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生命说课稿教学设计

2024-09-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生命生命说课稿教学设计(共10篇)

生命生命说课稿教学设计 篇1

一、教材内容

《珍爱我们的生命》是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珍爱生命》的第三框。教材体系如下。

二、教学目标

依据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本教材内容的分析,结合七年级学生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还存在模糊的认识这个心理特点,可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

1.学会一种本领:懂得如何珍爱自己的生命;

2.提升两个认识:对生命意义的认识和生命价值的认识;

3.锻炼三种能力:实践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生存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教材和教学目标的分析,本框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四、教学方法

基于对本框的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分析,结合七年级学生乐于参与、活泼好动和仍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本节课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教法

(1)活动探究法;(2)模拟情景法。

教法是为学法服务的。采用以上教法也是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2.学法指导

(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2)角色体验。

教法和学法的运用将在教学过程中具体阐述。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流程为四个环节:导入、新课、小结、延伸;包括故事感悟—生命营救—快乐回放—心灵碰撞—价值论坛五个活动步骤。

教学环节

展示几幅美丽的自然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到世界因生命而导 入 新 课 精彩,而在生命创造的精彩中,人类的生命更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因此,我们的生命都值得珍爱,然后提问:同学们知道怎样去珍爱自己的生命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一定能找到答案。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通过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激起学生强烈的热爱生命之情,并由此导入新课。

活动一 故事感悟 教材中选择的这个故

事 引 发 感 悟 情景:学生听《艰难的抉择》这个故事。

问题:1.你觉得这位伐木工人用电锯锯掉自己的腿,值得吗?为什么?

2.当遇到如此艰难的抉择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后回答。

小结:课件展示结论:珍爱生命的人,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遇到多大挫折,都不会轻易放弃生的希望。

活动二 生命营救

模拟:让几个学生分别模拟家中突

事对学生的心理具有很强的震撼力,由看故事改为听故事,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可以为学生创设更好的思维情景;然后通过设置恰当的问题,引导学言,使学生认识到,无论遇到什么险情,都要“永不放弃生的希望。” 时,你能果断地选择求生吗? 生探究,鼓励学生畅所欲模 拟 促 进 体 验 然失火、煤气泄露和在路上遭遇歹徒抢劫的情景。营救:营救小组的同学运用自己搜集、学习的知识帮助他们去应对突如其来的险情。小结:在险情面前,一定要学会自救自护。

活动三 快乐回放

要求:由快乐小组的同学围绕“自己给哪些人带来快乐和幸福?哪些人又给自己带来过快乐和幸福”这个主题把自己在课外调查采访的情况与同学交流。

交流:学生围绕主题自由交流。小结: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要肯定、悦纳自己的生命。

模拟情景教学把课堂和课外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生存能力。同时,学生在角色体验中也受到触动,通过援助别人,初步体会到自己生命的价值。

活动的设计联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锻炼了学生的交流能力。通过体验与感悟,使学生明白,自己能够为很多人带来幸福,很多人也能为自己带来快乐,所以我们要珍惜生命,肯定自己和他人生命的价值。回 忆 交 流 感 受

通过两个强烈对比的活动四 心灵碰撞

情景:用多媒体展示桑兰和马加爵碰 撞 形 成 真 知 的图片,简要介绍他们的故事。

问题:桑兰和马加爵的故事分别告诉我们应怎样对待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

小结:要肯定、尊重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

人物故事,引起学生的心灵碰撞。在反思和交流中,让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命观,特别是在桑兰面前,作为一个健全的中学生,更应尊重和悦纳自己的生命,同时,马加爵的故事也告诉同学们,伤害别人的生命,最终也会危害到自己的生命。所以,我们要肯定、尊重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

活动五 价值论坛

情景:用多媒体展示以下五幅人物图片:

1.小明逃学上网玩游戏;

2.小勇参加了环保志愿者活动,并利用业余时间和大家一起捡垃圾;

3.苦难并不可怕,洪战辉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讨 论 提 升 认 识 并成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4.雷锋同志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5.原公安部副部长李纪周贪污受贿被判刑。

问题:(1)哪几位人物的生命更有价值?说明理由。

(2)你准备怎样以实际行动提升自己生命的价值?

交流: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小结: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努力延伸自己生命的价值。

通过选择典型事例,创设讨论情景,使学生明确生命的存在值得肯定与尊重,若能尽自己的努力为他人、社会作贡献,这样的生命更有价值,更值得尊重。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使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所以,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引导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去延伸自己生命的价值。

内容回顾:

“故事感悟”和“生命营救”启示我们永不放弃生的希望;

“快乐回放”和“心灵碰撞”告诉我们肯定生命,尊重生命;

“价值论坛” 激励我们要努力延伸生命的价值。课 堂 小 结

生命誓言:

(用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命运交响曲》。)

“我绝不放弃生命,绝不让它从我手里白白流失,不论将来的命运如何,或喜或悲,我都愿意为它奋斗,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

虽然有许多威胁生命的因素需要我们坚强面对,但也有许多威课 外 延 伸 胁生命的因素是可以避免的。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学校的不安全因素,并根据你的调查结果给学校相关部门写一份建议书。

六、设计理念

1.落实一个“主”字:以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和主动性的发挥为重点来设计本课。

2.突出一个“动”字:以活动为主线来设计本课,实现“内容活动化”。

3.体现一个“爱”字: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出发点来设计这一课。

采用这种比较庄严的形式,衬托以催人奋进的音乐,可以在学生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生命价值观。同时也对本节课的内容作了归纳总结。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附:

艰难的抉择

早晨,一个伐木工人照常去森林里伐木。他用电锯将一棵粗大的松树锯倒时,树干反弹重重地压在他的右腿上。剧烈的疼痛使他觉得眼前一片漆黑。此时,他知道,自己首先要做的是保持清醒。他试图把腿抽回来,可办不到。于是他拿起手边的斧子狠命地朝树干砍去,砍了三四下后,斧柄断了。他又拿起电锯开始锯树。但很快发现:倒下的树呈45度角,巨大的压力随时会把锯条卡住,如果电锯出了故障,这里又人迹罕至,时间一长,就只能束手待毙了。左思右想,别无他路。他狠了狠心,拿起电锯,对准自己右腿,自行截肢……

伐木工人把腿简单包扎了一下,决定爬回去。一路上,他忍着剧痛,一寸一寸地爬,一次一次昏迷过去,又一次一次苏醒过来,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活着回去。

桑兰的故事

桑兰,一个美丽的女孩,一个前程似锦的女孩,一场意外改变了她的命运。1998年桑兰在美国参加世界友好运动会时,不幸摔成重伤,造成胸部以下完全瘫痪。从跌倒的那一刻起,她便不再是体操明星,不再有平静轻松的生活,可17岁的桑兰却坦然擦去父母和亲友的泪水,她说:“别难过,我会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马加爵的故事

生命生命说课稿教学设计 篇2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 下面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学情

初一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的不成熟, 且大多是独生子女, 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对生命的忽视, 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

二、说教材

(一) 说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是本单元的开篇之语, 重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让学生感受生命之美, 体会生命的珍贵, 对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心, 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二) 说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神奇的生命世界, 感受生命之美;初步形成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 探究生命的价值, 懂得尊重生命。

3.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能认识到生命是息息相关的, 增强环保意识和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 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新课标的要求, 本课的重难点确定为生命需要相互关爱。

三、说教法和学法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

1.为了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本节课以感悟式、参与式教学为主,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民主、和谐的教学课堂。

2.通过观看图片、视频, 合作探究, 事例分析等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自主学习、获得感悟, 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四、说教学手段

采用电子白板和手机微信平台辅助教学, 实现资源的整合与优化。

五、说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开启新课学习。

1.展示一幅荒凉贫瘠的图片, 让学生看后谈感受。

2.启发学生对这幅图片进行加工, 赋予绿色和生命, 使它变得更美丽。

3.师生共同欣赏这幅图片, 引出课题《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设计意图]通过两幅图的对比, 引导学生思考, 感受生命之美, 激发学习兴趣。

在这里, 多媒体的使用, 把图片由静态变成了动态, 既吸引了学生的眼球, 又为课堂增添了活力。

(二) 师生互动, 学习新知

环节一创设情境感受生命

播放视频《原野中的一生》, 展示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让学生谈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 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是地球的财富, 多彩的生命构成缤纷世界, 初步形成热爱自然、 热爱生命的情感。

环节二互动交流感知生命

1.请学生列举身边的一些生命, 并说说它们的存在对人类和地球的意义。

这个环节采取分组讨论的形式, 每组选择一个学生展示讨论的结果。

2.接下来请学生交流关于生命的感人故事。

3.然后播放视频《一只狗的魅力》, 共同感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设计意图]把课堂交给学生, 在课堂上, 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等活动中, 认识到每个生命都以独特的方式展现自己精彩的一生, 每个生命的存在都具有意义。

环节三合作探究尊重生命

利用新闻案例“盗猎者射杀猕猴”, 引出生活中不尊重生命的现象, 感受生命的脆弱。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 学生明白生命既是顽强的, 又是脆弱的, 生命需要相互关爱, 逐渐培养他们尊重生命的情感和能力。

环节四聆听诉说感悟生命

教师播放音频材料 《地球的诉说》, 组织学生 “听、 看、思、说”。

环节五明理践行关爱生命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生活中我们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做法。

讨论后, 由教师组织学生用手机微信漂流瓶的方式, 将好的做法传递出去, 进行场外互动。

[设计意图]运用微信平台, 把课堂和生活巧妙地融合, 培养学生爱护生命、保护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增强现实意义。

(三) 课堂小结, 情感升华

1.多媒体展示一首小诗《生命的阳光》, 师生一起朗读, 感受生命之美。

2.之后, 教师送给班级一盆植物。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活动, 将课堂上所形成的对生命的尊重与爱护, 延伸到生活中, 使课堂回归生活, 指导生活, 实现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性和生活化。

(四) 布置作业, 结束新课

让学生用心照顾教师赠送的小植物, 把它当作班级的新成员一样爱护。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 课虽结束, 但是对生命的关爱要永记心中。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既要体现知识结构, 又要符合美观简洁的特点。

七、说教学反思

1.多媒体辅助教学, 让课堂更有魅力。

2.教学设计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而教师则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生命生命说课稿教学设计 篇3

[关键词]水;无机盐;说课

[作者简介]向春柳(1982-),女,汉族,2006年6月毕业于长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现任重庆市綦江县永新中学高中生物教师,中学二级职称。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是北师大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细胞的化学组成)第二节的内容。这节的内容承接于“构成生命的元素”之后,同学们已经明白了化学元素对生命的重要性,知道了组成生命的化学元素,为学习水和无机盐打下了基础。其内容实质就是水和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及其对生命活动的意义,这为学习“细胞内的物质交换”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通过学习能够了解水可以分为自由水和结合水,知道无机盐存在的形式。

⑵理解水和无机盐的生理作用,并能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生物学现象。

2.过程与方法

⑴能够利用分析比较的方法区分自由水和结合水的生理作用。

⑵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与此有关的科普知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增强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懂得并参与到保护水资源、爱护生活环境的行动之中。

(三)重点难点

水和无机盐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及对生命活动的影响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突破方法:

1.对于水和无机盐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没有多少生活经验可以借鉴,尤其是无机盐的各种生理作用是学生比较陌生的,因此通过一些生活现象让学生有所感受后再结合实验操作,这样接受起来就比较容易。

2.在学习无机盐的作用时,列举人们生活中的各种实例来加深认识,比如人体发生的一些与无机盐有关的疾病,通过对疾病的介绍和讨论学习无机盐在细胞和生物体中的构成以及调节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等方面的功能。

(四)学情分析

1.有利因素:

⑴近年旱灾频繁,学生对其有深刻的体会,有利于学生学习水的生理作用,让他们养成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⑵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缺少无机盐所引起的疾病都有一定的好奇心。

2.存在问题:学生缺乏相应的物理化学知识,对水的认识多半来自“自由水”,而对于“结合水”不太了解,对极性分子的理解有一定难度。

突破方法:简单介绍水分子的物理化学特性。

二、说教法

在生物教学课堂中,我们要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逐渐树立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基于这个目标,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用具进行教学。

1.创设轻松快乐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

2.启发式教学,用生活实例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

3.通过动手实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的教学方法。

4.利用多媒体及实验用品进行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1.利用导学案,在提前预习的过程中主动学习知识。

2.通过合作探究去交流和体验知识。

3.通过师生互动层层解疑和深化知识。

4.通过课外活动拓展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视频体验

播放5.12汶川大地震生命奇迹以及2010西南大旱灾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联系身边的例子,说说水对生命为什么如此重要?从而导入学习课题--水是生命活动的第一要素。

(二)数据分析,小组讨论

教材中列举了三个表格,让学生通过讨论确认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水是生物体的重要成分?

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出水存在的不同状态(气态、液态、固态),引导学生总结水的存在形式--结合水与自由水及概念。

(三)动手操作,探究实践

由于缺乏相应的物理化学知识,学生对水的结构——极性分子的理解有一定难度。因此我在简单介绍水分子的物理化学特性之后设计了动手实验。

1.动手:分发浸泡了2小时的黄豆和玉米以及干黄豆和干玉米并进行比较,学生会很明显地观察到浸泡过的黄豆种子比玉米种子涨得更大,并通过讨论得出结论:水与蛋白质结合比水与淀粉结合更容易,而能与蛋白质和淀粉等物质结合的水就称为结合水。让学生更加形象的理解结合水的概念。

2.仔细观察“心脏”和“血液”图片后思考:心肌和血液的存在状态不同,但两者的含水量相差4%,这是为什么?

3.探究:在此環节中我设计了一个观察活动,引导学生分析自由水、结合水的存在形式以及其与生命活动的关系。课前学生在校园里面收集了同一棵树上新鲜的、萎蔫的、干枯的三种叶片。

让学生观察三种状态的叶片,并探究:

⑴三种叶片,谁的新陈代谢相对旺盛?

⑵萎蔫的叶片与新鲜的叶片相比,失去的是什么?

⑶自由水与新陈代谢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⑷枯萎的叶片已经没有生命了,为什么?

上述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有效的促进学生对自由水和结合水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归纳出水的生理作用。

4.知识升华,价值体现

用幻灯片展示出“国际节水标志”,用生活实例阐述节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5.学有所用,回归实践

既然水对生物体如此重要,为什么医院中给脱水病人输用的是0.9%的生理盐水,而不是蒸馏水?引出“无机盐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播放“多了矿物质,身体更健康”视频,列举与无机盐有关的实例,

以身边的例子(如:运动型饮料等),说说无机盐存在的形式。

酷暑季节,室外工作的工人为什么要喝盐开水?热天剧烈运动后,为什么会干渴思饮、尿量减少?有的学生常以饮料代水,这样的做法科学吗?

无机盐的含量很少,对生命活动有什么重要性呢?

用幻灯片展示缺乏无机盐所引起的相应病症,总结出无机盐的生理作用。

6.总结知识,归纳考点

引导学生进行小结的同时,书写出相应的板书,既对全部内容有个整体的了解又突出了重点,还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板书设计:

7.课外拓展,增强责任感

调查一下,我们身边是否有水污染情况?寻找一下,污染源在哪里?思考一下,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保护水资源?

《生命,生命》说课稿 篇4

我是8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生命生命》。

本篇文章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的作者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她十二岁患类风湿性关节炎,但是她以惊人的毅力笔耕不辍,先后出版多部文集。她还创办伊甸残障基金,为残障朋友服务。杏林子的一生,充满着艰辛与苦难,也伴随着她顽强乐观,积极进取的生命态度。本文通过列举“飞蛾求生”、“瓜苗生长”、“倾听心跳”三种生命现象,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表达了自己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本文,让学生自己通过品析词句来理解文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句子含义,从而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基于本文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骚扰、动弹、震撼”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句子,背诵课文。

3、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含义,明白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的道理,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讲,生命教育是一个深刻而厚重的话题,因此,我把它确定为本次教学的重难点。根据学生的年龄以及本文的特点,我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1、以读代讲。三分文章七分读,通过学生充分地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2、情境教学法。教师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兴趣,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3、指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来学习本篇文章。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我进行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的设计:

一、激趣导入

通过《生命生命》这个题目,教师让学生说一说,你想到了什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让学生自由发挥,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理解的字、词,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试着理解。

2、同桌互读,互相欣赏评价。

3、合作交流。小组成员轮流读,想一想作者列举了那几个生命现象。先小组内汇报交流,然后全体学生进行交流,对课文有初步认识。

三、研读课文,深刻感悟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往往是多元的。因此,……要尊重学生阅读时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自己读三个事例,通过品词析句,感情朗读,交流讨论,引发自己对生命的思考和独特的理解。让学生体会生命的顽强、作者用词的准确,激发学生从内心感悟生命的情感。

熟读课文后让学生默读,批注。重点关注自己理解得比较深刻的句段和含义深刻的语句,以及自己读不太懂的地方。边读边想:哪些地方写出了生命的顽强之美、勇气之美、不屈之美、向上之美、短暂之美、可爱可怜之美……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引导。

下面以三个句子的学习加以说明。

句子1: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教师点拨:比较体验“鼓动双翅”和“极力鼓动双翅”;“跃动”和“煽动、鼓动”有什么不同?体会“只要……就……”,“一伸手、稍一用力”……表达的感情色彩。最后学生朗读,读出生命顽强之美。其他学生点评、再读,并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句子2: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教师点拨:联系香瓜子生长的环境,体会作者一连使用两个“竟”字的作用。相机介绍作者的人生经历,让学生更深刻领悟课文传达的思想情意。理解文意之后进行情感朗读,让不同水平的学生朗读,多次评议,完成学生与文本的反复对话。

句子3: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联系生活说说怎样是“好好使用”生命?出示名人名言予以辅助。如“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教师在学生汇报学习体会时,可相机点拨:飞蛾扑火,是因为它强烈地热爱灯下那一点点璀璨的光辉,——这是多么可敬的勇气之美!砖缝中的香瓜苗虽然只活了几天,可是它向我们展示的是“生如夏花之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美”的豁达境界。因此,要珍爱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从而创造生命的价值。

四、感悟朗读,总结升华

学生在理解中,由于受阅历的局限,可能只是停留在问题的表层。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可以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来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

杏林子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她为人类作出了那么多有意义的事情,她的朋友在她死后写了这样一首诗:

有一日/当我离去/且让我化做泥中芬芳/等候明春/作为第一朵出土的雏菊……

至此,对于杏林子,对于这篇课文,对于生命的价值,学生都会有一个全新的思考和认识。

最后,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激情朗读,读出对生命的珍爱。

引导学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体会作者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的思想感情。

五、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写一写对生命的感悟,并读出自己的感受。

2、课外延伸

(1)出示杏林子的经典格言供学生欣赏:

“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是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只其貌不扬的毛虫,将蜕变成五彩斑斓的彩蝶。每一人的生命都可以歌咏出生命奇迹的奥秘。”

(2)给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敬畏生命》《我很重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老人与海》《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六、板书设计:

生命生命

飞蛾求生

瓜苗生长

珍爱生命

生命生命简要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生命 生命》这篇文章编排在鲁教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这一单元以人生为主题,六篇课文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正像居里夫人所说“生活对于任何人都并非易事”,进入初中阶段,是人生道路上一个新的起点,也将面对种种困难,这一单元的文章告诉我们怎样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困难和不幸,是初一新生十分需要的,从中可以得到有益的启示。教材中的单元导读明确指出:这个单元的课文写的是作者关于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阅读这些文章,可以引导学生体味人生、关爱生命。

《生命 生命》写的都是寻常小事: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我”静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表达了作者在逆境中的顽强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追求美好的人生。这篇散文,语多不赘,尽意而止,十分简洁,向你娓娓道来生命的真谛,学生认真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能够在作文选材方面有所收获。

本单元是初中学段第一个单元,教学设计时一方面要注意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体验,另一方面要注意到在起始阶段具有定位、定势的意义,要确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要努力形成教师引导、组织学生自主地、合作地、探究性地从事学习这种新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

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根据本课的特点,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学习从平常小事中选取典型事例,以小见大的写法。

(3)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联系相关课外材料,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2、教学重点、难点

这篇课文初读并不难懂,为了防止浅尝辄止,不但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意,而且要比较深入地研究课文,争取有更多的收获,所以把通过对三个事例的分析比较,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确定为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完成这个教学重点。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对生命这个沉重话题的理性思考可能很少或者比较肤浅,如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思考人生的问题并且真正有所收获,不但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我主要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结合课文内容调动自己已有的情感体验和增加课堂的信息容量的方法来突破这个难点。

三、教学方法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依据新课程标准这一教学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指导学生朗读: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本节课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做到语音准确,停顿恰当,初步读出语气,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力求使学生的思想产生共鸣;在读的过程中辨析作者选材的精当,体会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2、讨论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3、启发点拨:初一新生的学习习惯还有待于养成,对新的教学

方式也不够熟悉,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和组织者应在必要的时候对学生进行启发点拨,进行学习方法的示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四、学法

1、朗读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大胆发言,学会围绕中心明确表达自己的思考。

3、联系比较:通过比较分析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通过各种形式获取有效信息,提高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开阔语文学习的思路。

五、教学过程(一课时)

1、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4分钟)

我们播放的是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贝多芬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他一生与疾病和孤独为伴,却创作出了许多杰出的.音乐作品。贝多芬有一句名言:扼住命运的咽喉。这位音乐家用音乐表达了与残酷命运顽强不屈抗争的精神。高尔基说,苦难是一所大学。是的,苦难可以使人遭受不幸,苦难也可以使人更深刻地思索人生,台湾作家杏林子遭受疾病的折磨,(学生看注释了解杏林子的情况)下面我们通过学习课文看看作者对生命有怎样的思考。(板书课题)

上课开始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提问学生在预习时有没有查阅到贝多芬的事例的?如果有让学生回答,如果没有教师简单介绍贝多芬的事迹。导语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贝多芬的事迹和音乐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振作学生的精神,贝多芬的经历与本课作者也有相似之处。

提前布置学生预习,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自己崇拜的一位名人如何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事迹。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有一段浸着血汗的奋斗史,这方面的资料应该比较好找,并且也可以启发学生体会美好人生需要奋斗的道理。

2、朗读课文——整体感悟(8分钟)

(1)点名让学生准确读出以下词语 骚扰 小憩 茁壮 糟蹋 庸碌 辜负 昂然挺立 擎天撼地 肃然起敬

提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利用课下注解和字典解决生字词,逐渐养成自学字词的习惯。

(2)点名朗读课文,要求读音准确,停顿适当。注意思考:文章写了哪些事例?飞蛾绝境求生,瓜子困境萌生,自己静听心跳。(及时纠正学生可能出现的读音的错误,不恰当的停顿。板书。鼓励学生发言,不必拘泥板书内容。)

(3)各自练读课文,要求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着重朗读最后三段,看看作者从三个事例中引发出对生命的哪些思考?

第一点思考的是必须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第二点思考的是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对待生老病死,也就是要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第三点思考的是要珍惜生命,为生命不懈奋斗。(板书。启发学生用原文回答,划出课文中的关键词句。)

3、合作研讨——深入探究(20分钟)

这篇文章写得都是寻常小事,作者却由此感悟出深刻的道理,读来既亲切又发人深思。作者写得这三个事例是随意选择的吗?可不可以调换顺序?你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小事吗?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在今后作文方面能得到什么启发?下面我们仔细研究课文,争取得到更多收获。

读完两遍课文,整体把握了课文主要内容之后,学生会认为自己已经读懂课文,这时及时提出问题,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课文内容的兴趣,“让学生可以跳起来摘到桃子”,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认识规律。

研讨方式:四人合作,全班交流。

(1)找出你最喜欢的一个事例,画出主题词或关键词,小组内朗读。这三个事例蕴含的意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指导学生朗读,关键词要重读,读出感情,特别是议论部分,要用深情的,赞美的语气朗读。

关键词 生之欲望 生命力 生命(或奋斗)

第一个事例的主题词是生之欲望,强调凡是生命都有强烈的生命的欲望,无论怎样危险,都不会放弃求生的努力。也就是说生命都是自我珍视的。第二个事例从生命诞生的角度去说生命力之强大。第三个事例是静听自己的心跳,这时最容易感受自己的生命,自然引发出了作者对自己生命的思考。这个题目可以培养学生辨析的能力,读课文不至于囫囵吞枣。在前一问的基础上回答这个问题学生应该有思路,言之成理即可。

(2)三个事例为何这样安排?为何前两个事例举的都是小虫子、小瓜苗这样的事例?

说明世界上任何卑微的生命都有顽强的生命力,更何况人了。学生谈不透时,教师可引导:作者举的动植物的例子都是不起眼的小生命,为何不举狮子,大象等庞然大物、只说小飞蛾?不举参天大树,只说一棵小瓜苗,这样排序说明了什么?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3)作者写的都是平常小事,却引发出深刻的哲理。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包涵深刻道理的小事?学了这篇课文你在写作方面有什么收获?

启发学生联系以往的生活和作文经验,谈出自己的收获。学生的思维可能会受课文内容的限制,举例时选择与课文内容相似的例子,要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谈。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第二问的目的就是把教材作为一个例子,启发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学会挖掘生活中平凡小事蕴含的意义,体会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的好处。这方面的学习要在课后延伸,与学生的课外练笔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会选材,解决学生写周记“无米下锅”的问题。

(4)本文题目《生命生命》改成《生命》好不好?为何?

本文题目用反复的修辞方法,突出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的呼唤,流露出强烈的生命意识,如果改变就没有这样的效果。可以引导学生谈出不同见解。联系作者的特殊经历启发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用深情的、呼唤的语气朗读课文题目,指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朗读全文。

小结研讨的内容。

4、联系材料——拓展提高(12分钟)

设计一:一名沉溺网络游戏虚拟世界的十三岁男孩小艺(化名),选择一种特别造型告别了现实世界:站在天津市塘沽区海河外滩一栋24层高楼顶上,双臂平伸,双脚交叉成飞天姿势,纵身跃起朝着东南方向的大海“飞”去,去追寻网络游戏中的那些英雄朋友:大第安、泰兰德、复仇天神以及守望者。一个花季少年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请你结合学习课文的收获,以“小艺,我想对你说”为中心内容说一段话。杏林子的人生是不幸的,因为她从十二岁开始就饱受疾病的折磨,杏林子的人生是精彩的,因为她努力写作,勇敢奋斗,让自己的生命焕发了光彩。根据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你能不能再从生活中举出一两个事例?

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材料,重点引导学生从珍惜生命的角度去谈。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情感体验。以对话的形式来让学生谈思想上的收获,有预设的听众,学生的思维会更活跃。

第二个问题联系学生的课前预习及平时的积累,正反两方面的事例都可以举,旨在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更深层次地思考如何对待生命的问题。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学习的鲜活材料,这样设计的目的一方面强化了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把握,另一方面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

教师不可能通过一课时的语文教学就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如果能通过研读课文,链接相关材料让学生对生命或深或浅有一点理性的思考,哪怕是开始思考,这堂语文课的情感价值目标就算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设计二:对比阅读:将这篇课文跟课后附录的同题文章比较,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何?

本题进行比较阅读,培养鉴赏能力,也可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沃森的文章与课文所举第一例主旨完全相同,课文从三个事例中引发三点思考,沃森的文章则是细致地描写受伤的蜜蜂怎样极力挣扎。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学生喜欢哪篇文章应该尊重个人不同的爱好,关键要启发学生回答出“为何”,要求讲出点理由,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结束语 人生是一个深奥而复杂的命题,不同的人用不同的人生书写着自己的答案。“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这是战士雷锋的回答;“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是革命者裴多菲的回答;“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这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回答;“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这是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回答……同学们想用自己的生命写出怎样的人生答卷呢?大家从现在就开始认真地思考吧!

5、布置作业(1分钟)

(1)将搜集的资料经过选择整理到阅读笔记上。

(2)注意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中平常小事蕴涵的意义,准备写作周记。

六、板书设计

生命 生命

杏林子

飞蛾绝境求生 生之欲望

瓜子困境萌生 生命力

《谈生命》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1)总体认识

第三单元的课文全是以生命为主题的散文,它们的入选体现了新课程关注生命、关注亸生的人文理念。

《谈生命》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是世纪老人冰心的一篇运用比喻、象征,带有哲理意蕴的“生命体验”散文,语言优美,文笔生动。

文章开篇引出话题,接下来描写“一江春水”“一棵绿树”的生命历程。最后直抒胸臆,升华哲理。文章揭示了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和一般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则,表达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初三学生对人生、生命的感悟还不太深刻。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相信学习本文后,不但能提高其对散文的欣赏能力,更能获得对人生的新的感悟。

(2)说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本课特点和学生实际,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作者与词语,分析文章的层次,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体会文中优美形象的语言。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像,感受文中鲜活生动的形象,揣摩文中蕴含的生命哲理。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对生命现象和规律进行思考,感受和借鉴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3)说重点、难点

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

2.揣摩文章重要的语句或段落,理解其哲理意蕴。

二、说教法、学法

遵循“师生互动,自主合作,探究感悟”的原则,根据九年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点,我采用教法与学法是:

教法:

诵读指导法——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散文,读出韵味,领悟散文形象化的语言及其象征意义。

设疑研究法——对重点语句组织学生讨论研究,进而理解文章主旨。

阅读评点法——对精彩的句子引导学生鉴赏评述,并能从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中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学法:

自主学习——解决字词、作者,结构层次等浅层问题。

合作交流——运用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学习方式,体味语言,感受形象,激发想象,学习深层问题。

探究感悟——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朗读,感受散文的特点,培养创新思维,深化对生命的独特感受。

三、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让学生伸出双手,紧紧地贴在自己的胸口,感受到了什么?

看图片,听音乐,。

通过学生的触觉、听觉、视觉,让学生谈对生命种种现象的感受。(一是导入新课,二是了解学生对生命的感知水平)

(2)初读课文、识记积累

一是关于作者冰心、二是字词、学生自主学习后,老师做检查总结

(3)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由老师和几个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阅读课文,并且运用音乐、画面等多媒体的强大功能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阅读后让学生谈自己的体会,评点朗读,确定应使用的语调。

(4)精读课文、合作交流

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分析、理解以下问题:

1.文章的层次。2.重点词语的作用。3.写作特色。4.语言特色。5.主题思想。

(5)品读课文探究感悟

通过对重点句子的分析,培养学生独特的、个性的、富有创新的思维

(6)想象联想拓展延伸

(在这里,我说明一下,我前面的幻灯片所选用的图片以橘黄、红色等暖色调为主,意在象征生命的热烈、奔放和富有激情,直观、形象。而这一张我选用了以蓝色为主的冷色调,画面朦胧、抽象,划船的少年从象征生命的树丛和小河间划向大海,面对美丽的星空和浩瀚的宇宙就象是面对漫长的人生,该如何走好自己的人生呢?画面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作三个练习:1句子仿写2.联系生活谈体会3.名言积累

最后在贝多芬《生命交响曲》的伴奏下,学生齐读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生命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结束本课。

四、说板书

《生命的药方》说课稿 篇7

鲁山县让河一小陈石头

一、说教材

《生命的药方》是九年义务教育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的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14岁的艾迪救治、陪伴,因输血而感染上艾滋病的10岁男孩德诺的故事,表现了两个小伙伴之间纯真、善良的友谊。正是有了朋友之间的关爱与生命的呵护,才给了生活在无助、孤独世界里的德诺送去了快乐与内心的安慰。身体的疾病可以用药物来治愈,而心灵的痛苦与孤独,只有靠生命与生命的陪伴与呵护,才能治愈。通过学习课文,感受艾迪与德诺之间深厚的友谊与理解课题的含义,是全文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有的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课文。

3.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句意思,明白课文主要内容,从艾迪和德诺的故事中感受他们之间真挚的情感和深厚友谊。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了解“生命药方”的意义,感受艾迪的友谊超越了生与死的界线,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二、说教法

1.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力求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以“情”为基础,以“读、悟”为训练主线,以“质疑”为切入口,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学习。如读题后围绕课题质疑,带着问题去初读课文。然后,让学生读德诺妈妈的话,再次质疑,研读课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老师的指点下自己读文解决,这样,学生的主体性就得到了体现。

2.坚持以读为本的语文教学,以读激qing,以读求悟,以读促写。《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重视朗读,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生命的药方》这篇课文是朗读的好材料,出示句子感受读、理解句子后的有感情读,教师范读、引读等,都是为了给学生创设一个想读、会读、乐读的情境与平台。

3.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本课的学习活动主要是通过学文,感受艾迪与德诺之间深厚的友谊,并体会到伟大、无私的友情带给他人的力量。

三、说学法

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我在注重老师主导地位地作用的同时,也注重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学生是个体,是有感情、有灵性的人。在教学中我尽可能让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自主地思考、感悟。通过“读---感知----看课件---读---感悟”让学生畅所欲言,为之创设一个相对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以读为主,在读中理解、感悟,并展开想象,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观其景,从而对课文内容产生真切感。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师:上课前,老师先给你们讲个故事好吗?有个病人去医院看病,那天来医院看病的病人比较多。终于轮到这个病人就诊了,当他告诉医生他患了什么病的时候,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那些病人都吓得慌忙跑出了医院,一边跑一边口中还惊恐地喊着三个字,你知道是哪三个字吗?(板书:艾滋病)艾滋病究竟是一种什么病呢?竟使得这么多人都那么害怕?(生谈对艾滋病的认识)师谈艾滋病的传染特性(只通过血液和性传播,跟艾滋病患者一起吃饭、握手是不会被传染的。)

2、师: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

【设计意图:课前讲小故事,目的是使学生明白人们对艾滋病的不了解及恐惧,为以后理解文中德诺的遭遇作铺垫。】

<二>、激qing,情境导入

1、师:今天我们学的课文,里面也有一个艾滋病患者。患者的名字叫德诺,他才十岁。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里,德诺是怎样度过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生命的药方》(出示课题)

2、齐读课题,问:当你第一次看到这个题目时,心中产生过哪些疑问? 指名学生问“生命的药方”,跟他有一样疑问的请举手。看来你们几个提的问题正是大部分同学心中想解答的问题,值得一起研究思考。我们先来解决最简单的一个。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整理出几个主问题,这对学习这篇课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三>、通读,初次感悟

1、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要求:

①自读课文,把语句读通顺流利,有不认识的字词自学完成,也可以问老师。

②想想“生命的药方”指的是什么?

2、检查反馈

①说说文中的“生命的药方”指的是什么?

板书:快乐和友情

对于这个答案你满意吗?

3、师:你是怎么知道的?(指该生读那段话)是德诺的妈妈,那位不幸的母亲,为我们揭开了“生命的药方”的真谛:

课件出示:

德诺的妈妈泪如泉涌:“不,艾迪,你找到了。”她紧紧地搂着艾迪,“德诺一生最大的病其实是孤独,而你给了他快乐,给了他友情,他一直为有你这个朋友而满足……”

(1)轻声地读一读德诺妈妈的话,这药方里装满了沉甸甸的快乐和友情。

(2)这位失去儿子的母亲泪如泉涌,这泪水里除了失去儿子的悲痛以外,还有些什么?(这是感激的泪水,这是幸福的泪水,这是庆幸的泪水……)

(3)师引读:

让我们怀着感激,怀着幸福,怀着庆幸来读这段话。

这是德诺的妈妈悲喜交加所说的话,她的话耐人寻味。如果你能读懂这段含义深刻的话,也就读懂了这篇课文。那么怎样去读懂这段话呢?老办法,请同学们默读这段话,围绕德诺妈妈的话来提几个问题。

【设计意图:以德诺妈妈的话为突破口,继续引导学生质疑,整理出几个问题来研读课文,从中体会伟大、无私的友情带给德诺的力量。另外,还渗透学法的指导,暗示学生要读懂一篇课文,就要先从读懂含义深刻的话开始。】

<四>、顺势,感受孤独

1、德诺的妈妈为什么说德诺一生最大的病其实是孤独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到文中去找到答案。

2、反馈,随机学习。

▲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第一句话。

①指名读

②从哪个词中体会到了他非常孤独,非常无助?(全都躲)

是的,作为艾滋病患者,除了要承受病魔带来的痛苦之外,更要承受周围人群对他的疏远和歧视。你能同时用上“不幸”和“幸运”来谈谈对这句话的体会吗?

让我们怀着对德诺的同情,对艾迪的无比敬意来读这个句子。▲课件出示:

“这天夜里,德诺冷得直发颤,他用微弱的声音告诉艾迪,他梦见二百亿年前的宇宙了,星星的光是那么暗那么黑,他一个人待在那里,找不到回来的路。”

(1)我们常说“梦由心生”,透过德诺的梦,你看到了他怎样的内心呢?(孤独、害怕)那就请你读读那段话,把德诺孤独的感觉读出来好吗?那就请你读读那段话,把德诺害怕的感觉读出来好吗?

(2)反复引读:

德诺是不幸的,因为他除了要忍受病魔带来的痛苦以外,还要承受心里对死亡的恐惧,于是这天夜里,德诺冷得直发颤,他用微弱的声音告诉艾迪——

德诺是不幸的,因为他除了要承受心里对死亡的恐惧以外,还要承受内心无比的孤独,于是这天夜里,德诺冷得直发颤,他用微弱的声音告诉艾迪——

(3)小结:从刚才的那两段话中,我们都明白了德诺这一生最大的病其实是孤独。而艾迪显然比我们更清楚这一点。

【设计意图:运用多种形式的读,不单调枯燥,能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引读的运用,旨在强调德诺恐惧、孤独的内心世界,使学生明白德诺这一生最大的病其实是孤独。】

<五>、研读,品悟真情

1、师:面对不幸染上艾滋病的德诺,面对孤独无依的朋友,作为他唯一的伙伴,艾迪又是如何给他快乐,给他友情的呢?

课件出示:

默读课文2-5段,划出艾迪是如何给德诺快乐,给德诺友情,使德诺因为有艾迪而满足的句子。

2、四人小组交流。

课件出示:

① 读划出的句子

② 说说自己的感受

3、全班交流。

出示有关句子,品读,引导体会感情。

▲艾迪告诉德诺,把这些花草熬成汤,说不定能治他的病。

(这句话写艾迪为德诺做什么事?)板书:熬草药

师:透过这碗花草熬成的汤,你仿佛看见了什么?仿佛听见了什么? ▲艾迪的妈妈再也不让艾迪去找德诺了,她……但这并不能阻止两个孩子的友情。

(艾迪对这份友谊的执着令我们肃然起敬。)

▲艾迪在杂志上看见一则消息……这让他兴奋不已,……悄悄地踏上了去新奥尔良的路。

(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出艾迪什么样的心情?带着这种心情来读读这几个句子。)板书:找医生

▲“以后睡觉……想想艾迪的臭鞋在你手上,艾迪肯定就在附近。”

(感受艾迪的一只臭鞋对重病的德诺来说都如此重要。可想而之,艾迪在德诺心中的位置。)板书:赠球鞋

师:写球鞋的句子,文中出现了两次,还有一次在哪里?(指名读)大家把这两个句子放在一起读一读,我想肯定会有更深的体会的。

▲ 艾迪照旧常常去病房看他。两个好朋友在一起时病房便充满了快乐。他们有

时还会合伙玩装死游戏吓医院的护士,看见护士们上当的样子,两个人都会忍不住地大笑。

板书:玩游戏

小结:在生命受到考验的时候,德诺在艾迪的鼓励下,没有放弃与生命抗争,就像飞蛾,就像小苗,就像身残志不残的杏林子,在病房里,依然会传出笑声。

4、师小结:德诺的病是痛苦的,但艾迪给他的帮助与关怀,使他离开人世时依然快乐!正因为艾迪在德诺最病重的时候,最孤独的时候,给他熬草药、找医生、赠球鞋、陪他玩游戏,所以当艾迪抽泣着对德诺的妈妈说:“我很难过,没能为德诺找到治病的药”的时候,德诺的妈妈却泪如泉涌地说——(齐读:德诺妈妈的话)艾迪一直认为他没能为德诺找到治病的药而自责、难过,同学们,你们说他找到药方了吗?他找到了,他找到了生命的药方,心灵的药方,那就是快乐和友情,让我们再次大声地告诉艾迪——(齐读德诺妈妈的话)

【设计意图:坚持以读为本的语文教学,读悟结合,以读激qing,以读求悟,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通过读读划划艾迪对德诺的所作所为,体会艾迪对朋友的关爱与对生命的呵护,进而体会到伟大、无私的友情带给他人的力量。最后,几次引读德诺妈妈的话,是对前面设计的照应与升华。】

<六>、拓展,升华情感

1、(背景音乐响起)师:三天后,德诺静静地躺在了长满青草的地下,双手抱着艾迪穿过的球鞋。而德诺的妈妈,此时也把德诺临死前写给艾迪的一封信交给了艾迪,你知道德诺会在信中对他的好朋友艾迪说些什么吗?(让学生转换角色替德诺说说心里话)

【设计意图:创设遗书的情境,是为了让学生转换角色,进入角色,以德诺的身份向艾迪诉说内心的感动与感谢,能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并为下面的读悟主题做情感铺垫。】

2、是啊,所谓友谊,就是一颗心在两个身体里,伟大的友谊使欢乐倍增,使痛苦减半。让我们轻轻地,用心灵来读读这首小诗。

课件出示:

我们每个人都有害怕孤独的时候,我们都渴望有结伴同行的快乐。

《生命的药方》说课稿

鲁山县让河一小

陈石头

冰心《谈生命》说课稿 篇8

《谈生命》是冰心老人年轻时的作品。五十多年后才被重新发现。冰心老人已经仙逝,但是她用年轻而敏感多悟的心灵为我们写下的这篇表达她对生命深刻感悟的美文,以其内涵的深刻,文笔的细腻优美而受到我们的深深喜爱。学习这篇文章,我将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两个:

1、整体感知全文内容,了解作者对生命的独特感悟,增加对生命内涵的理解。

2、欣赏本文优美生动、含义深刻的语言,增强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这篇文章虽然篇幅不是很长,但是其中渗透着冰心年轻时代对生命的深刻感悟,内涵十分丰富。虽然借用了比喻这一巧妙的文学形式,但对于初中生而言,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而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只有在整体感知文本语言风格的基础上抓住最有特征性的关键语句进行细致的欣赏,才能更深切的体会作者融注在语言中的思想感情。所以目标2是学习的难点。教师要在认真品读感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感知文字的优美生动内涵深刻的特点。生本教育的理念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无法用个人的思考替代学生的思考,尤其对于生命这样抽象的概念,更是需要学生自己在调动自身生活体验的基础上,深入文字的内部,细细的加以品读、体会。我准备采用美读的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并积极采用有效地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做到互通有无,相互启发。

我的教学流程设计如下:

一、布置预习

1、读课文,扫除生字障碍,多读几遍,将课文读熟。

2、整体感知课文,说说作者采用了哪两个比喻来叙说生命的含义,表达人生感悟。你能从这两个比喻中看出生命要经历哪些必须的阶段吗?通过作者的描写,你对生命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3、划出你所喜欢的句子,反复读一读,细细品味一下,说说好在哪里。

二、交流展示

我打算采用两个学习的板块来进行学生对预习效果的展示交流。

板块一:我会品。

小组对预习任务展开交流,小组内能够完成的不再交流。如字词。重点找到文中写的好的字词句来说一说,好在哪里。小组推荐一名发言人阐述一种意见。

学习板块二:我会读

用美读的方法读课文,加深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点拨:总体要读出深情庄严、自豪的感情,生动的描写句要读的深情,议论句要读的深刻。

三、点拨升华。

询问学生对于哪些句子还不是很理解。

预设:

1、不是……不流动的便……

2、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

以上两句是本文理解的重点和难点。

四、总结。请学生用一句话来概括生命。

五、作业:设计一份手抄报。

《珍爱生命安全出行》说课稿 篇9

各位尊敬的领导,老师:

大家好!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来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下面我们就《珍爱生命安全出行》活动设计与实施向各位做简单的介绍。

一、主题的确定

我们知道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生成性。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最好是来源于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认知。一次意外事故引发了我们今天的活动。我不会忘记那一天,当我迈着沉重的步伐走进教室,发现有的学生在哭泣,有的学生趴在课桌上默不作声,还有的学生在小声议论着,我相信他们的心情和我是一样的,因为他们中得一员因车祸而永远的离开了我们。看见我的到来,学生们都围过来,李青天真的问:“老师,于强真的不会回来了吗?”张红红一脸胆怯,小生的说:“我会不会现象于强一样不幸?”看到无情的车祸给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造成的伤害,作为老师,责任感让我意识到只有让他们在不断的体验生活,认识社会的过程中,才能摆脱这种伤害。是的,生命如花,何其美好;生命如虹,何其短暂;正因为如此,生命才显得珍贵。

结合学生的现在所面临的困惑,和我校所处的地理位置:我校西邻205国道,而我校学生多来自市东办事处,办事处南北辖区较长,且位于国道的两侧,因此国道成了许多学生上学的必经之路。如今,道路的拓宽虽然改善了交通环境,而交通事故却愈发严重。最后确立了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题——《珍爱生命 安全出行》。

二、活动方案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这种主体性是不可替代的自主行为,必须由学生亲自参与、直接体验。陶行知先生在几十年前就提出: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时间交给学生。

(一)探讨活动的必要性

开班会,老师做情感动员,并指导学生共同讨论本次活动的目的1.了解交通事故经常发生的原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对交通事故的调查与社会实践中,养成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引导学生初步认知社会,了解人与社会的内在联系,培养正确的价值取向。

(二)知识技能准备

1.文明礼仪教育,纪律教育,集体主义教育。

2.调查方法:整理、分析信息的方法;统计归纳的方法;交流询问技巧;调查报告格式。

(三)商讨活动计划

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和爱好自由组合分组,民主选定组长,组长安排组内分工,领导各组分头制定调查计划,并商讨活动时间安排。

任何活动,都可能带来不安全因素,因此,活动首先要取得家长的支持与理解;其次,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第三,有社会保险为学校分担风险,在活动过程中为课题组的学生投保,从而使活动顺利展开。

三、活动的方法与过程

(一)联系调查对象

1.根据调查目的拟定需要的表格、问卷等,并准备所需设备。

2.由学生组长代表分头联系调查的单位,约定调查时间。

(二)分组调查,整理资料

以课题组为单位,按活动方式分成三个活动小组:问卷调查组,DV摄制组,网上冲浪组。

1.各组按照既定计划进行有目的的询问调查,搜集各种资料。

2.调查以后以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整理,分析所写资料,并撰写调查报告。

下面就部分活动过程向各位老师作简单的展示:

(1)在采访的过程中,学生遇到了两个困难,一是自己表现不够大方,与陌生人交流有困难;二是在采

访的过程中屡遭拒绝。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同学气馁了。这是,我及时与他们进行了交流,引导他们分析了

被拒绝人的心理,应正确的理解。在采访的过程中,自己要表现出态度诚恳、落落大方,要有礼貌。同学

们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分小组进行演练,终于非常出色的完成了采访任务。看,他们多象一位位

小记者!

(1)社会调查组的同学就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处理方法,以及有关交通法律法规采访了交警中队的指

导员,指导员做了耐心详细的回答,请看采访录像:

(2)这是社会调查组的同学设计的一份调查问卷:

(3)DV摄制组的同学虽然会简单的机器操作,但开始拍到的画面不清晰不稳定。他们自己经过商量,找

到了常云怡的家长,因为她的家长是搞摄影的,这位家长非常耐心的解答了同学们的问题,并给他们讲了

拍摄的技巧。看,他们多象一位小小的摄影师!

(4)网上冲浪组的组长王雪瑞可是“网络高手”,同学们遇到的问题都可以迎韧而解。

(5)在调查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数据的处理,但面对在调查中遇到的种种情况,学生不止如何下手,在数

学老师的引导下,他们学习了数据得收集与整理的基本方法何概率统计的初步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强调的是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和能力,在实践中体验情感。它带来是一

场学习方式的革命,使学生能够经历以往不曾领略过的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学生在观察,采访,查阅,体验,讨论,学习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和锻炼了很多能力。比如说,学生学到了采访记录的技巧,懂得了

如何设计调查问卷,知道了怎样来反映调查的成果,体验到了如何与人更好地沟通。

(四)交流总结

当学生们把自己讨论交流,查阅资料,亲身实践,调查访问的成果和过程,用不用的方式表达出来时,我为他们在活动中所付出的努力而感动,同时也为他们取得的成绩而惊喜。下面就部分成果向各位老师作简

单的展示:

1. 在摄制组成果展示

(1)请看摄制组拍摄的一组镜头,随着西区的开发和四环五海工程的实施,我市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高楼林立,绿树成荫,绿草铺地,道路宽敞而整齐,车辆行人川流不息,我市提出建设生态滨州的口号。

然而就在繁华的闹市区,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淡薄,违章现象时有发生。请看着一位,过马路知道走斑马线,却不看信号灯,在路中行走,如同闲庭信步;再看着一位,年纪已大,万一躲闪不灵活,意外随有可能发生;再看这位小学生,危险就在身边,让家长看了,该有多揪心啊!

(2)在材料整理的过程中,摄制组的同学把有关违章的图片裁集出来,做进一步展示。在车辆中穿行,多危险呢;汽车带人已是违章,竟然还闯红灯,难道他们真的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吗?看,压黄线了,双黄线

就想一堵墙,墙撞破了,又有谁来保护你?

(3)在拍摄过程中,摄制组同学做了数字统计,通过整理分析得出了有关结论,从者以组结论可以看出,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较为淡薄。

2. 查组成果与过程展示

(1)通过广泛的调查与统计,社会调查组的同学总结出了“十大驾驶陋习”与“十大行人交通陋习”应

该说,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些现象随处可见。

3、网上冲浪组成果

网上冲浪组的同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得到了更为直观的、准确的信息

(1)将交通标志制成幻灯片采用知识竞赛的形式,向同学们宣传各种标志的含义

(2)这是同学们从网上下载的全国交通事故的的数字统计,一组组数字自发人深醒,尤其是对中小学生

交通事故的统计,更深深的触动了同学们。

(3)血淋淋的实事使人不寒而立,坐在篮球里的小女孩更深深的触动了同学们,是同学们进一步认识到

交通事故的严重后果和遵章出行的重要性。

成果展示后,同学都评选了调查报告,其中三年级一班高雪同学以《珍爱生命安全出行》为题的调查

报告受到了各科老师的好评,她从学生喜爱的明星、崇拜的伟人入手,通过一系列的排比、一组组的数字

说明了“车祸猛于虎”。语文老师反应远远超过了她平时的写作水平。她从人、路、天气、法律法规的执

行以及社会物质条件等各方面所分析的交通事故的原因得到了交通执法部门的肯定。她发自内心的呼吁得到了同学们的强了共鸣。

成果展示后,课题组的同学填写了个人活动与小组活动的评价量表,指导老师作了分析与统计并对同学们在活动过程中取得的成绩与成果作了总结,并对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作了积极的肯定和物质的奖励,对于在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作了正面引导。

(五)活动延伸

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在活动总结数的时候,全体学生向学校发起了 “珍爱生命,安全出行,从我做起” 倡议书,这样就进入活动延伸阶段。

(1)课题组的同学与交警中队的有关领导联系,作了报告。

(2)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解答学生的问题。

(3)通过交通图片展,进一步触动学生。

(4)利用宣传阵地,创设文化氛围,时刻对学生熏陶。

(5)深入到交通安全意识淡泊的弱势群体中进行宣传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我们的活动受到了家长,交通执法部门等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滨州电视台的记者就活动的有关情况采访了课题组组长,并作了相关报道。我们的南校长在积极响应学生的倡议的过程中,因表现突出,被评为优秀驾驶员。

四、活动反思

(一)学生反思

社会调查组组长常云逸:“我们非常喜欢综合实践活动。因为在整个活动中,我们的才智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自主发现、自主探究、自主结论,我们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尊重。集以前所学知识于一体, 巩固了所学;遇到困难,查资料、问老师、多讨论、多实践、多分析,培养了合作意识,锻炼了观察能力,发展了智力,更主要的是训练了运用我们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这会使我们的创新意识更强,思维方式更活。”

段晓慧:“我曾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而自卑,沉迷与上网,但在这次活动中我终于发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我要好好学习,争取在各方面都赶上同学们。”

赵宇豪:“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同学们的安全意识增强了,我们不但在路上注意安全,还找出了学校里、家庭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我们不但对自己负责,还要对其他人负责。”

我们的才智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自主发现、自主探究、自主结论,我们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尊重。集以前所学知识于一体, 巩固了所学;遇到困难,查资料、问老师、多讨论、多实践、多分析,培养了合作意识,锻炼了观察能力,发展了智力,更主要的是训练了运用我们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这会使我们的创新意识更强,思维方式更活。”我曾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而自卑,沉迷与上网,但在这次活动中我终于发现了自己郑亚茹:“通过这次活动,我知道了交通事故的严重后果,我今后不但要自觉遵守交通法规,还要积极宣传,影响我周围的人”。

王丹:“我们非常喜欢上综合实践活动课,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习研究内容,贴近我们的生活。我们以前考虑问题不够全面,这次在小组的交流中同学们从不同的方面都有了新的发现。”

崔静:“为了更好的完成任务,我们都付出了很多。什我相信,无论干什么只要我们尽力,就一定会成功。价值所在,我要好好学习,争取在各方面都赶上同学们。”

“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同学们的安全意识增强了,我们不但在路上注意安全,还找出了学校里、家庭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我们不但对自己负责,还要对其他人负责。”

(二)教师反思

伟大的教育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学生主体与客体的纽带。是认识发展的源泉。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并获得实际的发展性的体验。如果学生游离于活动过程,那么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综合实践能力是难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发展起来的。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就在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地形成良好的行为意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不断地建构自我的整个精神世界,发展实践能力。如果说在学科课程中某些知识与技能、情感和态度,以及价值观还可以通过告诉的方式传递给学生,那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则是不能以“告诉”的方式来传递的,它必须要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亲历和体验,才能不断地生成。通过这次活动,课题组的同学从中得到了很多很多:学习方式的革命,安全意识的增强,规则意识的形成,责任意识的生发,这一切对他们的成长乃至终生的发展所产生的效益是无法估量的。

我觉得,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和学生一样是活动的开发者也是活动的实施者。我也需要在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不断吸纳新知识,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合作能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站得高,看得远,在学生活动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宏观上的调控。然而,在整个活动积极开展的过程中,我也听到了不和谐的一面,有的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够强烈,缺乏合作意识;有的甚至遭到了家长的反对;有关部门在配合学生活动时缺乏足够的耐心;学生录像的水平、调查人群的确立还需专业人士做进一步的指导。作为老师我们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生命的奥秘》的说课稿 篇10

《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指出:课程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也就是说,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恩格斯曾经说过:“生命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世界是因生命而精彩!”这句话道出了生命与自然的密切关系。《生命的奥秘》一课即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开始,再感受自己生命中所承载的爱与关怀,以及不同人生阶段的美好,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为后一课“怎样珍爱生命”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内容“我在成长“第6条:“学生对自己的生命有一种负责任的态度”,“我与家庭”第1条“学生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我确立了三个教学目标:

1、从生命的小问号入手,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生命孕育的常识,感受生命的神奇,为自己的生命感到自豪。

2、通过营造温馨的氛围,引导学生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人、学校和社会的关爱,认识到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

3、通过展望美丽的人生历程,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生老病死的客观规律,从而树立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策略

《品德与社会》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它注重活动性,倡导在活动中发展。因此,我设计了11个小活动贯穿于本课。在这些活动中,学生通过网络、课外书籍等途径查找资料,通过PPT来展示自己的资料,通过写作来升华自己的感情,通过讨论交流来促进同学间的沟通,通过手工制作来体现自己的爱。这些活动无不体现了孩子们在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品德,促进社会性发展。

四、教学过程

我将用三课时引导学生开展本课的活动。

(一)激趣导入,感受生命的神奇

为了顺应孩子们好奇的天性,我以讲“小胚胎的故事”的方式导入,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来了解生命孕育的基本常识。

1、课前通过访问妈妈、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自己”从一颗受精卵长成婴儿的有趣过程,把它以童话形式写下来,或制成幻灯片,在课堂上分组交流。

2、课前通过向家人了解自己出生当天的故事,记录一个最感人的小细节,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3、课前思考自己还有哪些关于生命孕育的疑问,通过科普书籍和网络等途径解决疑问,并用卡片形式记录下来,在课堂上举办交流会。

(二)创设情境,感受生命中的关爱

如果说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铺垫,那么这一课时就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为了把握重点,我将作如下引导:

1、引导学生根据对妈妈的了解进行一次小调查,记录并在课堂上交流调查的感想;联系课本第4页的两个故事,试着给自己列一张“母爱的账单”,由此感受到母亲对自己的无私的爱。

2、通过续写小诗《父爱如山》,感受父爱的伟大与无私。

3、通过“寻找生命中的守护天使”,启发孩子们去发现更多的社会之爱。

4、通过设计爱心明信片,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

(三)展望人生,明白为什么要珍爱生命

根据小学高年级学生情感更为稳定、不再满足于问“这是什么”,而开始问“这是为什么”的特点,这一课时的内容就成了本课教学要突破的难点。要想突破这一难点,必须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回忆、感悟。我是这样设计的:

1、引导学生回忆童年趣事,提问:在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的这人生的五个阶段中进行选择,你最愿意停留在哪个年龄阶段?为什么?而人生可以做这样的选择吗?由此引导学生感受人生每个阶段的美好。

2、引导学生将人生划分为几个阶段,并写写每个阶段的人生目标,可能遇到的困难等,由此引导他们感受到要珍惜每一个年龄阶段。

3、引导学生说说对死亡的理解或印象,了解五花八门的名人墓志铭,并通过为几十年后的自己写一段墓志铭,来感受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虚度人生。

4、引导学生通过写下自己对生命的感悟,来表达自己需要珍爱生命的愿望。

五、教学评价及反思

上一篇:保护大自然作文400字——救救大自然吧!下一篇:灾后重建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