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英语融合

2024-08-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信息技术英语融合(精选8篇)

信息技术英语融合 篇1

关键词:高中英语;信息结束;整合

“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教学的融合”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为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认知工具。身处教育第一线的英语教师如果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充分利用计算机及网络的优势,努力探寻多媒体与英语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会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教学整合的内涵

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不是简单的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一)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资源的整合。信息技术的整合打破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使英语课程资源更具人性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英语课程资源越来越多的呈现多媒化、网络化,使课程的学习融声音、图像、文字、视频、动画等于一体极大地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习效率。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使更大范围的英语资源为教学所用。利用信息技术,学生还可以进行网上在线学习或补习。

(二)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途径的整合。英语新课程倡导“任务型”教学途径。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使用英语完成任务。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多媒体教学与“任务型”教学的整合是极为方便的。他们在教学上有共同的理论基础,都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新知识必须依靠学习主体在自己原有相关背景经验的基础上建构,”都强调“意义侧重(meaning-focused)”。从实现的形式来看,他们都认为教学任务“应在一定的情境下完成”。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于英语教学,还有利于将设计的问题具体化,还原知识的背景,恢复其原来的生动性、丰富性,从而便于学生的“意义”建构。

(三)信息技术与英语学习策略的整合。教师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如借用网上的图片、图表、图像等非语言信息进行理解和表达,改进认知策略;在调控策略方面,可培养学生自觉地控制整个学习过程。在交际策略方面,我们可鼓励学生上网和美国、英语等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进行交流,以提高他们的英语交际水平;在资源策略方面,我们可以告诉他们一些英语学习网站,扩大其资源范围,让学生感受自我获取知识、自我更新的快乐。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教学整合的意义

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让英语课堂教学不再枯燥无味,给学生创设了大量的富有情趣的情景,满足了他们的强烈的求知欲望,让他们感受到了丰富多彩的英语世界,这种整合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丰富的网络资源为教师制作课件提供了所需的资料信息。英语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脚本时,需要大量的资料及信息源。在传统的教学中,这种资料主要局限在书本、图片、录音和录像等,这样的信息来源缺乏灵活性、方便性和交互性。教师可以将光盘、网络等途径获取声音、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方位信息用于课件制作,或者直接取材于互联网,这样就大大丰富了课件内容。互联网资源丰富,为教学提供了无所不有的信息,而英语教师利用互联网为教学服务又具有天然的优势――无语言障碍,即可以尽情使用国内外有价值的英语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方法更多样、更灵活。

(二)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优化课堂教学。通过精心准备,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电脑等先进的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从而可以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三)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信息技术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特有效果。它把电子媒体(数字化的文字、图形、动画、图像、音频和视频)充分地应用到英语课堂上。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能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能把大量抽象的字母符号通过图像、声音、语言环境,创设情景让学生进行情景再现,培养学生视听语言材料的习惯。

信息技术英语融合 篇2

一、信息技术融入英语阅读教学可行性分析

信息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已日益凸现, 在此无需赘述。然而, 为什么要以小学中高年级的英语阅读教学为切入口, 实现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融合?笔者认为, 这是由学校生源结构的特点和英语教学的内在要求所决定。

1. 小学中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的现实需求

首先, 信息技术的特征有助于小学英语教学效能的提升。信息技术具有良好的视觉、听觉冲击力和形象、生动、便捷、资源丰富、可重复性等特点能将图形、文字、动画、视频、声音等多种信息加工在一起, 具有丰富的图形功能, 美丽的图象画面, 美妙的音乐与配音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段, 使学生看得清楚, 听得真切, 感受深刻。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打破了教师作为单一知识来源和传统的知识传授者的格局。学生由被动的简单接受, 转变为主动的意义建构者和积极的学习者, 学生可以直接从信息化环境和数字资源中获取知识, 从而达成学习目标。

其次, 学校的生源特点和学情实际, 具有融入信息技术英语学习平台的现实需要。我校位于深圳市南山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水源保护区, 学生大多数为劳务工人员子女。由于家长文化水平不高, 工作时间长, 家庭教育缺乏相应能力和科学方法, 家长尤其缺乏对孩子进行英语辅导的能力。大多数孩子的家庭也没有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与条件。长期以来, 尽管学校师生都非常努力, 可是教学成绩和效果仍不尽人意。学生学了几年的英语, 难以用英语进行准确、连贯的表达, 即便能说几句, 语法、用词都是错误连篇。教师们为此很苦恼, 学生也觉得英语很难学, 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都不高。而信息技术以其鲜明的图像、生动的影像和灵活多变的特点, 能使学生获取极为丰富的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因此, 在这样的生源和学情实际下, 将信息技术与英语阅读教学有效融合, 既有现实的需求, 又非常必要。

2. 将信息技术与小学中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融合具有现实可能性

不可忽视的是, 12岁以前是孩子语言学习的关键期, 孩子在这个阶段学习语言, 接受能力强 , 模仿得比较准确。另外孩子好奇心强, 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 有探索新知的强烈意愿。因此, 英语教学必须抓住孩子语言的敏感期, 给学生提供正确、丰富的语言输入, 为学生奠定扎实的外语学习基础。这就为融入信息技术提供了现实可能。为此, 根据学校的生源特点和学情实际, 基于跨越式的教学理念, 笔者将英语阅读教学作为中高年级学生的应用教学的切入点, 使信息技术与英语阅读教学有机融合, 形成了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英语阅读教学。同时, 之所以以中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作为切入点, 还基于以下几点原因:其一, 在一二年的口语输入的基础上, 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单词量, 具备了一定阅读能力;其二, 三年级学生的自主性和目的性更强, “阅读”可以作为孩子课后自学的主要途径;其三, “阅读”对无语伴环境下的学习者来说, 是提供学习效果、增强学习成就感的可行性途径。

二、遵循学科特点, 建立适切的融合策略

信息技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于教学本身, 而非技术纯粹的呈现。教师将信息技术融入英语阅读教学, 一方面, 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特点, 实现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效能的目的;另一方面, 又必须坚持一切为了教学, 一切的教学为了学生成长的原则。英语学习必须是“以语言运用为中心”, 通过大量的练习运用, 在实际情境的运用中习得语言。那么, 教师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以及如何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教学内容准备合适的听读材料, 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大量有效听读, 从而到达提高英语教学效能的目的?这就需要我们对信息技术与英语阅读教学进行巧妙融合, 形成一系列融合策略。具体来说:

1. 问题导学策略——利用信息技术呈现听读时学生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听读之前, 教师通过信息技术, 在黑板上展示听读中需要思考的问题。比如:在读BEAUTIFUL SPRING时, 春天、冬天是怎么读的, 冬天过去了, 春天来了是怎么读的, 读FOUR SEASONS时提出:春夏秋冬是怎么读的?你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读SNOWMAN时, 提出雪人、手套是怎么读的?听HAPPY SPRING FESTIVAL时 , 提问学生春节怎么读?你除了喜欢圣诞节, 还喜欢什么节日?为学生提供一系列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有意识的听读, 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听读效果。

2.精选材料策略——利用信息技术, 提供合适的材料让学生进行听读

信息技术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材料。因此, 精选适合学生学习的材料非常重要。教师为孩子们准备的听读材料一般都应具备以下特点:一是儿歌短小精悍, 节奏感强, 朗朗上口;二是故事以动画故事为主, 图文并茂, 色彩丰富, 形象直观, 句子不长, 发音地道。三是一幅图配一句或几句话, 都配有按钮, 便于模仿和反复听读。对学生提出的听读要求是:要带着问题去听读, 每个故事要模仿3至5遍, 读会了一个故事再读第二个故事, 没有听懂的要反复听读。每个单元听读材料基本上按照儿歌故事这样的材料去进行准备。如在教学深港朗文版三年级上学期的Unit6 OUR FASHION SHOW时, 补充材料为:MY SCOCKS, WHAT’S IN THE BOX, SHOPPING, WHERE IS MY BLUE SHIRT。Unit7 WEATHER这个单元时, 课本上只有:hot, cold, rain, umbrella, raincoat, dry这几个单词, 句型:What’s the weather like? It’s cold, Put on... It’s hot. Take off..... 通过这样的学习孩子们对于天气还是理解得不够深刻, 怎么办?这时在学习A部分词汇时给孩子们准备了:儿歌“Rain, rain , go away”及“How is the weather”, 其内容是:How is the weather? It’s a fine day. How is the weather, It’s cloudy day. 等。这样的儿歌为第二课时学句型:What’s the weather like? 做了铺垫。在教第二课时学习了句型“What’s the weather like”后, 准备了“SPRING IS WARM, FOUR SEASONS, BEAUTIFUL SPRING, RAINY DAY, RAIN ON THE GRASS, SNOWMAN, WHAT’S THE WEATHER LIKE”等几个动画故事给学生们通过电脑进行听读。第三课时是THE SUN and THE WIND. 同时继续听第二课时的故事。Unit9 CHRISTMAS准备了儿歌MERRY CHRISTMAS, SANTA CLAUSE, JINGLE BELLS. 故事MERRY CHRISTMAS, SNOWMAN, CHRISTMAS IS COMING, HAPPY SPRING FWSTIVAL, CHILDREN’S DAY等等。总之听读的内容一定和教学内容息息相关, 是课堂内容的拓展。

3. 单词拼读策略——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阅读中出现的生难单词

在进行听读完后, 教师把会把部分听读材料投影在黑板上, 让学生进行朗读。朗读之前让学生在黑板上划出不懂的单词, 教师集中进行讲授, 在教学生单词时, 教师有意识的把语音融入单词, 利用变换字母的色彩提示孩子注意要学习的字母, 教会学生简单的拼读规则, 鼓励学生看到生单词有意识的去拼读。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 学生看着生单词试读能力有所提高。教学效果得到较大提升。

4. 口语练习策略——听读后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口语练习

在完成听读朗读练习后, 教师会根据情况准备口语材料, 让学生进行口语练习, 如在学习WEATHER这个单元之后, 给孩子们口语练习的材料:一幅中国的地图, 上面有几个主要的城市, 同时标有温度。让孩子们互相来做小小天气预报员。这时孩子们就根据图示, 说出图上某个城市的天气, 需要穿什么衣服, 可以吃什么, 喝什么, 做什么运动等。这样的口语练习, 学生不仅可以用上刚学到的新词汇, 最重要的培养了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 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发散思维。

5. 激趣提效策略——通过信息技术的视频、动画等效果呈现学生乐学的材料

小学生喜欢看动画。信息技术将英语故事、儿歌动画化, 用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 融英语学习于动画故事和儿歌之中, 使学生在快乐中不经意间完成了学习任务。如三年级WEATHER这个单元辅助的阅读故事和儿歌 , 孩子们对这些故事和儿歌充满了好奇和强烈的兴趣, 大大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 使其非常乐意去唱诵、听读。在唱诵听读的过程中, 孩子不仅复习了所学的单词, 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一些新的词汇, 如:fine, cloudy等新词汇。信息技术大大地丰富了英语教学的手段, 提高了课堂质效, 利用其便捷所能提供的大量丰富生动的儿歌、动画故事、短文等听读材料, 也彻底解决孩子们缺乏听读阅读材料、只跟着教师学习中国式英语的困境, 真正落实了教学要“以人为本”和“以语言运用为中心”的理念, 使孩子们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程度好的同学可以多读, 程度差一些的同学也能有所获益, 课堂中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教师们最大限度地做到了因材施教。

三、信息技术与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融合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信息技术与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机融合, 为师生构建了一个全新的英语阅读教学平台, 形成了一种极具活力和魅力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生态环境, 促进了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提高了英语教学的效能。

1. 提高教师英语教学能力

信息技术与英语阅读教学的融合, 不仅改变了教师思维方式和习惯, 也彻底改变了教学方式, 特别是改变了死啃书本、满堂灌的做法, 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得到更新, 教学思维更开阔了。在教学中, 老师们不再是只想到自己怎么去教了, 而是处处想到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常常思考的是:学生喜欢老师什么样的教学方式, 学生喜欢听读什么样的学习材料, 什么样的材料才能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以及与课程要求相吻合。总之,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实践过程中, 教师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也有很大提高, 学会了熟练做PPT, 学会了快速地在网上搜寻学习资源, 学会了有效地挑选阅读材料, 更加学会了与其他教师通过信息技术交流教学经验,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为教师的教学打开了一个广阔的天空, 教学能力在无形当中也得到提升。

2. 提升了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和水平

通过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融合, 不仅解决了孩子们家里没人辅导, 家里没法提供英语阅读资源的烦恼, 而且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信息技术为他们提供一个施展拳脚的平台, 充分开发了他们的英语学习潜能。在进行融合之前, 不管教师怎样努力, 每个班总有七八个学生为D级, 水平测试为C级, 口语和听力能力比较差, 教师用英语讲, 孩子也听不懂。在信息技术与英语进行了融合之后, 学生们有了非常明显的进步:一个班的及格率由85% 到97% 左右, 优秀率由20% 提升为55% 左右。一个班只有一两个孩子为D级, C级孩子也只有两三个, 基本都在B级以上, 平均水平接近A级。其不仅让孩子们成绩有了明显进步, 口语表达能力和听力也有了很大提高。更为重要的是, 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融合给孩子们带来了学科以外的长足进步。比如: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较以前更浓厚, 自信心和自学能力更强了, 有不懂的地方学生自己一定会去弄懂;学生上进心更强了, 行为自律能力得到提升, 自觉遵守纪律, 有礼貌, 很少有违反纪律的情况出现。

总之, 信息技术与英语阅读教学的融合, 使我们这样学校的孩子有了发展自己个性和潜力的平台, 最大程度的体现了教育公平, 给孩子带来更快成长的契机。当然在实际的实施当中, 还有待我们众多的教师去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怎样才能更为有效的利用好信息技术这个大平台, 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更为便利、高效的条件与通路。

摘要: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的发展, 给英语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在多媒体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 各种教学资源得到了更为广泛和有效的利用。因此,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 以阅读教学为切入点, 将信息技术融入英语阅读教学之中, 对于最大限度地实现因材施教, 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增强英语教学的效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融合,小学英语,课堂阅读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发展的新思路[J].基础教育参考, 2010, (1) :1.

[2]何克抗.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和语文教育的深化改革——对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的质疑[J].教育研究, 2004, (1) .

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融合探究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英语教学;解决探究

英语教学不同于数学、物理、化学有大量的实验技术讲解,英语本身不是我国母语,因此在学习上会受母语的影响,尤其是语法,与汉语相差较大。英语注重听、说、读、写,因此学习起来相对枯燥乏味一些,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改善现有的课堂学习方法。信息技术教学在英语教学中还属于探究阶段,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中十分重要。

一、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应用上存在的问题

1.多媒体运用不够灵活

课件制作耗费时间长,因此许多英语老师在上课时会根据课本任务提前做好多媒体课件。校园多媒体设备不安装网络,因此,老师上课时按照课件讲授无法让老师联系时事热点与同学们讨论,课堂下的学生还是只能按照老师的步骤进行学习。

2.课件制作不够生动

英语老师制作教学课件只会使用基础文档,大部分英语老师制作课件使用的是PowerPoint,课件中的内容也只存在图片和文字,沒有抓住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老师们依旧照本宣科,能够和学生进行互动的软件寥寥无几。这种课件与英语课本并无他意,只是以另一种形式展现在了学生眼前,课件本身制作不够生动或许刚开始学生还能感觉到新奇,但久而久之也就食之无味了。

3.教师授课方式陈旧

即使出现了多媒体教学,大部分教师的授课方式还是没有改变。中国式教学普遍的毛病就是强调学生记忆和背诵,忽略了实践活动能让学生印象更生动,学习更轻松。多媒体教学完全能让老师模拟场景进行教学,尤其是英语教学,但大部分的老师还是在强调学生的记和背。调查显示,近90%的学生很少在日常生活中与人进行英语对话,即使在书面上学生成绩不俗,但绝大多数学生不敢开口说话,学到的也只是“哑巴英语”。

二、国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国外课堂相对国内人数少,因此在课上老师可以顾及每一个学生,以学生为课堂上的中心,每位老师都能灵活应用多媒体设备。在某些课堂上,老师会将课件布置给学生为作业,并且不限定学生的完成时间,这样既保证了学生能够学习到知识,也锻炼了他们的计算机能力。国外校园多媒体设备安装网络,网速在10M以上,老师能够在课堂上立即搜索一些新奇的教学内容展现给学生。课堂生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也给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了一次良好的引导——计算机是用来学习的。

三、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融合建议

1.加强硬件设备

经过调查发现,我国大部分初中学校没有配备宽带网络,给教师上课带来了阻碍。加强硬件设施,可以让老师能够迅速连接时事资源,利用英语教学,开阔学生的视野,也给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做了一次示范。

2.融入现代信息

老师可以根据现代热点时事融入课件中,学生发现上课内容正是最近发生的实事,就调动了他们的参与性,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例如,在过去式语法学习单元,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发问:“What did you watch on TV yesterday?”学生可能回答:“I watch a soccer match yesterday.”这时学生有错,但不要立即指出,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播放一小段足球比赛的视频,然后接着说:“I think the football match is good.Thats what happened yesterday.Right?”学生在经过缓冲后可能意识到自己回答问题时用错时态,老师可以接着询问其他学生:“Did you watch the football match yesterday?”当其他学生回答出正确时态时,老师的教授目的也就达到了。

3.运用新的教学方式

听、说、读、写四种学习方法重心一直在读写,能够真正开口说英语的学生少之又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下载一些对话软件,直接在课堂上面使用,每堂课尽量以学生说为主。软件对话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再将软件对话逐渐引导到平常的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即使不在设备帮助下也能进行完整的对话。在培养学生说的能力的同时,也带动了学生听英语的能力,训练的越多学生的语感也会更加准确,这对于学生在进行阅读和写作训练时都会大有帮助。

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优势是让整堂课听起来更加生动活泼,再配合老师的讲解学生能够轻松地掌握知识要点。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对当今的教学现状将会有很大的改善,在拓展多媒体教学时也要注意回归本质,学生始终是教学的主体。

参考文献:

[1]李才琼.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融合应用[J].新课程学习:中,2014(10):208-209.

[2]徐慧姝.关于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小学电教:下,2013(6):53.

信息技术和化学教学的融合 篇4

作者:颜春邦

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第一中学

摘要:信息技术的这种多样化教学策略,对于化学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进行因人而异的学习很有帮助的。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和科学素养都有很大作用,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不再仅仅是辅助教与学的工具,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达到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要求,让信息技术和化学教育教学间实现完美融合。

关键词: 信息技术 高中 化学教育教学 融合 一,信息技术简介

“信息技术”,简而言之就是指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处理信息的技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是在信息获取、传递、加工、存储过程中所运用的技术总和。教育教学中所适用的“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数字化信息技术。

二,化学教育教学的核心

化学教学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立足于学生发展的需要,重视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选择的空间,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引导学生重视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通过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法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积极倡导学生的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和同学间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将学习变成自己的爱好和能力发展的起点。能在未来社会能生活好并能主动服务社会,服务国家和名族,能为快速适应社会变化并为全社会做贡献的健康(生理和心理)人

三,信息技术与化学教育教学融合的必要性和优点

【一】信息技术与化学教育教学融合的必要性

1.所谓 “融合”,是指将两种和两种以上的不同事物合成一体,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 ,当代信息社会,知识呈爆炸性增

长。时代要求受教育者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只靠文字教材和传统教学媒体(语言、黑板、粉笔、挂图、模型、标本等)的教育教学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因此我们必须根据不同学科的自身特点,有针对性的选用现代教学媒体,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和摄像机,将信息技术的教学与传统教学进行有效融合,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为解决知识总量的爆炸式增加与有限学习时间之间的矛盾,开辟新的途径和领域。

2.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已全面启动,各阶段的新课程标准已经逐步颁布实施,一个新的教材体系正在我们面前慢慢展开。我们应该积极利用这个过渡阶段尽快做出反映,逐步能动的调整、改进现行教学的方式、方法、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加强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的融合,以便更好的适应新课程标准,提高课堂效率,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到实处。将学生主导课堂,教师引导学习的理念变为现实。信息技术与化学教育教学融合的必要性、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融合是信息社会发展的需求

3.在新课程标准下,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实现中学化学的最优化教学,这是当前中学化学教师最关注的热点之一。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融合,能够创设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从而彻底改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达到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当前,我国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因此,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组织模式和策略研究成为教师教学科研的热点。从化学教学的沿袭来看,在实践中已形成了两种以教学活动中主客体的关系来划分的化学教学模式,即以学生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现代信息技术融入课堂,为化学教学构建了一个多媒体、网络和智能有机结合的个别化、交互式、开放性的动态情景,它与教学活动共存共生,随着教学活动进程的展开,整合教学正在促使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条件发生深刻的变化。

【二】 信息技术与化学教育教学融合的优点

1.使信息技术有机地与学科教学的课程主线、课程核心、课程资源以及课程教学技巧等融为一体,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促进教学内容与课改理念相集合的全新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上课和上网、上课和摄像技术、教学与常用软件的有机融合。

2.融合的内涵是指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课程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高效的化学教学方式。体现在改变传统观念、改进教与学的方法、增强教与学的效率和整合教学资源等方面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学的组织管理和教学过程的调控,对教学环境的要求比较低,教学效率比较高。课堂中的讲授、板

书、设问、讨论等环节的组合可以形成启发式教学方式与讨论式教学方式,可以充分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分析能力。3.为学生创造生动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经历学习、体验、实践,合作以及反思等过程,让信息技术与化学教育教学有机融合。网络化、虚拟化、国际化和个性化的学习视野,做到以人为本,创建新型教学结构,实现教育思想、教学观念的根本变革,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众多不足,改变了传统的知识存储、传播和提取方式,引起了教育新的变革。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使教学内容得到延伸。

4.信息技术是学生学得更好的工具,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进行融合。做到既能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全面掌握和理解,又不影响抓主要矛盾,同时提升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更好的为学生学好服务。信息技术可用于查找资料,答疑解惑,还可以呈现与教学有关的视频和图片,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这样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既体现了信息技术作为好的教学手段对课堂教学的支持作用,又突出了学科知识的重要性,使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实现完美融合。多媒体作为展示工具,能展现语言所无法描述的场景,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可以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会学”上,逐步要求学生能利用信息技术自主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利用一定的手段,呈现信息、分析原因、解释所用的查询策略,在分组学习中能根据不同成员提供的信息,对自己认知结构进行重新建构。形成组内生生互动、组际互动、师生互动等网络多向互动方式,极大地扩展学生进行知识探究的自主性。在这种宽松的网络学习气氛中,学生畅所欲言,每个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课堂学习资源的创造者。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求异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6.课堂教学中,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参与,教学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累加,而是彼此形成的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要正确处理技术因素,视教学为师生平等参与和互动的过程,教师切不可充当唯一的信息源,必须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运用 “现代信息技术”,更新教学理念。的因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做到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四,现实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要科学合理。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尚处于发展阶段,所以两者的融

合要科学合理,不能滥用,两者不能生拉硬扯的拼凑在一起。信息技术的应用一定要有利于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提升,不能过于看重了多媒体的展示效应,使教学活动偏离了教学重心,使学生对文本知识的感受仅仅停留在画面上,音效之中,无法将知识内化为能力。在教学设计中尽量减少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的因素,不能弱化了学生的课堂学习,要集合学生实际,教学内容实际科学合理融合,不能弄巧成拙帮倒忙。信息技术能让抽象知识形象化,但在内容解释上应用于教育教学中也有局限性,局限性在于无法像语言一样自由地传情达意,无法让学生领会画面背景后的深层次含义。因此,在这样的场景下,学生往往不能对教学内容形成真实的体察和感悟。信息技术要用在画龙点睛之处和语言描述所不能穷尽之处;

信息技术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具有其“特定的时空结构,是有一定限度的,特别要为那些无法用信息技术处理和表达的教学内容(如隐性知识)保留应有的空间。认识并处理好这样的限度,才是真正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也就是说,不能迷信信息技术,更不必刻意追求。应该根据现有条件客观的确定研究方向,并密切关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新动向,适时进行必要的调整。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要紧扣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

每一堂课,都应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上所用信息技术要紧扣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不能因信息技术的使用而

使课堂偏移了教学目标,干扰了学生与文本知识的密切接触,淡化了化学知识核心。要防止文本信息的过度膨胀,降低教学的效率,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目的是弥补传统教育中教学手段的不足,是用来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师在使用时要在促进学生思维拓展和丰富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上下功夫。教师要真正懂得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广阔性、直观性、形象性和互动性,目的是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大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让学生动手实践,动脑发表自己的主见。真正充分运用了信息技术手段和网络优势,以有效辅助活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这种基于网络环境的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开放式的学习,对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和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将产生更重要、积极的作用。

【三】,教师要加强学习计算机知识和化学学科教学法的学习,教育观念要与时俱进

教师要加强学习计算机知识和化学学科知识的学习,吃透教育教学的理念,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实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理解才会与时俱进。有不少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较多地停留在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技巧层面,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这种仅从技术层面来认识整合的理念不能适应信息技术给学科课程带来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影响。如果

仅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手段,难以引发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的变革。我们应当树立“融合”的理念,把信息技术作为构建自主探究学习环境的重要要素。信息技术不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而且是学习内容或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扮演学习、研究工具的角色,发挥学习环境的作用。要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的融合,优势是便于教师主导性的发挥,教师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调动、引导学生的求知,同时注重在教师的意图、理念下的情感体验和情感交流。能够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教学环境,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同时可减轻教师劳动强度、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课堂更高效。要解决好信息技术在有些方面不能实现师生的互动及交互性;学生上课注意力易分散;学生感觉容量过大,像看电影,该记成笔记的记不下,课后没有东西可供复习巩固,不利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及创新思维培养等几方面的问题。目前绝大多数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总是采用混合式的,还没有真正实现教师角色和行为的转变。现阶段,课件制作的质量和水平以及正确的运用,成为信息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有效融合的关键。

五,信息技术与化学教育教学的融合策略

【一】注重将“理念”与“技术”有机地融合。

注重将“理念”与“技术”有机地融合。信息技术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不是简单

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用于演示的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不仅仅是策略或内容上的交叉、渗透与组合,更重要的是所表达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因此,我们必须把信息技术所具有的信息量大、方便快捷等优势与传统教学的板书、面对面情感交流等长处有机地融合起来。在利用多媒体课件授课时,适当采用板书、设问及讨论等手段,既要考虑进行必要的板书讲解,又要考虑利用板书反映授课内容的线索,以突出课程重点、疏通难点,将课程主线明晰化。不能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而轻视传统教学方式的重要作用,信息技术无法取代传统教学方式的优长。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学科课程,把培养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作为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建立一种能够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

【二】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化学生学习环境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化学生学习环境。对课程和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可以创设出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可以支持真实的情境创建,不受时空限制的资源共享,快速灵活的信息获取,丰富多样的交互方式,打破地区界限的协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学习者创造性地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

【三】构建数字化、交互式学习系统与平台

构建数字化、交互式学习系统与平台,建设融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为一体的数字化学习空间,建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社区网

站、学习网站与资料库,营造信息化的学习环境,满足师生通过网络开展教学互动、教学辅导、教学测评等活动的要求,帮助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提升学习效率。要通过信息化与教学的融合,产生实在的价值,并不断地解决教育信息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把社会资源等各方面资源吸引进来,从而促进教育理念的转变。

【四】利用网上资源丰富的优点,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传统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学内容、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学习步骤,都是教师课前设计好的,学生大多处于被动地参与。而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花学课程优化融合,可以更好的创设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交互式学习环境。留给学生自主权、选择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实践活动,但要求老师作为舵手,千万不能放任自流,要明确目标和目的。

【五】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映像更深刻,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形象化合生活化的图片和影像所引出的问题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触发孩子在整堂课中都积极动手、动脑,以探究原委的好奇心。最后巩固练习环节教师大胆创新把弄成整堂可看、可听、可说、可操作,脑、眼、耳、口、手并用,学生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让一节抽象的概念“活”起来,让化学走出课堂,走入

学生的生活中。收集富有教育意义和说服力的数据材料,让学生不仅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还可使内容充实、想象丰富,有创新意识。

六,信息技术与化学教育教学的融合举例

【一】运用多媒体设计及播放学生不能亲自做的危险化学实验

1、用动画制作手段模拟危险性实验,如爆炸实验

2用摄像技术课前摄像有毒、有害物质的实验,可减少污染

3、播放化工生产过程视频

4、用分子模型和用动画制作技术模拟化学反应过程

【二】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将抽象问题形象化。

1、Authorware制作动画,展示分子结构及分子的分裂情况

2、利用动画制作展示分子极性和空间构型的关系,变抽象为直观。

3、利用 flash展示有效碰撞的过程,将碰撞理论形象化 4.可用幻灯片技术对“条件变化对粒子浓度的影响”和“条件变化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影响”之间的异同进行对比,利用动画效果对重点、难点部分进行特别区分。

5.利用网络了解学科前沿和查找重点和难点的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整合探讨 作者:林来城

2.信息技术与教育双向融合助推教育信息 化光明网 作者:夏静 杨瑶 3.现代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融合作者:周积纯 宋恒华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篇5

一、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理解

教育是较早接触信息技术的领域之一,比如信息技术学科的出现、课程的设立、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等。但是信息技术对教育所产生的影响却不显著,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等还没有从根本上发生变化,对教育的正能量没有突显。某种程度上来说,信息技术似乎成了可有可无,有它不多、没它不少,绝非必不可少的因素,更谈不上对教育发展产生的革命性影响。几乎80%以上的教师都经历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比如计算机操作、软件应用、课件制作等,但是培训的最终结果并不理想。而通讯行业的手机,也是信息技术终端,每个人接受它之前并没有接受培训,功能开发的都很完美,能够用到淋漓尽致的程度,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教师没有真正感受到信息技术给我们的教育教学效果所带来的真正实惠,学生也没有真正体会到应用信息技术给学习带来的乐趣,因而导致一段时期以来大家对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迷惑于茫然。

何克抗教授提出: 以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只从改变“教与学环境”或改变“教与学方式”的角度(最多也只是同时从改变“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角度)去强调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只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改进教学手段、方法这类“渐进式的修修补补”上,还没有触及到教育的结构性变革。他认为要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自觉地认识到:不能只是停留在运用技术去改善“教与学环境”或“教与学方式”的较低层面上,而必须在运用技术改善“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去实现教育的结构性变革—也就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构建出新型的„主导一主体相结合‟课堂教学结构”。这正是《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之所以提出、并倡导“信息技术要与教育深度融合”这一全新观念与做法的基本出发点,也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本质与确切内涵所在。

二、网络环境下“三段式”教与学

“三段式”教与学是把教与学的过程划分为三个部分,课前、课上和课后。如果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来划分,就是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后反思,学生的自主学习(预习)、课堂学习、知识拓展与延伸,因此把它称作网络环境下“三段式”教与学(下面简称“三段式”)。

调查数据显示乡镇以上学校,小学三——六年级的学生有上网经历的占40-60%(随着年级的增长比例加大),初中占85-90%。这些数据来自几所学校,也许不具有代表性,但也说明一半以上中小学生是会上网的。但是遗憾的是上网的学生几乎100%不是为学习,所以现在有个现象:家长一听到学生上网,坚决反对。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我们对网络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学生缺少教师正确的引领,二是学习软件的设计界面不友好,兴趣点偏低等,导致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所作所为与学习没有任何关联。因此,如果每位教师在这方面都能引导学生带着问题上网,上网解决教育教学问题,那么打破时空的局限,有效地利用网络实现自主学习和知识的巩固将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有些学校的教师、学生都建有自己的博客或QQ空间,其实利用好了,就是一个很好的网络学习空间。现在的问题在于不是大家不会用,而是没有把它和我们的教育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没有真正把它当做实施教育教学的有效载体。也有部分教师和学生尝试着,在博客里写一些教学反思,学习体会,试着用自己博客进行教学,但仅仅是某一专题,没有形成常态化,不成系列。但是这种做法很好,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很有帮助。博客或QQ空间这一类网络工具所面对的是所有人群、具有开放性、随意性强、个性化,非实名制等特点;而网络学习空间更具针对性(学生、教师、家长等),实名登录,在同一平台下,格式基本相似,内容主要以教育教学为主,师生之间互访简单快捷等。我省全力打造的“龙学网”,既可以为全省各级各类学校的广大师生搭建一个全天候的学习的平台,同时也为师生注册自己的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来体现这一点,我们是否做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否真正得到发挥?答案是“NO”。我相信大家都会有共同的感受,就是不管是教材改革还是课程改革,到头来都只是一种形式,教学结构、模式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只是环境、方式方法的改变,因此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体现。“三段式”恰恰解决了这些问题,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合理的解决方案。

(一)“三段式”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

新课程提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三段式”对学生而言,“课前”就是学生根据教师网络学习空间提供的“导学案”,合理地利用课余时间,预习新知、自主学习; “课上”就是利用课堂有效的时间交流预习、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其他同学和教师那里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后”就是学生完成所学知识的巩固,并按照教师的要求利用网络实现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当然这些拓展和延伸的内容要有梯度、有层次,既照顾全体又照顾个体。

借助网络环境实现在课外的有效时间内,既可以与教师沟通与交流,实现个性化教学,又可以实现同学之间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多数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一定的偏差,制约了学生自主学习,导致学生围绕教师讲的内容学,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受到局限,进而不会学习。“三段式”解决了传统教学的弊端,把更多的时间还给了学生,学生真正变成了学习的主人。

(二)“三段式”有效发挥教师主导地位

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是课程标准对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地位的界定。对于教师来说,“三段式”就是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

(1)教学设计

“三段式”对教师教学设计的要求更加严格,设计的过程既要考虑到教师、学生、技术、媒体,又要考虑知识内容等多种因素。多数教师缺少教学设计的理念,教学设计的过程仅仅是一种形式,只注重课堂教学的设计,忽视了课前准备的过程和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基本都是围绕课堂教学内容来实施,很少照顾到学生的预习和知识巩固与延伸,所以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利用课外时间学习。利用常规的网络通讯工具,比如QQ空间、博客或网络学习空间,这些学生易于接受,耳熟能详的网络工具,将预习要求、教学设计、重点难点、教学资源、知识拓展等内容上传到空间(绝不仅仅是文字教材的复制品)方便学生预习,让学生在课前知道如何预习和自主学习,对于课堂教学效果很有帮助。

(2)课堂教学

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来看,95%以上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仅仅是停留在课堂教学层面上(这里指的是在教学中应用的教师,没用的就更谈不上了),而且大部分都只是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的环节上的应用,比如图形、图片、视频、声音等等,还有些条件较好的学校试图尝试利用网络教室完成课堂教学过程,也只是形式的改变,课堂教学没有发生结构性变化,教学效果并不显著,因此以夭折而告终。

对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认识与理解多数教师仍是停留在公开课、赛讲课、教研等活动中。要想让所有教师在教学中都能正确认识、理解和使用,确实还需要大量的工作要做。因此信息技术的应用要具前瞻性,尤其是理念更要适度超前。课堂教学仍然是信息技术应用的主战场,应该尽可能让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真正发挥作用。

“三段式”所呈现的课堂教学:课堂上学生相互交流学习体会、每个学生都呈现自己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收获,教师解难答疑。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是主动参与,教师只是这一过程的参与者和指导者,真正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课程理念。这种课堂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比常规的课堂教学好得多,三维目标的达成会很轻松。

(3)课后反思:教师的教学反思、学生学习体会、知识巩固与拓展延伸,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在教师或学生的空间,师生可以互访,并可以实时交流沟通。如龙沙小学快乐作文博客,就是属于课后知识拓展与延伸方面的,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对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三)网络环境为“三段式”提供保障

没有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作支撑,“三段式”将无法完美实现。无论是课前、课上,还是课后,良好的网络运行环境是实施“三段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保障网络的安全快捷至关重要。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个人研修计划 篇6

研修主题

通过对信息技术、学习方式转变和师德故事的自主学习,进一步对“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校本课程进行研修。

研修目标

1、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实现对“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校本研究的技术支持。

2、通过研读学习方式的转变案例,实现对“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校本研究的理论支撑。

3、通过对身边师德故事的学习以及自我的反思实现对“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校本研究的情感支撑。

学习内容

1、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主要学习Word文档的编辑、图片的编辑、视频的编辑、Flash模板的制作、微电影的制作。

2、研读学习方式转变的案例,主要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小组学习、课外学习。

3、学习身边的师德故事,主要学习媒体宣传的典型的师德故事以及学校真实发生的师德故事。

实施计划

1、每天按要求学习网络国培课程

2、积极参加坊内探究活动,讨论分析校本研修课题。

3、按时记录自主学习心得做好积累。

4、写一篇论文对研修成果进行总结,分享成果

预期成果

1、自觉转变教学方式,增强对教师职业的自我情感认识。

2、能够掌握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策略。

3、写一篇研修成果论文。

信息技术个人研修计划二

本学期课题小组确定了“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的课题,作为其中的一名研修成员,为了让课题研究和课堂教学实际有机结合,让课题研究真正践行于教学实际中,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特制订此工作计划。

一、小课题研究内容

探索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中“小组合作学习意识的培养方法”。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2、提高信息技术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研究;

3、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基础情况调查研究;

4、学生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机制有效性的研究。

二、小课题研究目标:

1、教师方面:通过本课题研究,提高本人课堂教学设计能力,进而课堂教学能力;改善本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评价机制有效性,从而促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改善。通过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意识,逐步提高本人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率。

2、学生方面:认清我校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基础情况;通过本课题研究,促进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和应用能力培养。

三、小课题研究措施:

1、以学习促发展。在专题实验过程中,阅读与课题教学相关的理论书籍,同时,在休息时间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资料的查找与收集,以求通过多途径汲取营养,为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

2、平常课即研究课。做为研究教师,要时刻以研究的心态投入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以研究的心态将自己课堂变为研究的课堂,在小课题实施过程中,始终将平常课看做研究课。

信息技术英语融合 篇7

关键词:信息技术,英语教学,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育领域的变革, 使得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探索与尝试成为当今高校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就高职英语教学而言, 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重要作用更是不言而喻, 不仅促进了教师对教学模式产生深刻的思考, 促进了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也促进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朝着个性化、自主化方向发展,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技能。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的多元化

信息技术环境下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朝着多样化发展, 不仅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 实现了教学方式的多元化, 而且大量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充分利用网络, 通过多媒体等手段向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英语教学信息与资料, 使教师与学生产生多种形式的教学互动, 从本质上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和水平, 最终有利于学生英语成绩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1)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 使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变得现实可行。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去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授课老师去教授知识, 这样就改变了教师和课堂的角色, 老师的责任更多的是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就英语而言, 老师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引导学生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的应用, 从而真正锻炼学生的语言技能。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以讲课的方式传授语言知识, 进行“信息传递”, 根据教学内容统一布置课后作业, 让学生课下练习, 进行知识“内化吸收”, 下次上课教师领着学生对答案, 顺便解决学生仍然有困惑的知识点。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 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 学生课前完成知识的学习与预习, 学习完主要的学习内容, 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答疑解惑、知识运用等互动的场所, 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例如我们在利用交互英语学习软件教学时, 组织学生课前观看教学视频和学习资料, 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前预习和学习, 课堂上教师组织快速少量的测评, 了解学生学习预习情况, 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集中精力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惑、疑点;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 最后对知识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 完成既定教学任务。整个学习环节, 学生是参与的主体, 从课前学习—解决问题—最后归纳总结都由学生完成, 不仅大大提高学生了的参与热情, 重要的是提高了英语教学效果。 (2) 情境模拟教学模式。语言学习需要一定的语言环境, 传统的英语教学依赖的是教师、教材, 教案、教室, 教师一句句地讲和教, 学生一句句地说与学, 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即便是教师在教授过程中需要创设语言背景或环境, 也只能是在教室进行简单的模拟, 假设某个场景的存在, 缺乏语言使用的空间感和真实感。随着多媒体课件的普遍使用, 语言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 学生可以通过视频观看相应的语言使用环境, 耳闻目睹视频环境下语言的真实运用, 使学生如身临其境, 为语言的学习奠定了非常好的环境基础和信息资源。在此以我院英语实训课为例, 我们通过利用朗文交互英语学习软件在对学生进行英语综合实训时, 进行大量的情境模拟, 而在模拟前, 学生通过软件视频学习与练习, 已经掌握了特定语言使用所处的情境, 这样学生在进行模拟练习时不用凭空想象, 也不用单调机械地练习。相反, 学生会在语调、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准确使用语言方面因为有较好的范例, 能够顺利模仿体验, 从而使模拟效果真实、生动。例如朗文交互英语 (一级) 有篇学习内容是关于在机场出境, 海关检查时的情境, 学生在掌握了语言点, 包括:词汇、句型、习惯有语、语音语调后, 进行场景还原模拟, 结果很成功。原因之一在于对视频教学资料的准确把握, 而这种把握的前提是利用这种学习软件能够使学生真真切切地看到语言使用的环境, 而且学生可以重复观看学习, 直到掌握并最后加以运用。所以信息技术下的教学环境发生了改变, 使得语言教学中的语言环境得以最充分的展现, 也使情境教学模式真正落到实处。 (3) 多样互动教学模式。在日常的外语语言教学过程中, 需要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交流、沟通和互动关系。一直以来, 互动英语教学模式就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 这里的互动主要包括师生课堂互动 (主要是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参与) 和课堂生生互动 (主要指课堂老师组织的教学活动, 学生以小组、团队的方式进行参与)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的应用, 互动教学的具体形式又有了新的发展, 除了包括以上两种主要互动方式, 互动教学模式还包括学生线上和线下学习互动、课下生生互动和课下师生互动。这里的学生线上和线下学习互动是指学生利用网络学习资源进行在线学习, 可以是课堂、课下通过电脑或手机在线学习, 由老师给出一定的学习任务,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内容, 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加以评价或在线辅导答疑。例如学生的英语写作训练, 我们让学生在线学习某一种写作格式并应用到相应的语言点, 然后把自己按照老师要求写出的文章在网上提交, 老师在网上批改、及时反馈给学生, 进行在线沟通。这种在线学习结合课堂教学使师生之间实现了线上线下互动, 目标也只有一个: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和学习资源, 增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课下互动。 (4) 分层教学模式。高职英语分层教学模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早在一大批中专、职高等中等职业院校升格为高职院校之初, 这种教学模式就开始在英语教学改革中不断探索。之所以在高职院校主张分层教学模式, 主要原因在于学生英语基础太差, 水平参差不齐, 统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无法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要求, 也无法达到高等职业教育对英语课的教学要求。然而, 尽管我们在科研、教学中提出了分层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的实施难度也很大, 所以从真正意义上来讲, 很多院校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并不一定会落实分层教学, 也就是说, 分层教学更多的是停留在研究层面和实验层面, 要真正在某一个院校全面推广并不是件易事, 需要教师、学校、系部的共同配合和努力。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分层教学具备了一定的实施条件。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学习资源找到适合自己层次的学习内容, 根据自己的时间和需要开展学习。同时, 老师在统一的教学要求下, 可以根据学生层次拟定相应的学习任务或布置作业, 教师还可以在网上答疑辅导。总之, 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及现代信息技术使得分层教学有了实施的载体。例如利用朗文交互英语学习平台, 教师就可以采取分层教学方式, 把学生按照学习基础分成若干组, 在上机学习时针对不同组学生提出学习要求, 规定学生学习完成相应基础的学习内容, 或者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差异布置不同的作业内容和标准以及自主训练项目。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会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的提高。 (5) 任务型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作为一种较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组织方式逐渐在英语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这一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提倡“意义至上, 使用至上”, 注重语言交际活动要以“场景真实、目标明确”为导向;要求学生通过完成任务的学习活动来掌握实用和有意义的语言;提倡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参与教师设计的任务型学习活动来认识语言和运用语言, 归纳知识并发现问题, 找出规律和感受成功。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任务型教学得以更好的实施。学生围绕既定学习任务, 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信息, 无论是图片、视频还是文字, 都为学生任务的完成提供了素材, 这样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学生通过资料搜集与整理学到相关知识, 不仅有利于任务的完成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还能巩固所学的语法结构、语言功能或词汇。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学习模式的个性化

信息技术环境下, 学生学习模式的个性化得以实现。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下,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与核心, 学生只是被动的听从者, 教师无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基础、需求制订因人而异的个性化教学内容, 从而客观上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得到提升。随着信息技术普及, 网络资源带来了大量的外语学习资源, 有的甚至是外国原版素材、外语使用的真实场景的呈现, 这就打破了学生依赖老师、局限课堂的局面, 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时间、需要利用电脑或手机搜集资料自己开展自主学习, 这是个性化学习的一层含义。同时, 另一个含义指的是教师帮助学生制定学习内容和计划, 在教师教学计划里明确规定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内容。当然, 这是老师监督指导下的个性化学习, 例如在利用网络学习软件时, 老师已经了解了软件学习内容, 清楚每个学生适合并应该学习哪部分内容的情况下, 为学生制订自主训练项目。现以我的英语实训课为例, 针对我所教的学生, 在他们大一入学时我们组织了英语摸底考试, 根据成绩分出几个层次, 然后在实训课教学中, 针对既定学习内容, 指出不同学生需要加强的知识点和技能;同时在自主训练环节, 根据学生的薄弱环节指出自主训练的重点并加以强化。这样, 所有学生都通过上机完成软件教学内容的学习, 而课上学习的节奏、需要额外强化的知识点和技能就有了差异。而且根据人才培养方案, 学生在第一或第二学期要参加英语B级考试, 成绩较好的学生还可以鼓励他们参加口语或英语四级考试, 为此, 在学生个性化学习环节, 老师还会帮助学生在不同的考试阶段制订应考训练方面的计划, 并进行针对性辅导。实践证明, 学生在经过一学期的实训后, 无论是英语口语水平还是自主学习能力都有所提升, 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也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威;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英语教学分析[J].高职教育, 2007, (12) .

信息技术英语融合 篇8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语言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

一、引言

在网络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现状下,国内各大学校在教学方法上也有了很大程度的变化。为了适应潮流的发展,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作用。初中英语语音教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能够培养学生听、读、写的能力。为了提高初中生英语水平,在初中英语语音教学过程中充分融入现代信息技术便是一种不错的方法,这也是本文对两者有效融合进行论述的根源所在。

二、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初中英语语音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1.能够使语音发音不标准问题得到有效避免。在以往初中语音教学过程中,一般由教师作示范,然后学生跟着教师一起学,此类语音教学较为传统,不能与时俱进,也难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语音教学过程中,发音不标准,便会进一步造成学生发音不标准。显然,这对英语语音教学质量的提升是极为不利的。倘若在初中英语语音教学中融入现代信息技术,则能够使语音发音不标准等问题得到有效避免,进一步为英语语音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充分有效的保障依据。

2.让教学方法实现多元化。以往在初中英语语音教学中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显得较为单一,同时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均会有一定的约束感,并且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得到有效提高。但现代信息技术融合了多项功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生既可以在学校进行英语语音学习,又可以在家里进行英语语音学习,从而使学习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并且,还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下载相关学习资料,为英语语音学习质量的提升奠定良机。

三、初中英语语音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效融合策略探究

1.借助信息技术使教学、训练实现一体化。在英语语音教学涉及的48国际音标,国内初中通常采取分散式教学法,这主要考虑到学生的适应能力。本人认为,分散式教学法周期较长,难以使学生及时有效地对完整的音标加以掌控。因此,采取集中教学方法显得极为重要。在集中教学过程中,需融入合理的训练,在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如通过PPT制作,使学生对国际音标既直观、又形象地赏析。与此同时,可通过软件让学生下载相关语音资料,这便于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如应用最为普遍的Flash软件。基于整体层面分析,在初中英语语音教学过程中融入信息技术,需使教学与训练实现一体化,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既快速又高效也掌握音标的正确读取等。

2.借助信息技术使音标、拼读、语句教学实现有机融合。初中英语语音教学过程中,音标教学、拼读教学、语句教学,都显得极为重要。倘若在初中英语语音教学中融入现代信息技术,则需要使上述三类教学实现有机融合,这样才能够使现代信息技术的价值作用充分展现出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显得极为重要。本人认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将部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重点句型融入其中,同时融入交际用语,使学生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借助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如绕口令、脱口秀等。以绕口令为例,便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播放绕口令原句——“A big black bug bit a big black bea.”、“Wheres the big black the big black bug bit?”上述句子可以让学生跟着读,可以使短元音[i]与爆破音[b]的训练更具有效性。多媒体的融入,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激发,显然值得在初中英语语音教学中采纳及应用。

3.借助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语音语感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学好语音是后续实现与人面对面交流的重要保障依据。为了使学生快速掌握语音学习,培养学生的语音语感能力显得极为重要。在这方面,可借助语音识别技术,通过波形比较学生发音是否标准,然后让学生认清自己的优缺点,进一步取长补短,达到完善自我的目标。与此同时,学生可以通过上述提到的绕口令,使自身的语感能力得到有效培养。还可以学唱英文歌曲,通过信息技术软件下载与初中英语语音学习内容及目标相适应的英文歌曲,使学生充分掌握英语的旋律,进一步提升语音语感能力。

四、结语

通过本文的论述,认识到在初中英语语音教学过程中融入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多方面的价值作用。由于初中英语语音教学是一项系统化的教学工作,因此需借助信息技术,使教学、训练实现一体化,同时使音标、拼读、语句教学实现有机融合,另外使学生的语音语感能力得到有效培养。相信从以上方面加以完善,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将能有效发挥出来,进一步为初中英语语音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飞.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11:169-170.

[2]闫腾腾.初中生英语语音学习现状分析及对策[J].海外英语, 2014,21:111-112.

上一篇:学生《傅雷家书》读后感下一篇:最新幼儿体育游戏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