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古诗词鉴赏要诀(通用6篇)
怀古诗词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之作。因为诗涉历史,所以在鉴赏时难度较大,对于中学生而言,不掌握一定的鉴赏诀窍,回答起问题来肯定会搔首踟蹰,不知从和何说起,怎样落笔。
本文就此做一点粗略的探析,以拨开疑云,启发思迪,打开解题通道。在鉴赏时首先要懂得怀古诗词与史书和史论之间的区别。
一、是不要把怀古诗词看成是历史,由于篇幅的限制,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甚至不讲究百分之百地忠于史实。比如说李商隐的《贾生》,与史实就颇有出入,其实,汉文帝还不算昏庸,也不是不想重用贾谊,贾谊之不被重用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遭到周勃等元老大臣的反对。诗人只是抓住“问鬼神”与晚唐许多皇帝佞佛媚道以及自己和贾谊都最终不被重用这两个相似点,借此发挥,以抒发自己“辜负凌云万丈才”的无尽感慨。
二、是不要把怀古诗词看成是史论,在二十个字到百把个字的一首诗或词中,绝对无法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做出全面的评价,做出结论,只是抒发某种感慨。例如课本中历史学家翦伯赞的《内蒙访古》对王昭君的评说则明显带有史论的性质,得出和亲政策比战争好这一结论,这对搞好民族团结颇有意义;而杜甫的《咏怀古迹
(三)》只是借写昭君的怨恨来抒发自己一生颠沛流离,遭逢**,功业无成等身世家国之情,而对王昭君斯人则只是表达了自己的同情,不做任何结论,其间有霄壤之别。例如我们用刘禹锡《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出这样一道题目:“这首律诗以芦苇在秋风中颤抖着,发出了悲鸣作结,妙在哪里?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就不能用叙史或论史的手法来考虑怎样回答,只能从怀古诗景物描写的角度来作如下分析:“它妙在含有余不尽之意,这破败荒凉的西塞山不就像割据一方的藩镇吗?他们最终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其讽刺入木三分,而诗人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的警告可谓义正辞严。” 其次,在鉴赏怀古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时局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三国演义》开篇词有“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自然带有很大的戏谑色彩,还是陈与义的“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说得好,其中蕴含着诗人多少“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无穷感慨。还是以杜甫的《咏怀古迹
(三)》为例来阐述这一问题:王昭君与杜甫的的连接点究竟在哪里呢?
一是在王昭君的出塞与杜甫的“飘泊西南天地间”颇为相似,二是在王昭君美冠后宫而不得恩宠与杜甫“古来材大难为用”的悲剧命运极其相似。杜甫正是立足于此而创作出历史上最杰出的昭君诗,虽然白居易、储光羲、王涣、欧阳修、王安石、赵翼等历代诗人也都写过不错的昭君诗,但都不能望其项背。抓住这两个连接点,我们就不难探明杜甫这首昭君诗的意蕴,在鉴赏时就不会偏离了方向。前面谈的是从相似点出发来找连接点,还可以从相反方向来找连接点,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强虏灰飞烟灭”之大功,而自己人到中年,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正是有感于此,苏轼才创作出历史上最杰出的赤壁怀古词。高中语文课本和读本中有一些怀古诗词,都是很不错的,我们应该潜心研读,从中总结出一些解答怀古诗词问答题的规律。比如,我们用韩元吉《霜天晓角?题采石蛾眉亭》(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
出这样一道题目:“这首词最后以怀念李白和写景作结,所含有余不尽之意主要是什么?”回答时则应考虑作者与李白来采石矶时有何共同点,落拓的南宋爱国诗人的愁和恨与李白因参加李璘幕府而被流放,最终死于此,十分相似,据此可作如下回答:“李白想„为君谈笑静胡沙‟,落得远贬夜郎路八千;如今奸佞当道,词人的前程也不会比李白好多少,怕是和青山之外缥渺的远烟一样。”
其三要学会点比较鉴赏,这不但对领会作者诗中所抒发的感情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对提高鉴赏能力也很有好处。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和重大事件对后世的影响往往都很深远,许多文人骚客对之大都“感极而悲者矣”,便欣然命笔,各抒其怀。但由于各自身世、地位、处境、个性、风格等的差异,其作品也就大相径庭,立意千差万别,水平参差不齐。我们不妨以写项羽的两首绝句为例来加以深入探讨:杜牧的《乌江亭》诗曰:“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王安石亦有同题诗曰“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杜牧以诗人的眼光,从败不馁的角度立意,说明大丈夫男子汉要经得起失败、挫折的考验,要有包羞忍耻的顽强毅力。王安石以政治家的眼光,从当时形势的角度立意,指出项羽已失去人心,不会再有成功的希望。在史识上,王安石见高一筹。从艺术的精度看,也就是说要从作者艺术造诣高低上加以评析,杜牧的诗先提出对问题的正确看法,再概述史实,最后急转直下,一气呵成,全诗气势宏伟。同时,在惋惜、批判、讽刺之余点明道理──如何对待失败和挫折。王安石以三句概述史实,最后一句点题,提出与杜牧相反的看法。因为缺少杜牧那种简练的叙事和顿措的笔法,以及曲折回环的咏叹,所以显得平铺直议。
总而言之,从这两首同题诗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他们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然而,咏史并非史论,从诗词创作的整体艺术水准而言,王安石远不及杜牧,正如钱钟书先生所指出的,王安石同样犯了宋人写诗填词好议论且缺少形象思维的毛病。值得做比较鉴赏的这类作品还有不少,如写贾谊、王昭君、诸葛亮、杨贵妃等著名历史人物的同题诗,颇有些不凡之作,都可以拿来做做比较,以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我们可用王安石《贾生》(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和前面提到的李商隐的同题诗出一道这样的题目:“李商隐和王安石同咏贾谊,而主题为何相反?谁的诗的艺术水平更高?” 其答案是:“主题相反是因为两人说处的时代以及身世、地位、性格等方面的不同。李诗用笔曲折,韵味深长,揭示了历史上人才不被重用的普遍规律;王诗虽用笔奔放,颇有见识,但纯是议论,且只表达个人知遇之恩,远不如李诗。”
第四要掌握一点怎样区分怀古诗词艺术水准高下的要诀。借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无我”和“有我”之境的说法来谈一谈:就写景而言,“无我” 之境是最高境界,而对怀古诗词而言,“有我”之作才能臻于精妙。先看一下刘禹锡的《蜀先主庙》:“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鼎足,业复五铢钱。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伎,来舞魏宫前。”这首怀古之作抒发了国家后继无人,将导致倾覆的深沉历史感慨,也是对腐朽的统治者的讽喻,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这首诗前半写刘备的英雄形象,一生功业,高度概括,笔力雄健;后半写蜀汉衰亡,感慨万端。鲜明的兴亡盛衰的对比道出历史的深刻的教训,也是对当时的统治者的嘲讽。全诗警辟工整,垂戒千秋,句句精拔,字字如濯,怀古、论史浑然一体,形象感人,意义深邃,令今人读之,亦掩卷喟叹,感慨系之,国家兴亡盛衰之恨顿生。但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却批评这首律诗“浅近”,“浅近”(不够含蓄)之评虽不恰当,而批之曰“无我”则比较准确。刘禹锡只是作为一个客观的评判者,没有把自己融入诗中,因而“诗中无我”,虽警辟深邃,但难臻精妙之品,不如杜甫、苏轼怀古诗词。还以杜甫的《咏怀古迹
(三)》而言之:诗人在咏怀古迹时,用的是“古人即我,我即古人”的手法,把自己完全融入诗中,诗人悲明妃出塞与自悲“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诗人叹明妃绝色遭弃与自叹“古来材大难为用”,如水乳交融,似水中着盐,浑然无迹。可以说诗中的明妃就是诗人自己,诗人自己就像当年的明妃。吟咏时诗人并非隔岸观火,或作壁上观,而是亲赴火场,身临其境,故感慨格外深切,意蕴分外深邃,情意特别真挚,余韵尤其深长,令后人读之击节赞赏,拍案叫绝,唏嘘叹惋,以至泣下,绝非一般客观评判者之所能及也。例如,可用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用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出这样一道题“为什么这首诗以诘问的语气作结,更富韵味,请作简要的分析。”就要运用诗人咏贾谊亦兼自咏手法回答之:“诗人明知贾谊为何来到长沙,却故意提出贾谊”何事“来到长沙这一疑问,这就更为曲折地抒发出了对贾谊,也是对自己的怜惜之情,可谓含情不尽。” 最后一点最为简单,就是要了解史实和作者的简历,最好还要懂得诗人在创作该篇时的背景。
其实,高考诗词鉴赏题所涉及到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往往在课本中出现过,比如1996年考的是元朝阿鲁威的散曲《咏史》:“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赤壁之战这段历史,在课本和读本中屡见不鲜。1991年考的文天祥的《念奴娇》(也有人认为是邓剡之作)涉及到的也是“三国”的历史,还涉及到《廉颇蔺相如列传》等。由此我们可以悟出这样一个道理:凡是课本、读本及其注释、练习中所出现过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典故都应牢牢加以掌握,切不可等闲视之。对于唐宋著名诗人的大体经历,也要略知一二,这样,在不懂得诗人创作该篇时的背景之情况下,也能做个大体的猜测,不至于两眼抹黑。因为这是最基本的,所以就不再详加阐述。例如,我们可以用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怕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
出这样一道题:“辛弃疾填词喜欢用典,不懂得典故及其用意就看不懂辛词。词中张翰、刘备的典故和桓温的话各表现了什么?”就必须运用本段所谈到的方法回答曰:“以张翰、刘备两个典故表达自己不想追求闲适生活,只想建功的崇高理想。以桓温的话抒发了英雄失意,年华虚掷的的痛苦。” 当然,怀古诗词的鉴赏还要涉及到其他许多知识,如诗中的景物描写,则要结合运用写景诗词的鉴赏方法,又如诗词中所用的修辞手法,和其他类型的诗的用法一样,就不一一细说了。
文章是由语言构成的,语言都有特定的含义。所以了解语言的特定的含义是很重要的。这特定的语言又叫做意象,也就是意象语言。
附录: 高考常见的古诗词意象80例
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1蓬莱: 中国古代有三仙岛。蓬莱,方丈,瀛洲。传说是神仙居住的地方。紫色是高贵的象征。2七夕鹊桥星桥:牵牛织女
3巫山神女,巫山云雨。长江三峡处的景观。传说是与楚怀王相会的一位神女,是播云布雨的神。
4天狼:表示有战争。如西北望射天狼
5女娲补天:有奇才异能之士,如大才可补天。6化鹤归鹤:表示人生变换反映一种消极的出世思想
7沧海桑田:比喻时局变化和人事变迁。烂柯:王质打柴的人看人下棋结果一盘棋下完斧头把烂掉了。表示离家日久时光易逝。世事变迁。物是人非的情景。8燕然勒石,封候:霍去病在外蒙古打败北匈奴刻石记功。表示想建功立业。霍去病被封为冠军侯
9廉颇:老骥伏枥尚思立功报国的思想
10新丰客:马周早年穷困不得志﹐初游长安﹐路过新丰﹐住于旅店中﹐受到店主的冷遇。后到京城﹐住在大将常何家里﹐替常何向唐太宗写条陈﹐为唐太宗赏识﹐得到破格任用。后因以“新丰客”指怀才不遇﹐行旅在外遭冷落的人。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希望被明主任用
11楚狂接舆:接舆因对当时社会不满,剪去头发,有人说他不穿衣服表示坚决不与统治者合作。用于抒发牢骚或者甘于隐匿
12青冢即昭君墓,用来描写塞外景色抒发征人悲凉凄凉的情怀。
13细柳:汉代周亚夫驻军细柳治军严明南冠楚囚指被囚禁却矢志不渝之士,或者诗人身陷囹圄
14王谢堂前燕;以王谢两大家族的盛衰为喻寄托悼古伤今的情怀。
高山流水:伯牙琴指知己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在才学技艺方面的相互了解和合作
15冰壶/冰雪:比喻作官廉洁,清白高洁的品质,以晶莹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16王孙:指高人隐士
17五柳先生:指高人隐士或者高人隐士隐居之地 18归去来兮:表示归隐。
19式微:指国势或门祚衰落或自己政治上的不得意打算归隐田园式发语词无意义微是衰的意思
20鲁叟:指孔子有时也比喻老儒常借比感慨道之不行个人无法施展抱负 21不系舟:指漂泊不定的生活,也比喻活跃的思想不羁的性格。
22新亭泪:新亭风景表示对国势衰颓山河变色的感伤。寄寓爱国忧时的情怀。西晋灭亡之后他们到达南京经常在新亭这个地方回望故乡 23后庭花:淫糜之音亡国之音。24山阳闻笛:追念故友缅怀友谊 25木兰舟:木船的美称高贵夸其美 26丁香结 :愁思难解情致难绵。27斑马:离群之马,多用抒发惜别之情。28茱萸:点出重阳节登高的时令
29黄花:指菊花清高的性格隐逸,高洁,脱俗的象征。寂寞孤独的心情。30杜鹃子规蜀帝杜宇:不幸的象征,悲哀的化身,离家外出的人,听到他的叫声不如归去,更加思念家乡,乡愁写离愁别恨。春天即将结束的时候,子规啼叫,所以杜鹃也代表伤春。31猿:悲哀凄厉。
32鹧鸪:行不得也哥哥不情愿远行又不得不远行时候听到鹧鸪的叫声心里变产生更加凄凉伤痛的感受诗人常借其声来抒写逐客流人之情。
33浮云:与远行的游子相联系比喻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绿窗表示一种温暖的家庭氛围或者一种闺阁情境
34西楼/小楼:女子居住之所,表达闺怨之情。曾经聚会之所或者指代孤独寂寞的居所,登高怀月望远之所。凭栏怀远凭吊抑郁愁苦慷慨激昂
35落红:春将逝去。美好事物转眼成空又好像是不幸者命运的写照。36.投笔:指弃文丛武,多用文人从军。37.长城:守边将领。
38.楼兰:边境之地,“破楼兰"即建功立业。39.折腰:屈身事人。
40.化碧:形容刚直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41.鸿雁:指书信,音讯。也做”红雁”“鱼雁”“雁足”。传书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盼望惦念外出之人的音讯。孤雁孤鸿断鸿来比喻诗人或孤独或孤高或受尽迫害。哀鸿指哀伤痛苦、流离失所的人。
42.尺素:书信代称。也用:“双鲤”。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43.青鸾:也用“青鸟”。青鸟是王母娘娘的使者。传说曾经与汉武大帝相会。先派青鸟来通知。从此青鸟即成为使者的代名词。指传递书信的人,44.五柳:隐者的代称。
45.东篱:表示高雅疏淡飘逸的情趣和洁身自好的品格。46.三径:隐士居住的地方。47.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48.长短亭:表示送别或抒发难舍难别之地,又作“南蒲”“灞桥”“柳岸” 49.阳关:送别时唱的歌,也用“围城”。
50.风骚: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文采。诗人也叫骚人.51.雕虫:微不足道的技术,多指文学技巧。
52.阳春白雪:用来称赞那些不容易被大众接受的高雅的艺术作品 53.黍离: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54.桑榆:日落时日光所照之处。喻垂老之年。55.商女:歌女。56.杜康:酒的代称。
58.红豆:相思子。象征爱情或相思。59.鸡黍:招待客人的饭菜。
60.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61.霓裳羽衣曲:乐舞曲,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62.桂魄:蟾桂代表月亮。蟾宫折桂指科举登第。63.杨柳曲:以怀念征人为多,多为伤别之词。64.行路难:多言世人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情。65.咏絮:女子咏雪。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能。66.梧桐:凄苦悲伤的象征。多用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离愁。67.杨花:飘零、孤独、寂寞。
68.梅:傲雪,不屈不挠,逆境生存的象征。69,草木:以繁盛反衬荒凉,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70.沙鸥:飘零,伤感。71.云.孤云:游子,漂泊。72.娥眉:美丽女子的高尚德行。73.采薇:表示引退之志,以示高洁。74.三尺:剑。六钧:弓
75.婵娟:月亮或形容女子姿态美好。76.白云苍狗:喻世事变幻无常。77.南冠:囚徒。
78.五湖客:五湖扁舟五湖烟水表示功成名就之后就急流勇退遨游江湖过自由自在的日子。
怀古诗词是指作者因身临旧地, 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 引发感慨及抒发情怀、抱负的诗词。怀古类诗词可分为咏怀古迹、缅怀古人、追忆古事三大类, 这也是阅读这类诗词作品的切入点与抓手。
一.咏怀古迹
这类诗词旨在借对历史遗迹的描写, 表达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盛衰无常、昔盛今衰、物换星移、沧海桑田、物是人非的主题。
刘禹锡的《石头城》, 诗一开始, 就营造了一种苍莽悲凉的氛围, 曾经是战国时代楚国的金陵城, 三国时孙权改名为石头城, 并在此修筑宫殿, 经过六代豪奢, 至唐初废弃, 二百年来久已成为一座“空城”, 潮水拍打着城郭, 仿佛也觉到它的荒凉, 碰到冰冷的石壁, 又带着寒心的叹息默默退去。山川依旧, 明月依然, 旧日石头城彻夜笙歌、春风吹送、欢乐无时的繁华已空无所有。诗人把石头城放到沉寂的群山中写, 放在带凉意的潮声中写, 放到朦胧的月夜中写, 这样无不能显示出故国的没落荒凉。只写山水明月, 而六代繁华富贵, 俱归乌有, 诗中句句是景, 然而无景不融合着诗人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眼见当年夜夜笙歌、欢声笑语、春光融融的舞榭歌台, 如今却人去楼空、旧迹斑斑、萧索凄凉;当年热闹非凡、门庭若市、高朋满座、名流云集的王府侯门, 如今门可罗雀、冷清萧条、光鲜不在, 自然流露了辛弃疾面对消沉时势、寂寞江山时的愁苦悲凉、郁闷压抑。
“凭栏怀古, 杨柳参差舞”的《扬州慢》, 姜夔带着对“淮左名都, 竹西佳处”热切憧憬, 一路赶来, 但当他“解鞍少驻初程”时, 却发现往日游人如织、笑语喧哗的扬州城, 满目疮痍、四顾萧条、杂草丛生、战火未尽, 明月之下的二十桥都令人目不忍视, 表现了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亡国破家的悲愁, 以及感时伤世的意绪。
二.缅怀古人
志士文人、迁客骚人往往在人生怅惘、功名难就、前途迷茫、国运不济时凭吊古人, 在臆想的时空隧道中神交古人, 惺惺相惜之间, 一吐内心之不快, 进而寻求一种精神寄托、灵魂慰藉, 抑或理想出路。
因莫须有的乌台诗案下放到黄州的苏轼靠着赤壁的山水, 纵横古今, 与曹操、周瑜等历史名人煮酒论英雄, 消解令他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的内心痛楚。日游赤壁, 江水远逝、浪花如雪、山石峥嵘, 雄奇壮阔的自然美景, 让苏轼不由想起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 更想到了少年立功、雄姿英发、风流潇洒、智勇无双的赤壁英雄周瑜, 思之, 词人不免有相形见绌之感, 于是生发多情善感、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人生如梦的感慨, 成就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夜游赤壁, 风清月白, 江水澄明, 水天一色, 晚风习习, 赤壁夜色美, 面对无限江山, 苏子愀然, 追问生命不永、人力无为的悲剧人生, 叩问逝去的三国英雄曹操, 英雄似已远去, 但是苏子在江水明月中觉解, 人生可以通过立功、立德、立言的方式如曹操一般声名永垂, 与山河同在, 与日月同辉, 豁然间书就《赤壁赋》。
杜甫的《咏怀古迹 (其三) 》, 诗歌一开始, 诗人借助想象的力量, 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 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 由此引出名流千古、窈窕红颜, 甚至有些惊天动地的王昭君。但杜甫并没有按传统意义将王昭君刻画成一个促成蒙汉一家亲的英雄形象, 而是更关注她的不幸与悲剧。“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杜甫着力于“黄昏”, 在日常的语言里, “黄昏”两字都是指时间, 而在这里, 它似乎更主要是指空间了, 它指的是那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幕, 它是那样大, 仿佛能够吞食一切, 消化一切, 但是, 独有一个墓草长青的青冢, 它吞食不了, 消化不了, 自然给人一种天地无情、青冢有恨的无比广大而沉重之感。“画图”句更是直接指明汉元帝的昏庸, 不识真昭君是造成昭君葬身塞外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分明怨恨曲中论”的“怨恨”包含着“恨帝始不见遇”的“怨思”, 但更主要的还是一个远嫁异域的女子永远怀念乡土、怀念故土的怨恨忧思, 至此读者不难看到志不得施、壮志无为、明珠暗投、穷困潦倒、饱尝飘零之苦的杜甫与昭君是何其的相似, 与其说杜甫是在写昭君的怨恨, 毋宁说是在寄托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
三.追忆往事
诗人词人对古人古事的追述, 目的大多在于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借古讽今、以史为鉴, 体现了作者心系天下、居安思危、忠肝义胆的社稷情怀, 希望为权为国者能励精图治、爱惜民力、尊重人才、远离奸佞、勿蹈覆辙。
《马嵬 (其二) 》, 李商隐选取的历史事件是唐代的重要事件———马嵬之变, 初看这首诗似乎只写了马嵬兵变时唐玄宗的落魄, 反复读过之后, 我们则会为李商隐穿越时空的想象力所折服, 他运用对比手法, 时而写当年李、杨二人如胶似漆、相敬如宾、海誓山盟的恩爱场景, 时而写马嵬兵变时生人作死别, 恨恨那可伦的诀别;时而写昔日宫中笙歌达旦、今年欢笑复明年、繁文缛节的淫乐生活, 时而又写落难马嵬时唐玄宗的恓惶凄凉, 悲惨可怜;时而写往日二人誓盟长生殿, 笑牛郎织女的赏心乐事, 时而又写玄宗乐往哀来摧肝肺的悲痛失落;时而写天子一朝得势、鸡犬升天;时而又写天子一旦失势, 惶惶如丧家之犬, 难比共叙天伦、夫妻相守的普通人家。在典型生动的事件中, 读者不仅感动于李商隐将批判的锋芒全部指向唐玄宗的知识分子的良知与勇气, 更感动与身逢黑暗动荡、党争纷扰晚唐的一介书生为唤醒国君、匡扶国运而发出的振聋发聩的呐喊。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 上阕重在咏怀古迹, 下阕则将表达重点转移到古人古事, 按照时间顺序, 先讲了南朝元嘉年间, 文帝刘义隆大意轻敌, 草率北伐, 落得个仓皇而逃的典故, 紧接着又将回忆的视角转到由于南宋朝廷长期奉行屈辱求和的政策, 致使人民斗志松懈, 在异族皇帝庙前, 鸦飞鼓响, 祭神活动正进行得热闹, 看不到一点抗战气氛的旧闻。从容慷慨的叙事之间, 一个有天地情怀的悲情英雄跃然纸上, 他用饱含血泪的笔墨为南宋统治者呈上了不可草率北伐, 要做充分准备、细致工作、积极对敌的忠心表。
途径秦始皇墓
许 浑
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
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
(1)这首诗写了哪两个画面?各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2)从全诗看,诗人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写景抒情?请做简要分析。
2. 对比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焚书坑
唐·章碣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焚书坑
唐·罗隐
千载遗踪一窖尘,路傍耕者亦伤神。
祖龙算事浑乖角,将谓诗书活得人。
注:(1)祖龙,称秦始皇。(2)算事,算计。⑶乖角,不懂事理的人。
(1)请说说这两首同题怀古诗内容上的异同。
(2)章诗采用的最突出的手法是什么?请分析。
3.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过陈琳墓
温庭筠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独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1)这首怀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做简要分析。
4.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班婕妤
唐·严武
贱妾如桃李,君王若岁时。
秋风一已劲,摇落不胜悲。
寂寂苍苔满,沈沈绿草滋。
繁华非此日,指辇竞何辞。
注:婕妤,嫔妃的称号。班婕妤,汉成帝的妃子。后为赵飞燕所谮,求供养太后于长信宫,作赋及《怨歌行》自伤悼。
(1)首联用了两个比喻,请分析这两个比喻的内在联系及所表达的意义。
(2)请结合全诗分析这首诗所蕴涵的思想情感。
5.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经废宝庆寺
司空曙
黄叶前朝寺,无僧寒殿开。
池晴龟出曝,松暝鹤飞回。
古砌碑横草,阴廊画杂苔。
禅宫亦销歇,尘世转堪哀。
(1)全诗围绕哪一个字落笔?是如何围绕这个字写的?
唐代: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挂帆席 一作: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夜行舟停泊在西江牛渚山,蔚蓝的天空中没有一丝游云。
我登上小船仰望明朗的秋月,徒然地怀想起东晋谢尚将军。
我也能够吟哦袁宏的咏史诗,可惜没有那识贤的将军倾听。
明早我将挂起船帆离开牛渚,这里只有满天枫叶飘落纷纷。
注释
牛渚:山名,在今安徽当涂县西北。诗题下有注:此地即谢尚闻袁宏咏史处。
西江:从南京以西到江西境内的一段长江,古代称西江。牛渚也在西江这一段中。
谢将军:东晋谢尚,今河南太康县人,官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月,适袁宏在运租船中诵己作《咏史》诗,音辞都很好,遂大加赞赏,邀其前来,谈到天明。袁从此名声大振,后官至东阳太守。
高咏:谢尚赏月时,曾闻诗人袁宏在船中高咏,大加赞赏。
斯人:指谢尚。
挂帆席:一作“洞庭去”。挂帆:扬帆。
落:一作“正”。
赏析
首句开门见山,点明“牛渚夜泊”。次句写牛渚夜景,大处落墨,展现出一片碧海青天、万里无云的境界。寥廓空明的天宇,和苍茫浩渺的西江,在夜色中融为一体,越显出境界的空阔渺远,而诗人置身其间时那种悠然神远的感受也就自然融合在里面了。
三、四句由牛渚“望月”过渡到“怀古”。谢尚牛渚乘月泛江遇见袁宏月下朗吟这一富于诗意的故事,和诗人眼前所在之地(牛渚西江)、所接之景(青天朗月)的巧合,固然是使诗人由“望月”而“怀古”的主要凭藉,但之所以如此,还由于这种空阔渺远的境界本身就很容易触发对于古今的联想。空间的无垠和时间的永恒之间,在人们的意念活动中往往可以相互引发和转化,陈子昂登幽州台,面对北国苍莽辽阔的大地而涌起“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之感,便是显例。而今古长存的明月,更常常成为由今溯古的桥梁,“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金陵城西月下吟》),正可说明这一点。因此,“望”、“忆”之间,虽有很大跳跃,读来却感到非常自然合理。“望”字当中就含有诗人由今及古的联想和没有明言的意念活动。“空忆”的“空”字,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也暗示了这份回忆注定没有回应。暗逗下文。
如果所谓“怀古”,只是对几百年前发生在此地的“谢尚闻袁宏咏史”情事的泛泛追忆,诗意便不免平庸而落套。诗人别有会心,从这桩历史陈迹中发现了一种令人向往追慕的美好关系—贵贱的悬隔,丝毫没有妨碍心灵的相通;对文学的爱好和对才能的尊重,可以打破身份地位的壁障。而这,正是诗人在当时现实中求之而不可的得。诗人的思绪,由眼前的牛渚秋夜景色联想到往古,又由往古回到现实,情不自禁地发出“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的感慨。尽管自己也象当年的袁宏那样,富于文学才华,而象谢尚那样的人物却不可复遇了。“不可闻”回应“空忆”,寓含着世无知音的深沉感喟。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末联宕开写景,想象明朝挂帆离去的.情景。在飒飒秋风中,片帆高挂,客舟即将离开江渚;枫叶纷纷飘落,象是无言地送着寂寞离去的行舟。秋色秋声,进一步烘托出因不遇知音而引起的寂寞凄清情怀。
诗意明朗而单纯,并没有什么深刻复杂的内容,但却具有一种令人神远的韵味。这种神韵的形成,离不开具体的文字语言和特定的表现手法。这首诗,写景的疏朗有致,不主刻画,迹近写意;写情的含蓄不露,不道破说尽;用语的自然清新,虚涵概括,力避雕琢;以及寓情于景,以景结情的手法等等,都有助于造成一种悠然不尽的神韵。李白的五律,不以锤炼凝重见长,而以自然明丽为主要特色。此篇行云流水,纯任天然。这本身就构成一种萧散自然、风流自赏的意趣,适合表现抒情主人公那种飘逸不群的性格。诗的富于情韵,与这一点也不无关系。
创作背景
千古兴亡几何事,叹人叹己叹人生
——咏史怀古诗玩赏赏识
【传授假想】
若何怎样指导高足举行诗歌赏析,回答诗歌玩赏赏识题?各种资料民俗采纳以考点为训练点,分形象、语言、技能、思维内容和看法态度等几点组织温习,结果并不肯望。假若以诗歌内容为准绳举行分类训练,使高足掌握各种诗词的特点,再辅之以考点训练,其结果将会若何怎样?系列教案分知识梳理课、诗词助读课、考点训练课、分类训练课、综合训练课等课型。其余课型教例较多,因而,本系列教案着重分类玩赏赏识训练。
传授思绪:讲义温习→特点概括→考题精选→解题指导→迁徙训练。
【传授目的】
(一)知识目的
1、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维内容和艺术特色;
2、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要领与技能。
(二)才能培育目的
1.探究掌握此类诗歌主旨的平常要领。
2.培育高足准确玩赏赏识咏史怀古诗的才能。
(三)感情态度与代价观培育目的
1.感触我国古代文人猛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职责认识,承担其卓绝的文化古代,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全力的职责感和社会责任感。
馨园教育
2.感触诗歌的魅力,接纳文学艺术的熏陶,培育杰出的审美情趣。
重点:探究掌握此类诗歌主旨的平常要领。
难点: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维内容和艺术特色;
一.导入:
中国古代文学中最大的抒怀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但凡怀古之作,千百年来所抒发的感情伯仲之间,所分别的是作者的汗青观、选材与写作技巧。
自古以来,世俗的朝廷总把冷眼抛向那些热心热肠的古代墨客们,而这些宦途总是不顺的墨客就不自觉地转而逗留于瞻仰凭吊奇迹、咏评汗青人物中,感叹光阴白云苍狗,喟叹人生万古悲风。纾难酬之壮志,浇心中之块垒。怀古诗常触及诗民气灵的最深处,具有很高的玩赏赏识代价。连年来高考也常涉及此类诗歌。
二.点击观点
怀古咏史诗是墨客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奇迹时,有感于汗青人物或事变的好坏,以汗青事变、汗青人物、汗青痕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思念奇迹引发出对形势或自己出身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到达感叹兴衰、依附哀悼、托古讽今等主意。这类诗由于多写昔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技巧含蓄,容与思维多数角力计较繁重,情感基调平常都角力计较苍劲悲惨。墨客们对汗青的处置时常是“攻其一点,不足别的”,使诗作文短意长、委婉蕴藉,令人回味一再。
欣赏这类诗歌,我们时常要知道的是作者写了怎样的昔人、往事,墨客为什么要写这个昔人、这段往事,他在诗中再现出什么态度,这种态度又是运用什么要领来表达的。
三.知识链接
㈠咏史怀古诗歌的寄义和汗青源流:
⒈咏史怀古诗的寄义:
咏史与怀古都因而汗青题材为咏写目标,对汗青人物的功过、汗青事变的成败等,宣布议论、或抒发感叹,可能借古以讽今,可能发思古之幽情。大者各有着重,咏史诗多针对具体汗青事变或汗青人物,有所感叹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
⒉咏史怀古诗的源流:
咏史怀古诗的发生源远流长。诗骚中已见一些关于咏史怀古的内容,但与真正的咏史怀古诗再有差异。
A、班固的《咏史》,被以为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咏史诗。此诗写的是华文帝时期缇萦舍身救父的故事,在写法上,“隐括本传,不加藻饰”,以叙述能力为主,末二句是作者的议论,整首诗写得“质木无文”。
B、左思《咏史》八首,真正实现了“诗”与“史”的连合,使得史事的叙述和咏怀较好地连合在一起,使咏史诗体格一新。
㈡唐代咏史怀古诗论析:
⑴初唐咏史怀古诗:
以史为鉴,咏写故去朝代的兴亡,以警告当世君主,成为初唐咏史怀古诗的一个重要主题。此类诗作多隐括史事,兴寄的身分较少。
其它,借史来抒发立功立业的胸宇,也是初唐咏史诗的一大主题。最具代表的是陈子昂《蓟丘览古》七首中的《燕昭王》和《登幽州台歌》。
⑵盛唐咏史怀古诗:
盛唐咏史怀古诗依附了墨客们对功名的热望,再现他们主动进去的热切心态。如王维《西施咏》《夷门歌》,李白《古风》其
十、《登金陵凤凰台》,即此类。杜甫的咏史诗借咏史抒发自己对社会的感叹。如《蜀相》《八阵图》等。
⑶中唐咏史怀古诗:
中唐是咏史怀古诗的繁荣期,不仅出现大量作家作品,并且总体程度较高。此时的诗歌多吊古伤今,借对汗青事变和汗青人物的怀咏,或对汗青奇迹的凭吊,针贬时弊,依附胸宇。
刘禹锡是此时咏史墨客之冠。《乌衣巷》《金塞山怀古》都堪称传世名作。
⑷晚唐咏史怀古诗
晚唐咏史怀古诗尤为发达,由于政治危急的加重和季世的逐渐到来,追忆与感叹成为此时咏史怀古诗的主要内容。
李商隐与杜牧是晚唐成绩最高的两位墨客,李诗主要有《咏史》《楚吟》《过楚宫》《吴宫》《汉宫》《隋宫》《马嵬》等;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题乌江亭》《题木兰庙》《赤壁》等是此时名作。
㈢宋代咏史怀古词论析:
咏史怀古也是宋词中的重要内容。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感叹于六朝兴衰,并转入对实际的担忧。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借咏怀周瑜来抒发自己的人生感叹。贺铸《快要酒》(城下路)讥刺名利之徒,寓托胸臆。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蕴涵着浓厚的汗青沧桑感,在写作上善于化用古人诗句。
南宋咏史怀古词多借古说今,抒发北伐抗金的志向,品格慷慨悲壮。如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桥》等词作将咏史与抒怀完满地连合在一起,刘过的《六州歌头》(镇长淮)以扬州的兴衰痛陈金兵的罪行与南宋统治者偏安思维。
㈣咏史怀古诗特点:
⒈形态象征:标题中有奇迹、昔人名,或在奇迹、昔人前冠以“咏”,或在奇迹、昔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⒉写法上,咏史诗频频运用典故,或写景,或比较,或陪衬,或抑扬,或讥刺,或委婉等等。
⒊诗歌的内容平常为:描摹此地当前的衰落、荒漠、荒凉,或形色汗青事变的通过,抒发感叹;
⒋咏史怀古诗词的艺术特性:
1)“诗”与“史”的连合:文学性与汗青性的团结;
2)“咏史”与“言志”的连合:对实际政治的猛烈重视;
3)“古”与“今”的连合:多维的时空组合。
四.咏史怀古诗的主题概括
怀古诗常触及诗民气灵的最深处,具有很高的玩赏赏识代价。连年来高考也常涉及此类诗歌。而怀古诗的构造平常是临古地,思昔人,忆其事,抒己志。
临古地——A.前代的続:咸阳、长安、金陵、苏州、洛阳、汴京
B.产生过重大事变的位置: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
C.历代帝王与名流的故舍、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D.特定的汗青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㈠怀人伤己
作者追念昔人平常是昔人的出身与境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昔人,落脚点在自己。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比较沮丧型
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体境遇转变,借昔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叹。昔人能一展愿望,立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由于某种因为被朝廷冷淡或不及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以至低沉幽居之心。在玩赏赏识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汗青人物或事变和墨客自己出身之间的接连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明白作品的深刻寓意。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强虏灰飞烟灭”之大功,可谓少年得志,风致风骚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双鬓染霜,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具体不行一概而论。猛烈的比较生发出浓厚的“人生如梦”的感叹,当代之无奈却只能在月白风清间买醉。故地重游,遐想昔人,照料自己,正是有了这一层自我照料,才使这首词具有了更为广大的意义,引起了几何人的协同的心绪感触,正是这样,这首卓越的赤壁怀古词才有了永久的生命。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芒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
茂陵不见封侯印③,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乱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②丁年,壮年。③茂陵:汉武帝的陵墓;封侯:苏武持节回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这是一首吊古诗,是墨客瞻仰苏武庙时所写。墨客见到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抒发了什么思维情感?
墨客见到了苏武庙的古祠高树。先是想到了苏武“魂销汉使前”的故事,想象当年苏武骤然见汉使的情形,将其羁留匈奴十九年的种种难以言状的感情,尽写入“消魂”二字。颔联继而追思苏武当年,用端正的句子绘成了两幅画面:一是望雁思归图,二是荒塞牧归图,概写了苏武幽禁在他乡的持久光阴。颈遐想到苏武回来,宫殿楼台已非,人亦早已朽迈。尾联遥想苏武回来后哭悼武帝。本诗“见”是开始,尔后满是想象,追思汗青。抒发了对苏武的崇拜之情和世变乱迁的怅然之情。
这种怀人偶然不光是伤己,还伤同期间的人,如李清照的《绝句》:
生作为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愿过江东!
作者之以是追念项羽,不光是是作者有那种巾帼英豪之气,还由于其时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不思北伐,这让作者想起好汉项羽。这是一个声明,是一种讥讽,更是一种叫嚷。比较之下,诗作的寄义自然角力计较清楚:竖子自甘堕落,期间召唤好汉。
过陈琳墓 温庭筠
曾于青史见遗文,本日秋蓬过此坟。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
石麟隐藏藏春草,铜雀荒漠对暮云。莫怪临风倍忧郁,欲将书剑学从军。
这是首咏怀奇迹之作。外观上是凭吊昔人,现实上是自抒出身遭遇之感。陈琳是汉末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特长章表文牍。初为上将军何进主簿,曾向何贡献计诛灭太监,不被接纳;后出亡冀州,袁绍让他典文章,曾为其草拟征伐曹操的檄文;袁绍败灭后,归附曹操,操不计前嫌,予以重用,军国书檄,多出其手。陈琳墓在今江苏邳县,这首诗便是凭吊陈琳墓有感而作。
全诗贯穿着墨客自己和陈琳之间分别的期间、分别的境遇的比较,即霸才无主和霸才有主的比较,青史垂名和书剑漂荡的比较,文采斐然,依附遥深。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那里望神州?满眼景色北固楼。千古兴亡几何事,悠悠,不尽长江滔滔流。
幼年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好汉谁对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这首词是就哪一段史实发出感怀的?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维情感?
这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就三国吴蜀团结抗曹的奇迹发出感怀的。辛弃疾重游东吴故地,登上北固楼,转头回来“三国”时期吴蜀团结抗曹的往事,思念当年雄踞一方的孙权,他是何等期盼南宋王朝可以或许重演这段汗青,振奋抗金,收复北方失地啊!然而实际却难遂人愿,他只有无穷感叹,抱憾终身。诗作表达的便是一种怅然和忧郁的心思。
2.首词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这首词三问三答,自相呼应,跌荡流动,条理明晰。墨客从大处落笔,视野万分裂阔,气概极其宏壮强壮。词中融经铸史,借古讽今,外观上是称赞孙权为天下好汉,现实上指责南宋主和派的昏暴软弱。“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虽为曹操之言,也代表了作者的心声,表达出对当权者无抗金复国之志的遗憾和愤怒。
2.惺惺相惜型
自己和昔人的遭遇雷同,追思昔人更再现自己的不得意,感叹出身,照料自我,抒发自己渴望立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叹。(怀古伤己)如李商隐《贾生》写华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倾谈神鬼不谈治国之策,实则借贾谊来写自己的同样的遭遇,抒发并深化了墨客怀才不遇的感叹。
蜀相 杜甫
蜀相祠堂那里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好汉泪满襟。
墨客幽幽思古,感叹万千,遥念诸葛亮一生,为他的业绩和精力所激动;盛赞刘备的礼贤下士和诸葛亮的雄才大概以及君臣相契、游刃有余的情形。末端两句,墨客想到诸葛亮多次北伐,情系匡复汉室,具有团结中国的雄心大计,惋惜操劳过分,死于军中。对此墨客充裕了哀悼与痛惜之情。因此,这不光是一首咏史诗,并且将咏史与讽今、咏人与写己有机连合起来。写诸葛亮雄才大概,便是期盼当朝出现相仿的好汉来安稳天下;写刘备三顾茅庐,便是讽喻当朝天子不要猜忌贤才、诟谇不辨;写诸葛亮的未捷先死,便是抒发自己壮志不伸、一生落魄的悲愤。因而咏史诗更显得情韵丰蕴、意义深远,富裕实际主义的精力。
㈡怀古伤今
古代墨客的主流是寒士,济天下拯国民的想法使他们更多重视在国度政治、社会生存上。墨客们常借写奇迹、古事来表达对实际的关心、热情、不悦、警惕。怀古纵然触点在古,但现实上再现了对实际的猛烈重视。实际不公道想模式的时刻便是怀古最有原由的时刻。依据奇迹或古事的近况可分以下几类:
1.昔盛今衰型
既然是怀古咏史,实际的不尽人意就不免使墨客触景生情,抒发兴衰之感叹,独抒思古之幽情。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痛之情。这类诗作或抒发昔盛今衰的感叹,暗含对实际的不悦乃至批驳,多借古讽今;或忧国伤时,揭发统治者的昏暴腐败,怜悯基层人民的困苦,担心国度民族的前程运气。
尤其是做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临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墨客们情感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几何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险些成为咏史诗的一个专题。
昔日的繁华随风远去,只留住一片荒凉,这让人顿生物换星移,世事沧桑之感。如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彼苍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吴宫中的花卉,都已隐藏在偏僻的小道里;东晋显耀临时的贵族,更已酿成一座荒漠的古墓了。如刘禹锡的《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斜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普通平民家。
墨客借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壮盛,目前野草丛生,荒漠残照。感叹白云苍狗,人生多变。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斜阳斜”涂抹配景,美而不俗。语虽极浅,味却无穷。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这首诗的三、四句时说:“若作燕子他去,便呆。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凋零,已化作普通平民矣。这样则感叹无限,用笔极曲。”
这类诗作既忧国伤时,揭发统治者的昏暴腐败,又怜悯基层人民的困苦,担心国度民族的前程运气。
忆昔 韦庄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秋月满楼。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令郎名无忌,南国美人号莫愁。本日乱离俱是梦,斜阳唯见水东流。
[注][1]西园令郎:曹魏时,曹丕,曹植为令郎时曾居“西园”,在此夜宴文士。
[2]无忌:战国时魏国令郎信陵君的名字。
[3]莫愁:相传是南国一善歌少女的名字。乐府诗《莫愁乐》云:“莫愁在那里?莫愁石城西。”石城即今南京。
(1)这首诗巧用典故,语涉双关,以颈联(五、六两句)为例,就此中一种技巧做大概剖析,(3分)
墨客把讽喻唐末天孙贵族生存奢侈之意寄寓在曹丕和信陵君这些汗青上值得称赞的风致风骚人物身上,这是用典;墨客用传说中善歌少女的名字,讽喻浮华女子不解国事艰苦,深寓“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悲伤,也是用典。
墨客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取其“无所忌惮”“肆无顾忌”之意,这是双关;墨客言愁却借善歌少女之名“莫愁”,意在反讽,这也是双关。
(2)“斜阳唯见水东流”一句用了什么技巧,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用借景抒怀的技巧,抒发了对唐王朝颓势难挽,行将消灭的悲哀。(从作者个体角度答复,抒发了出身沧桑之痛,亦可。)
2.物是人非型
旧日的景色还是,只是朱颜已改。物是人非给人带来幻境似的感想,忍不住让人做沉着的思考。如刘禹锡的《石头城》:
山围祖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全诗通篇写景,群山仍在,潮流还是,月光依然,所变者已是“祖国”、“空城”、“旧时月”,旧日繁华已子虚乌有,全诗基调悲惨不胜,句句都融合着墨客的祖国荒凉之感,令人不堪悲伤。
金陵图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寡情最是台城柳,还是烟笼十里堤。
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奇迹的诗。诗的首句写金陵雨景,渲染气氛;二句写六朝往事如梦,台城早已破败;
三、四句写景色还是,阳世沧桑。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伤今。语言委婉蕴藉,感情无穷感叹。
㈢理性反思
前两类诗歌,作者都身置此中,抒发一己之感叹;此一种,作者跳出来,站在汗青的高度,独抒心裁,表达自己对汗青真相的特别看法,启示众人。
这些诗作大多是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时,融进了的自己确切的生存感触和特别的生存体验,具有猛烈个体认识。
⒈借古讽今,别有依附:
借古讽今,劝诫今人不要一味意图享乐/过分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汗青覆辙(借古讽今)。
如王安石金陵怀古词《桂枝香》:
登临送目,正祖国晚秋,气象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绘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绪。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往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上片以“登临送目”四字领起,层层再现了“祖国晚秋”中山河景致的胜概。下片则以“念往昔、繁华竞逐”一句转入怀古,叹息六朝皆因荒乐而相继覆亡,末三句落到“至今”,便寓警世伤时之意,现实上是借汗青警诫当朝统治者不要一味意图享福而重蹈汗青之覆辙。
②或是理性剖析,独抒心裁,表达自己对汗青真相的特别看法,启示众人。
如唐代杜牧的《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诗作变更视角,讽刺周瑜胜利的荣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感叹前朝人物奇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汗青就要改变。诗的构想极为精美,议论新鲜特别,发人所未发,一反众口一辞的论调而又不悖情理,使人线人一新。
我们没关系以写项羽的两首绝句为例来加以深入研究: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钝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秦末楚汉相争,最终以项羽垓下大北,自刎乌江而降下帷幕。后人总想透过汗青的烟尘,分析他失败的因为,从中引出某些汗青鉴戒。杜牧以墨客的眼光,从败不馁的角度意,指出精彩的战将自当胜不骄,败不馁,尤其是在受重创、陷绝境时,更应“包羞忍辱”,这才是真正的男儿。杜诗在为项羽的失败怜悯、可惜之余,又对他的独断专行,缺乏自知不无讥刺。尤为人激赏的是,墨客含沙射影,道出一个颇有主动意义的命题:坚持不懈,才力胜利。
王安石以政治家的眼光,从其时形势的角度意,指出项羽已失去民气,不会再有胜利的期盼。开篇以史实扣题,指出项羽的失败真实是汗青的必定。
三、四两句以辛辣的反问指出:杜牧未免太活泼了,纵然项羽真能重返江东,但对这么一个失尽民气而执迷不悟的人,江东子弟还肯为他搏命认真吗?“卷土重来”真实是笨蛋说梦罢了。王诗辛辣冷峻,抓住了民气向背是胜败的要害这个根蒂,可以说是一语说破。他绝不包涵地指出项羽失败的最根蒂因为,颇具政治家的眼光。
五.玩赏赏识要领指要
最终,弄清史实,疏通文意。
读懂咏史怀古诗,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肯定要有所知道,这就要求要积聚肯定的汗青知识。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斜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普通平民家。
乌衣巷在南京,东晋时是高门士族的聚居区,晋朝王导、谢安两大众眷居住此地,其高足都穿乌衣,因此得名。朱雀桥在秦淮河上和南岸的乌衣巷相邻,旧日繁华壮盛,目前野草丛生,荒漠残照。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旧日的王谢权门如今已居住着普通平民之家;今昔比较,感叹白云苍狗,人生多变,令人叹惜一再。假若不知道这些汗青知识,就很难深入的明白蕴涵此中的诗意。
原来,高考诗词玩赏赏识题所涉及到的汗青事变某人物时常在讲义中出现过,例如1996年考的是元朝阿鲁威的散曲《咏史》:
问人间谁是好汉?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赤壁之战这段汗青,在讲义和读本中家常便饭。1991年考的文天祥的《念奴娇》(也有人以为是邓剡之作)涉及到的也是“三国”的汗青,还涉及到《廉颇蔺相如传记》等。由此我们可以悟出这样一个原理:普通讲义、读本及其注释、操练中所出现过的汗青人物和事变、典故都应牢牢加以掌握,切不行超卓视之。看待唐宋著名墨客的概略履历,也要略知一二,这样,在不知道墨客创作该篇时的配景之处境下,也能做个概略的猜想,不至于两眼抹黑。由于这是最根本的,以是就不再详加论述。
比如,我们可以用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夕阳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怕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干。惋惜流年,忧闷风雨,树犹这样!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好汉泪!
出这样一道题:“辛弃疾填词喜爱用典,不知道典故及其用意就看不懂辛词。词中张翰、刘备的典故和桓温的话各再现了什么?”就务必运用本段所谈到的要领答复曰:“以张翰、刘备两个典故表达自己不想追求闲适生存,只想立功的高尚愿望。以桓温的话抒发了好汉失意,光阴虚掷的的痛楚。”
固然,怀古诗词的玩赏赏识还要涉及到其他很多知识,如诗中的景象描摹,则要连合运用写景诗词的玩赏赏识要领,又如诗词中所用的修辞技巧,和其他类别的诗的用法一样,就不逐一细说了。
其次,要明白情感。
诗家怀古咏史,大抵有两种处境,一种是对汗青作理性的沉着的分析,议定昔盛今衰,古今转变,来借古讽今;一种是感叹个体的出身,抓往的只是汗青的一些影子,议定赞扬昔人立功立业的奇迹,表达自己立功立业的心思,同时,含蓄地对实际举行指责,情感身分较浓。在玩赏赏识怀古诗词时要抓住汗青人物或事变与形势和墨客自己出身之间的接连点。
如杜甫《咏怀奇迹》: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又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薄暮。
绘图省识东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明晰痛恨曲中论。
杜甫为什么追念王昭君呢?原来,这是没有找到二者的对接点:一是在王昭君的出塞与杜甫的“流落西南天地间”,二是在王昭君美冠后宫而不得恩宠与杜甫“古来材浩劫为用”的悲剧运气。诗中的明妃便是墨客自己,墨客自己就像当年的明妃。抓住此对接点,就不难推测出诗作的寄义。
如元张养浩的小令《山坡羊•潼关注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江山内外潼关路。望西都,意踯躅,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平民苦;亡,平民苦!
全词开篇写景,中间抒怀,寄寓着作者的伤心痛惜之情,兴废、兴衰之慨。末了二句,以短小精壮的抵制兼同对,极有力地高度概述了封建社会的性子,充沛再现了作者爱民如子的高尚精力。作者行进在潼关路上,遐想起关中灾民颠沛流离,饿殍四处的凄凉景状,不由地吟出了这两句结论性的诗句,短短八字,概述出了历代王朝更替的广大顺序,力敌千钧,内在丰裕,情感悲愤,全面地揭发了封建统治者为了私利而坑苦平民的罪恶,精譬警励,振聋发聩,闪烁着高度人民性的光芒。因此,这首小令名为“怀古”,实为“伤今”,再现了词人为平民叫嚷的果敢精力,富裕战斗性和实际性。
再次,剖析技能,体察诗心。
咏史怀古诗歌的写作平常是先叙事写景,竭力铺垫;后议论抒怀,点明主旨。再有一些只叙述比较而不加议论,留有充沛想象发挥的空间,引发读者的思考。分别的写法,是由分别的主题决定的。
怀古咏史诗的写法多样,有以景衬情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议论引发的,如清人刘献庭的“敢惜妾身归没有,汉家长策在和番”(《王昭君》),对汉元帝统治的无能作了辛辣的讥刺。有效典的,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在章法上,或作正抵制比,或是侧面渲染,不胜枚举。
如: 越中揽古 李白
越王勾践灭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至今只有鹧鸪飞。
将过去的繁盛和本日的悲惨,议定具体的景象,作了显然的比较,写人事的转变,兴衰的无常。
小结:玩赏赏识咏史诗三步曲
所描摹的昔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
为什么要写这个昔人这段往事 ?墨客在诗中再现出什么态度(体悟情感)
这种态度运用什么要领表达(剖析技能)
六.实战演练
㈠阅读下面这首诗,答复题目。
山围祖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青山还是,围绕着六朝故都。潮流一次次地拍打着空城,又寂寞地退了归去。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秦淮河水东边那轮明月仍旧和六朝时一样,深夜穿过女墙,照着这荒漠残缺的故都。
这首诗借描摹石头城的荒凉气象,依附着鼎祚陵夷的感叹。
1、白居易在读了刘禹锡的《石头城》后曾赞美道:“我知后之墨客无复措词矣。”试以“潮打空城寂寞回”一句,对本句的修辞作大概剖析。
此句利用拟人技巧,外观写潮,实为写人,写人的心境,写人的感叹。潮流拍打着城郭,似乎也发觉到石头城的荒漠,遭受际遇极冷的石壁,又要带着寒心的叹息安静退去。然而想当初,这里曾通过六代豪奢,曾经是那么的繁华高贵。而方今山水还是,金陵城旧日的繁华却难觅踪影。城空空,心空空,潮寂寞,人寂寞。一共都是那么的悲痛,那么的凄清。面临着这荒凉冷淡的气象,不禁引入沉思:为何当年的繁华留不下一点陈迹?可以说,墨客在貌似平实的写景中,却饱含着几何难言的情怀,几何深刻的汗青训导。可谓字字千钧,撼民气魄。
2.面临当前的衰景,墨客并没有说出其造成的因为,却去写从淮水东边升起的玉蟾,这有什么深刻寄义?
在这里墨客把玉蟾看做汗青的见证人。墨客称它为“旧时月”,由于它照见过六朝腐败的统治者在秦淮河游乐的情况,照见过当年的华丽生存,也眼见了这些朝代的敏捷消逝。目前夜只有多情的玉蟾依旧旧情不改,穿过女墙照过来,可这已经是一座空城了。墨客无尽的感叹含于此中。
3.诗歌句句写景,但又句句生情,连合汗青说说此诗的主旨。
(刘禹锡写这首诗时,唐帝国已日趋衰落,朝廷里大臣相互倾轧,出现了“牛李党争”,太监专权依然仍旧;地方上藩镇豆剖权势又有所昂首。)
这首诗的主旨仍然是讽喻实际,即借六朝的消逝来抒发鼎祚陵夷的叹息,期盼其时唐朝的统治者能以之为前车可鉴。
㈡阅读吴激的《人月圆》,完成词后题目。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这首词整个化用古人成句典故而成,指出划线句子化用的成句(包罗作者及来由),说说这两句词再现了作者怎样的思维情感?
“旧时”句化用刘禹锡《乌衣巷》的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普通平民家”,写方今山河易主,人事已非,表达作者的亡国之悲;“江州”句化用白居易《琵琶行》的诗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和“同是天涯堕落人,重逢何须曾相识”,表达作者的出身堕落之痛和家国覆亡之恨。
㈢阅读下面怀古咏史诗,完成以下问题。
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咏史•赤壁 胡曾
猛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建国虎争时。
交战不假挥长剑,已挫好汉百万师。
1.两诗中的“周郎”指的是周瑜,后一诗中的“魏帝”指的是曹操。
2.两首诗吟咏的都是三国时刻赤壁之战的汗青,而两位作者对“周郎”的态度并非一律,区别安在?
杜诗感叹周瑜荣幸胜利,胡诗赞美了年青统帅周瑜的劳绩。
3.杜牧诗前两句写了什么?与胡曾诗在写法上有什么分别?
杜牧诗开头描摹发掘往时武器,磨洗辨认朝代的场景,引起人们沉着的汗青覃思。胡曾诗倒是直接报告汗青,表达对好汉的热情赞颂。
七.链接高考
1.2004年高考天下卷之四(青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答复题目。
江城子 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寡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始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 苏州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永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苏州山上。
这首词明写当前实景,暗寓汗青沧桑。词中“水寡情”、“空有苏州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连合全诗加以赏析。
“水寡情”明写夕阳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大东去的风景,暗指六朝帝王被汗青寡情地裁减,他们荒淫豪奢的生存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玉蟾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2.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答复题目。
汴河曲 [唐]李益
汴水东流无穷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注]①汴河:即通济渠,隋炀帝时开挖的大运河的一段。②隋家:隋王朝。③水殿龙舟:当年隋炀帝出游时所乘坐的船只。④不较多:差未几。
⑴ 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的重点分别,抒发的感叹也分别,请作大概剖析。
李诗重在议定叙写汴河春色和隋宫的荒芜,抒发了对隋王朝灭亡的感叹(喻伤今之意)。皮诗看似为汴河洗刷“罪名”,实则高明地对亡国之君举行了猛烈的指责。
⑵ 这两首咏史诗的表达式样各有着重,请分别加以阐明。
李诗以描摹为主,触景生情;皮诗以议论为主,欲夺故予,角度特别。
八.作业
1.阅读下面两首诗,答复题目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叠题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钝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主卷土来?
注:乌江亭在安徽和县乌江浦。项羽垓下战败,逃至此地,乌江亭长驾船请他度过江东。项羽说:“我当年与江东八千子弟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尊长怜而王我,我何面孔见之?”乃自刎。
1.杜诗以为项羽还或者卷土重来的因为是什么?王诗以为项羽不或者卷土重来的依据是什么?
杜诗以为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不失望,重整旗鼓,再争取胜利也是或者的。王诗却以为项羽已经众叛亲离,丧尽民气,江东子弟不或者再为他认真了。
2.两诗末句表达式样有何分别?
杜牧诗用不大肯定的语气来表述,表现推测,现实上是含沙射影。王诗利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夸大了汗青之必定。
2.阅读下面两首元曲,答复题目
山坡羊•潼关注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江山内外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平民苦;亡,平民苦。
山坡羊•叹世 陈草庵
山河如画,茅檐低凹。妻蚕女织儿耕稼。务桑麻,网鱼虾,渔樵见了无别话,三国鼎分牛继马①。兴,也任他;亡,也任他。
注:①三国鼎分:指东汉消灭后出现的魏蜀吴三国分立的局势。牛继马:相传创建东晋王朝的晋元帝是牛姓的私生子。
1.两首散曲都以写景开头,魄力有何分别?
宏伟超卓 安宁冲淡
2.试剖析“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这种“伤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维情感。
为广阔平民在封建王朝繁荣时被拘束,在封建王朝灭亡时做殉葬而伤心。
3.陈作开头的景象描摹,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维情感?
写出对寂静澹泊的隐居生存的赞美,情趣文雅。
4.两首散曲的末端句式相仿,但寄义纷歧律,试剖析蕴涵的作者的思维情感。
愤怒 讥嘲
3.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山房春事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纵目荒凉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请简析本诗的构想之妙。
答案:一二句先从听觉写梁园的繁盛不在。仰视空中乱鸦翻飞,平视前线一片荒凉,写尽了梁园的衰落。
三、四句作者匠心独运,从“庭树不知”的角度以乐景写哀情,其吊古之情便愈见伤痛了。
5.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答复题目。(8分)
[中吕]卖花声•怀古二首张可久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胜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刻。佳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念书人一声浩叹。
注:①金谷名园: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建金谷园以行乐。②将军:这里指东汉名将班超。据《后汉书•班超传》纪录,班超长久驻守疆域,老迈思归,上疏说:“臣不敢望酒泉郡,希望生入玉门关。”
(1)元曲包罗__和,这是一首。[中吕]是指。(2分)
杂剧 散曲 散曲(或小令)宫调
(2)张可久这两首曲子,有雷同点也有分别点,请从写法、主旨上作大概剖析。(6分)
两首小令,皆借汗青真相来抒发情感。只是第一首意在阐明封建统治者醉生梦死终致消逝的训导;整首曲子以景语作结,与前三句的繁华盛事形成比较,显得委婉。第二首旨在借汗青真相抒写作者对战争涂炭生灵的伤叹和愤怒,阐明民生困苦愈甚于好汉死路;以“念书人一声浩叹”作结,直抒胸臆。
6.阅读下面的唐诗,答复反面的题目。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液,彼苍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行闻。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注]谢将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将烟。镇守牛渚时曾于秋夜泛舟弄月,遇袁宏诵诗听后大为赞赏,邀袁过船主谈达旦,往后袁宏名声大著。
畴昔两联为例,谈谈“空”字是怎样把写景和抒怀关联在一起的?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杂乱感情?
答:第一联写墨客夜宿牛渚,江夜寂然,天水一空,这种秋江空寂之景很自然地使李白想到谢尚对袁宏的提携。第二联正面写怀古,一个“空”字使作者知音难觅、怀才不遇之情和上联的空寂之景融会在一起。这首诗既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洪志难酬的寂寞和寂寞,也表达了自信、旷达、潇洒、豁达之情。
7.阅读下面一首诗,答复题目。(6分)
洛桥 李益
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
何堪好景色,独上洛阳桥。
注:“洛桥”,一作“上洛桥”,即天津桥,在唐代河南府河南县(今河南洛阳市)。当大唐盛世,阳春时节,这里是贵达士女云集游春的繁华胜地。但在安、史乱后,已无往时盛况。河南县再有一处名园遗址,即西晋门阀大富石崇的别庐金谷园,在洛桥北望,简略可见。
(1)诗歌前两句情形融会,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2分)
答案:先写目中景,眺望金谷园遗址,只见柳条在东风中摆动,婀娜多姿,似乎一群纤细的伎女在翩翩起舞,一派春色繁荣的好景色。
(2)这是一首咏史诗,诗的主题是抒发对昙花一现、繁华消歇的汗青兴衰的感叹,请从艺术构想和再现技巧的角度谈谈诗歌的特别地境和情调。(4分)
答案:以金谷园引出洛阳桥,用消逝了的汗青豪奢比照正在消失的本日繁华,激励人们对实际的重视,而不陷于汗青的感叹,发人深省;(1分)用柳姿舞腰的轻松形象起兴,似乎要引起人们对盛世快乐的憧憬,却以独上洛桥的忧郁,确切引起人们对时世陵夷的关心,委婉深长的(1分)诗歌从实际看汗青,以汗青照实际,从快乐到忧郁,由轻松入深沉,高明地把汗青的临时繁华和大自然确当前春色溶为一体,意境浪漫而真实,情调遐远而深峻,再现出唐由盛入衰的情形。(2分)
8.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⑴—⑵题(6分)
夏季绝句 李清照 咏 史 朱淑贞
生作为人杰,死亦为鬼雄。盖世好汉力拔山,岂知天意主西关。
至今思项羽,不愿过江东。范增可用非能用,徒叹身亡片刻间。
注:朱淑贞生卒年月稍早于李清照,正处于南北宋瓜代时期。
⑴这两首咏史诗有哪些雷同点?(2分)
答:吟咏目标雷同,都是写的项羽;作品品格雷同,都写得慷慨豁达,都是“金刚眦目”式的作品。
⑵你更喜爱此中的哪一首?请用大概的语言阐明原由。(4分)
更喜爱李清照的《夏季绝句》。李清照赞扬(咏怀)项吕,是对其时宋王朝屈膝金人,偏安江南,不思收复故土,却还是过着醉生梦死的生存的猛烈讥嘲。“生作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掷地有声的千古名句,不光是对项羽好汉魄力的赞美,也是李清照酷爱祖国,抵制外族陵犯的情感透露。
怀古咏诗史的鉴赏,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弄清史实。对于诗中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积累一些历史知识。在阅读一首
诗时,一定要读好注解,这也是读懂诗歌的一把钥匙,如晚唐诗人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中涉及到了三国时赤壁之战中的双方的重要人物。东吴的周瑜及妻子小乔以及姐姐大乔,也涉及到了魏国的首脑人物曹操,还涉及到了曹操所建的铜雀台等等。如果我们没有对赤壁之战历史知识的了解,没有对赤壁之战中主要人物的了解,就很难读懂诗人在此诗中的慨叹:自负知兵,借史事以吐其胸中的抑郁不平之气。
二.体会意图。后代诗人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者触发感慨的媒介。例如北宋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被贬黄州,到过当地一处叫赤鼻矶的地方——传闻就是当年三国时的古战场赤壁——凭吊,这赤鼻矶可以说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由此,诗人发出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感慨。再如南宋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诗人登上京口北固亭,从历史上的孙权,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坚持抗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这京口北固亭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自己报国无门,是诗人引发激情的现实原因。
三.领悟感情。诗人怀古咏史,大体有这样几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诗人自己不置身其中,如同是写项羽自刎乌江的诗,唐人杜牧与宋人王安石思考的结果完全不同: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题乌江亭》)而王安石则认为项羽的失败乃历史之必然:“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乌江亭》)
第二种是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借对雄姿英发的周瑜的追忆,反悔自己华发早生壮志未酬的感慨;或是搏击社会现实,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则是借刘义隆北伐失败来咏叹南宋宋孝宗隆光元年北伐兵败之事。
第三种是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的,例如晚唐李商隐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借汉文帝“夜半虚前席”,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辛辣讽刺晚唐皇帝崇佛迷道,服药求仙,不顾民生,不任贤才的现实,堪称一首借题发挥、借古讽今的杰作。
四.分析写法。怀古咏史诗异彩纷呈。在写法上,有的以景衬情,如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豪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里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词上片描写金陵的壮丽景色,下片慨叹六朝竞逐豪华,终于亡国。有的议论引发,如清人刘献庭的《王昭君》:“六奇已出陈平计,王饵曾闻贾谊言。敢借亡自归异国,汉家长策在和番。”对汉元帝统治无能,只得采用和番政策进行了辛辣的讽刺。有的对比对照,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用野花开在昔日繁华的朱雀桥边,用“飞入寻常百姓家”“旧时王谢堂前燕”进行对比对照,将昔盛今衰的历史串在一起,表现出了作者的无限感慨。有的渲染烘托,如杜甫《禹庙》:“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这首诗歌颂大禹开山治水的功德,表达自己对当代统治者的希望,巧妙运用了抑扬相衬的手法:山虽实,但有禹庙之峥嵘;秋风虽萧瑟,但有落日之光彩;庭虽荒,但有桔柚垂枝;屋虽古旧,但有龙蛇在画壁间飞动……
【怀古诗词鉴赏要诀】推荐阅读:
怀古咏史诗鉴赏方法09-12
元曲《山坡羊未央怀古》鉴赏11-06
《赤壁怀古》教案01-17
山坡羊潼关怀古10-15
《望月怀古》文学赏析07-15
咏史怀古诗高考复习09-12
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10-13
春之怀古750字作文11-15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05-31
白帝城怀古翻译及赏析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