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五上数学教案

2025-01-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人教版五上数学教案

新人教版五上数学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我们美丽的祖国

教学目标 :

1.指导学生用优美、流畅的声音唱好歌曲,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2.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表演能力。教学难点 :

歌曲第六乐句的节奏及唱法

教具准备:

钢琴、录音机、录音磁带、实物投影仪、歌纸

教学过程 :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 新课:

1. 听《我爱我的家乡》,问生:这首歌的歌名是什么?歌中“家乡”指哪儿?抒发了什么感情?

2. 抒发这类感情的歌曲还有很多,同学们能再列举一些吗?你能唱两句吗?有一首歌我想同学们都会唱,那就是《娃哈哈》,歌中第一句就唱道“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说明我们的祖国怎么样?

三、学习新歌:

1.下面老师再请同学们听一首歌,听一听这首歌你们是否熟悉?(录音播放《我们美丽的祖国》)。这首歌叫做《我们美丽的祖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刚才同学们听到的是录音上唱的,现在老师再将这首歌唱一遍,请同学们感受一下这首歌的强弱规律是什么?

2. 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做一个小游戏,发一下“lv”这个音,注意发这个音时口腔打开,嘴型要圆,声音往眉心靠,请同学们告诉老师,在发这个音时,你有什么感觉?

3. 请同学们就用这种感觉这种声音来哼唱歌曲的旋律。刚才同学们哼唱了一遍,请你们自己来说一说,还有哪些地方唱得不是太有把握的。(师指正)再哼唱一遍。

4. 唱第一段歌词:

请同学们把第一段歌词一起有感情的朗读一遍。轻声唱词

纠错,特别指出第六乐句。完整唱。5. 唱第二段歌词:

请同学们找出这一段中与上一段不同的地方,唱一唱。唱第二段 6.歌曲处理:

这是一首抒发爱国之情的歌曲,要唱得优美、流畅,为了将这首歌唱的更加动听,第六乐句可以唱得欢快、有弹性一点,师示范,生模仿,后完整唱歌。7.创作:

刚才同学们用歌声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除此之外,我们还能用什么形式来表现呢?

分组排练。表演

四、小结:

刚才同学们用多种形式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表演得非常好。但是光有这份感情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以实际行动来证明,那就是好好学习,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这样在将来才能够有足够的能力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更加繁荣富强。

五、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听 《我的家乡在河北》 《我爱承德我爱家》 教学内容:、欣赏歌曲《我的家乡在河北》

1、了解家乡乐亭的民间艺术乐亭皮影和乐亭大鼓

2、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我的家乡在河北》,使学生感受河北民歌优美、抒情的旋律。、通过乐亭皮影、乐亭大鼓的教学激起学生对皮影戏曲和乐亭大鼓艺术文化的追求与兴趣.激发他们的民族信心与自豪感。

一、组织教学

听《我的家乡在河北》伴奏音乐进教室

二、欣赏《我的家乡在河北》、1.导入:考大家一个小问题——我们的家乡在哪个省?对,我们的家乡在河北省。河北是一个美丽富饶、地杰人灵、有着独特风土人情的地方。

2.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随着音乐走进河北,来领略它独具特色的魅力!、3.欣赏视频《我的家乡在河北》

4.提问:通过欣赏歌曲,你能说出我们河北有什么独特的魅力吗?

5.再欣赏歌曲《我的家乡在河北》感受河北民歌的特色。歌曲旋律特点:①歌曲多次使用,并且处在了重要的位置,风格独特,显得歌曲新颖别致,让人听起来耳目一新,突出了这首歌的民族风格。②歌曲中的音程大跳,如:太行山秀,燕山俏„„一弯渤海水。更加使旋律委婉起伏。③最后结尾处,5小节的拖腔,更增添了无穷的韵味,好似美丽富饶的燕赵大地,是一曲说不完道不尽的诗篇。

三、介绍家乡的民间艺术:乐亭皮影、通过皮影人导入乐亭皮影。、通过视频介绍乐亭皮影的渊源。提问学生了解了哪些乐亭皮影的知识。

四、欣赏一段皮影戏《孙悟空大闹天宫》

1、请皮影专家为我们讲解有关皮影的布置和幕后操纵

2、请学生到台前演示皮影操纵。

3、教师展示皮影舞蹈,课件出示歌词和音乐 五 听

《我爱承德我爱家》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聆听《谁不说俺家乡好》、、活动 心中的赞歌唱给您

二、教学目标:

1、能用艺术的眼光欣赏家乡的自然景色美,运用听、看、亲身体验等方式、多角度地感受家乡的自然美、人文美。

2、通过收集家乡资料的活动,孩子们更加关注家乡的一草一木。

3、通过“介绍家乡,夸夸家乡” 的活动,复习已会唱歌曲,增强表现能力。增进孩子们进一步亲近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朴实无华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

能用悠长的气息演唱好歌曲,学会用情演唱。

四、教学难点:

关注学生是否带着自己的真情实感来观察、欣赏、感受、表现家乡。

五、教学过程:

聆听《谁不说俺家乡好》:?

1.课前请几位同学在网上或图书馆寻找关于影片《红日》剧情的资料,在课上简单向大家作介绍。

2.把歌曲或歌词投影在屏幕上展示。

3.初听歌曲。

4.师生议论歌曲内容:对家乡的赞美,对解放区的赞美。

5.复听歌曲。

师生可随录音轻轻哼唱,体验人们对家乡的爱。

6.演唱歌曲。

把录音的人声声道取消,放音乐伴奏声道,由教师或学生(鼓励学生唱)看谱演唱。

7.小结:解放区的人民对家乡的爱。

活动与练习心中的赞歌唱给您

教学后记:这节课中涉及的歌曲基本上都是早于学生出生时创作的,他们所学唱一些经典唱段也只是通过现如今的电视广播媒体或长辈们的口传心授而学会的,因此他们不可能完全体会到当时作曲家、歌唱家等人的创作意图和创作背景;再就是考虑学生偏爱流行歌曲的程度远远超过这些经典的老歌,基于这两点考虑,我用从选材、设计课堂步骤、提前下达预习、表演任务和教法,使得这节课能够顺利地完成,并受到了学生的喜爱。从课堂反馈的结果看,基础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教学的教学目标也都基本实现了。

第二单元七彩旋律

第一课时

歌声与微笑

教学目标: 一.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歌曲《歌声与微笑》,培养学生珍爱友谊的思想感情.二.认知目标:初步认识调性与音阶的有关知识.三.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用轻快而有弹性的声音唱歌的能力.教学重点:教育学生珍惜中学时期的幸福生活,珍爱友谊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轻快而有弹性的声音唱歌的能力.教学时间及环节: 开始部分: 一.发生练习:三声部的练习

5| 5| 1| 4| 1¶

ang 1| 1| 3¶

没 有 共产 党就 没有 新中 国, 3.乐段:乐曲中最基本的,具有独立性的完整单位,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音乐思想.乐段一般由两个以上的乐句组成.4.练一练: 这里有一句旋律,我们把它作为问句.1=G 2/4 5 6 5 3 | 2 3 5 | 3 2 1 2 | 3¶

2.5 6 5 3 | 2 3 5 | 3 2 1 3 | 5¶ 二:作品分析: 1.<<歌声与微笑》是一首歌颂友谊的歌曲。歌曲 的语言简洁,直率恧寓意深刻,含蓄。因此,很容易使学生使主产生共鸣。

歌曲采用自然小调与和声小调合使用的旋律写成.2/2拍子速度稍快,其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A段由两个乐句构成,这两个乐句均包含两个乐节.其中,两个第一乐句的旋律乃是严格的重复,而第二乐句则是变化重复.即:句尾有所变化.这部分旋律采用自然小调写成,亲切而甜美.在两个乐句的第一乐节中,使用了下滑音作装饰的八度大跳.它与歌词语言的音调十分贴切.因而增强了口语化的色彩,唱起来很容易上口.B段为二声部合唱,音区向上移动,起写法与A段相同,只是改用了和声小调式,并较多地使用了同音重复.这一方面是为了与A段成对比,另一方面是为了把情绪推像高潮.特别是两个声部间,基本上都使用三度,四度,五度,和声乐程彼此配合,这就形成了一种丰满,和谐的和声效果,因此,这个乐段具有热情洋溢,充满希望的艺术表现特点.完全再现的A段,使首尾相顾,取得完整,统一的效果.2.范唱,总体感觉作品的艺术性.3.教唱新歌

4.采用多种形式练习演唱,发现错误,及时纠正.5.艺术处理

教学体会: 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小学时期的生活的热爱程度以及对友情的独到的认识,同时也感受到了他们青春的气息,所以学生对这首作品的情感处理教好.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唱歌《乘着歌声的翅膀》。

2.欣赏《致音乐》《回声》。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CD机(盘)等。

教学目标1.学会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并有感情地演唱。

2.为《致音乐》写听后感并评奖。

3.通过欣赏《回声》了解无伴奏混声四部合唱的形式以及人声的魅力,使学生感知并感受,音乐是通过绘声绘色的声音造型,展现大自然的生机,表达审美意识和思想感情的艺术。

教学过程1.唱歌《乘着歌声的翅膀》

(1)播放录音,感受这首歌曲的基本情绪。

(2)教师介绍作曲家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3)请学生试着分析歌曲的结构、旋律进行的特点。

(4)在钢琴伴奏下,学唱曲谱,注意分句,速度稍慢。直至唱熟。

(5)填词演唱。

(6)再听音乐,细心感受歌曲演唱的速度、力度变化。

(7)跟随录音演唱,注意艺术处理。

(8)教师用钢琴伴奏,全班合唱。

2.欣赏《致音乐》

(1)播放录音,感受歌曲的情绪。

(2)教师介绍作曲家的生平及代表作品。

(3)请学生分析歌曲的调式、结构。

(4)再听录音,体会歌曲的速度。

(5)跟随录音哼唱歌曲,记熟主旋律。

(6)请学生以“音乐为人类带来了什么”为题写一篇短文,谈谈学习音乐的感受,并评奖。

3.欣赏《回声》

(1)播放录音,请学生谈谈这首歌曲表现了什么现象?(回声)(2)请学生谈谈回声是怎样产生的,并模仿回声的音响效果。

(3)教师讲解有关混声双四部合唱的有关知识。

(4)再听录音,指导学生分析乐谱,在乐谱上将回声部分标记出来。

(二)教学内容1.欣赏《歌声与微笑》。

2.歌表演《同一首歌》。

3.音乐擂台。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CD机(盘)等。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歌声与微笑》和歌表演《同一首歌》,作为三年学习的总结,让学生感受到彼此之间的友谊和相聚时的欢乐。

2.通过音乐擂台,回忆三年所学的音乐知识,看谁记得又牢又准。

教学过程1.欣赏《歌声与微笑》

(1)介绍作曲家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2)播放录音,感受歌曲的基本情绪。

(3)请学生分析歌曲的调式、结构。

(4)跟着录音哼唱歌曲并记熟。

2.歌表演《同一首歌》

(1)播放录音,请学生谈谈由这首歌曲联想到什么情景?

(2)请学生说说这首歌曲的情绪。

(3)跟着录音全班齐唱这首歌曲。

(4)由同学自由组合,创编舞蹈,为歌曲伴舞。

3.音乐擂台由教师和学生代表作评委,进行音乐知识竞赛,同学可自由组合参加。竞赛内容包括演唱歌曲、说出乐曲的演奏形式以及歌曲的表演形式等等。评委会可根据各组的表现予以评奖。此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巩固三年来所学的知识,通过竞赛的形式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音乐活动:“聪慧的小耳朵” 2.聆听歌曲《太阳——熟透的苹果》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辩的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并能准确的进行填空练习。2.用聆听、演唱、舞蹈等多种形式表现自己愉悦的情感。

教学过程1、2、3、学生听乐曲《乘着歌声的翅膀》自有走进教室。音乐活动聪慧的小耳朵 教师宣布活动规则

可以借助于口琴、各组长负责 活动展示

小组将正确答案出示在题板上,并陈述理由。

5初听歌曲 6复听

7朗读歌词

8分小组创编舞动动作

9分组展示

10学生随录音边唱边舞走出教室。

第三单元音乐故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歌唱二小放牛郎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歌唱和欣赏歌曲,了解王二小的英雄事迹,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

2、能看着歌词完整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以情带声,用较连贯的气息和自然而委婉的声音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二.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感受、欣赏并演唱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理解歌曲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受到相应的思想教育。选定正确的速度、力度。

难点:引导学生连贯演唱歌曲。

三.教具准备:手风琴

四.教学过程: 1.先请小朋友们回答老师的部分问题。

师:小朋友们知道<< 歌唱二小放牛郎 >>是怎样的一首歌曲吗?

生:答(略)(举手回答)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但不全对,那么就由老师来告诉你们,它是一首以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真实故事为题材而创作的叙事歌曲,哪么同学们都知道王二小的故事吗?

生:答(略)(举手回答)

师:哪么那位同学将这个故事用简短的话来告诉老师。

生:答(略)(举手回答)

师:小朋友说的很好,(歌曲浓郁的民歌风格的旋律,像阵阵清风传送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放牛娃王二小以自己的勇敢和机智,把日本侵略军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使我们的老乡和干部得到了安全,敌人受到了惩罚,而我们的小英雄却献出了自己的生命)那么谁来告诉老师再演唱这首歌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我们应该怎样的演唱呢?

生:答(略)(举手回答)

师:对了,(这种叙事歌曲是在民间分节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运用了起承转合的四句体单乐段结构,以一个精心锤炼,富于概括力的曲调配以多段歌词,曲调优美动听,又略带悲凉的色彩,感情容量较大,充分寄托着人们对抗日小英雄的哀思。《歌唱二小放牛郎》作于抗日战争时期的1942年。采用了叙事歌曲体材,讲术一个动人的故事。这首叙事歌曲是在民间分节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很接近我国的民间小调,曲调优美动听,感情容量大,使人回味无穷,因而不觉单调乏味调乏味。使歌曲富有艺术魅力。)我们应该用怀念地。2.初听全曲,整体感知

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从歌词和音调两个方面来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3.深入聆听,体会情感

在这一环节中,我通过组织朗读歌词,展开简短讨论,概述歌曲所表达的故事,说说最让自己感动的段落或句子,启发学生体会情感。

4.琴声引导,学唱歌曲

在这一环节中,我利用键盘,让学生随琴声轻声分句唱词,并给予必要的提示及指导,最后随着琴声完整地初唱全曲。

5.加强体验,演唱处理

由于本课歌曲段落较多,当学生们都能完整地演唱后,我采用多种形式的练唱,如领唱与齐唱的结合,老师唱与学生齐唱的结合,学生分组接唱等,这样既使学生的嗓音在不至于疲劳的情况下,增强演唱的熟练性,又逐步深化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情感体验,在练习过程中,我始终把握歌曲塑造的特定情景,将呼吸、吐字、咬字及力度变化等表现手段有机渗透于演唱的指导中去。

五.总结:

《歌唱二小放牛郎》激发和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丰富情感体验。促进音乐感知、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的培养,养成共同参与群体意识和互相尊重的合作精神。有了前面情感的铺垫,学生情动辞发,各抒己见,言语中充满了对英雄的敬慕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听赏《 彼得与狼》 教学目标:

1.聆听《彼得与狼》,能听辨出各件乐器的音色所代表的色

讲出故事情节并进行表演。

2、从外国音乐作品《彼得与狼》中感受外国儿童的童年生

活与风土人情。教学重点与难点:

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听觉和想象力,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

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磁带、录音机、画纸、画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同学们,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音乐教室。

二、欣赏《彼得与狼》

1、引入:在一天清晨,在这美丽的森林中,七个主人相遇了,你觉得森林还会安静吗?那么会发生一些什么事呢?让

音乐来告诉你吧!

2、完整听赏,并看着教材上的图,仔细听,什么乐器代表 哪一角色,用线连接起来

3、听赏:(分段听赏)

师引导:音乐告诉我们森林中先后出现了谁?来干什么?在

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生回答„„)

4、学生讨论,讲述整个故事。(故事要简捷)以小组为单位,一起讨论,讲述整个故事。

5、揭题:

大家知道我们刚才欣赏的这首乐曲吗?它是俄国作曲家普

罗科菲耶夫作曲的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学生完整听赏乐曲的部分,让学生根据音乐讲述故事,在这听一听、想一想、说一说的过程

中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6、放音乐《彼得与狼》,学生创作画面。

(师)这首乐曲它既是一个动人的童话故事,又是一幅美丽的连环画,你看,上面这幅画面展现的是哪一段音乐的内容?(结尾)那么,前面随着七个主人的陆续出现,不同的音乐给我们展现的七幅不同 的画面,要请同学们创作完成!(首先,请问,猫出现时的画面是怎样的呢?这是第几副画面?(第四幅),那就由第四小组每一位同学负责这幅画面创作。)最后由组长从小组中选出最漂亮的一幅上前展示,并用语言描述一下画面 的内容。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童话音乐创作连环画,是一个大胆

又创新的尝试。

我们都知道“想不如说,说不如做。”通过画一画促使学生更完整、更准确、更深刻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理解音乐。当然这些画并不象美术课那样追求画

面的高质量,而追求画

面上所反映出的内容。)

三、小结。了解苏联儿童的童话故事及各类西洋乐器的音

色。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音乐小剧场;选择结束音;曲调接龙 教学目标:

1.用和谐的二声部合唱演唱《红蜻蜓》。

2、初步(非理性)选择结束音填入句尾,感受乐段的终止式。再次做好曲调接龙的创作活动。教学重点与难点:.用和谐的二声部合唱演唱《红蜻蜓》。教学准备: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练习

1、曲调接龙练习要求:(1).像以前做的接龙游戏那样,头尾的音相接。(2).注意按速度有序地进行,不要中间断裂脱档。凡接不上、接错音、断裂脱档者为败,看最后胜者是谁?得胜者获

小奖品一份。

2、选择结束音的练习:

(1).教师出示“多”和“拉”音,让学生听辨两段音乐,然后选择结束音是谁?

(2).跟琴唱一唱已写好的旋律。

(3).请学生听辩歌曲《红蜻蜓》中的第一句音乐,听后回

答教师弹奏的是哪一个声部?

三、教学《红蜻蜓》歌词

1、给两分钟让学生把自己担任的旋律唱一唱。

2、用“呣”唱二声部合唱,相互倾听效果。

3、纠正音准。

4、学唱歌词:

(1)在“呣”的基础上唱歌词。为了打好二声部的基础,可以是一个声部唱歌词、另一个声部唱“呣”,这样交换一、二次,既能使该声部唱得很流畅熟练,又

能从中获得二声部 的效果。

(2)完整地唱好第一段歌词,二声部注意和谐。 5.表演歌曲:

(1)复习力度记号。

(2)按歌曲标的力度记号来演唱。

(3)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处理。还有没有其他处理方法?(4)有感情地回忆当年的童年情景,触景生情地表演。

6.拓展:回忆起童年时唱过的歌曲,填上歌名并唱一唱,互相交流,共同回忆童年的好时光。

四、小结,下课。

第四单元 心灵绿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听赏《在我和你之间》《蒲公英在风中微笑》

教学目标:

1、用明快、圆润的声音,深情地演唱歌曲。

2、加深对友谊的理解,培养高尚的情感。

3、认识连音线、圆滑线、反复记号等音乐符号,了解体验几种演唱形式。重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难点:歌曲意境的展现。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同学们,我们每天共同生活在美丽的校园里,校园里也留下了我们许多美好的印记。比如说:一个同学跌到了,另一个同学把他……再比如说:一个同学不会做题目,另一个同学为他耐心的讲解、练习……还有,雨天里,两个、三个同学共撑一把伞…… 这些小小的事情表达了同学间怎样的感情? 小结:团结友爱、互帮互助……这些美好的情感,就是同学间纯真的友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友谊的歌曲《在我和你之间》。

二、学习歌曲。

1、录音范唱欣赏

提问:歌曲听完了,你心里有怎样的感受?(情绪、速度、声音)歌声中对友谊是怎样描述的?友谊象什么?它是怎么样的?

小结:友谊象一座桥,一阵风,把我们的心连结在一起,让我们黑夜里互相照耀,风雪里不怕寒泠,让我们把快乐互相分享,把痛苦变的无影无踪。友谊这一高尚的情感,是多么的奇妙啊!下面就让我们用真挚的感情来按节奏朗读一下歌词,好不好?

2、按节奏读歌词

师读第一段歌词,生模仿唱第二段。提问:那几个字读得特别长,为什么? 小结:音乐知识:二分音符、连音线、圆滑线。

3、用“啦”模唱一下全曲,熟悉旋律(提醒:注意长音符的时值)提问:边唱边仔细体会一下,歌曲的情绪在什么地方起变化了?

小结:根据歌曲情绪的变化,把歌曲分成两个乐段。(引入乐段、反复跳跃记号、反复记号等音乐知识的学习)

4、小声模唱全曲一遍:注意两乐段间情绪的变化。提问:第一乐段的情绪是怎样的?二乐段呢? 那一乐段要用稍强的力度演唱?

5、二遍模唱:找出难点,互帮互学,跟琴练习,纠正不足。

6、跟伴奏带唱,检查一下,那一句还不会?(进一步纠正练习)

7、友谊比赛:小组接龙唱(分四组):看谁唱得最准确、最有感情。小结:第一乐句:力度稍弱,深情的,圆润连贯的声音(描述友谊)。第二乐句:欢快的情绪(表现团结友爱在一起的喜悦)。第三乐句:力度渐强,欢快、富有弹性的声音(对友谊的赞颂)。第四乐句:深情地赞美,结束全曲。

小结:今天,老师第一次来给大家上课,也想把一份真诚的友谊送给大家,下面我们来一个合作好不好?

8、师生合作演唱:师唱第一乐段,生齐唱第二乐段。

提问:这种演唱形式叫什么?(领唱、齐唱)我们还学习过那些演唱形式?(表演唱、对唱、合唱等)。你还想采用那种形式演唱一下歌曲?、男女生对唱:让我们用深情的歌声把我们的友谊传播的更广、更远。

三、拓展延伸

提问:

1、这节课,我们歌唱了友谊,歌唱了人与人之间这种美好的情感,你对友谊有了怎样的理解?友谊是什么?它是怎样的?

2、说一说你与同学间感人的友谊?

四、总结:同学们说得真好!祝福大家,小小年纪心灵里就拥有了一种高尚的情感,一份真诚的友谊。同学们,友谊是人与人之间不可缺少的精神需要。今天,我们用深情的歌声,表达了我们对友谊的真爱,渴望与追求。愿友爱的种子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生根发芽。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了,下面就请同学们在音乐声中拉起好朋友的手,边唱边走出教室。原大家在充满友爱的校园里,健康快乐的成长!

五、在歌声中走出教室……

教学反思:

《在我和你之间》是一首深情而温馨的少儿歌曲。它以起伏跳跃、优美深情的旋律,以生动、精炼的语言,歌唱了友谊给少年儿童带来的温暖,充分表达了少年儿童对友谊的赞颂与渴求。

根据《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教材对本课的教学要求,我觉得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本课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这应是本课主要的学习目标。同时,单纯以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为主的音乐教学形式不可取,但我们也不能矫枉过正。毕竟音乐知识的掌握、识谱能力的提高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必备的知识技能的传授也是必须的。因而,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学习认识一些音乐符号、了解体验几种演唱形式是本课的第二个目标。

围绕目标,抓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与一些有趣的形式结合起来,使学习内容、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兴趣盎然,是我想创建的课堂。这样,以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音乐实践活动为主体,采取形式多样、充满趣味的教学形式,引得学生来积极的参与与体验,享受音乐的愉悦,从中获得学习的乐趣,使学生能在以愉快为核心的多种情感的激励下,促使其情知的紧密相融,以此打造轻负、高效、和谐、愉悦的课堂。

但在实际的授课中,尽管我在声情、体态、情绪、语言上尽力把教学内容演绎的淋漓尽致,努力做到以“情”入课,声情并茂。用语言的艺术魅力、饱满地教学情绪、用举手投足间艺术课教师所特有的美去感染学生,努力调动起学生积极的情绪,形成了一个舒畅的学习环境。也尽力用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来提高学习的兴趣。但总觉的学生的学习状态、气氛差强人意。与自己设想的教学效果有一定的距离。课后细致反思,我觉得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课前准备,过多的考虑了老师该如何做,老师的感受如何„„没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的感觉。造成课堂上老师一头偏热,学生感觉有些迟缓的现象。

2、本课设计因考虑到要求是我们平日里最常用到的常态课,因而没有采用一些稍复杂的教学手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学效果的达成。毕竟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兴趣。比如:电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会使音乐课更形象、直观,对学生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如在课题引入部分采用这一手段或为歌曲制作一形象、贴切的动画,把光、色、音、像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共同参入。这样,一定会为歌曲意境、内涵的呈现,增添更多的魅力,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和良好的兴趣。

3、没有重视学生亲身参与的积极性的充分调动。除了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的影响之外,我觉得在本课中还可以充分运用一下“奖励”的力量,在儿童的学习过程中表扬、鼓励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的。如果在学习过程中,适当的奖励一些有关友谊的奖品。例如:友谊的种子(小巧克力豆等)。对于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对友谊的理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也一定收获颇多。

总之,一节课下来,总是有成功有失误,只要我们及时的反思总结,下一节课就一定会更好!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

二、读谱知识;反复记号。

三、综合训练

1、听辩与感受和声音程的音响效果(和谐及不和谐)

2、按指定节奏写作旋律

四、欣赏彼得与狼(交响童话)教学目的:

一、通过教唱歌曲,启发学生用欢快的情绪,轻巧而柔美的声音表达对生活的赞美。

二、认识反复记号“D.C.”及其用法。

三、听辩和感受不同的和声音程在音响上和谐或不和谐的效果,并通过歌曲的合唱部分进行实践。

四、通过童话故事对学生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教育,并从中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听觉和想象力,巩固和运用以学过的乐器知识,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教材分析:

美国的“迪斯尼乐园”是孩子们向往的儿童世界,它有奇妙新颖、情趣各异的游艺设施,还有米老鼠、白雪公主、七个小矮人等孩子们熟知和喜爱的童话人物。二读知:

D.C.是反复记号的一种,表示从头反复至有“Fine”字样处结束。三综训:

1、培养对和声的听觉与感受能力的初步练习。听辩上分和谐与不和谐。

2、继续按指定节奏做旋律练习。要求用“do re mi”写三条不同节奏的乐曲。四欣赏:

《彼得与狼》是一首交响童话。根据俄罗斯同名童话写成。作品通过音乐的描绘和解说词的辅助,孩子们不仅从故事中受到教育,同时还了解到各种动物的不同性格特征,以及各种乐器的音色和表现力。教学重点: 乐曲的理解表现 教学难点: 听辩音程

一、歌曲 读知

二、综训

三、歌曲处理

四、欣赏 教具;

录音机、钢琴、挂图 电教手段: 录音机幻灯 第一课时 欣赏 教学内容:

1、学习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

2、学习读谱知识 反复记号D.C.3、综合训练

(一)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2、《欢乐颂》

微笑轻声演唱、声音位置要高。

三、综合训练

1、出示幻灯,先弹三度,后弹二度,有什么不同?

2、讲解和谐与不和谐感觉。

3、听辩几组和谐与不和谐音程。

4、唱一唱。

5、讲解,做题。

四、新授美国的笛斯尼乐园是孩子们的世界,这里有各式各样,有趣的卡通人物,充满着真善美,我们也一起去听一听孩子们快乐的歌声吧!

1、听范唱。(打开录音机)

2、提问调式、拍号。

3、唱一唱G大调音阶

4、唱大跳音。

5、视唱合唱部分乐谱(即B乐段)学习D.C.标记

6、视唱齐唱部分乐谱即A段

7、合唱两段。唱出弱起与强起对比及连音与非连音。

8、有表情读词。

9、唱词。

A、高声部先唱合唱部分 B、低声部后唱合唱部分

10、完整演唱合唱部分

11、唱齐唱部分

12、完整演唱,注意气息交换。

五、小结:今天,我们学了《真善美的小世界》,同学们知道什么是真善美吗?我们要分辩真善美和假恶丑? 板书设计:真善美的小世界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活动:“学配打击乐”

2、学吹口琴 教学过程

1、老师带来了许多大击乐器,都有什么?串铃、三角铁、碰铃、双响筒分配乐器。设计乐器节奏:

3、打击乐器,并演唱。板书:真善美节奏谱

三、复习歌曲

四、欣赏

1、复习以前学过的西洋乐器。

2、这些乐器会讲故事,今天他们要给大家讲一个美丽的童话《彼得与狼》。

3、[初听]听一听这些乐器象是谁在讲话:长笛吹奏快速流动的曲调——小鸟叫声双簧管吹奏妆饰音——鸭子走路形态单簧管吹奏断音——猫上窜下跳大管吹奏慢速音调——爷爷形象三支圆号吹不和谐音——大灰狼小提琴优美旋律——彼得

4、跟唱彼得的主题片段。

5、完整听全曲。

6、由学生来复述乐曲的内容

7、分组:一组学生做小鸟二组学生做鸭子三组学生做小猫四组学生做爷爷五组学生做大灰狼六组学生做彼得

8、[复听]我们听音乐时,听到谁的声音,那组同学做吹奏乐器动作。

9、通过这课学到了什么?

10、做课后题

五、总结

今天我们听了《彼得与狼》,它告诉我们团结起来机智勇敢的去斗争,就会战胜凶恶的敌人!

第五单元 牧童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听《牧童短笛》和《牛背上的孩子》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乐曲《牧童短笛》《牛背上的孩子》感受乐曲不同段落的情绪,了解乐曲的结构,联想乐曲的情景,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二、过程

1、初听乐曲

提问:乐曲可以分成几段?它们的速度有什么不同?

2、分段欣赏:仔细体会各段的情绪,并记忆第一段的主题旋律。

①第一段的乐曲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你联想到了什么?(中速、旋律优美、节奏舒展、情绪抒情)

②第二段乐曲的速度发生了什么变化?情绪是怎样的?你联想到了什么?(快速、旋律跳跃、节奏欢快、情绪热烈)

③第三段听一听,这一段与前面哪一段相似?有什么不同?(与第一段相似,音多了,节奏密集)

3、完成书上的练习

4、完整听赏:请同学们谈谈对这部作品的感受。

5、引导学生运用诗歌、绘画、律动等方式表现作品。

6、简单介绍作曲家贺绿门(结合课本)

三、欣赏 启发谈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的内容是钢琴独奏曲,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味的钢琴独奏曲,乐曲的名称叫做《牧童短笛》。板书:《牧童短笛》。

(一)介绍作者,作品及作品所表现的内容。《牧童短笛》的作者叫贺绿汀,他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牧童短笛》是他的代表著,作于一九三四年。《牧童短笛》原名叫做《牧笛之笛》,后来根据我国传统歌谣:“小牧童,骑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之句改为《牧童短笛》,这首作品曾获欧州著名作曲家齐而品先生在中国征集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独奏曲的头奖,后来,齐而品先生在欧洲演奏过此曲,这样这首乐曲便成为闻名中外的我国优秀钢琴作品之一。《牧童短笛》是一首短小精致的钢琴小品,它描写的是小牧童后拿短笛在田野里一边放牧,一边吹笛的喜悦景象。全曲旋律优美,形象鲜明,具有鲜明的江南地方特色和田园风味。(出示本曲《牧童短笛》)接着,教师用“嗯”唱完全曲,并指出左右手弹奏的高低部。

(二)“听”完全曲,“听”后回答下列问题:

1、《牧童短笛》,由几个乐段组成?它们的情绪怎样?(分成三个乐段)。第一乐段速度徐缓,旋律悠扬; 第二乐段速度欢快,旋律流畅; 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

(三)分段分析,分段讲解,分段欣赏全曲

第一乐段。1=G,4/4拍,这一乐段用对位手法写成,左右手各演奏一个声部,使旋律此起彼落,连绵不断,在我们面前仿佛展现了这样一个画面:一望无际,绿草成荫的田野里,两个牧童倒骑在牛背上,在田野里纵情对歌。

在这一乐段里,教师要启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乐曲的两个声部此起彼落,正如两个小牧童在牛背上对歌。

然后出示图画,(把课本P24的图画用水彩扩写放大),用图画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最后再播放录音第一乐段。第二乐段

这一乐段由上面的C调转到G调,由4/4拍转到2/4拍,速度明显加快,右手高音部是活泼流畅性的旋律,左手低音部是跳跃性的伴奏,构成了一段热烈、欢快、舞蹈性的音乐,与前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似乎描绘出两个牧童在田野里追逐喜戏。在这一乐段里,教师应尽量少讲,充分启发学生想象,展开必要的讨论。通过听、讲、想、讨论,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和理解作品。对于想象丰富、发言大胆的同学要鼓励、表扬,(如:有的学生认为两个牧童不是在田野里互相追逐嬉戏,而是从牛背上下来,两个人在打水仗)。这一乐段要听后再分析。第三乐段

本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曲调稍加装饰,使乐曲显得更加流畅、紧凑、欢快,情绪显得十分安谧,使乐曲更加充满诗情画意。最后乐声渐弱,结束在明亮的高音区,给人以诗意来尽之感。本段也听后再分析,以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自己去理解作品,本曲所表现的内容好象又回到第一乐段:两个小牧童重新坐在牛背上吹笛对歌,并且赶着牛慢慢回去了„„

(四)欣赏全曲

分段分析,分段欣赏全曲后,教师应让学生完整无缺地把全曲“听”一遍,以便学生加深对全曲(整体)的印象,这一遍,教师不能在中间作任何插话,以免打断学生的思路。

(五)讨论、谈体会

全曲已欣赏三遍,学生对本曲的旋律、节奏情绪以及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已有一定的感受,这时,挤出一点时间让学生作个非常短暂的讨论以加深对作品的感受。然后,教师作个概括性的欣赏小结。(时间如充许,让学生再听一遍乐曲)

七、课堂小结及布置作业 :

教师对本课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课堂纪律等作个简短的小结,表扬上课表现突出的同学,鼓励上课发言不够大胆的同学,激励同学们课后多听一些音乐,多看电视文艺节目,养成经常欣赏音乐爱好习惯,努力提高欣赏音乐的水平。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我的小绵羊

2、综合训练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用活泼、亲切的歌声来表现小绵羊的可爱形象,抒发对羊群、对家乡对劳动的热爱之情。

2、感受单音、同时发响的双音和三个音的不同音响效果;按要求进行节奏时值合练习,培养学生初步的音乐写作能力。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我的小绵羊 教学难点 :用活泼、亲切的歌声演唱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

一、发声练习:同前节

二、学唱歌曲

1、集体演唱曲谱。注意速度的变化。

2、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教师范唱歌词,请学生跟着小声哼唱。跟琴唱歌曲。

3、处理:讨论:你认为怎样演唱这首歌曲更好? 速度应该怎样处理? 练唱

三、综合训练:

1、教师在键盘上分别弹奏各音。请学生说出教师弹奏的是哪一组?

讨论:单音、双音和三个音的有什么不同音响效果?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第2题的那几个音音群相近?结束句的音应该怎样?

3、讨论:两人为一小组,看那组编写的好

视唱学生编写的旋律。

四、请同学们回家准备节目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音乐活动“小羊找家” 教学过程 编创活动

1、师:小绵羊可顽皮了,它边躲边偷偷叫着,好让妈妈找到它。小绵羊是怎样叫的呢?请你把它的叫声加在歌曲中合适的地方。

2、指导同学扮演小绵羊和寻羊者进行情境扮演。

3、小绵羊终于找到了,大家都很高兴,森林里还住着许多动物呢,你最喜欢哪一种动物,能不能把他们的叫声和动作也编进歌词里呢?

4、褒扬小小创作家,颁发奖品。

1、交流展示探究结果,互相评价。

2、同学分组合作,设计出了许多场景,如:大树、蘑菇、小鸟等,然后进行情景扮演。

3、小组讨论,用作画的方式选择一种动物进行创编歌词,然后逐一展示扮演。

4、师生、同学之间相互评价。

给同学提供合作的机会,相互相互启发、补

充、交流,充沛调动同学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体验到与他人合作的愉悦;并通过研讨,培养了同学自评和互评的能力。

同学在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的活动中,激发他们的表示欲望,并在主动参与中展示他们的个性和发明才干,培养创新意识。

六、总结深化

1、师:要是地球上没有了动物会怎样呢?

2、师总结:动物都是我们的好朋友,让我们手拉手维护小动物,维护我们的大自然,只有这样,地球家园才会变得更加美丽!

3、在欢快的音乐声中结束本课教学。

1、同学讨论回答:难过、没劲、伤心„„

2、在音乐声中师生一起与小动物说再见。

教育同学热爱大自然,培养他们维护动物的意识,并积极投入到实际行动之中去,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真、善、美的音乐熏陶。第六单元小剧场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听赏

《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使学生在领略我国民族文化艺术所具有的美感时,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通过欣赏,让学生初步了解京剧的基础知识(起源、唱腔、伴奏乐器、表演形式、人物行当等)。

3、通过欣赏,初步培养学生对我国戏曲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戏曲艺术的自豪之感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感受和初步了解京剧。教具准备:多媒体、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平常都喜欢什么音乐呀?生:流行音乐、儿童歌曲、动画片插曲等。

师:你们知道老师喜欢什么音乐吗?教师演唱《红灯记》----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师:谁知道老师演唱的是什么音乐呢?生:京剧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京剧课堂,一起去了解京剧、认识京剧、喜欢京剧。

二、通过欣赏 了解京剧

1、初听 区分现代京剧和传统京剧,了解京剧的四个行当

A 师:老师扮演的是剧种的主人公李铁梅。铁梅穿着偏襟红袄,显得那么精神。京剧的所有演员都穿这样的衣服吗? 生:不是。还有古代的衣服。

师:我们把穿古装衣服叫传统京剧,穿现代衣服的叫现代京剧。

B 师:服饰不仅可以把京剧划分为现代京剧和传统京剧。我们还可以根据京剧的服饰区分出人物的年龄、性别、职业、性格特点来。师:戏曲人物按年龄、性别、身份、性格划分开的叫行当,京剧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个类别。

2、、复听唱段 了解京剧的主要唱腔,师:旦角在传统京剧里一般是伊伊呀呀的小姐。铁梅是这样的孩子吗?

让我们再来欣赏一遍唱段。生:勇敢、善良。师:铁梅生长在怎样的家庭呢?生:革命的家庭。

师:是的李铁梅是革命者的后代,她的爸爸是一名铁路扳道工,但真实身份却是我党的地下联络员,家里经常会来一些不认识的人,爸爸和奶奶都让铁梅管他们叫表叔。他们家真有那么多表叔吗? 师:他们都是些什么人呢?

师:懂事的小铁梅虽然嘴里不说,但心里却很明白。表叔那么多,其实都是每次负责联络的地下党交通员。

唱腔中唱到“铁梅和爹爹都一样,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你是怎样理解的? 师:大家能正确的听出铁梅的年龄、性格来。是由其唱腔及音色所决定的。这里老师就要向同学介绍京剧的主要唱腔西皮、二黄。(板书)西皮:曲调活泼、刚劲,适合于表现慷慨激昂的感情。

二黄:曲调苍凉、深沉,善于表现忧郁、激愤的感情。

3、再次欣赏 了解京剧主奏乐器师:不论是活泼、刚劲的曲调,还是苍凉、深沉的曲调,都要有乐器来演奏。请大家看大屏幕,这里有两件拉弦乐器,大家听辨一下,哪一件是京剧的主奏乐器?

生:京胡。师:京剧主奏乐器京胡,它的发音刚劲嘹亮。

4、亲自扮演铁梅 感受国粹的博大精深 师:我们的京剧真是博大精深,魅力无限啊!现代的京剧不仅走出国门,受到了外国朋友的喜欢。就连我们的小学生也来学唱京剧呢!同学们想不想亲自扮演一下铁梅,体验一下京剧演员的感觉。

师:表演之前老师先向同学们介绍京剧的表演分唱、念、做、打。唱:唱腔。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进行表演)

五、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使我们对京剧有了很多的了解。但我们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地域辽阔、历史悠久,各个地方的剧种还有很多。同学们能说出一两种来吗?

生:越剧、豫剧、黄梅戏、晋剧、秦腔、川剧、评剧等。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京剧艺术有了初步的了解,请大家谈一谈,你对京剧都有那些认识,或者这节课你都有什么收获?在我们的生活中同学们都自己喜欢的音乐,但老师希望通过你们的聆听和观察,能感受出什么才是最美的音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听赏 《 人换思想地换装》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本地区主要戏种的历史发展、主要特点和代表性剧目,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发学生对中国戏剧艺术的关注,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过程

1.导入

(1)播放三段唱段,请学生猜一猜是哪个剧种?

京剧《红灯记》选段、黄梅戏《女驸马》选段、越剧《红楼梦》选段。

(2)哪一个戏种是流行于我们地区的?

(3)你都知道哪些有关越剧的知识?

2.新授部分

(1)介绍越剧发展历史及行当:小生、花旦、老旦、丑角。

(2)欣赏《桔树尚且性刚强》,边欣赏边完成课后问题。

(3)欣赏《红楼梦》选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4)总结越剧的音乐风格特点:清悠婉丽。

3.演员介绍:尹桂芳

4.拓展性作业模拟演唱,积极体验、大胆表现。

5、比较两个剧种唱腔,最后总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音乐活动 戏曲知识园、教学目标

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使学生了解评剧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的剧目。欣赏《报花名》进一步感受评剧演唱特点,通过欣赏、模唱感受评剧艺术的深厚文化底蕴。

教学过程

1.教师课前要了解各小组的学习情况:戏剧种类、相关知识资料的准备情况。

2.导入:播放歌曲《看大戏》并交流评剧的有关内容:发展历史、艺术特点、音乐特点、代表剧目、优秀演员。

3.欣赏《报花名》:简单了解《花为媒》的剧情, 感受音乐风格,介绍演唱者。、教学内容:欣赏《花木兰》。

教学目标

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使学生了解河北梆子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剧目;欣赏《花木兰》,进一步感受河北梆子的音乐特点。对比欣赏豫剧《花木兰》,学习了解豫剧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剧目。

教学过程 1.教师课前要了解各小组的学习情况:戏种以及相关知识等有关资料的准备情况。

2.导入:播放歌曲《看大戏》

3.了解豫剧的有关知识:发展历史、艺术特点、音乐特点、代表剧目、优秀演员。

4.欣赏《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简单了解《花木兰》的剧情, 感受音乐风格。

5.欣赏河北梆子《花木兰》并了解河北梆子这种艺术形式。

6.背诵古诗《木兰辞》

7.拓展性欣赏:民族管弦乐交响诗《花木兰》

(1)初听:体会乐曲的情绪,感受乐曲的风格。

(2)哼唱歌曲旋律:注意过门、变化音以及拖腔的正确演唱。

(3)学生自主设计念白的节奏。

(4)完整演唱歌曲。

3.欣赏教师提供的音响材料4.总结本单元的学习情况。

第七单元唱起来跳起来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北京喜讯到边寨》 教学目标:

欣赏管弦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感受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音调风格,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通过对乐曲学习与欣赏,让学生初步认识管弦乐的几件乐器,感受乐曲每个主题旋律的情绪,提高他们对乐曲的分段听辨能力。

启发学生用肢体动作和敲击伴奏等活动表现对音乐的感受,开发创造性思维.教学重点: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教学难点:分段欣赏,理解音乐并从感受中表现音乐。教学准备:课件 自制打击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取《北京喜讯到边寨》主题一 活动安排 聆听 谈感受

老师主导 播放音源 点题 介绍作者

二、新课: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1、作品介绍

该作品原为郑路写的管乐合奏曲,后与马洪业合作,于1976年12月改为管弦乐曲。当时正值举国欢庆粉碎“四人帮”伟大胜利之际,乐曲生动而形象的表现了当这一特大喜讯传到祖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边寨时,山寨人民载歌载舞,热烈庆祝的情景。.看录象片段,感受乐曲的历史背景„(课件)3.乐曲初听

学生安排:聆听并用肢体动作表达你对每段音乐的感受 说说音乐把你带到什么样的场合? 老师主导:提问题 播放音乐 引导肢体动作参与 三分段欣赏(难点教学)1 分段欣赏时先让学生轻声视唱每一段的主旋律,然后边听边按声势图拍打节奏,并体会乐曲的表现手法)

引子:用圆号模仿牛角号的声音,奏出号召性的音乐。第一段:这段音乐展现出一幅炽热的群舞场面。其强烈的舞蹈节奏,引出了热情奔放、高亢矫健的旋律,这是第一主题。

第二段:姑娘们纵轻盈、欢乐的舞蹈情的跳着,脚勃上的铃铛哗哗作响,歌声、笑声此起彼伏。这是第二主题。

第三段:由小提琴、中提琴奏出昂扬而流畅的旋律,这是第三主题。

第四段:乐曲突然轻了下来,双簧管奏出轻飘而富有色彩的音调,象一位美丽的姑娘在独舞。这是第四主题。

第五段:小号奏出粗犷奔放的旋律,小伙子跳起健美、雄壮的舞蹈。这是第五主题。

第六段:姑娘们跟小伙子们对以轻快活泼的舞蹈,运用小提琴跳弓的演奏方法,奏出了第六主题。

第七段:牛角号陪衬着第六主题吹起,仿佛在为姑娘们的精彩表演喝彩叫好。第八段:乐声辉煌灿烂,把万众欢腾的热烈情绪发展到了顶点。

结合课本,认识管弦乐的几件乐器,并分别感受与了解全曲五个主题表现的不同场面.(课件展示)学生安排:认识乐器 聆听各乐器的音色 听辨每个主题用到哪些乐器?了解每个主题表现哪样的场合 结合课本要求做活动

老师主导: 介绍乐器名称 播放音源 操作课件 分段讲解内容 四第二次完整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课件播放

共由五个具有鲜明舞曲特征的主题组成(表现不同的舞蹈场面),结构较为自由。

2、了解作者简介:

郑路——北京人。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单簧管演奏员、创作室副主任。他的代表作品有:器乐曲《民歌主题组曲》、《北京喜讯到边寨》(合作)、《漓江音画》等。

马洪业——北京人。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宣传队任演奏员,并从事音乐创作。1954年后在东北、上海、中央等广播乐团任单簧管演奏员。他创作的音乐作品除与郑路合作的管弦乐《北京喜讯到边寨》外,还有《愉快的劳动》、《春晓》、《圆舞曲》等。

3、第一遍欣赏乐曲,初步体会乐曲的情绪。

5、再完整地欣赏一遍乐曲。

6、完成反馈表格,掌握乐曲的表现手法。

7、总结出音乐特点。生动明快,富有舞蹈性; 热情洋溢,粗犷奔放;

富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和地方色彩。

三、小组讨论:

完成听听想想。

四、小结:

请同学们自由发言: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觉? 板书设计: 《北京喜讯到边寨》

生动明快,富有舞蹈性;热情洋溢,粗犷奔放;

课后小记:如果有时间教师可以教授几个舞蹈动作,让学生随音乐分角色跳舞,加强对乐曲的理解。

作品背景: 《北京喜讯到边寨》作者:郑路 北京人.后与好朋友马洪业合作改编了这首管弦乐曲

当时正值粉碎“四人帮”取得伟大胜利之际,举国欢腾。所以,对这首乐曲可以理解为:生动而形象的表现了当这一特大喜讯传到祖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边寨时,山寨人民载歌载舞,热烈庆祝的情景。该曲为多段体结构,由五个具有鲜明的舞曲特征的主题组成。音乐素材取自于苗族和彝族的民间音乐。

一乐曲的引子由圆号摹仿牛角号在中音区奏出了粗犷辽阔的旋律,然后乐声变弱,象是号角之声在山峦中的回鸣。

二第一主题,由号角声引导,呈现出一幅炽热的群舞场面,节奏极强,旋律热情奔放,高亢矫健。

三第二主题,宛如姑娘们纵情的跳着轻盈、欢乐的舞群,脚脖上的铃铛哗哗作响,歌声、笑声此起彼伏。

四第三主题,弦乐奏出昂扬而流畅的旋律,甜美酣畅,与前两主题形成对比。五第四主题:乐曲突然轻了下来,轻柔飘逸而富有色彩,象一位美丽的姑娘在独舞。

六第五主题:小号奏出粗犷奔放的旋律,间以牛角号的呼鸣,象是小伙子跳起非常健美、雄壮的舞蹈。

最后,乐曲再现第一主题并予以发展变化,乐声辉煌灿烂,把万众欢腾的热烈情绪发展到了顶点。

小结: 整首乐曲生动明快,富有舞蹈性;热情洋溢,粗犷奔放;富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和地方色彩。乐器介绍: 小号音色明朗响亮,非常锐利。不仅可以演奏振奋人心的旋律,而且能够演奏抒情的优美乐段。因此无论是交响乐团还是军乐团或者爵士乐团,它都是常见乐器。小号的中音区与高音区是最有表现力的音区,中音区力度变化幅度最大,低音区发音软弱,强奏较难,高音区效果最好,但音量不很大。木琴常用热带的红木和花梨木等硬质材料制成。演奏者双手执一对球形头的琴槌敲击,可发出音阶半音。槌头的软硬影响音色。管弦乐队中使用的木琴通常有一组固定在木条下面的金属管,起共鸣的作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大家一起跳起来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用明亮自然的声音,欢快地情绪演唱、表演歌曲;

2、结合欣赏拓宽学生音乐视野,提高音乐素养。

二、教学难点:

1、会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旋律接龙,舞步创编

三、教学准备: 歌曲音带等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1、练声:指导学生正确发声 1=C 3/4 3 3 |5 4 4 | 5 2 2 | 5 1 1 | 1-5 | 7| | 21 71 76 | 56 54 34 | 3 02| 1--|| 指导学生用圆润、明亮、轻巧而有弹性的声音正确发声,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

2、节奏创编,旋律接龙

教师表演两种不同的舞步,引导学生节奏创编与旋律接龙

师:老师给你们表演两种舞步,哪一种能和刚才的歌声吻合在一起?(表演)这是几拍子?和二四拍比有什么不同?

你能拍击一个小节的四三拍节奏吗?可用学过的,也可以自己创造。

旋律接龙,利用刚才的节奏型加入音高,创编旋律。

如:师:5 12 34 | 生甲:5 1 1 |生乙:3 5 2 |…等 1学生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节奏舞步,尝试和老师一起跳起来。

(二)、欣赏教学,扩大视野 《G大调小步舞曲》

1、简介巴赫生平、代表作及小步舞曲。

2、欣赏G大调小步舞曲。

3、感受乐曲拍子的强弱。

4、学生随音乐简单律动。

利用欣赏教学,了解巴赫及小步舞曲的相关知识,拓宽音乐视野,为更好地学习歌曲服务。

(三)、歌曲学唱,理解音乐 新歌《大家一起跳起来》的学习。

1、导入

2、范唱

3、母音跟唱

4、歌曲处理,加入顿音与连音唱法。

5、小组合作,表现处理歌曲

层层深入地学习歌曲,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老师引导下处理

(四)、集体舞创编,表现歌曲

启发学生创编舞步

1、介绍小步舞是宫廷舞的一种形式。

2、选舞蹈队同学创编动作。

3、以一生的动作为参照,模仿齐跳。

4、师生合作围圆圈跳小步舞 培养学生的想象及创编能力,利用集体的力量,团结协作,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更进一不体验歌曲情感特点。

(五)、小结本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 《那不勒斯舞曲》和《加沃特舞曲》

一、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圆润、富有弹性的声音和明朗活泼、充满朝气的情绪演唱《那不勒斯舞曲》,了解常用的变音记号的唱法,掌握节奏。

2、理解音乐表现要素对体现作品情绪所起的作用。

3、能积极用当代流行的、学生喜爱的活动方式表达对青春的各自不同的感受,展示新时代少年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青春风采。激发热爱生活、珍惜青春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内容

《那不勒斯舞曲》

三、教学方法

聆听、引导、演唱、交流、创作

四、教学重点

理解音乐表现要素对体现作品情绪所起的作用。

五、教学难点

通过评析、演唱所欣赏的作品,来理解音乐表现要素对体现作品情绪所起的作用。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动画,并思考几个问题:音乐表现了一个怎样的场面?表现了怎样的故事情节?音乐情绪怎样的? 播放动画片《天鹅湖》片段(芭比那不勒斯舞)情绪:清新欢畅、热烈奔放。体现这样情绪的音乐作品,他的音乐要素又有哪些特征呢?今天我们就通过这部欢快活泼、充满了青春活力的《那不勒斯舞曲》重点学习。

(二)欣赏、学唱《那不勒斯舞曲》

1、作品简介

你们知道作曲家是谁?你了解他的哪些作品?

今天,我们欣赏的《那不勒斯舞曲》是选自《天鹅湖》第三幕即在王子成年的庆典上,来自各国的客人表演了各种风格的“性格舞蹈”。

音乐故事介绍:《那不勒斯舞曲》描绘了这么一个故事:恶魔罗德巴特企图以他的女儿黑天鹅来迷惑王子,恶魔挥舞着黑斗篷,随即走出一个跳西班牙舞的女郎,一会儿又变成跳意大利舞的女郎。这个曲子就是那个女郎跳意大利南方那不勒斯舞蹈的音乐。

2、欣赏全曲

思考:歌曲分几个部分?每一部分有何特点?

歌曲为大调式,由带重复的两个部分组成。第一、第二乐段是第一部分(前十八小节)活泼而从容;,第三乐段是第二部分,采用连续的、密集的十六分音符的重复,情绪更加清新欢畅、热烈奔放。1)、在大屏幕上由简到繁按顺序呈现《那不勒斯舞曲》第一、第二和第三乐段的主题音乐节奏,引导学生按乐段音乐主题分别进行节奏视读。2)、指导学生分析、归纳三个乐段的主题音乐在节奏上的不同之处。

第一乐段:主题每一句的节奏型;

0 ×× ×××× ▏×0 ×,小号以小快板速度独奏的活泼而热烈,由于把重音落在小节中的弱拍,造成切分节奏的效果,使四个连续下行、节奏相同的乐句陡增生动、活跃之感。第二乐段:节奏型及音调与第一乐段相近,但开始句以附点节奏代替连续的十六分音符,显得从容不迫。

第三乐段:由八分音符开始,紧接着是顿音与连音相间的一大串十六分音符,速度由慢而快,热烈奔放,小号在这里充分发挥其演奏技巧。3)、操作课件,让学生看着曲谱听教师用钢琴弹奏各乐段音乐主题旋律(也可以随琴轻声视唱旋律),使学生在掌握节奏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和熟悉各乐段音乐主题旋律。4)、聆听歌曲第一部分(前十八小节),体会弱起小节歌曲的特点,体会典型节奏型: 级进为主的旋法,造成切分的效果,活泼而从容;划拍跟琴学唱第一部分。(找出旋律的同、异点 运用了重复手法)

全曲歌词只有一个“啦”字,为无词歌,演唱时口腔要打开,舌尖要轻巧而灵活。第一部分注意每小节第一拍的后半拍休止,重音在第二拍上;

5、第二部分采用连续的、密集的十六分音符的重复,情绪更加清新欢畅、热烈奔放。

聆听歌曲第二部分,划拍跟琴学唱第二部分,(找出旋律的同、异点 运用了重复手法)

知识点:第二部分的十六分音符处要突出节拍重音和每拍的第一个音。重点练习第一部分,跟着小号演奏的录音哼唱,3、分声部练唱:齐唱+女声+齐唱,用富有弹性的“la”这个音重温这段经典的旋律,来表达自由自在、乐观向上的青春气息和情感。

4、欣赏

欣赏芭蕾舞剧《天鹅湖》第三幕的《那不勒斯舞》,辨听演奏乐器的音色,学生模仿小号音色跟音乐哼唱。

(三)、拓展活动

1、学生创作——填词

芭蕾舞剧《天鹅湖》流传至今,已经成为经典,《那不勒斯舞曲》这首曲子也随之成为人们喜爱的、耳熟能详的作品,它的表现方式更是多种多样,除了乐器演奏的,还有人声演唱的,我们前面用“啦”哼唱的就是无词歌,也有用《那不勒斯舞曲》填词的,大家可以参照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为《那不勒斯舞曲》试着填词。

3、延伸、4、今天我们学习了这首欢快活泼、充满了青春活力的《那不勒斯舞曲》,大家了解了体现这样情绪的音乐作品一些音乐要素的特征(节奏、速度、力度)。像这样的音乐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也是有很多的。

正如这首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风俗舞的音乐能流行于世界,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一样,我们国家新疆维吾尔族民歌《青春舞曲》的旋律,大家可以回家了解一下。

七、课堂小结

从大家欢乐的歌声中,我能感受到同学们的青春活力,音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乐趣!它可以表达我们心底最深的情感和最美好的祝愿。让我们用一个个音符谱写青春之歌!第八单元 四季的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堆雪人》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明朗和欢乐的情绪。

2.指导学生在合唱时低声区保持气息和声音的高位置,并做到声部的和谐

与统一。

3.将旋律模仿的手法,运用在学生旋律创作练习中。

4.在新颖的教学环境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

1.一个降号调歌曲的视唱与合唱。2.学生对新歌能进行创造性的综合表演。

四、教学过程:

(一)学生随音乐声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新歌曲调复习,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用口风琴辅助练习。

1.一个降号调的音阶练习。

2.从三度音程练习入手练唱合唱部份3.从寻找曲调异同点入手练唱合唱部份

4.练唱新歌曲调。5.口风琴合奏练习。、(三)新歌歌词教学

1.揭示课题,启发学生对冬日环境的丰富想象或联想。

2.新歌范唱(采用多媒体演示)。

3.学生学唱新歌。

引导学生根据歌词内容,以不同的情感、力度分别唱好新歌的齐唱及

合唱部分。

五、《快乐一刻》

1.学生以二重唱形式演唱新歌,并进行集体点评。(采用卡拉OK形式演唱)。

.指导学生对新歌用多种形式进行创造性表演。

创设雪景环境,启发学生以唱、奏、舞等多种形式创造性地演唱歌曲,更完美地表达歌曲意境。

六、小结:

对本课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总结,肯定学生主动学习及积极创新的精

神。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听赏 春到沂河

教学目标:

1.从聆听《春到沂河》中外音乐作品中感受“春”的意境,并尽可能展开想像、联想,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

2.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表演《嘀哩嘀哩》,并进行打击乐伴奏的编创活动,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颂。? 3.音乐知识

(1)在歌曲黄鹂鸟的叫声中模仿其节奏,从模仿实践中感受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在复习四分、八分音符时值的基础上,通过比较,让学生理解。

教学重难点:

1.听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与记忆力。能辨别前十六分音符节奏与后十六分音符节奏。

教学过程:

1.以山东民歌《沂蒙山好风光》为欣赏《春到沂河》的导入。

(1)欣赏女声独唱《沂蒙山好风光》。

(2)随教师的琴声视谱哼唱《沂蒙山好风光》曲调。2.聆听《春到沂河》第一部分(可以听两遍)。设问:(1)这段曲调熟悉吗?它源于哪一首民歌??(2)这段曲调给你们的情绪以什么感受?? 3.介绍柳琴的形状与音色特征。(有条件的学校如能用VCD及多媒体现代化手段介绍,将更为形象生动。)4.看着书上的图形谱,完整地听全曲,比较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速度变化。? 5.揭示曲名《春到沂河》,介绍沂河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懂得《春到沂河》是以山东民歌为素材改编的乐曲。? 6.再次完整地聆听全曲。从乐曲的名称(标题)及三部分的速度变化,即兴用动作来表达对乐曲的感受与理解。

7.导入:谁能模仿小黄鹂鸟的鸣叫声?

如果你不会的话,请听听歌曲中的小黄鹂鸟叫。

8.听歌曲范唱(录音或教师示范)。

9.请你模仿歌曲中的黄鹂鸟叫声。

10.讲解十六分音符的时值。

11.再听歌曲范唱,要求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 12.学习曲调:分两部分学唱,即前16小节和后16小节。?(1)前16小节的学唱曲:听出这16小节中的相同乐句是哪一句?先学唱这8小节,然后在学唱其他8小节。? 2)后16小节从听辨相同节奏地乐句切入,学唱好8小节,然后再学唱最后8小节。?(3)完整地、有感情地唱好歌曲。

13.有感情地学唱歌词,唱好全曲。? 14.让学生自己为歌曲第二部分选用合适的打击乐器编创伴奏,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尊重他们的创作,在尝试实践的基础上,选择最好的方案。? 15.教学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听赏《踩雨》和《西风的话》 教学目标:

1、通过音乐的对比,了解音乐要素对表现音乐的作用,感受秋天的不同色彩。

2、引导学生用自然舒展、抒情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西风的话》,启发教育青少年珍惜时光,热爱生活。

3、培养学生的聆听音乐,观察乐谱,表现音乐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体会音乐要素对音乐的表现作用。

2、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的抒情意境。教具准备:钢琴 音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音乐:《在希望的田野上》(用音乐及秋景营造秋的氛围,创设意境)提问导入:同学们,欢迎你们来到秋天的殿堂!你熟悉正在播放歌曲吗?知道它的名字吗?这首歌曲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秋季)歌曲中提到哪些我们熟悉的事物呢?(冬麦、田野……)它表现了怎样的情绪?(喜悦的 热闹的)其实,秋天不光是收获喜悦的,秋天也是多情的,一起来欣赏一下歌曲《西风的话》。

二、赏“风

1、听录音范唱

提问:西风的话语是热情欢快的还是柔美抒情的呢?它表现了怎样的速度、力度?

2、再次欣赏,体会歌曲结构

师:根据歌曲情绪、速度、力度、节奏等等的明显对比来划分歌曲乐段,有的是一段体,有的是二段体,还有的是三段体,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西风的话》,感觉一下,这首歌曲的音乐结构。

2、划分乐句

师:师演唱歌曲,生感觉一下歌曲由几个乐句组成的呢?

三、唱“风” 美“风”

1、按节奏唱旋律

(1)观察四个乐句的节奏特点。

(2)找出组成歌曲旋律的音符,组成音阶边做苛达伊手势唱唱。(3)视唱歌曲旋律,找出含有音阶上、下行的小节。(4)边划旋律线边唱旋律。

2、唱歌词

(1)用“u”模唱旋律,师纠正发声方法。

(2)体会旋律高低与演唱力度的关系并记录下来。(3)按力度记号轻声唱歌词。

一遍师伴奏生轻声唱(纠正连线的唱法)二遍提示换气。

三遍随伴奏唱,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最后一句的唱法。四遍随师伴奏完整演唱。

(4)情感教育:年年岁岁,多情的西风去了又来,来了又去,看到了孩子们的成长和节令景物的变化,最后这渐慢渐弱的处理寄托了西风对我们的期望,似乎在提醒我们什么?(时光过得真快,请大家要珍惜时间)

3、声音对比

如果我们采用稍快的速度,较强的力度,明亮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会是怎样的效果呢?(唱试试 引导学生去体会速度 力度对歌曲情绪的影响)歌曲情绪全变了,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要想把歌曲唱的有声有色,就得注意歌曲的什么?(速度、力度、旋律的起伏、演唱的音色)

四、作者介绍

这首好听的歌曲是谁带给我们的呢?(多媒体播放作者简介)《西风的话》是音乐家黄自创作的一首短歌。黄自是我国30年代重要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早年留学美国。回国后,在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任教,培养了许多优秀音乐人才,他是我国早期音乐教育影响最大的奠基人。他的主要作品有管弦乐《怀旧》,清唱剧《长恨歌》,合唱曲《抗敌歌》,《旗正飘飘》,歌曲《热血》、《九•一八》,艺术歌曲《点绛唇》、《思乡》、《玫瑰三愿》等。

五、拓展

黄自老师通过歌曲来表现了深秋深邃悠远,余味无穷甚至带点淡淡忧伤的意境。还有很多艺术家也在通过自己不同的形式演绎着秋天。你准备如何表现你心中的秋天呢?

六、小结

新人教版五上数学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以下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找规律》的教学片段。本课《找规律》教学常见的、有固定周期规律 的现象。教材通过发现具体现象的周期规律, 对现象里的后续发展情况作出判断,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下面是“练一练”中的两道习题。

【思考】生活中蕴含周期规律的现象很多, 但单纯出现判断后续情况的却很少见。为此, 我在这两道习题的基础之上, 结合孩子们的生活实际, 设计了两道开放题, 旨在让学生应用规律, 尝试创造出个性化的周期规律现象,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渗透感恩教育、润泽心灵。

创意一:为老师选饮料

创意情境:学校打算在教师节期间表彰一批优秀教师, 五 (1) 班同学协助做好后勤准备工作。活动前在每位老师的会议桌上摆好雪碧和可乐任意一种饮料。秦老师的座位号是24号, 怎样有规律地摆一摆, 才能让秦老师喝到她喜欢的雪碧饮料呢?

生1:我把28名老师平均分成两份, 前14名老师都分发可乐, 后14名老师都分发雪碧就可以了。

生2:我想以一瓶可乐和一瓶饮料为一组, 根据单双数推理, 只要第2瓶摆雪碧, 那么秦老师的第24瓶肯定也是雪碧。

生3:我以可乐、可乐、雪碧为一组, 24÷3=8 (组) , 秦老师正好是第8组的最后一个, 所以能够喝到雪碧。

……

【“创意一”与“练一练”第1题的对比】“创意一”和“练一练”的第1题都是以两种不同的物体交替出现, 判断此规律后续第几个物体的种类。“创意一”与教材中的练习题不同的 是, 学生要自主设计出周期规律, 并能让此规律符合后续第24个物体的种类。这个练习训练, 培养了学生多角度、多方法的发散思维能力, 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创意二:为妈妈串项链

创意情境:老师为每人准备了一瓶彩色的珠子, 有绿色、黄色、蓝色、红色, 按一定的规律串一串项链。想一想, 怎样让你串出的项链更有意义呢?

生1:我想把项链送给妈妈做生日礼物。

生2:我想把项 链送给我 的好朋友。

生3:我想把项链挂到门上。

独立操作……

展示1:妈妈今年36岁, 我就串了36颗珠子。以红 、黄、蓝各一颗为一组, 共串了12组。

展示2:黄色代表美丽的心愿, 所以我以一颗黄色珠为一组, 串了66组, 也就是66颗黄珠子, 送给我的好朋友。希望她能实现愿望, 让在外地打工的妈妈经常回家看看她。

展示3:我们是五 (1) 班, 所以我以5颗绿色和1颗红色为一组, 串了7组, 共35彩珠, 我想把它挂在班级的门把手上。

展示4:爸爸是个司机, 车牌号是213, 所以我以2颗红色、1颗绿色、3颗蓝色为一组, 串4组共24颗彩珠, 挂在爸爸的车上。

……

【“创意二”与“练一练”第2题的对比】“创意二”是以多个不同的物体 (彩珠) 交替组成按一定的规律出现。教材中的练习题是判断后续现象中第18颗和第24颗珠子的颜色。“创意二”更具挑战性和开放性。“怎样串才更有意义呢? ”抛出个性化的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学生“量体裁衣”, 既要考虑到每几颗珠子为一组, 确定串几组形成一定的周期变化。另外, 教材中的珠子和“创意一”的项链不同, 项链问题在数学上是个封闭图形, 而教材中并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 所以此创 意的设计 注重让学 生操作, 感悟其规律的存在。教育孩子关爱自己的父母、朋友以及班级, 让孩子懂得感恩。

新人教版五上数学教案 篇3

开心预习新课,轻松搞定基础。

1.下列等式各运用了乘法的什么运算定律?

15×2.6+3.4×15=(2.6+3.4)×15运用了()。1.98×2.5=2.5×1.98 运用了()。(9×0.25)×40=9×(0.25×40)运用了()。

重难疑点,一网打尽。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1)2.7×1.8+4.3×1.8=(□

里填上运算符号。□)×□

□×□ □×□(2)0.54×1.9=0.54×(2-□)=□×□(3)2.15×3.1=2.15×(3+□)=□×□3..一种钢笔每枝售价12.5元,1大盒里有12小盒,1小盒里有8枝。1大盒钢笔能卖多少元钱?

源于教材、宽于教材、拓展探究显身手。

4..用简便方法计算。

3.98×2.5×0.4 5.8×19.6+4.2×19.6

1.25×7.2×0.8 19.15×26-9.15×26

5.右图是王维家所在地方的平面图。

(1)估计王维每小时走4.5千米,他从家向北走了2.5小时,离奶奶家还有多远?

(2)王维早晨去图书馆,如果按每小时走4.5千米来计算,那么1.4小时之后,他到图书馆了吗? 第4课时

1.乘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2.(1)(2.7+4.3)×1.8

新人教版五上数学教案 篇4

《位置(1)》教学设计

库尔勒市普惠乡中心学校 孙晓晓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9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五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行、列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由语言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抽象成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位置的过程,理解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要用两个数来表示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教学准备:将本课教学内容制成PPT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活经验

(一)激活经验

1.导入:我们在以前学习了用方位确定位置,我们在生活中还常常用“第几”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2.提问:这有一排同学,举手的是张亮同学。你能描述张亮同学的位置吗?(演示PPT课件)

3.引导:有的同学从左往右数,还有的同学从右往左数,但都是只用一个数就表示出了张亮同学的位置,为什么只用一个数就能表示出张亮同学的位置呢?(演示PPT课件)

4.提问:怎样表示出周明同学的位置?赵雪同学的位置呢?(演示PPT课件)

(二)引入新课

1.提问:如果不是只有一排同学,而是教室里的座位,你还能只用一个数就表示出某个同学的位置吗?(演示PPT课件)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继续学习“位置”。(板书课题:位置)【设计意图】创设“一排座位”的情境,激活学生“用一个数可以表示一个物体在一排物体中的位置”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直观感受到用一个数可以在直线上确定位置。在此基础上,借用“现成”的情境,由“线”扩展到“面”,将一维空间生长为二维空间,产生新的问题,引出新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强烈的尝试和探究欲望。

二、尝试探索,感悟新知

(一)认识平面上确定位置的必要条件

1.观察:多媒体教室中学生的座位情境。(演示PPT课件)

2.思考:你现在怎样描述张亮同学的位置呢?(预设学生回答:第几组第几个;第几排第几个;第几行第几个;第几条第几个„„)

3.引导:同学们的描述各不相同,虽然说法不一样,但是有一点却是相同的,你们发现哪一点相同?(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板书:两个数、确定位置)

4.揭示:要在教室平面内表示出某个同学的位置,只用一个数是不能确定的。要在教室平面内确定某个同学的位置必须要有两个数,这就是在平面上确定位置的条件。(演示PPT课件)

(二)认识行与列 1.统一行与列的名称。

(1)讲述:同学们刚才在描述张亮的位置时,所说的排、行等,都是指的横排,在数学里统一称为“行”;所说的组、条等,都是指的竖排,在数学里统一称为“列”。(教师适时板书或课件显示“行”“列”)

(2)尝试:同学们,你现在能用行数和列数两个数来描述张亮同学的位置吗?(演示PPT课件)(3)预设:预设学生回答:第3行第2列;第3行第5列;第5列第3行;第2列第3行。(教师适时追问:你是怎样数的?)

2.统一行、列的顺序和方向。

(1)设疑:刚才,同学们都说张亮的位置在第3行,但有的同学是从前往后数的,还有的同学是从后往前数的;在说张亮的位置是第几列时,有同学说是第2列,也有同学说是第5列,张亮的位置到底是第几列呢?

(2)归纳:看来还需要统一行、列的顺序和方向,在确定第几列的时候,我们约定从左往右数;在确定第几行的时候,我们约定从前往后数。

(三)在平面图上确定行与列

1.将座位情境图抽象成座位平面图。(演示PPT课件)

2.在平面图上标明行、列的顺序和方向。(演示PPT课件)3.在平面图上标出张亮同学的位置。(演示PPT课件)

(四)认识数对

1.自主探索表示位置的方法。

(1)提出问题:我们用行数和列数两个数描述了张亮同学的位置,也在平面图上标出了张亮同学的位置,那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表示、记录张亮同学的位置呢?

(2)反馈交流:组织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的表示方法。(用黑板或投影展示学生的记录方法)

2.评价归纳:同学们的表示方法各不相同,但想法都很好,都想到了用两个数分别表示行与列。但有的是先表示行,有的是先表示列,还有的是借助文字、符号、箭头来说明行与列。但像这样表示,不仅记录麻烦,交流时还要请同学们一个一个去解释,你们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呢?(统一表示方法)

3.统一位置的表示方法。(1)呈现统一的表示方法:对,应该用统一的表示方法!在数学里是怎样统一、怎样规定的呢?张亮的位置在第2列、第3行,在数学里就用(2,3)表示。(教师板书或演示PPT课件)

(2)理解(2,3)的含义:前面的“2”表示什么意思?后面的“3”表示什么意思?两个数中间的逗号起什么作用?外面添加的小括号起什么作用?(教师演示PPT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3)揭示数对的名称:像这样用两个数分别表示列和行,前面的数表示列,后面的数表示行,两个数中间用逗号隔开,并在两个数外面添上小括号表示是一个整体,像这样的两个数称为“数对”,这节课学习的就是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师板书或演示PPT课件)

4.数对的读法。

(1)以张亮的位置为例,可以直接读(2,3),也可以读作数对(2,3)。(2)任意举一例。

【设计意图】延伸复习导入时的情境,承接复习导入中的问题,让学生在新的情境中解决“老”问题,在解决“老”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新的收获和体会,直观感受到用两个数可以在平面上确定位置。充分利用例1的座位情境,放手学生尝试探索,让学生经历了三次“统一”的过程:统一行与列的名称、统一行与列的顺序和方向、统一位置的表示方法。在三次“统一”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认知的发展和数学规定相融合。

三、综合练习,体会联系

(一)数对与位置的对应练习

1.在图中找出数对(1,2)、(5,3)的位置。

2.数对(6,4)表示的是王乐同学的位置,你能指出哪个是王乐同学吗?

(二)体会相关数对之间的联系

1.王艳同学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赵雪同学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看一看有什么不同。

2.用数对表示出周明、张亮、赵雪三个同学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3.用数对表示出李小冬、孙芳、张亮三个同学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四、联系生活,实际应用

(一)生活举例(第19页“做一做”)

(二)实际应用 1.练习五第2题。

(1)理解题意:第(1)问是用数对表示指定汉字的位置,第(2)问根据数对找对应汉字。

(2)学生独立完成。

(3)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思路。

(4)组织开展“根据数对找对应汉字”的游戏活动。

五、课堂小结,提炼延伸

(一)课堂小结

1.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学习收获。2.教师归纳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二)提炼延伸

1.引导:我们这节课从在“一排座位”里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到在“教室平面”里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你有什么感受?

2.提炼:在“一排座位”里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只需要一个数;在“教室平面”里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就需要两个数。这说明在直线上确定一个点,只需要一个数据;在平面上确定一个点,就需要两个数据,也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数对”。(演示PPT课件)

3.延伸:想一想,如果在一个立体空间里确定一个点,需要几个数据呢?

4.拓展。

(1)生活中的数学:经纬线的知识。

(2)知识小介绍:介绍法国数学家笛卡尔。

六、作业练习

新人教版五上数学教案 篇5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因数和倍数

(一)教材分析:

“因数与倍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起始课,后面还将学习“2、5、3的倍数的特征”和“质数和合数”。

教学内容:

认识因数和倍数(教材第5页内容,以及第7页练习二的第1题)。教学目标:

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观察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

教学重点: 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教学难点:感知因数的有限与倍数的无限。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1、教师用课件出示口算题。

10÷5= 16÷2= 12÷3= 100÷25= 220÷4= 18×4= 25×4= 24×3= 150×4= 20×86= 学生口算

导入:在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相乘,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积。乘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乘的关系,在除法算式中,两个数相除,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商。除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除的关系,在整数乘法和除法中还有另一种关系,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探讨的内容。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1)

(二)新课讲授

1.学习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1)教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例1,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算式,把这些算式分为两类。

学生说出自己的分类方法,商是整数的分为一类,商不是整数的分为一类。教师以商是整数的第一题为例,板书:12÷2=6。

教师:在这道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都是整数,商也是整数,这时我们就可以说12是2和6的倍数,2和6是12的因数。谁来说一说其他的式子? 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2)说一说第一类的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学生回答,如:在20÷10=2中,20是10和2的倍数,10和2是20的因数。或:20是10的倍数,20是2的倍数,10是20的因数,2是20的因数。

(3)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回答,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2.举例概括

教师:请同学们注意,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的是自然数,而且其中不包括0。

教师:在自然数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每个同学都在心中想一个,想好了说给大家听。学生举例,并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教师同时板书。

教师小结:像这样的例子举也举不完,那能不能用比较简洁的方式来叙述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呢?

引导学生根据“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表述因数与倍数的关系。

如:M÷N=P,M、N、P都是非0自然数,那么N和P是M的因数,M是N和P的倍数。

A×B=C,A、B、C、都是非0自然数,那么A和B是C的因数,C是A和B的倍数。

你能从这些数中挑出两个数,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 3、9、15、21、36 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

(三)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二第1题。

3.下面每一组数中,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6和24 24和72 820和5

(四)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

(一)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因数和倍数一般指的是自然数,而且其中不包括0。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第二课时 因数与倍数

(二)教材分析:

“因数与倍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起始课,后面还将学习“2、5、3的倍数的特征”和“质数和合数”。

教学内容:

一个数因数的求法和一个数倍数的求法(教材第6页例

2、例3,教材第7~8页练习二第2~8题)。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条理性,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求索精神。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观察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课前预习:

1、说出下面两组数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8和32 36和 9

2、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的,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最大的因数是()。

3、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的,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最大的倍数。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说出下列各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20÷4=5 6×3=18 在上面的算式中,6和3都是18的因数,你知道还有哪些数是18的因数吗?18是3的倍数, 你知道还有哪些数是3的倍数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2)

(二)新课讲授

一、找因数:

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

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我们一起找找18的因数有哪些? 学生尝试完成后汇报

(18的因数有: 1,2,3,6,9,18)教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

教师: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哪些?

小组合作交流后汇报,36的因数有: 1,2,3,4,6,9,12,18,36 教师:你是怎么找的?

举错例(1,2,3,4,6,6,9,12,18,36)

教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

仔细看看,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 教师板书: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18、5、4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自练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

4.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示:如18的因数。

小结: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

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

二、找倍数:

1.我们一起找到了18的因数,那2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

小组合作交流后汇报,2的倍数有:2、4、6、8、10、16、„„ 教师:为什么找不完? 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生:只要用2去乘

1、乘

2、乘

3、乘

4、„)那么2的倍数最小是几?最大的你能找到吗? 2.让学生完成做一做1、2小题:找3和5的倍数。汇报 3的倍数有:3,6,9,12 教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应该怎么改呢? 改写成:3的倍数有:3,6,9,12,„„

你是怎么找的?(用3分别乘以1,2,3,„„)5的倍数有:5,10,15,20,„„

教师: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还可以用集合来表示2的倍数,3的倍数,5的倍数。

教师: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那么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怎么样的呢?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三、课堂作业

1.完成课本第7页练习二第2~5题。2.完成教材第8页练习二第6~8题。

四、课堂小结: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

(二)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第三课时 2、5的倍数的特征

教材分析:

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通过电影院里“双号”的概念,使学生利用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判断出这些“双数”都是2的倍数。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座位号的个位上的数的特点,进而概括出2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内容: 2、5的倍数的特征(教材第9页例1,教材第11页练习三第1~2题)。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

2.知道2、5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3.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想、分析、归纳的能力,愿意与同学交流自己发现的结果,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演示法

教学重点: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奇数和偶数的概念,0也是偶数。课前预习:

1、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

2、从小到大写出2的倍数(10个):

3、写出5的倍数(6个)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玩个猜数游戏,好吗?你们任意说出一个自然数,不管是几位数,我都能很快的判断出它是否是2或5的倍数。不信可以试试看。

学生报数,老师答,同时请大家验证。

师:同学们的眼神里闪现出惊讶的目光。你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不计算就能马上判断出来吗?学了今天的知识,你们就知道老师猜数的奥秘了。板书课题:2和5的倍数的特征。

(二)新课讲授 1.探索5的倍数特征(1)引入百数表。

(2)出示课件:百数表,在这些数中找出5的倍数,写出来。(3)你们找的数和老师找的相同吗?(课件出示百数表)

(4)观察5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说给同桌听听。

(5)归纳:谁来概括一下5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板书: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6)验证:除了这些数以外,其它5的倍数也有这样的特征吗?请举例验证。请你写一个多位数,并且是5的倍数。(7)过渡:学习了5的倍数的特征有什么好处?师随机在黑板上写一个数,让学生猜猜它是不是5的倍数。

(8)练一练:下面哪些数是5的倍数?

240,345,431,490,545,543,709,725,815,922,986,990。过渡:那172是几的倍数呢?请同学验证。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想不想研究?下面我们一起研究2的特征。2.探索2的倍数特征

(1)猜一猜:根据研究5的倍数特征的经验,你猜一猜2的倍数可能会有什么特征呢?

(2)课件出示:百数表找出2的倍数。(小组合作找出所有2的倍数)(3)汇报后,观察2的倍数的特征,看看你刚才的猜测是不是正确。(4)归纳:2的倍数有怎样的特征?

板书: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5)验证:除了这些数以外,其它2的倍数也有这样的特征吗?请举例验证。

(6)填一填: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1,3,4,11,14,20,23,24,28,31,401,826,740,1000,6431。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3.奇数、偶数的再认识

自然数按是不是2的倍数来分可分为奇数和偶数两大类,2的倍数都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就是奇数。

4.那么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1)在5的倍数中找出2的倍数;(2)在2的倍数中找到5的倍数。

比较: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都是看什么? 结论: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三)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9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11页练习三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1.现在,你们知道老师猜数的奥秘了吗?现在老师说数,请同学们判断出它是不是5或2的倍数。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板书设计 2、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第四课时 3的倍数的特征

教材分析:

教材的编排由易到难,比较科学的体现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教材上通过逐步增加提示的方式,减缓学生在概括时的思考难度。教学内容:

3的倍数的特征(教材第10页的内容及教材第11页练习三的第3-6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2.引导学生学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3.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概括的能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讲解法

教学重点: 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各个数位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教学难点:利用3的倍数的特征进行迅速正确的判断。课前预习:

1、个位上的数是_________________的自然数一定

是2的倍数,也叫_________。

2、个位上的数是________的自然数一定是5的倍数

3、一个数,如果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这个数 的个位上一定是_____。这个数最小是。

4、最小的偶数是,最小的奇数是

,最大的偶数,最大的奇数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1.学生口述2的倍数的特征,5的倍数的特征。

2.练习: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哪些数是5的倍数? 324 153 345 2460 986 756 教师:看来同学们对于2、5的倍数已经掌握了,那么3的倍数的特征是不是也只看个位就行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二)新课讲授

1.猜一猜: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2.算一算:先找出10个3的倍数。3×1=3 3×2=6 3×3=9 3×4=12 3×5=15 3×6=18 3×7=21 3×8=24 3×9=27 3×10=30„„

观察:3的倍数的个位数字有什么特征?能不能只看个位就能判断呢?(不能)

提问:如果老师把这些3的倍数的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进行调换,它还是3的倍数吗?(让学生动手验证)

12→21 15→51 18→81 24→42 27→72 教师:我们发现调换位置后还是3的倍数,那3的倍数有什么奥妙呢?(以四人为一小组、分组讨论,然后汇报)

汇报:如果把3的倍数的各位上的数相加,它们的和是3的倍数。3.验证:下面各数,哪些数是3的倍数呢? 210 54 216 129 9231 9876 小结:从上面可知,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如果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板书)

4.比一比(一组笔算,另一组用规律计算)。

判断下面的数是不是3的倍数。3402 5003 1272 2967 5.“做一做”,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1)下列数中3的倍数有。14 35 45 100 332 876 74 88 ①要求学生说出是怎样判断的。②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2)提示:①首先要考虑谁的特征?(既是2又是5的倍数,个位数字一定是0)

②接着再考虑什么?(最小三位数是100)③最后考虑又是3的倍数。(120)

(三)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11~12页练习三的第4、6、7、8、9、10、11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板书设计

3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第五课时2、5、3的倍数的特征练习课

教材分析: 2、5的倍数的特征和3的倍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既是分解质因数的需要,也是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同时还是学习约分、通分知识的必要前提。教学内容: 2、5、3的倍数特征的练习(教材第12~13页练习三第7~12题)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2、3、5倍数的特征,熟练应用2、3、5倍数的特征进行判断。

2.会运用2、3、5倍数的特征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感受知识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以及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观察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

教学重点:

2、5和3倍数的特征的实际应用。教学难点:

2、5和3共同倍数的特征。课前预习:

下面哪些数能被2整除?哪些数能被5整除?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能同时被2,5,3整除?能同时被2,5,3整除的这些数有什么特征? 60 75 105 150 582

教学过程 :

(一)整理导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花吗?你都喜欢些什么花?学生回答。

师:小明的妈妈也非常喜欢花,有一天她去逛花店:玫瑰3元/枝,郁金香5元/枝,马蹄莲10元/枝,她买了一些马蹄莲和郁金香,付给售货员50元,找回了13元,小明的妈妈马上就知道找回的钱不对。你知道她是怎么判断的吗?(多媒体出示教材练习三第12页第7题图片)引导学生分析:由于妈妈买的是马蹄莲和郁金香,马蹄莲10元/枝,所以它的总价是10的倍数,也就是整十数,而郁金香5元/枝,所以它的总价是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两者合起来的总价一定是几十元或几十五元,因此,服务员找的钱数不对。

小结:5的倍数的和还是5的倍数。

那么:2的倍数的和(还是2的倍数),3的倍数的和(还是3的倍数)。师:同学们灵活地利用了5的倍数的特征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非常了不起,这节课我们就来针对这些内容进行相关的练习。板书课题:2、5、3的倍数特征的练习

(二)归纳提高

1.2、5的倍数,都只要判断哪个数位上的数就可以了?3的倍数怎样判断呢?引领学生回顾,梳理2、3、5的倍数特征。

2.你能否看出下列各数一定有一个什么因数(1除外),为什么? 2940、305、850、723、9981、332、351、1570. 3.什么叫奇数?什么叫偶数? 4.(1)在8,35,96,102,3.2,111,840,1060,14中,奇数有(),偶数有(),是3的倍数有(),是5的倍数有(),同时是2、5、3的倍数有()。(2)最大的三位偶数是(),最小的二位奇数是()。

(3)同时是2、3、5的倍数的最大三位数是(),最小三位数是()。

(三)课堂作业

学生独立做教材第12~13页练习三第8~12题。

(四)课堂小结

提问: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对2、3、5倍数的特征进行了练习,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实际上运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可以解决很多的实际问题,只要我们用心思考,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相信大家还会有更多的收获!

(五)课后作业

1.阅读了解教材第13页练习三后面“生活中的数学”和“你知道吗?”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板书设计

第六课时 质数和合数(1)

教材分析:

在本单元,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方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并熟练判断20以内的数哪个是质数,哪个是合数。教材首先让学生找出1~20各数的全部因数,然后按照每个数的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给出质数、合数的概念。同时说明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以加深学生对某些特殊数的认识。教学内容:

质数和合数(课本第14页例1及第16页练习四1~3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知道100以内的质数,熟悉20以内的质数。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4.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观察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

教学重点:质数与合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质数、合数与奇数、偶数的区别。课前预习:

1、回顾一下,我们认识的自然数可以分成几类?

2、其实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你知道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因数?

2.自然数分几类?(奇数和偶数)

教师: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就是按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来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分类方法。

(二)新课讲授

1.学习质数、合数的概念。(1)写出1~20各数的因数。(学生动手完成)点四位学生上黑板板演,教师注意指导。(2)根据写出的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填写下表)

(3)教学质数和合数概念。

针对表格提问:什么数只有两个因数,这两个因数一定是什么数? 教师: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如果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板书)2.教学质数和合数的判断。

判断下列各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17 22 29 35 37 87 93 96 教师引导学生应该怎样去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根据因数的个数来判断)

质数:17 29 37 合数:22 35 87 93 96

3.出示课本第14页例题1。

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

(1)提问:如何很快地制作一张100以内的质数表?(2)汇报:

①根据质数的概念逐个判断。②用筛选法排除。

③注意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四)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16页练习四的第1~3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又学到了什么新的本领? 学生畅谈所得。

(六)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板书设计

质数和合数(1)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第七课时 质数和合数(2)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最后一个专题活动,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运算,在本单元中又认识了倍数和因数,能被2、3、5整除数的特征,奇数和偶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

教学内容:

数的奇偶性(教材第15页例2,以及第16~17页练习四第4~7题)。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加减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的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2.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观察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

教学重点:探索并理解数的奇偶性。

教学难点: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课前预习:

1、什么是奇数?什么是偶数?

2、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 偶数+奇数=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来做抽奖游戏。其实在抽奖游戏中蕴含着许多数学规律,今天老师就看谁细心观察,在抽奖游戏中获得数学规律。同学们想要奖品吗?那就要看你们的运气了。

(二)新课讲授 探索规律

游戏一:出示盒子,里面装的都是偶数。

游戏规则如下:从盒子中任意取出两张卡片,如果两个数的和是奇数就可以领到精美礼品一份。

(1)如果继续玩下去有中奖的可能吗?什么原因拿不到礼物呢?(2)总结规律:偶数+偶数=偶数

(3)你能说说为什么吗?(偶数除以2余0,两个偶数相加的和除以2还是余0。所以:偶数+偶数=偶数)游戏二:出示盒子,里面装的都是奇数

游戏规则如下:从盒子中任意取出两张卡片,如果两个数的和是奇数就可以领到精美礼品一份。

(1)如果继续玩下去有中奖的可能吗?什么原因拿不到礼物呢?(2)总结规律:奇数+奇数=偶数

(3)你能说说为什么吗?(奇数除以2余1,两个奇数相加的和除以2正好余2。也就是没有余数了,所以:奇数+奇数=偶数)游戏三:怎样修改游戏规则能得到奖品呢?(1)两个盒子里各抽出一张卡片,就会中奖。

(2)总结规律:偶数+奇数=奇数

(3)你能说说为什么吗?(奇数除以2余1,偶数除以2余0,一个奇数加一个偶数的和除以2还余1.所以:偶数+奇数=奇数)2.验证规律

这些卡片都是老师设计好的,仅仅靠卡片上的数,我们就下定论似乎还早了些。我们还需要什么呀?对,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那么就请你再自己任意出几个数,验证一下这三种情况吧。验证后把你的结论跟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并汇报发现的奇偶数规律。(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生齐读一遍

练一练:不用计算判断下列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吗? 10389+2004 11387+131 268+1024 3721+2007 22280+102 38800-345

(三)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16~17页练习四第4~7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发现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是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的。只要我们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多用眼观察,多用脑去想,更重要的是多用手去做的话。数学知识就非常简单了.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板书设计

质数和合数(2)

数的奇偶性

上一篇:2024年中国黄金珠宝行业发展状况分析下一篇:矿山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