治理机制、打造核心竞争力、落实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本文借鉴国际先进商业银行经验,结合国内银行的实际情况,提出我国商业银行构建先进风险管理模式的基本战略。希望能够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理论发展和实践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模式全面风险管理

1 我国商业银行构建先进的风险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风险管理是贯穿商业银行所有经营管理活动的永恒主题,风险管理能力是商业银行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之后,商业银行的风险出现了新的特点,除信用风险外,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开始成为国际先进银行关注的重点,以2004年6月《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正式颁布为标志,现代商业银行进入了全面风险管理阶段。商业银行对风险管理的认知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随着建行、中行、工行等几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先后公开上市,国内银行业既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考验。从外部来看,随着我国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我国银行业将全面对外开放,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内,中国商业银行将面临更为激烈的同业竞争。这种竞争,表面上是金融产品、服务质量、市场份额的竞争,但更深层次的是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和运作方式的竞争,是一种体制和机制上的竞争。面对竞争,改革是我们应对挑战的必然选择,先进风险管理模式的构建更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提升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从内部来看,上市后国内商业银行将面临着更为严格的市场监管和公众的关注,增加盈利、提高对股东回报的要求将会更高。从国际金融危机和一些欧美大型金融机构倒闭的教训中,市场已经认识到风险是银行从事业务活动所必须花费的成本,良好的风险管理能力是实现股东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保障。只有具备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与国际活跃银行同台竞技,才能获得高于市场平均利润的超额回报,才能确保持续获得股东和投资者的支持和投入。实践证明,风险管理能力是营造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此,持续改善风险管理能力、打造核心竞争力仍是未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一项长期重要的任务。

2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模式现状

多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与内控管理体系建设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风险管理水平取得了长足进步。2004年中国建设银行在借鉴国际一流商业银行经验的基础上,开始探索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模式,2005年在国内同业中率先推出了风险垂直管理体制改革,旨在构建集中、垂直的全面风险管理体制,经过两年多的改革和探索,目前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与国际一流银行比较,仍存在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有待深化,风险管理尚未全面融入业务流程,风险控制过于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科学的计量工具对业务决策的支持还相当欠缺,等等。在当前外部同业竞争形势日趋激烈、银行利差空间日渐缩小的外部经营环境下,加快深化风险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建立有效平衡风险与回报的运行机制己成当务之急。因此,构建先进的风险管理模式,不仅是中国商业银行与国际先进商业银行进行竞争的外部需要,也是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和落实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

3 我国商业银行构建先进的风险管理模式的对策和建议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模式的构建应充分借鉴国际先进银行的经验,结合实际情况,遵循全面风险管理、集中管理、垂直管理、独立性和程序性的原则,构建以“风险官制度”、“风险垂直管理”、“风险经理客户经理平行作业”三项制度为标志的,全方位、全过程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

3.1 建立“风险官制度” 在总行设置风险管理委员会和首席风险官,各业务单元及各级分行设风险官,同时在首席风险官下设置专门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以及操作风险的管理机构,并通过总行风险管理部将风险管理决策职能集中于首席风险官。首席风险官要听取各业务单元风险主管的汇报,并指导所属部门在相应层面根据风险状况及其趋势的演变调整风险应对策略,在综合各方面风险管理报告内容的基础上,首席风险官可直接向行长汇报,也可直接向董事会汇报。

3.2 推行“垂直管理” 我国商业银行要组织实施“风险管理部门垂直管理”,实行在首席风险官统一领导下的“下管一级”和“分类管理”模式,应实行上级行风险管理部门对下级行风险管理部门负责人和同级业务部门“风险管理窗口”负责人的直接管理和考核,下级行风险管理人员和风险窗口管理人员在所管辖的区域和领域内全面监控执行总行风险管理政策,包括搭建运作组织,推广风险管理工具,量化评估与分析报告等,以利于总行风险管理部门综合归纳各区域、各领域的风险暴露,进行全面风险整合和对冲,实现对整个机构的积极风险配置。

3.3 优化业务流程 对各类授信业务流程的改进优化要运用科学方法,将“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体现在业务经营和风险控制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普遍存在控制过度和控制不足并存,信贷经营、信贷审批和风险管理人员在授信申报审批反复次数较多,市场响应效率需要提高等问题。“以客户为中心”的模式使客户经理职责逐步向专业客户营销和客户关系维护方向集中,使风险经理职责逐步向专业的风险分析评价与监测控制方向集中,进一步强化专职贷款审批人在信贷审批中的作用,以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推行“双签”审批制,逐步扩大“双签”范围,提高业务效率。根据相关配套改革的进度、风险管理工具完善程度和外部经营环境改善,进一步解放前台部门生产力,更好地平衡风险与回报。

3.4 完善配套机制 首先,要建立业绩考核机制。构建先进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模式必须建立一套适应新体制的考核机制,尽快实现对风险控制人员的统一管理,研究制定风险控制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标准、程序及管理制度,建立人员激励约束机制和准入退出机制。加强培训,建设一支政治上合格、业务上过硬的风险管理专家队伍。其次,要建立推行风险报告制和授权制度。要对所有业务流程和关键风险点实施有效监控,对重大风险事项及时预警和报告,要改变单纯对机构授权的法人授权模式,研究建立与垂直化矩阵式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相配套的法人授权管理模式,推行信贷审批风险管理总监负责制,特别是应在信贷审批权上试行“授权到人”的机制,建立有效的权责对应机制。再次,要建立业务流程优化机制。按照改革方案要求,尽快制定和完善平行作业实施办法,正确处理风险经理和客户经理的关系,准确界定好二者的工作边界,建立起平行作业机制。做到职责清晰,责任明确,流程顺畅,运转有效。最后,完善信贷审批机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信贷审批标准,优化审批流程,切实提高审批效率和审批质量。将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风险管理策略、业务发展要求与市场信息、客户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将前中后台的价值取向统一起来,形成我国商业银行整体风险偏好选择。并据以制定符合风险管理要求和市场竞争需要的具体的信贷审批标准,从而引导前台经营部门有效选择客户,使审批人员审批依据明确,决策透明,保证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真正得以落实,促进市场竞争和价值创造能力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章彰.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银行柜员先进事迹材料 篇4

xx,女,25岁,xxxx年参加工作,大专文化,自从xxxx年就开始担任银行会计接柜,记账及现金出纳出点工作。

xx同志就像她的名字一样,让人觉得温柔温馨。她所从事的柜员工作性质,几年来她的阳光般灿烂的微笑,热心周到的服务,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客户对她的评论“样子美的美,笑容甜的甜,处事稳的稳”。这个笑在阳光下的姑娘简单而快乐,她以微笑服务的样子,成为我们银行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有一次有一位打扮时髦的年轻女孩到我们柜台存500元人民币,但xx同志发现其中有一张币值100元的人民币是假币,就当面收缴,并在人民币上盖了“假币”的戳记,这是女孩怒气冲天,硬是要xx同志将假币拿出柜台给她看,但根据规定受到假币不能再交予持有的人。因此那个女孩更加恼火了,在营业大厅大声吼骂:“你们什么银行啊,你们凭什么说是假币”。面对这样尴尬的局面xx同志并没有恼怒,而是面带笑容的说,“这位小姐,对于这张假币,如果你有什么异议,可以凭《假币收纳凭证》到中国人民银行去进行鉴定,如果有需要我可以陪你一起去,请你理解一下我们的工作好吗?谢谢你”。为了不影响其他办理业务的客户,xx同志把这位小姐引领的大厅的另一旁坐下。这是女孩的态度才有一些软化,xx同志不短的跟这位小姐解释假币流通对社会带来的危害,并对这位小姐说:“想一下如果您这样的生气,还要流通这张假币。下次不就会还有另外一个人跟您一样的受害者吗”.这是那个小姐脸上露出了微笑,事情就这样的被我们的xx同志解决了。记得还有一次一位老乡生从家骑了将近一个小时的自行车来我们银行申办信用卡,xx同志在了解他的来意之后耐心的指导他填写有关内容,在交谈中知道这位老先生是一位退休中学教师,家里老伴重病住院需要钱,所以特地来我们银行办信用卡,知道这种情况后就耐心的和其他客户做了解释优先给老先生办理了信用卡,当一切手续办妥之后,老先生高兴的踏上回家的路,过了半个小时在临下班的时间xx同志在整理柜台前的资料时发现老先生落下的身份证和电话薄。就根据电话薄通知了老先生的有关亲人。在得知老先生的老伴在县城医院,无法联系老先生。xx同志考虑到老先生肯定正在着急当中。再说银行到县城的如果汽车快的话也就半个小时。于是下班后情急之下xx同志没有回家一口气冲进了县城医院。当时老先生特别的感激,并打电话到我们银行表示感谢。

银行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篇5

**农行是乐清市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助推器。一批批民营企业在他的大力扶持帮助下茁壮成长,从昔日的家庭作坊发展到今日的集团公司。乐清农行,在发展企业的同时也发展了自己。

抢市场独占半壁江山

至20xx年8月底,**农行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达43.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26.9亿元,存、贷款余额在当地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的占比分别为46.52和52.36,用当地人的话说,农行独占半壁江山。上年实现利润5018万元,全省农行排名第3位,全国农行排名第30位,人均创利10.8万元。综合业绩全省第一。

1994年,乐清市工农中建四大商业银行还处于同一起跑线,彼此之间的不相上下。没有存款就没有银行,抓存款首先要建设好网点。从1995年开始,乐清农行大打网点形象和服务品牌。当别的银行热衷于修建支行机关办公楼的时候,他们已经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始了网点建设和调整,不断改善营业环境。并创新机制,抢道前进,使得各项业务迅速发展驶上快车道。存款总量每年以5亿元以上(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县级支行)的速度增长,现在的存款总量是1994年底的6倍强。存款增量连续6年在四大商业银行中占比高达60左右。负债结构合理,低成本存款占比在50以上。不良贷款占比始终保持在4以下,20xx年仅为2%。这组数字令当地同行羡慕不已。

把先机大胆扶持民营经济

针对乐清民营经济占主导地位、市场经济发达的实际情况,乐清农行审时度势,及早转变观念,在80年代国家还没有明确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时,敢于打破条条框框,突破政策束缚。信贷资金投放不唯“姓资姓社”成份论,不看出身看效益,大胆支持当地个私经济。先后制订《关于加大信贷力度,促进中小型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完善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意见》等办法,明确把民营企业作为信贷资金重点支持对象,对中小股份制企业、个体、私营企业,产品有市场、经济效益好、综合还贷能力强、技术含量和管理水平高、有发展前景的企业都进行大力支持。

正泰集团和德力西集团是乐清农行一手扶持长大成才的全国百强民营企业,是全国无区域企业集团。正泰集团和德力西集团的前身同是乐清求精开关厂(1991年一分为二),是乐清市的一家作坊式小厂,创办于1984年。初创时,只有5万元资产,20平方米厂房,8名员工。经过的发展,正泰集团现已有员工5000余人,厂房面积20万平方米,总资产11亿元,规模名列全国名营企业500强第7位。德力西集团与正泰规模相当。“正泰”商标和“德力西”商标被认定为中国弛名商标。20xx年正泰集团实现工业总产值42亿元,利税2.73亿元。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是全国九届人大代表。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朱鎔基、李瑞环、胡锦涛等同志曾多次前来视察正泰和德力西。

正泰和德力西两大集团的发展壮大,乐清农行倾注了大量心血。在其发展期间向这两家企业共注入资金累计10多亿元,贷款授信额达1.7亿元。17年的银企精诚合作,使乐清农行与正泰集团、德力西集团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正泰和德力西成了乐清农行的忠诚客户。

创新信贷管理紧守银行生命线

这是一组令金融界惊叹和折服的数字:去年乐清支行累计发放贷款38.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3.5亿元,不良贷款占比仅为2,低于全省乃至全国同业平均水平。表内利息收回率达100.68,贷款综合利息收回率达98.85。信贷资产质量在全省农行系统中名列第一,是全国农行信贷管理先进单位。

乐清农行视资产质量为银行生命线,坚持依法管贷,规范信贷运作机制,严把信贷风险防范关。在信贷资产质量管理上,全国农行系统首创“六要素”管理法,重点突出企业法人代表的品行、企业自有资金比例、企业货款归行率、企业的日均存款余额、企业的销售纳税额、企业固定资产规模的管理。建立授信和授权相结合的贷款管理办法,取消6个分理处贷款审批权限。实行审贷分离,明确岗位职责。建立责、权、利相结合资产质量岗位责任制,全国农行系统第一个制订《资产质量奖惩办法》、《信贷员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不同岗位信贷人员承担经济责任的量化指标。严格监督考核措施,坚持“按季考核、年度考评、划分责任、处罚到人”。建立部门及个人清收不良贷款责任制,把信贷资产质量指标分解落实到分理处信贷员,支行业务部门与基层单位挂钩考核,形成全行上下一条心,紧密配合,共同构筑资产安全区。

推“三大超越”服务心系每位客户

“超越柜台、超越时空、超越服务内容”三大超越服务是乐清农行围绕市场,围绕客户,在实践工作中长期坚持的一大服务特色,是他们在市场竞争中的制胜法宝。

超越柜台就是对客户的服务不仅仅局限在柜台内,不受三尺柜台的约束,走出柜台,为客户提供上门服务。如上门为企业办理贷款手续,为学校上门代收学费,为企业代发工资,为存款大户代办票据和存取款接送服务等等。这一系列上门服务措施,拉近了银行与客户之间的距离,也缩短了存款归行的时间。

超越时空就是服务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即不受8小时工作时间和地理区域的限制。对乐清虹桥分理处的员工们来说,在单位共进大年三十年夜饭已成了惯例,因为每年的除夕夜营业时间都要到晚上8点才能结束。让职工们倍感温暖的是,每顿年夜饭,支行一把手都亲自作陪。在这里没有午休和双休日,客户随到随办,每天送走最后一位顾客的时间方为下班的时间。“让客户满意”成了每个乐清支行员工的服务准则。此外,乐清农行坚持“立足乐清,走向全国”的经营方针,把服务撒向全国各地。只要有乐清人集中经商的地方,就有乐清农行提供的汇兑、结算等系列金融服务。把在外经商的乐清市民的存款从千里之外汇聚到乐清农行。

超越服务内容是指服务不仅仅停留在银行的业务范围,大到为客户经营出谋划策,小到为客户帮忙处理家庭琐事,只要是客户的需要就是他们的服务内容。如一些在外经商的客户,无暇照顾家中老小,他们就经常上门看望、关照,使这些身在异乡的客户深受感动。一些企业在申办手续碰到困难时,他们利用自己信息灵、接触面广等特点,主动为企业咨询,甚至代为奔走、操办。在企业需要帮助的时候,都能及时予以大力支持,排忧解难。

抓精神文明树一流社会形象

在各项业务快速发展、物质文明喜获丰收的同时,乐清支行的精神文明建设也丝毫不逊色。在这里,有全国农行精神文明建设示范窗口、浙江省农行系统先进单位虹桥分理处,有浙江省农行系统文明警队,有浙江省农行系统先进党支部,有浙江省农行系统行风建设先进单位柳市分理处,有浙江省农行系统优秀共产党员、浙江省农行系统先进工作者、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刘金宣。

在这里,支行领导班子勤政廉政,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员工们精神焕发、斗志昂扬,以行为家、敬业爱岗精神蔚然成风。政治思想工作、职业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常抓不懈,在员工中掀起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良好风气。以“铸造行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开展得有声有色,为员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营造“团结、敬业、进取、务实”的企业精神。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有一支训练有素、技艺精湛的职工业余篮球队。球队队员都是支行每年在接收的大中专毕业生、部队复退军人时,特意挑选的具有体育特长特别是篮球专长人员,有一位还是从市体委挖过来的体校毕业生,还有几位是支行出资委托乐清市少年体校、温州市体校代为培养的体育特长生。这支球队在当地组织的各项赛事中,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堪称无敌先锋。打出了士气,打出了名气,鼓舞了人心,鼓舞了信心,振奋了精神,凝聚了合力。成了乐清农行在当地的形象代言人和流动风景线。

银行申报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篇6

近几年来,中信银行南京分行国际业务部始终坚持“文化领航、制度保航”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抓教育,围绕经营中心抓管理,努力弘扬绩效文化、团队文化、创新文化、学习文化、奉献文化,全面充实中信银行南京分行国际业务品牌内涵,打造品牌效应,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截止2006年底,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连续4年保持业务增长和收益增长都在45%以上,2006年实现收付汇总量20多亿美元,实现中间业务收入和贸易融资利息收入双超3000多万元的成绩,与此同时还带动了公司业务和零售业务的发展。南京分行国际业务部先后获得“江苏省青年文明号”、中信银行“青年文明号”、江苏省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申报“优秀集体”等荣誉称号;同时,还涌现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国际信用证专家”、“青年岗位能手”、“审单能手”等一大批先进个人。

一、将部门的经营愿景与个人的职业生涯设计有机结合,让“争创一流,部门与员工、部门与客户共成长”成为全体员工行动的共同愿景,建立起学习型组织的目标体系

近年来,随着银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经营模式和赢利模式的不断调整,国际业务已经成为越来越多银行重点发展的业务,市场压力越来越沉重,为此,中信银行南京分行国际业务部不仅制定了短期的经营目标,还制定了长期的目标体系:以“学习”为龙头,以“创新”为动力,充分挖掘和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员工的综合业务水平,提升对外的服务质量,从而达到“争创一流国际业务品牌,在服务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超越,与客户共成长,让员工与部门在共同成长的过程中共享部门的经营成果”的共同愿景。据此,制定了相关的实施办法,例如:在各岗位间实行轮岗制,不同的岗位提供相关的培训机会,鼓励员工的再学习,激励员工参加相关资格证书的学习等等,保持了“国际信用证专家”和“国际保理专家”资格通过人数始终排在同业和本系统中的前列;在业务操作中,倡导员工打破旧的思维惯性,通过学习,达到创新的目的,已经有多个系统创新被中信银行或其他兄弟分行吸收采纳。

二、坚持以“以人为本”为切入点,注重对人才的培养与使用,打造亲情化的部门氛围、团结拼搏的团队精神和学习型的团队组织,这是推动南京分行国际业务的发展的基础,也是打造学习型组织的学习体系重要环节工作帮手网

多年来,南京分行国际业务部十分重视学习型团队组织的建设,在政策和资源上有所倾斜,积极鼓励员工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和职业资格培训、考试,每年都会选送优秀的员工参加ICC的培训,南京分行国际业务部通过全球信用证专家资格的考试人数就有13位,通过人数位居系统前列,还有多人通过了保理资格认证考试等等。南京分行国际业务部内部每条业务主线都定期举办业务讨论会,在讨论中进一步加深对业务基本知识的理解和同业的新动态。南京分行国际业务部还积极地推动轮岗制度,既给员工提供更为广阔发展空间,又增进了岗位间的理解和互助。针对南京分行国际业务部工作的特点和各岗位的贡献度,南京分行国际业务部制定了较为科学的内部奖惩机制,积极推行“以激励机制为核心”的内部考核制度。

三、以“再学习”为载体,以创新文化提升国际业务核心竞争力,是南京分行国际业务发展的源动力,并成为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核心任务

银行先进事迹材料 篇7

一、本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由于本课程涉及的内容众多, 涵盖的领域广泛, 因此, 如何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得心应手是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 传统的成型技术都未必弄清楚, 新颖、前沿的技术对其学习的难度将更大。

2.由于本课程的特点 (领域多、基本概念多) , 导致图片和文字所占的比例较大, 学生理解困难, 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对于大多数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 在ppt中文字和图片是主要的内容呈现方式, 且以学生被动听、教师“满堂灌”为主的教学方式, 但是, 由于本课程具有领域广等特点, 如果再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 学生理解是非常困难的。

3.传统教师配置难以满足课程教学需求。对于传统教学而言, 一门课程由1-2名教师进行教学。但是, 对于材料先进成型技术这门课程而言, 传统的教师配置难以满足课程教学的需求。这主要是由于本课程涉及的专业领域多, 且内容均为本领域的前沿内容, 那么1名专业教师对如此多的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前沿技术和理论熟悉, 这是很难达到的, 也是不现实的。

二、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针对以上本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我们也尝试着进行一些改革与思考, 具体如下:

1.鼓励以教师科研为主的学生实践。本课程与“材料成形技术基础”课程的特点比较类似, 即知识覆盖面广, 实践性强。对于“材料成形技术基础”课程而言, 相关教育同行提出要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 必需加强实践教学, 对实践教学时间、内容进行合理安排, 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效果[1]。但是, 本课程完全不同, 由于是前沿类课程, 很多技术和方法都是比较新颖的, 现阶段实验室条件可能达不到要求, 因此, 强制性的安排相关实践教学课程并不适合本课程。不过, 不同的专业教师有自己主要的科研方向, 在该方向上专业教师一般是紧跟前沿, 因此, 可以尝试通过引导本科生参与到不同专业教师在研的科研项目以及工程项目中去, 进而使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某些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概念, 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积极性, 本课程的教学应该从传统的、僵化的灌输式的教学改为教师讲授与学生分析研究相结合, 并应用音像、CAI、多媒体、试题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实现交互式教学, 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 改善教学效果, 提高教学质量[2]。此外, 教师可以在平时的科研活动中尽量收集、整理现场照片及视频等资料[3], 这都有助于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有条件的前提下, 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实验室中相关的专业设备和操作过程。

3.考核方式多元化。由于课程特点的改变, 该课程的考核方式也应该尝试改革, 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在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主体的考核方法的基础上[2], 增加平时成绩的考核方式和方法, 多方面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 可以将课堂提问的表现纳入平时成绩考核。此外, 条件允许的话, 可以把学生进行分成若干个小组, 要求每个小组针对某个实际的问题或某个小的专业领域进行查阅文献资料, 最终形成书面的调查报告[4], 同时安排时间进行演讲汇报, 由教师课堂评价和提问报告中的任意成员。最后, 教师根据调查报告、汇报演讲和课堂提问的情况对该组的每一位学生进行打分并纳入平时成绩。通过课程考核方式的多元化, 一方面可以较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加强学生与学生、老师之间的交流, 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评价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知程度, 使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而有趣。

4.专业教师分模块教学。为了充分发挥不同专业教师在各自领域的专长, 进一步给学生讲授更多新的前沿知识和技术, 可以尝试采用多学科、多专业教师共同教授本课程的教学模式。将本课程按专业分成若干个模块, 不同专业教师教授不同的模块, 这样很好的避免了教师自身知识的局限性, 更能满足本课程的教学需求。

三、结语

本文针对当前《材料先进成型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和思考。通过鼓励以教师科研为主的学生实践、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考核方式多元化以及专业教师分模块教学等措施, 有望调动学生在学习本课程过程中的积极性,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参考文献

[1]贺毅强.“材料成形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淮海工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4, 12 (12) :135-136.

[2]吴树森, 柳玉起, 熊建钢, 蔡启舟, 王桂兰, 余圣甫.《材料成形理论基础》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探讨[J].理工高教研究, 2005, 24 (5) :62-63.

[3]吴伟辉.地方本科院校《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研究[J].学理论, 2011, (18) :250-252.

银行先进事迹材料 篇8

【摘要】大学专业课程内容的设置应当以学科特色为出发点,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兼顾产业现状和升级需求,体现课程的差异化和特色,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学生们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等教育;专业课程;内容设置

中图分类号:TB30-4;G712

《先进材料连接技术》是焊接技术及工程专业或者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特色选修课,主要介绍常用先进材料的应用、焊接性问题及解决方案。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将了解先进材料的发展趋势,了解先进材料连接技术的发展现状,掌握常用先进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特点,握常用先进材料的焊接性以及常用解决方案。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題。

首先,需要明确材料体系的选择。先进材料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随着国内外对材料研究工作深度的增加,对材料结构和性能的理解不断加深,一些新材料不断涌现。但是这些新材料的研究工作还不够系统,有些研究结果还存在一些相互矛盾的地方,因此并不完全适合作为教学内容。考虑到我校以交通运输及载运工具为学科特色,以及载运工具的轻量化行业发展趋势,确定了载运工具轻量化材料为课程内容选择的主要原则。据此确立了铝合金、钛合金、镁合金、陶瓷、异质材料等作为课程的主干。

对于每一个材料体系,其中包括的材料种类也是非常多的。例如铝合金中就包括了不同强化类型的铝合金。而不同类型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组织特征和性能特点,这造成了他们焊接性的上独特性。受到教学时数的限制,考虑到载运工具轻量化的原则,同时注重联系行业实际,在具体材料的选择上确定以飞机、汽车和高铁制造业中最常用的相应牌号材料为课程的分支。

其次,需要明确各材料的连接方法。材料的连接方法是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常用的连接方法包括粘结、铆接、栓接、焊接等。对于焊接方法还存在固相焊、液相焊、固液两相焊三大类方法,每大类焊接方法中又包含很多具体的焊接技术。考虑到载运工具的制造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选择了焊接方法。而对于具体的材料体系,主要选择在行业中应用最多的焊接技术。

此外,同时兼顾目前最常用的焊接技术以及未来产业涉及可能采用的焊接技术。这样的课程内容设置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现代高等教育已经逐渐成为大众化的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必须适应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营养。现代科技知识急剧膨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和产业不断升级,这些对学生们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此,课程内容应该加强与社会和产业发展的相联系,并保持开放性和灵活性,为学生们的终身学习和从事未来的专业活动奠定基础。

最后,还需要明确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区隔。本课程中涉及了多种载运工具中使用的轻量化材料。教学目标中需要学生们掌握这些材料的焊接性问题及解决方案。这些内容与先修课程《金属焊接性》、《电弧焊基础》、《高能束焊接》等貌似存在较大的重叠部分。因此,使学生们了解这些课程内容之间的连续性和区隔十分重要而且非常必须。否则,容易降低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降低教学效果。

我校焊接技术及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兼顾了学科分类和学科发展的需求,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为特色,着力培养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金属焊接性》是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金属材料在熔焊条件下,有关化学和物理冶金方面的普遍规律,及在特定条件下金属材料的焊接性。《电弧焊基础》是专业核心课程,主要介绍焊接电弧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常用电弧焊技术的基本原理、冶金特点和工艺成形特点,包括CO2气体保护焊、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熔化极氩弧焊、埋弧焊等电弧焊技术。《高能束焊接》是专业特色选修课,主要介绍激光束、电子束和离子束三种高能束的焊接原理、工艺及适用范围。这三个课程本身是有一定联系并且有自身的显著特色。《金属焊接性》主要介绍的是材料在熔焊条件下的冶金反应及冶金缺陷的防治。涉及的工艺方法是低能量密度的传统熔焊方法,主要关注的是材料的冶金反应特性,不涉及或者很少涉及焊接方法的影响。《电弧焊基础》主要介绍常见焊接方法的冶金特点和工艺成形特点。重点关注的是常用传统熔焊工艺方法对焊接成形的影响,模糊了材料的特征,形成了与《金属焊接性》的区隔。《高能束焊接》主要针对的是高能量密度的三种焊接方法,其焊接原理、冶金特性和工艺成型特点都与低能量密度的传统熔焊方法有显著不同,从而形成了与《金属焊接性》和《电弧焊基础》的区隔。《先进材料连接技术》是针对的是不同先进材料的焊接性问题及解决方案,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质。其中涉及到的部分材料的焊接性问题,在《金属焊接性》中有提及。为了解决先进材料的焊接性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涉及不同的焊接方法,这与《电弧焊基础》和《高能束焊接》相联系。但是,本课程基于载运工具轻量化的产业背景,针对轻量化材料的组织性能、焊接性和解决方案进行一体化的介绍分析,具有很强的产业背景和针对性。针对具体的材料体系,由产品需求为引导,确定对材料组织性能和焊接结构性能的需求。由此需求分析各焊接方法的适用性及容易出现的焊接缺陷及解决方案。辅助以实际应用案例,帮助学生们综合理解、应用、拓展、探究所学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们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杨亭亭, 纪平, 李松. 专业设置改革与多元组合课程体系设计[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23, (4): 74-78

[2] 贾宁, 孙绍荣. 教育文化困境中的大学专业课程结构设置问题[J]. 阴山学刊, 2012, 25(1): 119-123

[3]闫飞龙. 大学本科课程内容的选择与配置[J]. 大学(学术版), 2012, (1): 17-25

[4] 肖凤娟, 杨惠芳, 彭正. 材料专业化学课程内容设置的改革与实践[J]. 化工高等教育, 2005, (2): 20-23

[5] 范波峰, 杨毓玲. 工程力学课程内容设置与教学过程设计探讨[J]. 教育教学论坛, 2015, (26): 121-122

[6] 李建慧, 端茂军. 结构力学课程内容设置及教学策略探讨[J].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14, 25(1): 75-77

基金项目: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先进材料连接技术》课程建设项目(No. k201605003)

上一篇:信访矛盾处理方法下一篇: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