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收获作文

2024-11-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收获作文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收获作文 篇1

现在,我拥有一个健全的身体,我可以看到舞台上华丽的服装,听到优美的歌声,闻到美味的食物。而这些,都是很多身体有缺陷的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即使是这样,我也没有听过早上小鸟优美的歌声,没有认真欣赏过一件有价值的艺术品,没有认真的抚摸一下大树的外衣。这么多有意义的事情,为什么我们以前不去做呢?

在我读过海伦凯勒的书后,我明白了,恰恰是因为我们什么都拥有了,就会觉得,这些事情有时间去做,反正什么都有了,还怕做不了吗?我听过这么一个故事,一对夫妻住在一个小区里,一天,妻子对丈夫说:“我听说附近开了一个公园,环境很好,我们哪天去看看吧。”丈夫说:“行,等我们有时间了就去看看。”到了他们都闲下来了,又都想在家里休息一下,他们想,反正就在附近,总有时间去的。每一次,他们都这么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到了他们都老了的时候,他们想起了那个推了很久的公园,结果下去一看,公园早已变成了一栋大高楼。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命给了我们一次机会,如果我们不珍惜,就将错过一个美好的事物。在现实生活中是一样的,我们其实错过了大自然给我们的许多机会,是因为我们不好好珍惜拥有的。从今以后,我不会再浪费任何一个机会了。

假如我还剩三天光明,我会尽力弥补我失去的机会,不给我的生命里下遗憾。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篇2

(小 丹)

在我们尚活在人世的最后时刻,首先想到的将是哪些往事和故人呢?在回顾度过的生活道路时,有哪些是使人感到快慰的,又有哪些令人忏悔呢?

有时候,我觉得我们最好把每天都看成是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天。持这种态度对待生活才能深刻体会生命的价值。这样,我们在生活中就会变得温和、富有生气,将更能体会人生的意义。要是我们只看到以后的岁月无穷,就往往会失去那些宝贵品质。把吃、喝、玩、乐当成座右铭的人肯定是有的。但就多数人来说,在死神的威胁面前将会受到磨炼。

很多人都把生活看得平淡无奇,对生活缺乏应有的责任感。我们都知道,人总有一天要去见上帝,不过一个健康人通常总是把死亡看得是极其遥远的,并且,他们在从事每一项平凡的琐事时,几乎没意识到自己对生活的态度是如此冷漠,几乎是麻木不仁。

我担心,对生活的意义毫无感觉的这种麻木不仁的人会白白葬送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不能很好地发挥各种感官的作用。只有两耳失聪的人才感到听觉是难以想象的事,很少去考虑它。只有双目失明的人意识到了有视觉是何等幸福。人们只有在失去一样东西时才知道它的可贵,只有在失去健康时才会感到健康的重要。

我无时无刻都在试验我的同伴们,了解他们所看到的东西。最近,一位好友来探访我,她刚从丛林中长途跋涉回来。我问她看到了什么没有。她的回答是:“没有什么特别值得一提的。”我自言自语地扪心自问:一个人在丛林中走一小时难道发现不了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吗?双目失明的我单凭触觉就能感受到数以百计使我感兴趣的东西。我虽两耳失聪,但却可以巧妙地辨识叶片精确的对称形状。春天,我满怀希望地抚摸着小树的枝条,希望找到一棵幼芽——大自然冬眠之后醒来的第一个征兆。我闻到了那天鹅绒般的花瓣发出的扑鼻芳香。我甚至发现了在一朵朵重叠环绕的花瓣上有一道道清晰可见的花纹。大自然那一幅幅绚丽多姿、令人神往的景象不断展现在我的眼前。偶尔,如果幸运的话,当我把手轻轻地贴在小树干上时,便能感觉到枝头小鸟在尽情地欢唱。当小溪的潺潺流水从我伸开的手指缝间通过时,我便会兴奋地陶醉在欢乐之中。我认为季节更换的盛观是一个个欣赏不完的露天剧中的精彩镜头。从我手指缝间通过的潺潺流水便是那有声有色、动人心弦的表演。

我的心无时不在呐喊,渴望看见所有美好的东西。若是光凭触觉我就可以感觉到如此多的欢快,那么通过视觉的力量,我一定会看到更多更美的景色。可是,那些视力完好的人却几乎什么也看不见。他们对展现在他们面前的五光十色和那些绘声绘色、扣人心弦的表演却无动于衷。

设想一下,如果你只剩下三天的时间利用视力,那么该如何发挥其作用呢?如果随着即将降临的第三天的夜晚的到来,你已经意识到了太阳已不再为你升起时你该怎么办呢?你将最希望着眼于哪些事情呢?

诚然,已经多年双目失明的我,是最希望看见一切对我已变得十分亲近了的东西。你们同样也最希望把你们的目光投向你们十分亲近了的东西,以便在那即将来临的茫茫长夜中,把它们永远铭记在心里。

我很想看见那些充满仁爱、温柔和友情的人们。正是他们的仁爱、温柔和友情武装了我,使我的生命变得有价值。首先,我要长时间地端详我亲爱的教师安娜·沙利文·玛塞的面容。在我的孩童时期她就来到了我身边。正是她向我打开了外部世界。我想不光是看见她的面容的轮廓,以便把她铭刻在心间,而且想研究那种面容,并从中找到同情心、温柔体谅和耐心的最好见证。也正是由于我的老师具备了这些美德才承担了教育我的困难任务。我很想从她的目光中看到性格的力量。这种力量使她面对困难能坚定信心。我也很想看到她对于全人类的同情心。这是她每时每刻都表现在我面前的崇高品德。

我不知道什么叫透过人的“灵魂窗户”——眼睛来了解朋友们的心。我只能通过我的手指尖“看到”他们的外貌。我能“看到”一个人的喜怒哀乐和其他一些明显的感情。我能“看到”朋友们的脸部表情,但是我无法通过触觉去了解他们的个性。我只能借助其他手段,如他们向我表达的思想和在我面前表现出来的行动,但是我却无法对此有更深的了解。我相信若能亲眼观察到他们对听到的言论和所遇到的事情的反应,亲自看到他们的眼睛所表露的瞬息反应,是可以获得这种了解的。

我很了解和我接近的朋友们,那是通过成年累月的接触从他们在我面前表现出来的各个方面而得到的,但是对于不速之客了解就不深刻。只能从握手寒暄中获得一知半解的粗浅印象。

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表情(很难用语言加以描述的表情),肌肉的轻微颤动和手的摆动去迅速抓住一个人的本质特征,对你们这些视力完好的人是很容易办到的。但是,你们是否利用了视力去了解朋友的内心世界或者去熟识他们呢?你们中的大多数人对抓住个人的脸部特征不是漫不经心吗?

人的眼睛就是用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可是很多人对其所观察到的事物很快就表现出习以为常。他们实际上只看到那些触目惊心的事物和不平常的观赏物,而在看待最值得注意的问题时他们的眼睛便显得无精打采,懒洋洋的。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收获作文 篇3

相信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多多少少遇到一些大大小小的困难与挫折,一首自强不息的人生之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然而,你是否用一颗平常心去坦然的面对它?你是否退缩过?是否向困难低了头?又是否在遇到挫折时,抱怨上天对你的不公?如果你存在这些问题,并想去改变它。那么今天,就听一听一个残疾人奏响的一首自强不息的人生之歌吧!

在20世纪时,有一个小女孩,由于小时候生了一场大病,从此坠入了黑暗与静寂的深渊,她看不到也听不到了。曾经,她也无数次抱怨过命运对她的不公,也不知她为此发了多少次脾气,她也退缩过。但是有一天,在她生命中一个重要的人来到了她身边,她人生中的一大转折点就此出现。这个人是她的家庭教师——安妮·莎莉文。正是他给这个小女孩带来了“光明”与“声音”,在莎莉文老师的精心辅导下,小女孩很快就学会了拼写单词、读书、简单的算术、“听”别人说话和简单单词的读音。

十岁时,她来到聋哑学校,在萨勒老师耐心教导下,学会了说话,这让她兴奋不已。长大后,她的理想是考上哈佛大学,在别人眼中,一定不会相信一个又盲又聋的残疾人,会考上哈佛大学。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她如饥似渴、夜以继日的努力学习,最终梦想成真,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哈佛大学,读后感《一首自强不息的人生之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她终生致力于救助残疾人事业,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她最大的心愿是得到三天光明,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正因如此,他写下了一本著名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大家一定猜到了她的.名字,没错,她就是奏响自强不息人生之歌的——海伦·凯勒。

一个又盲又聋的残疾人居然可以战胜困难,努力奔着自己心中的目标去奋斗。虽然经历无数次得困难与挫折,但是又能怎么样呢?只要勇敢地战胜它、打败它,依旧可以继续向前走,经历暴风雨后,一定会迎来一道美丽的彩虹。对于海伦·凯勒这样的残疾人都可以等待彩虹的出现,那我们这些健全人,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勇敢面对暴风雨,等待彩虹的到来呢?

假如以后你遇到挫折时,不敢战胜它继续向前走,不妨想一想海伦·凯勒,想想她那永不言败、自强不息、勇于战胜困难的精神吧。想到这儿,你还会被困难打趴下吗?你还不敢奔着自己的梦想前进吗?一棵毫不起眼的小树苗,终究要经过无数次猛烈的暴风雨,才可长成一棵人人仰望的参天大树。在这期间,必定有许多小树苗经不住暴风雨的考验而倒下,但最终,还是有经得住考验的小树苗,成为参天大树。我们每个人,不正是这一颗颗小树苗吗?要经过无数次挫折的磨练,每当这时,我们心中一定要有一个声音对自己说:“我能行,我一定能行!”当阳光洒满大地时,暴风雨还会继续吗?

泥土掩盖不住金子的光芒;暴风雨也终究遮挡不住彩虹的微笑。一个人,如果别人瞧不起你,你自己也自甘堕落,这样的人不正是在自己瞧不起自己,还会有未来吗?在别人瞧不起你时,你一定要相信自己,做出一番成绩,让那些瞧不起你的人对你刮目相看。只要你这么想、这么做,相信你一定会成功。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收获作文 篇4

就在海伦六岁零九个月的时候,安妮•莎莉走进了她的生命又见到一缕阳光,从此使海伦一生彻底改变。

知识的力量多么巨大,她使海伦从一个残疾人,变成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所以我们要热爱学习,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海伦是不平凡的,她用微笑来迎接每一天。她乐观、自信、自强,使她在世界上创造了一个有一个辉煌的 篇章。人的一生会有挫折,总没有万事如意,就像海伦,她依然乐观向上,她虽然看不见天空,但她仍然会勇敢地抬起头,向着新生活,向着幸福,向着明天精彩的生活出发。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收获作文 篇5

故事中的主人公就是海伦,海伦从小就双目失明,耳朵也聋了。她感觉生活没了希望,因为这个,海伦的脾气也非常糟糕。在父母的寻求下,海伦遇到了一位家庭老师,她就是安妮 莎莉文小姐。在莎莉文老师的指导下,海伦开启了漫漫的求学之路,在这过程中,海伦感受到了无处不在的爱。当然,在求学的道路上难免会遭受到困难,海伦在常人无法想象的情况下学会了多种国家的语言,现在生活中有多少人能像海伦 凯勒一样执著和坚强啊!难怪马克吐温会豪不吝啬地称赞她是十九世界最值得关注、学习的人。

海伦凯勒坚强的品质深深吸引着我,她虽然看不见这个世界,但是她却睁开了心灵的眼睛,在莎莉文老师的陪伴和帮助下,海伦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并且走向了知识,光明,幸福的道路。读到这,我不由地想起了“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这句话,是的,海伦凯勒正是经历了许许多多风雨、磨难才看见了彩虹。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自身的条件比海伦凯勒好多了,当我们面对困难挫折时,我想只要象海伦凯勒那样不放弃,坚持自己的梦想,勇敢去面对,跌倒了再爬起来,最终你一定会取得成功的。

海伦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她的坚持下来的。如果你遇到了困难就退缩了,那么你的一生可能不会有大的成就,所以我们应该向着自己的理想奔去,要坚持,要努力,要奋斗。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收获作文 篇6

关键词:海伦·凯勒;人生启迪

自从我们出生,我们就习惯了迎着初升的太阳开始每一天的生活,习惯了欣赏着五彩缤纷的世界、百花斗艳的春天、阳光明媚的夏天、硕果累累的秋天与白雪皑皑的冬天,习惯了看到人山人海,听到悦耳的歌声与人们的交谈声。我们很难想象如果有一天我们再也不能感受到这一切,无法体验生活的绚烂与多彩,我们的生活将是一种什么样的局面。而对于一个盲人、聋人及哑人来说,无声的黑夜才是他们所习惯的生活。

一、海伦·凯勒对光明的渴望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一篇著名的散文,讲述了自己在黑暗、无声的生活环境中的顽强奋斗,最终走向成功的真实故事。在这篇散文中,海文·凯勒凭借自己的感官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对我们普通人习以为常的世界进行描述。同时,海文·凯勒利用自己在黑暗世界里所学习的知识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在她脑海中向往已久的生活图景。即使只是想象,只是一种“假如”,但是我们在字里行间感受到海伦·凯勒对这个五彩缤纷、多姿多彩世界的强烈渴望之情。但是“三天”又是那么的短暂,仅仅用三天怎么能将我们这丰富多彩的世界看个够。但是,海伦·凯勒作为一个聋盲人,一直靠着自己的想象感受这个世界,这样“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要求是那么的微弱与急切,我们不由地对她这种渴望报以深深的同情与敬意。

二、海伦·凯勒的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海伦·凯勒是一位聋盲人,是一位有着严重残疾的人,但是她的精神世界确实一点都不残缺,甚至比我们正常人都要丰富。从小到大,父母、朋友、老师给予她很多的关爱与帮助。因此,在她的这篇散文中,她对自己不幸的命运没有流露出不满与悲伤,而是让我们感受到她对这个世界的热爱与向往,充满了对这个世界的感恩之心。

“假如”永远不会成真,“三天光明”只是一个美好而不可及的愿望,海伦·凯勒只是借助这个假设,满足了自己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对于我们这样能够正常生活,自由享受世界给予我们美好的人,更应该借助她对这个世界的想象,珍惜我们此时此刻所拥有的美好与快乐,常怀感恩之心对待这个世界。乐观、坚强的海伦·凯勒,在痛苦、黑暗的环境中仍用积极、乐观、理智的心态看待自己的伤痛与病残。此时海伦·凯勒一方面克服了残疾带来的缺陷,另一方面逐渐成为一名成功的社会活动家,并不断去美国,甚至欧洲、亚洲各地进行访问,为盲人及聋哑人的教育募集资金。她热爱社会事业,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前去各地医院探望负伤士兵,受到了人们的广泛赞赏与崇敬。她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大学教育的聋盲人;她曾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人类十大偶像”,被授予“总统自由奖章”。

三、海伦·凯勒对“三天光明”的安排与愿望

在海伦·凯勒短短拥有的“三天光明”里,她对自己的活动进行周到而紧密的安排:第一天--她要在第一次睁开眼睛的时候看到安妮·莎莉文·麦西夫人,要好好端详所有亲人、朋友的脸,深深地印在脑海里、心上,看一个婴儿的面孔,体会一种富有生气、天真无邪的美,要去森林里散步,去看太阳东升西落,体会这个世界的鸟语花香;第二天--她要去参观自然博物馆、艺术博物馆、欣赏戏剧演出;第三天--她要去纽约城,看看人们一天的生活,看看这个平凡而又充满生机的世界,体会人们的日常生活。海伦·凯勒这拥有光明的三天,包含了人类从古至今所有的事物,从她身边的家人、朋友,甚至小动物-沉着的小斯科蒂、机警的达基、高大的戴恩及懂事的海尔加,到美丽的大自然、博物馆、艺术馆,都体现出她对这个世界无限的渴望与热爱,对于她在黑暗中无法直接欣赏的事物,她一定是想象过无数遍了。

读了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们感受到她纯洁的心灵,虽然一直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但是她能感恩世界的美好,不仅了解自己生活的环境,而且对艺术、历史有着深刻的认识。虽然她听不到也看不到,但是她对艺术的追求更加渴望,凭借着老师的讲述以及自己灵敏的触觉,她就能感受到人类的艺术创造力是多么的神奇。她甚至想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将人类几千年的艺术创造全部记在心里,在最短的时间里感受人类走过的艰难而曲折的道路,体会历代沧桑与巨变,这是对这个世界何等的向往与热爱之情。

四、结语

当一个人无法听说,无法目睹时,是非常不幸的。但是对海伦·凯勒来说,遭遇这些不幸并不能阻碍她生活前进的脚步,凭借自己勇敢的生活态度积极面对,并取得卓越的成就,赢得全世界人民的赞赏,是人类的“精神楷模”,被著名作家评价为“十九世纪最伟大的人物之一”。她的一生创造了无数奇迹,一生生活在黑暗中却为人们带来无限光明与希望,给予我们这些正常的人巨大的震撼,鼓励我们更加热爱生活、感恩世界。

【参考文献】

[1]孙华南.谁的世界都美丽[J].城外视野,2010(05)

[2]周秋华,周冠一.伯乐与千里马-《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J].现代阅读,2013(01)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收获作文 篇7

海伦·凯勒从小就是盲聋人,在莎莉文小姐的引导下,她站了起来,并开始读盲文和学写字。后来初中时,没有了盲文课本,多亏莎莉文小姐翻译,海伦才走进了大学。在大学梅西先生则帮助了她,把资料全都整理出来。她非常喜欢书,远远超过普通人。童年时,她最喜欢《方德诺小伯爵》;她还读过《伊利亚特》,这本书使她的灵魂得到了升华。

我觉得海伦·凯勒为什么成名,是因为她有一种信念在心中萌发,这种信念使她从孤独到温暖,从黑暗到光明。这种信念就是坚持。她曾说过一句话“一次斗争就是就是一次胜利,再坚持一下,我就能到达辉煌的人生顶峰——我希望的顶峰!”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收获作文 篇8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海伦·凯勒写的。可她并不像其他名人一样光鲜亮丽,因为她在19个月时,一场猩红热无情地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在她人生的88个春秋里,有87个是在无声的黑暗中度过的。可对她来说,她的生活并不是黑暗的,自己也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更不需要别人像对待可怜的异类一样怜悯她。她每一天都乐观开朗,从不因为自己身体的残疾而自卑。她坚信正常人可以的,她也可以,甚至能做得更好!她每天苦练单词和拼写,用心体会着每一个词汇的含义,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学会了拼写,写盲文,甚至可以开口说话,这应该就是上帝对她努力的回报吧?

那再来看看我们自己,别说什么大风大浪,就连小风小雨都承担不起。面对困难,经常都是还没努力,就已经放弃了,还没尝试,就已经退缩了,这样比比,难不成耳聪目明的我们还不如失去了听觉、视觉的海伦·凯勒?再想想,我们去森林里走一圈,能发现什么?大部分人会说“没什么特别的呀!”可海伦·凯勒,她光靠自己的手和鼻子,就会有数不清的发现!可最重要的,还是她那颗仔细感受的心。仿佛有着特殊的能力,总能发现到万物最神奇、最美好的一面,这一点,我们又败给了她。

可是,我们不是永远普通的,海伦·凯勒也不是不可超越的。书中说,海伦如果拥有三天光明,她一定会仔细看身边的每一个人,看清世界上的一切美好。要是我们能像她一样,总有一天,是会超越她的!

假如给我三天布格拉 篇9

—尼采

朋友站在布拉格城市角落的一处酒店阳台,望着远方鳞次栉比的红色屋顶,淡淡地在电话里说,“其实布拉格就这样而已,不过适合你这样喜欢小清新的妹子来看看!”那里走出了卡夫卡,经过了米兰·昆德拉,长眠着聂鲁达,的确是文艺小青年的菜,但我不相信那个只在布拉格“借住”一晚就发出的论调。假如给我三天,我想我能让他知道他的遗憾。

Day One 伏尔塔瓦的门槛

伏尔塔瓦河,一如斯美塔那的交响诗组曲中歌颂的那样荡气回肠,从捷克南部的波西米亚森林,穿过中、南波西米亚之后到达布拉格。如果一个城市有一条静静的河流穿过,这个城市也多了一份静匿和美好,柔美的线条上也就多了情人的浪漫脚步,就像塞纳河之于巴黎。

在布拉格建了半个世纪的查理士大桥上,参观的游客总是熙熙攘攘,络绎不绝,环顾四周总是能看到相似的亚洲面孔甚至熟悉的乡音,也许是查理士大桥是每个旅行团的必到之处,也许大多数人都认为从这个角度能看到最美的布拉格。滋润布拉格灵魂的河和直穿灵魂的桥,这里总是能捕捉到布拉格最美的面庞。五百多公尺的桥,似乎要走一整个午后才能让人意犹未尽地走完。

布拉格的繁荣缘起于欧洲中世纪之后的第一次城市化浪潮,伏尔塔瓦河两岸的村落扩展为城市,查理士石桥也是那时候城市化的一部分。而布拉格城市的雏形远比这次城市化运动来的更早。也许那就是有关布拉格名字起源传说开始的时候:建筑师来实地勘察,看见老人锯木头认真仔细地做门槛,深受感动的建筑师在城市成形后就叫她“布拉格”,德语“门槛”。

对,把一个慵懒却迷人的午后留给查理士吧!在这之前的一整个清晨去邂逅布拉格的神秘。从公园9世纪的王子城堡,经过几个世纪的扩建,如今查理士桥西岸不远的布拉格城堡是世界上最壮观的城堡建筑群,其中的历史文物和精神财富让整个城市都熠熠生辉。布拉格城堡画廊陈列了4000多幅16-18世纪的古典绘画,原址为城堡马厩的画廊内还有最早的圣女教堂遗迹。从远处望去,城堡建筑群众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圣维塔大教堂,教堂入口左侧华丽的彩色玻璃出自布拉格著名画家之手,和历史近千年的古堡相比显得现代感十足,绕过圣坛是反宗教改革者圣约翰的纯银之墓,接着是金碧辉煌的圣温塞斯拉斯礼拜堂。从罗马式到后现代,布拉格多多少少留下了不同年代的风华,整个紧凑的城市就像一个巨大的建筑博物馆,街道上的人在世纪之间留恋,一转身说不定就错过了一段跨越世纪的故事。

Day Two 没有许愿池的布拉格广场

方文山给蔡依林写的那个“画面太美不敢看”的布拉格广场没有能够“投下希望”的许愿池。不是事实略使人失望,是歌词本身就太过渲染,不过布拉格旧城广场有的是卖艺人的表演,动人得令人不禁想起舞的音乐,只是白鸽都被络绎不绝的游人喂得滚圆。说布拉格是欧洲最美的城市未免让人觉得渲染过度,最美的城市之一就没有人会质疑了,而布拉格的美丽不能没有老城广场。

布拉格老城的许多街道依然保持着中世纪古朴的样貌,狭窄的石子路,古老的煤气灯和墙壁上的古老浮雕。老城广场的街道上行驶着有轨电车,还有马车和敞篷车,这里是老城的中心,古老但依旧生气勃勃。广场被巴洛克式建筑包围,周围有很多街头艺人,手工艺人,以及冒着咖啡香气的咖啡馆,找个室外的座椅慢慢坐下欣赏,如果想要目光略过这里的每座建筑和每个街头表演者,是要一阵子的。广场上的人来来往往,这一秒视线中还是穿着骑士装的艺人,接着就是穿着滑轮鞋或骑着自行车的少年从电车和马车旁穿过,坐在咖啡厅朝外看的人像是陷入时间的漩涡,直到正午12点老城广场的老市政厅南面墙上的自鸣钟将我唤回来。这座建于15世纪初的天文钟根据当年的地球中心说原理,上面的钟一年绕行一周而下面的一天一周,到了正午,令人期待的自鸣钟声响起,耶稣十二门徒在钟两旁的立柱上旋转依次现身。待到窗子关闭,报时钟也响毕,观看的人群才逐渐散去。

六百年前,杨·胡斯为了反对德国封建主和天主教的入侵在布拉格老城广场被焚殉道;1968年,作为“布拉格之春”运动的并发症,苏维埃武装入侵布拉格,匈牙利惨案让捷克军队放下任何抵抗,但每年8月捷克都会举国纪念这段耻辱的哀伤;1989年,平和柔顺的犹如天鹅绒的“丝绒革命”伴随着东欧剧变却和平的完成了政权转移……布拉格就像昆德拉、卡夫卡,外表忧郁内心激荡,想说点做点什么但却总有些羁绊和不忍,也正是布拉格的不忍,留给了如今布拉格数也数不清的宝贵遗产。

Day Three 拜访卡夫卡

歌德让魏玛小城为人津津乐道,莫扎特让奥地利萨尔斯堡闻名世界,之于布拉格,有卡夫卡。从山顶俯瞰整个老城区红色屋顶的图片也许是有人最愿意寄回家的明信片。这个制高点是布拉格城堡附近的修道院,从修道院到城堡的路上会经过一条小街,街道两边还是保存完整的中世纪建筑群落,砖石铺成的街道很窄,在古时候这里聚集了很多炼金术师,这里是黄金巷。

在晴朗的日子里,小巷子里的颜色被阳光衬托出来,就像是色彩斑斓的童话即将上演的场景。黄金巷22号有着漂亮的蓝色外墙,这个颜色非常适合卡夫卡。如今这里已经是个书屋,橱窗和许多重要的位置都摆放这卡夫卡的作品和照片,当年阳光就是从某个老城的角落照射过来,透过窗子,洒进卡夫卡的梦里,有了变成大甲虫的格里高尔。这一刻,虽然没有交集,但似乎已经神交已久。

卡夫卡是犹太人。布拉格的犹太区从11世纪就存在了。布拉格的犹太区在19世纪的最后几年经过一次大规模的整顿,那是个新艺术风格盛行的年代,于是,在布拉格的犹太区中有很多风格简单的建筑和新艺术形式,人物雕像也多是简约立体的。

旧犹太墓园中几千块墓碑有文艺复兴风格的也有巴洛克风格的,层层叠叠拥挤地依靠在一起。老城广场西北偏北的巷子走下去就是旧新犹太教会堂,是欧洲最古老的双厅结构犹太教会堂,也是布拉格第一座哥特式建筑。布拉格古老的故事太多,穿过几条街道就能到布拉格的新城广场,露天咖啡馆里做满聊天、休息和发呆的人。在广场中心,有一片薰衣草花田绵延到国家博物馆前,而你坐着的那家咖啡馆有可能就是某个作家,艺术家灵感迸发的地方。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收获作文 篇10

本书的主人公是海伦·凯勒(1880-1968)虽然度过生命的88个春秋,但是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的弱女子。也许,她只是身体上的弱者,但是她的精神绝对是个强者,她十分勇敢的向命运抗争,还激烈一些残疾人士。海伦是一个聋哑人。但她借着自己的努力,毕业于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

海伦希望自己有三天光明。第一天,她要看人,而她第一个想看的就是她的老师安妮·莎莉文,她深知老师给予她的一切是多么的重要,正是这位让她铭记一生的老师,让她有了了解世界的能力。海伦爱她的老师,亲人和朋友,想看她们的脸庞。第二天,海伦想看日出的壮观景象,她想看日出太阳的光辉,有视觉的第二天,我要在黎明前起身,去看黑夜变成白昼的动人奇迹。我将怀着敬畏之心,仰望壮观的曙光全景,与此同时,太阳唤醒了沉睡的大地。”但是大家都觉的十分平常,因为每一个正常人每天都能看到的。同时在这第二天还想看世界的历史与文化,那些都是她苦苦追求的艺术。第三天,海伦她有太多的东西没有来得及去看,她没有办法去规划准确的目标,她是如此的渴望光明,如此渴望看到周围的一切。

从这本书里,我们可以体会到这么一个生活在聋哑世界里的人的奋斗思想。但海伦接受了生命的挑战,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难,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光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收获作文 篇11

1880年6月27日,海伦•凯勒来到了这个精彩而又陌生的世界。可谁能料到海伦•凯勒的祖先是一位聋哑教育专家。他竟然会有像海伦•凯勒这样又盲,又聋,又哑的后人。海伦•凯勒。那时,海伦•凯勒有一个洋娃娃,取名叫“南茜”。当海伦不开心时,“南茜”的身上就会被磨的一塌糊涂,有时,小海伦就学着母亲的样子把“南茜”放到摇篮里,安抚着它。可自从妹妹来到家后,海伦就觉得妹妹取代了她的位子,满怀嫉妒,可日子一长,海伦和妹妹就变的心心相印了。有一次,有几个人到海伦家做客,她疯狂的摆动四肢,蠕动嘴唇,企图与他们交谈,可他们一点反应也没有。海伦很生气,大发脾气,又踢又叫,从此海伦•凯勒对学习的欲望更强烈了。这时,安妮•沙莉文老师来到了她的身边,教她学习,写字,算术,海伦知道她跟别的孩子不一样,所以她加倍的努力,她便昼夜不分,手指头都磨破了也不知道。她假设,如果上苍能给她三天光明,因为他要看一看广阔无垠的世界。第一天,她要看一看人们的善良、温厚与友谊,她要把所有的朋友都召集来,让她再仔细看一看,然后把他们每一个人的面孔都牢牢的刻在心中。第二天,她要通过博物馆看一看人类进步的奇观,那变幻无穷的万古千年。第三天,是她“光明之旅”的最后一天,她想走遍她的城市,看一看建筑物,一草一木……

海伦•凯勒,一个不向困难屈服的女孩,我从她身上学到了很多,她热爱学习的精神,想开口说话的努力劲儿

海伦•凯勒,一个渴望得到光明的女孩,我从她身上得到了很多启示,我要对那些拥有光明而不珍惜它的人说,善于用你的眼睛吧,,才会发现这个世界的美,如果明天你将告别光明,告别这美丽的世界……同样的,去学会用耳朵聆听美妙的声音,鸟儿的歌声,树叶的歌声,把自己奉献给大自然,奉献给这个美好的世界。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收获作文 篇12

美国文学家马克.吐温曾说过:“19世纪出现两位伟大的人物,一位是拿破仑,一位是海伦.凯勒。放假第一天,我到书城去买书,第一本就看上了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买回家后,我迫不急待的就读了起来,读完后令我深有感触。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主要讲述了又盲又聋的海伦·凯勒坎坷的一生,以及她的心路历程。她一生只有十九个月光明与声音,在莎利文小姐帮助下,海伦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凭借顽强的毅力完成了哈佛大学学业,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学士学位。她始终致力于残疾人事业,四处募捐用以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环境,并为他们创造受教育的机会。她曾周游世界各地,为残疾人加油鼓劲。最终成为一名杰出的慈善家、演讲家、教育家。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篇13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名叫?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海伦。凯勒以一个身残志坚的小姑娘来写成这本书的。

海伦是一个生活在黑暗中的小姑娘,因为小时候突然发了高烧,高烧怎么也退不下来,没救了。一天早上,她的高烧奇迹般地退了下来,当家人很开心的时候,海伦却永远看不见东西了。经过她和盲童老师的努力,她考上了拉德克利夫学院。如果奇迹再次出现,让她的眼睛能看见东西三天的话。她第一天想看的是人,她最想看的人是她的安妮朋友、莎莉文老师、梅西太太;下午到森林看一看树木和花草;第二天,她想看一看艺术博物馆;第三天,她想看一看纽约的高楼大厦。

海伦是一个盲人,但她还能坚持着考上好的大学,我每天都拥有光明,我要比她做得更好。我要学习她坚持不懈的精神,在生活中,我经常做事半途而废,本来定好的学习计划,我却没有去做。爸爸妈妈让我坚持早起,我坚持了几天,后来就不能早起了。我要改正这个不好的毛病,要学海伦,要坚持不懈。我应该觉得我很幸福,因为我有一双好眼睛,一个健康的身体。

上一篇:设计配色方案下一篇:音乐大风车评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