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上册课本新版

2024-09-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一语文上册课本新版(精选8篇)

初一语文上册课本新版 篇1

人迹罕至:

〖解释〗人的足迹很少到达。指荒凉偏僻的地方。

〖示例〗它们所以不被人知,仅仅是因为它们处在~、交通阻隔的地方。

人声鼎沸:

〖解释〗鼎:古代煮食器;沸:沸腾。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

〖示例〗广场这时已是一片锣鼓喧天,~。

来势汹汹:

〖解释〗动作或事物到来的气势很厉害。贬义词。

〖示例〗洪水虽然来势汹汹,但我们的抗洪工程安然无恙。

可歌可泣:

〖解释〗泣:不出声地流泪。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褒义词。

鲜为人知:

〖解释〗鲜:少。很少被人知道。

当之无愧:

〖解释〗无愧:毫无愧色。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锋芒毕露:

〖解释〗毕露:完全显露。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多指人好表现自己。贬义词。

家喻户晓:

〖解释〗喻:明白;晓:知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

〖示例〗与其作不能行远不能普及之秦汉六朝,不如作~之《水浒》《西游》文字也。

妇孺皆知 :

〖解释〗孺:小孩。妇女、小孩全都知道。指众所周知。

马革裹尸:

〖解释〗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解释〗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已:停止。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

锲而不舍:

〖解释〗锲:镂刻;舍:停止。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褒义词。

迥乎不同:

〖解释〗形容差别很大,完全不一样。

〖示例〗值得注意的是山的南北,自然条件~。

一反既往:

〖解释〗一:完全;既往:从前。完全与以前相反。

〖示例〗从今以后,他要一反既往。

慷慨淋漓:

〖解释〗淋漓:充盛,畅快。形容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

〖示例〗他慷慨淋漓地抒发他当时的感受。

气冲斗牛:

〖解释〗气:气势;牛、斗:即牵牛星和北斗星,指天空。形容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

〖示例〗兴见马忠是害父仇人,~,举青龙刀望忠便砍。

杂乱无章:

〖解释〗章:条理。乱七八糟,没有条理。

〖示例〗救火车开不进狭窄的弄。水桶拿不出许多。往来取水只是~的一阵胡闹。

不见天日:

〖解释〗比喻社会黑暗,见不到一点光明。

一拍即合:

〖解释〗拍:乐曲的段落,也称打拍子。一打拍子就合于乐曲的节奏。比喻困情意相投或有利害关系,一下子就说到一起或结合在一起。

〖示例〗既然我们~,所见略同,我也不瞒你。

寻欢作乐 :

〖解释〗寻求欢快,设法取乐。形容追求享乐。贬义词。

忘乎所以:

〖解释〗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不要误解为“手忙脚乱”。贬义词。

〖示例〗他刚取得一点成绩就~,目中无人了。

义愤填膺:

〖解释〗义愤:对违反正义的事情所产生的愤怒;膺:胸。发于正义的愤懑充满胸中。

叹为观止:

〖解释〗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参差cī不齐:

〖解释〗参差:长短、高低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

叱咤风云:

〖解释〗叱咤:怒喝声。一声呼喊、怒喝,可以使风云翻腾起来。形容威力极大。

〖示例〗因此,一变而为欺人与自欺,而应当~的武士都变成了小丑。

浑身解xiè数:

〖解释〗浑身:全身,指所有的;解数:那套数,指武艺。所有的本领,全部的权术手腕。

息息相通 :

〖解释〗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示例〗水是生命的源泉,水与生命的起源息息相通。

尽态极妍:

〖解释〗尽:极好;态:仪态;妍:美丽。容貌姿态美丽娇艳到极点。

〖示例〗这里必有繁音复节,才可~,畅所欲发;于是长诗就可贵了。

坚持不懈:

〖解释〗懈:松懈。坚持到底,一点不忪懈。

风餐露宿

〖解释〗风里吃饭,露天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精疲力竭 :

〖解释〗竭:尽。精神、力气消耗已尽。形容非常疲劳。

〖示例〗他~地倒在沙发靠背上,一口一口地喘着气。

闷闷不乐:

〖解释〗闷闷:心情不舒畅,心烦。形容心事放不下,心里不快活。

毛骨悚然:

〖解释〗悚然:害怕的样子。汗毛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十分恐惧。

耀武扬威:

〖解释〗耀:显扬。炫耀武力,显示威风。贬义词。

洋洋得意:

〖解释〗形容得意时神气十足的姿态。

〖示例〗一席话说得夏作人~。

怏怏不乐:

〖解释〗怏怏:形容不满意的神情。心中郁闷,很不快活。

姗姗来迟:

〖解释〗姗姗:形容走得缓慢从容。慢腾腾地来晚了。

忧心忡忡:

〖解释〗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

疲惫不堪:

〖解释〗疲惫:极度疲乏;不堪:不能忍受。形容非常疲乏。

〖示例〗这一趟出差弄得~。

畏缩不前:

〖解释〗畏惧退缩,不敢前进。

〖示例〗尤其是她自己,起先虽然颇有~的心情,此时却已鼓起勇士临阵似的气慨了。

念念有词:

〖解释〗念念:连续不断地念叨。旧指和尚念经,现指低声自语或含糊不清地说个不停。

语无伦次 :

〖解释〗伦次:条理。话讲得乱七八糟,毫无次序。

〖示例〗他~地向周围的人诉说自己的遭遇。

精打细算 :

〖解释〗打:规划。精密地计划,详细地计算。指在使用人力物力时计算得很精细。

孤立无援:

〖解释〗只有一个人或一方面的力量,得不到外力援助。

闻所未闻:

〖解释〗闻:听到。听到了从来没有听到过的事。形容事物新奇罕见。

〖示例〗今日见了紫菱姐姐飞来飞去,业已奇极;谁知还有海外这些异事,真是~。

郑重其事:

〖解释〗郑重:审慎,严肃认真。形容说话做事时态度非常严肃认真。

〖示例〗孙俊英背剪着手,~地在墙前站着看标语。

不毛之地:

〖解释〗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

不可思议 :

〖解释〗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示例〗一片澄澈的蔚蓝色的天宇,高深得~。

聊以自慰:

〖解释〗聊:姑且。姑且用来安慰自己。

〖示例〗遇见强者,不敢反抗,便以“中庸”这些话来粉饰,~。

养精蓄锐:

〖解释〗养:保养;精:精神;蓄:积蓄;锐:锐气。保养精神,蓄集力量。褒义词。

〖示例〗他们个个像跑道上的选手,~,伸足擦腿,准备显身手。

齐心协力:

〖解释〗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

勇往直前:

〖解释〗勇敢地一直向前进。

迫不及待 :

〖解释〗近:紧急。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

〖示例〗他~地推开门,走进屋去。

孜孜不倦:

〖解释〗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示例〗他长年累月~地工作。

进退维谷:

〖解释〗维:相当于“是”;谷:比喻困境。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形容进退两难。

〖示例〗在我自己的思想上也正感受着一种~的苦闷。

一尘不染:

〖解释〗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

〖示例〗特别是夏季,绿树红楼,~。

略胜一筹 :

〖解释〗筹:筹码,古代用以计数的工具,多用竹子制成。比较起来,稍微好一些。

〖示例〗这时,只要不是下等签,他就会感到一些满足,何况这比“中下”还~。

眼花缭乱:

〖解释〗缭乱:纷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示例〗匡大被他这一番话说得~,浑身都酥了,一总都依他说。

石破天惊:

〖解释〗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能以形容的奇境。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示例〗陈继泰被他们这样的一来,好似那雷霆乍震,~,只吓得个肺腑皆崩,神魂出窍。

相得益彰:

〖解释〗相行:互相配合、映衬;益:更加;彰:显著。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示例〗由于它的内容太卓越了,朴拙的形式并不造成不良影响;相反的,却使它们~。

学好初一语文的三大方法及技巧

一、小学升学压力小,有家长老师督促,很难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初中升学压力大,而且家长老师难以经常顾及,需要学生自律自觉,更要养成自学习惯。

二、小学语文知识单一,内容简单,初中语文知识丰富,内容复杂,文体多样。

三、小学学语文,老师从头带到尾,中学学语文,真正是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

四、小学以课堂听课为主,初中主动自学为主。

五、小学老师偏向“保姆型”,初中老师偏向“指导型”,脱离“保姆”的照顾,则要求初中生的自觉性和自学能力更强。

面对这些转变,如何才能调整状态,把初中语文学好呢?

01、学会读语文书

小学生读书,可以照着课本摇头晃脑地读,记得住,一般语文成绩不会太差。

初中读书不仅要记住,而且要思考拓展。读书不再是念字,不是泛泛而读,要用心读。怎样才是用心读?新书一到手,先读目录看说明,看插图看附录。明确本学期的任务和重点,然后逐单元阅读单元提示,明确各单元的具体内容和要求。通过摘抄或列表格来加深印象,随时参照。

在每一课的课文阅读上学会“读提示—做预习—提问题—解疑难—做练习—写总结”的六步读书法。对每篇文章做到读通、读懂、读好。

02、学会用语文书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会使用课本是学好语文的必要条件。

具体做法:在阅读语文课本的同时,要注意勾画出文中的重点句、生字词及疑难问题。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利于日后复习归纳整理,复习时只需翻翻书,重点难点一目了然。

鲁迅先生就喜欢边读书边在书上勾画,浓圈密点、脚注眉批,当有人向他借书时,他总是另外买一本借给别人,因为他的书经过勾画批注,已变成他的服务工具了。

勾画圈点的符号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画在重要的句子下面(中心句、重点句等)。

“~~~~”画在文章的主旨句或中心下面。

“△”画在文章段落旁边(精彩语段或结论)

“?”点在生字、生词下面。

“○”圈画出重要的字,词或优美词语。

“!”画在某句、段旁,表示此处需要认真思考。

“?”画在某句、段旁,表示自学中或听课时有疑问,需向人请教或查阅参考书。

“①、②、③”标在有关文段、文句左上角,一般表示文章有几个自然段,或某段中包含了几个要点。

学会用语文书,还应学会模仿优秀范文,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尤其在写作初期阶段应以模仿为主。

03、学会听语文课

我们为啥要上学,就是去听老师讲课呀。但同学们往往人到心不到。没用心听,就听不好语文课!听课,又不仅仅靠耳朵听,应做到眼睛看、耳朵听、做笔记、勤问答、善思考。

眼睛看

科学实验表明,从记忆的保持速度上说,“看”的记忆为最好。上课要注意看老师的表情,手势等各种体态语言,看黑板 上老师的板书,挂图、投影、屏幕等等,更要看所学课文的具体内容。应在老师的指导下看课文内容,边看、边思、边记。眼、脑、手并用,这样的学习效果才会好,学习效率更高。有时考试你一时记不住某个知识点,但记得老师上课的情景,就能顺藤摸瓜,联想到那个知识点。

耳朵听

不要以为语文课会读看懂就行,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关联。听不明白这个知识点,不仅对整篇课文理解有影响,甚至对整个单元,整个系统的知识点的理解都有影响。所以上课时不要人在教室心在外,不要把老师的话当耳边风,要耳听一方。听老师的点拨讲析,听同学的讨论发言,跟上老师讲课的思路,听出重点、难点、疑点。只要认真用心听,听出这几个关键,不仅可以以点带面,提高记忆力,还可以增强理解能力。

做笔记

看明白听清楚还不够,还要认真记笔记。上课以看、听为主,笔记为辅。要学会抓住重点记录,一般老师的自学指导,开场白、板书、是重点。注意记老师提的要求是重点,如“××段要重点分析理解,××内容了解即可。”老师的课堂总结往往是“画龙点睛”之笔,精华所在,应记录下来。

如何做好笔记?根据老师的提示的重难点,及时记在当页课本空白处,这是即时记忆;等学完一课后再归纳整理记到笔记本或积累本上,自己整理总结笔记的过程又是一次消化吸收的过程,是强化记忆。

要学会边听边记,充分利用老师讲课的间隙,如重复、停顿、板书时抢记,锻炼自己速记的同时,培养自己迅速判断和筛选重要知识点的能力、培养听记结合的能力。

勤问答

听课不仅要眼到、耳到、手到、心到、脑到,还要口到!课上积极问答能锻炼思维反应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强化课堂记忆。课上答问,一种是“内心独白”自问默答;另一种是老师提问时,与同学齐答或举手起立独自答。不管是哪种,都能更好地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多积累,多读多写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阅读时,要做到课内课外结合,多读古今中外名家名篇。

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同时,必得加上一个字:“写”!“写”可以酝酿和升华情感,“写”可以锻造思想,坚持写日 记,这是许多伟大成功者的良好习惯;至少要坚持每周练习写作两次:生活札记一篇,记录所见、所闻,读书心得一篇,记录所思所想。

善思考

学会独立思考,学与思结合。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记》也强调:慎思、审问、明辨,就是要谨慎地思考,审慎地发问,明确地分辨。

在语文学习中,要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先要多思,再求深思,不浅尝辄止;后求善思,不钻牛角尖,接受老师的点拨、同学的帮助。

学以致用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学习语文最重迁移。

为了实现语文学习的良好的正向的迁移,我们在学习中必须:

①跳出语文课程学语文。从政治课中学观察思考问题的方法,从历史课中学成功人物的人生经验,从地理课中学各国各洲的风土人情,从数学课中学严密的推理逻辑,从理化课中学细致的观察功夫,从美术音乐课中学艺术鉴赏的规律和经验。

②跳出语文课本学语文。从《散文》、《诗刊》中提高语文素养,从《读者》中学人文关怀,从《半月谈》中培养政治敏感,从《探索时代》中学会展开科学幻想。

初一语文上册课本新版 篇2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注释,质疑

新版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注释基本上是成功的, 较之前版本已经有了很大改善, 但由于校对、引用版本等原因, 部分注释还存在少许问题。其中有的词语注音欠准确;有的词语注释较为笼统、含混、简单, 个别地方出现错误。这无疑给讲授和学习文言文造成不便, 本文把翻阅高中一年级两册语文课本过程中发现的这些问题一一列举出来, 供大家参考讨论。

一、注音有误

第一册《烛之武退秦师》中“晋军函陵, 秦军氾南。”课本注“氾 (fán) 南, 氾水的南面。”此注中“氾”的注音有误。“氾”是个多音字, 有两个读音。《辞海》对“氾”的注音和释义为: (一) fàn古水名。有“氾水”。 (二) fán姓。汉代有“氾胜之”。根据辞书上的注释和例证, “秦军氾南”中的“氾”应读为“fàn”, 教材注音有误。

第二册《兰亭集序》中“趣舍万殊”, 课本注“趣 (qǔ) 舍万殊, 意思是各有各的爱好, 取舍各不相同。趣, 趋向, 取向。”其中“趣”的注音是错误的。《辞海》中“趣”是一个多音字, 但在“趣舍”中应读为“qū”, 通“趋”, 趋附, 迎合。亦作“取舍”、“趋舍”。例证为《荀子·修身》“趣舍无定, 谓之无常”。该句中的“趣舍”与文中的“趣舍”意思相同, 因此, 课文中的“趣”注音有误, 应读为“qū”。

二、释义有误

第一册《荆轲刺秦王》中“父母宗族, 皆为戮没。”课本中注“戮没, 杀戮和没收。重要的人杀掉, 其他人等收为奴婢。”从中, 我们可以看出教材把“没”解释为“没收”, 这样注释并没有根据。对于“没收罪犯家属或财产入官”这个意思, 先秦的典籍中一般用“入”, 汉代以后用“没入”、“没官”。如《史记·孝文本纪》:“妾愿没入为官婢, 赎父刑罪, 使得自新。”但在古代典籍中却没有见到“戮没”一起表示“杀戮和没收”这个意思。“没”由淹没、沉没义引申而有死亡义, 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殁”。例如《孟子·滕文公上》:“昔者, 孔子没, 三年之外, 门人治任将归。”课文中“戮没”的“没”, 其意义和此句中的意义相同。因此, 课文应注释为“戮没, 杀戮。没, 死。”

第一册《鸿门宴》中“项伯亦拔剑起舞, 常以身翼蔽沛公”, 课本注“翼蔽, 掩护。翼, 像翅膀一样。”“翼蔽”为一个组, 用双音词“掩护”解释不太准确。这里“蔽”为“掩护”义, 而“翼”本义为鸟翅膀, 但在句中的用法为名词作状语, 表比喻, 意为“像鸟用翅膀一样”。因此, “翼蔽”应当解释为“像鸟用翅膀一样掩护”。

三、释义欠妥

第一册《鸿门宴》中:“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亡关中。’”课本注“左司马, 官名。”这样注释虽没有错, 但稍显简单, 不利于学生对课文深入理解。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注为“左司马, 主司群臣, 专管伺察官吏的过失。”周复刚主编《训诂学基础教程》中详细论证“左司马”并非一般无足轻重的官员, 而是军中管理军务、执行军法、参与制定作战计划的重要成员, 了解军中核心, 这样的人成了内奸, 私下向项羽通风报信, 泄露刘邦“欲王关中”的计划, 当然是心腹大患。难怪刘邦从鸿门宴上逃回之后“立诛杀曹无伤”。如果不知“左司马”是何等官职, 就很难对作品内容有深入了解, 课文应对“左司马”是何等一种官职略加介绍, 不宜简单地只释为“官名”。

第二册《兰亭集序》中“况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 课本把“期”注为“至、及”。《归去来兮辞》中“富贵非吾愿, 帝乡不可期”的“期”同样注为“至、及”。虽然从表面上看, 这两处的“期”释为“至、及”, 句子好像都讲得通。但翻阅《辞海》、《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辞书及王力、郭锡良、张世禄等学者各自主编的古汉语教材, 都没有释“期”为“至、及”的。“期”的本义就是“一定的时间, 期限”。古代宿命论思想认为人是有命数的, 作者身处那个时代, 肯定会受其影响, 所以说出了“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的话。而“帝乡不可期”的“期”也不是“至、及”的意思, 而是“期望、期求”的意思。王力的《古代汉语》对“期”的解释是“一定的时间, 期限, 引申为期望”。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毅然辞官归田, 当然是“富贵非我愿”;而他所羡慕的“仙境”在实际上根本找不到, 所以作者才说“帝乡不可期”。“期”与“愿”对举成文, 无疑是近义词。

第二册《赤壁赋》中“苏子愀然”, 课本注“愀然, 容色改变的样子。”这样解释稍欠妥当, 《辞海》注“愀然, 忧戚变色的样子。”课文中的解释并没有表现出苏轼脸上的表情忧伤怅然的变化, 这样不利于学生理解文中的感情。

以上三个方面有的是注音错误, 有的是释义错误, 但对于一本供教师讲授、学生学习的教科书来讲, 都是不应该出现的。新教材文言文部分, 精选的都是历代经典名篇, 既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 又兼顾对学生智和德的培养。可是因为存在着这些细微的瑕疵, 势必会影响学生进一步学习古汉语知识。中学语文教材对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有深远影响, 因此编写者应慎之又慎。要编写好文言文的注释, 不但要全面参看各家的注解, 查考辞书, 还要经过独立、反复的思考, 选取其中科学性强的, 这样才能真正把学生领进文言文学习的殿堂, 达到文言文教学的初衷。

参考文献

[1]刘蕾:高中语文人教版新教材文言文注释质疑, 语文研究, 2007 (3)

[2]何守能:高中语文新教材文言文注释质疑,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1)

[3]吴自铭: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古文注释问题举隅, 语文学刊, 2006 (4)

[4]高其良: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注释摘瑕, 天中学刊.2000 (3)

[5]《辞海》 (第五版) ,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9

[6]《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西安出版社, 2003

[7]《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第一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年第2版

初一语文上册课本新版 篇3

⑴朱自清《春》、老舍《济南的冬天》、刘湛秋《雨的四季》《古代诗歌四首(曹操《观沧海》、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王湾《次北固山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一般性文学常识(出处、作者):散文、近体诗、散曲的一些必要的文体知识; ⑵修辞方法:比喻、比拟 ⑶词性:名词

⑷表现手法:联想与想象

⑸文章开头的结构作用[开篇点题,领起下文]、关键词句以及精彩语句的赏析与理解、人称的变换(《雨的四季》)⑹朗读的方法:重音与停连

重点词语:【春】朗润

赶趟儿

吹面不寒杨柳风

酝酿

宛转

黄晕

一年之计在于春

花枝招展

卖弄

喉咙

应和

嘹亮

烘托

静默

风筝

抖擞

健壮

呼朋引伴(划线词语在教材中有书下注解)[书下注解中“重音、停连”这两个词语来自课后题题干] 【济南的冬天】响晴

单单

安适

着落

慈善

肌肤

秀气

宽敞

贮蓄

澄清

空灵

地毯 【雨的四季】花苞

静谧

高邈

莅临

造访

吝啬

淅淅沥沥

咄咄逼人

娇媚

棱镜

粗犷

睫毛

衣裳

铃铛

端庄

屋檐

凄冷

化妆

淅沥

干湿

草垛

绿茵茵

【古代诗歌四首】临

碣石

澹澹

竦峙

星汉

幸甚至哉

杨花

子规

龙标

五溪

夜郎

客路

潮平两岸阔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归雁洛阳边

昏鸦

断肠

天涯(重点在理解含义、掌握字形)

需要背诵的篇目:春;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后四篇古诗词为课标规定的必背篇目)

写作:⑴概念是生活中与人沟通、交流、分享信息的一种方式;是表达、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每个人生存发展的基本能力。

⑵方法的指导:从身边的事写起,写自己做熟悉的事情写自己最想表达的情感与想法;要善于观察、积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养成细心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有趣、有意义、印象深刻。⑶写作的作用:能训练人的思维。⑷写作的要求:内容充实、文从字顺 第二单元语文知识:

⑴史铁生《秋天的怀念》、莫怀戚《散步》、《散文诗二首(泰戈尔《金色花》、冰心《荷叶·母亲》)》、刘义庆《〈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一般性文学常识(出处、作者);散文诗、笔记体小说(或曰志人小说)的一些必要的文体知识; ⑵词义和语境

⑶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

文章语言的品味、关键语句的理解、景物描写及其作用、对称句子的作用、重点词语:

【秋天的怀念】憔悴

瘫痪

暴怒

沉寂

侍弄

捶打

央求

絮叨

诀别

淡雅

高洁

烂漫

翻来覆去

喜出望外

【散步】信服

分歧

取决

一霎

两全

粼粼

各得其所 【散文诗二首】匿笑

花瑞

菡萏

敧斜

沐浴

祷告

姊妹

亭亭

徘徊

遮蔽

心绪

流转

荫蔽

【〈世说新语〉二则】内集

儿女

文义

俄而

何所似

差可拟

未若

因风

期行

日中

舍去

尊君在不

相委而去

家君

顾(实词、虚词的理解与用法)写作:⑴记事能力的培养方法与途径:反复学习、训练;写日记或周记的习惯 ⑵记事的要求:写清楚;起因、经过、结果;理清来龙去脉,按顺序有条理地写; ⑶记事的目的:传达情感、分享经验;

⑷如何记事:写亲身经历的、有真切感受的,说发自内心的话 ⑸模仿课文写法

综合性学习:⑴如何交友? ⑵展示自我(自我介绍)的方法 ⑶综合性学习的评价 第三单元语文知识:

⑴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林海音《窃读记》、《论语十二章》一般性文学常识(出处、作者);散文诗、笔记体小说(或曰志人小说)的一些必要的文体知识; ⑵词性:动词 ⑶词语的感情色彩

⑷默读的方法与要求,过渡段的作用 ⑸出自《论语》的成语含义及用法

重点词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确凿

长吟

轻捷

拥肿(臃肿)

人迹罕至

无从

消释

宿儒

人声鼎沸

盔甲

绅士窜

云霄

倘若

鉴赏

啄食

和蔼

恭敬

质朴

博学

渊博

倜傥

淋漓

【再塑生命的人】不求甚解

混为一谈

花团锦簇

美不胜收

感慨

搓捻

绽开

争执

惭愧

悔恨

激荡

奥秘

拼凑

企盼

截然不同

疲倦不堪

小心翼翼恍然大悟

油然而生

【窃读记】汗涔涔

尴尬

众目睽睽

煞有介事

贪婪

饥肠辘辘

惯技

贪懒

踉踉跄跄

惨淡

抵达

难堪

俯视

狼狈

原谅

枉然

弹簧

自卑

畅销

诅咒

威风凛凛

废寝忘食 【《论语》十二章】子 时习

不亦说乎

君子

三省

为人谋

十有五

天命

耳顺

从心所欲

逾矩

温故而知新

饭疏食,饮水

如浮云

善者

川上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三军

匹夫

笃志

切问而近思

仁(实词、虚词的理解与用法)

写作:如何写好一个人:首先要细心观察,抓住人物的特点;展开具体描写,要抓住人物区别于他人的独特之处;把人放在事件中来写(与人交往,个性化语言、动作行为和心理活动);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了解《朝花夕拾》的内容与各篇特典,以及读经典的作用与意义。

课外古诗词背诵:李白《峨眉山月歌》、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基本涵义、文学常识、背诵默写。

第四单元语文知识:

⑴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让·乔诺《植树的牧羊人》、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诸葛亮《诫子书》,一般性文学常识(出处、作者);

散文诗、笔记体小说(或曰志人小说)的一些必要的文体知识; ⑵同义词、反义词 ⑶词性:形容词 ⑷圈点勾画

⑸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重点词语:【纪念白求恩】殉职

狭隘

热忱

拈轻怕重

麻木不仁

一班

见异思迁

鄙薄

不足道冀

派遣

极端

冷清

纯粹

佩服

高明

出路

漠不关心

精益求精

【植树的牧羊人】干涸 坍塌

不毛之地

溜达

慷慨

帐篷

废墟

呼啸

滚烫

张扬

琢磨

微薄

酬劳

硬朗

水渠

流淌

光秃秃

刨根问底

沉默寡言

【走一步,再走一步】灼

哄堂大笑

恍惚

抽噎

酷热

厌倦

附和

突兀

怦怦

嘲笑

晕眩

哭泣

呻吟

暮色

安慰

凌乱

参差不齐

惊慌失措

惊讶

畏惧

【诫子书】夫

淡泊

无以

明志

致远

广才

淫慢

励精

险躁

治性

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

枯落

多不接世 穷庐

将复何及(实词、虚词的理解与用法)写作:⑴思路的解释与要求 ⑵阅读要理清思路

⑶作文要思路清晰,方法:整体构思;确定写作顺序;列提纲(朱光潜的写作经验)综合性学习:⑴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的关系;⑵课外阅读的作用。第五单元语文知识:

郑振铎《猫》、梁实秋《鸟》、康拉德·劳伦兹《动物笑谈》、蒲松龄《狼》一般性文学常识(出处、作者);散文诗、笔记体小说(或曰志人小说)的一些必要的文体知识; ⑵词性:数词和量词、代词

⑶读思结合、勾画、摘录、概括中心

重点词语:【猫】污涩

小侣

怂恿

预警

怅然

蜷伏

消耗 忧郁

懒惰

安详

乞丐

叮嘱

惩戒

悲楚

断语

冤枉

虐待芙蓉鸟

畏罪潜逃 【鸟】羽翮

瞵视

昂藏

抟扶摇而直上

斑斓

丰腴

秾纤

顾盼

倏地

鸢鹰 客愁

跼蹐缩缩

感喟 戟张

褴褛

烟突

窗棂

鸱枭栅栏

圆润

旭日

杜鹃

酸楚

白昼

俊俏

胸襟

干瘪

臃肿

迷惘

伫立

魁梧

蓦然

料峭

战栗

蓬松

不暇

据为己有

孤苦伶仃

【动物笑谈】嗔怪

怪诞不经

大相径庭

需索

神采奕奕

蹒跚

哺乳

羞怯

写照

匍匐

原委

鹦鹉

温驯

禁锢

滑翔

余晖

俯冲

柠檬

【狼】屠止缀行甚远

投以骨

从两狼之并驱如故窘

受其敌

顾积薪苫蔽成丘

眈眈相向

少时

径去

犬坐于前

久之

意暇甚

洞其中 隧入

假寐

顷刻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实词、虚词的理解与用法)

写作:《如何突出中心》⑴什么是中心:是文章中传达出来的作者的基本观点、态度、情感和意图,也就是作者的主旨所在。⑵中心很重要:有了中心,写文章也就有了主心骨;没有中心或者中心不明确,文章就会像一盘散沙,叫人不知所云。

⑶作文的基本要求:围绕中心写作;

⑷如何突出中心:设置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注意安排好内容的主次和详略,开门见山,点明主旨;可采用卒章显志;前呼后应、铺垫渲染、抑扬对比等技巧。第六单元语文知识:

⑴ 安徒生《皇帝的新装》、《诗二首(郭沫若《天上的街市》、吴望尧《太阳船》)》、袁珂《女娲造人》《寓言四则(伊索寓言《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吕氏春秋《穿井得一人》,列子《杞人忧天》)》一般性文学常识(出处、作者); 散文诗、笔记体小说(或曰志人小说)的一些必要的文体知识; ⑵神话的起源 ⑶寓言的特点 ⑷速读的方法 重点词语:

【皇帝的新装】钦差大臣

爵士

炫耀

称职

愚蠢

现款

妥当

理智 呈报

滑稽

圈定

狡猾

陛下

头衔

勋章袍子

不可救药

骇人听闻

随声附和 【诗二首】缥缈

镀金

闪烁

港湾

【女娲造人】莽莽榛榛

剧务

力不暇供

荒凉

寂寞

蓬勃

澄澈

掺和

非凡

气概

灵敏

泥潭

绵延

神通广大

灵机一动

眉开眼笑

【寓言四则】添头(出自《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溉汲

国人

得一人之使

积气

行止

奈何

只使

中伤

积块

四虚

躇步跐蹈

舍然(分别出自《穿井得一人》和《杞人忧天》,注意实词和虚词的含义与用法)雕像

庇护

爱慕

虚荣

较量

凯歌

杞人忧天

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⑴什么是联想和想象:联想和想象是人类特有的思维活动。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而想象则是在头脑中创造出未曾有过的新的形象。

⑵联想与想象的区别与联系:在概念上有区别,但在实际写作中往往又交织在一起,结合着用。⑶善用联想与想象的作用: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有助于打开思路,激发灵感,写出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文章。

⑷运用联想与想象需要注意什么:一是联想要自然恰切;二是想象要合情合理;三是联想和想象要有新意。

⑸如何激发自己的想象力:仔细观察,勤于思考,积极探索,对世界始终保持旺盛的好奇心。综合性学习:⑴什么是文学: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以其独特的美感形式,陶冶性情,滋润心灵,伴随我们成长。

⑵ 与优秀的文学作品对话的作用:丰富人生经验,提高审美品位,让自己变得纯净、高贵而深刻。⑶ 在正式场合发言的要求:①充分准备,满怀自信,克服胆怯心理;②声音洪亮,发音清晰,尽量说普通话;③注意用语规范。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⑴西游记是一本什么样的书?(简要介绍)⑵什么是精读与跳读:精读指向细腻的感受、透彻的理解和广泛的联想;跳读则是主动地舍弃、有意地忽略,以求更高的效率。这两种方法在同一阅读过程中是可以交替使用的。⑶精读就是细读、精思、鉴赏。

⑷跳读到底要跳过哪些内容:与阅读目的无关或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跳过某些不甚精彩的章节。

⑸精读与跳读的目的:抓住一部作品的重要内容、精彩片段,加以解读欣赏,而忽略那些无关紧要或并不精彩的内容,从而提高阅读的效率。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目录 篇4

第一单元

1、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2、芦花荡3、蜡烛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5、亲爱的爸爸妈妈

内容:人类历史上,血与火的战争屡屡爆发。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阅读战争题材的作品,可以了角历史,可以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可以看到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两个极端,可以看到人类意志力、智能、体能最大限度的表现,从而获得有有益的启示要求:注意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脏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境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体验和评价;还要努力提高阅读的质量和速度

第二单元

6、阿长与《山海经》7、背影8、台阶

9、老王10、信客

内容:这个单元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让我们从课文中感情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

要求:熟读课文,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

第三单元

11、中国石拱桥12、桥之美13、苏州园林

14、故宫博物院15、说“屏”

内容: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是人类创造活动的实物记录,体现了人民大众的智慧,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本单元所选课文基本上都与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有关。阅读这些课文,可以使我们接触到多种知识,开阔眼界,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要求: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要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第四单元

16、大自然的语言17、奇妙的克隆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

19、生物入侵者20、落日的幻觉

内容:人们常说,要崇尚科学,破除迷信。这就是说,在探索自然奥秘的过程中,要讲究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这个单元的几篇课文,所说的事物事理有所不同,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想方法是一致的。

要求:可以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学习正确的科学方法;注意说明的顺序和方法;要学会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按照要求筛选信息第五单元

21、桃花源记22、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23、核舟记24、大道之行也25、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

内容:本单元所选文言文,体裁不尽相同,有叙事的、有夹叙夹议的,有说明事物特征的,

文字简洁而意味深长,有些文章还寄托了作者的情怀。又选杜甫诗三首,都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篇。

要求: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第六单元

26、三峡27、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28、观潮29、湖心亭看雪

30、诗四首:《归园田居(其三)》《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

内容: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不景物,曾经引起古代文人的无限情思,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 篇章油然而生。阅读这类诗文,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归纳

1.《芦花荡》选自《孙犁文集》。作者孙犁,原名孙树勋,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小说散文结集《白洋淀纪事》之一《荷花淀》,之二《芦花荡》。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选自《雨果文集》。作者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分》《九三年》等。

3.《亲爱的爸爸妈妈》,作者聂华苓,华裔旅美女作家,作品有小说集《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长流》,散文集《三十年后》《梦谷集》等。

4.《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奠了分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无论是散文、诗歌、杂文、小说还是文艺理论都有很高的成就,成就较高的是杂文,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文集》等,后都收在《鲁迅全集》中?

5.《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诗文集《踪迹》,代表作品有《背影》《欧游杂记》等,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6.《老王》选自《杨绛散文》。作者杨绛,原名杨季康,作家,文学翻译家。翻译有《堂·吉诃德》《洗澡》?钱钟书,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古典文学研究家。作品《围城》

7.《信客》选自《秋雨散文》。作者余秋雨,浙江余姚人,作品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等,后收在《秋雨散文》中,《信客》就出自《文化苦旅》。

8.《苏州园林》选自《百科知识》。作者叶圣陶,原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卓著的作者、教育家、编辑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中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后都收在《叶圣陶集》里。

9.《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东晋卓著诗人。代表作《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并序》、《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等。

10.《陋室铬》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哲学家。世称刘宾客。有《刘禹锡集》?《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著有《太较图说》《通书》等。

11.《核舟记》选自清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作者魏学洢,字子敬,明末嘉善人。明朝散文家。

初一语文上册课本新版 篇5

1、学会复韵母ai、ei、ui及其四声,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习声母与ai、ei、ui组成的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音节。教学重难点:

ai、ei、ui的发音、声母与ai、ei、ui组成音节的拼读以及认读。教具准备:

复韵母卡片及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单韵母ɑ、o、e、i、u、ü

2、出示音节,自读、指名读。

二、学习复韵母ɑi1、导入:小朋友互相看一看,你前前后后都挨着谁?

2、出示卡片ɑ、ɑi、ɑi3、学习复韵母ɑi的发音;学习读ɑi的四声。

4、谁能用ɑi的四声说话或组词?

5、出示教材中的音节,学生尝试拼读。

三、学习复韵母ei1、游戏:和同桌进行扳手腕比赛。

2、示范发音,学生练习发音。

3、出示ei的四声,小组练读,指名读,全班读。

4、拼读教材中的音节,并说说含有这些音节的词语。

四、学习复韵母ui1、出示卡片,学生试着读一读。

2、正音,指导发音方法,学生练读。

3、进行四声练习和说话练习。

4、小组练习拼读音节。

五、游戏巩固:我会拼

出示声母卡片、韵母卡片,学生上台自由组合声母和韵母,然后大声明、拼读,全班跟读。

六、指导书写

七、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几个新朋友?(3个)他们都是谁?(ai、ei、ui)我们给他们起的名字叫什么?(复韵母)。这些复韵母也能和声母相拼组成音节,课下同学们自己去找一找,你一定会有很大收获的。

八 板书设计

9ai ei ui

aidaitainailai

āiáiǎiài

eibeipeimeifei

ēiãiěiâi

uichuishuirui

uīuíuǐuì

说课稿

张仁菊 《ai ei ui》一课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这一课中包括韵母教学和儿歌教学。本课是第一课时。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本年级段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认读“ai、ei、ui”三个复韵母,渗透发音方法。

2、会认读“ai、ei、ui ”的四声。

3、能在四线三格中正确的书写韵母ai、ei、ui。

(二)过程与方法

在游戏、活动中,让孩子们去尝试、去发现、去合作、去探究,使他们亲身经历整个学习过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拼音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学习精神,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欲望。

由于复韵母ai ei ui是由两个单韵母合成的,学生容易发成两个单韵母的音,学生对复韵母的发音方法掌握不够,因此我将掌握3个复韵母的音、形、四声及标调方法作为本课时的教学重点。给ui标调作为本课时的难点。

ai ei ui教学反思

张仁菊

对于刚刚入学的儿童来说,枯燥的汉语拼音需要掌握巩固,就需要教师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感兴趣了,学起来才会轻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设计游戏,创设了情境、语境。寓学于玩,寓教于乐,不仅吸引学生了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习的情趣,又渗透的品德教育。

我在教学《aieiui 》第一课时时,根据教学内容和对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在教学中设计了几位卡通动物主人:小白兔、刺猬、袋鼠、海龟、梅花鹿、奶牛。在教学中,始终以卡通动物的游戏故事引领整个教学过程。

1、在复习导入揭题新授环节,我以卡通动物为小主人,让这些卡通小主人背着单韵母出现在教室里,让学生响亮地喊喊它们的名字。小游戏激发起了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使学生有乐于往下学习的愿望。于是,引出复韵母时,设计了小刺猬的勤劳终于赢得了小动物们的喜欢,它找到了新朋友。这样的设计既人性化,教育孩子要懂得勤劳又可以为后面复韵母的出现做了很好的辅垫,从而引出新课揭题aieiui。

2、在教学带声调读复韵母时,我又以当小老师、开小火车、老师和你赛一赛等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我先让学生互相认读带调的复韵母的四张卡片,接着教师进行抽读,检验小老师是否做得合格,小火车能否开起来。游戏的设计不仅带动了学生的学习尽头主动学会复韵母的四声,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性,让学生不是那么干巴巴地读韵母的四声,使枯燥无味的学习变成每个学生都想参与的活动。读得认真,念得响亮引出小白兔想拔大萝卜送给学生。

初一语文上册课本新版 篇6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会认读“秋、气、了”等10个生字。认识“木、口、人”3个部首;会写“了、子、人、大”4个生字,认识“乛”1种笔画。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4.感受诗歌意境,感受诗歌的音韵美,陶冶情操。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教学重点:感受秋天景象的美丽。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课文录音、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那么现在是什么季节?这节课就让我们到大自然中去欣赏秋天那美丽的景色。(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一)自由读课文。看音节,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二)自由读圈画生字。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学生标序号)按自然段再来读一读,把课后我们要认识的、要会写的字画出来,借助拼音读一读。

(三)读带拼音词语。藏在课文里的生字宝宝,相信大家都认识他们了吧?现在它们来到屏幕上了。快和它们打个招呼吧!(自己练习读一读)(指名领读、开火车读)

三、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一)秋天的天空是什么样子的?

“天空那么蓝,那么高。”抬头看看外面的蓝天,没有那么多云,看起来真的是又蓝又高。那么……那么…… “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秋天,大雁要飞到南方去--过冬,大雁是怎么飞的呢?“一会儿……一会儿……”在很短的时间里做不同的事情,所以读的时候语速要快点。(指导读)你能用“一会儿……一会儿……”也说一句话吗? 师生合作读。

四、总结全文:师生配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浓浓的秋意。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一)学生开火车分句朗读课文。

1.出示图片,要求学生选出与图上景色相对应的句子,读一读。2.学生尝试背诵课文。

二、指导书写

(一)认识笔画“乛”,指导书写“了”。1.教师在黑板上范写“乛”,学生书空。

2.学生在“写汉字”软件里观察了“了”的书写顺序,以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写顺序,以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强调“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

3.学生描红,临写。

三、编写童话,升华情感

教师播放音乐,引导:让我们伴着优美、欢快的音乐,编写一个秋天的童话。“秋天来了!秋天来了!”山姑娘兴高采烈地呼喊着,欢笑着。她招呼大家来开一个庆丰收的晚会。梨弟弟、苹果妹妹、稻谷阿姨和高粱伯伯一起赶来布置晚会会场……

四、课堂小结

你喜欢秋天吗?看到这么美丽的秋天的景色你想说点什么? 这个星期天,你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秋天的美丽,你们说好吗?

五、作业设计

了、子、人每个一行。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和体会秋天的景物特征,通过看拼音读、拼音汉字结合读、看汉字读、利用分段读、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读书热情,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秋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发现美、寻找美的情趣,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

初一语文上册课本新版 篇7

朱自清(1898―1948),散文家、诗人、学者。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代表作有《春》《绿》《荷塘月色》《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二、故事背景

本文记叙的是19的事。那年冬天,作者的祖母死了,在徐州工作任职的父亲朱鸿钧也被解除了职务。作者当时在北京大学读书,得到祖母去世的噩耗,便从北京赶到徐州,同父亲一道奔丧回家。父亲朱鸿钧没有积蓄,回到扬州后,借钱办了丧事。办完丧事后,作者回北京念书,朱鸿钧到南京找工作,父子二人便在浦口车站依依惜别。《背影》所写的就是这一段事。

三、文学常识

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

1.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散文与韵文、骈文相对,不追求押韵和句式的工整。这是广义上的散文。

2.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行的一种文学体裁。这是狭义上的散文。

四、理解词义

1.祸不单行: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2.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

3.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

4.典质:(把财产、衣物)典当、抵押出去。

5.赋闲:失业在家。

6.勾留:短时间停留。

7.踌躇:犹豫。

8.颓唐:衰颓败落。

9.蹒跚: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10.不能自已: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11.情郁于中:感情积聚在心里。

12.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13.琐屑:细小而繁多的事。

五、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①):开篇点题,点明自己对父亲的背影难以忘怀。

第二部分(②-⑥):车站离别,望父买橘,刻画背影,表现了父亲的爱子之情。

第三部分(⑦):写别后思念,泪光中再现父亲的背影,抒发怀念父亲之情。

六、问题归纳

1.文章是以什么方式开头?有什么好处?这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以倒叙的方式开头,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从而吸引读者。这段话表达了对父亲的思念,为全文定下略带伤感的感情基调,又提示全文中心内容,突出“背影”。

2.文章的第二、三小节交代了朱自清当时的家庭状况,这段叙述是否属多余笔墨?

家中“祸不单行”,遭受不幸的变故,家境衰败,这惨淡的环境、悲凉的气氛,与下文父亲送别时对儿子的满腔挚爱形成对照。在这种特定背景、环境下父亲的“背影”,不同于随处可见的普通背影,更充满感情、饱含深意,更显示出父爱的崇高。这一段正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看似偏离话题,实则紧扣中心。

3.“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说说这里用两个“终于”、两个“踌躇”有什么表达效果。

用两个“终于”、两个“踌躇”写出了父亲矛盾的心理,父亲虽然事忙,但又对“我”不放心,更突出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

4.“不要紧,他们去不好!”这句话包含父亲怎样的情感?

父亲当时急于谋事,在生存的巨大压力之下忧心如焚,但是儿子在他的心目中重于一切,他唯恐儿子在路上有什么闪失,所以最后还是决定由自己亲自送。

5.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的背影的?在描写父亲穿铁道、爬月台买橘子时用了哪些动词?有什么作用?

作者通过父亲穿铁道、爬月台的行动来描写父亲的背影。作者用了“探”“穿”“攀”“缩”“倾”等动词,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描写出父亲穿过铁道、爬上月台买橘子的艰难情景。“攀”既写出了月台的高度,又让人想象父亲爬时的吃力;“缩”点明了他爬时的困难;“倾”说明了他身子肥胖,爬时很费劲。父亲对儿子的关心、体贴、爱护之情就是通过这一系列的动作含蓄地表现出来的。

6.父亲在这一段中共说了三句话,找出来并作简要赏析。

①“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赏析:父亲已把儿子送上车,已经关照得无微不至,儿子也劝父亲可以走了,而父亲还觉得自己没尽够心意,看见月台上有卖橘子的,便要给儿子买橘子。过铁道不容易,父亲也看在眼里,自己费点事,能让儿子受用,他是心甘情愿的。父亲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

②“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赏析:父亲担心儿子路途是否平安,要儿子回到北京来信报平安后,才能放心。

③“进去吧,里边没人。”

赏析:父亲走了几步就回头,可见他心里还是惦记着儿子,依依不舍。他又想到儿子所带的行李,叫儿子小心,什么都为儿子着想。

7.课文中对“我”的第二次流泪写得很详细,“我”流泪是因为什么原因?

(1)对父亲的感激:父亲不顾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为“我”穿铁道、爬月台买橘子。

(2)对父亲的理解:父亲不放心茶房,亲往为“我”送行,千叮咛万嘱咐,不厌其烦,表现出中老年人的“迂”,这都是对儿子的怜爱之情,不是他人所能比的。

(3)对父亲艰难生活的同情:买橘子时的蹒跚艰难,一下子引发“我”的联想,家庭生活的重压何时才能解除,父亲的这种艰难还得延续支撑多久。

(4)对父亲未来生活的忧虑:父亲渐显老态,但还得继续生存挣扎以维持自己及家人的生计,今后他又怎样生活,从身体到心理的逐渐变化,做儿子的又能帮助多少呢?

(5)对自己误解乃至责怪父亲的深深忏悔:对父亲特殊时刻所表现出的照顾关心,不仅不领情,反而有所埋怨和嫌弃,但当为自己艰难买橘的过程特别是“背影”映现,自己终于内疚、愧悔,无声的谴责,借助有形的“泪水”表现了出来。

七、课文主题

初一语文上册课本新版 篇8

师:是啊,同是中国人,谁不爱自己的祖国。台湾,祖国饱受磨难的孩子,曾先后被荷兰殖民者和日本侵略者侵占,而今,一些顽固分子还要坚持台湾独立,企图分裂我们的祖国。此时,你想说些什么?

生自由表达。

师:(在《回家》的乐曲声中)是的,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维护祖国团结和统一,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我们相信台湾人民的心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都爱中国!

点评:结合时事,进行拓展,对学生进行维护祖国统一的教育。有水到渠成的效果。

【教后反思】

上一篇:团年晚宴活动方案下一篇:保卫人员岗位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