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全会精神

2024-08-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市委全会精神(精选8篇)

市委全会精神 篇1

同志们:

今天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市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安排部署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

在市委十届六次全会上,市长******同志、市人大主任、市委副书记******同志分别宣读了《市委关于市委常委带头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意见》和《市委、市

政府关于实行五大班子领导分包十大建设责任制的通知》,下发了《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的意见》,市委书记******同志作了重要讲话。下面,我首先传达一下******同志的讲话。

…………

市委十届六次全会,是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调整后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传达好、贯彻好、落实好市委全会特别是******书记讲话精神,对加快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奋力走在转型示范市前列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坚定发展信心

在市委十届六次全会上,市委书记******同志对当前形势进行了客观分析,对下步工作特别是加快转型示范市建设、改进工作作风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和部署,为我们做好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加快转型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一)从全会精神来看,我们转型发展的思路与市委是一致的。******书记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我市近年来的发展历程进程了全面总结,对当前面临的形势、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清醒客观的分析,明确指出我市转型发展已经步入全面推进的新阶段,要坚持“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这个战略,把转型发展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和全市的中心工作。强调全市上下要切实增强危机意识和机遇意识,绝不能沾沾自喜,安于现状。在年初召开的区委八届六次全会上,区委在回顾总结成绩的基础上,针对全区经济总量偏小,二三产业发展规模、结构和层次亟待转型,城市建设与管理的科学化水平还需要持续提升的发展现状,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科学分析,提出了“务实重干,加快转型”的总基调。这些思路和认识,与市委加快转型的要求是一致的。当前,我区转型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仍处于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关键阶段。因此,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做到成绩面前不陶醉,困难面前不动摇,继续扑下身子、埋头苦干、抢抓机遇,保持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和跨越发展的良好势头。

(二)从全会精神来看,我们加快转型的部署与市委是合拍的。市委在安排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中,强调要着力抓好城市转型、工业转型、服务业转型、农业转型、生态文明建设、对外开放、改革创新、民生保障等八项重要工作。年初,区委按照“务实重干,加快转型”的总基调,结合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明确了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和领导方式转变的工作目标。实践证明,这些工作部署和安排,不仅符合山阳实际,也与市委的工作部署是合拍的。全区上下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区委要求上来,坚定发展信心,树立必胜信念,把各方面力量充分调动起来,把自身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全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三)从全会精神来看,我们推动落实的措施与市委也是对应的。在这次全会上,下发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实行五大班子领导分包十大建设责任制的通知》,对涉及全市长远发展的十项重点工作,明确了分包领导,并在《焦作日报》上公布了十大建设专项行动计划,任务是什么、谁来干、干到什么程度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3月初,按照城市建设、商贸、工业、社区建设、社会事业、城市管理等类别,我们已经分别成立了五大班子领导、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分包推进工作组。目前,各组都建立了工作台帐,明确了分包项目的时间进度要求,一些工作也取得了初步成效。实行重点工作分包责任制,目的都是集中五大班子的领导力量,形成推动落实的整体合力。大家要统一思想、坚决执行,做到精力和时间向重点工作集中,日常工作给重点项目让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思想和精力统一到区委、区政府的要求上来。

二、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推动工作落实

市委十届六次全会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和部署,全区各级各部门要在认真学习领会全会精神的基础上,突出工作重点,集中工作力量,确保区委、区政府年初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一)要切实抓好经济运行工作。一季度,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4亿元,同比增长14.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8亿元,占年计划的1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1亿元,占年计划的25.3%。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了时间任务同步,但固定资产投资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会后,区政府要组织相关部门和街道办事处认真分析原因和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好应对措施和解决方案,查漏补缺,迎头赶上,确保按时间进度完成各项主要

经济指标。

(二)要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要保持发展的速度不减、质量不降,就必须坚持把项目建设牢牢抓在手中,以项目保增长、促转型、增后劲。今年我们安排的76个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中,有27个新开工项目,占项目总数的三分之一还要多。每一个新开工项目,都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各重点工作推进组要围绕76个重点项目特别是27个新建项

目,倒排工期、明确时限,认真分析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保证每月都有新的形象进度,每季度都有新的开工项目。对集聚区标准化厂房整体开发、农科所土地开发、矿山厂区开发等一批运作项目,要组建专门班子盯紧抓牢,扎实做好前期工作,尽快取得实质性进展,确保项目不断档、投资不滑坡。

(三)要确保重点工程顺利推进。今年,重点工程征迁的任务更加繁重,相关领导和责任部门要增强工作主动性,做到所有任务落实到人,所有工作按时间节点推进,把群众的各种利益诉求都考虑到,不等不靠,想办法、出主意,千方百计保证重点工程按期推进。同时,针对私搭乱建等影响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建设的现象,要尽快出台相应对策,明确整治方案,加大督察力度,集中土地、城管、办事处等多部门力量,把宣传工作做在前,整治工作做在前,形成强有力的震慑效应,坚决遏制私搭乱建现象的反弹和蔓延。

(四)要认真做好信访稳定工作。当前,我区信访形势还比较严峻,容不得丝毫放松和懈怠。要坚持领导干部接访制度,变被动为主动,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加强与群众的感情沟通,着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当地,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要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包案制度,针对每个案件要专题分析研究,因人因事制宜,能解决的问题要及时解决,不能全部解决要做好疏导和稳控工作。前段时间,市委信访工作领导小组专门下发了《到中纪委监察部机关门前缠访闹访问题专项治理活动实施方案》,对涉及我区的信访人员,包案领导要高度重视,主动与信访人多见面、多交流,全面了解、分析案情症结,采取有效措施,使问题尽快得到解决。要坚持安全发展,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执法,强化日常监管,完善各类应急预案,防止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三、勇于担责,务实重干,改进工作作风

抓发展,首先要抓作风。抓作风,就是抓发展。要大力弘扬务实重干的工作作风,持之以恒地抓好作风建设,真正把作风建设的成效体现到加快发展上来。

一是要有高度负责的精神。责任是推动工作的根本动力。市委制定的五大班子领导分包十大建设责任制,区委确定的重点工作分包推进组,都是为了明确责任、细化责任。因此,我们分包的是重点工作,但检验的是责任、是能力,更是作风。各组组长要切实负起牵头抓总的领导责任,敢于负责,敢抓敢管,统筹协调,合理调配,安排好本组的各项任务。副组长们要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按照各组的具体分工,对于自己负责的工作、分包的项目,要一抓到底、抓出成效。总之,要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通过“抓工作带作风,抓作风促工作”,真正把全区上下的责任意识和进取精神调动起来。

二是要有科学完善的机制。目前,各重点工作推进组根据分包工作要求,都梳理出了各自的工作思路和工作任务,建立了工作台帐,下一步关键在于抓好落实。各组要严格按照台帐确定的时间进度要求,对各项工作做到人员、任务、目标、完成时限“四个到位”,使每项具体工作谁来干、什么时候干、干到什么程度大家都心里有数、明明白白,工作台帐、责任人和完成时限要在全区进行公示,主动接受广大党员干部的监督。同时,区委、区政府也将每月听取一次分包小组工作汇报,逐项逐条落实台帐完成情况。每季度组织一次观摩活动,看项目建设形象,看重点工作进度,做到事前有部署、事中有督促、事后有检查,以强有力的推进机制保证各项工作落实。

三是要有真抓实干的作风。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一切难题只有依靠实干才能解决,一切目标只能通过实干才能实现。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干”字当先,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在深入基层、解决实际问题上,要经常性地深入项目工地、征迁一线听实话、察实情、办实事、求实效,扑下身子,解剖麻雀,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一件工作一件工作地落实。要坚持跟踪问效,对每一项工作都要定目标、定任务、定时限、定措施,明确责任,细化要求,真正做到决策了就立即行动,安排了就切实抓紧,启动了就加快落实,布置了就抓出结果。要勇于担责、敢于碰硬,无论困难有多大,问题多复杂,都要顶着压力干,放开手脚干。特别是对集聚区建设、项目建设、信访稳定等重大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要不怕担责任、得罪人,义无反顾,一抓到底。

四是要有严明的工作纪律。在全会上,市委就整顿工作纪律提出了更加严格的标准,更加具体的要求,就是利用工作之便吃拿卡要的一律免职,参与赌博的一律免职,借考察学习名义公款旅游、游山玩水的一律免职,上班时间炒股票、玩游戏、到茶社打牌下棋的一律免职,上班时间到娱乐健身场所唱歌、洗浴、捏脚、游泳等一律免职。区委将严格落实市委的决定,不仅要对直接责任人给予纪律处分,还要追究所在单位负责人的失职责任。作为领导干部,更要在纪律作风上率先垂范,做好表率,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把广大党员干部的心思和精力集中到谋发展、抓工作上来。

市委全会精神 篇2

农村改革的总思路。党的十八大指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十八届三中全会继续在这一大思路下推进农村改革, 认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 指出“必须健全体制机制, 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这个论断充分说明, 党的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始终认为解决“三农”问题“工夫在诗外”, 最重要的是改善工农、城乡关系, 在体制机制上下功夫。

这里, 重点要提到的是十六字方针“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早在200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中央就作出了“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的科学判断, 近10年来, “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就成了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大思路、大方针。党的十八大和这次全会增加了“工农互惠、城乡一体”, 就是强调, 在我国已经全面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以后, 工业和农业两大产业是互惠互利的关系, 工业的发展能够给农业带来利益, 即反哺农业;新阶段农业的发展也能够使工业受惠, 这种受惠不仅表现在提供日益丰富的农产品和工业原料上, 还表现在农业能够为工业发展提供优美的环境, 使工业产业更好更快发展。因此, 城和乡是一体的。进入新世纪以来, 中央把新增财政资金更多地投入到农业和农村, 其结果必然是使工农、城乡结构越来越协调、合理, 必然是使包括城镇居民在内的全体人民共同受益。

这一思路形成的背景是, 新中国在成立之初采取了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倾斜发展战略”, 致使农业、农村在发展过程中长期让利于工业、让利于城市, 农业、农村的自我发展能力严重受损。据测算, 新中国成立60年来, 我国农民为国家工业化、城镇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主要表现为:通过工农产品剪刀差为工业化提供资本积累和降低成本, 为非农产业提供充裕而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据粗略估算, 新中国成立60年来, 农民仅通过这三种方式就为国家建设积累资金至少17.3万亿元。在这一背景下, 若不尽快建立起“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农业、农村很难凭借自身的积累发展起来并实现现代化, 工业、城市也就失去了发展的基础, 整个国家的现代化也就无从谈起。

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农民的财产权利具体包括三大方面。

一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决定》指出, “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 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具体说来, 一是承包权, 即农民作为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而天然获得的承包集体所有土地的权利, 这个权利不能受到任何侵害并长久不变。换句话说, 农村集体土地的所有权归集体所有, 而承包权归作为集体成员的农民所有。二是经营权, 即农民对于自己承包的土地拥有包括合法使用在内的各项权利, 根据现行政策和法律 (如《农村土地承包法》) , 包括农民可以采取出租、转让、互换等方式进行流转的权利, 也包括以入股的方式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权利。这次全会增加了抵押和担保的权能, 即农民可以把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拿到金融机构进行抵押和担保, 从而得到贷款等金融服务。这是扩大了农民对于土地经营权的权能, 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农村土地政策上的重大创新。

二是集体收益分配权。农村改革后, 虽然村级组织集体所有的财产所剩无几, 但大部分村还有仍属于集体统一管理的果园、山场、荒山、荒坡、旧场地、闲置固定资产等, 这些资源、资产, 有的一直处于闲置状态, 有的经过盘活后逐渐增加了集体资产。还有一些比较富裕的村, 一直拥有属于全村集体所有的动产、不动产甚至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这些集体资产、集体收益名义上归本集体组织的全体农民共同所有, 但如何真正落实到每一位农民头上, 一直是个难题。一些地区的经验表明, 发展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但社区股份合作社一直在法律和政策上没有得到认可。《决定》指出“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 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 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 就是对农民的这个权利的有力保障。笔者理解, 《决定》认为包括社区股份合作社在内的“农民股份合作”是可行的, 在这个大前提下, 首先鼓励农民发展社区股份合作社及其他农民认同的合作形式, 赋予每一位集体组织成员相应的股份, 使其能够通过股份享受对集体资产的占有和收益权利。其次是这个权利可以交易, 即可以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等。当社区成员由于外出打工等原因迁徙到社区之外生活后, 原有社区的股份可以有偿退出;社区成员也可以用这个股权到金融机构抵押或者担保以获取金融服务。

三是宅基地使用权。根据2007年实施的《物权法》, 农民对宅基地拥有用益物权, 但这个用益物权究竟包括哪些具体权利, 一直是理论界和政策界争论的焦点之一。《决定》指出:“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 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 选择若干试点, 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 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笔者理解, 首先要保护农民宅基地的用益物权, 使其不会受到任何侵犯;其次, 通过不断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 使农村宅基地的分配更加公平、合理, 杜绝多分多占行为, 真正实现一户一宅;再次, 赋予农民住房财产权的抵押、担保、转让功能, 但要在试点的基础上“慎重稳妥”地推进, 保证不会使农民成为“无房农民”, 不会因此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早在党的十八大就提出了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历史性任务, 目的在于从根本上解决“谁来种田”和“怎样种田”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 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这是一个全新的提法, 即在经营体系中加进了集体经营这个层次, 强调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中的“统”的成分。具体说来, 四类经营共同构成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其内涵和特点分别为:

1 家庭经营

这是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核心和主体环节, 直接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从某种意义上讲, 其他三类主体都是为家庭经营服务的。各国的经验都证明, 在农业中家庭经营是主要经营单位, 它能够适应农业生产环节无法分割的特点, 自始至终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监管;农业中活劳动资源弹性大, 家庭经营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及时合理地调节劳动投入, 并可以采取机动灵活的适应性措施;家庭经营以最亲密的血缘与婚姻关系为基础, 能够集经营者与劳动者与一身, 保证利益目标和行为动机的一致与协调;家庭成员自愿把自身目标与家庭整体目标统一起来, 在农业生产中尽其所能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 还能够精打细算, 节省开支, 降低成本, 不存在控制和监督失效或成本过高的问题。35年前启动的农村改革, 就是因确立了家庭经营的微观主体地位而获得成功的。1998年召开的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判断和政策部署;2008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家庭经营要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 增加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 着力提高集约化水平”, 进一步明确了在我国一家一户小规模农户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途经。2013年中央1号文件也指出:“努力提高农户集约经营水平。按照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要求, 引导农户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生产要素, 加快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创造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 采取奖励补助等多种办法, 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这些都在强调家庭经营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只是家庭经营规模的提升, 经营的主体和形式并没有发生变化。

2 集体经营

与俄罗斯、 越南等国家以土地私有化为核心内容的农村改革不同, 我国农村改革自一开始就坚持了土地集体所有的底线。1991年, 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 把农村改革后形成的体制正式表述为“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并一直沿用至今, 同时指出:“要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 逐步充实集体统一经营的内容。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办起来不合算的事, 乡村集体经济组织要根据群众要求努力去办。要做到集体财产有人管理, 各种利益关系有人协调, 生产服务、集体资源开发、农业基本建设有人组织。这不仅不会影响家庭经营, 而且会给家庭经营注入新的活力, 推动全体农户共同发展。”在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 集体经营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统一经营要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 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 发展集体经济、增强集体组织服务功能……发展各种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着力提高组织化程度。”

经过35年的改革和发展, 很多村集体都有了一定的财产积累, 这部分财产的实现形式是什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继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 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 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也就是说, 未来集体资产的主要实现形式是发展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 每一位符合条件的农村社区居民都会合法拥有一份集体资产股份, 并拥有相应的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等各项权利。因此, 集体经营在产权上的实现形式也是合作经济组织, 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合作经营。

3 合作经营

即通过农民合作社从事农业经营活动。201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了农民合作社的概念, 提出“鼓励农民兴办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社”。现实中的“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社”主要有六种形式, 即专业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流转合作社、农机合作社、资金互助社、社区股份合作社, 有的主要是为农民提供服务, 如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合作社、资金互助社、农机合作社;有的主要是流转土地, 自己从事经营活动, 如土地股份合作社和相当一部分农机合作社;有的是社区集体资产的实现形式, 如社区股份合作社。合作社的多元化发展, 不仅提高了农业现代化水平, 还通过服务丰富了集体经济的内涵, 提升了双层经营中“统”的水平。

4 企业经营

它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企业通过流转土地直接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主要是种子、种苗、花卉、菇类等高档农产品, 很少有企业流转土地种植一般性农产品, 因为其成本将大大高于农户经营。二是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流转土地建立生产基地, 主要采取“反租倒包”的形式让农户经营。三是采取“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形式, 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 延长产业链并和农户分享各个环节的利益。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 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究竟哪些类型的现代种养业适合大型工商企业直接经营, 首先要由企业自己判断, 其根本标准就是不要试图与农户争利, 凡是适合农户经营的项目, 企业经营成本必然高甚至得不偿失, 尽量不要介入。其次, 按照2013年中央1号文件的要求, “探索建立严格的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耕地 (林地、草原) 准入和监管制度”, 有关部门要对其资质、规划等进行严格的审核, 以确定其是否有资格进入农业领域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并在其运营过程中对是否可能出现土地非农化和质量退化进行实时监督。

解读五中全会新精神 篇3

未来五年新挑战

“十二五”期间,我国内外环境将发生深刻变化。从外部环境看,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深远影响下,我们至少面临三大挑战:外部市场需求难以在短期内恢复,即使有所恢复,也不是原来数量的简单恢复,而将是伴随着重大的结构调整;后哥本哈根时代,全球气候变化与绿色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压力逐步增加;世界经济格局的整体性变动对我国开放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三大变化逼迫着我们要积极主动地而不是被动地去应付,努力寻求对外开放的新突破。与此同时,要把改革发展的立足点放到扩大内需基础上。

从内部环境看,我国改革发展“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现实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社会矛盾不断凸显,存在很多不可预见的风险和危机,要清醒认识我国正处于历史转折的关键5年。可以预见,发展方式转变必将引起复杂深刻的社会变化。

所以,面对新形势新变化,要求我们作出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即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谋划未来5年的发展。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与过去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相联系,又存在明显的区别。比如“九五”期间,提出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转变,但是现在的转变远不是这样的。今天更重要的是如何从追求经济总量向公平、可持续发展转变,如何由国家增长优先转变为富民优先发展,由投资生产主导到消费为主导的转变,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变和选择。

这就要求:第一,以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为主线的经济体制改革。要以扩大内需为总体目标,以调整经济结构为中心环节,以深化市场化改革为基本路径,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第二,以社会公共需求转型为主线的社会体制改革。“十二五”是我国社会转型十分重要的历史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能否实现平稳转型,关键在于对社会问题的估计与改革决策的选择。如果能够抓住机遇,顺势而为,推进“十二五”的社会体制改革,就能够为后危机时代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奠定重要基础,为推进和谐社会建立制度保障。第三,以政府转型为主线的行政体制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发展方式转型的更大挑战不是经济社会本身,而是政府转型与政府决策。“十二五”经济社会体制改革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能否实现重大突破。

五中全会公报强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并用五个“坚持”具体阐述了“十二五”改革攻坚的基本要求。这里至少有几个要点:第一,“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其实质是追求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第二,“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旨在强调这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第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载体形成以内需为主导的持续发展机制,其关键在于启动国内居民消费需求。所以,无论是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还是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十二五”改革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增加百姓福祉为先

“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会对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出了新的要求。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十一五”期间,无论是经历经济的“寒暑”,还是直面灾难的冲击,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是摆在党和政府面前的头等大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的五年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共召开50多次会议,其中许多议题涉及经济、民生问题。

这次全会对中国进一步推进“民生工程”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目标??

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所谓发展不是简单地看GDP。在转型发展中,老百姓更看重的是收入增长、是福利保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韩俊说。

人们可以展望,在未来的几年中,民生将得到着力保障和改善,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

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

全会提出“要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让很多人眼前一亮。

这与以往强调的“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有新的变化,更加强调了消费的重要性。可以肯定的是,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不惜一切代价投入资源能源,片面地强调增长,大量依赖廉价劳动力追求GDP的老路都是走不通的。

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认为,实现这些目标要求,我们不能简单复制从低收入国家迈向中等收入国家的既有路径和模式,必须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专家指出,国内消费一直被寄予厚望,但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难以明显提高,说明收入分配机制中还有问题尚待解决。只有理顺收入分配机制,依靠科技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促进经济发展,中国才能真正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六大重点领域改革积极推进

五中全会公报指出,“十二五”改革重在“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加快社会事业体制改革”。

“十二五”以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的改革同时具有结构性改革的突出特点。例如,行政体制改革要与财税体制改革同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要与社会体制改革同步推进。

专家指出,无论是改革动力的凝聚,还是改革勇气和魄力的形成,最终都取决于改革行动。五中全会公报强调“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这完全符合实际需求。

这次改革涉及各种重大利益关系的调整,只有形成社会各界对改革的基本共识,才能凝聚改革动力。只有实现改革发展理念的转变,才能形成改革勇气和魄力,比如从“国强”转向“民富”。

“十二五”改革处于我国历史转折的重要时期。改革攻坚不仅仅在于关乎我国未来5年的发展,更在于对我国未来10年、20年乃至30年的深远影响,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关键5年。

提高对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和抵御能力

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西南大旱、舟曲泥石流、严重洪涝灾害……回首“十一五”,一连串突如其来的严重自然灾害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我国面临的灾害风险增高,灾害损失加重,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政府社会协同,尽快启动水利重点薄弱环节工程建设,加快建立地质灾害易发区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应急体系,提高对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和抵御能力”。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洪向华说:“这必将从根本上提高我国防灾减灾能力,大幅度提升促进经济长期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保障水平。”

不断提高党领导

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

“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全会认为,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

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到创先争优活动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从加大反腐败力度到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不断增强。五年来,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抗击各种自然灾害的一次次艰难困境之中,人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党所始终保持的同人民的血肉联系。

为此,全会要求,各级党委要准确把握发展趋势,科学谋划发展蓝图,努力创新发展模式,加强对发展的统筹协调,切实提高发展质量。

全会提出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等一条条要求,就是要凝聚党心民心,形成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力量,以党同人民更加坚强的团结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

全会强调,全党必须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看得比泰山还重”。

(作者系新华社记者)

市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学习心得 篇4

5月21日,市委召开十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会上市委书记许宁同志代表市委常委会作了重要讲话,全会通过了县域经济、对外开放、扶贫攻坚、城市建设、善美保定等五个文件。会后县委宣传部长XX同志要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全体干部职工把学习、贯彻、宣传好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时期全县宣传文化系统的一项重要工作,切实领会全会精神实质,迅速在全县范围内展开宣传学习活动,把思想意志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为建设“京畿强市、善美保定”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本人通过对市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的学习,深刻的认识到这次市委全会是在全市发展的关键时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会议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以科学发展的视野重新审视保定,进一步深化了对基本市情的认识;全会着眼再造新的战略优势,立志在区域发展中占据一席重要之地,响亮的提出了建设“京畿强市、善美保定”的科学定位;提炼出“崇信、重义、尚和、争先”为主题的新时期保定精神;确定了再造战略优势的四大主攻方向(低碳、高端、协调、善美)、四大主体战略(产业振兴战略、城市突破战略、县域腾飞战略、文化引领战略);立足在更高层次上推动保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做出了实施七大工程(项目优化工程、开放提升工程、创新驱动工程、载体平台工程、全民创业工程、环境再造工程、幸福民生工程)的战略部署;围绕实现更高更大目标对各级干部的新要求,提出了“五项工作保障措施”及干部队伍建设的十个关键词(理想、理念,能力、魄力,卓越、超越,实干、实效,凝心、凝聚),形成了“114475”的科学化、系统化发展方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为保定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全会必将以其巨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载入保定发展的光辉史册。全会明确将XX确定为“保定西部山区具有表率和示范作用的中等城市”和“西部经济板块的排头兵”,学习到这里本人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为XX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市委全会精神 篇5

2013年8月12日下午,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召开半年工作总结动员大会,总结上半年工作,安排部署下半年任务。航空港实验区领导胡荃、张延明、赵新中、张俊峰、法建强、常继红、王鹏、张胜利出席会议。

张延明主任对上半年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2013年上半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119.7亿元,增长33.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56.4亿元,增长48.5%,实现增加值96.1亿元,增长40.1%;固定资产投资82亿元,增长94.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8亿元,增长132.8%。外贸进出口总值130.3亿美元,增长29.8%,总量占全市的83%,占全省的53.4%;引进域外资金14.5亿元,增长54.7%;实际利用外资2.4亿美元,增长102.1%。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598.4万人次,增长6.6%;货邮吞吐量7.9万吨,总量位居中部第一;增长30%,增速排名全国第一。总体来看,航空港实验区上半年工作在枢纽建设、城市建设、产业培育与招商、要素保障、体制机制、人民生活等六大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

市委全会精神 篇6

抓实九项工作稳增长 促转型

一是加快项目建设增后劲。全面推行项目建设“六个一”工作机制,着力抓好项目建设“31115”工程,加快推进奥德高科技玻璃产业基地、华捷传感器等总投资191亿元的32个新开工项目和新兴国际商贸物流中心、中道国际广场等总投资308亿元的59个续建项目建设。二是调优产业结构促转型。按照“传统产业抓提升、新兴产业强培树”思路,加大技改投入力度,推进相关企业联合重组,发展壮大钢铁压延、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强化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大力发展生物制药、电子信息、光电一体化等新兴产业,加快推进品能光电等12个高新技术项目建设步伐。三是优化财税结构稳增长。坚持培税源、强征管、保收入,加强财税检测分析,实施重点税源重点征管、新兴行业创新征管、异常税源超常征管,做到跟踪监控、实时监控、同步监控、动态监控,确保财政税收应收尽收、均衡入库。四是优化两个环境助发展。优化发展环境上,压审批、降收费、限时限、提服务、查案例,将全县行政许可事项由174项削减合并到9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由110项减为79项。优化生态环境上,在实施饮用水源地保护、重点河流生态恢复等工程的同时,投资3500余万元,全县农村统一配备垃圾清运车,统一新建垃圾倾倒点,统一配置垃圾箱,统一组建专业环卫队,并由县财政按照每人每年20元标准定

市委全会精神 篇7

一是要认真学习宣传, 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工夫。通过召开讨论会、座谈会、培训会等多种形式, 掀起学习的热潮, 使全校党员干部、教职员工深刻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掌握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主要方针、重大举措。激发党员干部、教职员工主动献身文化传承的伟大事业中来。通过召开主题班会, 利用政治、语文、历史和艺术等课程教学, 让学生领会精神, 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二是要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员工, 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课堂、进头脑。利用党员会议、课堂教学和知识测验等多种形式, 使全体师生系统掌握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精髓论、国情论、科学发展论、五大建设论、和平外交论、国防和军队建设论、祖国统一论、人民主体论和执政党建设论。

三是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在教育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组织全校师生学习讨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定期召开学习经验交流会议。在学生中, 认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资源教育、安全建康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 深入开展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活动。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学教师专业标准》, 完善学校家长委员会制度。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法制宣传教育及形式政策教育。加强学校艺术教育, 开齐开足课程, 组织好艺术周活动, 深入开展“学国学、诵经典、砺品行、树新风”活动, 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通用语言文字。

四是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在教师中, 深入组织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加强师德培训, 开展“强师能、铸师魂”演讲比赛活动, 做好师德标兵评选和宣传工作。在学生中, 落实好《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 做好先进评选和班级展示工作;落实好《中小学廉洁教育指导纲要》。加强诚信教育, 形成良好的考风。

五是要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群众性文化活动。做好校园文化建设规划, 办好文化宣传专栏, 要让每一个墙壁会说话。在校园中, 处处体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以优美的环境陶冶人。落实好国家课程计划, 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和公益活动。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读书月”活动, 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大力推进阳光体育活动, 组织好体育课、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 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严格执行教育部规定的作息时间, 保证学生的睡眠时间。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活动。组织学生观看“百部爱国主义影片”。

市委全会精神 篇8

一、认识依法治校的意义

推进依法治校是学校适应加快建設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客观要求。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2012年11月,教育部就下发了《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明确要求在各级各类学校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依法治国要求,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推进依法治校,是学校适应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发挥法治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校治理法治化、科学化水平的客观需要;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内在要求;是适应教育发展新形势,提高管理水平与效益,维护学校、教师、学生各方合法权益,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实施依法治校,有利于促进高校建立依法决策、民主参与、自我管理、自主办学的工作机制和现代学校制度;有利于促进高校管理层、普通教职工和受教育者提升法律素质;有利于建立完善的权益救济制度,依法保障广大教职工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从而保证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保证学校正确的办学方向。总体来说,依法治校,就是要求高校树立规范意识、法治意识,进而推动学校自身实现健康快速发展。

二、依法治校的几个重点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被概括为“新法治十六字方针”。“全民守法”不单指全体公民,还包括法律拟制人,即除了自然人,还要包括法律拟制人,如政府机关、企业、学校等法人单位。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校的全体学生、全体教职工和学校本身都是守法的主体。守法的前提是要懂法,所以,高校必须重视法治教育工作。十八届四中全会之后,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迅速在校园掀起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并形成共识,通过各种活动力求形成法制教育的常态化,在抓好学校管理层、教职工队伍学习的同时,重视学校辅导员队伍、学生干部队伍的专题法制教育,通过专题讲座、专题板报、座谈会等形式,特别是通过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让法律精神、法治意识入脑入心。学校积极引导广大教师和青年学生深刻领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牢固树立法治意识,让广大师生从内心深处清楚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让法律精神成为一种信仰,使学校从管理层到广大师生,人人都自觉地依法规范自己的言行,努力营造守法守纪的校园氛围,增强遵守法律法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依法从严治党,提高学校法治化水平。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在认真学习领会有关民办高校及民办高校党组织建设的法律法规中转变思想认识、明确工作职责,在深入调研、不断熟悉和掌握情况中明晰工作理念、理清工作思路,在深入实际开展工作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艺术,以强基础、建机制、激活力为重点,以把方向、重监督、促发展为重心,以抓基层、抓队伍、促和谐为基点,来提高学校党建法治化水平。2011年11月8日,学校成功召开了第二次党代会,学校党委工作报告《坚持科学发展 突出办学特色 为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民办大学而努力奋斗》围绕学院发展和建设整体目标,明确了院党委的工作新思路:抓好党的思想建设,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强化党的作风建设,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营造良好办学气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报告回顾了过去工作的成绩和不足,提出了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民办大学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党代会以来,学校逐步建立健全了党的工作运行机制,在党员干部作风、师生入党发展、党员教育、基层党组织建设等环节,依法严格管理,确保学校党组织系统能更好地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为推动学校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积极推进民主建设,完善民主监督。民办高校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有关规定,认真落实教育部第32号令《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建立和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作为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的主渠道作用,保证教职工对学校重大事项决策的知情权和民主参与权。2014年11月26日,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隆重召开了第二次教职工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和监督学校管理,实现民主管理工作的新突破。

三、依法治校要处理好几种关系

学校章程与学校制度的关系。高校的章程是高校的“宪法”,是推进依法治校的依据。学校管理在决策、计划、运行、评价等环节制定具体管理制度时,都要在程序上、内容上遵守章程的有关规定。要依照民主程序,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的制度一定要有利于学校自身管理、有利于推动学校良性发展,保障学校办学条件达到国家标准,保障师生权利不受侵犯,保证高校办学符合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完善学校内部财务、会计和资产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收费的规定,健全监督机制,依法管理好学校法人财产;对违反学校章程的学校管理制度和规定,要及时修改或废止。学校在发展过程中,若客观环境发生重大改变,学校章程的部分规定已经不能更好地为学校发展服务时,学校可以按照程序对章程提出修改意见,从而使学校章程更科学、更完善。

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的关系。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力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依据社会舆论的力量,依靠人们的信念、价值观、习惯、传统的力量来影响社会成员的行为。高校在依法治校的过程中,通过一系列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管理制度,如《课堂管理制度》《教师科研制度》《学生考试制度》等,依靠制度的权威性、严肃性、约束力来规范教职工和广大学生的行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纷繁复杂, 法律法规及学校制度不可能把所有的管理工作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地纳入其调整范围。但是道德规范是普遍存在的,它能够深入学习生活、精神理念等深层结构,填补法律及制度力所不及的范围。而且通常情况下,人的道德水平越高,守法(规)意识就会越强, 违法的概率就越低。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强调师生依法依规,另一方面要注重对广大师生进行道德情操的培养。特别是当今一段时期,要围绕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形式多样、深入人心的系列活动,使广大师生的道德自觉进一步提升,为学校法治化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教师权利与教师义务的关系。学校要依法聘任具有相应资格的教师,依法与教师签订聘任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与责任。要尊重和维护教职工依法自主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权利,尊重教师学术自由,为教师开展科學研究提供环境和条件,落实和保障教师待遇。如教师的住房、职称晋升、继续教育、工资福利等问题,要在充分倾听教职工心声的基础上,逐步落实。能够解决的,制定时间表尽快解决;暂时解决不了的,要注意给广大教职工沟通、解释,争取教职工的理解。要建立校内教师申诉渠道,依法公正、公平解决教师与学校的争议,维护教师合法权益。

高校在保证教师权益的同时,也要监督教职工履行义务。高校教师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师德规范以及学校的管理制度,做学生的表率和楷模,完成学校安排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对学生进行思想和行为的正确引导,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水平。近年,我们在各个媒体上不断看到有教师侵犯学生人身权利和学术不端等事件的发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2014年9月,教育部专门下发的《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指出,少数高校教师理想信念模糊,育人意识淡薄,教学敷衍,学风浮躁,甚至学术不端,言行失范、道德败坏等,严重损害了高校教师的社会形象和职业声誉。高校要不断加强教师管理,依法严肃处理品质恶劣、严重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教师,特别是坚决杜绝教师侵犯学生人身权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重视基础道德教育,这是德育的奠基工程。教职工要争做修身立德的表率,提升师德素养,把爱心献给学生,培育爱岗敬业精神,着力提高道德素质。

学生权利与学生义务的关系。高校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自觉尊重并维护学生的人格权和其他人身权益。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校园安全的法律及规定。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加强对学校教学、生活、活动设施的安全检查,消除校园安全隐患,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积极维护校园的安全与秩序;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实现安全教育制度化、规范化,预防和减少学生伤害事故,保护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建立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工作预案,增强预防和妥善处理事故的能力;健全学生安全和伤害事故的应急处理机制和报告制度。学校要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严格保护学生的受教育权,对于学生考试作弊、旷课、迟到等违纪的处理,应当做到事实清楚、有理有据,符合规定程序;对学生做出处分决定须经校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保障学生的知情权。同时要建立校内学生申诉制度,保障学生申诉的法定权利。对违反学校纪律的学生,要明确处分的期限与后果,积极教育挽救。要保障学生的人身权、财产权和受教育权不受非法侵害,杜绝体罚或者变相体罚、侵犯人格尊严、违法违规收费,以及由于学校过错而造成的学生伤害等侵权行为和教职工对学生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

要教育学生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应当积极履行自身义务。例如;按照国家规定和学校规定缴纳学费,遵守法律法规和学校有关学生的管理制度,尊重教师的劳动,积极配合教师开展各项教育活动,成为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推动者。高校学生还应该积极维护教师的学生管理权利。要尊重同学,与周围同学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平等友善地与同学们相处,遇到纠纷要及时上报老师和学校,而不是采取极端手段私自解决。要逐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完成学校教学计划和教师授课计划规定的学习任务。

总之,推进依法治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形成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培养提高法治意识和能力,更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在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以开展依法治校和示范院校创建为载体,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把各项工作做实做细,走出一条转型发展抓治理、促管理、出成效的新路子。

(作者系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院长)

上一篇:三国历史简介下一篇:我到了友谊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