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课程培训课件

2024-11-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人力资源课程培训课件(精选8篇)

人力资源课程培训课件 篇1

课程大纲

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第一部分:公司战略与HR战略 1.一个最佳管理的公司要具备7个要素 2.什么是公司战略

3.公司战略的3个层面及相互关系 4.公司战略的一个框架

5.愿景、价值观、使命、目标 6.企业资源和核心能力分析 7.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模型 8.现代人力资源战略管理 9.连接战略与员工的日常行动

10.不同发展阶段的组织文化和HR策略 11.价值观-能力-行为

12.能力模型(Competency Model)

第二部分:人力资源规划 1.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 2.人力资源规划职能 3.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性 4.人力资源规划的要点 5.人力资源规划的总目标

6.人力资源竞争优势三个关键点 7.人力资源规划模型 8.人力资源规划的分类 9.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 10.人力资源规划工作流程图 11.人力资源预测技术

a)定性预测方法 b)定量预测方法 c)回归分析法 d)转换比率分析法 12.外部HR供给预测

13.内部HR供给预测

e)人力资源信息库 f)人员盘点 g)技能清单法 h)接班人计划 i)人员接替模型 j)马尔可夫分析法

14.避免劳动力短缺方法分析

k)雇用临时雇员 l)外包

m)职务设计及其原则 15.人力资源储备

n)劳务工使用中的不足 o)劳务工管理的对策 p)毕业生见习制度 q)管理培训生制度

16.减少劳动力过剩的方法分析

r)裁员

s)自愿提前退休 t)自愿离职计划

u)减员和再雇佣程序

17.人才规划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第三部分:人力资源费用构成 1.HR管理费用的构成项目

2.HR管理费用预算的程序和方法 3.编制HR部门的费用预算 4.组织成本结构分析

5.用那些指标来衡量人工成本效益

习题:

人力资源课程培训课件 篇2

1、教材结构趋同, 内容与实际有较大脱节

目前, 市面上大部分有关培训管理方面的高校专业教材结构都有较为相似, 多是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或培训部门为主体的视角出发, 围绕着这些相关部门人员日常培训工作的主要流程 (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拟定、培训组织与实施、培训评估等) 而展开阐述。然而, 随着培训实践的快速发展, 培训早已突破企业组织的界限, 演化成一个新兴行业, 大大小小的培训组织、拓展机构、管理咨询公司以及独立于企业经营实体的企业大学 (或学院) 的涌现, 使得培训管理的内容呈现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的局面。因此, 一方面, 除了各型组织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或者培训部门以外, 以上诸种培训机构也将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未来就业的途径;另一方面, 当涉及到课程外包或者要聘请外部培训师时, 企业培训部门也免不了要与外部的培训机构打交道。因此, 现有的《培训管理》课程结构与内容难以让学生了解企业培训相关工作的全貌, 因而需要进行一定的扩展和充实, 以填补与学生未来面对的工作实际存在的鸿沟。

2、缺乏有效案例, 学生无法进行知识贯通

在现有的《培训管理》教材中除了内容和结构滞后于实践发展之外, 缺乏有效的课程案例也是不容忽视的缺点。其实, 诸多教材中并不乏大量有关培训的案例, 然而这些案例绝大多数是国外知名企业的培训实践, 缺少真正有效的国内案例。而且这些案例要么内容陈旧, 要么介绍不深入, 很多时候只能作为课程理论知识介绍部分的点缀和辅助, 起不到案例教学应该起到的作用。在这些案例中, 虽然介绍了很多公司的培训实践, 但看不出有何差别和特色, 没有梳理出共性, 也没有总结出差异点, 既无法让学生对课程相关知识有更好的学习吸收并进行知识的贯通, 也无法让学生受到深入的启发。

3、以理论讲授为主, 缺乏实践演练环节

相比于学生1—2年级所学习的专业基础课,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3—4年级所开设的课程则主要是围绕专业所需要掌握的技能而展开的。例如《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工作分析》、《招聘管理》、《绩效管理》、《薪酬管理》以及《培训管理》等。这些课程应该更为侧重于加强学生专业实践的锻炼和实际技能的提升, 然而目前部分高校由于对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问题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实践教学体系的安排不够合理。例如实践教学的时间安排偏少, 一般仅占总课时的10%左右, 实践教学的内容比较单一, 主要以论文和调研报告为主, 相当部分的论文和调研报告也是谈理论多, 联系实践较少等。以上这些缺失在《培训管理》课程的实施中也难以避免, 这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学生学习完了以后对于怎样有效地开展企业培训工作仍感到茫然。

4、评价形式单一, 缺乏激励性的考评方式

我国学生长期以来养成了被动学习习惯, 过度依赖教师的资讯传递, 缺乏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的动力。虽然高年级的专业核心课程应该更加强调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提升, 但是对于学生学习的成效考察较困难, 占主流考察形式仍然是卷面考试。这不仅错误强化了学生对课程知识内容的记忆, 也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和未来就业竞争力的提升。而且高年级的大学生自主意识更强, 仍然趋同于大一大二的授课方式和考核方式会弱化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出勤率。因此, 作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 《培训管理》课程也亟需开发出务实新颖的考评方式, 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专业兴趣与学习动力。

二、《培训管理》课程建设的探索

在对《培训管理》课程以往教学中存在主要问题的思考与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所在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建设实践, 本文从教学结构与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对《培训管理》课程建设实践进行了总结与分析。

1、以学习需求出发, 建构课程结构与内容

高校的课程尤其是专业核心课程应该满足学生专业学习的需要, 而对于不同性质的专业显然学生学习的需要是存在差异的。例如理论性学科教学的目的可能更多在于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与分析能力, 而类似人力资源管理这类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则应该更加侧重于提升学生实际问题的诊断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然而, 长期以来各高校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仍较为侧重理论的学习, 学生所学习的内容仍然是以现有的教材为根本, 这使得学生所学总是与现实实践存在一定的差距, 专业技能无法得到较好的锻炼。例如学生学完《培训管理》课程后, 对相关的培训理念与企业培训管理流程等知识点可能记的非常清楚, 但是对企业培训的实际操作仍感觉无法上手, 所学的内容没有落到实处。企业的培训工作是一门专业性质很强的工作, 不仅涉及到企业宏观层面的培训需求分析、计划拟定、组织实施与评估, 更需要培训课程资源、培训师资源的配合。这就要求培训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对培训这项业务工作本身有深入的理解, 甚至有时候培训管理人员也要担当培训课程开发与培训实施的工作。由此可见, 企业培训管理的基础在于培训, 如果对企业培训如何做都不甚了解, 是无法对培训工作进行有效管理的。只有对企业的培训工作做到从全局到局部到微观的全方位理解, 才能最终有助于企业建立良好的培训体系。基于以上分析, 在分析以往相关课程教材与资料的基础上, 结合对企事业单位的培训经验, 构建了如下《培训管理》的课程结构, 并在不同部分侧重于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达成最佳的学习效果。由表1可见, 该《培训管理》课程增加了培训管理理论基础以及培训师及培训课程开发实务, 并极大地加强了学生课程实践部分的比重。

2、以有针对性的案例作为课程学习的导引

相对课程其他部分的内容, 传统的培训管理流程的内容往往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为他们没有真正做过企业培训, 对企业的培训流程没有丁点感性认识。与此同时, 培训管理的四大流程其实构成了一个紧密联系的“培训环”, 而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为了填充学生学习的内容, 在各个流程中往往添加了很多与之相关的内容来组成教学内容, 这一方面使得某些流程的内容与其他流程的内容分配不均匀 (例如往往把各种培训方式与方法放到了培训的组织与实施部分, 因而这部分学习内容相对较充实, 而培训计划拟定则显得内容比较单薄) ;另一方面也人为的割裂了学生对各流程之间内在紧密联系的认识, 不利于他们从整体角度看待企业的培训管理实务。因此, 一方面为了强化学生对整个培训管理流程的认识, 将这部分课时精简到12学时, 同时又为了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效率, 在每一流程的学习之前, 采用了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是指在教新的学习材料之前, 先给学生一种引导性材料, 它要比新知识更抽象、概括和综合, 并且能清楚地反映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与新学习任务的联系。每章学习前, 教师选择了一个非常有针对性的案例作为“先行者组织者”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启发其建立起所学内容与前后内容的联系。这些案例经过教师的编排, 内容通俗易懂, 贴近生活, 能让学生很快进入案例所描述的情境, 并作出一定的分析和判断。例如在讲到培训需求分析时, 以一个公司对某一高级工程师外派培训失败的案例引入, 对于这个案例学生都能回答一二, 但是教师在点评时应将学生的回答及关注要点导入该公司的培训需求分析的失误上来, 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并建立如下重要的职业理念“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的首要环节”, “好的培训需求分析将使得培训成功一半”。又比如在讲到培训组织与实施时, 以某公司内部培训的一节课的现场情况描述引入, 教师在点评学生回答时也应引导大家认识到培训计划在实施中出现不符合预期的情况需要随时进行培训的纠偏工作, 虽不再能达到最初的设想, 但能将企业的培训投入风险降到最低, 而将培训收益扩展到最大。从学生的课堂反馈来看, 这些先导性的案例使得他们对下面要学习的流程及其重要性建立了很好的观念固着点和学习兴趣点。

3、以理论讲授为辅, 加大实践环节的力度

虽然在课程的概述与理论基础部分, 都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 但是除了这些进行知识铺垫的部分外, 整体看来本课程更强调和强化学生培训及培训管理技能的提升。因此, 相比于以往加大了实践环节的力度。因为知识的学习可以靠听课和复习记忆来实现, 而技能性的学习则只能靠更多练习, 正所谓想学会游泳还是需要下水去练习, 而不能光说 (听) 不练。例如在培训师及培训课程开发实务部分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理解针对企业成人学员的学习特点, 必须以学员为中心, 采用多样化的方法, 加大课程的互动水平, 分别设置“最能代表我的动物”、“泰坦尼克号”、“解开千千结”等管理游戏以加深学生对培训方法的使用过程及适用范围的理解。

4、建立以提升专业技能为目标的考评方式

为了突破以往课程考评方式的局限性, 加强学生对培训管理技能的练习与掌握, 课程结合了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的思路, 将学生的课程实践演练成绩计入总成绩的40% (期末卷面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 , 这种考评设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知识学习与技能演练的兴趣。在课程实践演练环节, 将全班同学分成六个团队, 并提供六个通用管理能力培训的课程题目供其选择, 每个小组选择了一个课程题目后就以组为单位展开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工作。具体实施时, 要求每组内再划分为四小组 (每小组约三人) , 并各自承担不同的任务, 见表2。每个小组推选一位组长, 由组长全盘统筹活动。为了能更加全面客观的考察各组学生参与课程实践的成效, 教师对小组演练的评估再细分成对现场授课效果、小组评估报告、课程资料包三个方面评价, 并分别设置40%、30%、30%的比重。其中, 要求各小组所提交的课程资料包至少包括课程大纲、讲师手册、学员手册、演示文件、评估工具 (以及评估的报告) 等资料。以上课程演练各环节的设定真实的模拟了企业培训以及培训管理的各项实践活动, 有助于让学生获得企业培训管理工作的感性经验, 并总结了其中的经验和教训, 从而能够对前面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得到更加深入的理解。此外, 虽然小组内分工明确, 但是小组任务的整体性又决定了所有组员必须相互支持与配合, 有助于提升学生团队合作与沟通的能力。

三、进一步完善《培训管理》课程建设的建议

虽然《培训管理》课程的改革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些有益的成果, 但从学生的改进建议以及教师课堂实践中的体验与课后的反思来看, 仍存留如下问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1、进一步加大参与性、体验性的课程内容

课程中增加了很多学生参与性与体验性较强的环节, 例如案例研讨、管理游戏以及培训课程的实际演练等, 学生反馈从这些实践的参与环节收获很多, 但是与企业丰富多样的培训方式与活动相比, 这仍是不够的。为了更加增强学生的参与性, 使其获得更多企业培训的感性经验, 未来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大参与性、体验性的课程内容, 比如角色扮演、行为模仿以及拓展训练等。与此同时, 在实施这些活动之前, 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对活动目标的讲解和沟通, 活动实施之后, 教师也要就活动中好与不好的地方进行点评, 唯其如此, 才能让学生对培训中安排活动的本意有更深入的理解, 以避免学生走入“为了活动而活动, 为了互动而互动”的培训误区。

2、进一步完善课程实践环节的组织与管理

虽然课程的活动安排与实施较为顺利, 但是实施过程中仍旧暴露了一些安排不当的地方。例如在开展“解开千千结”等活动时, 发现现场的场地不够大, 无法较好的实现游戏的目的, 而学生在进行培训实践演练时, 由于一般教室的课桌比较固定, 无法实现企业培训中多样化的座位安排。未来《培训管理》的教学中可以在专门的企业培训模拟教室中进行, 并配备更多优良的培训设施与活动材料。

3、进一步加强与实际工作的过渡

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课程结构简洁清晰, 内容安排循序渐进, 并且通过课堂培训的实践演练环节, 能够使自己对企业的培训活动有深刻的理解。然而光靠课堂的讲解与实践仍旧无法完全领略各型组织严谨务实的培训管理流程、丰富多样的培训方式与方法, 以及培训管理实践中的难点与操作策略。因此, 未来教学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的联系性。例如可以聘请企业负责培训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来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座谈, 使得学生能更加深刻的理解企业培训的重要意义, 并能更好地将所学转化为所用。

摘要:随着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时代的到来, 员工培训与开发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变得越来越突出。基于此, 近些年来, 《培训管理》课程作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目前, 在《培训管理》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有待解决。本文将在对现有教学中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 对《培训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探索进行总结, 并提出进一步完善《培训管理》课程教学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训管理,课程建设

参考文献

[1]钟和平:工商管理案例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理工高教研究, 2008, 27 (4) .

[2]马万民:高校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理工高教研究, 2008, 27 (4) .

[3]陈琦: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4]李中斌:培训管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

人力资源课程培训课件 篇3

关键词:“新课程”;教师培训;体验式培训

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

一、“新课程培训方式产生的背景”

从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开始颁布实施到现在,七年多时间过去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程”已经过实验区的实验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和大力推进,高中“新课程”也在逐渐扩大实施范围。按照《纲要》中“确保培训工作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同步进行”的规定和教育部对教师“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要求,全国范围内第一轮“新课程”教师培训已经完成。

毫无疑问,“新课程”教师培训的效果直接影响到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和其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从而最终影响到“新课程”改革的成果。“新课程”教师培训的效果不佳,很大程度上缘于其枯燥乏味的、灌输式的培训方式。“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而在“新课程”教师培训中,仍然采用听讲座、听报告、听传达文件、听课等单一的学习方式,教师仍然只是被动接受培训者的灌输,缺乏平等性、主动性、创造性。这不仅不能有效地转变教师的观念,反而会成为强化教师原有的错误观念的“榜样”,导致教师对“新课程”改革产生抵触情绪,最终影响“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进。按照《纲要》中“确保培训工作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同步进行”的规定,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进,还有一些后续的教师培训配套实施。虽然教育改革专家们大力倡导“校本教研”、“网络教研”等新的以校为本的培训方式,但大规模的专家引领式的集中培训仍是不可缺少的。在后续培训中,教师已经没有了第一次参加培训时的新鲜感和热情,如果仍然沿用目前的方式方法而没有改进的话,其效果与目前相比更要大打折扣。更重要的是,长此以往,呆板的培训方式、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的培训效果与“新课程”实施之间会形成一种恶性的循环,其后果将令人堪忧。在这个意义上,“新课程”教师培训已成为“新课程”实施的“瓶颈”,改进“新课程”教师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果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二、改进“新课程”培训方式的途径

对于如何改进“新课程”培训方式,已经有一些学者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如:尝试人性化、个性化的培训方法,以教师的需要为出发点,力图在培训者的设计与教师的需要之间寻找最佳结合点,由“自上而下”变为“上下互动”,推广参与式、互动式培训等等。2004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中也明确提出:“要积极采取参与式等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进行新课程培训”,鼓励各级“新课程”培训机构和教师进行培训方式方法的改革与更新,努力让“新课程”培训取得尽可能好的实际效果。

针对成年人工作忙、社会活动多、遗忘速度快、学习速度较慢的特点,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主要采取体验式培训方式。体验式培训(Experience training)是吸收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等相关学科成果,针对现代人的工作特点和现代组织的特征而开发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于1995年引入中国。所谓体验式培训,是个人通过充分参与活动来获得体验,然后在培训师的指导下与团队成员共同交流、分享个人体验并提升认识的培训方式,强调“在做中学,在体验中学”。

体验式培训之所以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并迅速风靡我国,主要在于其所强调的四个方面:

(一)互动

体验式培训非常强调培训师与学员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互动,强调构建一个宽松、开放、活跃的学习氛围。在体验式培训过程中,学员是中心,培训师千方百计地调动每一个学员学习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大胆地参与和自由表达自己,肯定学员的独特见解,且通过组织课题讨论、对立式讨论、民主讨论、讲演讨论等研讨活动,促进学员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在提升学员知识和能力素质的同时,激发灵感,并培养学员的团队合作精神。另外,在体验式培训中,互动并不仅仅表现在培训过程中,而是在培训之前就已经开始了。据介绍,为了保证培训的效果,培训公司并不是有什么优势项目就向对方推荐什么,而是事先进行调研,并结合委托方的需求制定培训计划,类似于商业中的订单,这样培训时才能“有的放矢”,真正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二)案例

所谓的案例就是为了一定的教学目的,围绕选定的一个或几个问题,以事实为素材而编写成的对某一实际情境的客观描述。案例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典型性、启发性和时空性特点。案例学习的特点是:以实际情境和过程为思考的焦点,让大家从具体问题着手理论思考,反省实际,分析矛盾,设想解决问题的途径,理解有关的理论观点。先寻找实例,提供反思的对象,受培训者的学习兴趣与动机油然而生。案例学习不仅可以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内化,还可以促进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中国海尔、美国通用等著名企业的成长历程总是培训课程中的经典案例,使很多有志于经济管理和企业发展的学员以极大的热情去研究、讨论和探索,从中获益良多。

(三)游戏

游戏在体验式培训中经常用到,在培训的不同阶段有指向不同目标的不同类型的游戏,如消除隔膜的游戏、消除疲劳与提高积极性的游戏、帮助学员应对变化的游戏、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游戏、提高与人交往能力的游戏、帮助学员检验所学知识的游戏等。学员在游戏中开心地参与,轻松地投入,寓教于乐,获得发展、进步和提升。

商业人力资源培训中大量引入游戏即是对人的“游戏”本性的尊重和回归,也因此才使得培训课堂生动活泼、精彩纷呈,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反馈

培训课程结束以后的3—8个月里,培训师一般会对学员做一次跟踪调查。跟踪调查的内容和目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了解学员掌握培训内容并在工作实践中运用的情况,通过反馈结果来评估培训效果;二是对学员的进一步培训需求进行调查,从而为他们量身打造进一步的培训发展计划。对反馈的重视和回应体现了对培训实效的追求和对培训学员需求的尊重,使得培训并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致力于使学员的发展呈螺旋式上升。

三、“新课程”培训方式的实施策略

鉴于“新课程”培训中出现的种种不如人意的现象和问题,要想摆脱目前的困境,大力提高教师参加“新课程”培训的积极性和和效果,必须跳出已有教师培训模式的藩篱。体验式培训方式给予了

我们很多借鉴和启发,至少包括以下方面。

(一)培训内容应按照教学一线教师的实际需要来设置

“新课程”的理念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应如何实施?对现有的课程资源如何进行整合才能发挥其最大效用?应如何在运用“新课程”教学方式的同时使学生的考试成绩保持平稳甚至上升等等。这些都是最现实的、困扰广大教学一线教师的问题,亟需得到专家的指导和建议,并且盼望通过培训能有一种“豁然开朗”、“茅塞顿开”的感觉。然而,很多的培训者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只是大谈课程改革如何迫切、“新课程”理念如何先进、改革之后会使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变化等,全然不顾一些教师的具体情况和教学实际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这样的培训,无论其听起来多么生动和深刻,充其量也只是“画饼充饥”而已,并不能解决教师们的心头困惑和实际困难。一旦进入教学实践操作环节,教师们仍然回到已经习惯的“过去”。

要想改变这一状况,可采用两种方式来组织“新课程”教师培训。一是“菜单式”培训,即事先分块开列培训内容,由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选修。这一点,新加坡已经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在新加坡,每隔六个月,教育部培训处就会通过课程手册和教育部的专有网络发出下一轮全部进修课程的信息,包括课程的代码、名称、内容简介、主讲人、课时、时间安排、费用、地点等,各个学校的老师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业务需要、兴趣等实际情况,或通过网络,或利用传真等方式申请课程。二是“订单式”培训,即事先通过调查和访谈的方式了解一线教师们的实际困惑和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设置培训内容,从而使培训有的放矢、有求必应。无论是“菜单式”培训还是“订单式”培训,都高度重视教师的实际需要,是以教师为本的培训,在“新课程”教师培训中,可根据实际条件和情况加以选择和应用。

(二)采用灵活、有效的培训方式

教师培训的课程方案制定好之后,最重要的问题就是选择灵活、有效的培训方式。一方面,培训者应把教师当作培训的主体来对待。培训者应始终尊重教师,尊重教师的已有经验和背景,尊重教师的发言权,鼓励每一位教师全方位地参与讨论和其他学习活动。同时,应相信教师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愿望,引导他们结合“新课程”理念对已有的教学实践进行理性的反思,从而找出问题所在并不断改进;另一方面,培训者应尽力采用灵活、生动、有趣的培训方式,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虽然教师们都是成人,具有较好的自控能力,但长时间枯燥、单调的讲授同样会令他们厌学。所以,培训者应在选择和运用合适的培训方式上开动脑筋。例如,引入一些“新课程”的教学案例供教师们思考和讨论,整合其经验,启发其智慧;巧妙地穿插一些游戏环节,让教师们的身心经常性地处于一种轻松和活跃状态:自由、自愿、自足、平等、合作、投入,寓教于乐,其乐无穷等等。总之,只有教师们全身心投入并深刻体验的东西,才能真正打动他们,才能正确地理解并自觉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才能真正使他们产生变化和进步。当教师们用身体体验分享着课程的魅力、用头脑思考建构着课程的理解时,教师的自信、主动、学习变得生动可见,教师体会到了新课程的真实,也增强了对新课程的亲切感和使命感。而且,这样的培训不会令“牺牲”假期的教师们感到苦不堪言,而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成为促进他们身心健康与发展的最具价值的一种休闲方式。

当然,培训方式的选择和运用应该与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紧密结合、和谐一致,那种为了追求培训现场的气氛而滥用案例和游戏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也往往是无效的。

(三)培训结束后应关注反馈

“新课程”改革需不断深化和发展,“新课程”教师培训也是长期的、连续的、递进的。为了保持培训的连续性、有效性,培训的“售后服务”也要配套实施:应在每一次培训结束后了解教师们的反馈情况,从而修正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还应做一个较长期的跟踪调查,了解教师们掌握培训内容的程度和培训所引起的变化情况,以及下一步的培训需求和愿望等,从而制定进一步培训的计划和内容,使得“新课程”培训的过程成为教师专业发展呈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人力资源课程培训课件 篇4

大山乡大山小学 胡昌琴

2014年8月24日

2014年8月上旬,在大方县大山乡教育管理中心的组织下,我乡全体教师参加了“大方县“十二五”小继教县级集中培训”学习。这里主要学习了张恒松老师主讲的《多媒体课件制作与教学资源应用》,经过学习,我有以下心得体会:

一、多媒体计算机在教育中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教育的主要形式: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计算机管理教学CMI。计算机辅助测验。

用于教育的常用工具软件:文字处理软件,如Word,Wps等。数据库软件,如Access,Visual FoxPro,SQL等。电子表格软件,如Excel等。绘图软件,如Photoshop,CorelDraw等。电子幻灯片软件,如PowerPoint等。多媒体应用工具,如Authorware,Director等。网络和远距离通信软件,如因特网等。

二、多媒体计算机教学概述。

多媒体CAI及相关概念:计算机辅助教育。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辅助学习CAL。计算机化教学CBI。计算机化学习CBL。多媒体CAI。

多媒体CAI:多媒体CAI的硬件平台。多媒体CAI的软件平台。多媒体CAI的系统软件。多媒体教学信息素材采集与制作软件。多媒体教学信息素材编辑合成软件。

三、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本功能1。

1、教师的作用:传授知识。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构造和组织测验。

2、学习伙伴作用:鼓励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与促进学生去“发现”规律和知识。

3、助手与工具作用:教师备课和教学研究的帮手。学习中的得力工具。实验中的“万能”仪器。

四、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作用2。

1、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2、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难点。

3、培养学生多维化的思维方式。

4、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5、给学生创造多层次的学习目标。

五、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本原理。

1、选择学习内容。

2、计算机呈现教学内容。

3、学生接收信息。

4、计算机提问。

5、学生回答。

6、判断和反馈。

7、作出教学决策。

六、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本模式。

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模式:操作与练习模式。个别指导模式。问题解决模式。模拟模式。游戏模式。发现学习模式。对话模式。

多媒体课件的类型:

1、助教型,2、助学型,3、综合型,4、积件型。

多媒体课件的发展趋势:

1、网络CAI,2、智能CAI,3、虚拟现实CAI。

七、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过程。

试讲学习:确定适当的使用时机。明确教学的重点。分析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正式使用:控制学生的注意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与教学。组织好课堂教学管理工作。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培训大纲 篇5

引言: 再富有的国家也浪费不起人力资源!

在一切资源中,人力资源是最后的决定性的资源!第一部分 企业人力资源宏观概述

一、从企业“基业长青”看人力资源

二、从企业运营管理看人力资源

三、从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

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角色与责任承担

五、我国企业人力资源工作现状

第二部分 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意义与作用

一、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和过程

二、人力资源规划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三、制订人力资源规划体系

1、编制概述

2、人力资源招聘任用规划

3、人力资源培训规划

4、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5、人力资源流动规划

6.人力资源薪酬福利规划

第三部分 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与管理

一、HR诊断规划与招聘面试

1、正确的用人原则与策略

2、、招募途径的选择

3、招聘与面试操作技能和方法

二、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体系

1、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区别

2、关于绩效所遇问题

3、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的基础

4、基于企业目标的考核体系

5、KPI考核指标设计

6、平衡计分法

三、薪酬体系与激励机制

1、薪酬与激励的作用

2、薪酬设计

3、企业价值分配的基本原则

4、企业薪酬策略

5、薪酬主要模式

6、薪酬设计的发展方向

四、培训管理与开发

1、企业培训的价值

2、企业培训中常见的问题

3、企业培训体系模型

人力资源课程培训课件 篇6

这一讲我们探讨的主题是:课程资源开发的案例。上一讲中,关于课程资源的分类,我们说了很多种,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课程标准,这一讲我们以课程标准的分类为依据,就各种课程资源的开发进行案例讨论,我们分四个部分来讨论: 第一部分:文字教学资源的开发。

说到文字资源,很多老师都会觉得教材和教辅就是文字教学资源,只要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就足够了,还有必要再进一步开发其他的文字资源吗?

1.教科书是最重要的文字教学资源。在我国,各地经济、文化、教育发展都不平衡,各个地区可以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组织编写适应不同地区需要、不同特色的多样化的教科书。同时在课程的实施中,可以参考其他的不同特色的教科书或教学辅导书,有外语阅读能力的还可以借鉴和利用国外的教科书。

2.现在许多学校都开设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教育共同体在学校一级对课程的规划、设计、实施与评价的所有活动。简单来说就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实际情况自行组织教师及社会力量编写教学材料,自主开发一部分课程,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

3.对于物理学科而言,各种科技图书、科技期刊和报纸都是重要的文字课程资源。学校图书馆应该优化书刊结构,丰富藏书数量,保证开放时间,以满足学生课外阅读的需要。

第二部分: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开发。

当今科技的高速发展,电脑也得到了普及应用,多媒体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是现代教育技术在实验中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说起多媒体资源,有很多形式,如自己制作的电脑动画,购买的光盘,网上下载的资料等等。但我们老师也会经常觉得很多东西并不太好用,甚至有时候用了也没有到达预想的效果,多媒体手段现在用起来是很方便,我们许多老师都喜欢用现成的视频资源或电脑动画代替实际的动手实验,这样是很不好的。多媒体手段一定不能滥用,它只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是对现实资源的有效补充,千万不能用多媒体手段代替实际的动手实验。比如,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力的关系”时,一定要通过 动手实验,分析数据,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果用电脑动画代替实验,那么电脑制作出来的实验,模拟出来的数据的公信力就很差,你说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我通过一定的程序,还可以使加速度与质量成正比呢。所以一定要动手实验才能达到应用的教学效果。

1.那么怎么样才能使多媒体的应用恰到好处呢,比如,有些物理实验是微观的现象,用肉眼不方便观察,或者用实验仪器无法展示或展示不清楚,这时候,配合一定的多媒体手段,就能起到较好的效果。(插入布朗运动的视频展示)

刚才的教学录象中,应用了投影设备。关于布朗运动的教学,许多学校是不做实验的,直接讲,做实验的,也是利用显微镜,让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已经很好了。而这节课我们看到,是将那些小颗粒的运动放大投影到了大屏幕上,我们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那些颗粒的蠕动,还可以追踪一个颗粒的运动,难怪学生会发出一阵阵惊叹。这就是多媒体教学的成功之处。

2.另外,多媒体应用于实验当中还能提高实验的可见度,可以进行静态的和动态的演示,增强演示实验有效性,(插入视频:两个保龄球)

由于物体自由下落的速度太快,只用肉眼观察是无法比较两个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的快慢,利用现代技术的慢动作播放,学生就能很清楚地看到了轻重不同的两个物体下落是一样快的,实验的结论非常清晰明确。在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当中,由于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帮助我们向学生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素材。原来在比平时慢了200倍的速度下,跳球在地上的反弹是如此的神奇,子弹打穿苹果的瞬间是如此的震撼。将这些画面应用到缓冲,速度等物理知识的教学中,相信一定能极大的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缓冲的过程是比较快的,不易于观察,利用慢动作播放分析可以非常清楚地观察到重物下落缓冲的过程。可以更好的说明,重物下落受到的反冲力的大小不是一样的,而且是越来越大的,而且通过这段视频,可以清楚的看到跳球与地面接触过程中发生形变,又恢复形变的过程。这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建立,如果没有这些画面,学生对形变的产生,恢复就比较难理解,无法建立直观感觉。

3.应用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将抽象的,学生不容易理解的知识形象化,比如波的叠加的教学:(视频:波的叠加多媒体辅助分析实验)

波的叠加过程快,不易观察,利用慢动作播放分析可以非常清楚地观察到波的叠加过程,并可以观察任意时刻的叠加波形,做到动态观察与静态观察的有机结合。利用电脑辅助,画出原来波的图形以及叠加后波的图形,再用矢量和来检验得出波的叠加原理。在这个实验当中,应用了多媒体技术使波的叠加原理的教学过程变得轻松自然,水到渠成。

第三部分,实验室教学资源的开发。

说到实验室资源,各个学校的情况可以说良莠不齐,条件好的学校,可以有电学实验室、光学实验室、热力学实验室等。条件不好的学校甚至连一间象样的实验室都没有。但问题是有了实验室,我们有没有做到充分利用?请看这张照片,是实验室,锈迹斑斑的门锁,不知道多长时间没有开出过实验,学生又多长时间没有进过实验室,这是对课程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现在还有这样的现象:在新课程的教材中介绍了许多小实验,这些小实验都很有意思,如果都在课堂上由老师代做,就失去了学生动手实验的乐趣,也违背了设计这些实验的初衷。如果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许多器材他们手头上又没有,这就形成了一对矛盾:一方面是实验室的长期空置不用,一方面是学生想实验又没有器材,那么,能不能在二者之间有所平衡呢?

1.向学生开放实验室。让想做实验的同学自行完成实验;或者他们自己制定了研究的课题,需要我们帮忙解决器材问题,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场所和帮助。有的学校已经在开放实验室方面做了很好的尝试,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每天下午最后一节自习课时间或者中午时间,实验室向学生开放。实验室老师给与学生指导,为其提供实验的器材,并在适当时给予必要的辅导。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实验室的利用率。

而且开放实验室对于一些学生自己的研究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也很有帮助。学生在实验室进行过一组跟纸张有关的探究实验,通过小实验,可以让学生亲身体会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把两本书交叉夹在一起,有摩擦阻力,交叉的纸张更多一些,摩擦力更大,拔不出来了。

通过小实验可以清楚的演示离心现象,让学生理解物理做离心运动时,速度方向是沿切线方向。这些实验材料简单实验有趣,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开展活动我们不必追求购买现成的仪器,可以发动学生自己去制作一些实验。比如制作会爬坡的圆锥:就是在厚纸板上画一个圆,把它剪下来,剪成两个等大的半圆,再用透明胶带将它们粘成两个等大的圆锥,对接粘好就可以了。那么实验做完以后,我们可以提出问题:爬坡效果跟什么有关系呢? 学生猜想 :可能跟斜坡倾角有关、可能跟两轨道夹角有关、可能跟圆锥体顶角有关等等

这些实验是学生在课余时间在实验室自己制作完成的,而且是怀着极大的兴趣去完成的,可见,我们只要给学生充分进行探究的场所和器材,学生是会迸发出无穷的创造力的。这样,我们的实验室资源才算没有浪费。

2.提高实验室利用率的另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最大限度的利用实验器材,充分挖掘其实验功能,做到一物多用。充分利用多年闲置的器材开发新的实验,做到废物利用。可以对现有仪器和实验以及过时的仪器和实验进行改造,优化组合,设计出新的实验。可以对现有仪器进行改造、拆解、重新组合,设计出一些新的实验。所以我们老师们只要做个有心人,将实验室中的器材多揣摩揣摩,会想出出人意料的用处的。3.开辟家庭实验室。过去的实验室阵地,主要局限于校内,但是现有实验室的课程资源,也已满足不了新课程背景下数量繁多、形式多变、探究性的物理实验教学的要求,有的探究性实验和调查必须到校外尤其是家庭才能完成。因此开辟家庭实验室也是很有必要的。要求学生各自进行家庭实验也是实施新课标的需要。学生可以把自己的书房或卧室作为实验室,把书桌作为实验桌,把自己收集的细小物品简单制作成实验仪器或从学校实验室零时借用仪器,这样就可以进行一些家庭实验。例如:利用扁的葡萄酒瓶可以自制成微小形变实验器;利用可乐瓶、打气筒、气门芯等做水火箭实验;利用溜溜球做向心力实验;利用玩具激光发射器、大头针做泊松亮斑实验等。

家庭实验室是物理实验室阵地的延伸,学生制作的各式各样的实验器材不但可以丰富了实验室的课程资源,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4.身边的物品和器具也是重要的实验室资源,我们可以利用身边的物品、廉价的材料自制教具,通过教具自制,用于演示某种物理现象,用于辅助教学,不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热情。这些已经在低成本实验的开发中讲过了,在这里我们就不在讨论了。5.智能物理实验室。除了上述的提到的实验室应该如何开发它的功能外,在这里给大家介绍另一种实验室。《智能物理实验室》是一个实验器材完备的综合虚拟实验室,在这里学生可以亲自动手创建物理模型,进行模拟实验。在物理课的学习中适当地使用这类软件,不但可以丰富学生对于物理情境的感性认识,深化对科学规律的理解,而且对于中学实验室中不能完成的那些实验,这类软件的意义更为重要,是真实实验室的有益补充。

6.DIS系统。现在数字化实验室与传感器的综合应用在许多学校的教学都有所应用,也就是我们俗称的DIS系统,数字化实验室是一个开放性的实验平台,将传感器和计算机组成多功能的测量系统,能够独立地或与传统的仪器结合起来进行实验,快速、高精度,实时地采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自动分析和处理。

传统的实验设备通常需要人工读数、记录,难以观测快速变化的过程,也不便研究复杂的问题。数字化实验室通过高精度高速度的数据采集,能够实时记录实验的每一个过程,把转瞬即逝的实验数据记录下来,高效、直观,便于学生仔细观察、加以深入理解,从而较好地解决教学中的难点

另外,数字化实验室在图像处理上还具有快速直观的特点,节省了大量的运算和作图的时间,使学生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规律的探究上, 这一点是数字化实验室比传统实验室明显的一个优势。

在实际教学当中,有些老师担心计算机用鼠标点击几下计算结果就出来了,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物理原理和作图的技能。实际上,学生掌握传统的方法是完全有必要的,这是基本功。但是我们从上面的演示当中也可以感觉到,应用计算机处理实验数据也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我们并没有游离于物理原理之外。物理思想、方法仍然是这一系列计算机运算背后的精髓,我们仅仅只是利用了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快,图形处理功能强大,软件操作简单等等这些显著特点,来改进我们的实验数据处理手段。应用这种更为快捷、更为先进的实验数据处理手段,将使我们在物理规律的探究过程当中减少繁杂的重复的运算,使探究的思路主线更为明确。

第四部分社会教学资源的开发

不管是哪种教学手段,只要是合理的利用,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其实,开发课程资源,不仅仅是局限在学校内,要充分开发社会教育资源,建立校内外课程资源的转化机制,实现课程资源的广泛交流与共享。开发和利用社会实验资源,对课程目标的实现,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也符合课标要求:在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了明确的课程改革目标和新的教学理念。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开发和利用社会实验资源。

1.教师可以利用电视、报刊、杂志等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一方面,向学生介绍电视中的科学教育栏目,建议学生收看并写出记录或进行讨论、交流。要使学生养成习惯,关心电视中的科学节目。另一方面,要通过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养成关心科技发展的习惯。在这些科技节目中,往往有一些我们老师想不到的科学实验,科学家能站在更广阔的背景下思考一些问题,更能与我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因此,适当的让学生关注一些这样的节目,或者在教学中适当的用一些这样的画面作为教学的引入,是会起到良好的效果的。

再比如说报纸、杂志,更是我们每日都见到的文字资源,有许多资料是可以拿来给学生作为教学资料的。比如去年,我们国家“嫦娥一号”探月工程的实施,各种媒体都有报道,电视上有,但对于我们一般老师来讲,看完很难留下资料,证据,而报刊,杂志则可以长久保存,有意识的收集这些资料,等到关键时刻就可以拿来用了。又如,5.12汶川大地震,许多幸存者描述当时的感觉是:“房间先上下震动,然后左右震动”。这是人真实的感受,保存这些资料,在机械波的教学中,就可以用来比较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是绝对真实、可信的证据。

2.关于社会资源,还可以是我们的身边的实物、景象的照片等。比如我们生活中存在的景物--八角楼。八角楼是古代的一中建筑,从外观上看特别精致,实际还蕴含着物理道理。在力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画出八角楼的结构图,同时分析它受力,让学生理解古老的建筑是如何经历时间和历史的考验的。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因势利导,加以组织、利用。让学生欣赏古建筑的同时学到一些物理知识。

又如海边奇景-风动石,好象风一吹就能吹倒一样,但实际上它很牢固。为何石头能始终站立于此呢?在重力重心的教学中可以用来分析石头为什么没有掉下来,同时可以和学生说说风动石的一些现象,这更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利于教学。

自然界的许多奇趣现象是天然的课程资源,我们都可以通过照片展示给学生。这是一张雨后彩虹的风景,为什么自然界有这样的景致呢?这可以用来光的折射的教学中,学生不仅有理解不同波长的光的折射率是不一样的,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如日食,海市蜃楼的照片等,都是光学学习的极好资源。

通过日程常生活中和物理知识相关场景、现象的展示,让学生感觉在五彩缤纷、神奇的大自然中处处存在着和物理息息相关的大量的信息。生活中有物理,许多资源是有待老师们去开发,应用的。

3.科技馆、博物馆、青少年宫、游乐园等场馆集中了许多有用的大、中型科学教育的器材,这是一般学校难以具备的有利条件,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科技教育资源,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观学习,主动参与其中的实践活动,在娱乐中学习物理知识,体验物理的奥秘,激发学生对于科学的兴趣,这种感受、体验和收获是课堂教学所不能替代的。

比如,我们静电屏蔽实验,通常是将纸条粘在金属笼的内外,观察金属笼外的纸条张开了,而金属笼内的纸条却纹丝不动,说明了笼内不带电,现象明显但是趣味性不够。有的教师用小鸟来做实验,把小鸟放在金属笼内,外面加上高压电,高压放电可怕的声音,还有耀眼的弧光立即吸引了全班同学的注意力,同学们都替小鸟担心,但是笼子内的小鸟却安然无恙,这时如果再提出问题,试想如果是同学自己在笼子里呢?这个实验一定会更加刺激有趣。在科技馆当中我们就可以完成这样的大型实验。将法拉第笼加上高压,人在里面却是安然无恙,这就是屏蔽作用。相信学生们看到火花飞溅的刺激场面,对静电屏蔽的印象一定会非常深刻的。这样的实验才有更强的说服力。

再比如说飞车走壁实验也是如此。游乐场所、科技馆就是我们的大型实验室。将这些视频用到圆周运动、向心力的教学中,相信一定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4.我们身边的工厂,农村,大中专院校等等都是我们 可以开发课程资源的场所。尤其是附近有这样条件的学校,一定要很好的利用,那是天然的课程资源。比如,农村地区的学生比较熟悉的水车,石磨等,就是很好的教学资源。比如摩擦力的教学,历来是难点,尤其是对于静摩擦力的方向很难想象。正好我们学校旁边是一个仓库,每天都有大量的货物被传送带运送,可以让学生观察货物的运动,提出问题,如果没有摩擦力,货物会朝哪个方向运动,从而得出静摩擦力的方向。

对于周围有大中专院校的中学,也要充分利用这个资源,因为大中专院校中的许多专业仪器是中学没有的,让学生参观、有条件的甚至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进行自己的科学探究,提前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对于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是非常有意义的。

5.互联网可以用于支持师生之间和学生同伴之间的沟通。除了传递教育信息外,可作为认知工具来用。在网络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主动地获取由教师汇编整理并放置在网络上的相关资料,围绕相关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它具有个别化和交互性两个方面的特点,有独特的优势。网络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大致有以下的情况:一是教师、学生利用网络查资料,获取信息,这是目前大家都普遍应用的。另一种就是利用局域网进行网络教学学习,这个方面目前还不普遍,只在一些条件较好的学校有开展。

网络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此外,我们在网页设计的过程当中,还应当注意不要把网络教学变成是“穿新鞋走老路”的高成本的教学,避免单纯的例题和练习检测,要选择合适的课型并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要贯穿“把物理作为一种完整的科学文化教育”的思想。

在互联网上的科学教学网站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具有个别化、交互性、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和时空不限性,鼓励教师和学生能熟练运用这种新的资源。教师应向学生介绍与科学教育相关的网站。

试论远程培训课件的开发 篇7

随着社会进步与发展,企业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员工素质的提高培训,但集中的委托培训往往因为时间和费用的原因,让许多企业放弃了或是减少了员工的培训次数和人数。如果培训机构能够开发出合适的远程培训课件,不但能让更多的企业员工接受新知识的培训,提高工作能力,同时培训机构也能够通过扩展业务范围而获得更多的培训收入,也为社会的整体进步做出了贡献。所以在信息社会,加强远程培训课件的开发是所有有培训任务和培训能力的培训机构的一项重要课题。下面我将结合我所在培训机构的实际,就远程培训课件的开发的方向、方法以及开发的原则等问题加以论证。

1 远程培训课件开发方向

远程课件的开发要重点开发应用面广,应用人员多的专业。下面结合我校培训的实际进行论证。

中国石油大庆培训中心的前身是大庆石油管理局技工学校,始建于1981年。2000年4月更名为大庆油田技术培训中心。2005年被黑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授予“黑龙江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示范性高级技工学校”。2006年4月经省劳和社会保障厅批准,成立大庆技师学院。2007年4月集团公司正式挂牌为“中国石油大庆培训中心”。中心占地面积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拥有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技能训练、生产实习和技能鉴定相配套的教学场地和设施。有机加数控、钻井、采油、作业、等校内实习基地。近几年完善了54个实训室,28个训练基地。具有国家二级安全培训、集团公司HSE咨询培训、井控培训等资质。有一支以博士、硕士、高级讲师等为代表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教育教学科研队伍,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研究经验和研究实践,且有着丰厚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为油田的建设和发展培训了大批的人才,遍布油田的各个生产岗位。

多年来,我校按照大庆油田公司培训大纲开发规划,以总部职能部门、专业公司为主体,重点组织开发通用管理类、主体专业类、主要业务类培训课件,系统建设培训课件资源库。在应用中,根据培训单位和学员的反应情况,各单位按照总部的统一规划和分工,重点开发具有石油石化专业特色、符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需求的操作技能的主要工种培训课件,成为现在适应市场的已经形成需求的远程培训课件体系。符合总公司对我校支持的重点专业或工种有:地质、物探、钻井、测井、采油、采气、集输、井下作业等专业。培训对象为一线关键岗位高级技师、技师培训,以及特种作业人员、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等。

因此,我们要把这些重点专业、工种作为突破口,开发远程培训课件,同时兼顾油田技术培训中心的专业设置,把其它专业、工种作为有益的补充。应该重点开发的项目应有地质、物探、钻井、测井、采油采气、集输、井下作业、机加、焊接、数控。

2 远程培训课件开发方法

远程培训课件开发应坚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基本思想,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情境性、过程性和开放性等职业技能培训课程特性,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教学工具,包括教学设计技术、多媒体技术和仿真模拟技术等,遵循软件工程开发方法,高效能高质量的进行,满足一个时期职业发展水平背景下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要求。

在进行远程培训课件开发时,应注意结合课程教学内容,有目的地采取不同开发模式,开发出不同形式的课件。如有现场讲解式的、远程讲解式的、交互实验式的、自学自测式的、模拟测验式的、考核题库式的等多种教学软件。针对一种课程可采取多种形式的课件,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学员可用不同的教学形式,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过程包括课程分析、课程规划和教学脚本编制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基于学习者分析和内容分析进行课程分析;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把握市场对培训内容的需求,只有对准市场,才能保证培训的意义。第二阶段,进行课程规划;这一阶段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培训学员能够得到系统、而且应用性强的培训,这样经过培训的学员,才能得到一个较大的提高,以更好的工作。第三阶段,编制教学脚本。这一阶段是远程课件开发的具体实施阶段,也是体现课件编写人员能力的环节。更是评审并通过课程规划大纲和教学脚本是进入课件开发过程的前置条件。

课件开发过程包括需求规格和制作脚本编制、界面设计、素材制作、技术合成、课件测试和验收。需求规格和制作脚本完成后,按照远程培训课件开发规范审查制作脚本,远程培训课件开发过程中按照远程培训课件开发规范进行控制,远程培训课件开发后在运行过程中要不断完善。

课程维护作为方便课程及时更新、不断完善的可持续性应用的技术安排,是设计开发项目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课程维护应包括改善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和预防性维护等。

3 远程培训课件开发的原则

开发远程培训课件必须遵循以下的原则,即系统性、完整性、标准化和实用性。

第一,系统性原则。远程培训课件开发要坚持系统性、全面性、可持续性的原则,从小而大,从精而广。只有成为系统,才能全面覆盖油田的生产实际,满足需求培训需求。在保证油田生产进步需求的同时,使专业和远程课件得到持续稳定的应用、发展。第二,完整性原则。远程培训课件的设计应尽量围绕课程的教学活动,为课程教学的各环节服务。第三,标准化原则。远程培训课件开发应遵循标准,以利于资源的应用和共享。第四,实用性原则。远程培训课件开发应紧扣现场实际和课程教学的需要,力求精品、实用。

当然,远程培训课件开发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应用。如何提高其应用效果和效益,需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最重要的是要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要调动他们投身远程培训课件开发的积极性,要调动他们应用远程培训课件的积极性。这就需要我们从一开始,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方便教师的使用角度和学员学习的角度出发组织设计,满足远程培训的需要。

摘要:信息时代,为节省培训费用,提高培训质量,应大力开发远程培训课件。结合工作实际和培训现状,对远程培训课件开发的方向、方法和原则进行了论述。

人力资源课程培训课件 篇8

【摘要】随着我国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到了企业的培训工作中,在培训课程中应用多媒体课件也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了,并且多媒体课件对于发挥自身优势,消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并且最大限度的保证培训质量也是有着重要的意义的。因此,我们应针对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培训时存在的种种问题,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从而最大限度的体现出多媒体技术的效益。本文便对多媒体技术的特点分析、多媒体课件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企业培训中体现多媒体课件效益的有效对策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从而详细的论述了企业培训中多媒体课件的效益问题。

【关键词】企业培训;多媒体课件;问题及对策

一、多媒体技术的特点分析

多媒体技术主要具有三大特点,即整合性、非线性和交互性,随着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到我国的教育行业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学校的概念甚至是整个教育系统都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真正的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其管理起来更加方便,可以传输的信息量更大,同时还具有操作简单、形式多样以及个性化强等优势。

由于多媒体技术所具有的上述优势,其应用到我国的教育领域以及企业的培训工作中也就是必然的趋势,而多媒体技术与其它的先进技术一样,其也是具有两面性的,在我国大力的推广和应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形势下,我们也应清晰的看到在普及和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过程中也是有一定的限制因素的,在很多企業中都存在着明显的资源浪费和使用错误的问题。因此,现阶段我们首要应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更加科学合理的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效益和作用。

二、多媒体课件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建设投入方面的问题。首先,在企业中并没有安排专人的人员负责整理各类教学素材、引进先进的教学软件、制定多媒体课件的编制计划、有效编辑各类教学资源以及分析评估企业的培训系统等工作,随着企业在大力的推广和应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但是却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多媒体设备设施的作用根本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其次,在企业中负责培训工作的讲师自身就没有熟练的掌握多媒体技术,培训工作中仍然采用传统的培训方法和模式,而在编制多媒体课件时,由于没有专业的人员对其进行指导,可以选择的素材和资料也不丰富,因此,其设计和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水平都是较低的。

(二)培训讲师方面的问题。在企业培训的过程中要想更加有效、合理的利用多媒体技术,那么这对于培训的讲师也是有着很高的要求的。他们应在深刻了解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应该精通各种教学手段,应能够清楚的认识到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和劣势,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这项技术的作用。然而,在教室实际运用多媒体技术时,却还是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误区的:(1)一些培训教师在工作中并不愿意过多的使用多媒体技术,他们认为传统的培训方式效率也很高,也能取得很好的效益,他们认为用这些研究信息技术的时间去钻研本职业务是更好的;(2)为了省事而应用多媒体技术。培训教师将教材中的内容和书目全都扫描成幻灯片并且在屏幕上播放,这下就省下了教材和教案,这样培训工作就被大大的简化了,但是所取得的实际效果却是很不理想的。

(三)企业员工方面的问题。长期以来,企业的员工已经习惯了培训教师的满堂灌式的授课方法,他们死记硬背的最终目的就是要通过最后的培训效果的测试,因此,必须及时的转变学院的这种观念,虽然学员对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是有着好奇心的,但是这显然是不够的,应重点培养学员自觉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意识,从而多媒体课件取得良好的培训效益。为了更好的适应全新的学习环境,学员们也应学习使用信息技术,还应逐步的转变已经形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格,员工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时经常会遇到病毒入侵、疑难杂症以及网络拥堵等问题,他们应有一定的耐心和毅力去学习这样技术,否则刚刚建立起的信息很容易就会受到打击。

三、企业培训中体现多媒体课件效益的有效对策

(一)企业应引进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为了更好的推广和应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企业应在内部设置专门的信息技术人员,他们应非常大了解当代最先进的教育技术,同时制定出完善的师资培训计划,应与那些培训讲师们一同参与到教学设计工作中来,全面的收集并且整理好行业中的各类教学资源,积极的吸取其他部门和机构的培训成果和经验,建立并且维护好企业内部的局域网。还应不断的扩大企业内部网络的联网规模和传输容量,建立员工信息管理系统,应鼓励培训人员合理的应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及时的更新企业内部的培训和教育资源库,为培训讲师们提供丰富的素材,同时应将讲师培训过程中使用的课件、试题和教案保存在系统中,大大的提升培训软件的开发质量。

(二)应不断的提升培训教师的整体素质。应让他们深刻的认识到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对促进教育改革工作的重要性,应以“因材施教,发展个性”为原则,并且秉持着“教师为主导,学员为主体”的培训理念,同时也应让教师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也是具有两面性的,应实际的教学目标来选择媒体,过度的使用这一技术或是偏离目标都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人员应与培训教师一同参与到课件的制作工作中来,互相听取对方的意见并吸取对方的优势,这样在保证了多媒体课件制作质量的同时,也尽可能的缩短了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周期,培训讲师还是应将大部分精力放到本专业课程的研究中,对于多媒体技术,应重点了解其设计思路和操作方法,并且熟练的掌握常用软件的特点和效果就可以了。企业员工的培训目标就是要培养技能复合型人才,注重提升员工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培训教师应尽可能的采用多种类型的教学方法,保证取得最佳的培训效果。

(三)应建立良好的技术支持体系。应保证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质量,质量优异的多媒体课件应能够将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的特点有机的结合起来,并且保证学员在培训课堂上能够最大限度的理解这些教学内容,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注重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应将那些无关紧要的信息全部去除,同时链接尽可能多的对学生有帮助的信息。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应采用引进和自主开发相结合的方法,行业中没有的教学课件,教师就可以自主的进行开发,这样也能体现出教师自身的创造力,而对于那些通用的培训课程,就可以采用引进的课件,从而发挥出这些传统多媒体课件的优势。

通过以上的论述,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并且广泛普及的大背景下,企业要想真正的实现可持续发展,那么其就必须立足于实际,建立与企业自身特点相适应的员工培训体系,深入的了解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给企业发展带来的各种影响,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多媒体课件的效益。

参考文献

[1]杨国强.《多媒体课件使用中应遵循的几个原则》.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

上一篇:医院医生的个人总结下一篇:建筑法规试题与答案(期末试题全套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