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美术教案反思(共9篇)
老师通过美术活动后,对小班美术教案及反思分别是怎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美术教案及反思
目标:
1.能用双手交替的方法将彩色纸撕成长条、大小块。
2.能较大胆合理地运用鲜艳的颜色纸条、纸块进行粘贴造型。
重点:
能用双手交替的方法将彩色纸撕成长条、大小块。
难点:
能较大胆合理地进行粘贴造型。
准备:
小兔一只,彩色纸、糨糊、抹布、自制彩色衣服,幼儿操作材料(小兔、小熊)、时装表演背景,PPT
过程:
1、请幼儿观看时装表演,感受服装上的条纹、色块、图案的美。
2、“呜呜呜……”出示哭泣小兔的图片
师:你们看小兔怎么了啊?
你们猜猜她为什么哭?
小兔子悄悄的告诉我她没有漂亮衣服可以穿,她好想穿上漂亮的衣参加时装表演秀啊,她想让我们豆豆四班的小朋友来帮一帮她,那你们愿意吗?
2、教师示范
(1)出示彩色纸
师:看看我们这里有许多漂亮的纸,我们来帮小兔把衣服变漂亮吧,看老师怎么做的,用你的食指跟拇指捏着纸,一只手向外拉一只手向里拉,撕出一些小条条或者一些小块块。还有一首好听的儿歌呢!“食指拇指捏捏,变对孔雀前后撕,撕成条条细又长,撕成片片真漂亮!”(徒手学做动作)
(2)出示糨糊,看看这个小盘子里有糨糊,用来粘住这小小纸片的,我们可以用我们的食指在盘子里粘一点点糨糊涂在小纸片的一面上。(徒手学做动作)
(3)教师示范贴画,撕一块弄点糨糊,强调一下把涂有糨糊的那一面贴在小兔的衣服上,教师完成一幅给幼儿看,(强调只能贴在小兔身上)。
教师总结:看看小兔变漂亮了,她也变得开心了,现在请你们来帮一帮小兔吧,做的快的小朋友也帮小熊穿上漂亮的衣服哟。
3.幼儿操作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将纸条按一定的顺序
贴,并注意颜色的搭配。
4.请幼儿把作品贴到时装表演背景中,互相欣赏。
师:小兔真漂亮,我们让小兔、小熊穿着漂亮的衣服参加时装表演吧!
反思:
服装是美和艺术的表现,是创意和热情的完美融合,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漂亮的服装能够很好的吸引他们的眼球,调动起他们感受美的积极性。于是我的第一个环节设计为欣赏T台表演和欣赏自制衣服二者动静相结合的形式,让孩子们感受服装上的条纹、色块、图案的美,为幼儿能大胆地运用鲜艳的色彩进行制作奠定基础。第二个环节从孩子们善良的情感出发,以帮助小白兔来接受、学习制作的方法,满足了他们关心弱小的愿望。在制作的过程中,以轻快、活泼的儿歌“食指拇指捏捏,变对孔雀前后撕,撕根面条细又长,撕个片片真漂亮”来让孩子们掌握撕纸的技能和方法。以变魔术的形式教授孩子们粘贴的技能。因此孩子们在活动中能够熟练地用双手交替的方法将彩色纸撕成长条、大小块粘贴小兔及小熊的衣服,颜色鲜艳、色彩丰富,有效地突破了重点,解决了难点。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孩子们带着制作好的作品粘贴到布置好的时装展示板上,我给了孩子们自主选择的机会,让他们自己选择粘贴的部位,并给于赞赏的语言,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整节活动也有出乎预料的状况,在最初的活动设计时我注意到了个体差异,一开始我想让能力强的小朋友粘贴两张作业纸,能力弱的小朋友粘贴一张作业纸,但每个孩子都很认真地粘贴完了两张,而我也不忍心打断孩子们的热情,时间延长又延长,但孩子一点也不因为时间的延长而失去耐性,坚持完成了任务。
小班美术教案及反思
活动的目标分设了两个:1.学习用封闭圆形表现棒棒糖,并尝试用多种色彩进行涂色。2.感受用多种色彩作画的乐趣。我将活动分为三步进行:观察棒棒糖——说说棒棒糖——画画棒棒糖。
我一直认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活动的第一部分,用一个“猜”字,来引起幼儿的注意。事实证明,我成功了。幼儿们对着我的口袋,兴致勃勃的猜测着各种答案。猜过之后,我们一起进入第二部分,我们说一说吃过的棒棒糖,看一看老师的棒棒糖,他们都是长什么样子的。在你一言我一语之后,我们都出结论:棒棒糖有一个圆圆的大脑袋,再加一个长长、硬硬的尾巴。这样的一个结论引来了幼儿的哄堂大笑。最后笑声一直伴随着整个绘画过程。
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我并不刻意去要求幼儿,棒棒糖要画的有板有眼。因为,小班幼儿年龄小,他们的作画动机和信心都身份的脆弱,一不小心就会浇灭他们的信心,所以培养他们的兴趣与信心是关键。只要他们愿意动手,愿意画,我都会给于肯定,“你画的真棒,你的棒棒糖是什么味的?你的棒棒糖要送给谁吃呢……”这时幼儿的情绪高昂,这是好事,可这也导致场面有点小小的失控。比如在提问“你吃过什么味的棒棒糖?”时,教室就像炸开了的锅,到最后我都不知道要怎么安抚他们激动的情绪。对于这样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多向他人学,在不断的学习与探索中,使自己的教学越来越扎实。
一、十五年来开展小班化教育的成绩与经验
1. 小班化教育影响到全国广大中小学
在我国, 从1997年开始小班化教育, 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实施以来, 经历了试验期 (1997~1999年) 、推广期 (2000~2005年) 、滞缓期 (2006年以后) 等三个阶段[3], 到现在小班化教育已经在全国各大中小城市广泛开展起来, 而且伴随课程改革, 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正在逐步深入。小班化教育从大城市逐渐辐射到中小城市, 从城市逐渐延伸到农村, 就目前情况看, 小班化教育是十分受欢迎的, 已经影响到广大中小学。
2. 小班化教育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由于小班化教育的实施, 教室中学生位置, 包括课桌椅之间的合理摆放, 人数的减少, 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逐渐增加, 而且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性和差异性,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树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作业负担与学习包袱减轻, 让学生具有更加积极的态度来面对学习。因此“教室里充满了一种温馨、欢乐的气氛, 充满情趣和人情味。”[4]
3. 小班化教育理念逐渐形成
在小班化教育实践中, 各个学校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 通过自己学校理念来进行小班化教育, 如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小班化教育主要理念:“让每个学生都进步, 每位教师都成长, 每所学校都发展”。[5]
“5+1”小班化教育模式:5个教育愿景——“微笑每一个, 健康每一个, 智慧每一个, 创新每一个, 高尚每一个”;1个教育策略——“关注每一个”。
小班化教育内核:“活力小班”。活力不仅表现在班集体建设和班级活动中, 更表现为教师有激情地教和学生有激情地学;不仅表现为教师教的研究深度, 更表现为学生学的思维深刻性和活跃程度。
4. 小班化教育逐渐被社会所认同
大班化教育背景下, 学生人数多, 学生在教室中的座位排列也是固定的“秧田式”, 这不利于学生与教师交流, 也不利于学生之间的沟通。然而, 在小班化教育下教学组织形式发生改变, 已经形成了活动座位, 方便学生的交流与经验分享。同时, 小班化教育能增加学生的关照程度, 依据“教育关照度=周上课时数×上课单位时间班级编制标准÷60”。我们可以发现, 学生在小班化教育中能得到更好的学习和教师的关照, 因此, 小班化教育也获得了学生家长等社会人士的认同。
5. 教师基本具备了小班化教育的经验
在小班化教育的课堂教学实践中, 教师不断形成了自身的教学经验。一般来说, 教师能更加轻松应对小班化的学生, 能更好去开展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并且, 教师在小班化教育中能减少作业的批改, 获得更多的自我专业发展的时间和精力, 能更好获得教师职业幸福感, 实现其专业成长。
6. 小班化教育研究逐步增多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对于小班化教育的研究就一直不断进行着, 有学者从教育实践的视角来思考, 探讨小班化教育的现状;有些学者从小班化教育的理论来思索;还有的学者对小班化教育进行了比较研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 对小班化教育逐渐地重视, 其研究不断增加。
二、小班化教育的模糊认识
1. 小班化教育一定能提高教育质量
在规模效应的理论指导下, 规模效应又称规模经济, 即因规模增大带来的经济效益提高, 但是规模过大可能产生信息传递速度慢且造成信息失真等弊端, 反而产生“规模不经济”。这是小班化教育坚决反对的, 这是对规模效应的一种背离。但是否具有了小班化教育就一定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呢?一个学校进行小班化教育并不必然带来教育质量的提高, 因为教育质量提高的影响因素太多, 而小班化教育只是其中一个因素。因此, 我们在探讨小班化教育的优势与大班化教育的劣势之时, 不能武断地认为小班化教育一定能提高教育质量。
2. 小班化教育就是个性化教育
有些人认为, 将大班化学生人数减少, 将学生的座位变动, 形成“小班化”教育, 就是一种个性化教育, 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对于实施个性化教育来说, 不管是大班化教育还是小班化教育, 关键在于形成优质的教育理念, 能“发掘学生个性潜能的优势, 即寻找每一个学生身上个性的最强点和闪光点。”[6]通过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统一, 这样的教育才是个性化教育。因此, 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小班化教育与个性化教育划等号, 而是需要充分认识个性化教育与小班化教育的实质。
3. 小班化教育能解决大班化教育中的所有问题
小班化教育与大班化教育由于经济学背景、社会学背景、教育学背景的差异[7], 在资源配置、教学原则和方法、师生关系、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等方面存在差异。小班化教育具有其明显的优势与特点, 但是我们能认为小班化教育会解决大班化教育的所有问题吗?答案是否定的。小班化教育仍然是一种班级授课制, 尽管能在人数减少、改变过去过于注重学生考试成绩的局面、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方面有所改善, 但是小班化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态的变化, 一种教育理念的改革, 并不能解决好大班化教育条件下的所有问题。
4. 小班化教育是唯一的教育组织形式
当前, 在小班化教育日益受到推崇的情况下, 有些人认为小班化教育是对大班化进行改革唯一的教育组织形式, 这是一个不恰当的想法。因为在现代教育组织形式改革过程中, 针对班级授课制的缺点和不足, 出现过巴塔维亚制、曼海姆制和冈布里治制、圣巴巴拉制、文纳特卡制、设计教学、特朗普制、协同教学、程序教学等教育组织形式改革。而小班化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组织形式, 只是针对班级授课制中大班化教育的一种改革, 是“班级授课制的优化形式”。[8]所以, 我们不能认为小班化教育就是唯一的教育组织形式。
5. 小班化教育能马上普及
小班化教育相对于大班化教育来说, 具有一定的优势, 因此, 向小班化教育发展是一种趋势, 那么小班化教育能马上普及吗?由于我国历史原因与现实条件的影响, 一直存在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学校差异、城乡之间学校的差异, 特别是城乡之间的差距较大。要弥补城乡学校之间的差距, 实现城乡教育机制的一体化还需要一个过程, 因此全国所有中小学立刻普及小班化是一个假命题, 而“普及小班化教育, 重点和难点在农村。”[9]可见, 小班化教育的发展还需要一个从试验、推广到普及的过程。
三、小班化教育的推进策略
1. 进一步理解小班化教育的相关概念
第一, 了解小班化教育概念。为了开展小班化教育, 我们需要对小班化教育进行理性认识, 需要对小班化教育进行充分的评估, 认识到小班化教育是在规模较小的班级中进行的教育, 在先进教育理论指导下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 是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 是一种优质教育。[10]而且, 我们需要进一步认识到小班化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教育组织形式的变革, 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的提升;第二, 具有开放式教育理念。20世纪70年代以来, 开放教育理念就产生了。开放式教育是多元、民主、自由、创新的教育。[11]开放式教育是针对封闭教育来讲的, 是一种鼓励儿童参与学习活动、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 教育的开放性体现在:开放的空间、开放的环境、开放的课程、开放的态度、开放的资源运用等。在小班化教育过程中, 我们需要具有开放式的教育理念, 能掌握开放式教育的精神实质, 从而更好地促进小班化教育。
2. 提供小班化教育的师资保障
第一, 小班化教育要求教师数量更多, 以保证其顺利开展。小班化教育的开展需要更多教师来实施, 例如以前一个班级60人, 需要6名老师来进行教学, 但是由于班级规模缩小, 将原来的60人一个班变成20人一个班, 那么就需要18名老师来对学生进行教学。可见, 将大班化教育转化为小班化教育以后, 教师的数量就增加了。因此, 为了保障小班化的顺利开展, 我们学校需要增加更多的教师数量, 否则无法满足小班化的师资需要;第二, 小班化教育要求教师素质更高。小班化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组织形式, 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的转换, 是一种追求优质教育的表现, 需要具有个性化教育理念、素质教育理念、开放式教育理念等新课改背景下所需要的教育理念, 能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尊重学生的个性, 能与学生进行经验分享, 能充分指导学生主体化的学习, 具有不仅能教而且教得更好的素质。因此, 开展小班化教育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优秀教师, 从而为小班化教育提供师资保证。
3. 强化小班化教育的制度完善
小班化教育的实施, 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 也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 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1997年开始试验以来, 十五年过去了, 但是小班化教育的普及还是一个期待中的事情。因此, 小班化教育的实施需要一个制度来保证其实施, 一方面需要加强小班化教育制度的连贯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需要相关的小班化制度来保证其顺利实施, 需要进行相关的制度改革, 如中小学教师评价制度、教师人事流动制度、中小学教师培训制度等相关教育制度的改革, 为推进小班化教育提供制度保障。
4. 保障小班化教育的经费投入
从大班化教育发展到小班化教育, 由于学生的人数减少, 班级数量就需要增加, 教师、教室、课桌椅等相关教育资源就需要扩展, 这样以来, 就需要更多的教育经费投入。我们知道我们的中小学教育, 包括大学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 来源于政府财政,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 地方政府不能实现给予中小学教育经费的充足保证, “公共教育经费的规模难以达到的4%”[12], 不能实现世界平均水平。那么, 这就意味着在推进小班化教育过程中, 速度将缓慢下来。因此, 为了更好促进小班化教育, 地方政府财政需要给予学校发展一定的经费投入, 以确保小班化教育的顺利实施, 特别是加大对农村中小学的经费支持。
5. 稳步推进小班化教育的实施
一直以来, 小班化教育实施主要采取的是区域推进。一般来说, 对大中城市中小学的小班化改造还是速度比较快的, 一方面是办学经费比较充足, 另一方面教师人才的相对富裕。而在农村中小学, 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格局调整的前提下, 小班化教育的实施比较困难。截至2010年, 全国小学56人以上的大班额占小学全部班额的20.03%, 其中66人以上的超大班额占5.42%;全国初中56人以上的大班额占初中全部班额的51.34%, 其中66人以上的超大班额占14.76%。[13]因此, 要从大班化教育到小班化教育还是需要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 不能一蹴而就, 不能“一刀切”, 而是稳步前进。
6. 加强小班化教育的理论研究
当前, 小班化教育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研究成果并不多, 对其关注程度还是不够的, 因此, 需要加强小班化教育方面的研究。一方面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总结教育经验, 上升到理论, 形成小班化教育实践研究;另一方面, 需要寻找小班化教育方面的理论研究, 为其教育实践提供更丰富的理论指导。正如学者指出的那样, “只有将这些最本质的教学理论与小班化教育的实践结合起来, 才能使小班化教育有生命力, 有推广意义”。[14]
总之, 小班化教育作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需要得到深入的认识, 更需要去研究和实践, 进而通过对小班化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实现个性化教育, 实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摘要:新课程改革以来, 针对大班化教育的诸多弊端, 小班化教育开始受到重视并逐步普及推广。其影响扩大到全国中小学, 其教育理念逐步形成。但小班化教育并不能解决大班化教育的所有问题, 推广、普及、完善小班化教育, 需进一步理解小班化教育的概念;提供师资保障;强化制度完善;保障经费投入;稳步推进小班化教育实施;加强相关教育理论研究, 从而加快小班化教育的步伐。
[关键词]小班化 反思性教学 英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培养创造才能与创造型人才是时代的呼唤,社会的要求。而课堂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阵地,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素质,也是我们教学工作者应该努力的目标。反思性教学(reflective teaching)是近年来在国外教学改革过程中兴起的,其理论和实践在我国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它把教师培养从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探讨转向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这一新领域中来,成为实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成功的教师=经验+反思。小班教师更应在教学中不断反思,对于改进自己的工作有独特作用。反思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立足教学实践,加强教学反思
小班英语课堂教学应当以创造语言交际环境、加强语言交流为中心环节,教师应当注重加强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语言,在交流中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在交流中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然而许多小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感到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外语没有兴趣,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易分散,上课效率不同,这就需要教师立足于教学实践。当教学中出现类似以上现象时,教师首先应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走出迷途。
具体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反思:(1)对教材了解把握程度如何。(2)教案设计是否合理。(3)知识讲解、导入是否清晰,语速是否过快。例如在Unit 8 dinner的教学中,我考虑到牛津英语教材所韵含的英国文化传播这一特点,为学生创设Western Restaurant这一场景,以翻菜谱呈现水果—汤—主食—甜点为序逐一引出新单词,学生通过点菜,上菜,分享食物,吃饭为主线,充分运用新句型Do you likeYes,I like .及No,I don’t like.相互交流,并鼓励学生扮演Waiterand Customer,从而过渡到语段训练,让每个学生都活动起来,但是在扮演角色这一环节时,我在示范讲解时不太清晰,而且语速过快,有些学生的理解不到位,导致学生的参与面不广,在课后反思中,我发现教师的示范、导入、语速等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语言的积累不够丰富,很大程度是通過模仿教师来达到自己操练的过程。(4)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技能是否落实。(5)学生获得语言训练的机会是否均等,小班化教学让每个学生一堂课至少有5次表现自己的机会,尽可能多地鼓励他们主动开口、动脑和灵活运用,作到精讲多练,多交流,让语言变成真正的交流工具。(6)教学反馈是否及时。比如,在教授Unit 4 Postman and Policeman Let’s talk中,让学生描绘人物的职业,一(一)班的Lily指着警察叔叔说She is a policeman,当时全班的小朋友都笑起来了。针对这种情况,我及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指出,借此也拓展了Policewoman,操练新句型She is a policewoman/firewoman,丰富了学生的语言。(7)对接受能力差的学生是否落实补救措施。(8)教学中是否有激励措施。通过教师的学习思辨、实践探索、合作研讨、自我反思等环节,从而推动教师自觉提升小班化教育教学理念,并内化为具体的小班化教学行为,使教师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研究,在实践中反思,与课改同行,与学生共同发展。
二、反思性教学是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1.反思性教学能够提高英语教师的专业地位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着眼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要实现这一角色的转变,教师必须具备自我发展的动力和能力。教师要积极参加教育研究活动,相互探讨小班化教学途径,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从业者变为研究者,进而改善自己的社会形象与地位。
2.反思性教学能够拓展英语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空间
语言教育尽管有其特殊性,但仍须遵循普通教育的一般规律。在反思性教学中,小班英语教师不再局限于语言问题,依托小班化教学的理念,关注教育原理、教育目的和教育后果等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不断拓展观察、分析、解释和决策能力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和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更有效地推动小班化英语教学的实施。
3.反思性教学能够端正英语教师对发展专业能力的认识
专业能力的提高不能依赖外在的指导,教师要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设计活动、观察过程、收集数据,根据得出的结论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教学思想、观念转化为正确的教学行为过程中,教师经过不断循环的反思,成为一个自觉而有效的反思者,从而促进其专业成长。
活动目标:
1、欣赏各种各样的花瓶,感受花瓶独特的造型和装饰。
2、通过欣赏和与教师的对话,体验不同造型和装饰所带来的美感。
3、对操作活动感兴趣,能细心地装饰。
4、鼓励幼儿大胆正确的上色。
5、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活动准备:
各种花瓶若干。
活动过程:
1、展示四个在造型和装饰方面比较独特的花瓶,激发幼儿欣赏兴趣。
“这是什么?”
“这些花瓶美吗?”
2、引导幼儿进行欣赏和表述。
“你喜欢哪一个花瓶?为什么?”
“你觉得这个花瓶那里最美?”
让幼儿畅所欲言的表述,在幼儿需要帮助时进行启发:“哦,你喜欢它的造型呀,你能模仿一下它的姿态吗?”
“你觉得这样的造型像什么?”
“这个花瓶上用了那些颜色?这些颜色用在一起好看吗?给你什么感觉?”
教师小结。
3、出示其他花瓶图片,引导幼儿欣赏,丰富幼儿欣赏经验。
“这个花瓶是什么样子的?”“你喜欢它吗?为什么?”
4、幼儿尝试使用各种形式创作花瓶。
“今天我们欣赏了各种花瓶,我们也要来自己装饰花瓶。可以用线描装饰画的方法、水粉画的方法还有直接在瓶子上装饰的方法,小朋友们可以自由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创作。”“完成的作品可以放在展示区展览。”
幼儿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评价活动。
幼儿相互欣赏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今天我们创作了一个自己的花瓶,感觉怎么样?”
教学反思:
首先这个活动非常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虽然在这中美术手工活动幼儿之间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性,但是孩子们的兴趣还是满高的。在此次活动中,并没有发现不感兴趣的孩子,因为在日常的活动中,我们经常有这样类似的美术活动,孩子有了一定动手能力,所以孩子们得心应手。
水务局幼儿园 岳鹏坤2011.11.我们幼儿园座落在美丽的玉渊潭公园内,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每到秋
季来临,各种花草树木的种子、果实、叶子随处可见,光园内就有石榴树、松树、柿子树等多种植物。这些都是孩子们操作的好材料,结合课程组推荐的《培养儿童好奇心—89个科学活动》一书,我开展了《落叶》这一科学活动。通过这次活动的实践,让我更深层次的理解了幼儿园科学教育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启蒙教育。
一、活动的内容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兴趣
从幼儿周围生活中取材,给幼儿提供符合生活实际的真实材料幼儿一定很投入。所以我以落叶为材料,开展了一次有关落叶的科学活动。因为园内植物很多,落叶随处可见,户外活动时间,孩子们总是被地上的落叶吸引,常常有孩子捡来颜色鲜艳的叶子送给我,班里的桌椅下,孩子们的口袋里也时常出现落叶的身影,它们都是孩子们偷偷带回来的,孩子们对落叶有着浓厚的兴趣。活动准备阶段我与家长链接,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在公园里、家周围、来园的路上,收集落叶,种类尽量多一些,然后把收集到的落叶带到幼儿园投放到科学角。这样材料得到了丰富。收集也是幼儿学习的一个过程,使幼儿对落叶有了初步的认知。
二、创设宽松的氛围,将幼儿摆在主体的位置,引发幼儿主动探索
活动开始了,孩子们来到公园里捡各种落叶。面对草地上厚厚的落叶,他们
兴奋无比,有的跑上去踩一踩,有的摸一摸,有的踢一踢,更有的直接躺在了上面感受落叶的松软,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观察、探索着大自然的丰富多姿。也收集了大量落叶。
面对我们一起收集的落叶,大家开始了观察、讨论,以往我会把每一个环节
说什么话,提什么问题等等考虑的特别细致,可现在通过对《培养儿童好奇心—89个科学活动》一书的学习,我会思考出大致几个环节,几个问题,每一个环节具体要做什么,要看孩子们的反应,灵活应对,要让孩子动手做,动脑想,动嘴说,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减少一直是老师牵着孩子走的现象。现在孩子们使用自己找来的材料进行探索,他们兴致盎然,争先恐后的发表着自己的看法。而此刻作为教师要做的是观察他们的行为,聆听他们的想法,跟随他们的思路,适时的抛出引导他们的问题。效果是令人满意的,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孩子们没有压力,敢说,敢做,能将自己的认知毫无保留的表达出来,孩子们发现了落叶形状、大小、颜色的不同并能根据这些特征进行分类。
三、做幼儿的帮助者,根据实际随机调整教育方案
和孩子们一起到公园捡落叶,可当孩子们面对草地上那厚厚的,松软的落叶时,他们都跑到草地上跑啊,跳啊,踢啊,忘记了自己来的目的,他们此刻感兴趣的不是捡落叶。我赶快变换教学形式,给他们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尽情的感受满地的落叶,把捡落叶推迟,结果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们以往的教学观念中,总是以孩子学到了多少内容来定义他的学习到底好还是坏。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幼儿园的学习,我们并不是要让孩子学到多少,而是要积极的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试探他们能在各项活动中获得满足和享受到乐趣,进而使这种满足和乐趣成为孩子终身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教师也无须特别钟情于我们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而是应该随时随地的观察幼儿的兴趣,以幼儿兴趣的需要随时调整我们的教育内容及方案。
四、容许“儿童的科学”中包含不科学的成分,保护幼儿绝妙的想法
在活动中,孩子们讨论到了“树叶为什么从树上落下来”,有的孩子说,是被风爷爷吹下来的,有的孩子说,小树叶太顽皮了,它们想跑去别的地方玩。很显然它们的理解是不科学的,他们不知道树叶落下来的真正原因。我们应允许幼儿去想象,猜测落叶的秘密,这样也许会导致幼儿一些“错误”认识,但是它作为幼儿对未知世界的一种探索要有意义得多。我们应容许“儿童的科学” 中包含某些不那么科学的成分,即泛灵论,实在论,人为论等思想。帮助幼儿产生绝妙的想法并对拥有这些想法充满信心,具有证据。这不正是我们的科学教育所期待的吗?
在这次活动中,通过科学启智的理念,我比以往进步了很多,孩子们不单单在落叶的活动中认识了落叶的大小、颜色、形状,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认识到了大自然的多姿多彩,激发了幼儿探索大自然的欲望。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活动的过程中我总是担心“我不讲,他们会知道吗?”,“再放纵下去会不会偏离了主题?”等等。对自己角色作用把握的还不是很好,还不是十分放的开。在今后的活动中要将主权真正的交给孩子们,教师根据幼儿探索的需要灵活的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成为幼儿学习的帮助者。
最后,非常荣幸能够参加本次课题,感谢课题组的培训,感谢我们园领导的大力支持,“科学启智”这条道路,我会坚持走下去!走好!篇二:小班科学活动《按图形分类》教案及反思
小班科学活动:《按图形分类》(数学)
东郊幼儿园翁雯雯 活动目标:
1、能排除颜色大小的干扰将图形进行分类
2、能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分类结果
活动准备:1)大圆形、大三角形、大正方形各一个 2)有图形标记的房子大图
3)颜色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的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趣
1、出示大圆形、大三角形、大正方形,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认识我吗?(幼儿按老师出示的图形回答问题)
2、教师扮演图形妈妈自我介绍:我是xx图形妈妈。引导幼儿跟图形妈妈问好,加深印象。
二、送图形宝宝回家
1、教师继续扮演引趣:我们的图形宝宝们还没有回家,小朋友能帮帮我们吗?要是看到图形宝宝请送它们回家
2、出示带有图形标记的房子大图。提问:小朋友说说哪座房子是谁的家,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引导幼儿认识图形标记
3、请图形妈妈回家等图形宝宝(教师用大图形示范,学说句式:我送xx回家)
4、在教室里找找图形宝宝。引导语:小朋友,我们一起来找找调皮的图形宝宝藏在哪里?
5、引导幼儿将不同的图形宝宝送回相应的家,并试着一边送一边说:我送图形(三角形、圆形等)宝宝回家。
6、请个别幼儿上台操作,要求一次只能送一个图形宝宝回家。其他幼儿评价
三、指导幼儿操作材料《我送图形回家》
1、分发材料,让幼儿分组按照标记,把图形分类。
2、要求边送边说:我送图形(三角形、圆形等)宝宝回家。
课后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是比较枯燥的,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这节按图形分类的活动,从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来说,本节课基本达到了课前的预想效果。下面我自己对本节课的教与学进行了反思:
一、活动刚开始我设计的是图形妈妈来求助,我采用了拟人化的图形卡片,幼儿的注意力就全被我吸引了。接下来的活动就容易开展了。小班的孩子们能顺利地认识并说出图形的名称,这个环节较为顺利。
二、第二个环节中送图形宝宝找家。原来我设计的是引导幼儿对房子进行观察,发现房屋上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标志,从而确定是哪个图形的家。但因为是借班上课,可能对小朋友们不是太了解,可能是我对问题阐述得不够清楚,幼儿的思维一直停留在发现房子里没有图形宝宝。孩子们有模仿性,一个小朋友这样回答后,再提问了两个小朋友就还是一样的回答。我有些乱了阵脚,但我还是顺着孩子们的话往下接:“对,图形宝宝们都不在家,所以要请小朋友帮忙。老师发现啊这座房子上有正方形的标志,我想这应该是正方形的家,你们同意吗?”幼儿们终于发现了房子上的窗户和屋顶上的图形标志不一样,这个部分才得以顺利进行下来。
三、第三个环节通过孩子们自主操作送图形宝宝回家,不仅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增强了动手能力,还在实践中复习三角形、圆形和正方形,让幼儿进一步掌握了图形。这一部分开始后幼儿的情绪高涨,都争着要去送图形宝宝。我适时提出要求,一次只能送一个图形宝宝;不能大声叫,会吓跑图形宝宝。有课的前部分的铺垫,幼儿都能很准确地把图形送回家。
四、最后一个环节我投放一个图形分类表和材料,让每个幼儿都能自己动手送图形回家。幼儿操作完成得很好,我自己对这个环节有个遗漏,忘了提醒幼儿要边送边说。
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乐于参与,积极发现。活动材料的精心准备,又为幼儿提供了全面探索的机会。但在课后,也从授课过程中折射出一些自己在平时没注意的一些习惯。比如在课的中间对问题的表达可能不够清晰到位,导致幼儿不理解我的意图。在以后的活动过程中,我要多多注意,不断改进,向其他老师们多多学习。篇三:小班科学教案与反思
小班科学:《旺旺糖果屋》
一、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感知5以内的数量,能按数取物。2.初步培养幼儿的分类能力。
二、活动准备
透明的袋子若干个(贴有2-5的圆点);红、黄、蓝、绿4种颜色的糖果;小熊手偶1个;动物图片若干张;
三、活动重难点
1.重点:感知5以内的数量,能按数取物 2.难点:按货架上箩筐的标记归类摆放糖果
四、活动过程: 1.导入
小熊的“旺旺食品店”要开业了,激发幼儿的兴趣。
“我是只快乐的小胖熊,下午我的“旺旺食品店”就要开业了,这就是我的招牌,上面有我的店名《旺旺糖果屋》,上面还有什么?(气球、糖果、糖纸)有几个?食品店里的糖漂亮吗?是什么颜色的?我一个人忙不过来,瞧,我的好朋友都来帮忙了。”(兔子、小猫、小青蛙、小鸭子)
“有几只兔子?几只小青蛙?几只小猫?几只小鸭子?”
“两只小猫和招牌上的什么东西一样多?三只小鸭子和谁一样多?四只小兔和谁一样多?五只小青蛙和谁一样多?”
“小动物们说要帮助小熊包装糖,小朋友愿意一起来帮助小熊吗? 2.帮助小猪装糖:
(1)“包装时,小朋友要先看清楚袋子上有几个圆点?是什么颜色的?然后就装上和圆点一样多颜色相同的糖。”
(2)教师示范
如:上面有5个黄色的圆点,装5颗黄色的糖果(正确示范)
上面有4个蓝色的糖果,装3颗蓝色的1颗红色的(错误示范),请个别幼儿上来进行纠正,再次强调装糖要求,装与圆点颜色和数量一样的糖果。(3)幼儿操作
请每位幼儿装一袋糖果,装好检查好后拿着糖果袋回到位置上。3.帮助小熊将糖果按货架上箩筐的标记归类摆放好。
(1)请幼儿看看货架上的箩筐上有什么标记?(画有糖的卡片标记、数字2、3、4、5)
(2)这些箩筐有什么标记?(颜色不同)
(3)提出糖果摆放要求:红颜色两个糖就摆在和它一样颜色一样多的箩筐里
(4)幼儿分组按标记摆放。4.结束
小朋友为小熊包好了这么多的糖果,小熊要感谢你们请你们吃糖果,你们先去洗手。
教学反思: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春天也是百花盛开的季节。幼儿园里种着许多美丽的花,有粉红色的桃花、嫩黄色的迎春花、紫色的蝴蝶花等,这几天花儿开得特别旺盛,每次带孩子们到幼儿园里散步,孩子们都争着问我:“老师,这些是什么花呀?”“老师,这些花儿真漂亮!”孩子们常常会被这些漂亮的花儿吸引,在那里留恋忘返。我想怎样能让孩子们更好的了解春天里的花儿呢?因为小班幼儿对鲜艳的色彩特别感兴趣,且他们已初步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添画、粘贴技能,他们愿意用自己的小手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体验成功的喜悦。因此我设计生成了小班粘贴添画活动――《花儿朵朵》。这是一种较新颖新的作画方式,通过粘贴、添画等活动方式,让幼儿通过团色彩鲜艳的皱纹纸,添画简单的叶、茎、草等,来培养幼儿耐心做事的好习惯,发展手部肌肉的灵活性。通过这个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也让孩子们体会到不同的作画方式可以带来不同的乐趣。
在本次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趣味教学”活动模式,即通过选择有趣味的活动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幼儿树立活动的自信心。首先让幼儿观察感知春天里各种各样美丽的鲜花来激发幼儿的兴趣。然后教师直接出示范画,并说:“这里有一座小花园,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花园里开了一些什么颜色的花?”来吸引幼儿集中注意力进行欣赏、观察,同时启发幼儿思考:“花园里的小花是什么颜色的?它们是用什么来制作的?”来引出课题。接着教师示范皱纹纸团花、粘贴以及用彩笔添画的制作方法,重点帮幼儿掌握团圆、添画的技能。在幼儿动手操作之前,将难点直接提出来(如:这些皱纹纸软软的,不太好团,只要小朋友能把纸捏紧,就一定能做出好看的花。)鼓励幼儿不怕困难。提示粘贴时要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纸团的上半部,将底部在胶水中蘸一下,然后按在图画纸上,稍按一会儿,使它粘得更牢固一些,能集中地粘在纸的中部。同时注意引导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纸团而松开了,说明团得不够紧,应再重新团一下。通过师生之间的趣味体验活动,运用开放点评作品的形式,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最后教师利用评价、点评来唤起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如引导幼儿讨论:谁的花园里的花最多?谁的花最美?谁添画的最好看?谁的画面最整洁?等。
整个活动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达到趣味性、科学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活动材料均是幼儿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做到了既保证幼儿对材料产生兴趣,又不花哨,从而有利于幼儿专注地学习。
关键词:数字地理教室,小班化,分组教学
从2001年开始, 江苏省南京市启动了小班化教育试验。十年来, 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和教育管理者投入小班化教育教学的实践和管理中, 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和实效。2009年, 笔者所在学校江苏省南京市华电中学 (以下简称“我校”) 建设了数字地理教室。数字地理教室为我们进行小班化教学和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优质的平台。下面, 笔者就三年来地理分组教学的实践过程, 来谈几点不太成熟的看法。
一、数字地理教室与普通教室基本配置的差异[1]
同普通教室相比, 数字地理教室多了以下基本设施: (1) 核心设备:数字星球教学系统; (2) 多媒体教学系统:包括多媒体中控台、交互式电子白板等设备; (3) 常规模型:三球仪、地球仪、地形地貌等; (4) 木器类:可多种组合的学生特制桌椅、灯箱等。正是数字地理教室有了以上设备设施, 分组教学在我校地理课上才成为常态。
二、新课程形势下小班化地理教学中分组活动的优势
(1) 分组活动教学可以帮助更多的学生掌握学科核心知识。地理课上的许多核心知识通过学生分组进行活动效果更佳。比如, 在学习“地球倾斜着绕太阳公转”时, 教师指导学生把各组围成的圈子当成太阳, 然后各组派一个学生代表模拟地球开始绕着自己的小组转圈。因为参与活动的学生要考虑地球公转时的方向、倾角, 所以有一定的难度, 不易正确掌握。但6个小组一比赛, 肯定就有做得比较好的学生。然后教师也按标准来模拟一下, 既做了示范, 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无形之中就把这个难点简化并加以掌握了。
(2) 分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分享更多的信息。新教材正文减幅而阅读材料及活动明显增加。正因如此, 我们分组活动才能达成目标。如“我国的地势特点”一课中, 教材需要学生讨论“我国地势特征对自然环境和经济活动的影响”。这个课题面很广, 也有难度, 若以常规授课, 一课不够。采取分组活动就事半功倍了, 实践证明, 分组活动教学使学生收集和分享的信息量明显增加。
(3) 分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探究式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2]。要培养学生的探究式学习习惯, 着眼点就在“过程”上。此时采取合理、科学、独到的分组活动进行教学就显得极为重要。以“我国的自然资源”为例, 我们就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探究学习来进行教学。
(4) 分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地理学科素养, 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如2010年春, 我校报名参加了金陵晚报组织的“虎凤蝶——让我们的紫金山自由呼吸起来”大型环保活动。学生们身穿红马甲, 手提垃圾袋, 穿行在树林和草丛中, 给上下山的游客和自己上了一堂非常生动的环保课。
三、新课程形势下小班化地理教学中分组活动的反思
(1) 由于生源素质不整齐, 有时会导致分组活动教学效果不理想, 具体表现为:学生准备不足、学生讨论不充分、学生发言针对性不强, 等等, 最终无法达到教学目的。
(2) 分组活动教学需要各活动小组人员比较固定, 在数字地理教室上课时效果不错。但其他学科主要在教室按传统方式上课, 这会影响学生分组活动时一些好习惯的养成。
(3) 分组活动教学对地理教师要求比较高, 因需要精心准备各种素材, 会占用教师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这样会影响青年地理教师进行分组活动教学的工作积极性。
教学是讲规律的, 无论选择或创新哪种方法进行教学, 只要遵循教育规律, 切合实际, 都难能可贵。我们有理由相信, 一位乐于学习、勇于创新、善于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的地理教师肯定会学有所得, 教有所成, 桃李满天下。
参考文献
[1]孙宏根.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中学地理教室建设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 (29) .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距离城区不远的农村中学,一些好的生源流入城区中学,加上农村学生家长大多数在外打工,无暇顾及子女教育,因此生源质量较差。每个人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接受能力、理解能力都存在差异,再加上初中所学知识比小学要深、难,每一堂课的容量比小学大,许多学生一时很难适应,造成听讲很吃力,跟不上老师讲课的速度,从听不全,到听不懂,然后变成不想听。
开学初我们作了一些小调查。
①你觉得自己的数学学得好吗?A.好B.较好C.一般D.不好,结果有50%的学生选择了“一般”或“不好”;②你喜欢上数学课吗?A.喜欢B.比较喜欢C.一般D.不喜欢,结果只有40%的学生选择了“喜欢”;③你觉得数学课的内容是否枯燥?A.枯燥B.比较枯燥C.一般D.不枯燥,结果只有近30%的学生选择了“不枯燥”。
由此可见,部分学生存在着一定的自卑心理,或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不足,存在着畏难心理,遇到一点挫折,立刻想到的是自己数学学得不好,不愿意动脑筋,反映在课堂上,简单的题目大家争着回答,稍微难一点的题目许多同学就不愿去动手、动脑,都指望别的同学或由老师来解答。
通过对小班化教学的了解和认识,我们知道小班化教育有利于通过个别化教育。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发展个性,激发他们的潜力及创造力。它的最大优势就是根据教育心理学的有关原理“张扬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学习作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学的内容、方式、技术、评价会发生全新变化,改善教与学的方式迫在眉睫。
二、对学生进行分层要求的做法
1.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次教学。
由于个体之间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班级教学的划一性和学生的差异性之间的矛盾,已经越来越明显地阻碍着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将学生分成三类,A类: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学习刻苦、成绩优异。B类:对数学有兴趣,有学习能力,但缺乏刻苦精神、成绩不稳定。C类:智力因素不佳或学习习惯较差,成绩不理想。针对这三类学生,备课组成员集体钻研教材,将统一的教学目标按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情况重新设计。体现在教学上,就是将教学内容以“台阶”式地呈现,便于不同类别的学生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到上课积极参与,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数学课上体验到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做到面对“每一个”;体现在练习和作业上,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选做题主要面向A类学生,重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达到教学目标的较高要求。B类学生要求完成必做题,可适当选择一些选做题练习,重在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C类学生往往缺乏自信,知识欠缺多,对他们的问题和练习的设计,起点低,坡度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个体情况,由教师在必做题里指定练习,让他们完成,其余必做题由他们视自己的情况完成。因为是小班化教学,学生人数少,为实现分层教学提供了可能。
2.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
在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评价,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各层次的学生只要达到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和解题要求,都给以肯定和表扬。
3.引入积分卡评价制度
具体做法是由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和作业中的表现,给学生打“★”。一个学生一天可以获得多个“★”,由学习小组(每班5个小组,每组6人左右)成员轮流统计,签名确认,然后交给老师。1个“★”1分,根据学生得到“★”的个数统计出一周的累计得分,根据得分的高低评出班级每周数学学习之星,张贴在班级的表扬栏里。一学期结束,由教师统计,评出班级学期数学学习之星,颁发奖状和小奖品。“★”的获得是根据表现,A、B、C三类学生只要认真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都有同等机会获得“★”。获得“★”时,周统计时,学期统计时,学生们都很期待,也很兴奋。一个小小的“★”,给了学生三次激励的机会。
三、对学生分层要求的几点反思
1.分类要进行动态调整,教师要适当干预。
刚开始分类时,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教师根据学生以前的数学成绩和实际表现,作一些指导。在学习的过程中,对B类和C类学生中进步明显的,鼓励他们按照A类或B类的标准要求自己。有一些学生在分类时,故意把自己的标准压低,教师要找其谈话,适时干预,力求营造你追我赶、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2.调控好自身情绪,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多给学生鼓励,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师对几类学生要一视同仁,他们只是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存在差异,不能因为他们数学成绩的好或差,在有意或无意中流露出不一样的感情。对B类和C类学生要给予更多的鼓励,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毫不吝啬地打出“★”。
3.利用积分卡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还需要不断完善。
在教学中,有时“★”打得随意,引起学生争论。另外,对不同类别的学生如何合理打“★”,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完善。
小班化教学加快了师生信息的传输,增大了生生交流合作的时空,教师对小班中的每一个人的關注机会更多,更容易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此,在小班化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承认差异,课堂教学要体现新的理念,让所有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1.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幼儿对画画的兴趣。
2.学习使用油画棒画出长、短不一的线条,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品质。
活动准备:
1.创意绘本、油画棒人手一份。
2.《我爱洗澡》的音乐磁带。
3.带莲蓬的喷壶、小桶各一个。
活动过程:
1.播放《我爱洗澡》的音乐,教师跟随音乐带领幼儿做洗澡的简单律动。
2.引导幼儿说说洗澡时有什么感受。
1)提问:“小朋友,你们喜欢洗澡吗?在家里你们怎么洗澡啊?洗澡时需要用到哪些东西?”引导幼儿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大胆发言。
2)提问:“你们洗澡时舒服吗?今天,有人洗澡时遇上麻烦了,请小朋友们帮帮他吧!”
3.请幼儿将书翻到第3页,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熊爸爸工作了一天,累得浑身都是汗。他来到卫生间,打开水龙头,想舒舒服服地洗个热水澡。可是,刚洗到一半,停水啦!这可怎么办啊?请你给熊爸爸想想办法吧!
4.启发引导幼儿学习长、短线条的画法。
1)教师拿出喷壶,往小桶里喷水,请幼儿观察喷壶里出来的水是什么样的?(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带领幼儿到洗澡间观察喷洒的出水情形)。
2)在黑板上画出长、短线条,引导幼儿说说这些线条像什么?启发幼儿知道可以画出这些长长、短短的线条表示洗澡水,帮助熊爸爸洗完澡。
5.播放《我爱洗澡》的音乐,幼儿听音乐绘画,教师辅导。
【小班美术教案反思】推荐阅读:
小班美术活动《风铃叮当》反思12-27
小班美术《吹泡泡》评课反思10-12
小班美术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葡萄》11-03
小班美术小猪造新房教案及反思07-22
小班美术教案:西瓜真好吃教案及教学反思05-23
小班美术教案:美丽的花布教案及教学反思01-10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反思《可爱的鱼》06-04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花手帕》及教学反思12-02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石头路》及教学反思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