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学教育市场未来发展趋势(精选10篇)
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教育培训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而且我国教育培训机构品牌化尚未形成,中小型机构居多,但是其发展也面临着危机,人才缺乏、教学科研力量的薄弱,抵御风险的能力低下等问题使其在面临巨大挑战。教育培训业将迎来新一轮的洗牌阶段,小型辅导班加盟既成品牌,运用专业化品牌机构的个性化产品及多年办校经验,在区域市场占据核心竞争力。例如很多二三四线城市加盟的北京新航标教育,在当地市场都形成了一种规模。
如上面提到的新航标个性化教育,立足于人才众多的首都北京,通过整合优秀的教育资源、技术资源、设备资源,利用十多年的时间专注于研究个性化教学,摸索不同区域开设分校的的方式,并且不断培养运营管理人才,研发加盟校管理软件,利用“1+3”教学模式定位全国市场,并且建立全国最全面的网络课程学习库,为全国各种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学生量身打造个性化立体式学习方法,将个性化教育的特性发挥到极致。加盟者在加盟的同时,不但节省了庞大的前期宣传费用,更以其经营管理团队入驻全程手把手培训扶持,以及连锁经营等独特方式为投资者降低了门槛,使诸多中小投资者有机会进入教育行业,使北京新航标教育投资者发展有机结合,在专业化程度不高的区域市场,新航标创新个性化的教学产品及十多年来在个性化教育辅导市场形成的品牌影响力使其在当地能迅速占领了市场。
一我国高校园林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 随着经济活动的日益活跃, 我国高校园林教育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需要看到的是, 跟社会生产的现实需要相比, 还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和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教学模式混乱
园林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学科, 它涵盖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工程技术、建筑设计等多门学科, 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学科。但是, 我国高校的园林教学的观念还比较落后, 缺乏明确的学科定位和教学目标, 教学模式和理念上存在顾此失彼、以偏概全的问题。而且, 不同学校园林专业之间的教学理念和重点参差不齐, 没有非常明确的学科定位和专业的培养目标, 同类专业的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差异也很大, 而且存在过于注重专业知识培养, 动手能力不强, 与社会生产需求联系不紧密的问题。同时高校的园林专业缺乏统一的教学标准和教材, 使教学模式符合教学内容都存在很大差异。总之, 这种各自为政的现象将大大阻碍我国高校园林专业教育的正常发展。
(二) 教师素质不高
教师是提高高校园林教学质量的根本, 是高校园林教育发展的动力源泉。教师的主动性和整体素质如何, 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果和目标的实现。当前, 大部分教师的专业知识比较成就, 与高速发展的社会生产和经济活动相比严重滞后, 同时在社会发展的影响下, 一部分教师为了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 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和影响力, 私自对外承揽一些园林工程, 这就极大地分担了教师的积极性和教学精力, 同时也把教学变成了自己的第二职业。再加上, 教学考评机制的不合理、不到位, 使教师的教学成果与个人发展结合的不紧密, 造成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 对于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创新不积极, 这将严重阻碍我国高校园林教育的顺利发展。
(三) 教学设施缺乏
高校园林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实验室和设计室, 这是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和平台。但是反观我国高校园林教育的实际, 严重存在教学基地不足的问题。很多高校, 教学的硬件和仪器设备严重不足。同时, 教学设施的专项投入也很缺乏, 没有稳定的资金作为支撑, 教学设施的更新困难重重。比如, 个别高校园林专业的电脑设备等严重不足, 这将大大阻碍严重依赖电脑设计的园林专业的发展。同时, 个别院校实践用的也花圃和苗圃严重不足, 或者存在种类和品种数量少等问题, 不能适应高校园林教育发展的需求, 大大地影响了园林专业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对植物种类的辨别能力。
(四) 教育方式陈旧
当前, 我国高校的园林教育还是主要依赖课堂教学, 教师对学生还是采取言传身教的传统教育方式, 而且教学的重点还是以书本教育和知识灌输为主, 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严重不足。同时,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还是占据主体地位, 对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重视不足, 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创新性开发不足。一些高校园林专业的教育还是致力于园林景观的营造, 而忽视了社会发展急需的生态平衡和优化问题。而在对学生能力的测试方式上, 还主要采取传统的试卷考试方式, 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测试存在空白和缺陷, 严重阻碍了高校园林教育的发展。
(五) 缺乏校企合作
当前,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尤其是新型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 社会生产对于园林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所以, 高校园林教育必须要立足要市场的需求, 要不断地为现代化的园林产业发展输出大量的合格人才。反观当前高校的园林教育, 大多是以教材和教学大纲为主, 与企业的联系并不紧密, 校企间的合作并没有完全开发和建立起来, 教师和学生无法了解社会生产对于园林教育的新要求, 无法及时掌握最新的生产工艺和制作工艺, 使园林教育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被动性。
二我国高校园林教育的新路径
我国高校园林教育的发展必须要紧跟时代脉搏, 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理念, 要不断提高对于园林教育的投入力度, 完善硬件设施和先进教学手段, 不断 提升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积极开展校企合作, 不断提高我国高校园林教育实现新发展。
(一) 更新教学模式
针对当前园林教学模式落后的现状, 作为新时期的高校园林教育, 必须要找准专业定位, 要让园林专业的教学目标和模式与社会生产紧密相连, 让园林专业更加立足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的新变化和新发展。要发挥园林专业综合性的特点, 不同高校在学科设置上, 要根据自身不同的科研背景和师资实际情况, 要突出办学特色和专业设置。要进一步创新教学的评价模式, 将教学的创新能力作为提高教学水平的主要评价指标, 将教师的创新能力作为日常考评的新模式, 要让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掌握新科技新水平的能力, 不断丰富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二) 提高教师素质
针对教师素质不高, 积极性不强的实际问题, 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 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积极性。要建立健全完善的日常考评机制, 要将教师的个人发展与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紧密集合起来, 要将职务晋升、工资待遇等与教师的教学成果结合起来, 让考评机制更好地体现公平公正。要采取有效措施, 规范教师私自承包园林工程的现象, 要把教师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工作上来, 不断提高教师的责任意识。要定期开展有效的培训活动, 聘请知名专家和国内外学者来学校讲学授课, 不断促进教师知识的更新和完善, 尤其提高教师掌握先进教学手段的能力和素质。要定期组织教师外出考察学习, 特别是深入大型的园林建筑单位学习深造, 促进教师教学内容与手段与社会生产紧密结合。
(三) 增加教学投入
针对当前高校园林教育投入不足的现状, 各级教育至关部门和高校要加大教学投入, 采取一切方式吸取资金, 不断完善高校园林教育的教学硬件设施, 为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创造有效的载体和平台。对于国家专项的教育资金, 必须要确定转款专用, 不得随便挤占挪用, 要将钱切实花在刀刃上。作为高校本身, 也要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的新模式, 不断吸收社会资金的投入, 不断提高教学的硬件水平, 要建立高水平和高标准的教学实验室和学生实践基地, 购置先进的教学设施, 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四) 创新教育方式
针对当前我国高校的园林教育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的特点, 要进一步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重视学生对于教学的内容和方式的的个性化需求, 千方百计采取措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创新性。要采取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 要建立高校独立的实践基地和实验室, 要通过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促进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为高校园林教育注入新活力。
(五) 加强校企合作
高校园林教育要更加面对市场, 面对企业, 面对发展。要高度重视市场发展和企业壮大的实际需求,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的针对性, 要随时根据企业的发展形式和生产方向确定专业的设置和教学内容。要选取一些优秀的大型园林建筑单位和企业作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基地和平台, 定期组织学生到这些企业和单位参观, 并且进行实习活动, 同实际的操作来检验教学的内容和成果。同时, 可以与相关企业签订委托培养协议, 采取订单教学方式, 为继续人才的企业定向培养人才, 同时也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保障。
总之, 现代的高校园林教育必须要与时俱进, 与社会生产同步发展, 要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不断促进高校园林教育实现新发展。
摘要: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 园林已经逐渐发展成为集绿化、规划、建筑、经营管理和人才培养为一体的新兴产业, 未来的发展前景广阔。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这些都对高校园林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形势和条件下, 高校园林教育工作者必须进一步创新思维、转变观念、不断加强知识更新, 不断适应市场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促进我国高校园林教育实现新发展。
关键词:浅析,我国高校园林教育,现状,未来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周旭丹.就业压力下农业院校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的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 2010 (04)
[2]吴慧兰.高校绿化养护工程招投标规范化管理探讨[J].建筑设计管理2009 (08)
[3]金雅琴.教学型高校园林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11 (02)
中国逐步融入经济国际一体化进程时代,社会的变革让人们感到生活的节奏加快,知识更新频率快,竞争的激烈程度加深。新的职业生活的挑战与岗位竞争的压力,迫使其接受再教育,庞大的“充电”大军,形成了规模庞大的教育培训市场,这一宏观社会背景,促成了教育培训市场的快速发展,也决定了教育培训产业将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快速发展。
众多培训机构纷纷瞄准教育培训市场。例如:语言培训,IT培训、考研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家政培训、留学培训等等。例如:目前上海市场化运作的培训机构有近1万家。其中以英语培训市场最为突出。
中国教育培训市场连锁经营取得明显成效
教育市场的巨大利润空间,吸引了众多有战略眼光的社会资本,各类教育、民办私立学校、社会办培训机构纷纷涌现在教育市场。经过几年的发展,教育连锁经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教育培训连锁品牌中80%已采用了特许经营方式,超过60%的连锁品牌在直营与特许方式选择上有个共同点:总部所在城市以直营为主,总部以外的地区以特许加盟为主。
特许发展质量高于数量。在2004年,各教育培训机构发展加盟店一般在5至20个之间,这与其他行业特许经营相比,发展的速度比较缓慢。这主要是由于教育培训对教学服务品质的要求很高,因此对人力资源的要求也非常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特许经营的发展速度。教育培训特许经营企业在进行扩张时对发展速度都进行了一定的控制,以确保特许加盟分支的教学服务质量。
普遍重视教程和教材研发与人员培训。和其他行业的特许经营体系一样,品牌、运营体系、支持系统也同样是教育培训特许经营成功的关键要素。但与其他行业相比较,教育培训特许经营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独有课程和教材的研发及教师队伍的建设。成功的教育培训特许经营企业,均已经形成独有的教程和教材体系,在教程教材的研发和师资培训上投入巨大,占总部年营业收入的12%至25%。
单店投资属于中等规模。从特许加盟单店的投资规模看,教育培训行业总体上属于中等的投资规模,一般一个教育培训店的基本投资在30万元至50万元之间,例如:东方爱婴、环球雅思等,但有的单店投入高达200万元,另外也有像东方之星这样的特色幼教课程加盟体系,基本投入在10万元左右。根据项目特点以及授权市场情况不同,教育培训机构面积从50-2000平方米不等,经营面积大小,往往直接影响实际投资的大小。
投资人文化程度普遍较高。目前,教育培训市场的投资人的文化素养普遍较高,对从事教育事业充满理想主义者色彩,责任更重于盈利。
中国教育培训市场将逐步进入微利时代
中国教育培训市场拥有巨大的潜力。2008年以后的教育培训市场必将伴随着奥运会、世博会,迎来高潮。未来中国的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将会更加旺盛,语言、IT、管理等培训的需求将更加旺盛,而早期教育也必然会有更好的发展。不过在当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微利时代”,中国教育培训市场将逐步进入微利时代。微利时代市场竞争的战术就是集中优势力量学会对市场进行细分的同时提升服务品质。因为在利润提升空间不大的情况下,优势资源的合理利用是最为重要的。对于中国教育培训市场来说,即提升师资和教材研发能力的同时,以服务占领市场。教育产品的质量高低最好的衡量标准就是学生的成绩和服务质量。无论是针对成人的、少儿的教学还是教材的研发都要求品质的升级。
中国教育培训市场细分逐渐成为主题
培训市场可以说是与时俱进,首先是网络世界带给人们IT培训热,随后是加入世贸组织和申奥成功带来的外语培训热,尔后是蓝领、灰领人才匮乏带动起来的技能培训热,而如今培训市场变得越来越多样化,细分化。
内容提示:随着猪肉贸易的增长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担忧,为了确保肉类质量和安全,预计全球对猪复合饲料的需求将继续增加。
2013年全球猪饲料市场总值达1140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2.9%,总值达到1385亿美元。亚太地区和南美洲将成为全球猪饲料市场增长的主要贡献者,欧洲、亚太和北美是猪肉的主要消耗地区,猪肉在这些地区非常受欢迎。预计2012年到2017年猪肉生产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7%。这是全球肉类消费的大趋势,由此为全球复合饲料市场提供了新的增长机遇。猪复合饲料消费主要集中在中国、美国、欧洲、巴西和加拿大这些主要的猪肉生产国。
(2014-2020年中国饲料行业调研与投资战略分析报告)显示,全球50%的养猪户集中在中国,欧盟和美国紧随其后。这种趋势表明,这些地区仍将是猪肉生产和猪复合饲料的最大消费者。
限制“三公消费”政策直接命中了白酒销售的要害,但总体来说,限制“三公消费”仅是一个导火索,酒价的非理性上涨,造成了存酒和收藏酒的盛行,时间的积累也让社会库存高企,限制“三公消费”只是起到了一个引爆的作用。在白酒行业快速发展的十年间,行业整体欠下许多债,包括销售渠道、经销商服务、市场营销等等,而这些债是早晚要还的。库存高企的商家在看到政策对高端酒的销售影响较大时,便纷纷抛货,这也就有了茅台在2300多元/瓶的高价一路下跌 至900元/瓶左右,但是,900元/瓶并非是茅台的低部,在接盘者伸手接盘后,茅台的价格出现了短暂的反弹,这也是市场上侥幸心理的写照。而在今年中秋 前后,销售旺季却出现旺季不旺的现象,企业和商家终于醒悟。但此时,茅台和五粮液的价格一度跌到了850元/瓶和650元/瓶左右。
据调查,一线白酒贵州茅台的社会库存经过今年上半年的消化,已经到了二批经销商手中,一批经销商手中库存压力较小。而五粮液由于之前的经销商、专卖店队伍庞大,社会库存也较大,经过上半年的降价销售,社会库存有极大的好转。虽然两大白酒龙头都做了许多努力,但是,价格再回到千元时代可以说是难上 加难。现在,摆在酒企面前的是转型、建立自己的营销队伍和服务体系,真正让白酒发挥其固有的属性——是一种消费品,而非建立在某些特殊群体上的特殊品。“名酒”回归“民酒”是大势所趋,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根据市场需求而做出相应的产品。酒企与消费者建立一站式的服务,才能掌控市场、掌控消费者的需求。这 就需要企业在保证品质的同时,从销售渠道和市场营销上不断地去创新,赢得市场和消费者的信赖。市场发生了变化,酒企和经销商也必须做出
转变,适者生存是硬 道理,未来的白酒市场格局如何分割,就要看企业和经销商在此轮调整中如何来适应市场,并做出快速而准确的转变。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及发展,我国逐步成为世界五金加工大国和出口大国,并已成为世界五金生产大国之一,拥有广阔的市场和消费潜力。长期以来,五金产品多样化发展,分类十分广泛,而对于我国来说,五金模具是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开始进入十二五发展期,该阶段是我国妥善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模具制造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亿矿网分析认为,尽管当前国内外环境的不确定因素众多,但我国经济发展仍高速增长,我国模具在国际模具市场上的比较优势仍然存在,国内模具市场预期也继续看好,模具行业发展呈现大趋势。
随着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进入我国,我国五金企业的本土优势正在受到挑战。我国五金模具企业尤其是成长型企业必须清醒,必须紧紧抓住战略发展机遇,为自己设立合理的发展目标。不能逆流而上,便只有消亡之路。企业到底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还是为顾客创造价值或为员工谋福利?这几点都是企业的目标,但就根本上来讲,如果我们这里面只能选择一条最为重要的目标的话,价值才是企业追求的最高目标。
未来,我国五金模具行业将会如何发展呢?亿矿网认为有以下三种趋势:
1、精度越来越高。10年前,精密模具的精度一般为5微米,现在已达到2~3微米,不久1微米精度的模具将上市,这要求超精密加工。
2、大型化。这是由于模具成型的零件日渐大型化和高生产效率要求而发展的一模多腔所造成的。
0、电信业务支撑系统概述
人类文明发展以来, 不断有新的技术出现, 新技术的出现几乎总是必然导致旧技术的最终被抛弃。电信业务支撑系统做为一个软件系统, 按着新的软件工程理论, 考虑的是系统自身和需求的变化, 重视的不再仅仅是系统需求的管理, 功能的实现;更重要的是对系统的架构进行场景分析, 在架构设计时就保证系统的可演进性, 这已经成为衡量一个系统的先进性的重要指标。一个真正好的软件系统首先要解决需求不断变化的问题。电信业务支撑系统的需求日新月异, 有的需求甚至涉及了整个软件系统结构的变化。全球的主要电信运营商为了适应电信业市场变化的需要, 也都投入了巨额资金来不断地改造和完善他们的电信支撑系统。具备可演进性质的系统, 不断地打补丁升级, 否则, 就只能一次次地推倒重来。因为电信业务支撑系统的应变能力、响应速度直接影响到电信运营商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简而言之, 电信业务支撑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解决其需求渐进发展的问题。
1、我国电信业务支撑系统的现状概述
我国国内的电信业务支撑系统的发展和变化也是很快的, 从最初的计费加账务, 经历了电信“九七”, 数据“九七”, 移动BOSS, 九七延伸, 全业务融合等阶段。从计费账务到综合营销, 从分散系统到省级集中, 从固话业务到综合业务, 电信业务支撑系统经常是推倒原有的系统, 另起炉灶开发一套新系统。
纵观我国国内现有的系统实施方案, 一般是定制开发和采用国外的套装软件开发两种方案。第一种方案:定制开发。定制开发是由某一个电信软件开发商对电信业务支撑系统进行量身定制的开发。它能够比较好地根据运营商的特点量身定做, 但定制开发的系统结构一般耦合程度高, 在业务需求变化之后, 系统难以适应。而业务支撑这样的系统最大的商业价值应该就是能够迅速支持业务变化, 这样才能够树立运营商的竞争优势。另外, 定制开发的系统多数是从零开始一次性开发, 其质量也是很难得到可靠的保证, 对实际生产运营影响比较大, 维护成本也很高。
第二种方案就是采用国外成熟的套装软件。国外的成熟套装软件质量相对比较稳定而且继承了很多国外的成熟经验, 但是与国内客户的实际需求相距比较远。因为国外运营商所处的市场环境相对比较成熟, 业务种类也比较丰富, 同时自身的管理水平也比较高和相对固定, 所以相对应的业务支撑系统的功能和要求与国内的情况还是有很大的差异。而国内的电信业市场发展变化非常快, 而且电信运营商的自身变化也很快, 新需求不断推出, 这就要求业务支撑系统必须要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可发展性。比如说, 电信产业链的变化。电信行业与信息行业、互联网行业的迅速融合又使信息通信行业的外延不断扩大, 出现了所谓的“数字经济”。传统的通信运营商不再是终端客户的唯一拥有者, 他们也不再控制整个价值链, 客户有可能绕过运营商而直接向服务提供商购买服务。传统运营商迫切需要提供比传统的网络通信具有更高价值的服务, 以维持和拓展自己的价值链。于此相对应的就要有什么样的业务模型和计费模型。同时还有创新业务的兴起。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除了传统的语音业务之外, 不断推出新业务是运营商吸引客户、提高收入的杀手锏。在变化中发展的特征将使得套装软件无法适应, 同时会为运营商带来高昂的成本, 目前运营商基于套装软件的实施方案逐步在减少。所以说, 两种方案都各有长处, 但都无法适应中国电信运营商的运营需要, 无法满足电信业务支撑系统不断渐进发展的要求。
2、现阶段电信业务支撑系统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我国电信业务支撑系统经历了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 有经验也有教训。在电信行业转型和融合的现阶段, 电信业务支撑系统还存在着明显的一系列问题。
2.1、系统支撑新业务能力有限一些定制开发的
支撑系统, 在开发之初, 针对当时的市场环境和业务抽象出了业务模型。但随着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的变化, 新的业务模型被抽象出来, 却不能很好地融入到原来的系统中。造成系统补丁增多, 漏洞百出。新业务不能快捷、高效地被支撑, 甚至成为影响业务发展的绊脚石。
2.2、支撑系统复杂度增高随着新业务的发展,
支撑系统只能利用原来的功能变通的支撑现有的新业务。这样会造成原本很简单的实现方式, 要通过组合、变化等方法来实现。整个系统的展现也由于新业务、新产品不断地累加显得臃肿不堪。系统开始变得脆弱、低效。
2.3、数据流变的不顺畅随着系统补丁的不断增
多, 支撑系统内流程变得越来越复杂。复杂的流程带来系统内的停滞数据增多, 垃圾数据也随之增多。系统内的数据流随着硬件负荷的增大变得越来越不顺畅。随着关联垃圾数据的增多, 正常数据流动变慢, 影响到正常的生产运营。
3、我国电信业务支撑系统发展探究及对策
3.1、跟踪新技术和融合新业务电信业务支撑厂
商要融合新技术和新业务, 跟踪研究业界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和新的业务模式, 遵循业界制定的规范和标准。为了应对技术的更新和业务的变化。首先要建立更强大的产品管理平台, 来管理呈指数级增长的内容、应用等非传统的电信业务产品。其次业务系统要从以业务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 给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端到端客户服务体验。
3.2、建立可演进, 可沉淀的软件产品结构电信
业务支撑系统无论是定制开发还是套件开发, 首先要确定软件系统的整体结构。电信业务支撑系统既有电信行业独有的特征, 也具备软件系统的共性。在开发、使用、演进的过程中, 软件系统的基础结构和业务的耦合度要低, 这样即使新业务、新流程出现也不会涉及软件系统的核心结构。这样的软件系统结构才能将原有的经验、成果在演进的过程中沉淀出来, 在未来的系统应用过程中发挥高效、不可替代的作用。
3.3、建立适应运营生产模型组件对于软件系统
来说, 任何一个行业都有独特的行业特色, 电信行业也不例外。抽象出行业生产模型作为组件池, 在组件的基础上开发未来不可预知的新业务、新流程, 将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开发体系。如传统的电信产品开通、变更及拆除业务, 就是一种顺序流程。将这种生产流程做成组件, 所有符合这种流程的未来新业务, 可以纳入这类组件中。
参考文献
[1]王志坚.软件构件技术及应用.科学出版社, 2009.4.
[2]电信管理论坛 (TMF) .新一代运营支撑系统与软件NGOSS.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3.
关键词:建筑材料;环境;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促使人们对住宅办公的房屋等级要求不断提高,这对建筑工程领域的相关项目在带来巨大发展领域的同时也对新型材料的要求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与挑战。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计划不断增多,在给建筑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新理念、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不断涌现提供了平台,使建筑业的技术发展达到新的高度。而与这种发展同时被重视起来的,便是对环境对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伟大战略目标,建筑材料也同样在向着这个目标靠拢。一种经济、环保、高效的建材理念正逐步主导着未来建材发展的道路。
一、向功能多样性和综合性发展
近年来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使人们对住宅办公房屋的等级要求也不断提高,而建筑材料作为一栋栋建筑物起立的基石,当然也要积极贴近这种新型的发展理念,除了保障其最为基本的安全性能之外,还要努力在新的领域做到突破。
1.舒适性的建筑材料
所谓“舒适性建筑材料”,其本质就是建筑材料本身在不依赖外界某种辅助性改变的情况下,完全通过自身的某种改变来达到适应环境、改变居住条件的新型材料,而现阶段该类材料发展最为成熟的便是在热力学方面(温控)的应用。[1]
2.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
环境保护,这个在现如今被人们普遍提及的名词,它的意义早已深入人心,发展不等于破坏,保护才有未来,这个不争的事实让人们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与迫切性,而对于建筑行业这种极度浪费资源的产业,如何在保证建筑物质量的同时又顾忌到对于环境的影响,这成了无数建筑领域人士所追求的目标与向往,在我国,对于环境的保护同样也受到了相关政府的高度重视,一系列与环境相关的硬性指标被建筑业所执行,新型的节能环保材料也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之下不断涌现。
3.绿色健康的新型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尽量做到对环境的污染轻量化,这种目标在现今已经略显过时,全新的环保已不再是那种减少污染的模式,而是开始转变为对环境有益的模式体系,这类材料在使用中不但可以满足传统建筑材料的要求,同时还对环境有净化及改善的神奇作用,而常见的绿色健康建材一般在抗菌净化、防噪防辐射上都有相应的作用。
二、具备全寿命周期经济性的建筑材料
1.“自重轻”材料
所谓“自重轻材料”指的就是相对于同款的原版材料其自身的重量变得更轻,建筑材料变轻无疑对整个行业都是一个巨大的福音,其在建造中的各项成本都因其减重而变得更加高效。[2]而它的特点也有很多,例如:
(1)构造节简,耗材单一。它的构造一般都比较简单,有较强的可塑性且原材料耗费的成本较低,在出产、运输、建造等环节的整体耗资都比较少。
(2)节约环保。该类绿色环保型材料的回收再利用性非常高,已经建成的部分结构甚至可以在工程落成后加以拆除回收,以便下次接着使用,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成本,节约了资源。
(3)自重轻。以其具有较为轻便的结构,致使在运输到构件等过程都变得非常便利,而在抗震方面也具备了一定特性。
(4)满足工艺和功能的需求。轻量建筑结构体系不管在构型、外观上,还是在色彩、跨度上都有多元化的构型,为天马行空的设计理念提供了展示的可能。
(5)工期短。这类轻量型建筑材料因其自重较轻,所以在施工现场可以实现快速装配利用,而且装配过程不会受到极端气候的干扰影响,十分便利。
2.地产材料
建筑的基础就是所选用的材料,而一个建筑体系的成本往往也是由所选材料的成本所决定,而建筑材料在运输中会使成本预算大幅提高,所以若想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就要学会科学的选取合理的材料,而“地产材料”便是一种就地取材的选材方式,他充分地考虑到了地方性经济性要求,并根据当地自身实际资源分布情况而选择出适合的建筑材料用于建筑物。[3]
3.高性能材料
所谓“高性能”材料,就是指其在任何方面的表现都要比其他同款老式材料显得更加优越,更加可靠,在当今建筑领域,只有那些使用年限更长,可塑性更良好,功能上更完善的材料才会被重视利用,这类材料都大幅度提高了建筑物的综合经济效益。而高性能材料不但可以通过大批量生产得到,还可以通过使用一些性能优越的科技材料通过复合在建筑材料上得以实现其更高的性能。
三、具有可循环性与再生利用性的建筑材料
一个国家想要发展,就要对自己所处的现状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并且还要规划好自身的未来,中国现在虽然有广袤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但这都不是可以随意铺张浪费的理由。我们必须意识到资源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可贵,只有做到合理的规划,科学的回收再利用,并让循环成为一种常态,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才会有未来。
相对于新型材料,建筑废料的回收利用同样也值得关注,目前我国的建筑废料回收方式分为回收和材料回收兩大类。像那些拆除建筑物所剩下的砖瓦都是很好的建筑回收材料,其回收后甚至可以直接二次使用,而对于那些回收后无法直接再次利用的建材,便可以通过一定的工艺处理使其转化为可以被再次使用的建材,供后续建设施工所利用。[4]
对于废旧建材回收利用的好处不言而喻,其实相对于我国在建筑废料的回收再利用现状,一些国外企业已经做得非常成熟,有的甚至已经形成一条完整的产销链,回收这些废材,不但大量节约了建筑消耗的自然物质资源,而且也回收了许多固定废弃物,减少了环境污染。所以说,对于我国这种回收材料刚刚起步的时机,只要下定决心,积极采纳吸收国外先进的废材回收利用措施,并加以我国的实际国情消化吸收,研究创造出一套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完善的废料回收处理再利用制度,对我国建筑业未来发展所做的帮助将是无可估量的,而回收利用的潜力也将是巨大的。(作者单位:沈阳城市学院)
参考文献
[1]康永.柴海涛;外墙保温与建筑节能[J];上海建材;2010年06期
[2]王静;日本现代空间与材料表现(二)——日本钢铁建筑中的结构造型表现[J];建筑师;2010年03期
[3]李东.许铁铖;空间、制度、文化与历史叙述——新人文视野下传统聚落与民居建筑研究[J];建筑师;2011年03期
进入21世纪,产业技术发展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引发了产业竞争格局的重新“洗牌”,当今世界知名企业,无不推崇产业技术联盟(以下简称“产业联盟”)作为新时代的重要竞争手段,称之为“20世纪末最重要的组织创新”。我国的企业通过参与和创建各类产业联盟,充分融入全球化浪潮中,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围绕企业的需求组建了一批产业技术标准联盟、产业链联盟、市场联盟、研发合作联盟和中小企业联盟等。但由于运作时间短,缺少经验,大部分产业联盟层次不高,还停留在共同开发市场阶段,以生产联盟和营销联盟为主,并且很多联盟通过行政的力量建立,整体效率不高,因而成员企业分享的利益也有限,使得联盟无法持续发展下去。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产业联盟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提出促进我国产业联盟发展的一些建议。
一、产业联盟发展现状
我国产业联盟大部分集中在高新技术领域,尤以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最多,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组织形式,联盟对产业发展、企业成长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快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如:1998年,中国企业联合会数字电视产业联盟成立,2002年成立的TD-SCDMA产业联盟等,此外,在高新技术产业联盟迅猛发展的同时,一些传统产业也纷纷成立产业联盟,如:2005年11月成立的“天竹”纤维产业联盟就属于传统的纺织行业,其宗旨是联盟企业共同开发、经营“天竹”纤维及其下游产品。2006年4月在宁波成立的中国家居产业联盟,它是一个包括家居产业生产商、采购商、各大行业协会、广大媒体和知名中介机构在内的联盟组织,目的是构建更为完整的产业链。
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其占全国工业产值和实现利税的比例分别为60%和40%左右,提供约75%的就业机会,近年来,各地也在积极探索通过中小企业联盟的模式来推进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拓展生存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1.技术标准产业联盟
技术标准联盟的目标是制定产业技术标准,通过制定竞争性技术标 1 准,有利于新技术应用,有利于整个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利益。2003年6月,国内电子信息龙头企业联想、TCL、海信、康佳、长城、长虹、创维等领导成立了闪联技术标准产业联盟,制定了闪联技术标准,并领导闪联技术标准的发展升级。2.产业链产业联盟
创新产品的产业链往往难以依靠市场机制快速形成,它的市场竞争力依赖于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产业链联盟通过企业间合作促进创新产品上下游的配套,尽快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链。我国企业提出了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TD-SCDMA之后,2002年10月,由大唐电信、联想、普天、华为等八家单位发起成立TD-SCDMA产业联盟,有力促进了TD-SCDMA创新的商业化和产业化进程,目的是使整个系统,诸如芯片、系统设备、终端、应用、测试设备等同步推进。3.研发合作产业联盟
竞争的全球化要求企业不断缩短技术研发的周期,通过产品先发获得市场先机,研发联盟的目标是解决产业共性技术问题,集中产业力量加快成员企业进入市场的速度。2003年7月,由联想移动携同手机技术平台研发商、PDA芯片、模块设计等产业链环节的16家手机技术研发企业组成中关村手机产业联盟,旨在逐步形成中国手机产业的技术研发中心,从而加强北京地区手机厂商的竞争力。4.市场合作产业联盟
市场合作联盟的目标是共同开发市场,通过联合开拓创新产品的用户市场、联合采购降低产品成本、共用基础设施降低创新成本和通过网络互联实现需求方规模经济。如2002年10月,由航天长峰、时代集团等多家中关村医疗器械企业成立中关村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联盟,目的是采取代理销售或捆绑销售等手段促进企业产品销量。2005年3月,包括联想、方正、同方、紫光等21家知名IT企业成立了中关村IT服务业联盟,是中国第一个把IT服务业推向产业化的“服务航母”。5.中小企业产业联盟
中小企业联盟通过“动态联盟”的运作模式聚集社会各种资源,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前提,通过分享合作者的资源,利用已有的社会资源,快速响 2 应市场,分散风险,提升企业创造力和竞争力,完成超过其本身能力范围的工作,对中小企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03年11月由中关村国际环保产业促进中心牵头,联合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国家)建筑材料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等9家拥有技术研发、应用与推广实力的单位,在北京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关村城市污泥无害化产业联盟”。联盟通过技术整合、优势互补,完成污泥无害化技术的联合攻关,形成适于中国特点的以城市污泥处理技术研发、产品生产、应用、推广为一体的产业链发展模式
二、产业联盟发展的问题
我国产业联盟的合作层次普遍较低,除了少数几个产业联盟致力于推动技术标准的产业化以外,大部分产业联盟还停留在共同开发市场阶段,以生产联盟和营销联盟为主,并且很多联盟通过行政力量建立,整体效率不高,因而成员企业分享的利益也有限。此外,由于产业联盟起步较晚,又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造成我国联盟管理水平普遍较低,使得联盟无法持续发展下去。
1.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技术标准
由于运作时间短,缺少经验,因此目前除了TD-SCDMA、AVS等少数几个产业技术联盟致力于推动技术标准的产业化以外,许多产业联盟还停留在共同开发市场阶段,缺乏深层次的研发合作。另外,我国不少企业虽然对技术创新越来越重视,但多数企业研发投入低,没有自己的研发机构,缺乏自主的核心技术,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与欧美等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
2.产权明晰度不够,创新效率较低
产业联盟不是通过法律程序注册的经济实体,不具有法人资格,它有别于实体研究机构,原有《公司法》、《知识产权保护法》等法律在许多方面可能无法解决非实体组织产生的一些问题。由于在合作研发过程中形成的知识产权归属问题比较复杂,产权的模糊性大,极易产生纠纷,使得创业创新的效率低下。
3.内部联系松散,合作管理水平低
大多数产业联盟的内部联系过于松散,联盟内部的信息、知识资源缺 3 乏整合,协同效应远未发挥。最突出的表现是产学研之间缺乏协调,合作效果不明显,产业联盟的发展需要企业、大学、科研院所通力合作,但是我国目前产学研结合机制还不够完善,存在校企双方价值取向不一致等问题,双方未能找到很好的结合点,这直接影响了合作的效果。此外,产业联盟合作的管理水平低,在与国外高新技术企业建立的战略联盟中,我国企业也往往缺乏“战略学习”的意识。4.忽视无形资产的利益分配
在产业联盟运营过程中,除了联盟的利润可以分配之外,无形资产也是重要的利益分配来源。可供分配的无形资产是指技术创新联盟在原有无形资产的基础上进行改造而形成的无形资产以及全新创造的无形资产,如专利权、技术诀窍、商誉等。联盟利益分配机制一般都不会着重考虑无形资产的量化分配,因而应及时地予以调整。联盟利益分配机制只有综合考虑了产业联盟各成员在创造无形资产过程中所做的贡献,合理地确定各成员的分配数额,才能确保联盟的持续发展。5.跨国联盟数量少、效益低
国内现有产业联盟更多地停留在如何通过竞争,保护与发展民族工业上,这与当今国际通行的企业战略联盟理念相比有很大差距,而且跨国联盟总量仍然较少,而且合作层次较低。国内企业与跨国公司建立的战略联盟基本上是被动参与,即使是研发工作,也主要是针对我国市场的产品研发,而较高层次的战略联盟如企业技术联盟、虚拟企业联盟等形式则比较少见,因而无法参与标准的制订和技术的研发,因此通过联盟分享的利益有限。国外高新技术企业主要是以利润最大化和占领中国市场为战略目标,因此有意地控制了关键技术的扩散和转移,限制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学习。
三、产业联盟发展对策建议
推动我国产业联盟发展对促进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要通过组建各种适合各地区主导产业发展的产业技术联盟,集成产学研各方优势,并支持企业参与和成立跨国的产业技术联盟、与国外企业建立“动态联盟”等方式开展国际技术创新合作,针对国家战略产业发展的紧迫需求和技术瓶颈,实现产业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加快技术创新成果的商业 4 化运用。另外,还应加强对中小企业联盟的支持,学习借鉴欧美的成功经验,在资金、信息等方面给予中小企业更多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1.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
各地区应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及发展目标,制定企业联盟的有效范围,主动促进和组建产业联盟的发展,使不同产业、不同项目的企业联盟享有不同的各种优惠政策。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协调能力强和主要行业已形成了配合紧密的企业群体优势,对地方现有大中型国有企业的重组和实施战略联盟起到组织协调与指导作用。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下,按照战略联盟的思想,以合适的联盟方式优化组合成大集团,这样既可增强企业的活力,又能更好地发挥规模经济的作用,提高企业的整体国际竞争能力。
2.组建国内多企业协作式技术标准联盟
鉴于我国企业普遍缺乏核心专利的现状,应鼓励组建多企业协作式技术标准联盟,使标准成员之间应该在技术上互相鼓励,在次核心专利上,尽快发展出足够的覆盖性,提升与国外核心专利拥有者的谈判能力,应对外国跨国企业的咄咄攻势,在世界市场上赢得主动。积极促进我国技术标准联盟成员企业通过统一营销策略甚至是发展战略,积极吸引具有市场相当规模、具有重要品牌的协作伙伴,积累大规模“安装基础”,推进我国自主技术标准在国内得到充分使用,从而提高国内企业的产业地位和国际地位,影响国际技术标准的制定。
3.积极鼓励我国企业参与跨国多企业协作式技术标准联盟 鼓励企业参与跨国多企业协作式技术标准联盟,创造条件,冲破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掌握国际标准制定的垄断局面,把我国企业的一些意见和要求,充分反映到国际标准中去,学习和借鉴国外大企业在技术标准制定、管理和全球范围内推广的经验,选取一些具备实力的高技术项目,由我国主导制定技术标准。
4.整合人力、物力、财力,共享联盟核心能力
在产业联盟中,要解决联盟的人、财、物问题,首当其冲要解决的就是联盟CEO的问题,他必须是独立的,并且能熟练地从原来企业的管理角色中转变过来,并且要着手组建一支有开拓精神的、团结的、能力结构合理 5 的经理队伍和技术研究队伍。值得注意的是,联盟必须相对独立于各联盟方,联盟中的成员,从CEO到经理、研究人员、普通员工,从他们进入联盟起,就是独立于各联盟方的,也就是说,联盟要有其自己的一套运行、考核、激励、协调等机制,避免因受原企业的控制而出现出工不出勤等现象,从而提高技术创新的成功率。
5.优化法制环境,帮助企业改善条件,实现联盟技术扩散 进一步完善国内有关产业联盟的法律,协调产业联盟各方的关系,保护各方的合法权益,规范各方的行为,创造出一个更加有利于联盟运行的法制环境。同时各地区还应尽可能地提高技术水平,促进联盟技术扩散的效果,要从强大的技术基础,大量的人力资本,较高的努力程度,有效的组织能力,强大的信息技术系统和灵活的学习倾向等6个方面入手,帮助企业改善条件,优化环境,创造吸收的能力,实现联盟技术扩散溢出效应的最大化。
产业联盟的关键
目前构建联盟要走出一个误区,其目的应从分担风险、降低成本逐步转向提升创新力。产业联盟无疑是企业分担技术创新风险、降低研发成本的一条有效途径,但若仅从这一角度考虑联盟,合作结束后各方自身的创新能力可能仍未提高。应通过构建产业联盟,使企业间的资源进行水平式双向或多向流动,进而提高合作方的创新力。尤其是在目前产业分工越来越细的情况下,全球产业结构变化的重要趋势呈现为产业的全球布局和产业集群现象日益显著,单个企业的单一产品及业务应用等很难在市场上取得成功,要创新就必须打造产业链。
然而仅仅依靠市场机制难以快速形成新型产业链,产业链联盟则可以通过合作较快地促进产业链的演进与形成,通过构建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网络式联盟,实现由小范围联盟向网络化的产业链联盟转变。以TD-SCDMA为例,在标准提出之后,其商业化过程面临产业链的协调发展问题,要求整个系统同步推进,芯片、系统设备、终端、应用、测试设备等任何一个环节的滞后都会阻碍商业化步伐。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国内企业组建了TD-SCDMA产业联盟,有力地促进了TD-SCDMA创新的商业化进程。
与此同时,产业联盟的战略目标也应由区域化转向全球化。这里所指的全球化不仅意味着把区域性的技术合作推向全球性的技术联盟,而且意味着使合作后的产品由仅满足区域内消费者的需求,转向满足全球消费者的需求,即把市场推向全球化。从长远观点看,只有与区域外具有较强互补性或较强实力的企业进行联合,才可以争取同质产品在时间上的优势,从而进一步占据全球消费市场。
以全球电信业发展中最为成功的 GSM技术标准化联盟为例,其技术标准的开放性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这一联盟的竞争优势。与GSM相比,当时更具技术竞争优势的CDMA因为开放度低,最终在市场拓展方面处于落后。通过战略联盟内部的技术共享、技术标准的较高开放度及技术创新激励政策,GSM技术标准化联盟很好地解决了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标准化这一对矛盾,在国际竞争中成功地获得了世界移动通信市场的优势,在世界移动通信市场占居主导地位。
政府鼓励政策和产业联盟联系十分紧密,尤其追赶型国家政府更需要重视产业联盟。例如,20世纪80年代末,在韩国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初期,韩国的信息和通信部不顾国内部分电信运营商和设备供应商的反对,把CD-MA作为韩国的移动通信标准,并主持建立了由三星、LG及政府研究机构等组成的CDMA技术发展战略联盟,进而使韩国由电信技术落后国家迅速成为移动通信技术领先者。这为我们信息通信业今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同时更对政府如何准确把握市场及技术发展趋势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当前企业增强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与企业联合发展的重要组织方式,产业联盟借助企业的联合能在某一领域形成较大的合力和影响力,不但能为成员企业带来新的客户、市场和信息,也有助于企业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深,产业联盟将在全球范围内得以充分发展,并将继续显示出其强劲的生命力。产业联盟的理论分析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和市场是两种协调生产的主要资源配臵方式。在企业内部,生产依靠行政管理来协调。在企业外部,市场价格调节生产,生产的协调通过市场交易完成。实践中,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企业间组织,产业联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市场上为什么会出现产业联盟这种组织形式而不是通过企业或市场来解决问题呢?一些理论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产业联盟形成的原因。
外部性理论认为产业联盟是产业共性问题内部化的组织。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产业共性问题,产业联盟是外部性内部化的一种方式。在单个企业看来,产业共性问题是外部问题。随着企业对产业共性问题的重视,企业自觉建立产业联盟,产业共性问题就成为产业联盟的内部问题。当前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是政府政策与产业联盟的结合。外部性问题是政府政策的重要目标,政府通过制定支持产业联盟的政策解决产业共性问题常常可以取得较好效果。产业联盟是企业主导、市场导向组织,政府通过支持产业联盟来解决外部性问题往往比直接干预生产活动更加有效。
交易费用理论认为产业联盟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节省成本。科斯(Ronald.H.Coase)认为,企业和市场是两种可以互相替代的资源配臵方式,两种方式的运行都是有成本的,市场方式需要支付市场交易费用,企业方式需要支付企业组织费用。合理的企业边界处于“边际组织费用=边际交易费用”的均衡点。威廉姆森认为交易费用主要由交易过程的不确定性、资产的专用性、交易的经常性三个因素形成。产业联盟是介于企业和市场之间的一种资源配臵手段。在某些情况下,产业联盟可以减少市场的交易费用,也可以节省企业组织费用。例如,产业链合作产业联盟可以减少市场交易中专用性资产的不确定性,同时企业专业化分工可以避免公司内部投资带来的组织费用过大问题。
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产业联盟是企业获取外部资源的重要手段。企业本质上是资源的集合体,企业的资源具有“异质性”和“非完全流动性”两个重要特性,因而企业拥有稀有、独特、难以模仿的资源和能力,这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当企业遇到行业共性问题时,单个企业往往不具备解决问题的足够资源,包括:技术、市场、资本、知识产权、品牌、公共关系等等。产业联盟是企业共同投入资源解决产业共性问题的有效工具。
规模经济理论和范围经济理论认为产业联盟有助于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企业在有些情况下特别是在成长过程中,难以单独依靠自身力量达到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产业联盟可以帮助联盟内企业共同实现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如联盟成员通过联合采购、联合销售、联合开发或者共同投资基础设备等达到规模经济。产业联盟形成的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还具有一些特殊优势:企业可以集中在核心业务上,可以避免规模扩张带来的大企业病,可以保持多方面的灵活性等。
组织学习理论认为产业联盟是企业共同学习的平台。由于企业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越来越高,企业必须不断学习,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企业通过学习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以谋求竞争优势。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一国之内的企业在外部压力下开始寻求合作以提高竞争力。企业参加产业联盟的一个重要动因就是学习,包括联盟企业间的互相学习和联盟企业共同学习国外先进技术。
全球产业联盟兴起的原因
从上世纪中期开始,全球产业联盟呈快速发展趋势。产业联盟快速发展有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
(一)技术进步和全球化推动全球经济结构变化
技术进步和全球化是推动全球经济结构变化的两大引擎。全球经济结构变化表现出如下趋势特点:
市场层面的变化趋势。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市场竞争出现两个重要特点。一是本地市场竞争的全球化,即本地市场上本土企业要和全球跨国公司直接竞争。二是企业市场的全球化,即原来只在本土市场生存的企业越来越重视国际化经营,以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提高企业竞争力。
产业层面的变化趋势。区域产业集群现象日益突出,推动了产业的全球分工布局;产业链越来越长,产业分工越来越细,产业内部的合作越来越紧密;许多高新技术产业表现出技术和资本密集的特点,创新的投入大、风险高;技术的融合推动产业间的融合,即产业间出现技术共享、业务交叉、产品融合的趋势;技术标准对产业发展和企业竞争的影响越来越大。
企业层面的变化趋势。企业为应对全球化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在战略上越来越专注于核心竞争力,在业务上不断重组以提高公司的效率;企业的专业化发展趋势使得企业日益依赖整个产业的发展环境,企业在战略上表现出越来越强的外部化特征。
科技创新层面的变化趋势。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品研究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而且相互之间的转换周期越来越短,产、学、研之间的合作日益重要;发达国家推动建立全球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知识产权的竞争成为企业竞争乃至国家竞争的重要内容。
(二)经济结构变化导致产业共性问题日益突出
全球经济结构的变化导致产业共性问题日益突出,即单个企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整个产业的发展水平和产业的发展环境。产业共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共性技术的研发。全球化促使企业和政府重视联合研发共性技术。市场开放前,国内企业在共性技术上的竞争有利于产业技术进步。市场开放后,国内企业在共性技术上的重复投入可能降低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国际竞争促使各国开始重视联合研发共性技术。一些国家将共性技术研发作为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的重要内容。另外,技术进步的加快也促使企业重视联合研发共性技术以降低创新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
技术标准的制定。根据国际化标准(ISO)的定义,技术标准指“一种或一系列具有强制性要求或指导性功能,内容含有细节性技术要求和有关技术方案的文件,其目的是让相关的产品或者服务达到一定的安全标准或者进入市场的要求。”技术标准本身是公共产品,但是部分技术标准特别是信息产业的技术标准包含了大量知识产权,成为产业竞争的重要武器。技术标准涉及到复杂的利益关系,其形成过程中需要经过利益相关者的充分协商(依据国际标准化组织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在1991年联合发布的第二号指南(ISO/IEC Guide 2 1991)之《标准化和有关领域的通用术语及其定义》:“标准是为了所有有关方面的利益,特别是为了实现最佳的经济性,并适当考虑产品的使用条件与安全要求,在所有有关方面的协作下,进行有秩序的活动所制定并实施标准的过程”。
产业链配套。产业链配套指产业内企业通过产品上下游合作共同为用户提供产品或服务。由于产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技术越来越深,技术投资越来越大,单个企业没有力量完成整个产业链投资。产业链配套是发展中国家产业追赶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因为发达国家已经主导了产业链的发展,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创新产品必须与发达国家的成熟技术竞争,产品链相关企业投资的信心常常不足。
中小企业的市场门槛。中小企业的市场门槛指中小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获得生存的基本条件,包括企业是否达到必要的经济规模以完成规模采购或实现规模经济的生产或服务,企业是否具有必要的市场能力等等。本地市场竞争的全球化压缩了本地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境外市场的潜力也为本土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应对挑战和 11 机遇的关键是中小企业是否能跨越起码的市场门槛。新技术产业相关的社会规则。产业发展的社会规则指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关的社会规则,包括法律、法规和政府政策等。这些社会规则阻碍或促进产品的市场需求,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如一国只有制定了环境保护方面的法规或政策,社会组织和个人才会增加环境保护方面的投资,环境保护产业才能够发展起来。
产业共性问题对产业联盟产生了客观需求。由于单个企业缺乏解决产业共性问题的积极性或能力,产业共性问题只能由政府出面解决,或者由企业组成产业联盟来解决。政府政策与产业联盟相结合是重要发展趋势,即政府通过支持产业联盟的发展来促进产业创新。产业联盟是市场导向的组织,其效率比政府直接干预要高。
(三)政府政策的调整促进了产业联盟的兴起
在全球化背景下,许多国家政府对产业联盟产生了新的认识: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弱化了政府对市场垄断的担忧。由于全球产业竞争的加剧,政府开始重新认定市场垄断中“相关市场”的范围,市场范围的扩大促使政府放松了对合作创新的垄断管制,产业联盟的发展限制条件大幅减少。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促使政府更加关注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政府从提高本国产业竞争力的角度出发重视支持产业联盟,以解决产业发展的共性问题,特别是产业创新中的共性问题。
以美国为例。美国存在严格的反垄断法律体系,对产业联盟存在很大的限制作用。由于全球化的深入和国际竞争的加剧,美国认识到企业合作创新对提高美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性,并开始借鉴日本合作研发的经验。美国于1984年通过了《国家合作研究法》(NCRA),允许企业进行竞争前技术的合作研发。1993年又通过了《国家合作研究和生产法案》(NCRPA),实际是对前面法律进行修正并将范围扩展到生产领域。美国于2004年又增补了《标准开发组织促进法》(SDOAA),放松了对技术标准制定组织的反托拉斯限制。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对部分研发合作产业联盟进行了大力支持。如美国政府对半导体技术研发合作产业联盟(SEMATECH)给予了大量资助,并将该合作模式作为政府资助合作研发的模板。
当前我国产业联盟发展现状
上传时间:2007-10-19
上世纪90年代起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产业联盟发展迅猛,各种产业联盟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在中华大地。纵观近年来我国产业联盟的发展状况,主要呈现如下特点:
一、高新技术产业联盟发展迅猛
有关调查(钟书华,2000)显示,在我国企业技术联盟中,高新技术领域的开发占了63.4%,尤以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最多。
2005年5月10日,在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的指导下,由信息产业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CSIP)发起的中国Linux产业战略联盟在京正式成立。首批加入联盟的企业包括中科红旗、中标软件、新华科技、共创开源、拓林思、冲浪平台等Linux操作系统发行商以及方正、同方、神州龙芯、天融信、用友、金山、神州数码、东方通、武汉华工达梦、南昌先锋、全国政协机关等共计60余家企业或单位,涵盖了从硬件、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信息安全、应用软件提供商、用户、培训机构和媒体等产业链上的各重要环节的企业。中国Linux产业战略联盟成立目的,一方面是联合包括操作系统厂商、应用软件提供商、硬件设备提供商在内的各方,来推动Linux在中国的应用;另一方面是团结和协调各方力量,推动Linux参考平台的发展,建立完整的Linux产业链。联盟的成立将为Linux产业的相关企业提供一个沟通和合作的广阔平台,从而推动核心领域的技术攻关,促进Linux产品的推广和应用,加速产业发展模式的升级;联盟的成立可以让各界更多了解中国Linux产业,可以增进Linux产业与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的沟通,可以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到Linux产品的开发、应用和推广中来。
2005年11月,在北京成立的中国RFID产业联盟(中国信息产业商会射频识别与电子标签应用分会)——是在国家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的指导和中国信息产业商会的组织下,由实华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及300家中外IT企业联合发起成立的民间社团组织。目标是推动技术的推广及应用,并消除RFID应用的三重主要障碍:成本障碍,标准障碍,技术障碍,进而提升行业的竞争优势和国家的竞争优势,争取在市场 13 规模、技术水平、成本结构上赶超欧美、日韩等国家,塑造最具有发言权及影响力的,代表中国RFID行业的组织。与此同时,新材料、生物医药等行业产业联盟也在加速发展。
高新技术联盟发展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高新区涌现出大量产业联盟。以中关村为例,近年来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围绕原始创新的技术标准成立技术—产业联盟,已经成为中关村的一种新型产业组织形式。
2002年10月,TD-SCDMA产业联盟——由大唐电信、联想、普天、华为等八家单位发起成立,目前成员已发展到26家。目的是为了更快地推进TD-SCDMA的产业化进程,早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多厂家供货环境,并把企业平稳顺利地领进第三代移动通信市场。
2002年10月,中关村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联盟——由航天长峰、时代集团等十多家中关村医疗器械企业组成,目的是采取代理销售或捆绑销售等手段促进企业产品销量。
2002年12月,龙芯产业联盟——由中科院计算所、海尔集团、长城集团长软公司、中软股份、中科红旗、曙光集团、神州龙芯等国内七大厂商及科研机构发起成立,旨在推进龙芯技术的产业化。
2003年6月,闪联工作组——由联想集团、TCL集团、海信集团、长城集团、康佳集团等5家企业发起成立,目前已有23家成员单位,核心目标是制定出IGRS(信息设备资源共享协同服务)的标准协议。
2003年7月,中关村手机产业联盟——由联想移动携同手机技术平台研发商、PDA芯片、模块设计等产业链环节的16家手机技术研发企业组成,旨在逐步形成中国手机产业的技术研发中心从而加强北京地区手机厂商的竞争力。
2003年8月,新材料产业联盟——由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协会和北京新材料发展中心牵头成立,目的是让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并成为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
2004年8月,SCDMA产业联盟——由信威通信、大唐科技等11家单位发起成立,旨在推进SCDMA技术的产业化。
2004年9月,中关村清新空气产业联盟——由中关村国际环保产业促进中心牵头成立,目的是推进清新空气产业技术应用和发展、增强全民对室内空气健康的意识。
2005年2月,中关村下一代互联网产业联盟——由天地互连、清华比威、网通、长城战略咨询等11家企业发起成立,目的是推进中关村下一代互联网产业化进程,抢占下一代互联网市场先机。
2005年3月,中关村IT服务业联盟——包括联想、方正、同方、紫光等二十一家知名的IT企业,是中国第一个把IT服务业推向产业化的“服务航母”。
2005年4月,长风软件联盟——包括平台软件厂商、应用集成商以及第三方机构共20多家单位,旨在携国产软件企业打开以政府采购为首要目标的市场。
2005年5月,中关村创意产业联盟——包括中关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腾讯等70多家企业,目的是推动以科技和文化结合为基础的创意产业在中关村地发展,打造创意产业基地。
由上面时间表可见,自2002年底中关村首个产业联盟——TD-SCDMA产业联盟成立以来3年多的时间,中关村已经涌现出十多家产业联盟,分布在新材料、IT、环保等多个产业领域。这也反映出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联盟的迅猛发展。
二、行业分布逐渐多元化
在高新技术产业联盟迅猛发展的同时,一些传统产业也纷纷成立产业联盟。例如:2005年11月成立的“天竹”纤维产业联盟就属于传统的纺织行业。其宗旨是联盟企业共同开发、经营“天竹”纤维及其下游产品,以达到联盟企业间的优势资源互补,促进联盟成员的自身发展及相关产业的繁荣。联盟的目标是以联盟企业为核心,联合国内相关产业及科研院所共同开发“天竹”纤维及其下游产品,达到共同推动整体市场不断增大,有效扩大联盟成员在产业链上不同层次的市场份额、行业用户的有效规模化应用以及保持产品的高附加值,延长其生命周期,做大、做强、做优“天竹”纤维产业。
再如2006年4月在宁波成立的中国家居产业联盟,它是一个包括家居产业生产商、采购商、各大行业协会、广大媒体和知名中介机构在内的联盟组织。该联盟的成立对实现资源、资本、资讯的共享,构建更为完整的产业链有着深层次的意义,它将为中国家居产业的发展搭建广阔平台,成为中国家居产业服务机构的代表,进一步完善我国家居产业链,进而有力地促进中国家居产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产业联盟已涉及通信、电子材料、生物技术、石油化工、汽车制造、食品制造等多个行业,并且在不断地扩展。行业分布多元化将成为我国产业联盟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跨国联盟逐步增多
2010/10/11/
我们走进达人的家里,处处都让我们感觉到时尚气息,不管是整体设计还是摆放方式,都让我们感觉很舒服。一些小家电成为家居和厨房重要的装饰品,豆浆机、剃须刀、电吹风,这些小家电的摆放方式也可影响家居品味。究竟时尚的装修还应该配备那些小家电呢?未来小家电的流行趋势你知道么?
趋势之一:规模化趋势
面对国内大家电企业对于小家电业务战略视角的改变,以及跨国公司如伊莱克斯、飞利浦、松下等把国外小家电领域的经验移植到中国,加快了本土化运作进程的背景,在小家电领域有先行之利的企业和市场基础的企业必然有两种选择,其中一种就是规模化,形成产品品项的规模优势和形成成本的规模优势,以阻止对手的拓展机会。这一领域的代表首先必是年销40亿小家电规模的美的。美的集团旗下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借成立十周年之机亦宣布,将在电饭煲、电磁炉、电热水壶、电炖锅等领域推出一系列新品,大规模扩张。这一趋势亦使新一轮的价格战在所难免。国内的生活小家电正朝着普及化、时尚快捷、创新节能的方向去发展。
趋势之二:专一化趋势
应对多家资本力量纷纷涌入厨房小家电的背景,除了规模化策略之外,无疑就是专一化策略。九阳豆浆机的成功首先就是得益于这一策略的坚定执行,当然九阳目前已经加速拓宽电磁炉等产品线。不过这一策略仍将会为更多的新进入厨房小家电的企业所采用。有亚洲电磁炉品牌之称的正夫人如果要想在国内市场有所建树,必得将此策略发挥得淋漓尽致。
趋势之三:技术研发趋势
不少的大家电进入小家电特别是厨房小家电领域采用的是OEM贴牌生产的方式,当把厨房小家电业务进入战略性业务单元后首先就将重视技术研发,以改变产品同质化的现象,同时厨房小家电创意为先,特别强调新功能新造型。由此技术研发的将是厨房小家电业务决胜终端的预埋管道。这一方面的代表作如技术型的科龙公司投资近800万元建成检测中心,可谓大家电企业战略运做小家电后的一大体现。又比如老板电器在炊具业务正式上市之前已经花了两年时间对该行业的市场及消费需求进行了充分的调查研究,然后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潜心研发新一代炊具产品,一上市即推出拥有相当的技术优势的乐厨系列电饭煲和电压力煲两大类共20种新品亦可见一斑。后期跟进的可能还有TCL等更多的大家电企
业。与此同时,厨房小家电门类不少,决定了OEM的需求必将持续存在,技术研发的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OEM的弊端。
趋势之四:同源产品整合趋势
在发达国家平均每户拥有小家电30-40件,而在中国每户仅有几件。厨房小家电市场的繁荣实质上也是户均小家电拥有率提升的过程。人们对厨房小家电的要求将不会仅仅满足于功能新颖造型美观,同时还会要求与厨房的整体环境相匹配,让厨房看起来更加美观舒适视觉一体化,这就不单单是厨房小家电本身的风格了。这种市场消费基础为在厨房产品领域滚打已久的品牌企业特别是传统明火炊具业的企业带来了体现差异化优势的机会。
这一方面的代表如苏泊尔、双喜、爱仕达等原先在各类明火炊具方面具有领先优势的企业。国内炊具品牌苏泊尔在短短的时间内将电饭煲、电磁炉等产品运做到行业前列,就体现了这种同源产品结合、同源研发成果共享、同源渠道优势资源共享、品牌同源价值共享的成果,这一趋势将是一支有生的力量,因为谁都希望厨房干干净净而不是品牌简单堆积的大杂脍。
趋势之五:纵向整合营销趋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研究所家电市场研究组和北京顾能市场调研中心完成的《2003年中国城市整体厨房市场研究咨询报告》披露,未来3年中国整体厨房产品的潜在市场规模价值780亿元。整体厨房是指橱具、电器、燃气具三位一体的现代化厨房。其中电器部分主要包括冰箱、灶具、烤箱、微波炉、排油烟机、洗碗机、热水器、电饭煲等,有不少是厨房小家电。
这一基础带来了两种类别的整合营销趋势:一是不少整体厨房生产厂家并不生产厨房小家电,他们需要采购品质优异的产品成为其产品的组成部分。二是该类产品自建连锁销售终端的比较多,引进名牌厨房小家电品牌联合销售为消费者提供便利度,从服务角度提升能力有利于自身的发展。由于该渠道是厨房小家电产品有效目标消费者构成的因素,该种营销模式亦能为厨房小家电品牌厂商所赞成。
趋势之六:横向整合营销趋势
目前的厨房小家电业的决胜除了研发优势决胜、成本优势决胜、市场网络的管理优势决胜外,主要在于终端决胜,多少显得有些营销乏术。厨房小家电领域尽管国际品牌不少,如飞利浦、松下、博朗、伊莱克斯、LG、三洋、好运达、特福、象印、ACA等,但在厨电领域并未取得强势成果。厨房小家电板块六大品类除部分产品外,多数还有一个市场认知接受的过程,如食品加工类的搅拌机、干磨器等,饮料类的咖啡壶、泡茶机等,早餐类最为集中,如多士炉、三明治炉、电烤箱等,休闲类的电炸锅等,即便最为大众所熟悉的烹煮类的电磁炉也是近一两年才为市场正式接受。生活必须程度最高的当属于清洁类,如,洗碗机、排油烟机、消毒柜等,也是市场认知度最高的领域。这种产品认知构成特点也就意味着厨房小家电是一个认知接受蜕变集中度非常高的领域,其发展过程的快捷程度
取决于“普通家庭对于小家电的需求从奢侈品转向同意小家电是一种时尚的代表、一种品位生活方式”的转移速度。这种转移速度取决于三个市场的沟通,一个是一般消费市场的沟通,一个是房地产市场带来年均260万户的新迁居民市场的沟通,一个是每年1000万对结婚人数的婚庆市场的沟通,而后两个市场构成的往往是直接效用人群。与房地产市场和婚庆市场的整合营销技术的研究应用,将是厨房小家电领域特别是后来者突破市场壁垒的有效选择。
趋势之七:市场区域集中趋势
有人统计,发达国家小家电产品品种与国内之比为2:1(近200种VS不到100种),小家电市场的繁荣必将是一个不断引进和研发产品品种的过程。厨房小家电尤其如此。厨房小家电六个品类当中有不少都还有一个市场认知接受的过程,其随着产品品类与生活必须程度及其认知程度的界限,市场开发过程亦将呈现区域销售依次滚动的过程,将随之呈现区域集中趋势(有业内人士统计,北京、上海和广州三个城市就占了小家电市场约60%的市场份额)。厨房小家电区域进程按照产品生活必须程度从低到高依次如下:一级市场主要是以广州为代表的珠江三角洲城市及以上海为代表的长江三角洲城市和京津地区,二级市场主要以青岛、大连、福州、厦门、重庆等有代表性的大城市为主,三级市场是部分省会城市和较为发达地区的中等城市。
趋势之八:新品牌纷呈趋势
“贴牌生产,为他人作嫁衣”的OEM业在国内多个行业都有大量的分布。我国拥有青岛、顺德、慈溪三大家电制造基地,各类小家电生产企业多达数千家,仅广东顺德一地就有1000多家,是从事厨房小家电领域OEM作业最多的地方。这些企业当中有不少实力雄厚,形成了小家电生产的深度配套加工产业链,绝大多数零配件自行生产配套,替国际品牌做OEM使它们拥有与全球同步的技术创新优势、产品品质优势、规模优势和市场价格杀伤力。比如东菱生产的面包机、咖啡机、电热水煲三大产品,在全球西式厨房小家电市场上全球占有率分别达50%、40%、70%,微波炉出口量已进入全国前四位。还有亿龙、德昕等众多品牌。东菱聘请著名影星徐静蕾作为小家电产品的品牌代言人就为这种趋势做了最好的注脚。厨房小家电领域缺少行业公认领导品牌的市场基础也为这一趋势提供了最好的动能。
趋势之九:重视品牌定位趋势
目前的厨房小家电大多重视产品功能而比较少的关注品牌,而其要崛起必定逐步从大乱走向大治,不仅要倡导厨房小家电与生活品质密切相关,更要倡导一种生活方式,以吸引消费者关注和共鸣,借以推荐新的产品门类,没有共鸣消费者就不会掏腰包。为满足不同的消费群体口味和不同的生活方式的沟通,提纯提高品牌及其副品牌的形象定位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在此基础上将“品牌形象”、“产品功能”、“产品外观”、“产品价格”和“售后服务”融为一体将是下一阶段厨房小家电决胜的关键。以此优势资源的建立,合并研发优势、成本优势、市场网络的管理优势,才更易引起商家对你的品牌产生积极性从而更多占有市场份额。
趋势之十:等量淘汰趋势
【我国中小学教育市场未来发展趋势】推荐阅读:
我国豆制品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11-23
我国酒店发展趋势07-09
我国军事发展趋势10-21
我国化妆品行业市场竞争趋势分析09-18
9.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趋势06-08
我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11-08
我国连锁超市现状与发展趋势06-07
小学教师未来发展趋势09-16
我国茶叶深加工现状及发展趋势11-25
浅析我国物业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