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相机广告词

2025-01-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照相机广告词

照相机广告词 篇1

一台常规的摄像机价格高达4000万日元, 而佳能5D2的价格只要30万日元, 差价达到了100倍。价格虽然相差百倍, 画质和感光效果却是大幅度提升。佳能5D2采用35mm全画幅感光器比胶片的35mm全画幅还要大一倍, 更大的画幅带来了更大广角和更浅的景深, 也带来了更好的画质, 这在以前的视频短片制作中是不曾想象的。佳能5D2的感光度高达12800, 更高的感光度可以带来更有意思的夜晚、暗光拍摄手法, 靠一只烛光、或者一堆火, 就可以点亮环境, 而不需要架设额外的场内环境光。在操作性方面, 佳能5D2同样占据巨大优势。一台佳能5D Mark II的重量是1.5kg, 这还是带24-105L镜头后的重量, 一台传统的胶片摄影机重量在15-30kg左右, 还需要有导轨和两三个人共同来操作, 这就限制了操作上的便利性。比如要拍一个车内视角, 传统方法是把车内后座拆掉, 将摄影机架进去, 现在只要用独脚架将佳能5D Mark II固定在前排座椅之间就可以了。佳能5D2有如此高的性能, 工作流程却是十分简单。传统影片拍完后的剪辑, 需要经过校色、粗剪、精剪等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 用数码单反相机拍摄的视频短片可以实时查看, 并可以很快的导入到电脑中。

佳能5D2虽然有诸多优势, 但不表示佳能5D2单反相机就是十全十美的, 佳能数码相机在视频广告拍摄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点。

1 佳能5D2单方相机在视频广告拍摄中的不足

1.1 佳能5D2单反数码相机缺少拍摄视频的附件装置

单反数码相机的发明和应用大大改变了高清视频拍摄的现状, 满足了消费者进行简单、快捷的拍摄要求。高清晰的画质和画面、景深的表现功能加上佳能单反相机拍摄的视频效果色彩浓郁, 更接近胶片的效果, 不少创作人士已经开始使用单反相机来进行创作拍摄工作了。但是作为相机, 佳能5D2数码单反相机还是不能完全替代摄像机的功能, 进行完美的视频拍摄工作:相机的体型限制制约了佳能5D2单反数码相机进行高品质的视频拍摄, 佳能5D2单反数码相机在出厂时没有加装一些视频拍摄的附件, 使得佳能单反数码相机不能更加稳定和精确的完成移动、变焦和对焦任务。加上如今国内很少有这方面附件的售卖, 国外拍摄附件价格的昂贵, 消费者购买渠道的有限, 一般消费者很难完成单反数码相机的附件装置任务, 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单反数码相机的普及使用, 而且还影响了佳能5D2单反数码相机在视频广告拍摄中的拓展空间。

1.2 佳能5D2单反数码相机在视频广告拍摄中追焦和散热功能不足

超高的性能能够让佳能5D2单反数码相机的消费者及时捕捉美的瞬间、定格美的画面, 灵活的系统控制设计方式、实用的功能配置、优质的图像处理器、高像素、高感光的良好画质、全高清的摄像功能、优秀的视频画像质量、无可挑剔的手感、做工和成像使得佳能5D2单反数码相机在市场上赢得了绝对的占有率。全高清的拍摄效果让消费者更倾向于利用佳能5D2单反数码相机拍摄简单的广告视频, 但是, 这些优势并不代表着佳能5D2单反数码相机就完全没有弱点。

首先, 佳能数码单反相机在追焦方面对广告视频的拍摄就有很大限制, 单反相机在自动对焦时需要靠光暗的对比或进行自动测光来实现的, 但是光线的时暗时光的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数码相机的自动对焦、浪费捕捉瞬间画面的时间, 所以佳能5D2单反数码相机在进行广告视频拍摄中基本不用自动对焦, 一般都是人工的手动追焦拍摄的。追焦拍摄需要拍摄者具有较高的拍摄技术, 追焦技术的高要求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佳能5D2单反数码相机进行广告视频的拍摄。其次, 在进行广告视频拍摄过程中, 视频过热已经引起了许多消费者的反应, 散热功能不足、拍摄发热过快制约了佳能5D2单反数码相机的视频广告拍摄。

1.3 佳能5D2单反数码相机无法完成长时版本的视频广告拍摄任务

相对较低的视频拍摄成本, 方便简捷的携带方式, 简单快速的操作方式让佳能5D2单反数码相机在进行视频广告拍摄时受到青睐。佳能5D2很适合于一般广告公司拍低成本的影视广告片, 而对于大的专业的影视广告公司而言, 也可拍小样片, 尤其可作前期模特包括服装试镜、外景踩点采集等, 更可用小样片参加电影胶片拍摄的大中型规模的影视广告竞标, 比二维平面的静态的手绘的电视广告故事板强多了。但是相机始终不可能完全代替摄影机进行视频拍摄, 总体来说, 佳能5D2单方数码相机比较适合于广告公司逐秒慢拍5到30秒的创意广告片, 而替代电视摄像机进行长时拍摄则会有很大难度。

2 如何完善佳能5D2单反相机视频广告拍摄的不足

2.1 安装附件, 完善佳能5D2单反数码相机的拍摄过程

一部好的视频广告作品不仅需要创作人士具有可靠的摄影技术, 还需要完备的摄影装置。要想弥补佳能5D2单反数码相机在装备附件中的不足, 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首先, 佳能制造商可以通过增加相机产品的附加值来提供完备的附件装置给消费者, 减轻消费者进行在配置的负担, 使消费者能够更容易的进行视频广告的拍摄创作。其次, 我国应该增加单反相机附件装置的售卖渠道, 扩到国内附件装置的出售, 控制外来的相机附件装置的价格。拥有完备的附件装置, 佳能5D2单方数码相机在视频广告的拍摄中将会更容易的进行。

2.2 弥补不足, 全力改进佳能5D2单反数码相机的追焦和散热功能

追焦和散热功能的不足是当下多数单反数码相机面临的问题, 佳能5D2单反数码相机要想在相机行业立于不败之地, 就必须突破这两大难关:首先, 单反数码相机可以通过运用单个镜头的时间尽量缩短, 以降低追焦的难度, 后期在合成为一部完整的视频;其次, 单反数码相机制造商应该着力改进佳能5D2单反数码相机的散热功能, 降低相机的发热。突破追焦和散热两大难题将使佳能5D2单反数码相机更科学的进行视频广告的拍摄, 将让佳能单反数码相机立于相机行业的领先地位。

2.3 扬长避短, 尽可能利用佳能5D2单反数码相机的优势功能

佳能5D2单反数码相机以其独有的全高清、优化质、强表现、便捷性的特征优势在相机行业中处于领头军的地位。相机的局限使佳能5D2单反数码相机不能拍摄长时版本的视频广告, 这样的限制所有单反相机都不可避免, 所以佳能5D2单反相机应该从自身的优势出发, 注重拍摄低成本的广告视频并加上后期的精心制作, 着重拍摄5到10秒的广告视频、小样片的广告视频、为较大的广告视频做前期的准备工作。扬长避短, 发挥佳能5D2单反数码相机的独特优势, 用来弥补其不能拍摄长时版本视频广告的不足, 这样佳能5D2单反数码相机仍然可以在广告视频的拍摄中发挥重要作用。

总而言之, 佳能5D2单反数码相机为人类的科技进步、文明发展、丰富生活发挥了不可代替的作用。虽然佳能5D2单反数码相机在广告视频的拍摄过程中不能完全与专业的摄影机相媲美, 但是它在视频广告拍摄中的独特优势作用仍然是不可忽视的。通过安装附件, 弥补不足, 扬长避短来完善佳能5D2单反数码单机的功能, 使佳能5D2单反数码相机为相机行业在广告视频的拍摄中发挥更加显著地作用。

摘要:以佳能5D2单反相机为代表, 分析其优点, 并指出了单反相机在视频广告拍摄中存在的附件配置装置、追焦散热功能、长时版本拍摄限制方面的问题, 并着重从配置附件装备、改进散热追焦功能、优势利用等方面介绍了相关改进措施及其具体应用。

关键词:佳能5D2单反相机,视频广告,应用趋势

参考文献

[1]张丹丹.单反相机的视频广告拍摄[J].广告视频, 2011, (5) .

[2]杨秀梅.佳能数码相机大全[J].数码相机, 2010, (2) .

关于照相馆的宣传广告词 篇2

2. 活在当下,爱在千秋。

3. 雕刻幸福时光,只留最美的你。

4. 当仁不让,虹满天下。

5. 打印精彩,留住永恒。

6. 那一屡微笑与印象,纸得珍藏。

7. 定格瞬间,回忆永远。

8. 当虹科技,当然精彩。

9. 当虹心相悦,精彩心相印。

10. 一个微笑,一生珍藏。

11. 精彩一瞬间,回味无纸境。

12. 只要不被你遗失,它会伴你回忆一生。

13. 不做精品,只做经典。

14. 我们将美好瞬间一起打印相册里去了。

运动相机广告语 篇3

2、运动与你同在。

3、运动相机,风一样的梦想。

4、精彩瞬间掌控一生。

5、相随心动,定格瞬间。

6、hold住,就是爱!

7、睛彩视界,有你掌控。

8、走一走,动一动,看一看。

9、引领4G时代,记录动人时刻。

10、心随我动“I with heart”!

11、360°无限记录,你身边的世界。

12、我能看见你在运动。

13、记录生活,分享快乐!

14、记忆你每一段人生的`精彩瞬间。

15、运动相机,开创一个时代。

16、you win me over!我为你倾情!

17、引领4G时代,轻松记录你的动人时刻。

18、随身、随时、随处!运动相机,拍摄自己的纪录片!

19、与你相随,尽显行走的风景。

20、我的世界,随你而动。

21、here I am 与世界同在。

22、博大精深,星光璀璨。

23、RUN AND FUN 快乐伴随运动。

24、航拍?错!放手去航行吧!让运动相机替你拍摄!

25、运动相机,再酷一点。

26、现在开始wWw.jiNTang114.ORg直播。

27、把世界拍进手里。

28、运动生活,相机随行。

29、因为有你所以记忆更加清晰。

30、随动随拍,畅享自在。

31、相信我,这不是抓拍!

32、来我看得到“To I see”!

33、运动相机,随动随播。

34、无论何时何地,总能为你记录真实,留下感动。

35、让运动更精彩。

36、运动相机,美好此刻永恒。

37、4G生活,只待体验,创造你的无限魅力。

38、为你的人生轨迹烙上永恒的时间印迹,成为存在于世的影像传承!

39、运动相机,让我无法淡定。

40、众享随拍,自由自在。

41、运动相机,我动我时尚!

42、动起来,留住你的美。

43、我的极限,让你看好。

44、心随你动,定格时间。

45、时时刻刻,留下精彩。

46、分享动感瞬间。

47、见证最美时光!

48、网络运动明星的诞生。

49、捕风捉影,注定您赢!

佳能相机的广告策划书 篇4

从宏观上看,近几年数码相机市场发展的最主要思路是不断细分化,其最明显的表现体现在以下两方面——入门单反相机从单反相机中细分出来,便携长焦相机从长焦相机中细分出来,从而形成了两条在数码相机发展初期未曾出现的产品线。产品线的细分意味着市场容量的扩张,也意味着个性化需求的出现。根据日本相机影像器材工业协会CIPA的统计,虽然金融危机的影响并未消除,但10月全球数码相机生产量仍比去年同期高出4.2%,从这一趋势来讲,数码相机市场仍然会处于细分化的一个阶段。

佳能单反策划书篇二

数码照相机造型设计的情感化表现 篇5

一切创意都要变成产品, 一切产品造型具有创意才能触动人心。在信息时代, 在创意时代, 新颖的点子, 才能给产品无限的竞争力。本栏目将刊发关于各类产品设计的研究。

前言

照相机自1839年由法国人发明以来, 已经走过了将近200年的发展道路。在这200年里, 照相机走过了从黑白到彩色, 从纯光学、机械架构演变为光学、机械、电子三位一体, 从传统银盐胶片发展到今天的以数字存储器作为记录媒介[1]。1969年美国贝尔研究所的鲍尔和史密斯宣布发明“CCD” (电荷耦合元件) 正式标志着相机产业向数字化领域的全新发展。

照相机的造型设计也随着技术的更替发生着改变, 从继承到创新, 并随着审美和市场的作用, 在设计理念上呈现出高技术与高情感的结合, 造型风格多元化、装饰感性化、整体简洁化和形态有机化以及材料高科技化的方向发展。

所谓产品设计的情感化表现就是指在产品具有使用功能的基础上, 赋予产品情感内涵, 使得产品能表达—种情感, 这种情感能正确地传达给人并且与人类的情感形成共鸣, 进而触动人们的情感世界, 同时也促使人们接受和喜爱此种产品。

一、数码相机造型情感化表现的诱导因素

(一) 社会、文化因素

自2O世纪40年代以来, 一些西方学者对现代科学和技术理性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他们呼吁人们起来打破理性和科技的役使, 提倡人性的解放和对自然的亲近, 呵护人类自身的情感需要。在现代主义用民主的方式共享科技成果来填平社会差距的理念下, 其实也忽视了人自身的差异性——情感是多样的, 需求也必定是多样的, 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的趋势。后现代主义在民主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个体性实际需要, 各种新的思潮、新的审美都纷纷通过物的方式呈现出来以适合大众文化的多样性需求。

(二) 经济因素

从总体上看, 数码相机在市场的驱动下已经发展到两大种群 (如图1) :一类是专业级数码单反相机, 这部分消费者是专家级的用户, 具有良好的判断和操作能力, 是理性的需求, 相机设计必须是理性的;第二类是家用的, 这类消费者都是入门级的水平, 对相机的技术判断没有全面的能力, 他们的审美并不受到技术的影响, 更多地从品牌和造型的角度获得审美, 对于产品的认识是感性的, 这类数码相机在产业中占有绝大的市场。美国市场营销专家菲利普·科特勒在《市场营销管理》中把人们的消费行为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量的消费阶段;第二是质的消费阶段;第三是感性的消费阶段。在第三阶段中, 消费者所看重的不再是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而是与自己关系密切的程度, 他们购买商品是为了满足情感上的渴求, 或他们追求某种特定商品与理想中的自我概念的吻合。

(三) 技术因素

从工作原理技术角度来分析, 传统相机机械结构使得机械能量的传递是钢性的和线性的, 最佳的机械构造是机械效能的最大化表现, 也是最美的形式[2]。微电子技术直接给数码相机造型提供了自由的可能性, 电能的流动和作用是柔性的和非线性的, 其效能基本不受影响, 这样就可以打破机械装置的固定模式, 因此在造型上更加自由。如SONY的F系列照相机 (如图2) , 特别强调镜头装置, 镜头可以纵向转动, 呈现出一种另类的种属特点和非凡的操作体验。技术在加工工艺和材料上有了显著的进化, 防静电涂层处理, 镁合金和工程塑料, 使相机重量下降, 适用环境扩大等。特别是家用便携式相机 (卡片机) 的设计, 更是把技术对造型的支持发挥到了极致, 一系列高技术的集成成就了具有自己技术特点的形式基因。

(四) 审美的因素

在内涵上, 传统相机之美在于紧密的机械装置和精确的操作控制, 展现了人类制造技术的成熟。数码相机之美在于高超的及时成像效果和合理的人机关系, 以及加工工艺的精细。在风格上, 机械相机由于受到当时主流的审美趋向和技术制约, 具有现代主义的典型特征:几何化, 形式表现功能, 直线, 简单棱角, 黑白和金属色。在这种理性审美之下, 机器具有绝对中心的地位, 人只是机器的操作者, 必须符合相机的各种物理界面关系[3]。数码相机由于技术提供的可能性, 一反理性的造型方式, 采用了大量的有机形、曲面和多彩的表现元素, 强烈地在继承的基础上体现了形式表现情绪的造型理念。

二、数码相机造型情感化表现

相机造型的设计最初受到画家的画箱的影响, 就有了方盒形式, 主要缘由是当初没有感光技术而效仿绘画取得更为精确的图像。到后来从湿板到干板、从胶片到胶卷, 再到数字感光一直没有脱离盒式造型。近年来, 数码相机更新换代速度明显加快, 由于在技术上的差别越来越小, 对于家用用户市场来说, 技术的差别并不显得绝对重要, 但外型设计和品牌文化的重要性就日益显著。时下数码相机造型设计情感化表现呈现出四个方向。

(一) 新简洁 (New Simple) 主义

新简洁主义是以简约、时尚和追求幸福的细节为设计理念, 创造一种高效率的生活追求和追求一种新波普的社会态度[4]。通常新简洁主义的产品造型趋于在感性需求的基础上刻意追求理性化的形式, 是刻意表现的理性主义。打破了功能主义对于形式的依赖性后, 由于微电化技术的发展使得相机的造型有了很大的灵活性。以佳能IXUS系列相机和SONY“T”系列为例, 形态优雅, 色彩诱人, 加工精良, 细节出众, 操控简单流畅, 特别是最新的SONY的T77使用了全触屏技术, 简洁到无按钮, 整体造型更加统一。高科技使得人人都是摄影家, 创造出崭新而富有价值的理念、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 使用者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心理的主动性, 摄影体验更加富有情感。

(二) 高情感化 (High Emotional)

当技术因素对设计物化有了保障时, 决定产品在市场中成败关键的因素就是用产品所具有的感性魅力去打动和抓住消费者的心。因此在照相机的使用功能日趋完善的今天, 现代人对相机的要求更注重它的时尚、美感、个性化、象征性等精神因素。高情感的附加价值物化在实际造型当中。与传统相机相比, 高情感化造型设计主要是打破直线化、几何形和色彩单一的造型特点, 取而代之的是相反的造型元素, 目的是让使用者获得情感回报。设计中高情感价值的实现首先要准确把握使用者, 即人类的真实需求——发掘生活在这个不断变化的物质社会中人们的新感受。在专业相机设计理念上强调理性并有亲和力, 提高人机和谐并注重操作体验, 如传统相机的胶卷舱、取景窗和镜头三部分的造型连接和视觉过渡非常生硬, 缺乏连接和整体统一, 造型的有机性不强, 给人感觉冷漠。情感化设计使得从五棱镜顶部到两个肩的区域具有丰富的曲面并光滑地过渡, 使相机造型看上去需要“糅合与亲和”, 内金外塑、内刚外柔的主体材料打消了手与金属的情感隔阂, 既保证了手感的温润又具有高强度的抗震与防风雨的本性 (如图3) 。

(三) 复古主义

简单地说复古主义就是再设计 (Redesign) 历史经典造型的现代版本[5]。复古主义实际上是一种对经典事物的回忆和对过往情绪的怀念, 是一种对现代心灵失衡的补缺的自我需要, 在设计定位时将更多地注重个体性与差异性、传统性和现代性的结合。如Ricoh的GX系列和徕卡D&M系列相机, 就是在过去的经典中汲取灵感用现代的形式表现。时尚对于经典是从来不拒绝的, 在建筑、服装设计上似乎有着巨大的魔力, 反复重演着经典的故事。

(四) 家族化特征 (F a m i l ycharacteristic)

就造型设计而言, 造型设计特征同样伴随设计过程和市场演变, 逐步展开并丰富起来, 这种造型设计特征在设计过程中的传递和变异, 与遗传学中基因遗传与进化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造型基因不仅可以通过设计把造型的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造型, 而且还可以使造型特征信息得到表达, 从而形成产品家族化、种族化。家族化的模式实际上运用了生物进化的理论, 使产品在市场环境的优胜劣汰的竞争中不断进化, 不断积累与社会的联系和消费者的情感, 从而唤起最大的情感共鸣。

总结

以上通过因果的分析可以看出, 物化在造型的高情感价值实际上是人的物化与物的人化的统一。人类的设计造物总是体现了一定时期人们的审美意识、伦理道德、历史文化和情感等精神因素, 这是物的“人化”。作为人类生活方式载体的人造物自然承担了一部分对人类精神的承载和表达功能, 这便是人的“物化”。人化与物化构成了人与设计造物的互动关系, 而不论是人化或物化都无法否认情感价值存在的重要性。借助于人类情感价值的抒发, 设计物才不至于陷入对技术的盲目崇拜和过度失控的物化之中。

参考文献

[1]吴炜摄影发展图史[M].长春:吉林摄影出版社, 2006

[2]钱元凯.摄影光学和镜头[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 2005

[3]何人可.工业设计史[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0

[4][美]戴维森 (Davidson) 著.张林华译.新简单主义:简约、时尚、幸福的细节[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5

照相机 篇6

知识目标

1.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2.的原理

能力目标

1.培养实验能力

通过正确组装、调整实验仪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2.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通过对凸透镜成像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并用列表的方法归纳出凸透镜成放大或缩小、正立或倒立、实像或虚像的条件.

3.培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利用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用作图法解决凸透镜的成像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原理的分析逐步培养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观察与实验,就像和影、实像与虚像的成因,初步学习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

分析,就是对各种相关现象分别进行研究,找出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找出最主要、最本质、带决定性的因素.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把通过对各种现象分析得到的结论以及相关因素联系起来进行研究从而得到较为完整的认识.例如对实像、虚像的认识是在分析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三种情况)的基础上,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是由光形成,有光进入眼睛引起人们的视觉,因而与影有着本质的不同.但它们的不同点是,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形成,虚像是由反射(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因而决定了它们的显像方法也不相同.这就是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综合指导下的分析.在物理学习中,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离不开分析与综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将有助于今后的学习.

德育目标

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以及对其成像规律的分析有意识地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通过的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的使用,使学生会用去拍自然风景名

胜,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既是上节内容《光的折射》基础上的应用讲述,又是第四节课《幻灯机放大镜》的对比课.重点是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教学.教材首先安排学生做实验,观察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情况和条件.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条件.并说明这个像是物体射向凸透镜的光通过凸透镜会聚成的,是实像.然后在此基础上讲的原理.说明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卷相当于光屏,被拍摄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所以在胶卷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最后简单介绍了调焦、选择光圈等知识和上的这些重要组成部分,增加学生的实际知识.

教法建议

本节是学生通过探索性实验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而理解它的应用,因此,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建议为实验法、讨论法、探索法.

教学设计示例

一、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教学说明

1.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一个连续的变化过程,让学生从这一物理现象变化全过程的高度来分析这一物理现象,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认识.

2.由于本实验要求学生同时观察和考虑的内容比较多,如凸透镜的焦距、凸透镜焦点的位置、2倍焦距的位置、物体的位置、像的位置,同时还要观察像的性质.对于一个初二的学生来讲容易在观察某一内容时忽略观察其他内容,或者虽然观察了但是头脑中没有反映出其他的内容,这样就很难从整体上把握整个物理变化过程,为此在本节实验设计中采取两个办法.

(1)每进行完一个内容的实验(如物体位于2倍焦距以外),要求同学画图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并逐步形成物体在这个范围内成像的物理模型、然后由教师利用复合投影的灯片进行分析.从而使学生在实验现象与物理模型之间建立起必然的联系,从而加深对这一物理过程的认识和理解.

(2)在真实实验的基础上可用计算机模拟物体从2倍焦距以外移到2倍焦距的过程.直接观看凸透镜成像的整个动态变化,从而对凸透镜成像形成一个宏观的整体的认识(也可通过投影或画图进行).

3.为便于操作,也为使学生对实验现象形成深刻的认识从而为探索规律打下基础,实验前应要求学生在光具座透镜两侧的标尺上明显的标出与焦距和2倍焦距等长的位置以便在实验中能迅速准确的找到应找的位置,并对物、像所处位置形成深刻的印象.

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教学说明

要教育、引导学生不要死记硬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它.掌握它的途径有三个

1.认真完成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通过实验获得深刻的感性认识.

2.采用作图法,作出凸透镜在具体情况下的成像光路图,从而在头脑中形成凸透镜成像的物理模型,并形成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

3.将实验现象、物理模型与平时应用的实际有机联系起来,以加深理解和记忆.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具学具准备

光具座、凸透镜、蜡烛,火柴、光屏、投影仪、放大镜.

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复习上节课讲的内容.

(二)完成“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学生分组实验.

1.完成分组实验

2.利用凸透镜的特殊光线,运用作图法来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3.每完成一个阶段的实验及相应的理论分析后,讨论、研究在实践中哪些光学仪器是运用这一原理制作(工作)的.

(三)分析、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变化过程及变化规律.

(四)师生讨论如何正确使用.

六、教学过程 设计

1.引入课题

方案:用计算机向学生展示各种精美的照片和各种型号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继而引入新课.

2.新课教学

学生实验:向学生指明这节课要研究物体位于2倍焦距以外(画出板图)凸透镜的成像情况(包括像的位置,像的性质(指像与物比是放大还是缩小、像是倒立还是正立、是虚像还是实像)).用u来表示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用v表示像到透镜的距离、f表示焦距.

物距(u)像距(v)像的性质应用(板书)

教师介绍仪器、演示一下使用方法,并重点强调以下几个问题

(1)告诉学生凸透镜的焦距

(2)把透镜放在标尺中央,从透镜的位置开始在左右两边的标尺上用粉笔标出等于焦距和2倍焦距的位置.

(3)通过实验研究物体在某一位置的成像情况.略调整一个物距和光屏位置,看像发生什么变化

(4)利用凸透镜的特殊光线(两条就可以),用作图法研究凸透镜在同一位置的成像情况.

教师讲完后,问同学们有无问题,然后宣布开始第一个实验,将物体(蜡烛)放在2倍焦距以外.

学生开始实验,教师在同学中间巡视并进行指导.学生实验结束,教师组织提问、进行总结.

当把蜡烛放在2倍焦距以外的位置时,在透镜另一侧,一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在屏幕上出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由于像可以用屏接收,所以是实像.

如果略改变一下物距,物体向透镜方向移动,像变大.

利用凸透镜的特殊光线,运用光路图研究凸透镜成像情况:将下图用投影仪打在幕布上,教师边指示图形边讲解.

 

 

平行于主轴的光线被凸透镜折射后经过焦点,通过焦点的光线被凸透镜折射以后平行于主轴射出,两条折射光线在透镜另一侧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的位置相交于一点,AB发出的无数条光线经透镜折射后组成了AB的像 ,由于是由实际光线会聚形成,所以是实像.

教师简单介绍工作原理,用投影打出相应的光路图,分析物体从2倍焦距以外向1倍焦距移近的过程中,凸透镜成像的变化情况(有条件可用计算机模拟).说明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卷相当于光屏,被拍摄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所以在胶卷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最后简单介绍调焦、选择光圈等知识和上的这些重要组成部分,增加学生的实际知识.

3.总结

分析的工作原理,研究凸透镜成像问题.

探究活动

【课题】关于胶卷的感光度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市场上常见的胶卷的规格,在某种照度的条件下,它们使用上有何差别.

【备注】

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

未来照相机作文 篇7

这种照相机的好处可大呢!它精致小巧,可以随身携带;如果你要出差或旅游的话,又想省掉带太多衣服的麻烦,那就可以找这个“小精灵”来帮忙。它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款照相机上有个小小的储存库,里面放着许许多多的小卡片,小卡片上印着各式各样漂亮衣服的图案,照相机上还有一个扁扁的插孔,只要你任选一张卡片,把它插进小孔里,你就会看到摄像头中有一件漂亮的衣服,然后把衣服对着你的身体,再按一下照相机的快门,这件漂亮的衣服马上就会穿在你的身上。它还可以根据你的年龄、性别、身高、体形来确定衣服的大小和款式。

这款照相机除了有换衣功能外,同时也可以应用数码成像,具有万年记忆功能,你根本不用担心它的储存容量。

照相机广告词 篇8

进入21世纪之后, 无论是摄影领域还是摄像领域, 都在逐步由传统的胶片时代向先进的数字芯片时代过渡。这不仅仅是承载图像的介质的变化, 更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带给人类的全新的视觉体验和艺术创作方式的改变。

数码单反相机凭借其出众的画质和卓越的色彩表现力, 早已成为当今摄影领域高水平的象征。随着数码单反相机的不断发展, 其各方面的功能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其中, 视频拍摄功能的加入, 使数码单反相机的定位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卓越的画质已经不再仅仅停留在静态图片上,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数码单反相机拍摄出的优秀动态影像中获益。

我们今天所使用的数码单反相机, 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照相机, 它是一种跨界的产物。佳能5D MarkⅡ的诞生给电视从业者和电影爱好者提供了全新的创作平台, 不仅可以降低成本, 提升作品的整体质量, 而且降低了电影的门槛, 可以让更多的人实现自己的电影梦。从视频拍摄的角度而言, 数码单反相机有很多优点是以往高清摄像机和照相机都不具备的, 同时也有一些缺陷和不足。我们可以通过运用一些辅助设备和拍摄技巧尽量发挥数码单反相机的视频拍摄潜能。尽管已经有5D MarkⅢ等更新一代的机型问世, 但是迄今为止5D MarkⅡ在行业内的应用率仍是最高的。而且5D MarkⅡ是数码单反相机用来拍摄视频的典型代表, 所以本文以5D MarkⅡ为例, 分析其在视频拍摄方面的特点。从而更好地掌握其使用技巧, 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艺术创作。

1 发展小史

世界上第一台能够拍摄高清视频的数码单反相机是2008年4月尼康公司出品的尼康D90相机。它的问世带来了不小的轰动。人们开始认识到, 用数码单反相机拍摄出的视频继承了它在静态图片中出众的色彩还原和画面质量, 这是一次历史性的尝试。但是从专业的视频拍摄角度看来, 尼康D90的视频功能具有几个致命的弱点, 最终导致其只能成为一款“试验品”。

首先, 尼康D90拍摄的视频短片的清晰度只能达到720p, 即1280×720分辨率, 无法满足专业人士对1080p全高清分辨率的要求。其次, 尼康D90的一个重要缺陷是它的视频功能无法实现手动控制曝光。也就是说, 我们不能自由掌控光圈大小、快门速度以及感光度等参数, 这对于我们控制景深以及画面噪声等方面是非常不利的。此外, D90只装备了内置的单声道麦克风, 无法实现立体声录音。

在尼康D90发布之后仅一个月, 佳能公司也发布了自己的第一款具备高清视频功能的数码单反相机———5D MarkⅡ。作为佳能高端数码单反相机系列的新宠, 5D MarkⅡ从定位就与尼康D90有很大不同。它不仅拥有2 100万的像素, 而且装备了36mm×24mm的全画幅传感器。相比之下, 只有1 200万像素以及尺寸较小的APS-C画幅传感器, 定位于中端机型的尼康D90在整体的画质和色彩上都逊色不少。所以当视频功能出现在5D MarkⅡ上面时, 给人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佳能5D MarkⅡ第一次实现了1080p全高清视频拍摄, 而且画面效果十分震撼人心。无论是清晰度还是色彩饱和度, 都超越了以往所有的高清摄像机, 并且给人以电影胶片般的视觉感受。

2 发展现状

尽管佳能5D MarkⅡ的问世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但是一开始却没有在专业的影视领域得到认可。其原因在于最初的5D MarkⅡ在视频模式下同样不具备手动控制曝光的功能, 导致其可利用价值有限。直到2009年, 经过固件升级的5D MarkⅡ才终于展示了它真正的才华。

从此, 佳能5D MarkⅡ被越来越多的专业影视从业者所接受, 并且参与了大量好莱坞电影以及其他商业影视的拍摄。其中包括《终结者4》、《钢铁侠2》、《美国队长》、《复仇者联盟》等人们耳熟能详的影片。当然, 在这些影片中5D MarkⅡ通常只是参与个别镜头的拍摄, 主要被置于辅助的拍摄机位。比如在一些大场面的拍摄中, 摄影师会将它放在道具中或者便于隐藏的位置, 从而展现一些特殊视角的画面。同时, 它的存在也可以对主机位的画面做补充, 若主机位的画面出现问题时可以从容应对。

直到2011年, 迈克·麦克罗伊导演的电影《勇者行动》打破了佳能5D MarkⅡ“打杂”的宿命。这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电影, 其中70%的镜头都是由佳能5D MarkⅡ完成的。这意味着一部真正意义上由数码单反相机拍摄的好莱坞电影终于诞生了。对观众来说, 它可能很普通, 但是对于佳能5D MarkⅡ来说, 这是对数码单反相机视频拍摄功能的莫大的肯定。如今, 一代又一代可以拍摄高清视频的数码单反相机层出不穷, 同时带给我们更大的选择空间和创作空间。

3 数码单反相机拍摄高清视频的优点———与摄像机相比

在以佳能5D MarkⅡ为代表的数码单反相机占领中低端影视创作领域之前, 人们通常会使用SONY EX1R、SONY AX-2000E等专业级的数字高清摄像机进行创作。摄像机成熟的系统固然有它的优势, 但是对画面质量的执著使得摄像机的地位逐渐被数码单反相机所取代。

3.1 体积小

便携性是数码单反相机突出的优点之一。通常数码单反相机的体积和重量都比摄像机小很多, 而且携带方便、使用灵活。在拍摄过程中, 可以缓解被摄对象在镜头前的压迫感, 更可以减轻被摄对象的紧张情绪。

3.2 性价比高

相比于动辄数十万元的电影摄影机和昂贵的专业高清摄像机, 数码单反相机的成本投入就低廉许多。无论是拍摄学生作品还是用于中低端的影视市场, 佳能5D MarkⅡ都可以充分满足技术指标的要求。对于相同的画面效果, 数码单反相机可谓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3.3 优秀的画质

有2110万像素和全画幅的CMOS传感器的佳能5D MarkⅡ作为中高端数码单反相机中的典范, 它的首要任务就是致力于打造最出色的静态画面。无论是画面的清晰度还是对色彩的还原, 都可以达到专业级的水准。此外, 数码单反相机的动态范围普遍要高于同级别的高清摄像机。以佳能5D MarkⅡ为例, 它的动态范围理论值是11档光圈, 而实际拍摄时也可以达到9档光圈以上。

在影视创作的过程中, 遇到一些光线较暗的场景或光比较大的场景时, 画面的质量经常难以保证。在应对如曝光不足等特殊情况时, 高清摄像机的补偿方式是开启增益, 通常是以d B为单位对传感器的信号进行放大。而数码单反相机则是模仿传统胶片相机利用不同感光度底片拍摄的处理方式, 通过感光度的调节来控制传感器对光线的敏感程度以及对传感器产生的电流进行控制。虽然二者的原理类似, 但是其传感器面积的差距注定了最终呈现的画质会有天壤之别。

传感器的面积越大, 捕捉的光子越多, 感光性能就越好, 信噪比越高。而数码单反相机的传感器尺寸要远大于高清摄像机。以佳能5D MarkⅡ和SONY EX1R的对比为例, 前者的传感器尺寸为36mm×24mm, 后者的传感器尺寸为6.4mm×4.8mm。通过数字上的差别就可以想象最终画纸上的优劣。无论是对色彩的还原、对曝光的控制还是在低照度下的信噪比, 数码单反相机在画质方面不仅超越了高清摄像机, 而且已经接近了数字摄影机的效果。

3.4 可以拍摄延时摄影

顾名思义, 延时摄影是一种静态图片的拍摄手段。简单地说就是在合理地计算时间之后, 利用间隔拍摄的静态图片序列取代连续的视频记录从而将时间延长。摄像机的升降格拍摄与延时摄影的原理类似, 但是时间的可控范围和画面的质量都不如单反相机的延时摄影。在当今的影视创作中, 延时摄影被广泛使用。如种子萌发的过程、日出日落、云卷云舒、车流人潮等, 都是利用延时摄影拍摄出来的。

例如, 将一段实际长度为15分钟的日落过程用4秒钟帧率为25帧每秒的视频呈现出来。通过计算, 15分钟共900秒, 利用间隔拍摄的方法每隔9秒钟拍摄一张正确曝光的照片, 15分钟内共拍摄100张照片。后期处理的方式有很多, 较为常用的方法是将所有照片以图片序列的形式导入After Effects中, 每张图片的时长会自动呈现为1秒钟, 即可得到4秒钟的日落视频。

4 数码单反相机高清视频拍摄的缺点———与摄像机相比

4.1 不适宜长时间记录

以佳能5D MarkⅡ为例, 由于记录文件格式的原因, 单个文件的大小达到4GB就会自动停止记录, 所以单个镜头的时长最长只有12分钟左右。虽然这一问题在更新一代的数码单反相机中得到了解决, 但是它依旧不适合长时间记录。因为长时间拍摄会使传感器和储存卡的温度升高, 从而增加了拍摄的不稳定性。

4.2 果冻效应

果冻效应是指当镜头快速移动或有快速移动 (水平方向的移动更明显) 的物体出现在画面中时, 会出现物体的变形和扭曲等现象, 就像果冻被触碰后一样摇摆不定。这种情况是由数码单反相机的传感器工作原理造成的。我们所使用的数码设备中的传感器主要有CMOS和CCD两种, 目前大多数的主流数码单反相机采用的是CMOS传感器。这两种传感器的一个主要区别就是接受光线的过程不同。它们分别采用了滚动快门 (Rolling Shutter) 和全局快门 (Global Shutter) 方式。其中, 全局快门是指传感器的整个面积同时进行感光, 这样不会对画面产生影响;而滚动快门是从画面的左上角开始逐行扫描直到画面的右下角。这样就可能出现一种情况:如果物体横向快速运动, 超过了传感器的扫描速度, 画面右下角的像素点所记录的位置和画面左上角的像素点记录的位置就会产生很大的偏移, 最终导致画面中的运动物体呈现出扭曲的形态。

4.3 录音效果差

在专业的影视创作中, 通常是以声画分离的方式拍摄。即我们只用数码单反相机记录下优质画面, 用专业的录音系统来记录声音。但是如果需要进行同期录音, 数码单反相机的同期录音效果实在让人不敢恭维, 其内部噪声明显, 而且在拍摄过程中操作时会有杂音被收入, 没有监听的功能, 无法进行手动电平调节, 无法监看声音电平等。

4.4 没有内置ND滤镜

数码单反相机在拍摄视频时只能通过光圈大小、快门速度和感光度的大小来控制曝光。与摄像机相比, 没有内置ND滤镜是一个较大的缺陷。通常情况下, 为了满足视频中每一帧画面的运动模糊 (motion blur) 效果, 快门速度应该控制在1/50秒。但是如果在日光条件下, 使用1/50快门即使搭配最低的感光度也会出现严重的曝光过度。此时就需要使用ND滤镜来降低曝光量, 而外置ND滤镜给创作者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5 结语

数码单反相机在影视创作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也促使生产商们加大了研发投入和更新的速度。继佳能5D MarkⅡ之后,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视频拍摄功能更丰富、效果更好的数码单反相机问世, 如尼康D800、D7000, 佳能5D MarkⅢ、6D等。它们不仅克服了5D MarkⅡ身上的许多缺陷和不足, 而且其外观人性化的设计和外围辅助设备的出现使数码单反相机从事影视拍摄变得越来越从容。2012年佳能公司推出了首款可以拍摄4k分辨率视频的数码单反相机佳能1D C, 这标志着数码单反的电影时代已经到来。

摘要:我们今天所使用的数码单反相机, 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照相机, 它是一种跨界的产物。佳能5D MarkⅡ的诞生给电视从业者和电影爱好者提供了全新的创作平台, 不仅可以降低成本, 提升作品的整体质量, 而且降低了电影的门槛, 可以让更多的人实现自己的电影梦。从视频拍摄的角度而言, 数码单反相机有很多优点是以往高清摄像机和照相机都不具备的, 同时也有一些缺陷和不足。我们可以通过运用一些辅助设备和拍摄技巧尽量发挥数码单反相机的视频拍摄潜能。尽管已经有5D MarkⅢ等更新一代的机型问世, 但是迄今为止5D MarkⅡ在行业内的应用率仍是最高的。而且5D MarkⅡ是数码单反相机用来拍摄视频的典型代表, 所以本文以5D MarkⅡ为例, 分析其在视频拍摄方面的特点。

第一册照相机 篇9

(2)展示照相机的实物说明照相机的结构。

(3)说明照相机调焦环的作用

(4)说明照相机的光圈和快门的作用

4.小结本节内容

5.练习:

6.作业 :

三.板书设计

第三节  照相机

一、凸透镜成像规律1

目的:研究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内时在凸透镜中成像规律

结论:(1)当u>2f时,f

(2)当蜡烛向2f处移动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

二、照相机原理及其它

1、原理:

2、结构及各部分作

用:调焦环,快门,

光圈

照相机的认识与使用 篇10

一、色彩深度

定义:颜色深度简单说就是最多支持多少种颜色。它一般用位/像素(bpp)来描述。色彩深度越高,可用的颜色就越多。

色彩深度是用“n位颜色”(n-bitcolour)来说明的。若色彩深度是n位,即有2^n种颜色选择,而储存每像素所用的位数就是n。特性:颜色深度越大,图片占的空间越大。常见图片格式的色彩深度:

GIF和JPG颜色深度为8,这两种储存方式比较常见; BMP颜色深度为24; PNG颜色深度为32.二、光学镜头

总体分为定焦和变焦两大类

定焦镜头最大的好处就是对焦速度快,成像质量稳定。所拍摄的运动物体图像清晰而稳定,对焦非常准确,画面细腻,颗粒感非常轻微,测光也比较准确。特别适合大型的风光摄影,大型的集体合影拍照。

变焦镜头非常有利于画面构图,由于一个变焦镜头可以兼当起若干个定焦镜头的作用,外出旅游时不仅减少了携带摄影仪器的数量,也节省了更换镜头的时间。但是在任何确定的焦距下,其成像往往都不如最好的定焦镜头成像清晰。参数:

聚焦和光圈

景深:被摄体周围适度清晰聚焦的范围对最终影象的出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充分利用镜头上提供的所有光圈,可把照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以防照相机抖动。

f/光圈数和光圈大小

调定在某一f/光圈数时的任何种类的镜头能够透射过几乎相同 光量的影象,因为光阑直径直接与焦距相关,例如,一只80毫米的镜头在使用5毫米的光阑直径时,光圈必定调节在f/16上。因此镜头的焦距在除以光阑直径后,就得到相应的f/光圈数。焦距标记

调节调焦环螺纹,镜头从照相机处伸出,随着调焦环的转动,通过放认对准固定参看符号的标记,你就可以发现正在调节的焦距。光圈调节 向上转动光圈环至下一个f/光圈数(例如从f/4到f/5.6),光圈大小减半(即达到胶片的光量减半);向下转动光圈环至下一个f/光圈数(例如从f/4到f/2.8)。光圈大小增加一倍。景深范围

随着镜头对被摄体聚焦,可在固定参看符号两边寻找对应于(或接近)己调定的光圈f/数,辨认焦距标记下相对的数值,便可决定有效景深。景深的作用

光圈大小的改变:通过相同焦距的镜头对相同距离的被摄体聚焦,该示说明光圈大小的调整是如何改变景深的。一般来说,被摄体的前景深扩大1/3,后景深则扩大2/3,光圈越小,景深越大。F/2光圈的景深远远小于f/16光圈的景深。被摄体至照相机的距离:即使采用同样的焦距和光圈,景深在一定程度上如何受制于被摄体至照相机的距离。被摄体距照相机越近,景深就越小。镜头对15英尺(4.5米)处聚焦所产生的景深比镜头对5英尺(1.5米)处聚焦所产生的景深要大得多。

镜头的改变:在相同物距 和光圈的情况下,使用不同焦距的镜头可改变景深,镜头焦距越短,最深越大,对于超广角镜(8---15毫米),景深非常大,以致无需调焦,因为每一级光圈的景深都是清晰。

三、镜头焦距

镜头焦距的长短决定着拍摄的成像大小,视场角大小,景深大小和画面的透视强弱。

焦段选择:

10-17mm 超广角:主要拍摄风景,尤其是大场景,比如草原、沙漠、大海„„ 17-35mm 广角:风景、人文、尤其适合旅行拍摄。35-135mm 中焦:适合拍人文、人像;

135-200mm 长焦:比较适合人物特写、微距、舞台摄影等。

焦距与视角

当你拍摄一件物品时,镜头焦距决定了它在相片中放到多大。焦距愈长的镜头,视角会愈窄,于是主体就相应放大了,而视角变窄,在我们看来就像是拉近了与主体的距离,亦即是常常说的 zoom in。左图简单地展示了长中短焦距的实际分别。焦距与透视

我们眼睛看到的世界,包含了远近、大小、以及物件和物件之间相对的距离等概念,而当中最重要的概念,就是同一件物品,近看时很大,远看时却变小了,这就是所谓的透视。在你行近/行远对目标拍照时,物品在画面中变大缩小,这就是所谓的透视改变。

四、光圈与快门 光圈

光圈F值=镜头的焦距/镜头光圈的直径

光圈的作用在于决定镜头的进光量,简单的说,在快门速度(曝光速度)不变的情况下,光圈F数值越小光圈就越大,进光量越多,画面比较亮,焦平面越窄,景深小;光圈F数值越大光圈就越小,画面比较暗,焦平面越宽,主体前后越清晰,景深大。

技巧:大光圈虚化背景突显主体;

微光(室内、阴天、傍晚等光线较弱的环境)手持拍摄采用大光圈避免画面模糊;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也常常会利用大光圈获得更快的快门速度。

微距使用中小光圈避免景深过浅,可使用F8、F11、F13 这样的中小光圈拍摄。中小光圈拍摄风景建筑,拍摄城市建筑、大场景的风景时,常常使用F8、F11、F16 这样的中小光圈,配合焦距较短的广角镜头,表现丰富细节和细腻的层次。小光圈拍出独特的星芒效果,如果拍摄的画面中存在太阳、路灯、水面的反光等点光源,选择F11、F16 甚至F22 这样的小光圈拍摄,这些点光源会呈现出漂亮的星芒效果。光圈叶片如果是奇数,拍摄出的星芒就是光圈叶片数量的两倍。如果是偶数,拍摄出的星芒数与光圈叶片数一致。快门

快门是照相机用来控制感光片有效曝光时间的机构。一般而言快门的时间范围越大越好。秒数低适合拍运动中的物体;可轻松抓住急速移动的目标。不过当你要拍的是夜晚的车水马龙,快门时间就要拉长,常见照片中丝绢般的水流效果也要用慢速快门才能拍出来。相邻两级的快门速度的曝光量相差一倍。

五、曝光与曝光补偿

曝光是指在摄影过程中进入镜头照射在感光元件上的光量,由光圈、快门、感光度的组合来控制。常用的曝光方法有:包围曝光、舍弃暗部的曝光、舍弃亮部的曝光等。

曝光补偿就是有意识地变更相机自动演算出的“合适”曝光参数,让照片更明亮或者更昏暗的拍摄手法。拍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调节照片的明暗程度,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等。一般来说相机会变更光圈值或者快门速度来进行曝光值的调节。

正确调整EV值:在过曝场景(物体亮部的区域较多,如逆光、强光下的水面、雪景、日出日落等)即使用EV+(正补偿);在曝光不足的场景(物体暗部的区域较多,如密林、阴影中物体、黑色物体的特写等)即使用EV-(负补偿)。简单地说就是“白加黑减、亮加暗减”。当拍摄以黑白为主题的照片时,我们应该降低EV。

六、白平衡

白平衡,字面上的理解是白色的平衡。白平衡是描述显示器中红、绿、蓝三基色混合生成后白色精确度的一项指标。它是实现摄像机图像能精确反映被摄物的色彩状况,有手动白平衡和自动白平衡等方式。

平衡就是无论环境光线如何,让数码相机默认“白色”,就是让他能认出白色,而平衡其他颜色在有色光线下的色调。颜色实质上就是对光线的解释,在正常光线下看起来是白颜色的东西在较暗的光线下看起来可能就不是白色,还有荧光灯下的“白”也是“非白”。对于这一切如果能调整白平衡,则在所得到的照片中就能正确地以“白”为基色来还原其他颜色。大多数的商用级数码相机均提供白平衡调节功能。正如前面提到的白平衡与周围光线密切相关,因而,启动白平衡功能时闪光灯的使用就要受到限制,否则环境光的变化会使得白平衡失效或干扰正常的白平衡。一般白平衡有多种模式,适应不同的场景拍摄,如:自动白平衡、钨光白平衡、荧光白平衡、室内白平衡、手动调节。白平衡可以校正影像色温,加强影像色彩,改变气氛。

七、感光度ISO 感光材料对光照感受的灵敏程度,也就是感光材料的感光速度。在达到同样光学密度的情况下,曝光量越小,感光材料的感光速度要求越高,即感光度与所需曝光量成反比。当ISO值越高,则可在相同光源环境下提供更快的快门速度。ISO50以下为低感光度; ISO100~200属于中感光度; ISO400以上是高感光度。

上一篇:第9课彩墨家园教案下一篇:兵团城镇化建设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