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基层党建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实践与探索

2024-07-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构建基层党建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实践与探索(精选8篇)

关于构建基层党建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实践与探索 篇1

摘 要:本文从“建牢体系‘骨架’、畅通循环‘脉络’、发挥系统功能”三方面入手,阐述了立足解决困扰施工企业基层党组织“抓什么、怎么抓、如何规范程序、如何科学考核、如何持续改进”等具体疑问,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的一些实践过程和体会。

关键词:基层党建;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十八大对党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是落实全面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具体体现,也是不断改进和加强党的建设的有效方式。近年来,我公司党委立足解决困扰企业基层党组织的“抓什么、怎么抓、如何规范程序、如何科学考核、如何持续改进”等问题,积极探索建设基层党建工作标准化管理体系的途径和方法,推进基层党建工作融入中心、进入管理,有效促进了党建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起因

近年来,我们在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和考核调研中发现一些共性的问题:

一是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对党建工作内容把握不准,没有真正理清该抓什么。随着企业发展和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张,通过岗位交流或新提拔到基层党组织书记岗位上的干部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这些新任职的书记,由于大多未经过党建业务的专业培训,对基层党建工作内容和要求了解不多、认识不足,不知道基层党建工作应该抓些什么。对于党建日常性工作仅满足于对上级文件和要求的上传下达,不能主动、有针对性地与生产经营实际有效融合,往往使党建工作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工作效果也难尽如人意;对于一些程序性较强的党建工作,不知道具体该抓哪些内容、有什么方法步骤、该如何有序推进,工作中常常苦于没有范本参考,陷入想抓不会抓、抓又抓不好的尴尬境地。

二是党建工作千头万绪、任务繁多、责任不明,基层对怎么抓感到“无从下手”。“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党、工、团组织各个部门都有各自的工作标准和具体要求,而党群各部门的日常性工作要求、阶段性主题活动、不定期考核检查,到了基层,就是要求繁多的工作任务,件件都要具体落实和完成,抓起来千头万绪,加之基层党组织书记多兼任基层工会主席一职,同时负责项目征地拆迁、对外协调关系等事务性工作,常常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琢磨党建工作该怎么抓,而往往是把一些具体工作分给基层一般工作人员去做。至于做这些工作的目的、意义和要求,做具体工作的人心中并不明确,基本是取决于自身的悟性,完成工作质量的好坏则取决于执行者的能力和责任心,致使基层党建工作质量不高、成效不明显的问题日益突出,往往处于“完成即可”的应付状态,更难做到党、工、团组织活动统筹兼顾、以“大政工”的工作格局形成合力。

三是基层党建工作务虚较多、务实不够。主要表现在:公司下发文件部署党建工作或开展主题活动很多时候要求并不具体、实施方案的操作性不够强,基层执行起来往往感到无从下手;不少基层党组织把主要精神放在建立和完善制度、制定工作计划和措施上,而在落实制度和措施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往往给人留下党建工作就是“浮在面上、停在纸上”的务虚不务实的印象;有的基层党组织存在着为抓党建而抓党建、与业务工作结合不紧的“自我空转”,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出现“两张皮”现象;有的认为所谓党建工作、党建活动不过是文字游戏,对基层工作起不到实质性推动作用,在党建工作中“应付了事”、“认认真真走过场、轰轰烈烈走形式”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因党建理论基础不牢、经验不足,对于党建如何与企业生产经营紧密结合办法陈旧、针对性不强,使党建工作很难抓出成效,一些创意很好的党建工作载体和活动在实际操作中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四是考核流于形式,对基层党组织的有效激励不够。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由于基层党建工作定性的多、定量的少,务虚的多、务实的少,致使对于基层党建工作的考核也往往流于形式,加上考核方式单

一、与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科学契合度不高等问题,党建工作做不做、完成质量的好坏对项目管理人员的绩效和收入影响甚小或基本没有影响,导致基层为应付党建工作检查考核而临时抱佛脚,“造假帐”、“写作业”现象较为普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这些问题,单靠传统的方法,难以得到有效解决。我们尝试把标准化管理体系引入党建工作中,意在通过建立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党建工作管理体系,形成“靠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的良好运行机制,实现党建工作由“号召型”向“切入型”转变,由“随意性”向“规范性”转变,由“零散性”向“系统性”转变,解决好党建工作“该做什么、谁来做、何时做、怎样做和做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同时加强过程中的对标检查和调研,实现党建工作标准的持续改进和优化,达到规范和落实各项党建工作目标,进而提升党建工作总体水平的目的。具体做法

一是建牢体系“骨架”。如果说基层党建标准化管理体系是一个“有机体”,那么基层党组织就是支撑这个“有机体”的“骨架”。“骨架”不坚实,“机体”就立不起、行不稳,更不可能有战斗力。因此,我们按照“项目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建立到哪里”的原则,规范建立基层党组织,按照政治强、作风正、威信高、业务精的要求,配齐配强项目党组织负责人,确保项目部和项目党组织同步规划、同步组建、同步运转,以党政工团“大政工”工作格局,为基层党建工作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搭建了牢固的体系框架,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二是畅通循环“脉络”。如果说各级党组织是体系“骨架”,那么各“骨架”的联系通道就是体系的“脉络”。只有联系“骨架”的“脉络”畅通了,机体才能有效运行起来、充分发挥系统的功能。我们结合施工企业点多面广、人员难以集中的特点,建立了党建、纪检、工会、共青团等各种工作QQ群和公司OA党群工作信息平台,并使这些工作QQ群网络向项目、部室、工区、班组延伸,完善了基层党建工作标准化管理的信息网络,为实现标准化管理的“信息收集、数据分类、措施制定、工作考核、结果反馈”提供了便捷途径。

三是发挥系统功能。构建体系框架和脉络只是为基层党建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只有明晰职责、理顺关系、丰富内容,才能使体系真正成为“有血有肉”的有机体,才能发挥体系的强大功能。为此,我们紧密结合基层生产经营客观要求和基层党建工作的自身特点,分“定标、明标、对标、核标、优标”五个步骤,扎实推进党建工作标准化管理,营造党、政、工、团“大政工”格局,形成合力,有效提升基层党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

1、编发标准化管理手册定标。我们在对近年来公司基层党建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基层党建工作中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主题活动的成功案例进行总结、提炼、优化,兼顾党、工、团组织的工作任务,融入上级党组织对党建工作标准化管理的相关要求,编制了《基层党建工作标准化管理手册》。《手册》汇编了基层党建工作制度、党建主题活动要求及范例、党建资料台帐要求及范例等3部分内容共52篇,基本涵盖了基层党建工作的方方面面,对基层党建工作应该“做什么、谁来做、怎么做、何时做、做到什么程度”进行了详细描述。在编辑过程中,尽可能地对党建主题活动和相关资料采用表格、案例等方式直观反映,使《手册》更具实用性、指导性与操作性,为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明确了标准,提供了作业指导书和工作范本,使基层党建工作既“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又“可套用、可复制”,为实现基层党建工作流程再造立定了标杆、提供了工具。

2、抓好日常学习培训明标。针对基层党组织书记和相关党务工作人员对党建工作标准知之不多、认识不足,工作中不知道“抓什么、怎么抓”等问题,我们从强化学习宣传和日常培训入手,在提高思想认识和对标准的认知能力上下功夫:一是定期举办基层党支部书记“解标”培训班。对《手册》中党建工作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分类、分层、分步详细讲解,对党建工作“规定性动作”提出具体要求;二是定期发布党建工作标准重点学习内容加强宣传引导。每季度通过公司OA信息平台和党建QQ群,介绍党建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基本知识,提高大家对党建工作标准化管理的思想认识和对标准的认知度,为标准化管理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三是发挥标准化管理示范点典型引路的作用,以点代面、有序推进。在考核调研中加强现场指导,注重培育和建立标准化管理典型示范点,组织相关人员到示范点现场观摩学习,强化其对党建工作标准化管理的感性认识。这些举措,为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兼职党务工作人员加强对党建工作各项标准的理解和认识提供了帮助,促进了他们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为推进党建工作标准化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和人员基础。

3、加强过程督促跟踪对标。为增强基层对党建工作标准的执行力,我们采取如下举措加强过程督促跟踪:一是对《手册》中的“规定动作”进行梳理,定期下发“党建(日、月、季、半年)工作提醒表”,提示各基层党组织“做什么、何时做”;二是加强对基层完成日常党建工作情况的跟踪、督办,并对完成时间和质量进行详细记录,作为综合考核评价依据;三是通过党建QQ群和公司OA信息平台等及时发布党建工作信息、阶段性党建工作要求,及时反映党建工作动态;四是要求各基层单位每季度上报党建工作“对标”自查评分表,督促基层党组织进行日常工作自查“对标”,保证党建工作按标准常态化有序推进,为基层党建工作标准化管理规范了运行程序。

4、抓好定期考核调研核标。所谓核标,一是考核基层执行党建工作标准情况,二是了解党建工作标准在运行过程中是否存在偏差、是否需要完善和优化。为此,我们组织专班,采取重点单位采取季度考核、非重点单位平时不定期抽查年底集中检查的方式,到基层各单位有重点地进行对标考核调研:一是通过笔试答卷和提问,调查了解基层对标准的学习宣贯情况和相关人员对标准的掌握情况;二是通过查资料、看现场、听汇报,调查了解基层对标准的执行情况、党建工作的落实情况、对公司的重点工作要求贯彻实施情况;三是通过访谈、座谈,了解基层在执行标准中遇到的问题和在日常工作中存在的困难,总结和提炼基层党建工作中一些好的做法和成功的经验,为考评、改进、优化党建工作标准提供依据。

5、及时反馈运用结果优标。对标检查调研只是手段,对检查调研结果的运用才是关键。我们对每次对标检查调研结果运用如下:一是向受检单位下发“检查调研情况反馈单”,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按照党建工作标准化管理考核标准列出扣分项和扣分值,并将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列为下次考核的重点内容。各受检单位的考核得分作为该项目(单位)最终考核兑现的重要依据,直接景响其经济收入;二是对于基层工作中存在的困难,由考核小组与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协助解决;三是对于检查调研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将相对应的标准内容作为下季度党建标准化学习的重点内容在工作QQ群和OA信息平台发布,并作为下次检查时考试的重点内容;四是对于检查调研中发现的在执行中存在不切实际、难以执行或操作性不强的党建工作标准,及时进行调整、修改和完善;对于调研中发现的基层党建工作中一些好的做法和成功的经验,认真加以总结、提炼和完善,并充实到《手册》中,使党建工作标准得以持续纠偏和优化。成效和体会

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标准化管理体系,是我公司针对新形式下搞好施工企业基层党建工作的方法和途径的有效探索和尝试。经过实践,主要有以下成效:

1、实现了党建工作流程再造,形成了良好的党建工作运行机制。一是建立党建工作标准化管理体系改变了传统的党建工作方法,体现了目标管理、过程控制、持续改进、不断创新等特点,提高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的相融互动性和促进保障性;二是在党建标准化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形成了按规章办事、照程序纠错、遵要求提高的工作机制;目标统领、分级实施、责任到人、层层落实的保障机制;实施前策划、过程中监控、运行间纠错、改进中提高的运行机制;目标明确、责权相宜、行动统一、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三是党建工作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实现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的有机融合、由虚到实的转变;党建体系通过对每项工作流程的细化和控制,实现了由随意到规范的转变;对党建目标的分解、细化、层层落实、责任到人,促进了工作落实。

2、实现管理理念的转变,促进了管理者素质和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党建工作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立,使党务工作人员对标准化的思想方法和管理工具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对全体党务管理者是一次新尝试。《手册》为基层提供了党建管理制度和经过优化的工作流程范本,便于基层复制、运用,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抓执行、落实上,提高了工作效率;这些标准化管理工作方法和管理工具通过党建主题活动在企业的安全和生产管理等方面都能予以充分体现,使管理运行的整个过程体现出“用标准进行管理,用方法进行控制”,通过程序控制、持续改进、流程再造和痕迹管理等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促进了企业管理的系统化和规范化。

3、实现了党建工作资源的整合,提升了党建工作管理水平。党建工作内容丰富,纷繁复杂,若不进行整合,往往会造成工作的遗漏或重复。党建标准化体系实现了对党、工、团组织工作内容、关系、资源的整合:一是对党建主要工作任务和标准的整合,使党建工作形成规范的工作体系,避免了任务重复和资源浪费,形成了高效的“大政工”合力;二是党建体系按照“目标管理”的要求,把“软任务”转化为“硬指标”,建立了可操作的指标体系,并逐级分解落实,通过对照目标自查、依照目标考核,使党建工作虚功实做;三是运用“过程控制”方法,抓好每一环节,使党建工作软功硬做;四是党建工作标准化管理体系运行中的自我督查、内部审核和标准评审,发现问题及时纠偏和优化,解决了低水平重复的问题,促进了党建工作的持续改进和水平的不断提高。

关于构建基层党建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实践与探索 篇2

近几年来,峨口铁矿党委积极探索矿山“大党建”新模式,实践党建“十大体系建设”,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矿山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智慧,把党的建设根植于矿山改革发展的具体实践,把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转化为推进各项工作的管理要素,为峨矿改革发展和谐稳定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1 构建党建组织体系,提升党建工作新机制

全矿共有30个基层党支部、50个基层党小组、565名党员。构建党建组织体系是落实党建工作责任、提升党组织科学化水平的内在要求,更是推进老矿山发展战略的强大动力。一是贯穿组织理念。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目标,作为领导班子建设和改革发展的重大课题去研究;把创先争优活动目标,作为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经常性动力去要求;把完成生产经营预算目标,作为检验党建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去衡量,做到目标同向,工作同抓,责任同担,实现了组织同步设置、工作同步部署、制度同步完善、活动同步开展、阵地同步建设、绩效同步奖惩。二是建立“目标+评价”机制。确定了创建10个“红旗党支部”、培养20个“党员示范岗”、选树30名党员典型的组织目标,将企业党组织目标定量化、具体化;党群系统评价以月抽查与季评价相结合,按五档奖惩以正激励为主,最高奖励600~3 000元,最低考核200~1 000元,将企业的党建工作评价常态化、制度化。三是开展特色活动。把实践“三个转化”活动载体、选育树“党员典型”作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主战场,确定“班子凝聚”、“安全卫士”、“降本增效”等活动载体52项,形成了党委有主题,支部有目标,小组有载体,党员有承诺的生动局面,为企业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2 构建理论武装体系,丰富党建理论新内涵

严峻的经营形势,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领导水平、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建学习型班子是基础。坚持中心组七项长效制度是矿党委创建学习型班子的具体体现,通过确定课题、深入调研、撰写报告、互动交流等措施,提升了党委的凝聚力、执行力、领导力。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是根本。以落实党内基本制度为基础,争当知识型党员,复合型干部;以全矿党员轮训教育为契机,提升党员综合素质;以开展“提高职业素养、建设一流企业”大讨论和实践活动为平台,建设一流的干部队伍,一流的党员队伍,一流的职工队伍,打造一流矿山企业。创建创新型团队是关键。提倡学管理、学技术,培养一支既懂现代管理、又懂党务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团队。近三年来,企业累计拔出200多万元对200余项企业管理、技术创新、课题攻关、党建理论、思想政治工作成果受到太钢、矿业公司和峨口铁矿专项奖励;有10余项创新成果荣获山西省优秀QC成果奖,有30余项成果获得太钢、矿业公司一、二、三等奖。

3 构建廉洁惩防体系,提升拒腐防变新能力

加强惩防体系建设,提高预防腐败能力,是深化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工作,维护企业改革发展大局,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项重要任务。矿党委以规范制度和制约权力为核心,通过召开大会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形成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目标的逐级责任体系;以各级干部和有业务处置权的岗位人员为重点,持续不断地开展了反腐倡廉、党风党纪和有关条规的学习教育活动,邀请当地市、县检察院领导进行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制作党务公开看板,设置监督箱,定期上“廉政党课”、发送廉政贺卡、廉政短信,签订“家庭保廉协议书”和“廉洁从业承诺书”,实现了廉政教育制度化;以经营过程效能监察为重点,从流程上、程序上、制度上和工作上对关键部门和重要岗位进行监督管理,保证了企业健康运行。

4 构建安全管理体系,推动安全文化新发展

峨口铁矿党委始终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把安全生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作为领导干部“一票否决”硬指标来考量,作为基层党组织找准切入点来实践,把党组织优势渗透到安全管理中,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党员的示范作用,形成了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良好态势,取得了连续三年荣获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称号的好成绩。几年来,建立了党支部、党小组、党员、团员、青安岗为主体的安全互保机制;组织开展了“党员身边无事故”等系列竞赛活动;签订了“党员安全互保”协议,聘请党员安全监督员,查处各类隐患,收集“党员安全提案”,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党员、团员和青安岗组织的引领作用和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实践证明,峨口铁矿已经建立起了一套比较完善有效的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安全运行机制,各级党组织已经成为安全管理的宣传者和组织者,党员已经成为保安全促发展的主力骨干和实践者。

5 构建生产管理体系,保证生产运行新秩序

几年来,峨口铁矿党委把完成生产任务列入党委议事日程,全局思考,组织谋划,从严管理,精细实践,取得了优异成绩。一是组织全覆盖。在生产系统建立了党支部,优化调度管理流程,减少调度管理层级,提高了生产指挥运作效率。二是现场带班制。制定了党委成员、矿领导及基层干部逐日现场带班制度,有效地提高了应急处置能力和现场办公效率。三是生产组织“一盘棋”。矿党委坚持采矿、选矿、球团系统和服务保障等全矿“一盘棋”的生产组织思路,围绕系统由党支部牵头,党员参与的生产、质量、设备等各类技术攻关组达20个,特别是“降精矿水分,提球团抗压”攻关项目,发挥了党员骨干知识和潜能,也保证了系统运行平稳有序,取得了显著效益。四是实施持续发展。完成了我矿“750万吨出矿能力”扩能改造项目;研究实施露天转地下开采建设工程和未来发展规划,延长了矿山服务年限,重新定位矿山可持续长远发展目标。

6 构建设备管理体系,创新设备管理新机制

设备是矿山企业的心脏。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设备管理体系和制度体系是矿党委重中之重。把全员参与、自主改善的TPM理念在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职工群众中得到了应用和认可,把“白天八小时检修,确保二十四小时运行”的设备检修理念贯穿到日常维护检修中,把“标准化和集团化检修”的理念延伸到全矿设备系统检修中,把汽车“4S”店单车承修制运用到运矿大车修理中,始终追求设备“零缺陷、零故障”最高境界,创造了破碎系统连续三个月零故障、球团系统连续五个月零故障的佳绩。2011年底统计,电铲作业率达到62.41%,运矿大车作业率达到55.96%,破碎机作业率达到85.06%,球磨机作业率达到91.89%,链篦机作业率达到91.09%,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7 构建全面预算体系,提升成本利润新水平

建立科学合理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是实现成本控制由粗放到精细化管理转变的必由之路,是完成成本利润指标的重要保证。矿党委坚持“着眼全局、指导生产、强化责任”的原则,以党员干部落实责任为准绳,以对标挖潜为突破口,采取“专项费用归口管理、定额消耗限额出库、机物料修理费总额控制”的办法,做到“指标层层分解,岗岗有责任,人人有指标”,形成了成本费用预算管理与责任制考评形成联动的闭环控制体系,得到了公司领导的肯定和《太钢日报》的深度报道。精矿和球团成本国内同行业中名列第一。

8 构建薪酬分配体系,建立薪酬管理新模式

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提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能力,是加强党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矿党委在薪酬改革中,坚持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充分体现多劳多得的分配政策,实现了薪酬多元化分配体系的健康运行。一是建立多形式的薪酬分配模式。实行年薪制与岗薪制并用,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职工收入逐年稳步增长。二是建立多层次责任制分配模式。将“链式”管理理论引入责任制管理中,建立了“工序价值链”及逆向制约的“质量责任链”管理体系。三是建立多渠道考评结算模式。建立了责任目标、主体指标、消耗指标、安全指标、可控成本(费用)、团队绩效等一整套结算办法,并通过每月党政考核会裁决兑现,使薪酬管理迈入规范化、精细化新模式。

9 构建文明创建体系,提升企业员工新形象

针对党员队伍和职工队伍价值取向多元化、深层次的特点,我矿持续开展太钢企业文化理念的学习教育,充分发挥《太钢日报》、《矿业报》、峨矿电视站、OA系统的“两报一站一网”新闻宣传资源,大力弘扬“艰苦奋斗,朴实无华,不等不靠,开拓进取”的峨矿精神。积极开展文明单位、文明员工、文明家庭、青年文明号等一系列文明细胞工程创建活动,共同创建平安矿山;开展了“四强党组织和四优党员”、“感动峨矿人物”等先进评选活动,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坚持月有活动、季有比赛、年有晚会的群众性活动,实现了企业同步发展的矿山文化氛围,展示了矿山职工新形象。

10 构建矛盾调处体系,建设和谐发展新矿区

建设和谐矿山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不断提升职工福祉、建设和谐矿区的重要举措。把“履行社会责任,改善矿山环境,构建和谐矿区”作为矿党委班子建设的重要任务,不断化解矛盾纠纷,解决利益冲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构建和谐稳定矿山。近几年来,解决和改善了长期困扰峨矿正常生产生活的历史遗留问题,消除了最不稳定的群体因素,密切了干群关系;对现场环境恶劣的岗位进行了彻底治理;为职工家属解决了美化矿区、新建职工住宅楼等30余项惠民实事;对96人次特困职工和727人次困难职工及家属发放救助金38.15万元;向“玉树灾区、慈善一日捐”捐助金额达417258.5元;按需择优录用了57名本科以上学历的职工子女就业,有效地履行了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企业责任。

11 结语

几年来,峨矿两个文明建设硕果累累。2010年至2012年连续三年荣获“太钢集团公司先进党委”和太钢集团公司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优秀领导班子”称号。2011年,被授予第四届全国冶金“十佳矿山”荣誉称号;荣获山西省国资委“先进基层党组织”和“文明和谐单位”标兵等荣誉称号。2012年,荣获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山西省国资委“先进基层党组织”、太钢集团公司“先进单位”和“文明和谐单位”标兵称号。

关于构建基层党建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实践与探索 篇3

一、充分认识构建校园美育体系在学生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这是美育的性质与自身特点决定的。通过论证,全校教师明确了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美育是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美,对人进行美化自身的教育,使人具有一颗丰富而充实的灵魂,并渗透到整个内心世界与生活中去,形成一种自觉的理性力量,通过“寓教于乐”,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人的心灵得以净化,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美育由于冲破了狭隘的功利主义,并且是一种自由形态的教育,所以比较容易与其他教育相结合,并渗透到其他教育之中去,有利于促进心理结构的“内化”。将道德、知识等教育转化为人的一种精神素质,使之成为真善美相统一的人格,有利于培养新型人才。美育的社会功能在于全面培养人,它是从塑造美的心灵着手,使个体成为一种立

体。因此,美育着眼的是整个的人,是人的身心的健全发展,所以,美育能从更高的角度体现人的本质要求和理想,努力构建学校美育新体系是中小学一个永远的课题。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环境育人

硬件环境建设,是一个学校的基础建设,是学生赖以生存和健康发展的物质依托,它会指导学生为什么学,怎么学,向谁学。孩子就是一张白纸,硬件环境就是一组颜色,我们正在想方设法还给孩子们一个和谐而多彩的童年。

1.美化学校教育环境

学生的审美趣味,是在优美的环境中形成的。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对陶冶学生美的情操、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学校重视校园建设,引导学生参加美化绿化校园的工作,增强学生创造校园美的意识,培养他们创造美、珍惜美的观念与能力,从而以美的校园环境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个性,学生又以美的行为习惯为校园增添光彩。我校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了校园的改造和建设,绿化美化了校园环境,并且拥有较完善的教学设施:标准的电教室、音乐舞蹈教室、自然实验室、多功能演出厅、计算机室。操场四周绿树鲜花,给人一种自然和谐的美感;楼内宽大整洁的塑钢窗,使得各个教室阳光充足。楼内楼外都给学生一种美的熏陶,也为师生创设了一种舒适的感性环境。

2.加强绿化管理,实现景点特色

绿化是环境育人的重要内容,为了使绿化与教学楼相辉映,形成特色,我校精心策划绿化工作,充分利用每一处空地,从整体上统筹实施绿化美化。建立了门口绿色花园,一进校门,一双手托起的蒲公英便映入了眼帘,那是全国蒲公英计划的标志,下面的金色大字“漂洋儿童文化园”闪闪发光,加上四周花草的映衬,更加令人心旷神怡。校门两侧的环境报栏与美术展示栏相映成趣。学校四周的杨柳为学校献上了绿荫,垂柳如撑开的大伞,时时呵护着幼苗。教学楼的走廊中处处是“绿色”的标语,如“丢掉的是垃圾,拾起的是品质”等。教室里贴的各种条幅、功课表、值日生轮流表、评比表、墙报以及各种扫除用具的布置与陈设都各具特色,使教室典雅大方、文明舒适、卫生整洁,使学生置身于教室便有一种赏心悦目、神清气爽之感,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陶冶。

3.重视人文环境,实现美育育人特色

人文环境的创建,给校园环境艺术化建设注入了勃勃生机,使美育教育有了有效载体,它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生活,更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和塑造其个性。在教学楼每层的楼梯墙壁上都设有“轻声细语”的警示牌,走廊墙壁上悬挂着师生自己创作的书法、绘画、剪纸作品。这些墙壁文化,时时约束着师生遵守校规校纪,刻刻提醒学生按照行为准则去做,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品德和文化素养。每逢重大节日或活动,我们还在校门口悬挂条幅进行宣传,渲染气氛,感染激励少年儿童。

三、加强软件环境建设,时时体现精神文明

1.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

在全社会普遍倡导和谐发展的今天,在校园内营造一种和谐的人际环境,已成为新世纪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为此,我校坚持处理好各种关系,创建和谐的教书育人环境。学校为更好地为家长服务特设家长开放日,将当天课堂教学向全体家长开放,请家长到校欣赏校园艺术节的文艺演出,让家长参与学生运动会等,通过共同参与将我校教师阳光的一面展现给家长。我校还定期召开家长会议,会上聘请心理学专家为家长传授教育子女的方法,深受家长欢迎。为办真正让家长满意的学校,我校还经常征求家长意见,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控学校办学行为,最大限度让家长满意。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提倡给学生阳光心情,给学生表现才能的机会,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让老师的一次点头、一个微笑、一个翘起的大拇指,都给学生带去一份“阳光心情”,让学生感到成功、进步的喜悦,让学生从小充满自信,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快乐成长。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良好的教学情境和优良的校风,为我校校园环境增添了勃勃生机。

2.营造浓厚的综艺环境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施美育的主渠道。我校采取点面结合、塔式发展的模式开展艺术教育活动。点面结合是指以音乐课与课外活动为音乐教育的整体,以音乐课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审美情趣为“点”,以课外活动的实践操作为“面”,形成“点”打基础,“面”上深入,互为服务,互为促进的施教形式。塔式发展是指我们的音乐教育象牙塔的结构一样形成系列,即基础型(塔基)、发展型(塔身)、综合特长型(塔顶)。以班为单位的统一器乐都是普及式的基础型;发展型是指由学校在基础型中选拔而组建的各活动组;综合特长型是指从发展型的各组中选拔出的优秀人才而组建的“新蕾艺术团”。学校目前已形成了以艺术美辅德、以艺术美益智、以艺术美健体、以艺术美促劳的艺术教育经验,并于2006年代表市、区接受了中央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督查组的检查,9月份在吉林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现场会上做了经验交流。

学校把艺术教育渗透到每一个学科、每一个学生、每一个班级以及学校的每一个角落。为了保证学生的艺术素质得到锻炼和培养,我校先后成立了舞蹈队、合唱队、书法小组、绘画小组等活动小组,为了保证艺术教育活动的顺利实施,我校为艺术活动提供了一流的人力财力保证,开设了专用教室,定期聘请吉林市群众艺术馆专业教师到校指导学生训练。几年来我校艺术教育工作成绩显著,2006年学校近四十人参加了文化部“同一个希望晚会”演出,获优秀组织奖。2007年1月在我爱长春亚冬会儿童书画比赛中获优秀组织奖,多次在吉林市广场文化活动周中进行演出,受到市民的好評。

为更好地锻炼学生体质,训练学生活动的灵活性,我校用大课间活动替代了课间操,我们在原有广播操的基础上,自编了韵律操,增设了富有各班特色的活动,大课间活动体现了体育美、音乐美和图画美的完美组合,孩子们在大课间活动中锻炼了意志,激发了感知美的兴趣、学习美的欲望,提高了美的鉴赏能力,创造了体会美的情境,产生了美的行为。

3.完善教师形象,提高教师的审美素质

优化师德风范,要求教师仪表风度、行为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都体现为人师表的美德,做学生的表率,成为学生无声的美的楷模。学校首先要求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以完美的人格教育学生,使学生产生敬爱感、敬佩感、敬重感,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样潜移默化地塑造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其次,要求教师要有美的仪表。这是教师形象塑造的最直接的自我展示,教师要有自然、潇洒的举止,给学生以轻松舒畅的感觉,以稳重大方的姿态,给学生踏实,可靠的印象,以整洁合适的衣着展现朴实美。再次,教师要有美的语言。正确运用语言是教师获得教育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运用语音、语调、语气来表情达意,做到侃侃而谈,抑扬顿挫,悦耳动听,使学生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受到教育和启迪,同时带动学生使用美的语言。经过一段时间,学校学生逐渐养成了使用文明语言的习惯,师生上课互相问好,学校来了客人,老师主动接待,学生主动问好,和谐、健康的校园氛围逐渐形成。

4.发挥教学阵地,对学生进行美育熏陶

学校以教学为主,美育必须以教学过程为主要途径,充分挖掘各学科所蕴含的美育因素。我校教师把美育自觉地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去,根据学科的特点和规律,努力挖掘教材本身的审美因素,真正做到让美的内容陶冶学生情操、启迪智慧,让美的课本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我校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在教学的各环节力求融入美育教育的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实施美育教育,给学生创造美的氛围,使学生在愉悦之中获得知识,而且教师还通过各种社会渠道向学生输送审美的信息,把握学生审美情趣的变化,提高学生对家庭、社会审美影响的应变能力。对学生实施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人生美等方面的全面指导,引导学生正确、全面地理解生活美,教育他们健康、朴素、大方,充分体现“青春美”,运用各种美的因素,培养学生鉴别美、创造美的能力。

5.课外活动中的美育渗透

在学校美育管理中,课外活动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渠道,也是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之一。学校为了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制订并健全了课外美育活动的管理制度,配备了辅导教师,积极组织和开展各种类型的课外活动,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举办各种体育、美术等活动项目,使学生在艺术实践中开阔视野、启迪智慧、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健美体魄、发展艺术兴趣和个性特长、丰富精神生活和优化教育环境。学校这几年来特别重视通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美育熏陶,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关于构建基层党建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实践与探索 篇4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证,也是解决村集体“有钱办事”的根本途径。为有效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我们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调研剖析xx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和建议。

一、xx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

(一)基本情况

xx市共有238个乡镇,2637个行政村,26551个村民小组,农村人口440万人。一直以来,xx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特别是从2015年起,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在全市实施消除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三年攻坚计划,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00万元用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奖补;2017年又制定出台《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若干意见》,从土地、资金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全市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仅2016年全市消除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2万元以下“空壳村”320个。2017年又有647个“空壳村”实现摘帽。目前,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无收入的村273个,2018年将全部消除。具体情况见下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证,也是解决村集体“有钱办事”的根本途径。

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发展现状还很不平衡。表现在:第一,通过大力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收入在0.1-5万元的村共1470个占比58.1%,消灭收入“空壳村”取得了明显成效,5-10万元的村占比23.3%,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呈现快速上升势头。第二,相当一部分村的集体收入水平仍然很低,甚至“零收入”。全市无收入的“空壳村”占比10.8%,年收入不到2万元的村还比较多。第三,村级集体经济之间的收入水平差距较大。据调查,一些城中、城郊村因征地拆迁返还收益,村集体资产有的高达几百万元,但2017年全市集体经济收入在10万元以上。

二、跟着支部走,带着群众干XX市着眼于解决部分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等问题,注重发挥村级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把党支部的组织优势同合作社的产业优势结合起来,组织群众抱团发展。

一是市委推动。

XX市委出台专门文件,整合财政、农业、国土等部门力量,在财政扶持、土地利用、税收优惠等方面给予合作社支持,市级财政设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专项资金,连续3年向示范村专项列支1000万元;分期组织示范村党支部书记赴浙江大学举办专题研修班,开阔视野、学赶先进,在全市形成推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浓厚氛围。

二是党支部发动。

以党支部为核心,由村党支部成员代表村集体注册成立合作社,村集体以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入股,组织群众以土地、基础设施、劳动力等入股,把群众组织起来、资源利用起来,建立起村集体与群众的利益共同体。坚持支部班子带头认筹资金、发动群众入社、负责管理销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反复宣讲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优势,引导群众算大账、算长远账,消除思想顾虑,增强入社信心。栖霞市蛇窝泊镇东院头村党支部曾在一个月内召开12次会议,统一群众思想,并从青岛请来合作社方面专家为群众答疑解惑,领办了全市首家土地股份合作社。三是试点带动。XX在全市范围筛选确定100个示范村,开展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百村示范行动,先试先行、示范带动。各示范村党支部立足村情实际,因村制宜领办不同性质的合作社:有的村做活土地文章,把碎片化土地集中起来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有的村整合农村机械、设施、信息等要素,统购生产资料、统管生产流程、统销农副产品等,领办农业生产经营服务股份合作社;有的发挥旅游资源丰富优势,发展休闲度假、农业观光项目,领办旅游股份合作社;有的村依托区位优势,兴办专业市场、仓储设施等运营项目,领办置业股份合作社,盘活农村资源、释放发展潜力,开启振兴之路。二、抱团发展,强村富民截至目前,100个示范村已全部确定发展集体经济项目,入社社员2.48万人,新增加村集体收入8200多万元,带动群众增收9400万元,示范带动660个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1.促进集体增收。2016年,全市6443个村有1268个村集体收入不足3万元,无集体收入的空壳村达290个。经过两年努力,依靠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经济薄弱村减少717个,空壳村减少220个。以栖霞为例,栖霞是一个农业县,以苹果为主要农产品。过去分田到户,户与户之间留有大量间隔和生产路,加上田边地沿,浪费了大量土地。通过组建合作社,把一家一户的土地流转到一起,村均新增土地100亩左右。按亩产苹果8000斤、每斤5元计算,村集体年均增收达40万元。除种植合作社,XX还有农机合作社、水利合作社等多种合作社。栖霞市衣家村成立水利合作社,仅七个月即实现集体收入10余万元,一举摘掉了空壳村的帽子。

2.带动群众共富。一是土地流转增加收入。进入合作社后,大量撂荒闲置土地被盘活利用,农民每年可获得一定土地流转费。二是支出减少相应增加收入。合作社具有规模效应,社员可按批发价格采购化肥、农具、反光膜、苹果套袋等农资,比一家一户采购便宜将近一半,支出大为减少,收益相应增加。三是抱团取暖增加收入。改变农民单打独斗的局面,由合作社统一负责销路、谈判价格,还可以形成自己的品牌,提高附加值。四是转型升级增加收入。成立合作社可以有计划地逐年更新苹果品种,更新品种后价格翻番,每亩增收万元以上。五是分红增加收入。多数合作社每年纯利润的5%作为公积金用于合作社自身发展,3%作为公益金用于社员培训、困难救助、公益事业等,剩余92%全部分给社员和集体。六是就地打工增加收入。有劳动能力的人在合作社务工,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按每天120元报酬计算,每月可增加收入3600元。3.有效组织群众。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通过经济纽带把群众组织起来,党组织有了凝聚力号召力,群众一经组织起来,就发挥出极大的创造力。栖霞市亭口镇衣家村位于山区,一无自然资源,二无区位优势,三无外来资金支持,四无年轻劳动力。在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后,村两委于2017年9月成立“一点园”果蔬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没有钱,就创造出“工票制”:男劳力120元/天、女劳力80元/天发给工票,满2000元可折合一股“创业股”,有效解决缺资金的问题。从此,衣家人真正成了“一家人”。党支部一吆喝,全村男女老少早出晚归齐上阵,工地天天热火朝天,老人们都说几十年没有这种气氛了。群众还是那些群众,但是组织起来的群众就有了无穷的力量。仅仅7个月的时间,宽5.5米、长5.5公里的环山路直达山顶,2处海拔300多米的蓄水池拔地而起,350亩果园架设了滴灌设备。

三、党建引领绘就乡村振兴美好蓝图XX市把党支部同合作社结合起来,并非二者的简单相加,而是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与合作社的产业优势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党支部在发展集体经济中的引领作用,支部班子当先锋、打头阵,带头认筹资金、发动群众入社,并作为“职业经理人”负责合作社的日常管理,既保证合作社在党支部领导下“姓公不姓私”,也兼顾了一家一户与村集体的利益,党支部找到了干事创业的价值所在,群众看到了党支部富民兴村的决心,党支部的向心力、凝聚力、号召力明显增强。

1.因地制宜是关键。农村的情况千差万别,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有多种实现方式。栖霞市蛇窝泊镇东院头村采用村集体统一管理合作社的方式;招远市蚕庄镇西沟村通过“确权确股不确地”方式明确农户股份,由村集体、全体村民和农业开发公司三方组建农业合作社;牟平区“有土地无资金少人力”的分水岭村和经过城中村改造后“有资金无土地”的石硼村共同成立合作社,互补共赢。模式各异,但都是党支部引领的创造,都能把群众拧在一起,都应鼓励和支持。

2.产权清晰是基础。XX探索的集体化建立在确权的基础上,对权利的界定清晰,且以自愿为基础,有利于监督和激励,可以有效避免吃大锅饭。同时,村集体原有资产资源资金和上级的扶持资金都作为集体股入股,确保集体经济来源稳定。3.监管到位是保障。集体有了收入,村级组织有了更多权力,加强监管很重要。XX市的做法是加强“一清单六规范”标准化体系建设。“一清单”就是村干部小微权力清单,让村干部行使权利有程序、有规范、有约束,提高其法纪意识、规矩意识。“六规范”就是村级事务决策、“三资”管理、发展党员、党的组织生活、村规民约、党务村务财务公开等“六个规范化”建设。县乡每半年要将所辖村居督查一遍,确保村级事务在制度框架下有效运行。

关于构建基层党建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实践与探索 篇5

1.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思路

环境工程专业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多学科交叉的专业,围绕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的目标,制定符合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优化、突出实践教学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建立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使其得到实际专业技术的熏陶、提升专业的认同感、对环境工程有更充分、具体的认识;同时也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学生择业的要求,多途径、多层次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保证学生顺利就业。

关于构建基层党建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实践与探索 篇6

以微电子封装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为依据,构建具有本专业特色的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经过3届本科生的实践,形成了“加强实践能力训练,注重创新精神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

我院微电子封装专业的设立旨在培养能在微电子封装、微电子和材料成型等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创新型人才。根据专业特点,我们构筑了新的专业实验体系,积极开展校企协作,探索出了一条拓宽实践教学领域、开发实践教学资源的新途径,促进了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形成与设置

(一)指导思想

通过与集成电路行业协会、高新技术认定企业紧密联系、相互协作,以“加强实践能力训练,注重创新精神培养”为宗旨,构筑宽阔的实践教学平台,拓宽学生实践领域,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根据培养方案要求,充分利用学院原有的实践教学平台和行业交叉协作的共享资源,构建具有本专业特色的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优化设计综合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完善实践教学方法和管理体制,加大实践队伍培养的力度,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形成专业特色鲜明、产学研并举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基本原则

1.创新性原则。在实验教学观念、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管理与机制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创新性研究,构筑有益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

2.先进性原则。以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为主线,购入先进的教学仪器完善充实实验模块,引进高新企业先进的生产设备,充分利用专业实习的平台,优化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3.专业性原则。突出专业特点,结合专业实际和市场需求,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通过校企协作为社会服务和交流形成稳定有效的通道,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与方法

(一)实验教学独立设课

鉴于新专业建设的办学理念及新专业特色,设置综合设计型实验,制定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使学生受到系统完整的基础实验训练。综合实验独立设置课程大纲及要求,配备多名指导教师,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计划、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等实验教学文件。理论学习结束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实践中直接动手,不断进行调整、充实、提高。综合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归纳总结原始数据的能力,综合所学的知识完成实验报告,做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综合实验课程开设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基本结束后、毕业设计前进行,使学生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后续完成毕业设计做好准备工作。

(二)课外开放性实践教学

课外开放性实践教学重点开展课程设计、大学生课外创新实验和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利用学校资源,结合专业特色,开展多形式创新活动,构建创新氛围,培养创新意识。微电子封装是一个集材料、物理、化学、机械电子等多学科知识的高新技术行业,需要的工程人才必须具备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及有创新超越意识能力,为此在课外实践教学中,为学生开展行业科技讲座和技术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了解到最前沿的`专业知识,并且提供专业实习的平台。开放实验室也是开放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专业教师积极鼓励本专业学生参加创新实验和创新活动,一方面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条件下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另外学生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自己申请项目。通过开放实践教学,端正了学生的科研道德观,培养了学生持之以恒的拼搏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了创新科学研究的素质和能力。

(三)产学研相结合强化人才培养

1.强化实习环节,衔接专业资质认证。为了培养具有创新潜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从对专业实习模式进行了探索和改革,在秉承学院开放式办学理念的基础上,利用上海市职业培训指导中心集成电路制造公共实训平台,对学生进行《集成电路制造高级工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半导体物理及器件基础、集成电路芯片制造技术、关键工艺原理及设备操作、设备维护与保养、安全操作条例等。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取得专业资质认证,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扎实学生基础知识,对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拓宽就业渠道大有益处。

2.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利用本专业与上海凯虹电子有限公司长期以来发展的良好合作关系,建立了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既能为学生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设计提供便利,强化学生的工程能力与创新意识,又为学生和企业之间搭建了就业的联络平台,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广泛开展科技合作与科研项目,为企业提供科技攻关、人员培训等服务。

三、实践教学体系的效果与成绩

(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通过多形式的实践教学环节训练,学生不仅加强了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且提高了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工程实际的能力。在毕业设计中,学生不再像以前一样纯粹地重复导师的实验过程或者完全依赖于教师完成毕业论文,学生会主动去图书馆或上网查阅资料,主动与指导教师或企业工程师讨论实验方案,积极交流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学生的独立性、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都得到了加强,毕业论文的整体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二)增强毕业生社会竞争能力

关于构建基层党建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实践与探索 篇7

关键词:基层企业,和谐发展,实践

陶二电厂是一个利用煤矿生产的劣质煤、矸石、煤泥等次产品进行发电, 集供热、供电为一体的基层企业, 是冀中能源邯矿集团下属的二级单位。两年前, 煤炭价格一路上扬, 发电成本不断攀升, 电力行业受工业企业开工不足的影响, 一度削减发电负荷, 发电企业的经济效益难以实现最佳化, 而精煤战略的实施, 使得依赖煤矿的坑口发电企业不得不外购燃料, 这不但增加了发电成本, 还增大了职工的劳动强度, 职工的收入和思想情绪都会随着企业经营状况的变化而产生波动, 这种情况下, 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推动企业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笔者从该厂几年来的实践看到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靠宣传教育统一思想和认识, 坚定战胜困难的决心

一是靠宣传鼓劲。通过班子会、中层干部会和职工大会等形式组织干部职工学习贯彻国家政策, 分析国际形势, 宣传集团工司的既定方针、生产经营目标和发展规划, 大力开展讲形势、讲任务、讲责任、讲前景宣教活动, 使干部职工及时了解集团公司的发展方向和发展优势, 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自觉把思想统一到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分析和应对策略上来。二是拿任务压责。结合企业实际, 将所属大集团的发展前景, 本企业主要生产经营目标, 企业生存发展环境的优劣, 以及岗位职工所担负的重要责任, 从而凝心聚力, 鼓舞士气, 激发职工奋勇争先、攻坚克难、夺取胜利的勇气和斗志。三是用技能提素。根据实际生产需要选派中层干部和重点岗位职工到先进企业学习管理和技术方面的新经验、新方法、新理念, 开阔视野、查找不足, 转变观念, 增强责任感。意在用学习专业技能转移职工的消极心理, 靠提高技能为企业发展储备后劲。

2 靠整章建制严格考核落实责任, 进一步增强职工的责任心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职工是企业发展的主体, 用制度规范职工的思想观念和行为, 引导职工发扬主人翁精神, 进一步增强立足岗位、尽职尽责、争做贡献的责任意识, 是确保企业稳定发展的有效途径。实际工作中, 该厂以安全生产为突破口, 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度, 根据企业实际编制、发放《安全管理制度汇编》、《事故案例宣教手册》等, 对全厂设备实行包机包点巡检和责任区域编码管理;落实群监组织职责, 健全“三员”安全监督检查网络运行体系;严格安全风险考核, 实行《安全风险抵押金管理办法》、《安全无事故、无异常、无障碍奖励办法》、《锅炉运行周期奖励办法》, 增强全厂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和抗风险能力。二是突出激励考评。把生产经营的重点和难点作为工作的着力点。抓住有利时机精心组织发供电劳动竞赛、技术比武、科技攻关、节能降耗、合理化建议活动等, 全方位调动职工争先创优的积极性, 促进产量增收,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在一线岗位延伸精细化管理, 按岗位工种规范操作、程序和考核, 让职工清楚应该如何做、怎么做、谁来做、何时做、做到什么程度;大到锅炉、发电机等设备, 小到灯泡开关, 都有责任人和巡检人, 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3 靠真心实意体察职工群众困难, 用爱心温暖企业职工

一是真心贴近职工。企业领导干部用换位思考的方式, 主动贴近生产、贴近实际、贴近职工, 真正把职工的工作状态、家庭情况、思想动向放在心上, 把职工底数摸清楚, 分类排队, 进行分析, 有主导、有计划地实施“一助一”、“结对子”帮困扶贫工作, 让困难职工知道在他需要的时候企业和组织在乎他、关心他、爱护他, 使其身感企业和组织上的温暖。二是用心落实责任。用制度指导行为, 靠行为严密制度, 认真落实困难职工帮扶工作, 已成为该厂党政领导的一种惯例和作风。时逢职工有病住院、红白喜丧、应急事件必访;职工思想不稳、情绪反常、出现“三违”者必谈;同时工团组织实行分片包干制度, 经常深入到职工群众中, 与职工交心、交朋友, 定期总结报告调查情况, 有针对性研究制定帮扶对策, 尽力帮助职工解决实际困难, 使职工打消顾虑、解除忧患。该厂职工王聚力身患癌症晚期, 家庭十分困难, 企业上门慰问救助其6000元;职工谢树军身患脑血栓, 孩子报考大学无力供给, 企业得知后专门救助其5000元等等。三是专心办好实事。企业勇于承担责任, 为职工减压负责, 使职工倍受“家庭”的温暖。首先是改善了职工的工作条件, 关键岗位部位进行了美化亮化, 为职工配置了电脑和空调;其次是投资70多万元, 把矿门口至厂大门前公路修整后铺成油漆路面, 方便了职工上下班的出行;再是结合企业实际为全厂每位职工上交了重大伤害保险, 为厂100多名女职工上了妇女病保险, 为260多名工会会员上了会员互助保险。其中职工吴新悦、王聚力等人均获得互助保险金在20000元以上。近年来, 每年春节等重大节日, 厂开展扶贫助困活动, 共帮助困难职工200余人次, 发放扶贫款17万多元。

4 靠建塑形象凝其心聚其力, 促进企业和谐稳定发展

越是企业困难时期, 企业的领导者越要沉稳审慎, 要注重倾听职工群众的所想、所虑、所忧, 切忌高高在上、不管不顾。要以企业的兴衰为己任, 与企业的职工群众站在一起, 把握大局, 心系职工, 与企业同命运、与职工共患难, 这样才能和职工的心紧紧地贴在一起, 才能形成一个拳头, 才是奠定克服困难、冲出困境的基础和保证。近年来的实践证明, 越是困难的时候, 企业越是把职工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 这个企业便会产生强大的生命力, 便会焕发出勃勃生机。不然, 只能是死水一潭、坐以待毙。

参考文献

[1]刘立燕, 熊胜绪.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和谐发展[J].理论月刊, 2006 (03) .

[2]鲁芳.以人为本理念下探讨企业的和谐发展[J].中国商贸, 2012 (03) .

标准化管理问题的探索与实践 篇8

摘要:标准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综合性基础工作,做好标准化工作,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技术水平,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以国网衡水供电公司配电运检工区为例,对如何做好标准化工作进行探讨。

关键词:标准化管理电力

标准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综合性基础工作,是衡量现代化生产技术、经营科学管理水平的主要尺度,对规范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活动的有序进行,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促进科研创新,实现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国网衡水供电公司配电运检工区为例,对如何做好标准化工作进行探讨。

1配电运检工区标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配电运检工区现有员工50人,下设配电运维、配电检修、带电作业、配网建设四个班组,主要负责城区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设备的运行管理、倒闸操作、维护检修、故障抢修、带电作业以及配网自动化、配网建设等工作。自2008年以来,在公司的领导下,工区积极进行标准化建设工作,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标准化体系,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1标准化意识淡薄管理层、员工标准化观念淡薄,对标准和标准化的作用认识不足,不注重实际应用,没有把标准化工作作为提升现有管理水平的手段。

1.2标准化人员素质不高工区标准化人员为兼职管理人员,存在工作时间有限、专业知识欠缺、实际工作经验少等问题。标准化人员水平有限,标准化实施起来有难度,在制定标准时会走弯路,花费的时间长,修改的次数多。另外各班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计算机水平和文字水平有差别,因此造成标准化建设水平不均衡,不能真正发挥标准化规范班组工作的作用。

1.3标准监督检查不到位对现有标准实施监督和考核力度不够,实施监督工作没有落到实处,往往是公司检查前才会对工区的标准化工作进行一次监督检查,是阶段性的、并不是长期的,没有形成一种长效机制。

1.4标准化工作与实际工作脱节标准化工作和执行存在“两张皮”现象,即制定标准的员工往往未参加或很少参加现场工作,制定出的标准与实际工作脱节;而进行现场工作的员工不参与标准化工作,在现场工作时不按照标准化流程要求进行,没有真正实现通过标准化规范管理的目的,未做到标准化工作与各岗位的有效融合。

2对策实施

2.1健全组织结构成立以工区领导为组长的标准化工作组,制定工区标准化工作方案及目标,明确员工职责,对生产过程实行全方位的标准化管理。通过标准化体系的建设和运行,充分调动各级员工的能动性,提高工区管理水平,保障安全生产和各项任务指标顺利完成,以标准化的方法来促进工作水平的提升。

2.2提高标准化意识提高标准化意识,重点提高工区全体人员的标准化意识,使之高度重视、支持标准化工作。通过举办标准化培训班、讲座、座谈会等形式,普及标准化知识,了解标准化工作的重要作用,以便把标准化工作与本单位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

2.3建立常态机制在具体工作中,采取计划管理、内部评审、整改落实的闭环管理常态工作机制,不断改进、完善工区标准化体系。①计划管理。根据上级标准化有关安排和工区实际工作,实施“双计划”推进管理,由工区标准化员编制工区标准化工作月度通用计划,定期发到各专业主管、班组标准化员手中;由各专业主管、班组按照计划实施,按时间节点完成相应标准化工作,对本专业领域标准化工作进行落实,并定期报送标准化周工作总结和月度工作总结;计划完成情况作为工区工作例会重要报告事项,对未按计划完成工作的主管、班组,纳入工区月度业绩考核。通过统一计划管理,明确了工作方向,统一了工区标准化建设步伐。②内部评审。挑选经验丰富人员,成立由工区负责人为组长的标准化工作组,并编制《配电运检工区标准化内部评审意见单》,于每月月底,由工区标准化员负责组织协调标准化工作组成员对各专业主管以及各班组的标准化有关内容进行评审,填写《配电运检工区标准化内部评审意见单》,及时反馈到各相关人员手中,并对共性问题在工区内进行公示,引导工区人员针对本岗位、本专业标准化内容积极开展自查,查漏补缺,使各项文件更加完善。③整改落实。针对发现的问题,对“三步走”方法进行整改。第一步由本岗位人员根据《配电运检工区标准化内部评审意见单》提出的问题自行整改;第二步,对于整改中的困惑问题由各专业主管、班组共同讨论解决;第三步,对于有争议问题提交工区标准化员,由标准化员负责指导或联系相关专家进行答疑解惑。为确定问题切实整改到位,由工区标准化工作组对当月整改情况进行抽查,并将落实情况纳入工区内部业绩考核当中。

2.4全员参与标准化建设工作组织每名员工结合岗位实际,总结工作经验、优化业务流程、参与制定标准,将工作目标、要求、考核指标等逐条细化、定量描述,将技术、方法和经验写入标准,确保每个岗位都有工作标准,每个流程都有明确要求,每项操作都有作业指导书,切实做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倡导员工“写我应做、做我所写”,在每项工作中严格执行标准,做到心中有数,事事有章可循。

2.5做好标准化人员的培训工作加大对标准化人员培训力度,不仅组织人员学习标准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化业务工作、如何编写企业标准等相关知识,还进行岗位专业知识、计算机操作、写作的相关培训,从各方面提高标准化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

3取得成效

3.1安全管理的提升以标准化建设工作为契机,工区规范了生产现场作业流程,加强作业现场安全监督和评价考核,在较大工作现场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安全、技术措施及方案,针对倒闸操作、停电作业、带电作业及登高作业的不同范围,制定不同的、标准化的安全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置措施,力求“全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实施作业现场标准化管理,截至2014年9月底,工区实现安全生产8453天。

3.2员工素质的提升标准化建设的过程,是集中全体员工经验和智慧的过程。通过标准化建设,员工对业务进行全面梳理,对上级文件的要求做到了熟悉掌握,将老师傅的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对不完善的环节进行了认真研讨,在思考、改进、执行的过程中,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实现了有效提升:员工在各类竞赛调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其中,跌落保险支撑绝缘子、电缆芯外半导电层划刀还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3.3专业管理的提升通过标准化工作闭环管理,工区人员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强,标准化工作水平显著提高,真正做到了以标准化手段指导实际工作。工区全年共梳理岗位规范18个,完善管理文件42项,修订作业指导书72个,规范工作流程44项,各岗位职责进一步明确,各环节紧密衔接,业务流程持续优化,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

3.4工作质量全面提升工区各班组环境整洁、设备摆放规范、工作记录完整,员工养成了依制度办事、按标准作业的习惯。带电作业、配电抢修、配电运维、配网建设各类作业现场全面实施标准化作业,做到“100个人做一件事,结果一致;一个人做100次,结果一致”,保持了安全生产良好局面。

4结论

本文以国网衡水供电公司配电运检工区作为研究对象,从工区所面临的标准化问题为切入点,研究如何将标准化理论和方法应用到工区标准化管理中。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为该工区建立了一套便于实施的标准化管理模式,帮助提高工区的标准化管理水平。本文制定的对策在该工区已经得到实施,通过一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标准化工作健康、持续发展,工区的管理更加规范,在公司的标准化评审中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生产方面工作有序开展,成绩优异:①参加省公司组织的标准化知识调考获团体第一名;配电GIS异动流程调考取得团体第二名,两名员工分获个人成绩第二、三名;PMS调考获团体第一名。②7项创新成果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4项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被推广应用。③配网带电作业取得新突破,首次开展第III类不停电作业项目。④GIS系统在省公司应用排名中多次名列前茅,“物流化”管理模式在省公司周调会上作为典型经验推广。

参考文献:

[1]侯莉莎.企业标准化管理研究[J].企业与管理,2012(18):207,320.

[2]彭甜,付元元.企业标准化理论探讨[J].工商管理,2012(2):24-25.

[3]安丽梅.浅谈企业标准化与质量体系的建立与协调[J].商品与质量,2012,5:17-18.

上一篇:《出师表》复习纲要下一篇:2023江苏高考作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