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中考语文模拟试卷(推荐7篇)
当外来人口进入城市,他们丰富了城市的劳动力资源,不仅有助于壮大产业工人队伍,而且有助于缓解劳动力的供需矛盾。一座城市开放的程度越高,越是能够海纳百川,吸引各地优秀人才汇集,城市也将越具备活力。
但同时,大量的外来人口也加重了城市的压力,也使得“控制人口过快增长”被提上了日程。
整个15道单选题中有4个小题的难度系数在0.40以下,第33小题为0.32,第36、38小题的难度系数为0.34,第37小题的难度系数达到了0.07。如第33小题:
33.Mary isn't here at the moment.She______later.
A.comes B.came
C.has come D.is coming
正确答案是D(她随后就来),但有少数同学选了C,其次是选A。再来看难度最大的第37小题:
37.The doctor told me to eat more______because it's good for my health.
A.orange B.vegetables
C.ice cream D.fish
半数以后的学生选择了B。区分度为-0.12。在平时的生活当中,由于大人经常劝学生要多吃蔬菜(eat more vegetables),这样对身体有好处(good for your health),因此很多学生毫不犹豫填上了B。全然没有看到后面从句中的it。因此,学生在做题时瞻前没有顾后。
(三)完形填空
完形填空分为两个部分,每小题1分,A部分为15分;B部分10分。完形填空题在对篇章整体的理解上突出对词汇运用的考查,涉及词汇搭配、习惯用法、语法知识的运用等(见表8)。
在这部分的15道题目中,第51小题得分率最低,难度系数为0.35,其次是第54小题,难度系数为0.36(见表9)。
56~65小题为B部分,用所给的词填空(12选1),难度系数为0.47(见表10)。其考点涉及名词(57,64)、动词(59,61,65)、形容词(56,63)、副词(60)、连词(62)、代词(58)。只有第57和59两个选项是要求变形(单-复数;动词原形-过去式)。
(四)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部分是历年来的重头戏,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四篇短文,每篇文章的字数在220~260之间(不含题目字数),体裁和题材较为广泛(见表11)。
阅读理解题A部分的表层理解题占18分,深层理解题占12分(见表12),布局合理。
难度系数在0.40以下的有二道,第78和80题,其他题目难度系数在0.49~0.80之间。
在阅读理解A部分中,第80小题的失分率最高,难度系数为0.32,这道题目要求学生较好理解
80.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ssage?
A.Chris is a doctor who has organized pro-grams to help people.
B.MSF received the Nobel Peace Prize for helping poor countries.
C.Volunteer doctors make a real difference to their own lives in MSF.
D.MSF offers medical help to people who have suffered from disasters.
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是D。在所有5篇阅读理解题(包括阅读理解B部分的七选一)中,只有这篇阅读理解题是提供了标题(Doctors Without Borders)。整篇文章主要是讲述了MSF项目和无国界医生的工作情况,有部分学生受了文章中最后一段第一句的影响(But why would doctors leave a comfortable life and a good pay to join MSF?),选择了C。
阅读理解B部分的体裁是议论文,是关于足球的话题。在选材和题目设计上都较好地兼顾了不同程度的考生。
(五)书面表达
第五大题是书面表达题。是“写”的考查项目,也是考查考生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与往年一样,今年的作文是提示性语料作文,要求学生根据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全面考虑,立意选材,合理想象(见表13)。
四、对部分试题的修改建议
(一)尽量避免命制有潜在争议的试题
在所有的试题当中,单项选择第37的难易度值最低,这与试题的命制思想在着一定的关系:
37.The doctor told me to eat more______because it's good for my health.
A.orange B.vegetables
C.ice cream D.fish
尽管命题人的出发点是考查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的用法,给出的正确答案是D。理由是后面的it指代前面所提到的食品,由于it是单数,从语法角度和营养角度上看,只有D符合。但在实际用法当中,it常常用来指代某个行为或现象(如to eat more vegetables),即Eating more vegetables is good for my health.,同时也可以说成It's good for my health to eat more vegetables.而实际上,很少说More fish is good for my health.或More vegetables are good for my health.下面这个句子来自生物医药大词典:
Desk-lunches are OK sometimes,but it’s not good for your health to do it everyday.(偶尔吃一吃办公桌午餐是可以的,不过每天都这么吃就会对你的健康不利。)
我们再来看看一些其他例子:
71.多吃蔬菜水果对健康有好处。
______your health to eat more vegetables and fruit.
[答案]It's good for (It will do good to);(2011年北京中考试卷)
7.It's good for your health keeping early hours as well as______physical exercises on a regular basis.
A.take B.joins in
C.to practise D.doing
(2002年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NEPCS)初赛高三组试题)
因此,第37题这个句子可以理解为The doctor told me to eat more fish/vegetables because it's good for my health(to eat fish/more vegetables)。因此,选B不能算错。
(二)尽量提供较为完整的语境信息
我们来看一下单项选择试题第33小题:
33.Mary isn't here at the moment.She______later.
A.comes B.came
C.has come D.is coming
命题人的目的是考查将来时:玛丽现在不在这儿,她稍后就来。因此选D.is coming。这道题的难易度值为0.32,仅高于第37小题。就命题角度来讲,这道题选D是毫无异议的。但由语境不是很充分,因此也给人带来了疑问,可不可以看做是描述玛丽的习惯行为或规律?可不可以理解为“玛丽通常这个时候不在,她一般是要晚些来”?填A.comes可不可以?经过向一些英语本族语者求证,受访者认为,On first glance I'd say“is coming”while your interpretation is possible.But,yes,both A and D are possible1.
五、试卷反映的突出问题
(一)答题放弃率高
在所分析的21933份试卷中,70道客观题中有38道题的空白数在1000份以上,其中听力部分有6道,单项选择有5道,完形填空A部分有9道,阅读理解有18道。
(二)动手能力有待加强
试卷中有16道共计30分的题目都是要求学生动手写的(听写、读写、写作)主观题,这些题目的得分率普通很低,有不少学生将dancing写成dansing,将very写成verey,将people写成peple,将buy写成by等,而在书面表达部分除了单词拼错外,还普遍存在不注意大小写、单词之间的间隔随意、句子与句子之间没有标点符号等。
六、教学建议
(一)教师要面向全体,讲究实际,因材施教,把好书写、语音、词汇和语法关,关注英语的人文性和工具性2,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英语的畏难情绪,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二)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扎实的基础,而去谈能力的培养,只能是“纸上谈兵”。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强化语音、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的教学。
(三)强化阅读理解技能和技巧的训练与培养。阅读理解属于语言的领会运用能力,是扩展学生知识,活化知识结构的有效途径。在阅读训练中,注重让学生接触生动有趣的英语文章资料,让学生在阅读中增大词汇量,培养语感,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3。
(四)加强写作能力的培养。写作能力的培养是英语课程标准中的明确要求,因此要给英语写作教学以足够的重视。写的能力应包括书写工整,拼写正确,语言通顺,无语法错误,层次清楚,内容完整。在平时训练中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行,行不离文,坚持不懈地进行指导与训练,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写出完美通顺的好文章。
参考文献
(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28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汉字注音。(2分)
马路边一棵高大的行道树荫( )庇着树下的小草。绿荫中,一位老人稍作休qì( ),又佝( )偻着身躯蹒跚而行,沧桑的笑容里满溢着对行道树清凉的kuì( )赠的无限感激。
2.社区新建文化展板,宣传“创文明,建和谐”的活动成果,已拟定两个栏目“邻里故事”和“爱心快递”,请你依照这一主题,仿照上面的例子再设计两个栏目主题。(2分)
3.猜人物名:玉壶的住客(2分)
4.下面的句子中,黑体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面对变幻无常的天气,我们应增强气象灾害风险意识,掌握相关防灾减灾的知识、技能,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B.今天的人们,不应该忘记古丝绸之路的历史性功绩和启迪,那是人类第一次践行的跨文明的世界性“大交流”。推动这个等级的交流,从来都不是一件易事,但它给人类带去的繁荣红利却也是蔚然可观的。
C.当网络书店大行其道而书店里的读者依然水泄不通时,当越来越多的读书活动每个周末在阅读空间轮番登场时,我们生活的土地也将更有生机、更有活力、更有让人惦记与回味的文化气质。
D.互联网不是一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如果简单地以为“+”了互联网,就有了核心竞争力,就能用促销、用广告赢得消费者,无疑是舍本逐末,最终只会适得其反。
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即使美国能在国内像控制疟疾一样控制寨卡病毒,这种疾病若在其他地方失去控制,仍会带来持续威胁,尤其是考虑到疫情严重的巴西今年夏天将举办奥运会。
②据美国《时代》周刊2月8日(提前出版)报道称,与其他威胁美国的传染性疾病一样,寨卡病毒提醒我们,如今人们之间的联系有多紧密。
③美媒称,到目前为止,美国仅出现了少数寨卡病例。但世界卫生组织预计该病毒终将到达美洲所有国家——加拿大和智利除外,这两国没有发现携带该病毒的伊蚊。
④人类或许不喜欢气候变暖,但是携带疾病的蚊子喜欢。它们叮咬得更多,飞行得更远,它们携带的病毒也复制得更快。因此,在公共卫生官员为抵御新一轮虫媒疾病攻击做准备之际,新的现实也出现了:在气候更暖、联系更紧密的世界,寨卡病毒不是一种流行病。它是一个无可更改的事实。
⑤每5个感染寨卡病毒的人中就有4个没有任何症状,这让追踪或遏制该病毒非常困难。该病毒感染病例突然大增,并且似乎获得了穿越母体和胎儿之间胎盘屏障的新能力,这意味着它可能发生了变异,从而给科学家提出了又一个挑战。
A.①②③④⑤ B.③②①⑤④
C.②③④①⑤ D.③②①④⑤
6.春节临近,交通运输部表示,鼓励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拼车出行。的确,火车票难抢,飞机票太贵,拼车回家虽非最优选择,但方便、便宜,应该会受到欢迎。拼车回家,你怎么看?请你参与下面活动,完成题目:(8分)
(1)“拼车”是一个新兴事物。据报道,韩国、希腊及欧美国家的出租车已尝试“合乘制”。请根据自己的理解,给“拼车”下定义。(2分)
(2)针对“拼车”现象,网友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请你也参与话题的讨论中,表达出自己的看法。(2分)
(3)假设你正好与一辆车同去一个地方,你会如何与车主商量拼车的事呢?(2分)
(4)假设车主不愿意让你拼他的车,你又会如何劝说呢?(2分)
7.阅读下面的新闻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新闻材料 1月30日上午,一面挂满衣服的爱心墙在微信朋友圈热传,此墙位于嘉定路68号,是市北区社会组织创益工场设置的“友善之墙”,方便市民捐赠和领取爱心衣物。网友们纷纷表示,墙上挂满的爱心衣服,让寒风中的岛城暖流涌动。据了解,“友善之墙”于29日设立,两天来已经获捐近200件衣物,其中50余件已被领走,颇受市民欢迎。
(1)请给上面的新闻材料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2分)
(2)为了更好地传递爱心,请你代替“友善之墙”拟写一则广告语,让更多爱心人士加入。(2分)
(3)请结合上面的新闻材料,拟写一则新闻评论。(130字内)(2分)
(4)仿写句子,使整个语段完整,语意连贯,表达生动流畅。(2分)
爱心是一场纷洒在春天的小雨,使落寞孤寂的人享受心灵的滋润;爱心是
;爱心是 。
8.请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按要求答题。(2分)
(1)结合图片,用简洁的语言说明这幅漫画的主要内容。(1分)
[时间:60分钟 分值: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细读“三国鼎立形势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20年,诸葛亮在成都称王,国号汉,俗称蜀 B.221年,曹操在长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 C.222年,孙权在赤壁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
D.随着魏蜀吴的先后建国,三国鼎立的局面最终形成
2.他300多年来一直为后人所歌颂,被誉为“开台圣王”。台湾岛内祭祀他的庙宇有100多所,信众有数百万人。蒋介石败退台湾后,每年都在台南延平郡王祠举行祭拜他的仪式,1963年更是决议每年他鹿儿门登陆之日为祭典日,由“内政部长”主持以示隆重。台湾隆重纪念他是因为哪件事()A.郑和下西洋
B.戚继光抗倭C.郑成功收复台湾
D.雅克萨之战
3.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连头带尾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给中国社会的“中枢”带来沉重震撼的是()A.日本割占台湾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俄占中国大片领土 D.对华倾销商品 4.《马关条约》第六款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对此条款,你认为理解最准确的是()A.《马关条约》是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的开始 B.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马关条约》标志着列强在中国投资设厂的合法化
D.列强侵华方式已经由“投资+特权”转变为“贸易+特权”
5.“我向上海的总领事馆发出具体的指示,告诫美国侨民团体,既不要鼓动也不要反对这场运动„„没有人会不同意中国学生的目的和理想,他们是在为民族的自由和新生而战。”(芮施恩《一个美国外交官使华纪》)这段材料说明,这场学生运动的性质是()A.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是其导火线B.6月初后,运动中心在北京
C.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D.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6.祝大椿办上海公益纱厂,“利用怡和洋行以推广销路,让一部分之股份给英国人,改为中英合办”。荣氏兄弟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绅反对。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办事业的官员,一连下七道批示要求地方官支持实业。材料反映了()A.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B.中华民族工业得到大量外国资本
C.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的企业D.中华民族工业在夹缝中生存,在曲折中发展 7.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和时代主题。下面是一位同学设计的年代尺,这位同学探究的主题是()
A.侵略与反抗
B.新民主主义革命C.近代化的探索
D.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8.“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进行所谓的‘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既没有经济基础,也没有政治基础。它必然提不出任何建设性的纲领,而只能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中共中央的这一深刻反思主要是基于()A.三大改造存在过急、过快的问题B.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农村生产力
C.“大跃进”造成三年经济严重困难D.“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 9.18世纪末,英国人约翰·马卡丹设计了新的筑路方法,用碎石铺路,路中偏高,便于排水,路面平坦宽阔。后来,这种路就以其设计人的姓,取名为“马卡丹路”,简称马路。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后来在马路上奔腾驰骋的交通工具是()A.蒸汽机——火车
B.发电机——轮船C.蒸汽机——飞机
D.内燃机——汽车
10.科技改变生活,新的科技发明往往产生新的就业岗位,下图中职业的出现是因为(A.瓦特蒸汽机
B.爱迪生的电报C.富尔敦的有线电话
D.卡尔·本茨的电子邮件 11.阿若德·汤因比曾这样说过,“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人都在 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讨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任何作用的可能性”,最终使西方免于出现汤因比所说的“可能性”的正确做法是()A.建立法西斯专政,对外进行侵略扩张B.推行“杜鲁门主义”政策 C.放任经济自由发展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12.下列是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的重大事件,按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法西斯德国制造国会纵火案 ②诺曼底成功登陆 ③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④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C.③①②④ D.①③②④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有关史实或史论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在括号内填“T”,错误的填“F”)13.西安事变标志着十年国共内战的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初步开始,重庆谈判的失败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破裂,是第二次国共内战的开始。()14.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标志着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15.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在本质上都是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社会主义运动遇到
重大挫折,是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的失败。()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小题4分,第17小题6分,第18小题10分,共20分)16.将权力装进制度的笼子里。古往今来,为防止掌权者滥权,人们想尽各种办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每年春季举行的公民大会上,若游人提出惩治违法执政者的议案,就进行公民裁决,公民可在贝壳上写下自己认为应该受制裁者的名字,然后进行无记名投票。如果某执政者获得6 000个贝壳,就会依法被剥夺公民权,流放海外10年。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材料二 美国的开国者们因为长久的自治传统,使他们对一个坐拥大权的政治领袖患有极大的忧虑。因此他们想方设法地约束总统的权力。不仅是司法、立法,甚至在宪法中加上了弹劾权。——《大国崛起》
(1)材料一的史实最有可能出现在哪个国家?(1分)请说说这个国家实行的政治制度。(1
(2)材料二中美国为了约束总统的权力采取了什么制度?(1分)两则材料有什么相同之处?(1分)
17.道路决定命运。自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拯救中国,不断进行救国道路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李鸿章的路】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摘自李鸿章《筹办夷务始末》
(1)“李鸿章的路”实质是什么?结局如何?(2分)
【孙中山的路】
材料二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其纲领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上把这十六字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改编自《中国近代史》
(2)“孙中山的路”最大的成果是什么?结局如何?(2分)
【毛泽东的路】
材料三 毛泽东等创建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在实践中开辟出一条前所未有的从农村开始的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新道路。
——摘编自朱志敏《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用书》
(3)依据所学指出毛泽东开辟出的新道路是什么?并说明这条道路从哪里开始 ?(2分)
18.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政府提出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得到了与会各国的认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1世纪时,古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在其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著作《自然史》中把中国叫做“丝之国”,古罗马的贵族都以穿着中国丝绸为荣。他还说中国出产的钢很硬,质地很好。17世纪以来,许多欧洲国家的宫廷和王公贵族更是竞相购藏中国的瓷器、漆器和丝绸、刺绣,甚至不惜重金到中国定做,运回国内珍藏起来。
(1)材料一反映了古丝绸之路对罗马上层社会生活的影响。请指出汉代丝绸之路的起止点,并说明其开通的重大历史意义。(3分)
材料二 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摘编自《海上丝绸之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的因素。
材料三
(3)材料三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1分)它产生的重大影响是什么?(2分)
(4)比较“一带一路”建设与新航路开辟在目的上的不同点。(2分)
参考答案
一、命题思路分析
2013年江西省中考思想品德试卷紧扣《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2013年江西省思想品德中考说明考点范围为纲,兼顾我省范围使用的各种版本思想品德教科书的内容与要求。命题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以“德育为魂、发展为本、能力为重、生活为基、智慧为上、特色为求”为命题原则,注重试题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全卷试题立足国情省情,直击社会热点,透视新闻话题,充满乡土气息,引领价值导向。全卷试题在秉承以往风格与特色的基础上,把引导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作为命题重心,引领价值导向。
二、试卷结构分析
2013年中考思想品德试卷与2012年相比结构保持相对稳定,题型和题量没有变化。试卷包括8道单项选择题、6道多项选择题和5道综合题。试卷满分70分。
(一)考查内容:2013年思想品德中考试卷考查内容分布如下:
2013年思想品德中考试卷双项细目表(省A卷)
(二)试题选材与考查方向:
三、2013年江西省思想品德中考试题的主要特点
2013年思想品德试题选材新颖,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表达能力,紧密联系社会现实生活和学生的成长实际,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理
念,把增效减负工作落到了实处。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试卷,思想品德学科稳中求变的命题思路,给广大师生备考提供了明确方向。概述起来今年的试卷有以下的一些主要特点:
(一)严格依据新课程标准和2013年中考说明,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
根据江西省2013年思想品德中考说明要求,今年的思想品德中考:一要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二要落实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精神。纵观全卷,试题突显了以下几个新增考点内容:
1.自护自救
☆青少年遇到的意外伤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遭遇意外险情与伤害;二是遭遇不法分子的侵害。
☆面对意外险情,首先要提高防范意识,瞬间冷静作出正确抉择;其次要知道一些自救自护知识;最后要及时获得他人和社会的帮助。
☆遭遇不法侵害:一要提高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把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二要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与其斗争;三要冷静应对,运用最有效的方式求助。
2.好奇心和从众心理
☆好奇心如果不与年龄相符,不与自己的是非判断能力相符,不与家庭境况相符,不与自己的驾驭能力相符,就会出现偏差,造成伤害自己的负面效应。
☆初中生的社会阅历浅、经验少,独立判断能力欠佳,明辨是非的能力不足,容易出现从众行为。
3.学习观念
☆中学生应当培养勤奋学习、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在实践中学习等正确的学习观念。要积极体验学以致用的快乐,增强学习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激发学习的兴趣与成就动机,将学习与个人成长、学习与社区建设、学习与祖国的发展结合起来。
4.竞争观念
☆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①要敢于竞争,勇于超越自我,善于找准自己的优势。②培养公平竞争意识。道德和法律,是在竞争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③要尊重竞争对手,克服嫉妒心理,与竞争对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取长补短,携手共进。④要正确对待竞争中的成功与失败,保持良好的心态。
5.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①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②人民民主不断扩大。③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④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⑤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6.建设生态文明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7.发展先进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蕴藏着我们的民族灵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只有坚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全面推进、协调发展,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试题突出反映了社会生活中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教育意义。
突出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关注现实生活,是思品学科的灵魂和永恒的主题,也是近几年来中考题在取材方面的一个总趋势。一是时政热点,二是社会热点。今年涉及的时事热点(见“各试题选材与考查方向对照表”)。
(三)试题设计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注重思想性,重视价值导向,彰显人生智慧。
本试题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的材料,又根据学生的生活规律设问,注重对学生生活能力的指导,符合教育要贴近学生的原则。这些材料贴近学生生活与学生息息相关,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增强试题的真实感,有利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生活,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促进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如第3题“‘42个人,一个谎言’的爱心活动”、第6题的“大山里的留守娃有一个特殊的家——阳光家园”、第11题“莫言童年的读书经历”、第15题“芦山地震芦山大考生命智慧”、第16题“傍名牌现象”、第17题“被手机绑架的生活”等,这些命题来源与生活,符合学生的阅历,拉近了学生与问题情境的距离,减少了审题障碍,也体现了新课标“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的新理念。在设问上,突出了“智慧为上”的命题原则,从“诚信智慧”、“生命智慧”、“消费智慧”等角度考查和培养学生的人生智慧。
(四)立足省情,关注江西发展,增加本土特色,弘扬社会正能量。
立足省情,关注江西发展,增加本土特色。旨在引导广大师生关注家乡巨变,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试卷中第3、6、7、8、12、14、18题选择了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期间江西的人物事迹和重大事件为背景材料,此类本土特色的试题,提高了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能力,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达到情感教育的目标,同时也考察了考生分析理解、有效整合、综合评价的能力。
四、今后教学改进建议
1.教师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紧扣课标和考点开展教学和复习。
2.教师要加强学生阅读信息,提炼信息的能力训练,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师要关注社会热点,注重与《课程标准》、《中考说明》结合,将热点问题渗透到日常课堂教学中去。
1.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下列能反映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是()
A.北京人狩猎
B.山顶洞人捕鱼
C.河姆渡人种植水稻
D.半坡人制衣服
2.黄帝时代,先民学会了打井和养蚕缫丝,发明了文字,制定出历法和甲子,并开始“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据此可知,黄帝时代()
A.农耕文明高度发达
B.早期文明国家形成C.聚族而居格局打破
D.华夏文明得以奠基
3.《史记》记载:“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约夏后,姓姒(si)氏。”
材料反应的史实标志着()
A.世袭制的确立
B.郡县制的确立
C.华夏族的形成D.中国王朝的产生
4.西周初期分封的诸侯,既有大小之别,又有周族姬姓和他族异姓不同,姬姓封国不仅数量众多,且多数大国分封在具有战略意义的要地。这说明,周初分封()
A.完全继承了商代地方管理体制
B.促进了社会等级秩序基本形成C.强化了“家天下”的政治统治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
5.鲁国是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国,其封地是商代重要的东夷属国奄国所在地,这里的民众,既有商朝遗民,也有伯禽所带的周人,还有原来的奄国人。由此可见()
A.分封制下的诸侯独立性强
B.王族是分封制的主要对象
C.周初分封有利于民族融合D.分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6.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是()
A.奴隶制开始瓦解
B.封建制度确立
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兼并争霸
7.辨别下图,被史学界成为“我国古代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的是
()
8.对如图所示秦国有关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商鞅变法成效显著
B.分封制基本瓦解
C.诸侯混战破坏经济
D.改革图强成为风潮
9.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子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材料表明孔子的基本治国主张是()
A.“为政以德”
B.“仁者爱人”
C.“克己复礼”
D.“天人感应”
10.老子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深刻地认识到“万物负阴而抱阳”,他提出“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等观点,这体现了老子的()
A.道的思想
B.无为思想
C.辩证法思想
D.以柔克刚思想
11.以下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示意图,图示中“大变革”处的内容应是()
A.国家产生
B.文明起源
C.政权分立
D.社会转型
12.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中指出,统一了中国的诸侯国的秦国国王嬴政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这是因为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一个拥有整个中华文明覆盖范围的中央集权型帝国。作者认为嬴政最大的贡献在于()
A.废除分封制
B.实行郡县制
C.开创统一格局
D.建立皇帝制度
13.有史学家指出:“战国的一个重大变化是逐渐用郡县制替代了分封制。”相对于分封制,郡县制()
A.解决了贵族权力继承的矛盾
B.有利于选拔人才,扩大统治基础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D.削弱了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14.明朝张居正评价秦朝时说:“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史称其”得圣人之威”。这里强调的是秦朝()
A.延续了先秦历史传统
B.开创了影响深远的制度
C.加强了思想文化控制
D.实现了多民族国家统一
15.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其中第一次“大革命”主要是指()
A.开创“家天下”的皇位世袭制
B.废除宗法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C.创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帝国
D.在全国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16.阅读下图“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判断其反映的社会问题()
A.诸侯国势力强大威胁着中央王朝
B.王国数量大大增加
C.推恩令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西汉王朝四分五裂
17.“欲天下之治安(安定),莫若众(多)建诸侯而少其力(使其弱小),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无)邪(反叛)心。”下列举措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周朝初年推行分封制 B.秦始皇推行郡县制
C.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D.隋朝开创科举制度
18.刘邦一入关中便废除秦朝苛法;高后元年,“驰商贾之律”;文帝十三年“除
肉刑法”“除田之租税”。以上史料可以用来说明汉初()
A.儒家仁爱思想的普及
B.重视农业的生产
C.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D.适应时代的治国之道
19.《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这主要表明,黄巾起义()
A.源于东汉朝政腐败
B.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
C.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D.遭到统治者联合镇压
20.《新全球史》载:在古典时代,一些个人也完成了长途旅行,张骞历尽艰险从长安到达了遥远的西方,张骞“长途旅行”的主要目的是()
A.打击匈奴
B.开拓疆域
C.管理西域
D.开通商路
21.近年来我国西北地区的一小股“东突”势力,企图将新疆从我国分裂出去。新疆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域地区(包括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始于()
A.张骞出使西域
B.西域都护的设置
C.丝绸之路的开辟
D.班超经营西域
22.东汉名士评价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下列说法可以证明曹操是“能臣”的有()
①招贤纳士,实行屯田
②官渡之战后,统一黄河中下游地区
③建立魏,定都洛阳
④赤壁之战,打败孙权、刘备联军
A.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
23.下侧地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
()
A.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B.为三国鼎立形成奠定基础
C.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D.最终结束三国鼎立的局面
24.有人说,“三国分立”中孕育着统一的要素,下列历史事实中,不能够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来佐证“三国分立”中孕育着统一的是()
A.曹操采用屯田的措施,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族从事农业生产
B.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北方的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C.蜀汉的丞相诸葛亮,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D.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
25.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水嘉”,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人口南迁的情况,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发展
B.加剧了南北矛盾和割据状态
C.完成了经济和政治重心南移
D.促进了江南开发和民族交往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左传》
材料二
这位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郡县,每一郡县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哪一政治制度?
(2)上述两种政治制度有何显著区别?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识读图片,指出图二较图一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本质上反映了什么?
(2)根据图一、图三,指出从西周到秦朝在地方治理体制上的变化,并分析秦朝地方治理体制的积极影响。
29.商鞅变法赋予了秦国新的生命力,并由此奠定了秦始皇成就霸业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封建制度下,主权经由层级的结构,逐级分享,不论王室,或是诸侯,或是卿大夫,都不能拥有完整的主权。而在战国开始时,一种新型的国家出现了。在这个国家里面,国君掌握专制权力,大臣可以自由任免;同时这种官僚制度选任和提拔有才干者,淘汰不合格者。
——摘编自许倬云《中国古代社会史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战国与西周在国家管理方面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在建立这一“新型的国家”方面采取的主要举措。
材料二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王安石《咏商鞅》
(3)根据材料二,分析商鞅变法能成功的原因。其变法对秦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爱默生(美)
“东方找到了一位智者”
——伏尔泰(法)
孔子是无冕皇帝
——李约瑟(英)
(1)材料一中,这些名人为什么对孔子有如此高的评价?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它产生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3)材料三“汉代讲经图”中的“经”主要是什么内容?材料二、三反映出秦始皇、汉武帝对儒家的什么不同态度?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然诸侯原本以大,未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原文大意;西汉刚刚建立之初,同姓王很少,西汉吸收了秦朝灭亡的教训,把土地分封给同姓王,随着诸侯王实力的膨胀,小诸侯贪赃枉法,大诸侯甚至发动叛乱,与中央对抗,严重威胁到国家的统一)
——《汉书·诸侯王表》
(1)
为彻底解决“与中央对抗,严重威胁到国家的统一”的问题,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为实现思想“大一统”、确立儒学的统治地位他又采取什么措施?
材料二 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寻找盟国。当时,仅新疆就有大小36国。汉武帝对西域各国大力争取,西域各国也反对匈奴,倾向汉朝。汉朝初步控制了今南疆各国,后又控制了北疆……从此,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统属于西汉王朝。
——摘自七年级上《中国历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设什么机构标志着新疆归属中央政府管辖?该机构的设置有何意义?
材料三 张骞出使西域后,一队队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他们越过崇山峻岭,将中国的养蚕、缫丝、冶铁、造纸、凿井、灌溉等技术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将那里的葡萄、核桃、石榴、蚕豆、黄瓜、芝麻、无花果等食品带到我国,还有狮子、犀牛、良马等动物,也传进了我国。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由于吸收了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摘自万翰等编著《世界五千年》
(3)材料三中所说的“商贸大道”后来被称作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条通道在东西方交流中的作用。
材料四
……朝廷常以招引或强制的方式,将边疆的北方各族内迁,以便监控各族或是增加兵源和劳动力。到了西晋时,中国北部、东部和西部,尤其是并州和关中一带,大量胡族与汉族杂住。史书记载“西北诸郡皆为戎居”,关中百万余口“戎狄居半”,对晋帝国呈现半包围形势。
——戴逸《中华民族边疆史研究》
(4)材料四中这些民族内迁后,主要分布于哪一地区?对当时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中考历史模拟训练卷(一)答案
-5:CDDCC
6--10:DAAAC
11--15:DCCBC
16--20:ACDBA
21--25:BDBAD
26.TFTTFFFTT
27.(1)材料一:分封制
材料二:郡县制
(2)
分封制:以血缘关系和功劳大小为纽带,诸侯王的王位实行世袭。
郡县制:官员由皇帝或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官吏的官位不能世袭。
28.(1)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诸侯国数量减少,出现了局部统一。分封制的瓦解。
(2)变化: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积极影响:强化了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奠定了中国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29.(1)措施
(1)
不同之处:西周的中央权力被分散;战国的国君掌握专制权力,任免官吏,选拔有才能的人管理国家。
(2)主要举措:奖励军功;推行县制;废井田、开阡陌。
(3)原因:言出必行,取信于民。影响:加强了秦军战斗力,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30.(1)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受后人景仰;他所创立的儒家思想为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答出两点即可)
(2)焚书坑儒(或焚烧书籍,坑杀儒生)(禁锢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和人才,激化了社会矛盾。
(3)儒学中忠君守礼的思想。秦始皇:打压儒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崇儒家(或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31.(1)颁布“推恩令”,削弱了诸侯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得诸侯再也无力对抗中央.接受董仲舒“罢黜(chù)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2)派张骞出使西域,寻找盟国,夹击匈奴。标志: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从此,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交流的桥梁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1.听力
听力内容主要涉及到日常生活、文化教育、风土人情、时事和科普常识等诸多方面。常见的日常生活的话题有:问候、邀请、看病、约会、购物、问路、打电话、谈论天气、询问时间、介绍、告别、劝告、留便条、住旅馆、新闻报道等与《新课程标准》规定的68个功能意念项目和24个话题的范围。
2.单项填空
近三年高考单项填空题的基本特点:知识点覆盖面全、突出语境,重点考查考生在特定的语境中对语法及词汇知识的运用能力,体现了综合化和语境化的特征。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近三年来词法考查的八大项目依次为:动词时态和语态;非谓语动词;动词和动词短语;形容词与副词;情态动词和虚拟语气;名词和冠词;代词;介词和连词。其中以实词为主,兼顾虚词。此外,涉及到动词的各类考点多达7题,由此可见动词是单项选择命题的重中之重,约占整个题型的近一半。纯记忆性、语法性的题目已消失,命题充分体现了语用性。每一个小题几乎就是一个语言小环境,创设的情景真实、完整。重点知识融注于特定的语境中突出了语言的实际运用。
句法考查的五大项目依次为:定语从句;并列句;状语从句;名词性从句和特殊句式。句法的考查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地分析句子结构,找准主句并确定从句与主句之间的关系,从而选出正确的连接词或关系词。
3. 完形填空
近年来,江西高考英语完形填空一般选取一篇320词左右,并且富有思想性和教育性的材料作为完形填空试题。所选的文章体裁以记叙文、说明文、夹叙夹议的文章为主。文章内容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内容积极,集知识性、教育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绝大部分挖空处的设题都是为了综合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完形填空的设题避免纯语法考查,而是注重上下文或整个篇章的理解。选项突出情景兼顾语法,四个选项一般属于同一类词或具有相同语义,干扰项设计缜密、合理。遵循“以实词为主,虚词为辅,突出词汇语境化”的命题原则。综观全国各地高考完形填空试题,始终以实词为主,一般占总题量的80%左右。实词又主要考查动词、名词、形容词和副词的搭配与辨析,适当兼顾连词、代词和介词。下表揭示了最近几年高考江西卷完形填空文章的体裁、内容、选项设置及考点分布等情况。
通过分析近几年高考英语完形填空的命题特点,我们可以预测和展望:今后高考完形填空的选材仍然会呈多样化,通常是记叙文或夹叙夹议的文章为主,而且话题内容具有积极向上的教育意义,描写的内容和情节生动形象,常涉及人物心理活动方面的细致描写,篇章与句子结构变化丰富,文章内容健康、时尚,将知识、文化、教育、趣味融为一体。文章的长度稳定,通常在300-400词这个大的区间范围,使得命题信息量更充分;考查重点仍然以“重视语境,淡化语法”为原则。总之,2015年的完形填空仍将会继续朝着语言交际化、情景生活化、词汇运用灵活化的方向发展。
4. 阅读理解
根据江西考试大綱对阅读理解部分的要求,考生要能够读懂公告、说明、广告以及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章,并能从中获取信息。高考阅读理解要求考生能在35分钟的时间内读懂四篇350词左右的各种文体短文,并能够从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是对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的考查。
近几年阅读理解的命题思路基本相同,考查从传统的知识转向能力,更关注处理信息的过程和处理相关信息的能力。在题型方面,近几年的阅读理解命题基本上仍然可以归纳为传统的主旨大意题、词义猜测题、推理判断题、细节理解题以及篇章结构题。从整体来看,细节理解题占大部分,有的甚至有一半左右;推理判断题其次,也有4-8题;主旨大意题1-2题;词义猜测题1-2题;篇章结构体1题。在语言上,所选材料基本都是英文原版材料能够体现当代英语的特点,用词简练,生动,语句富于变化,长短句搭配得当,常用词的深层或引申意义也处理得比较恰当,既不限于教材原义,又不涉及过于生僻的用法。在语篇逻辑上,能经得起推敲,与学生的阅读智能水平相吻合。
(1)阅读词汇量加大,阅读速度要求提高
今年江西卷的文章总阅读词汇数为1502个单词,其中最短的C篇为315词,D篇设有6小题,为434个词汇,由此可见,对考生阅读能力的测试在深度、广度和速度上也有所拓展,考生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运用合理高效的阅读方法,如略读、掠读、扫读、跳读、细读、研读等技巧快速阅读,搜寻关键词语、主题句、捕捉时空、顺序、情节、人物、观点,理清语篇脉络,把握语篇实质等。
(2)体裁多样化,题材丰富
近几年江西高考试题阅读理解的文体多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和议论文四种。题材仍然体现了来源于实际生活、紧贴时代、反映英美文化等特点。
2012-2014年江西试题阅读理解文体和话题一览表
(3)语篇结构复杂化,句子难度、长度增加
从最近几年的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看,作者在阐述问题时都使用了多种语篇手段和修辞方法,具有明显的英语语言文化特征。其篇章和句子结构几乎囊括了英语句法修辞中的所有语句结构形式,如简单句、复合句、虚拟语气、倒装句、省略句、强调句、插入语等应有尽有。行文的跳跃程度较大,陈述次序变化起伏,隐含信息较多等。考生读懂文字,也不一定能立刻领悟语篇的意思。此外,长难句增加也是高考英语阅读理解对考生语言分析能力和判断运用能力的综合考验,在今后的高考阅读试题中仍将继续保持这种态势。
5.阅读表达
最新英语高考大纲明确指出,阅读表达要求考生阅读所给的短文,然后按照题目要求回答文后的五个问题,每个问题2分,总分10分。阅读表达是江西省高考自主命题在2011年的创新题型。该种题型自山东卷率先推出后,现在四川、天津和湖南省均增加了阅读表达的考查。该题型重在考查考生的实际语言技能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侧重于对后者的考查,尤其是对运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
nlc202309012138
阅读表达是江西省高考自主命题中的一个新题型,这是一种集阅读理解与书面表达为一体的考查形式。阅读表达选材广泛,充满生活气息,阅读量一般在300词左右,生词量不会太大。考查的主要目的是理解、归纳、提炼、传达信息,从中体现对考生文化因素、情感态度的考查。此题重在考查学生阅读与表达两方面的能力,即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正确的表达,而表达是简答,必须在规定的字数内完成。这是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较高要求。
近年来,江西高考英语阅读表达选取一篇300词左右,并且富有思想性和教育性的材料作为阅读表达试题。所选的文章体裁以议论文或说明文的文章为主。文章内容新颖,时代感很强。能贴近考生、贴近生活。设题选项的设置主要是考查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下表揭示了最近三年高考江西卷阅读表达文章的体裁、内容、选项设置及考点分布等情况。
6.书面表达
书面表达是高考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测试学生英语基础知识和语言运用的综合表达能力。它要求学生根据所提供的文字、图画、图表等形式在规定时间内(高考要求的时间一般在30分钟左右)写一篇100—120词的书面材料(近三年要求写120词左右)。所提供的情景包括目的、对象、时间、地点、内容等。
综观6年来江西卷的英语作文,从题材方面看,选材注重新颖、时尚,注重知识、文化、教育与品位与写作的有机结合,符合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写作兴趣。题材广泛,重点仍是一些热门题材,如:诚信、为人之道、校园生活、健康、人际关系关系、社会公德、环境保护、文明行为、休闲娱乐等,反映出现代英语运用与现实生活的水乳交融,文章话题考生均很熟悉、亲切、自然。
体裁以叙述性和应用性文体为主,叙述与议论相结合。选材多为具有一定提示的提纲作文或应用文,大多都富有积极的教育意义,与时代同步接轨,给人以人生的启迪或是学生日常生活的再现。同时以半开放性的写作方式为主,此类题只给出写作框架,并未给出所有的写作细节,这给考生留有自由發挥的空间。
二、备考2015
解码一:听力
狠抓基本功的训练,坚持听说练习。同事注意研究一下题目设置的规律,留意日常生活中会经常碰到的习语或句式。答题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预测,做好听前准备,在拿到试卷后快速浏览试题,对将要听的材料作出判断并带着问题去听,变被动为主动,有利于比较敏感地获取相关信息。
2.猜测,就是运用自己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快速的判断和猜测。
3.随听随记。随时记下对话或独立中的数字、人名、地名。
4.抓住要点。听的目的是听材料的基本思想、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及内容时间的内在联系,找出其主干,抓住要点。
解码二:单项填空
在复习备考时,复习时参照《考试大纲》“语法项目表”中列出的要考查的语法项目及近几年高考真题此部分考查内容,有重点地进行。平时练习中单项填空题并非做得越多越好,对于有些偏题、难题及怪题,要学会放弃。
2014年江西卷以及全国各地高考所反映的热点基础知识考点是:动词时态及语态、非谓语动词、代词、连词、时态和语态、动词及动词短语辨义、情态动词、交际用语、冠词、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名词性从句以及特殊句式等。这也将是2015年高考英语的命题热点,应成为同学们复习的重点。同时,在复习时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解码三:完形填空
攻克完形填空试题要注意加强解题技巧方面的训练,例如可采用“三遍通读法”。
第一遍应该先快速浏览短文。目的是获得对文章大意的了解,弄清背景信息及事物发展的顺序等,要特别注意段首、段尾句对主题的提示,联系自己已有的与主题思想相关的常识,体会作者的意图,作为进一步猜测细节内容的依据。
第二遍精读要适当放慢速度,充分利用各种相关线索进行微观处理。在获得对文章的初步的宏观认识之后,则应该对试题进行微观处理,即着手填空。在填空的过程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瞻前顾后,字斟句酌,分析每个空白处在句子中的地位、前后关系和它们所起的作用,揣摩各题的测试意图;
2.要充分考虑句子结构和语法知识在完形填空中的运用,例如备选项为动词时,就要注意主谓一致、动宾搭配等;
3.利用所给选项,切不可依赖选项,见空就看选项的方式是考生作题的一大弊病。正确的方法是先由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推理判断空白处所缺的内容,然后再到选项中寻找该内容所涉及到的词(组)或意思相近的词(组),这样才能不受错误选项的干扰,正确作答;
4.根据背景知识和常识进行选择,因为有时短文所提供的信息不够,就要根据考生已掌握的知识,利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作出符合常识的最佳选择;
5.利用逻辑推理判断答案,尤其是解题陷入困境时,通过由此及彼的推导和符合逻辑的联想,便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第三遍通读,目的是核对答案。填空完成后,要把所填的词(组)带入文章,从头到尾再读一遍,检查一下是否符合你对文章的宏观认识、文章的内容是否比以前更明确,如果有模糊的地方;此外在检查的过程中要认真检查和纠正错误,对所填的词进行推敲,看是否有语法错误,是否符合逻辑,是否与文章的上下文连贯等。
解码四:阅读理解与阅读表达
第一,阅读理解的一般做题方法:
1.速读全文、了解大意、确定中心、抓住主题。
2.带着问题、复读全文、注意细节、仔细核对。
3.运用技巧、分析筛选。合理推理、综合判断。
4.复读检查、验证答案、确保无误无漏。
第二,阅读理解试题的做题技巧:
1.提高阅读速度。
为了提高速度,阅读理解的解题步骤一般采用“三步法”:
nlc202309012138
第一步“掠读”,英语称之为skim(read quickly to get the main ideas),其主要目的除了要解短文主题及大意外,还要辩识文体,以利于掌握短文全篇结构。
第二步“浏览”,先通读“题干”,做到“心中有数”之一,再将短文读第二遍,按照题干所规定的范围与方向,逐题选出最佳答案。
第三步重点核查,对于感觉把握不大,有些困难的小题,对照全文与各题所选答案,看看是否一致,是否合乎情理,合乎逻辑。使答案准确无误。
2.平时的阅读理解训练中应注意选材,应选些难度适中,题材多样,有时代气息,“原汁原味”的外刊文章阅读,并加强推测生字能力,深层理解能力的培养。
3.扩大词汇量。词汇量是阅读的前提,如何快速增加词汇?通过构词法扩大词汇量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实每个人的词汇量中有三分之二的属于情景词汇,即在文章中、上下文的情境中知道或认识这些词,不必单独认识,很多词都是根据“偏旁部首”即构词法派生出来的。例如:able adj.能,有能力的;ability n.能力;disabled adj.不能,残疾的;disability n.無能力;enable v.使……有能力;unable adj.不能的。
4.阅读表达题要认真阅读全文,通晓文章大意。考生应首先快速浏览全文,把握设问方式与文章之间的关系,注意句意表达、词语表达和语法规范运用以及字数要求和大小写、标点符号正确运用等。需要紧扣题目要求,养成正确的规范答题方法。
解码五:书面表达
做好书面表达试题,可以参考笔者提出的“六步走”方略。
第1步——审试题。通读试题的每一个字(词),观察所给的每一幅图,从而明确作文的中心思想,判断作文的类型、特点,了解作文的重点内容,力求在写作时切中题意。
第2步——圈要点。重读试题,在原题的汉语提纲或图表上圈画要点(即“给分点”或称“扣分点”);若提供的是图画,也可在每幅图画旁用简单的词语标出它所表达的要点。这样做,既可提醒自己不要漏写了要点,又能防止过分发挥(尤其是看图作文)。
第3步——注短语。在圈画的要点旁边批注相应的英语表达,为将来全文的一气呵成扫清拦路虎。
第4步——定基调。通过分析思考,确定写作时的四个基本特点:
1.时态、语态。确定全文主要时态及时态与其他时态交替使用时的过渡,还要注意是否需用被动语态;
2.人称、口吻。确定究竟该用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口吻应该是口语化些还是正式些;
3.顺序、段落。题目中所提供的情景素材应该以怎样的顺序来组织,是按时间顺序还是按空间顺序,是否用倒叙,是否需分段等;
4.开头、结尾。先想一下有无较吸引人的开头与结尾的方式。开头是应开门见山,还是解释,或是提供背景知识?结尾是要重申要点,还是要用抒情感叹来把全文推向高潮?
第5步——写全文。一鼓作气,一气呵成。若遇个别词句想不出来“卡了壳”,干脆“跳过去”往后接着写,千万别因为个别字句的斟酌而打断了全文的思路,等全文写完后再返回来“填空白”,实在想不出就“绕过去”,换另一种说法或变成两三句话来表达,写作的时候要注意多用句式的多样性及过渡词汇的恰当运用;
第6步:改病错。要用做改错题的想法去挑自己文章中的毛病,尤其是时态、人称、数量、主谓一致、习惯说法、单词拼写等易错之处(因这些都与汉语的习惯不太一样)。
【江西中考语文模拟试卷】推荐阅读:
真题2017江西中考试题及答案09-21
江西萍乡中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06-17
中考模拟测试卷语文07-25
合肥语文中考模拟试卷09-12
中考语文试卷阅读题06-02
13年南通语文中考模拟10-15
2018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09-25
2023年中考平凉市语文试卷分析10-07
江西2014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模拟题三10-23
江西教师网小学语文工作室研修总结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