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与职业规划

2024-08-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业与职业规划(通用8篇)

学业与职业规划 篇1

学 院:数理学院 专 业: 统计学 班 级:12统计学 姓 名:高聪

学 号:1210615039

学业与职业规划反思总结报告

2015.09.27 岁月的年轮转眼已经碾进了2015,我也已经由一个幼稚未脱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即将进入社会的应届毕业生,大学四年一晃而过,而我们也一无所觉的进入了学业到职业的转型期。在学业修习和职业定位上,迷茫过,彷徨过,激励过,也奋发过!虽然有徘徊,却也在不断进步!一.规划情况

大学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最好的平台,也是自己离开父母、踏入社会的第一片天地,为自己后期的职业生涯做好充分的准备。而现在的社会竞争激烈,不容我们忽视。继2014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突破700万之后,2015年的毕业生人数持续突破700万,并超过去年的727万达到749万之多!要想在如今人才济济的社会中立足,就必须从大学开始学会规划好自己的学业与职业生涯,为自己迈向成功之门奠定基石。据此,在学业学习和职业发展上我给自己定了不少要求。

学业上主要以充夯实自身基础各项生活工作的能力为主,也为职业生涯的启程做足准备,为此我为自己制订了一些可供实施的学业规划。

1.学好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一些基本的专业技能; 2.读书,积累一些人文知识,提高自己的EQ;

3.培养自己的社会工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4.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积累大量人脉关系; 5.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和终身学习的理念;

6.培养自己动手能力,学会怎样学习和怎样应用知识; 7.取得一些资格考试证书,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驾照。我是一个比较活泼开朗的人,比较善于交际,人生接触的第一份工作是销售,同时我也特别的喜欢销售类的工作。也了解到,销售职业发展方向 销售专员——销售经理——销售总监——职业经理人。所以,在销售的方面,我给自己制订了一个十年的大致方向规划。

1.在校期间多做读一些销售方面的书籍,多做一些销售工作; 2.实习期间找一家大公司实习,学习销售专业基础知识; 3.毕业后两年内,从销售专员开始,将一线市场做成熟,建立一定的人脉关系圈;

4.第二个两年,规划进入销售管理职位,开始带团队; 5.第三个两年,通过团队的带领,熟悉管理技巧,扩大团队管理;

6.第四个两年,规划进入高级销售管理,即销售总监职位; 7.最后两年年,丰富管理中层才能,独立定制各种销售策略,最终完成职业经理人目标。二.实施情况

我们常常都在百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事平地起等经典 的哲理,所以我们不能让这成为一个笑话。我们不能只是昂头看着以后的路,对现在的路却是瞎子走路乱打乱撞,这样将不能达到目的。

针对学业规划而言,在校期间,坚持每天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对于学校开的专业课的学习,每天除了课堂的作业之外,还会上网上了解一些有关本专业的相关知识;常去图书馆看一些本专业的相关书籍和销售技巧方面的书籍,对于英语的学习从未间断。至于计算机,自己下载了java和photoshop的学习视频,自学了java基础,photoshop入门,以及更换电脑系统和计算机常见故障处理。目前正在学习专业课的SPSS软件。

大一期间做了一年的班长,积极组织并参加系里面举办的文明健身月等一系列活动;还积极参加院里面的学生会办公室的成员面试并被聘用;参与了院办公室组织的两校联谊的策划和实施工作。平时利用闲暇时间做了很多工作和兼职,做过家教,在小学辅导班带过学生;在金融公司做了为期一个多月的电话销售工作;在餐厅做过服务员,和传餐员;暑期进过电子厂做技术员,在建材城做过建材销售。在市统计局做调查员,对广大市民做问卷调查,以及数据结果的录入和整理总结。在成人招考中心给学员报名,记录整理学院信息。

三.实施结果

按照我所实施的学业规划目标来看,到目前为止,我还有一部分没有完成实现。学习上,从大一到现在没有过挂科,当然,有优秀,也有及格,但是大体上还算不错!对自己各方面的培养也已经基本达到了要求。知识技能在一步步提升,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社会工作能力和实践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人际关系也越来越好,但到现在除了驾照之外没有拿到别的证书是心中最大的遗憾。对于计算机的学习,虽然学习的内容比较多,但是却并不精熟。

“在大学里学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种叫做自学的能力”。参加各种兼职和工作后才能深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除了英语和计算机操以外,课本上学的理论知识用到的很少很少。所以,以后自己进入了单位后,更应该努力学习,弥补自己的电力知识,还应该多阅览其他的有益书籍,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

目前,我最大的劣势就是缺乏长期从事某种稳定工作的经验,也正因为如此,有时我会对自己缺乏信心,在处理问题时,往往过于谨慎、保守,不敢轻易、大胆地尝试新方法。但我同时也相信,这种现象会随着我走上工作岗位逐渐得到改善。另外,可以肯定的是,我自身一定还存在着其他我尚未意识到的不足。还需要时间去强化自己。现在我要做的就是把握住今天,才能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不断提高、完善自己,成为一个成功的职业者。

学业与职业规划 篇2

导师制引入中国后, 丰富了培养模式, 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多数是从科研学业上进行指导的导师制, 还没有职业规划与学业导师相结合的导师制。我国高等教育的报考招生现实情况是, 学生所选专业主要是毕业好就业的所谓热门专业, 其实并没有深入了解所选专业, 没有从自己的本身愿望出发, 也没有从自己个性特点出发, 去选择适合自己学习和自己未来发展的专业。因此, 这种选择具有盲从性, 缺乏科学性。这样选择的结果, 势必会导致部分学生并不适合所学, 有些学生满心欢喜地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 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发现自己所谓的喜欢仅仅是喜欢而已, 但并不适合。

从近几年学籍处理的学生情况看, 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不爱学而不能顺利完成学业, 有的降级, 甚至退学, 有的即使完成了学业, 将来工作也不会去从事所学专业。这种学非所用的情况在大学中不占少数。而职业规划与学业导师制的结合, 就是要把学业指导与职业规划指导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 结合专业和学生个性发展要求, 指导学生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使求知成才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构建适合学生多样化发展需要的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培养人才体系。

二、项目的研究情况

1.从2005年开始, 为在校应用技术学院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化讲座, 2006年花费4万元购进职业测评软件“北森职业测评系统”, 在齐大就业网上学生可以注册登录在线测评, 目前已经为近3万名学生参加过测评。

2.2005年3—5月, 到黑龙江大学等高校调研导师制的实施情况, 制丁完善《职业规划与学业导师制实施方案》, 逐步酝酿选配导师。

3.2005年7月, 项目主要负责人李迎春、马金权参加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培训, 并考取了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资格证书, 为进一步做好项目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准备。

4.2005年9月, 为2005级新生选配职业规划与学业导师, 设计《学生职业规划表》并对导师进行培训指导;11月考察就业市场和企业, 了解就业信息和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素质要求。

5.2006年5月, 在应用技术学院设立职业咨询室, 随时为学生解答职业规划和求职就业问题。对特殊学生开展就业援助。

6.2006年, 为应用技术学院修订人才培养计划, 把职业规划课程纳入教学计划, 为高职本专科学生开设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

7.2007年, 在学校学生指导中心成立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研室, 为全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公选课, 并且自行编写教材, 李迎春编著的《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出版, 在全校使用多年。

8.从2007年开始, 职业规划与学业导师制效果开始显现, 应用技术学院在2007年第九届、2008年第十届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 2007年第十届、2008年第十一届大学生科技节均获得“优秀组织奖”, 并且获得2006—2008年度黑龙江省教育厅学生工作先进集体。

9.侯颖老师担任2005级财务管理班的导师工作, 她的以考促学的指导思路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在导师交流会上作了典型发言。在日常教学中侯颖非常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财会专业比赛。在第三届会计知识大赛中, 作为齐齐哈尔大学、齐齐哈尔市和黑龙江省代表队的总教练, 使齐齐哈尔大学代表队荣获黑龙江省教育厅系统第一名, 黑龙江省代表队在全国第三届“用友杯”会计知识大赛中获得优胜奖, 实现了三届大赛零的突破。2009年她被评为黑龙江省百名先进会计工作者。

2005年新生入学到2009年学生毕业, 运行一个周期四年的研究实践证明, 职业规划与学业导师制的实施,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值得推广。

三、职业规划与学业导师制的实施探索

为了使导师制运行得更好, 我们制订了职业规划导师制的实施方案。

1.对导师的选拔、职责、工作方式培训等都提出明确要求 (详见实施方案) 。对导师选拔基本条件是热爱学生工作, 品行好能力强做事认真, 有亲和力, 专业素质好。为了使导师尽快熟悉职业规划的有关知识, 通过讲座、以会代训、自学、发有关资料、指定书目等对导师就业政策、职业规划指导、职业指导、咨询沟通技巧等方面进行必要培训。

2.确定导师工作状态。新生一入学, 导师就要进入工作状态。熟悉了解学生, 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通过授课、讲座等形式, 教给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 使学生知道怎样做职业规划。指导学生在职业能力倾向测试基础上, 形成职业倾向测评报告, 导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测评报告和对学生的性格、家庭、爱好、特长兴趣的了解, 给予个性化指导, 帮助学生确立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 学生填写职业规划表, 建立档案, 动态调整。根据规划, 指导学生确定选修课程科目, 制定近期学习目标和相应的学习计划。

3.尊重个性差异, 指导学生做职业规划。比如, 同样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 从学历上来说, 从中专、大专、本科到硕士博士, 各个层次都有, 在一个班级上课开设课程都一样, 将来绝不会都做同样的工作, 也不可能都去搞研究, 有的同学适合软件开发, 有的适合硬件, 系统维护, 还有的适合营销和管理, 上学时都学得一样专业, 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却有很大的不同。因此, 学生在完成学业顺利毕业的前提下, 尽早考虑个人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 学习就有了方向和动力, 避免茫然无所依的盲目被动学习之状态。

4.明确导师的职能和权限范围。要注意的是做职业规划的主体是学生本人, 导师只是在指导而已, 具体规划不是导师的意愿, 更不是由导师包办替学生规划。导的是方法, 交给学生怎样规划, 具体规划要由学生结合各方面情况自主完成, 这是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的。

学生利用寒暑假或者业余时间进行“职业体验”, 要到一些相关企业公司进行社会实践, 体验一下未来的职业, 加强实践锻炼, 并撰写职业体验报告, 针对遇到的问题, 查找自己的差距, 并调整学习规划。此时导师应指导学生确定选修课程和自学书目, 明确为培养适应职业发展需要的能力和素质, 还需要参加哪些课外活动, 培养哪方面的能力。

在这种职业规划与学业导师的培养模式下, 学生内在的学习欲望和要求被激发出来,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使盲目学习为有目标的学习, 这种尊重个性发展, 因材施教, 服务学生的导师模式, 大大促进了良好学风的形成, 改善了师生关系, 促进了教学相长, 提高了人才质量, 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率,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职业规划与学业导师制的实践效果

(一) 学风明显好转, 学籍处理人数逐年下降

这种导师制的实行, 发挥了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内在潜力, 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要, 突出强化学生的职业规划和终身发展要求, 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性的自我学习、自我完善,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从实际出发,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良好的学风逐步形成。

(二) 违纪率降低, 学生文明守纪自觉性增强

学生工作明显见成效。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毕业生, 思想政治教育十分重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教育和服务, 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意识,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严厉的呵斥和批评只能暂时控制学生的行为, 明确的规范和由衷的关爱却可以培育学生的心灵。在未实行导师制之前, 2004—2005学年度学生违纪率达1.4%。实施之后, 在新的工作模式下, 拉近了师生的距离, 老师不再是简单提出要求, 而是从学生实际出发, 关心学生成长, 帮助学生成才。导师的关爱、服务、引导, 导师的责任心、敬业心和学术研究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大, 因此, 近年来学生遵纪守法意识和文明素质都有较大提高, 学生违纪率逐年下降。

(三) 建立了新型师生关系, 促进了教学相长

“亲其师, 信其道”, 师生之间建立了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导师同时担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 应以自身良好的师德修养和人格魅力吸引、感染学生, 真正做到言传身教。这就要求导师还要有高尚的情操、强烈的责任感和广博的知识、宽厚的专业功底, 更重要的是还要掌握必要的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和技能, 善于与学生沟通和交流, 用正确的思想指导学生的行动。自从实践导师制探索以来, 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也更客观, 满意度增加。对教师加强自身素质、更新和充实知识, 完善知识结构体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实现了教学相长。

(四) 毕业生就业率连年递增, 就业质量和数量有较大提高

随着导师制的深入, 教师素质提高了, 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增强了, 违纪率下降了, 学风好转了, 就业更有目标了, 在就业上体现得很明显。积极发挥系、教师的作用, 实习与就业相结合, 建立就业实习基地。加强就业观念教育的有效性研究和实践, 加强职业规划和学业导师制相结合的研究和探索, 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小班化、专题化、全程化, 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的职业发展咨询, 开展就业援助, 开展就业服务指导周 (已连续举办四年) , 自己筹备召开供需见面会, 所有这些工作都是扎实有效的创新工作, 使学生就业心态、就业能力都得到较大提高, 近几年尽管每年毕业生人数在增加, 就业率还是连年攀升, 近两年协议就业率名列全校前列。

(五) 学生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 各项工作蒸蒸日上

对专业、学业与职业的思考 篇3

关键词:专业 学业 职业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09)5-0174-01

1 就业形势与我国的专业沿革

1.1 当前的就业形势

自1999年以来,在国务院的直接推动之下,我国的高等教育实现全面的扩招,1999年到2002年之间,每年都是以32%的幅度在扩大招生。因此,2003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就达到了212万。2009年。就超过了611万。这种严峻的就业形势将是一个持续的和长期的过程。当然就业困难还表现为不平衡上,特别是表现在地域的不平衡、专业的不平衡和行业的不平衡上。它不仅需要高校的努力,更需要的政府的所作为,也需要我们的学生不断提升学习的能力,打造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1.2 我国的专业设置沿革

我国的专业设置和高等院校的变迁是紧密相连的。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专业设置经历了几次大的调整。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大概有200多所高等院校,当时的成分比较复杂,有公立大学,也有私立大学,还有教会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合并、取缔了私立大学和教会大学,并根据前苏联的模式,按照生产的不同类型设立系科,当时的系就相当于专业。1977年恢复高考,直到1980年还延续着前苏联的模式。1980年全国的专业数量累计1039个,之后持续增长,各学校根据自己的情况新增了好多专业。1987年进行了一次关键性的调整—压缩大学的专业数。当年调整之前专业数已经达到了1343个专业,调整后只有671个专业,大幅削减了数量。后来,到了1993年后,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从整个理念上开始逐步受到美国的影响,提出了“宽口径,厚基础”的教育理念。这一年专业数又从671个削减到了504个。更为深刻的变化发生1998年,全国高校的专业减少到249个。

这期间专业数的调整变化贯彻着教育理念上的变化——从完全按照社会实际岗位需要来设置专业到“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思路——开始强调高等教育对综合素质的训练。

结论:专业是重要的,但随着教育理念的变化,专业在人们心目中也随之淡化。

2 专业选择与学业提升

2.1 专业选择的因素

影响学生专业选择的因素主要有:一是学校的影响力。二是就业市场的影响。三是自己的兴趣与专业。四是家长的职业影响。五是社会的需求倾向与社会评价。六是求职者的个性倾向特征。

2.2 学业素养的提升

专业选择确定发后,重要的就业学习。如何认识目前自己所学的专业?

我们认为重要的是要调整认识态度:学校重要还是专业重要?大学专业的重要程度究竟如何?这些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思考后,我们就要行动:巩固专业思想,打好专业基础。如何做好学业与学问?我们认为主要要做到:明确奋斗目标;广泛阅读书籍;掌握学习方法,不断积累;探索学习途径;学习批判精神;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总之,大学学习还是基础性的学习,并不是“一锤定音的买卖”,以后的发展空间还很大。社会生活也告诉我们真正专业对口的人们占的份额并不是多数,当然我首先不是专业学习的反对派。

3 专业学习与职业能力的培养

3.1 专业与学业的关系

专业与职业的关系是不言而喻的,大多数情况之下,专业学习决定了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但专业与职业“模糊对接”就意味着专业与职业两者之间不可能做到“一个萝卜一个坑”。从大学设置专业的角度来说,必须要对社会需求有高度的关注,要通过识别、过滤、遴选,保持一个理性的态度,所设置专业应该能够对社会对于人才的长期需求。对于一些关系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性、长线专业,以及一些类似历史、考古等传承文明的专业,虽然在就业时属于冷门专业而且比较难就业,但也需要国家和高校一起负起责任来,避免专业设置陷入功利化误区。

家长和学生在选择专业对口时,往往非常抽象地说有两个取向:就业前景和个人兴趣。就业与他的经济利益联系在一起,兴趣只与个人的发展潜能联系在一起,两者有的统一,有的矛盾。这种专业选择取向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专业的冷门还是热门。一般来说,长线专业相对较冷,短线专业相对热一些。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实际上社会对长线专业的青睐并一定比短线专业差。

结论:大学里的专业是重要的,但并不决定你学什么就一定将来就做什么,大学里的教育实际上也是基础性的教育。

3.2 培养职业能力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于1996年4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提出,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的学习过程来重新设计、组织: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因此,对大学生来说,能力培养很重要。这些能力主要是:

沟通能力。进入新世纪,现在是一个“沟通胜于拳头,人脉影响输赢”的时代,可见沟通的重要性。

合作能力。人事管理——不仅是人与事之间的协调与配合,而且要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国人特别如此。

学习能力。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提出了学习型企业、学校、机关的概念,后来逐步延伸到学习型组织、城市、社会等。

创新能力。创新意识(渴望、激情、能力、品质)、要有自信、培养兴趣、创新勇气、敢于质疑。

组织能力。就是要培养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

做人能力。为人处事是人生中两大主题。我们要努力做一个“讲道德、有诚信、负责任”的人。

做事能力。世界上所有的事情不是想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行动胜于一切,行动也才能证明一切。

4 结论

大学里除了要学习专业外,我们更要培养能力。企业用人不太注意专业。企业注重考察要用的人,他们一方面看是否适合公司的工作方式和公司的企业文化,考察一个人时,更注重工作业绩如何,他们对来自于什么学校和专业并不太在乎。企业是一个以赢利为目的的组织,主要看员工的能力,专业是次要的因素。企业会用入职培训弥补专业的不足。很多大学生是不愿意或者是不敢申请专业不对口的职位的,他们担心自己的学业是浪费,担心自己的竞争不过那些专业对口的同学,还担心企业看不上自己。其实,企业会十分重视入职前的培训这个环节。复合型人才是趋势。企业需要的是“能干”的人,而常常需要的是文、理、工的知识和技能的人。职场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在于你的能力能否得到别人的认可,与专业关系不大。求职就像做营销,你应该挑选最能够给别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时间和场景,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第一,在别人有特别需求的关键时间和关键事件上充分展示能力。

学业计划学业规划 样本 篇4

每年中国有将近750万大学生毕业,如何在这庞大的群体中脱颖而出是个问题。大学四年是珍贵的沉淀自己的时光,我并不想因为任何原因浪费掉这样一个能使自己更优秀的机会。我决定努力拼搏,刻苦奋斗,在人群中脱颖而出,实现心中最初之所向。

先说总体计划。总体计划的意思是指四年大学生活中不变的计划,即四年都要坚持的事情。

1、关于读书:每周读1~2本书,内容大多数应偏向专业学术和文学经典。2:关于锻炼:每周至少锻炼三次,包括健身房和各种运动。

3、关于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者活动: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

以下是大学四年每年的大致计划。

大一是我们大学生活的开始,刚步入大学校园的我们,或许有些迷茫,但我在心里已暗暗定下自己的目标。

1、首先是关于学习方面:课内的学习要保证,不能出现偏科,对于专业课的学习更是不能停留在只保证不挂科,课内未接触的相关课外专业知识也要广泛涉猎,多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学习专业知识。

2、关于各种证书考试:英语四级必须一次性通过,计算机二级证书一次性通过,会计师资格证一次性通过。

3、关于兼职和创业:准备在课余时间进行些许兼职工作,目的是了解各种行业,培养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个人打算在大一学年进行创业,具体是进行水果经销。大二是大学学习生活的最关键时期,以下是大二学年的计划。

1、冲击英语六级考试。

2、将法学学位作为第二学位进行学习。

3、学习一门第二外语,目前暂时定为俄语或法语。

4、提前准备考研的相关事务,调查清楚考研所需的各种准备。

5、利用课余时间学习驾驶技能参加驾照考试,拿到驾驶证。大三的课业愈加繁杂,难度也随之增大,我将集中精力于本专业和法学的学习之上,抓紧准备考研,做一些实习工作,以熟悉各种类型工作的具体情况,并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能力。

大四的课程较少,我要更加集中精力在考研的准备之上,我要考取满意的大学。打算先考成绩较好的专业的研究生。法学专业我打算考取中国政法大学或者中国人民大学,本专业我打算考取西南财经大学或者上海财经大学。

学业生涯规划书 篇5

专业班级:

姓 名: 学 号:

学业规划书

学业规划书

我已经到****两个多月了,我觉得这个时候写计划书是必要的。也许很多人还没有到大学生的时候就开始为自己制定计划了,但是当我们到大学适应了一段时间之后才发现我们当初的想法与现在的生活是有差距的,以前大学生活只能靠我们想象,偶尔从学长那里觅得一些讯息,好的与坏的方面交织在一起让我的心情更加忐忑,而这时我们再重新的审视我们自己,我们在大学的三年的生活中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呢,我们要怎么样来度过我们的学生活呢,有了目标我们就好象有了前进的方向,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充实而饱满。

大学是我们步入社会的最后一个阶段,有个将大学比喻成一个小社会,我觉得这样很贴切,我们在大学所学习的并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还有我们的实践能力,无论我们在高中是怎样的,但是当我们到了大学以后我们就迎接了一个新的开始,我们又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线了,共同奋斗,一起迎接新的太阳。

1、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观念上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脚踏实地学好基础课程,比如数学、英语和计算机。坚持每天记英语单词、练习口语,并从大一开始就坚定不移地学下去,并争取考英语六级。我们还是学生,我们最应该做的还是学好知识,它是我们的主要任务,这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如果我们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将来我们工作以后我们怎么样在我们的工作中提升我们的专业水平呢,怎么样在工作中来展现我们的能力呢?

2、增强自己的交际能力大一的学习任务相对轻松,可适当参加社团活动,担当一定的职务,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和交流技巧,为毕业求职面试练好兵。也许我在高中没有怎么重视我的语言交流、沟通能力,但是当我到了大学以后才发现这对我来说太重要了,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无论办什么事都离不开交际,所以我要在大学中锻炼我的交际能力,为我将来步入社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生活上,在大学四年间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能使我们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要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形成良好的作息制度;还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要保证合理的营养供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能养成沉溺于电脑网络游戏等不良的习惯;并且在课堂上要认真详细的记笔记。世事沧桑,物是人非,是金子总会发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在这激烈竞争的年代,优胜劣汰不仅是自然法则,也是人生法则。如何在这世界上寻求一席之地呢?一句话说得好:“人生就是一顿自助餐。只要你愿意付费,你想要什么都可以。”各种各样的东西摆放在那里,只要你有能力支付得起。但是,你如何能够支付得起你想要的东西呢?你只有成功,而“如果你只是一味地等着别人把它拿给你,你将永远也成功不了。你必须站起身来,自己去拿。”

曾经读到了这样一句话“青春的含义就在于不管我们选择了什么、成功与否,都不后悔。我希望通过四年的大学生活,深切地体会到青春和成长所带来的喜悦和甘甜。不仅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同时还应该培养自己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在经历四年的历练之后,我希望自己能够更加勇敢、坚强,并且积极向上。”我觉得,这正是我对大学生活的期待。

学业规划书

我的大学学业规划

喷泉的高度不会超过它的源头;一个人的事业也是这样,他的成就绝不会超过自己的信念。

——林肯

一、前言

梦想中的大学在悄然之中已经过半,会想起当初对大学的憧憬,说是雄心壮志也毫不为过,可现在,真正把自己搁在大学里了,一年半的时间我的行动践行了我的理想吗?我的努力达到了我预期的目标了吗?我的剩余大学时光该如何区规划?毕业后的学业应该达到个什么模样?这些在以前不成问题的问题,现在在现实面前已是不容忽视了。所谓“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名而行无过矣”,我想我应该为自己的学业好好规划一下了。

大学我们所面对的我想无非就是两件事:专业知识和个人能力。所以我的总体规划也就主要围绕这两点进行。

二、认识和自我分析

所谓“知人者智而自知者明”,无论是各种社会或商业竞争,还是自己的学业规划,只有知“人”知己才能未雨绸缪有备而无患,才能使得该规划符合现实情况而体现其产生和存在的价值,否则它只能是一纸夸夸其谈的空文!

1、性格方面

可以说大一是我性格转变期,之前的性格可以说是完全的内向,虽然心里有好多想法,但是都没有勇气和机会去尝试,所以一直都是沉而默之。交际方面也很局限。但是进入大学以后,我发誓决不能如此,大学是一个给任何人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在这我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也轰轰烈烈的按计划干了一阵子,学生干部、兼职工作、社会服务和专业实践,这些不仅是对我个人能力的培养和考验,更是我性格变化的一步步真实验证。

现在我感觉到自己的性格在大一一年中发生了很大改变,正在不断地展现我外向好动的一面,这也是我想要的结果。但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很多时候我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自身内向心理(或者说是胆怯)在处理事情上发挥的作用,不想但是无法克服的潜意识,让我在很多事情上容易徘徊、犹豫。另外,人际关系的处理上,性格也占有重要地位。不管现在或以后干什么,性格的进一步培养和改变都将会是我面对的首要问题。

2、能力方面

现在的工作都是能者居之,所谓能者,不仅仅是拥有坚实的专业的知识,更要有可有吸引人的个人魅力——能力。短暂的面试的时间里,倾泻不尽你肚子里面的墨水,但却能够尽展你与他人的能力区别。拥有坚实的专业知识而没有突出的个人能力无异于破帽遮颜、漏船载酒,谁又会去理睬呢?“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其乏明时??”有才而无机会得到使用的例子自古以来是不胜枚举,在如今这个复杂的社会环境里,真可谓是“能力与知识齐飞,前途共彩云一色”!能力

学业规划书

和知识都具备了,你漫步云端、如日中天,一旦你折去其一,前途就成为了彩色的幻想。

经过大一一年的班级工作和社会实践,我的个人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和提高,这将为我的未来提供持续而强有力的保障。进入大二,随着课程的增多,我学习压力增大,我的个人锻炼的时间和机会有所减少,但是,我并不会因此而放弃或松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会抓住每一个可以展示自己的机会,在不影响我学习的前提下,做有益于能力培养的事情。

3、专业方面

人们都说“闻道有先后而术业有专攻”,可以说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花那么大力气去学习的专业都掌握不了,那么他真的没有掌握其他方面知识的可能了。虽然说个人兴趣在其中也占有一定的因素,但这只是客观的原因,我们对一个人专业方面的评价,不仅仅是对其知识积累的和掌握的评定,更重要的是他对学习态度的认识和评价。端正了学习态度,我坚信没有无法跨越的沟渠。“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与物也”,遇到一个问题,换一种方式思考,善于借助外物来解决问题,那些所谓的难以逾越的空难也就会成为一种摆设,关键是我们有没有那个耐心的毅力去坚持和探索。正是“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之理。

大一我的规划是能力的培养,取得了预期的目标,我很高兴。大二和大三的目标全部放在了专业课的学习上,我的初步计划是大学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至于考研、公务员等目前没有此想法,但是不管怎么说,如论走哪条道,专业知识一定要花大力气。一定要在专业方面找到一个自己的兴趣点,有兴趣点在想四周扩散,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说实话,专业的学习,不是一气呵成就可以束之高阁的东西,目前的学习可以说完全是停留在理论阶段,还没有真正的让我们意识到或亲身投入到实现其专业价值的实践中去,这是我们大部分学生对自己专业产生疑虑、动摇甚至厌恶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点,我选择了进实验室,在老师的带领下,提前接触软件公司或企业的软件项目开发过程和所需的理论知识,知道的理论的具体实践价值,在来学习就不会产生厌倦感了。相反我们可能会深入地学习和研究它,那么,困难和厌倦何以在你心里产生呢?比人不懂而你懂,别人未知而你已知,单单是那份成就感就足以慰藉你为此辛苦探究的疲惫心灵。我现在已经找准了自己的兴趣点,也正在望着方面努力的学习和实践。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专业课的学习还要不断地积累,不光是对专业知识的积累,也要对问题和经验的积累,对解决办法新思路的积累,只有不断地积累才能形成系统的理论知识网,只有形成里系统的理论知识网,才能在再次应用的时候,灵活自如。

4、课余知识

现在的工作要求的不仅仅局限于对某一方面的专业的需求,对专业课以外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越来越显其重要性,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由单一人才向综合性人才过渡。所以我的计划是在立足现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先向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发展,比如网页制作、flash制作、图像处理等方面的学习。然后再向外专业发展,如经济学、管理学、公司结构等与软件开发息息相关的知识。不管是对计算机其他方面知识的掌握,还是对外专业知识的了解,我都必须立足于软件开发这一主要专业的基础上。

课余知识的学习不光是力求那些专业知识,还要发展一点个人爱好。比如说我的个人爱

学业规划书

好文学,尤其是对古代文学的学习,喜欢读好的文章,背优美的佳句,但是不会过度追求其字字句句,就像五柳先生的“好读书而不求甚解”。我个人认为文学知识的追求不仅仅知识停留在生活需求表面,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高尚的生活品味、积极地生活态度和正确的生活目标。古人生活理念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很是值得我们去借鉴和深思,“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正确的生活态度直接决定了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而这些生活态度的改变,文学内涵占很大一部分。

5认识和自我分析小结:

学业规划不单单是对学习和知识掌握的总结和计划,凡是对学业有关的相对比较重要的客观和主观因素都应囊括其中。“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问题的解决主要抓关键。专业知识的掌握不了,找出影响它的主要原因,对我而言,性格决定了我为人处世的态度,态度决定我未来发展的方向,但是现实与心中的方向往往因为背道而驰而心怀疑虑和悱恻。而能力主要体验你的专业学习能不能得到充分的应用,能否让别人认证你的知识。另外,课余知识的掌握,则是服务学业的一种备用动力,坚实的课余知识,能够让自己在学业上游刃有余。针对以上几点,我会按照自己的规划,步步为营,一一努力实践。

三、规划总结

大一的度过,虽有些恍惚,但毕竟我实现了自己曾经的短期理想。大二该是面对现实的时候了。现在作此学业规划,一则是对大一一年生活的总结,二则是根据现在自身的情况对以后的学业做一个简单的计划,以此激励自己。虽然有时候在现实面前,一切计划和誓言都会显得暗淡,但若没有了自己的计划,我们就会失去面对现实的机会。不管以后的大学生活如何改变,我都会立足于自己的这份规划书,通过不断对其进行修改和补充,使得以后的生活不再混沌甚至恐慌。

总的来说此规划书的内容就是:

大一:能力性格双定向,学习知识先不忙。

大二:专业目标已明确,何去何从自揣量。

大三:精益求精夯专业,理论实践齐飞翔。

大四:四年大学一总结,理想现实真较量。

四:结束语

大学学业规划书 篇6

院系: 班级: 学号: 策划人:时间:

学业规划书

一、前言

理想,是理念中的最高想望,是人人都应该具备的,理想就像一只船舶,载着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每个人都有理想,它是人人所向往的,而没有理想的人生是空虚的。我深知今天想要什么样的生活,需要的是昨天的努力,而明天想要什么样的成就,那就要靠今天的把握!因此,当我踏入大学门槛时,我便意识到我必须有一个属于我自己的现实和理想的目标。作为21世纪当代大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业规划是十分重要的,我用心写下这份规划书,我相信我一定能够踏实、认真的做到。

二、自我分析

古人云:“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年。”其实人生何需百年?只要我们能像阿基米德寻找地球支点一样给我们的灵魂一个支点,那么激跃生命的腾飞还不是易如反掌吗?这个支点就是认识自我。认识自我,是一项美德,也是成功者的必备要素,也许,我永远无法认清我自己、看透我自己,但走在认识自我的路上我会坚持到底、永不放弃。我相信,这个过程便是一个追求真理的过程。

1、优劣势分析

优势:原则性强,有自控能力,遇事沉着、冷静,有一种强烈的拼搏进取精神;责任意识强,做事认真负责;善于思考,做事情有自己的主见;具有吃苦耐劳精神,踏实勤肯;为人谦和、热爱自然、喜欢读书,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能够静下心来全心全意投入到一件事情中,并能勇敢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困难,敢于奋斗。

劣势:不善于表达自己,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弱;敏感,心理起伏多,太过于理性化,缺乏挑战冒险精神;处事相对保守;情绪易受他人影响;容易不自信,时常怀疑、否定自己,不能勇敢面对。

锻炼实践,积极参加课外活动,积累经验,不要去在意别人的看法,走自己的路。我想这样就能排除心理障碍,给自己更多的机会走出自己的圈子,参加更多的活动,接触更多行行色色的人,得到交际沟通的经验,并在失败后更加自信。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一定时刻提醒并激励自己,克服自己消极松懈的心理状态,使自己更加阳光。

2、学业情况分析

在我的求学生涯中,无论从小学到初中,还是从初中到高中,十二年的时间里,我所接受的基本上都是应试教育,分数始终是第一位的。所以,我也就一直把成绩放在了第一位,看得尤为重要,可以说这段时间里我的成绩还是相当不错的,但也正因为如此我忽略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及人际关系等其他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仅仅把学习狭隘的理解为课本知识的学习和听老师讲课的学习。进入大学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情商似乎变得越来越重要,而成绩的地位却在下降,我变得有些不适应,有点盲从。但通过一年的大学生活,我学到了很多,成长了很多,所以,今后我不仅要把专业知识学好,还要更加重视综合能力的提高,争取使自己早日成为一个卓越的人。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认识自我,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我一定会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使自己更加优秀。

三、树立正确的学业观

大学生的学业是指在高等教育阶段进行以学习为主的一切活动,是广义的学习阶段。大学学习不仅包括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还包括思想、政治、道德、业务、组织管理能力、科研及创新能力等的学习。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要完成好大学学业,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业观。所谓学业观就是对所学专业、课业的态度和认识,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们的学习、生活乃至人生前景。当代大学生在对待学业问题上存在着种种误区:或将学业涵义理解过窄,或对学业生活预期过高,或学业角色定位不准,或职业期望值过高,以至学业不精甚至荒废学业。因此,我们只有树立正确的学业观,我们的大学生活才会更加完美、更加充实。

站在大学校园门口,同学们必须思考自己的学业。对待学业,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在探索认识中前进。

进入大学后,我们究竟应该干什么?一些大学生对此感到十分迷惑。还是那句老话:学生的天职是学习,大学是学习的天堂。人生也许很长,但只有大学这几年是可以让人充分、自由学习的时期,过了这个阶段就再也难找了。参加工作后,要么有心情没时间,要么有时间没心情。因此,决不可以为学的东西暂时没有发挥作用,或者自己不喜欢这个专业而不去学习。同学们要根据社会需要、社会发展趋势和个人的兴趣、特长及所学专业等确立自己大学期间努力的目标。并根据确立的目标,做好切实可行的生涯规划。然后根据制定的规划,及早准备,付诸行动。

四、客观环境分析

(一)家庭环境

我家住在河南省驻马店市的一个农村,作为一名农村来的学生,我的家庭经济条件尽管不是太好,但我的父母,及其他家人一直都非常地支持我的学业,尊重我的选择,对我寄予了很大的期望。

圆满的完成学业不仅是对我个人的要求,更是完成家庭的期望。做好学业规划是圆满完成学业的必然要求,也是今后就业创业的充分条件。

(二)社会环境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就业早已成为了社会各界和众多媒体关注的焦点。作为在校大学生,我所能做的就是扎实的掌握好专业知识,不断的拓展自己的知识面,积极的参加学校和社团组织的各项活动,充分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强自己的适应能力,为今后的就业及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专业环境 我所学的专业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众所周知,机械类专业虽然就业面很广,但是薪水却不是很高,而且对技术要求相对较高。如果想在这个专业有高薪,就必须有精湛的专业技术,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学好专业知识,因此,想要在机械设计行业脱颖而出,就必须要学好专业知识。

五、学业具体执行计划

一、总目标

长远目标:先就业,积累足够的的工作经验和社会实践,再在适当的时候、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自主创业。

短期目标:2015年毕业时顺利地拿到毕业证及学士学位证,取得与专业相关的部分证书,并且充分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发展一个成熟的人际关系网,尽可能的改变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为今后的就业和创业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大学阶段的目标分解

(一)总结大一

1、大一的学习生活已经离去,总结以往的不足尤为重要;

2、大一我学会了适应大学、充实大学的方法,这些都是以后学习的基础;

3、一年大一,我成长了,学会了很多知识,结交了很多朋友,完善了自我,这都是我以后的财富。

(二)实践大二

1、在认真分析和总结大一缺点和不足的基础上,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

2、努力学好各门必修课和选修课.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放过任何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

3、加深对专业的的大范围学习及其课外深广度学习, 不断的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4、通过英语四级考试和计算机二级考试,普通话等级要达到二级甲等水平;

5、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尽可能的改变和减少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三)计划大三

1、开始为就业积极做准备,把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现实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

2、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及应聘能力,继续学好各门功课;

3、继续对目标完成情况做出判断及总结并及时修正目标计划,使得各项准备更加科学化;

4、根据实际情况考取与就业相关的部分证书;

5、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坚持广博性与精深性、理论与实践、积累与调节相统一的原则,培养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构建和的知识结构。

(四)展望大四

1、收集充分的材料,进行深刻的分析,完成毕业论文;

2、充分了解和掌握各种面试技巧,制作好自己的个人简历,开始积极为实习做好更为完善的准备;

3、在实习中充分锻炼和塑造自己的表达能力、动手能力、适应能力、交际能力、管理能力、创造能力、决策能力等;

4、继续对目标完成情况做出判断及总结并及时修正目标计划,使得各项准备更加科学化。

六、严格要求自己,争做模范

在大学,每个人都是佼佼者,我们只有在学习和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在学校脱颖而出。要多锻炼自己实践能力,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尽管已做了规划,但规划只是为今后的行动指明一个方向。当学业规划选定以后,很多人或者拖延不动或者立即行动,结果导致很多人有了学业规划却不能实施或实施后不能持久,最终无法实现既定的学业,因此我们必须要强化学习规划,所谓强化学业规划就是学业规划的执行者在执行之前充分运用想象,详细的将达成学业规划的好处罗列出来,从而培养出积极的心态,进而增强动力,产生更大的执行力,确保学业规划的顺利完成。只有认真完成我们的学习规划,严格要求自己,我们才能成为同学们的模范,在学业上,我认为我们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一)树立强烈的进取精神

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就要提高执行力,而提高执行力的前提就是必须树立起强烈的责任意识和进取精神,坚决克服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心态。把工作标准调整到最高,精神状态调整到最佳,自我要求调整到最严,认认真真、尽心尽力、不折不扣地实施自己的规划。多跑图书馆,多看、多查阅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资料,扩展视野;积极参加集体和社会实践,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二)发扬严谨务实、勤勉刻苦的精神

要想在学习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发扬严谨务实、勤勉刻苦的精神,坚决克服夸夸其谈、评头论足的毛病。真正静下心来,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抓成效,干一件成一件,积小胜为大胜,养成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良好习惯。克服自己的一些惰性心理,建立合理科学的作息制度;养成严谨务实、刻苦勤勉的学风。

(三)只争朝夕,提高办事效率

严格要求自己,强化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弘扬“立即行动、马上就办”的工作理念。坚决克服工作懒散、办事拖拉的恶习。还应坚持今天的事今天干,不断的分析总结学习的方法,提高效率,争取学业有成,为以后步入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学业规划的评估调整

这份规划是通过自己上网,翻阅相关资料,以及质询该专业的学长,进行客观条件分析、专业理解,结合自己对自我认识所写的对自己弱项有针对性的大学学业计划。制定大学学业规划书是件容易的事,但若想真正按照计划书的要求来做,还是有相当难度的,不过我坚信,我一定会按照计划书的步骤,一步一个脚印的完成我的大学生涯。

对于规划而言,评估是相当重要的。一个规划是否完整,是否具有可实施性都需要对其进行正确的评估。所以,在实施过程中,我会采取自我评估和他人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坚持每月对规划评估一次,以保证其合理性和可实施性。学业规划是一个有机的,持续不断的探索过程,随着自身条件随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规划是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合理的逻辑推理,所以应具有一的弹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把合理的科学规划与实际相结合,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这样才能使规划的一真正实现。如果在实施过程中,规划中的某些方面不是太完善,或者现实情况发生改变了,我会根据实际的要求进行实时的调整,使之更为科学合理。

八、结束语

曾经读到了这样一句话“青春的含义就在于不管我们选择了什么、成功与否,都不后悔。”我希望通过四年的大学生活,深切地体会到青春和成长所带来的喜悦和甘甜。在大学,我们不仅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同时还应该培养自己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在经历四年的历练之后,我希望自己能够更加勇敢、坚强,并且积极向上。

学业与职业规划 篇7

关键词:高职,学业评价,综合职业能力,知识本位,技能本位

科学有效的评价是高职教育自我完善的重要机制, 更确切地说, 是一种反向的倒逼机制, 通过学业评价重新反思教学过程, 能有效地促进高职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

一、知识加技能:高职教育学生学业评价体系的现状反思

(一) 追求客观显性的知识导致笔试评价的泛化

历史维度的职业教育学生学业评价一直以考试作为基本的方式, 虽然考试改革都会涉及评价标准, 但仅限于衡量整个学业成绩的组成单元构成及其比例的调整, 以百分制或五级制分数作为评价的标准, 如阶段性测评 (平时、期中、期末成绩) 和总评成绩的折算关系, 或者采取某种具体的考核方法 (开卷、闭卷、口试) 获得, 或采取不同专业的其他方法, 如产品、表演、展示、社会调查等, 或者套用普通教育领域的实践评价方案, 将表现性评价、真实性评价直接植入高职的学业评价中。这种客观显性知识的纸笔考试的大量采用常出于学校教务管理上的方便和教育主管单位评估上的要求, 而考核的内容多源于专业课程的教材, 教师依据经验对教材的知识进行筛选, 并分割为易于记忆的点状结构, 这种忽视技能操作的评价模式, 早已引起学界的反思和批判。一方面, 它无法克服“去情境化”的先天不足, 因其去职业工作背景而难以重构现实的工作过程, 无法对人的综合职业能力和隐性的工作过程知识加以测评;另一方面, 考评记忆能力替代了学习能力, 这种量化考核不能真实体现学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 也无法观测到学生的情感、道德、思想等非智力层面, 难以准确诊断和评价基于完整工作过程设计与实施这样的能力展现。为了弥补笔试考核的弊端, 高职院校开始尝试在知识和技能两个方面与传统的技能考评和鉴定体系接轨, 通过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和职业资格考试作为原有制度体系和评价模式的一种补充。理论化的知识考核与操作技能考试相结合, 构建了当前职业教育学生学业评价的“以能力为本位”的基本模式。但出于教务管理与教育评估体制的现实制约, 笔试考核依然占据着学业评价的主流地位。

(二) 封闭操作任务及表现导致技能评价的畸形

在对于笔试考核的理性反思中, 操作技能考核借助课改中的工作任务引领在职业教育领域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技能表现易于观察, 并能为工具所精确测量, 在很大程度上, 对技能的评价即被视为对能力的评价。在几乎所有课程方案的具体内容设计中, 都是围绕以“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通过职业领域的工作任务引领来实现的, 这似乎已成为职业教育课改的基本理念和流行语汇。尽管这样的工作任务力图将能力而不是书本知识作为评价对象, 但它更多地体现为对工具使用的掌握、材料的辨识和加工工艺的掌握等具体的操作技能, 而对操作能力的考核却局限于某一技能的考核。对于工作过程的评价被切割为对局部“操作过程”的评价, 围绕某个给定任务, 按照在逻辑上已确定的程序进行操作, 完成局部的技能训练任务。这样的任务与真实工作领域中具有开放性、复杂性的典型工作任务相比呈现出明显的封闭性特征。对于“标准化”的追求导致对目标行为的过度分解, 这种“能力分解”本质上将操作技能作为唯一的评价依据, 而排除了评价者的判断, 去除了真实复杂的工作情境, 遮蔽了真实情境中的客户交流。缺少了完整的任务设计和规划的过程, 这种针对封闭工作任务所进行的操作过程观察和测量形式, 更多地被用于技能训练而非真实的职业工作, 很难培养学生真正的职业能力, 也难以达到真实工作的要求。即使目前被普遍认可的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和职业技能大赛, 也只是针对某一具体岗位和工种, 难辞封闭任务评价之咎, 其评价形式和理念无法满足跨职业、跨岗位的设计要求以及对综合职业能力诊断和评价的要求。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职业变动频繁, 职业内涵日趋模糊, 这种外显的、单一岗位技能化取向的职业能力本位日益遭到挑战。

(三) 顶层制度设计缺位导致多元化评价主体的阻滞

高职教育的传统笔试考核方式基本上是在遵从学校考试管理规定的前提下教师的个人工作事务, 无论是“考试课”还是“考查课”, 是题库抽题还是自主出题, 教师都是学业评价的唯一主体。而在“以能力为本位”的基于任务引领的课程改革中, 企业则成为学业评价的又一当然主体。但校企合作制度的设立往往都是职业院校积极努力的结果, 缺少外部强有力的制度平台的支撑, 企业缺少参与评价的内在动力, 学业评价缺少社会行业、企业专家的参与, 其评价结果的信度存在疑问。评价目的是要让被评价者认同, 评价者与评价对象共同建构评价的意义。被评价者本身并不意味着话语权的缺失, 完整工作过程本身也需要进行自我以及团队评价。而现实的情况是, 学生只是传统评价中被裁判的对象, 已经毕业的学生基本上不参与学校有关部门聘请教师、专家对相关课程的开发和论证, 这在本质上忽略了被评价者的学习和成长体验, 忽视了评价主体多元、多向的价值。尽管不同层面的评价主体因受制于交往关系的亲疏, 在话语方式及与被评价者的观察距离上存在差异, 但他们对学业评价方式的评估和反馈都十分重要。以往多主体的构成限于评价制度和评价成本往往比较困难, 高职学生学业评价的当然主体面临着很多现实性的问题, 在现实的解决方案中, 又缺少顶层的制度化设计和具体改革措施将这些组织和人员真正纳入评价主体, 因而在外部支撑制度和组织层面均存在着严重缺失。尽管当前学界对“个体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和企业专业人士评价”的学业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构成模式已经达成基本共识, 但各评价主体是以何种关系集成在评价任务中, 评价主体之间话语交流如何协调和平衡, 学生、教师、企业等主体角色该如何扮演, 评价的现实成本如何解决, 这些问题很值得继续探讨。

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与高职学生学业评价的范式转换

我国的职业教育思想经历了由“知识本位”、“技能本位”到“综合职业能力本位”的发展变化过程。如果说“知识本位”的学业评价关注的是“记住了吗, 会答了吗”, “技能本位”的学业评价关注的是“做对了吗, 做对了多少”, 则“综合职业能力本位”的学业评价追问的实质即是“真做了吗, 做真了吗”, 三者的内涵有着根本性的差异。综合职业能力是产业界和学术界对传统能力本位反思后的新提法, 可以将其定义为实现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必须具备的, 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 在完成特定职业任务的过程中, 通过类化迁移与整合所形成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种能力的综合。从能力层次内涵上说, 它包括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核心能力, 这其中并不是孤立能力的机械相加, 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可以相互迁移的有机整体, 共同构成一个既符合长远个性发展, 又指向近期职业流动的复杂的素质结构。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获得及表达不是一种简单的客观事实, 与传统的技能以及技能化取向的能力是不同的。

如果以技能做为衡量标准, 那么企业的职业培训完全可取代职业教育, 职业学校教育就会面临存在合法化的危机。技能取向本位的职业教育是“目中无人”的教育, 它在培养“会操作”的人才方面无疑颇具功效, 但在技术飞速发展、新职业主义和人本主义兴起的今天, 技能取向的职业教育则日益暴露出其无法克服的缺陷。自动化技术的广泛使用导致肢体劳动的弱化, 被分割工作的重新整合, 职业工种间的界限模糊, 工作任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陡增, 复杂性职业要求和人的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等, 都需要“综合职业能力”这一深厚的根基。高职教育所涉及的除了“教育—学校—学习”, 还有“职业—企业—工作”, 它需要在校企跨界中展开, 需要超越某一具体工作岗位和某一等级的职业资格考试的狭隘视角, 从技能化取向的能力本位转变为综合职业能力本位, 才能拥有无法被机器和自动化技术所取代的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能力, 才能让高职教育具备毋庸置疑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以及由此形成的与企业培训的“等值性”乃至“增值性”的可能。

值得欣慰的是, 当前高职课程教学改革已经出现了学业评价改革的某种迹象, 对学生学业的评价正在逐步从“选择—反应”的封闭形式缓慢过渡到“建构—反应”的开放形式, 表现性评价正在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职业教育学生学业评价方案中。但是由于职业能力建模和职业能力测评模型研究的滞后, 职业教育领域学生学业评价方案设计更多借鉴的是普通教育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 方案设计的职业效度和内容效度以及指标体系的综合考量都需要较大的提升。从单一岗位的封闭任务到基于职业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 从“会操作”到“会工作”, 从“知识+操作技能”到基于综合职业能力的学业评价范式的转变, 必须要针对跨职业、跨岗位的现实要求, 依据新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模式进行。

三、反思与重建:高职学生学业评价体系的重构路径

(一) 多方联动, 独立评价———高职学生学业评价的制度改革

要实现以典型工作任务测评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首先要求在制度体系中设计与执行并重, 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这就需要破除评价中的官僚体制, 特别是管理中存在的狭隘视角和心理倾向。规范课程开发实施和学业评价需要政府的主导作用、行业的有效参与、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 并且要借助立法保障确立四者的法律地位和参与方式, 借助专门的制度和组织机构长期负责协调、内部审议的重要工作。基于职业领域典型工作任务的课程改革与评价必须将传统的教学空间从学校拓展到工作场所 (真实的企业岗位、虚拟实验实训车间、校外实习基地、校中厂等) 。因职业变动的频繁以及职业类型的多样性, 传统的教务处显然很难统筹教学与评价这些极其复杂的事务, 在这里有必要借鉴德国职业院校内设的考试委员会的组织架构形式和企业人才评价中的组织设计。德国、英国等先进国家的职业教育学生学业评价, 其运作和实施是由专门的组织和机构执行的, 行业协会的考试委员会是职业教育考试的具体组织实施和监督者, 是独立于学校的外部评价, 在这样的组织框架下, 考试与评价委员会的评价主体构成要依据典型工作任务所涉及的部门、组织和人员统筹考虑。高职院校可在政府、行业、企业参与的校企合作理事会框架下尝试建立课程与评价委员会, 并制定相关制度, 保障其在课程开发实施、学业评价权力和评价主体甄选方面的地位和作用。考试与评价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课程开发、评价任务设计和质量控制, 命题标准制定、考核程序设计以及考核技术开发, 独立做出判断是当今评价组织倡导的原则之一。同时教务管理部门应从传统的对考试及成绩的管理转变为对“基于学习性工作任务 (课业) 的形成性评价”的信息管理, 并配合评价委员会组织协调实施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制度的改革因其职业针对性和实践环境的真实性要求以及“工作过程”评价对多个部门、环节、工种和组织的牵涉, 使学业评价的成本巨大, 完整工作过程中的各环节大量的“技能性产品”信息和证据以及单独的考试组织和机构设立、考试评价模式的时间成本等, 凡此种种, 都将带来评价成本的提高。因此, 对于评价的专项投入, 学校在办学经费中需给予制度性保障, 并与合作企业根据“人力资源转化”的优势洽谈评价成本的合理分摊。

(二) 职业效度, 典型任务———高职学生学业评价的内容改革

典型工作任务主要体现为多部门协同、跨岗位合作, 其过程体现完整性, 覆盖更丰富的内容, 嵌入大量不同维度的变量并形成一个网络, 随着社会发展不断产生新变量, 这些变量对任务和问题的完成影响是多重的, 结果也体现出丰富性。依据典型工作任务所提炼或设计出来的开放性的学习性工作任务, 正是高职教育教学评价的主体内容。这样的内容在职业技能大赛及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中亦有部分体现。职业技能大赛把现代企业对员工的要求融入竞赛, 企业技术人员担任评委, 在内容的设计上对工作任务的内涵进行了相当程度的拓展, 除了对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要求外, 还融入了更多的素质、综合能力、态度等元素, 使得工作流程成为一个复杂化、系统化的整体, 这些都对高职学生学业评价内容的探索提供了一定的先导价值。但职业技能大赛从组织的角度出发, 其评价标准大多是可借助工具量化测量的, 其所展现的工作过程更多意味着“工作流程”, 其任务的封闭性和对技能要求的表面性依然突出, 这与基于综合职业能力的典型工作任务的“开放性”和“主观设计”还是有差别的。典型工作任务要有等级和梯次, 依据任务所设计内容的难度和关联的复杂性划分, 并以此表征不同水平的职业能力。通过个人对任务工作过程的规划和实施建构, 展现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既能避免对能力分解的随意性和不现实性, 也可避免依据企业人力资源中基于某个岗位能力进行测评的单一性。所以, 典型工作任务的“典型性”不仅可以促进在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过程和环节上的校企合作, 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学业评价题目和内容的不断优化和升级, 这是职业教育学生学业评价永恒的探讨话题。

(三) 过程追问, 整体评判———高职学生学业评价的标准与方法改革

综合职业能力评价对于个人建构工作过程的追问, 需要评价主体和评价对象间的理解和交流, 并在不同视角的评价主体参与中实现, 这种理解意义上的交流不能被简化为短时谈话或口试环节, 理解需要持续性长久的观察和深入的交流, 这些要求使得对综合职业能力的评价与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进行融合, 要汲取过去“师徒制”时代的某些特点。德国的职业教育考试有一整套严谨的程序, 其考评员普遍采用的方法有观察法、作品评价法和提问法。观察法被认为是可靠和有效度的方法, 或近距离的持续观察, 或在工作行为期间安排定期拜访, 使用观察记录, 并解释得出评价结论的缘由。澳大利亚和英国的IT业、银行业、保险业的考试还使用结构化行为、第三方报告和个人档案袋评价等方法, 其中的结构化行为如同项目示范和情境模拟。对于综合职业能力的评价, 要结合典型工作任务课程实施与指导教师 (学校和企业) 对学生学习、工作的形成性评价同步进行, 这样的结合应成为累积性的综合职业能力评价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评价方式上可以借鉴职业技能大赛评价内容和评分项目的设计, 将这种精英考核转变为学校的日常化考核, 做到“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工艺评价与功能评价相结合, 能力评价与职业素质评价相结合”, 凸显对多种技能的追求。在考核的评价标准上, 要考虑到实际职业活动中具体工作任务的多维度要求, 如技术标准、美学标准和其他质量标准, 以及费用、效益、安全和环保等方面的要求。在评价中应进行三个标准维度的综合考量, 即建构课业、完整工作过程及工作要求。首先是内容维度, 它基于工作任务本身的工作过程建构的复杂性和成熟性的要求。其次是价值维度, 价值维度体现的是社会性的要求, 即工作建构本身满足不同社会成员的真实要求, 这些要求与标准之间经常互相冲突, 因此, 职业能力表现必须兼顾不同的利益方, 在制定计划和实施过程中合理权衡这些要求, 同时满足或在这些不同的价值中寻求妥协和平衡。再次是过程维度, 它是完整工作过程在内容维度和价值维度整体坐标上的投影, 从其投影的面积可以判断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情况。

(四) 分层构成, 主体多元———高职学生学业评价的主体构成

学业评价的主体多元化本质上意味着每个评价主体代表着不同的价值取向, 不同层面的评价主体以一种“对话”关系集成在评价任务中, 共同构成评价的主体群。首先, 学习者本人的自我评价是必要的, 这符合行动导向学习模式所提倡的自主学习。但个体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 其视角需要超越单一的职业岗位, 须从更为广阔的工作体系的关联性来评价, 学生需要在顾客、专业人士、社会其他人士的关联性主体的不同竞争性与冲突性视角中全面审视自己, 这也是主体多元的本质。作为“被评价者”的学生不仅要执行具体工作任务, 还要整体参与设计和规划工作任务。教师也要从过去的出题者和裁判者相应地转变为具有多主体视角的指导者、促进竞争性方案的矛盾冲突制造者、学生在真实职业行动中的校企沟通者、对学生参与协商的能力培训者。在企业、行业评价群的构成中, 凡涉及完整工作过程的社会组织和企业人员, 甚至涉及不同产业链条中的行业, 比如研发、生产、制造和销售等, 都可以成为评价主体, 他们代表着不同需求的团体利益, 并与学校评价相结合, 形成主体间民主参与交往的评价过程。优秀技工、技师、班组长、工段长、车间主任和部门经理, 他们是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一线人员和实践专家, 他们的职业成长经历和工作经验使得他们更接近古代学徒制中的“师傅”, 有可能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开发出典型工作任务和评价内容。但评价主体多元并非意味着越多越好, 而是注重评价主体的代表性, 作为评价主体本身需要超越某个狭隘团体利益的视角, 养成全面思考或换位思考的评价习惯。评价主体的多元组成模式能够展现对学生职业能力评价的多元视角, 教师体现教育性的视角, 劳方体现专业人士的视角, 资方体现客户和企业作为中间客户的视角, 不同的视角代表着不同的价值导向和判断取向, 由此保证考试话语权的平衡及评价结果的公平。考试委员会各主体方代表的比例构成及权限要平衡和协调, 对考试过程和结果的评价需要评价各主体间共同协商做出决定。这些主体的选择要求也很严苛, 他们必须对职业标准、评价标准以及跨职业跨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本身非常熟悉, 同时对“工作过程”的合理性有着非常理性的认识, 同时要熟悉对评价任务的设计和评价标准的尺度把握, 如此才能促进评价主体的培育和评价工作的实施。

实施这样的评价会面对许多实际问题, 应该看到, 职业教育学生学业评价依然面临行政驱动、经验优先、技术滞后和交流阻隔这几大问题。只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校企合作的学生学业评价过程和结果才能对学生的发展有价值, 社会、企业才有可能认可这种评价的意义, 学业评价才能发挥真正的效用。

参考文献

[1]何兆华.教育评估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67.

[2]赵志群.再谈职业能力与能力研究[J].职教论坛, 2010 (24) :1.

[3]马树超, 郭扬.高等职业教育:跨越·转型·提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36.

[4]姜大源.提高现代职教体系的学科地位[N].中国教育报, 2013-10-01 (5) .

[5]闫宁.高等职业教育能力本位的重构[J].现代教育管理, 2012 (5) :80-81.

大学生开展学业生涯规划的探索 篇8

关键词: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必要性

学业生涯规划是根据自己的情况,结合现有的资源与社会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和正确认识,对学习进行筹划和安排,以确保用最小的求学成本获得必需的素质和能力的过程。对大学生来说,如何解决学什么,怎么学,如何学得更好,如何拓展学习的外沿,求学过程中应该怎么做等问题十分重要。本文就大学生开展学业生涯规划进行探索,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大学生的人生职业发展效率,并实现个人的可持续发展。

一、当代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美国哈佛大学30年前对当时在校学生做过一份调查,发现没有做学业规划的人占27%,学业规划模糊的人占60%,有短期学业规划的人占10%,长期学业规划清晰的人仅占3%。30年后经过追踪调查结果表明:第一类人几乎都生活在最底层,第二类人生活达到温饱,第三类人则进入了白领阶层,只有第四类人为了实现既定目标,奋力拼搏,最终成为百万富翁或是行业精英。由此看来,尽早的引导大学生进行科学的学业规划设计已经十分必要。

1、学业生涯规划是学分制条件下大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指导

学分制作为一种教育模式,与班建制、导师制合称三大教育模式。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学分制已经在我国高校全面开展。在学分制条件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自主安排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攻读一个学位或多个学位,提前毕业或延期毕业,是否跨专业、跨院系选修课程。学习犹如在超市中选购商品,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因此,学分制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自主性,同时要求学生具有科学的学业规划作为指导。

大学的学习模式是以自学为主的,即是所谓的“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课堂时间仅占三分之一的大学学习给学生留下了大量的课余时间。如何安排好课余时间就是学习计划,如果加上有效的社会因素便形成了一份学业规划。按照学习计划散漫的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大学学业并不困难,临近毕业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缺乏很多社会元素,往往出现就业困难的现象。我们强调以学业规划作为大学学习的指导正是因为学业规划是在学习计划的基础上,根据社会的需求和学生自己的爱好对整个大学生涯进行一个整体规划。

因此,以科学的学业规划作为大学生学习的指导是大学生成功成才的基本条件。

2、学业生涯规划是学生人生职业规划的一部分

学业规划是做好职业生涯设计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是它的组成部分。根据职业规划的划分,大学生正处于职业准备和选择阶段,而大学生的学业规划正是在为职业规划确定方向和准备素材。制定并践行科学的学业规划可以更好的迎接社会的挑战。通过学业规划,学生能够认清自我,挖掘到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劣势,加上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结合社会的需求明确自己的人生定位。

大学是学生走向社会的一个过渡时期,大学生不仅要在大学中学到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学会专业技术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社会生存能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综合素质或者叫学生的全面成才。

因此,做好学业规划就是为自己人生职业规划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3、学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挖掘、自我成才

科学的学业规划,包括主观因素和客观条件两方面。主观因素包括自身的个性、兴趣、爱好、优点和缺点等与个人自身相关的内容;客观条件包括物质资源、人脉关系和某些潜在的资源优势。因此一份科学的学业规划能够引导大学生挖掘自我的潜力,能够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身的价值,能够促使他们更好的规划自己的人生職业生涯。并且能够在此基础之上实现不断拓展,最终引导他们完成对自我的全面发展,不断增强自己的专业竞争力和社会竞争力,从而实现自己的梦想。

因此,大学生应该利用学业规划为自我的发展、实现自我价值准备必须条件,创造更多的机会。

4、学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大学培养的就是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如此宽松的环境中,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很容易就进入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中,虚度美好时光。通过高考,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绝不会太差,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源就在于缺乏科学的学业规划指导,仍然延续“填鸭式”被教育思想,缺乏自主性。

科学的学业规划能够变被动为主动,将学习变成一种需求,学生为了达到目标自主的学习。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当代大学生如何做好学业生涯规划

制定一份科学有效的学业生涯规划能够促使学生自主的加强学习,并且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虽然很多学生都明白学业规划的重要性,但是仍有不少学生在大学中缺乏科学有效的学业规划指导自己的学习。这是因为学业规划本身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制定学业规划时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同时需要老师给予相应的指导和督促。

1、充分认清自我,客观评价自我,寻找真实自我

科学的学业生涯规划是个人职业规划的前提和基础,它是在学习计划的基础上加上有效的社会因素等客观条件综合构成的。因此,做好学习计划是学业规划的基础,这就是我们所说要解决的学什么,怎么学,如何学得更好的问题。

学习的动力有很多,其中兴趣是最直接最简单的一种。诸多事实证明,兴趣与成功呈正比。学习也是如此,对某些领域的浓厚兴趣能有效的提高学习的动力和自主性,因此,制定学习计划必须认清自我,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向或领域。

2、深入剖析当前就业形势,选择社会需求又适合自身情况的专业方向

成功的制定了完善正确的学习计划并不等于科学的学业生涯规划,人生的是社会人,职业也是社会的职业,科学的学业规划是必须包含社会需求等因素的。学业规划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在校学习的生活效率,为走向社会做好铺垫。对当前就业形式的理性认识和剖析是为了更快的融入社会。

3、阶段性评审,及时调整规划

刚进入大学的学生可以说是盲目的,对自身的认识和对专业的认识也是不全面的。此时制定的学业规划往往脱离现实,并没有可行性。

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不断加深,对社会的不断认识,学业规划往往需要及时调整。这就需要学生充分的了解社会信息和专业信息,同时不断调整学业规划。

阶段性的审查学业规划,一是为了检查自己是否完成了规划内容,二是为了更好的调整学业规划。发现自己的不足和规划中缺乏可行性的部分,及时调整并坚持学业规划是提高学生的人生职业发展效率必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大学生应如何做好学业规划 池厚新 张树辉 《科教论坛》

[2]学业规划设计:大学新生的第一堂必修课 雷体翠 李文华 《教书育人》

上一篇:教师应该成为幸福的人下一篇:管理人员竞聘上岗办法