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农村党建工作总结

2024-05-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乡镇农村党建工作总结(共8篇)

乡镇农村党建工作总结 篇1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缩小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乡镇新农村工作总结》正文开始>>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缩小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xx镇按照县十二届十一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尊重农民意愿,开展了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自身素质为重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采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典型示范、逐步推进和国家投入、镇村自筹、部门扶持、农民参与的方式建设一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守法制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促进了全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又快又好的发展。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建立健全“三抓”工作机制

我们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纳入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进一步建立健全“三抓”工作机制:一是镇村重点抓。年初,我们成立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下设了专门办公室,建立健全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人员专门抓的工作机制。我们根据xx镇的实际情况制定下发了新农村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即“明确七个重点,促进五个提高,实现五大目标”。认真做好试点村建设规划,采取目标化管理的方式推进新农村建设,在具体工作中要把各项工作任务细化为每一个具体指标,逐一进行落实。二是工作队指导抓。镇里成立了xx支新农村建设驻村工作队,负责新农村建设的指导、协调、服务工作,下乡工作队队员与原单位彻底脱钩,坚持常年深入基层、深入农户督促指导新农村建设工作,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协调解决。三是文明单位结对抓。

按照总体工作部署,结合县里安排的文明单位与国省道沿线村进行结对,重点扶持沿线村发展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在结对共建活动中,各文明单位认真开展调研,帮助结对村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和新农村总体规划,组织开展了“四进农村”活动,即科技培训进农村、政策法律进农村、文明新风进农村、致富项目进农村;切实做到“五联”,即思想教育联做,环境卫生联搞,文明新风联抓,公益事业联办,产业项目联谋,真正使结对村在较短的时间内有了新的变化。xx镇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是xx社区和xx村,与xx社区“一对一”共建活动的县直包扶单位是农机中心和农开办、镇直文明单位是地税所,与xx村“一对一”共建活动的包扶单位是xx卫生院。以上共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业务实际,结合包扶村的特点,开展了一系列的行之有效的包扶工作。在xxx群众健身新活动广场的建设中,xx地税所出资2000元帮助社区购买健身器材,县文体局又协助解决了一套蓝球架子和两套乒乓球案子,xx卫生院结合自己的业务工作,组织医院各科室骨干到包扶村xxx村利用集日开展义诊活动两次,义诊群众256人,诊断出患病群众17人,这些文明单位的共建活动,充分发挥了它们的职能作用和模范带头作用,帮助被包扶村解决了一定的实际困难,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真正体现了文明共建。

二、突出重点,稳步推进,坚持把握“四项”原则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推进工作中我们把握“四项”原则:一是政府引导,以农民为主体的原则。各村两委班子充分发挥导向作用,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通过资金支持、项目扶持等形式,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切实尊重农民意愿,主要依靠农民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引导不误导,领办不包办,真正把农民愿意不愿意、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新农村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二是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的原则。我们本着“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民主商议、注重实效”的原则,结合我镇实际,围绕产业发展和现代农业建设,明确工作思路,提出建设任务,搞好建设布局,突出建设重点,强化建设措施,健全建设机制,积极稳妥有序地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三是突出产业、全面发展的原则。通过招商引资上项目,大力发展村办企业,壮大集体经济,增强发展后劲。

切实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如xx村形成了以烟叶种植,xx村以蛋鸡养殖,xx、xx、xx村以大田制种,xx、xx、xx、xx村以露地蔬菜为主导产业,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四是多元投资,齐抓共建的原则。采取“政府拿一点、部门帮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村集体经济筹一点、农民群众出一点”、项目资金捆绑使用并给予重点倾斜的办法,加强各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健全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投入机制。今年镇财政出资25万元,村出资5万元扶持烟叶、奶牛、冷棚建设,镇出资70万元,村出资60万元用于各村村级公路建设,开通了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等村的镇区外围环路,达到了国家三级砂路标准。同时,我们积极协调县级帮扶单位出资3万元支持联系村的农村建设,我们还强化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引导农民自愿出资出劳,以劳代资开展新农村建设,折合资金40万元。

三、基础先行、务求实效,突出抓好“四基”建设

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中从农村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入手,突出抓了“五基”建设。即:农村基础产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基本素质提高,农民基本生活改善,农村基层民主完善。把农村产业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落脚点,下大力量抓好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规划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1、在农村基础产业发展方面,我们加快了农牧业结构调整步伐。一是蔬菜产业快速发展。充分发挥xx镇城郊结合的优势和传统基础,大力发展以蔬菜、烟叶、瓜果、制种为主的设施农业,拓宽增收渠道,加快农民致富步伐。2007年发展露地蔬菜26000亩,新增日光温室202亩,冷棚200亩,发展食用菌107万单位,发展烤烟2300亩,晒烟1600亩。今年通过招商引资在巴林村新建投资500万元,占地302亩的四新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并建立xx蔬菜有限公司。目前该项目主体建设已经完成,正准备育苗进行生产。该项目通过引进新技术、新品种,使用新材料,利用秸秆收回和粪便产生沼气,建成冷暖搭配的新模式。该项目以种植瓜菜为主,以育苗和实验新品种为辅,通过与辽宁省农科院、辽宁农业大学合作,做为研发新品种的实验基地。我镇将该项目和自治区千亩烟叶示范基地作为我镇两个重点建设的“科技致富基地”,引领广大农民科技致富,带动xx县的设施农业向集约化、高科技、高效益方向发展。二是全镇烟叶生产实现了稳产增收。今年烟叶种植面积达到2300亩,收购烟叶90万斤,烟农收入334万元,实现税收66万元;三是畜牧业发展强劲,全镇奶牛存栏2508头,蛋鸡存栏36万只,生猪养殖达到14500头。创建了xx奶牛,xx养猪,xxx蛋鸡,xxx烟叶、蔬菜,xxx烟叶等五个专业协会,形成了支部抓协会、协会带大户,大户带群众的良好格局。

2、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新进展。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引导相结合,进一步加快城镇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以建设xx次中心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以xx镇公路网络建设为重点,树立经营城市理念,拓宽融资引资渠道,努力构建城市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按照“西移北扩,东提南展”的思路,加快xx城区开发建设和公路网络建设,07年基础建设投资达到1亿元。一是以开通完善城区环路为重点,拉大城市框架,推动城市扩容提质。改造拓宽长青路北段,开通双赢街,实现建设路与南环路对接,向南延伸大宁路,已经初步建成城市环路体系。二是加强铁西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长青路、花园街、金融街西段、友谊路南段等装铺工程,完成了天旺街、金融街、友谊路人行道装铺等附属工程建设。推动金三角市场周边开发,引导城市重心向西转移;三是加快铁东区改造步伐。实施双拥街装铺工程,依法推进“城中村”拆迁改造,抓好xx城区农民新村规划建设。四是开发建设规模化经济适用住宅小区1处,完成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五是抓好影响群众出行的小街小巷治理,建设中蒙医院金都广场,站前广场,实施金三角等城区绿地建设,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六是完成了长青路以西,哈河大街以南,化肥厂旱河以东、xxx1000亩的征地任务,完成了xxx社区就业局、运管所等单位建设用地的征地任务。七是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坚决查处违法违章建筑,维护城市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3、在提高农民素质,培育了新型农民。各村创建了农民文化活动室,试点村xx社区在用地十分紧缺的情况下,投资5万余元建设了一处占地近400平方米的群众健身文化活动广场,购置了蓝球架、跑步机、摇臂机等10套健身器材,该广场的建成为社区居民乃至镇区居民提供了一处休闲娱乐健身的场地,丰富了居民文化生活,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另外xx社区还投资近6000余元,建设了居民图书阅览室和农民夜校,该阅览室有120平方米,图书资料近600册,配有电教设备,今年集中培训农民6次达到530多人。图书阅览室和农民夜校的建立在一定程序上满足了农民需要科学致富知识的需求,为提高农民素质,推动新农村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4、在农民基本生活得到了改善。我们围绕“五清”(清垃圾,清粪堆,清路障,清柴垛,清院落)、“五改”(改水,改路,改厕,改灶,改圈)、“五建”(建集中供水网,建村路绿化带,建沼气池,建综合活动室,建村民娱乐场所)、“五上”(上无线电广播,上有线电视,上电话,上移动通讯设施,上网络宽带),搞好人畜饮水、公路建设、沼气能源综合利用、文化活动中心等建设项目规划的落实。今年共集中开展卫生整治活动4次,重点清理了主街路的五堆,达到了主街路两侧无垃圾、无粪堆、无路障、无柴草垛,院内干净整洁。全镇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5以,电话普及率达到60以上,手机普及率达到70左右。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辍学率控制在5‰以内,100的实现了“两免一补”政策,整合教育资源,实现了部分中小学的撤并。卫生医疗方面,农村医疗合作保险工作已全面展开,到12月10日各村完成率平均达到95,全面完成县里下达的完成指标数。

四、发动群众,强化宣传,努力营造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良好氛围。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做好农民群众宣传发动工作是关键。一是通过召开动员会、座谈会、村组干部、全体党员会、村民代表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意义、目标、任务、政策等,积极动员广大农民参与建设。要以切实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为切入点,大力优化城乡经济发展环境,扩大招商引资成果。二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真正把新农村建设工程建设成群众满意工程。三是举办各类培训班,组织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领会十七大、十六届六中全会有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四是在镇、村主要街道、主要路口设立宣传牌、悬挂宣传横幅、张贴宣传标语,开设“建设新农村”宣传专栏,集中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措施、建设标准和建设模式等,及时向社会公布新农村试点工作的情况。

乡镇农村党建工作总结 篇2

农业机械化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措施;是缩小城乡差别, 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水平的重要条件;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提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过程中, 要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

1.1 农业机械化是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必然选择

新形势下发展农业生产, 重点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尤其是粮食生产能力。农业机械化是构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必然要求充分发挥农机在农田基本建设、区域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 以及抗灾救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1.2 农业机械化是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强大支撑

我国农业正处于战略性调整阶段, 与此同时, 农机服务的系列化、市场化、特色化、社会化程度也明显提高, 机械化作业领域正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 由大田农业向设施农业, 由种植业向畜牧业、水产业, 由产中向产前、产后, 由种植、中耕、收割向储藏、保鲜、加工, 由设施农业向立体农业、观光农业延伸, 机械化作业几乎覆盖了农业的一切领域。面向大农业、发展大农机已成为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必然选择。机械的载体属性, 使保障人力无法完成或者无法规模完成的农艺技术的实施成为可能;机械作业的规范性、规模性, 使保障农业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成为可能;机械化的高效性, 使保障农村劳动力非农化、城镇化成为可能。

1.3 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

现阶段, 农民增收的途径主要有2条:一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统筹城乡发展;二是在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实践证明, 农业机械作业在粮食生产中, 不仅能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 增加单位面积产量, 而且能降低作业成本, 提高作业质量, 增加农产品商品率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近几年, 农机作业社会化进程加快、竞争激烈, 促使收费水平下降。一些关健农机化技术获得突破, 大幅度降低了农机作业成本, 农机作业服务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农机专业户、农机大户在提供农机社会化服务的过程中赚钱致富。

1.4 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文明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途径

农业机械化促进现代农业文明, 促进农民全面发展,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促进社会进步。

1.5 农业机械化是环境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 农业机械化在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中的作用凸现, 取得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的认同。如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可减少土壤风蚀水蚀, 抑制地表扬尘, 防止水土流失;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能有效地控制焚毁农作物秸秆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安全隐患和资源浪费问题。

2 乡镇农机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2.1 农民的交通安全意识淡薄

近年来, 通过大范围宣传教育活动, 居民及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明显提高。但农村群众由于数量较大、居住分散, 加之文化水平及生活水平相对偏低, 因而交通安全宣传的效果不尽理想, 交通安全意识总体偏低。在乡村道路上, 无证驾车、酒后驾车、驾驶摩托车载人的违章现象随处可见。

2.2 乡镇农机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

过去, 县村级农机管理组织已经建立, 广大的村级农机管理员长期工作在农业生产第一线, 最了解掌握农机手的思想动态和农业机械的使用情况, 他们在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农业机械化的统计, 以及对有关农机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发挥过积极而卓有成效的作用。然而, 近年来, 由于村级农机管理员的报酬长期得不到兑现, 加之一部分村管员年龄老化, 村级农机管理组织工作已经瘫痪;再加上机构改革后, 从县到乡农机管理人员大幅度地减少, 且乡镇农机员被借用或离岗, 严重地削弱了农机安全管理。

2.3 乡镇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经费无保障

农机安全管理属于社会公共事业服务活动, 这种活动显然只有社会效益, 而无自身的经济效益。乡镇农机管理人员除了财政拨给工资外, 基本的办公经费都没有。特别是合并到农业服务中心以后, 整个单位没有其他经济来源, 干部职工的下乡补助都无法解决, 需要开展的驾驶人员安全教育、安全检查、隐患整治等活动无法正常进行, 农机安全管理得不到彻底有效的保障, 对新农机具、新技术的宣传、推广、使用更加无从着手。另外, 农机修理网点的建立健全和农机人员培训等经费也不到位, 既影响农业机械的管理、使用, 也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速度。

2.4 乡镇农机安全管理人员岗位设置不合理

经过乡镇机构改革后, 各乡镇虽保留了1名农机员, 负责本辖区内农机的具体工作, 业务上受县农机局指导。但是, 按照行政执法的规定, 单人不能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而且乡镇农机员没有相关的执法证件及制服, 安全管理得不到有效落实。虽然乡镇确立了农机监理分管领导, 采取了农机员与当地派出所、乡镇安办人员联合执法, 然而农机安全管理毕竟缺乏主动性, 农机安全管理仍然得不到有效落实。

3 搞好乡镇农机工作的对策

3.1 提高对基层农机管理工作的认识

新农村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织部分, 首要条件就是要把生产发展作为先决条件, 就是要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和抗灾等条件。而农机化是农村生产力诸要素中最具活力的要素, 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除了要培育具有一定科学技术知识、生产经验和相应劳动技能的劳动者以满足农业生产发展需求外, 关键在于不断创造和运用先进的生产工具, 而农业机械就是最重要的先进生产工具, 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实现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因此, 提高各级政府对乡镇农机管理工作的认识, 强化其管理职能是十分必要的。同时, 要加大对农机化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宣传农机化在农业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宣传加强农机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引起社会各界对基层农机管理工作的普遍关心和支持。

3.2 建立健全乡镇村农机安全监管体系

要将乡镇农机安全管理机构列入行政执法单位, 落实好人员编制, 每个乡镇至少要落实2名以上的农机安全监理员, 或根据现有情况按地域划分, 采取2~3个乡镇联合办公, 具体业务由县农机安全监理机构指导, 并做好农机员的法律法规培训和相关执法证件办理等工作, 从而使乡镇的农机安全管理工作进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要进一步做好镇、村农机安全生产监管人员的配备和经费的落实工作。按照分级管理和属地管理的原则, 对农机安全生产实行“政府牵头, 部门配合, 群众参与”和“以农机监管部门为主、乡镇为主、村为主”的立体式监督管理。建议由乡镇一级政府牵头, 组织乡镇安全办、派出所、农机等职能部门, 成立乡村道路安全管理领导小组, 将每条乡村道路、每个乡 (镇) 的交通事故起数及隐患整改情况分别纳入村、镇的年度综合治理考核体系。同时, 选择责任心强、热爱农机事业的村干部、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负责人等作为村级农机安全协管员, 主要负责村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村农机宣传栏内容更新, 及时发布有关农机政策。

3.3 提高乡镇农机管理人员的素质

乡镇农机管理人员素质, 是农业机械化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为此, 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注重乡镇农机管理人员的业务学习, 提高管理工作水平。二是切实搞好乡镇农机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县级农机主管部门要定期对乡镇农机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轮训, 使其逐步在思想上、理论上、业务上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以适应农机发展的需要。三是加强管理职能, 进一步增强服务观念。农机管理工作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很强的生产性、服务性和法制性。要大力培养热情优质的服务态度, 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 努力造就一支作风过硬、品德优良、知法懂法、业务精通, 在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基层农机队伍。

3.4 加强经费投入

如何做好乡镇电力企业的党建工作 篇3

【关键词】电力企业;党建;工作

0.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不断深化的社会改革,电力企业内部也在不断的进行改革,以适应新时期的发展。然而在进行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要给予高度的重视,此时发挥作用的是企业的党建工作,同时也是我国电力企业改革的基础,能够为改革提供很好的保障作用。因此,怎样能够改进电力企业的党建工作,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计划是非常重要的的,需要党建工作人员深入的思考。

1.电力企业党建工作的现状

1.1现阶段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

就目前来讲,我国电力企业在在党建工作中存在较多严重的问题,体现在各个方面,具体有如下几个:第一,政工相关人员与许多管理层工作人员对于党建工作的重视力度不够,也没有清楚地认识到目前党建工作在电力企业改革方面的重要性,而是仅仅的认为只要企业能够盈利就很好,对于党建工作重视力度不够,态度不端正,在工作上非常被动,进而使很多工作都很难开展下去。第二,在现阶段电力企业的发展模式下,我国的相关党政组织不能很好的适应其发展。电力企业是一个经济类型的组织,没有设立于经济相关的机构,更没有很好的发挥党建工作在企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1.2企业党建工作的处理方法较为滞后

近年来,在大的发展背景下,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更好更快的发展,但是在我国大部分的电力企业在党建工作的建设中形成不了工作方法,更没有相应的工作方法,这就与现阶段企业的发展产生严重的不协调。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其一,党建工作人员的思想严重滞后,更没有创新的意识。其二,在工作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会过多的等到上级部门的指示,对分内的工作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在没有上级安排部署工作的情况下,不知道怎样具体开展工作,欠缺必要的执行能力。其三,党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上没有针对性,更没有实效性,进而不能满足企业职工的需求。其五,目前的电力企业在具体的工作内容上存在严重的滞后现象,而且工作内容不切实际,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1.3电力企业党建管理工作开展不全面

我国的电力企业在进行党建工作制度制定的上,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而且相关的制度也不健全,所以,进而就造成了党建的管理工作上不能步入制度化与规范化的轨道。虽然有一部分的企业建立了相关的企业工作管理制度,但是在工作的事实上很缺乏针对性,这就导致党建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非常缺乏执行力度,而且非常随意,仅仅是在形式上的工作。而且,管理部门对于党员的先进性教育和管理缺乏系统的安排。而且在党员的管理上也只是在行为上的管理,没有严格的制度,最重要的是很缺乏人性化,严重忽视了党员在自身素质上的提高,这就在很大的程度上约束了党员创造能力的发挥,进而使党建工作缺乏积极性和活力。

2.做好电力企业党建工作的新途径

2.1提高电力企业党建工作的思想观念意识

在基层的党建工作中,最关键的就是要在思想观念上进行创新,提高党建工作人员的思想意识。虽然,现阶段我国的电力企业党建工作中,工作方法和工作方式有一定程度的变化,但是,在思想理论的建设与创新上还存在很大的问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进而造成我国许多的电力企业在党建工作发展上受到阻碍,不能顺利的开展下去。尤其是相当一部分的党政工作人员在观念上陈旧、思想固化,在这一观念的约束下,创新工作就很难开展。所以,就必须在思想观念上进行根本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工作方法和工作方式都得到创新。另外,党建工作还要致力于党建相关理论以及观念上的发展和不断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作方法的创新。

2.2在电力企业内部实现多元化的党建工作途径

目前电力企业的发展面临着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所以,必须在党建工作上做出重大的战略调整才能把握好机遇。面对全新的、与以往不同的局势,在电力企业的党建工作中需要实现多元化的党建工作途径,因为这会影响到我国电力企业在竞争中,能否占据有利的地位,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在电力企业内部要实现党建工作途径多元化,否则会使我国的电力企业在党建工作中不能健康快速发展。在电力企业党建的工作过程中,需要明确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进行改进,而且不要形成固定的模式,需要从多角度分析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进而很好的解决问题,得到多样化的解决问题途径。

2.3党建工作需要完善考评体系

在电力企业的党建工作中,需要完善和建立健全相关工作的考评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党建工作进行的各项任务都能的顺利的完成。所以,企业内部在制订一系列的考核制度上,一定要本着能够切实可行的原则,同时在内容上注重控制,更要重视效果的控制,必要时加强两者之间的有效结合。另一方面,在党建工作的考核方法上,在注重内部检查考核的同时,还要加强内外民主评议工作的实施,尽最大可能做到两者的结合和统一。另外,最重要的是加强定量考核以及定性考核,保证群众评议和领导考核的同时进行,而且在考核上还要做到定期性、随机性、经常性以及全面性的保障,进而能够有效地提高电力企业在党建工作上的整体水平。所以,党建工作要建立科学完善的考核机制。

3.结语

电力企业党建工作相关人员需要及时清楚的认识到党建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进行认真的分析党员的思想以及工作的态度,还要结合大背景下,党建工作的发展的需求,明确党建工作的任务和重要性,不断地进行创新途径的探讨,进而使得电力企业党建工作在整个企业内部发挥其应有的职能和作用。 [科]

【参考文献】

[1]黄作金.新时期做好电力企业党建工作的若干思考[J].改革探索,2010(2).

[2]周庆.新时期电力企业党建工作改善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1(5).

乡镇党建工作总结 篇4

乡镇党建工作总结 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

镇辖66个行政村,人口万,设6个党总支,96个党支部,共有党员2658名,其中流动党员23名。近年来,镇党委坚持“与时俱进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以主题活动为载体,突出重点,开拓创新,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不断开创了党建工作新局面。

高度重视党建工作,“书记要会干,就要抓党建”成为全镇各级党组织的共识。镇党委坚持定期召开党建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党建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督促高标准完成党建工作各项任务。建立了副科级以上领导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科

室联系村制度。根据工作实际每名副科级领导干部每月到联系点调研工作不少于两天,科室定期不定期到联系村帮助指导工作,对发现的苗头问题及时整改,并总结推广好的做法和典型经验。进一步落实了抓党建工作责任制度,镇党委书记是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各党组织负责人为党建工作直接责任人。层层分解工作任务、目标,将党建工作纳入干部考核和村级主要工作千分考核中,工作中逐村逐项督查指导,增强了各级抓党建的责任感、压力感和紧迫感。加强阵地建设,提升工作环境,增强村干部积极性

镇党委高度重视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按照市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高标准建成郭楼等9个村的村级办公场所并投入使用,毛村等9个村的村级办公场所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建设有效改善了各村的办公环境,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抓好活动载体,认真开展党员主题实践

活动

一是建立健全党员承诺制度、党员联户帮扶制度、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等长效机制。全镇党员承诺实事2039件,兑现1993件,无职党员申领岗位2489人次,均按要求履行了岗位职责。为民承诺实事2367件,申领无职党员岗位2248人次,长效制度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三个文明建设的发展。

二是在四川大地震后积极组织开展“牢记党性宗旨,心系灾区群众”特殊党费交纳活动,全镇党员特别是建国前老党员、离退休干部积极响应,共交纳特殊党费元,其中过千元的28人,过万元的4人。建国前老党员张永川同志把省吃俭用的1500元作为特殊党费交到党支部,用实际行动表达对灾区人民的牵挂之情。三是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扎实做好结对帮扶工作。采取“一帮

一、几帮一”形式全力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建立帮扶对子2336对,帮助200余名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在“大手牵小手,党心暖童心” 的主题活动中结对帮扶贫困儿童95人,年发放资助款68500元。镇党委班子成员每人救助1-2名贫困儿童,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脱贫致富的显著成效使困难群众树立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增强了生活的信心。

四是切实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发挥流动党员在外务工信息多、人际关系丰富的优势,动员他们积极为家乡招商引资提供信息、智力支持,现已收集到各种有效信息50余条。

大力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提高工作效能 一是建设“学习型”党委。建立健全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为核心内容党建工作制度,经常开展集中学习、经验交流活动,进一步促进了班子成员竞相学习、比学赶超的热情。

二是建设“实干型”党委,党委书记在党委会多次强调并公开承诺:“真诚待人、用心干事、廉洁从政”。推行了服务群众来访“首问负责制”、“全程服务制”、“党建工作问责制”等便民服务措施,党委书

记带头公开接访、处访,科级干部带班接访值班,及时为群众服务。

三是建设“和谐”型党委。坚持好“民主集中制”,包括书记、镇长在内的党政班子成员相互沟通思想、交换意见,努力做到了全镇上下一种声音,一个步调,同时要求各村支部书记一定要“真诚待人、公道办事、服从领导、服务群众”,增强各级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堡垒作用,形成政令畅通、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

夯实干部基础,建设高素质的村级干部队伍

一是通过换届加强了村级党组织建设。在市督导组的指导下进行了村“两委”换届选举,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一人兼比例达到91%,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比例达到83%,“双高双强”占两委成员86%,换届后,两委成员精神面貌显著改变、干劲更足。

二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镇党委有针对性地分层次组织开展各种学习教育活动,通过活动的深入开展,党员素质和为民服务的能力有了进一步提升,党性观念、宗旨意识、大局意识显著提高,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三是全面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实施“源头工程”、“双百”人才对接工程、“年轻干部”推优工程,大力选拔培养后备干部队伍。全镇后备人才库中储备青年干部387名,确保每个党支部保持3-5名后备干部。

四是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全程实行“两推荐两票决三公示”制度。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要求,今年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96名,新发展党员47名,转正50名,工作中严把程序,认真考察,在党员工作单位、生活居住地同时公示,扩大公示面,确保党员发展质量关。五是健全工作制度,规范干部行为。研究印发了《镇村级财务管理制度》等文件,进一步健全工作制度,强化村务、党务、财务公开工作。严格的制度规范了村干部行为,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有效提升了村级工作规范化运作水平。六是切实加强村级党风廉政建设。对村两委成员每年进行次民主测评,对群众反映有问题的党员干部,依法依纪严肃查处,决不姑息迁就,给群众一个满意交待。通过在农村干部中开展警示教育活动,播放反面典型教育材料,给两委干部时刻敲响党风廉政警钟。

乡镇党建工作总结 篇5

第二、按照常规工作抓规范、重点工作抓创新,扎实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抓党建、带队伍、促业务。不断创新和完善“四议两公开”法、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制度和完善村务公开“五步”工作法,注重与实际工作的结合,创新活动方式。加强支部自身建设。带头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采取集中培训、工作交流、学习考察等方式,开展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学习,促使机关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更新知识、拓展视野,不断提高个人素质和指导、服务基层的工作水平。

第三、加强机关党支部自身建设。加强和规范“三会一课”制度和党员调入调出、党费收缴等组织管理制度建设,对所属党员实有情况进行全面核对,实施动态管理。进一步明确机关党建工作责任制,不断完善和规范机关党建工作考核办法,提高考核效果。

第四、提升党员干部队伍素质。通过党课教育、读书活动、新老党员谈入党感受 、主题党日和自主选学等形式,不断创新党员干部队伍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的新途径。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做好民主评议党员。严把党员“素质关”、“程序关”和“监督关”,注重从基层岗位、生产一线发展党员,从程序上确保党员的好中选优,抓好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队伍建设。

第五、完善群团组织建设。坚持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带妇建,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优势和作用,动员和组织全镇机关干部职工围绕全镇中心工作献智献力、创造一流业绩。积极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组织走访慰问和帮扶困难职工等活动,拓展工作覆盖面,积极开展青年志愿活动。

第六、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督促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有关规定。落实领导干部“一岗双责”,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岗位廉政教育、示范教育特别是反面警示教育,不断提高党风廉政教育的针对性,进一步筑牢党员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继续深入推进党务公开工作,进一步完善党内选举、党内民主决策、党内民主监督、党员定期评议等制度,畅通党员行使民主权利、发挥主体作用的渠道,切实保障党员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乡镇农村信访工作总结 篇6

一是成立以乡党委书记祖彦平为组长的信访稳定工作领导小组,每月定期召开专题会,专门研究全乡信访稳定工作形势,分析信访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制定解决和改进办法,调度信访案件的解决进度。二是乡党委政府今年投入资金,完善了信访基础工作,实现了“四有”,即有阵地,有办公地点,有工作人员,有档案。各村也设立了信访接待室,并明确一名党支部副书记或村委会主任主抓信访工作。三是坚持实行领导接待群众来访制度,乡每周一设2名乡领导在2楼会议室接待来访群众,接待领导要认真听取和答复群众反映的问题,信访办工作人员要做好接待记录。并将接待时间、地点和领导姓名公布于群众,对于群众进京、赴省、到市的个体访主要领导接待率规定要保持在90%以上。

二、开展农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促进农村和谐稳定

为了确保农民安定、农村稳定,我乡严格落实矛盾纠纷排调责任制,认真做好群众工作,妥善处理各类矛盾。一是早预防。充分考虑了每项政策可能触及的群众利益,可能诱发的矛盾,超前研究了“苗头”,认真做好矛盾纠纷的预警工作,确实做到了及早发现、及时化解。二是快介入。我乡对矛盾纠纷高度重视,并做好了随时应对的准备。群众事无小事,一发现,就迅速深入到现场,立即着手办、迅速办,抓紧解决,避免矛盾激化,真正把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防止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三是好态度。我们进行换位思考,自觉站在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真心实意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待之以情,晓之以理,把道理讲透讲明,让群众心服口服,真心实意为他们排忧解难,对反映的问题能解决的及时予以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也做好记录,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今年以来,全乡共排查调处矛盾纠纷 10起,调解率100%,调解成功率达100%,有力的促进全乡的和谐稳定。

三、积极开展以法治访活动

一是畅通信访渠道,引导群众依法上访,推动依法治访工作。我乡利用书写大字标语、办板报、喇叭广播、印明白纸等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信访知识。全乡共书写大字标语25条,办专栏12块,发信访明白纸5200张(一户一张),广播喇叭每周早、晚广播信访宣传提纲两次,二是配备人员,实行专门机构接访。为信访办配备了6名专门工作人员,设立了接待室,实行领导接待日,每天由领导班子成员负责接待,及时与上访人勾通情况,认真听取他们反映的问题,归纳整理,及时答复解决。三是建立和实行乡、村干部与上访人对话制度,对因同类问题上访人数较多,或因上访的案情比较复杂、重大事件,信访接待领导了解情况后,及时组织乡、村有关人员与上访人员进行对话,核实有关情况,找准争议和分岐,依照法规权衡,求得共识,对无理上访的做好解释和说服疏导工作,向上访人宣传法规和政策。对有理访应当解决的问题,根据情况确定解决期限,交有关人员和村级共同处理。四是领导带头,积极解决信访问题。对排查出各类信访问题及时解决,对于历史遗留的问题,组成工作组,实行包案责任制,限期解决,对于新发生的信访案件,实行包村干部和村主要干部包案责任制,依法依理处理,对于涉法案件引导上访人通过司法程序解决。解决信访问题过程中,书记、乡长亲自参与,及时督促,通过依法治访,控制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四、严格落实稳控责任制和信访责任追究制

农村乡镇成人教育的调研 篇7

如何充分发挥农村成人教育的服务功能, 更好地为"三农"服务, 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是乡镇成人教育近年来面临的突出问题。近期, 我们对井研县分全等4个乡镇成人教育的发展现状、办学成绩和面临的困难进行了专题调研, 旨在探索新时期乡镇成人教育发展的新路子。

一、发展现状与问题

1.发展历程与现状井研县是一个农业县, 总人口42.3万人, 农业人口32万人。全县1982年成立成人教育学校, 成人教育教师主要从乡镇中小学校教师中抽调, 实行专职与兼职教师结合, 隶属乡镇与教育部门共同管理。2001年乡镇机构改革后, 将乡镇文化工作并入成人教育, 设立了成教文化专业干部, 归属乡镇和教育部门双重管理, 主要承担乡镇农村成人文化教育、农业技术培训工作。

近年来, 随着乡镇机构人员的精简和县级部门职能下放, 农村成人文化技术教育已作为一个基层部门归属乡镇管理, 业务上接受县教育局指导, 从4个乡镇调查情况看, 4个乡镇都设有1个农村成人文化教育干部, 其中:专职1个 (学校教师) , 兼职3个 (农技、林业、文化站) , 4个乡镇农村成人文化教育学校都已并入乡镇农村社会服务中心, 没有专项办学经费, 工作经费与乡镇其他部门一起纳入乡镇预算支出, 没有专门的教学设施, 教学开展主要使用乡镇政府办公、会议设施。

2.教学模式目前, 乡镇农村成人文化技术教育工作主要有4种办学模式:一是开展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培训, 包括会议形式集中培训、现场参观学习等培训;二是依托涉农部门的农业科技教育、文化、教育、劳动、农民工就业等培训项目, 组织农民参与项目培训;三是依托各级职业技术学校, 组织普通教育学生参加职业技术教育, 实施普、职、成"三教统筹"教育工作。

3.主要成效乡镇成人教育在服务“三农”、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有效地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素质, 为农民掌握现代生产生活实用技术和知识奠定了基础;二是依靠农村成人教育平台, 大力推广应用农业实用技术, 发挥自身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促进了农业从传统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三是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输出转移, 实现了农民持续增收;四是实施现代社会信息与科学知识的推广普及, 提高了农村社会生活质量和水平;五是向农民传播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同时, 开展各种文化娱乐等多形式精神文明教育, 促进了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步协调发展。

4.存在的问题从乡镇成人教育工作现状看, 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各级各部门重视不够。由于乡镇成人教育内容与乡镇农业等专业部门工作内容相似, 乡镇更多的依靠专业部门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多年来, 各级政府未系统研究部署农村成人教育工作及发展规划, 成人教育主要职能被边缘化;二是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 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 成人教育的对象越来越少了;三是农村成人教育教师队伍无论在数量、质量、思想观念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教师专业不对口, 知识结构偏向普通教育, 缺少专业技术知识, 教师福利待遇普遍低于中小学教师, 教学积极性不高, 严重影响了乡镇成人教育的办学质量和效益;四是"三教"困难, 在办学条件、教学设施、师资等方面无法实现资源共享, 特别是农、科、教在运行机制存在“各自为政, 各唱各的调"的问题。五是成人教育经费不足, 除正常的行政办公费外, 没有专项成人教育经费, 无法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民培训。

二、对策与建议

1.要深化认识, 切实理顺管理体制各级政府要从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高度, 充分认识农村成人教育在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民致富、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牢固树立科教兴国的思想观念和现代化建设的科学观念, 把农村成人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一要建立统筹协调的运行机制, 建立由政府领导牵头, 教育、农业、财政、科技、文化、共青团、妇联等有关部门参加的农村成人教育工作领导机构, 实行统一领导, 分口实施;二要整合乡镇行政资源, 实现农、科、教、财等有机结合, 保证必要的办学设备、办学经费和师资力量;三是探索建立乡镇成人教育的法人实体地位, 从各职业学校、中学和培训机构中抽调人员, 批准成立乡镇成人学校, 隶属乡镇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的双重领导, 实行校长负责制。

2.要准确定位, 不断创新办学机制农村成人教育对象是谁、谁去办学、谁去授课?必须要有准确定位。要在办学机制上突出“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 把教育优势、科技优势和农技推广优势结合起来, 积极探索人才培养和科技转化推广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形成农民与成校、成校与企业、企业与新型农民之间双向需求、双向结合的新机制。

3.要务求实效, 主动适应新需求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和现代农业发展, 积极依托涉农部门培训项目的实施, 深入实施“新型农民培育培训工程”, 将成人教育办成具有“示范、培训、推广”一体化的学校。要围绕二、三产业发展, 大力开展农村劳务培训, 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劳动者, 促进农村劳务输出增收致富。要加快农村科技信息传递服务, 通过现代化媒体和远程教育, 传播农民喜闻乐见、简明易懂的急需知识和技术市场信息, 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乡镇农村党建工作总结 篇8

关键词:乡镇档案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这是党中央总揽全局、高瞻远瞩,顺应潮流、深得民心的历史选择,是符合国情、利国强农的重要部署,是加强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重大举措。档案部门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服务大局,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自觉地将档案工作纳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国家档案局、民政部、农业部于2007年12月11日以档发〔2007〕10号下发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意见》,强调要“进一步引导档案工作切实有效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全面深入发展”。

一、乡镇档案工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不适应

1.原有管理体制与现行的工作要求不相适应。《档案法》赋予乡镇人民政府全方位的档案工作职责,而原有管理体制却不太健全。一是管理机构不落实,档案室并非是一个工作机构,没有列入政府机构序列,没有专门的人员编制,实质只是一个档案库房;二是管理体制不顺,各镇档案人员兼职过多,面对工作任务大量增加、上级业务部门对工作的要求和群众对档案的需求越来越高,事实上光靠一名兼职人员来完成各项工作已不太现实。

2.现行机构编制与工作任务不相适应。政府机构改革以后,镇兼职档案人员仍为1名,而乡镇机关档案工作任务日趋繁重,镇级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使档案的案卷数量和门类增加,室藏内容丰富,已成为集中管理多种门类和多种载体档案的综合档案室。与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不相适应的是目前镇一级机关仍都不设专职档案人员,人员队伍也很不稳定。每年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镇档案人员变动工作。

3.传统档案工作要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不相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范围越来越宽,镇档案人员除了整理好本单位每个年度的档案和对所属单位进行监督指导外,还要做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不断出现的新的工作内容的档案业务指导工作,如农村宅基地置换、村容村貌整治、农业合作社、农业园区、民营企业档案等。这些在新形势下产生的档案,镇档案人员还需要有一个了解熟悉的过程。

(三)各地对乡镇档案工作的体制和管理模式已经或正在进行着尝试

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中产生的众多变化,各地档案部门清醒地认识到新的形势对乡镇档案工作已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于是各地对乡镇档案工作的体制和管理模式已经或正在进行着尝试,据笔者了解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湖南省双峰模式。湖南省双峰县在乡镇设立档案馆,乡镇档案馆是经乡党委、乡政府批准由县编委认可设立,具有对内对外两种职能的机构,与其他站所同级,享受同等待遇,并将档案管理人员列入公务员序列编制,做到专职专责。一般明确乡镇党委委员、办公室主任兼任馆长,配有一名素质较好的专职档案人员为副馆长,均有国家公务员身份。工作经费列入乡级财政预算。①

二是山东省胶州模式。山东省胶州市营海镇建立镇“档案信息中心”,该中心为正股级事业单位,编制4人,作为鎮档案管理的职能部门集档案收集与整理、档案信息查阅、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镇政务信息公开、镇情村情教育、档案业务监督指导等多种功能为一体。②

三是广东省东莞市大朗镇模式。2007年1月25日,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文同意大朗镇建立档案馆。文中指出:市政府同意大朗镇建立档案馆,实行一套人员两块牌子,即在挂东莞市大朗镇档案馆牌子的同时,挂东莞市档案馆大朗分馆的牌子,业务上接受市档案局指导。③

四是村档乡管(村档乡管村用)模式。湖南省怀化市从村级档案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村档乡管村用的模式。2006年,怀化市档案局将开展“村档乡管村用”工作列入了各县(市、区)档案局目标管理责任制,要求各地选择一至两个乡(镇)进行试点。④

二、乡镇档案工作的发展对策

(一)转变理念——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当作一项专门事业

1.强化乡镇档案工作是适应我国国情的需要。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乡镇是形成档案的基础,农业农村人员在档案利用者队伍中占有很大比例,尤其是随着民主的进一步深化,我国对民生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如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基础不扎实将会留下巨大的遗憾。

2.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当作一项专门事业来规划和发展。我国乡镇档案工作经过近60年的努力,取得了较为全面的发展,已经突破了管理本机关档案的范畴。根据《档案法》、《乡镇档案工作试行办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乡镇政府档案工作的职责归纳起来有五大任务,即管理好本机关档案;监督指导本乡镇所属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工作;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为基层单位和人民群众提供档案利用服务;提供政府公开信息的公共服务等。为此,我们必须因势利导,在思想认识上提倡和逐步普及一种观念,即改变传统的乡镇档案“工作”观念,树立乡镇档案“事业”的意识。要推进这样一项专门事业的健康发展,必须要切实加强领导,要把档案工作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给予机构、人员和经费上的保证。做到确保四个到位,即思想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形成管理有序、工作有效的档案工作网络,把乡镇档案工作建设成为一项专门事业。

(二)创新体制——探索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乡镇档案管理模式

1.探索并施行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乡镇档案管理模式的意义。“乡镇档案工作的模式” 既包括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等乡镇档案工作的体制问题,又包括乡镇机关与所属单位之间的监督、指导和互动等乡镇档案工作的运作机制问题,还包括整个乡镇档案信息和实体的流向等实体管理问题。

建立科学的乡镇档案管理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种好的模式可以产生长效机制,起到决定性、改革性作用。原来传统的乡镇机关档案工作模式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同时也明显地体现出阶段性。现在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刻变化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原有的模式在体制、机制和档案管理方式等诸多方面都显现出了不相适应之处,我们只有通过对乡镇档案管理模式的积极变革才能实现新的适应。

2.探索适应时代要求的档案工作管理模式。根据各地探索的经验,我们需从中总结出一种相对科学可行的组织形式在我区进行试点,并在取得成功后加以推广,使乡镇档案工作的机构和人员得以真正落实。2008年,我区档案局研究完成了由上海市档案局立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乡镇档案管理模式研究》的科研项目,并已在庄行镇建立了档案工作的实体机构——“庄行镇档案信息服务中心”,由办公室主任兼任主任,原镇机关档案人员为专职副主任、另配一名档案协管员,形成由镇党委、政府领导全镇档案事业,党政办是档案工作的负责机构,镇档案信息服务中心是乡镇档案工作的事业服务机构的管理模式。镇档案信息服务中心作为全镇从事档案工作的实体机构,负责对乡镇机关及辖区所属单位档案工作进行规划、监督、指导,并对档案实体进行管理、提供利用服务。从而确保《档案法》规定的乡镇政府在档案工作中对档案实体的保管利用和对基层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两大职能全面履行。

(三)经费保障——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事业发展资金列入公共财政预算

在区、县档案事业经费年度预算中,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展乡镇档案事业的经费列入预算,用于乡镇机关和基层单位合格档案室建设,解决必须的档案装具,为基层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创造必要条件。同时按照《档案法》要求,对在发展乡镇农村档案事业中贡献突出的集体和个人给予适当奖励,推动乡镇档案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

“城市反哺农村”的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为各级政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提供了可能。党和国家把努力解决“三农”问题摆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各级政府、各行业主管部门的财力不断向农村倾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伟大事业中有所作为,就必须在发展乡镇农村档案事业中争取主动,加大投入,以确保乡镇农村档案事业的发展与整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目标的实现相适应、相协调、相配套。

(四)法律保障——通过法律、法规的修改和业务规范的制订加以保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问题要得以根本解决,还需要从法律、法规上加以保障。为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本次国家对现行《档案法》进行修改的机会对此有所突破。

1.在《档案法》修改中,首先应明确规定乡镇人民政府对档案工作的领导职责。现行《档案法》第四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把档案事业的建设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但《档案法实施办法》第五条却将其限定为“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乡镇人民政府即使不重视档案工作也无法追究其任何法律责任,因此,法律、法规应明确规定“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把档案事业的建设列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其次,应明确提出乡镇设置档案机构和配备专职档案工作人员的要求。从档案工作机构来看,在乡镇建立档案工作的实体机构是很有必要的。回顾新中国建立以来近60年的历史,乡镇档案工作几经反复,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为此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由于编制等问题而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因此需要对档案法律、法规进行适当的修改,用法律的手段来保证乡镇档案机构的设置和专职人员的配备,

2.制定业务规范。通过对各种不同类型单位的调研,结合各单位的工作职能和以往年度的归档情况,以新建立的镇属事业服务中心为重点,研究制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乡镇各类单位的“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如XX镇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XX鎮各个事业服务中心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XX行政村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XX居民委员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等,为乡镇档案工作提供一套标准的业务规范。

上一篇:大学老师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